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前方教学设计

前方教学设计

前方教学设计
前方教学设计

《前方》

教学设想:

1.教材分析:

《前方》这篇散文思想内容丰厚,蕴味深刻,写法独特。人在离家远行途中,不断地回望故乡;思念故乡却害怕回家;即使回了家却依旧在无家的感觉之中。作者把这种微妙又非常真实的矛盾的心理表达得极其细腻,每一个有久客还乡的生活体验的人,读到这篇文章,极易产生共鸣,作者对人的精神状态充满了悲悯之情和深刻的人文关怀。写法上,作者从常规思维中跳脱出来,而有了全新的诠释。“家”,是人精神的归宿和精神的栖身之所。全文既继承了古典文学淡淡的忧愁的美学意蕴,又具有当代人生创新思维的哲理思考。语言优美,虚实结合,给读者留下回味的余地。

2.学情分析:

学生以往学习了不少关于思念家乡的诗文,对这种情感并不陌生,高中的学生又大多喜欢冒险,渴望独立,对远方对流浪充满了一种理想的梦幻般的期待;他们大多是寄宿生,为了求学现在终于离开家,由当初的幻想和兴奋到后来的失望以及对家的越来越浓的思念和依恋,这种从离家到思家想归家的情感转变很容易体会和把握。

而上升到哲学层面的人的悲剧性实质上的理解学生还有一定困难,对于摄影散文第一次接触,这篇文章的立意上的别具匠心尚需教师点拨。根据新课改理念的要求,在老师适当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能够积极而独立的思考,克服学习上的依赖性,共同完成教学任务。

3.教法设计:

基于第三专题的主题内涵和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确定先跳出来宏观把握,再回过去微观解决的办法。具体做法:

(1).根据课文内容抓住关键词“流浪”,在课前播放相关歌曲,创设情景。设置思考题,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来理清文章思路,探清作者写作脉络,从而迅速切入文章主题。

(2).然后调动学生情感体验,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回过头来请学生阅读文本,从大处着眼,小处落笔,品读自己喜欢的文字段落并进行点评,可以从内容上结合自己的经历谈令自己产生共鸣的地方,也可以从语言上挖掘,还可以从写法等角度,去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点”,对发现的问题也可以质疑。

(3).这篇课文所在专题是“月是故乡明”,属于第二板块“乡关何处”第一篇课文,归在此处的特殊内涵,即人对精神家园的永恒追求,教师需适当点拨,提供精当的资料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感受对课文进行鉴赏,理解“家”、“路”、“眼前和心中”等词语的深层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内涵。

(2)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立意上的反弹琵琶和写法上虚实结合的艺术特点。

(3)情感目标:学生能够结合自己的成长经历,进一步了解家园之思的文化内涵,以及它对人精神世界的滋养,激发对家园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点:

(1)弄懂课文中几个核心词句的含义,把握文章的主旨;

(2)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展开对话,对文本进行评点,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

(3)让学生了解摄影散文的特点;

六、难点:(1)人的悲剧性实质的理解。

(2)立意上的反弹琵琶。

(3)写法上的虚实结合。

七、教学方法:反复阅读,讨论交流,加强自己与文本的对话体验,增进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

八、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九、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歌曲《橄榄树》,创设情景)

一、导入: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歌吗?(生答)

(师)流浪在我们的眼里总是带着诗意的。三毛这个奇女子走遍千山万水,一生都充满了传奇色彩。她远离故乡,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还为了梦中的橄榄树流浪远方,今天我们将跟随曹文轩先生的脚步,走向《前方》,看看他对走向前方去流浪有什么思考。

(投影:课文《前方》的图片)

(师)这是一位印度摄影师摄于印度的一帧照片,请大家认真看这幅照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提示:注意照片的整体特征和人物的细节,读出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内容。)(师生交流)

师:我把大家的意见汇总一下,这样来写一篇图片说明文字:(投影)

这是一幅照片,摄的是印度汽车上的一幅画面,画面中人物神态各异,有迷茫,有惶惑,有对未来充满期望。他们或迫于生计背井离乡或为了理想打拼天下。画面用破旧的车厢来衬托旅人生活的贫困和在贫困中奋力改变现状的可贵以及摄者对旅人理想实现不了的同情。

(师)这幅照片原来的题目叫做《前方》,我们来看看学者型作家曹文轩先生看到这幅图片是怎么想的?请大家把书打开到63页,集体读第一段,看看能不能用刚才的图片说明文字开头?

(齐读,讨论,交流)

教师:这篇文章发表在《少年》上,选入课文时经过了改动。原文第一节是这样的:(投影)一辆破旧的汽车临时停在路旁,它不知来自何方?它积了一身厚厚的尘埃。一车人,神情憔悴而漠然地望着前方。他们去哪儿?归家还是远行?然而不管是归家还是远行,都基于同一事实:他们正在路上。归家,说明他们在此之前,曾有离家之举。而远行,则是离家而去。你觉得哪一个好?为什么?

(讨论交流)

达成共识:有限的情感的压力集中在非常细小的点上产生的情感的强度最大,选择“最富有包孕性的顷刻”来展开故事,抓住读者的心。介绍曹文轩。(投影)简单介绍摄影散文。(投影)

二、梳理结构,整体感知

1、请学生浏览课文,研读课文。思考:

第三专题的主题叫“月是故乡明”,选入的文章都是抒发思乡之情的,思乡也就是渴望回家;而这篇文章却写的是“离家”,归在“月是故乡明”专题合适吗?筛选信息,寻找根据。(小组讨论交流)

提示:紧扣文本,抓课文的关键段、关键句。(小组讨论,代表发言交流小组意见。)

①“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第九节中关键句“即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②“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

③“人的悲剧性实质”——人在流浪中念家;人无法还家;即使回了家也在无家的感觉之中。这里的“家”,有的指实实在在可遮蔽风雨的家,有的指精神上的寄托与归宿,有的又兼而

有之。“家”的概念一直在这两者之间不断地跳跃。第九段中的“无家可归”指精神上的流浪。

所以,文章反弹琵琶,从反面落笔,表面是说人“离家”流浪,实质还是在写人的精神在流浪而渴盼“归家”,寻找一块精神的栖息地。“月是故乡明”,为什么身在异乡的人总是魂牵梦绕自己的故乡?因为故乡有养育我们成长的养料,有滋养我们灵魂和精神的甘霖。第二板块“乡关何处”,就是寻找精神的栖息地。所以这篇课文归在这里是合适的。

2.由此,理清文章思路:本文共12段,由摄影照片切入,然后由这个画面展开联想,最后再回到照片上来,这样看文章实际上分三个部分。

第1节:正在离家或曾经离家,引起下文。

第2-9节: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

第10-11节:人生是一场苦旅。

第12节:引导进一步思考,人生的实质性悲剧。

文章层层深入,由离家,想到离家流浪的原因,引出前方的召唤,人对理想的追求;这样就由实实在在的流浪深化到人的精神上的流浪;从简陋拥挤的旅行到讨论物质富足的旅途中,精神却不一定愉快和富有,由此得出人生是苦旅,是精神苦旅。最后引发人生思考,人生旅途中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

三、赏析课文。围绕三个问题来讨论,评点,交流。

阅读目标:读懂作者读出自己读出问题

评点,一般用来记录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作品的感受、理解、评价和有疑异的地方。

1.品读自己喜欢的,产生共鸣的语句,并做出评点。

2.注意抓观点句,从不合常理、常情处入手。(注意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3.注意分析有双关语义的词语。

(一)“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围绕这个问题进行评点与交流。

理出文章中人离家有4个原因。然后请学生读自己喜欢的,产生共鸣的语段,谈谈自己的理解做适当的点评。

(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情况打出投影,进行点拨并提供资料,帮助学生深化理解)

(投影)1、人类有迁徙的习性。

我们的先民,从人口稠密的河谷地带向人烟稀少的未开化地区迁徙,前路茫茫,但不能停下迁徙的脚步。远古狩猎时代的先民,一路追逐着动物,动区逃窜的行踪,就是他们迁徙的方向。从亚洲北部的高原,一路追赶,一路迁徙。狩猎的人们逐渐分散于新大陆,演变成一新的人种——印地安人。若没迁徙,人类如何从起源地遍布于地球?

2外面的世界的诱惑

齐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外面的世界很无奈。

席慕容的那首《出塞曲》:

请为我唱一支出塞曲/用那遗忘了的古老言语/请用美丽的颤音轻轻呼唤/我心中的大好河山/那只有长城外才有的清香/谁说出塞曲的调子太悲凉/如果你不爱听那是因为/歌中没有你的渴望/而我们总是要一唱再唱/想着草原千里闪着金光/想着风沙呼啸过大漠/想着黄河岸啊阴山旁/英雄骑马啊/骑马归故乡。”

汪国真《我喜欢出发》;潘洗尘《六月,我们看海去》;余华的小说《十八岁出门远行》苏州中学的高中生,朱墨,写了一本书叫《背起行囊走天下》。

3、被迫而离家

摩西是犹太人的领袖和民族英雄,他曾率领60万犹太人为摆脱埃及法老的残酷统治,从埃及出走,犹太民族“因为不屈服于奴役,所以他们选择了流浪”,他们出走埃及,代表着一种新的自由。

4、理想的召唤

孩儿立志出韶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需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

这是毛泽东17岁离家时所作的一首诗,从中不难看出他的坚毅豪迈。我们有没有幻想着有一天能怀着少年毛泽东“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何处不青山”的豪情去浪迹天涯,爬火车、宿露营、越险峰、过草地,去收集许许多多的痛苦和幸福?

(投影)

离家去流浪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内心的需求。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漂泊在异乡的路上。①最具典型的当数游侠诗人李白。他一生都在旅行,努力使自己处于“置身异乡”的体验之中,成了一个永不停步的流浪者。

②老年杜甫,“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其间的苦楚,难与言说。

③奇女子三毛,走遍千山万水,一生经历的是一条曲曲折折充满神奇色彩的路。

④冰心,最早也是作为一个远行者的形象受到人们的关注。

⑤艾芜,作家艾芜在不能行走,已接近生命终点时,内心仍在呼喊“妈妈,我还要去远行。”没有比远行更销魂!

总结:流浪是人的天性。离家流浪,有种种的原因:人类迁徙的习性和离家的欲望;外面的世界诱惑着人走出家门;离家也许是出自无奈;理想使他们兴奋,使他们行动,呼唤他们前往。

第九节中关键句的理解:“即使是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

(投影)史铁生《我与地坛》20岁双腿瘫痪,十几年里再也没有离开家门,他的精神却在流浪,自我放逐在地坛的荒芜衰败间,心灵流浪后,他终于找到了灵魂家园的入口。(二)“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交流感想。

(点拨提示)路途上的苦不堪言体现在哪里?

路坑洼不平

车拥挤不堪

旅途不安、无奈、焦躁不宁、索然无味

为了加深旅途辛苦这一印象,另外补充钱钟书先生《围城》的一些片段:

(投影)这辆车久历风尘,该庆古稀高寿,可是抗战时期,未便退休……它开动之际,前头咳嗽,后面泄气,于是掀身一跳,跳得乘客东倒西撞,齐声叫唤。

这车厢仿佛沙丁鱼罐,里面的人紧紧的挤得身体都扁了。可是沙丁鱼的骨头,深藏在自己的身体里,这些乘客的肘骨膝骨都向旁人的身体里硬嵌。罐装的沙丁鱼条条挺直,这些乘客都蜷曲波折,腿跟腰弯成几何学上有名目的角度。

鸿渐也在头晕胃泛,闻到这味道,再也忍不住了……又感觉坐得不舒服,箱子太硬太低,身体嵌在人堆里,脚不能伸,背不能弯,不容易改变坐姿,只有轮流地侧重左右屁股坐着,以资调节,左倾坐了不到一分钟,臀骨酸痛,忙换为右倾,百无是处。一刻难受似一刻,几乎不相信会有到站的时候。

(根据学生的发言和质疑情况引导)

在拥挤的车厢里,颠簸的旅途中,人生真是一场苦旅。这“苦”是一种实实在在的身体的辛苦。如果物质上富足,旅途中有舒适的环境,旅人的心情就一定舒畅吗?

人生苦旅,是精神苦旅。人“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生命的过程就是一次次的历险,人生的至美风光就在险峻的巅峰;对于生命终级目标的苦苦思索与追求,注定了我们永远在路上。

精神苦旅。然而真正的人生苦旅经历者,总有一种道义的力量在支撑他们。孔子周游列国,耶苏传道耶路撒冷,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他们的文化苦旅、生死苦旅、革命

苦旅,成为人类进程中的神圣的片段。

(三)“人的悲剧性实质”——人在流浪中念家;人无法还家;即使回了家也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请学生朗读品味自己有感悟的诗句,谈谈自己的体会。

(师)崔颢家在开封,离黄鹤楼不远,又不是没有盘缠,为何不回去?看来,他登楼呼唤的是能给他带来精神安慰的栖身之所。无独有偶,孙犁在散文《老家》中也有此感慨。

(投影)孙犁《家》节选:“梦中每迷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我越来越思念我的故乡,也越来越尊重我的故乡。”我回过两次老家,这些年就再也没有回去过,也不想再回去了。一是,家里已经没有亲人,回去连给我做饭的人也没有了。二是,村中和我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现在,梦中思念故乡的情绪,又如此浓烈,究竟是什么道理呢?

孙犁对老家的心理是复杂的,矛盾的。他已明白地认识到,即使回了家,心灵仍旧在漂泊,没有归属感。

(师)如何理解“人无法还家”?

(投影)灵魂,大地上的异乡者。——特拉克尔(二十世纪德语诗坛最杰出的诗人)诗人对故乡充满眷恋之情,却甘愿离开故土,因为理想总在彼岸,无论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是身处异乡,灵魂都在“永无休止地漫游”。

心的漂泊

从来没有港口

空空的行囊空空的手

等待你蓦然回首

--刘浪《心的漂泊》

四、总结:前方到底是家还是无边的旷野呢?

(投影)“家”是精神的归宿,精神的栖息之所;

“前方”是理想,是精神的目的地;

“路”是人生的征途,是追求理想的过程。

最美的地方总是对岸。

我身本无

心安是归处--白居易

回家便是回到每个人的自我,回到个人内心生活。“记住回家的路”就是:记住从社会回到自我的路,记住从世界回到上帝的路。人当然不能总活在社会和世界中,但是,时时记起回家的路,便可以保持清醒,不在社会的纷争和世界的喧闹中沉沦。

——摘自周国平散文集《记住回家的路》

五、延伸与探究:

“月是故乡明”专题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有相似之处,却又各不相同。比如在内容上“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的文章谈的主要是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以及爱国之情等,第二板块进行了拓展,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精神的家园,心灵的皈依和栖息地。在写法上也不尽相同,比如《想北平》极力写故乡的美,家乡的好。而《我心归去》却写了许多故乡的贫瘠、落后甚至脏乱,二者还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方》却从离家落笔,展开联想,层层深入,对人生进行探讨。你注意到了吗?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课后思考)六、教师总结,师生共勉:

人生苦旅,精神苦旅。一个真正的人永远都在追求精神上的富足;人在漂泊,精神也在流浪,但真正的人生苦旅经历者,总有一种道义的力量在支撑着他们,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是永恒的!

我不去想是否能够成功

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七、课外拓展阅读推荐:

1.《家是地球的中心》谭延桐

2.《害怕回乡》刘志坚

3《乡梦不曾休》黄永玉

八.作业:学完这篇课文后,谈谈你的感想,或谈谈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的理解,还可以写写自己的精神家园。字数400字左右。(播放歌曲谢东的《离家回家》)

教后思考:

这篇文章充满现代人文气息,思想内容深厚,绝大学生都比较喜欢,尤其是第12小节。但在教学上有一定难度,怎样克服难点教出语文味?

1.在教学中我设置了“流浪”这一关键词,并创设情景,设计思考题讨论迅速切入课文主题,于是初步把握了文章主旨。

2.然后我比较重视调动学生情感体验,尽力以学生为主体,请学生品评自己喜欢的、产生了共鸣的文字段落,使学生真正与文本对话,交流。

3.对于难点,我先请学生谈感想和理解,再适机将学生有价值的思考和问题引向深处,辅以精当的资料来加深理解。

4.最后随即延伸,对“月是故乡明”专题的课文在内容和写法上进行简单的比较,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探究的空间。(比如在内容上“漂泊的旅人”板块中的文章谈的主要是人与故乡的关系,包括故土、家、亲情以及爱国之情等,第二板块进行了拓展,家园不仅指故乡,还指向精神的家园,心灵的皈依和栖息地。在写法上也不尽相同,比如《想北平》极力写故乡的美,家乡的好。而《我心归去》却写了许多故乡的贫瘠、落后甚至脏乱,为什么呢?二者还都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前方》从离家落笔,展开联想,层层深入,对人生进行探讨。)5.教师总结,师生共勉,人生旅途中人的精神在流浪,而真正的人生苦旅经历者,总有一种道义的力量在支撑他们,人对精神家园的追求是永恒的!教师用富有激情和感染力的语言使教学达到高潮,教会学生思考人生,学会哲理思辨,照亮学生的精神。

流浪与回归

——关于曹文轩的《前方》(苏教版高一必修一)

曹文轩的《前方》实在是一篇美文。值得细细品味之处颇多。无论是新奇的立意、丰富的想象,抑或是优美、凝练、含蓄的行文,都给人留下极大的审美空间,而其中构成文章最大艺术魅力,最耐人寻味的,还是作者丰富深刻的对人类心灵漂泊和流浪感的关怀与悲悯。

作者从摄影作品入手,若直面描摹画面或想象人们内心渴盼回家,都不足为奇。而作者却运用逆反思维:他们正在路上。他们曾有离家之举。接着非常自然的点出了文章的中心:人有克制不住的离家的欲望。此句一出,立刻打开了一个新的天地,令读者眼前为之一亮。曹文轩先生无论治学还是创作,都很讲究独辟蹊径。这可以是一个体现。

接着作者从人类祖先的迁徙写起,到人类有了家,仍旧还得离家,甚至远行。读者不禁生出疑问:为什么?作者如睿智的长者引领读者去思考,并结合自身丰富的人生阅历列出了三条原因:外面世界的诱惑、出于无奈和前方的召唤。语言洗练、洁净,优美、含蓄。如写外面的世界的诱惑,寥寥数语,谈及各个方面,笔笔到位。作者曾说“文集不是收容所”主

张语言要精美,经典,此处可以窥见一斑。

离家漂泊是人类内心所具有的普遍的情怀。有一首歌唱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对困守一隅的人们来说,很有魅力,人们凭着想象绘出外界世界的许多精彩的色块,常常羡慕流浪的生活,心中总有“出去”的念头。面对早已熟悉的一切,失去了原有的新奇,自然会生出厌倦的情绪。而前方的不确定性,却令人既紧张又新奇,既刺激又欢喜,既恐惧又渴盼。这种流浪就像一首朦胧诗染上了浓郁的浪漫色彩。正如作者所说“人会在闯荡世界之中获得生命的快感”,人的内心总在呐喊:走啊走!

流浪是人的天性,是人的内心的需求。古往今来,不知多少人漂泊在异乡的路上。最具典型的当数游侠诗人李白。他一生都在旅行,成了一个永不停步的流浪者。还有奇女子三毛,走遍千山万水。而冰心,最早也是一个远行者。作家艾芜在不能行走,已接近生命终点时,内心仍在呼喊“妈妈,我还要去远行。”没有比远行更销魂!

文章从第九节开始,有了一层更深的含义。曹文轩不愧为“学者型作家”,喜好哲学,使他对人生有更广泛更深入的思考。他在许多作品中都坚持或重视“悲悯情怀”,表现了他的人文关怀,读起来有了更多的深沉和厚重。文中写道“流浪不仅是出于天性,也出于命运。是命运把人抛到了路上”,显然,这里的“路”,并非实实在在的路,而是指人生之路。人来到世上,是命运所主使。“许多人终身未出家门,或未远出家门,但在他们内心深处,他们仍然有无家可归的感觉,他们也在漫无尽头的路上”这句话紧承上句,有了更丰富的内涵,转入对人的精神状态的关注,人的肉体在家,灵魂却找不到可以停靠和休憩的港湾。心灵就会有浓重的漂泊和孤寂感。

有了第九节作铺垫,第十节的深化就水到渠成,作者先指出“人生实质上是一场苦旅”,由这句哲理性的话语立刻又将视线转向摄影的画面,叙述场景,想象车中旅者的内心活动。写法灵活,自如变幻,更富有美感。又联想到钱钟书《围城》中拥挤的汽车,丰子恺散文中的苦旅。通过想象和联想,作者将旅行中的“苦”味含蓄的抒发了出来,使读者结合自身体验有了感性的认识。然后智慧而深刻地指出:人生是一场苦旅,不论生活境遇如何,没有本质区别,都是苦旅者。上下文有严密的逻辑性,议论既启人心智,又使人真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人类精神境遇深沉的悲悯之情和大关怀。

精神的回归是漂泊的延续和结果。作者对家园之思的内涵有了新的发掘:人对家园的眷恋与追寻,实质是对自身心灵的关照,是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这种追寻犹如对宗教的皈依,圣洁,虔诚,庄重。《前方》表面在写离家,实质着眼于归家。因此,作者才能揭示人类精神状况的这三重悲剧:一、人在“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时时刻刻地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二、人无法回家;三、即便是还了家,依然还在无家的感觉之中。

显然,这里的家,家园,并不是指可遮风避雨的实在的家,而是指人精神的归宿和栖身之所。它是流浪者的一种沉甸甸的恋旧“回归”情绪。异乡体验与故乡意识深刻交糅,漂泊欲念与回归意识相辅相成,这是一个永远充满魅力的人生悖论,让人品咂不尽。

作者举到崔颢的诗“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而崔颢的家乡在河南开封,离黄鹤楼不算太远,他为何不回去?因为“他想念的那个家,只是由家的温馨与安宁养育起来的一种抽象的感觉”,而非实实在在的家。这种体验少年离家的游子最为真切。宋之问有“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的诗句,离家多年,思乡情切,一旦得归,理应更喜,然而诗人已意识到,现实中的家恐怕并非心中所构建的温馨的理想家园。孙犁曾在散文《老家》中,有此种情怀的抒发和感慨,他曾有两句旧诗“梦中每逢还乡路,愈知晚途念桑梓”,他说,自己越来越思念家乡,越来越尊重家乡,却不愿再回去了,回家乡去住,是不可能的了。一是家园已经没有亲人,二是村中和自己认识的老年人越来越少,中年以下,都不认识,见面只能寒暄几句,没有什么意思。孙犁对老家的心理是复杂的,矛盾的。他已明白的认识到,

即使回了家,心灵仍旧在漂泊,没有归属感。

如今,生活的快节奏和瞬息万变,使人们忙于现实,很少关照内心,富足的物质并不能弥补精神上的极度孤独和空虚,从而人的一生始终存在还乡的愿望——寻找精神的家园。许多文人在虚构着自己内心的家园,如李乐薇的“空中楼阁”,琦君的“方寸田园”,他们都在找寻一方恬静的家园:适合心灵散步,眼睛旅行,能安放疲惫的心灵。

总之,《前方》这篇哲理散文,有哲学之光,艺术之灵。曹文轩先生曾说:美的力量大于思想的力量。也时时激励自己要写经典文章,写美文。此文实为这种说法的有力见证。

201209组内公开课教案

平面与平面垂直 教学目标: 1?掌握两平面垂直的定义 2.掌握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并会用这两个定理证明一些问题. 3 ?强化“线线垂直”,“线面垂直”,“面面垂直”相互之间转化的思想知识点回顾: 1.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判定定理(符号表示): 3 .两个平面互相垂直的性质定理(符号表示): 基础训练: 1在下列命题中 (1) 两平面相交,如果所成的二面角是直角,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2) 一个平面经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则这两个平面一定垂直; (3) 一直线与两平面中的一个平行与另一个垂直,则这两个平面垂直; (4) 一平面与两平行平面中的一个垂直,则与另一个平面也垂直; (5) 两平面垂直,经过第一个平面上一点垂直于它们交线的直线必垂直于第二个平面 正确的命题有 _________ . ________ 2?对于直线m、n和平面,,能使的充分条件是_____________ . (1)m n , m // ,n ⑵m n ,m , n (3) m// n, n,m ⑷m// n , m,n 3?设两个平面,,直线m,下列三个条件:①m②m③ 若以其中两个作为前提,另一个作为结论,则可构成三个命题,这三个命题中正确的命题个数是_____________ 4?在空间四边形ABCD中AD丄BC,BD丄AD,且三角形BCD是锐角三角形,那么必有 ______________ (1)平面ABD丄平面ADC (2) 平面ABD丄平面ABC (3)平面ADC丄平面BCD (4) 平面ABC丄平面BCD 例题与练习: 例1:在正方体ABCD-A 1B1C1D1中,求证:平面A1C1CA丄面B1D1DB .

操场上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操场上 学习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4个字。认识“足字旁,口字旁,言字旁,单人旁”。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通过学习知道体育锻炼,可使身体更强壮,培养坚持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 课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课间休息时,操场上的情景,看看同学们在操场上开展了哪些活动? 2、制作卡片:词语卡片 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题: 1、光明小学的一年级2班小朋友特别想知道你们在课间都玩些什么?小朋友说话。 2、揭题:这节课,老师跟你们一起到光明小学的操场上去看看。出示课题:cao chang操场上。 3、读题。 二、看图说话: 1、出示图:瞧,光明小学的操场上多热闹,小朋友都在玩哪些活动呢? (随机出示词语: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 2、你能用有的……有的……还有的……把话说具体吗? 2、除了图上的活动,你还喜欢哪些活动? 学生例举,老师引导:有些游戏很有意义,既开发智力,又锻炼了我们的身体。 这个游戏好吗?对了,游戏不仅要考虑好玩,更要注意安全。 三、认识生字: 1、自由读书中的六个词语,看谁读的好。指名读,比一比谁读的响亮,读的准确。 2、圈一圈生字,看谁圈的圆,圈的好。 3、这些字你哪些已经认识了?哪些不认识?和同学一起认一认这些生字。 4、你觉得哪个字最难认? 难点是拔河的拔。通过拆一拆的办法。这里重点教学偏旁提手旁,足字旁,对比“足

字旁”与“足”。王字旁。 步,可以怎么记?步可以组成哪些词语?开火车读最难认的字。 5、去拼音开火车读词语。你发现了什么?上面一排都是手上的动作,下面一排都 是脚上的动作。 6、游戏:你演我猜。(老师表演动作,学生猜词语) 7、小结:与手有关的动作,我们常用“提手旁”来表示;与脚有关的动作,我们常用“足字旁”来表示。 四、课中操: 1 2 拍拍手,3 4 点点头,5 6 拍拍肩,7 8 扭扭腰 2 2 伸伸臂 3 4 摇摇头, 5 6 跺跺脚, 7 8 跳一跳 9 10 快坐好。 五、巩固识字 1、摘苹果游戏。 2、猜一猜:一点一横长,口字摆中央,下面一扇门,门里张着嘴。(高) 3、难点字开火车读。 六指导书写“八、入”。 1、仔细观察这两个字,你能发现什么?(同:都是撇低捺高。异:八起笔分开, 人起笔相连。) 2、提醒学生注意撇捺张开的角度要大,底部要平,保证字体的端正。 3、教师范写,学生描红练写,教师巡视,相机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找朋友游戏。生字两两组成朋友。 二、学习儿歌 过渡:光明小学一(2)班小朋友很爱运动,同时也很会动脑筋。为了能让小朋友知道自己的快乐,告诉别人也要像他们一样锻炼身体,天天健身。就写了一首儿歌。你们想念吗? 1、自由读儿歌(不认识的可以借助拼音)圈一圈生字。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 开课教案 The pony was revised in January 2021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会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难点: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实践、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我们已经全部讲完,现在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 1、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怎样的? 3、情境引入:这个星期的星期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肖老师想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 要求:这束花不低于20元,又少于40元 如果你是花店售货员,你会拿什么价格的康乃馨给我选择呢 二、讲授新知 探究新知:

题中一共有两种数量关系,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题中的x 应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未知数,既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要找出公共部分,就要利用数轴,在此要引导学生重视数轴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数轴如何观察数轴上对应解集的范围。 记着20≤X<40(引导发现,此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不等式组中的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步骤: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三、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来完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1解不等式组 (1)312128 x x x ->+??>?

《将进酒》公开课教案

《将进酒》组内公开课教学设计 张建勋 【文本】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内容,找出作者在抒发情感时用到的修辞手法,进一步体会修辞手法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情感抒发方面的独特魅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课前预习、课上小组合作探究的方法,探究并深入理解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探究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体会作者借助酒气,淋漓尽致地抒发自己的不平之气的情感,体验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情感。 【教学重点】 理解、赏析文章内容,体验用典、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在诗歌情感表达方面的独特魅力,进而理解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 赏析、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悲而能壮、哀而不伤、极其愤懑而又极其豪放的不平情感。【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课前播放《五粮液》广告视频,以其酒香酒美引出课题。 五粮美酒夜光杯,诗仙长醉却不归。 他日豪气凌云志,愤愤寂寞壮壮悲。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将进酒》,体验诗仙李白的酒仙风范。 二、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齐读诗歌,解决字音问题。并请同学找出不懂得字词句,疏通文意。 2、李白是诗歌豪放大气,请一位男生齐读诗歌,尽量读出豪放大气。 3、请全体男生齐读诗歌,读出豪放大气之感。 4、默读全诗,理清作者情感发展变化的脉络,在文本中找出能直接表达作者情感的词语。 明确:悲、欢、乐、寂寞、销愁。 三、合作探究,品析诗歌。 1、作者“悲、欢、乐、寂寞、销愁”的情感源于何事?作者是如何表达这一系列复杂的情感?(学法提示:注重修辞手法、重点字词等。) 悲:①奔流黄河水,一去不复还;青丝暮成雪,感叹时间短暂,人生易老。②天生我在必有用,言外之意是自己怀才不遇。运用了比喻、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教案公开课教案修订版 IBMT standardization office【IBMT5AB-IBMT08-IBMT2C-ZZT18】

§9.3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肖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集的概念。 2、会利用数轴求不等式组的解集。 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实际问题,抽象出数学关系的能力。 2、培养学生初步数学建模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加深学生对数形结合的作用的理解,让学生体会数学解题的直观性和简洁性的数学美。感受探索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其步骤。 难点:确定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 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启发式、讨论式和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 学法:实践、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我们已经全部讲完,现在复习一下前面的内容。 1、不等式的三个基本性质是什么?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是怎样的? 3、情境引入:这个星期的星期天是我母亲的生日,肖老师想买一束康乃馨送给妈妈. 要求:这束花不低于20元,又少于40元 如果你是花店售货员,你会拿什么价格的康乃馨给我选择呢 二、讲授新知 探究新知:

题中一共有两种数量关系,讲解时应注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发现。 题中的x 应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从而引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概念:把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得到一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同时满足两个不等式的未知数,既是两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要找出公共部分,就要利用数轴,在此要引导学生重视数轴的作用,并指导学生在数轴如何观察数轴上对应解集的范围。 记着20≤X<40(引导发现,此就是不等式组的解集。) 不等式解集的概念:不等式组中的几个不等式解集的公共部分。由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一般步骤。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步骤:分别求出每个不等式的解集;找出它们的公共部分。 三、例题讲解 教师提出问题,有了上面的铺垫,我们来完整的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例1解不等式组 (1)312128 x x x ->+??>?

冬阳童年骆驼队 组内公开课教案

《冬阳·童年·骆驼队》 教学目标: 1.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咀嚼”,领会“嚼”字在口语与书面语中的不同读法;通过教师范写,学生书空与练写结合的方法,牢记“嚼”字字形。 2.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3.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教学重点: 通过反复朗读、分角色朗读,体会文章描写的细腻,感受小英子的天真可爱。 教学难点: 在反复朗读与揣摩中感受林海音对童年生活的思恋,体会她对第二故乡北平的苦念。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读写生字、新词。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感知童年的美好。 4、能了解作者的背景,有进一步的阅读期待。 教学过程 (一)解释课题 1.上课前,咱们先来聊一聊,你的童年里有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最深刻? (生自由说,师板书题目) 2.请大家一起齐读课题。这个题目与我们平时学过的课文题目有何不同? 【设计意图:从课题入手,说说读了这个课题有什么想法。这类课题学生在课本上第一次接触到。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引起阅读兴趣。】 预设1:觉得课题很有意思,很特别。(师:老师读题目,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感受一下,在你的脑海中浮现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接预设2) 预设2:会联想到冬天的太阳,缓缓行进的骆驼队等等。(在温暖的冬阳下,一群骆驼队从远处走来,驼铃声悦耳动听,童年的“我”站在旁边静静地看着。) 预设3:题目的三个词语中间有两个间隔符号。(师:请大家再读课题。这个题目把三种事物编织在一起,充满诗情画意,会令我们产生许多遐想。) 每个人都有美好的童年,童年发生的事往往充满稚趣,又很有意思,它们像一颗颗闪亮的珍珠收藏在我们的记忆里,今天就让我们和作者一起回忆他那充满稚气的童年往事吧,齐读课题。 (二)交流信息,作者简介与背景 1.师:除了要熟悉文章的内容,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经过预习,你们对本文的作者有了哪些了解呢?全班交流课前收集的相关信息。师引导学生阅读资料袋,表扬从资料袋中摘取信息的学生。 【设计意图:本环节,引导学生介绍作者的背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加深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为能更好地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及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充分地铺垫。】预设1:这篇文章的作者林海音写过一本《城南旧事》,并且被拍成了电视剧。 预设2:作者林海音是在日本出生,在北京度过了难忘的童年,《城南旧事》就是描写了她在北京经历的童年往事。

理化生组公开课教案

理化生组公开课教案 课题:3.串联和并联 授课班级:初二(3)班 教学目标: 1、知道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连接特点和在生活中的应用; 2、会连接简单的串联和并联电路,能识别串联和并联电路; 3、在探究实验中归纳串联和并联电路在电流、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的特点; 4、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体会电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教学重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特点 教学难点: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的识别和应用 教具准备:电池组、开关、导线、小灯泡、电脑及投影仪、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1、提问:得到持续电流的两个必要条件是什么?怎样判断电路电流方向? 2、动手实验:请一位同学到讲台连接一个灯泡的电路,其他同学画出相应的电路图,用摄像头把 其投影到大屏幕进行判断。 二、引入新课 在大屏幕上投影上海夜景图片和附近夜景图片,指出有不少的灯点亮城市和鹅湖的夜空,从而提问;这些灯是怎样连接的呢? 引人课题:串联和并联 三、进行新课 (一)、串联电路 1、串联电路实物的接法,并让学生画出电路图,老师讲解串联的接法和串联电路的定义。 2、让学生分组实验,把桌上的实验器材连接成一个串联电路,探究串联电路的特点,小组交流,并播放动画课件展示串联电路中电流的路径。 3、师生归纳串联电路的特点,并在大屏幕上把结果展现出来。 4、让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应用串联电路的例子。如节日中的一些小彩灯。 (二)、并联电路 1、展示图片上海夜景图片和附近夜景图片,指出这些都是并联电路。 2、播放课件,展示并联电路和并联的接法。 3、让学生用手边的实验器材进行实验,探究并联电路的特点。 4、在小组交流后播放动画课件补充,并联电路电流流向的路径。 5、师生归纳并联电路的特点。 6、让同学们找出生活中并联电路的实例。 (三)、串、并联电路的识别 形状识别、电流识别、电灯亮灭识别三种方法 四、课堂练习 1.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___个路径,由于各用电器之间相互___ ___,因此应用不广泛.2.如图所示电路,两只灯泡的连接方式是__,若将L2从灯座上取下,则L1将___ __ 这说明在串联电路中___ ___ ___ ___ ___ ___ 3.如下图所示的电路叫---------电路,图中开关S1用来控制------------ ,开关S2用来控制-------------,而开关S接在------------路中,它可以同时控制------------.在图中用铅笔标出电路中的电流方向.(开关都闭合后). 4、下面的电路图中,属于串联电路的是-------------,属于并联电路的是------------- 。 五、布置课外作业 课课卷第3节

(新)机体组公开课教案

《汽车发动机》公开课教案(1课时) 【授课时间】:2014年10月14日 【授课班级】:14汽修2 【授课教师】:XXX 【课题名称】:认识发动机机体组的构造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机体组各部件名称、作用和结构特点。 能力目标:在掌握机体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按照正确的操作步骤对其进行拆装。 情感目标:1.提高学生认知、分析、归纳能力; 2.培养合作精神,增强团队竞争意识。 【教学重点】:机体组的组成以及作用。 【教学难点】:机体内各个部件的分类较多,学生容易混淆,且各种结构形式的燃烧室结构复杂。【教法】:变教师为“导引者”,学生为“体验者”,引导学生自发学习、体验、探索。 【学法】:学生在老师的导引下,利用多种教学资源,进行主动学习、探索,把老师变为自己的学习伙伴,从而在一种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中快乐的学习、成长。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板书,发动机。 【教学过程】:

二、 引导学习,知识探索(一)新知识的框架 展示机体组的图片结合实物,学生观察 气缸体 气缸罩盖 气缸盖 气缸垫 油底壳 引出:发动机缸体是发动机的安装基体,两大机构 五大系统的零件总成都以缸体作为安装基础。我们 将对发动机的机体组进行深入的学习。 (二)新知识内容 1、机体组的作用 发动机的支架 两大机构和发动机各系统的装配基体 形成燃烧室 2、机体组的组成: 气缸体、气缸罩盖、气缸盖、气缸垫、油底壳等 组成。 ①气缸罩盖 作用:形成气缸盖上部分的密封腔,主要用来密 封气缸盖及配气机构等零部件,防止灰尘污染机油 或灰尘进入加快气门传动机构的磨损。及润滑油的 泄漏。 组成材料:铝合金、铁质、塑料等 外型特征:盖罩上面有机油加入口。 ②气缸盖 作用:是封闭气缸上部,并与活塞顶部和气缸壁 一起形成燃烧室。 展示学习用的图 片结合实物,进一 步明确学习内容。 针对学生难以理 解的部分,重点讲 解 鼓励学生对新知 识探究性地自主 学习。 对照实物讲解汽 缸盖上的各部分 结构 认真听讲,及时 做好笔记。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公开课教案)

一、学习目标: 1.经历通过具体问题抽象出不等式组的过程,理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解不等式组等概念。 2.会用数轴确定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的解集,进一步巩固数形结合思想。3.会解由两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成的不等式组。 二、学习重难点: 学习重点:理解不等式组解集的意义,会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学习难点:借助数形结合的方法找出不等式组的解集。 三、教学过程设计:

第六节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一)导学案(教师) 【学习过程】 模块一复习巩固 解不等式,并将解集在数轴上表示出来: 2x-9<7x+11 模块二预习反馈 举例:经调查,我校学生均有一定的零花钱,八年级(1)班林燕敏同学如果每周比计划多花4元钱,那么一月(按4周算)总量将超过40元,若她计划每周花x元,则x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为响应学校节俭号召,如果她每周比计划少花4元钱,那么一月(按4周算)总量不足20元。则x又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这时,你能求出它的值吗?你是如何解决这个问题的?(1、两问中的x的意义一样吗?由此得不等式组;2、公共部分——回顾、对比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说法;3、每步的根据;4、数形结合) 归纳小结: 1.关于的几个一元一次不等式合在一起,就组成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两个?三个?多个怎样?有几个就应有几条线经过的部分) 2.一元一次不等式组里的各个不等式的解集的,叫做这个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求不等式组解集的过程,叫做。 实践练习,小结提升: 1.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表示正确的是() A B C D 2.解不等式组,并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 (可先让学生分析解法: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 总结:你能总结出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步骤吗?(紧扣解不等式组及不等式组的解集的定义展开 (1)先分别求出不等式组中的每一个不等式的解集; (2)在数轴上把它们的解集表示出来; (3)找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的解集。 练习:

组内公开课教案

中考复习专题----------面积之比 建平中学西校孙永香 一.教学目标 掌握面积之比有关的知识点并灵活应用. 培养观察、比较、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体验一题多解的数学思想.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掌握面积之比有关的知识点 难点:应用面积之比有关的知识点灵活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已知:等边三角形ABC 边长6 BD=CF=x (1)求证:DE=EF (2)若四边形ADEC面积是⊿ECF面积的5倍求x 二、学习新课 2.已知:DE=EF,AC=4CF, ⊿ECF面积是2, 求:⊿ADF面积

3. 已知:D E∥BC,, ⊿ADE面积是1,⊿BEC面积是6, 求:⊿BDE面积 B 4. 已知:,⊿ADE面积是1,⊿BDE面积2,⊿BEC面积是6,求:D E∥BC B 5. 已知:D E∥BA ,AB=2 4,AC=7,∠BAC=450 (1)求⊿ABC面积 (2)设⊿ADE面积是y,EC=x,求y与x的函数关系式。 (3)若⊿ABD面积是⊿ADE面积的2倍,求EC

三、巩固练习 6. 已知:D E ∥BA ,AB=24,AC=7,∠BAC=450 (1)求⊿ABC 面积 (2)设⊿BDE 面积是y ,EC=x,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3)若⊿ABE 面积是⊿BDE 面积的2倍,求EC A 四.拓展题 7.已知:D E ∥BA ,AC=4,EC=x ,y S SABC SBDE S (1)求y 与x 的函数关系式。 A 五.课堂小结 (1)面积之比常见的知识点 (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知识点,解决实际问题。

体育公开课教案(田径)

体育公开课教案 任课教师:王雪晴 教 学 内 容 蹲距式起跑、发展 快速反应能力 教 学 目 标 1.认知目标:理解本课内容的动作概念和技术结构。 2.技能目标:80%的学生能做出符合蹲距式要求的起跑动作,使学生学会和掌握 多种形式发 展快速反应能力的游戏。 3.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正确对待胜负的良好心态。 教学内容 组织形式 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 阶段 目标 1.课堂常规 1.1体育委员整队、 报告人数。 1.2师生问好。 1.3提岀本课教学 目标与要求。 1.4检查服装,安 排见习生。 ? ★★★★★★★ ★★★★★★★ ★★★★★★★ ★★★★★★★ ?教师?体委★学生 1.1课前检查场地、 准备器材,等待学 生前来上课。 1.1集合快、静、齐 集合 快、 静、 1.2教师声音洪亮、 语言亲切。 精神 饱满 2.游戏 名称:手足球 方法:将学生平均 分为四组,由组长 带领带到一片篮 球场地,一块篮球 场上两个队为对 手,每块场地一个 软式排球,由两组 组长猜拳决定哪 支队先发球,发球 的第一次传球只 能在本方半场内, 游戏中所有的运 球只能是在地面 上用手滚球,不得 将球拿起运球,传 球可以将球拿起 跑三步传球或投 篮,但是在第三步 落地之前一定要 将手中的球传出 或投出,也可以将 球拿起就传或投。 在运球之中将也 可以球传出。 彎) 护 规则:1.传球违例,则由 对方在犯规地点开球。 2. 三秒区内只允许一名守 门 员和有球的对方队员 活动,其他任何队员不得 进入三秒区内,若守方犯 规由进攻方罚球。相反则 有守方开球门球。 3. 若球出了边线或底线则 由 对方队员在离犯规地 点最近边线处双手掷界 外球。 4. 比赛中允许合理的身体 接 触,允许抱有球队员, 但不允许推,拌,打,拉 等易造成对方队员受伤 动作。 5. 投进一球记进球一个, 在 比赛时间内进球多者 为胜。 2.1.1教师讲解游戏 做法、规则、注意 事项(安全)。 2.1.2组织学生进行 游 戏演练 2.2.3进行裁判工 作 2.1.1认真听讲,弄 清 规则,熟悉比赛 方法。 2.1.2仔细观察游 戏演练,掌握游戏 方法 2.2.3积极投入到比 赛 中去,精神饱满。 气氛 活 跃, 进入 状态

2015数学组公开课活动方案

石齐学校小学部小学数学组2015年下学期公开课实施方案 为切实抓好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工作,充分展现本校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数学教师同帮互助,特别是全体数学教师的共同成长,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推进学校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数学组定于本学期开展公开课活动如下: 一、工作步骤: 1 、准备阶段(10月1日――10月16日): 安排上公开课的教师要求在10月12日之前将课题、班级汇总上报。授课前各年级组数学老师可相互探讨,可进行组内说课,集体备课等形式的演练;授课后须立即上交教案、反思各一份。 2、上公开课的老师在上课前1天把执教内容的电子版教材在石齐小学工作群里公布;参与听课的老师务必在公开课前一天把课换好,不能出现在所教班级出现空堂现象。 3 、开展阶段:(10月16日——10月28日) 时间安排如下: 二、几点要求: 1 、各数学教师在听课前一天务必调好本班的课,要求准时听课,积极听课。 2、本学期的公开课分一二三、四五六两个年级段,一二三年级老师上公开课时,教一二三年级数学的老师务必去听;教四五六年的一定要去听四五六年

级数学老师的公开课;数学组的老师本学期每位数学老师要求听公开课7节;互相推门听课3节。 2 、每天公开课上完,请数学老师到图书室参加评课,尤请每节课的主评老师做好典型发言准备(教研组会准备发言稿,填写好后要上交教务处),其他老师补充发言,评好每一堂公开课。 3 、公开课上课教师正式上课时间为35分钟,剩下五分钟作为当堂课的效果测试时间,请上课老师做好上课时间的规划。 4、“趣”“活”“实”的体现: 趣:有趣,在“导入”环节上下功夫 活:鲜活、活跃、不死板、不沉闷 实:有效果,学生要学得会 数学组 2015/10/12

新部编版 五年级下 13人物描写一组 名师公开课教案详细

13人物描写一组(3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课文中的生字积累,课文中描写人物的精彩句段。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3、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这学期你都结识了哪些作家笔下的人物呢?今天我们要走进第5组课文,继续来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形象,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让我们先从第13课人物描写一组中去认识两个新朋友。 2、(出示嘎子图片)认识他吗?一起喊出他的名字。什么样的人才称为嘎子?你是怎么认识他的?想和他交朋友吗? 3、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交流自己对嘎子的印象)是不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胖墩比赛摔跤的一个片段去了解它,板书《摔跤》。 二、初读课文,感悟嘎子形象。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读完后想想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

破绽合了裆扳不动精神抖擞推拉拽顶小胖墩儿单褂儿虎势儿一点儿牛劲儿猴儿似的公鸡鹐架似的走马灯似的 出示图片,理解“公鸡鹐架似的” 4、读了课文,小嘎子和胖墩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5、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嘎子这个人物性格,老师特意把摔跤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用一段简要的文字概括了出来。 出示:精彩的摔跤比赛开始了,只见小嘎子虎势儿一站,俩人便对起阵来。接着小嘎子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最后俩人在揪的过程中,小嘎子有些沉不住气了,想用脚腕子去勾小胖墩的腿,结果摔了个仰面朝天。 引导学生分析小嘎子和胖墩比赛,摔跤是分几个环节来叙述的,并找出描写嘎子动作的,特别能表现嘎子性格特点的词语。(站转钩) 三、深入研读、感悟嘎子形象。 1、同学们这些词语都写得非常精彩,特别能表现嘎子的性格,但是仅仅靠学习老师这段话是不够深入的,所以你们要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一边在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 2、学生默读课文,圈点批注。 3、交流反馈。 (1)语句一: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

(完整版)生活中的传统文化公开课教案

口语交际: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时间:2014.12.4 班级:三年级 地点:多媒体教室 教材简析 中华传统文化像一座巨大的宝库。通过本组课文的学习,已初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光辉灿烂。为把学生引向社会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体验中华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让学生体会到传统文化就在我们身边,故在本组综合性学习之后安排了这次口语交际。 教学目标: 1、学生在自主分组的基础上合作、探究,了解生活中的中华传统文化,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2、汇报交流中,学会整理搜集到的信息,学会有条理,有感情地向他人介绍“传统佳节”,细说“春节”、“端午”的风俗习惯,感受传统佳节的丰富多彩。 3、能主动参与交际活动,乐于展示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才能,并善于与别人交流,在交互的过程中学会沟通,培养口语交际的能力; 4、通过活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搜集有关“传统佳节”的资料,并学会整理,有条理、清楚地向他人介绍,说出自己的快乐,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多彩。 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课外了解生活中的传统文化,搜集传统佳节的资料。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同学们,通过第五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老子”,了解了古代神话故事《盘古开天地》,欣赏了古代建筑“赵州桥”,观赏了千古名画《清明上河图》。我们的祖国有五千年的文化历史,传统文化像一个巨大的宝库。它就在我们身边,并时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今天我们一起来交流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板书课题:生活中的传统文化) 二、畅谈交流 1、你知道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传统文化吗?请你用几句完整的话来说说你了解的传统文化? 学生发言,教师相机板书:陶瓷、烟花、剪纸、戏曲、湘绣、古诗词、中国古代神话…… 2、同学们说得很好,传统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其中我们最熟悉、最喜欢的莫过于传统节日了。我编了一首对对歌,我问你答,我们一起试试吧! 我来问,你来答,几月几日是春节?几月几日是元宵?几月几日是清明节?几月几日是端午节?几月几日是中秋节?几月几日是重阳? 3、我国节日办公室为了弘扬祖国传统文化,老百姓更好地过节,取消“五一”长假,而在清明、端午、中秋节时各放假一天。我们国家为什么要这样改呢?让我们更深刻地去了解这些传统节日吧! 三、走进佳节 1、师:课前,老师让小朋友去了解传统佳节,并搜集资料,都准备好了吗? 2、各组汇报佳节。 3、请小朋友结合自己搜集到的资料在组里汇报整理,待会儿看看哪些组是“优秀学习小组”。那我们先来看看评选“优秀学习小组”的条件是什么呢?(出示要求) (1)小组成员都要大胆讲,认真倾听,提出见解; (2)小组推选“发言人”,代表本组汇报发言; (3)其余的同学要认真倾听,有疑问时可以举手提问;同组或其他组同学可以补充;

《人物描写一组》优质公开课教案 (3)

22、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 一、紧扣主题导入,认识人物形象 1、谈话:同学们,在第五单元中作家给我们塑造了很多生动的人物形象。(出示孙悟空、诸葛亮和武松的图片)图上的人物大家都认识吗?(一齐说出他们分别叫什么名字)你们是怎么认识他们的呢?(外貌)对,我们是通过外貌来认识这些人物形象的。(分别来说一说他们分别具有什么代表性的特点)。看来啊!一个人物的性格不止一个方面,我们可以用很多词语来形容他们。这是我们在第五单元学习到的人物形象,作家在第七单元继续给我们介绍了一些人物形象。 2、初识人物形象:(出示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图片)你们认识他们吗?(认识)那你们是从哪些途径来认识他们的呢?(看电视剧)有谁知道这部电视剧?(《小兵张嘎》)。这两个人物分别给你们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交流自己对小嘎子和胖墩儿的印象) 3、揭示课题:看来啊!我们要了解人物形象,可以抓住作家描写中的多个方面。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徐光耀先生个我们描写的这两个人物。他描写的这两个人物形象给我们介绍了哪些我们不知道的性格特点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指课题,学生齐读)。 4、大胆猜测:题目已经告诉我们了,要介绍哪两个人物?(小嘎子和胖墩儿)他们在做什么事?(比赛摔跤)你觉得作家应该怎么写呢?(交流自己的看法)好,同学们,这都是我们的猜想,作家会这么写吗?我们很期待!

二、初读感知,初步把握人物形象 1、检查预习,过字词关 师:同学们,已经提前让同学们预习课文了,下面老师要检查同学们的预习情况了。 (1)出示词语:小嘎子胖墩儿破绽咕咚裤裆扳不动 精神抖擞推拉拽顶公鸡鹐架 开火车读、比赛读、齐读,老师正音。 (2)师:同学们读得不错,那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课文中还有一些儿化音,大家能读准吗?请同学们注意,在读儿化音时,要注意,在读最后一个音是,舌头要上翘! 出示词语:小胖墩儿单褂儿猴儿牛劲儿虎势儿 指生读,齐读,老师正音。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师:同学们字词掌握的不错,那么课文呢?通过预习,你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通过引导说出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学生汇报。 (3)师小结。 三、走进文本,深入感悟人物形象 (一)师:同学们刚才已经对课文做了大胆的猜测,作家会抓住动作、

好朋友教案公开课

《好朋友》 一、教学内容: 1、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2、聆听《口哨与小狗》 3、表演《你的名字叫什么》 4、表演《拉勾勾》 二、教学总目标: 1.学习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喜欢并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和大家一起整齐地演唱并背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拉勾勾》。 3.初步认识课本中的几种音乐学习标志,尝试以动作和语言表达活泼欢快的情绪。 三、教学重点:

1、培养学习兴趣,乐于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2、能够整齐地演唱,以音乐的方式与教师和同学交往。 四、教学难点:三拍子韵律的感受。 五、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熟悉音乐教室的环境,知道自己在音乐教室里的座位。 2、学唱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认识老师与同学。 3、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教学上限: 1、能够很快地记住自己的座位。

2、在游戏与学习活动中,大胆、大方地与老师、同学交往。 能够随音乐做即兴表演。 教学下限: 1、知道自己的座位。 2、学会演唱《你的名字叫什么》,能够认识几位新朋友。 3、能够专注地聆听音乐。 教学准备: 1、教师课前安排好座位表 2、歌曲《你的名字叫什么》演唱与伴奏 3、《玩具兵进行曲》欣赏 教学过程: 一、熟悉音乐教室的环境,知道自己在音乐教室里的座位。

1、轻轻地走进音乐教室,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中走走看看,熟 悉音乐教室的环境。 2、音乐声停,还原成两列队伍。(在教室内) 3、教师给小朋友安排座位,(地板上)每个小朋友要知道自 己是几组的,在哪一个位置。 4、认位训练: ?解散,走走看看,听到“小燕子”的音乐轻轻飞回自己的座位。 ?还原成两排队伍,随《玩具兵进行曲》的音乐很有精神地走 进教室找到自己的座位,脚步轻巧,表情可爱。 二、、聆听《玩具兵进行曲》 1、今天是开学的第一天,你们早早得来到学校可高兴了。 你们心爱的玩具一觉醒来,不见小主人也偷偷得跟进了学校,瞧他们来了。聆听《玩具兵进行曲》。学生做喜欢的动作。老

理科组公开课总结

理科组公开课总结 理科组本学期的公开课由以下三位教师担任,七年级的数学教师蔡斌老师,八年级数学教师贺新喜老师,八年级物理教师罗永旺老师。本学的公开课在筹备过程朝着高效课堂的方向发展,秉着这个教学方法去教学,改变我们原有的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去发挥高效课堂 的效率,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公开课如期举行了,贺新喜老师上的课题是《用坐标表示轴对称》,贺老师来本校第二学 期了,他上课进步很大,本节课教学环节完整,重难点突出,作为一名年轻的教师把控教 学能力得到了提升。但本节课程学生的互动不强,没有完全体现高效课堂的宗旨。 蔡斌老师上课的课题是《等式的性质》,蔡老师在准备这节课花了很多时间,本组的教师 在课前也提了很多意见,大家也一起磨课,这节课上下来,在本科组评课过程中,得到了 大家的肯定,体现了高效课堂的上课模式,做到了以学生为主体,课堂气氛很好,一节理 科的课程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所以我们本组都要好好学习。 罗永旺老师上课的课题是《汽化是一种蒸发的方式》,罗老师本节课穿插了实验教学,对于物理课程实验就增添了学生的兴趣,在课前的准备上他也花了很多精力,向一些老教师 去请教,在加上他的表达能力很好,知识面很广,幽默的教学风格。只是本节课在教学环节的中间处理的不是很好。 本次公开课虽然本组只有三位教师参加,但是本组的教师在三位教师的上课前都积极配合,一起讨论上课的方案,体现了科组的凝聚力,三位教师在本次的教学活动中付出了很多的 努力,艰辛的背后收获也很多,在三位教师课程教学中我们都收获很多,也学到了很多, 在观念也彻底改变,用心去学习高效课堂的理念,去上好每一节课。李多 2017年12月 13日 理化生组公开课总结 2017-03-31 13:05 | #2楼 在教务处统一安排规划全校各科级每位老师要求在本学期要上一节公开课。通过听评课, 使我们感到这次公开课质量高、标准高,是较为成功的,起到公开示范作用。老师们在教 育教学各个方面都感受到很大的震撼和启示。在此,对本次公开课作如下总结。 一、开展本次活动的目的,旨在确定这学期各科今后的备课授课方向和模式。 二、取得的成绩。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初中地理组内公开课总结

初中地理组内公开课总结 为了促进老师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堂教学,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同时为了营造教师相互学习的氛围,不断提高教师自身教育教学水平。在教务处统一安排、通过全体组内教师的共同参与下,地理组组内公开课已4月底全部结束。通过本次的听评课,使我们感到这次组内公开课质量高、标准高,起到研究示范作用。为我组的教学教研、课堂改革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在此,对本次公开课作如下总结。 一、取得的成绩。 1、教师重视程度高。 开展公开课教研活动,是学校采取的一项举措,各位老师的重视程度高。不管是老教师,还是年轻教师,不管是听课还是评课,大家从思想上、行动上,是非常重视这次活动,把它当作一次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 2、备课充分、设计科学。 全体老师在这次公开课的备课过程中,精心选题,巧妙科学的设计,深入钻研授课内容,作了大量充分的准备。在备课中,他们都注重研究教材教法,注重把知识和能力既深入浅出又扎扎实实的传授给学生,注重多媒体和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追求既生动形象又快节奏高效率的教学效果,注意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课型,展示了我校倡导的3015式高效课堂,体现我校教师大胆尝试勇于创新的课改精神。 3、教师课堂驾驭能力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执教教师在整个课堂的组织中,胸有成竹、松弛有度、放收自如,表现出过强的课堂驾驭能力,注重用问题引导学生,学生通过不同形式来完成老师的问题,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合作探讨、展现自我、口头表达等能力。 4、课题上教法灵活多变,学生活而不乱,能够还课堂于学生,真正体现了教师的导演角色和学生的演员角色,教师只是给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 5、教案备写很注重实效,体现了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现代化教学辅助用具应用熟练。 二、存在的问题: 1老师的评课问题。总体来看,所有课对学生的课堂评价还不够及时,特别是缺少激励性评价,针对性评价少。老师的教学语言缺乏艺术性,反映在课堂教学中,甚至出现前后环节不连贯的情况。 2、对学生的放手程度还不够,难以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公开课教案

丰台中学20XX年数学观摩课教案 【课题】:8.2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第一课时) 【教者】:李秀琴 【班级】:七年级3班 【时间】:20XX年4月19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会熟练用代入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用代入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解方程组的过程中让学生初步体会化未知为已知,化复杂为简单的化归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意识与探究精神。 【重点】:①用含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另一个未知数, ②用代入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难点】:用代入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展示——应用 【教学用具】:导学案,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会熟练用代入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初步体会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基本思想——“消元”。

【活动1】:自主学习: 自学课本P96-97页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 1.篮球联赛中,每场比赛要分胜负,每队胜1场得2分,负1场得1分,某队为了争取较好名次,想在全部的22场比赛中得40分,那么这个队胜负场数各为多少场? ①如果设两个未知数:设胜x 场,负y 场,可得方程组 ②如果设一个未知数:设胜x 场,可得一元一次方程为 2x+(22-x)=40 ③把方程组中①方程x+y=22变形后可写成y=________,然后把它代到②方程2x+y=40中,这个方程就化为一元一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从而解出x 的值,进而求得y 的值。这样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化成了一元一次方程,得出了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 2.写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 ???=+=+40222y x y x 的过程。 解:由①得: y=_____________③ 把③代入②得: _____________ 解这个方程得: x=_____________ 把x=________代入③,得: y=_______ 所以原方程组的解是? ??==________y x 3.思考:(1)在上面的解题过程中,把③代入①可以吗?试试看。 (2)把x 的值代入①或②求y 的值可以吗? 4.上面的解法,是把二元一次方程组中的一个方程的一个未知数用含另一个未知数的式子表示出来,再代入另一个方程,实现________,进而求出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这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_,简称__________。 【活动2】反馈展示: 1.根据题后的要求变形下列各方程。 (1)x+y=1(用含x 的式子表示y ) (2)2y-x=3(用含y 的式子表示x ) 2.解下列方程组。相信自己一定行! ???=+=-7321y x y x (学生小组合作完成后展示) 【活动3】:检测应用: 1.基础知识点对点: 在方程3x-y=1中,用含y 的式子表示x 为_____________. 2.慧眼求真知。 用代入法解下列方程组。 ① ② ???=+=+40222y x y x ① ② ① 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