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央银行学作业

中央银行学作业

中央银行学作业
中央银行学作业

中央银行学作业

1.一国的货币供应量来源

1.1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与简化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

简化的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表一)

资产负债

国外资产货币发行

对商业银行的贷款准备金存款

对政府的贷款

简化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表二)

资产负债

对公众的贷款活期存款

对政府的贷款储蓄存款

准备金存款央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

1.2基于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分析

银行体系的资产是其拥有的各种有价物,而负债是指非银行体系的实体部门和个人对其所拥有的各种债权。货币供应量作为非银行经济主体的一种资产,同时也是银行体系的负债。所以,货币供应量和银行系统资产负债业务是紧密相连的。

通过表1和表2可以看出我国银行体系的资产方可分为:①净国外资产(NFA),即黄金、外汇以及特别提款权;②以及国内信贷(DC),即政府债权、公众债权和其他债权。

我国银行体系的负债方可分为:①通货、活期存款、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即M2;②债券(L1);③其他负债(L2)和所有者权益(L3)。

由资产=负债,可以得到:

M2=净国外资产(NFA)+净国内信贷(NDC)

净国内信贷(NDC)=国内信贷(DC)—债券(L1)—其他负债(L2)—所有者权益(L3)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国币供给量的变化是由于两个因素。(1)银行体系收购外汇和黄金储备等国际储备资产的变化;(2)银行体系对政府和公众实体的借贷以及购买其发行的债券。

以上分析是从银行整体出发,把外汇占款作为广义货币进行讨论。综上所述,一国的货

币供应量来自于国内银行体系总信贷和外汇占款两个渠道。

2.央行十五年来上述两种基础货币投放渠道的变动趋势

投放基础货币的渠道主要有如下三条:一是直接发行通货;二是变动黄金、外汇储备;三是实行货币政策(其中以公开市场业务为最主要)。由基础货币的投放渠道,我们可以看出,基础货币的决定因素主要有:(1)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进证券;(2)中央银行收购黄金、外汇;(3)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再贴现或再贷款;(4)财政部发行通货;(5)中央银行的应收未收款项;(6)中央银行的其他资产;(7)政府持有的通货;(8)政府存款;(9)外国存款;(10)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证券;(11)中央银行的其他负债。

1993年以前,我国经常项目、资本和金融项目顺差交替出现。央行基础货币投放的主要渠道是再贷款。但是,1994年之后,我国国际收支长期呈现“双顺差”格局,并且,除1998年资本和金融项目为逆差外,其他年份经常项目与资本和金融项目都是顺差。尤其是2001年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持续大规模的国际收支顺差成为中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显著特征。在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和汇率机制下,国际收支顺差的持续增长和外汇的不断流入直接导致中央银行通过外汇占款渠道被动地向银行体系投放了大量基础货币,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压力。

我国国际收支顺差规模大,积累时间长,有着深刻和复杂原因。这既与产业分工、农村剩余劳动力持续转移而引起的资源禀赋优势有关,也与我国的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有关。从更深层次看,国际收支顺差反映了劳动年龄人口快速增加而引起的消费率偏低、储蓄率偏高的经济结构性特征。

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变化,支持国际收支大规模顺差与外汇占款增长的基本因素正在发生变化。

首先,出口导向发展战略正发生改变。改革开放以来,根据资源禀赋优势和国际经验,我国逐步确立了通过扩大对外开放、吸引外资、促进出口来带动经济增长为重要支撑点的外向型发展战略。这种以出口为导向的外贸发展战略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较大贡献。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出口导向发展战略也带来了一些挑战。

其次,人口年龄结构逐步发生变化。近10年来,我国人口年龄结构正逐步发生变化,劳动年龄人口正从上世纪后20年的较快增长到本世纪近10年的增长缓慢,今后10年内劳动年龄人口总量可能下降。国际经验表明,劳动年龄人口的下降,将导致储蓄率降低。而从外部经济联系来看,储蓄减去投资等于贸易差额。因此,储蓄率的降低,会导致贸易顺差的下降。此外,随着“刘易斯拐点”的来临,劳动力过剩局面将逐步逆转,我国的资源禀赋优势也将下降。

再次,人民币汇率正在趋向均衡。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人民币持续升值。截止2011年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累计升值达31.35%,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21.16%,实际有效汇率升值30.34%。随着人民币的大幅升值,人民币升值预期正逐步减弱。2011年12月,人民币甚至遭遇罕见连续跌停。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正逼近均衡汇率水平。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弱化,可以减少跨境投机资金的流入,进而减少外汇占款规模。

因此,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国家战略的调整,国际收支趋于平衡和外汇占款增量下降应该是大势所趋。外汇占款的变化,必然带来货币投放格局的改变,进而影响央行的货币政策。

从短期来看,央行需要多次下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2003年以来,外汇占款成为基础货币供应的主要渠道。为了对冲由外汇占款增加而产生的银行体系过剩流动性,人民银行除了发行央行票据,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的方式来回收流动性外,存款准备金工具被前所未有地使用。2003年9月至2011年12月,人民银行共调整存款准备金率37次,而1984-2003年

的近20年间,存款准备金率仅调整6次。未来,随着外汇占款的下降,这种以外汇占款为主要货币投放渠道的货币供应格局将发生变化,在新增贷款不能大幅增加的前提下,将导致流动性偏紧局面。因此,为了对冲外汇占款增量趋势性下降给货币供应带来的负面影响,人民银行需要通过多次下调法定准备金率。上周六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下调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存在多次下调的可能。

从长期来看,我国货币政策将从偏重数量型调控向更多运用价格型调控转变,即逐步增强以利率为核心的价格型工具的作用。在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以及利率尚未完全市场条件下,利率工具的运用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央行更多地使用存款准备金工具来调节流动性。但是,存款准备金的频繁调整影响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乃至金融体系的运行效率。因此,随着我国国际收支顺差的下降,利率、汇率市场化改革的继续推进,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和市场基础逐步完善,利率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中的作用将逐步增强。

3.我国外汇占款

外汇占款是指受资国中央银行收购外汇资产而相应投放的本国货币。由于人民币是非自由兑换货币,外资引入后需兑换成人民币才能进入流通使用,国家为了外资换汇要投人大量的资金增加了货币的需求量,形成了外汇占款。

外汇储备作为一种金融资产,它的增加无异于投放基础货币。外汇储备增加越多,人民币的发放增长越快。这不仅加剧了通货膨胀的压力,而且弱化了货币当局对货币供应量控制的能力,不利于央行宏观调控目标的顺利实现。当国家外汇储备迅速增长时,为了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货币当局必须使用金融工具,如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等手段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而近年来,面对外汇储备的迅速增加,央行除了正回购、发行央行票据来对冲外汇占款之外,已没有足够的金融工具可用,也没有有效的资产来对冲过多的外汇占款,显示出对外汇储备超常增长的无奈,甚至在某种程度上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外汇占款在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国,涉及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

我国的通胀表现为能源、原材料等进口产品价格的上涨和劳动、土地、物流等成本的上升,这些产品的价格上涨和成本的增加明显快于下游制成品价格的上升,从而增加企业的生产成本和投资风险,影响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其次,在目前的通货膨胀水平下,我国的实际存款利率出现较大的负值,从而诱发社会过度的资金需求,并导致资金从生产部门流向非生产部门,引发对部分商品的投机和通货膨胀预期,影响实体经济发展。再次,由于担心温和物价上涨演变为严重通货膨胀,在公众的压力下,会迫使政府采取一些价格管制的办法,如限制电价、暂缓水价和天然气价格改革以及资源税改革等,这些限制措施降低了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削弱了经济的活力。最后,通货膨胀不利于促进劳动者努力工作。工人会以物价上涨为由要求增加工资,若得不到满足,将影响生产情绪,从而影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当然,当前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结构性的,能源、原材料、农产品价格上涨会刺激这些行业的生产,同时,也会迫使部分企业加快设备更新、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降低能源原材料消耗,加快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通货膨胀会恶化国内外、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分配关系,使收入分配进一步向政府和企业倾斜,劳动者报酬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一,全球大宗商品价格快速攀升,我国进口价格被迅速拉高,而我国出口价格涨不上去,会使贸易条件恶化,这表明进口同样多的商品要支付更多的外汇,或要花更多的钱才能买到过去同样多的东西,导致我国相当一部分收入转移到其他国家。第二,通货膨胀实际上是一种强制性的征税,会加速收入向政府聚集。

过多的外汇占款会导致经济过热、通货膨胀,理论上实行紧缩型的货币政策来应对外汇占款的增加。

人行可以采用以下政策来冲销外汇占款:增发央行票据、减少央行给商业银行的再贷款和再贴现、提高准备金率以降低基础货币乘数、严格控制信贷规模。

4.07年危机以来,人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所反映出来的主要特征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都高度关注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的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的健康状况。中央银行作为维护金融体系稳定的主管当局,代表政府统管一国货币金融事务,指定金融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和开展金融服务。评价央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如何,市场调控手段是否有效,判断资产负债表是否健康也就成为各国高度关注的对象。特别是2007年爆发金融危机及随后蔓延发展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进一步激发各国对央行资产负债表及其危机应对能力的高度关注。随着全球性金融危机的爆发,人行不断对其资产负债表作出调整以提高其危机应对能力,以此更好的维护中国的金融稳定。与美国、日本、欧盟各国的中央银行相比较,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呈现的总特征为:人民银行的政府债权占比最低,通货比例不高。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关于当前危机的研究都将本次危机的起点定在2007年中期开始爆发于美国的次贷危机。

以下是2007年危机以来,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情况:

表格一:

人民银行2007—2011年末负债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报表项目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储备货币101545.4 129222.33 143985 185311.08 224641.76

货币发行32971.58 37115.76 41555.8 48646.02 55850.07

金融性公司

68415.86 92106.57 102429.2 136665.06 ——

存款

68094.84 91894.72 102280.67 136180.86 168791.68

其他存款性

公司存款

其他金融性

157.96 211.85 148.52 184.2 ——

公司

不计入储备

——591.2 524.77 657.19 908.37

货币的金融

性公司存款

发行债券34469.13 45779.83 42064.21 40497.23 23336.66

国外负债947.28 732.59 761.72 720.08 2699.44

政府存款17121.1 16963.84 21226.36 24277.32 22733.66

自有资金219.75 219.75 219.75 219.75 219.75

其他负债14837.14 13586.45 18653.2 7592.23 6437.97

总负债169139.8 207095.99 227535.02 259274.89 280977.6

表格二:

人民银行2007—2011年末资产构成情况(单位:亿元)

报表项目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国外资产124825.18 162543.52 185333 215419.6 237898.06

外汇115168.71 149624.26 175154.59 206766.71 232388.73

货币黄金337.24 337.24 669.84 669.84 669.84

其他国外资

9319.23 12582.02 9508.57 7983.06 4839.49

对政府债券16317.71 16195.99 15661.97 15421.11 15399.73

对其他存款

7862.8 8432.5 7161.92 9485.7 10247.54

性公司债权

12972.34 11852.66 11530.15 11325.81 10643.97

对其他金融

性公司债权

对非金融性

63.59 44.12 43.96 24.99 24.99

部门债权

其他资产7098.18 8027.2 7804.03 7597.67 6763.31

总资产169139.8 207095.99 227535.02 259274.89 280977.6 通过以上的数据,我们会发现近年来国外资产与外汇占中国人民银行总资产的大部分,储备货币、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的存款占总负债的大部分。这表明我国人民银行主要是吸收国外的资本进行储备、发行、发放债券和贷款等,从整体上对国民经济进行控制,保证金融安全与稳定,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从表格1中可以看出人行负债总额近五年来不断增长。国家逐步增加储备货币,其他金融性公司的存款以及国外负债的比例,同时逐步减少债券的发行。从表格2中可以看出人民银行资产的主要来源是国外资产,它在我国总资产中占据着较大的比例。资产项目中的国外净资产以外汇储备为主,当央行买进外汇时,就要放出等值的本国货币,则基础货币增加,货币供给量将增加;当央行出售外汇时,货币供给量减少。

从人行的资产负债表来看,资产方的任一变动都具有货币信贷扩张或收缩的能力,它是基础货币的来源。资产项目中最重要的项目是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债权。

4.1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特征分析

分析2007--2011年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的变化,我们不难看出其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负债、资产规模迅速扩张。人民银行资金总量从2007年末的169139.8亿元增加到2011年末的280977.6亿元,这五年增长迅速,年均增长率近120%。资产和负债的规模在五年间扩张迅速。

(2)负债、资产个别构成项目增长幅度大。在负债构成项目中,储备货币、发行债券增长幅度较大,其中储备货币下的金融性公司存款增幅更是达到了699.7%。在资产构成项目中,国外资产、对政府债权增长幅度大,其中国外资产在2007—2011年间,金额从124825.18亿元增长到237898.06亿元,增幅为90.58%,外汇从115168.71亿元增长到232388.73,增幅为101.78%。

(3)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最显著地特征是国外资产在总资产中占主体,储备货币在总负债中占主体。

(4)外汇储备在国外资产项目中占据压倒性优势,货币发行在储备货币中比例较低,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占储备货币的主体。

(5)中国人民银行总负债和总资产规模大于美联储。负债结构方面,与美联储相比,中国“货币发行”在总负债中比重过低;资产结构方面,“外汇资产”成为中国人民银行资产中数额最大、比重最高的部分,与此对比,在美央行资产中,“外汇资产”所占额比重大大低于中国人民银行。

4.2对形成上述特征的原因及相关问题的分析和探讨

上一部分对两个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表现出的一些特征进行了分析。那么,形成这些特征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需要联系央行所处的宏观经济环境、所面临的主要问题来进行深入分析。

中国人民银行的总资产规模有较大上升,但这种上升不过是之前几年状况的延续,并没有表现出太大的变化。而且,根据上一部分的分析,其总资产中国外资产最为重要,负债中

还有一项“发行债券”不同于美国央行。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特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尽管2007年次贷危机在美国爆发,很多金融市场也随之受到冲击。然而,由于中国存在着较为严格的资本管制,中国境内的金融机构相对来讲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王志峰,2009);而通过进出口贸易对实体经济造成的冲击还没有完全显现出来。所以,2007年相当长的时期里中国面临的问题仍然是本经济体物价上涨、经济过热的危险。一直到2008年中期,为了缓解通货膨胀压力,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基调是适度从紧。而之所以面对通货膨胀压力,除了来自于中国经济本身多年的高速增长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直接反映在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中。伴随着长期国际收支的巨大顺差,中国的外汇储备不断累积,并以国外资产增加的方式带来央行总资产规模的不断扩大,继而直接带来了基础货币即总负债部分的扩大,对国内货币供应带来压力。为了冲销掉部分压力,人民银行选择了发行债券(央行票据)即创造一个负债方。而之所以通过这种方式而不是通过减少国内信贷来进行冲销,主要是因为外汇储备增加的规模太大,国内信贷包括债券和贷款都没有足够的空间被用来进行对冲。o因此,我们看到中国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中负债方的发行债券一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25%左右)。

第二,2008年后期,随着金融危机的加深和对中国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外汇储备增加的速度有所下降;与此同时,人行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进行了重大调整的背景下也将货币政策的方向调整为适度宽松。因此,运用“发行债券”来冲销货币供应增加的压力也有所缓解。这种趋势在宏观环境没发生大的变化的情况下可能还会持续下去。

第三,除了通过资产负债表上的操作外,中国人民银行还积极地运用其他政策尤其是利率政策。在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下,2007年里人行先后6次上调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基准利率,10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还有一次上调外汇存款准备金。进入2008年上半期,在通货膨胀压力依然严峻的情况下人行继续5次上调准备金率共3个百分点。随着2008年9月次贷危机终于演变成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央行在国内通货膨胀压力有所缓解的情况下,在9月以后连续4次下调准备金率、5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第四,与美联储不同的是,人行在调整利率的同时并没有进行大规模的资产创造为金融机构注入流动性。首先,在第一点中已经提到,中国的金融机构在次贷危机中并没受到太大的影响。其次,在2008年9月之前不断调高准备金率的背景下,中国的商业银行普遍积累了相当充裕的无风险资金;随着准备金率随后的4次下调,释放出大量的流动性。这些使得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也没有特别的金融机构需要紧急性的流动性支持。

因此,虽然两个央行的资产负债表都在扩大,在扩大的过程中两个央行也都在进行着“创新”。但是,美联储主要集中在资产方,是为了缓解危机带来的流动性不足;而中国人民银行则主要集中在负债方,恰恰是为了缓解流动性过多的压力,尽管这一点在2008年后期稍有变化。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和加深,中国人民银行的应对主要反映在2008年后期的利率政策上。然而,随着危机的进一步深化和蔓延,央行在应对危机上的行为可能还会发生变化,并且一部分通过资产负债表反映出来。另外,随着资产负债表的变化,它们对货币供应、继而对金融体系、实体经济的影响也会逐渐显现,关于这些问题需要另做专门的研究。

4.3总结

金融危机的影响还在继续加深,各国都积极采取措施应对,既包括多达数千亿美元的财政扩张计划,也包括各种各样的货币政策操作。

总的来讲,央行的资产负债表在观察期里都较大的规模扩大。。由于这些问题集中出现在2008年9月以后,所以其总资产规模的扩大也集中出现在这段时期。相应地,在负债方增加的主要是金融机构的存款项即一般意义的准备金项。中国人民银行,在2007年、200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仍然受到通货膨胀压力的情况下一直执行的是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段

时期里的总资产增加更多地是被动地源自国际收支方面的顺差,这也是之前若干年里人行面对的情况。针对这个问题,人行通过负债中的新增项目“发行证券”来缓解总资产扩张给基础货币带来的压力。随着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的加深和中国受到的冲击开始显现,一方面外汇储备增加的压力有所减少,另一方面央行的政策方向也转为适度宽松,所以运用发行证券对冲的力度稍有下降,即该项目占总负债中的比重有所下降。

当然,随着危机的不断演变,中央银行一定会继续采取必要的措施,资产负债表也会继续发展变化。除了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的作为外,两家央行都还采取其他措施来解决所面对的问题,例如调整基准利率、调整准备金率等。而且,中央银行在资产负债上的变化除了即时地应对所面临的问题如危机带来的流动性短缺外,还会在中长期对货币供应、金融体系乃至实体经济带来影响。这些问题还都有待深入研究。

5.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的内容和影响

在中央银行调节市场的货币政策中有“三大法宝”: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其中,做为最古老的货币政策之一,存款准备金制度是相对简单迅猛的一项。在银行制度的发展中,存款准备金制度和作用也逐步得到演变和发挥。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的存款规定存款准备金率,强制性地要求商业银行等存款货币机构按规定比率上交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通过提高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增加或减少金融机构必须存入中央银行的存款数量,从而改变货币乘数大小,达到扩张或收缩信贷和货币供应的目的。

2007年到2011年以来,我国先后对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21次调整,调整频率非常高,呈现出“高频率、小幅度”的调整特征。存款准备金率基本呈上升态势导致中央银行从2007年到211年对各存款机构的负债也不断攀升。

在2008年金融危机时,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进行了四次下调社会货币供给压力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刺激着经济的复苏。2010年以来,随着积极宽松的货币财政政策我国物价水平不断攀升,到2010年底CPI甚至达到了5.1%的高水平。稳定物价的压力不断上升,控制物价保持货币稳定成为了重要任务,央行不断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直至达到20%的高位。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货币信贷投放和外汇占款的效果也十分明显,通过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影响货币供应量使得新增贷款及外汇占款额度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以此来改善本国经济和国际收支情况。因此,虽然调整存款准备金率的货币政策对经济震动较为猛烈但仍将在我国发挥重要作用。

6.07年以来央行货币政策的效果

7.人民银行资产负债表与美联储资产负债表比较

以上是美联储的2011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来源:美联储2011年年报)

以上是中国人民银行的2011年的资产负债表(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2011年年报)

由以上两图可知: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相对于中国人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要简单的多。这主要是由于美联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能是不同的。美国联邦储备银行的职能比较简单,而中国央行脱产于计划经济时代,所管理的范围较广。美国的州级银行的独立性较强,而中国的银行结构和美国的银行结构体系不同,中国的体系中,各省市建立的往往都是规模较小的信用社或城市商业银行。绝大多说金融业务仍然是直接或间接的由中国人民银行管辖。

人行的资产业务中,主要是国外资产占绝大多数,而美联储的资产业务主要是一些贷款和投资项目。这个差异主要是因为,中国的外汇储备较高,占其资产比例过大。而美元作为世界贸易的硬通货,相比而言,基本不需要进行外汇的储备。

在负债方面,美联储和中国人民银行的常见会计科目是基本相同的。唯一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美联储的负债表中,有一项:Number of banks。这个是和第一段的论述是刚好符合的。即,美联储更像是一个美国各大银行的组织协调者。而中国人民银行更像是国内各个银行的领导者。

参考文献:

[1]朱民.边卫红.危机挑战政府--全球金融危机中的政府救市措施批判[J].国际金融研

究,2009年,第2期

[2]吴晓灵等.2008年国际金融十大新闻[J].国际金融研究,2009

[3]王志峰.次贷危机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从与97金融风暴对比的视角[J].国际金融研究,2009

[4]王玲玲,珠江.货币供应量、金融机构信贷与通货膨胀动态关系比较研究[J].金融纵横,2012年01期

[5]李超,王轩.基于货币供应量的通货膨胀分析[J].中国物价,2012年02期

[6]徐雁琳,当前我国外汇储备对货币政策的影响[J].时代金融,2010年01期

[7]王高翔,我国外汇占款与基础货币关系分析[J].商情,2012年07期

[8]李健,外汇冲销对货币供应不平衡的影响研究[J]未来与发展,2012年04期

[9]央行货币增速目标下调意义深远,中国产业经济动态[J],2012年04期P7-8

[10]陶士贵、王振杰,外汇冲销式干预对中国货币政策独立性的影响研究[J],j经济经纬,

2012年02期

[11]王毅敏、王锦,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差异研究:基于全球金融危机的视角[J],金融会计,2010年12期

[12]张亮、孙兆斌,外汇占款与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3期 P68-72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总结

一、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 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2.商业银行的普遍设立 3.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 4、经济发展中新的矛盾已经显现 二、设立中央银行的客观必要性 1.政府融资的要求 2.统一银行券发行的要求 首先,银行券的流通范围依据发行银行的实力、资信状况、经营状况和分支机构设置状况而不同,一些中小银行发行的银行券流通范围非常有限,不能适应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其次,银行林立,竞争加剧,难免发生恶意挤兑的情况。 第三,银行券种类过多,给银行、企业间的交易与支付带来困难,使得债权债务关系复杂化,一旦某种银行券不能兑现,造成的连锁反应危害极大。 第四,商业银行独自发行的银行券,往往发行数量过多、准备金不足;或经营管理不善而发生兑现困难,从而引发信用危机,造成社会秩序混乱。 3.统一票据交换、清算的要求 4.最后贷款人的要求 5.金融监管的要求 三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 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的问题 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的问题 4.关于金融业稳健运行的问题 5.关于政府融资的问题 四、中央银行的性质 (一)从业务活动来看是特殊的金融机构 是金融机构——业务活动具有银行固有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 有特殊性: 地位——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经营目的——不以盈利为目的 经营对象——以政府和金融机构为业务对象 业务范围——特有的业务权利 业务特点——存款不支付利息 资产特点——资产具有最大的清偿性 (二)从中央银行发挥的作用来看:保障金融稳健运行、调控宏观经济的国家行政机构。

和一般的行政机关不同: 调控手段——侧重经济手段 调控过程——分层、间接实现 有一定的独立性——受政府制约又独立于政府 五、中央银行的三大职能及其表现 (一)发行的银行 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权是其自身成为央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也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货币发行的垄断程度 1.中央银行独占货币发行权。 2.最低限度的竞争性发行。 3.完全自由发行 (二)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 1. 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 2.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定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 3. 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 具体体现: 1.代理国库(接受国库存款、为国库办理支付和结算、为国库代收税款、办理公债的认购、推销、还本、付息等) 2.向政府提供信用(直接向政府提供贷款、透支、)(购买公债:一级市场上购买、二级市场上购买)、(对商业银行的政府债券抵押贷款) 3.政府经济顾问,向政府提供国内外货币政策和金融事务的技术性建议。 4.代表政府参与国际金融活动 5、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6、对金融业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维护金融稳定 (三)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1.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2.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 3.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中央银行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中央银行制度:当国家通过法律或特殊规定对某家银行或新建一家银行赋予某些特权并要求其他所有银行和金融机构以及整个经济、社会体系接受该银行的这些特权时,中央银行制度便形成了。 2.最后贷款人: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3.银行的银行:统一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一级为普通银行提供支付保证,即充当最后贷款人。 4.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由一家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 复习思考题: 3.市场经济国家为什么需要一个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 (1)从中央银行产生的历史背景来看。在市场经济国家中,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出了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逐渐提出了对金融业加以管理的必要性;信用关系广泛存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 (2)从产生中央银行的客观经济原因来看,首先缓解政府融资的压力,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客观上需要有一个机构对政府的收支、资金往来和融资进行专门管理。 (3)中央银行为经济发展创造货币和信用条件,为经济稳定运行提供保障;央行是国家对外联系的重要纽带;央行是国家最重要的宏观调控部门。因此在市场经济国家中一个健全的中央银行制度为国家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大的作用。 4.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从垄断货币发行权看,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从统一商业银行之间的票据交换和清算一级为普通银行提供支付保证即充当最后贷款人看,它是“银行的银行”; 从保障银行和金融业稳健运行、旅行金融监督管理职能和为政府服务等方面看,它是“政府的银行”。 总之,从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特点和发挥的作用看,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5.中央银行职能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表现为:集中和垄断货币发行权; (2)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表现为:①集中存款准备金,控制信贷规模,保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②充当最后的贷款人;③充当票据交换和清算的中心; (3)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表现为: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政府债券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信贷支持;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外汇储备;⑤代表国家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国际金融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实施金融监管;⑧向政府提供信息和决策建议。 1.为什么中央银行要垄断货币发行权? (1)可避免货币分散发行时带来银行倒闭、金融混乱事件的发生,便利商品的流通,保持经济稳定发展。 (2)有利于国家对货币流通的管理,使货币发行便于控制,以保持市场货币流通量与国民经济发展的适当比例,保证通货的稳定。

中央银行学考试卷

中央银行学试卷A 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1.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是____统一货币发行___与流通和____稳定货币币值___ 的基本保证。 2.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货币资金的运动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 3.支付系统按服务对象及单笔业务支付金额可以划分为__大额支付系统__与__小额支付系统_两类。 4.我国2003年12月人大通过修改的《商业银行法》,将对商业银行等存款类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市场准入的监管权利,从原来赋予__中国人民银行__转移到___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__。 5.中央银行或金融监管当局对商业银行日常经营的监管主要包括____制定并发布审慎监管政策____和___实施稽核与检查监督__。 二、单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 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A) A. 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B.单一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C.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 D.准中央银行制度 2.“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B)的职能。 A.发行的银行 B.银行的银行 C.充当最后贷款人 D.政府的银行 3.在我国,(D )不需要向中国人民银行交存存款准备金。 A. 财务公司 B.信用合作社 C.金融租赁公司 D.证券公司 4.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管理机构分别对金融机构按业务类型进行监管是指(B)。 A. 单一全能型 B.多头分业型 C.单线多头型 D. 双线多头型 5.许多国家的金融立法中都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据,必须是( A )。 A.真实票据 B.国库券 C.银行承兑票据 D.央行票据 6.1999年1月1日启动的跨国界大额欧元支付系统是( D )。 A.CHIPS B.ACH C.CHAPS D.TARGET 7.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B)。 A.提高再贴现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卖出国债 D.提高基准利率 8.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是(C )。 A.货币供给量 B.利率 C.准备金 D.汇率 .

0946《中央银行学》西南大学网教19秋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 课程代码: 0946 学年学季:20192 单项选择题 1、( )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 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 1.代理国库 2.依法金融监管 3.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4.依法实施货币政策 2、中央银行的组织结构包括()。 1. C. 结算机构 2.内部机构设置 3.权力分配结构 4.监管机构 3、以下不属于中间型监管体制的国家是()。 1.美国 2.意大利 3.德国 4.泰国 4、中国最早的中央银行是()。 1. D. 1928年南京政府的中央银行 2.1912年成立的中国银行

3.1905年满清政府的户部银行 4.1948年新中国的中国人民银行 5、弗里德曼主张实行的的货币政策是()。 1.实行“相机选择”的货币政策 2.实行“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 3.实行“伸缩规则”的货币政策 4.实行“逆风向行事”的货币政策 6、下列哪项不属于金融市场统计()。 1.货币市场统计 2.资本市场统计 3.对外金融统计 4.外汇市场统计 7、我国目前实行的中央银行体制属于()。 1.单一中央银行制 2.复合中央银行制 3.跨国中央银行制 4.准中央银行制 8、20世纪90年代以来尤其是发达国家金融监管当局的监管重点是 ()。 1.中央银行对国债市场的监管 2.中央银行对同业拆借市场的监管

3.中央银行对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 4.中央银行对证券交易市场的监管 9、将存款准备金集中于中央银行,最早始于()。 1.美国 2.英国 3.法国 4.德国 10、理解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的焦点取决于()。 1.总需求曲线形状的差异 2.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差异 3.对充分就业理解的差异 4.是否考虑理性预期的差异 11、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 1.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2.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调节 3.针对特殊经济领域采用的信贷调节 4.以行政命令对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12、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实际上是指()。 1.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 2.货币供给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 3.货币供给能否真正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中央银行学题库(附答案)3

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一、填空题 1.中央银行的是指法律赋予中央银行在进行业务活动时可以行使的特殊权力。 2.中央银行对货币流通微观管理权的运用主要体现在_________和________活动中。 3.按照中央银行的业务活动是否与____________相关,可以分为银行性业务和管理性业务两大类。 4.管理性业务是中央银行作为一国_____________所从事的业务。 5.资产与负债的基本关系可以表示为:资产 = 负债 + 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 1.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 B )。 A.提高贴现率 B.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C.卖出国债 D.提高银行在央行的存款利率2.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 C )。 A.金融调查统计业务 B.对金融机构的检查业务 C.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 D.对金融机构的审计业务3.美国联邦储备体系中,第一位资产项目是( C )。 A.外汇 B.黄金储备 C.有价证券 D.再贷款 4.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 D )。 A.有利于公共监督中央银行 B.有利于增强货币政策的告示效应 C.向社会提供金融信息 D.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

三、多项选择题 1.储备货币包括下列哪些内容( ABE ) A.中国人民银行所发行的货币 B.各金融机构在中国人民银行的准备金存款(包括法定存款准备金和超 额准备金) C.金融机构吸收的由财政拨款形成的部队存款 D.企业在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E.邮政储蓄存款 2.与货币资金运动相关但不进入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的银行性业务,主要有( BD )。 A.准备金及其存款业务 B.清算业务 C.经营国库业务 D.会计业务 E.再贴现业务和贷款业务 3.一下属于中央银行法定业务范围的是( ABD )。 A.货币发行业务 B.经营黄金外汇业务 C.商业性证券投资业务 D.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相关监督管理 E.直接从事商业票据的承兑、贴现业务 4.在具体的业务经营活动中,中央银行一般奉行( BCDE )原则。 A.安全性 B.非盈利性 C.流动性 D.主动性 E.公开性 四、判断且改错 1.中央银行的法定业务范围中包括不动产买卖业务。() 2.中国人民银行目前最主要的资产业务是外汇业务,其次是对金融机构的债权,其中又以对金融机构的担保贷款为主。() 3.中国人民银行负债业务中存款业务占第一位,其中以存款货币银行的准备金存款为主,其次是货币发行业务。()

中央银行学考试重点整理

1.中央银行的产生:在资本主义银行制度发展过程中,以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与商 品经济的高度发达程度相适应,从商业银行中独立出来的一种特殊的政府性金融机构。 2.产生的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2)商业银行的普遍建立(3)货币信用关系 普遍崔在于经济和社会体系之中(4)经济发展中的新的矛盾频繁显现 3.产生的金融基础:(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客观需要(2)集中统一票据交换和清算的客 观需要(3)保证银行支付能力和稳定银行体系的客观需要(4)对金融业监督管理的客观需要(5)政府融资便利和代理国库的主观需要 4.产生途径:(1)自然演变(瑞典、英格兰)(2)政府立法(美国联邦储蓄银行) 5.发展(2个阶段):一是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是中央银行制度的 普遍推广时期;二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直到现在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发展时期。 6.央行制度推广具体原因:(1)新的货币本位制度建立的影响(2)布鲁塞尔会议和日内 瓦会议的影响(3)麦克米伦委员会的影响(4)新国家的产生(5)来自其他国家或国际组织的支持 7.中央银行制度推广时期的特点:(1)大部分依靠政府力量创建,是中央银行发展最快的 时期(2)设立中央银行已成为全球性的普遍现象(3)稳定货币、控制通货膨胀成为中央银行的首要任务(4)进一步加强了对金融的管理与货币信用控制,中央银行的职能逐步扩展 8.中央银行制度的强化的典型特征:政府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加强,中央银行宏观经济调控 职能进一步强化。 9.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2)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 需要(3)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心得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4)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5)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 10.中央银行制度强化的表现:(1)中央银行实施国有化改革(2)中央银行成为国家干预 和调节宏观经济的重要工具(3)新的银行法的制定更加明确了中央银行的职责(4)中央银行调节经济的手段不断扩大并日益成熟(5)世界各国中央银行之间的联系,合作逐步加强 11.中央银行性质:中央银行在一国金融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是承担管理一国金融事业、 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国家机关,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12.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地位的特殊性):(1)调控货币供给量(2)监管和规 范各种金融机构的经营活动(3)参与国际金融事务的往来于合作,强化一国金融主权13.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职能作用的特殊性):(1)调控手段:经济 手段(2)调控作用的发挥:比较平缓(有一定时滞)(3)政策制定:独立性较强 14.央行是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目标业务的特殊性):(1)经营目标:不以盈利为目 标(2)服务对象:政府银行等金融机构(3)经营内容:货币发行、金融机构和政府存款。 15.中央银行的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 16.发行的银行: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发行机构 17.作为发行的银行的重要职责:(一)保持币值的稳定,根据经济发展需要,掌握货币发 行与流通(二)掌握货币发行准备、控制信用规模、调节货币供应量 18.垄断货币发行意义:(1)是统一货币发行与流通的基本保证(2)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 要的标志(3)稳定币值的基本条件(4)是中央银行发挥其全部职能的基础 19.作为政府的银行职能表现: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振幅债券的发行③为政府融通资金④持有 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活动⑥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⑦监督管理金融业⑧为政府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发布经济金融信息。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中央银行学》复习思考题 王广谦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2011年)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P29) 1、试述央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2、央行制度在初建时期和普及发展期各有何特点? 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4、对比分析早期中央银行与现代中央银行职能。 5、简述央行制度类型及其特征。 6、概要说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组织结构、职能与资本结构。 7、概要说明中国人民银行当前组织结构状况。 8、概要说明欧洲央行组织结构与职能。 9、概要说明香港金融管理局制度。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P49) 1、如何理解央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2、简述当前中国人民银行的主要职责。 3、如何理解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内涵与实质? 4、试述赞成及反对央行独立性的理论观点。 5、简述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6、试评述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独立性。 7、试评述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

8、从中央银行独立性的国际特点分析中国人民银行独立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国情的改进意见。 第三章中央银行业务活动的法规原则与资产负债表 1、中央银行业务活动法律规范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试分析中居银行业务活动原则与商业银行业务经营原则差异的原因? 3、试从资产负债的基本关系和各项目的对应关系分析中国、美国、日本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各有什么样的特征。 第四章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P99) 1、简述央行主要负债业务。 2、简述央行存款业务。 3、简述央行准备金存款业务的主要内容与意义。 4、什么是央行货币发行业务?如何区分经济发行与财政发行? 5、央行货币发行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6、比较各种货币发行准备制度的优缺点。 7、什么是基础货币?利用央行资产负债表分析基础货币的决定。 8、结合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比较两国基础货币投放机制。 9、试述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主要内容。 10、比较中央银行发行债券与商业银行发行债券。 11、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负债业务结构有哪些主要的变化?成因是什

中央银行学

1:香港金融管理局不执行的职能有(??1.发行货币?)。 2:以下不是可供选择的中介指标的是(?3.准备金?)。 3: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4.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 4:以下不属于中央银行管理性业务的是(??3.保管法定存款准备金?)。 5:“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的职能。2.银行的银行 6:什么确立了中央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核心和主导地位,确定了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实施金融监督管理的必然性与必要性。(?3.充当“最后贷款人”角色?) 7: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1.信用配额??)是计划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总量控制的一个重要手段。 8:中央银行之所以成为中央银行,最基本、最重要的标志(2.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 9:通常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法定存款准备金存款利率。2.不大于 10:将汇总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与汇总的存款货币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可以编制出(?1.货币概览?)。 11: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4.原意大利银行?)。 12: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4.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13:最早的中央银行是(?4.英格兰银行?) 14:CHIPS系统的结算币种是(??4.美元)。 15: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1.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16:最早的中央银行是(?4.英格兰银行?) 17:(?1.韩国)的中央银行根本没有资本金。 18: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4.意大利银行?)。 19: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20:“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的职能。2.银行的银行1:从存量角度记录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金融资产与负债状况,并以期初存量、本期交易、其他变化、期末存量等统计指标反映金融资产的变动的报表是指(?1.国际收支平衡表)。 2:《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于(?年3月?)通过并开始实施。 3:属于中央银行扩大货币供给量行为的是(?2.降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4:在我国,再贴现利率由(??4.中国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与调整。 5:1995年颁布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 6:1984年以后,我国中央银行的制度是(?1.单一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7:CHIPS系统的结算币种是(?4.美元?)。 8:1995年颁布的(?3.《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了“经理国库”是中国人民银行的职责之一。 9:最早的中央银行是(?4.英格兰银行?) 10:“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2.银行的银行?)的职能。11: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力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1.信用风险?)。 12:“维护支付、清算系统的正常运行”体现中央银行作为(2.银行的银行)的职能。13:以下哪一项不是中央银行遵循公开性原则的目的(4.提高中央银行的权威性?)。14:按独立性程度不同分类,属于独立性较小模式的是(?4.意大利银行?)。 15:许多国家的金融立法中都明文规定,商业银行等存款机构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票

王广谦第三版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中央银行学考试题型: 1.名词解释(7*3’) Eg.专业术语:最后贷款人、窗口指导等 2.判断并改错(10*2’) 3.简答题(6*6’) 简要论述、要点明确、适当展开 4.论述题 结合实际,分析现实案例,如何解释 5.案例分析 结合材料,回答知识点,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和规范金融秩序、防范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 2、中央银行的职能 (一)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发行的银行,是指国家赋予中央银行集中与垄断货币发行的特权,是国家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在有些国家,硬辅币的铸造与发行由财政部门负责)。(二)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是指: 1. 中央银行的业务对象不是一般企业和个人,而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及特定的政府部门; 2. 中央银行与其业务对象之间的业务往来仍具有银行固有的办理“存、贷、汇”业务的特征; 3. 中央银行为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支持、服务,同时也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管理者。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主要方面: 1. 集中存款准备金。(“余额宝是”否能算作银行机构?) 2. 充当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3. 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三)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 1. 中央银行根据法律授权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对金融业实施监督管理,负有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和保障金融业稳健运行的责任; 2. 中央银行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签定国际金融协定,参与国际金融事务与活动; 3. 中央银行为政府代理国库,办理政府所需要的银行业务,提供各种金融服务。★中央银行具有政府的银行的职能,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得到具体体现: 1. 代理国库。 2. 代理政府债券的发行。 3. 为政府融通资金,提供特定信贷支持。 4. 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包括外汇、黄金和其他资产形式的国际储备。 5.代表国家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项国际金融活动。 6.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

【最新版】[0946]《中央银行学》网上作业与课程考试复习资料

[0946]《中央银行学》 2015年春季中央银行学第四次作业 [单选题] 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 A: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B: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调节 C:针对特殊经济领域采用的信贷调节 D:以行政命令对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参考答案:C [单选题]提出了附加预期的菲利普斯曲线的人是() A:凯恩斯学派的代表人物凯恩斯 B:货币学派的代表人物弗里德曼 C:合理预期学派的代表人物卢卡斯 D:新凯恩斯学派的斯蒂格利茨 参考答案:B [单选题]收入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A:稳定物价和经济增长 B: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 C: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D:币值稳定与经济增长 参考答案:A [单选题]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各指标宏观性从强到弱的顺序是() A:最终目标、操作指标、中介指标 B:中介指标、操作指标、最终目标 C: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

D:最终目标、中介指标、操作指标 参考答案:D [单选题]货币政策时滞直接影响货币政策自身传导机制是否顺畅,它一般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而内部时滞又细分为() A:决策时滞和操作时滞 B:认识时滞和决策时滞 C:操作时滞和市场时滞 D:认识时滞和市场时滞 参考答案:B [单选题]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票据市场的监管的一般原则中规定,承兑、贴现、转贴现的期限一般不超过() A:3个月 B:6个月 C:9个月 D:12个月 参考答案:B [单选题]理解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的焦点取决于() A:总需求曲线形状的差异 B: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差异 C:对充分就业理解的差异 D:是否考虑理性预期的差异 参考答案:B [单选题]在选择哪种准备金指标作为操作指标时,美联储认为()更好。 A:法定准备 B:超额准备 C:借入储备 D:非借入储备

中央银行学期末复习资料.精讲

第一章 名词: 1.《皮尔条例》:确定英格兰银行垄断发行货币权的特许条例。从中央银行的组织模式和货币发行上为英格兰银行行使中央银行职能奠定了基础。 2.最后贷款人: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即承担最后贷款人角色。 3.中央银行的相对独立性:两层含义○1中央银行应与政府间保持一定的独立性。○2 中央银行又不可能完全脱离于政府,这种独立性只能是相对的。 简答论述: 1.中央银行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其发展至今经历了哪些阶段? 中央银行的产生。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深刻的客观经济原因。 历史背景:1)商品经济的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 2)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的普遍化 3)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频繁出现 客观经济原因:1)银行券统一发行的需要 2)票据交换及清算的需要 3)调节资金供求,为商业银行提供必要资金支持的需要 4)对金融业统一管理的需要 中央银行的形成 1)初创时期:1656年设立瑞典银行——1913年美国联邦储蓄体系建立 2)普遍推行时期:一战后——二战后 3)强化时期:二战结束到现在 2.中央银行是如何作为“最后贷款人”的? 商业银行发生资金困难而无法从其他银行或金融市场筹措资金时,中央银行为其提供资金支持,从而承担起“最后贷款人”的角色。 中央银行主要是通过向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采取办理票据再贴现、再抵押的方式融通资金,在特别情况下,也可直接采取提供贷款的方式。关键时刻,甚至可以对整个金融体系都起到“最后贷款人”的作用。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从而起到避免金融恐慌的作用。“最后贷款人”职能确立了中央银行在整个金融体系中的主导地位。 3.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在西方发达国家有几种类型?不同类型对宏观经济有何影响? 1)独立性较强的类型:中央银行直接对国会负责,政府不得对其发布命令、指示。中央银行在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时享有较强的独立性,当中央银行与政府发生矛盾时,要通过协商解决。中央银行的独立地位在法律上有明确的规定。 2)表面上独立性较弱,但实际上较强的居中类型:中央银行名义上隶属于政府,但实际上保持相当大的独立性,仍可相对制定、执行货币政策和采取措施。 3)独立性较弱的类型:中央银行不论在名义和实际上都服从与政府的指令,其货币政策的制定以及相应措施的实行要经过政府批准,政府有权否决或推迟中央银行决议的执行。 中央银行独立性的不同对于宏观经济的运行产生不同的效果。中央银行的独立性

中央银行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五、简答题 1.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的这一职能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央银行作为“银行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只与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发生业务往来,并不与工商企业和个人发生直接的信用关系。而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活动施以影响也主要是通过这一职能实现的。这一职能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1)集中存款准备金。(2)充当最后贷款人。(3)组织、参与和管理全国的清算。 2.为什么说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 中央银行是“政府的银行”是指中央银行代表国家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代为管理国家财政收支以及为国家提供各种金融服务。这一职能主要表现在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代理发行政府债券、为政府筹集资金、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和各种国际金融活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等几个方面。 3.如何认识中央银行的性质? 中央银行的性质一般表述为:中央银行既是为商业银行等普通金融机构和政府提供金融服务的特殊金融机构,又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监督管理金融业、规范和维护金融秩序、调控金融和经济运行的宏观管理部门。中央银行之所以是特殊的金融机构,是因为中央银行在业务经营目标、经营对象和经营内容上与普通的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有着本质的区别。中央银行之所以是宏观管理部门,是因为中央银行是国家管理金融、制定和执行金融政策、控制和调节信用活动的重要工具。 4.什么是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其代表有哪些? 复合式中央银行制度是指国家不单独设立专司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机构,而是由一家集中央银行与商业银行职能于一身的国家大银行兼行中央银行职能的中央银行制度。这种中央银行制度往往与中央银行初级发展阶段和国家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相对应,前苏联和1990年前的多数东欧国家即实行这种制度。中国在1983年前也实行这种制度。 六、论述题 试论述中央银行产生的客观经济原因。 (1)关于信用货币的发行问题。与金属货币相比较,银行券已是一种信用货币,它的流通支付能力取决于其兑换金属货币的能力,即取决于发行银行的信誉。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2)关于票据交换和清算问题。这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又一个基本经济原因。(3)关于银行的支付保证能力问题。(4)关于金融业的稳健运行问题。这便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再一个基本经济原因。(5)关于政府融资问题。为了保证和方便政府融资,发展或建立一个与政府有密切联系、能够直接或变相为政府筹资或融资的银行机构逐步成为政府要着力解决的重要问题,这也是中央银行产生的基本经济原因之一。 上述诸多方面提出的客观要求直接推动了中央银行的产生。但这些客观要求并非是同时提出的,其迫切程度也并不是完全相等,因此,中央银行的形成与发展也经历了一个较长的历史过程。 第二章中央银行在现代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中央银行学》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112332B 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 总学时:32 讲课学时:32 学分:2 适用对象:金融学(实验班) 先修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金融学等 一、课程的教学目标 《中央银行学》是金融专业的选修课,它既是一门理论课程,但更是一门管理课程,它基本上揉和了金融学方面的大部分核心理论与知识,通过阐述中央银行的产生与发展、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中央银行的宏观调控、中央银行的对外经济关系等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对一国的金融概况、金融管理的理论、方法与效率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主要掌握下列几个方面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1、系统了解中央银行的产生过程、独特性质和职能; 2、熟悉中央银行的基本业务及运作方法; 3、全面准确掌握中央银行进行宏观调控的必要性、使用工具相关原理与方法; 4、熟悉中央银行在新时期宏观审慎管理的重要职责; 5、了解中央银行对外金融关系的基本内容。 二、教学内容及其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 (一)教学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国际理论界对中央银行问题的前沿研究,着重对中央银行的独立性、货币政策操作及其效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等内容进行较为详细的介绍。与此同时,使学生对中央银行的业务及对外金融关系等内容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二)教学方法与手段 1、注重启发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课堂内外的讨论为辅,鼓励学生参

与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积极思维。 2、向学生推荐、介绍和点评国内外相关文献,鼓励并督促学生扩大阅读量,在阅读中进行学习并深化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消化,为学生答疑解惑。 3、采用案例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加强课后作业练习:通过课后作业、课程小论文、案例分析报告、专题调查报告、专题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的作业练习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解,启发探索和研究问题的思路。 5、利用学院配备的综合实验室,进行模拟实验教学。学生通过实际操作,缩短书本理论和现实之间的距离。 6、课堂教学主要采用多媒体方法。 (三)学习要求 1、本课程要求学生已经学习过政治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等先修课程,并具有一定的数理知识。 2、本课程要求学生积极完成课后作业,包括论文、实践操作等,并能够在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基础之上自主学习,拓宽知识面。 三、各教学环节学时分配

西安交通大学18年9月课程考试《中央银行学》作业考核试题

(多选题) 1: 一般而言,货币政策时滞包括() A: 认识时滞; B: 决策时滞; C: 操作时滞; D: 市场时滞; E: 学习效应。 正确答案: (多选题) 2: 货币政策的内容包括() A: 信贷政策 B: 利率政策 C: 外汇政策 D: 贸易政策 E: 经济发展政策 正确答案: (多选题) 3: 中国人民银行的性质包括() A: 中央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的核心 B: 中央银行是管理全国金融事业的国家机关 C: 中央银行是经营金融业务的特殊金融机构 D: 中央银行是货币发行的银行 E: 中央银行是银行的银行 正确答案: (多选题) 4: 根据不同情况,中央银行的最高权力机构可划分为以下类型() A: 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力统一于一个机构 B: 决策、执行和监督权力分别由不同机构承担 C: 决策、执行和监督权由不同机构交叉承担 D: 中央银行的内部机构设置 E: 中央银行的分支机构设置 正确答案: (多选题) 5: 中央银行的支付清算体系是中央银行向金融机构及社会经济活动提供资金清算服务的综合安排,包括() A: 清算机构; B: 支付系统; C: 支付结算制度; D: 经理部; E: 资金部。 正确答案: (多选题) 6: 金融统计的基本程序包括() A: 统计设计; B: 统计调查; C: 统计整理; D: 统计分析; E: 统计预测。 正确答案: (多选题) 7: 政府加强对中央银行控制的原因() A: 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B: 货币政策改革发展的需要 C: 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的新的宏观经济调控理论的出现 D: 国家干预的实践提供了可借鉴依据 E: 加强国际之间的政策协调和合作的需要 正确答案: (多选题) 8: 目前,中央银行已形成的支付清算系统框架包括() A: 同城清算; B: 全国电子联行系统;

中央银行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中央银行学期末综合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中央银行制度的形成是以( )的建立为标志的。 A、美联储 B、瑞典银行 C、英格兰银行 D、大清户银行 2、一国的利率上升说明( )。 A、货币需求增加 B、货币需求减少 C、货币供应增加 D、货币供求失衡 3、下列业务中属于中央银行资产业务的是( )。 A、证券买卖 B、管理清算机构 C、发行央行债券 D、吸收存款 4、当央行的货币投放量小于货币回笼量时表明( )。 A、货币供应增加 B、货币政策偏松 C、货币政策偏紧 D、货币净投放量减少 5、摩擦性失业属于( )。 A、结构性失业 B、季节性失业 C、周期性失业 D、自然失业 6、间接信用指导包括窗口指导和( )。 A、计划指导 B、流动性比率 C、道义劝告 D、直接干预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人民银行实行( )。 A、行长负责制 B、最终决策权在央行理事会 C、央行理事会负责制 D、理事会领导下的行长负责制8、国际收支中的经常项目是由( )组成。 A、自主性交易 B、商品、劳务、收益和转移 C、贸易收支和国际储备 D、商品、劳务和投资9、在央行货币政策总目标的选择上发达国家偏重( )。 A、充分就业 B、经济增长 C、国际收支平衡 D、币值稳定 10、一国的货币供应量就是( )。

A、准备金+现金 B、基础货币x货币乘数 C、货币发行-货币回笼 D、法定准备+超额准备11、美联储最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是( )。 A、法定准备率 B、银行信贷 C、再贴现率 D、公开市场业务 12、中国人民银行在货币政策工具的选择方面、从(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 A、1996年 B、1994年 C、1983年 D、1998年 13、从中介变量反应到对最终目标产生作用所需要耗费的时间称为( )。 A、操作时滞 B、反应时滞 C、分析时滞 D、市场时滞 14、菲利普斯曲线的重要政策含义是( )。 A、货币政策是有效的 B、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C、货币政策是中性的 D、产出与通胀是相关的15、在经济活动中只充当交换媒介而不对实际活动产生影响的货币称为( )。 A、理性货币 B、合理货币 C、中性货币 D、价值货币 16、1994年墨西哥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线是()。 A、政府宣布比索贬值 B、政府财政大量赤字 C、实行高利率政策 D、贸易逆差 17、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是由()引发的。 A、香港 B、马来西亚 C、泰国 D、菲律宾 18、金融管制有益于生产和消费者双方,这种理论称为()。 A、管制新论 B、社会福利论 C、社会利益论 D、社会新论 19、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家信托公司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于()成立。 A、1779年 B、1978年 C、1983年 D、1980年

中央银行学作业三

《中央银行学》第三四章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特种存款 2.货币经济发行 3.发行基金 4. 支付清算 5. 全额结算净额结算 二、单选题 1.以下各项中不是中央银行存款业务特点的是()。 A.强制性 B.有偿性 C.自愿性 D.特殊性 2.目前,中国人民银行买卖证券操作目标主要是()。 A.货币市场利率 B.国债价格 C.基础货币 D.央行票据规模 3.在我国的国际储备资产中占比最大的是()。 A.黄金储备 B.外汇储备 C.特别提款权 D.储备头寸 4.将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一项国家制度最初始于()。 A. 英国 B. 美国 C. 德国 D. 日本 5. 在支付过程中,因一方拒绝或无力清偿债务而使另一方或其他当事者蒙受损失的可能性被称为()。 A.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系统风险 D.法律风险

6.中国现代化支付系统(CHINA NATIONAL ADVANCED PAYMENG SYSTEM,CNAPS) 于哪年启动()。 A.1994年 B.1995年 C.1996年 D.1998年 7. 将汇总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与汇总的存款货币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合并可 以编制出()。 A.货币概览 B.金融概览 C.银行概览 D.国际收支平衡表 三、多选题 1.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会计制度》,中国人民银行会计的任务主要包括()。 A.正确组织会计核算 B.加强服务与监督 C.加强财务管理 D.加强会计检查与分析 E.会计风险防范2. 中央银行会计职能是指会计工作在中央银行行使职能、加强金融管理活动 中所发挥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 A.反映职能 B.监督职能 C.管理职能 D.分析职能 E.服务职能 3. 编制货币概览和金融概览的前提是明确金融机构的分类。按照货币统计要 求,我国的金融机构分为哪几个层次()。 A.货币当局 B.存款货币银行 C.外资银行 D.特定存款机构 E.其他金融机构 4. 支付系统的风险主要包括()。 A.信用风险 B.流动性风险 C.系统风险 D.法律风险 E.其他风险5.宏观经济分析框架一般包括()账户。 A.国民收入与产品 B.国际收支 C.金融机构 D.货币 E.政府财政 6.中国人民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卖的有价证券主要是()。 A.中央银行票据 B.银行承兑票据 C.企业债券 D.国债 E.政策性金融债 7.世界各国对中央银行发行钞票都规定有一定准备制度,主要有()。 A.弹性比例制度 B.保证准备制 C.现金准备发行制

中央银行学试卷3.doc

填空: 1、中央银行在分析国际收支账户时,将不同性质的对外交易划分为“线上”和“线下”两部分。其中,线上部分净额在贷方为国际收支(顺差),在借方则为国际收支(逆差)。 2、决定货币供给的三个基本因素是:(通货—存款比率)、(准备—存款比率)和(基础货币) 3、古典学派经济学家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一条(水平)线,而早期的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总供给曲线是位于充分就业水平上的一条(垂直)线。 4、选择货币政策指标的主要标准包括:(相关性)、可测性、可控性和(抗干扰性)。 5、法定准备金率在世界范围内有(降低)的趋势。 6、若以稳定物价为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则选择中介目标时应侧重于(货币供应量)。 单选: 1、在国民账户的统计方法中,支出法着重于研究( C )的形成及其结构 A总消费B总投资C总消费D总供给 2、M1占名义GDP的比重指标,反映了(A ) A.货币供应量对实际经济过程的作用程度 B.货币供应量对一国金融深化的作用程度 C.一国宏观经济调控的程度 D.一国金融深化程度 3、货币供给是内生的还是外生的,实际上是指(A) A.中央银行能否有效地控制货币供给 B.货币供给对实际经济变量是否有影响 C.货币供给能否真正促使社会总需求的形成 D.是货币供给决定总需求,还是总需求决定货币供给 4、决定货币供给的因素中,主要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的是(A) A.法定准备率 B.超额准备率 C.通货存款比率 D.储蓄存款比率 5、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根本特点在于(C) A.针对总量进行调节 B.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进行的调节 C.针对特殊经济领域采用的信贷调节 D.以行政命令对信用活动进行直接控制 6、理解货币政策效应差异的焦点取决于(B) A.总需求曲线形状的差异 B.总供给曲线形状的差异 C.对充分就业理解的差异 D.是否考虑理性预期的差异 7、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体系各指标可控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是(D) A.最终目标、操作指标、中介指标 B.中介指标、操作指标、最终目标 C.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