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全]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晨昏线、极夜)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晨昏线、极夜)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晨昏线、极夜)考点详解
[全]高中地理(地球的自转、晨昏线、极夜)考点详解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之自转及地理意义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星空照片,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线均为不同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 1 A. 2 A.2 1.B 2.B 1 2 每小时约15°可推知,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约为4小时。 考点:自转的特征。 地球自转即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3.下列地球自转方向标识正确的是 A.甲B.乙C.丙D.丁 4.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则

A.太阳西升东落B.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无昼夜现象D.地球无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 3.D 4.A 【解析】 3 因此 4 °经线 5 A.a C.a 6.a点经度为 A.45°W B.0° C.135°E D.135°W 【答案】 5.B 6.D

【解析】 5.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a、b两点处于不同的经线,地方时不相同。bc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6.c点在180°经线上,a点位于c点东侧,a、c两点相距45°,因此a点经度为135°W。 7 A.① 8 A.8 7.B 8.A 7 8°E地方时为8:00,即北京时间为8:00。 考点:时间计算。 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9.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小岛最终可能连接的岸堤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10.甲、乙两处河流剖面(阴影部分为流水堆积物)正确的是 【答案】 9.C 10.B 【解析】 9.图中河段均较为平直,河水水平运动会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向右偏, 10. 甲地 乙地 丙地 11 A B.乙地区时比甲地区时早1小时 C.甲、乙两地区时均为105°E的地方时 D.甲、乙两地区时均为120°E的地方时 12.甲、乙、丙三地自转线速度 A.甲>乙>丙B.乙>丙>甲

初一地理练习题 地球的自转

初一地理练习题地球的自转 一、填空题 1.地球绕着不停地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 2.地球不停地自向自转,出现了的差异。 二、选择题。 1.地球自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是( ) A.一年 B.一天 C.12小时 D.一个月 2.地球上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是( ) A.地球是一个不发光的球体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轴是倾斜的 D.地球绕地轴不停地自转 3.我们每天看到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是国为( ) A.太阳和星星绕着地球旋转 B.地球不停地绕太阳公转 C.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 D.地球处于宇宙的中心

4.地球自转出现了各地时间的差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赤道附近的时间相同 B. 一天中,伦敦的时间比日本早 C. 一天中,北京比纽约早看到日出 D. 只要纬度相同,各地时间就一样 5.关于地球自转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B.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 C.地球自转使地球表面产生了四季的变化 D.地球自转周期为一天 6.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 A.昼夜交替 B.四季更替 C.五带 D.极昼极夜 7.我们日常生活与地球自转息息相关,如:在以下现象中离不开地球自转的是( ) 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②我们吃早餐时,给美国的朋友打电话要说“晚上好!” ③每天大家都读书看报学习知识 ④北京人到新疆去开始很不适应,原因很多,比如:在北京吃晚餐时,新疆太阳还老高,大家都还要工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8.生活在地球上的人,谁都没有感觉到地球在转动,这是因为:( ) A.人生活在地球上,地球很大,而人很小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它根本没有运动 C.一年才自转一周,运动太慢,人们无法感觉到 D.天空有云层,挡住了我们的视线,所以看不见,也就感觉不到 三、综合题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然后分别正对北极、南极和赤道,观察地球自转方向有什么不同?并把观察的结果用箭头在下图适当位置画出来。 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地轴 2.西东昼夜交替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A 7.C 8.A 三、综合题

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教学实录 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 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12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 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 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 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转教案 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然现象?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 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一天。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 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12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 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 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 教师做演示实验:用手电筒分别照在地球仪和“透明地球仪”(用透明塑料纸制成) 大家看有什么不同你得出什么结论 生:如果地球是透明的,地球将永远是白天,没有黑夜。 生:昼夜的形成和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有必然联系 生:“在汽车上我们能感觉得到汽车在运动,可我们在地球上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自转呢” 师:“哪位同学能谈谈坐火车或轮船时的感觉” 生:“火车很平稳,火车的速度很快。”

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练习题

1.2 地球和的自转和公转 一、单选题 1.2012年奥运会开幕时间是北京时间7月28日3时12分,有关这次奥运会的正确判 断是() A. 奥运会开幕时当地正值冬季 B. 开幕时举办地正值晚上 C. 举办地点在北美洲 D. 举办城市在美国 2.读图,当地球公转到B位置时,此时阳光直射的纬线是() A. 赤道 B. 北回归线 C. 北极圈 D. 南回归线 3.北京时间(东八区)2016年2月7日22时,某工程师在长城站(西四区)参加了 央视春晚微信抢红包活动.该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A. 2月7日22时 B. 2月6日22时 C. 2月7日10时 D. 2月8日10时 4.地球自转和公转相同的特点是() A. 方向相同 B. 产生的现象相同 C. 周期相同 D. 围绕的中心相通 5.如图是地球公转示意图.2011年6月9日,嫦娥二号卫星完成探月任务时,地球运 行在() A. Q4到Q1之间 B. Q2到Q3之间 C. Q3到Q4之间 D. Q l到Q2之间

6.昼夜交替的周期是() A. 24小时 B. 12小时 C. 1年 D. 36小时 7.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 A. 昼夜更替 B. 不同经度的地方存在时间差异 C. 四季的变化 D. 太阳东升西落 8.英国伦敦和北京存在时差的原因是() A. 地球的自转 B. 地球的公转 C. 四季的划分 D. 五带的划分 9.当地球昼夜情况如图所示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B. A点昼夜平分 C. 不利于我国南极考察队考察 D. 日照昼短夜长 10.潍坊的小明善于观察,一年中,他在不同时期观察并记录了当地正午时刻教室内的 光照情况,如下图,四幅图中有一幅是冬至日的记录图,该图是() A. B. C. D. 11.热带、温带、寒带气候的主要差异是() A. 降水的多少 B. 海陆位置不同 C. 气温的高低 D. 降水的季节分配不同 12.小王在某天的日记中这样写道:“今天阳光明媚,走在郊游的路上,但见漫山遍野 染上了新绿,傲寒的麦苗开始返青…”.据此判断,这一天应该在() A. 春分日前后 B. 夏至日前后 C. 秋分日前后 D. 冬至日前后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高中地理(中图版)必修一《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梅州市东山中学王宇红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微课教学设计方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地球的自转》教学设计方案 江西省宜丰县第二中学蒋卫烈 一、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 本节课中图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第一课时,本节课主要讲的是地球的自转的基本特征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其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从地球的静到动,是学习地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重要一课。 二、学情分析: 1、在七年级上册中学生学习了地球仪知识,在本节教学中充分利用GoogleEarth“谷歌地球”软件,巩固所学地球仪的知识,同时也创造了让学生展示所学知识的一个好机会。让学生能够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并且引导学生学会理解地球的自转运动。 2、本节内容很多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到的自然现象,教师要在教学中将学生这些零散的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这部分内容不宜将其复杂化,不要将知识引导得太深,应回避一些难懂的概念,如黄赤交角等,能让学生初步理解地球运动的基本特点和产生现象的简单原因就可以。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定义、方向、周期。 了解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昼夜交替、时间差异。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会用比较的方法分析地球自转运动的一般特点(方向、周期)。 学会通过读图、演示、观察等方法分析地球的运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用联系的观点分析地球的自转运动、地球的公转运动,理论联系生活实际,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四、教学重点、难点及确定依据: 重点: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 难点: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确定依据: 由于地球自转是一个巨大的空间概念八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较差,因此把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确定为重点,地理意义确定为难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突破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本节课充分应用课件及GoogleEarth“谷歌地球”软件直观形象的展示地球的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使学生从视觉的角度更好的掌握理解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初一地理地球自转教案

初一地理地球自转教案 Teaching plan of geographical earth rotation in junior high sch ool 编订:JinTai College

初一地理地球自转教案 前言:本文档根据题材书写内容要求展开,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适用于组织或个人。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一、明确要求、小组合作学习 全班分为8个小组,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带领下 利用6分钟的时间自学本节。然后抽签选一个小组上讲台边演示边讲解,要求: ①讲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地球自转产生哪些自 然现象? ②其他小组对该小组演示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⑶每 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指定任一个小组进行解答。二、学生边演示边讲解 地球绕着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 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约为24小时,也就是我们通 常所说的一天。由于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光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被太阳照亮的半球是白天,大家现在看到的这个半球就是昼半球;另一面未被照亮的半球就是夜半球。请大家看演示,(学生转动地球仪,指着地球仪)但由于地球不停地自西向东自转,所以昼夜也就在不断更替。

三、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感受昼和夜 ⑴用手电筒作为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不断转动地球仪,感受昼夜更替。 ⑵假设你的眼睛就是太阳,把地球仪上南京的位置转到大概中午12时,看这时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处于白天,哪些国家处于黑夜? 四、学生自由提问、师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进入自由提问阶段,每个同学都可以提出自己的疑问,同时欢迎同学们解答,老师抛砖引玉,先提出一个问题:如果地球不自转,还会有昼和夜吗? 生:仍会有昼和夜,但受到阳光照射的一半将永远是白昼,另一半永远是黑夜。 师:那样地球上会造成怎样的后果? 学生讨论交流。 生:被太阳照亮的部分将很热,未被照亮的部分将很寒冷,地球上的生命可能就不存在了。 生:教材上为什么强调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它和昼夜的形成有必然联系吗?

七年级地理上册1.2地球的自转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地球的自转 【教学目标】 1.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 2.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差异现象。 3.能够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教学重点】 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 【教学难点】 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情景导入生成问题 从每天太阳的东升西落谈起,结合日全食现象及哥白尼“日心说”的故事,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自学互研生成能力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自转特征 【自主探究】 1.学生观赏地球自转模拟演示动画。 2.归纳出地球自转特征:地球绕着地轴不停旋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的时间为24小时,也就是一天。 【合作探究】 说一说:地球是怎样自转的? (1)两人一组,一人拨动地球仪,另一人分别从三个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赤道上空、北极上空、南极上空。 (2)归纳得出的结论: 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拓展探究】 1.向学生呈现极地俯视经纬网图,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 2.强调在极地俯视经纬网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与中心极点的关系紧密。 学习活动二认识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自主探究】 1.学生动手:利用小手电、小地球仪观察地球不自转与自转时分别产生哪些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的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2.学生归纳并写出观察结论: (1)由于地球不透明,面向太阳的半球是白昼,背向太阳的半球是黑夜。 (2)地球不停自西向东自转,昼夜不断更替。 (3)地球的自转过程中,不同地方昼夜更替的时间不一致,东边地点总是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所以,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上的差异。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自转

地球自转 七年级地理教案 【教材分析】 本部分内容初看起来比较简单,学生已经有了一些基础知识。但其中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及时差问题是学生理解的难点,高考试题中涉及此基础知识的比例也很大,这些问题都需要从这里得到解决,所以教学时要特别注意直观性,帮助学生彻底解决此基础问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利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并从各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特点。 2.利用灯泡或手电当太阳,让学生观察并体会地球自转时各地昼夜有什么变化,从而理解各地时差,初步学会利用简易工具换算时间。 【课程标准要求】 ●用事实说明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 【教学用具】 师:地球仪、三球仪、灯泡、简单的课件,时区分布表格(课前发给学生);生:彩色不干胶条、手电 【教学时间】1~2课时 【教学重点和难点】体会从不同角度看地球自转方向,理解时差产生的原因。 【教学方法】实验操作,观察总结,讨论合作 【教学过程】 一、合格地球人的考查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从哪个方向升起,又从哪个方向落下? 2.小时侯你认为是天转还是地转?现在呢? 3.你知道地球是怎么转的吗? 4.你知道地球的自转对地球人有何影响吗? 这里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回答问题,并引入两个专题(怎么转和影响)的教学。 1.学生都能回答出来。 2.是天动还是地动,这还是个问题呢,可以激发学生讲科学家哥白尼“地心说”的故事,鼓励学生为追求真理而努力。

3.那么,地球是怎么转的呢? 活动一:演示地球自转运动 第一步:请3个学生到台前来演示,大家评判谁演示的正确!(注意选择不同层次的学生以具有代表性,观察后就明朗了) 第二步:小组内每个同学演示一遍,组员负责指正,要求人人会演示。 第三步:在地球仪上贴一彩色不干胶条,从3个角度观察地球自转方向:赤道上空看;北极上空看,南极上空看,最后总结出结论。 总结:地球自转方向:从赤道上空看,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看,顺时针方向 屏幕给出三幅地图:a.面向赤道;b.面向北极;c.面向南极,要求学生标出地球自转方向(化演示为图示,增强实战能力)并告诉学生:记住极地地球自转方向将是以后解决以极地为中心的习题的关键! 地球自转一圈的时间(周期):一天,也是昼夜交替的周期。 活动二:利用手电或灯泡,观察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第一步:地球不自转,面向太阳和背向太阳的一面如何? 第二步:拨动地球仪,看某地随着地球自转昼夜是怎样交替变化的。 第三步:在地球上选择几个城市,分别贴上不同颜色不干胶条:如北京、开罗、纽约等,看他们随着地球自转运动经历昼夜的先后顺序有什么规律。 说明:这里强调几个时间点:日出(晨)、中午、黄昏、子夜。 学生总结: 1.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体,在太阳的照射下,面向太阳的一面就是白天,即昼;背向太阳的一面是黑夜,即夜。 2.由于地球不断地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上某地依次经历了晨、午、昏、夜的昼夜交替现象。 3.不同的地点经历的时间不同,同一时刻不同地点处在不同的晨、午、昏、夜等时间,东边地点比西边地点要先看到日出。 教师补充演示:利用书上问和图进行解说。 练一练:给昼夜平面图,让学生判断不同地点的时间,实现从立体地球仪向平面地图转化。

地理七年级上册地球自转公转

编号①七年级地理地球和地球仪地球的运动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基础知识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①形状:不规则的_______。认识过程:天圆地方→天如斗笠,地如覆盘→麦哲伦环球航行→地球卫星照片。 ②证据:a麦哲伦环球航行;b (最能证明);c月食;d海边看船;e登高望远等。 ③大小:平均半径为________千米,最大周长约_____千米,表面积为_______平方千米。 2.地球仪上一轴两极:一轴是指,两极是指 和。 3.纬线和纬度 随记: ①纬线的特点 形状:______________,长短:___________,指示方向:____________。 ②纬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①确定南北纬的方法:向北增大为____纬,向南增大为____纬。 ②南北半球分界线:_______ 提醒:①自赤道向两极,纬线度数逐渐增大,但纬线长度逐渐缩短。 ②度数相同的纬线长度相同,但分别位于南北半球。 4.经线和经度 随记:①经线的特点 形状:____________;长短:____________;指示方向:__________ ②经度范围__________________ 归纳:①确定东西经的方法:向东增大为____经,向西增大为____经。 ②东西半球分界线:____________________ 5.经纬网判读 ◆写经纬度。方法:纬度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经度向东增大为东经,向西增大为西经。 A C ◆判断方向。方法:纬线指示东西,经线指示南北 A点在B点的方向,D点在C点的方向。 ◆判断低中高纬。0°——30°——60°——90° ACD三点位于低纬度的是,位于中纬度的是。 ◆判断半球。南北半球—赤道;东西半球—20°W, 160°E。 四点中位于西半球的点是,位于东半球的点是 ,位于南半球的点是。 ◆判断五带。0°----23.5°----66.5°----90° A、C点位于带, B、D点位于带。 第二节地球的运动 1.自转与公转 绕转中心方向周期结果 自转 公转 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方向。即北逆南顺皆向东。 2.公转与四季变化 提示:北半球(月份):春季____________ 月,夏季_____________月秋季_____________月,冬季_____________月,南半球季节相反。 3.地球的五带 位置直射位置日期节气昼夜长短变化 A 3月21前后昼夜平分 B 6月22前后昼长夜短 C 9月23前后昼夜平分 D 12月22前后昼短夜长

(七年级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 七年级地理教案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变慢或变快,即周期变长或变短,将会发生上面变化? 2、完成地图册6页第二题 3、中秋节,当我们在杭州西湖欣赏三潭印月的夜景时,美国纽约却是艳阳高照。你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表面温度: t = - 30 ~ +45 自转周期 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公转周期 1恒星年 黄赤交角 23度27分 地球海洋面积 361745300平方公里 地壳厚度 80.465公里 地幔深度 2808.229公里 地核半径 3482.525公里 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公里 我的疑问: 老师解答:

高一地理教案地球的自转

1.3 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学案(湘教版必修 1) [学习目标] 1.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运动,掌握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以及角速度、线速度的变化。2.结合实例,理解昼夜更替和时差产生的原因并说明地转偏向力对地表水平运动物体产生的影响。3.尝试从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培养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一、地球的自转 1.自转概况 (1)概念和方向:地球围绕地轴自①西向②东旋转,称为地球的自转。地球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呈③逆时针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④顺时针旋转。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所用的时间就是地球自转的周期。由于选取参照物不同自转周期不同,自转的真正周期是一个⑤恒星日,它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⑥360°,所用时间为23小时56分4秒;⑦太阳日是某地经线连续两次与日地中心连续相交的时间间隔,地球自转了360°59′,所用时间为⑧24小时。 (3)速度:自转角速度除⑨南北两极点外,其他各地○10相等,都为?15°/时;自转线速度则由于纬度的不同而有差异,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自转的地理意义 (1)导致?昼夜交替现象,其周期为24小时,使各地温度发生昼夜变化,生物形成昼夜节律。 (2)使地球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受到地球?自转偏向力的作用产生偏向。该力只作用于 ?水平运动的物体,始终?垂直于物体的水平运动方向,并随着物体水平运动速度的增加而加大。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沿?赤道运动的物体,不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 (3)为我们度量时间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尺度。地球上不同经度的地方,有不同的当地时间。 二、地方时、区时、时区与日界线 1.地方时 以一个地方太阳升到最高时的时间为○21正午12时,将连续两个12时之间等分为○2224小时,这样形成的时间系统,称为地方时;经度每相差15°,地方时相差1个小时,每相差1°,地方时相差4分钟。 2.时区划分与区时换算 (1)为了便于使用,国际上规定将全球划分为○2324个时区,每个时区占○2415个经度,以该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为整个时区的统一时间,叫做○25区时,又称○26标准时。 (2)区时的换算:相邻时区的时间相差○271个小时。在同一日期内,东○28早西○29晚。 3.国际日期变更线 大体沿○30180°经线穿行的折线,也叫○31日界线,它是为了消除因为地球是球形而导致的日期换算中的不同结果而设定的;同时又为了保持○32180°经线上同一行政归属的地方日期相同,故在这样的地方改用折线。 探究点一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初一地理: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地球的自传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 地球自转是地球的一种重要运动形式,自转的平均角速度为7.292×10-5弧度/秒,在地球赤道上的自转线速度为 465米/秒,除两极外,地球上任意一点的角速度都为15°/时。一般而言,地球的自转是均匀的。但精密的天文观测表明,地球自转存在着3种不同的变化。 证明地球自转 1.牙签法 先用一只脸盆装满水,放在水平且不易振动的地方,待水静止后,轻轻放下一根木质细牙签,并在牙签的一端做一个记号,记住牙签的位置,过几个小时后(最好在10个小时以上),再去看时你就会发现,牙签已经转动了一定角度,看起来好像是牙签在转动,其实它并没有转动,而是地球在转动。在北半球,牙签作顺时针转动,因为地球自转在北半球看起来是逆时针方向的。南半球则与北半球相反。 2.炮弹法 地球时刻不停地自转,地面上水平运动的物体,必然相对地发生持续的右偏(北半球)或左偏(南半球)。根据这种现象,人们分析射出的炮弹运动的方向,就能证明地球在自转。 3.重力加速度法 地球在时刻不停地自转,由于惯性离心力的作用,地面的重力加速度必然是赤道最小,两极最大;地球不可能是正球体,而必然是赤道略鼓,两极略扁的旋转椭球体。重力测量和弧度测量的结果,证实了这些观点的正确性,也就从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 4.深井测量法 地球时刻不停自转,由于自转速度随高度而增加,物体自高处下落的过程中,必然具有较高的向东的自转速度,而必然坠落在偏东的地点。为了证实这一点,有人曾在很深的矿井中进行试验。试验结果是:自井口中心下落的物体,总在一定的深度同矿井东壁相撞,从另一个侧面证实了地球的自转运动。 5. 傅科摆 证实地球自转的仪器,是法国物理学家傅科于____年发明的。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它的自转轴自转,同时在围绕太阳公转。观察地球的自转效应并不难。用未经扭曲过的尼龙钓鱼线,悬挂摆锤,在摆锤底部装有指针。摆长从3米至30米皆可。当摆静止时,在它下面的地面上,固定一张白卡片纸,上面画一条参考线。把摆锤沿参考线的方向拉开,然后让它往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的说课稿

高一地理必修一《地球的自转》的说课稿 各位老师、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地球的自转》。我将按说课标、说教材分析、说教法学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这五个环节去说课。 一、说课标 课标要求: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运动是必修1模块内容的重要基础理论,对于自然环境方 面知识的学习有着重要意义。本条“标准”要求学生从了解层面上升到理解规律和成因层面。本节是主要学习地球自转的特点,为后面内容的学习做铺垫,而本节需要掌握的是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角速度和线速度。 二、说教材分析 本节选自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的第一课时,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学生最感兴趣的内容之一。是学生从地理事实 上升到地理科学的一个平台。本课的学习还为后面的学习提供理论基础,并为接下来的地理天体计算等的学习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此外,本节的知识与我们日常生活、生产、科学研究都有着密切 的联系,因此学习这部分知识有着广泛的现实意义。 三、说学情分析 1.学生认知心理特征 这部分内容针对的是高一学生,他们的年龄只有16、17岁,具有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天性。其认知水平正由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转入以抽象思维为主的发展阶段。因此,教学中应结合具体事例及直观的表象信息,来呈现学习的内容。 此年龄段学生还具有好奇心强、具有一定的团结协作能力、注意 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特点,因此,利用生动的语言和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起学生的注意,并不时地改变学习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 2.知识技能基础 教材中有很多内容是学生日常能观察和体验的自然现象,并且也

有小学初中学过的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将这些零散的 感性知识上升为理性的知识.并通过借助适当的辅助教学的过程,指导学生参与动手演示的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直观、 立体、动态的概念,这对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识记非常有效。 根据上述教材的分析以及高一学生的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把 本节的三维目标确定为 四、说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够说出地球自转的定义 2.能够判别地球自转方向 3.能够理解地球自转的周期,区分恒星日与太阳日 4.能够分析地球自转的的角速度和线速度的计算方法和规律,并应 用计算方法计算出某地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过程与方法 1.指导学生根据学案阅读教材、分析图示,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 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体验地理学习的思维过程。 2.通过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知道地球自转运动的概念、 方向、周期。 3.通过观察地球仪自转的演示以及参与各项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思维和想象力,分析概括能力,小组合作学习 能力等。 4.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建立地球体的空间概念,锻炼空间思维和想 象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可以形成物质普遍联系的观点,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运动观、 发展观和联系观;培养学生科学求实的态度; 2.学生可以树立起关爱地球、了解地球、保护地球的信念; 3.学生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感受到地理知识与生活的息息相关。 通过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知识, 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初中七年级地理:地球的自转 教学设计

新修订初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地球的自转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Earth's rota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地球的自转 学习目标 1.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 2.理解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原因和地理意义 3.初步了解现实生活中需要具备时差知识 重、难点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规律和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和地理意义 教学方法讨论法、假设法、提问法。 导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地球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我们为什么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呢?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如果地球变慢或变快,即周期变长或变短,将会发生上面变化? 2、完成地图册6页第二题 3、中秋节,当我们在杭州西湖欣赏三潭印月的夜景时,

美国纽约却是艳阳高照。你能解释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现象? 三、解疑释疑,拓展升华 地球自转与公转运动的结合使其产生了地球上的昼夜交替和四季变化(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速度是不均匀的)。同时,由于受到太阳、月球、和附近行星的引力作用以及地球大气、海洋和地球内部物质的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地球自转轴在空间和地球本体内的方向都要产生变化。 地球自转产生的惯性离心力使得球形的地球由两极向赤道逐渐膨胀,成为目前的略扁的旋转椭球体,极半径比赤道半径短约21千米。 地球的基本参数: 赤道半径: ae = 6378136.49 米 极半径: ap = 6356755.00 米 平均半径: a = 6371001.00 米 赤道重力加速度: ge = 9.780327 米/秒2 平均自转角速度: ωe = 7.292115 × 10-5 弧度/秒 公转时间: t = 365.2422 天 离太阳平均距离: a = 1.49597870 × 1011 米 表面温度: t = - 30 ~+45 自转周期23时56分4秒(平太阳时) 公转周期1恒星年 黄赤交角23度27分

高中地理: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学设计

新修订高中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basic form of earth movement-rotation and revolutio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中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自转和公转 教学目标 1.了解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了解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 2.了解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理解黄赤交角的成因及其重要性,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3.学会运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与公转现象,形成空间想象能力。 4.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的公转的教学建议 关于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速度和周期:教师可向学生介绍开普勒三定律,由此引入地球公转内容的讲授。在课堂教学中,除利用课本中《地球公转的轨道示意图》和表1.2《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公转速度的变化》进行讲解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本期的图片素材,或者自己制作动画进行演

示,将地球公转运动中近、远日点(到达时间和日地距离),公转方向,角速度和线速度的变化特点,公转周期等知识点直观地展示出来。 地球公转的重要特点是一个重点内容。教师可引导学生读《二分二至时地球的位置示意图》(数据库中媒体素材有相应的动画),分析得出地球公转的两个重要特点:①地轴与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保持66°34ˊ的交角;②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 关于地球自转方向的教学建议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运动(也可以通过动画),让学生从赤道和南、北极投影的角度,观察地球的自转运动。特别是在南、北极投影图上,要训练学生识别地球的自转方向。 关于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的教学建议 地球在自转的同时围绕太阳公转,地球运动是这两种运动的叠加,其结果就是形成黄赤交角。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搞清地轴、赤道平面、公转轨道平面(黄道平面)三者之间的角度关系,利用《黄赤交角示意图》进行讲解,形成学生的空间概念。这部分知识既是重点也是难点。 关于地球自转周期的教学建议 学生对于恒星日和太阳日的学习,是本节的难点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利用《恒星日和太阳日示意图》讲解

1185.中图初中地理七上《1第2节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word教案 (1)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说课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地位和作用:本节课内容是本章的重点和难点,又为下面的内容---了解这些运动所产生的地理意义打下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①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及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②了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2.能力目标 ①实践能力:能正确运用地球仪来演示地球的自转 能正确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的示意图 ②读图分析能力:能运用图示来正确分析和解释黄赤交角的形成 能用相关的图准确解析太阳直射点的回归周期以及二分二至日太阳直射点的位置。 3.情感态度及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树立辩证的唯物主义思想观,认识到宇宙的一切物质都处在运动状态,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培养学生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志趣。 (三)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黄赤交角的形成 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教学方法及手段 有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施教之初,在于得法。所以要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由于本节难点多,而且较为抽象,如果应用传统教学,不太便利,所以运用了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 1.通过教具(地球仪)和多媒体动画演示,让学生根据课文来分析、归纳、比较地球自转与公转两种运动。 2.借助多媒体动画,结合课本插图来解释说明黄赤交角的形成 3.运用多媒体动画“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目的:使用多媒体动画,将教材静态信息加工成动态信息,化抽象为具体,调动学生多种感官,以生动直观的画面给学生留下了鲜明、深刻的印象。同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其强烈的求知欲,为攻破难点打下基础。 三、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身心发育趋于成熟,知识面广,具有较强的认知能力、推理能力和自学能力,故教学过程以启迪学生思维为核心,以学生主动参与为标志,在自主学习方式下,进行有效教学。 四、教学过程 1.新课导入 引用毛泽东主席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提问学生这种情况能否发生。 讨论后给出明确结论:可以,因为地球在不停地运动,从而引入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两种运

高一地理地球自转练习题附答案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之自转及地理意义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题型注释) 下图所示照片是摄影师在北半球晴朗的夜晚,把照相机固定好,采用连续曝光技术拍摄的星空照片,照片中的每一段弧线均为不同恒星视运动轨迹。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照片中北极星的位置应在 A.左上角附近 B.中心附近 C.右上角附近 D.左下角附近 2.若图中甲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60°,则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约为 A.2小时 B.4小时 C.6小时 D.8小时 【答案】 1.B 2.B 【解析】 1.恒星视运动是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相对运动,因为地轴大致指向北极星,因此,北半球看到的星空恒星大致围绕北极星运动,故北极星应位于图中的中心附近。 2.甲恒星视运动转过的角度约为60°,即地球自转了约60°,据自转角速度每小时约15°可推知,摄影师连续拍摄的时间约为4小时。 考点:自转的特征。 地球自转即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3.下列地球自转方向标识正确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4.若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则 A.太阳西升东落 B.太阳东升西落 C.地球无昼夜现象 D.地球无昼夜交替现象

【答案】 3.D 4.A 【解析】 3.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旋转,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旋转。据图中标识的极点可知甲图为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因此A项错误。据图中标识的极点可知乙图为北极俯视图,自转方向应为逆时针方向,因此B项错误。丙、丁两幅图中,西经度应向东度数减小,即顺着自转方向减小,因此丙、丁两幅图自转方向应为顺时针方向,因此D项正确。 4.地球绕地轴自西向东自转,太阳相对地球上的观测者而言则是自东向西运动,即东升西落。如果地球自转方向与现在相反,则太阳西升东落,因此A项正确,B项错误。地球不发光也不透明,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因此产生了昼夜现象;地球向东或向西自转,均会出现昼夜交替现象。因此C、D项错误。 考点:自转的方向及地理意义。 下图中,a点位于30°N,b点位于30°S,∠aoc=45°,c点位于180°经线上。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5.下列关于图中a、b、c三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a、b两点线速度相等 B.a、b两点地方时相同 C.a、b两点角速度相等 D.b、c两点地方时相同 6.a点经度为 A.45°W B.0° C.135°E D. 135°W 【答案】 5.B 6.D 【解析】 5.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纬度相同,自转线速度相同;除极点外,各地自转角速度都相等。a、b两点处于不同的经线,地方时不相同。bc位于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 6.c点在180°经线上,a点位于c点东侧,a、c两点相距45°,因此a点经度为135°W。 考点:自转的速度及经度计算。 下图中,阴影部分表示黑夜,非阴影部分表示白天。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