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马说练习题精选

马说练习题精选

马说练习题精选
马说练习题精选

《马说》中考题集锦一

2003年浙江省丽水市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3~27小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韩愈《马说》)

[乙]人有卖骏马者,比①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②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③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④之贾。”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战国策?燕策二》)〔注:①比:连续,接连。②臣:先秦时代,普通人之间有时也说称自己为“臣”。③还:音义同“旋”,围绕,绕圈子。④朝(zhāo):早晨,也指一天。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4分)

⑴才美不外见()⑵愿子还而视之()

⑶不以千里称也()⑷去而顾之()

2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4分)

⑴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⑵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译文:

25.[甲]文第二段交代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的一句话是。[乙]文介绍这匹骏马“一旦而马价十倍”的原因的一句话是。

实际上这都证明了[甲]文提出的这一观点,说明了伯乐的重要性。(3分)

26.我们常以“千里马”比喻。(2分)

27.从这两则短文中,你得到了什么启示?请谈谈你感受最深的一点。(3分)答:

23.见同现,显现希望著称回头看

24.(1)恐怕是真不认识千里马吧!(2)连续三天站在集市上,没有人与我交谈。

25.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6.人才

27.略。

2003年福建省厦门市

阅读有关“千里马”的两则文言文,完成16—19题。(15 分)

马说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千金市骨

古之君王,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① 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②,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③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④,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释:①涓人:近侍之臣。②金:古代计算货币的单位。③安事:哪里用艄;怎么能够。④期年:满一年。不能期年,即不到周年。

16.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4分)

①执策而临之()②才美不外见()

③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

17.下面句中加点“之”字的解释与其它三句有明显不同的一项是()。(2分)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策之不以其道

C.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D.死马且市之五百金

18.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

①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译文:

②死马且市之五百金,况生马乎?译文:

19.简要回答下面问题:(5分)

⑴细读《马说》第三段,简要说说应该怎样正确对待“千里马”。(2分)

答:

⑵如果让你给涓人的“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这个做法评分(满分设为10分),你会评几分呢?说说你这样评分的理由。(3分)

答:

16.竹制的马鞭子见同现,显现命令丢掉,白白扔掉

17.A

18.(1)喂马的人不知道它能日行千里,氢它当作普通劳动者马来喂养。(2)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

19.(1)策之以其道,食之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

(2)言之有理即可。

【参考译文】古代有个国君想用千金购买千里马,过了很多年仍找不到。国君的侍臣对国君说:“请让我来找它吧!”

国君派遣他出去寻找了三个月,之后找到了一匹千里马,(可是)马已经死了,他花费500金买了

死马的头颅,回来报告国君。国君非常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白费五百金买这死马回来有什么用? ”

侍臣回答道:“一匹死马您都愿意用五百金买下,况且是活的马呢?天下人都一定会认为大王是用重价买千里马的。很快就会有人献马!”果然不出一年,国君得到了多匹别人献来的千里马。

2004年浙江省绍兴市

(一)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 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节选自韩愈《马说》)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3分)

(1)或:(2)食:(3)等: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加横线的句子。(3分)

安求其能千里也? 译文:

3.根据选文,说说千里马被辱没的原因。(3分)

答:

1.(1)有时(或许)(2)喂养(或通“饲”)(3)等同(或“—样”) 2.怎么能要求它能够日行千里呢? 3.答: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004年吉林省长春

阅读《马说》,完成6—10题。(16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6.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

7.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①是马也()②食马者()

③策之不以其道()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8.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虽有千里之能 B.其真无马邪

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

C.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D.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而攻之而不胜学而时习之

9.本文托物寓意,文中“千里马”喻指人才,“伯乐”喻指略,而将愚妄浅薄的封建统治者比作“”。(4分)

10.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匹骨瘦如柴的老马拉着盐车上山坡,气直喘,汗直流,竭尽全力还是拉不上去。赶车的人吆喝着,用鞭子狠狠地抽打它……这时,一个路过的相马人看见了,心疼得流下了眼泪,急忙脱下衣裳披在瘫倒在地的老马身上。老马睁开眼,看到相马人,眼睛一亮,长嘶一声而逝。

请你展开想像,写出老马临死前想对相马人说的话。(3分)

答:

(一)6.①安求/其能千里也②食之/不能尽其材7.①这②同“饲”,喂养③鞭打(驱使)④有时8.C 9.能识别人才的人食马者10.略。

2005年福建省莆田市(课改区)初中毕业、升学考试语文试卷

(二)阅读《马说》,完成8-10题。(10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作者借“千里马”不遇“伯乐”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答:

9.翻译下面两个句子。(4分)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译文:

(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译文:

10.你认为应当怎样对待人才?请联系现实说一说自己的看法。(3分)

答:

(二)(10分) 8.(3分)怀才不遇、壮志难酬 9. (4分)(1)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2)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每句各2分。大意对即可,如第(2)句译为“真的没有马吗?是不知道马啊”就应给2分。) 10. (3分)(开放性题目,考生只要说出自己的理解,谈出自己的看法即可。) 2005年四川省广安市

(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做35—39题。 (15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也。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①或尽粟石。食②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③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④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35. 对第二段中的四个“食”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C ) (3分)

A. ①和②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B. ①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C. ②和③读音相同,含义也相同。

D. ③和④读音相同,含义不同。

36. 用“/”标出下面句子朗读的语意停顿,每句标一处。(2分)

①安求 /其能千里也②食之/ 不能尽其材

37. 解释下面加点词的意思。 (4分)

①是马也( 这) ②食马者( 同“饲”,喂养 )

③策之不以其道( 鞭打(驱使))④一食或尽粟一石( 有时 )

38. 下面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C ) (3分)

A. 虽有千里之能安求其能千里也

B. 其真无马邪策之不以其道

C.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环而攻之而不胜

D. 袛于奴隶人之手学而时习之

39. 翻译下面的句子. (3分)

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马厩里,不因日行千里而闻名.(“骈”“槽枥”“以”“称”等词语翻译准确,译句通顺得3分. 否则,酌情扣分)

2005年广西桂林市

古诗文阅读(16分)

(一) 阅读《马说》一文,完成8—12题(11分)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

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8.请从第二段中找出两个通假字,并解释其意义。………………………………………(2分)

①“食”通“饲”,,意义:通喂养(1分) ②“见”通“现”,意义:表现(1分) 9.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2分) A.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B.策之不以其道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C.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D.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

10.将句子“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译成现代汉语。………………………(2分)

译文:驱使它,不能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不能充分发挥它的才能。(“策、道、食、材”均译正确,且句子通顺者得2分,否则酌情扣分)

11.千里马不能发挥其才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你认为怎样才能发挥“千里马”的才能……………………………………………………………………………………………(3分)

答:“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食马者的无知(1分)。策之以其道,食之能

尽其材,鸣之而能通其意(也可用自己的话回答,但须突出“知人善用”之煮2分)。 1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①不气馁,努力做好本职工作(1分) ②寻找机会,展示自己才华 (1分)(言之成理可给分)

2006年北京市

三、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马说》,完成11——14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日:“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1、下列词语中的“临”字与“执策而临之”的“临”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如临大敌

B、临阵磨枪

C、身临其境

D、临别赠言

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1)或:(2)食: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1)骈死于槽枥之间。译文:。

(2)其真无马邪?译文:。

14、从文中看,造成千里马被埋没和被摧残的原因有哪些?(3分)

答:。

三、11、A 12、(1)有时(2)喂13、(1)和普通的马一同死在槽枥之间(马厩里)。

(2)(难道)真的没有千里马吗?14、(1)伯乐不常有;(2)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3)策之不以其道(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2006年浙江舟山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19-25题。

(一)(11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

19.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4分)

⑴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⑵策之不以其道()

⑶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⑷执策而临之()

20.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1.作者借“千里马”的遭遇,寄托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答:

22.如果你是一匹“千里马”,而尚未被“伯乐”发现,你该怎么做?(2分)

答:

(二)(9分)阂县林琴南孝廉纾①六七岁时,从师读。师贫甚,炊不得米。林知之,亟②归,以袜实米,满之,负以致师。师怒,谓其窃,却弗受。林归以告母,母笑曰:“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③之礼?”即呼备④,赍⑤米一石致之塾,师乃受。

[注]①林琴南孝廉纾(shū):林纾,字琴南,福建阂县(今福州人)。近代文学家,尤以翻译外国小说名世。孝廉,明清时对举人的称呼。②亟:急忙。③束修:本指十条干肉,后来通常指学生拜师或亲友之间赠送的礼物。④呼备:叫人准备。⑤赍(jī):携带。

23.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3分)

⑴从师读()⑵以袜实米()⑶负以致师

()

24.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3分)

若心固善,然此岂束修之礼?译文:

25.林琴南为什么急忙回家取米送给老师?从中看出林琴南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答:

三、文言文阅读(20分)(一)(11分)19.⑴通“饲”,喂养(喂)⑵鞭打(驾驭)⑶通晓(知道、明白、懂得)⑷面对20.想要与普通的马一样尚且做不到,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1.寄托了作者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或“对统治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强烈不满。”)22.示例一:我要毛遂自荐,主动展示自己的才能。示例二:我要努力完美自己,做得更好。示例三:要做到心态平和,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

(二)(9分)23.⑴跟从(跟)⑵装满(装)⑶背(背着)24.你的心地是善良的,但这能作为送给老师的礼物吗?(或“你的想法本来是好的,但这能作为学生拜师的礼物吗?”)25.因为他得知老师没有米煮饭,想帮助老师。(或“因为他得知老师家很穷,没有米煮饭”。)这件事反映了林琴南是一个心地善良的人。

2006年成都市高中阶段教育学校统一招生考试试卷( 含成都市初三毕业会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6~8 题。( 共 6 分, 每小题 2 分)

马说韩愈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 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 祇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 虽有千里之能, 食不饱, 力不足, 才美不外见, 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执策而临之, 曰: “ 天下无马!” 呜呼! 其真无马邪? 其真不知马也。

6. 对下面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不以千里称也称: 扬名

B. 一食或尽粟一石或: 有时

C. 才美不外见见: 通“ 现”

D. 策之不以其道策: 鞭子

7.比较下列各组加点的词语, 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而伯乐不常有广起,夺而杀之

B. 虽有千里之能以君之力

C. 策之不以其道成, 将以攻宋

D. 骈死于槽枥之间每自比于管仲、乐毅

8.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第1 段先以“ 世有伯乐, 然后有千里马” 正面提出问题, 然后笔锋一转, 从反面展开议论。

B. 第2、3 段主要写千里马被埋没的遭遇和它才美不得“ 外见” 的原因, 作者对无知的“ 食马者”发出了强烈的谴责。

C.文章借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 将人才比为千里马, 将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比做食马者。

D. 在作者看来, 世上缺乏的是人才和发现人才的人, 在两者中主要是缺乏发现人才的人。

9.把第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 分)

(1)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2 分) 译

文:

(2) 食之不能尽其材, 鸣之而不能通其意。(2 分) 译

文:

二、(6 分, 每小题 2 分) 6.D(“ 策” 应为“ 用鞭子抽打”)7.B(A 项前“ 而” 为“ 可是” 之意, 后者为顺接连词“ 就” 之意;B 项均为结构助词“ 的”;C 项前“ 以” 为“ 按照” 之意, 后为“ 用” 之意;D 项前“ 于” 为“ 在”, 后为“ 与” 之意) 8.D( 与原文意思不合, 应为“ 世上缺乏的不是人才, 而是发现人才的人”)

三、( 共12 分) 9.(4 分)(1)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或: 喂养马的人不知道它能够日行千里而去喂养它。( 译出大意得 1 分, 落实“ 食” 意思的得 1 分) (2) 喂养它却又不能使它发挥自己的才能, 听它嘶叫却不能明白( 或“ 通晓”“ 懂得”) 它的意思。( 译出大意得 1 分, 落实“ 材”“通” 意思的各计0.5 分)

2006年江苏省泰州市

(一)(10分)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节选自韩愈《马说》)

臣有二马,故常奇之。日啖豆至数斗,饮泉一斛,然非精洁则宁饿死不受。介①而驰,其初若不甚疾,比行百余里,始振鬣长鸣,奋迅示骏,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褫②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此其为马,受大而不苟取,力裕而不求逞,致远之材也。

① 介:披上战甲。② 褫(chǐ):解除。(节选自岳飞《论马》)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2分)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2)比行百余里()

1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安求其能千里也?译文:

(2)介而驰,其初若不甚疾……译文:

15.在第二段文字中,直接描写作者的马“才美”“外见”的句子

。(2分)

16.这两段文字表面谈马,实则议论如何对待人才。它们都阐述了一个什么道理?(2分)

答:

(一)(10分)13.(1)等同,一样(2)及,等到(本题2分。每小题1分)14.(1)怎么

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2)披上战甲奔驰,开始时它(们)好像并不很快……(本题4分。每小题2分,译错1处扣1分,扣完为止)15.自午至酉,犹可二百里。(1分)褫鞍甲而不息、不汗,若无事然。(1分)16.要善待人才,要给人才充分施展才能提供必要的条件。(2分,只答第一句给1分,答第二句给2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