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非选择题汇总

自考00312-政治学概论非选择题汇总

00312政治学概论

2020-8月-非选择题

1.简述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历史必然性(2020-8月)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人民的历史选择。

(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体现了我国的政权性质,是最适合我国人民当家作主和管理国家的政权组织形式。

(3)实现了国家权力机构与其他国家机关之间的合理分工,能够保障国家机关协调高效运转。

(4)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维护了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保障了国家长治久安。

(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了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历程充分证明,它是符合中国国情的政体形式。

2.【题干】简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特点

(1)有利于把国家统一与民族自治结合起来

(2)有利于把民族发展与区域发展结合起来。

(3)民族自治地方拥有国家赋予的双重权力。

(4)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单一制国家结构下的民族区域自治。

3.【题干】简述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

(1)政治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这说明政治不是脱离经济而孤立存在的,政治的性质由经济基础的性质来决定,但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2)经济基础,决定着社会的阶级结构、特定阶级的经济地位和经济利益决定着一个国家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该的状况。

(3)有什么样的经济关系,就有什么样的政治关系。

4.【题干】简述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主要内容

(1)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既提示了国家的性质,也指出国家存续的时间问题。

(2)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这句话阐明了国家的本质,即阶级专政。

(3)国家是一部机器。这说明了国家是由多个部分构成的一个相互关联的有机整体。

5.【题干】简述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国体表明哪个阶级是占据统治地位的阶级,而政体则规定着统治阶级通过什么样的形式来组织政权实现统治。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辩证统一。

(1)内容决定形式,国体决定政体。国体表明一个国家是由哪个阶级进行统治的,反映了国家的阶级属性和阶级内容,与政体相比占首位;政体必须服从国体的需要,即服务于统治阶级组织、完善和巩固其统治的需要。政体必须适应于国体,当国体发生变革时,政体也就会发生变化。

(2)形式体现内容,政体反映国体。没有一定的形式,内容也就会变成虚幻的东西。只有具备适当而完备的政体,统治阶级才能更好组织和运行自己的国家及其,维护和巩固国家的性质,实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3)政体具有相对独立性。国体相同的国家可以采取具体形式不同的政体,同一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所采取的政体的具体形式也会有所不同。

6.【题干】简述主权国家的必备要素

(1)固定的领土:包括领陆、领海和领空。领土是国家存在的物质基础。

(2)定居的居民。

(3)统一政权。

(4)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具有的独立自主地处理自己的对内对外事务的最高权力,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个10分,共20分。

37.【题干】结合实际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具体作用。

(1)凝聚政治资源,保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系顺利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为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提供了文化支撑,论证了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合理性与优越性,不断增强我国人民群众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破除思想障碍,规范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群众的政治行为。构建健康的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有助于破除消极落后的思想障碍,培育政治正能量,促进人民群众养成现代政治素养、掌握现代政治知识。

(3)维护社会期望,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政治发展需要政治文化的引领和支撑,政治文化的发展是政治发展的重要内容。政治文化的发展为政治发展注入了动力,维系着政治发展的活力。

38.【题干】结合实际论述中国政党制度的优势。

(1)有利于中国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的实现。中国共产党和八个民主党派,代表了中国各阶层和群体力量,中国政党制度把各种社会力量纳入国家政治体系。

(2)有利于提高决策水平和执行效率。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民主党派作为参政党,在中国共产党统一领导下,通过政治协商,共同参与国家事务。

(3)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发挥其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4)有利于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大业的实现。我国民主党派多与港澳台及海外侨胞联系密切,是很好的沟通桥梁,可以结成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六、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39.【题干】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和重要任务是什么。

(1)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重要内容,也是习近平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2)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重要任务。

40.【题干】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的实现路径。

(1)加强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从战略上谋划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

(2)不断学习和借鉴人类积累下来的一切有益政治文明成果。

(3)坚持四个自信,全面深化改革,不断革除体制机制弊端。

(4)坚持推进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立场。

2019-10月-非选择题

1.简述国家机关的主要特点:

国家机构作为公共权力机构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公共机构,它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1)阶级性(2)全社会性(3)整体性和系统性(4)强制性

2.简述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

当代国际政治基本准则的基本内容:

(1)各国主权平等原则。

(2)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原则。

(3)互不干涉内政原则。

(4)互不侵犯原则。

(5)和平共处原则。

3.简述政治社会化的途径

政治社会化的途径包括:第一,家庭。第二,学校。第三社会。

4.简述民族平等的主要内容:

(1)民族平等指的是一切民族的平等,是全世界所有民族的平等。

(2)民族平等指的是一切民族在享有权利方面的平等,所有民族都应该具有决定自己命运的权利,并按照本民族人民的意愿管理自己内部的事务。

(3)民族平等不仅要求各民族在政治上、法律上实现平等,而且还必须彻底实现各民族之间事实上的平等。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所主张的民族平等,是指一切民族的平等,各民族在一切权利上的完全平等,各民族在事实上的平等。5.简述西方政治发展理论经历的发展阶段。

西方政治发展理论大体上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这一时期研究的主题是“现代化”理论,主要以新兴国家从传统向现代社会过渡为背景,借助社会学的理论成果,初步建立起政治发展研究的理论架构。他们认为,广大的第三世界还处于传统社会阶段,政治发展就是这些国家从传统社会过渡到现代化社会,这种过渡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心理方面的重大转变。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丹尼尔?莱纳,他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是《传统社会的消失》。

第二阶段是从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这一时期研究重点是第三世界各国政治发展道路研究。一些政治学家比较了各不同地区国家政治发展的过程以及出现的问题,希望通过对比研究找出政治发展的途径。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研究涌现出一大批学者,出版了相当教量的研究成果.其中有代表性的有1960年阿尔蒙德和科尔曼合著的《发展中地区的政治》;1966年阿尔蒙德和鲍威尔合著的《比较政治学:发展研究途径》;1960年L.W.派伊发表了《政治发展的诸多方面》;1969年廷顿出版了《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一书。

第三阶段是20世纪纪70年代以后,美国政治学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研究,政治

发展研究逐渐走向衰落,政治发展研究的重点也从发展道路研究逐渐转向政策研究。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研究强调发展中国家通过政策调整改善政治发展的条件和解决各种问题。在此背景下,出现了发展行政学。

41.论述坚持中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需要遵循的原则。

坚持我国政治文化研究和建设的社会主主义方向,必须要遵循和贯彻以下原则:第一,要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党的基本路线为指南。

第二,要体现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要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

第三,要为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为经济建设服务,要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相适应。

第四,要与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遵循有利于政治制度不断完善的原则。

第五,要对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和西方政治文化做出科学的分析,坚持兼收并蓄,批判借鉴的原则。

42.论述“依法治国”思想的内涵及其意义。

依法治国,就是指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党和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党的十五大报告把依法治国提到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的高度,突出强调了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依法治国,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把依法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概括在政治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中,进一步明确了继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任务。

2019-4月-非选择题

1.简述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对国际政治生活的影响。

民族问题特别是地区民族冲突问题在当代国际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对国际政治生活有着重要影响,具体表现在:

首先,民族冲突导致地区政治局势不稳,引起社会动荡,严重影响该地区有关各民族人民的社会生活。

其次,民族冲突又使国际政治问题的解决形式出现了重大变化。

再次,民族冲突又对国际关系格局以及相关国家的政治和外交关系产生重要影响。

最后,霸权主义及其大国的干预和操纵仍然影响着地区民族冲突并使民族冲突问题进一步复杂化。

2.简述政治改革的特征。

首先,政治改革的发动者通常是统治阶级中的政治领导集团。

其次,政治改革是有计划有步骤进行的,体现在政治发展上,表现为一种渐进性和连续性的过程。

再次,政治改革以和平的方式进行。

最后,政治改革维护现有的政治统治秩序碁础,并不改变政治发展的性质。3.简述资本主义国家议会的主要职权。

(1)立法权,即以国家名义制定、修改、废止法律的权力。

(2)财政权即财政同意权,是议会控制政府税收和开支的权力。

(4)监督权即议会对政府及其政策和政府官员行为进行监督的权力。

4.简述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团体的地位和作用。

政治团体是社会主义政治总格局的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政治团体的专职管理人员也是属于党的“组织领导”范围,这既保证了党从组织上对政治团体的领导,也保证了政治团体在整个政治统治体系中的作用。政治团体的具体作用可以概括为:

(1)组织功能。政治团体所发挥的组织功能为公民的政治参与、为政府的政治统治和政治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参政功能。公民通过政治团体的组织和活动,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参与国家的政治生活。

(3)民主监督功能。政治团体在关注和维护团体及其成员的利益时,会对国家各方面的情况给予关注和监督。这种监督能够起到党和政府内部监督所起不到的作用。

(4)教育功能。在党的领导下,政治团体通过各种方式教育群众,增强他们的政治意识、法律意识和公民意识,使他们能够尽快地、积极主动地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挥其国家主人的作用。在这方面政治团体主要发挥的是一种上情下达的作用,即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及时准确地传达到各自联系的群众中去。

5.简述氏族制度的特点。

第一,氏族内部禁止通婚是氏族制度的根本规则。

第二,氏族制度中的决策组织——议事会,是一切成年男女平等表达意见的议事机构。

第三,氏族成员有互相帮助、互相保护的义务。

41.论述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的定义。

马克思为国家的含义作的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它有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主要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第四,国家是机器。机器顾名思义是工具,而且是复杂的工具,它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机构,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机构,即组织体系,但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它特殊在于它具有公共权力。这是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42.论述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关系。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是两个密不可分概念,两者具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政治文化是政治活动中的主观意识领域,它包括社会成员对政治活动的态度、信仰、情感和价值。在社会政治生活中,政治文化作为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各方面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它规定了社会成员的政治行为方式,制约着社会政治体系的运转,推动着社会政治体系的变迁。但是,政治文化的巨大作用又是通过政治社会化方式来实现的。社会内部的政治取向和社会模式的学习、融合和代际传播的过程,也是一个政治共同体内部传播政治文化的过程,只有通过政治社会化,政治文化才能得以维持、传播、继承和发展、创造。因此,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之间是内容与形式、目的与过程、目的与手段的关系,即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内在内容,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实现的外在方式;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运行过程的目标,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形成和传播过程;政治文化是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政治社会化是传播政治文化的手段。可见,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政治文化与政治社会化的密切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主导型政治文化对非主导型政治文化的引导和制约。

(2)培养公民政治文化素质和提高政治能力的手段。

(3)对反社会型政治文化的抵制和斗争。

由此可见,政治社会化是政治文化的存在方式,政治文化通过政治社会化而获得传播和遗传机制。

2018-10月-非选择题

1.简述文艺复兴时期之后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发展轨迹。

基本上是沿着两条路线发展的,一条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学说的现场和发展,另一条是近代无产阶级政学说的形成和发展。

2.简述文化的功能。

(1)文化是社会或民族分野的标志;

(2)文化使社会有了系统的行为规范;

(3)文化使社会团结有了重要的基础;

(4)文化塑造社会的人;

(5)文化满足了人类的需要;

(6)文化传递社会经验和信息。

3.简述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对于国家起源研究的主要观点

4.简述政党的基本特征

(一)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1、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

2、政党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并非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久存在。

(二)政党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政党则代表一个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是本阶级整体利益的最高代表,政党还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党是由本阶级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组成的。

(三)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政党的纪律严格与否是检验政党有无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即所谓的政见,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标。拥有政治纲领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政党之间的区别集中地体现为政治纲领的差异。

(五)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政党只有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其政治纲领。

5.简述主权国家必备的基本要素。

固定的领土、定居的居民、统一政权、国家主权

41.论述如何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

政治体制的实现是指一个国家的统治阶级如何行使政治权力的问题,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实质也就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

邓小平早是1890年就提出,党和国家现行的具体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和工作方式存在一些弊端,主要体现为权力过度集中,官僚主义严重,封建主义影响远未肃清。这些问题阻碍着我们事业顺利发展,阻碍着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所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就要克服这些弊端,进一步发挥我国政治制度的优势和特点,使我国人民民主更加完善。

首先,改变权力过度集中;

其次,克服官僚主义;

最后,消除封建主义的影响。

我国决定不移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力地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42.论述国际政治和国内政治的主要区别

1.有无公共权威的不同;

2.权益的构成和内容不同

3.政治行为主体不同。

2018-4月-非选择题

1.简述中国官僚制的特点

1)由专职官吏组成的权力机构

2)内部有按等级划分官职的严密组织

3)按官僚阶级享有特权,特权权威是官僚制的核心

4)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2.简述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1)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2)反映我国国家政权基础的规范性

3)国家形式具有自己的特点,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家结构形式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单一制。

4)实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

3.简述我国民主区域政治必须遵循的原则

1.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范围的自治,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政治。

2.是以少数民族聚居为基础建立的。

3.必须保证自治机关充分行使自治权。

4.简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的特点

1)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是多党合作的基本前提;

2)协商和监督是多党合作制的主要内容;

3)宪法和法律是各党活动的基本准则。

5.简述国家权力与社会分离的具体表现

1)管理者的常任化和管理机构的专门化;

2)职业化常备军的建立

3)赋税制度的建立

41.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内在关系

.第一,政治发展是社会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社会发展指整个人类社会的向前运动的过程,政治发展是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2分)

第二,政治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形式是相统一的,政治发展性质本身是社会发展性质的重要标志,当政治发展的性质变化时,社会发展的性质也会发生变化。(3分)

第三,政治发展不事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的发展阶段的变化而变化。(3分)

第四,政治发展的性质决定一个社会政治发展的方向和道路。(2分)

42.论述维护国家权益在国际政治关系中的意义

.国家利益是国家政治中最重要的利益,国家利益关系是国际政治中影响和制约其他利益关系的最重要利益关系,在国际政治诸行为主体的利益中处于主导地位。(3分)

一方面,国家利益决定着国家政治的基本利益分布的状况,确定国际政治的基本内容,支配国际政治的根本走向和走势。(3分)

另一方面,它影响国家政治中其他利益关系的形成和发展变化,不同程度的渗透、体现在其他利益关系的性质和内容中,并制约着其他利益关系的发展。(4分)

2017-10月-非选择题

1.简述政党的功能

1、争取群众和影响群众。作为阶级、阶层的一部分,政党的首要任务就是争取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和集团的那一部分群众的支持。

2、集中阶级意志。政治统治体现的是统治阶级的整体意志和根本意志,因此,政党作为实现政治统治的工具,它的重要功能就是集中阶级意志。

3、行使国家权力。政党不仅要把阶级意志集中起来,还要把集中起来的阶

级意志上升为国家意志。政党的目的就是掌握政权、行使国家权力。

2.简述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主要特点

第一,生产资料为资本家私人所有;生产资料占有的内容更多的是货币。

我国改革开放很重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允许肯定私有制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私有制的优点极大的调动了资本的动力。而我国当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以我国要在生产关系中增加非公有制经济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第二,资本主义生产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的本质体现了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剩余价值理论是一种战斗口号,告诉劳动者与资本家的关系。

第三资本主义生产以雇佣劳动的方式进行,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家以劳动者的市场价值购买劳动力,雇佣劳动者在交换过程中不具有封建人身依附关系,而具有出卖自身劳动力的自由权利;

第四,资本主义生产以交换和货币关系作为自己存在的必要条件。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这些特点表明,它既有与封建生产关系相容的一面,又有与其相冲突的一面。

3.简述无产阶级政党的特征

(1)无产阶级政党是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2)无产阶级政党是由工人阶级中的先进分子组成,其任务是提高整个工人阶级的觉悟。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由阶级队伍中少数最先进、最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所组成的。

(3)无产阶级政党具有高度的组织纪律性,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战斗集体。

(4)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党是阶级的组织,但不是唯一的组织。工人阶级在斗争中不仅创建了政党,也组织工会、青年团、妇女联合会、合作社以及其他社会团体。但是,只有无产阶级政党是其阶级组织的最高形式。(5)无产阶级政党有独特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包括“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

4.简述国际政治的基本特点

1)国际组织均有参与国际活动的能力

2)国际组织存在和活动的合法性依据是参与者所订立的条约,超越和违背条约规定的机构、职权和活动,均属于非法或无效。

3)国际组织的原则是各参与者之间的地位平等,互不干涉内部事务或者个人事务,更不得侵犯各参与者各自的权利。

5.简述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1)民族差异的存在是产生民族问题的基本前提。

(2)剥削制度是产生民族压迫的根源。

(3)各民族事实上的不平等是社会主义时期产生民族问题的根源。

41.论述压力集团对资本主义政党政治的影响

(1)参与选举,影响竞选。资产阶级政党的最主要活动,是组织和领导议会或总统的选举。在垄断资本主义时期,选举活动出现了新的变化,压力集团开始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些作用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第一,通过提供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政党的政纲施加影响;第二,大力支持他们所拥护的候选人;第三,在压力集团的影响下,竞选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2)包围议会,影响政治决策过程。议会通常是政党的活动场所,目前则又成为压力集团活动最活跃的场所。压力集团在议会活动的目的,主要是使议会在立法过程中,通过对他们有利的法案,并且阻挠对他们不利的法案。其活动方式主要是通过所谓院外活动来施加影响。(3)影响政府决策。随着资本主义国家行政权力的日益扩大,政府也成为压力集团中活动的一个焦点。他们对政府的决策、政府计划的实施十分注意,力图影响政府决策,使其对自己有利。

(4)对司法机关施加影响。压力集团的活动还深入到审判活动中,它通过竭力向法官陈述自己的观点来使审判机关做出对本集团有利的判决。因为当压力集团的政策目标通过国会或行政部门没有达到时,他们就经常转向司法机关,通过影响诉讼活动以达到目的。

(5)最后压力集团还可以通过现代社会所能提供的所有现代化通讯工具和媒介来影响舆论。在必要时他们甚至可以组织静坐、罢工、抗议游行等活动。

42.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定义

马克思为国家的含义作的界定:“国家是维护一个阶级对另一个阶级的统治的机器”,“国家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机器,是迫使一切从属的阶级服从于一个阶级的机器”。这个定义是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阐述的国家观点的最全面的概括。它有三层含义:

第一,国家是有阶级社会的组织。这主要是说明国家存在的时间问题,即国家产生和消亡的时间问题,核心是说明国家是一个历史现象。

第二,国家是阶级统治。国家是某个阶级的政权,而不是超阶级的组织。这是表明国家的本质。所谓国家的本质,就是指国家是哪个阶级的政权,或称哪个阶级的专政。马克思主义国家观认为,人类有史以来的一切国家都是阶级的国家,国家的实质是阶级专政。

第三,国家是机器。机器顾名思义是工具,而且是复杂的工具,它是由许多部件所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有机整体,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国家机构,任何社会组织都有一定的机构,即组织体系,但国家是一个特殊的机器。它特殊在于它具有公共权力。这是国家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根本区别。

2017-4月-非选择题

1.简述民族问题与阶级问题的区别

2.简述国家机构的特点

(1)阶级性(2)全社会性(3)整体性和系统性(4)强制性3.简述社会主义国家产生民族矛盾的原因

4.简述资产阶政党的基本特征

5.简述政治革命的作用

41.论述社会主义国家的特征

1、社会主义国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经济基础,实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制度,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

2、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政权,主要表现在:

社会主义国家是工人阶级通过它的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本质是无产阶级专政,无产阶级专政的实质是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是无产阶级对社会实行国家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之所以必须由工人阶级领导,是由工人阶级的历史使命决定的。工人阶级的经济地位和阶级地位,决定了它最有远见,大公无私,最富于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的彻底性。共产党之所以能够承担起领导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责任,成为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核心力量,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在于它的先进性,从根本上说是在于:它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任何时候都能强调和坚持工人阶级和全体人民的整体利益。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基础是工农联盟。

3、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在于大力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实现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推进社会全面进步,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落后的社会生产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这一主要矛盾,规定了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职能是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要地位,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社会全部进步,从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国家基本职能的转变,标志着国家在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上已进入了全新的阶段。

4、社会主义国家是无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国家,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特征。

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国家的领导,包括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共产党的政治领导,主要是从实际出发、深入透彻地分析和把握社会社会基本性质和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反映社会发展规律与人民利益和要求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并通过法定程序,把党的路线、纲领、方针、政策贯彻到国家政治

生活中;共产党的思想领导,主要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并在社会生活和国家政治生活中,对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教育,抵制各种剥削阶级的腐朽思想和错误思想;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主要是组织全体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完善社会主义国家的组织制度,同时教育、培养、选拔干部,通过法定的程序,向国家政权机关输送大批合格的优秀干部。

5、社会主义国家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

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辩证法分析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尤其是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上形成的;是对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分析和阐述;是无产阶级建立自己的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思想指南。(来源:自考365)

实践证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社会主义国家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也必将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丰富和发展,而以发展着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事业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指导原则。

42.论述经济发展决定政治体制改革的进程

2016-10月-非选择题

1.简述政治的根源是经济

2.简述政治文化的功能

(1)特定的政治文化是政治体系得以存在和维持的必要基础。

(2)政治文化是影响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模式的重要因素。

(3)政治文化决定着政治体系中政治制度的实际运作状况。

(4)政治文化制约着政治体系的变革和发展。

3.简述人民代表大会制的特点

人民选举产生、广泛的群众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对人民负责、受选民监督4.简述政党的特征

(一)政党是特殊的政治历史现象

1、政党是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的根本利益。

2、政党作为一种历史现象,并非从来就有,也不会永久存在。

(二)政党由阶级、阶层、或某些重要集团中的一部分人所组成。政党则代表一个阶级的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和全局利益,是本阶级整体利益的最高代表,政党还具有自己的政治纲领。政党是由本阶级最积极、最活跃的人组成的。

(三)政党是有组织、有纪律的组织。政党的纪律严格与否是检验政党有无战斗力的重要标志。

(四)政党有自己的政治纲领。即所谓的政见,规定了政党的政治目标。拥有政治纲领是政党区别于其他社会团体的重要标志之一。政党之间的区别集中地体现为政治纲领的差异。

(五)政党与国家政权密不可分。政党只有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实现其政治纲领。

5.简述国家与氏族组织的区别

联系:①在性质上,两者都是一种政治组织形式;

②在时间上,国家是由氏族演变而成的;

区别:①在性质上,氏族是以血缘为纽带,而国家是以民族形式聚居;

②在时间上,氏族存在于原始社会,只有奴隶社会才产生国家;

③在形式上,国家比氏族更先进。

41论述民族问题是社会主义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

1、民族问题不是孤立的,它与社会政治生活密切相关,是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的一部分。所谓社会政治发展总问题,简言之,就是革命和政权问题,其他所有问题都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的。

2、民族问题是社会政治总问题的一部分,它与社会政治总问题的核心即革命和政权问题紧密联系。民族问题与革命和政权问题的密切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问题的依赖性来看,解决民族问题不能离开当时的政治问题。无产阶级领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也离不开无产阶级的革命和政权问题。

(2)从民族问题对革命和政权的影响来看,一个社会,民族问题解决得好坏,是直接影响到革命是否成功、政权能否稳定的大问题。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治乱兴衰的大问题。在社会政治生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概括起来有两个方面:首先,在维护国家独立和主权,防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解放的斗争中,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的团结斗争是一个伟大的力量,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次,在无产阶级取得政权的条件下,社会主义各民族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力量。

42.论述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关系

(一)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前提和基础社会主义民主同法制相比,是第一位的、决定性的。

(1)从社会主义法制的产生来看,它是随着社会主义民主即人民主权的产生而产生的。只有当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掌握了国家政权,才能使自己的意志上升为法律,才能建立起自己的法制。从这个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法制的建立,是

以社会主义民主的存在为前提的。

(2)从社会主义法制的性质和内容来看,有什么性质的民主,就有什么性质的法制。社会主义国家是新型民主与新型专政相结合的国家,这就决定了作为治国工具的法制必须保障和实现人民民主,这是它不可动摇的政治原则;尤其是保障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权力,是社会主义法制的出发点和归宿。可见,法制的性质取决于民主的性质;法制作用的大小,是与民主的发展程度完全一致的。

(3)从社会主义法制的健全和发展方向来看,同样不能离开民主。这是因为,只有充分发扬民主,才能集中人民群众的正确意见,制定出反映广大人民意志的法律;只有这样的法律,才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并为人民自觉遵守,也才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法制的作用。民主的范围越扩大,民主的内容越丰富,法制也就越健全。法制发展的程度,完全取决于民主发展的状况。

(二)社会主义法制是社会主义民主的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所决定的法制具有确认和保障社会主义民主的作用。

(1)社会主义法制把民主作为人民斗争的胜利成果,系统地、明确地、具体地记载和固定下来,以确认民主。宪法和法律则是确认民主的基本手段和主要形式。只有借助这种手段和形式,才足以表示这种确认具有最高权威性和民主成果的不可侵犯性。否则,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就得不到保障,甚至会得而复失。

(2)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本身的指导作用,向国家机关、国家工作人员和公民指明,怎样做是符合民主要求的,怎样做是违反民主要求的,从而保证社会主义民主的正确实现。

(3)社会主义法制通过惩罚各种违法和犯罪行为,维护人民民主权利,以捍卫民主。社会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由于阶级斗争还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剥削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影响的存在,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侵犯民主和公民权利的违法和犯罪行为。这些行为不仅来自敌人,也来自人民内部的违法犯罪分子。法制既要对为数极少的敌对分子实行专政,也要惩治、教育人民内部的违法犯罪分子,以捍卫社会主义的民主制度。

总之,必须把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结合起来。离开民主讲法制,法制就失去依据;离开法制讲民主,民主就失去保障。

2016-4月-非选择题

41.论述人民民主专政的基本特点

我国人民民族专政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特殊形式,具有下列特点:

第一、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

第二、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在政权组成的阶级结构和专政对策上,有自己的特点。在阶级结构上,除了工农联盟之外还存在一个更广泛是联盟,即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在内的革命的统一战线。

第三、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形式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国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第四、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行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

会议制度。

42.论述国家主权在国际政治中对国家的意义

1.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获得参与国际政治生活能力的基础

2.国家主权是一个国家成为国家政治的独立行为主体的必要条件

3.是一个国家在国际政治中具有与他国平等地位的重要保证

4.国家主权是国家参与制定、遵循国际关系准则的前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