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选题复习汇总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选题复习汇总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选题复习汇总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选题复习汇总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项选择题

一、单选

1《诗经》的“二南”中应有的作品西周末至东周时。

2《诗经》中“二南”产生的域是以陕西为中线而分之。二南北界黄河,由北向南伸展,直至楚汉

3《诗经》中的“王风”都是东周以后的作品。

4《诗经》中的“郑风”都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5《诗经》的十五国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的是魏风。

6《诗经》中的《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

7《诗经》中的《鲁颂》都是春秋时期伯作品。

8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产生于商代。

9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宋国。

10中国古代第一部自觉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段玉裁《诗经小学》。

11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是陈焕《诗毛氏传疏》。

12能够打破今、古文家法之争,亦无汉、宋门户之见,从音韵、训诂入手,独见功力的清代《诗经》研究之作是马瑞辰《毛诗传通释》。

13清代今文《诗经》研究中体例严谨周详、利用前人成果丰富赅博、以搜辑完备而著称的集大成之作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14清代《诗经》音韵研究中最为完善的著作是江有诰《诗经韵读》。

15清代《诗经》研究中以辨名物训诂、考订山川器服制度为主的研究著作是王夫之《诗经稗疏》。

16重在《诗》的应用的赋诗言志时期是春秋时期

17著书引《诗》时期为战国时期。

18两汉《诗经》研究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19两汉时期,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学研究广阔天地的原因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0两汉时期,推动《诗经》研究,形成《诗经》第一个高潮的原因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1成为汉学《诗经》的里程碑式,代表隋唐五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的是作品是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22代表宋学《诗经》最高研究水平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朱熹《诗集传》。

23开启《诗经》音韵学至先秦古音研究的是陈第《毛选古音考》。

24从纯文角度欣赏评论《诗经》、开拓文学研究新天地的清人戴君恩《读风臆评》。

25二十世纪前期开始以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经》的学者是郭沫若.

26二十世纪第一位为《诗经》作今译的学者是郭沫若。

27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出版社《诗经研究论文集》,全书搜集论文19篇,河南大学的作者占了6位。

28中国《诗经》研究会成立于1993年。

29最早将《诗经》介绍到欧州、并于1625年以拉丁语翻译了《诗经》的著名耶会士金尼阁是法国人。

30欧洲现存最早的《诗经》译本《孔夫子的诗经或民歌》是法国传教士孙璋1728年翻译、1733年出版。

31打破风、雅、颂的顺序,以内容重新分类编排,并在附录中将《诗经》与欧美文学作了比较,在西方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的西盿学者是英国汉学家威阿瑟韦理。

32从中国的方言和古音韵学的角度来研究《诗经》,并作有《诗经注释〉》,被誉为西方学界《诗经》的权威的学者是瑞典汉学高高本汉。

33功底深厚并着重对《诗经》的体裁和艺术风格作了分析和研究的重要著作《诗经及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的作者是俄罗斯汉学家费德林。

34称庄周生活的时代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的是司马迁。

35“庄子却聘”的故事出自《庄子》一书的《秋水篇》。

36《庄子齐物论》中一段议论说:“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而未知有无之果塾有塾无也。”这段议论说明(唯心主义的不可知论)。

37关于庄子著作的最早记载是(司马迁)所说的著书十余万言。

38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一书为(52)篇。

39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庄子》当出自(刘向[别录])。

40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2篇本《庄子》至(魏晋以后)被区分为内篇和外篇两部份。

41班固《汉书艺文志》著录的52篇本《庄子》在区分为内外篇之后,再区分为“杂篇”的学者是(司马彪)

42首次怀疑郭象注本中保留有他人掺入之作,并指明属于“杂篇”的《盗跖》《渔父》等四篇不是庄子著作的学者是(苏轼)。43唐宋以后,流传最广的《庄子》注本是(郭象注本)。

44《庄子集释》的辑者是(郭庆藩)。

45今人注本中较为通行的《庄子今注今译》作者是(陈鼓应)。

46《史记》八书中记载经济问题的是(《平准书》)。

47“书者,五经六籍总名也。此之八书,记国家大体。”这段阐释《史记》八书内容的名言出自(《史记索隐》)。

48“系家者,记诸候本系也,言其下及子孙,常有国。”这几句阐释《史记》中三十世家的名言出自《史记索隐》。

49《史记》七十“列传”的第一篇是(《伯夷列传》)。

50司马迁写作《史记》的基本史料是(皇家典图书资料与历代官方档案)。

51现存《史记》最早的版本是(南宋黄善夫记刻本〈史记〉)。

52〈史记〉“三家注”原俱单行,散列于正文之下,合于一编,始于(北宋)。

53在宋明清诸刻本〈史记〉中,最为通行的是(武英殿本)。

54清代后期的〈史记〉善本是(金陵书局本》)。

55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出版的标点本《史记》的底本是(金陵书局本)。

56今传世诸本中最为通行的《史记》是(北京中华书局标点本)。

57陶渊明集的首部集注本为(李公焕《筐注〈陶渊明集〉》)。

58收入《四部丛刊》的陶渊明集为(李公焕《筐注〈陶渊明集〉》)。

59收入《四部备要》的陶渊明集为(清陶澍,靖节先生集》)。

60陶渊明集的旧注本中资料最为详尽的是(清陶澍〈靖节先生集〉》)。

61陶渊明最早的集子是(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八卷本)。

62现存陶渊明集皆为(南宋)以后的刊本。

63将萧统所编八卷本陶集增补为十卷本者是《北齐阳休之》。

64陶渊明集最早的刊本是(北宋宋详十卷本)。

65今人许逸明校辑的《陶渊明年谱》共收有宋代以来的(9)年谱。

66《栗里谱》的作者是宋人(王质)。

67《吴谱辩证》的作者是宋人(张寅)。

68《陶靖节先生年谱》的作者是宋人(吴仁杰)。

69陶渊明年谱作者中(陶澍、杨希闵)是清人。

70陶渊明作品的集注本中资料最为丰富的是(龚斌《陶渊明集》校本)。

71李白出生于山东说源于(唐代元稹)。

72元代辛文房《唐才子传》称李白出生于(山东)。

73明代杨慎《李诗选题解》称李白出生于(蜀中)。

74率先提出李白出生于西域的学者是(李宜琛)。

75郭沫若提出李白出生于(中亚叶)。

76王琦、黄锡珪《李太白年谱》均采用李白出生于(蜀中)说。

77率先提出李白两入长安的学者是(稗山)。

78发表《李白两入长安及有关交游考辩》等系列文章补充证明李白两入长安的学者是《郁贤皓》。

79率先提出李白三入长安的学者是(李从军)。

80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的(黄锡珪)。

81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唐玄宗开元十三年的(詹鍈)。

82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代为康玄宗开元十二年的(郁贤皓)。

83认为李白在山东寓居地为任城的是(《旧唐书李白传》)。

84认为李白在山东寓居地为唐州治所瑕丘的是(郁贤皓)。

85率先提出李白在天宝十四载冬曾回梁园,恰逢乱起,于是南奔的学者是(郭沫若)。

86考证出天宝十四载冬李白并非从梁园南奔,而是从沦陷区改换胡装逃出来的学者是(郁贤皓)。

87率先提出李白流放未到达夜郎的是(曾巩)。

88(黎庶昌)主张李白流放已至夜郎。

89率先提出李白死于唐代宗广德二年的是(曾巩《李白死年刍议》)。

90最早对李白《菩萨蛮》《忆秦》二词著作权提出质疑的是(胡应林)。

91黄锡珪《李太白年谱》从《四六法海》《古今图书集成》中辑录出的李白文三篇为今人(郁贤皓)考明非李白之作,而是独孤及所作

92率先在文章中认为杜甫长篇排律远优于李白的是(元稹)。

93继唐人之后进一步贬李白的宋代作家是(苏辙)。

94将杨李抑杜推到极致的是(郭沫若)。

95宋郭知达编辑的《九家集注杜诗》为(《四库全书》著录)。

96宋蔡梦撰《杜工部草堂诗》是按(编年)编次。

97宋无名氏《分门集注杜工部诗》为(分类会注)本。

98《杜臆》今有(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本。

99仇兆《杜诗详注》的特点是(资料丰富)。

100中华书局1962至1963年编辑出版了(三)辑《杜甫研究论文集》

101冯至曾撰写过有关杜甫的著作是(杜甫传)。

102陈贻焮撰写过有关杜甫的著作是(《杜甫评传》)。

103苏轼

苏辙进士及第之后,名动京师,正欲一展身手之时,导致苏洵、苏轼、苏辙立即返蜀的原因是(母亲下世)

104嘉祐四年十月,苏氏父子经由水路再度赴京,途中创作诗歌约百首,编为(《南行集》)。

105嘉祐四年十月,苏轼随父出蜀所作诗歌多以(五古)为主。

106苏轼词的创作,一开始就忆显示出明显的(以诗为词)倾向。

107嘉祐五年八月,苏轼参加“制科”考试,以“贤良方正能方极科”考入第三等,北宋历史仅有(4)人。

108标志苏轼诗歌成熟的《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是他(嘉祐六年)与苏辙分别写作的。

109苏轼到凤祥上任是在(嘉祐六年)。

110苏轼在凤祥任职三年多,于(宋英宗治平二年)正月还朝,以殿中差判登闻院,又经学士院考试。

111宋祥宗(熙宁二年),苏轼守父丧期满,返朝。

112宋神宗1071年十一月,苏轼任(杭州通判),此后又相继在密州、徐州任知州近八年。

113宋神宗熙宁四年之后,苏轼文学才能有了尽情挥洒的广阔空间,登上一个新的艺术高度,带来创作上的(第一个)高丰收时期。114“是处青山可埋,他年夜雨独伤神”这首著名的绝命诗是苏轼(乌台诗案时在狱中所写)。

115“乌台诗案”后苏轼被贬官(黄州)。

116“东坡居士”之自称是苏轼贬官到(黄州)所自号。

117自号“东坡居士”标志着(佛老思想)成为苏轼在政治逆境中主要处世哲学。

118“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二句名诗为苏轼贬(惠州)时所作。

119宋微宗元年正月,苏轼过大庚岭,五月抵达南京,朝延准许他自由居住,于是他决定终老于(常州)

120宋徵宗元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病逝于(常州)。

121苏轼死后葬于河南(汝州)郏县的峨嵋山。

122苏诗中流传最广、美学价值最高的作品是(写景抒情之作)。

123苏轼的诗歌各体兼擅,但其最擅长者是(七古)

124《惠崇春江晓景》一诗在苏轼的诗歌中属于(题画诗)。

125“出新间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二句谈论创作经验的名句出自苏轼(《与参寥子》)一文

126宋代第一个对苏轼生平作系统论述的是(苏辙)。

127南宋人所撰苏轼年谱,计有(10)种以上,为历代之最。

128宋人王宗稷著有(《东坡先生年谱》)。,附于《东坡七集》本中。

129宋人傅藻著有(《东坡纪年录》),附于各种类注本中。

130宋人何抡著有(《眉山三苏先生年谱》)。

131宋人施宿著有(《东坡先生年谱》)。

132明人王世贞据宋人王宗稷苏轼年谱改编成(《重编办文忠公年谱》)。

133明人郑鄤所编(《考订苏文忠公年谱》),收于旧抄本卷一五。

134清人王文诰(《苏诗总案》)为旧著苏轼年谱之中的后来居上者。

135今人孔凡礼(《苏轼年谱》),资料详而不繁,是研究苏轼生平的得力之作。

136王十朋编《集注东坡先生诗》有(《四部丛刊》影印本)。

137宋人施元之、顾禧《注东坡先生诗》为(编年注本)。

138最早为苏轼的词作注释的是(傅干《注东坡词》)。

139首创东坡词编年注合一体例者是(朱祖谋、龙榆生)。

140从存世文献来看,宋代第一位评论苏诗的专家是(张先)。

141辛弃疾词自来流传极广,淳熙十五年(范开)作《稼轩词序》时就称。

142今存与宋本有关的刻本有(汲古阁)影宋抄四卷本。

143今人(邓广铭)依据各本,汇合比勘,著成《稼轩词编年注》,共收词626首,为稼轩词集最优级者。

144辛弃疾以词闻名,其实诗歌、散文变亦有成就,今存诗歌(124)首。

145在辛弃话生平的研究方面,今人(邓广铭)用力最勤。

146二十世纪初,今人(王伯祥)撰有《辛弃话的生平)。

147今人吴世昌撰有〈辛弃话〉》。

148今人邓广铭遍考南宋重要文献,撰成《辛稼轩年谱》。

149邓广铭的(《稼轩词编年注》)资料详赡,是迄今为止最好的编年注释本。

150(徐汉明)的,辛弃话全集》亦为近年来研究辛弃话的著作之一。

151(《刘杨忠》)的《辛弃话词心探微》是辛弃话词思想艺术研究的专著。

152今人(吴熊和《唐宋词通论》)将稼轩体释为“摧刚为,心危词苦。

153今人(陶尔夫《唐宋词史》)将稼轩体释为”雄豪、博大、隽峭“。

154北宋灭亡以后,苏轼词派分为南北二支。(吴、蔡)即北派的代表,是豪放词风在北方金源的发展。

[关汉卿]

155(《邓夫人苦痛哭存孝》)一部是关汉卿杂剧作中著作权有争议的一部。

156(《状元堂陈母教子》)一部是关汉卿杂剧作中著作权有争议的一部。

157(《包待制三勘蝴蝶梦》)一部是关汉卿杂剧作中著作权有争议的一部。

158(《山神裴度还带)一部是关汉卿杂剧作中著作权有争议的一部。

159(〈尉迟共单鞭夺槊)一部是关汉卿杂剧作中著作权有争议的一部。

160(〈刘夫人庆赏五侯宴〉)一部是关汉卿杂剧作中著作权有争议的一部。

161关汉卿公案剧(绯衣梦》)中清官是“开封府尹”钱可。

162关汉卿的籍贯,元钟嗣成《录鬼簿》记作(大都燕)。

163关汉卿的籍费贯,元末明初朱右《元史补遗》记作(解州)。

164关汉卿的籍贯,清乾隆二十年所修《祁州志》记作(祁州)。

165(蒋一葵)总结关汉卿生平为“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金末为太医院尹,金亡不仕”。

166《关汉卿全集校注》的作者是(王学奇)。

167《关汉卿戏曲集)的作者是(吴晓铃)。

168〈关汉卿研究资料〉的作者是(李汉秋、袁有芬)。

169〈关汉卿研究资料汇考〉》的作者是(王钢)。

[西厢记]

170王实甫创作《西厢记》之说最早见于(钟嗣成《录鬼簿》)。

171明初朱权的《太和正音谱》亦将《西厢记》的著作权归于(王实甫)。

172明初另一位重要戏曲作家贾仲明为《录鬼簿》上卷各家补写吊词,亦承认《西厢记》为(王实甫)

173《西厢记》为关汉卿所作说首见于明人(都穆)《南濠诗话》。

174《西厢记》前四本由王实甫作,第五本则由关汉卿续作之说最早见于明人(王世贞)的《曲藻》。

175“王作关续”说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五本与前四本的风格不同)。

176尽管在《西厢记》著作权问题上异说迭见,但流行的几部文学史、戏剧史著作以及各类元杂剧作品总集、选集,都把《西厢记》的著作权归于(王实甫)。

177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王实甫创作了《西厢记》等杂剧(14)种。

178《西厢记》的版本大约有(200)种左右。

179《西厢记》的今人校注本有(50)余种。

180一九八七年,北濂中国书店新发现了《新编校正西厢记》的残页,大约是在(明代初年)刊刻的。

181我们今天能见到的《西厢记》的最早最完整的刻本是(明弘治十一年)金台岳家刊刻的《新刊奇妙全相注释西厢记》

182明天启年间,(凌濛初)校记得的《西厢记》面世,这是今存所有明清刊本中惟一的一部以题目正名末句作为该本名称的本子。183清末民初,(刘世珩)暖红室翻刻凌濛初校刻本,立即在社会上引起广泛的反响。

184今通行的《西厢记》基本上均以(刘世珩红室翻刻凌濛初校刻本)为底本。

185今人(王季思)校注本1960年由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印行,成为今天最为流行的《西厢记》校注本。

[西游记]

186《西游记》所写的唐僧取经故事,源于(唐代)僧人玄只身赴天竺取经的史实。

187王国维根据此书卷末“中瓦子张家印”的题款,认定《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此书成于(南宋)。

188我们经过考察,发现《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一书中有“陕西、京东路”等地名和行政区划名称,而这些名称,都是宋初至道三年才确定的,晚唐五代根本没有这些行政划分,故认为还是确定该书成于(宋代)

189元末,平话《西游记》问世。此书今不见传。《永乐大典》转录了其中一段(梦斩泾河龙》的故事。

190戏曲方面,(宋代)就有西游戏出现。

191简本系统有两种,其一为《唐三藏西游释传》,因其题“朱鼎编辑”,故学术界称为(朱本)。

192郑振铎的《西游记的演化》根据“朱本”的版式及纸张,推断此书的刊刻时代“最迟似不能后于万历初元”,由此知此本为《西游记》的(最早)刻本。

193《西游记》的“世本”全书共二十卷一百回。此本在整个繁体本系统中刊刻(最早),故与吴承恩的《西游记》最接近。

194《西游记》版本方面争论比较大的,是关于世本、朱本、杨本的关系,即吴承恩创作《西游记》的(祖本)问题。

195孙楷第于《日本东京所见小说书目》,郑振铎于《西游记的演变》中均认为朱本、杨本均为(世本)的删节本。

196鲁迅于《中国小说史略》日本译文序中,根据郑振铎等人的观点修改了自己的看法,郑振铎等人关于朱本、杨本均为(世本)的删节本的观点遂成“定论”。

197现存所有的,西游记》明代(繁本)均未注作者姓名。

198(邱处机)是金末元初全真道士,道号长春真人。他曾应成吉思汗的诏请,前往西域朝见成吉思汗。

199淮安人吴玉搢等人率先将(吴承恩)和小说《西游记》联系起来。

200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率先对《西游记》的作者是淮安人吴承恩说提出质疑的是(俞平伯)。

[红楼梦]

201今存《红楼梦》后四十回文字,一般认为是(高鹗)所作。

202高鹗,字兰墅,一字云士,别号(“红楼外史”)。

203高鹗补作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不足之处也很明显,如写荣府贾珍、贾政依旧袭宁、荣二公世职,就违背了曹雪芹写贾府(由盛而衰)的必然结局。

204学术研究界习惯上称胡适、俞平伯和顾颉刚以后的《红》学为(新)红学。

205脂砚斋为旧《经》学(评点派)代表人物之一。

206张新之为旧《红》学(评点派)代表人物之一。

207《护花主人批序》为旧《经》学评点派代表作家(王希廉)的作品。

208《红楼梦分评》为旧《经》学评点派代表作家(王希廉)的作品。

209评点派代表人物张新之的评语大都附在道光三十年刊行的(《妙复轩评石头记》)上。

210王梦阮是旧《红》学(索隐派)的代表人物。

211旧《红》学索隐派王梦阮、沈瓶庵的代表作是(《红楼梦索隐》)。

212旧《红》学索隐派邓狂言的代表作是(《红楼梦释真》)。

213(俞平伯)一九五四年将五个本子的脂评汇辑校订成《脂砚斋红楼辑评》。

214一九零四年(王国维)〈红楼梦评论〉问世,这是一部〈红》学研究史上有重大影响的研究专论。

215一九二一年(胡适)的《〈红楼梦〉考证》著作出版,成为一部对《红楼多》研究产生重大影响的论著。

216一九二一年(顾颉刚)与胡适、俞平伯频繁通信讨论《红楼梦》。

217新中国诞生,俞平伯将1923年出版的《红楼梦》辩易名为(《红楼梦》研究)。

218俞平伯认为,《红楼梦》是感叹作者自己身世的(自传),是情场忏悔录,是为金陵十二钗作本传的。

219在批判胡适、俞平伯的政治运动之后,双展开了多方面的争论,争论焦点是(《红楼梦》的历史背景和宝黛的典型意义)。220当今学术界多数人认为,《红楼梦》研究者联合创办了(《红楼梦》研究集刊)。

221(冯其庸)的《曹雪芹家世新考》以及他与清史专家李华发现的《曹玺传》,还有他在河北涞水县发现的五庆堂曹氏地,都有力论证了曹雪芹祖籍辽阳说的正确。

中学语文-初中语文专题讲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 一、要点梳理 中考语文常考重要作家作品汇总 (一)先秦时期 1.《诗经》,又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约500年的诗歌约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是各地的歌谣。形式以四言为主,手法多用“赋”“比”“兴”。《诗经》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它与《书》《礼》《易》《春秋》合为儒家“五经”。里面的名篇《关雎》《蒹葭》是我国最早的爱情作品,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2.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山东曲阜)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著作,为孔门弟子编写,是儒家思想的经典之作。南宋朱熹把这部书和《孟子》《大学》《中庸》合称“四书”。相传,《诗经》为孔子删定。 3.左丘明,春秋时期鲁国史官。相传《国语》《左传》为其所撰。《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以记西周末年和春秋时期周,鲁等国贵族的言论为主。《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按照鲁国国君的世系纪年,记载了我国自公元前722年以后250多年的许多史料。也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氏春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4.《曹刿论战》:《左传》里的精彩章节,记述了齐鲁长勺之战,叙述了曹刿战前献策和战中协助鲁庄公。文章以简明的问答形式,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见解和军事才能。 5.《孟子》:孟子和弟子著,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今山东邹县)。是孔子以后的儒家代表,有“亚圣”之称,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代表人,后世“孔孟”常并称。《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等都是里面的名篇。 6.《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论述了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表明作者实行“仁政”的政治主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论述逆境对人才成长、国家兴衰的重要性。两篇短文运用对比、举例的论证方法,充分证明了观点。《鱼我所欲也》也出自《孟子》,论述了“舍生取义”的重要主张。学习这篇文章,可以了解孟子散文“气势磅礴、感情强烈、生动活泼”的特点。 7.《公输》选自《墨子·公输》,《墨子》是一篇以对话为主的叙述性文章,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表现他“兼爱”“非攻”的主张。 (二)两汉时期 1.刘向:汉朝人。《战国策》是汉朝刘向所编,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史学名著。它是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赵国依次分国编写,是先秦历史散文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分东周、西周、秦、齐、楚、赵、魏、韩、燕、宋、卫、中山十二策。主要记述了战国时期的纵横家的政治主张和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和社会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邹忌讽齐王纳谏》和《唐雎不辱使命》都是《战国策》里的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知识精讲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文学常识——作家部分 先秦文学 一、诗歌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三百零五篇。《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中风一般是民歌;雅分“大雅”、“小雅”,一般为文人作品;颂是庙堂祭祀的歌曲) 。赋、比、兴是《诗经》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诗经》奠定了我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基础。其中有《蒹葭》《硕鼠》《无衣》《伐檀》等名篇。 《楚辞》西汉末年,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仿效屈原辞赋的一些作品编辑成书,定名为《楚辞》,是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楚辞》以屈原的作品为中心。 屈原,名平,字原,是战国时楚国的贵族。是我国第一位独立创作的诗人,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创造了新诗体“楚辞”。他的代表作有《离骚》(一首抒情长诗)、《九歌》(是屈原以民间乐歌为基础,为朝廷祀典所做的祭歌,内有名篇《国殇》)、《九章》(写屈原两次放逐的经历,中有名篇《涉江》《橘颂》)、《天问》等。《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 风骚,“风”本指《诗经》“国风”,“骚”本指《楚量辞》中的《离骚》,后以此概指《诗经》和《楚辞》,作为我国古代文学优秀传统的代表;又常作诗歌辞赋的-代称;有时也借指文采或文学修养。

二、散文 《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是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我们学的《秦晋淆之战》、《烛之武退秦师》、《曹刿论战》等课文均出自《左传》。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国别体史书。 《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也是一部历史散文总集。由西汉刘向整理而成。我们学的《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冯谖客孟尝君》等均出于此。 《山海经》,中国古代地理著作,又是神话传说故事集。书中“精卫填海”“夸父逐日”“大禹治水”等故事广泛流传。 《淮南子》保存了不少神话传说故事,如“女娲补天”“后羿射日” 孔子,名丘,字仲尼(前551--前479),春秋时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有弟子三千。与《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二篇及《孟子》合称为“四书”。《论语》儒家经典,记载孔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书。是我国第一部语录体散文集。 老子即老聃,姓李,名耳。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典籍,老子所著或谓老子后学编纂。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庄子》道家学派著作,唐人称其《南华经》。庄子及其门人后学所著,著名的如《逍遥游》、《养生主》、《秋水》。

自考《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基础知识串讲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自考笔记 第一部分:基本知识 (一)屈原和楚辞 1.宋人黄伯恩说楚辞的特点是“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 2.第一个编辑楚辞作品为集的学者是西汉末年的刘向。 3.《楚辞章句》是东汉王逸的楚辞注本,其中列在屈原名下的作品共25篇。 4.《楚辞补注》是宋人洪兴祖的楚辞注本。 5.“窃攀屈宋宜方贺,恐与齐梁作后尘”民杜甫诗句,“屈宋”指导屈原和宋玉。 6.“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是司马迁的说法,语出《报任安书》。 7.收入《楚辞》中的作品既有屈原、宋玉之作,也有汉人之作。 8.《楚辞·九歌》包括11篇作品,分别是《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少司命》、《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国殇》、《礼魂》。 9.《楚辞·九章》包括9篇作品,分别是《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河》、《思美人》、《悲回风》、《惜往日》、《橘颂》。 10.“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是李白的诗句。 11.在《橘颂》中,作者热情赞美了“受命不迁”、“苏世独立”和“秉德无私”三种美德。12.《招魂》的内容是“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关于本诗的作者,司马迁认为是屈原,王逸认为是宋玉。 13.“楚辞”之称,似最早见于西汉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14.《哀郢》中的“郢”在今湖北江陵一带,当时是楚国国都,诗中“登大坟以远望兮”句中的“大坟”指水边高丘。 15.屈原主要担任过的官职是三闾大夫和左徒。 16.王夫之认为,《哀郢》作于秦将白起破郢之后。 17.“帝高阳之苗裔兮,联皇考曰伯庸”句出自《离骚》,句中的“高阳”指传说中的上古帝王之一颛顼,“皇考”指抒情主人公已谢世的父亲。 18.关于《离骚》的题义,古今学者看法不一,司马迁认为:“《离骚》者,犹离(罹)忧也。”班固认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王逸认为:“离,别也;骚,愁也。”游国恩则认为“离骚”的意思近于“牢骚”。 19.“昔三后之纯粹兮”句中的“后”指君主。 20.“会邑子严助贵幸,荐买臣。召见,说《春秋》,言‘楚辞’,帝甚悦之”是班固的记载,司马迁在《史记》中亦谓“买臣以‘楚辞’与助俱幸”。“助”指庄助(严助),“买臣”指朱买臣,“帝”指汉武帝。 21.班固普批评屈原“露才扬己,责数君王”。 22.“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是一首楚歌,歌题为《孺子歌》。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必修一至三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专题一先秦——中华文明的起源 考点 1、经济的发展 1. 农业 (1) 耕作方式的变迁:①原始农业:刀耕火种。②商周时期:石器锄耕。③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牛耕。 (2) 土地制度的演变:①原始社会:氏族公社所有。②夏、商、西周时期:土地国有制——井田制。③战国时期:封建土地私有制。 2. 手工业 (1) 春秋战国时期, 形成官营手工业、私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主要经营形态。 (2) 商周青铜铸造十分繁荣, 以司母戊鼎、四羊方尊、三星堆青铜礼器最著名。 (3)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缫丝织绸的国家, 西周时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4) 商朝时己能烧制出原始瓷器。 3. 商业 (1) 商朝人以善于经商著称。 (2) 春秋战国时期, 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 4. 经济政策:战国时期, 商鞍在秦国实行变法, 首倡“重农抑商”政策, 后来的历代封建王朝, 都继承并发展这一政策。 考点 2、政治制度 1. 分封制 (1)含义:为了巩固周朝的统治, 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广大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让他们建立诸侯国, 拱卫王室。 (2)义务及权利:被封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承担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的义务。受封的诸侯在他们的领地内, 有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的权利。 (3)作用: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 开发了边远地区, 扩大了统治区域, 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2. 宗法制 (1) 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 巩固国家统治。 (2) 最大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3) 作用: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维护贵族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 3. 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夏、商、周政治制度强调神权与王权的结合, 注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结构, 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考点 3、精神文明 1. 汉字 (1) 6000多年前, 原始文字称为“图画文字”。象形字越来越符号化, 脱离图画, 形成汉字。 (2) 商朝时, 汉字已形成完整体系。此后, 汉字按照甲骨文、篆书、隶书、楷书的脉络演变发展 , 其总的趋势是由繁到简。 2. 中国画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四(多选与名解)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多选名解)名词解释 1采诗说:2献诗说:3《诗大序》:4《诗小序》:5“三家诗”:6“四家诗“:7今文《诗经》学派:8古文《诗经》学派:9专传、合传、附传与类传。10《史记》“三家注”。11《史记会注考证》12沉郁顿挫:13苏门四学士: 14苏门六君子:15乌台诗案:16洛蜀党争:17稼轩体:18辛派词人:19〈红〉学:20新旧〈红〉学:21评点派:22索隐派:23脂评: 1采诗说: 是<<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其文献主要见于《礼记。王制》、《汉书。食货志》《汉书。艺文志》《左传。襄公十四年》引《夏书》佚文,《孟子。离娄篇》也有隐约的记载,次说后世虽有许多相左的意见,但可基本确立,因为在那个时代,没有任何个人有能力从事这一工作,只有通过权利机构,才能完成大面积的所及工作,然后加以筛选、加工、润色,并推广出去 2献诗说: “献诗说”使《诗经》成书的重要过程之一,它值周代的公卿、刘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其文献主要见于《国语。周语》《国语。晋语》《左传。襄公十四年》 3《诗大序》: 《诗经。关雎》篇前面的一大段文字应为《大序》,但《大序》又与《关雎》篇的小序夹杂在一起。即从“《关雎》,后妃之德也”开始,至“风以 动之,教以化之”为 《关雎》小序的前一 部分“是以《关雎》 乐的淑女”至结束, 为《关雎》小序的后 一部分,两部分合在 一起,即《关雎》篇 的小序,中间的一大 段,即“诗者,志 之·1·所以之,。。。。。。 正始之道,王化之 基”,为《诗大序》 4《诗小序》: 《诗经》中每篇前面 类似解题的文字为 《小序》 5“三家诗”: 汉初,讲习《诗》者 主要有鲁、齐、韩三 家。“言《诗》于鲁则 申培公,于齐则辕固 生,于燕则韩太傅(韩 婴)”。《鲁诗》《齐诗》 以国得名,《韩诗》以 人得名,合称“三家 诗”。“三家诗“以《鲁 诗》出现最早,以《齐 诗》于当时影响最大、 消亡最早,以《韩诗》 目前传世文献最多。 6“四家诗“: 《毛诗》因其传授人 的姓氏得名,秦汉间 鲁人毛亨传《诗》于 赵人毛苌,毛苌又广 为传授。东汉时,古 文经学派抬头《毛诗》 立于学官,与齐、鲁、 韩并称“四家诗” 7今文《诗经》学派: 齐、鲁、韩、“三家诗 “均用汉隶书写,与 较晚出现的《毛诗》 相区别,被称为《诗 经》学派 8古文《诗经》学派: 西汉末经今古问之争 开始,《毛诗》理所当 然地被卷进去因其有 别于“三家诗“,故 归属于古文《诗经》 学派 9专传、合传、附传与 类传。 答:《史记》的列传据 其记述内容可分为专 传、合传、附件、类 传四种。一人一篇传 记者为专传,如《李 将军列传》;两人以上 合成一篇传记者为合 传,如《廉颇蔺相如 列传》;主要传主之后 附载某人传记者为附 传,如《魏其武安侯 列传》在叙述魏其侯、 武安侯中插入灌夫传 记;一类人物记一篇 传记为类传,如《刺 客列传》。 10《史记》“三家注”。 答:是指宋裴骃的《史 记集解》,唐司马贞 《史记索隐》,唐张守 节的《史记正义》。“三 家注”原俱单行,后 附刻正文之下,原注 本反倒渐次失传,今 惟《索隐》尚有明汲 古阁本仅存。“三家 注”附刻原文时多有 删削,尤以《正义》 为甚。司马贞作《补 三皇本纪》题名“小 司马氏”,采录各种传 说,并作自注,宋以 来各本俱列书首,清 殿本始改附书尾。今 通行中华书局本《史 记》将“三家注”附 于正文之后,极便阅 读。 11《史记会注考证》 是指:20世纪初,日 本学者泷川资言的 《史记会注考证》是 《史记》研究的重要 著作。此书对《史记 三家注》进行全面整 理,汇集《史记》注 本100多种,吸收了 1200年《史记》研究 的成果,补注了大量 今中国大陆失传但在 日本仍保留下来的 《史记》“三家注”的 有关资料,成为迄今 为止《史记》最详备 的注本。 12沉郁顿挫: 出自杜甫所作《进雕 赋表》,这原是他对自 己的赋的评价,后人 则取之以界定杜诗, 故“沉郁顿挫”成为 公认的杜诗的主导风 格。这种风格具体内 涵包括三个层面,首 先是表层的语言之凝 练,意象之精警,结 构之波澜起伏,声调 之抑扬顿挫,皆给人 以凝重深沉、千百练、 百转千回之感,这形 成了杜诗总体的艺术 风貌。第二层在于诗 歌艺术构思的奇趣宏 阔。第三个层面是诗 中凝聚了作者忧愤的 感情。这种风格是一 位感情特别深挚、思 想特别深刻的诗人在 动荡年代所创造的, 其中双融入深厚的学 力和深沉的构思,达 到前无古人的境界。 自宋至清,历代学杜 者众多,但无一人能 重现这种风格,它作 为杜诗的独特标志被 众多学者视为诗词的 最高艺术境界之一。 13苏门四学士: 苏轼杰出的文学成就 使他声望日隆,奠定 了他文坛盟主的地 位,求学者与日俱增。 远在北京大名府的黄 庭坚愿列苏轼门下; 秦观入京应试,专程 到徐州见苏轼,愿执 弟子之礼,晁补之、 张耒亦继两人之后求 学于苏轼,故此四人 被后世称之为“苏门 四学士”。 14苏门六君子: 指苏轼门下除“四学 士”之外加上陈师道 和李蔍两人称为苏门 六君子。 15乌台诗案: 元丰二年七月二十八 日,史台的官史奉命 从汴京赶到湖州,当 场逮捕了刚天任不久 的苏轼,原来,六月 以来,变法派先后四 次上章弹劾苏轼,指 其诗文愚弄朝延。宋 神宗下令审理。同年 八月脚下 八日,苏轼入御史台, 这就是著名的乌台诗 案。 16洛蜀党争: 宋元丰年间,苏轼与 程颐、程颢之间爆发 的哲学上、思想上的 矛盾。从本质上说, 这是苏轼“任天而动” 的性格及其追求个性 独立的自由观,与旨 在从伦理、道德、精 神上强化封建统治的 理学思想的一场激烈 交锋,由于二程是洛 阳人,苏轼是四川人, 故历史上称这次论争 为“洛蜀党争”。 17稼轩体: 是辛弃疾创立的一种 新词的体式。这种新 体式有以下四个特 征:一是以绝大的阳 刚之气一改传统的绮 靡,以词抒情言志, 用词来干预家国大 事,提高和强化了词 的文学功能,使词从 单弱的应歌之体彻底 演变为一种独立、完 善的新体抒情诗。二 是使词体变成了体现 创作主体完整人格与 表现多方面生活、燕 尾服示词人全部习灵 世界的工具。三是汲 取了前人多种表现手 法,尤其是苏轼的《以 诗为词“进一步引进 古文手段,“以文为 词”,丰富了语的艺术 表现力。四是在词的 审美情趣和艺术风格 上,完成了从单纯的 阴柔向融阳刚柔之美 为一体的新特质的转 变,实现了词体文学 风格的多样性。 18辛派词人: 与辛弃疾同时的一批 词人,或与稼轩为同 志,或追慕稼轩,感 时激愤,词的主题抒 发爱国感情,风格豪 迈激切,形成了风格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河南考区.txt如果背叛是一种勇气,那么接受背叛则需要更大 的勇气。爱情是块砖,婚姻是座山。砖不在多,有一块就灵;山不在高,守一生就行。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 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 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 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 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 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 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授; 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 为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研究 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有 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 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耕、 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七实三虚”:是指三国演义七分符合历史事实,三分虚构 讲史:以历史事实为依据,吸收民间传说,讲述历代兴废争战之事,篇幅较长,分节叙述。 自传说:以胡适为代表。认为红楼梦是曹雪芹的自传。 公案小说:以清官断案折狱为主,歌颂刚正不阿、清正廉洁、执法如山、为民伸冤的清官的小说,源头可追溯到史记,宋元时期出现大量公案小说,到了民国以后,逐渐消亡。 俗讲:指的是在唐代盛行的一种当时寺院僧侣向民众进行佛教宣传的活动。俗讲刚开始时只是单纯演说经文和佛经故事,后来逐渐演变,也讲唱一些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 话本:产生于宋代,这是当时社会生活的艺术反映,也是文学自身发展的必然结果。它是在唐宋以来在民间广泛流传的“说话”表演技艺上逐渐发展起来的。说话就是讲故事的意思,话本就是说话艺人讲唱故事时所依据的底本。 入话:就是在正文之前,先写几首与正文相关的诗歌或引入几个小故事,把它作为开篇,以引入正话,具有肃静听众,启发听众和聚集听众的作用。 神魔小说:明清时代在摩道释“三教同源”的思想影响下所产生的,以神魔怪异为题材的白话章回小说。 唐传奇:是指中国古代小说发展到唐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被称为“特绝之作”的传奇小说,开始出现在文坛上,并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和广阔的社会生活内容,与唐诗同被誉为“一代之奇”。 才子佳人小说:是人情小说的一个分支,从题材上说,是写才子佳人的恋爱故事;从形式上看,一是相当一部份作品书名模仿《金瓶梅》,用主人公的名字命名作品,如玉娇梨,二是一般在十六回至二十回之 间,约十万字左右。 程高本:活字排印的红楼梦,120回 脂评本:红楼梦早期的抄本带有“脂砚斋”的批语,题名《脂砚斋重评石头记》,这种脂评本仅八十回。 家庭小说:通过程伟元,高鹗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通过家庭揭露社会黑暗。 人情小说:以恋爱婚姻、家庭生活为题材,反映现实生活的小说。 狭邪小说:清咸丰年间逐渐盛行以妓女、优伶故事为题材的长篇小说,代表作陈森的品花宝鉴,魏秀仁的花月痕 说话与说话人:唐宋以来民间的一种表演艺术,说话就是讲故事的意思,说话人则是从事这一表演活动的艺人。 历史演义小说:就是敷演史传,偏重叙述朝代兴废争战之事,而又故事性强,通俗易懂的小说,多用章回体。 儿女英雄小说:产生于红楼梦之后,由才子佳人的故事和神魔或侠义故事整合演化面成。它发展了才子佳人小说的理想主义的成分,而演变为更加脱离现实的虚假的理想主义,塑造封建主义“高、大、全” 的理想英雄,艺术上更加公式化和概念化。 简本与繁本:简本或称文简事繁本,繁本或称文繁事简本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这是我以前看书的时候的资料,好像是自己打的。想不起具体来源了。 可能不太全,凑合着用吧。 秦 汉 公元前221 年 公元前206 年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基本国策-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政治上受道教影响,汉初-黄老之学清净无为 文学一片空白,今只能看到几篇散文,一些石铭文 西汉文学成就表现在-散文,辞赋。 政论文最为突出 秦代散文大低是歌颂帝王公德,秉受《诗经》 的“雅”“颂”风格。 西汉辞赋主要继承战国时期楚辞的余绪而发展起来的骚体赋 汉赋:汉武帝时开始繁盛大赋,再汉初还未形成 骚体赋:流行于汉高祖-汉武帝初,是楚辞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展和变种 汉初骚体赋的优秀作品;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淮南小山的《招隐士赋》 楚歌:汉初的韵文作品-楚声短歌。“楚声”是楚地民歌,其作者多为楚人。 项羽的《垓下歌》,刘邦的《大风歌》是楚声短歌的代表。 赋: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主要特点“不歌而诵”;着重铺叙和描写而少抒情成分,于行文时往往韵散间出,具有半诗半文的性质。 赋的结构多采用虚拟的人物的设为问答的形式。 大赋发轫于枚乘的《七法》,至武帝时,已产生了司马相如,东方朔,王褒等一批赋家。 魏晋以后把汉乐府保存的民歌称之为乐府,即乐府民歌的简称。 西汉后期和东汉初期的文学,词赋和散文是两种重要文体。 东汉前期,散文创造也较繁荣。内容上有较重的经学气和神学气,形式上成堆砌,排偶,模拟,繁缛,取向于类型化。 汉代文人诗歌不太发达

汉代最早的文人创作的五言诗-班固的《咏史》 贾谊-《过秦论》稀罕,政论文 司马相如,汉代最重要的一位大赋作家代表作-《子虚府》《上林赋》确立“劝百讽一”的赋颂传统,为以后的汉赋大家所相沿不改。 刘向-西汉后期的著名散文作家,其重要作品:《新序》《说苑》《列女传》,书中还保存了许多历史故事和传说。 袁康的《越绝书》,赵晔的《吴越春秋》都是记述春秋末年吴越争霸史实的著名的杂 史散文 扬雄的代表作品-《甘泉赋》和《羽猎赋》 班固-《两都赋》包括《西都赋》《东都赋》 《论衡》从“疾虚妄”“求实诚”的唯物主义观点出发,批判了当时的天道神权迷信 思想,并提出了许多具有进步意义的文学见解,对魏晋南北朝文学批评的发展有直接的影响。 《汉书》沿袭《史记》的体例,记述了西汉200 余年的历史 《古诗十九首》汉代文人五言诗渐趋成熟的标志。作者多为失意文人。 建安以前无名氏的抒情诗,最早见于南朝梁代萧统《文选》 汉赋兴盛演变和影响。 赋,西汉最流行的一种文学样式 旧时把汉赋看成汉代文学的代表,因而文学史上有“汉赋”的专称。 赋,最早在战国后期已经产生 汉赋的产生和楚辞有着密切的关系 赋既有别于诗,又有别于文的一种独具特点又自成体系的文学体载。 从文学本身的发展与继承关系而言,赋的产生受到时代的制约。 章学诚《文史通义》概括地阐述了前代文体对赋的影响,大体指出了赋确是周诗,楚辞,寓言及个体散文交汇融通的产物。 赋是一种共诵读的文学样式 汉高祖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约70年间是汉赋形成期 骚体赋,篇幅多比较短小,内容多抒发作者的身世感慨,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 《七发》已脱骚体赋窠臼而在汉赋中首创一体成为一篇散体大赋。 散体大赋是汉赋的主要形式

中国古代文学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 第一章《诗经》研究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记录了殷商末年至春秋中叶六百余年的社会生活,先秦时称为诗、诗三百、诗三百篇,诗经是儒家学者把它尊为经典之后的称呼。梁启超说现存先秦古籍…其真金美玉、字字可信者,诗经其首也。 2、诗经分为风、雅、颂三类,在《周礼-春官》中有记载,诗序认为是从思想意义的角度划分的,朱熹认为是依据作者不同而划分的,较为接近事实的是音乐说:风诗是乡土之音,雅诗为朝廷之音,颂诗为宗庙之音(章太炎认为雅是一种类似鼓的乐器,郭沫若提出诗之周南、召南、大小雅当以乐器为名)。 3、毛诗认为二南为西周初年的作品,应有西周末至东周时的作品。王风是东周后的作品,郑风全部是春秋时的作品,魏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秦风崇尚气力、武功,其创作时间应在东周至春秋时;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鲁颂均为春秋时的作品,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应作于商代,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是春秋时宋国的作品。 4、献诗说记载于国语-周语、晋语、左传,采诗说见于礼记、汉书-食货志、艺文志;孔子第一个将诗经选作教学内容的教师,又是第一位研究诗经的大师,他提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宋人大胆质疑诗序的是欧阳修,集大成者是朱熹。 5、三家诗:汉初讲诗者主要有鲁、齐、韩三家,言诗于鲁则申培公,于齐则辕固生,于燕则韩太傅(韩婴),鲁诗、齐诗以国得名,韩诗以人得名,合称三家诗;用汉隶书写,与较晚的毛诗学派区别,称为今文诗经学派;三家诗以鲁诗出现最早,以齐诗在当时影响最大但消亡最早,以韩诗传世文献为最多(齐诗亡于三国纷争时,鲁诗亡于西晋,韩诗亡于北宋)。 6、毛诗学派:毛诗因其传 授人的姓氏得名,秦汉鲁人毛享 传诗于赵人毛苌,毛苌广为传 授;至西汉末经今古文之争,有 别于三家诗,归于古文经学派; 东汉时古文经学派抬头,毛诗立 于官学,与齐、鲁、韩并称为四 家诗。(毛诗胜在事实多联系左 传,训诂多同于尔雅,诗序较为 合理,又得到大学者郑玄为之作 笺) 7、《毛诗正义》,毛享传, 东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疏,这是 一部全面总结两汉至初唐诗经 研究成果,带有里程碑性质的专 著;朱熹《诗集传》,这是一部 代表宋学诗经研究成果,同样具 有里程碑性质的专著。 明《孙月峰先生批评诗经》, 这是一部突破经学之桎梏,开始 从文学角度看待诗经的专著。 清姚际恒《诗经通论》,此 作摆脱汉学、宋学之争,独立阐 发自己的思想,与崔述《读风偶 识》、方玉润《诗经原始》被誉 为独立思考派的三部鼎立之书。 清段玉裁《诗经小学》,这 是一部自觉地运用文字音韵学 理论对诗经文学进行系统研究 的专著。 清陈奂《诗毛氏传疏》,这 是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 为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马瑞 辰《毛诗传笺通释》、王先谦《诗 三家义集疏》被誉为清代三大治 诗之作) 8、诗经反映的社会生活: 诗经是周代社会生活的一面镜 子,全面反映了西周初年至春秋 中叶周代社会的政治、经济、思 想、文化及社会生活。(1)全面 反映了周人的劳动生活,如农 耕、蚕桑、采摘、建筑、畜牧等, 有助于了解周代经济制度和经 济思想;(2)反映周人的爱情、 婚姻及家庭生活,为了解当时价 值观念、审美观念、社会风俗、 婚礼仪式等提供史料;(3)反映 周人兵役、徭役及战争生活;(4) 反映周人的政治生活、宗教生 活、贵族的燕飨生活。 9、诗经反映的社会思想: 作为一部抒情诗集,诗经不仅记 录了风云变幻的社会生活,而且 反映了那一时代各个阶层的思 想意识,(1)反映了早期知识分 子的忧患意识,为后世知识分子 人品、人格、理想、情操的建立 和健全起到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2)反映那个时代的宗教意识; (3)反映劳动人民的反抗意识; (4)反映周人的道德意识;(5) 反映先民们的审美观念及文学 创作的基本原则。 10、诗经的文学成就:(1) 质朴淳厚的艺术风格;(2)浓郁 的抒情风味;(3)情景交融的意 境;(4)多种手法塑造人物形象 (用赋笔直描、曲折情节、细节 描写、对比烘托);(5)赋、比、 兴的表现手法(王昌龄《诗格》 将兴分为14格,曰感时、引古、 叙事入兴等);(6)回环复沓的 篇章结构;(7)灵活多变的句式 (以四言为主);(8)丰富多采 的修辞手法;(9)鲜明、准确、 生动、丰富的语言;(10)和谐 自然的韵律。 11、诗经对后世的影响 (一)思想:首先是诗经中 的爱国主义思想对后世的影响, 诗经中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很朦 胧的、很原始的,他们所爱的仅 仅是自己的宗国而已,爱国主义 成为文学作品永恒的主题,成为 乐章的主旋律,诗经是其源头。 其次,忧国忧国、重视社会 责任、重视人生价值的积极入世 思想对后世有重大影响,诗经塑 造了众多的知识分子形象,他们 具有满腔的政治热情,敏锐的洞 察力,关心国事,注意时局的发 展动向,我国历代有作为的政治 家、社会活动家都不同程度地受 到诗经忧患意识的感染和熏陶。 再次,诗经体现出的审美意 识及文艺思想对后世影响很大, 奠定了我国古代美学思想及文 学理论的基础。 诗经的宗教意识与伦理意 识对后世也有很大影响。 (二)艺术:首先诗经的现 实主义精神,成为推动古代进步 文学创作的巨大动力,诗经中的 许多作品都深刻反映了公元前 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社会 现实,具有鲜明的现实主义精 神,获得中国现实主义文学源头 的美称,使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 成为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主要的 创作方法。 其次,诗经的表现手法对后 世有极大的影响,自诗经问世以 来,赋、比、兴的表现手法,一 直是古代诗人进行文学创作的 基本表现手法。 再次,诗经其他艺术成就对 后世亦有极大影响,诗经生动、 形象、准确的用语,奠定了我国 诗歌创作的语言基础,诗经坦 直、爽快的语言深受后世作家的 喜爱多被借用到自己诗句中,诗 经中的用韵形式和节奏要求、修 辞手法、意境的创作被后世广泛 接受。(王立《中国古代文学十 大主题》原型均归于诗经) (三)雅俗文学:诗经是雅 俗文学结合的产物,三颂、二雅、 十五国风大部分是贵族创作的 雅文学,具有明显的典雅风格和 沉稳、庄重的贵族气质;二雅中 的《谷风、苕之华、何草不黄》 为西周民歌,常用回环沓手法及 清新活泼的用语,透露出雅文学 向俗文学靠拢的迹象,影响着后 世民间文学的创作和发展。 12、春秋时期为赋诗言志时 期,此时重在诗的应用,战国时 间为著书引诗时期,儒家学者已 将诗作为说理依据。 西汉废黜百家,独尊儒术的 文化政策,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 学研究的广阔天地;经学的今古 文之争,推动了诗经研究的第一 个高潮;郑玄成为两汉诗经研究 集大成者。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试题 1.自秦朝开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建立起来,历代封建王朝在巩固政权方面做了很多大胆的尝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个行政区,每一个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判断“新皇帝”是谁?为巩固统治,“新皇帝”在地方推行什么制度? ①秦始皇;②郡县制;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唐太宗 (2)材料二表明唐太宗采取了怎样的民族政策?在唐太宗一系列措施的作用下,促进了什么历史局面的形成? ①唐太宗开明的民族政策;②贞观之治; 材料三:(元朝的疆域)“北逾阴山,西及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元史·地理志》 (3)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汉唐极盛之际不及焉”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行省制度 材料四:秦始皇以武力得天下,以武力治天下,二世而亡。汉高祖以武力得天下,以文功治天下,汉祚四百年(指西汉和东汉四百多年的统治历史)。于是大家明白,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著名学者周有光 (4)材料四中“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含义是什么? 利用武力可以夺取天下做君主,但是却不能只用武力来治理国家,含义是指要用文、用德、用科学的管理... (5)概括指出三位封建帝王在我国历史发展进程中所起的共同作用。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2.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 材料一:中国几千年来一直采用君主制,政权归皇帝一人掌握。皇帝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表现为高度的中央集权,这是占主导地位的制度。——张岂之《中国文明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占主导地位的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开创者是谁? ①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1分)②秦始皇(1分) 材料二: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官吏选拔制度。这种制度执行到后来就演变成只从名门望族中选拔官吏,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 (2)隋朝开创了什么选官制度改变“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局面?选官依据发生了怎样变化?除选官之外,还给思想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哪些变革? ①科举制。(1分)②由注重门第向注重才能转变;凭才学做官;③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答对其中的一点即可得1分) 材料三:1368年至1848年是明朝和清朝前期。这一时期,反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发展和巩固。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 ??春秋:《诗经》、《论语》、《左传》、《孙子》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编为风、雅、颂几部分。“风”又叫“国风”,是各地方的歌谣,里面有不少古代劳动人民的创作。选入课本的有《硕鼠》、《伐檀》。 ??《论语》--为孙子弟子编纂,是记录孙子言行的语录体作品。孙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创始人。课本选入《论语六则》。??《左传》--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相传作者为春秋时期的左丘明。《左传》也称《左氏春秋》,选入课本的有《曹刿论战》。 ??《孙子》--又名《孙子兵法》,是我国古代一部很有名的军事著作,共十三篇。作者孙武,春秋时齐国人,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军事家。选入课本的有《谋攻》。?? ??战国:孟子、墨子、荀子、庄子、韩非、《吕氏春秋》、列子、战国策、《国语》、屈原 ??孟子--名轲,战国时代儒家的代表人物,著有《孟子》,这是记录战国时代思想家孟轲的思想和政治言论的一部书。选入课本的有《鱼我所欲也》、《庄暴见孟子》。 ??墨子--名墨,战国时代著名的思想家。他和墨家子弟和后辈学生著有《墨子》一书。选入课本的有《公输》。 ??荀子--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荀子》里,选入课本的有《劝学》。 ??庄子--名周,战国时蒙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著有《庄子》。选入课本的有《庖丁解牛》。 ??韩非--战国末期著名的思想家,他的著作收在《韩非子》里。选入课本的有《郑人买履》、《扁鹊见蔡桓公》。 ??《吕氏春秋》--是战国时秦国丞相吕不韦叫的他的门客们编写的,是先秦杂家的代表著作。选入课本的有《刻舟求剑》、《察今》。 ??列子--相传为战国时郑人列御寂著。书中保存了不少民间故事、寓言和神话传说。选入课本的有《愚公移山》。 ??战国策--是西汉族末年刘向根据战国时事的记录编辑的一部国别体史书。选入课本的有《唐雎不辱使命》《邹忌讽齐王纳谏》。 ??《国语》--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全书按周、鲁、齐晋、郑楚吴、越分国编次,记载了从周穆王到周贞定王前后五百余年的史事。 ??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期楚国爱国诗人,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奠基人,是我国第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九章》。选入课本的有《国殇》。 ?? ??汉:司马迁、贾谊、王充、《孔雀东南飞》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史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一:古代主要的政治制度 1、原始社会:禅让制(民主推选首领) 2、奴隶社会:世袭制(禹传启,家天下) 3、封建社会: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秦朝),科举制(隋朝) 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㈠发展历程: 1、萌芽:战国、法家韩非:提出建立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初步建立:战国秦国商鞅变法:建立县制。 3、正式建立:秦朝表现:政治上“皇帝制度”“中央设三公九卿”“地方 设郡县制”,思想上“焚书坑儒”。 4、巩固:西汉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确立儒思的正统地位。 5、完善:隋唐⑴实行“三省六部制”。⑵实行“科举制”(创立:隋炀 帝,进士科。完善:唐太宗扩大国学,武则天首创殿试和武举,唐玄宗考诗赋。衰落:明朝八股取士。废除:清朝。影响:改善用人制度;促进文学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 6、新发展:宋元元朝:实行行省制度(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 书省,简称“行省”,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 7、强化:明清⑴明朝:地方废行省,设三司,直属中央;中央废中 书省、丞相,权归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实行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削藩、迁都北京。⑵清朝:设军机处(皇权达到顶峰);大兴文字狱(社会恐怖、摧残人才;禁锢思想、阻碍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㈡发展总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 三:清明统治(封建治世)1、文景之治(西汉):轻徭薄赋;奖励农耕;提倡节俭;以德化民。2、贞观之治:勤政爱民;轻徭薄赋; 戒奢从简;合并州县;任用人才和重视纳谏。3、“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4、开元盛世:任用贤才;重视地方吏治;提倡节俭。5、康乾盛世。 中国古代的思想解放运动  1、从战国到秦汉时期,思想界呈现了怎样的发展趋势?(由百家争鸣到思想 统一。)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先后进行了哪些努力?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一(单项选择题)

中国古代作家作品专题研究单项选择题 一、单选 1《诗经》的“二南”中应有的作品西周末至东周时。 2《诗经》中“二南”产生的域是以陕西为中线而分之。二南北界黄河,由北向南伸展,直至楚汉 3《诗经》中的“王风”都是东周以后的作品。 4《诗经》中的“郑风”都是春秋时期的作品。 5《诗经》的十五国风中,讽刺统治者的诗作别具一格的是魏风。 6《诗经》中的《周颂》都是西周时代的祭祀之作。 7《诗经》中的《鲁颂》都是春秋时期伯作品。 8古文经学派认为《商颂》产生于商代。 9今文经学派认为《商颂》产生于春秋时期的宋国。 10中国古代第一部自觉运用文字音韵学理论对《诗经》文字进行系统研究的专著是段玉裁《诗经小学》。 11清代古文经学派集大成之作,研究《毛诗》的必读之作是陈焕《诗毛氏传疏》。 12能够打破今、古文家法之争,亦无汉、宋门户之见,从音韵、训诂入手,独见功力的清代《诗经》研究之作是马瑞辰《毛诗传通释》。 13清代今文《诗经》研究中体例严谨周详、利用前人成果丰富赅博、以搜辑完备而著称的集大成之作是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 14清代《诗经》音韵研究中最为完善的著作是江有诰《诗经韵读》。 15清代《诗经》研究中以辨名物训诂、考订山川器服制度为主的研究著作是王夫之《诗经稗疏》。 16重在《诗》的应用的赋诗言志时期是春秋时期 17著书引《诗》时期为战国时期。 18两汉《诗经》研究的集大成者是郑玄。 19两汉时期,为《诗经》研究开拓了经学研究广阔天地的原因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0两汉时期,推动《诗经》研究,形成《诗经》第一个高潮的原因是经学的今古文之争。 21成为汉学《诗经》的里程碑式,代表隋唐五代《诗经》研究的最高水平的是作品是孔颖达的《毛诗正义》。 22代表宋学《诗经》最高研究水平的里程碑式的著作是朱熹《诗集传》。23开启《诗经》音韵学 至先秦古音研究的是陈 第《毛选古音考》。 24从纯文角度欣赏评论 《诗经》、开拓文学研究 新天地的清人戴君恩 《读风臆评》。 25二十世纪前期开始以 马列主义观点研究《诗 经》的学者是郭沫若. 26二十世纪第一位为 《诗经》作今译的学者 是郭沫若。 27一九五九年人民文学 出版社《诗经研究论文 集》,全书搜集论文19 篇,河南大学的作者占 了6位。 28中国《诗经》研究会 成立于1993年。 29最早将《诗经》介绍 到欧州、并于1625年以 拉丁语翻译了《诗经》 的著名耶会士金尼阁是 法国人。 30欧洲现存最早的《诗 经》译本《孔夫子的诗 经或民歌》是法国传教 士孙璋1728年翻译、 1733年出版。 31打破风、雅、颂的顺 序,以内容重新分类编 排,并在附录中将《诗 经》与欧美文学作了比 较,在西方学界产生了 重大影响的西盿学者是 英国汉学家威阿瑟韦 理。 32从中国的方言和古音 韵学的角度来研究《诗 经》,并作有《诗经注 释〉》,被誉为西方学界 《诗经》的权威的学者 是瑞典汉学高高本汉。 33功底深厚并着重对 《诗经》的体裁和艺术 风格作了分析和研究的 重要著作《诗经及其在 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的作者是俄罗斯汉学家 费德林。 34称庄周生活的时代与 梁惠王、齐宣王同时的 是司马迁。 35“庄子却聘”的故事 出自《庄子》一书的《秋 水篇》。 36《庄子齐物论》中一 段议论说:“有始也者, 有未始有始也者。。。。。 而未知有无之果塾有塾 无也。”这段议论说明 (唯心主义的不可知 论)。 37关于庄子著作的最早 记载是(司马迁)所说 的著书十余万言。 38班固《汉书艺文志》 著录的《庄子》一书为 (52)篇。 39班固《汉书艺文志》 著录的《庄子》当出自 (刘向[别录])。 40班固《汉书艺文志》 著录的52篇本《庄子》 至(魏晋以后)被区分 为内篇和外篇两部份。 41班固《汉书艺文志》 著录的52篇本《庄子》 在区分为内外篇之后, 再区分为“杂篇”的学 者是(司马彪) 42首次怀疑郭象注本中 保留有他人掺入之作, 并指明属于“杂篇”的 《盗跖》《渔父》等四篇 不是庄子著作的学者是 (苏轼)。 43唐宋以后,流传最广 的《庄子》注本是(郭 象注本)。 44《庄子集释》的辑者 是(郭庆藩)。 45今人注本中较为通行 的《庄子今注今译》作 者是(陈鼓应)。 46《史记》八书中记载 经济问题的是(《平准 书》)。 47“书者,五经六籍总 名也。此之八书,记国 家大体。”这段阐释《史 记》八书内容的名言出 自(《史记索隐》)。 48“系家者,记诸候本 系也,言其下及子孙, 常有国。”这几句阐释 《史记》中三十世家的 名言出自《史记索隐》。 49《史记》七十“列传” 的第一篇是(《伯夷列 传》)。 50司马迁写作《史记》 的基本史料是(皇家典 图书资料与历代官方档 案)。 51现存《史记》最早的 版本是(南宋黄善夫记 刻本〈史记〉)。 52〈史记〉“三家注”原 俱单行,散列于正文之 下,合于一编,始于(北 宋)。 53在宋明清诸刻本〈史 记〉中,最为通行的是 (武英殿本)。 54清代后期的〈史记〉 善本是(金陵书局本》)。 55北京中华书局1959年 出版的标点本《史记》 的底本是(金陵书局 本)。 56今传世诸本中最为通 行的《史记》是(北京 中华书局标点本)。 57陶渊明集的首部集注 本为(李公焕《筐注〈陶 渊明集〉》)。 58收入《四部丛刊》的 陶渊明集为(李公焕《筐 注〈陶渊明集〉》)。 59收入《四部备要》的 陶渊明集为(清陶澍, 靖节先生集》)。 60陶渊明集的旧注本中 资料最为详尽的是(清 陶澍〈靖节先生集〉》)。 61陶渊明最早的集子是 (梁昭明太子萧统编八 卷本)。 62现存陶渊明集皆为 (南宋)以后的刊本。 63将萧统所编八卷本陶 集增补为十卷本者是 《北齐阳休之》。 64陶渊明集最早的刊本 是(北宋宋详十卷本)。 65今人许逸明校辑的 《陶渊明年谱》共收有 宋代以来的(9)年谱。 66《栗里谱》的作者是 宋人(王质)。 67《吴谱辩证》的作者 是宋人(张寅)。 68《陶靖节先生年谱》 的作者是宋人(吴仁 杰)。 69陶渊明年谱作者中 (陶澍、杨希闵)是清 人。 70陶渊明作品的集注本 中资料最为丰富的是 (龚斌《陶渊明集》校 本)。 71李白出生于山东说源 于(唐代元稹)。 72元代辛文房《唐才子 传》称李白出生于(山 东)。 73明代杨慎《李诗选题 解》称李白出生于(蜀 中)。 74率先提出李白出生于 西域的学者是(李宜 琛)。 75郭沫若提出李白出生 于(中亚叶)。 76王琦、黄锡珪《李太 白年谱》均采用李白出 生于(蜀中)说。 77率先提出李白两入长 安的学者是(稗山)。 78发表《李白两入长安 及有关交游考辩》等系 列文章补充证明李白两 入长安的学者是《郁贤 皓》。 79率先提出李白三入长 安的学者是(李从军)。 80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 代为唐玄宗开元十四年 的(黄锡珪)。 81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 代为唐玄宗开元十三年 的(詹鍈)。 82率先确定李白出蜀年 代为康玄宗开元十二年 的(郁贤皓)。 83认为李白在山东寓居 地为任城的是(《旧唐书 李白传》)。 84认为李白在山东寓居 地为唐州治所瑕丘的是 (郁贤皓)。 85率先提出李白在天宝 十四载冬曾回梁园,恰 逢乱起,于是南奔的学 者是(郭沫若)。 86考证出天宝十四载冬 李白并非从梁园南奔, 而是从沦陷区改换胡装 逃出来的学者是(郁贤 皓)。 87率先提出李白流放未 到达夜郎的是(曾巩)。 88(黎庶昌)主张李白 流放已至夜郎。 89率先提出李白死于唐 代宗广德二年的是(曾 巩《李白死年刍议》)。 90最早对李白《菩萨蛮》 《忆秦》二词著作权提 出质疑的是(胡应林)。 91黄锡珪《李太白年谱》 从《四六法海》《古今图 书集成》中辑录出的李 白文三篇为今人(郁贤 皓)考明非李白之作, 而是独孤及所作 92率先在文章中认为杜 甫长篇排律远优于李白 的是(元稹)。 93继唐人之后进一步贬 李白的宋代作家是(苏 辙)。 94将杨李抑杜推到极致 的是(郭沫若)。 95宋郭知达编辑的《九 家集注杜诗》为(《四库 全书》著录)。 96宋蔡梦撰《杜工部草 堂诗》是按(编年)编 次。 97宋无名氏《分门集注 杜工部诗》为(分类会 注)本。 98《杜臆》今有(中华 书局上海编辑所影印) 本。 99仇兆《杜诗详注》的 特点是(资料丰富)。 100中华书局1962至 1963年编辑出版了(三) 辑《杜甫研究论文集》 101冯至曾撰写过有关 杜甫的著作是(杜甫 传)。 102陈贻焮撰写过有关 杜甫的著作是(《杜甫评 传》)。 103苏轼 苏辙进士及第之后,名 动京师,正欲一展身手 之时,导致苏洵、苏轼、 苏辙立即返蜀的原因是 (母亲下世) 104嘉祐四年十月,苏氏 父子经由水路再度赴 京,途中创作诗歌约百 首,编为(《南行集》)。 105嘉祐四年十月,苏轼 随父出蜀所作诗歌多以 (五古)为主。 106苏轼词的创作,一开 始就忆显示出明显的 (以诗为词)倾向。 107嘉祐五年八月,苏轼 参加“制科”考试,以 “贤良方正能方极科” 考入第三等,北宋历史 仅有(4)人。 108标志苏轼诗歌成熟 的《辛丑十一月十九日 ~~~~~》是他(嘉祐六年) 与苏辙分别写作的。 109苏轼到凤祥上任是 在(嘉祐六年)。 110苏轼在凤祥任职三 年多,于(宋英宗治平 二年)正月还朝,以殿 中差判登闻院,又经学 士院考试。 111宋祥宗(熙宁二年), 苏轼守父丧期满,返朝。 112宋神宗1071年十一 月,苏轼任(杭州通判), 此后又相继在密州、徐 州任知州近八年。 113宋神宗熙宁四年之 后,苏轼文学才能有了 尽情挥洒的广阔空间, 登上一个新的艺术高 度,带来创作上的(第 一个)高丰收时期。 114“是处青山可埋,他 年夜雨独伤神”这首著 名的绝命诗是苏轼(乌 台诗案时在狱中所写)。 115“乌台诗案”后苏轼 被贬官(黄州)。 116“东坡居士”之自称 是苏轼贬官到(黄州) 所自号。 117自号“东坡居士”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