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例老年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20例老年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20例老年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20例老年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20例老年糖尿病足临床分析

【关键词】老年糖尿病足;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足是老年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主要是由下肢外周血管病变和下肢神经病变相关的足部感染、溃疡和(或)深层组织破坏。老年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使机体免疫力下降,一旦足部出现溃疡,发生感染的概率很高,严重者导致蜂窝组织炎、骨髓炎和败血症等,使截肢率大大增加。随着我国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糖尿病足是老年糖尿病患者致残、死亡和能力丧失的重要原因,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至关重要。现将我科2007年1月—2011年12月收治的20例老年糖尿病足的临床表现和治疗结果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20例患者为年龄均为60岁以上的2型糖尿病。糖尿病和糖尿病足的诊断符合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制定的诊断标准[1],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76.3岁,糖尿病平均病程8.5年,糖尿病足平均病程1年。20例都合并周围神经病变,10例合并溃疡感染,4例合并冠心病,12例合并视网膜病变,9例合并糖尿病肾病,4例合并脑梗死。糖尿病足溃疡多发生于足底或足趾,2例溃疡发生于踝关节处,足底和足趾同时发生溃疡者4例,溃疡面最大的有5.7cm×11cm。

1.2治疗方法(1)积极治疗糖尿病。20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包括控制饮食、口服降糖药物、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正常或基本正常。26例空腹血糖控制在5.9~7.2mmol/L之间,早餐后2h血糖控制在6.3~7.8mmol/L之间,14例空腹血糖控制在7.2~7.9mmol/L之间,早餐后2h血糖控制在7.8~10.6mmol/L之间。(2)老年糖尿病足的治疗应综合治疗,首先要严格控制血糖,根据糖尿病足的分级不同,处理方法也不同。Ⅰ级糖尿病足,先做分泌物细菌培养,每日再用新洁尔灭浸泡,或应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患足,也可用碘伏直接涂抹创面,Ⅱ级至Ⅴ级糖尿病足,由于溃疡面大且深,局部分泌物多,给予分期分次清创处理,同时保持创口、切口引流通畅。然后都用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庆大霉素注射液8万u、普通胰岛素注射液4u配伍液局部湿敷于创面,每日换药1次。平时抬高患肢。不必等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应尽早使用足量的广谱抗生素联合用药,监测血象。对住院时间较长的患者,一段时间后创面感染的细菌可能有变化,所以应阶段性进行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调整抗生素。其中Ⅴ级病变者,2例截趾,1例行自体皮瓣修复治疗。所有病人在积极控制血糖的前提下,均给予5%葡萄糖250ml加单组分人胰岛素(商品名:诺和灵R)注射液4u、10%氯化钾注射液7ml静脉注射,每天1次,疗程15天。另外,根据不同的并发症,给予降压、调脂、扩血管、营养神经、对症、支持等治疗。

2结果

经过上述治疗,7例0级糖尿病足患者肢端麻木、疼痛缓解,皮肤色泽恢复

糖尿病足31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31例临床分析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据报道,全球约1.5亿糖尿病患者中15%以上将在其生活的某一时间发生溃疡或坏疽。我国糖尿病患者并发足坏疽占0.9%~1.7%,而60岁以上患者则占2.8%~14.5%,男女发病比例为3:1[1]。糖尿病足正在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寿命,所以对糖尿病足的预防和诊治至关重要。现将我院2001年2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31例均符合《实用内分泌学》关于糖尿病足的诊断标准,其中男20例,女11例,平均年龄(61.2± 2.6)岁,仅1例<50岁,50~59岁7例,60~69岁13例,70~79岁6例,≥80岁4例。糖尿病病程平均(10.6± 3.8)年,<5年2例,5~10年10例,>10年19例。入院时检查结果示空腹血糖(1 4.5±6.3)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lc)为(9.2±2.3)%,血压高,大多伴血脂异常及不同程度的贫血、低蛋白血症和肾功能不全。

1.2 临床分级按Wagner分级法:0级6例(19.4%),1级10例(3 2.2%),2级7例(22.6%),3级5例(16.1%),4级2例(6.5%),5级1例( 3.2%)。 1.3 发病诱因自发性水泡8例,烫伤2例,鞋子磨 伤3例,霉菌感染6例,抓伤3例,修甲不慎伤8例,不明原因1例。 1.4 治疗方法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一般水平,餐后9.0mmol/L,空腹7.0mmol/L,用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有霉菌者用派瑞松外擦。在此基础上,采取以下治疗措施:静脉滴注血栓通、复方丹参等,同时静点654-Ⅱ,以改善血液循环,口服阿司匹林抗凝。脑梗及冠心病采取抗凝、扩管、对症处理,并行营养脑神经、补液、维持水电平衡等支持疗法。糖尿病足局部予以清创(蚕食法)、消炎等西医疗法及中药去腐生肌膏外敷等处理。有条件单位可应用高压氧。治疗时间12~180天。 1.5 疗效判定参照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有关指标[2]和疗效判断标准[3]综合评定。治愈:①足部溃疡面完全愈合;②临床症状基本完全消失;③肢端末梢血液循环障碍明显改善。显效:①溃疡面缩小2/3以上;②临床症状明显好转;有效:①足部溃疡面愈合生长达到原溃

糖尿病健康指导

糖尿病饮食指导 现代医学证明,正常人在饮食以后,随着血糖升高,胰岛素分泌也增加,从而使血糖下降并维持在正常范围,因此,不会发生糖尿病。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功能减退,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胰岛素不能在饮食后随血糖升高而增加,不能起到有效的降血糖作用,于是血糖就超过正常范围。此时,若再像正常人那样饮食,不进行饮食控制,甚至过度饮食,就会使血糖升得过高,并且会对本来就分泌不足的胰岛素组织产生不利影响,使胰岛素功能更加减退,胰岛素的分泌更加减少,从而使病情进一步加重。所以,对糖尿病人要合理地进行饮食控制。 饮食疗法是各型糖尿病的治疗基础,是糖尿病最根本的治疗方法之一。不论糖尿病属何种类型,病情轻重或有无并发症,是否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都应该严格进行和长期坚持饮食控制。对肥胖的Ⅱ型糖尿病患者或老年轻型病例,可以把饮食疗法作为主要的治疗方法,适当地配合口服降糖药,就能达到有效地控制病情的目的。对Ⅰ型糖尿病及重症病例,在应用药物的基础上,积极控制饮食,才能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并防止病情的恶化。所以,饮食疗法为糖尿病的基础疗法,必须严格遵守。 (一)饮食疗法的目的 1.减轻胰岛负担,使血糖、血脂达到或接近正常值,并防止或延缓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 与发展。 2.维持健康,使成人能从事各种正常的活动,儿童能健康地生长发育。 3.维持正常的体重,肥胖者减少能摄入,可以改善受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消瘦者时体重 增加,已达到增强对各种传染病的抵抗力。 (二)糖尿病宜食 1、糖尿病患者的主食一般以米、面为主,但是,粗杂粮,如燕麦、麦片、玉米面等,因为这些食物中有较多的无机盐、维生素,又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具有减低血糖作用,对控制血糖有利。 2、糖尿病患者的蛋白质来源,大豆及其豆制品为好,一方面,其所含蛋白质量多质好;另一方面,其不含胆固醇,具有降脂作用,故可代替部分动物性食品,如肉类等。 3、糖尿病患者在控制热量期间,仍感饥饿时,可食用含糖少的蔬菜,用水煮后加一些佐料拌着吃。由于蔬菜所含膳食纤维多、水分多,供热能低、具有饱腹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必不可少的食物。 如: ①科学摄入优质脂肪和蛋白质,如乌鸡肉、兔肉、三文鱼、金枪鱼、鳕鱼、鳗鱼、牛奶、酸奶、鸡蛋、花生等。 兔肉鸡肉鱼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个案(干货)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个案 糖尿病病人的护理个案? 芜湖市第五人民医院 干芳芳 某女性糖尿病患者,年龄67岁,身高158厘 米,体重70千克,糖尿病病史5年,口服格华止片,一次一片,每日3次.空腹血糖5.8~6.2毫摩尔/升,餐后2小时血糖多在7。8~8。2毫摩尔/升,平时睡眠好.自认血糖控制较好,饮食控制 尚可,主食每餐1~1.5两,肉类每天2~3两,不喜食用蔬菜,喜欢炸虾片和糕点.目前血甘油三酯7毫摩尔/升,血胆固醇9毫摩尔/升,血压156/92毫米汞柱。?病例分析 该患者目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1.肥胖:身高158厘米,理想体重为53千克,目前体重7 0千克,超出理想体重32。1%,体质指数(BMI)=70/(1.58)2=28.04,体型属肥胖(正常体 2.高甘油三型BMI范围18.5~22.9)。? 酯、胆固醇血症:血甘油三酯范围为0。4~1。7

毫摩尔/升,该患者是7毫摩尔/升,存在高甘油三酯血症;血胆固醇<5。7毫摩尔/升,该患者为9毫摩尔/升,存在高胆固醇血症。 3.高血压:理想血压应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目前血压156/92毫米汞柱,存在高血压。?4.饮食习惯:油炸食物和甜食摄入过多,新鲜蔬菜摄入偏少。 饮食建议和措施 1.减体重的计划:全天能量供给以1400~1500千卡为宜,因患者已属老年,因此建议每月减体重1公斤,相当于每天减少233千卡的热能摄入,即每天在原膳食基础上减少主食半两、不吃油炸食品和甜食。每周测一次体重,用同一量度器、穿着相同的衣服,并在固定时间如早餐前测量. 2.每天饮食内容:主食3~4两,应以谷类为主,粗细搭配,粗粮中可适量增加玉米、荞麦面、燕麦等成份,这些食品中纤维素含量高,膳食纤维具有降血脂的作用. ?肉类2~3两,最好选择精瘦肉、鱼肉和去皮禽肉类,鸡蛋清1个,去脂牛奶半斤,豆制品1~2两,新鲜蔬菜1斤. ? 3.合理烹调:注意烹调方法,保持食物清淡。选用炖、煮、蒸或拌的方式烹调。若外出进餐,尽

糖尿病足72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72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足的病因。方法对7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是血糖、血脂控制不良而导致的并发症,预防重于治疗。结论糖尿病足的发生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管动脉硬化、周围神经病变相关。糖尿病患者只要规范治疗,注意足部护理,即可防止糖尿病足的发生。 【关键词】糖尿病足;血糖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之一,具有较高的致残率和致死率。近年来随着糖尿病患者的增多,糖尿病足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为此,糖尿病足的早期诊断和预防尤其重要。现将我院2003年8月—2008年6月收治的72例糖尿病足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2例患者中,男46例,女26例;年龄32~76岁,平均6 2.1岁;糖尿病病程21天~30年,平均8.4年。按糖尿病足(DF)wangner的分级法:1级12例,2级39例,3级18例,4级3例。

其中1型糖尿病3例,其余均为2型糖尿病。口服降糖药物治疗31例,应用胰岛素治疗40例,未经治疗2例。 1.2 入院后检查空腹血糖10.3~2 2.4mmol/L 48例,餐后2h血糖12.3~30.7mmol/L 56例,糖化血红蛋白7.8%~15.3% 51例,甘油三酯1.7~4.1mmol/L ,胆固醇5.2~8.8mmol/L 35例,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0.7~1.0mmol/L 30例。 1.3 并发症72例患者中伴有冠心病18例,糖尿病肾病26例,高血压49例,白内障10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28例,反复发生低血糖昏迷9例,脂肪肝16例。 1.4 足部情况足趾水泡伴渗出11例,足趾溃疡伴感染28例,足踝部溃疡7例,足跟部溃疡6例,足底部溃疡7例,足趾间溃疡3例,足背部溃疡5例,胫前及踝部抓伤感染5例,双下肢彩色多普勒显示胫动脉、腘动脉、足背动脉狭窄>50% 6例。 1.5 治疗及转归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胰岛素治疗,逐渐使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控制达标的同时,辅以降血压、降血脂,有感染者选用有效的抗生素(根据药物敏感试验)。同时配合营养神经及扩血管药物治疗,局部消创后敷以促进伤口愈合的中药膏剂(龙珠软膏及康复新喷剂)。治愈65例,足部坏疽、X线显示骨质破坏后截肢4例,合并感染及继发心梗、脑血管疾病死亡3例。 2 讨论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患者由于下肢远端神经病变和不同程度的周围血管病变导致足部感染、溃疡形成或深部组织的破坏。据报道约15%

老年人论文: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老年人论文:老年人糖尿病的护理体会 [摘要]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老年糖尿病(dm)患者日益增多,老年dm患者其慢性并发症发生率18%~40%,严重危害老年人的健康,影响其生活质量,重视基础护理及并发症,特别是心血管方面的防护;预防和处理老年人低血糖;并耐心、细致地进行卫生宣教及心理护理,可以减少或避免dm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 老年人; 糖尿病; 护理 老年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发病或者60岁以前发病而延续至60岁以后的老年患者。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和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提高。我国老年糖尿病人明显增多,60岁以上人口糖尿病发病率已超过l1%。因此。老年糖尿病诊治、护理问题应引起临床医护人员的高度重视。我院从2007年至2010年收治糖尿病208例中,年龄在60岁以上有100例,现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年龄与性别本组年龄60~97岁,其中60~69岁60例(60 %) ,70~79岁35例(35 %) ,80岁以上5例(5 %)。男性30例,女性70例,男女之比1: 2.33。 1.2 发病情况本组以糖尿病不典型“三多一少”起病而发现者40例(40 %),以糖尿病各种急慢性并发症而诊断者

35例(35 %),由体检或术前、术后发现者20例(20%)。空腹血糖>14. 0mmol/ l者35例(35%),最高达61.5mmol/l,系高渗性昏迷病例;7.8~14mmol/l者31例(31%);正常者12例(12%),经葡萄糖耐量试验确诊;空腹尿糖阴性者12例,空腹血糖阴性者10例(22%)。 1.3 并发症本组慢性并发症以心血管病居多,共68人次(68%),主要为冠心病、高血压、脑血管意外(尤以脑血栓形成多见);其次为糖尿病神经病变,有18例为末梢神经、膀胱和胃肠神经病变。急性并发症以各种感染多见,有25人次,以肺部感染居多,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有2例。 1.4 治疗反应及预后本组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采用单纯控制饮食治疗11例,饮食控制加服降糖药物76例,短期或较长时间使用胰岛素13例,有严重并发症者给予相应治疗。治疗过程中有20例发生过低血糖反应,其中用胰岛素发生16例,口服降糖药发生4例,发生时间多在夜间或清晨空腹时。死亡9例(9%),其中肺部感染和脓毒败血症5例,心肌梗塞3例,脑血管意外及糖尿病肾病各3例。 2 护理体会 2.1 善于识别病变的程度老年人糖尿病起病隐匿, 症状多不典型, 无所谓的三多一少!可表现为疲倦、食欲减退、小便失禁、睡眠节律改变等。有人调查发现, 至少半数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患者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紧张及恐惧,虽是终身疾病,但只要血糖控制的好便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长寿。 一、需要坚持的八个方面: 1. 合理膳食:饮食控制是最基本的一项治疗措施,也是治疗 的基础。多吃菜,少吃粮,一天不要超五两(一般人),粗细搭配,不易升糖。不吃油炸食品和含糖量高的水果。 2. 适量运动:这是防止糖尿病的重要方法。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3. 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它会刺激肾上腺素的分泌,造成血糖和血压的升高,诱发令人生畏的心、脑血管疾病。 4. 心理平衡: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心态平和、乐观,淡薄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世无争,少求寡欲,其乐融融。这对平稳地控制血糖和血压特别有利。 5. 坚持服药:吃什么药,怎样吃,要听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医生的,不要轻信广告和偏方。 6. 自我监控:患者要随时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发展变化的趋势,

要定期检测自己的血糖、尿糖、血压等指标

7. 定期复查:患者要和医生很好的配合,定期检测糖化血红 蛋白、血脂、心、肝、肾、眼底等重要器官的功能,有无并发症等。 8. 学习有恒:坚持学习糖尿病有关知识,接受防治糖尿病的教育。 二、看病的八项注意: 1. 至少每月到医院复诊一次。 2. 到医院复查时,应同平时一样服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 3. 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要同时查餐后2小时血糖。 4. 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尽管尿糖阴性,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 5. 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的控制情况。 6. 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查体,以便及时发现、控制并发症。 7. 到正规医院接受内分泌医生的正规治疗,只凭偏方或降糖 保健品等控制病情不可靠

浅析糖尿病西药处方用药临床分析

浅析糖尿病西药处方用药临床分析 目的对糖尿病西药处方用药情况及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时间段该院门诊500份糖尿病西药处方,自500份糖尿病西药处方选出临床常用的药物胰岛素、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开展治疗,对3种药物治疗糖尿病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I组血糖降低34.0%、恢复正常66.0%相较于II组(76.0%、24.0%)、III组(72.0%、28.0%)显著更优,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并发症发生率4.0%相较于II组32.0%、III组24.0%显著更低,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糖尿病可采取多种手段方式治疗,胰岛素、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对糖尿病治疗为临床西药处方治疗糖尿病提供有利理论依据。 标签:糖尿病;西药;处方用药;临床效果 糖尿病属于临床十分多见的一类代谢紊乱性病症,发病机制包括遗传、环境因素等,高发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现阶段糖尿病已然转变成危及社会大众身体健康的全球性公共卫生问题,对社会大众存在着并发症的极大危害。临床治疗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对其血糖展开有效控制,是降低其他并发症发生率的有效途径。现阶段,国内外对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军遵循“五架马车”原则,也就是药物治疗、饮食治疗、运动治疗、定期监测以及糖尿病自我管理教育[1]。该次研究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时间段该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被试对象,采取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手段,旨在为糖尿病西药处方用药临床研究提供一些思路,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时间段该院收治的15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该次被试对象,平均划分成I、II、III组,各50例。I组中,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范围33~75岁,平均年龄(51.2±6.8)岁。II组中,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范围35~74岁,平均年龄(50.9±7.2)岁。III组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范围33~76岁,平均年龄(51.3±6.9)岁。3组被试对象性别、年龄等常规临床数据通过统计学分析,数据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衡性具备研究对比价值。 1.2 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时间段该院门诊500份糖尿病西药处方,自500份糖尿病西药处方选出临床常用的药物胰岛素、阿卡波糖及二甲双胍对糖尿病开展治疗,即分别给予I组胰岛素治疗,给予II组阿卡波糖,给予III组二甲双胍治疗,对3个组别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对比。

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及护理 朱粉趖

老年人糖尿病的防治及护理朱粉趖 发表时间:2016-10-13T14:58:47.693Z 来源:《心理医生》2016年16期作者:朱粉趖黄晓颖高惠珍 [导读] 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仅占1/5~2/5。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 363000)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16-0128-02 老年人糖尿病包括60岁以后发生的糖尿病或者是60岁以前发病延续到60岁以后者,由于老龄人口的增加,人群寿命的延长及生活模式改变等因素影响,老年人糖尿病患病率逐年增加。 1.诊断要点 老年性糖尿病患者表现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者仅占1/5~2/5,在出现急性代谢紊乱和慢性并发症前不易被察觉,因此,及时识别老年糖尿病患者的非特异症状和特殊症状,并定期健康检查测定血糖以尽早发现糖尿病对于老年人群尤为重要,应注意单纯空腹血糖正常不能排除糖尿病的可能,应加验餐后血糖,必要时做口服葡萄糖耐量实验,检测血浆糖化血红蛋白,果糖胺等指标对于减少老年糖尿病的漏诊也有一定帮助,只有尽早诊断出老年糖尿病并予以干预,才能有效阻止或减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目前我国人群中采用WHO(1999)糖尿病诊断标准,即:糖尿病症状加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11.1mmol/L,或FPG≥7.0mmol/L,或OGTT 2h血糖≥11.1mmol/L。应注意:(1)血糖测定推荐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2)对于无糖尿病症状者,如果仅一次血糖值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必须在另一天按3个标准之一复查核实,以充分确定血糖测定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如果测结果未达到糖尿病诊断标准,则应让患者定期复查,直至诊断明确;(3)此诊断标准未提出年龄界限,目前老年人糖尿病的诊断采用同一标准。 2.临床特点 2.1 常合并代谢综合征 许多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多种代谢异常表现,主要包括中心性肥胖、高血压、高甘油三酯血症、高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2.2 典型“三多一少”症状较少见 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症状在老年患者中仅占20%~40%,且程度轻微,常被忽视,多数患者是因健康体检或其他原因就诊而发现,诊断和治疗常被延误,致使老年糖尿病患者常在诊断糖尿病之时就已发生多种并发症。 2.3 非特异性症状较常见 多数老年患者虽无“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但常有疲乏、无力、轻度口渴、尿频、多汗、皮肤瘙痒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若出现2项以上,即应考虑患糖尿病可能。 2.4 慢性并发症多且严重 老年糖尿病患者因年龄大、病程长,治疗延误等原因,常伴有多种慢性并发症,包括大血管和微血管并发症等,发生率高达40%。慢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严重程度、致残率、致死率在老年患者中更高,老年糖尿病患者不仅冠心病患病率高,而且冠状动脉管腔狭窄严重,受累血管多,无痛性心肌梗死较多见。脑血管发病率是无糖尿病患者的3~4倍,以脑血栓形成多见,视网膜病变者占35%~45%,失明率高达20%。糖尿病肾病常与高血压肾病并存,加速肾功能衰竭。糖尿病足的患病率较非老年高3~4倍。 2.5 急性并发症的病死率高 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主要见于老年人,原因是老年人常伴渴感减退或消失,认知能力下降,高血糖未控制又未充分补液,易引起脱水,在诱因作用下,加重高血糖和血浆高渗,病死率高低血糖也是常见的急性并发症,常见于口服降糖药、注射胰岛素过量等。老年人低血糖儿茶酚胺分泌相对较少,缺乏心悸、出汗等交感神经兴奋的表现,多表现为乏力和精神症状。老年人对于低血糖的耐受性差,应尽量避免。 3.老年糖尿病的治疗 老年人的治疗尤应强调综合性,即:(1)治疗理念应是基于恢复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延长寿命与提高生活质量的综合;(2)老年人糖尿病往往同时伴有代谢综合征得其他表现,因此治疗应包括降糖、降压、调脂、抗血小板聚集、控制体重等综合治疗;(3)治疗手段是饮食控制、运动、监测、教育和药物的综合。 3.1 生活方式的干预 提倡简朴健康的生活方式,科学有节的饮食,适度有益的身心活动,防止肥胖。健全、积极的心理有利于糖尿病及并发症的防治。凡新诊断的老年2型糖尿病即应立即开始食疗。建议:较宽的碳水化合物——可达总量的60%,低的脂肪——必须低于总热量的30%,胆固醇摄入量——占总热量的10%~20%,以及丰富的膳食纤维——可达30~40g/d。膳食纤维、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类、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水合称七大营养素。轻体育治疗。适度的体力活动,如步行、太极拳可改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运动肌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使血糖、血脂及有关并发症好转,但应避免过度的体力活动。 3.2 药物治疗 Β细胞促泌剂——磺脲类降糖药,其作用机制是刺激胰岛素分泌,增加外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和减少肝糖的释出等,但在老年患者中需注意防止低血糖,常用药物有达美康、瑞格列奈等; 胰岛素增敏剂——双胍类降糖药。它首选应用于肥胖、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的老年患者,应注意其乳酸性酸中毒,特别是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慎用,常用药物有美迪康、君力达等;另一类增敏剂是噻唑烷二酮类,其副作用为浮肿和贫血,心衰患者慎用,常用药物为:比格列酮、罗格列酮等。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它是通过抑制肠上皮细胞刷状外缘α-葡萄糖苷酶而达到延缓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其副作用为腹部不适,胀气。此类药物特别适用于老年2型糖尿病伴有便秘的患者,常用药物为拜糖平、阿卡波糖等。 胰岛素,适用于老年人1型糖尿病,用口服降糖药失效的老年2型糖尿病、外科手术、急、慢性并发症。应用胰岛素,需注意监测血糖,防治低血糖发生。 降血脂药物。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如有轻度高脂血症,在高血糖控制后,血脂也会趋于正常,如有明显高脂血症,则应用降血脂药物,

糖尿病用药

糖尿病用药 降糖药可有以下几种 1 磺脲类:如格列本脲格列吡嗪主要作用是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主要用于新诊断的非肥胖型患者 2 格列奈类:如瑞格列奈 3格列酮类:如吡格列酮为胰岛素增敏剂 4 双胍类:如二甲双胍用于肥胖的患者 5 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二甲双胍 为双胍类口服降血糖药,作用较苯乙双胍弱。降糖作用可持续8小时。 适应症 (1)二甲双胍片首选用单纯饮食控制及体育锻炼治疗无效的2型糖尿病,特别是肥胖的2型糖尿病。(2)本品与胰岛素合用,可减少胰岛素用量,防止低血糖収生。(3)可与磺酰脲类降血糖药合用,具协同作用。 用法和用量 由于剂型及觃格不同,用法用量请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或遵医嘱。 不良反应 (1)偶见恶心、呕吐、腹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等。(2)偶有疲倦、体重减轻、头痛、头晕、味觉异常、皮疹、寒战、流感样症状、心悸、潮红等现象。(3)罕见乳酸性酸中毒,表现为呕吐、腹痛、过度换气、意识障碍。 禁忌症 对本品过敏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肝及肾功能不全(血清肌酐超过 1.5mg/dl)、肺功能不全、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严重感染和外伤、重大手术以及临床有低血压和缺氧情况、酗酒、维生素B12、叶酸缺乏者、合幵严重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底病变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2.格列本脲 中文名称:格列本脲 中文别名:优降糖;达安疗;达安宁;乙磺己脲;优格鲁康;氯磺环己脲。用途:降血糖药,用于中、轻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的治疗。 格列本脲通过增加门静脉胰岛素水平或对肝脏直接作用,抑制肝糖原分解和糖原异生作用,肝生成和输出葡萄糖减少;口服吸收快,蛋白结合率很高,为95%,口服后2~5小时血药浓度达峰值,持续作用24小时。 适应症同甲苯磺丁脲。但降糖作用强250~500倍,昐产生低血糖反应。对老年患者应首先用甲苯磺丁脲,或从小剂量开始用该品。用于饮食不能控制的轻、中度NIDDM。格列本脲片:该品为降血糖药。作用是降低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 慎用情况 1.体质虚弱、高热、恶心和呕吐、甲状腺功能亢迚、老年人。 2.用药期间应定期测血糖、尿糖、尿酮体、尿蛋白和肝、肾功能,幵迚行眼科检查等。 适应症 适用于单用饮食控制疗效不满意的轻、中度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病人胰岛B细胞有一定的分泌胰岛素功能,幵且无严重的幵収症。用于非胰岛素依赖型(成年型、肥胖型)的糖

糖尿病足2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26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 邮编: ____________ ) 【摘要】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提出了早期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性。 【关键词】糖尿病足;诊治;预防 现对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2型糖尿病足,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9 ±10)岁,病程(10 ±5)年,其中兼有神经病变16例,视网膜病变10 例,肾脏病变6例。平均血糖(15 ±!.6)mmol/L,平均糖化血糖蛋白(9.6 ±2.4)%。发生部位有足趾、足背、足跟、踝部、小腿;按Wegner 分级,1级11例,2级7例,3级4例,4级3例,5级1例;下肢彩色多普勒均有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硬化,血流缓慢,其中3例下肢动脉血管 闭塞。

1.2治疗方法(1)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mmol/L, 餐后2h血糖控制在6?10mmol/L;(2)控制感染。经验用药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保证足量足疗程;(3)创面局部处理。清洁创面去除脓液、结痂及坏死组织,深部溃疡及有窦道者刮除表面坏死物质,充分引流,彻底清创,每天换药1?2次,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根据病变性质可采用局部湿敷,湿敷液的配制:生理盐水20ml,胰岛素4?8 U,庆大霉素4?8万U,甲硝唑10ml,配合紫外线照射[1];(4)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可选用凯时注射液、丁咯地尔、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中药制剂如血塞通、川芎嗪等;(5)营养神经,调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纤溶,控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展;(6)截肢。病变进展快,感染明显扩大,应及时采取截肢。 2疗效和转归 3例截肢,其余23例均血糖稳定,局部感染控制,痊愈出院。 3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是大、小、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2]。据报道,15%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 的足部溃疡[3]。在糖尿病病程中5?10年以上者更易发生。本组平 均病程(10拐)年,而最短的在诊断糖尿病3年后出现了糖尿病足。在下肢感染、溃疡、坏疽的病人中,糖尿病者要比非糖尿病者高4?5倍[4]。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胰岛素湿敷液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它可使创面水肿减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及方法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及方法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流行性疾病,患患者群逐渐扩大,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世界卫生组织要求各成员国要重视糖尿病的防治,要制定和实施糖尿病防治计划,在糖尿病治疗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个性化的辅导,良好的健康教育可以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会自我治理,积极配合治疗,达到良好的治疗目的,有效地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 【关键词】糖尿病;健康教育;指导内容;方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何引导人们树立健康意识,做好自我保健是我们进行健康教育的核心。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内分泌代谢性疾病是终身性疾病,在征服这样的慢性疾病过程中,应自觉地坚持合理的适合于个体的治疗方案,减少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因此,糖尿病健康教育便成了治疗成功的基础和关键。 1 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指导内容 1.1 糖尿病基础知识宣教糖尿病是一组以慢性血糖增高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群,是因胰岛素分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其主要是因遗传因素、病毒感染、肥胖、精神因素导致自身免疫功能障碍造成的。糖尿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三多一少”(多食、多饮、多尿和体重减轻)为主。诊断标准:①有糖尿病症状并且随意血糖≥11.1 mmol/lL;②空腹血糖≥7.0 mmol/lL;③葡萄糖耐量检查2 h血糖≥11.1 mmol/L。符合上述标准之一的患者,在次日复诊时仍符合三条件之一者为糖尿病患者。 1.2 做好患者心理疏导由于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患者又缺乏医学知识,加之环境因素的影响,可能会产生孤独、焦虑、抑郁、悲观失望、恐惧心理、甚至产生厌世心理,因此,在临床工作中不但要做好患者的基础治疗工作,同时也要关注患者心理,对患者表示理解、尊重和真诚,引导患者走出误区,树立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接受现实,配合治疗和护理,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学习防治知识,通过血糖和尿糖的监测摸索出影响病情的有利和不利因素,有坚定的信心和毅力,同时鼓励家属共同参与,使他们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3 做好患者饮食指导血糖控制虽与药物治疗有一定关系但饮食调控是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法,是控制血糖和防止低血糖、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高血压、减少症状的重要途径。糖尿病治疗强调早期、长期、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其目标是;在给患者以足够而且均衡的营养的基础上,使血糖达到或接近正常水平,纠正代谢紊乱,尽可能地减少胰岛β细胞的负担,消除糖尿病的症状,避免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维持良好的健康和活动能力,与正常人一样享受高质量的生活。通过对饮食结构的调整达到辅助加强治疗效果,减轻糖尿病患者对药物的依赖性。 1.4 运动指导适当的运动有助于恢复心理平衡,消除焦虑、振作精神、增强

糖尿病足26例临床分析

糖尿病足26例临床分析 (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 【摘要】糖尿病足是导致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主要慢性并发症之一。本文详细阐述了糖尿病足的发病机制、治疗方法,提出了早期预防糖尿病足的重要性。 【关键词】糖尿病足;诊治;预防 现对我科2006-2009年收治的26例糖尿病足患者进行临床分析,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26例2型糖尿病足,男19例,女7例;平均年龄(49±10)岁,病程(10±8)年,其中兼有神经病变16例,视网膜病变10例,肾脏病变6例。平均血糖(15±4.6)mmol/L,平均糖化血糖蛋白(9.6± 2.4)%。发生部位有足趾、足背、足跟、踝部、小腿;按Wegner 分级,1级11例,2级7例,3级4例,4级3例,5级1例;下肢彩色多普勒均有下肢动脉不同程度硬化,血流缓慢,其中3例下肢动脉血管闭塞。 1.2 治疗方法(1)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4.4~7mmol/L,

餐后2h血糖控制在6~10mmol/L;(2)控制感染。经验用药或根据药敏结果选用抗生素,保证足量足疗程;(3)创面局部处理。清洁创面去除脓液、结痂及坏死组织,深部溃疡及有窦道者刮除表面坏死物质,充分引流,彻底清创,每天换药1~2次,常规消毒后用生理盐水冲洗;根据病变性质可采用局部湿敷,湿敷液的配制:生理盐水20ml ,胰岛素4~8 U,庆大霉素4~8万U,甲硝唑10ml,配合紫外线照射[1];(4)改善肢体血液循环。可选用凯时注射液、丁咯地尔、低分子右旋糖酐及中药制剂如血塞通、川芎嗪等;(5)营养神经,调血脂、抑制血小板聚集、促纤溶,控制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展;(6)截肢。病变进展快,感染明显扩大,应及时采取截肢。 2 疗效和转归 3例截肢,其余23例均血糖稳定,局部感染控制,痊愈出院。 3 讨论 糖尿病足的发生主要是大、小、微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及机械性损伤合并感染所致[2]。据报道,15%的糖尿病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足部溃疡[3]。在糖尿病病程中5~10年以上者更易发生。本组平均病程(10±8)年,而最短的在诊断糖尿病3年后出现了糖尿病足。在下肢感染、溃疡、坏疽的病人中,糖尿病者要比非糖尿病者高4~5倍[4]。根据培养结果调整敏感抗生素,早期足量联合应用抗生素是治疗本病的关键。胰岛素湿敷液的应用也非常重要,它可使创面水肿减轻,提高局部组织的药物浓度,达到较强的抗菌作用,同时促进局部组织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肉芽组织生长,促进创面组织修复。

浅谈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浅谈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摘要】阐述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原则,根据老年人糖尿病的具体特点,通过观察和分析,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杜绝并发症的发生。 【关键词】老年人;糖尿病;护理 糖尿病被世界卫生组织( WHO )专家称之为“万病之源”,其致死率仅次于肺癌、心脑血管病,号称“人类第三大杀手”。随着人口老龄化、人们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的改变,糖尿病患病人数正逐年增加。据 WHO 报道,目前全世界约有糖尿病病人 1.75 亿,预测到 2025 年将上升到 3 亿。糖尿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公共卫生问题。 糖尿病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引起的一组以慢性高血糖为共同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也是一种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于各种不同的病因及发病机理引起体内胰岛素缺乏或胰岛素作用减弱,导致体内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紊乱的一组代谢性疾病。其特征为血循环中葡萄糖浓度异常升高,严重者可发生酮症酸中毒、高渗性昏迷,其代谢紊乱可导致眼、肾、神经、心脏、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 本文主要阐述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治疗原则和

护理措施。 1 临床资料 160 位患者均为老年人,年龄 60―92 岁,平均年龄67.4 岁,其中男性 87 例,女性 73 例,全部患者均为 2 型糖尿病。 2 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特点 2.1 老年人糖尿病主要分为两种情况 2.1.1老年期引起的糖尿病此类糖尿病早期可无任何症状,有时因查体或因发生心、脑、肾、眼合并症才引起警惕,进一步检查发现了糖尿病,几乎都是 2 型糖尿病。 2.1.2 青壮年起病的糖尿病进入老年期此类糖尿病特点为起病早、病程长、病情重,部分为 1 型糖尿病,并发症较多。 2.2 糖尿病是老年人的多发病,典型症状是“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少,但老年人糖尿病的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特点为: 2.2.1患病率高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增高,尤其是女性。 2.2.2体型肥胖者多,且多为非胰岛素依赖型,即 2 型糖尿病。 2.2.3病情轻,易漏诊,发病多隐匿,症状不典型,以多饮、多尿较多。

糖尿病的健康宣教

一、心理指导:糖尿病是终身疾病,需长期治疗,所以做好病人的心理指导很重要。告诉病人糖尿病并非不治之症,只要合理的生活起居、良好的心理准备、再配合合理的饮食、体能锻炼既药物治疗等的综合措施就能纠正代谢紊乱及消除糖尿病的症状,对预防病变有一定的效果,要鼓励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 二、饮食指导: 1.糖尿病患者一日至少三餐,使主食及蛋白质等较均匀的分布在三餐中,并定时定量进食。2.注射胰岛索或口服降糖药易出现低血糖者,可在正餐中匀出小部分主食作为两正餐之间的加餐。 3.若睡前加餐除主食外,可选用牛奶、鸡蛋、豆腐干等蛋白质食品,因蛋白质转化成葡萄糖的速度较慢,对预防夜间低血糖有利。 4、限制饮酒 5、科学选择水果:当空腹血糖控制在7.0mmol/L,(126mg/d1)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小于lOmmol/L(180mg/d1),糖化血红蛋白小于7.5%,且血糖没有较大波动时,就可以选择水果,但需代替部分主食。食用最好在两餐之间,病情控制不满意者暂不食用,可吃少量生黄瓜和生西红柿。进食水果要减少主食的摄入量,葡萄干、桂圆、枣等含糖量较高水果应少食。 6、碳水化合物(红薯、土豆、山药、芋头、藕等根茎类蔬菜)的淀粉含量很高,不能随意进食,需与粮食交换。严格限制白糖、红糖、蜂蜜、果酱、巧克力、各种糖果、含糖饮料、冰激凌以及各种甜点心的摄入。 7、低脂肪和胆固醇(少吃煎炸食物),坚果类食物脂肪含量高,应少食用。 8、膳食纤维(如粗粮)具有降低餐后血糖、降血脂、改善葡萄糖耐量的作用。糖尿病患者每日可摄入20~30克。 三、运动指导: 适当的运动可降低血糖,饭后一小时血糖开始升高,在饭后1-2小时运动最佳,不宜发生低血糖,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运动的强度:即周身发热、出汗,但不是大汗淋漓。 每周至少应坚持3—4次中低强度的运动。 运动治疗的禁忌症: 1.伴有心功能不全、心律失常,且活动后加重。2.严重糖尿病肾病。3.合并各种急性感染。4.严重糖尿病足。5.严重的眼底病变。6.新近发生的血栓。 7.有明显酮症或酮症酸中毒。8.血糖控制不佳。9.严重的糖尿病神经病变。10.频繁发生的脑供血不足者。11.频发低血糖时。 运动中的注意点: 1.在正式运动前应先做低强度热身运动5—10分钟。 2.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如轻微喘息、出汗等,以掌握运动强度。

妊娠糖尿病护理个案

妇产科临产护理个案 姓名:学校: 患者基本资料 姓氏:黄小姐性别:女年龄:33岁 资料来源:患者本人及护理文书 入院日期:2017-05-09 入院诊断:妊娠37+1周,孕3产1,先兆临产;妊娠合并糖尿病;疤痕子宫 入院原因及相应治疗经过: 主诉:剖宫产术后6年,停经37+1周,下腹痛2天 现病史:患者平素月经规律,2-3/27-28,末次月经2016-8-22,预产期(据早期B超提示为)2017年5月29日,停经1月余自测尿HCG阳性,停经40余天开始出现早孕反应,因妊娠剧吐曾住院对症处理,治疗好转出院。早孕期间无感冒、药物、毒物、放射性接触史,无腹痛、阴道流血史。孕四月自觉胎动至今。因患有2型糖尿病,孕期未行OGTT,目前三餐前各使用诺和锐22-12-10IU,晚睡前使用诺和平22IU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空腹血糖5.3-6.3mmol/L,餐后血糖波动于5.8-8.3mmol/L。孕期无头晕眼花、腹痛及双下肢浮肿。孕妇于近两日出现不规律下腹胀痛,不伴少许阴道流血、阴道流液等其他不适,胎动可。今日至我院门诊产检,行胎心检测提示CST阴性,建议住院待产,门诊拟“妊娠37+1周,糖尿病合并妊娠、疤痕子宫、先兆临产”收入院孕妇孕期顺利,体重稳定增长,大小便正常。 既往史:平素月经规律,预防接种史不详,糖尿病史,2011年发现2型糖尿病,目前三餐前各使用诺和锐22-12-10IU,晚睡前使用诺和平22IU降糖治疗,血糖控制欠佳;手术史;2011年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否认食物及药物过敏史,否认输血史。 个人史:出生于广东惠来县,长期居留于广东惠来县,无疫水接触史,无吸烟嗜好,无饮酒嗜好无长期工业毒物、粉尘、放射性物资接触史,否认不洁性交史。 月经婚育史:平素月经规律,13+岁2-3/27-28天,末次月经2016-8-22,经量中,色红,无血块,有痛经。适龄结婚,孕3产1,2010年胚胎停育一次,2011年因“胎儿宫内窘迫”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剖出一足月女婴,体重约3.55kg,现有女儿1人,小孩及丈夫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亲无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外婆舅舅表弟均患有糖尿病。 用药史:在住院前30天内用药史(胰岛素)

(医疗药品)型糖尿病的临床用药原则

糖尿病的临床用药原则 一、糖尿病的定义 糖尿病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后/或其生物效应降低(胰岛素抵抗)引起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代谢性病症。慢性高血糖将导致人体多组织,尤其是眼、肾、神经及心血管的长期损害,功能不全和衰竭。 二、糖尿病的新诊断标准 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提出修改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如(现已编入教课书第五版)。 1、空腹血糖过高(IFG)空腹的定义是至少8小时没有热量摄入。 空腹血浆葡萄糖<6.0mmol/L正常 ≥6.0-7.0mmol/L空腹血糖过高 >7.0为糖尿病(需另一天证实) (查餐后2小时血糖或作葡萄糖而量试验) 2、糖耐量减低(IGT) 餐后2小时血浆葡萄糖<7.8正常 ≥7.8-11.1mmol/L糖耐量减低 >11.1mmol/L糖尿病(需另一天再次证实) 3、糖尿病 症状+随机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7.0mmol/L 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随机是指一天中的任意时间

三、2型糖尿病的病因和机制 2型糖尿病是一慢性进行性疾病,临床一旦发病,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措施阻止其进展。2型糖尿病基本的主要病因包括两方面:胰岛素抵抗和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但不同的个体存在异质性,大多数患者以胰岛素抵抗为主伴胰岛B细胞功能缺陷,少数患者胰岛B功能缺陷为主伴或不伴胰岛素抵抗。糖尿病起病后,胰岛素抵抗常进一步加重,胰岛B细胞功能多呈进行性降低。 四、胰岛素的使用原则 (一)基本概念 最理想的胰岛素应用是模拟生理内生胰岛素分泌模式。 1、基础分泌胰岛素:时间:空腹、夜间、三餐餐前 2、餐时分泌胰岛素:(即追加分泌胰岛素),是基础分泌5—10倍是分泌高峰。 3、生理内生胰岛素基础分泌:每小时分泌1-2单位,每天24—48单位。 4、生理内生胰岛素餐时分泌:5-10分钟开始出现峰值,30-60分钟出现高峰,2小时恢复正常。 2型糖尿病的三大特点: 1、第一时相分泌降低或消失(进餐后5-10分钟)。 2、第二时相分泌高峰延迟1-2小时(进餐后30-60分钟)。 3、峰值降低 应用胰岛素基本原则:补充基础分泌胰岛素用中效、长效胰岛素预混胰岛素,主要控制夜间、三餐餐前血糖。 补充餐时分泌胰岛素:用速效胰岛素,主要控制餐后血糖。 (二)根据血糖的指标决定降糖方法 1、决定给胰岛素,主要根据空腹血糖情况,餐后血糖只作参考。

糖尿病人的健康指导

糖尿病人得健康指导 患者查出得了糖尿病,一定不要紧张及恐惧,虽就是终身疾病,但只要血糖控制得好便能与正常人一样生活,一样长寿、 一、需要坚持得八个方面: 1。合理膳食:饮食控制就是最基本得一项治疗措施,也就是治疗得基础。多吃菜,少吃粮,一天不要超五两(一般人),粗细搭配,不易升糖、不吃油炸食品与含糖量高得水果。 2、适量运动:这就是防止糖尿病得重要方法、运动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强身健体,增加胰岛素得敏感性,减少胰岛素抵抗、 3.戒烟限酒:吸烟有害,它会刺激肾上腺素得分泌,造成血糖与血压得升高,诱发令人生畏得心、脑血管疾病。 4。心理平衡:在任何情况下,要做到心态平与、乐观,淡薄名利,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与世无争,少求寡欲,其乐融融。这对平稳地控制血糖与血压特别有利、 5、坚持服药:吃什么药,怎样吃,要听正规医院内分泌科医生得,不要轻信广告与偏方、

6.自我监控:患者要随时了解自己得病情与发展变化得趋势,要定期检测自己得血糖、尿糖、血压等指标。 7。定期复查:患者要与医生很好得配合,定期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心、肝、肾、眼底等重要器官得功能,有无并发症等。 8。学习有恒:坚持学习糖尿病有关知识,接受防治糖尿病得教育。 二、瞧病得八项注意: 1。至少每月到医院复诊一次。 2.到医院复查时,应同平时一样服用降糖药、如停用药物会误导医生加大用药剂量、 3。除了查空腹血糖外,还要同时查餐后2小时血糖、 4。不能只查尿糖。有些人肾糖阈发生改变,尽管尿糖阴性,但血糖已大大超过正常值。 5、每3个月到医院复查糖化血红蛋白,可反映近2—3个月血糖总得控制情况。 6.每半年或一年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查体,以便及时发现、控制并发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