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1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1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1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1

承德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口腔科学授课教师:邵春燕职称:医师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3

一、颌面部骨(15分钟)

1、上颌骨:一体四突

2、下颌骨:下颌体、下颌支

二、颌面部肌肉(15分钟)

容1、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2、表情肌

三、颌面部血管(25分钟)

1、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2、静脉:深、浅静脉网

四、颌面部神经(25分钟)

1、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2、面神经

五、讨论(10分钟)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的熟悉:淋巴组织的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

剖授课方式

实习课()社会实践课()

第二周第2

次课时间2013年9月4日第2单元

理论课(是)实验课()

教学时数2学时临床专业(专科)12级6 10班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教具

教学前沿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

问题上颌骨、下颌骨、狭义咀嚼肌、面动脉、上颌动脉、三叉神经、面神经

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走行分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启发式

多媒体教室,教学用模型

为什么下颌下腺导管易形成结石

面神经解剖分离术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王斌全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具不足,学生对三维空间理解不够

教案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及生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二、熟悉淋巴组织的解剖

时间分配

一、颌面部骨(15)

1、上颌骨体:前面、后面、上面、内面

2、上颌骨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二)下颌骨

1、下颌体

2、下颌支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二、颌面部肌肉(15)

(一)狭义咀嚼肌

l、咬肌

2、颞肌

3、翼内肌

4、翼外肌

(二)表情肌

三、颌面部血管(25)

(一)动脉

1、舌动脉

2、面动脉

3、上颌动脉

4、颞浅动脉

(二)静脉

1、浅静脉网:面静脉、下颌后静脉

2、深静脉网:翼静脉丛

四、颌面部神经(25)

(一)三叉神经的三个分支

l、眼神经

2、上颌神经

3、下颌神经

(二)面神经

重点

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难点

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走行分布

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

口腔颌面部的范围在临床上泛指解剖学中的面部及固有颈部,上起眶上缘、颧弓上缘至乳突的连线,下至胸骨颈静脉切迹、胸锁关节、锁骨上缘至第7颈椎棘突连线。根据颌面部解剖特点,可将其分为眶部、眶下部、颊部、颧部、鼻部、唇部、颏部、颏下部、下颌下部和腮腺咬肌部。

(一)颌面部骨

1、上颌骨(maxilla)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两侧对称结合于腭中缝。与邻骨连接参与构成眶底、口腔顶部、鼻腔侧壁、鼻底、翼腭窝及眶下裂。形态不规则,分为一体四突。

(1)上颌体:分为前、上、后、内四面,上颌体内有上颌窦。

1)前面:上界为眶下缘,内界为鼻切迹,下方移行于牙槽突,在眶下缘中点下方0.5cm处开口向内下的骨孔称眶下孔,有眶下神经、血管通过。眶下孔下方、尖牙与前磨牙的上方骨面有一深窝为尖牙窝,此处骨壁菲薄,常由此开窗进入上颌窦实施手术。

2)后面:与前面以颧牙槽嵴为界,后面骨质粗糙并稍凸起呈结节状,称上颌结节。

其上方有2-3个小骨孔,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为上牙槽后神经麻醉的部位。

3)上面:构成眶下壁的大部,有眶下沟由后向前移行为眶下管并开口于眶下孔。眶面骨质很薄,此处易骨折,使眶内脂肪嵌入上颌窦内使眼球下陷造成复视。

4)内面:构成鼻腔外侧,在中鼻道有上颌窦的开口通向鼻腔,施行上颌窦根治术或上颌骨囊肿摘除时,可通过该裂口在下鼻道开窗引流。

上颌体内的空腔为上颌窦,上颌窦的下壁与上颌前磨牙和磨牙的根尖很近,有的仅隔薄骨板或粘膜,上述牙齿的根尖感染容易侵入上颌窦内引起牙源性上颌窦炎,拔除上述牙齿应注意避免将牙根推入上颌窦内造成口腔上颌窦瘘。

(2)上颌骨四突:分别称为额突、颧突、腭突、牙槽突。

1)额突:位于上颌骨内上方,向上突起至鼻与眶之间,分别与额骨、鼻骨和泪骨相连,其外侧面参与构成眶内缘及鼻背。

2)颧突:向外与颧骨相接,向下延至第一磨牙槽突呈颧牙槽嵴,是上牙槽后神经麻醉的标志。

3)腭突:是上颌骨体与牙槽突向内延伸形成的水平骨板,在中线与对侧腭突连接形成腭中缝,形成硬腭分割口腔及鼻腔。

4)牙槽突:上颌骨体向下延伸并包绕上颌牙根的突起部分。此部分骨质疏松,故上颌牙齿拔除时均可采取浸润麻醉。

上颌骨由上颌神经分布,血液供应来自上颌动脉,血运丰富,加之骨质疏松,周围亦无强大肌肉附着,骨折较易愈合,炎症感染容易引流,较少发生骨髓炎,但外伤及手术时出血较多。

2、下颌骨(mandible)是颌面部唯一可以活动的骨,构成面下1/3的骨性支架,两侧对称,分为水平部和垂直部,水平部称下颌体,垂直部称下颌支,下颌体下缘与下颌支后缘连接的转交称下颌角。

(1)下颌体:上部为牙槽突。下缘圆钝坚实,为下颌骨骨质最致密处,常作为手术切口标志。外侧面前磨牙下方后开口向外上后方的颏孔,为下颌管的开口,有颏神经、血管通过。斜向后上方的骨嵴称外斜线,其下方有颈阔肌附着。

下颌体内面有与外斜线相对应的骨嵴为内斜线,有下颌舌骨肌附着,内斜线上下骨壁有两个凹,分别为舌下腺和下颌下腺所在。

(2)下颌支:垂直的长方形骨板,上方有两个突起,前上方为喙突,有颞肌与咬肌附着,后方为髁突,与颞骨下方的关节窝间以关节盘相邻,共同构成颞下颌关节。髁突和喙突之间为乙状切迹。髁突是下颌骨的主要生长中心之一,在下颌骨发育完成前遭受损伤或破坏会影响下颌骨的发育,可导致颌面畸形。

下颌支内面中央偏后上处有下颌孔,为下牙槽神经、血管通入下颌管的入口,是下牙槽神经麻醉时的注射点。外面下方骨面粗糙称为咬肌粗隆,为咬肌附着。

下颌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自上颌动脉的分支下牙槽动脉,血供相对比上颌少,因而骨折愈合较上颌骨缓慢,骨髓炎发生率也较上颌骨多且严重。

(二)颌面部肌肉

颌面部肌肉大体分为咀嚼肌与表情肌两类。

1、咀嚼肌狭义的咀嚼肌是指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咬肌:起自颧骨和颧弓下缘,向后下方走行止于下颌角及下颌升支外侧面。粗大有力,主要作用是提下颌骨向上。

颞肌:呈扇形,起自颞窝与颞深筋膜深面,向下聚拢通过颧弓深面止于喙突及下颌支的前缘至第三磨牙处。主要作用是提下颌骨向上并微向后方。

翼内肌:有深、浅两头,深头起自翼突外板的内面,浅头起自腭骨锥突和上颌结节,走行方向与咬肌走行方向相似,止于下颌支与下颌角内侧面。收缩时提下颌骨向上,并参与下颌侧向运动。

翼外肌:位于颞下窝,呈水平向。有上下两头,上头起自蝶骨大翼的颞下面与颞下嵴,下头较大,起自翼外板的外面,分别止于颞下颌关节囊前方、关节盘及髁突颈部。主要作用是牵引下颌前伸与侧向运动。

(三)颌面部血管

1、动脉颌面部血液供应主要来自颈外动脉,其发自于颈总动脉,共有八个分支,依次为咽升动脉、甲状腺上动脉、舌动脉、面动脉(颌外动脉),上颌动脉,枕动脉,耳后动脉和颞浅动脉。这些分支间和两侧动脉间相互吻合,构成密集的动脉网,使颌面部的血液供应非常丰富。这一解剖特点具有双重临床意义,一方面损伤和手术时易出血,另一方面口腔颌面部组织具有很强的抗感染能力与再生能力。

(1)舌动脉:平舌骨大角水平分出,向内上走行,分布于舌、口底和牙龈。其终末支在舌体内形成动脉网使舌供血丰富。临床上把舌动脉作为颈外动脉结扎的标志。

(2)面动脉:在舌动脉稍上方自颈外动脉分出,行向前内上方,穿下颌下腺鞘到达腺体上缘后,于下颌骨下缘急转向外,由咬肌前缘向内前方走行,至眼内眦部更名为内眦动脉。供应颏部、唇部、颊部、鼻外侧等部位血液,相当咬肌前缘处可扪及搏动,其特点为面部行程弯曲以适应面颊部的皮肤活动。现临床上经常把面动脉作为各种血管化游离皮瓣的受区吻合动脉。

(3)上颌动脉:位于面侧深区,为颈外动脉的终末支之一。于下颌骨髁突颈部的后内方起自颈外动脉,向前内方走行至翼腭窝,分布于上、下颌骨和咀嚼肌。

其主要分支有脑膜中动脉、下牙槽动脉、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及腭降动脉。上颌动脉为供应口腔颌面部的主要动脉,分支多,位置深,血供丰富。

在临床手术及修复操作时均需考虑上颌动脉各分支的相互关系及正确位置。

(4)颞浅动脉:颈外动脉的另一终支,在腮腺深面有颈外动脉发出经外耳道软骨前上方向上走行供应额部及颅顶部软组织。颞浅动脉表浅且解剖位置恒定,并有静脉伴行,故临床常用来测脉、止血、皮瓣受区吻合及逆行插管介入治疗等。

2、静脉颌面部静脉较复杂且多变异。分支细小且互相吻合成网状,多数静脉与同名动脉伴行,一般分为深、浅两个静脉网。浅静脉网由面静脉、下颌后静脉组成,两者在下颌角附近汇成面总静脉,横过境外动脉浅面然后汇入颈内静脉。深静脉网主要为翼静脉丛,位于颞下凹内,分布于翼外肌的浅面和翼内外肌与颞肌之间,相当于上颌结节后上方,通过颌内静脉注入下颌后静脉。静脉血最终通过颈内静脉和颈外静脉向心脏回流。

面部静脉多与颅内海绵窦有直接或间接交通,静脉瓣发育不完善,易使血液反流,因此,颌面部感染可循静脉途径向颅内扩散,引起海绵窦栓塞性静脉炎等严重的颅内并发症。

(四)颌面部神经

口腔颌面部神经主要包括司感觉功能的三叉神经和司运动功能的面神经,分别为第Ⅴ、Ⅶ对脑神经。

1、三叉神经由半月神经节分出三大分支,即眼神经、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它们以眼裂、口裂为界。口腔的感觉主要由上颌神经和下颌神经支配。

(1)上颌神经:为感觉神经,由圆孔出颅达翼腭窝上部,经眶下裂入眶,更名为眶下管,出眶下孔达面部。上颌神经到口腔的分支有:蝶腭神经、上牙

槽后神经、上牙槽中神经和上牙槽前神经,分布于上颌牙槽骨、牙龈、牙周膜及上颌窦粘膜。

(2)下颌神经:为混合神经,自卵圆孔出颅分为前、后两干,前干中唯一的感觉神经为颊神经,经下颌支前缘向前下走行,分布于下颌5-8的颊侧牙龈及颊部的粘膜和皮肤。后干主要为三条神经,即耳颞神经分布于颞下颌关节,腮腺、颞区及耳廓前皮肤;舌神经行走于下牙槽神经前内侧,含有面神经鼓索神经纤维,主要分布于同侧舌侧牙龈,舌前2/3及口底粘膜和舌下腺;下牙槽神经为混合性神经,在翼下颌间隙内下行,于舌神经后外侧约1cm处经下颌孔进入下颌管,分布于1-8牙周膜和牙槽骨。其分支出颏孔后称为颏神经,分布于1-4的唇颊侧牙龈及下唇粘膜。

2、面神经是一个混合神经,司舌前2/3味觉、泪腺分泌以及面部表情肌肉运动,还负责镫骨肌收缩(声音保护和调节肌肉)。在腮腺内,面神经总干一般分为上、下两支,上支为颞面干,下支为颈面干,穿出腮腺分为5支,分别为颞支、颧支、颊支、下颌缘支和颈支,在颊支和颧支之间通常有交通支。临床上腮腺区肿物切除一般行面神经解剖术以预防复发。

(五)唾液腺

人体有三对大唾液腺和许多散在的小唾液腺。三对大唾液腺分别为腮腺、下颌下腺和舌下腺。小唾液腺依其所在部位分别称为唇腺、颊腺、腭腺和舌腺等。腺泡分泌物汇流入口腔形成唾液,具有湿润、软化食物、初步消化、调节体液平衡与抑制细菌等作用。

1、腮腺是体积最大的唾液腺,位于颜面两侧部,外耳道前下方,下颌支后方与胸锁乳突肌间的腮腺间隙内,上极邻外耳道与颞下颌关节后面,下级到下颌角下缘,腮腺包被在颈深筋膜浅层形成的腮腺鞘内,其外侧面鞘膜致密,为腮腺咬肌筋膜的一部分,内侧面的筋膜较薄弱。腮腺导管自腺体前缘近上端处露出,在颧弓下约1.5cm与颧弓平行向前走行,一般有面神经颊支伴行,横过咬肌外侧面在其前缘处呈直角转向内侧,开口在与上颌第二磨牙相对的颊粘膜。

2、下颌下腺为分泌量最多的唾液腺,位于两侧颌下三角内,在下颌骨体的内面,舌骨舌肌和茎突舌骨肌之间。其延长部绕下颌舌骨肌后缘进入口底,伸至舌下腺的后端。其导管自下颌下腺深部发出,长约5cm,行走于下颌舌骨肌与舌骨舌肌之间,开口于舌系带两侧的舌下阜。因行程长而弯曲,唾液在导管内运行缓慢,加之导管开口较大,常有异物进入,易形成结石造成导管阻塞。

3、舌下腺为大唾液腺中最小的一对。位于舌下区,口底粘膜舌下皱襞的深面,下颌舌骨肌的上面。导管直接开口于舌下皱襞的表面。分泌物粘稠,若导管口受损,常使腺液潴留形成囊肿。

思考题

1、试述上颌骨、下颌骨的解剖特点及临床意义。

2、试述狭义咀嚼肌的走行及运动。

3、画图说明面动脉、上颌动脉的走行、分支,

4、画图说明三叉神经的分布走行。

5、为什么下颌下腺导管易形成结石。

颌面部应用解剖与生理

颌面部应用解剖与生理 一、颌骨 颌骨通常指上颌骨与下颌骨。 (一)上颌骨 上颌骨位于颜面中部,是面中部最大的骨骼,左右各一,相互对称,其解剖形态极不规则,由一体(上颌骨体)和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构成。上颌骨与鼻骨、额骨、筛骨、泪骨、犁骨等邻近骨器官相连构成眼眶、鼻底和口腔顶部。 1.上颌骨体分为四面一腔即前、后、上、内四面和上颌窦腔。 (1)前外面:又称脸面。上界与眶下缘相连,下界为牙槽突底部,内界为鼻切迹,外界为颧牙槽嵴。在眶下缘中点下方0.5-1cm处有椭圆形的眶下孔,眶下神经、血管从此通过。眶下孔的下方,尖牙与双尖牙的上方骨面有一深窝,称为尖牙窝。此处骨质菲薄,常经此凿骨进入上颌窦内施行手术。 图为上颌骨(左图为外侧面观,右图为内侧面观) (2)后面:又称颞下面。一般以颧牙槽嵴作为前壁与后壁的分界线,参与颞下窝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在其后方骨质微凸呈结节状,称上颌结节。上颌结节上方有2-3个小骨孔,有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颧牙槽嵴和上颌结节是上牙槽后神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 (3)上面:又称眶面,构成眼眶下壁,呈三角形。眶下沟向下延伸成眶下管并开口于眶下孔。上牙槽前,中神经由眶下管内分出,经上颌窦前壁和外侧壁分布到前牙和前磨牙。 (4)内面:又称鼻面,构成鼻腔外侧壁。在中鼻道中上颌窦开口通向鼻腔。施行上颌窦根治术和上颌窦囊肿摘除时,可在鼻道开窗引流。 (5)上颌窦:呈锥形空腔,底向内,尖向外,伸入颧突,底部有上颌窦开口。上颌窦壁即骨体的四壁的骨质皆薄,内面衬以上颌窦黏膜。 上颌窦底与上颌后牙根紧密相连,有时反隔以上颌窦黏膜,故当上颌前磨牙及磨牙根尖感染时,易于穿破上颌窦黏膜,导致牙源性上颌窦炎;在拨除上颌前磨牙和磨牙断根时,应注意勿将根推入上颌窦内。 2.上颌骨突包括额突、颧突、牙槽突和腭突。 (1)额突:为一坚韧骨片,与额骨、鼻骨、泪骨相连。位于上颌骨体的内上方。 (2)颧突:呈锥体形,与颧骨相连,向下至第一磨牙形成颧牙槽嵴。位于上颌骨体的外上方。 (3)牙槽突:位于上颌骨体的下方,与上颌窦前、后壁紧密相连,左右两侧在正中线相连形成弓形,是上颌骨包在牙根周围的突起部分,每侧牙槽突上有7-8个牙槽窝容纳牙根。前牙有前磨牙区牙槽突的唇、颊侧骨板薄而多孔,此结构有利于麻醉药物渗入骨松质内,达到局部浸润麻醉目的。 (4)腭突:牙槽突内侧伸出的水平骨板,后与腭骨的水平板相接,两侧在正中线相连接组成硬腭,将鼻腔与口腔隔开,硬腭前份有切牙孔(腭前孔),后份有腭大孔(腭后孔),有神经、血管通过。 上颌骨存在骨质疏密厚薄不一,连接骨缝多等因素,构成解剖结构上的一些薄弱环节,易发生横断性骨折。主要有下述三条薄弱线:第一薄弱线是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状突,即上颌骨Le Fort I 型骨折线;第二薄弱线是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状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 型骨折线;第三薄弱线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考点大全

口腔颌面颈部系统解剖复习资料 1.上颌骨位置毗邻 位于颜面中部,左右各一,相互对称,是除下颌骨外最大的口腔颌面部骨,形成整个上颌部,与颧骨,额骨,蝶骨、鼻骨、犁骨、泪骨、腭骨等邻接。构成眼眶底部、口腔顶的大部分、鼻腔外侧壁和底部、部分颞下窝和翼腭窝、翼上颌裂及眶下裂。 2.腭大孔骨性标志和粘膜标志 上颌牙槽突与腭骨水平部共同构成腭大孔,有腭前神经通过。该孔一般为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槽嵴顶至腭中缝连接线的中点。在覆盖黏骨膜的硬腭上,腭大孔的表面标志位于上颌第三磨牙腭侧牙龈缘至腭中缝连线的中外1\3的交点上,距硬腭后缘约0.5cm处。 3.上颌窦与各牙关系 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上颌第二前磨牙到上颌第三磨牙的根尖,与上述牙根尖之间以较薄的骨板相隔,甚至无骨板而紧覆以黏膜其中以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上颌第二磨牙次之,第二前磨牙与第三磨牙次之。 4.上颌骨薄弱部位 a.从梨状孔下部平行牙槽突底部经上颌结节至蝶骨翼突,临床上的上颌骨Le Fort I型骨折线。 b.通过鼻骨、泪骨、颧骨下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型骨折线 c. 通过鼻骨、泪骨、眶底、颧骨上方至蝶骨翼突,即上颌骨Le Fort III型骨折线。 5.上颌骨血供 上颌骨血液供应极为丰富,即接受骨内上牙槽动脉的血供,又接受来自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腭降动脉以及蝶腭动脉等分布于颊、唇、腭侧黏骨膜等软组织血供。这一多源性血供的特点,为正颌外科提供了解剖学依据。由于上颌骨血供丰富,故其抗感染能力强,骨折愈合亦迅速,但手术或外伤后出血较多 6.下颌管走形及规律 走形:在下颌支内,该管行向前下,至下颌体内几乎水平向前,在经过下颌诸牙槽窝下方时,发出小管到各牙槽窝,最后向前经颏管与颏孔相连接,通过神经、血管。 规律: a下颌管距骨内板较外板为近,下颌骨内板常构成下颌管的内壁,而下颌管的上下外壁往往与骨松质邻接。 B下颌管距下颌支前缘较后缘为近 c下颌管距下颌体下缘较牙槽缘为近。 7.下颌骨的薄弱部位 A正中联合(是胚胎发育时两侧下颌突的连接处,位置最为突出。) B颏孔区(此处有颏孔,又有下颌前磨牙的牙槽窝) C下颌角(骨质较薄且有下颌第三磨牙牙槽窝位于其间,如下颌第三磨牙阻生,则骨质更薄)D髁突颈部(比较细小,其上下均较为粗大) 8.面神经管走行 起自内耳道底上部的面神经管口,初呈水平位行向前外,再以直角转向后外,而后垂直下行,止于茎乳孔,管内有面神经通过。 9.颞下颌关节由颞骨关节窝和关节结节,下颌骨髁突,居于两者之间的关节盘,及外侧包绕的关节囊和囊内外韧带构成 韧带A颞下颌韧带可防止髁突向外侧脱位,并与下颌后退运动关系密切 B蝶下颌韧带悬吊下颌,防止张口过大的作用 C茎突下颌韧带限制下颌过度前伸 血供颞浅动脉和上动脉(颈动脉分支)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口腔颌面外科学教学大纲 课程性质:口腔医学专业课。 课程任务:口腔颌面外科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是口腔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研究口腔器官(牙、牙槽骨、唇、颊、舌、咽等)、面部软组织、颌面颅骨(上颌骨、下颌骨、颧骨等)、颞下颌关节、涎腺以及颈部某些疾病的预防和外科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基本操作技能,为今后的临床诊疗操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最终达到培养目标。 考核方法:考试,笔试、操作 学时学分:96学时,理论64学时,实验32学时,9学分。 学时分配表

第一章绪论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学的业务范畴。 熟悉: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学习方法。 了解:我国口腔颌面外科学的成就、贡献及发展方向。 【教学内容】 1. 口腔颌面外科学的医疗范畴、专业特点。 2. 介绍口腔颌面外科发展简史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3. 口腔颌面的国内外动态。 4. 学习口腔颌面外科的方法。 第二章口腔颌面外科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 【目的要求】 掌握:口腔检查,颌面部检查,颈部检查,颞下颌关节检查,穿刺检查,活体组织检查。熟悉:病历书写要求,各类创口的处理原则。 了解:其它辅助检查,外科手术的基本操作。 【教学内容】 1、口腔检查。 2、颌面部检查。 3、颈部检查。 4、颞下颌关节检查。 5、唾液腺检查。 6、常用的辅助检查:穿刺检查,活体组织检查,化验检查,涂片检查,超声检查,X 线检查,CT检查和磁共振检查。 【重点和难点】

重点:对各组织的外形和功能的检查。 难点:对常用的辅助检查手段的选择。 第三章口腔颌面外科麻醉与镇痛 【目的要求】 掌握:局部浸润麻醉、下颌传导麻醉、上颌结节麻醉、腭大孔及切牙孔麻醉的方法及应用、局部麻醉并发症的诊断及处理原则 熟悉:常用局部麻醉剂普鲁卡因、利多卡因的临床药理特点 了解: 口腔颌面外科麻醉特点及基础麻醉的应用。镇痛的几种方法。 【教学内容】 1.局部麻醉药及其药理 2.麻醉方法 表面麻醉、浸润麻醉、阻滞(或传导)麻醉 3.阻滞麻醉 口内外注射法,注射标志、注射方向、麻醉区域及效果、注意事项。 4.局麻可引起晕厥,过敏反应,中毒及其它并发症。 5.口腔颌面外科全身麻醉特点及方法。 【重点和难点】 重点:1.麻药中加入肾上腺素的作用。 2.局部麻醉方法的适应症。 3.局麻并发症的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原则。 难点: 1.各种阻滞麻醉的操作方法。 2.晕厥,过敏反应,中毒的鉴别诊断及防治原则。 第四章牙及牙槽外科 【目的要求】 掌握:1、牙拔除术的力学原理。 2、拔牙术适应症、禁忌症及并发症的处理。 3、牙拔除术的基本手术步骤,各类牙拔除的特点。 熟悉:1、拔牙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2、拔牙术中、术后的并发症。 了解:拔牙创的愈合过程,牙槽外科手术。 【教学内容】 1、拔牙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2、拔牙器诫与设备,拔牙的术前检查和准备。 3、一般拔牙术基本手术步骤、阻生牙拔牙术、及并发症的防治。 4、牙槽外科手术包括义齿修复前外科手术及牙槽突周围组织的手术。 【重点和难点】 重点:1、拔牙术适应症、禁忌症及处理。 2、牙拔除术的基本手术步骤。 3、拔牙术的并发症的处理,主要是出血及干槽症的预防及处理。 难点:1、拔牙术适应症、禁忌症的相对性。 第五章、种植外科

第三章口腔颌面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实验一上、下颌骨及相关的颅骨 实验二颌面部浅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腮腺及面神经 实验三颌面部深层肌、血管及神经层次结构,面侧深区及颌面诸间隙实验四口腔内结构、下颌下三角区及颞下颌关节 实验五颈部诸结构 实验六气管颈段、头皮、顶骨、肋骨及髂骨 附: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报告样本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实验教程 口腔颌面颈部应用解剖是研究口腔、颌、面、颈诸部位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及其临床应用为主要内容的口腔专业基础学科。实验课是按口腔、颌面、颈等区域分别进行学习,应以实际解剖操作为主,结合标本、图片及教科书,建立感性的解剖认识,从而为学习口腔颌面外科学打下一定的基础。 解剖实验课是一门很形象化的教学课程。必须让学生在学习之后有一个具体鲜明的解剖形象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文字叙述。要在有目的、有指导下进行操作实践,真正看到解剖的实际,又能通过实际所见,总结成系统的知识。因此,建议解剖实验课按下列步骤和要求进行: 1、每次解剖实验前必须做好预习,了解每次解剖内容、目的和要求。仔细阅读教科书中与本次实验相关的内容部分,作为实验的理论指南。 2、每次实验课开始先由具体教师讲解本次内容重点及难点,具体安排和注意事项。 3、在教师的辅导下同学依据实验指导、教材、图谱、标本,分组进行操作和观察。操作时要按外科基本技术操作的方法,正确地进行层次解剖。另一人当助手。第三人宣读实习指导或教材或拿图片及标本来对照。第四人负责按所见的画图。当完成一个区域解剖后,轮换各自的角色任务。 4、做完后同学各组之间进行重要内容的相互示教,由操作者讲解该区的重要解剖结构及临床意义,大家可以讨论复习,最后教师小结。 5、同学要画出本次实验中重要内容的解剖草图,训练其画图表达能力,交教师批阅。 6、注意事项: (1)解剖对象虽然是尸体,但仍应按临床病人那样,以严肃的态度,严格遵照操作规程,聚精会神地进行解剖,避免破坏需要保留观察的重要结构。不要随意做不必要的切口。 (2)要组织好。每4~6人一小组,小组长负责领取解剖用器械、图片和尸体标本,结束时清点及送还。 (3)遵守实习室规章制度。 (4)因各院校的实际条件都各有不同,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对本教程的内容、安排、方法等进行修订。 7、没有尸体条件的院校,可利用标本,进行相关内容的观察,要求目的与操作相同。

第七章 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

《五官科护理》教案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教案完成时间:年月日

第七章口腔颌面部的应用解剖 概述口腔颌面部的界限、组成和主要功能,导入本次课 第一节口腔的应用解剖 一、口腔前庭 (一)界限 口腔前庭是位于唇、颊与牙列、牙龈及牙槽骨之间的马蹄形潜在腔隙。 (二)组成 1.唇 (1)解剖标志:口裂、口角、唇红、唇红缘、唇弓、唇峰、人中、唇系带等。 (2)生理特点:皮肤厚,腺体丰富,好发疖、痈,“危险三角区”。 2.颊 (1)解剖标志:颊部表情肌、颊粘膜、颊脂垫、腮腺乳头、颊系带等。 (2)生理特点:皮下组织疏松而富有弹性。 3.牙弓 详件第二节。 二、固有口腔 (一)界限 上由硬腭和软腭构成顶壁,与鼻腔相隔,下为舌和口底,前界与两侧为上下牙弓,后经咽峡与口咽相通。 (二)组成 1.腭 (1)解剖标志:硬腭(牙乳头、腭中缝、腭皱襞、腭大孔等);软腭、腭垂、腭舌弓、腭咽弓、腭扁桃体等。 (2)生理特点:软腭粘膜下层结构疏松,炎症时易发生水肿。软腭与咽部肌肉彼此协调运动,完成腭咽闭合,具有语言和吞咽功能。 2.舌 (1)解剖标志:舌体、舌根、舌背、舌侧缘、舌乳头、舌腹、舌系带、舌肌、舌扁桃体等。 (2)生理特点:舌体活动度较大,舌根活动度小;舌乳头上的味蕾产生味觉;

舌肌可使舌完成各种运动。 3.口底 (1)解剖标志:舌系带、舌下阜、舌下腺等。 (2)生理特点:口底组织疏松,有多个潜在间隙存在,发生外伤或感染时,易形成较大的血肿、脓肿或水肿。 4.咽峡 第二节牙及牙周组织的应用解剖 一、牙 (一)数目和萌出顺序 (二)表示方法 (三)组成 1.牙冠由牙釉质覆盖的部分,是发挥咀嚼功能的主要部分,可分为解剖冠和临床冠。 2.牙根由牙骨质覆盖的部分,是牙体的支持部分。包括根尖,根尖孔、根分叉等。 3.牙颈牙冠与牙根之间的交界处呈一弧形曲线。 每个牙齿均由五个面组成。 (四)组织结构 1.牙釉质是一种位于牙冠表面的乳白色、半透明、有光泽的硬组织,无血管和神经,不能再生。是牙体组织中矿化程度最高的部分,也是人体中最硬的一种组织。前牙切缘和后牙牙尖处最厚,牙颈部最薄。 2.牙本质是牙齿的主体,硬度较釉质低,由许多细微的小管组成,内有神经末梢,受到外界刺激时反应敏感,具有再生能力。 3.牙骨质是覆盖于牙根表面的硬组织,色黄,近牙颈部较薄,根尖和根分叉处较厚。硬度最差,没有血管和神经,其营养来源于牙周组织中的血运供应。 4.牙髓髓腔中的疏松结缔组织。内含丰富的细胞、血管、淋巴和神经,具有敏锐的感觉功能,对牙体硬组织的代谢起着重要的作用。 (五)分类及功能 二、牙周组织 (一)组成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1

承德医学院教案(首页) 课程:口腔科学授课教师:邵春燕职称:医师学期: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3 授 课 章 节 教 学 目 任 务 一、颌面部骨(15分钟) 1、上颌骨:一体四突 2、下颌骨:下颌体、下颌支 二、颌面部肌肉(15分钟) 教 学 主 要 内

容1、咀嚼肌:咬肌、颞肌、翼内肌、翼外肌 2、表情肌 三、颌面部血管(25分钟) 1、动脉:舌动脉、面动脉、上颌动脉、颞浅动脉 2、静脉:深、浅静脉网 四、颌面部神经(25分钟) 1、三叉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下颌神经 2、面神经 五、讨论(10分钟)教学步骤、时间分配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的熟悉:淋巴组织的解剖 口腔颌面部解 剖授课方式 实习课()社会实践课() 第二周第2 次课时间2013年9月4日第2单元 理论课(是)实验课() 教学时数2学时临床专业(专科)12级6 10班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教具

教学前沿 参考资料 教学过程中 存在的主要 问题上颌骨、下颌骨、狭义咀嚼肌、面动脉、上颌动脉、三叉神经、面神经 三叉神经、面神经的纤维成分、走行分布 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法、启发式 多媒体教室,教学用模型 为什么下颌下腺导管易形成结石 面神经解剖分离术 眼耳鼻喉口腔科学王斌全人民卫生出版社 教具不足,学生对三维空间理解不够 教案 第一章口腔颌面部应用解剖及生理 目的要求 一、掌握颌面部骨、颌面部肌肉、颌面部血管、颌面部神经的解剖结构。 二、熟悉淋巴组织的解剖 时间分配 一、颌面部骨(15)

1、上颌骨体:前面、后面、上面、内面 2、上颌骨四突:额突、颧突、牙槽突、腭突 (二)下颌骨 1、下颌体 2、下颌支 3、下颌角 4、髁突颈部 二、颌面部肌肉(15) (一)狭义咀嚼肌 l、咬肌 2、颞肌 3、翼内肌 4、翼外肌 (二)表情肌 三、颌面部血管(25) (一)动脉 1、舌动脉 2、面动脉 3、上颌动脉 4、颞浅动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