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报批稿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报批稿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报批稿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报批稿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2011-2020年)

安徽省公路管理局

二O一O年八月

目录

一、省道网调整的目的和意义 (1)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1)

(二)适应承接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需要 (1)

(三)适应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的需要 (2)

(四)加快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3)

(五)完善公路网络整体布局的需要 (3)

(六)顺应改革新形势、加强行业管理的需要 (4)

二、省道网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5)

(一)指导思想 (5)

(二)总体目标 (6)

(三)调整原则 (6)

三、省道网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 (8)

(一)省道路网的规模 (8)

(二)省道网总体布局 (9)

(三)省道的命名与编号 (9)

四、省道网调整的效果 (10)

五、政策与措施 (13)

(一)统一规划、分步上收 (13)

(二)明确线位、细化方案 (14)

(三)加强保护、维护资产 (14)

(四)明确职责、保障资金 (14)

六、附图、表 (15)

一、省道网调整的目的和意义

(一)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近年来,我省经济发展进入了快速增长期,2009年全省生产总值(GDP)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052.9亿元,人均生产总值16409元(折合2404美元)。按照“十二五”规划目标,我省生产总值将达到2万亿元。未来一个时期,是我省厚积薄发、加速崛起的重要机遇期,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转型升级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征,经济增长将呈现消费、投资“双轮”驱动的格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不仅意味着物质的更加丰富,随着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与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各种公务性、商务性以及其他社会活动将明显增加,对出行和运输的需求也将步入“工业化”时代,向发达地区靠近,呈现需求层次高、出行和运输频率高、出行量和运输量大等特点。省道公路网作为干线公路的重要组成,是承担中长距离出行和运输,满足较大交通负荷的中坚力量,为适应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迫切需要进行必要的调整和优化。

(二)适应承接产业转移和升级的需要

2010年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安徽经济社会发展迎来了历史机遇。目前,安徽确定了两个芜马巢省直管集中区、安池铜省直管集中区和8个直建园区(二园八区)。安徽目前有国家级及省级开发区达到90多个,随着产业转移的不断深入,新的重要经济节

点将不断涌现,包括二园八区在内的大量工业、产业园区,将成为未来安徽经济发展新的产业、城镇和行政节点,省道还没有完全覆盖或连接,尤其是没有完全覆盖或连接近几年新设将立的国家级或者省级开发区,而以省道为主的干线公路是服务于这些节点最为便捷的交通基础设施。为适应这一形势的变化,省道公路网的规模、布局和水平必须进行适当调整。(三)适应城市(城镇)化进程加速的需要

安徽省“三大城市群”的城镇布局体系已初步完成构架,各地市正按照其新一轮城镇体系规划谋划本地区的城镇化进程。到2010年左右,安徽城镇人口比重将达到40%以上,到2020年达50%以上,并力争达全国平均水平。

皖西、皖南山区,将形成点极化发展格局,城市、城镇将加速扩张和集聚,呈现均匀化发展态势,而长江沿线城市,在皖江城市带规划、沿江城市群规划指引下,将强化“点—轴”的城镇格局,呈现带状分布;比邻江浙的地区,还将加速融入南京都市圈和整个长三角。而江淮地区在合肥经济圈范围内,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放射状城镇格局。沿淮城市群将在一些重点中心建制镇的基础上,形成“点-轴-面”的城镇格局,呈现多中心发展形态,比邻江苏的地区,还将加速融入徐州都市圈。

城市、城镇格局的巨大演变,大量新兴城镇、小城市的涌现,使交通节点数量增加,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数量,尤其是网络布局提出更高的要求。省道网作为服务中小城镇的重要基础设施,必须进一步扩大规模,优化布局。

(四)加快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未来一段时期是我省加快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时期。按照发展目标,到2015年底,我省将基本建成以高速公路、铁路、航空、高等级航道为主骨架,以国省干线公路网和干线航道为支撑,以高密度农村公路网为基础,以运输枢纽港站为节点,区域交通、城乡交通协调发展,公路、水路、铁路、民航有机衔接,运输能力、交通信息化水平和服务质量明显提高,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全省将开通民航机场7个,新建铁路3600公里(含客运专线2500公里),基本完成沿江港口群建设。在铁路实现跨越式发展、长江黄金水道建设加快推进等背景下,全省运输总体结构将呈现出新的态势。

综合运输体系的加快建设,对作为路网中坚层次的省道公路网布局和规模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任何一种其他运输方式必须通过公路才能完成整个运输服务过程,以省道公路网为主的干线公路网在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支撑和基础性作用。因此,未来省道公路网应连接新增的港站枢纽,强化与其他运输方式的衔接和配合,以加快完善我省综合运输体系的构建。

(五)完善公路网络整体布局的需要

我省公路基础设施的规模水平和技术水平与当前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基本适应。规划的高速公路网建成后,能基本满足主要通道的交通需求,经过多年的建设,农村公路为我省全面

实现小康和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省道公路网是县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交通核心体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公路网规划情况看,2005年底,安徽省政府批复了《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要点》。安徽省农村公路建设也正按照规划快速推进,里程快速扩张和等级结构逐步改善。而安徽省普通国省道在近30年来未作过调整,明显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与公路网其他层次协调发展。近期交通运输部正在开展《国家公路网规划》,拟对国家高速和普通国道进行布局调整,这些规划的编制及其实施,使得省道的功能地位与空间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省道公路网必须进行调整才能充分发挥路网整体效能,实现全省路网的协调发展,更好地服务安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六)顺应改革新形势、加强行业管理的需要

成品油税费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公路交通发展的经费来源渠道,将地方自我调控使用的地方专项费改为了由中央调控返还地方使用的专项税。这项改革将对公路基础设施建设、养护、行业管理等产生深远的影响。省道网调整规划是适应成品油税费改革要求、建立财权事权对应的公路管理运行机制的基础条件,是保障我省公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

收费公路政策是保障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和依托,未来收费公路政策还将继续坚持并不断调整完善,因此,尽早确定未来我省省道公路网的发展规模,合理适度发展一级公路,优化总体布局,明确资金需求,将有利于统筹应对收费

公路政策的下一步改革,保障省道公路网高标准建设和养护,提升公路网的整体技术水平和通行能力。

开展省道网调整规划工作,根本目的是满足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最新要求,立足于建立完善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整合公路资源、强化功能、提高效率,合理布局并基本稳定国省干线公路网络,促进干线公路又快又好的发展,为安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二、省道网调整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省道公路网是具有全省意义的跨地区干线公路,是全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全省大中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及旅游风景区,承担大经济区间和市际、县际中长距离的客货运输,为全省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根据省道的功能定位以及安徽省未来经济社会和交通发展的需要,安徽省省道网布局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特别是融入“泛长三角”地区和东向发展战略为前提,以适应生产力布局、城镇布局和综合运输格局为宗旨,在“在加快建设中优化结构,在优化结构中保持快速发展”的理念指导下,研究和制定目标明确、规模合适、层次明晰、布局合理,能够充分发挥公路基础设施网络性和支撑性的省级干线公路网。

(二)总体目标

适当提高省道公路网规模和比重,优化省道公路网布局,更好地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本次调整规划通过多种计算方法,参照安徽省公路发展目标,以及在现有公路建设资金限制条件,确定省道网规划里程目标。到2020年,国省道总规模21000公里左右,一级公路5000公里左右,普通国省道基本达到二级公路及以上标准,形成布局合理、密度适中,覆盖全省、与邻省衔接顺畅的国省干线公路网,实现国省干线公路与其他运输方式、高速公路、农村公路相协调,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调整原则

1、总体原则

坚持“适度超前”的发展理念,发挥公路网络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

坚持地区均衡性发展,综合考虑下辖各地市、县市和乡镇的公路网平衡发展,考虑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要求,以利于今后的实施及养护管理;

坚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适应性和规划、建设实施可行性相结合,确保路网调整目标能够按期实现。

2、路线布局调整原则

(1)省道公路网所连接的节点应该覆盖全市所有县,基

本连接中心建制镇(省政府明确的200个),对4A级旅游景区和港口(包括重要港区)、机场、铁路编组站等均要有较好的连接,并兼顾国防、应急救灾的需要。

(2)省道布局考虑纳入连接、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或省级以上工业园区的路线。

(3)连接重要节点之间的省道实现短直连通,确保省辖市到下辖县(市)、相邻的县(市)间等重要节点基本实现短直连通;与外省连接时,主要考虑与其县级以上的节点便捷连通。

(4)增加省道以连接新的节点或引导新节点的产生。在皖江城市带、沿淮城市群和合肥都市圈等重要经济区增加布设开发性的路线。

(5)通过延伸现有省道路线,串连邻近节点,打通断头路,减少等级水平低的公路,提高省道网的系统性。

(6)加强国省道与高速公路的紧密配合。市、县等重要节点的高速公路连接线,应尽量利用现有国省道路线或增加新的省道路线予以短直连通。在国省道公路与其高速公路平行线之间,通过增加省道联络线实现便捷转换。

3、技术等级调整原则

(1)省道公路网中的路线基本实现二级公路以上标准。

(2)东向连接路线和主要出省公路通道上逐步实现“路线同等级、路面同结构”,实现省际的无缝连接。

(3)没有高速公路连通的重要节点之间,现有路线交通负荷大,沿线有较多城镇或产业集群分布的,应逐步提升技术

等级,基本实现一级公路连接。

(4)地市、县市等重要节点的高速公路连接线,逐步实现一级公路连接。

(5)省道调整和规划尽量利用现有的路线,并与土地利用规划衔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减少征地拆迁工作量。

三、省道网调整方案的主要内容

(一)省道路网的规模

2009年底,全省国道里程为5009公里,省道7313公里,国省道中包含高速公路2810公里,其中国家高速2576公里。普通国道里程为2433公里,普通省道7079公里,普通国省道合计9512公里。

根据规划结果,本次调整规划共增加普通省道5182公里,2020年普通省道规划里程为12262公里,普通国省道1里程为14695公里;按照《安徽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20年我省高速公路规划里程为5500公里,均为国省道路线,因此,国省道规划合计里程为20195公里。

规划增加的5182公里普通省道里程中,包含两种类别:一是上收路线(原重要县道、县乡道调整为省道),增加里程为5311公里,其中重要县道3440公里,县乡道1872公里;二是从优化路网角度考虑的下调路线(原省道下调为县乡道),删减

1交通运输部普通国道调整方案未确定之前,我省普通国道里程为2433公里。安徽上报的普通国道路线均在本次省道网调整规划方案内。

里程为127.8公里。全省重要县道的现状里程为5122公里,此次上收3440公里,上收比例为67%;另外上收县乡道里程为1856公里,合计上收5311公里,略高于原重要县道里程。本次调整上收的5311公里路线中,二级公路为1491公里,三级公路为2430公里,四级公路为1390公里。

(二)省道网总体布局

省道公路网中的普通公路由155条路线组成,布局类型主要分为以下四类:

第一类:放射线路,如合肥—宿州、合肥—黄山等共5条,规划总里程1343公里;

第二类:南北向线路,如萧县—淮滨、淮北-六安等共52条,规划总里程为4744公里;

第三类:东西向线路,如泗县—永城、明光—亳州等共60条,规划总里程5666公里;

第四类:高速公路互通连接线、重要连接线路,如机场、重要景区连接线和其他里程较短的省道网络化路线,如野寨—天柱山、和县—郑蒲港等共29条,规划总里程638公里。

(三)省道的命名与编号

为与现有国、省道编号体系衔接,便于今后的操作和实施,在本次省道网规划方案中,采取“老路沿用编号,新路编号递增,

部分路线微调”的方式,不对现有编号方式进行重大调整。现有普通省道的编号基本保持不变,新增的放射线路、南北向线路和东西向线路的编号在现有编号后依次排列;并增加网络化路线、高速公路连接线及较短路线的新编号。省道中的高速公路编号根据省交通运输厅确定的方案。

新增普通省道的编号规则具体如下:

1、编号仍由4位(S□□□)构成,其中“S”反映省级干线道路的性质;□□□为数字反映线路的方向、类型和顺序。

2、□□□:第一位□表示方向或类型,后两位□□表示顺序。

“1”开头表示从合肥出发的放射状普通省道,现有编号已编至S105,因此新增线路从S106起编,顺序码从正北方向顺时针依次增大;

“2”开头表示南北向普通省道,现有编号已编至S231,因此新增线路从S232起编,顺序码自东向西依次增大;

“3”开头表示东西向普通省道,现有编号已编至S334,因此新增线路从S335起编,顺序码自北向南依次增大;

“4”开头表示高速互通连接线、省道网络化路线或因为里程较短无法与现有省道串联的路线,为新增编号,从S401起编,先南北向路线,顺序码自北向南依次增大,后东西向路线,顺序码自东向西依次增大。

四、省道网调整的效果

(一)网络更加完善。省道网调整后,省道将和国道(含国家高速)一起构成一个总规模约20195公里,横贯东西、纵

贯南北、覆盖全省、连接周边、密度适中、布局合理的干线公路网络,国省道面积密度将达到14.5公里/百平方公里(普通国省道公路的总里程为14695公里,面积密度为10.6公里/百平方公里),经济密度为1.94公里/亿元,人口密度为2.31公里/万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运输快速化、行车舒适化、管理信息化、环境优美化,为公路交通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布局更加合理。整个干线公路网将覆盖全省所有市、县以及200个中心建制镇,原有普通国省道所连接的中心建制镇中,还有20个的间距超过20公里,规划调整后,普通国省道与中心建制镇的间距将全部控制在20公里以内,其中,0-5公里的有182个,占到总数的91%;5-10公里的有14个,占到总数的7%;10-20公里的只有4个,仅占到总数的2%。原有普通国省道的省际出口共有52个,此次规划调整后,省际出口总数增加为80个,共增加28个出口。整个干线公路可以形成“省际对接、市际畅通、连接县区、沟通乡镇”的快速公路网络。

(三)衔接更加顺畅。干线公路网将连接全省所有重要的水路、铁路和航空枢纽,进一步强化各种运输方式间的紧密合作和有机衔接,促进各种运输方式优势互补、协调发展,从而为建立起我省完善的综合运输体系做出重要贡献。

(四)应急更加完备。根据规划形成“运输通道”的思想,在全省“四纵八横”高速公路网中基本形成高速公路和普通国省道“一主一备”的路网格局。

五、资金测算

(一)建设资金

根据省道网调整方案中的技术等级规划,“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需要改建为二级公路的里程为3820公里,改建为一级公路的里程为6098公里。其中2011-2015年间,改建二级公路2050公里,改建一级公路2503公里;其中2016-2020年间,改建二级公路1770公里,改建一级公路3596公里。

根据不同类型公路新改建的成本,并考虑物价上涨等因素,综合测算,省道网调整的建设投资规模为:2011-2020年普通干线公路建设的投资总数预计为1227.1亿元,其中:2011-2015年486.1亿元,年均投资达97亿元;2016-2020年741亿元,年均投资达148亿元。

(二)养护资金

本次调整之后,我省的普通国省道总里程为14695公里,按照交通运输部的养护标准,每年5%的里程安排大修;8%的里程安排中修,我省小修保养的定额为3.15万/公里。据此测算,我省每年的养护资金总需求为28.7亿元,其中大修资金为14.7亿元;中修资金为9.4亿元,小修保养资金为4.6亿元。

(三)资金筹措

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交通运输部车购税补助,标准为一级公路500万/公里;二级公路200万/公里。养护资金主要来源为

国家燃油税切块资金,可用于养护的资金为5亿元/年。据此测算,我省“十二五”期间可筹措的建设资金为166亿元,“十三五”期间为215亿元。

未来,我省普通国省干线公路的发展资金存在较大缺口,“十二五”期间,建设资金缺口为320亿元, “十二五”期间为526亿元。养护资金每年的缺口为23.7亿元。

五、政策与措施

(一)统一规划、分步上收

安徽省道网调整规划作为公路网规划的一种形式,属于长远发展布局规划,是制订公路建设中长期规划、编制五年建设计划,选择建设项目的主要依据;是确保公路建设合理布局,有秩序地协调发展,防止建设决策、建设布局随意性、盲目性的重要手段。规划经政府批准后,应严格遵照执行,相关规划应与之协调。同时,应尽快开展新建和改建路段的路线方案研究,实地控制路线走廊,落实土地供给,合理安排实施计划,确保规划的顺利实施。

省道网调整工作要制定标准,分步上收。建议按照《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路线移交和接养办法》(见附件)的要求,调整方案作为2020年的规划目标,在规划中里一次性纳入省道范畴。而调整路线纳入省道管理需要分步骤实施,包括必要的改建和未来的养护工作等,严格按照《办法》的规定,明确拟上

收的县道和重要县道的路基路面、桥隧构造物、沿线设施的基本条件。

(二)明确线位、细化方案

省道网调整规划获批后,应抓紧明确每条调整路线的线位走向。对本次调整新纳入省道网的路线,包括延长的路段和由县道提升路段,应进一步明确路线起终点的具体位置、细部控制点,确保新纳入路段与现有路网的衔接顺畅。合理确定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界限,以便下一步制定统一编号和桩号传递方案。交通运输部《国家公路网规划》出台后,相关备选路线(均为已有省道或调整省道)继续开展编号调整等工作。

(三)加强保护、维护资产

国省道干线公路是省级公路管理部门负责管理的重要国有资产,此次调整后,安徽省国省干线还将经历较长时间的建设时期,为保护公路资产,维护好国省干线公路,减轻养护工作压力,必须加大力度开展超限超载运输治理工作,按照交通运输部建立治超长效机制的要求,完善组织机构和人力、物力配备,加强治超检测站点建设。对于新纳入省道的路线,要考虑同步建设相应的治超检测站点,在建设养护的同时,强化公路保护工作。

(四)明确职责、保障资金

省道公路网是公益性基础设施,应以各级政府投入为主。

省道技术等级高,建设、管理和养护需要的投资规模大,为保障省道公路网可持续发展,应加大财政性资金供给力度,稳定资金渠道、保障建管养资金来源。

针对本次省道网调整中涉及的建设任务,实施“省市共建、市建省补”的建设投资模式。各市、县人民政府为建设主体并负责征地拆迁等费用,省交通厅(公路局)负责行业管理和补助资金的筹措与安排”。因此,干线公路建设的组织实施、建设管理、资金筹措(不含省补助资金)、工作协调等均由市、县人民政府负责。

安徽省省道网调整规划是继高速公路网规划之后,应对安徽经济社会新形势的又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干线公路发展规划,是进一步完善我省干线公路布局,加快干线公路网建设进程、调整公路运输结构,改善公路交通条件,实现交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举措。规划形成省道网络对促进我省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示范区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推动我省经济加速崛起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六、附图、表

附表1 省道网调整规模地市分布情况

注:现状为2009年数据,其中国省道含高速里程。

附表2 省道网调整路线编号及相关信息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成果公示内容 发布时间:2006年09月25日 前言 合肥市位于安徽省中部,地处长江、淮河之间,江淮分水岭南侧,巢湖西北岸,淝河之水穿流而过。合肥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素有“淮右襟喉,江南唇齿”之称,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于世。 合肥是安徽省的省会,建国后城市得到快速发展,由一个五万人的小城,迅速成长为现代化大城市。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城市通过超常规、跳跃式的发展,到2005年底,合肥中心城区人口已达224万人,城市建设用地225平方公里。《合肥城市总体规划(1995-2010)》所确定的社会、经济及城市建设的各项目标到2005年底均已实现或突破。经建设部同意,合肥市人民政府组织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在新的时期,合肥迎来了重大发展机遇,国家“中部崛起”及安徽省“东向发展”战略的实施,对合肥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市委、市政府面向未来的“141”城市空间发展布局,紧扣“大环境、大建设、大发展”的主题,充分发挥省会城市和全国科教基地的优势,促进合肥奋力率先崛起,《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提出把合肥建设成为先进制造业基地、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基地和独具魅力的现代化滨湖城市。 为了更好地谋划合肥的长远发展,体现“政府组织、专家领衔、部门合作、公众参与、科学决策”的规划编制方式,现将《合肥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草案)予以公示,请广大市民献计献策。 总体规划主要内容简介: 一、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1、人口与用地规模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十三五”时期(2016-2020)是XXX镇经济转型,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进入新常态,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科学制定和有效实施《XXX 镇“十三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理清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明确工作原则、奋斗目标、工作任务和保障措施,对于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组织动员全镇人民,步调一致,同心同德,艰苦创业,克难攻坚,开拓创新,全面实现XXX镇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本《纲要》主要阐明“十三五”期间XXX镇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和政府工作重点,是“十三五”期间XXX镇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第一章“十二五”简要回顾 一、“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十二五”以来,XXX镇党委、政府在XXX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努力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同甘共苦、攻坚克难,不断克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坚定不移的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健康发展,基本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的各项任务目标,为“十三五”时期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预计到2015年底,全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农业总产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XX亿元,年均递增X%;农民纯收入达到XX元,年均递增X%;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年均递增X%;完成公共预算收入XX万元,年均递增X%,全镇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 (二)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十二五”期间,全镇以农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土地整理为重点,大力优化土地经营管理,努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农业基础设施显著加强,粮食基础地位得到巩固。以水产养殖、畜禽养殖为重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产业结构日趋优化,龙头企业、特色品牌不断壮大。 (三)工业发展日新月异 “十二五”以来,全镇工业以XXX开发区为载体,不断加大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的工作力度,先后引进投资亿元以上项目XX个,涵盖建筑材料、钢铁加工、卫生洁具、电力工程等行业,为全镇经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第三产业蓬勃发展 “十二五”期间,我镇围绕XXX开发区园区建设和企业用工需求,注重发展运输、工程建设、餐饮、劳务输出等行业,第三产业稳步增长。预计到2015年底,全镇各类服务网点达XX户, 从业人员达到XX人。 (五)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十二五”期间,我镇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着力改善群众生活条件。进一步优化了教育资源,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全镇初升高的入学率一直位居全区前列;以弱势群体救助为核心,社会保障再上新台阶,全面铺开居家养老工程,并全面推行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社会保障制度;计生工作进一步加强。进一步规范了孕前型管理模式,强化了服务质量,加大了新型生育文化宣传,全面落实了利益导向机制。全镇人口出生率X X‰,人口自然增长率XX‰。此外,文化、卫生事业也取得了长足进步。 (六)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

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 征求意见稿 江苏省交通厅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办公室 二○○四年六月

目录 1 总则 2 控制要素 3 路线 4 路基路面 5 桥涵 6 路线交叉 7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8村镇路段 附录1 新建及改建农村公路路面典型结构

1 总则 1.0.1 为加强我省农村公路建设的技术指导,确保建设质量,提高投资效益,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结合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实际,特制定《江苏省农村公路建设标准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 1.0.2 本《指导意见》所指的农村公路,是指通乡(镇)、通行政村 的公路。通乡(镇)公路是指县城通达乡(镇),以及连接乡 (镇)与乡(镇)之间的公路;通行政村公路是指由乡(镇) 通达行政村的公路。 1.0.3 农村公路一般应当在原有道路基础上进行建设,着重提高路面等级,完善防护排水设施,增强晴雨通车能力。要因地制宜,量力而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结合村镇综合整治,改善农村的交通和生产生活环境。农村公路建设应优先考虑危桥、险涵的改造。1.0.4 农村公路建设标准原则上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 -2003)执行。各地应根据各地区公路网的规划以及经济发 展状况,按照公路的使用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综合确定农村公 路的等级。一般采用二级、三级和四级公路三个技术等级。 县城通达乡(镇)公路采用二级或二级以上公路;连接乡(镇) 与乡(镇)的公路采用三级或三级以上公路;乡(镇)通达 行政村的公路采用四级或四级以上公路。表1.0.4列出农村 公路的一般适宜等级。 表1.0.4 农村公路的等级及适应情况

安徽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安徽省高速公路标准化系列指南 安徽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 (桥涵工程) 安徽省交通运输厅

1 总则 1.1为规范我省高速公路桥涵工程施工行为,克服当前桥涵施工中的质量通病,提高建设管理水平,保证施工质量和安全,结合我省高速公路桥涵施工的实际,编制本指南。 1.2 本指南依据国家、交通运输部、省交通运输厅等工程建设主管部门发布的桥涵工程相关文件、标准、规范、规程和技术指南以及创新推广的先进施工工艺、工法和管理办法等编制。 1.3本指南适用于新建、改建和扩建高速公路桥涵工程的施工及管理,其他等级的公路桥涵可参照执行。 1.4桥涵工程施工前应健全安全、质量、技术、环保管理体系,并加强过程控制,严格落实执行。 1.5桥涵工程施工前应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对技术条件复杂的桥梁工程,应进行多方案比选,必要时组织专家讨论,力求编制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的专项施工技术方案和专项安全技术方案。 1.6桥梁工程施工前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安全风险评估,以提高施工现场安全预控的有效性。 1.7 桥涵工程施工前应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系统培训,施工过程中定期组织参加业余安全学校教育,全面推广单元预警法的安全管控。 1.8 桥涵工程施工应积极而慎重地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及时总结各项成熟和先进的施工工艺和工法,提高桥梁施工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1.9在使用和执行本指南过程中,应严格执行公路工程相关设计、施工、试验、检测、测量的方面技术标准、规范、规程、规定;本指南未涉及内容应按相关规范执行。 1.10本指南共8章,分为总则、施工准备、通用技术、桥梁基础、下部构造、上部构造、桥梁附属工程、涵洞工程。

2017年湖北公路交通情况分析

2017年湖北省公路交通情况分析 (简本)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武汉理工大学 二零一八年

术语 1.五纵四横 五纵四横是根据《湖北省公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定义的“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选取的九条综合运输通道,包括大广通道、京港澳通道、随岳通道、襄荆通道、十宜恩通道5条纵向通道,沪汉蓉通道、福银通道、沪汉渝通道、杭瑞通道4条横向通道。 2.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是指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3.鄂西南地区 报告中鄂西南地区包含荆门市、荆州市、宜昌市以及恩施州的全部行政辖区。 4.鄂西北地区 鄂西北地区包括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及神农架林区的全部行政辖区。 5.当量车辆数 当量车辆数指我国现行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中所调查的各类车型交通量绝对数乘以相应换算系数后的累计值。单位:pcu/d。 6.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指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7.拥挤度 路网拥挤度是指路网实际交通量与适应交通量之比。 8.客货车流量占比 客货车流量占比是指在交通流中客车、货车所占百分比。 9.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包括普通国道和普通省道。 10.高速公路 包括国家高速和省级高速。 11.干线公路 包括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

2017年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公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研究范围和期限 (一)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为湖北省行政区内的干线公路网。其中高速公路的范围是国道和省道中技术等级为高速的公路;普通国省干线的范围是国道和省道中技术等级不为高速的公路。由于交调系统根据最新年报进行了路网编号调整,因此观察里程中很多省道升级为国道,国道规模增加,省道规模减少,由此导致普通国省干线交通量变化较大(2017年湖北省国省干线总观测里程145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观测里程1553公里,比2016年减少56公里;普通国道观测里程7427公里,比2016年增加3800公里;普通省道观测里程5616公里,比2016年减少2770公里)。 (二)研究期限 本项目研究交通量的期限为2017年1月1日0点至12月31日24点。 (三)编制依据 (1)《湖北省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资料汇编》(2012-2017) (2)《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统计数据》(2012-2017) (3)《湖北省省道网规划》(2011-2030)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B01-2014) (5)《湖北省2017年公路养护统计年报报表》 (6)《历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012-2017) (7)《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 (8)《湖北省国省干线公路网交通情况、通行能力分析研究》(2016) 二、公路基础设施 (一)公路总里程 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年末公路总里程为269484公里,比上年增加3.46%,公路密度为144.70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4.75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公路等级结构 公路等级结构日益完善。年末等级公路为259591公里,占总里程的96.33%,较上年增加3.8%。其中高速公路6252公里,较上年增加0.8%;一级公路5874公里,较上年增加7.6%;二级公路22712公里,较上年增加3.2%;三级公路10795公里,较上年增加0.8%;四级公路213959公里,较上年增加4.1%;等外公路9892公里,较上年减少4.5%。国道14109公里,省道19363公里,县道10514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全省“十三五”规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全省“十 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通知 【法规类别】计划综合规定 【发文字号】皖政办[2014]26号 【发布部门】安徽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4.08.28 【实施日期】2014.08.28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意见的 通知 (皖政办〔2014〕26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做好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组织实施。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4年8月28日

关于做好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意见 (省发展改革委) 为高水平做好我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根据全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和全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专题会议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切实增强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责任感 编制好中长期发展规划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在国内外发展环境错综复杂、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日趋增多的情况下,科学编制和实施好我省“十三五”规划,对于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各地、各部门要把规划编制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周密部署,密切合作,以改革创新精神,高质量、高水平完成“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 二、“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总体要求和基本导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的成果,紧紧围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强战略研究和系统谋划,积极破解关系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明确我省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主要措施,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指导性和约束力。 规划编制过程中,应把握五个方面的导向:一是突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的新要求。充分衔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深入分析支撑条件,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战略举措,在打造“三个强省”、建设美好安徽征程上迈出

江苏省高速公路施工标准化指南(路面)

1总则 (1) 1.1目的和范围 (1) 1.2编制依据 (1) 1.3主要内容 (1) 2路面工程施工准备 (2) 2.1一般规定 (2) 2.2技术准备 (2) 2.3机械准备 (2) 2.4试验检测仪器准备 (3) 2.5料场及材料准备 (4) 2.6作业面准备 (4) 3石料的开采、集料的加工与运储 (7) 3.1宕口要求 (7) 3.2集料加工 (7) 3.3集料储存 (8) 3.4集料运输 (8) 4二灰土底基层 (9) 4.1一般规定 (9) 4.2材料要求 (9) 4.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0) 4.4试铺段施工 (11) 4.5施工工序要求 (11) 5低剂量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 (13) 5.1一般规定 (13) 5.2材料要求 (13) 5.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3) 5.4试铺段施工 (14) 5.5施工工序要求 (15) 5.6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16) 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 (17) 6.1一般规定 (17) 6.2材料要求 (17) 6.3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18) 6.4试铺段施工 (19) 6.5施工工序要求 (19) 6.6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22) 7乳化SBS改性沥青下封层与粘层 (23) 7.1一般规定 (23) 7 .2下封层 (23) 7.3粘层 (24) 8沥青混合料面层 (25) 8.12质量管理及检查验收 (36) 9水泥混凝土桥面沥青铺装 (38) 9.1一般规定 (38)

9.4桥面沥青铺装层施工 (39) 9.5质量管理与验收要求 (39) 10安全生产与文明施工 (40) 10.1安全生产 (40) 10.2文明施工 (40) 附录A ATB、AC型混合料马歇尔设计配合比设计方法 (42) 附录B SMA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方法 (47) 附录C 沥青混合料Superpave配合比设计方法 (49)

2017年湖北公路交通情况分析

2017年湖北公路交通情况分析

2017年湖北省公路交通情况分析 (简本)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武汉理工大学 二零一八年

术语 1.五纵四横 五纵四横是根据《湖北省公路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定义的“五纵四横综合运输通道”选取的九条综合运输通道,包括大广通道、京港澳通道、随岳通道、襄荆通道、十宜恩通道5条纵向通道,沪汉蓉通道、福银通道、沪汉渝通道、杭瑞通道4条横向通道。 2.武汉城市圈 武汉城市圈是指武汉、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潜江、天门9个大中型城市所组成的城市群。 3.鄂西南地区 报告中鄂西南地区包含荆门市、荆州市、宜昌市以及恩施州的全部行政辖区。 4.鄂西北地区 鄂西北地区包括襄阳市、十堰市、随州市及神农架林区的全部行政辖区。 5.当量车辆数 当量车辆数指我国现行公路交通情况调查中所调查的各类车型交通量绝对数乘以相应换算系数后的累计值。单位:pcu/d。 6.年平均日交通量(AADT) AADT指全年的日交通量观测结果的平均值。 7.拥挤度 路网拥挤度是指路网实际交通量与适应交通量之比。 8.客货车流量占比 客货车流量占比是指在交通流中客车、货车所占百分比。 9.普通国省干线公路 包括普通国道和普通省道。 10.高速公路 包括国家高速和省级高速。 11.干线公路 包括普通国省干线公路和高速公路。

2017年是坚持新发展理念、实现全面建成小康、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一年,也是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发展、服务水平提高和转型发展的关键一年。公路作为综合运输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一、研究范围和期限 (一)研究范围 研究范围为湖北省行政区内的干线公路网。其中高速公路的范围是国道和省道中技术等级为高速的公路;普通国省干线的范围是国道和省道中技术等级不为高速的公路。由于交调系统根据最新年报进行了路网编号调整,因此观察里程中很多省道升级为国道,国道规模增加,省道规模减少,由此导致普通国省干线交通量变化较大(2017年湖北省国省干线总观测里程14596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观测里程1553公里,比2016年减少56公里;普通国道观测里程7427公里,比2016年增加3800公里;普通省道观测里程5616公里,比2016年减少2770公里)。 (二)研究期限 本项目研究交通量的期限为2017年1月1日0点至12月31日24点。 (三)编制依据 (1)《湖北省公路交通情况调查资料汇编》(2012-2017) (2)《湖北省高速公路联网统计数据》(2012-2017) (3)《湖北省省道网规划》(2011-2030)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B01-2014) (5)《湖北省2017年公路养护统计年报报表》 (6)《历年湖北省统计年鉴》(2012-2017) (7)《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 (8)《湖北省国省干线公路网交通情况、通行能力分析研究》(2016) 二、公路基础设施 (一)公路总里程 公路总里程不断增加。年末公路总里程为269484公里,比上年增加3.46%,公路密度为144.70公里/百平方公里,增加4.75公里/百平方公里。 (二)公路等级结构 公路等级结构日益完善。年末等级公路为259591公里,占总里程的96.33%,较上年增加3.8%。其中高速公路6252公里,较上年增加0.8%;一级公路5874公里,较上年增加7.6%;二级公路22712公里,较上年增加3.2%;三级公路10795公里,较上年增加0.8%;四级公路213959公里,较上年增加4.1%;等外公路9892公里,较上年减少4.5%。国道14109公里,省道19363公里,县道

合肥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合肥是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具有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良好基础和条件。“十三五”时期,要继续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大力构建现代产业新体系,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依据《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和《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编制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 (一)发展成就 合肥市高度重视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和发展,突出改革引领、强化创新驱动、坚持等高对接,将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进科学发展、加快经济方式转变、打造现代产业基地的战略突破口。“十二五”时期,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实现快速提升,技术储备实现提档升级,集聚发展态势日益显现,成为全国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 一是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十二五”期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分别实现20.5%和21.9%的较高增长率。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与增加值分别达到2788.8亿元和698.7亿元,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2.3%。 二是成为结构调整的主推手。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

业总产值比重达29.9%。新型显示、机器人等2个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取得显著成效,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6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加快建设,装备制造、汽车、家电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金融、物流、研发设计等新兴服务业蓬勃发展。 三是成为区域竞争的新标杆。创新型城市加快建设,创新能力稳步提升。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突破1000户,新增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实验室279个;全社会科技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3.2%;发明专利申请量和授予量分别达15000件、3300件。协同创新创业平台加快建设,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清华大学公共安全研究院、合工大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北大未名生物经济研究院等启动建设。成立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公共安全、生物育种、农业物联网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四是成为改善民生的主力军。大力推进“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和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建设,推动两化深入融合,提升信息消费供给水平,有效增加优质新型产品和生活服务的供给。积极拓展新兴信息服务业态,获批创建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城市、信息惠民试点城市、信息消费试点市、移动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服务创新试点市,带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北斗导航、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等产业快速增长,实现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二)发展机遇

03-101206六安道路网专项规划文本

目录 第一章总则 ............................................................................................................................... - 2 - 第二章指导思想、规划原则及规划目标......................................................................................................... - 2 - 第三章对外交通规划......................................................................................................................... - 3 - 第四章城市内部道路网规划................................................................................................................... - 4 - 第五章道路要素控制......................................................................................................................... - 6 - 第六章规划实施............................................................................................................................. - 7 -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下载)

《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第四稿)》解读 时间:2006-07-28 【编者按】未来的武汉城市圈究竟是什么样?在国家中部崛起战略中处于什么地位?将发挥何种作用?昨日召开的湖北省推进武汉城市圈建设领导小组第三次(扩大)会议上,一部长达140多页的《武汉城市圈总体规划(第四稿)》(以下简称《规划》)令与会者眼前一亮。 这份历时1年多、数易其稿编制的《规划》,为武汉城市圈建设绘制了宏伟蓝图。据了解,《规划》经进一步修订后,不久将提交省人大审议通过。本报今日择其要点予以报道,以飨关心城市圈建设的各界读者。 ★“中国弓”的发力点 武汉城市圈地处中国东西、南北两大发展轴线——长江经济带及由京广铁路、京珠高速组成的“十”字形一级发展轴线的交会处。 《规划》用了一幅“弓箭图”描绘了中国东中部经济发展格局。在这幅图中,武汉城市圈正处于箭和弓弦交会处,是这张“中国弓”的搭箭点和发力点。

根据这种形象的阐释,武汉城市圈地处“中部之中”的经济腹地,同时在中国城市群结构体系中处于国家二级城市群前列,将成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武汉城市圈发展目标 根据武汉城市圈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发展定位,《规划》以每5年为一个阶段,提出了未来十五年的总体发展目标: ——近期阶段(2005~2010年)为城市圈建设的结构优化升级阶段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加速发展阶段,主要是为城市圈顺利进入工业现代化奠定基础。该阶段的经济发展速度将稳定在12%的年均增长速度,人均GDP增长速度为11.4%。到2010年,实现GDP总量和人均GDP比2003年翻一番。在这一阶段,武汉、黄石、鄂州应率先加快发展,圈内初步形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布局、市场和城乡一体化的基本格局。 ——中期阶段(2011~2015年)为城市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GDP总量年均增长11%,人均GDP年均增长10.6%。到2015年,城市圈将率先在湖北省和中部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基本现代化,其中武汉、黄石、潜江、仙桃等率先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远期阶段(2016~2020年)城市圈将全面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将成为工业主体,现代服务业取得长足发展。GDP总量保持10%年均增长率,人均GDP保持9.6%的年均增速。人民生活达到富裕水平,城镇化水平达到61.2%,城乡差距不断缩小,环境污染得到基本控制,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圈。整个城市圈提前3年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江苏省高速公路指导意见

高性能沥青路面(道路石油沥青Superpave-25)下面层施工指导意见(修订版) Superpave沥青混合料采用旋转压实仪成型试件,依据沥青混合料初始、设计和最大旋转压实次数时的密实度以及在设计压实次数时的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填隙率、填料与有效沥青之比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它在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时首先依据石料的性质进行级配组成设计,然后再进行油石比的选择。在吸收国外先进设计方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省试验研究成果,制定了《高性能沥青路面(道路石油沥青Superpave25)下面层施工指导意见(修订版》,以指导我省高速公路沥青路面下面层施工。 沥青路面下面层采用Superpave25结构时其厚度不小于8cm。其沥青混合料级配应满足表一和表二,技术指标应满足表三和表四。 Superpave25设计集料级配限制区界限表一 筛孔尺寸(mm) 0.3 0.6 1.18 2.36 4.75 禁区范围(通过率%) 最小11.4 13.6 18.1 26.8 39.5 最大11.4 17.6 24.1 30.8 39.5 Superpave25设计集料级配控制点界限表二 筛孔尺寸(mm) 25 19 2.36 0.075 禁区范围(通过率%) 最小90 90 19 1

最大100 -- 45 7 Superpave25技术指标表表三 沥青混合料类型 压实度(%) VMA(%)VFA(%)F/A N初始N设计N最大 Sup25 ≤89 96 ≤98 ≥12 65~75 0.6~1.2* *注:当级配在禁区下方通过时,粉胶比可取值0.8~1.6。 Superpave25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指标表表四 沥青混合 料类型空隙率(%)稳定度(KN)流值(0.1mm)*VFA(%)VMA(%) 残留稳定 度(%) Sup25 4~6 8.0 20~40 60~70 ≥12 85 一、材料要求 1、沥青沥青面层采用优质道路石油沥青,标号70号,技术要求见表五。 沥青性能整套检验由省高指委托有关试验单位进行,各施工单位和驻地监理组工地试验室、市高指中心试验室按苏高技(2004)203号《关于进一步明确高速公路沥青路面原材料检测项目和检测频率的通知》规定对到场沥青进行检测,并留样备检。 2、粗集料应采用石质坚硬、清洁、不含风化颗粒、近立方体颗粒的碎石,粒径大于2.36mm。下面层采用石灰岩等碱性石料,应选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严格控制细长扁平颗粒含量,以确保

《湖北省普通国省道设计技术指南》(试行)

湖北省普通国省道设计技术指南 (试 行) 湖北省公路管理局 2015年12月

前 言 根据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公路建设管理的通知》(鄂交建〔2014〕480号)的要求,为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安全至上,生态环保、资源节约、降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建设理念,推进公路建设转型发展,提升公路建设前期工作质量,省公路局于2014年7月开始编写《湖北省普通国省道设计技术指南》(以下简称《指南》)。编写工作历时一年多,由省公路管理局与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主要负责,也得到了省内相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 《指南》在贯彻《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等现行标准、规范的基础上,针对湖北省普通国省道建设工程的特点,围绕技术标准选择、技术指标采用、既有资源利用、改扩建工程方案等方面,充分总结了近年来湖北省实践的经验和教训,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突出了对公路行业现行规范和标准的强调、细化及补充;同时将交通运输部创建“畅、安、舒、美”公路的要求融入到各专业的条款中。 《指南》编写工作,系统总结了近年来我省普通公路建设和设计的经验,同时也参考了《湖北省高速公路建设标准化指南》(勘察设计)、《湖北省生态旅游公路工程技术指南》以及河北、福建、江苏等省出台的普通干线公路标准化设计指南,部分章节还参考借鉴了国外发达国家的相关标准和先进技术。 《指南》(试行)难免存在不足之处,请各有关单位在执行过程中,将发现的问题和意见,及时函告省公路管理局(地址:武汉市汉口建设大道384号;邮编:430030;联系人:刘青文;电话:83461680),以便修订时参考。 主编单位: 湖北省交通运输厅公路管理局 湖北省交通规划设计院 主要编审人员:熊友山 周炎新 杜爱兵 蒋明星 詹 勇 郭峰祥 张 伟 王延伟 刘 颖 荣泽华 王云安 袁 松 刘青文 李坚炜 马来秋 王全海 孙代文 罗锡国 吴万平 万年华 余厚振 吴先树 程高华 任 海 冯 升 黄 琳

吉林省省道网调整方案20页word文档

吉林省省道网调整方案纲要 吉林省交通厅 二OO八年十月 吉林省省道网调整方案纲要 省道是具有全省意义的跨区域干线公路,是全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连接全省大中城市、区域性经济中心、交通枢纽及旅游名胜区,承担大经济区间和市际中长距离的客货运输,为全省及区域经济发展服务。 吉林省省道网是1998年调整的。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现有的省道网已不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为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公路运输迅速增长的要求,适应产业布局调整和城镇体系发展,提高道路等级标准,改善通行条件,促进与邻省间的区域经济互动,适应邻省对接路线的等级要求,以促进整个东北区域省道网的全面发展,迫切需要将现有省道网进行调整,扩大干线路网的规模。 调整省道网对指导吉林省公路建设和养护,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保证吉林省公路向着合理、有序、健康的方向发展,促进吉林省经济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本次省道网调整方案的时限为2008-2020年。 一、现状与形势 (一)发展现状 1、经济社会发展现状 截止到2007年底,全省GDP总额为5226亿元,位居全国第22位。按可比价格计算,GDP比上年增长16.1%,高于全国11.4%的水平;按常住人口计算,

人均GDP达到19168元,比上年增长15.8%。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49.27亿元,比上年增长27.9%。 2007年末全省总人口为2729.8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2万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继续得到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285.52元,比上年增长15.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190元,同比增长15.1 %。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0.0%。社会保障覆盖范围逐步扩大。 与全国比,我省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发展速度仍显缓慢,经济发展总量不足,结构不优,效益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经济结构不适应体制转型和产业升级需要,国有经济比重过高,活力不足,县域经济发展缓慢,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二是“三农”问题仍然突出,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起来。三是市场化程度低,改革开放相对滞后。四是经济增长方式比较粗放,还不适应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五是资源对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增强。六是社会承载能力不强。 吉林省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存量资产、良好的产业基础、明显的科教优势、众多的技术人才和较为完备的基础条件,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潜力大的特点,随着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实施,吉林省经济社会必将取得持续快速的发展。 2、干线公路网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吉林省干线公路取得了长足发展,干线公路技术等级有了较大的提高,服务功能明显增强,公路建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非常显著,但与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2017版)

江苏省道路运输条例 (2012年11月29日江苏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根据2017年6月3日江苏省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关于修改〈江苏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等二十六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修正) 目录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三章道路运输安全 第四章客货运输 第五章道路运输相关业务 第六章监督检查 第七章法律责任 第八章附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道路运输市场,保障道路运输安全,保护道路运输有关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及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道路运输经营以及道路运输相关业务的,应当遵守本条例。 前款所称道路运输经营是指为社会公众提供汽车运输有偿服务的活动,包括道路旅(乘)客运输经营和道路货物运输经营。道路旅(乘)客运输(以下简称客运)包括班车客运、包车客运、旅游客运、公共汽车客运、出租汽车客运;道路货物运输(以下简称货运)包括普通货物运输、专用运输、大型物件运输和危险货物运输。 道路运输相关业务包括机动车维修、机动车综合性能检测、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汽车租赁、道路运输站(场)和交通物流、货运代理、货运信息服务等经营业务。 第三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道路运输管理工作的领导,统筹道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协调发展,优化调整道路基础设施、运输装备和运输服务的结构,完善现代道路运输体系,逐步实现城乡、区域客运一体化和货运的专业化、集约化,推进交通物流业发

展,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改善人民生活提供运输保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优先发展公共汽车客运,对公共汽车客运发展、道路运输站(场)枢纽建设、交通物流发展等给予政策和资金扶持。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将道路运输管理所需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并对抢险、救灾、战备等应急运输所需支出予以保障。 第四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组织领导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管理工作,道路运输管理机构负责具体实施道路运输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道路运输管理的相关工作。 第五条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依法编制本行政区域的道路运输发展规划,拟定产业政策,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编制道路运输发展规划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并符合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 道路运输站(场)、公交站场、出租汽车服务中心、驾驶人培训教练场地等交通设施布局和建设应当纳入城乡规划,并在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时予以规划控制。 第六条道路运输管理遵循公开、公正、高效、便民的原则,保护正当竞争,制止非法经营。 从事道路运输以及相关业务经营活动,应当依法经营、诚实信用、公平竞争。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封锁或者垄断道路运输市场。 第七条鼓励道路运输以及相关业务经营者实行规模化、集约化、公司化经营,鼓励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节能和新能源汽车从事道路运输以及相关业务经营活动,鼓励发展甩挂运输、多式联运等运输方式。 第八条道路运输相关行业协会应当按照自愿自律的原则,根据行业协会章程,规范和指导会员经营行为,维护会员合法权益,促进道路运输业健康发展。 第二章一般规定 第九条从事道路运输以及相关业务经营活动,应当具备法律、法规和本条例规定的条件,依法取得道路运输许可,按照核定的期限、范围、种类、项目、区域和场所等许可事项从事经营活动。 用于客运、货运、机动车驾驶人培训、汽车租赁、交通物流经营的车辆,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向车籍所在地县级以上道路运输管理机构申请配发道路运输证件,并随车携带。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

市民之家参观实习感想 --关于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和未来6月28号,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有幸参观了武汉市市民之家,早在很久之前,我就对武汉的规划感兴趣了,特别听说习总书记参观了市民之家后,更是想去一次,这次终于如愿以偿了。 在市民之家的各个展厅,我了解到了很多城规方面的知识,令我兴奋的是,有很多都是我之前在书上看到过的,如“田园城市理论”,“雅典宣章”,“马丘比丘宣章”等等。看到它们可在墙上,不由对城规更加喜爱。 参观了【城市印象大厅】、【城市历史展区】、【未来城市展区】、【总体规划展区】等几个展区后,我对武汉的规划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下面简单地说一下我对武汉交通规划的现状与未来的看法。 1. 城市概况 武汉,简称“汉”,现为湖北省省会,是中部唯一的副省级城市,华中地区最大都市及中心城市,中国长江中下游特大城市。武汉地处江汉平原东部,位于中国腹地中心。全市总面积84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2万人(2011年),其中七个中心城区人口共达570万。长江及其最长支流汉江横贯市区,将武汉市区一分为三,形成武昌、汉口、汉阳隔江鼎立的格局,因此武汉自古又称“江城”。

2.城市交通 在整个中国的经济地理圈内,武汉处于优越的中心位置,可以说是中国地理上的心脏,发达的交通是武汉自古就有“九省通衢”的称号。 长江、汉水贯穿武汉市区,天然的水道使武汉自古就是中国重要的内陆河港。1862年,武汉被批准设立江汉关正式开埠。在随后的60多年中,内陆的武汉口岸,与上海、天津、广州三大沿海口岸对外贸易额比较,武汉曾42年位居第二,18年位居第三。改革开放后的近二十年里,随着以外贸为主的航运一步步转移到沿海,加之武汉及周边公路、铁路网络的建成,水运的地位逐渐被弱化。但随着国家近几年重提发展利用长江黄金水道,武汉的内河航运又有了新的发展契机。 武汉是中国铁路枢纽之一,也是四大机车检修基地之一。目前,穿过武汉的高速铁路有京港高铁(350Km/h),沪汉蓉快速客运通道(250Km/h),另外武九(江)连接线经过改造,到南昌已开通时速250km/h的动车组。西武高铁、武福高铁(350km/h)新汉阳站正在规划;2009年3月23日,武汉至麻城市城际铁路以开通,武汉至孝感、黄石和咸宁的3条城际铁路开建定于2012年通车。普速铁路则更多,武汉位于京广铁路、汉丹、长荆、武九、武麻铁路交汇处,京九铁路从市东北角的新洲区穿过。截止2011年4月1日,在汉始发或经停的动车组可通达北京、上海、广州、重庆、南京、合肥、南昌、石家庄、郑州、长沙、成都等直辖市、省会城市;襄阳、麻城,十堰、孝感、咸宁、黄石等省内城市。武汉铁路局是中国18个铁路局之一。武昌火车站、汉口火车站和武汉火车站三个特等站构成了武汉铁路客运枢纽。武昌南、武昌东、江岸西、汉阳火车站和市北郊的武汉北编组站(中国面积最大的铁路编组站之一)构成了武汉铁路货运枢纽。武汉市拥有的公路总里程达到13103.29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里程为617.40km。316、318、106、107国道以及16条省道在此交汇,此外还有G4、G42、G50等众多高速公路穿过武汉。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精心整理 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规划纲要全文 我国十三五规划中涉及到哪些环保内容呢?聘才网小编马上为您解读,详 细请看下文。解读十三五规划中的环保政策日前,《人民日报》公布“十 三五”规划的十个目标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首度被写入五年规划,这说 当前, 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并提,形成“新五化”。随即,在7月1日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上审议通过了《环境保护督察方案试行》、《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方案》等多项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政策,进一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完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

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今年9月,国务院印发《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该方案被视为生态文明各领域改革的纲领性文件,阐明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理念、原则、目标、实施保障等重要内容,提出要加快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此方案设定了我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就是在 化带来的资源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因而生态文明建设也日益紧迫。“‘十三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包括生态空间、生态资源、生态环境、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制度等在内的完整体系,而以往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体系没有这么完整。同时,一系列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将建立起来,

特别是考核、评价、奖惩制度将建立起来,各个主体生态文明建设的责任将更加明确。同时,新的环保法开始严格实施。”李佐军表示。而对于未来一段时间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工作,李佐军认为,需要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行动。第一,优化资源能源利用结构,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即大力发展低碳能源、清洁能源等,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 排放 明体制改革的大幕。环保领域的业内人士也对“十三五”充满期待。平安证券研究报告认为,“十三五”规划将把环保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结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十三五”时期的硬性任务,有望在未来5年内为“环境质量目标导向”背书。除了原有的四项常规污染物的总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