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主题班会教案

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11年11月14日

班级:六(2)班

主题: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教育目标:

1.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活动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关于地震。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滑坡和泥石流。

[提问,引导讨论]

(1)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哪些地方?

(2)它们主要是由哪种外力作用形成的?

(3)滑坡和泥石流在哪些条件下容易发生?

(4)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发生过程的异同。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

[教师归纳]

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发生在地表起伏较大的地区,如山区。在地表植被差及地表结构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它们容易发生。它们发生过程的相同点表现在:主要是重力作用影响下形成的;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人类活动可诱其发生。两者的不同处表现在: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不同;形成泥石流必须有水的参与。

4.关于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师提问,引发讨论]人类一些不合理的活动会诱发地质灾害,而人类也不会被动的接受灾害带来的损失。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采取哪些措施,才能将损失降低?

学生就近分组进行讨论,然后每组派出代表发言。

[教师归纳]在不同场合中有不同的做法,如在学校、在家里、在公共场合等,结合实际进行防震教育。

(三)总结扩展

陆地环境所产生的给人类活动带来不利影响的一些现象,我们统称为地质灾害。这些地质灾害包括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等,都是地质作用的结果。而地质作用过程一般极其缓慢,并且由量变到质变。即使地质灾害这些突发现象,也是经过长期能量积累后突变的。各种地质作用过程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我们认识自然,掌握其发展规律,就能利用其有利因素,克服不利因素,为人类造福。

高中地理《地质灾害及其防御》(教案)

§1.2《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理科第4组 NO.14 高中地理刘畅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训练学生读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1)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三、教学用具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大家还记得给我国带来巨大损失的5.12汶川大地震吗?这是自然界给人类带来的灾难!这节课我们来一起学习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二)讲授新课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 (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投影片】“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生回答。【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3.关于火山喷发 【景观图】火山喷发。 了解火山喷发的现象。 【播放录像】《发山喷发》 【教师提示】带着以下问题观看录像片。 (1)片中流动的红色物体是什么? (2)覆盖在建筑物上的灰黑色的物质是什么? (3)这些物质来自何处? (4)火山喷发是怎样形成的? 【投影片】火山构造示意图。 【提问】(1)简述火山的构造;(2)说明火山与火山喷发的区别。 学生回答。 【提问复习旧知识】

预防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 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防自然灾害主题班会教案.2doc

防自然灾害主题班会教案 一、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2.通过结合“全国防灾减灾日”开展活动,进一步强化安全教育工作,帮助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保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健康有序的开展。 二、内容简介 1.“防灾减灾日”意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2.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 三、活动过程 1、“防灾减灾日”意义 (1)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2)自今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3)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震,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顺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一方面也是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工作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工作。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震。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灾害、凌汛灾害、地震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热带气旋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受热带气旋严重影响的国

家之一。 冰雹灾害:我国是世界上雹灾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3、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1)、地震的自救常识 ——大地震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或是桌子,床铺等下面,震后迅速撤离,以防强余震。 ——人多先找藏身处 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乱,应立即躲在课桌,椅子或坚固物品下面,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教师等现场工作人员必须冷静地指挥人们就地避震,决不可带头乱跑。 ——远离危险区 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被埋要保存体力 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学校人员避震 在学校中,地震时最需要的是学校领导和教师的冷静与果断。有中长期地震预报的地区,平时要结合教学活动,向学生们讲述地震和防、避震知识。震前要安排好学生转移、撤离的路线和场地;震后沉着地

《自然灾害》教案(最新版本)

《自然灾害》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观察自然图片,自主思考,辨析什么是自然灾害。 2.利用教材自主学习,通过观察文字、图片和视频资料,了解各种自然灾害。 3.阅读我国各种灾害地图,提炼重点灾区,得出中国重点灾害叠加图,了解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 二、能力目标: 带着问题分组讨论,结合自身经验,探讨防灾减灾的措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我国自然灾害及灾害防治的学习,培养学生敬畏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讨论自学,了解各种自然灾害。利用灾害图片叠加,讲解我国各种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教学难点 将课本中的孤立的案例转化成与前后知识相联系的知识。通过图片叠加了解中国自然灾害频发。 教学方法 活动探究法、提问讲解法 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准备:在网络上查找和自然灾害相关的图片和新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大家对于我国的自然环境已经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然而,自然环境并非一成不变的,长远来说,所有的自然环境,包括我们了解的地形地势、气候河流,在几亿年前还都不是现在这个样子,它们慢慢地发展,一点点变化成为了今天的样子,而未来,它们还将继续改变。不过这种变化是十分缓慢的,缓慢到我们几乎感觉不出来。然而自然的变化也并非都是缓慢

的,有一种自然变化会比较激烈,有时是大地的震颤,比如火山喷发、地震海啸等,有时是天气的突变,来一场暴雨台风,或者突然的一场干旱,这些都是自然的激烈的变化。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关注这种自然的变化,看看自然的激变给我们带来的破坏,也就是自然灾害。同学们是怎么理解自然灾害的呢?(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授 (一)常见的自然灾害 (课件展示)自然灾害图片,思考自然灾害的概念,找出四幅图片的共性,分析自然灾害的成因和结果,最终总结出自然灾害的概念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了解到自然灾害发生时的现象和造成的结果 例如:旱灾图 降水较常年偏少──造成用水紧张──农田由于缺水而出现干涸 结果:由于缺水导致减产或绝收 其他的几幅图可以依此分析 1.自然灾害的概念 自然灾害是自然环境出现异常的变化,并且造成了资源破坏、财产损失、人员伤亡 【巩固练习】──认识身边的自然灾害 (1)2013年4月20日,四川雅安发生地震,造成196人死亡 (2)2014年8月2日,江苏昆山汽车轮毂抛光车间发生爆炸,造成75人死亡 (3)2010年8月7日,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灾害中遇难1481人,失踪284人 (4)太平洋海底发生地震 【提问】根据自然灾害的概念,判断上面的4个事件,哪些属于自然灾害,说明理由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防灾减灾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篇一 一、目标:通过学习,让学生对能够了解一些基本常识。 二、内容简介 “防灾减灾日”意义。对我国影响较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三、活动过程 1、“防灾减灾日”意义 我国是世上自然灾害最为紧张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 自今年起,国务院确定每年的5月12日为“防灾减灾日”。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特大地动,损失影响之大,举世震惊。设立我国的“防灾减灾日”,一方面是适应社会各界对我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另外一方面也是提醒国平易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正视防灾减灾,努力削减灾害损失。国家设立“防灾减灾日”,将使我国的防灾减灾事情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地开展防灾减灾事情。

2、对我国影响最大的几种自然灾害 地质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塌、地面下沉、地动。 洪涝及其它灾害:雨涝灾害、洪水患害、凌汛灾害、地动灾害。 大风灾害:风力达到足以危害人们的生产活动、经济建设和日常生活的风,成为大风。危害性大风主要指台风、寒潮大风、雷暴大风、龙卷风。 回归空气旋涡灾害:我国是世上少量几个受回归空气旋涡紧张影响的国家之一。 雹子灾害:我国是世上冰雹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 海洋灾害:风暴潮、灾害性海浪、海啸、赤潮。 其它灾害还有很多。 三、常见灾害及预防自救自护常识 (1)、地动的自救常识 ——大地动时不要急 破坏性地动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 的`时间内你千万不要惊慌,应根据所处环境快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快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

高中地理《第二章 第二节中国的地质灾害》名师精编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选修5

专题二:地质灾害之 中国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地震、滑坡、泥石流的地理分布特点 2、结合中国人口分布特点,分析地震灾情和特点 3、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的原因。 4、以某地质灾害为例,提出相应防御措施 ?过程与方法 通过图表分析,归纳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产生原因并提出防御措施;联系实际生活,把握地质灾害避险小常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会利用图表信息,分析问题;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重点】 1、从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生成关联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南区地质灾害链发性和灾情严重 的原因 2、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教学难点】 在了解地质灾害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学会在生活实际中判断地质灾害并避险 【学情分析】 本节内容属于地质灾害专题学习的第三课时,在前两节课中,学生学习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的形 成原理,基本把握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及危害,本节课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我国的地质灾害分 布特点,并根据灾害的发生条件和原因,阐述灾害防御措施,聊聊日常生活避险。 ,归纳我国地震灾害分布特点。

结合以上特征,西南地区是我国地质灾害的多发地区,尤其是青藏和云 (板块交界,构造运动频繁,多 课前查阅相关资料,讨论地质灾害如何防御(提示:可从形成原因入手)归纳 三、地质灾害防灾避险小知识 【布置作业】优化设计:P53、P58,第14题,测评:P4,第24题 【板书设计】专题二地质灾害 二、中国地质灾害 1、我国地质灾害分布特点 地震:东部和西部板块交界处,西多东少 滑坡、泥石流:地形阶梯交界处,中部季风气候区 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原因分析 2、防御措施 工程措施: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修筑护坡、固坡工程;保护植被,改善地表条件;完善排水工程建设非工程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预警工作;提高人们防灾减灾意识;减少大型工程对山体的破坏等

防地质灾害教案

2015-2016 学年度第二学期安全教案 《防地质灾害》 小一班 一、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防汛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5.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 意识。 二、活动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 )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 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2.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 3.录像:《地震》、《洪水来临》 四、活动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洪水的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 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 能力。 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 (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关于地震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提问]指出世界两大地震带分布在哪里?与我国的关系如何?学 生回答。 [提示]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 [景观图]地震后的废墟。 [展示资料]地震所造成的损失。 [归纳]地震是一种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教师引导讨论]通过以上学习,我们在了解到地质灾害的成因、 分布以及危害的基础上,也初步掌握了部分防御灾害的措施。 (三)防汛 1、出示洪水来了的场景图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教师:“图中发生了什么事情?”“洪水对我们的生活会带来哪些危害?” 2、幼儿自由讨论、交谈:洪水来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教师小结:(把防洪小知识编成儿歌教给小朋友)洪水来了莫惊吓,迅速求救往高爬。切断煤气和电阀, 寻找木板做舟伐。 3、播放“防洪小知识”的课件给幼儿观看,让幼儿了解一些防洪知识。(往高处跑、关水电门、不能在水沟边走、不能随便喝洪水、找游泳圈或者木盆当船) 4、与幼儿讨论哪些地方是能躲避洪水的高地?幼儿先自由谈论。教师小结:(能躲避洪水的地点:高楼顶、房顶、山顶) 5、请幼儿说说在我们幼儿园哪里是能躲避洪水的高地? 6、防

防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预防地质灾害教育主题班会 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 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 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 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6)如果在滑坡体上有长期位移观测资料,那么大滑动之前,无论是水平位移量还是垂直位移量,均会出现加速变化的趋势,这是明显的临滑迹象。 (7)滑坡后缘的裂缝急剧扩展,并从裂缝由冒出热气(或冷风)。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367)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年月日 活动班级:七()班 活动主题: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班主任:李献华 教育目标: 、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活动过程: 、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

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的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的异常现象。 ()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是滑坡向推挤的明显迹象。 ()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的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和松弛现象。

高中地理2.2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 2.理解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德育目标 使学生正确对待地质灾害的发生,树立预防为主、监测预报的思想观念。 ●教学重点 1.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危害及防御。 2.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难点 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教学方法 对第一个问题主要采用谈话法和讨论法,第二个问题采用综合分析法,第三个问题以学生自学、教学归纳、引导为主。 ●教具准备 投影仪、投影片、景观图片或录像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讲授新课] 4.6 地质灾害(板书) 一、主要地质灾害(板书) 1.地震(板书) (教师首先播放一段有关地震的录像资料,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请大家看完录像后思考下列问题: (1)地震是怎样发生的? (2)哪些地方易发生地震? (3)震源与震中是怎样区别的? (学生回答、教师归纳,略) (教师补充)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即板块运动有关,还记得老师在讲课时曾这样说过:板块内部较稳定,交界地带不太平,火山、地震常发生。 从图4.24中可看出:震中和震源在一条垂线上,震中位于地面,而震源处于地球内部,即发生地震的源地。 地震的大小就是震极。一般情况下: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地质灾害及其防御地理教案 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 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教材最后讲述地质灾害的防御。教材中讲了三方面的问题,其核心为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减轻灾害的基本途径。对第一点和第三点比较好理解。在防灾、抗灾、减灾的诸多领域中,首先需要对地球

系统的整体性有更多的认识,寻找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规律及其灾害间的相互联系,这一切都要建立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一些具体的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的设计和实施,也要有科学技术的支持。对第二点则可以作进一步的解释。加强灾害管理法制建设和健全减灾规划管理制度是灾害管理的重要方面。国家要制定减灾总体规划,各有关部门、各级政府在其指导下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减灾规划;要制定各级政府重大灾害的应急行动计划,用于指导政府、有关部门、厂矿企业及居民在重大灾害发生后做出紧急反应,协调行动,减轻灾害损失。有了这些法规和措施,减灾工作才有可能纳入法制的轨道,一旦灾害发生,就可以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我国在长期的减灾实践中形成了由政府内灾害管理职能部门、辅助救灾部门、救灾决策指挥机构和临时性协调机构所构成的灾害管理组织体系。在重大灾害发生地区,各级政府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各有关部门分工协作,接受救灾决策指挥机构的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我们在有关灾害的报道中可以看到,凡遇到地震等重大灾害,当地政府首长都要亲临现场,指挥抗灾减灾工作,正体现了这种灾害管理组织体系。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这段内容在以往的高中地理教材中是没有的,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

中学生预防山洪、地质灾害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2018年春季学期预防山洪、地质灾害安全教育 主题班会教案 时间:2018年6月15日 地点:七(5)班教室 主讲人: 参会人:七(5)班全体学生 1.什么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的变异和人为的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的后果便给人类和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 崩塌,是指陡峭斜坡上的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的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 泥石流,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的、含有大泥沙石块的介于夹沙水流和滑坡之间的土、水、气混合流。 2.当你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的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的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是很危险的。当逼无法跑离的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的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你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和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他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的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的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的预兆(前兆),旧纳起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地质灾害教案

地质灾害教案 知识要求: 1、了解地震、火山、泥石流、滑坡四种灾害的成因以及灾害之间具有相关性的基本特点; 2、了解地质灾害对人类造成的重大危害,从而认识到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意义; 3、了解人类目前防御地质灾害的基本措施 智能训练: 培养学生依据图像资料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分析能力和归纳能力。 思想教育: 通过学习,使学生加深对人地关系的认识,树立防灾减灾的意识并转化为自觉的行动。 阅读要求: 《印度1.26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防御 教学难点:地质灾害的成因 教具:投影片 课型:新授课 教法:情境呈现、讨论分析、归纳小结 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已经了解陆地环境与人类息息相关,它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但同时,我们还应认识到,陆地环境的变化有时表现得非常剧烈,破坏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形成灾害,进而影响甚至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视频资料]地震、火山等地质现象实例过程呈现 一、主要地质灾害 (一)地震1、定义2、分类、成因、特点 ①构造地震定义:由于地应力引起构造变动而发生的地震。 成因:地应力的积累-释放 地下岩层断裂,错位,产生震动,形成地震波 地震波由地下向上传播,引起地表震动。 特点:活动频繁(全世界每年发生地震的90%) 延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破坏性最强。 ②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和岩浆活动引起。一般震级不大,影响范围小。 ③塌陷地震:由于地下洞穴(岩溶区、地下采矿区)、地层滑落等而引起的。一般规模小,为数不多。 [总结]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 [问题]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的关系 3、地震的分布规律 在具有一定活动性的断层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按板块构造理论,在板块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易发生地震。 世界上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4、地震要素 [结合插图,讲清各地震要素的概念] ①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等震(中距)线。 ②地震波:地震时,由于纵波传播的速度比横波快,先到达地面而引起地面上下颠簸;而后横波到来,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摇晃。

防地质灾害教案

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安全教案 《防地质灾害》 小一班一、活动目标: 1.了解地震、防汛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3. 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4. 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5.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活动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活动准备:

1.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2.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 3. 录像:《地震》、《洪水来临》 四、活动过程: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洪水的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2.关于地震 [播放录像]《地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 [提问,启发讨论](1)什么是地震它是怎样产生的 (2)什么是震源、震中和震中距 (3)地震的大小用什么来表示 “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预防地质灾害安全课教案

预防地质灾害安全课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生命的可贵,掌握有关的预防地质灾害的安全知识,增强学生安全意识。 2、以“增强地质灾害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为指导方针,切实加强安全教育与管理,确保学生安全。 3、通过学习有关安全知识,使学生树立自护、自救观念,形成自护、自救的意识,使学生安全、健康成长。 【教学重难点】 根据地质灾害发生的规律和特点,学会自救自护。能学会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尽量的减少伤害。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视频、图片。 【教学课时】一课时 [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1、什么是地质灾害 2.生活中都有哪些地质灾害学生讨论、交流。 如:地震、大风、雷雨、洪水、滑坡、泥石流等。 二、发生这些地质灾害时应该怎么做 1.发生地震应该怎么办 2008年5月12日下午2点28分,四川汶川发生了级大地震,当时学生正在学校上课,突如其来的地震让许许多多的学生和老师葬身于瓦砾之中。一条条鲜活的生命在瞬间消逝,一朵朵正准备怒放的鲜花在瞬间被摧毁。地震是无法预测的,但是只要我们能多了解一些关于地震的知识和多学点自救的方法,我们是可以降低地震带给我们的伤害的。请同学们观看视频再讨论发生地震时怎么办 (1)观看视频,讨论交流。 (2)小结: … ①不惊慌失措,不要去阳台或窗下躲避,不要拥向楼梯。 ②要迅速躲在桌、柜、床等家具下面或小房间里。 ③在学校要听从老师指挥,安全疏散。模拟演示。 ④地震来临——送你防震自救口诀 a.高层楼撤下,电梯不可搭。 b.平房避震有讲究,是跑是留两可求,因地制宜做决断,错过时机诸事休。 c.次生灾害危害大,需要尽量预防它,电源燃气是隐患,震时及时关上闸。 d.强震颠簸站立难,就近躲避最明见,床下桌下小开间,伏而待定保安全。 e.震时火灾易发生,伏在地上要镇静,沾湿毛巾口鼻捂,弯腰匍匐逆风行。 2.当大风来临时应该怎么办 】 (1)在我们这个地方一到夏天,经常会遇到刮大风,请同学们观看短片并联系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大风,讨论一下当大风来临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做

小学《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3篇

小学《防震减灾》主题班会教案3篇 篇一 教学目标:通过介绍一系列的防震减灾、预防灾害活动使少先队员初步了解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措施。初步了解地震、各种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教学准备:收集有关地震的相关材料。 一、宣布活动内容 1、同学们,这次四川汶川大地震,给四川人民带来巨大的伤痛及损失,谁能来说一说你了解到地震的哪些知识?(学生回答) 2、同学们了解还真不少,这节课我们一起来了解地震是怎么产生的,遇到地震应该如何预防伤害。 二、教学过程 1、各小组相互交流,了解地震的成因。 2、出示搜集到的有关地震知识。 地震是指岩石圈在内力作用下突然发生破裂,地球内能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从而引起一定范围内地面震动的现象。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结构有关。在地壳中有断层,而且断层又具有一定活动性的地带,地震最容易发生。 地震的大小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地震释放出来的能量越大,震级越高。震级每增加1级,能量约增加30倍。通常,3级以下的地震,人无感觉,成为微震;5级以上地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成为破坏性地震。 地震是一种危害和影响最大的地质灾害。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6级以上地震。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唐山的7.8级大地震,使这个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倾刻成为一片废墟.这是2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一次地震灾害。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濒发,震级高。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这次四川发生了8.0级的地震,震后到目前为止,还发生了四次6级以上的余震,比唐山大地

地质灾害的防范安全教案

地质灾害的防范安全教案 教案第一页(试用) 教学时间:年、月、日 教学目标(3-D) 14,安全使用电梯和旋转门安全1班的第一个课时是什么。通过学习,学生可以理解乘客应该如何应对电梯故障?2.让学生知道如何在正常使用中最大限度地避免电梯的危险。3、知道电梯遇险自救点。4.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珍惜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方法和手段,使教材建设了解电梯遇险救援的重点。让学生树立“安全第一,珍惜生命”的意识。 1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试验)应该得到补充 以师生活动的课堂变化和处理效果为主要环节1。简介:电梯是高层建筑中不可缺少的垂直运输工具,也是其自身大型机电设备。自从电梯发明以来,它的安全性和舒适性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电梯的数量也在迅速增加。报纸上经常报道电梯事故。为了纠正原因,有些人要对这些因素负责。因此,我们以问答的方式介绍电梯相关知识,以确保电梯在日常生活中的安全运行。2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试验)应该得到补充 教室的变化和处理老师的动作是两个,问答游戏:学习的效果和学生的动作为主要环节a:电梯有一个轿厢和一组配重,它们由一根牵引钢丝绳1连接。在驱动装置(曳引机)的驱动下,电梯如何运行和连接?

电梯轿厢和配重在电梯井中沿着导轨上下移动。2、如何呼叫电梯?回答:当你需要乘电梯时,你应该选择电梯厅呼叫面板上的方向按钮。如果电梯的方向与你选择的方向相同,它会自动停在这层,否则它不会停。然而,当电梯满载且不能容纳更多乘客时,电梯不会停止。在乘坐电梯之前,你必须耐心等待电梯下次运行。 回答:当你需要乘电梯时,你应该选择电梯厅呼叫面板上的方向按钮。如果电梯的方向与你选择的方向相同,它会自动停在这层,否则它不会停。然而,当电梯满载且不能容纳更多乘客时,电梯不会停止。在乘坐电梯之前,你必须耐心等待电梯下次运行。3 在课堂上,教学过程(试验)应该得到补充 教师在使用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结论: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最权威的数据来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统计中,自动扶梯和直梯是一起统计的,属于特种设备(锅炉和起重机械在此列出)。XXXX发生电梯事故44起,占特种设备事故总数的14.86%。全国共有1628500部电梯,约占全国特种设备的四分之一。还有一组来自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数据。到了XXXX,10000部电梯的事故率是0.33。在统计学中,自动扶梯和直梯都混在一起,所以很难说有多少是不同的。然而,无论是在国际上还是在中国,自动扶梯的事故都比直线自动扶梯多(美国自动扶梯的事故率是直线自动扶梯的20倍,是韩国的3倍)。另一方面,虽然自动扶梯比直线自动扶梯多,但死亡率很低。4

预防地质灾害备课教案

防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四年级 2017-3-20 清镇市新店镇化龙小学

四年级防地质灾害教学设计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的应变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强化学生的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减灾意识。 二、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方法 1.重点 (1)学会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原理分析、比较、归纳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和特点,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形成综合分析总是的能力。 (2)地质灾害的防御。 2.难点 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 3.解决方法 充分利用地图、示意图、景观图片及录像资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准备 投影片:地震构造示意图;“世界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火山构造示意图;“我国地震和泥石流的分布”图。 景观图片:地震后的废墟;火山喷发的景观;滑坡及泥石流景观。录像:《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发生过程》。 五、学生活动设计 1.通过看录像、读图及观察景观图,使学生了解主要地质灾害的成因及危害。 2.通过讨论分析认识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和如何防御地质灾害。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1.使学生了解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和危害,并培养运用旧知识分析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2.通过分析地质灾害之间的关联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3.通过对地震防御措施的讨论,增强学生临灾的应变能力。(二)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关于地质灾害的概念 可与前面学过的气象灾害作对比,引导学生分析出气象灾害是由于大气运动造成的,而地质灾害则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即它们是内力和外力作用形成的。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地质灾害防治主题班会教案 活动时间:2017年10月16日 活动班级:七(4)班 活动主题:地质灾害及其防御 班主任: 李献华 教育目标: 1、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得成因及危害。 2、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得重要性。 3、培养综合分析问题得能力,增强学生面临地震灾害时得应变能力。 活动过程: 1、什么就是地质灾害?主要有哪些种类? 自然得变异与人为得作用都可能导致地质环境或地质体发生变化,当这种变化达到一定程度、其产生得后果便给人类与社会造成危害,称为地质灾害。地质灾害主要有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震、火山、地热害等。崩塌,就是指陡峭斜坡上得岩体或者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脱离母体,发生崩落、滚动得现象或者过程。 滑坡,就是指斜坡上得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得软弱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得自然现象。 泥石流,就是指山区沟谷或者山地坡面上,由于暴雨、冰雪融化等水源激发得、含有大泥沙石块得介于夹沙水流与滑坡之间得土、水、气混合流。 2、当您遇到滑坡灾害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在滑坡体上时,首先应保持冷静,不能慌乱。要迅速环顾四周,向较为安全得地段撤离。一般除高速滑坡外,只要行动迅速,都

有可能跑离危险区段。跑离时,以向两侧跑为最佳方向。在向下滑动得山坡中,向上或向下跑就是很危险得。当逼无法跑离得高速滑坡时,更不能慌乱,在一定条件下;如滑坡呈整体滑动时,原地不动,或抱住大树等物,不失为一种有效得自救措施。 (2)当处于非滑坡区,而发现可疑得滑坡活动时,应立即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她单位。 (3)政府及有关部门应立即实施应急措施。 3、当您遇到泥石流正在发生时应该怎么办? (1)当处于泥石流区时,应迅速向泥石流沟两侧跑离,切记不能顺沟向上或向下跑动。一般粘性泥石流比稀性泥石流容易躲离与得生。而当处于非泥石流区时,则应立即报告报告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或其她单位。 (2)政府部门应立即拟定并实施应急措施。 4、滑坡发生前常有哪些异常(前兆〕现象? 不同类型、不同性质、不同特点得滑坡,在滑动之前,均会表现出各种不同得异常现象,显示出滑动得预兆(前兆),归纳起来常见得有以下几种: (1)大滑动之前,在滑坡前缘坡脚处,有堵塞多年得泉水复活现象,或者出现泉水(水井)突然干枯、井水位突变等类似得异常现象。 (2)在滑坡体中、前部出现横向及纵向放射状裂缝、它反映了滑坡依向前推挤并受到阻碍,已进入临滑状态。 (3)大滑动之前,在滑坡体前缘坡脚处,土体出现上隆(凸起)现象。这就是滑坡向推挤得明显迹象。 (4)大滑动之前,有岩石开裂或被剪切挤压得音响。这种迹象反映了深部变形与破裂。动物对此十分敏感,有异常反映。 (5)临滑之前,滑坡体四周岩体(土体)会出现小型坍塌与松弛现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