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曲式分析资料

曲式分析资料

曲式分析资料
曲式分析资料

绪论

一、音乐是什么

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

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

一、怀特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

二、节奏分析

三、旋律分析

四、和声分析

第二章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

一、三个基本名词

二、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

第三章句法结构

一、构成句法的基本要素

二、句法结构

第四章音乐主题与音乐形象

一、音乐主题

二、音乐形象

第二部分:典型曲式分析

第五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及陈述类型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

二、音乐的陈述类型

第六章一段体

一、一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一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

三、一段体的从属部分

四、一段体的细部结构

思考与练习

第七章二段体

一、二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二段体的基本类型

三、二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

四、二段体的长度比例及从属部分

五、二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结构的异同思考与练习

第八章三段体

一、三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二、三段体的基本类型

三、三段体的再现段

四、三段体的调性结构及其和声终止

五、三段体的从属部分

六、三段体的声乐曲与器乐曲实例

思考与练习

第九章三部曲式与二部曲式

一、三部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

二、三部曲式的中部及其基本类型

三、三部曲式的两端部分(首部和再现部)

四、三部曲式的从属部分

思考与练习

附:二部曲式

第十章变奏曲式

一、变奏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

二、变奏曲的类型

三、变奏曲的分组问题

四、变奏曲的整体布局

五、变奏曲的实例分析

思考与练习

第十一章回旋曲式

一、回旋曲式的定义、特征及其它

二、古回旋曲(或“小型回旋曲式”)

三、维也纳古典主义时期的回旋曲(或“典型回旋曲式”)

四、浪漫主义以后回旋曲式的发展(或“回旋曲式的变体”)思考与练习

第十二章奏鸣曲式

一、关于奏鸣曲式的整体结构及其原则

二、奏鸣曲式的呈示部

三、奏鸣曲式的展开部

四、奏鸣曲式的再现部

思考与练习

附:回旋奏鸣曲式

主要参考文献

二、教案

绪论

一、音乐是什么

1、从技术的角度看音乐

(1)传统的:有调性的音乐

(2)现代的:非调性的音乐

2、从理论的角度看音乐

(1)来源方面:有个性、有情感的声音信息。

(2)接受方面:听众与作曲家、表演艺术家;听众与听众的一种交流。

二、对于“曲式”的五种认识

1、曲式是一个过程:

2、曲式是一种力量:

3、曲式是一种体裁:

4、曲式是一个系统:

5、曲式是一种符号:

三、曲式分析的几点说明

1、将整体解剖为局部,再进行分析与归纳

2、必需注重“实证”,对象应该是“乐谱”和“音响”

3、必需注重“比较”,可以是技法比较、体裁比较、风格比较等等

4、必需注重“结论”,要求是:能自圆其说的和相对科学的。

第一部分:曲式分析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语言的分类体系及分析要求

一、怀特[美]音乐分析四元分类体系

1、节奏:音乐中的一切时间因素。(持续、重音、速度、拍子、乐句等)

2、旋律:音乐中的一切横向音高因素。(包括旋律的节奏及音高关系等)

3、和声:音乐中的一切纵向音高因素。(和弦、和声、对位、复调等)

4、音响:包括音色、配器、力度、织体等直接诉诸于听觉的音乐因素。

二、节奏分析

1、节奏的概念

(1)狭义的“节奏”:指音符间时值的长短关系。

(2)广义的“节奏”:包括节拍和结构的含义。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98]

2、几种常见的节奏组合(或称“音型模式”)

(1)顺分形组合:先长后短。特点:增强音乐的“歌唱性”。

(2)逆分形组合:先短后长。特点:增强音乐的“语言性”。

(3)等分形组合:时值相等。特点:增强音乐的“律动性”。

(4)切分性组合:重音移位。特点:增强音乐的“动力性”。

(5)对分形组合:节奏对称。特点:增强形式的“对称性”。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103]

3、关于节奏密度

即发声点的总数及其变化。如:

声部Ⅰ:发音点

声部Ⅱ:发音点

发音点总数

4、关于节奏风格

在讨论“节奏风格”的时候,主要限于“音型模式”方面。因为特定的音型组合不仅要涉及到时代、个人、民族、地区风格等,还常常与音乐的体裁与类型相关联,因此最能体现节奏的风格特性。如:

(1)圆舞曲音型: 3/4拍,特点:重音在第一拍。

(2)波兰舞曲音型: 3/4拍,特点:逆分形节奏。

(3)阿列曼德舞曲音型: 3/4拍,特点:用弱拍弱节奏起。

(4)加沃特舞曲音型: 4/4拍,特点:从小节第三拍起。

(5)探戈舞曲音型: 4/4拍,特点:第一、第二拍变化大。

(6)玛祖卡舞曲音型: 3/4拍,特点:重音不在第一拍。

(7)波尔卡舞曲音型: 2/4拍,特点:重音在弱节奏上。

(8)包列罗舞曲音型: 3/4拍,特点:固定地持续。

(9)萨拉班德舞曲音型: 4/6拍,特点:三拍总是较慢。

(10)朝鲜长鼓舞曲音型:4/4拍,特点:对分形节奏。

(11)陕北秧歌舞音型: 4/4拍,特点:第一、四拍较重。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110表4-5]

三、旋律分析

1、关于旋律的几点认识

(1)从重要性上看:旋律是音乐的灵魂。

(2)从时间上看:旋律是乐音运动的轨迹。

(3)从它与纵向音高的相互关系看:旋律是和声的表层。

(4)从欣赏的角度看:旋律是“音乐作品的外观轮廓”或“音乐情感的直接体现”等等。

2、旋律分析要求

(1)要描述旋律的外观轮廓:

①大山型:

②瀑布型:

③环绕型:

④锯齿型:

⑤阶梯型:

⑥直线型:

(2)要观察旋律隐伏的骨架轮廓

首先找出旋律基本骨架:长、短、高、低、轻、重、起、止、色。

(3)要观察旋律进行的密度

即某一音高对象在不同的时间单位中出现的次数,它体现了旋律的“紧张度”。(4)要分析旋律的高潮

①高潮是在旋律运动过程中,在艺术效果上最动人的那一瞬间。

②高潮是旋律“运动”的目的,没有高潮的旋律不是好旋律。

③高潮的形成:预备-上升-到达-爆发-持续-下降-结束

④高潮点的位置:(无特定必要)3/4即5∶3“黄金分割点”位置。

⑤高潮爆发点的“音”的选择:调式的第Ⅳ级,即:

起Ⅴ 3/4 止

T D S T

┌───┐

Ⅱ-Ⅳ-Ⅱ

四、和声分析

1、和声在音乐中的作用

(1)强大的结构凝聚力:

(2)高度的形象概括力:

(3)丰富的色彩感染力:

2、高度发展的和声理论与丰富多彩的和声实践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201—202.表7-1]

3、和声分析的方法、步骤

第一步:微观分析

(1)识别单个和弦,作出和弦标记。

(2)标明和弦外音。

(3)明确和弦之间的音级关系或功能属性。

(4)观察和弦序进的时间步伐即“和声节奏”。

(5)观察和声连接的方式与特点,各类不协和音的出入方式。

(6)标明调性路线及主从关系,指出与转调相应的和声处理技巧等。

[详见:彭志敏《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212—220.舒曼《为什么》]

第二步:中观分析

(1)确定各种终止的位置、类型与风格。

(2)分析每个终止式的和弦构成及技术处理。

(3)以终止式为对象进行评价:对比与统一;松弛与紧张;风格与表现。

第三步:宏观分析

(1)明确所分析对象与哪一类和声风格有关。

(2)揭示所分析对象的和声风格特点或规范。

4、和声进行的“动—静”关系

和声进行的“动—静”关系实际上就是“稳定”与“不稳定”关系,“稳”则“静”;“不稳”则“动”。例:

和声因素动静关系情况表

和声因素

(静)稳定性较强

(动)不稳定性较强

和弦主和弦其他各级和弦

调式自然音体系变化音体系

根音上行四度进行其他各类进行

结构大小三和弦其他各类和弦

位置原位和弦转位和弦

节拍强拍和弦非强拍和弦

节奏长时值和弦短时值和弦

终止完全终止式其他终止式

低音持续音级进进行

调性主调从属调

进行围绕主和弦远离主和弦

曲式收拢性结构开放性结构

5、和声张力的强弱关系

和声张力的强弱,是指和声紧张度的大小,而和声张力的“强弱”与和声进行的“动静”,是直接相应而关系密切的两个范畴。

和声张力的大小,主要由两方面的因素来决定:

(1)调式内不稳定音在倾向性方面的尖锐程度。如:

①小二度和变化音的紧张度较强;大二度和自然音的较弱。

②增、减音程的紧张度较强;各类大、小、纯音程较弱。

(2)和声音响的协和与不协和程度

①传统和声顺序(由大到小):同度─纯四/五度─大/小三度─大/小六度─小七

度─大二度─增四/减五度─大七度─小二度。

②近现代和声顺序(由大到小):同(八)度─纯五/四度─大三/小六度─小三/大六度─小七/大二度─大七度/小二度─(三全音)增四/减五度。

[注意:重要原则:和弦音响的紧张度与和声音程的不协和度成正比。]

6、和声节奏的疏密、轻重关系

和声节奏:是指由和声变化形成的节奏轮廓,它体现的是和声变化的“速度”。和声节奏的“疏密”关系除了与和弦的延时长短等因素相关外,还与和声序进中和弦的变换方式有关。

7、和声的功能与色彩及其相互关系

(1)和声的功能:主要是指调性中的和弦由于调式音级地位不同而具有的稳定或不稳定作用,也就是所谓“调式功能”。因此,“功能”主要限于调性音乐,尤其是大小调体系的和声领域。

(2)和声的色彩:和声的色彩直接取决于音程的色彩,但它更多属于音响效果的范围。与动力性的功能和声相比,色彩和声更适合表现特定的音乐形象、音乐风格或作曲家的创作个性。因此,它往往成为和声分析中的重要内容。

第二章曲式结构的单位及符号体系

一、三个基本名词

1、段落:通常指小于整体的结构部分。段落是一个不定量名词,如果说对象是一个乐段,那么不大于乐段的部分均可以称为段落;或者,对象是一部交响曲,那么构成整部作品的各乐章,也可以称为段落。

2、句逗:用于将段落划分开来的形式标志。这些形式因素表现为:

(1)长音;

(2)休止符;

(3)和声终止式;

(4)材料或音响的重复;

(5)材料或音响的对比;

(6)具体音乐作品的特定组成规律等等。

3、单位:用于衡量段落大小的具体标准。如:乐汇、乐节、乐句、乐段、乐部、乐章等。

二、曲式结构的单位、符号体系

1、单位体系

(1)音乐单位从大到小的排列:

文字 A A a 数字数字

乐曲—乐章—乐部—乐段—乐句—乐节—乐汇—乐音

(2)结构断句的规范标识:

乐部:在乐部结束的小节线上划“‖”;

乐段:在乐段结束的地方划“∥”;

乐句:在乐句结束的地方划“∨”;

乐节:在乐节起止的上方划“┌───┐”;

乐汇:在乐汇起止的上方划“┌─┐┌─┐”。

[注意:音乐结构单位的“进位制”通常是:

从小到大:“逢二进一”;

从大到小:“一分为二”。 ]

2、符号体系

(1)字母

①表示单位级别。

如:乐句“a”;乐段“A”;乐部“[A]”。

②表示材料关系的异同。

如:相同关系:A+A

相似关系:A+Aˊ

相异关系:A+B

③表示段落的序进关系。

(2)括号

①表达乐句的结构:小括号()

②表达乐段的结构:中括号[]

③表达乐部的结构:大括号 { }

用法:A、表明段落或材料在功能上的亲疏关系。

B、和英文字母的功能相应,表明图式中的结构级别或层次。

C、在一个具体对象的结构单位分析时,最小的单位“级别”使用小括号。

(3)数字

①表达段落的起止和长度:

起止(序数): A--------B --------A′

1—16 17—32 33—50 [或:呈示部(1-36)+展开部(37-89)+再现部(90-130)]

[或: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 ┌───┐ ┌───┐

1―36 37―89 90―130 ]

长度(基数):表明段落含有多少小节的数。如:a4、A8

[或:三段体:A8+B10+A′8 ]

[或:二段体:A8(a4+ a4)+A′8(b4+ a′4)]

②罗马数字的使用

用于“和声标记”。

音乐材料不太明确时的标记。如:Ⅰ10+Ⅱ30+Ⅲ50

第三章句法结构

一、构成句法的基本要素

1、句逗数量:段落内部句逗量的多少。

2、材料关系:相邻段落之间的材料关系。(相同相似相异)

3、核心材料:一个段落内部的核心材料在全段落中所占的比例。

二、句法结构

1、单一结构:指结构内部最高一级单位之间,不含有句逗且不使用对比性的主题材料所形成的结构样式。这一结构通常用来构成音乐主题,同时,它要求出现在全曲或结构的开始位置。

2、并行结构:结构整体由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后结构重复前结构的开始而开始。

3、贯穿结构:结构整体由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后结构重复前结构的结束而开始。

4、顶真结构:相邻的两个乐句,前句的结束与后句的开始相同。

5、对称结构:结构整体由一个一级句逗一分为二,后结构是前结构的对应式进行(反向进行)。

6、分裂:在并行结构的基础上,后结构由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从前到后,逐步细碎──它是一种“动力性”的结构。)

7、综合:在并行结构的基础上,前结构由一个二级句逗再一分为二。(从前到后,逐步松弛──它是一种“减缓性”的结构。)

8、起承转合:

起:主题核心的初次陈述;

承:主题核心的重复巩固;

转:主题核心的辩证否定;

合:主题核心的回归升华。

9、三部性结构:(间隔重复,既对比又重复)

10、二部性结构:(二元结构,即对比性结构)

第四章音乐主题与音乐形象

一、音乐主题

1、主题的意义

(1)主题包含了音乐作品中最基本的乐思,凝聚了最核心的材料,概括了最重要的形象。(2)主题是音乐过程的起点,是音乐发展的依据,是作品统一的力量。

(3)主题是音乐作品中意义最突出、性格最鲜明、概括性最强、可塑性最大、表现力最强的组成部分。

(4)优秀的“主题”应该具有类似于“格言”式的效应,即:言简意深、耐人寻味、易听易记、常听常新。

(5)曲式分析的过程,实际上是捕捉、识别、理解和把握音乐主题的过程。

2、主题的特征

(1)总体特征:主要指从宏观上看一个主题所体现出来的概括性特点。

①感受主题在情绪方面的特点。

②指出主题在体裁方面的特点。

③领略主题在风格方面的特点。

(2)体裁特征:音乐体裁即“音乐的样式”。确定体裁的“三要素”是:速度、节拍、音型。

(3)风格特征:主要指音乐创作的技法与特点。通常包括:

①时代音乐风格特征:

②地区音乐风格特征:

③个人音乐风格特征:

(4)外形特征:主要是指一个主题的谱面形态给人留下的主要视觉印象。

①点状:音型短小而休止较多。

②线状:旋律线条突出而气息悠长。

③带状:平行或附加声部较多。

④网状:复调或主复调混合织体。

(5)材料特征:这是主题特征分析中最重要的部分,其中包括:

①音高方面有何特点。

②节奏方面有何特点。

③和声方面有何特点。

④音响方面有何特点。

⑤结构方面有何特点。

二、音乐形象

1、音乐形象的界定

当音乐真切地表现了某种环境中的人之情或事之景时;或能引起听者在这方面的相应联想,这种被表现出来的特定情景,或所引起的相应联想,即称为“音乐形象”。

2、关于音乐形象讨论中应该注意的几个原则

(1)求大同、存小异:

(2)切忌“阿猫阿狗”论:

(3)注意“音乐事实”:音乐总谱、音乐音响、创作背景

3、从形象表达的角度看主题的类型

第一种类型:概括性主题

(1)歌唱性主题

(2)律动性主题

(3)歌舞性主题

第二种类型:标题性主题

(1)客观描写性主题

(2)性格刻画性主题

(3)标题联想性主题

第三种类型:中介性主题

(1)有一个概括性的旋律;有一个标题性的背景。

(2)有标题性构思;做概括性处理。

[以上详见:彭志敏著《音乐分析基础教程》p40—45]

第二部分:典型曲式分析

第五章曲式发展的基本结构原则及陈述类型

一、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

运用一定的手法来组织并发展音乐材料,从而在音乐结构的整体方面形成某种规律,称为曲式发展的结构原则。

基本的结构原则大致可以归纳为五种:

1、呼应原则

“呼应”是最基本的结构原则,是音乐语法的基础。呼应现象犹如“问”与“答”,其本质特点体现为句法上的“成双性”和结构上的“二分性”。

呼应原则在音乐中无所不在。其情况也十分复杂:

如:

(1)呼应的两部分的材料关系有:重复关系、倒影关系和对比关系等等;

(2)呼应的两部分的长短关系有:均衡对称的、长短对比的等等。

此外,在一首作品中,呼应的“多层套叠关系”也是经常出现的,从而使小的“呼应对子”像种子一样,生长出大的呼应结构来。如:《曲式分析基础教程》p7《二月里来》

2、三部性原则

三部性原则是在呼应原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呼应的两部分之间插入一个“中间部分”的结果。

三部性原则包含了事物发展或审美心理的“对立统一”的辩证法则,具有概括事物矛盾运动规律的质的意义,即:“否定之否定”的意义和“对立统一”的意义。

三部性原则在音乐中的体现可以用图式表达为:“A(呈示)+B(对比)+A(再现)”。其核心是再现,因此,三部性原则也可以理解为“再现原则”。

体现三部性原则的典型曲式是三段体(单三部)和复三部曲式。三部性原则几乎是架构一切大型曲式的基石。(因为任何大型曲式都离不开“再现”)

值得注意的是:三部性原则有时可能体现在一个乐句、乐段或二段体中。

3、起承转合原则

“起承转合”原则也是“呼应”原则衍生出来的,有时也显现出“三部性”的性质。

呼应

┌───────┐

呼应呼应

┌────┐ ┌────┐

[起句承句] [转句] [合句]

└──────┸────┚

三部性原则

[注意]

①“起承转合”的原则不仅体现在一段体中,而且在“带再现的二段体”中体现的更加充分,完满。如:《欢乐颂》贝多芬曲;《渴望春天》莫扎特曲;《摇篮曲》舒伯特曲;《雪绒花》罗杰斯曲等。

②在大于乐段的曲式中,“起、承”部分通常合并在一个结构单位内;而“转、合”部分则可能合并在另一个结果单位内(如“带再现的二段体”);有时“转、合”还分列为两个结构单位(如奏鸣曲式的“展开部”、“再现部”)

③“起承转合”原则有时也体现在大型曲式的四个乐章中。如:

变奏曲式:《变奏曲》刘庄曲

奏鸣曲:第Ⅰ───Ⅱ───Ⅲ───Ⅳ乐章

(起───承───转───合)

4、变奏原则

以一母体为基础,用变奏手法引出若干变体,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变奏原则”。以变奏原则结构乐曲,其曲式为“变奏曲式”。变奏曲式中的“母体”称为“主题”,通常用字母“A”或“T”表示。一首变奏曲通常含有一个主题;但有时也可能用两个主题,这种

情况称为“双重变奏曲”。

使用变奏手法所形成的变奏结构,不仅可以作为独立乐曲的整体结构,也可作为其他复杂曲式的次级结构;或将变奏分散间插在某一曲式中,从而构成“分散变奏结构”。

由于变奏在本质上只是一种“重复”,因而缺少展开的动力性。即是说:其“结构力”相对较弱。基于此,变奏原则常常与其他原则(如三部性原则、起承转合原则等等)结合构成曲式,以增强其形式的结构力。

5、回旋原则

一个主要的音乐材料的多次出现,在它各次出现之间插入新材料(或原材料的派生),以构成对比部分,这种结构原则称为“回旋原则”。

回旋原则,源于民歌(或民间歌舞)的连续的“问”与“答”,体现为一种“呼应原则”。如图式:ABACAD……

随着音乐实践的发展和历史的演变,这种原始的回旋原则与三部性原则相综合,于是形成了现在常见的“三部性连锁型回旋”样式,如图式:

三部性连锁型回旋

┌────────────┐

三部性三部性三部性

┌────┐┌────┐┌────┐

A B A C A D A……

主部第一插部主部第二插部主部第三插部主部

回旋的周期可多可少,但“插部”一般不得少于两个。

除上所述,曲式的结构原则中还有“并列原则”(以不同材料的并列联缀构成曲式的原则:ABCD)和“集中对称原则――也称拱形结构原则”(中心对称原则:DCBABCD)等等。

二、音乐的陈述类型

音乐作品中,处于不同部位的段落在音乐的陈述方式上,往往表现出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了音乐陈述功能的差别。

音乐的陈述类型概括地可以分为两类:

1、稳定的陈述类型(具有“呈示型”与“结束型”功能)

特征为:

(1)乐思材料较为单纯、统一、完整;

(2)调性与和声较单纯、明确,通常总是以一个主要调性的确立为中心;

(3)结构较为规整、匀称;

(4)呈示型的陈述类型:可以是开放的。并显示出向不稳定功能转化的趋势;

(5)结束型的陈述类型:必须是收拢的。强化主要调性主功能的稳定性。

2、非稳定的陈述类型(具有“展开型”与“过渡型”功能)

特征为:

(1)乐思材料片断化、零碎化;

(2)调性与和声呈不稳定功能,避免主和弦或完全终止式,较多使用不协和和弦等等;(3)结构不规整,不形成正规的乐句或乐段结构。

(4)展开型陈述类型:是对基本材料的加工、发展,体现为对基本乐思的深入拓展;(5)过渡型陈述类型:是不同段落之间的连接,具有承上启下的功能。

第六章一段体

一、一段体的定义及其基本特征

1、一段体的定义

由乐段及其辅助部分构成的曲式,称为“一段体”(或“一段曲式”、“单一部曲式”)。如:(引子)+乐段+(尾声)

[注意:(1)更多时候,乐段本身就是一个完整的“一段体”

(2)研究“一段体”,重点是研究“乐段”。]

2、乐段的基本特征

乐段既可以是最小曲式结构,又可以作为较大乐曲的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概括起来说,乐段的基本特征如下:

(1)有一个性格明确的乐思;

(2)有一个不大但相对完整的结构;

(3)有一个明确的完全终止。

[注意:(1)“乐段”和“主题”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

(2)“乐段”是指乐曲的规模或结构形态,属于结构用语;“主题”是指一种乐思,即:在一首作品中起主导作用,决定全曲音乐性格的那一部分,属于功能用语。]

3、乐段的结构特征

(1)两句式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称为“两句式乐段”。两句式乐段是由“呼应原则”所形成,属于方正结构,是乐段的最典型形式。如:

《信天游》陕北民歌《曲式与作品分析》p12

《牧歌》内蒙民歌《曲式与作品分析》p13

[注意:特点

①均为上下句“呼应”或“问答”结构;

②上句均为半终止,下句均为完全终止;

③上下句顺序不可颠倒或不可逆转,即表现出较强的功能关系;

④乐段常常表现出“呈示型”的陈述;

⑤乐段具有比较完整的旋律音调。]

(2)三句式乐段:由三个乐句构成的乐段,称为“三句式乐段”。三句式乐段是由“对比原则”、“三部性原则”或“并列原则”所形成,属于非方正结构,是乐段的特殊形式。常见的三句式有如下类型:

①重复型:aa′a″;

②重复、对比型:aab、abb;

③对比型:abc;

④再现型:aba

个案分析2

个案分析 法国作家巴尔扎克曾经说过:“苦难对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能干的人是一笔财富,对弱者是万丈深渊。”作为教师,经常看到学生们遇到一些失败。比如:考试失败,竞选班干部落选,没有被评上“优秀学生”,老师的批评,同学间的误会,家庭的破裂,父母的责骂,自己想要的东西没有得到满足等等。 案例:去年学校在迎国庆活动中,举行了拔河比赛,我所带的班级,输给了其余两个平行班,我班比赛结束后,虽然输了,但我依然情绪高涨的为其他班级加油,可是我回头一看,我班的学生一个不剩的都回教室了,我当时就感觉学生们的情绪不对,我也回到了教室,我推开门的一刹那,那种场面让我惊呆了,61个学生,都哭了,当时,我真的不知说什么好,我该做什么? 我给了学生们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完全释放,尽情地哭。 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指导行为,提高认识 1、欣赏歌曲:给学生放两首歌《阳光总在风雨后》《重头再来》 2、讲故事,给学生讲贝多芬的故事 二、剖析挫折 我对学生说:“失败是成功之母,你正确对待它,有时就是你走向成功方向,有时你会被失败击得爬不起来。首先,面对失败,我们所做的不是哭泣,而是找到失败的原因.”这时学生都擦干了眼泪,剖析我们拔河失败的原因,有的学生认为是,口号不齐,所以大家用力不一致,有的学生认为是枪响后有的同学被吓着了,忘了使劲儿,还有学生分析,是站队的方式有误。基于以上原因,我们自己班的同学在课间及体育课上多次练习,掌握了一定的技巧,我们班又向赢我们的那两个班级发起了邀请赛,结果,我们班取得了第二名的好成绩。 同学们都笑了,笑的不是我们第二名,而是,在失败面前我们分析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方法及技巧。可以说这次拔河失败给我们班61个学生带来的是快乐!我告诉学生,面对失败,我们应该抱着正确的态度,这样才能把每次失败变

事业单位考试---资料分析全攻略

资料分析全攻略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上丢分。前面就已经说过,在资料分析中,最难的一类就是综合性的判断,统计表分析题只涉及对数字的比较和处理,虽说复杂点,却相对比较容易得分;而文字资料题却加上了对语意的把握和理解,也就是说,它比统计表又多了一个环节。这对那些急躁而又轻视文字资料的考生来说,确实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典型例题分析 [例题1] 请根据下面的文字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从垂直高度来看,世界人口分布的不平衡性十分明显。海拔200米以下的陆地面积占27.8%,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比重却占到56.2%,200米—500米高度的陆地面积占全部陆地的29.5%,而居住在这一高度内的人口为24%,500米—1000米高度的陆地占总面积的19%,人口占11.6%。也就是说,世界人口90%以上是居住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比较低平的地区。尽管目前世界上最高的永久性居民已达海拔5000米的高度(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区和我国西藏),最高城市也达到海拔3976米(波利维亚的波托西)。 1.居住在海拔200米—500米这一高度内的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例是: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知识点(元素周期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知识点 元素周期表 1.复习重点 1.周期表的结构。理解位置、结构、性质三者之间的关系。 2.依据“位—构—性”之间的关系,会进行元素推断和确定几种元素形成化合物形式。2.难点聚焦 二、周期表 1.位、构、性三者关系 结构决定位置,结构决定性质,位置体现性质。 2.几个量的关系 周期数=电子层数 主族数=最外层电子数=最高正价数 |最高正价|+|负价|=8 3.周期表中部分规律总结 ⑴最外层电子数大于或等于3而又小于8的元素一定是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或2的元素可能是主族、副族或0族(He)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元素是稀有气体元素(He 除外)。 ⑵在周期表中,第ⅡA与ⅢA族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三种情况:①第1~3周期(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相差1;②第4、5周期相差11;③第6、7周期相差15。 ⑶每一周期排布元素的种类满足以下规律:设n为周期序数,则奇数周期中为 2)1 (2 + n 种,偶数周期中为 2)2 (2 + n 种。 ⑷同主族相邻元素的原子序数差别有以下二种情况:①第ⅠA、Ⅱ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该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同期元素的原子序数;②第ⅣA~ⅦA族,上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下一周期元素的数目=下一周期元素的原子序数。 ⑸设主族元素族序数为a,周期数为b,则有:①a/b<1时,为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碱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碱;②a/b=1时,为两性元素(H除外),其最高氧化物为两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两性氢氧化物;③a/b>1时,为非金属元素,其最高氧化物为酸性氧化物,最高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为酸。无论是同周期还是同主族元素中,a/b的值越小,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就越强;反之,a/b的值越大,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最高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就越强。 ⑹元素周期表中除第Ⅷ族元素以外,原子序数为奇(或偶)数的元素,元素所在族的序数及主要化合价也为奇(或偶)数。 ⑺元素周期表中金属和非金属之间有一分界线,分界线右上方的元素为非金属元素,分界线左下方的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分界线两边的元素一般既有金属性,也有非金属性。 ⑻对角线规则:沿周期表中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方向对角(左上角与右下角)的两主族元素性质相似,这一规律以第二、三周期元素间尤为明显。 ①例题精讲 例1今有A、B、C、D、E五种短周期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按C、A、D、E的顺序增大。 C、D都能分别与A按原子个数比1:1或2:1形成化合物。CB可与EA2反应生成C2A 与气态物质EB4。

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论调查中定性研究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方法 日期:2006-04-24 点击: 作者:中调网来源:中调网~我要投稿! 近年来,定性研究方法,尤其是访谈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日益普及,然而各界关注的焦点主要集中于资料收集技术的探讨,对原始资料的分析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从某种意义上说,资料分析比资料收集更为重要也更为复杂。优秀的访谈只有通过优秀的分析才能将所收集的资料转换成对研究者有意义的结论,从而达到研究的目的。但是访谈资料往往因数量庞大、结构零乱而难以处理。因此,研究者需要将浩如烟海的资料“打散”、“重组”和“浓缩”,最终对资料进行意义解释。这些过程可以归结为“组织”和“连结”两部分,前者是对资料的整理过程,后者则是对资料的进一步深入分析和解释。但在实际过程中,二者是紧密相连、相互交织的。 因此,本文结合“互联网与创造力研究”的个案,对访谈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进行了简单的梳理和介绍,并对某些方法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文章第一部分简要介绍访谈资料整理和分析的特点,第二、三部分分别论述了“组织”和“连结”的具体方法,并对不同方法进行比较。最后一部分探讨了恰当使用回溯重组方法对提高分析的效率与质量的意义。 关键词:定性研究访谈组织连结 八十年代以来,西方学者对社会、人文学科研究方法的探讨经历了三个重要转向:方法的研究让位于方法论的探讨;定量方法的优势地位被定性方法所取代;从社会调查的阶段性过程观念转向研究的社会过程观念。这些转向大大促进了定性方法在各领域的研究和应用,相关论著不断涌现,或全面介绍定性方法,或专门探讨资料收集技术、分析技术、定性与定量结合等问题。在资料分析领域,Glaser和Strauss提出的扎根理论(grounded theory)已经产生巨大影响。同时,许多定性分析软件也得以开发,如NUDIST、Ethnograph等。 相比之下,我国定性研究水平较为薄弱。一方面,对定性研究存在某些误解,认为它是可以随意进行的,主观性较强,并非科学实证的方法。因此,在一般介绍社会或市场研究方法的论著中,定性方法往往只是作为定量方法的补充而一笔带过。 另一方面,对定性方法的关注集中在资料收集技术层面。近年来,定性方法尤其是深度访谈、小组座谈日益普及,不少研究机构都已配备先进的小组座谈设施,这是令人可喜的。但是,研究者关注的焦点多在技术操作层面,尤其是资料收集技术,而对资料分析方法以及定性研究背后的方法论传统却缺乏足够的重视,研究者往往只凭主观判断得出研究结论。 事实上,仅有精湛的资料收集技术,而没有对资料的深入挖掘,是不能充分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实现研究目的的。英国经验主义科学家培根曾经指出,科学研究的工作应该像蜜蜂一样,“既从花园里采集资料,又对这些资料进行消化和加工,酿出蜂蜜”。 然而,定性分析是一个极为复杂的过程,具有极大的弹性,不同领域、不同研究目的需要采取不同的分析策略。因此,有些西方学者致力于收集各领域研究者的定性分析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其基本规律。 在国内,规范的定性分析实例尚不多见,对分析技术的研究更为困难。北京大学陈向明教授的专著《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从方法论到具体操作层面对定性方法做了系统的介绍。然而,其中的资料分析技术主要侧重于理论建构目的,遵循的是扎根理论思想,且多以教育学等领域的个案为例。与大陆相比,台湾、香港的学者更早接触定性研究,已出版不少译著,以综合介绍型为主,主要应用于护理、教育、社会学等,而对传播学、市场研究等领域定性分析技术的探讨尚属少见。 因此,本文试图结合传播学中的研究实例——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提出笔者对定性分析的管窥之见,以期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为了对互联网与创造力的关系做一个初步的理论探讨,提出研究的理论假设,我们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对传播学、心理学、传播心理学

最给力的资料分析技巧总结

以下是各个数的倒数,约等于的,最好牢记1.10到1.30以内的,把除法变为乘法就好算多了 0.9X 分之一 = 1 + (1- 0.9X) X可以取0 到9 的数 1.11=0.9 1.12=0.89 1.13=0.885 1.14=0.877 1.15=0.87 1.16=0.862 1.17=0.855 1.18=0.847 1.19=0.84 1.20=0.83 1.21=0.826 1.22=0.82 1.23=0.813 1.24=0.806 1.25=0.8 1.26=0.794 1.27=0.787 1.28=0.78 1.29=0.775 1.30=0.77 1.35=0.74 1.40=0.714 1.45=0.69 以上是重点,必须背下来, 资料分析四大速算技巧 1.差分法”是在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用“直除法”或者“化同法”等其他速算方式难以解决时可以采取的一种速算方式。 适用形式: 两个分数作比较时,若其中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都比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分别仅仅大一点,这时候使用“直除法”、“化同法”经常很难比较出大小关系,而使用“差分法”却可以很好地解决这样的问题。 基础定义: 在满足“适用形式”的两个分数中,我们定义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大的分数叫“大分数”,分子与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小分数”,而这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做差得到的新的分数我们定义为“差分数”。例如:324/53.1与313/51.7比较大小,其中324/53.1就是“大分数”,313/51.7就是“小分数”,而324-313/53.1-51.7=11/1.4就是“差分数”。 “差分法”使用基本准则—— “差分数”代替“大分数”与“小分数”作比较: 1、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大,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大; 2、若差分数比小分数小,则大分数比小分数小; 3、若差分数与小分数相等,则大分数与小分数相等。 比如上文中就是“11/1.4代替324/53.1与313/51.7作比较”,因为11/1.4>313/51.7

华为案例分析资料.doc

华为公司的案例分析 --全球化视角下中国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研究 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企业面临两个方面的挑战: 一是拥有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二是构建全球先进制造模式。运用实地调研的研究方法, 对华为公司构建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动态演进的路径进行了实地调查。研究表明: 华为公司的制造模式经过“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集成产品开发的流程体系”、“价值链的模块化”、“全球价值网络的构建”, 即“点”、“线”、“面”、“网”四个阶段最后形成全球价值网络, 并由此带来华为公司竞争优势的不断增强。在总结华为公司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中国发展世界级先进制造模式的对策建议。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市场一体化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制造业在全球范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制造业由垂直分工发展到水平分工, 并过渡到网络分工, 产业链被空前细分。通过这种方式, 世界先进制造企业将网络上各个环节的成本降至最低, 有效构建起了全球价值网络。全球价值网络是一种新型的先进制造模式, 同时也是一种经营策略和资源配置方式。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 制造企业能够跨越时空界限推动价值的创造、转移和实现, 形成持续的竞争优势, 增强竞争能力。因此, 揭示全球价值网络的形成机制, 研究其动态演进的路径对于提高制造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也是学术界研究的重要课题。 20 世纪90 年代, 国外对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逐渐过渡到价值网络阶段。Ghoshal & Bartlett 提出要将跨国企业看做一种包含总部和不同国家分支机构的全球网络组织。Bartness & Cerny认为跨国企业要通过营建全球能力网络构筑竞争优势。Moore & Carlos 认为大型制造公司应利用网络伙伴的力量来应对竞争。David 等指出世界先进制造企业正在通过有效地管理和经营网络、积极创造客户价值提升自己的全球竞争能力。Krist ien 等指出大多数跨国制造企业20%~ 50% 的资产都存在于战略联盟之中。Michael 认为价值网络有助于增强跨国先进制造公司的竞争优势。Wall 等明确指出跨国公司正通过构建全球价值网络构筑竞争优势。Noori 对大型跨国制造公司价值网络的构建和网络成员的调整问题进行了研究。 目前, 国内对先进制造模式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仍停留在“点”、“线”、“面”的阶段, 对“ 网”较少涉及。“点”, 即以产品开发为龙头, 如呼江超认为应用先进制造模式加快企业新产品的开发和制造, 是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关键; 邹元超认为今后先进制造模式必须实现零件标准化、部件标准化、产品模块化; 罗璟等认为在先进制造模式下要注重产品核心能力的培育。“线”, 是对先进生产经营和组织管理流程化, 如张曙提出了精简化生产的典型模式——独立制造岛; 李全喜等指出了在先进制造模式下供应链的质量管理的特点和实施方法。“面”, 是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研究先进制造模式, 如李海舰等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模块化现象, 得出了有益的结论。 综上所述, 多数国外的研究主要关注价值网络对于本国先进制造企业赢得竞争优势的实践层面; 国内的研究对于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构建和动态演进的研究较少涉及, 已有的研究也只是局部和简单的生产制造网络。随着由本地制造向全球制造的不断发展, 先进制造企业迫切须要建立适应全球化竞争的先进制造模式。国内对该领域的研究, 尚未见到大批量成熟的研究成果, 特别是面向全球价值网络的先进制造模式的演进路径研究, 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更是匮乏。本文采用实地调研的方法, 以华为公司为案例, 重点研究其构建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资料分析重点考察题型及各类题型解题技巧 众所周知,公务员考试资料分析主要包括三种题型:文字类资料、表格类资料和图形类资料。虽然在国家公务员考试中,更常见的题型是三大类材料的综合形式,但是无论是单一材料还是综合材料,分析材料的技巧都是一样的。对于这三大类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去解读才能迅速把握关键信息,及时准确地列出计算式呢? 一、文字类的材料分析 对于文字类的材料分析应该是很多同学不愿意面对的题型,字数多,数据多。并且其中大部分都是无用数据,让人看得眼花缭乱。这一类材料如何解读呢。建议熟练掌握“结构阅读法”,主要两个策略:一,关键名词定位法,二,段落大意概括。一般而言,文字资料分为两种结构:多段式、一段式。 (1)多段式材料:1.关键名词定位,把材料中后面紧跟数据或者和数据有关的名词标注出来; 2. 二,段落大意概括。看每段第一句话,通过每段第一句话判断这篇资料是一段说一个主题,还是全篇说一个主题,并大概知道全篇资料讲述的是什么方面的问题。例如:2003年6月份,“国房景气指数”达到107.04,比5月份上升0.76点,比去年同期上升2. 39点,具体的各分类指数情况如下: 6月份竣工面积分类指数为111.46,与5月份基本持平,比去年同期上升7.42点。1-6月份,全国累计完成房屋竣工面积818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0.4%,增幅比去年同期增加20个百分点。 6月份资金来源分类指数为108.47,比5月份上升2.41点,比去年同期上升4.68点。1-6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到位资金达5723亿元,同比增长48.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13.4个百分点。 看到上面这个题目后,首先用5秒钟确定这篇文字资料的结构,是一个典型的“总分式”。然后在20秒钟内,把每一段的关键词找出来,并在下面划横线作标记。做完标记后直接看题目,题目中问到哪个关键词,就在相应的段落里面寻找对应的数据,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做题的速度。 (2)独段材料:通过目测将文章按长度大概分为三部分或四部分,不需要精确。只看每部分的第一句话,而这句话是半句话,还是完整的一句话也没有关系,目的同(1),只需要大概了解。例如: 2007年,我国七大水系的408个水质监测断面中,有50.0%的断面满足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6.5%的断面为Ⅳ~Ⅴ类水质;超过Ⅴ类水质的断面比例占23.5%。与上年相比,七大水系水质状况无明显变化。近岸海域296个海水水质监测点中,达到国家一、二类海水水质标准的监测点占62.8%,比上年下降4.9个百分点。三类海水占11.8%,上升3.8个百分点;四类、劣四类海水占25.4%,上升1.1个百分点。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14.5万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0.4万平方公里,其中,严重污染海域面积为2.9万平方公里。渤海严重污染海域面积0.6万平方公里。全年平均气温为10.1°C,比上年高0.2°C。在监测的557个城市中,有3 89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以上(含二级)标准,占监测城市数的69.8%;有152个城市为三级,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考必备】高三毕业班总复习资料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必背)第一单元地图专题1.经度的递变:向东度数增大为东经度,向西度数增大为西经度。 2.纬度的递变:向北度数增大为北纬度,向南度数增大为南纬度。 3.纬线的形状和长度:互相平行的圆,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圈,由此往两极逐渐缩短。 4.经线的形状和长度:所有经线都是交於南北极点的半圆,长度都相等。 5.东西经的判断:沿著自转方向增大的是东经,减小的是西经。 6.南北纬的判断:度数向北增大为北纬,向南增大为南纬。 7.东西半球的划分:。 8.太阳活动的影响:黑子--影响气候,耀斑--电离层--无线电通讯,带电粒子流――磁场――磁暴9、太阳辐射的影响:①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太阳能是我们日常所用能源。 10.自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俯视呈逆时针方向、南极上空俯视呈顺时针方向速度:①线速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至

0)(23h56m4s周期:①恒星日)外,各地相等0除两极为(②角速度. 真正周期)②太阳日(24时,昼夜更替周)意义:①昼夜更替②不同经度不同的地方时③水准运动物体的偏移(北右南左)11、晨昏线:沿自转方向,黑夜向白天过渡为晨线,白天向黑夜过渡为昏线(晨昏线上太阳高度角为0度)。 12、晨昏线与经线:晨昏线与经线重合-----春秋分;晨昏线与经线交角最大----夏至、冬至13、时间计算:所求时间=已知时间±区时差+途中时间14、时区=经度/15°(若不整除,则四舍五入)区时差=时区差15、世界时:以本初子午线(0°)时间为标准时,也称为格林尼治时间,也是零时区的区时。 16、日期分割:零点经线往东至日界线(180°)为地球上的“今天”,往西至日界线为“昨天”。 17、日界线:自西向东越过日界线(不完全经过180°经线) 日期减一天,自东向西越过日期加一天。 18、卫星发射基地的区位选择:自然因素(①气象条件需要天气晴朗②地球自转的初速度:取决於纬度和地势③地形平坦开阔);人文因素(地广人稀,交通便利,符合国防安全需要)。 ①太原:技术力量强;②酒泉:大陆性气候,晴天多;③西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④海南文昌:纬度低,发射初速度大;海运便利。 19、公转速度:1月初--近日点—速度快,7月初--远日点—

经典案例分析教案资料

经典案例分析

经典案例分析(一) 教师丁盛宝在《我是怎样教数学的》中写到:平时,我讲授一个新的单元,总要分以下几步走: 1.先给基础有缺漏的同学补一些过去没有学好的知识,填平他们的知识缺陷,使他们达到班内的平均水平,以利于接受新的知识。 2.课内讲授新知识时,照顾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水平。 3.在教了一段时期之后,同学中出现了新的差距。我就根据实际情况,依据教材的内容,有时把学生分成两组,重新安排课堂座位,进行复式教学。对理解力好的同学一般只要提一提、点一点,由他们自己看书,做题目;而理解力差的同学则由我加强辅导,领着他们一起做题目,让他们慢慢学会自己走 路。对两个组,我出的题目也是不尽相同的。 4.在进行复式教学之后,还有一小部分学生跟不上,我就给他们进行课外辅导。 5.单元测验后,如还有个别学生跟不上,我就把他们请到办公室来一个一个地进行具体辅导。 我把这种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叫做“筛米粉”。学生经过各种不同的“筛子”筛过后,每个同学就都能达到合格的水平了。 请你就丁老师的“分层补缺.逐批过关”的做法进行分析和评价。

(1)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遵循着某些共同的规律,这些规律制约着我们的教育工作,遵循这些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使教育工作取得好的效果。个体身心发展也存在着个别差异性,个体差异性在不同层次上存在。其次,个别差异表现在身心的所有构成方面。其中有些是发展水平的差异,有些是心理特征表现方式上的差异,需要说明的是,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不仅是由于个人的先天素质、内在机能的差异造成的,它还受到了环境及发展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的努力程度和自我意识的水平、自主选择的方向的影响,在教育工作中发现和研究个体间的差异特征,做好因材施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在班级教学时,教师要同时面对四五十名学生上课。同一班级的学生,虽然年龄相近,但他们个别差异是明显存在的。教师传授的教材内容和采用的教学方法、技术,只有兼顾到学生的个别差异,教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2)丁老师所采用的教学组织形式属于分组教学,其目的在于克服班级授课条件下难以做到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等缺陷。分组教学最显著的优点在于它比班级授课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长期以来,我们因缺乏操作手段和技术,“因材施教”只是作为一条教学原则高悬着。我们用差异教学理论去分析上述案例,可以看到两种有效的操作方式:分层教学和个别化教学。 (3)案例展示的分层教学,就是承认学生的层次差别,根据不同层次学生实际实施教学。这样,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教师的辅导下愉快地学习,同时也激励学习者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按自己的实际情况自我学习,自我发展。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课件内容

第七章资料的整理和分析 【本章内容要点】 ·定量资料的整理 ·定性资料的整理 ·资料的统计分析 ·资料的理论分析 【本章重点】 ·资料的整理方法 ·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 【本章教学内容】 第一节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整理 (一)定量资料的概念 定量资料是研究者从社会研究中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材料。 (二)整理的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完整性 (2)统一性 (3)合格性 2、资料的分类和编码 (1)编码步骤 ·对回答进行分类; ·建立回答类别与变量数值间的对应关系。 (2)编码方法 ·预编码 ·后编码 ·边缘编码 【预编码范例】 你打算报考哪一类专业? 口1、文科 口2、外语 口3、理、工、农(含林、牧、渔)、医

口4、音乐、体育、美术口5、军事院校 口6、未决定(不知道)【边缘编码范例】 【登录卡范例】 【数据文件范例】

【编码簿范例(部分)】 【编码簿的主要项目】 1、问题号码 2、变量号码 3、项目名称 4、编码的内容说明 5、序列号 3、资料的登录 (1)个案登录 (2)总体登录 【个案登录卡片实例】

4、资料的汇总 二、定性资料的整理 (一)概念 定性资料是研究者从实地研究中所得到的各种以文字、符号表示的观察记录、访谈笔记,以及其他类似的记录材料。 (二)整理方法 1、资料的审查 (1)真实性 (2)准确性 (3)适用性 2、资料的分类 (1)有效性原则 (2)互斥性原则 (3)完备性原则 (4)各类别必须处于同一分类层次 3、资料的汇总和编辑 (1)完整 (2)系统 (3)简明 (4)集中

2015高考复习必备好资料之 高中中英语语法复习语法四维

1. China has____of 1.3 billion. A. a population B. populations C. the population D. population 2. Like____of the period, Washington didn't see any jet plane. A. another Chinese B. other Indians C. many Japaneses D. some Germen 3.——Excuse me. Do you have some____on you?——Sorry. I have only large notes. A. change B, changes C. the change D. little changes 4. Please give my____to your mother. A. regards B. wish C. love

D. hope 5. There are usually at least two____of looking at every question. A. means B. directions C. views D. ways 6. After walking for three hours, we were glad to take____rest. A. a few minutes’ B. a few minute's C. a little minutes D. a little minutes' 7. Although the law is passed,____are still against it. A. the publics B. publics C. the public D. public 8. I find____nice to eat. A. green B, the green

2011年黄冈高考复习资料 打印版 必备

高考化学复习习题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2010·安庆模拟)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常温常压下,3.2 g O3所含电子数为1.2 N A B.标准状况下,2.24 L CCl4中含有的C—Cl键的数目为0.4 N A C.标准状况下,11.2 L NO与11.2 L O2混合所含原子数为2N A D.将0.1 mol 氯化铁溶于1 L水中,所得溶液含有0.1 N A Fe3+ 解析:3.2 g O3含0.2 N A个氧原子,所含电子数为1.6 N A,A不正确;标准状况下,CCl4是液体,B不正确;NO、O2都是双原子分子,二者物质的量和为1 mol,故所含原子数为2N A,C正确;因Fe3+水解,Fe3+的数目应小于0.1 N A,D不正确. 答案:C 2.(2009·浙江高考)用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5.6 L一氧化氮和5.6 L氧气混合后的分子总数为0.5N A B.1 mol乙烷分子含有8N A个共价键 C.58.5 g的氯化钠固体中含有N A个氯化钠分子 D.在1 L 0.1 mol/L碳酸钠溶液中,阴离子总数大于0.1N A 解析:A项,0.25 mol NO与0.25 mol O2将反应生成0.25 mol NO2,剩余O2 0.125 mol,不考虑NO2转化N2O4,分子总数应为0.375N A;B项,乙烷的结构式为, 1 mol分子中含7N A个共价键;C项,NaCl为离子晶体, 无分子;D项正确,因CO2-3水解使得阴离子数增加. 答案:D 3.(2010·汕头二模)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D

职业道德案例分析资料

精品文档临一公共汽车司机要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猝死,案例:北京晨报的一则报道说:然后他趴在保证了车上二十多个人的安全。死前他用最后一丝力气踩住了刹车,时刻想到的是要对乘说明在他心里,方向盘上离开了人世。他生命的最后举动,客的安全负责,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却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 德。公交司机突发心脏病忍痛停车确保乘客无恙案例分析摘 要本文通过对一位公交司机途中突发心脏病猝死前忍痛踩刹车确保乘客 无恙的案例进行分析,阐述了一个普通人所体现出的高尚的人格和职业道并根据这一案例所体现出来的内涵深入扩展开来对职业道德进行案例分德,并对如何培养自己的阐述了职业道德的内容,评估了职业道德的价值,析,。职业道德提 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关键字:忍痛停车;职业道德;案例报告 1.引 言据北京晨报的一则报道:一公共汽车司机在行车途中突发心脏病猝死,然后 临死前他用最后一丝力气踩住了刹车,保证了车上二十多个人的安全。他趴在方向盘上离开了人世。他生命的最后举动,说明在他心里,时刻想到却体现出高尚的人格和职他虽然是一个普通人,的是要对乘客的安全负责,业道德。活动中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即为职业道顾名思义,所有从业人员在职业德,随着现代社会分工的发展和专业化程度的提升,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整个社会对从业人员职业观念、职业态度、职业技能、职业纪律和职业作风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在这个社会,呼吁职业道德的回归就更加显得尤为重要。基于这个案例,我们就职业道德这一主题进行案例分析,对如何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提出了详细的解决方案。 2.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 2.1爱岗敬业,干一行,爱一行 热爱本职工作,对本职工作尽心尽力,用一种恭敬严肃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职业,培养干一行,爱一行的精神,将爱岗敬业贯穿于工作的每一天。 案例中的公交司机虽然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公交司机,身处一个普普通通的岗位,但在岗一天,就认真负责地工作一天,保障乘客的通行,负责乘精品文档.精品文档爱一行。干一行,客的安全,将这种作风贯穿于自己终身的事业,爱 岗敬业,乘客至上,爱岗敬业,是他在生命最后一刻都要坚守的宗旨。,乘客至上,人人平等服务群众2.2 是国家机服务群众是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要求在职业道德中的具体体现, 关工作人员和各个服务行业工作人员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我们可以看出公交司机一直就树立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案例中,宗旨,热爱本职工作,行走于城市的交通命脉,甘愿充当人民的通行助手,一切为了交通, 一切为了群众,服务群众,保证群众的安全,极高地提高了服务水平。,坚持

资料分析复习全攻略及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复习全攻略及例题分析 资料分析测验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主要是统计资料,包括图表和文字资料)进行准确理解与分析综合的能力。资料分析测验的基本方式是:首先提供一组资料,或是一段文字,在资料之后有几个问题,要求考生根据资料的信息,进行分析、比较、计算、处理,然后,从问题后面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找出正确答案。 资料分析主要是对文字资料、统计表、统计图(条形统计图、圆形统计图、曲线图、网状图)等资料进行量化的比较和分析,这种类型的题目主要考察应试者对各种资料分析比较和量化处理的能力。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做这类题目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作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 第一节文字资料分析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技巧 (一)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考试内容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用陈述的方式将一系列相关信息罗列出来,要求考生对所提的问题进行解答,主要考查应试者对一段文字中的数据性、统计性资料进行综合分析与加工的能力。

文字资料分析题是资料分析测验中较难、较复杂的部分,因为它不像统计图像那样具有直观形象、一目了然等特点,其数据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因为众多数据都隐藏包容在一段陈述中,需要应试者从中将需要的数据逐一找出,并将相关的数据串起来。这就要求应试者具备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把握字里行间包含的各种数量关系及其逻辑关系,并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才能得出准确的答案。通常要小心的是文字中的细节、伏笔,有些文字陷阱会误导应试者做出错误的选择。 (二)、文字资料分析测验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在所有的资料分析题中,文字资料题是最不易处理的一种。在遇到这类题时,切忌一上来就找数据。因为这种题是一种叙述,叙述就有语意,有语意就可能让人误解。如果一上来就直奔数据,而对材料陈述的内容不屑一顾的话,很可能背离材料的本意和要求,造成失误。 做文字资料分析题,在拿到题目之后,首先要将题目通读一遍,用大脑分析哪些是重要的,哪些是次要的,然后仔细看一下后面的问题,与自己原先想的印证一下,接下来再有针对性的认真读一遍材料,最后,开始答题。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准确地把握材料;另一方面,对材料中的各项数据及其各自的作用有了一个明确的认识。 有些人可能不喜欢做那些统计表的问题,面对大堆的数据觉得无从下手,而以为文字资料非常容易,这种想法常会导致在文字资料题

【会考+高考必备资料】高中生物知识点汇编【2010年高考专题】

【会考+高考必备资料】高中生物知识点汇编【2010年高考 专题】 1分子与细胞知识点 第1章走进细胞 1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是生物圈、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系统、器官、组织、细胞。 3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拟核(无核膜,并不是真正的细胞核)[大肠杆菌/肺炎双球菌/硝化细菌] 4真核细胞:分为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等[水绵-绿藻/伞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蛔虫] 6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视野亮)→移动视野中央(偏左移左)→高倍物镜观察(视野暗):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7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第二章、组成细胞的分子 第一节: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一、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虽然大体相同,但是含量不同。根据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含量的不同,可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其中大量元素有C H O N P S K Ca Mg; 微量元素有Fe Mn Zn Cu B Mo等(谐音:猛铁碰新木桶) 二、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 大量元素中,C H O N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其中碳是最基本的元素;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虽然极少,却是维持正常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 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的统一性和差异性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

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统一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具有差异性。 四、构成细胞的化合物P17 无机化合物 :葡萄糖﹑脱氧核糖﹑糖原等; :卵磷脂﹑性激素﹑胆固醇等; :胰岛素﹑抗体﹑血红蛋白等; 有机化合物:﹑。 在活细胞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水(85%-90%);含量最多的有机物是蛋白质(7%-10%);占细胞鲜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O、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学元素是C、占细胞干重比例最大的化合物是蛋白质。 第二节:蛋白质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大约有20种,在结构上都符合结构通式。氨基酸分子间以肽键的方式互相结合。由两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二肽,由多个氨基酸分子缩合而成的化合物称为多肽,其通常呈链状结构,称为肽链。一个蛋白质分子可能含有一条或几条肽链,通过盘曲﹑折叠形成复杂(特定)的空间结构。蛋白质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原因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不同、数目成百上千、氨基酸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形成的空间结构千差万别。由于结构的多样性,蛋白质在功能上也具有多样性的特点,其功能主要如下:(1)结构蛋白,如肌肉、载体蛋白、血红蛋白;(2)信息传递,如胰岛素(3)免疫功能,如抗体;(4)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如胃蛋白酶(5)细胞识别,如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总而言之,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相连接,同时失去一分子水。 有关计算:(文科生了解) ①肽键数= 脱去水分子数= 氨基酸数目—肽链数 ②至少含有的羧基(—COOH)或氨基数(—NH2)= 肽链数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高三历史的答题技巧分析_行测资料分析答题技巧 历史的答题是有一定的规律的,学生掌握答题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答题,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下面大范文网将为大家带来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历史的答题技巧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是一般类型的单个选择题,还是专题式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1、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也就是我平时所说的时间定位)。近年来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2、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试题所提供的各种材料(材料的形式是多样的,比如图表、漫画、民谣、历史俗语、小说等),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主题和主流价值取向。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目的、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选择的时候注意回答的方向,比如本题要求你回答某一措施的目的,你却选择了客观作用的相关选项。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资料的整理与分析方法 我们在前面两文中分别谈到收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的方法,这无形之中好象将资料分成了“事实资料”和“文献资料”两种,显然这不是一种严格意义上的分类(只是按照收集的方法来考虑的),因为“文献资料”中也可以有“事实资料”(当然不是第一手资料),它们之间有交叉的成分,由此为研究方便起见,可将其分为“事实资料”与“理性资料”;如果从资料的性质来考虑,资料还可以分为定量资料(主要是各种数据)与定性资料(主要是文字材料)。收集到大量的资料之后,一般就要进行适当的筛选、整理和分析。本文就要谈谈如何做好这些方面的工作。 一.筛选 有些研究,需要收集的资料比较多,面对这成堆的资料,首要的任务就是要在初步阅读(当然需要做简单的分析)的基础之上做适当的筛选。筛选的主要目的在于“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即只保留对本课题研究有参考价值的资料而删去其余。通常,对于“理性资料”要求它有:可靠性,正确性,权威性;对于“事实资料”要求它有:真实性,典型性,浓缩性。 二.整理 整理也就是要分门别类,并以某一种或几种方法表示出来,以便于下一步的分析。对于各种数据,首先是分类,通常有两类:计数数据和测量数据,其中后者又有四种水平:类别的,顺序的,等距的,比率的;然后进行适当的整理,通常采用的方法有两种: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其中前者有简单次数分布表、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次数分布表、累积相对次数分布表、累积百分数次数表等,后者又有散点图、线形图、条形图(也叫直方图)、圆形图(也称饼形图)之分。 对于定性资料,通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比如对某一课题资料,可以按历史线索分类;可以按不同的观点分类;可以按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分类;还可以按子课题分类,等等。 三.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 对资料的分析,从方法论角度,一般可分为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而且通常在实际分析过程中,要把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交互使用。因为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处在统一的连续体之中,定性分析为定量分析提供基础,定量分析的结果要通过定性分析来解释和理解。 (一)定性分析的方法 定性分析即为对资料的质的规定性做(整体的)分析,除了要运用一些哲学的观点和方法如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哲学、现象学、解释学等外,主要使用诸如比较、归纳、演绎、分析、综合等逻辑方法;同时还要求对分析结果的信度、效度和客观度等可靠性指标进行检验和评价。 (二)定量分析的方法 这里需要区分两种情况:一是如果收集到的资料已经是一些数据,我们只需根据条件和需要选用适当的统计分析方法(下文介绍)进行处理和分析便可;另一种就是对收集到的定性资料做进一步的定量分析。比如要研究某一学科教材的结构问题,我们可能收集了这一学科及相关学科的许多版本的教材(包括现在的和过去的),显然首先需要进行比较,如何比较?可能就需要数量化处理,定量分析;还比如要对学生在某一门学科学习中的错误进行分析,收集到各种事实的文字材料之后,定量分析可能也是十分重要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