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四层PCB之过孔、盲孔、埋孔

四层PCB之过孔、盲孔、埋孔

四层PCB之过孔、盲孔、埋孔
四层PCB之过孔、盲孔、埋孔

四层PCB之过孔、盲孔、埋孔

过孔(Via):也称之为通孔,是从顶层到底层全部打通的,在四层PCB中,过孔是贯穿1,2,3,4层,对不相干的层走线会有妨碍。过孔主要分为两种:

1、沉铜孔PTH(Plating Through Hole),孔壁有铜,一般是过电孔(VIA PAD)及元件孔(DIP PAD)。

2、非沉铜孔NPTH(Non Plating Through Hole),孔壁无铜,一般是定位孔及螺丝孔。

盲孔(Blind Via):只在顶层或底层其中的一层看得到,另外那层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盲孔是从表面上钻,但是不钻透所有层。盲孔可能只要从1到2,或者从4到3(好处:1,2导通不会影响到3,4走线);而过孔是贯穿1,2,3,4层,对不相干的层走线有影响,.不过盲孔成本较高,需要镭射钻孔机。盲孔板应用于表面层和一个或多个内层的连通,该孔有一边是在板子之一面,然后通至板子之内部为止;简单点说就是盲孔表面只可以看到一面,另一面是在板子里的。一般应用在四层或四层以上的PCB板。

埋孔(Buried Via):埋孔是指做在内层过孔,压合后,无法看到所以不必占用外层之面积,该孔之上下两面都在板子之内部层,换句话说是埋在板子内部的。简单点说就是夹在中间了,从表面上是看不到这些工艺的,顶层和底层都看不到的。做埋孔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加走线空间。但是做埋孔的工艺成本很高,一般电子产品不采用,只在特别高端的产品才会有应用。一般应用在六层或六层以上的PCB板。

过孔几乎所有的PCB板都会用到,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孔,因此在这里不做说明,主要来讲一下盲孔和埋孔。首先我们从传统多层板讲起。标准的多层电路板的结构,是含内层线路及外层线路,再利用钻孔,以及孔内金属化的制程,来达到各层线路之内部连结功能。但是因为线路密度的增加,零件的封装方式不断的更新。为了让有限的电路板面积,能放置更多更高性能的零件,除线路宽度愈细外,孔径亦从DIP插孔孔径1 mm缩小为SMD的0.6 mm,更进一步缩小为0.4mm或以下。但是仍会占用表面积,从而就有了盲孔和埋孔的产生。

在四层板中,中间的两个层主要是用来走电源层(VCC)和地层(GND)的,如果板子元件多密度大,那么内层也可以走些普通的信号线,可以在主元件层(主元件层一般是在顶层)的相邻内部层用做地层,整层用来敷铜,然后另外一个内层用来做主要的走线层,次元件层(次元件层一般是在底层)也走些线。

正片与负片:四层板,首先要搞明白的是正片和负片,就是layer和plane的区别。正片就是平常用在顶层和地层的的走线方法,既走线的地方是铜线,用Polygon Pour进行大块敷铜填充。负片正好相反,既默认敷铜,走线的地方是分割线,也就是生成一个负片之后整一层就已经被敷铜了,要做的事情就是分割敷铜,再设置分割后的敷铜的网络。在PROTEL之前的版本,是用Split来分割,而现在用的版本Altium Designer中直接用Line,快捷键PL,来分割,分割线不宜太细,我用30mil(约0.762mm)。要分割敷铜时,只要用LINE画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框,在双击框内敷铜设置网络。正负片都可以用于内电层,正片通过走线和敷铜也可以实现。负片的好处在于默认大块敷铜填充,在添加过孔,改变敷铜大小等等操作都不需要重新Rebuild,这样省去了重新敷铜计算的时间。中间层用于电源层和地层时候,层面上大多是大块敷铜,这样用负片的优势就较明显。

采用盲孔和埋孔的优点:在非穿导孔技术中,盲孔和埋孔的应用,可以极大地降低PCB的尺寸和质量,减少层数,提高电磁兼容性,增加电子产品特色,降低成本,同时也会使得设计工作更加简便快捷。在传统PCB设计和加工中,通孔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它们占居大量的有效空间,其次大量的通孔密集一处也对多层PCB内层走线造成巨大障碍,这些通孔占去走线所需的空间,它们密集地穿过电源与地线层的表面,还会破坏电源地线层的阻抗特性,使电源地线层失效。且常规的机械法钻孔将是采用非穿导孔技术工作量的20倍。在PCB设计中,虽然焊盘、过孔的尺寸已逐渐减小,但如果板层厚度不按比例下降,将会导致通孔的纵横比增大,通孔的纵横比增大会降低可靠性。随着先进的激光打孔技术、等离子干腐蚀技术的成熟,应用非贯穿的小盲孔和小埋孔成为可能,若这些非穿导孔的孔直径为0.3mm,所带来的寄生参数是原先常规孔的1/10左右,提高了PCB的可靠性。由于采用非穿导孔技术,使得PCB上大的过孔会很少,因而可以为走线提供更多的空间。剩余空间可以用作大面积屏蔽用途,以改进EMI/RFI 性能。同时更多的剩余空间还可以用于内层对器件和关键网线进行部分屏蔽,使其具有最佳电气性能。采用非穿导孔,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器件引脚扇出,使得高密度引脚器件(如BGA 封装器件)很容易布线,缩短连线长度,满足高速电路时序要求。

采用盲孔和埋孔的缺点: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板子成本高,加工制做复杂。既增加成本还有加工风险,调试时会更不好测试测量,因此建议尽量不用盲孔和埋孔,除非在板子尺寸受限,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

制作HDI盲埋孔板的基本流程

制作HDI盲埋孔板的基本流程 一.概述: HDI板,是指High Density Interconnect,即高密度互连板,是PCB行业在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一门较新的技术。 传统的PCB板的钻孔由于受到钻刀影响,当钻孔孔径达到0.15mm时,成本已经非常高,且很难再次改进。而HDI板的钻孔不再依赖于传统的机械钻孔,而是利用激光钻孔技术。(所以有时又被称为镭射板。)HDI板的钻孔孔径一般为3-5mil(0.076-0.127mm),线路宽度一般为3-4mil(0.076-0.10mm),焊盘的尺寸可以大幅度的减小所以单位面积内可以得到更多的线路分布,高密度互连由此而来。 HDI技术的出现,适应并推进了PCB行业的发展。使得在HDI板内可以排列上更加密集的BGA、QFP等。目前HDI技术已经得到广泛地运用,其中1阶的HDI已经广泛运用于拥有0.5PITCH的BGA的PCB制作中。 HDI技术的发展推动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芯片技术的发展也反过来推动HDI技术的提高与进步。 目前0.5PITCH的BGA芯片已经逐渐被设计工程师们所大量采用,BGA的焊角也由中心挖空的形式或中心接地的形式逐渐变为中心有信号输入输出需要走线的形式。 所以现在1阶的HDI已经无法完全满足设计人员的需要,因此2阶的HDI开始成为研发工程师和PCB制板厂共同关注的目标。1阶的HDI技术是指激光盲孔仅仅连通表层及与其相邻的次层的成孔技术,2阶的HDI技术是在1阶的HDI技术上的提高,它包含激光盲孔直接由表层钻到第三层,和表层钻到第二层再由第二层钻到第三层两种形式,其难度远远大于1阶的HDI技术。 二.材料: 1、材料的分类 a.铜箔:导电图形构成的基本材料 b.芯板(CORE):线路板的骨架,双面覆铜的板子,即可用于内层制作的双面板。

PADs手机板盲埋孔的设计方案

PADS Layout (PowerPCB) 手机板盲埋孔的设计方案

随着目前便携式产品的设计朝着小型化和高密度的方向发展,PCB 的设计难度也越来越大,对PCB的生产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大部分的便携式产品中使0.65mm 间距以下BGA封装,均使用了盲埋孔的设计工艺,那么什么是盲埋孔呢? ?盲孔(Blind vias/ Laser Vias):盲孔是将PCB内层走线与PCB表层走线相连的过孔类型,此孔不穿透整个板子。 ?埋孔(Buried vias):埋孔则只连接内层之间的走线的过孔类型,所以是从PCB表面是看不出来的。

如图是一个8层板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A:通孔(L1-L8) B:埋孔(L2-L7) C:盲孔(L7-L8) D:盲孔(L1-L3) 注:下面的例子均以8层板为例

下图是在PADS Router (BlazeRouter)的Navigator窗口中看到的盲埋孔的剖面结构图:Layer2-Layer7的埋孔Layer1-Layer2的盲孔

设置Drill Pairs ?点击菜单的Setup-Drill Pairs…,出现如右图设置对话框 ?点击右边的Add按钮,进行您所需要的层对 的设置 ?如右图进行了3种类 型的盲埋孔设置和一 种通孔类型的设置

设置Via类型 ?点击菜单的Setup-Pad Stacks,再选择Pad Stack Type中的Via选项,出现如右图设置对话框。 ?点击左下部的Add Via按钮,进行您所需要的Via类型的设置,包括其钻孔尺寸,各层外径尺寸等等参数。 ?如右图进行了3种类型的盲埋孔设置和一种通孔类型的设置。

盲埋孔设计规范

盲 埋 孔 設 計 原 則 一、四層板: (A )說明: L1-2、L3-4、L1-4 機械鑽孔。 L1 L2 L3 L4 L1 L2 L3 L4 ~~~~~~~ (B )說明: L1-2、L3-4 鐳射鑽孔。 L1-4 機械鑽孔。 L1 L2 L3 L4 L1 L2 L3 L4 ~~~~~~~ ~~~~~~~ 二、六層板: (A )說明: L1-2、L5-6 L2-5、L1-6 鐳射鑽孔。 機械鑽孔。 L1 L2 L3 L4 L5 L6 L1 L2 L3 L4 L5 L6 ~~~~~~~ L2 L3 L4 L5 ~~~~~~~ ~~~~~~~ ~~~~~~~ (B )說明: L1-2、L3-4、L5-6、L1-6 機械鑽孔。 L1 L2 L3 L4 L5 L6 L1 L2 L3 L4 L5 L6 ~~~~~~~

(C )說明: L1-3、L4-6、L1-6 機械鑽孔。 L1 L2 L3 ~~~~~~~ L1 L2 L3 L4 L5 L6 L1 L2 L3 L4 L5 L6 ~~~~~~~ L4 L5 L6 ~~~~~~~ (D )說明: L1-2、L3-6、L1-6 機械鑽孔。 L1 L2 L3 L4 L5 L6 L1 L2 L3 L4 L5 L6 L3 L4 L5 L6 ~~~~~~~ ~~~~~~~ ~~~~~~~ (E )說明: L1-2、L2-3(L1-2-3、L1-3)、L4-5、L5-6(L4-5-6、L4-6) 鐳射鑽孔。 L2-5、L1-6 機械鑽孔。 L1 L2 L3 L4 L5 L6 L1 L2 L3 L4 L5 L6 ~~~~~~~ L2 L3 L4 L5 ~~~~~~~ ~~~~~~~ ~~~~~~~ 三、八層板: (A )說明: L1-2、L7-8 L2-7、L1-8 鐳射鑽孔。 機械鑽孔。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L1 L2 L3 L4 L5 L6 L7 L8 ~~~~~~~ L2 L3 L4 L5 L6 L7 ~~~~~~~ ~~~~~~~ ~~~~~~~ ~~~~~~~

四层PCB之过孔、盲孔、埋孔

四层PCB之过孔、盲孔、埋孔 过孔(Via):也称之为通孔,是从顶层到底层全部打通的,在四层PCB中,过孔是贯穿1,2,3,4层,对不相干的层走线会有妨碍。过孔主要分为两种: 1、沉铜孔PTH(Plating Through Hole),孔壁有铜,一般是过电孔(VIA PAD)及元件孔(DIP PAD)。 2、非沉铜孔NPTH(Non Plating Through Hole),孔壁无铜,一般是定位孔及螺丝孔。 盲孔(Blind Via):只在顶层或底层其中的一层看得到,另外那层是看不到的,也就是说盲孔是从表面上钻,但是不钻透所有层。盲孔可能只要从1到2,或者从4到3(好处:1,2导通不会影响到3,4走线);而过孔是贯穿1,2,3,4层,对不相干的层走线有影响,.不过盲孔成本较高,需要镭射钻孔机。盲孔板应用于表面层和一个或多个内层的连通,该孔有一边是在板子之一面,然后通至板子之内部为止;简单点说就是盲孔表面只可以看到一面,另一面是在板子里的。一般应用在四层或四层以上的PCB板。 埋孔(Buried Via):埋孔是指做在内层过孔,压合后,无法看到所以不必占用外层之面积,该孔之上下两面都在板子之内部层,换句话说是埋在板子内部的。简单点说就是夹在中间了,从表面上是看不到这些工艺的,顶层和底层都看不到的。做埋孔的好处就是可以增加走线空间。但是做埋孔的工艺成本很高,一般电子产品不采用,只在特别高端的产品才会有应用。一般应用在六层或六层以上的PCB板。 过孔几乎所有的PCB板都会用到,是最基本也是最常用的孔,因此在这里不做说明,主要来讲一下盲孔和埋孔。首先我们从传统多层板讲起。标准的多层电路板的结构,是含内层线路及外层线路,再利用钻孔,以及孔内金属化的制程,来达到各层线路之内部连结功能。但是因为线路密度的增加,零件的封装方式不断的更新。为了让有限的电路板面积,能放置更多更高性能的零件,除线路宽度愈细外,孔径亦从DIP插孔孔径1 mm缩小为SMD的0.6 mm,更进一步缩小为0.4mm或以下。但是仍会占用表面积,从而就有了盲孔和埋孔的产生。 在四层板中,中间的两个层主要是用来走电源层(VCC)和地层(GND)的,如果板子元件多密度大,那么内层也可以走些普通的信号线,可以在主元件层(主元件层一般是在顶层)的相邻内部层用做地层,整层用来敷铜,然后另外一个内层用来做主要的走线层,次元件层(次元件层一般是在底层)也走些线。 正片与负片:四层板,首先要搞明白的是正片和负片,就是layer和plane的区别。正片就是平常用在顶层和地层的的走线方法,既走线的地方是铜线,用Polygon Pour进行大块敷铜填充。负片正好相反,既默认敷铜,走线的地方是分割线,也就是生成一个负片之后整一层就已经被敷铜了,要做的事情就是分割敷铜,再设置分割后的敷铜的网络。在PROTEL之前的版本,是用Split来分割,而现在用的版本Altium Designer中直接用Line,快捷键PL,来分割,分割线不宜太细,我用30mil(约0.762mm)。要分割敷铜时,只要用LINE画一个封闭的多边形框,在双击框内敷铜设置网络。正负片都可以用于内电层,正片通过走线和敷铜也可以实现。负片的好处在于默认大块敷铜填充,在添加过孔,改变敷铜大小等等操作都不需要重新Rebuild,这样省去了重新敷铜计算的时间。中间层用于电源层和地层时候,层面上大多是大块敷铜,这样用负片的优势就较明显。 采用盲孔和埋孔的优点:在非穿导孔技术中,盲孔和埋孔的应用,可以极大地降低PCB的尺寸和质量,减少层数,提高电磁兼容性,增加电子产品特色,降低成本,同时也会使得设计工作更加简便快捷。在传统PCB设计和加工中,通孔会带来许多问题。首先它们占居大量的有效空间,其次大量的通孔密集一处也对多层PCB内层走线造成巨大障碍,这些通孔占去走线所需的空间,它们密集地穿过电源与地线层的表面,还会破坏电源地线层的阻抗特性,使电源地线层失效。且常规的机械法钻孔将是采用非穿导孔技术工作量的20倍。在PCB设计中,虽然焊盘、过孔的尺寸已逐渐减小,但如果板层厚度不按比例下降,将会导致通孔的纵横比增大,通孔的纵横比增大会降低可靠性。随着先进的激光打孔技术、等离子干腐蚀技术的成熟,应用非贯穿的小盲孔和小埋孔成为可能,若这些非穿导孔的孔直径为0.3mm,所带来的寄生参数是原先常规孔的1/10左右,提高了PCB的可靠性。由于采用非穿导孔技术,使得PCB上大的过孔会很少,因而可以为走线提供更多的空间。剩余空间可以用作大面积屏蔽用途,以改进EMI/RFI 性能。同时更多的剩余空间还可以用于内层对器件和关键网线进行部分屏蔽,使其具有最佳电气性能。采用非穿导孔,可以更方便地进行器件引脚扇出,使得高密度引脚器件(如BGA 封装器件)很容易布线,缩短连线长度,满足高速电路时序要求。 采用盲孔和埋孔的缺点:最主要的缺点就是板子成本高,加工制做复杂。既增加成本还有加工风险,调试时会更不好测试测量,因此建议尽量不用盲孔和埋孔,除非在板子尺寸受限,迫不得已的情况下才用。

设计成功的HDI PCB的3个关键

环测威官网:https://www.sodocs.net/doc/ee310645.html,/ HDI是高密度互连的缩写,是一种在20世纪末开始发展的印刷电路板技术。对于传统的PCB 板,使用机械钻孔,其中一些缺点包括孔径为0.15mm的高成本以及由于钻孔工具的影响而难以改进。然而,对于HDI PCB,激光钻孔被利用,并且一旦它被引入,它就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HDI板也称为激光板,其孔径通常在3.0-6.0mil(0.076-0.152mm)和线宽3.0-4.0mil (0.076-0.10mm)的范围内,这导致垫尺寸可以是大幅减少,以便在每个单位区域内安排更多布局。HDI技术现在适应并推动了PCB产业的发展HDI电路板已广泛应用于各种设备中。 在电路板设计方面,与普通PCB相比,本质区别在于HDI PCB通过盲孔和埋孔而不是通孔获得互连。此外,在HDI PCB设计中使用更细的线宽和更小的间距,从而可以充分利用布局和轨道的空间。 因此,HDI设计新手必须知道如何安排元件空间,如何切换盲孔,埋孔和通孔的应用,以及如何为信号线分配空间。然而,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是了解HDI PCB制造过程中的相应工艺参数。 制造过程 ?光圈 在通孔和盲孔/埋孔设计中必须考虑孔径比。对于普通PCB使用的传统机械钻孔,通孔孔径应大于0.15mm,板厚与孔径比大于8:1(在某些特殊情况下,此参数可为12:1或更大)。然而,对于激光钻孔,激光孔的孔径应在3至6mil的范围内,其中建议4mil,并且镀层填充孔的深度与孔径比最多应为1:1。 电路板越厚,光圈越小。在电镀过程中,化学溶液难以进入钻孔深度。虽然电路电镀装置通过振荡或压制将溶液压到钻孔中心,但是浓度梯度使得中心电镀相对较薄,这导致钻孔层上的微小电路开口。 更糟糕的是,当电压升高或电路板在恶劣环境中受到影响时,缺陷会变得更加明显,最终会导致电路断路和电路板故障。因此,PCB设计人员必须事先充分了解PCB制造商的技术能力,否则将增加PCB制造难度,提高废品率,甚至制造失败。 ?堆叠

loadboard及测试板PCB设计参考

loadboard及测试板PCB设计参考 问:在当今无线通信设备中,射频部分往往采用小型化的室外单元结构,而室外单元的射频部分、中频部分,以及对室外单元进行监控的低频电路部分往往部署在同一PCB上。请问,对这样的PCB布线在材质上有何要求?如何防止射频、中频以及低频电路互相之间的干扰? 答:混合电路设计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很难有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一般射频电路在系统中都作为一个独立的单板进行布局布线,甚至会有专门的屏蔽腔体。而且射频电路一般为单面或双面板,电路较为简单,所有这些都是为了减少对射频电路分布参数的影响,提高射频系统的一致性。相对于一般的FR4材质,射频电路板倾向与采用高Q值的基材,这种材料的介电常数比较小,传输线分布电容较小,阻抗高,信号传输时延小。 在混合电路设计中,虽然射频,数字电路做在同一块PCB上,但一般都分成射频电路区和数字电路区,分别布局布线。之间用接地过孔带和屏蔽盒屏蔽。 关于输入、输出端接的方式与规则 问:现代高速PCB设计中,为了保证信号的完整性,常常需要对器件的输入或输出端进行端接。请问端接的方式有哪些?采用端接的方式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有什么规则? 答:端接(terminal),也称匹配。一般按照匹配位置分有源端匹配和终端匹配。其中源端匹配一般为电阻串联匹配,终端匹配一般为并联匹配,方式比较多,有电阻上拉,电阻下拉,戴维南匹配,AC匹配,肖特基二极管匹配。匹配采用方式一般由BUFFER特性,拓普情况,电平种类和判决方式来决定,也要考虑信号占空比,系统功耗等。数字电路最关键的是时序问题,加匹配的目的是改善信号质量,在判决时刻得到可以确定的信号。对于电平有效信号,在保证建立、保持时间的前提下,信号质量稳定;对延有效信号,在保证信号延单调性前提下,信号变化延速度满足要求。 在处理布线密度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问:在电路板尺寸固定的情况下,如果设计中需要容纳更多的功能,就往往需要提高PCB的走线密度,但是这样有可能导致走线的相互干扰增强,同时走线过细也使阻抗无法降低,请问在高速(>100MHz)高密度PCB设计中有哪些技巧? 答:在设计高速高密度PCB时,串扰(crosstalk interference)确实是要特别注意的,因为它对时序(timing)与信号完整性(signal integrity)有很大的影响。以下提供几个注意的地方:1.控制走线特性阻抗的连续与匹配。 2.走线间距的大小。一般常看到的间距为两倍线宽。可以透过仿真来知道走线间距对时序及信号完整性的影响,找出可容忍的最小间距。不同芯片信号的

8层PCB 盲埋孔流程(1)

八層SBL 流程簡介 一. 流 程 二.各流程解釋 附:八層SBL 結構示意圖 Core 0.2T 1/1 Core 0.2T 1/1 Prepreg 2113 x 1 Prepreg 2113 x 1 Prepreg 2113 x 1 Copper Foil 1/3 oz Copper Foil 1/3 oz R.C.C 80/12 μm R.C.C 80/12 μm

二.各流程解釋: 1. 基板之基本構造: P4 Laser Blind Hole

2.烘烤: 用150度烘烤2小時使基板內之水份得以烘干,讓基板達到一定的穩定 度. 3.內層線路: 將內層底片圖案以影像轉移到感光乾膜上 何謂銅面處理:不管原底裁銅薄或一次鍍銅板都要仔細做清潔處理及粗化,對乾膜(Dry Film)才有良好的附著力。銅面處理可分兩種型態: 1.微蝕:利用稀硫酸中和一一把銅面氧化物去除,有時銅箔表面有一層防銹的鉻化處理膜也應一起去掉,時間大約為1-2分鐘,濃度10%(適用於多層板)。 2.機械法:以含有金鋼刷或氧化鋁等研磨粉料的尼龍刷。良好的磨刷能去除油脂(grease)、飛塵(dust)、和顆粒(particle)氧化層(oxidixed layer),及表面的凹击可以使乾膜與銅面有良好的密著性,以免產生open的現象。磨刷太粗糙會造成滲鍍(pen retreating)和側蝕。

曝 光 後 顯影:顯像是一種濕式的製程,是利用碳酸鈉(純鹼)消泡劑及溫度所控制,可在輸送帶上以噴液的方式進行,正常的顯影應在噴液室的一半或2/3的距離顯影乾淨,以免造成顯影過度,或顯影不潔,以致造成側蝕(undercut)。 極細線路之製作,顯像設備就必須配合調整噴嘴、噴壓、及顯像液的濃度。 蝕刻:蝕刻液的化學成份、溫度、氯化銅 pH 值及輸送速度等,皆會對光阻膜的性能造成考驗。 1..所謂曝光是指讓UV 光線穿過底片及板面的透明蓋膜,而達到感光之阻劑膜體中使進行一連串的光學反應。 2.隨時檢查曝光的能量是否充足,可用光密度階段表面(density step tablet)或光度計(radiometer)進行檢測,以免產生不良的問題。 曝光時注意事項: (1).曝光機及底片的清潔,以免造成不必要的短路或斷路。 (2).

通孔盲孔埋孔的区别

通孔盲孔埋孔的区别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通孔、盲孔、埋孔的区别 之前有网友提醒我有篇文章把PCB的盲孔(Blind hole)、埋孔(Buried hole)弄错了,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所以我特地找了一些关于PCB的书籍,研究了一番,把这些PCB上面的一些导孔(Vias)给弄清楚。 我们都知道,电路板是由一层层的铜箔电路迭加而成的,而不同电路层之间的连通靠的就是导孔(via),这是因为现今电路板的制造使用钻孔来连通于不同的电路层,就像是多层地下水道的连通道理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电路板的目的是通电,所以必须在其表面电镀上一层导电物质,如此电子才能在其间移动。 一般我们经常看到的PCB导孔有三种,分别为: 通孔:Plating Through Hole 简称 PTH,这是最常见到的一种,你只要把PCB 拿起来对着灯光,可以看到亮光的孔就是「通孔」。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孔,因为制作的时候只要使用钻头或雷射直接把电路板做全钻孔就可以了,费用也就相对较便宜。可是相对的,有些电路层并不需要连接这些通孔,比如说我们有一栋六层楼的房子,我买了它的三楼跟四楼,我想要在内部设计一个楼梯只连接三楼跟四楼之间就可以,对我来说四楼的空间无形中就被原本的一楼连接到六楼的楼梯给多用掉了一些空间。所以通孔虽然便宜,但有时候会多用掉一些PCB的空间。 盲孔:Blind Via Hole,将PCB的最外层电路与邻近内层以电镀孔连接,因为看不到对面,所以称为「盲通」。为了增加PCB电路层的空间利用,应运而生「盲孔」制程。这种制作方法就需要特别注意钻孔的深度(Z轴)要恰到好处,不可此法经常会造成孔内电镀困难所以几乎以无厂商采用;也可以事先把需要连通的电路层在个别电路层的时候就先钻好孔,最后再黏合起来,可是需要比较精密的定位及对位装置。 埋孔:Buried hole, PCB内部任意电路层的连接但未导通至外层。这个制程无法使用黏合后钻孔的方式达成,必须要在个别电路层的时候就执行钻孔,先局部黏合内层之后还得先电镀处理,最后才能全部黏合,比原来的「通孔」及「盲孔」更费工夫,所以价钱也最贵。这个制程通常只使用于高密度(HDI)电路板,来增加其他电路层的可使用空间。

通孔盲孔埋孔的区别

通孔盲孔埋孔的区别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通孔、盲孔、埋孔的区别 之前有网友提醒我有篇文章把PCB的盲孔(Blind hole)、埋孔(Buried hole)弄错了,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所以我特地找了一些关于PCB 的书籍,研究了一番,把这些PCB上面的一些导孔(Vias)给弄清楚。 我们都知道,电路板是由一层层的铜箔电路迭加而成的,而不同电路层之间的连通靠的就是导孔(via),这是因为现今电路板的制造使用钻孔来连通于不同的电路层,就像是多层地下水道的连通道理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电路板的目的是通电,所以必须在其表面电镀上一层导电物质,如此电子才能在其间移动。 一般我们经常看到的PCB导孔有三种,分别为: 通孔:Plating Through Hole 简称 PTH,这是最常见到的一种,你只要把PCB拿起来对着灯光,可以看到亮光的孔就是「通孔」。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孔,因为制作的时候只要使用钻头或雷射直接把电路板做全钻孔就可以了,费用也就相对较便宜。可是相对的,有些电路层并不需要连接这些通孔,比如说我们有一栋六层楼的房子,我买了它的三楼跟四楼,我想要在内部设计一个楼梯只连接三楼跟四楼之间就可以,对我来说四楼的空间无形中就被原本的一楼连接到六楼的楼梯给多用掉了一些空间。所以通孔虽然便宜,但有时候会多用掉一些PCB的空间。

盲孔:Blind Via Hole,将PCB的最外层电路与邻近内层以电镀孔连接,因为看不到对面,所以称为「盲通」。为了增加PCB电路层的空间利用,应运而生「盲孔」制程。这种制作方法就需要特别注意钻孔的深度(Z轴)要恰到好处,不可此法经常会造成孔内电镀困难所以几乎以无厂商采用;也可以事先把需要连通的电路层在个别电路层的时候就先钻好孔,最后再黏合起来,可是需要比较精密的定位及对位装置。 埋孔:Buried hole, PCB内部任意电路层的连接但未导通至外层。这个制程无法使用黏合后钻孔的方式达成,必须要在个别电路层的时候就执行钻孔,先局部黏合内层之后还得先电镀处理,最后才能全部黏合,比原来的「通孔」及「盲孔」更费工夫,所以价钱也最贵。这个制程通常只使用于高密度(HDI)电路板,来增加其他电路层的可使用空间。

通孔盲孔埋孔的区别

通孔、盲孔、埋孔的区别 之前有网友提醒我有篇文章把PCB的盲孔(Blind hole)、埋孔(Buried hole)弄错了,为了避免类似的问题出现,所以我特地找了一些关于PCB的书籍,研究了一番,把这些PCB上面的一些导孔(Vias)给弄清楚。 我们都知道,电路板是由一层层的铜箔电路迭加而成的,而不同电路层之间的连通靠的就是导孔(via),这是因为现今电路板的制造使用钻孔来连通于不同的电路层,就像是多层地下水道的连通道理是一样的,所不同的是电路板的目的是通电,所以必须在其表面电镀上一层导电物质,如此电子才能在其间移动。 一般我们经常看到的PCB导孔有三种,分别为: 通孔:Plating Through Hole 简称PTH,这是最常见到的一种,你只要把PCB拿起来对着灯光,可以看到亮光的孔就是「通孔」。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孔,因为制作的时候只要使用钻头或雷射直接把电路板做全钻孔就可以了,费用也就相对较便宜。可是相对的,有些电路层并不需要连接这些通孔,比如说我们有一栋六层楼的房子,我买了它的三楼跟四楼,我想要在内部设计一个楼梯只连接三楼跟四楼之间就可以,对我来说四楼的空间无形中就被原本的一楼连接到六楼的楼梯给多用掉了一些空间。所以通孔虽然便宜,但有时候会多用掉一些PCB的空间。 盲孔:Blind Via Hole,将PCB的最外层电路与邻近内层以电镀孔连接,因为看不到对面,所以称为「盲通」。为了增加PCB电路层的空间利用,应运而生「盲孔」制程。这种制作方法就需要特别注意钻孔的深度(Z轴)要恰到好处,不可此法经常会造成孔内电镀困难所以几乎以无厂商采用;也可以事先把需要连通的电路层在个别电路层的时候就先钻好孔,最后再黏合起来,可是需要比较精密的定位及对位装置。 埋孔:Buried hole,PCB内部任意电路层的连接但未导通至外层。这个制程无法使用黏合后钻孔的方式达成,必须要在个别电路层的时候就执行钻孔,先局部黏合内层之后还得先电镀处理,最后才能全部黏合,比原来的「通孔」及「盲孔」更费工夫,所以价钱也最贵。这个制程通常只使用于高密度(HDI)电路板,来增加其他电路层的可使用空间。

PCB教材-20 盲/埋孔

二十盲/埋孔 谈到盲/埋孔,首先从传统多层板说起。标准的多层板的结构,是含内层线路及外层线路,再利用钻孔,以及孔内金属化的制程,来达到各层线路之内部连结功能。但是因为线路密度的增加,零件的封装方式不断的更新。为了让有限的PCB面积,能放置更多更高性能的零件,除线路宽度愈细外,孔径亦从DIP插孔孔径1 mm缩小为SMD的0.6 mm,更进一步缩小为0.4mm以下。但是仍会占用表面积,因而又有埋孔及盲孔的出现,其定义如下: A. 埋孔(Buried Via) 见图示20.1,内层间的通孔,压合后,无法看到所以不必占用外层之面积 B. 盲孔(Blind Via) 见图示20.1,应用于表面层和一个或多个内层的连通 20.1埋孔设计与制作 埋孔的制作流程较传统多层板复杂,成本亦较高,图20.2显示传统内层与有埋孔之内层制作上的差异, 图20.3则解释八层埋孔板的压合迭板结构.

20-3 图20.4则是埋孔暨一般通孔和PAD大小的一般规格 20-4 20.2盲孔设计与制作 密度极高,双面SMD设计的板子,会有外层上下,I/O导孔间的彼此干扰,尤其是有VIP(Via-in-pad)设计时更是一个麻烦。盲孔可以解决这个问题。另外无线电通讯的盛行, 线路之设计必达到RF(Radio frequency)的范围, 超过1GHz以上. 盲孔设计可以达到此需求,图20.5是盲孔一般规格。

盲孔板的制作流程有三个不同的方法,如下所述 A.机械式定深钻孔 传统多层板之制程,至压合后,利用钻孔机设定Z轴深度的钻孔,但此法有几个问题 a.每次仅能一片钻产出非常低 b.钻孔机台面水平度要求严格,每个spindle的钻深设定要一致否则很难控制每个孔的深度 c.孔内电镀困难,尤其深度若大于孔径,那几乎不可能做好孔内电镀。 上述几个制程的限制,己使此法渐不被使用。 B.逐次压合法(Sequential lamination) 以八层板为例(见图20.6),逐次压合法可同时制作盲埋孔。首先将四片内层板以一般双面皮的方式线路及PTH做出(也可有其他组合;六层板+双面板、上下两双面板+内四层板)再将四片一并压合成四层板后,再进行全通孔的制作。此法流程长,成本更比其它

盲埋孔PCB的制作细节描述

盲埋孔的制作细节描述 一款盲埋孔板,最小经宽为0.12mm,最小孔径为0.25mm,成品板厚为1.6mm, 此板是装机后出口泰国的远距离对讲机板。在盲埋孔的生产加工上应该有一定的代表性。 一、此型号板的线路关联关系: 这是一款六层板,板内的各层线路关联关系相对较为复杂的一款对讲机板。其各层的关联关系如下:⑴第一、二层相连通。有一个钻孔文件,在制作时相当 于先制作一个双面板。芯板要求:0.35mm,铜箔为0.5OZ;⑵第四、五层先作内层作为第三、六层的内层。芯板要求:0.3mm,铜箔为0.5OZ;⑶第三、六层有一个钻孔文件,相当于第三到第六层是一个四层板的线路连通关系。第三、六层的厚度为0.6mm,层压铜箔为0.5OZ。⑷第一、六层有一个钻孔文件,即元件面与焊接面的连通关系。内层最小孔径为0.3mm,最小线宽为0.125mm,外层最小孔径为0.25mm(指成品孔径),最小经宽为0.125mm。交货为1×4,只接收完全合格的拼板交货。 二、加工过程需要控制的环节和流程: 需要注意控制的控制点需要控制的控制工序 三次钻孔,必须保证每一次钻孔的一次性,保证关联线路走线正确。工程钻孔设计文件、钻孔工序 两次层压保证每一层的层间对准度除工程设计防呆外,还要控制图形转移工序 三次图形转移,应控制菲林的伸缩系数工程预大、图形转移工序 盲孔层压时应控制外层填胶饱满,但又不污染表面铜。层压工序、PTH 工序、蚀刻工序 埋孔层压时,流胶要足够,确保埋孔内胶填充平整。层压工序 各层的介质层不均厚,出现翘曲工程设计、层压工序 三、制作流程: 1、层压结构: 元件面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第四层 第五层 焊接面第六层 2、流程设计: 工程设计时先开两个芯板,第一个芯板是1-2层,按第一个钻孔文件进行钻孔盲孔。并按普通双面板的工艺流程制作到中检经过AOI存放;第二芯板是4-5层,开好一个芯板,按普通四层板的芯板制作工艺制作到中检经过AOI。先将第二个芯板进行层压后,再按第二个钻孔文件钻埋孔,制作第3-6层的通孔和线路,此时按普通四层板的工艺经过除胶渣,制作3-6层的线路,到中检AOI。最后将1-2层和第3-6层合压成一个六层盲埋孔板,再钻1-6层的导通孔和部份插件孔。可以参见的结构图就比较清楚。 3、MI的制作及流程顺序: 1-2层制作工艺流程:开料烤板钻1-2层孔 PTH 湿膜印刷 1-2层线路对位曝光显影线路质检图形电镀退膜蚀刻退锡 AOI 3-6层制作工艺流程:开料烤板湿膜印刷 4-5层线路对位曝光显影线路质检蚀刻退膜 AOI 层压烤板钻4-6层孔除胶渣 PTH 湿膜印刷 4-6层线路对位曝光显影线路质检图形电镀铜锡退膜蚀刻退锡 AOI。 1-6层通孔和线路制作按普通的多层板工艺流程进行操作。 4、从以上工艺可以看出,盲埋孔的制作工艺比较复杂和冗长,有些是双面制作工艺,有些是普通多层板的制作工艺,所以以下只介绍关键控制工序。 4.1工程文件制作: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