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

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

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
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

西方文化发展的历程——————人文主义思想人文主义——西方文化的主流

人文主义(humanism)是指社会价值取向倾向于对人的个性的关怀,注重强调维护人性尊严,提倡宽容,反对暴力,主张自由平等和自我价值体现的一种哲学思潮与世界观.

1、原因:政治——希腊城邦民主政治的发展,公民的民主意识增强。

经济——商品经济和海外殖民贸易。

思想——对宗教神话的怀疑以及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地理——半岛多山的地理环境。

2、过程及其精神实质:

(1)、产生(古希腊)时期:公元前5世纪

主张:认知领域由自然转移到社会和人本身。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信,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决定作用。

代表:A、智者学派:普罗塔格拉:人是万物的尺度。

B、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人必须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根源;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C、柏拉图:《理想国》

D、亚里斯多德:《形而上学》;吾爱吾师、我尤爱真理;创立逻辑学。

(2)、湮灭:中世纪基督教神学的兴起。

(3)、复兴:A、文艺复兴:

a、原因: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工商业资产阶级掌握城市权力;

保留古希腊和罗马文化;出现一大批知识分子。

b、核心主张:人文主义;主张以人而不是以神为中心,认为人是现实生活的创造者和主

人,肯定人的价值。

C、代表人物及其成就(学生自己完成)文学三杰:

艺术:

d、扩展:

e、影响:

B、宗教改革:

a、原因:政治:天主教会和封建压迫。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文化:文艺复兴的影响。

b、马丁路德(自己完成):

c、加尔文:

d、评价:

(4)、高潮——启蒙运动

原因: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政治——封建专制,教会压迫;思想——文艺复兴、宗教改革、自然科学的发展。

主张:核心思想——“理性主义”(所谓理性,就是指具有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不盲从、不迷信,具有自我意识。);抨击天主教会的权威和迷信,反对专制和愚昧,提倡民主、科学、自由平等。批判专制主义及教权主义,提倡民主,自由和科学。

伏尔泰:(自己完成)

孟德斯鸠:

卢梭:

康德:

性质:资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封建的斗争,是欧洲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影响:进一步解放人们的思想,冲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为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做了思想准备、提供了蓝图;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舆论上的准备,推动了法国大革命的到来;推动着北美大陆人民争取独立的斗争,激励着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人民为推翻旧社会而奋斗。

小结:不同阶段人文主义的内涵

古希腊时期——关注人和人类社会,主张以人为中心,否定神的意志和权威。(哲学领域)

1

文艺复兴时期——批判教会的禁欲主义观和对人的束缚,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强调人对现实社会幸福的追求和人性解放。(文艺领域)

宗教改革时期——反对盲从教皇和教会,冲上宗教信仰精神的自由和自主得救。(宗教领域)

启蒙运动时期——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现实王国”,按照资产阶级利益构建政治制度,具有鲜明的政治革命性质。(政治领域)

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以及启蒙运动都反对天主教会和挑战教皇权威,但他们不反对基督教本身,他们都是基督教徒。就像我们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他们不反对儒学,他们只是反对别人打着儒家的旗号为出售私货。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的比较

相同:都注重人的价值,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为资产阶级取得政治经济上的统治地位做了思想准备;他们所追求的利益其实都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不同:背景——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物,主要反对教会对人的束缚;资本主义发展的结果,对世俗的君主专制制度提出批评。

形式——借助于希腊罗马文化;抛弃宗教外衣,利用无神论思想。

武器——人文主义;理性主义。

内容——提倡人性,旨在摆脱天主教神学的束缚,强调追求现实的幸福;高举“理性”的旗帜,旨在反对封建专制主义、教权主义和封建特权,最求自由平等。

影响——推动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引发了宗教改革。打击了封建专制,引发欧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资产阶级革命浪潮。

联系(关系):启蒙运动是文艺复兴的继承和发

课堂练习

1、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盯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

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于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A.维护公明的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2、当沉浸在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忆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

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能反映此观点的是

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⑵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⑷拜伦的《唐璜》

A.⑴⑵⑶

B.⑴⑵⑷

C.⑴⑶⑷

D.⑵⑶⑷

3、亚里斯多德在《政治学》中认为,世界上有两种形式的平等,即数量平等和比值平等。数量平等是

绝对平均主义;比值平等则是根据个人的实际价值按比例分配与之相称的事物。根据上述观点,通常所说的“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应该是

A.更接近数量平等

B.既非数量平等又非比值平等

C.更接近比值平等

D.数量平等高于比值平等

4、人们在一座古老建筑的墙上发现了一幅画(右图)它反映了西欧中世纪某个阶段的政教关系。其特征是

A.教皇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B.教皇成了君主的人质

C.教皇和君主各执权柄、互不干涉D.教皇和君主相互依存、相互利用

5、“我们不把任何未经验证的意见接受作为真理,而是遵照必要的次序,从一步推演到下一步……不论

多么深奥,最终都能发现。”与这句话的理念一致的说法是

A. “信仰即可得救” B “人是万物的尺度”

C “.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已的理智”D. “我们茫然于新事物,并对未来充满了恐惧”

6、论文的关键词对内容有着提纲挈领的作用。有一篇评价某历史人物的论文,关键词有“哲学家”“中

庸之道”“逻辑学”等,该人物最有可能是

A.孔子 B.墨子 C.普罗塔戈拉 D.亚里士多德

7、古希腊人将神塑造成生动逼真的人的形象,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古希腊的

A.民主思想

B.无神论思想

C.科学思想

D.人文主义思想

8、15世纪意大利人开始用各种地方性通俗语言文字翻译拉丁文字《圣经》,这一现象说明

A.天主教会已经放松思想控制

B.宗教改革在意大利已经有了较大影响

C.人文主义思潮在意大利兴起

D.通俗语言文字取代拉丁文字成为官方文字

9、文艺复兴时期,有的人文主义者提出:精通古典即可成为上帝造物中的最优秀者。这表明他们强调

对古典的学习和研究

A.只是与人的世俗生活相关

B.只是与人的宗教生活相关

C.可以提升个人的素质

D.须符合对古典的传统解释

10、马丁路德说“我们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任何阻碍。无论什

么人,不管他是教皇、主教、修女、修士,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该材料反映了马丁路德

A.倡导人的解放

B.否定基督教

C.宣扬《圣经》精神

D.否定教皇权威

11、“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他们并不能作出

任何肯定的决定。凡是不曾为人民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那根本就不是法律。”这段话体现了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康德

12、“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

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孟德斯鸠

B.康德

C.卢梭

D. 伏尔泰

13、“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

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

2

B. 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

C. 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

D.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

14、“……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文中省略的是

A.宗教改革

B.文艺复兴

C.启蒙运动

D.空想社会主义

15、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继承与发展关系的是

A.智者学派思想——人文主义思潮B.牛顿经典力学——爱因斯坦相对论

C.君权神授说——社会契约论D.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调整

16、恩格斯指出,任何新的学说“必须首先从已有的思想材料出发,虽然它的根源深藏在经济的事实中”。最能印证其主旨的是

A.商品经济催生了欧洲近代启蒙思想B.人文主义保留了天主教的神学色彩

C.古典文化孕育了意大利的人文主义D.人民主权学说丰富了法国启蒙思想

17、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

18、狄德罗《百科全书》说:“自由是天赐的东西,每一个同类的个体,只要有理性,就享有自由的权利……不是国家属于君主,而是君主属于国家。”此言体现的主张有

①个人自由②权利平等③联邦共和④主权在民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9、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

A.伏尔泰B.杰弗逊C.圣西门D.卢梭

20、伏尔泰在《风俗论》一书中对中华文明和儒家学说推崇备至。他所得的中国文化资料最有可能来自于

A.外交使节B留学生.C.阿拉伯人D.传教士

21、有学者认为,“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仗”。这主要是因为它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

B.克服了美国《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D.对民主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2、19世纪的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说“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比美国更多地运用18世纪哲学家在政治问题上的种种最大胆的学说。”托克维尔此处所说的“最大胆的学说”的提出者是()

A.孟德斯鸠B.狄德罗C.洛克D.伏尔泰

23、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为近代欧洲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对二者的共同点表述正确的是

A.反对宗教神权,强调三权分立

B.反对封建制度,倡导人民主权

C.反对蒙昧迷信,推崇人的理性

D.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24、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相同点是()

A.崇尚理性和科学的结合

B.批判罗马天主教的愚昧统治

C.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

D.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25、近代以来许多国家实行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三权”是指()

A.立法权、行政权、监察权

B.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

C.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

D.监察权、考试权、行政权

26、阅读材料分析问题。

材料一这种氛围不可避免地产生了十八世纪占支配地位的观念:科学方法是研究社会活动和自然现象的惟一可行的方法。由于具有自然属性的世界正在被人认识,因此启蒙思想家认为具有社会属性的世界很快也可以用科学的方法去认识,这已成为一种共识。

——[美]罗伯特?E?勒纳《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正像卢梭说的,他是“凭假设和条件的推理”来构成他的学说的。其实,所有启蒙思想家无不如此。但在争取人的权利和尊严的问题上,对广大人民来说,首先是在争取生存的问题上,这种学说和原则却具有一种完全新颖的、扣人心弦的含义,起到了使人们为之奋斗的作用。18世纪还不可能出现经济和社会关系的动态的观点。对社会、政治问题的思考,还只能停留在社会关系的静态的幻象上面。

——王养冲《18世纪法国的启蒙运动》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启蒙运动的起因。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时期“理性”思想的变化。(3分)

(2)据材料二,指出“静态的幻象”的启蒙学说有哪些局限性?说明19世纪初西方文学对启蒙思想家“理性王国”的反应。(3分)

(3)指出材料二关于启蒙运动作用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思想两方面加以说明。从研究性学习中史料与结论的关系看,研究历史最重要的原则是什么?(4分)

27、1600年,意大利著名哲学家、天文学家布鲁诺被教会烧死在罗马鲜花广场。1602年,明末思想家

李X在狱中身亡。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之是非,初无定质。……咸以孔子之事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李贽《藏书》

夫童心者,绝假纯兵,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边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去真人……

故谓人有那女则可,谓见(见:见汉)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间尽短,又岂可乎?

——李贽《梵书》

3

材料二李贽虽在麻城,但有无数来自各地的追随者,凡使麻城一境如狂,他的“异端”

思想由此广泛传播。于此同事,麻城乃至京城的保守势力对李贽的迫害也逐渐升级,……最终经神宗御扰,以“敢倡乱道,惑世诬民”的罪名逮捕下狱,并焚毁其著作。不愿屈服的李贽在雨中赋诗:“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怒在丧其元;我令不死更何待,愿早一命归黄泉。”随后自杀身亡。

—————李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材料三布鲁诺指出宇宙是无限的,地球仅仅是无限宇宙中的一个微尘。地球绕太阳转,而太阳也不是禁止不动的。他认为宇宙是一个统一的物质世界,有它自己的客观规律,并不像教会所说的服从上帝的意志。这就彻底否定了教会的宇宙观。天主教会宣布他为“异教徒”,开出教籍,布鲁诺被迫长期离开祖国。1592年,他一回到意大利,即陷入宗教裁决所的毒手,监禁达七年之久,但她始终不放弃自己的学说。当宣布要处死他时,他说:“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判更感到害怕。

——摘编紫刘明翰主编《世界通史?中世纪卷》”

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李贽的基本主张,指出这些主张产生的时代背景。

(2)根据材料指出布鲁诺和李贽被视为“异端”的相同原因及他们的临终表现的相似之处。

(3)有学者认为,李贽的著作尽管在当时影响很大,单并没能在历史上开拓出一条新路。结合明清之际中国社会的实际状况,从政治、经济和思想三方面予以说明。

4)结合16世纪欧洲社会各方面的变化,谈谈你对材料三种的布鲁诺“你们宣读判决书时,要比我听宣

判更感到害怕”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

一、1——5B A C D C 6——10 D D C C D 11——15 A B A C C 16——20 C B B A D

21——25 D A C B B

26、答案要点:(10分)(1)起因:科学与知识进步促成启蒙运动。变化:从肯定人性、尊重人的价值

发展到提倡科学与自由平等。(从崇拜人性发展到崇拜理性)(2)局限性:仅凭假设与推理来构想学说;

看不到经济与社会的辩证联系。反应:文学家转而关注个人的感情,产生浪漫主义。(浪漫主义反对崇拜理性,对社会现状不满,强调个人感情)(3)看法:开启民智。推动法、美等国资产阶级革命;丰富资产阶级思想学说和人文主义内涵。原则:论从史出

27、答案(1)主张:反对将儒学教条化;提出“童心说”;反对歧视妇女。时代背景:商品经济活跃;

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

(2)相同原因:挑战正统,威胁专制统治。相似之处:誓死捍卫自己的信念。

(3)君主专制空前强化: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受到严重阻碍;正统思想仍占据统治地位,李贽没有从根本上否定现存秩序,没有对未来射虎提出自己的设想。

(4)新航路开辟,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运动深入发展,近代科学兴起,人文主义逐渐成为主流思想,教会统治受到冲击。布鲁诺坚信自己的学说是科学真理,对未来充满信心。

4

中西方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 关键字: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交流冲击对比相互发展和影响。摘要:中国是世界上唯有的几个文明古国,而且中国文化一直未曾遭受过什么大的冲击,因此中国传统文化得以保存和发展。然而,由于世界文明的发展,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也在不同时期发生过交流或者碰撞。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有着与众不同的地方,二者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在当今世界一体化的今天,两种文化的发展与交融必定会带来世界性质的革新。 一中国传统文化 提起汉族传统文化,成长于文化断层期的现代人多数没有什么清晰的概念。有所涉猎的人可能感叹地说: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也有人可能会说:在现今时代,传统文化已经过时了,太保守了。 何谓传统文化?它是指以华夏民族为主流的多元文化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融合、形成、发展起来,具有稳定形态的中国文化,包括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道德情操、生活方式、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诸多层面的丰富内容。 对人类历史上的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汉族文化作为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汉族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长达五千年,对比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其核心就是道德教育。在当前文化缺失、物欲横流的大环境下,有不少人误认道德是限制人们行为的条条框框。其实,有道德的生活才是真正正常、幸福的生活。 道德究竟为何物?什么是道?什么是德? 道是宇宙整体自然的规则,自然的秩序,自然的纲领。举例来说,我们人的身体,从母亲生下来之后,整个身体器官就按一定的规则在运作,整个身体的运作规则,就是道。道不是谁设计的,自自然然就是道。如吃下的食物自然就能被消化吸收,走路时,各个部位的肌肉自然就能够彼此协调运动。人在世间如能随顺自然的规则就是行道,这是多么科学、多么自在的生活! 行道有得于心,行道有得于身,谓之德,它是局部运作的原理原则。譬如我们眼睛是一个局部,眼能见,见就是眼之德。眼之德能见、耳之德能听、鼻之德能嗅、舌之德能尝,每个器官皆有它的特殊作用与规则,若规则错乱,人就生病了。 天有天道,人有人道,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也有其道。如果我们了解人道的内容,在人与人相处时,就自然能和谐有序,从而减轻现今人们所承受的来自人际关系紧张、人事冲突频繁的精神压力。如果我们掌握了人与自然环境相处之道,怎么会遭受生态危机和自然灾害的威胁?即便是君子爱财,也要取之有道。这种种人类生存之道就在传统文化里。 而中国传统文化的格局是“三教九流”,指三种宗教和九种学术

东西方城市发展及特点比较

东西方城市发展及特点比较 摘要:本文从城市的起源说起,阐述了东西方古代城市发展的制约因素,19世纪,伴随着西方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也以空前的速度发展,随着城市中各种各样问题的出现,有关城市的研究便应运而生,至今不衰。本文在论述东方城市特点的同时,与西方城市的特点进行简单比较,以期对此热门问题做一总结。 关键词:城市起源城市发展东西方特点 拉采尔在《人类地理学》中曾指出:“城市是人类及其居住地永续的密集地区,而且位于主要交通道路的中心。”城市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人类集聚的一个社会经济实体。它的产生和发展决定社会经济的发展程度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因此它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城市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也就是说,当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城市。 东西方古代城市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首先是防御的要求。古人为了阻止洪水和猛兽进城,就把城墙修筑起来。后来,人终于发现最可怕的不是动物而是人类自己,因为战争出现了。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城墙从一套成了两套乃至三套,护城河、壕沟也挖起来,只是为了抵御来攻打的敌人。第二是政治体制带来的影响。中国自始皇到清末,几乎都是中央集权,都城集全国之力修成,自然规模最大,各种设施最齐全。而在欧洲,一直都是小国分裂来分裂去,城市规模比较小。直到17世纪建立了君主专制后的大国,如英、法、德,才有了伦敦、巴黎、柏林这样的大城市。第三是经济发展的影响。买卖带来财富,富有的地方就有繁华的城市。中国古代有可和天堂媲美的苏杭,占据交通要道,历经战乱却仍然是经济繁荣的大都会。欧洲海上贸易的繁荣带来的是地中海港口城市的蓬勃生机,意大利的威尼斯就是这种机缘下的产物。 中国古代城市发展经过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战国至南北朝时期。此时期城市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受政治因素的制约,故在此阶段前期,即战国至东汉末,当时我国历史的政治局面是从分裂走向统一与稳定的时期,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是由点的分散与狭小变化为点的相对集中与扩大。而后期,从东汉末至南北朝时,我国境内政权不是呈鼎立状态,就是呈南北对峙或分裂局面,政治动乱持续,战争频繁不断,表现在城市的发展趋势就是不稳定,许多城市的兴衰具有政治、战争作用的突发性。 第二阶段,即从隋唐至清末时期。隋唐时期城市发展的原因除政治的再次大统一以外,大运河的开凿,南方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在运河两岸、南方东南沿海、长江流域、湘鄂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教学提纲

西方文化的发展历程 西方文化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产生了许多变化,具有了丰富多样的特征,但其主流文化仍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统一的趋势。 西方文化的发展经历了四个重要时期,分别为: 古希腊、罗马时期,是西方文化的起源阶段,形成了希腊精神。 中世纪基督教文化时期,西方文化发展的黑暗时期,但形成了西方文化的另一重要支柱——基督教精神。 近代文化时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希腊精神得以复兴,并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而宗教改革,促使宗教走向市俗化,西方文化两大支柱共存、共荣。 现代文化时期,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科技革命的推动,西方文化走向了现代化,民主主义、科学主义、理性精神占居了统治地位。 下面是西方文化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基本精神。 一、古希腊、罗马时期的西方文化 史家一般认为西方文明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希腊。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说,古希腊是西方人的“家园”。爱?麦?伯恩斯与菲?李?拉尔夫在《世界文明史》中也认为:“在古代世界的所有民族中,其文化最能鲜明地反映出西方精神的楷模者是希腊人。没有其他民族曾对自由,至少是对其本身,有过如此炽烈的热心,或对人类成就的高洁,有过如此坚定的信仰”。伊迪斯汉密尔顿在谈到大希腊时也说,那时创造的艺术作品与所产生的思想观念,直到现在都没有被人们所超越,西方几乎所有的艺术与思想都有他们的烙印。也许这些说法多少有些夸张,但整个西方文化深受古希腊文化的影响是肯定的,希腊精神成为了西方文化的重要精神支柱。 希腊精神的核心是民主精神、法治精神、科学精神和自由精神。 1、民主精神 古希腊精神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就是它的民主精神。古希腊民主精神的基本原则是主权在民,最高权力属于人民。定期举行的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国家大事都由人民的意志表决决定,任何个人不得凌驾于人民之上。“轮番为治”与公民大会是“主权在民”原则的落实处。人民轮流参加议事会和陪审法庭,处理国家事务,审理案件,调解纠纷是为“轮番为治”。

西方文化史题

西方文化史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一、填空 1、荷马的两部伟大史诗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2、古希腊神话的根本特征是(神人同形同性)。 3、悲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山羊之歌),它是为了歌颂(酒神)。 4、《俄底浦斯》的作者是(索福克勒斯)。 5、喜剧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狂欢游行时唱的歌)。 6、哲学在古希腊文中的原意是(爱与智慧)。哲学上的第一个问题是(本原问题)问题,它包含两个问题:(本原是什么?)和(本原生成的原因?及自然万物运动变化的动力问题)。 7、西方哲学的始祖是(泰勒斯),他创立了(米利都)学派,他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 8、被柏拉图成为“学园之灵”的是(亚里士多德)。 9、爱非斯学派的代表是(赫拉克利特),他认为万物的本原是(火),他第一次提出了(逻各斯)概念。 10、爱利亚学派的最大代表是(芝诺),他提出的重要哲学概念是(存在)。 11、古希腊哲学中的两对基本矛盾是(一与多)和(动与静)。 12、原子唯物论的代表是(德谟克利特),他认为一切事物的本原是(原子和虚空)。 13、普罗泰戈拉的重要命题是(人是万物的尺度)。 14、苏格拉底最重要的命题是(德性即知识,无知即罪恶),他提出的哲学方法是(问答法)和(下定义)

15、古希腊建筑的最杰出代表作是被称作处女宫的(帕特农神庙),它是为了纪念女神(雅典娜)。 16、普拉克西特列斯的代表作是(米洛的维纳斯)。 17、古希腊的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喜剧之父是(阿里斯托芬)。 18、芝诺为反对运动,提出的四个悖论是:(飞矢不动悖论)、(阿基里斯悖论)、(游行队伍悖论)和(两分法悖论)。 19、被称作历史学之父的是(希罗多德),其代表作(《希波战争史》)。 20、修昔底德的代表作是(《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21、被称作希腊化时期的哥白尼的是(阿里斯达克),他第一个提出了日心说。 22、欧几里德的(《几何原本》)可看作古希腊科学的最高成就。 23、古希腊的医学之父是(希波克拉底)。 24,罗马的母亲河是(苔伯河),罗马人的祖先是(拉丁人),其建城日是(公元前753年 4月21日)。 25、古希腊的三大悲剧家是(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欧里庇得斯)。 26、罗马城的建立者是两兄弟:(罗穆路斯)和(雷莫斯)。 27、(波吕克利特斯)与菲狄亚斯齐名,他善于用铜,而菲狄亚斯善于用石。他在《法则》一书中提出头占整个身体的(七分之一),面部占(十分之一),脚掌占(六分之一)。 28、公元前4世纪,希腊雕塑侧重表现裸体女性,(维纳斯)是艺术家最青睐的对象。 29、古希腊最早的男子雕像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一般采用(埃及)的人体构图。 30、号称古典时代希腊最辉煌的建筑群的雅典卫城,由(山门)、(帕特农神庙)、(厄瑞克提翁神庙)、(胜利女神庙)等建筑物组成。

西方文化史

第一章《西方文化的起源》 1.(填空)从公元前3000年代后半期至公元前12世纪,在这一地区出现了欧洲最早的(奴隶制文明),并创造出了(辉煌的青铜文化),人们称之为(爱琴文化)。由于这一区域文化的中心先后出现在(克里特岛)和(迈锡尼城),因此又把它称为(克里特-迈锡尼文化)。 2.(填空)公元前2世纪中叶,为了满足讲希腊语的犹太人的需要,旧约被翻译成希腊文,即(《七十子希腊译本》) 3.(简答,应该不考)简述希伯来人的宗教-伦理思想: 希伯来人的伦理道德是与其宗教信仰结合在一起的。希伯来人认为他们是与上帝立约的民族,是上帝的“选民”,因而是一个特殊的民族,负有上帝赋予他们的责任-成为人类正义行为的典范。他们认为,要履行与上帝的圣约和遵守戒律,就得正直、公正、仁慈、博爱,每个人都必须在道德上不断地自我完善。 第二章《西方古典文化的繁荣》 1.(名解,应该考)《荷马史诗》:公元前8世纪的盲诗人荷马,把黑暗时代弹唱诗人的民歌、民谣和短诗等口头流传的诗歌整理编纂成《伊里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史诗,即著名的《荷马史诗》。“荷马史诗”以迈锡尼时代晚期的特洛伊战争为题材,反映了公元前11-公元前8世纪的希腊社会状况,是研究希腊“黑暗时代”的珍贵史料,也是欧洲最早的文学著作,成为欧洲文学的渊源,在西方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2.(填空)古代希腊有三大悲剧作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3.(填空)埃斯库罗斯的作品:(《乞援人》)、(《波斯人》)、(《七将攻忒拜》)、(《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瑞斯忒斯三部曲》)等七部 4.(填空)古代希腊的建筑艺术表现在他们的庙宇和公共建筑物上。大量采用(柱廊)是这些建筑物的一大特点。主要根据柱廊的柱子不同形式,古希腊建筑可分成(多利亚式)、(爱奥尼亚式)和(科林斯式)三种形式。 5.(论述,应该不考)试论罗马法:古代罗马人制定了比较健全和完整的法律,法学理论也非常发达。罗马早在王政时代就有了习惯法,它是随着罗马政权的形成而产生的。到共和国建立之后,由于掌握司法权的贵族任意解释习惯法,以此欺压平民,引起了平民的反对和抗争,结果迫使元老院成立了十人立法委员会,于公元前449年起草颁布了《十二表法》,在这之后,在平民反对贵族斗争的推动下,罗马又制定了一系列成文法律。古代罗马法的这些成果,后来对近现代世界各国的立法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6.(填空)大约在(公元前7世纪),古代罗马人在借鉴(希腊字母)的基础上创造了自己的拼音字母-(拉丁字母) 7.(填空)(阿庇安)著有(《罗马史》),它是西方史学中第一部(纪事本末体)历史著作。 8.(填空)313年,君士坦丁皇帝颁布(“米兰赦令”),给予基督教徒以信仰自由,基督教从此取得合法地位。 9.(名解,应该考)《上帝之城》:公元410年,西哥特人劫掠了罗马城,人们对此惊恐万状,并把灾难归咎于基督教。在这种条件下,奥古斯丁写了《上帝之城》一书,对罗马帝国的衰亡作了解答。他从原罪说和预定论出发,认为自人类始祖背叛上帝以来,就出现了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两个国度,上帝之城是基督徒的理想国度,并且是永存的,而世俗之城(罗马)的崩溃是不可避免的,也是微不足道的,它与基督教没有关系,也不影响基督教的伟大。 第三章《中世纪西欧基督教文化》 1.(填空)圣徒比德的(《英吉利教会史》)影响深远,他因此被誉为(英国史学之父),比德在该书的一个重大贡献就是(采用了新的历史纪年方法),即(以耶稣诞生之年为基准)的(“我主纪年”)计时方法。 2.(填空)法兰克国王的加洛林王朝在查理曼统治时期,不仅通过军事扩张建立起了一个疆域辽阔的帝国,而且在文化上也出现了教育与学术文化的复兴,西方学者称之为(“加洛林文化复兴”)。 3.(填空)东部教会以正统自居,斥责西部教会的信条与习惯为异端,1054年,双方矛盾激化,基督教东、西两派最终决裂,东部自称正统,被称为[东正教(希腊正教)],西部基督教则被称为[“罗马公教”(天主教)],这是基督教第一次分裂。 4.(填空)公元529年,隐修士(本尼狄克)在意大利的迦西诺山建立了一所著名的修道院,该修道院所制定的院规即“圣本尼狄克院规”,共有(72条规定)。 5.(名解,应该考)克吕尼运动:法兰西的阿奎丹公爵“虔诚者”威廉于910年在克吕尼建立了一所修道院,请神学家伯尔诺任院长。这所修道院强调修士严格遵守“圣本尼狄克院规”,重视禁欲和宗教活动,反对教会内部神职买卖和神职人员结婚等腐败现象,要求教会摆脱世俗政权的控制。克吕尼修道院的建立和主张,在西欧引起了很大反响,得到许多修道院的支持与仿效,结果在西欧范围内形成了一个改革教会的“克吕尼运动”。这一运动有利于教会与教皇权威的提高,使修道院获得“自由”,成为封建制度中的一种自治团体。然而,该运动并未能把教会从腐化中拯救出来。 6.(填空)天主教的教阶制度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神职),二是(神品)。 7.(填空)1140年,意大利波伦纳大学一个叫做格拉提安的修士把他搜集到的约4000篇教会法规编纂成(《格拉提安教令集》)。

为什么要学西方历史文化

1. Why should study western civilization? This lecture helps you to conquer Rome by dividing Roman history, culture, and legacy into five parts. Although the parts follow a rough chronological order, they overlap a bit as they refer back and forth. Part I. gives you necessary background for studying the Romans by laying out major periods of history and setting the stage in the Mediterranean for Rome’s rise. It also provides thumbnail answers to some “frequently asked questions” and directs you to more information elsewhere in the book. In our fast-forward world, you’d think that the ancient past would be too obscure, too remote, and too foreign to be of relevance. Nowadays the present seems obsolete. And yet, ancient civilizations captivate us. Why? 在我们这个飞速发展的世界里,你一定会认为古代世界过于朦胧,过于遥远,过于陌生,与我们没有太大的关系。如今,眼下正流行的事物似乎很快就会过时。然而,古代文明却能让我们迷恋不已。这是问什么呢? Well, in part, we are drawn by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cultures and our own. It’s really interesting to see how other people lived, worked, fought, and loved. Ancient civilizations often confront us with differences so stark that they shock, delight, and appall us. As remote as some aspects of these civilizations are, isn’t it engaging that they were still people? Both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speak to the human condition, and what it means to live as a member of the human race. 其实,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之间的相似之处和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吸引着我们。了解一下其它民族如何生活,如何工作,如何战斗,如何相爱,真的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我们所面对的古代文明是那么不同,常常会使我们感到震惊或恐惧,但有时也会让我们感到欣喜。尽管古代文明的某些方面离现在已经很遥远了,但其深远的影响依然存在。无论是相似之处还是不同之处,所涉及的都是人类状况和人类社会成员的生活意义。 In addition, we sometimes look to ancient civilizations for models. We like patterns, and in a complicated world, it would be helpful to find models for solving (or avoiding) some of our own problems and to predict what might happen next. Humans have been at the work of being humans for a long time. Perhaps someone already figured out one of our problems, or tried similar solutions to them. 此外,我们经常希望从古代文明那里寻找模式。我们喜欢模式,尤其是在一个复杂的世界里,利用现成的模式解决(或规避)我们自己的一些问题或预测以后会再现的什么问题,都是很有益处的。人类社会在地球上已经存在很长时间了,我们的问题也许早已有人解决过或者采用过类似的解决方法。 Finally, we sometimes look back to better understand how things got the way they are. Sometimes we just don’t know; other times it becomes clear that our understanding has been blunted by stereotypes, generalizations, and inaccurate ideas. As we look closer, generalizations begin to yield to a more complicated picture than the one we began with. Sometimes that original picture changes a lot, and sometimes it stays pretty much the same, but inquiry always produces a more accurate, insightful, and satisfying understanding. 最后,我们有时还须回顾过去,以便更好地理解事情是如何发生的。有些时候我们只是不知

西方文学发展脉络

一、西方文学发展脉络 古希腊-罗马文学 中世纪文学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 十七世纪古典主义文学 十八世纪启蒙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浪漫主义文学 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 自然主义与其他文学流派 现代主义文学(意识流、魔幻现实主义、黑色幽默、荒诞派、超现实、新写实、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 从西方文学史的源头——两“希”传统——说起 1 古希腊-罗马文学(世俗人本主义) 海洋文明——“原欲型文化” 人与自然的关系:征服 人:原欲、身体、力量、智慧 古希腊哲学家普罗泰戈拉: 人是万物的尺度 瑞典学者认为:“全部希腊文明的出发点和对象是人。它从人的需要出发,它注意的是人的利益和进步。为了求得人的利益和进步,它同时既探索世界也探索人,通过一方探索另一方。在希腊文明的观念中,人和世界都是对另一方面的反映,都是摆在彼此对立面的、相互照应的镜子。” 2 古希伯来-基督教文学(宗教人本主义) 沙漠文明——“理性型文化” 神:理性、灵魂、顺从、虔诚 人是理性的动物 人与自然的关系:顺从 3 第三传统:北部游牧民族(日耳曼、凯尔特等)旺盛的生命力、好斗性、荒诞神秘 西方文学: 智慧 仁爱 力量三位一体 思考:两希传统特质是二元对立的吗? “神”其实是人性中的理性成分,是人对人的本质理性、精神层面的更高追寻,因此“神”与“人”两个层面共同成就了完整的人,希伯来文化与希腊文化蕴含着对立统一的二元。

两希精神在西方文学史上的碰撞、融合与提升是理解西方文学发展脉络的关键 二、填空 1. 2.神曲三部分:《地狱》、《炼狱》、《天堂》 3.原名《喜剧》,后被薄伽丘改为《神圣的喜剧》 4.荷马的史诗作品两部分《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5.《伊利亚特》贯穿线索是以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为主线,奥林匹斯山诸神的斗争为副线。阿基琉斯的愤怒是我的主题 6.世界最古老的英雄史诗是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 10.《变形记》作者卡夫卡是表现主义 11.十全十美的悲剧《俄狄浦斯王》 12. 13.希腊悲剧之父是埃斯库罗斯,代表作《波斯人》;《七将攻忒拜》;《祈援人》;《俄瑞斯忒亚》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报仇神》;《普罗米修斯》三部曲:《被缚的普罗米修斯》、《被释的普罗米修斯》、《带火的普罗米修斯》(后两本亡佚) 14.《美狄亚》作者欧里庇得斯 15.西班牙第一部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21.宙斯三兄弟有宙斯波塞冬哈德斯 22.阿基琉斯的两次愤怒:争夺女俘、帕忒罗克洛斯之死 23. 24.《奥德修记》——“一条绳子”结构 25.卢梭:浪漫主义文学精神之父 26. 27.希腊喜剧之父阿里斯托芬 28. 29. 30.古希腊悲剧起源于酒神颂歌队领队的即兴表演,又被称为“山羊之歌” 31.但丁设置的两个老师及象征维吉尔————人间、知识、理性贝娅特丽丝————天国、启示、信仰 名词解释 1. 2.哥特(Goth)的含义 1、哥特人的,哥特族的(指曾入侵罗马帝国的一支日耳曼民族); 2、哥特式建筑的(12至16世纪流行于西欧的建筑风格,以尖拱﹑拱顶﹑细长柱等为特点); 3、哥特派的,哥特风格的(18世纪的一种文学风格,通常以神秘、恐怖、凄凉、衰败为特征); 4、指字体,哥特字体的; 5、指颜色,红与黑。 3. 荷马史诗源于民间,是希腊神话传说集大成者,是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和古代史诗的楷模。

西方文化历史的简介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论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许多新词汇,大多与两个人相关,一个是严复,一个就是梁启超。如果说严复创造的许多新词汇后来还基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话,那么,梁启超在清朝末期创造出的许多新词汇,语义则往往是飘忽不确定的。梁启超早在30岁之前就因为参与变法运动而闻名中外,他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这样的年纪,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准一些词汇的语义内涵,这,可以通过他的许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通过梁启超的创造而后来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许多新词汇,曾经给中国思想文化界造成过许多麻烦,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应该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词在中国语境中本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并不指国家文明文化。19世纪末期,张之洞等人将欧洲地区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称之为“西学”,大意是指“西边国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岁的梁启超开始在《时务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时评《变法通议》,当时,他将我们现在所说的欧洲定名为“泰西”,“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该文中说:“然则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同上),他这里说的“西方”,同样是指的欧洲国家的意思,这样,“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复了。后来,人们在传播梁启超思想的时候,慢慢的约定俗成,就将“西方”指意成为了“欧美国家文明”。这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文明文化角度所说的“西方”,是由梁启超最先创造的。 也许令许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现在中国文化人经常挂在嘴里的“西方文明”,无论在中国词典里还是外国词典里,都是没有的,这个组合词汇至今尚还“年轻”! 我们中国人现在常常说的“西方文明”,主要产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留学日本的人员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人物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影响相关。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词,是直接从中国《易经》里取出来的汉字,仿汉语发音,意思也与中国易经中说的“文明”涵义相近。但是,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词,而福泽谕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词,则主要是指与一种文化相应的历史社会形态,当时一些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将“文明”词汇引入进了中国,这真可谓是“出口转内销”。之所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热衷于谈论“西方文明”,这和当时社会上的文化人普遍关注和比较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文明文化的异同性质问题直接相关。但是,当时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却与西语中的occident(欧美国家)还不是一回事情,却与外国人说的hesperiacivilization (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腊语境中的“罗马社会,此语境产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很相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学者的思想价值观,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西方文明”这个词汇指意着人类的“先进文明文化”内涵,这就如同德国哈拉尔德·米勒说的那样:什么是“西方文明”?对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的西方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征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人权、市场经济、现代化技术、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权。…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离、自由和宽容。……但是,现代所谓标准的西方民族国家,原先其实也是个人化的武力垄断,直到后来才变成现行的民主政体。”(哈拉尔德·米勒:《文明的共存·文明是谁—从“西方文明”的起源说起》新华出版社)。这就是说,将“西方文明”指意成为“先进、政教分离、民主、人权、现代化技术”等这样的概念,这纯粹是一些具有典型的冷战和霸权思想的西方人的思想,并不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文明文化”的概念,这,是今人所应该弄清楚的!

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西方城市化的三个阶段 周跃辉 2013-1-28 14:35:00 来源:学习时报 2013-01-28 第02版:当代世界西方国家城市化所走过的将近三百年的演变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 18世纪中叶—1950年:工业城市化阶段 农业文明从乡村开始,而工业文明则发轫于城市;城市脱胎于乡村,而西方国家大规模的城市化进程,却起源于近代的工业革命。城市化作为一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形态,和工业化似乎是一对“孪生子”,它们就像两个车轮,承载着人类社会滚滚向前发展。18世纪从英国发端的工业革命,使西方城市的初始形态——城邦与城堡——开始从政治管理中心和军事防卫堡垒,转向以工厂生产和贸易交换为主体形态的经济中心。在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推动下,1851年英国的城市化水平就超过了 50%,率先进入成熟的城市化阶段。法国、德国、加拿大等国家相继启动了城市化进程。19世纪40年代到20世纪50年代,第二次产业革命在美、德、法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兴起,使得重化工业取代纺织等轻工业而成为主导产业。在这一时期,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进程明显加速,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从1850年的 11.4%上升到1950年的 52.1%。1950年,英国达到 79%的城市化水平;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在此阶段皆成功地实现了高度的城市化,美国当时的城市化水平为 64.2%,德国为64.7%,加拿大为60.9%,法国为55.2%,瑞典为65.7%。当然,西方国家工业化带来的城市化进程,也不可避免地衍生出了“城市病”。环境污染、人口拥挤、城市犯罪及各种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因此,西方主要国家从 20世纪50年代开始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 1950—1990年:逆城市化阶段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城市发展史》读后感 《城市发展史》是美国着名的城市理论家、社会哲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所着,着重从人文科学角度系统地阐述了城市的起源、发展,并展望了远景。内容包括:史前的城市,城市在美索不达米亚的诞生,古埃及城市,并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地理、城市规划等多个学科领域,从多角度综合地研究了城市发展史,并对今后城市发展提出了战略性意见。对学城市规划的我们,无论在理论学习上还是思想都上都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城市的演变过程——起源、发展、蔓延 一、城市的起源 “为了让我们对当今世界的迫切任务有足够的认识,我们专门回溯了城市的起源。我们需要构想一种新的秩序,这种秩序能包括有机界和人,乃至包括人类的全部功能和任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为城市发展找到一种新的出路”。这正是芒福德编写此书的目的。 “远在活人形成城市之前,死人就先有城市了“。这源于古人类对死去同类的敬重心里,他们需要寻求比实际生活需要更有力的促使古人要寻找一个固定的聚会地点,并最终促使他们形成连续的聚落。来表达对祖先的怀念或抚慰他们的灵魂。所以为什么在去一个大城市的时首先看到的是一排排陵墓是就可以理解了。而促使城市形成的第二个因素就是岩洞,被认为是最早的空间,不仅是居住地也是艺术和礼俗活动发生的地方。而这两种因素的共同协同作用便促使了最初城市的形成。 芒德福说“城市首先是具备磁体功能,而后才具备容器功能的”。村落的基础是食物和性,而城市则该是能够:追求一种比生存更高的目的”城市或者说人类聚落的最初雏形期,往往不是源于居住而是源于祭祀活动,而这种活动地点作为一种磁体,就已经把一些非居住着引导此地。如罗马,耶路撒冷等古城仍然是并且继续追求这写原始目的的。总之城市一开始就是外向的,就是能够吸引和容纳陌生人和陌生因素的而不像乡村那种较为固定,内向,并敌对的对待外来事物。 在其论述中认为旧石器时代是一种具备男性性格的,粗糙的,以狩猎为主的具有强攻击型的社会结构,而新时期时代,则是以定居为主以女性的阴柔性格为主的时代,并开始从事农业生产。而真正的城市起源源于这两种文化的联姻,而城市作为一种包容的有磁性的容器,使城市中生发各种活动,使城市开始慢慢发展起来。 二、城市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的变革,但在其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总要受控于一些具体因素的影响,比如王权、商业、文化等,它们共同决定了城市的物质要素及其结合方式。 王权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所谓城市,是指一种新型的具有象征意义的世界,它不仅带表了当地的人们,还代表了城市的守护神,以及整个井然有序的空间”。而统治阶级利用宗教称王把自己神化使自己统治公共并赢得其信赖成为可能。”从分散的村落经济向高度组织化的城市经济进化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参与因素是国王,或者说是王权制度”。

西方文化史

《西方文化史》期末复习资料 2012年5月 ?课程性质:自设课 ?考试形式:开卷 ?考试时间:第十四周 ?考试题型: 一、填空题(12分) 二、选择题(8分) 三、简答题(40分) 四、材料题(20分) 五、论述题(20分) 一、选择题: 1、读下图,该作品的特点是:将绘画对象分解为若干几何切面,然后加以主观的并置、重叠,以表示物体的几何空间,由于画面颠覆了正常视觉,所以会有支离破碎的感觉。该作品所属画派的代表人物是() A. 列宾 B. 凡高 C. 罗丹 D. 毕加索 2、《绘画与科学》中说:“19世纪后半期,随着物理学中光学知识的系统研究,以及光学和色彩学关系的发展,使人们看到了绘画崭新的面孔。”以下绘画符合该思想的是()

A. 《枪杀马德里市民》 B. 《塞莱施蒂》 C. 睡莲 D. 《晚祷》 3、现代派对色彩和视觉进行深入研究,采用夸张、变形与抽象的表现方法,大胆运用各种新材料。下列作品属于现代派的是() 4、下图分别是西方两种不同文学流派的代表作,这两种文学的相同点是() A. 揭露社会问题 B. 塑造英雄形象 C. 鼓吹暴力革命 D. 崇尚理性主义 5、下图这本书中薄伽丘感叹到:“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可得好好儿拿点本领出来呢。如果你非要跟它作对不可,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材料反映的思想核心是() A. 专制主义 B. 自由主义 C. 理性主义 D. 人文主义 6、19世纪中期欧洲有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能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以下哪幅作品最符合出版社的心意()

略论中西文化差异之中西方历史文化延续性的区别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010790504.html, 略论中西文化差异之中西方历史文化延续性的区别 作者:贺婧 来源:《校园英语·月末》2019年第11期 一、关于中西方历史文化的争议 近日与学生讨论中国历史文化的时候,这样一句话—China has a recorded history of nearly 4000 years引起了学生的议论。当提到中国历史时,任何一个中国人都很毫不犹豫地说“中国历史上下五千年”,可是作为英语学习者,我们知道国际公认的中国历史起始于商朝甲骨文出现之时,即前文英文句子中的将近4000年代“rec orded history(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而商朝以前的均被称为“传说(myth)”。 在中国史和中国考古学领域经常出现这样的说法,即中华文明是世界历史上唯一连绵不断的文明。毋庸置疑,中华文明呈现出突出的连续性特征,其发展谱系明晰,作为中华文明主要载体的汉字和汉民族都没有出现根本性中断,无论是田野考古挖掘还是文字记录都能证明其完整性。然而这个命题仍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它包含着另一个判断,即世界上所有其他历史悠久的文明都曾中断,或者业已中断。有学者认为,许多古代文明也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延续了下来,例如印度文明、犹太文明,甚或是希腊罗马文明(2011,黄洋)。 且不論文明核心内涵的延续与否,不扣否认的是欧洲古代最鼎盛的希腊(雅典城邦)文明和罗马文明出现之前的历史却是一片没有记录、无法证实的空白——没有确切起源的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简直就像是“外星人”从别的星球移植而来的。而在古希腊文明和罗马文明之后,又出现了一个近千年的文化“断层”,存在许多没有实物证明和文字记录的“盲区”。 二、中西方历史文化延续性区别探究 依据已有的知识推究起来,中西方历史文化延续性的区别应该有如下原因: 第一,古代文化记录的方式的不同。目前发现的能够反映中国古代文化的记录材料除了古代岩画(欧洲也有)外,主要有甲骨卜辞、陶器图画符号、青铜铭文、竹木简、漆器图文、石刻文字(石鼓文、碑石)、丝绸帛书等,而欧洲古代文化主要的记录载体是“羊皮古书”(“两河流域” 有记录“楔形文字”的“泥版”,印度有“贝叶书”)。“羊皮纸”作为书写工具,非常符合欧洲畜牧业发展的实际,但是,羊皮包含比较容易分解的动物蛋白物质,其耐久性远不如龟甲兽骨和蚕丝,甚至不如竹简木牍,更无法与青铜铭文、石刻文字相比。因此,欧洲的古代典籍容易毁坏又是显而易见的。

西方历史与文化

第一节,关于西方历史文明文化的概论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论 中国近代史上产生的许多新词汇,大多与两个人相关,一个是严复,一个就是梁启超。如果说严复创造的许多新词汇后来还基本经得起历史检验的话,那么,梁启超在清朝末期创造出的许多新词汇,语义则往往是飘忽不确定的。梁启超早在30岁之前就因为参与变法运动而闻名中外,他当时对中国知识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这样的年纪,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准一些词汇的语义内涵,这,可以通过他的许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吧,通过梁启超的创造而后来在中国社会中广泛流行的许多新词汇,曾经给中国思想文化界造成过许多麻烦,这一点,现在的人们应该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词在中国语境中本是个纯粹的地理概念,并不指国家文明文化。19世纪末期,张之洞等人将欧洲地区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文化称之为“西学”,大意是指“西边国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岁的梁启超开始在《时务报》上发表长篇连载时评《变法通议》,当时,他将我们现在所说的欧洲定名为“泰西”,“泰西诸国并立,大小以数十计,狡焉思启,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则灭亡随之矣。”(梁启超:《变法通议·论不变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该文中说:“然则吾所谓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实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与改而施之东方,其情形不殊,盖无疑矣。”(同上),他这里说的“西方”,同样是指的欧洲国家的意思,这样,“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复了。后来,人们在传播梁启超思想的时候,慢慢的约定俗成,就将“西方”指意成为了“欧美国家文明”。这就是说,我们现在从文明文化角度所说的“西方”,是由梁启超最先创造的。 也许令许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现在中国文化人经常挂在嘴里的“西方文明”,无论在中国词典里还是外国词典里,都是没有的,这个组合词汇至今尚还“年轻”! 我们中国人现在常常说的“西方文明”,主要产生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这与当时中国留学日本的人员受到日本明治维新的精神领袖人物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影响相关。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词,是直接从中国《易经》里取出来的汉字,仿汉语发音,意思也与中国易经中说的“文明”涵义相近。但是,中国历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词,而福泽谕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词,则主要是指与一种文化相应的历史社会形态,当时一些留学日本的中国人将“文明”词汇引入进了中国,这真可谓是“出口转内销”。之所以一些中国知识分子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热衷于谈论“西方文明”,这和当时社会上的文化人普遍关注和比较中国与欧美国家的文明文化的异同性质问题直接相关。但是,当时人们常说的“西方文明”,却与西语中的occident(欧美国家)还不是一回事情,却与外国人说的hesperiacivilization (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腊语境中的“罗马社会,此语境产生在公元前3世纪的希腊化时代)很相似。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国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学者的思想价值观,所以,他们往往认为“西方文明”这个词汇指意着人类的“先进文明文化”内涵,这就如同德国哈拉尔德·米勒说的那样:什么是“西方文明”?对于一些具有冷战思维的西方人来说,这个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征在他们的眼中,就是人权、市场经济、现代化技术、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权。…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离、自由和宽容。……但是,现代所谓标准的西方民族国家,原先其实也是个人化的

西方文化史

1、文艺复兴时期的后三杰:达芬奇米开朗琪罗拉斐尔。 2、希伯来文明的核心被称为“犹太教”的部分,其基本思想主要包括:一神论、契约论、未世论。 3、古希腊文学历史悠久,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组成的荷马史诗是希腊文学的先声 4、两个给罗马深厚影响的海外民族是埃特鲁里亚和希腊。 5、名画《维纳斯的诞生》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波提切利的作品。 6、文艺复兴时期西班牙著名作家塞万提斯的代表作品是《堂吉诃(hē)德》。 7、关于巴洛克这一术语的来源,一般人认为出自葡萄牙语,意为“不合常规”,最初特指畸形的珍珠,在中世纪拉丁文中,其含义为:荒谬的思想。 8、卢梭是伟大的启蒙思想家。他的启蒙思想主要反映在其《论科学与艺术》和《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社会契约论》等著作中。 9、英国现代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有劳伦斯、伍尔夫、乔伊斯、艾略特等,其中著名女作家伍尔夫的代表作品包括《达洛卫夫人》和《一间自己的屋子》。 10、在艺术领域,没有哪一年代像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那样涌现了众多的流派主义,这些流派主义独立存在的时间都不长,长的5—6年,短的只有1—2年,试举出三个现代主义流派:印象派、野兽派和立体派。 11、古希腊文明史的最初发源地是受爱琴海及邻近的希腊半岛,根据文明出现的地理位置,这一时期被称作爱琴文明的时期。 12、柏拉图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认为,理想的国家应有三个阶层,居统治地位的应有哲学家担任,军人是第二阶级,主要职责是保卫国家,维护社会秩序,第三阶层由社会生产者组成。 13、作为国家的罗马史通常分为两个时期:共和国时期和帝国时期 14、莎士比亚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瑟罗》、《麦克白》。 15、马丁路德掀起的宗教改革运动的直接导火线是罗马教廷1517年在德国推行的赎罪券。 16、贝尼尼著名雕像作品《大卫》、《阿波罗和达芙妮》。 17、普鲁斯特作为意识流小说作者登上法国文坛代表作品《追忆似水年华》、《在斯万家那边》。 18、在把夏多不里昂称作“法国年轻的浪漫主义教父”的同时,别林斯基把斯塔尔夫人形象地喻为浪漫主义的“产婆” 19、英国第二代浪漫主义作家是以拜伦、雪莱、和济慈为代表。 20、查理生是英国小说发展史上一位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他的书信体小说《帕米拉》和《克莱丽莎》 21、希伯来人在族长(摩西)的带领下,逃离埃及,前往被视为“应许之地”。 22、希伯来人的称谓中“希伯来”一词的含义为“自河那边过来的人”此处所称的河流为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23、在克里特岛诞生的文明称为米诺斯文明。记录和反映这一文明的是一种类似埃及象形文字,被称为:线性文字A的文字。 24、柏拉图最著名学说理念论。他认为人们感觉到的现象世界的后面存在着一个理念世界,一个比日常经验的世界更高级的世界。 25、公元前27年被史学家视为是罗马进入帝国时期的开端,因为在这一年屋大维成为罗马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获得了“奥古斯都”的尊号。 26、宗教改革运动由德国基督教修士马丁路德掀起。 27、笛福是英国启蒙文学的第一个,也是英国文学史上第一个重要作家,他的名著《鲁宾逊漂流记》影响极其深远。 28、法国三级会议的体制和构成是法国旧的封建秩序的社会结构制定的,天主教的僧侣组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