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国地理学案11南方低山丘陵剖析

中国地理学案11南方低山丘陵剖析

中国地理学案11南方低山丘陵剖析
中国地理学案11南方低山丘陵剖析

中国地理学案11——南方低山丘陵区

编写:李继花审核:韩爱玲 2016—6—3 1、位置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不包括这一范围内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面积较大的平原。这里低山丘陵连片集中分布,被称为“南方低山丘陵区”。

2、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原因?

同纬度的我国南方丘陵,由于受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天然植被多为亚热带、热带常绿林,因此成为回归沙漠带的“绿洲”。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

⑴优势:①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②地形:土地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经营;③水源: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灌溉;④农业资源: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优势品种多;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⑵劣势:①地形:地形崎岖不平,平地少;②气候(自然灾害):受夏秋旱涝灾害、春季低温冻害、盛夏干热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影响;③土壤: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有机少,肥力低(土壤贫瘠);④水土流失严重。

4、红壤改良

5.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发展措施

①走立体农业道路,发展多种经营;

②资源深加工:优势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

③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④退耕还林还草

⑤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等。

7.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①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多暴雨,地表侵蚀作用强烈;③土壤:山地丘陵区,土壤疏松;

⑵人为原因:①能源短缺导致伐林取薪,破坏植被(最主要原因);②人多地少导致的过度开荒、陡坡开垦,破坏植被;③开矿、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结构和植被。

措施:①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②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③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④对优势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年收入;⑤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⑥加强教育。

8.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的措施有: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②推广省柴灶;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④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发小水电。

9.红色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粗大的红壤颗粒裸露的现象。 成因:自然原因--流水侵蚀(水蚀作用);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主要)。

【练习题】

右图所示的是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完成1—4题。

1

.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

是 ( )

A .热量不足

B .水分不足

C .土壤贫瘠

D .耕作粗放

2.下图表示该地区“人地关系问题”联系图,请

在空框内填上适当的内容,使系统成

立 ( )

A .①水土流失加剧②能源短缺③人均耕地减少

B .①人均耕地减少②能源短缺③水土流失加剧

C .①人均耕地减少②水土流失加剧③能源短缺

D .①能源短缺②人均耕地减少③水土流失加剧

读下图,回答3~5题。

3.下列有关该地区自然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地区河流以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为主

B.温带落叶阔叶林是本地区的典型植被

C.该地属冬冷夏热、降水稀少的大陆性气候

D.该地属红壤丘陵地区

4.该地主要的经济作物是

A.天然橡胶

B.茶叶

C.棉花

D.花生

5.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考虑,该地农业的发展方向是

A.退耕还牧,大力发展畜牧业

B.大力发展林业,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的稳产、高产

C.以林牧为主,农林牧结合,防止风沙危害

D.提高复种指数,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努力增产粮食

6.某学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以我国沿海某地区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性学习。根据

材料回答问题。

(1)根据图示信息,说明该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2)与我国东北地区相比,该地区发展种植业的优势和不足分别是什么?

(3)为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该地区应发展的工业有哪些?

(4)研究性学习小组在考察时发现,该地区面临的最大生态环境问题是。根据以上材料,试简述解决该生态环境问题应采取的措施。

(2014年四川)(28分)下图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下表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1)说出该地区的地形类型名称和甲地地形部位名称。(4分)

(2)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3)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4)该地计划在图幅所示东北部修建水,水最大蓄水量时水面高程不超过390米。你是否赞成在该地修建水?请依据图表信息说明理由。(6分)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所以不赞成。

答案:1——15

16.(1)以低山丘陵为主的地形;亚热带季风气候;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的植

被;河流水量丰富,季节变化明显,落差较大,含沙量较大;红壤土。(答出4点即

可)

(2)优势:水热条件充足,复种指数高,农耕历史悠久。不足:人均耕地少,规模小,

机械化水平低,商品率低。

(3)以水稻为原料,发展食品加工工业;以木材为原料,发展造纸工业;以水果为原

料,发展水果罐头加工业;以淡水鱼为原料,发展水产品加工业。(答出3点即可)

(4)水土流失大力发展立体农业;护林植树,维护农业生态环境;因地制宜,开发

优势农业资源;解决农村能源问题(小水电、沼气、薪炭林等)。(答出3点即可)

【答案】

(1)丘陵地。鞍部(4分)

(2)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6分)

(3)冬春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12分)

(4)赞成。降水季节变化大,建水库可调节水资源时间分配不均;地势低洼、开阔,利于蓄水(或图幅北部河谷狭窄,利于建坝);临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

不赞成。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供生产、生活用水;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淹没大片耕地,人均耕地减少。(6分)

【解析】

(1)主要考查读图能力,根据等高线判断地形类型为丘陵。甲地地形为鞍部。

(2)根据表格数值,最冷月气温大于零度,所以说冬季温和。夏季气温在25度以上,说明夏季高温,四季的气温、降水差异较大,说明四季分明。

(3)该地位于我国亚热带丘陵地区,冬春可能遭遇寒潮或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季降水少,气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该地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4)开放性试题。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说明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自圆其说即可得分。读表格可知,该利于建坝、蓄水。库区邻近农用地、居民点,便于生产、生活用水。所以赞成。

图示该地已有河流流经,可提供生产、生活用水。建水库要迁建公路和居民点,增加建设成本。要淹没大片耕地,导致人均耕地减少,影响粮食生产的稳定。所以不赞成。

考点:等高线图的判读,区域气候特征及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水库选址的原则。

中国著名地理学家及其主要观点

竺可桢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1.地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之间的综合性科学; 2.地理学研究的是地球表面,即研究地球外壳的发生、发展、分布和各组成部分间的相互转化与相互制约; 3.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是地理学的两大分支,都很重要; 4.地理学家必须对地理学的全部内容有一定了解,对其某一部门要有深入的研究.; 5.中国丰富的历史资料是研究地理学的宝库,要十分重视历史自然地理的研究; 6.研究地理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特别是自然辩证法。 林超地理学家,综合自然地理学和景观生态学的开拓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林超最早提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概念,并带领一批人发展这门科学,探讨综合自然地理学的作用和地位,因此被公认为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奠基人。 林超认为,我国地理界以前重人文轻自然,后又重自然轻经济甚至取消人文,都背离了地理学综合研究的宗旨,于学科的发展不利。所以他不断大声疾呼发展综合地理学。在他主编的《中国大百科全书·地理学》开篇中写到:“地理学将是一门既有坚实的基本理论、应用理论的基础性科学,又是一门与生产实践进一步紧密联系的应用性科学。21世纪的地理学将是一门在理论化和数量化基础上进一步综合化、生态化、社会化的理论与应用并重的两栖科学”。目前,各国科学家倡导建立的“地球系统科学”、“地理科学”,正与林超的主张一致,并经各条蹊径成为事实。 黄秉维地理学家,中国综合自然地理区划的奠基者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黄秉维长期从事地貌和自然区划的研究,开拓了热量和水分平衡、化学地理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3个方向;先后组织了水土保持、中国综合自然区划、热量与水分平衡的大规模研究,倡议开展陆地地球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新方向。 胡焕庸地理学家,中国现代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 关于地理学的主要观点:

2015中国地形复习学案

五种地形概念学案一 五种大地形类型:高原、平原、山地、丘陵和盆地。 1、高原的绝对高度大于500米,相对高度小, 2、平原的绝对高度一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广阔平坦,起伏小; 3、山地的绝对高度较大,顶部高耸,坡度很陡,沟谷幽深; 4、丘陵的相对高度较小,(一般小于100米),地势起伏和缓,坡度较小; 5、盆地周围高中间低,内部是平地或和缓的丘陵。 一、地形概况 1、地势特点:(1)地势西高东低、大致呈三级阶梯 ①地势一.二级区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3000M等高线 地势二.三级区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②第三级阶梯向海洋延伸形成大陆架 我国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③地势评价:利于海洋气流深入内地,形成丰富降水。 使得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加强了内地和沿海的联系。 在阶梯过渡处,河流切穿山脉形成峡谷,形成了丰富的水力资源。 (2 )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评价:多样的地形为农林牧副渔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山区面积广大,导致耕地资源不足,不利于发展耕作业;山区面积广大,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二、主要山脉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 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 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 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5.山脉走向及影响 (1)东西走向山脉对季风的运行(无论是冬季风还是夏季风)都起到了较大的阻挡作用。尤其是对冬季风的影响更为明显,致使冬季风向南运行速度减缓,势力减弱; 使山脉北坡由于冷空气堆积,气温远远低于南坡 (2)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大致与我国海岸线平行;对海洋吹来的湿润空气有抬升作用,故山脉迎风坡降水多,如台湾山脉的东侧、长白山东坡,武夷山东坡等。 (3)东西走向的山脉,有利于河流在总的地势影响下,自西向东流去。同时这些山脉成为我国主要河流之间的分水岭。如秦岭是黄河与长江的分水岭;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 主要地形区四大高原 (一)青藏高原(1)位置和范围: 我国西南部,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 (2)特征: ①我国最大,世界最高的高原,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 ②多平行、高大山脉,但相对高度较小,“远看是山,近看是川”。 ③多雪山、冰川,雪峰连绵;④亚洲许多大河的发源地 ⑤高原上有我国数量最多的咸水湖群,大面积的高山沼泽

中国地理学习方法

中国地理学习方法(怎样学好地理?)引子:区域地理普遍感觉难学难教,甚至有人认为很简单:什么地方有什么东西,如此而已。《房龙地理》,又名《地球的故事》这是一本关于“人的”地理书。房龙独到地从地理的角度来讲述各国的历史演变,分析不同人群的性格特征,阐释人与地球——我们惟一的、共同的家园——的关系。房龙曾评价传统地理“不讲理”(“不讲理的地理”好好学习网)。地理的区域性、基本国情、优越的地理位置、高中国与低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分区、重要的地理(地形、气候、农业、经济、文化等)界线、珠穆朗玛峰缩水、区域大开发、乡土地理、区域问题、临国边界纷争、爱国主义等。高考中国地理占的比重比较大,特别是我国的区域特征,区域差异,国情、国策、国土开发整治当中的问题中国地理占的比重略大一些。 1、优越的地理位置(地理位置评价) 2、多山的地形(地形骨架、高低中国、地形界线、地貌特征) 3、大陆性季风气候(形成原因、特点、优越性、灾害天气) 4、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内陆区、青藏高寒区) 5、各地农业差异很大(秦淮线、长城线) 6、东中西部经济差异(范围、差异、优势及劣势) 7、改革开放的中国经济(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发)

8、西部大开发(山川秀美工程、三农问题、和谐社会建设) 9、乡土地理 ?分析、评价家乡地理位置的特点。 ?利用图文材料和历史档案、说明家乡主要地理事物的变迁及原因。 ?举例说明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环境、生态、文化、生活诸方面的影响。 ?说明家乡人口数量、人口变化的基本情况。 ?结合实际说明家乡的生态环境状况、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善措施。 ?举例介绍家乡的主要自然灾害及防灾、减灾举措与存在的问题。 ?举例介绍家乡在开发、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方面的情况。 ?举例介绍家乡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生活等至少一个方面所发生的重大变化,了解家乡的发展规划 10.中国地理学习方法(怎样学好地理?) 1、字头记忆法:即从同类地理知识中分别提取字头,编成简短话语进行记忆,这种字头法,简化知识,利于增强记忆。例1、有关长江的长度、流域面积、流经省市名称以及长江上中下游的分段等系列知识,地名数据多,硬记有困难,可用字头法编成顺口溜:两湖两江

导学案中国地理答案

导学案08答案 A级训练 选择CBBAA CCDCD CBCCAA 17.(1)东部季风青藏高寒西北干旱半干旱 (2)昆仑阿尔金祁连 (3)秦岭—淮河 (4)暖温湿润 (5)②③①④ (6)低温地势高 18.(1)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东缘 (2)经度气候干旱高寒 (3)饲料丰富南方山区山地草坡众多河网稠密 (4)肉、乳、蛋经济地理位置(或消费市场) 知识链接部分 选择题DDA 3.(1)新疆维吾尔上海塔里木柴达木川渝(四川) (2)河西走廊山西 (3)太阳辐射(4)有利于西部地区能源开发及相关工业的发展;促进西部开发与地区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改变能源结构、保护生态环境等 (5)有利于东部地区能源压力的减轻;有源消费结构的调整,有利于环境改善;相关产业的拉动;经济优势的进一步发挥等。 导学案09答案: 自主学习:答案:5、自然区位因素:①温带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降水丰富、热量充足,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的生长;②地处平原,黑土广布,地势平坦,土壤肥沃;③河网密集,径流丰富,灌溉水源充足; 社会经济因素:④地广人稀,工业发达,有利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⑤靠近东部沿海经济带,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场广阔;⑥铁路和水运网络纵横交错,水陆交通便利;⑦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知识拓展: (1)、 ①海水深到20~30米,港阔水深,不淤不冻(不冻:受到日本暖流分支的影响),有形成大港的条件。 ②周边煤铁资源丰富。 ③海陆交通便利,铁矿进口可以依托自身港口条件,煤矿运输可依托秦皇岛港(晋煤外运)。 ④依托京津唐工业区,市场广阔。 (2)、水域、陆域、经济腹地、依托城市 (3)、(1)地理位置优越,环境优美;气候宜人;(陆上运输、内河航运及海上航运在此相连)海、陆、空立体交通网络发达;市场广阔;科技和教育发达。 (2)对水系影响:①造成一些支流、湖泊消失;②河床淤积抬高,留下了废A(黄)河河床;③B(海)、C(淮)河水系紊乱,排水不畅或水无出路,防洪压力大。 成为“分水岭”的原因:①A(黄)河此段为下游(由于流经华北平原河床宽坦,水流缓慢,泥沙淤积,使河床高出两岸3~10米),成为“地上河”;②(自郑州以下)几乎无支流汇入。 (3)①临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位于环渤海经济区);②丰富的海洋资源、能源和矿产;③(陆上运输、内河航运及海上航运在此相连)海陆空交通发达、便捷;④工业基础、科技力量雄厚(人才

中国地理学家

中科院地学部院士统计 年份19 55 19 57 19 80 19 91 19 93 19 95 19 97 19 99 20 01 20 03 总 计 已 故 现有 人 数 24 3 64 35 10 10 10 10 9 10 185 72 113 中国地理学家(院士)(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编 号 姓名简介 1 安芷生第四纪地质学家。原籍安徽六安,生于湖南芷江。196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1966年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研究生毕业。中国科学院西安分院院长,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研究员。为确立中国黄土-古土壤序列及其与深海沉积序列的对比,以及黄土堆积演化与环境变化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首先引入了第四纪磁性地层学,最早指出我国240万年前发生的重大地质气候事件,测定了蓝田猿人和澳洲沙漠化年代;重建了晚新生代不同时间尺度东亚季风变迁的代用序列:对控制我国中东部环境的古季风首次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理论,指出了东亚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合著《黄土与环境》一书。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2 常印佛矿床地质学家。江苏泰兴人。1952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质系。1994年选聘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安徽地质矿产局技术顾问、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矿产地质勘查和科研,对目前世界上不同成矿环境中的几个主要铜矿类型有着相当深入的了解和研究。发现了铜陵近东西向隐蔽基底断裂带,提出了一个有关陆内成矿带的构造背景、地质环境、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的系统的理论认识,丰富了陆内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预测。所提出的“层控(式)矽卡岩型”矿床的分类建议,及相应的成矿模式,发展了矽卡岩成矿理论,指导了找矿实践。提出了安徽沿江地区第二轮普查和立体填图的建议,并获一批成果。在直接指导找矿方面,为铜陵有色冶炼基地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后备资源。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3 巢纪平气象学家。江苏无锡人。1954年毕业于南京大学气象系。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名誉主任研究员。在我国数值天气预报、长期预值天气预报、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积云动力学和热带大气动力学热带海气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数值预报等领域中取得了开创性研究成果。1957年发表了我国第一张48小时数值天气预报图。60年代建立中小尺度大气动力学方程组。70年代首次建立我国海气耦合的滤波矩平长期天气数字预报模式,成功地进行了月季天气预报试验。近十多年来,提出了Rossby波相互作用后可激发出一类向东西两个方向传播的不稳定波,以及在非线形作用下可激发出2-3年ENSO型振荡等,提出了热带大气和海洋运动的半地转适应和发展理论,领导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环境数字预报业务系统。199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4 陈旭古生物与地层学家。1936年生于江苏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即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从1987年开始曾先后担任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副主席,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副主席。60年代师从穆恩之院士,参与《中国的笔石》的编著和建立和完善中国奥陶纪、志留纪及包括早泥盆世笔石带的划分和对比研究,80年代以来,主持多个研究项目,在国内外发表了较多的论著。1997年以他为主的国际工作组在我国浙江常山黄泥塘建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学案.doc

从 世界 看中< 国辽阔的 搬域 位置 优越 国土 辽阔< 海陆位置: 疆域辽阔: 缰界绵长、 亚欧大陆东部,濒临 居世界第三位 临国 广袤的海洋国土、内海有 中国地理专题复习学案 一、解读新考纲 1. 我国的疆域与行政区划 2. 我国人口的增长和分布以及我国的人口政策 3. 我国地形、地势的主要特征以及主要山脉和地形区 4.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5. 外流区和内流区、主要河流及其水文特征、以及黄河治理和长江开发 6. 我国的自然资源概况、矿产资源、能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的分布、开发利用与保护 7. 我国农业分布概况及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必要性 8. 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特点及高新技术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9. 我国交通运输网络的地区分布 10.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地理单元的划分依据和界限,四大地理单元的位置、范围、区域主要特征、区域间差异及其影响因素,区域自然地理环境生产、生活的影响。 11. 北京、香港、澳门、台湾、新疆、珠三角、海南岛、黄土高原、长江沿岸地带、环渤海地区等不同尺度区域的位置、范围,须得自然特征,区域发展条件(优势和不足)与措施, 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区域间的联系与差异,区域内的主要自然灾害、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31个省级行政区 二、考点扫描高考清单 纬度位置: 大部分属—带,少数地区属热带,没有寒带

从 世 界 看 中 国 地形: 地形地势i L地势: (南北气温差异:寒温带、中温带、、亚热带和热带 自 然 环 境 刍;候显著 < 夏季形成锋面雨带 I季风区和非季风区的界线 (亚热带季风气候 众多的河湖大江巨川源远流长 L问题: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 「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黑普境带来巨大 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众多的人口 < l人口分布:东多西少,分布不均 汉族92%,少数民族8% £ 多民族的大家庭Y 文化:风俗习惯、文化艺术、体育活动、语言文字 民族分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西部多山地、高原、盆地 ------------------- 1东部多平原、丘陵 西部高、东部低,面积广大 r降水分布总趋势: 东西干湿差异1 干湿地区: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干旱 地区 c冬季南北温差大 气候多样\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高山气候 I湖泊分布广泛 (上游:_______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

《南方低山丘陵水土流失及其治理》概况

材料:千烟洲经验:“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果鱼粮”的立体农业布局和以林果为主的

土地利用结构模式,是一种建立在良性循环基础上的生态农业。 用材林、经济林环境效益是: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 人工林在整个土地利用中的地位:主体地位。 鱼塘的主要作用是:相当于微型水库,蓄积降水和泥沙,使塘坝以下农田免受洪涝灾害,保证旱季灌溉。次要作用是发展水产业。 该模式中,近期可受益的是农牧渔业,中远期可受益的是林果业。 (二)、南方低山丘陵的水土流失 1、我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国家之一,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南方红壤丘陵地区的水土流失仅仅次于黄土高原,而且目前,形势越发严峻。为什么本区水土流失严重,其程度仅次于黄土高原,而造成的危害却在黄土高原之上? (1)这里土地单产高,水土流失造成的经济损失大; (2)这里人均土地少,水土流失造成的社会影响大; (3)这里石质山地土质疏松,土层较薄,表层被侵蚀后难以恢复; (4)这里江河水量大,水土流失易导致洪涝灾害,而河流中下游往往为重要的工农业生产基地和经济中心。 2、南方低山丘陵的范围: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广大低山丘陵地区。 3、造成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动力原因是什么?流水的侵蚀 4、导致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流水对土壤的侵蚀作用特别强烈的原因是什么? 人为不合理活动,导致植被破坏 5、南方低山丘陵植被覆盖不良产生的主导原因是什么?人为不合理活动 6、从水土流失的成因上看,治理水土流失的关键是什么?恢复植被,减少土壤的侵蚀 7、江西省中南部山区出现的大片“红色荒漠”,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人为原因是——滥伐森林;依据江西丘陵山区自然条件的特点,对其治理应当先做好的工作是——农业生产加强综合开发。 8、南方低山丘陵区成为农业低产区的主要原因是——红壤面积较大,为低产土壤之一;地形为丘陵,该地区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严重。 水土流失是南方低山丘陵区面临的重大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农村生活用燃料短缺是重要原因,因此只有切实解决生活燃料问题,才能真正实现封山育林、保持水土的目标。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中国地理之最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xx地理之最 初一地理学习资料:xx地理之最 1、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最大的湖泊(咸)——青海湖 3、最高的xx——xx 4、最大的盆地——xx 5、最热的地方——xx盆地 6、最大的岛屿——xx 7、最低点是xxxx盆地中的xx 8、最长的河流——xx 9、最长最早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最大的广场——xx 11、最长的内陆河——xx 12、海拔最高的xx——xx 13、最长的地下河——xx 14、最大的瀑布——xx瀑布 15、最大的淡水湖——xx 16、最大的草原——内蒙古大草原(我的家哦~) 17、最大的xx——xx 18、最大的xx——xx 19、最北的村庄——xx

20、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21、最大的沙漠——xx 22、最大的xx——xx 23、最大的岛群——xx 24、人口最少的少数民族珞巴族 25、xx是最大的淡水湖. 26、最深的湖-xx 27、最大的冲积岛-崇明岛 28、xx最大的盐水湖是xx 29、我国最大的冰川是新疆帕米尔高原乔戈里峰北坡的音苏盖提冰川,长约40公里. 30、降雨量最大的地方——xx火烧寮 31、我国最低的冰川是云南梅里雪山的卡瓦格博的明永冰川,海拔为2650m 32、最大的狭谷——xx大峡谷 33、还有一个地球上最北的热带雨林——位于中国西藏的墨脱 34、xx最大的xx——xxxx 35、xx最高的盆地——xx 36、最南端——xx 37、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是壮族,约有1600万人.38、中国最早的运河——秦朝的灵渠 39、中国最长也是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区域地理 中国的气候 导学案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 考点1:我国气温的分布特点及温度带的划分 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及其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1.图1为我国某地等高线图,表1是该地气候资料。读图、表回答下列问题。 表1 (1)描述该地区气温的季节特征。(6分) (2)分析该地区气候可能给农业生产带来的不利影响。(12分) 考点2:我国降水的分布特点及干湿地区的划分 2 .(2014北京卷)读图2,回答下列问题。 图1 果园 耕地 居民点 公路及桥梁 河流 等高线及高程 400m 200

图2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的旱涝灾害,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12分)考点3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3.(2015?北京卷)北京与河北张家口相邻。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概述崇礼作为雪上项目主赛场的气候条件。(8分) 为了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张家口市积极推进能源生产结构调整。 (2)举例说明张家口市能源生产结构调整的方向和地理条件。(8分)

考点4:我国不同地区的气候差异对比及其影响 4.(2014浙江卷)根据下列材料,完成(1)题。 材料一:下图为云贵两省部分区域及相邻地区略图。 材料二 图中锋准静止锋是我国自然地理的重要分界。下表为图中安顺和昆明的气候统计数据。 (1)安顺和昆明位于准静止锋两侧,比较两地冬季气候差异,并解释其原因。(12分) 2824100°104° 108° 第4题图

中国的气候导学案参考答案 1. (1)(6分) 冬季温和,夏季高温,四季分明。 (2)(12分) 冬季遇寒潮(低温)天气,农业生产易遭受冻害;冬春降水少,春温回升快,农业生产易遭受旱灾(2分);夏季多暴雨,农业生产易遭受洪涝灾害。 2.(12分)(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 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 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 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 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12分) 3.【答案】 (1)与周边地区相比较,崇礼冬季积雪时间较长,在75天以上;平均风速较小,在2米/秒以下。 (2)推进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产业发展;如风速较大,开发风能;日照较充足,开发太阳能;生物质能资源丰富,开发生物能。 【解析】 (1)联系图示,结合当地的气候特点,从积雪量、风速角度去分析。 (2)联系清洁能源,结合当地条件分析,可发展太阳能、水能和沼气。 考点:交通运输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气候、能源 4.(1)安顺比昆明:气温低;降水量大;降水日数多 安顺受冷气团控制,在准静止锋的下方; 昆明受暖气团控制;准静止锋位置稳定少动

中国地理分区 南方低山丘陵

南方低山丘陵 1、江南是什么?气象学家说“江南是梅雨”,经济学家说“江南是财富”,而地理学家 说“江南是丘陵”。回答(1)~(3)题。 (1)江南丘陵的范围是() A.长江以南、珠江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B.淮河以南、南岭以北、天目山以西、巫山以东 C.长江以南、珠江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D.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南、南岭以北、武夷山以西、雪峰山以东 2)江南丘陵范围内的名山有() A.庐山与恒山 B.泰山与黄山 C.衡山与井冈山 D.峨眉山与武夷山 (3)目前,江南丘陵地区发展农业的重要措施有 ①大力改良红壤②扩大棉花种植面积③应用大型农业机械④封山育林保持水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水系和铁路分布图”,读后完成(1)~(3)题。 (1)该地区中、低产田较多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不足 B.水分不足 C.土壤贫瘠 D.耕作粗放 (2)该地区因地制宜解决农村生活能源问题的 最佳途径是 A.建小水电站 B.开采小煤窖 C.钻小气井 D.上山砍柴 (3)为促进该地区农业的发展,应该() A.大力发展商品粮生产 B.大力种植牧草,发展乳畜业 C.建立大型农场,种植橡胶等作物 D.加强农业资源的综合开发 如图为“我国某地土地利用的结构图”。据图判断4~6题。 4.该地可能位于() A.两广丘陵 B.山东丘陵 C.辽东丘陵 D.太行山区 5.关于该区农业资源的优势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土地类型多样,生物品种多样 B.光、热、水资源丰富,且没有气象灾害 C.红壤广布,有机质含量高 D.水流湍急,地表侵 蚀切割强烈 6.本区的经济发展,可以考虑() A.大量出售木材 B.大力发展一次性木筷生产 C.适当发展一次性竹筷生产 D.全部改为梯田种稻

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doc

中国地理学研究领域发生的重大变化-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使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获得了辉煌的成就,地理学也如此。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们面临的自然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已经及正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这种变化向地理学提出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实际问题。地理学家充分利用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地理学家组织和参与完成了国家一系列重大的关于中国自然结构和国家发展的综合性的研究任务,大量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应用价值和科学内容,成为诸多分支学科发展的基本动力。 同时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和建议,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效益。中国地理学的影响力日益扩大,地理学家的工作促进了中国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地理学的方法逐步为社会所了解和应用,地理学的成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为社会所认同。我们有充分的理由认为:20世纪后半叶,在为国家需求服务所进行的工作规模和发挥的巨大作用方面,世界上没有哪一个国家的地理学能够与中国相比。大规模的全方位的理论成果不仅创新性地体现了中国地理的基本特点,也丰富和发展了当今现代地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理论体系。地理学的发展成就和影响已经明显超越了专业的界限。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理学逐渐走向世界,通过广泛交流引进了发达国家地理学的理论方法。在科学研究体制、评价指标、资金来源等方面进行了诸多改革,发展条件获得大幅度改善,新人才大量涌现。许多学者逐渐有了一个基本的共识:地理学发展应该逐步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注重由自然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正在转变为由人类因素引发的环境变化,即转移到自然过程、生物

过程和人类活动过程间的相互作用方面。这种变化应该是具有统领性质的。但是,正如黄秉维先生当时所反复强调的,这种环境变化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全球气候变化。 近10多年来,许多地理学家将视角转向地理学及相关领域研究发展的国际前沿,也有一批学者继续将重点置于国内新的重大领域的研究。这期间,中国地理学发展方向和研究工作出现多元化的态势。在研究工作中开辟了下列新方向和新领域: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变化、温室气体变化与大气层增温、水资源与水环境、生态系统和碳循环,生态经济、对地观测、地球系统、自然灾害及其防治、资源经济、区域可持续发展、城镇化及城镇体系、功能区等。在地理学的区域性方面,研究的区域尺度表现为微观的更微,宏观的即为全球尺度。在上述新领域和新方向近年来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中国地理学的这一重大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在全球的响应是基本一致的。早在20 世纪70年代,土壤学、林学等学科即进行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研究。当时研究的目标是揭示农作物、森林、草地等肥力维持机制和生产力。1986年IGBP(国际地圈生物圈计划)启动,1990年IPCC第一次评估报告发布,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效。学术界20世纪90 年代开始进行气候变化的生态系统碳收支和碳循环机理研究。1997年12月京都议定书诞生后,研究工作明显扩大到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不同区域的碳收支、气候变化对碳循环的影响及反馈的研究方面。 陆大道,著名经济地理学家。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曾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长期从事经济地理

(完整word版)中国地理复习学案案

第一章中国的疆域和人口 一、位置: 1,小部分位于,没有 2,东西跨个时区,时差小时。 3、海陆位置:亚欧大陆的部、太平洋的,是一个国家 4、位置的优越性: ①纬度位置:中国南北跨纬度广,南北气温差异大,有利于 ②海陆位置:中国是一个兼备的国家,临海有利于 我国西部地区深入内陆,便于同、地区的交往 二、疆域 1、四至点: ①最北端:以北主航道中心。(纬度 ②最南端:(纬度) ③最东端:。(经度) ④最西端:高原。(经度) ⑤东西相差度,南北相差度 2、海疆: ①领海宽度海里,海岸线长达千米,四个临海自北向南分别是。两大内海是 ②三大半岛:。三大岛屿: ③隔海相望的国家( 3 长度千米。陆上邻国有个。 三、中国行政区划 1、中国行政区划分为、、三级。我国共有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个省,个 直辖市,自治区,个特别行政区。最年轻的直辖市。 2、特殊省区的记忆: ①面积最大、邻国最多、位置最西的省。位置最东、最北的省区 ②跨纬度最广的省是,跨经度度最广的省是。 ③号称中华水塔的省。长江黄河都流经的省区、 ④北回归线穿过的省。全部位于热带的省区 ⑤即临海又有陆上邻国的省区,同时濒临渤海和黄海的省区、。 四、人口民族 1、人口分布特点。人口界线 2、我国人口的突出特点(主要矛盾、基本国情):。 从70年代开始,人口增长速度放慢,其主要原因是。但中国人口每一年都在增加,原因是。 3、人口政策: 4、我国有个民族,个少数民族,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是。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少数民族 数目最多的省云, 5、我国民族的分布特点:。分布最广,主要集中在和,少数民族主要分布 在、、部地区。 6、少数民族特点文化: 火把节:端午节:泼水节: 那达慕大会:孔雀舞:手鼓舞: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环境 【考点一】中国地形 一、地势特点:。这种地势对我国有哪些影响?

区域专题 南方低山丘陵区

中国区域复习——南方低山丘陵区及相关区域 一、基础知识回顾 1、位置范围: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的低山丘陵地区,不包括这一范围内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等面积较大的平原。这里低山丘陵连片集中分布,被称为“南方低山丘陵区”。 2、与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相比,成为回归沙漠带上的“绿洲”的原因? 同纬度的我国南方丘陵,由于受亚欧大陆与太平洋之间海陆热力性质差异造成的东亚季风的影响,形成了温暖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丰富,天然植被多为亚热带、热带常绿林,因此成为回归沙漠带的“绿洲”。 3、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分析 ⑴优势:①气候:光、热、水资源丰富,且雨热同期;②地形:土地类型多样,可以发展多种经营;③水源: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农业灌溉;④农业资源: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周期短,优势品种多;河湖众多,淡水鱼产丰富。 ⑵劣势:①地形:地形崎岖不平,平地少;②气候(自然灾害):受夏秋旱涝灾害、春季低温冻害、盛夏干热风等多种气象灾害影响;③土壤:红壤酸性强,土质粘重,有机少,肥力低(土壤贫瘠);④水土流失严重。4.南方低山丘陵区农业发展措施 ①走立体农业道路,发展多种经营;②资源深加工:优势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③发展农业观光旅游;④退耕还林还草(5)开发薪炭林和沼气,解决生活用能问题等。 5.南方低山丘陵区发展立体农业的好处 利于充分发挥丘陵山地水土资源潜力;减轻对有限耕地的压力,缓解人地矛盾;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生态循环;利于扩大就业、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6.水土流失与生态建设 水土流失是南方丘陵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⑴自然原因:①地形:山地丘陵为主,地形坡度大;②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多,多暴雨,地表侵蚀作用强烈;③土壤:山地丘陵区,土壤疏松; ⑵人为原因:①能源短缺导致伐林取薪,破坏植被(最主要原因);②人多地少导致的过度开荒、陡坡开垦,破坏植被;③开矿、工程建设破坏地表结构和植被。 措施:封山育林;退耕还林还草;发展多种经营,减轻土地压力;因地制宜发展立体农业;对优势资源及农产品深加工,增加农民年收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加强环保教育。 7.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造成的危害甚至超过黄土高原,其主要原因的是 ①下游多工农业基地和经济中心②石质山地破坏后再恢复相当困难③单位土地生物生长量和产值高 8.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的措施有:①大力推广生活用煤;②推广省柴灶;③大办沼气和营造速生薪炭林;④在有条件的地方,积极开发小水电。 9.红色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区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粗大的红壤颗粒裸露的现象。 成因:自然原因--流水侵蚀(水蚀作用);人为原因――植被破坏(主要)。

中国地理概况复习学案

中国地理概况 班级:姓名:使用日期: 【考纲展示】 1、位置与地形 2、气候 3、河流与湖泊 4、中国人文地理 【课前小练】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达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积约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图12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气温分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1、青海省东南边缘降水较多,其水汽主要来自( ) A.大西洋 B.北冰洋 C.太平洋 D.印度洋 2、根据年平均气温分布状况,将青海省划分为Ⅰ、Ⅱ、Ⅲ三个温度区。三区年平均气温相比( )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知识梳理】考点一:辽阔的疆域 1.优越的地理位置 纬度位置:大部分位于中纬度地区,属带,少部分位于热带。 海陆位置:东临太平洋,背靠。 2.陆上邻国 按亚洲地理分区: 东亚:朝鲜、 北亚: 中亚: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亚:阿富汗 南亚:、印度、尼泊尔、不丹东南亚:缅甸、老挝、。 【注意提示】我国地理位置的优越性 位置优越性 纬度位置 ①我国绝大部分领土在北温带,南部有一小部分在热带,广大地区有寒暖适宜 的气候,便于生产活动和生活活动;②南北气候的差异给我国发展多种经济提 供了有利条件 海陆位置 ①东部濒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加上西高东低的地势,使我国东部 广大地区深受海洋的影响,雨量充沛,有利于农业生产,也便于发展海洋事业; ②我国有陆上邻国14个,隔海相望的国家6个,有利于发展对外交往和合作 考点二:中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 1.地形、地势 (1)特征 ?? ? ??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地形: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2)主要山脉分布: ①三列东西走向山脉:a —阴山、昆仑山—b 、南岭。 ②三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c —太行山—d —雪峰山、长白山—e 、f 。 ③西北—东南走向山脉:g 、阿尔泰山。 ④南北走向山脉:h 、横断山脉。 ⑤弧形山脉:i 。 高三地理二轮复习学案

浅谈中国地理学习的意义

浅谈中国地理学习的意义 中国地理是主要包括中国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在内的两大模块,中国自然地理主要是中国的气候、地形、水文、生物、土壤特征,中国人文地理主要是中国的疆域、政区、军事、人口、民族、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交通、等领域。 学习中国地理首先要了解的就是中国的地理位置大致为东半球北半球,主要的气候类型为季风气候和高原高山气候(内陆及高原高山地区),冬季主要受来自西伯利亚的冷空气影响,盛行西北风气温低降水少;夏季则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盛行东南风气温较高降水多,局部地区受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影响。中国的地势为三级阶梯,地形西部高东部低。中国海拔最高点是珠穆朗玛峰,为中国第一高峰,最低点为新疆的吐鲁番盆地。中国第一大河为长江,母亲河为黄河,径流量最大的是珠江。总的来说东部季风区河流流量较大,流速较慢、含沙量较大、汛期主要为夏汛;非季风区河流流量较小、流速较快含沙量较小、汛期主要为春汛。中国生物多样性丰富有高等植物30000余种,仅次于世界高等植物最丰富的巴西和哥伦比亚,占世界第三位。中国的动物也很丰富,脊椎动物共有6347种,占世界总种数(45417)的13.97%。中国土壤主要有西南部的砖红壤,土层深厚,质地粘重,呈酸性;长江下游及西藏南部土壤类型为红壤,富含铁质呈酸性;东北地区的西部和内蒙古东部宁夏至西宁狭长地带的土壤类型为黑钙土,土壤中有机质的积累量大于土层上部有腐殖质层,土壤肥沃;我国北方地区土壤有棕壤及褐土,呈微酸性反应;部分地区土壤为发育。 中国的疆域辽阔,陆地面积约960万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1.4万多千米,内海和边海的水域面积约470多万平方千米。海域分布有大小岛屿7600多个,其中台湾岛最大,面积35798平方千米。陆地同14国接壤,与6国海上相邻。中国人口约为13亿,共有56个民族。中国为发展中国家,经济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占比正逐年提升。中国有涵盖全国的铁路公路交通网,水路运输以长江流域及沿海地区为主,空运和管道运输较为发达。中国大陆(含港澳)目前有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两个城市)及23个省级行政区。 地理是研究人类与地理环境关系的科学。人生活在环境里,人类离不开环境。我国古代常形容人博学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地理学科引导我们去认识环境,教我们怎样去适应环境,改造环境,使人类与环境协调发展,因而也是我们学习生存的科学,是我们生活的工具,是每一个公民必须的素质。学习中国地理有利于我们了解我国海陆的变迁,气候的异常,资源的开发,工业的合理布局,农业的因地制宜,人口的合理增长,环境的有效保护等等。例如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是在许多的学者在通过对该地区地理长期考察论证下才得以实行的。还有日常生活中的天气预报,也是基于对我国气象的观察总结预测的。这些都是离不开对中国地理的探索与学习。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地资源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土地资源面临的困境及出路 土地资源管理1班王磊2008014102 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全国大约有2/3的县位于山区。山区独特的地理条件,使其无论在地理环境方面,还是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面,都很有特色。 垂直地带是山区最显著的自然特征,表征着气温,降水,土壤,植物等随海拔所发生的变化。因此,农业生产的“立体化”在山区表现得尤为突出,使山区的物产十分丰富。生态系统脆弱是山区又一个显著的特征。在人口稀少的过去,山区与自然保持着和谐的关系。随着人口的增长,山区的资源被无节制的开发利用,造成很多生态问题,严重影响农业的发展。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是我国最为低矮的大面积连片山区。不少地方在开发利用农业资源,解决生态问题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值得借鉴。 一、优越的区位。 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地域广阔,其范围大体指淮河以南,云贵高原以东,雷州半岛以北广大的低山丘陵地区。从全球范围来看,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地区,由于受到副热带高压的控制,分布着大面积的沙漠或干旱草原。我国南方地区虽然处于北回归线附近,但是由于这里东面和南面濒临海洋,深受季风影响,不但摆脱了沦为干旱荒漠的厄运,反而具有温暖湿润的环境。这一地区不仅在世界同纬度亚热带地区中别具一格,二球在国内也是一块得天独厚的宝地。 二、人地关系。 此区域不仅是一个开发很早的地区,而且还是一个人口密度较大、土地负载量较重的地区,尽管在新中国成立以来这里有很大的发展,但是目前仍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如下图:

三、农业资源的优势和问题 (一)气候资源光、热、水资源相当丰富,而且大部分地区配合较好这里优越的气候条件得益于季风,同时也因季风活动及其在年际和年内的不稳定性,伴随有多种农业气象灾害发生,影响农业生产。例如,由于冷空气势力较强和农事较早,在江南至粤中、桂中之间的丘陵山区,每年的春季容易受到低温阴雨影响,对早稻播种不利。又如,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65%~75%集中于5~9月,其中春雨较多,而盛夏的7、8月常出现干旱少雨天气,对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这些灾害性天气大多与季风气候的特点相联系,不易改造和避免。但可以采取相应措施,如调整农业种植顺序,发展水利,建立防护林体系等,在一定范围内减轻灾害的程度。 (二)生物资源生物品种丰富多样,植物生长速度快,更新能力强,具有较高的产品出产能力。例如,就农林产品而言,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的主要有茶叶、竹子、油菜籽、松香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在生物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例如,农业所用的生物资源品种单一,除茶、果、竹、木在局部地区有重要地位外,大部分人力和物力投向少数几种农作物,特别是水稻。而对面积最大的次生林抚育、草地管理等投入少,经营也极为粗放,没有因地制宜充分利用生物资源潜力,把生物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三)土地和土壤资源丘陵山地所占比例很大,大约为76%。正是由于这一特点,本区气候、生物、土壤的垂直分异比较明显,土地类型多样,为农业的分层立体布局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丘陵山区坡地上的水土物质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导致土地性质的全面改变。例如,在茂盛的原生植被覆盖下,一般缓坡和中坡山地是良好的农业用地。但是当坡地被开垦或植被遭到大规模破坏后,暴雨可以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并最终成为裸岩等难以利用的土地。同时,丘陵山地地形复杂,各种土地类型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此外,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红壤分布面积较大。有机质少,土质黏重,是我国南方主要的低产土壤之一,需要大力改造。 (四)水资源中小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有利于建立水电工程和发展灌溉农业。但是水系发育也使得地表侵蚀切割相当强烈,地表呈现山、丘、盆、谷交错分布的状态。地形复杂,一方面使土地类型多样,另一方面增加了开发的难度。 通过以上对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分析,可以看出,由于这里水、热等最难改善的生产条件并不存在根本缺陷,而因地貌差异形成的多种土地类型,可以因地配置繁多的生物品种。因此这一地区是我国农业发展潜力最大,开发难度较小的地区之一。此外,这里劳动力资源充足。而且临近商品粮基地、工业城市与海港,有开发丘陵山区资源的人力和市场条件。

7《中国区域地理》导学案

高二地理DL-018-G2-07 《中国区域地理》导学案 编写人:李群审核人:李群时间:2018-11-20 班级:__________组别:__________组名: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四大地区的区域特征。 2、能运用相关地理原理分析各种地理现象的成因。 【重点难点】 北方地区、南方地区、西北地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与地理特征。 【学法指导】图文结合法、归纳法。 【知识链接】认识区域,既要了解自然地理特征,也要熟悉人文地理特征。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西北地区 1.位置: 西北地区位于 定位:40°N,45°N 90°E、120°E 2.地形:主要地形区(及特 征) 、 3.气候:A.气候类型:B特征: C.成因 D.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E.我国的“热极”在,“干极”在。 4.植被:自东向西大体依次为 草原与荒漠的分界线大致在,相当于 5.矿产: 6.河流湖泊: 7.农业:主要农业类型、;主要农产品 主要农业区有、、、(在图中用阴影表示)灌溉农业引发的问题有、、 8.工业:依托丰富的资源,发展特色工业,如 9.人口、城镇:多呈状(东部)或状(西部)分布,原因是 10.西北地区最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知识点二:北方地区

1.位置:北方地区位于 定位:35°N、40°N、50°N 105°E、120°E、130°E 2.地形:主要地形区有 3.气候:A.气候类型: B.气候特征: C.热量条件南北差异大:(温 度带)大兴安岭北部为 长城以北为 黄河中下游地区为 D.年降水量毫米, 主要集中在月,大部分 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区(东北的东部及北部山地为湿润区); E.东北冬季漫长严寒多积雪,为我国的“寒极”; D.主要灾害性天气:冬半年的;东北地区; 华北地区。 4.河流:主要河流有 水文特征南北差异大:水量北南;河流含沙量北南; 结冰期北南;汛期北南(东北地区有明显融雪春汛) 5.植被类型:东北地区以为主,华北地区以为主。 6.土壤: 7.矿产: 8.农业:A.耕地类型:以为主 B.主要农业类型 C.三大地形区的农林产品与主要问题存在差异: 9.工业:两大工业区------ 10.主要城市: 11.交通:以为主 12.制约华北地区经济发展的主 要因素是 知识点三:南方地区读课 本图文资料,完成基础知识梳理 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 30°N、23°26′N,100°E、 105°E、110°E、120°E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