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特点比较研究

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特点比较研究

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特点比较研究
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特点比较研究

1、新媒体新闻客户端特点比较研究

-一以新华社新闻栏目《中国网事》和网易新闻移动客户端为例

张永芹王诗根滁州学院学报2012、2

一、共同点

1、紧跟时代步伐,抢占移动终端市场份额

2、内容模块基本相同

3、首页界面类似

二、不同点

1、新闻内容定位不同

2、界面风格不同

3、每日新闻更新数量不同

4、传播速度及更新速度

5、受众交互性和粘性不同

6、新闻表现手段不同

7、微博利用角度不同

三、对移动新闻客户端的一点建议

1、注意新闻传播的规律,及时把握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

2、增强用户体验和有态度的新闻客户端

3、内容为王和技术为王共舞

四、客户端的定义

而广义的客户端!或称为用户端"是指与服务器相对应"为客户提供本地服务的程序’除了一些只在本地运行的应用程序之外"一般安装在普通的客户机上"需要与服务端互相配合运行’因特网发展以后"较常用的用户端包括了如万维网使用的网页浏览器"收寄电子邮件时的电子邮件客户端"以及即时通讯的客户端软件等’对于这一类应用程序"需要网络中有相应的服务器和服务程序来提供相应的服务"如数据库服务"电子邮件服务等等"这样在客户机和服务器端"需要建立特定的通信连接"来保证应用程序的正常运行。(百度百科.客户端:)

2、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类APP的发展困境与应对策略

*綦星龙卓光俊张小强

重庆大学新闻学院,401331,重庆

目前,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新闻类APP主要有4种模式。

第一类,传统媒体推出的提供数字化延伸新闻服务的独立应用。

例如南方周末、参考消息、三联生活周刊等推出的独立新闻客户端。这种模式也是新华社、各报业集团等传媒机构为旗下媒体开发应用所采用的主要模式。

第二类,互联网门户网站推出的移动化应用。如新浪、网易、搜狐等门户网站推出的掌中新浪,网易新闻,搜狐新闻等APP

第三类,以技术平台为中介的新闻聚合服务类应用。这类新闻APP是由致力于提供移动化阅读的第三方技术团队开发的,例如鲜果联播,Zaker等

第四类,自媒体平台开发的带有专业信息服务性质的应用。如虎嗅网、雷锋网,知乎等网站

推出的APP。这些网站属于自媒体平台,通过个体的信息生产为用户提供专业的信息服务。

而据传媒梦工场研究院监测发现,目前在新闻类应用的前十排名内(App Sore),门户新闻客户端和聚合服务型应用数量基本持平[3]。(传媒梦工厂. App Store新闻类周度数据监测报告[EB/OL]. [2013-03-29].https://www.sodocs.net/doc/e13279731.html,/blog/10631.)

目前国内几大门户网站的新闻客户端,主要采用的还是“网罗资讯+自家栏目+个性订阅”的模式。

我国新闻类APP存在的主要问题:

信息重复和信息过载导致阅读体验差

内容运营无针对性导致无法满足用户需求:内容更新和内容创新

社会化推荐和个性化推荐容易导致用户阅读视野狭窄

内容的跨平台社交整合度不高导致APP的用户黏性不高

用户体验尚存在不少问题

新闻类APP的改进策略

内容推荐上社会化推荐、个性化推荐、人工推荐有机结合

以原创内容带动跨平台聚合并增加权威性和形成品牌

进一步增强互动性和提高用户黏度

提升用户体验

根据一项针对具有“新闻、资讯”属性的APP研究,在取样的84家报纸手机客户端中,只有7家媒体客户端具有跨平台注册的功能,仅占总数的8.3%;有39家媒体的客户端向用户开放了评论功能,仅占总数的46.4%[6]

(徐园,张德君. 报纸App 现状及体验研究[J]. 新闻实践,2012(9):11.)

3、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对比分析———以腾讯、网易、搜狐、新浪为例

○杜哲

这四大门户网站的手机新闻客户端从战略定位、内容生产、界面设计、交互体验四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4 年 1 月发布的《第33 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表明,截至2013 年12 月,中国网民规模达6.18 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5 亿,继续保持上网第一大终端的地位。①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2014-1)

(作者: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战略定位

?网易:有态度、无跟帖,不新闻

?搜狐:上搜狐,只天下。搜狐新闻,先知道。搜狐新闻--中国第一新闻客户端

?腾讯:事实派

?新浪:专业资讯

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新闻生产

?网易:每日轻松一刻--集新闻和娱乐为一体的手机杂志

?腾讯:新闻哥,新闻晚八点,贵圈、今日话题

?搜狐:神吐槽

?新浪:无

手机新闻客户端的界面设计

上网易、腾讯、搜狐、新浪手机新闻客户端查看便可

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交互体验

手机新闻客户端的交互体验交互体验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可以使用多个社交账号

登陆新闻客户端,二是新闻评论区的网友留言,三是新闻客户端的新闻推送功能。

4、同质化竞争态势下新闻APP的创新与发展;

□许俊义

1、新闻APP:竞争激烈的移动互联网入口之争

2、同质化:新闻APP“成长期”之痛

有“互联网女皇”之称的华尔街著名证券分析师玛丽·米克尔(Mary Meeker)在D11数字大会上发布的“2013年互联网趋势报告”显示,全球移动互联网流量在2009年5月贡献的互联网流量仅为0.9%,而截止到2013年5月底,其已占网络总流量的15%,而且还将保持年均1.5倍的增长速度。

同质化(Homogeneous)

本为生物科学的词汇,它是指“一个系统所含的构成成分的化学物理内容相似或是相同”。产品同质化是指“同一类产品在结构、功能、式样、服务、价格、质量、技术基础等各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相互间有很强的可替代性”(郁芳. 基于符号学的产品同质化现象的

考察[J].常州工学院学报,2005(1)

)。若市场上一件产品基本上可以用另一件竞争性产品替代,就可认为它们是同质化产品。当前,新闻APP的同质化是指

不同市场主体所推出的新闻客户端,在内容、形式(UI界面、多媒体呈现、操

作方式等)、功能(栏目设置、订阅、注册、评论、投票、分享等)、营销方

数据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手机网民对手机网络新闻的使用率达到67.6%,成为

继即时通信和搜索引擎之后的第三大手机应用,而对新闻APP客户端的使用已经成为手机用户获取新闻信息的主流渠道,占比50.4%,远高于其它新闻获取终端产品(手机登录门户网站、手机登录微博和手机早晚报)。

(①汤兴慧.新闻客户端火爆的现状与原因[J].金田,2013(10)

尽管对新闻APP能否盈利仍心存疑虑,但各利益群体(主要包括传统媒体、网络媒体和新生移动互联网公司)仍蜂拥而至,“在战争的初期阶段,盈利不如占位迫切”②

(②何菲.新闻激战客户端[J].IT经理世界,2012(5))

创新

三、扬弃:应客观看待和慎重对待新闻APP同质化

(一)作为媒体的新闻APP:同质化是传媒同质化生态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延续

(二)作为网络产品的新闻APP:同质化是市场竞争的合理性选择

发展

四、同质化竞争态势下新闻APP的未来

(一)标准化:新闻APP同质化的未来

(二)“渠道”与“内容”并重:新闻APP称王的两个抓手

(三)轻微化:新闻APP的下一场变革

(三)轻微化:新闻APP的下一场变革

5、门户网站手机新闻客户端

何以“征服”受众

---以网易手机新闻客户端为例

一"重视用户体验的人性化设计

二"信息高度聚合和自主订阅

三"阅读便捷,交互流畅

五"速度和深度并重

6、新闻客户端:

网络新闻内容的整合与创新---以网易新闻客户端为例

一!新闻客户端的传播技术创新

1、简洁的版面和操作

2、有效的新闻信息聚合和本地化新闻

3、及时的新闻信息的推送、保存和检索

二!新闻客户端的内容整合

1、强大的互动功能促使原创内容的产生

2、内容的多媒体展示

三!新闻客户端的盈利前景

广告和下载收费

7、手机新闻客户端何以“割据”新媒体

——以网易手机新闻客户端为例

一. 重视用户体验度的人性化设计

二. 新闻资讯高度聚合

三. 阅读便捷交互流畅

四. 速度和深度并重

8、\简析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APP的竞争

二!新闻"##的主要类型

第一类是门户网站新闻

第二类是传统媒体新闻677"

第三类是新闻聚合的677"

第四类是垂直媒体的新闻677"

三!四大门户网站新闻"##之争

!一"四大门户网站竞争激烈

!二"新闻!""用户体验尚待改善

四!小结"聚合!互动是新闻!""共同的追求

一个独立)55开发成本在!#444,/#444美元"开发成本高不说"一个)55开发出来后还需要大量的人去推广!维护!运营才能实现其价值*此外"未来是云计算与大数据时代")55本身价值有

限* 目前新闻)55有三种路径选择* 第一种是独立)55"即由媒体

自己开发!运营的)55"将母体的内容及品牌迁移到移动端"借此

实现自身的移动化转型* 第二种模式是入驻)55平台"借助)55

开放平台"来发展自己的)55"比如央视新闻!参考消息等"他

通过入驻搜狐新闻)55来实现自己的移动化生存*第三种模式微

信公众帐号模式* 随着微信用户在短短两年时间达到"92亿的市场规模"微信已成为)55世界的&强应用’与&日常应用’"媒体借助这一平台来传播自身内容与品牌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比较

而言"独立)55的运营发展成本较高"效益低下%依赖&微信公众

帐号’"尽管开发成本较低"但由于当前微信缺乏推荐机制"开发

者如果不主动推广" 用户获知该公众账号的唯一途径就是在微

信内自行搜索关键词或自媒体大:们推荐* 通过自媒体大:们进

行广告推荐"一条广告标价高达2万"能为&微信公众帐号’带来约2&&名新增用户"相当于一个用户的获得成本要!&&元* 简而言之"取道&微信公众平台’"前期投入成本低"但后期的推广营销

成本却并不低*

相对理想的模式是门户网站提供平台" 然后向第三方媒体

开放);5接入* 入驻)55平台投入少"见效也快* 央视新闻在入驻

搜狐)55平台一个月就获得02&万的订阅用户* -参考消息.在搜

狐新闻客户端上的订阅量超过千万"-人民日报. 在搜狐新闻客

户端上的订阅量超过2&&万"远大于其纸版发行量* 截至/&!0年" 月" 已有22&家媒体选择入驻搜狐新闻客户端而不是自立门户* 可见"聚合+互动将会成为新闻)55共同的追求*

9、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走向探析

移动新闻客户端模式

一、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为自身产生的内容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不仅包

括自身产生内容,还整合了更多其他媒体

的订阅资源,即“新闻+订阅”模式。

三、移动新闻客户端内容渠道是依据

算法产生的内容。

传统媒体内容生产模式与其他模式的比较

一、对用户行为研究不足,推出的移

动新闻客户端不能很好借助移动终端优势

满足用户习惯。

二、用户体验的差异

三、、用户交互功能略显薄弱。

移动新闻客户端发展走向展望

一、移动新闻客户端传统媒体与第三

方平台的聚合。

二、移动新闻客户端利用新媒体的

社交性、交互性和个性化定制加强用户的黏性。

三、在大数据时代移动新闻客户端不

仅可以利用数据拓展新闻深度,也可利用数据更好分析用户的需求。

新媒体和新闻评论资料

新媒体背景下,尤其是微博出现后,新闻评论出现哪些变化和问题 1、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发展,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也有人叫做“后网络传播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有四大特征: 一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先进者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使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是快捷性。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具有更加传播的特点,为传播媒体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众性。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体。 四是多元性。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和力量也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中国的新闻媒体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新闻评论的繁荣也引人注目,其数量和影响 与日俱增。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力形式之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干预生活、监督社会、整合资源的力量。新闻评论在当代尤其是现时代的发展,可谓华丽转身,既是传媒深化报道机制、重建主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又是公民表达、公民参与的有力工具,更是构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路径。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出现有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低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克服了内容单薄、寄生性强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整合的手段,不断拓展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将人和媒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争夺新闻受众群的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 新媒体以海量信息、反应快捷见长,传统主流媒体则是以真实性、权威性制胜。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扩版、电子媒体增加频道的方式,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厚度,以应对公众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但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信息,在转型期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拼搏,而转向了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观点竞争时代,因此,一个全新的评论时代到来了。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上的评论多是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追求宣传为王。在此背景下,公众的价值观相对趋同,以党报为主要阵地的新闻评论,则面孔庄严、义正辞严,虽然不乏评论佳作,但总的来说形式单一,说教味浓,语言老套干瘪,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因为网络的低门槛,让公民发言成为可能。网民们可以在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尤其是微博)等阵地上,相对自由地表达观点。这种被解放了的表达

新媒体与视频新闻

新媒体与视频新闻 一、题目介绍 如果说上世纪30年代声像兼备的电视技术的面世,改变了新闻报道呈现的基本形态,也改变了受众对新闻的接受方式。那么,近年来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造就了视频新闻的流行,可以说,视频新闻是在新媒体语境下报道形态变革的产物。在争夺受众“眼球”的媒体竞争中,视频新闻已成为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新闻生产的一种全新的形态,为受众和用户带来全新的信息消费体验。那么,视频新闻与传统的电视新闻相比有什么特点?目前中国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如何?视频新闻将以何种方式影响目前新闻生产的格局?传统媒体拓展视频新闻业务,究竟有怎样的优略?视频新闻的发展趋势将如何?本文将从几方面进行分析。 二、主要内容 1、视频新闻的定义及特点: 视频新闻,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平台的新的报道形态。视频新闻整合文字、图片、音频、视频、Flash、动漫等信息传播的基本元素,在继承传统新闻报道方式和理念的同时,体现出发散传播、即时互动和瞬时发布的传播优势。视频新闻突出“视频”,与通过画面来叙事、言情、表意的电视新闻存在一定的共性,但视频新闻又不同于电视新闻,两者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传播主体不同。电视新闻是由专业的新闻记者采访、拍摄,并经过编辑的 把关和剪辑后播出的报道,具有较高的技术门槛。电视新闻文本传播的 话语权是掌握在具有专业素质的传媒工作者手中。而视频新闻则主要是 依托于互联网这一开放多元的技术平台,让信息传播者可以通过各种类 型的网站来发布自己的文本(UGC模式,即用户制造内容),传播者既可 以是新闻记者,也可以是普通网民或用户,只要传播的文本具有新闻价 值,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传播。可以说,视频新闻这种报道形态的出现, 令普通的网民也有机会成为“公民记者”,享有信息的表达权和传播权。 (2)传播平台和技术手段的不同。电视新闻的传播主要依托于卫星和有线电

资讯类APP竞品分析(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仅供参考)

资讯类APP竞品分析(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一、前言 (一)体验环境 软件版本:搜狐新闻5.2.3;腾讯新闻4.7.4;网易新闻5.3.2,;今日头条4.7.2. 设备型号:iPhone5 操作系统:IOS8.1.2 (二)市场状况 由于手机资讯可随时、随地获取,较强的便捷性而得到网民青睐,而国内4G网络的快速普及,也使得网民获取新闻资讯更为方便快捷,国内新闻客户端用户规模呈现相对稳步增长态势。数据显示在2015年第二季度国内手机新闻客户端累计用户市场份额,搜狐新闻以25.7%位居首位,腾讯新闻以25.0%排在第二位,两家占据总体市场份额的一半。

2015年第二季度,各主要新闻客户端用户平均单次运行时长分布中,搜狐新闻、腾讯新闻和网易新闻的平均单次运行时长的用户均占一半以上,用户对和主要手机新闻客户端的满意度和常用率也有明显的差异性,用户满意度前三位分别为搜狐新闻、腾讯新闻和网易新闻。 2015年各大新闻客户端在主要安卓应用市场的下载量 腾讯新闻这两年下载量大幅提升,几乎与搜狐新闻不相上下甚至赶超,而今日头条这种聚合类新闻客户端的下载份额也在逐渐上升,但门户网站依靠背后大公司背景,仍然占领了大部分市场。 (三)需求分析

目前国内97.4%的手机新闻用户每天都会通过手机中的客户端查阅新闻。用户户除了了解最新资讯的需求外,还衍生出了娱乐、社交、分享、个性化等的需求。个性化订阅、碎片化、场景化、内容聚合等形式已经成为了新闻类客户端的发展趋势。 (四)确定竞品 目前市面上的新闻客户端大致分为三类,以搜狐、网易为代表的互联网门户新闻客户端,内容较为丰富,新闻内容由授权转载、原创报道和UGC组成;以百度新闻、今日头条为代表的聚合类新闻客户端,通过抓取各种媒体的新闻内容,整合于自身平台;而第三种新闻客户端就是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开发的专属新闻客户端,是传统媒体抢占新媒体市场的移动站点。所以选取口碑较好的搜狐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今日头条作为竞品分析。 二、战略层:产品定位及优势对比 定位和优势对比

网络新闻及新媒体研究报告讲义

网络新闻和新媒体研究 一、网络新闻和新媒体研究 二、新媒体传播 三、个案探讨 四、研究选题和论文框架 一、网络新闻和新媒体研究 (一)总体说明 (二)研究的学术基础和内容框架 (一)总体说明 课程目的: 1)和大家一起探讨和讨论网络新闻传播问题;2)帮助大家找研究题目;3)介绍比较规范的研究规则和论文样式。 人民网现在传媒大学设立面向学生<本科和研究生)的网络新闻和传播优秀论文评选,每年一次,大约是6月截止,去年举行了第一届,今年是第二届。希望大家也能参加。 课程范围: 课程名称是“网络新闻和新媒体研究”。国外的新媒体研究范围极广,我们的大致覆盖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新媒体研究三大部分和领域,其中核心领域和关注焦点是新闻传播。在网络和新媒体研究中,不可避免会涉及跨领域和许多更广泛的问题,但是希望大家还是要注意与新闻传播的关联和侧重。 我们课程的重点阅读也在新闻学、传播学和网络传播等方面,希望大家重视。一些同学是跨专业的学习背景,原本接触这些内容不多,觉得进入和熟悉有难度,不知如何下手。我的建议就是:大家要读新闻学、传播学的基本书目,要具备这些领域的基本知识和背景情况,然后在进入网络传播和新媒体研究时,就会有依凭和联想。知识和阅读相对有欠缺的同学,希望抓紧补课。 课程书单: ——指定教科书: 邓炘炘著《网络新闻编辑》,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5年版

金梦玉编著《网络新闻实务》, 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1年版 ——课程推荐的其他阅读书籍: -- 鲁曙明洪浚浩主编《传播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美]新闻自由委员会《一个自由而负责的新闻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中文版

最新 《人民新闻》客户端的版块分析-精品

《人民新闻》客户端的版块分析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年6月,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5.27亿,该数据表明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稳固。新闻客户端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它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但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稳定性,新闻客户端仍处于不断调整的发展阶段。 《人民新闻》从属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官方网站人民网,作为国内的主流媒体,它代表着政府的声音,在受众心中具有较高严肃性和权威性;网易作为国内商业网站的巨头之一,旗下《网易新闻》以流畅的用户体验、快速的新闻更新、犀利的网络点评而备受推崇,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两个样本各自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二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一、《人民新闻》和《网易新闻》的客户端比较 1、整体框架 《人民新闻》客户端的版块划分较为简洁,一级菜单分为:我的头条、新闻、深度报道、更多(用户体验),其中新闻这一栏下面又分为:要闻、社会、观点、经济、、科技、历史、体育、娱乐、健康、时政、国际等12个子栏目。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头条、新闻、本地新闻、深度这几个版块都采用了相似的呈现手法,即顶图头条都采用大图加标题,其余内容则是小图加标题加导语。《网易新闻》客户端与《人民新闻》的板块设置不同,它按照新闻、订阅、跟帖、图片、投票这几个内容版块来进行内容划分。其中新闻版块下设有头条、娱乐、体育、财经、科技、军事、历史等36个子栏目,图片版块下设有热点、独家、明星、体坛、精美等5个子栏目。在内容的呈现手法方面,《网易新闻》与《人民新闻》新闻版块的表现形式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两个特色栏目。一个是跟帖版块,它是采用标题加评论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先后、回复数量)来排列,另一个投票版块则是采用图片加“一句话”新闻加问题的方式来呈现。 2、新闻内容 进入《网易新闻》客户端的首页,点开最上方的子栏目菜单,用户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订阅不同类别的新闻内容并进行排列,这其中包括头条新闻、娱乐、财经、体育等常规版块,此外还有如听新闻、聚合阅读这样的特色版块。这种对信息的选择所带来的益处是双向的,对用户来说提高了阅读新闻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增添了阅读兴趣;从媒介的角度来看,议程设置的功能得到了强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媒介对受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了引导舆论的目的。这一订阅功能在《人民新闻》客户端中则被弱化,虽然它也提供了订阅“喜好的栏目”这一选项,但可供选择的栏目远不如《网易新闻》多,也没有办法对订阅的内容进行排序。 另一点值得我们关注的是,《人民新闻》和《网易新闻》都在新闻这一版块下设置了本地新闻这一子栏目。在这个栏目中,用户可以通过手动选择或者通过开启手机GPS定位来为自己选择本地新闻的城市,让新闻与用户的生活无限贴近。这里要提到的是,《网易新闻》客户端的本地新闻是可以具体定位到某一个城市的,而《人民新闻》只是定位到省份一级。 3、表现手法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下面是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供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报纸和影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指在计算机 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和第五媒体: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新媒体各有特点,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彼此不断地相互渗透、兼容、融合,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一、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迅猛进展, 社会对新闻信息需求剧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 1、多媒体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进行新闻传播,打破了与传统媒 体之间所有的界限,使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改变了报纸、杂志等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使得新闻能够在视听等方面让受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实现了新闻多媒化的信息传播。 2、双向互动性。传统媒体将新闻信息硬“推”给受众,而在新媒体上,受众可以按自 己意愿进行选择,“拉”出所需新闻信息,彻底改变了“传、受者”的关系。受众可以通过链 接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人际”传播信息的状态。新 传媒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有效快捷的沟通。但在新媒体上,从先进的信息技术上讲,能够做到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可以浏览信息。 3、信息容量巨大。新媒体提供了受众接受更多新闻信息和自愿发布新闻信息的机会,实现了社会化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突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信息发布滞后和不全面的缺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方向新闻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实现通过制做相关新闻、再制作新闻专题、在制作新闻资料,一步步地把由新闻引发的社会效果做得完整而且深入。除了新闻信息容量大之外,新媒体还有很多其它特点,比如:可以准确快捷的查询以前的新闻信息、查询相关的新闻新闻和背景材料等等都非常方便。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现状——以《人民新闻》与《网易新闻》为例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现状——以《人民新闻》与 《网易新闻》为例-新闻学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现状——以《人民新闻》与《网易新闻》为例王虹茹王琇婷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来获取新闻,各大门户网站为满足受众移动阅读的需求竞相推出了自己的新闻客户端。本文以带有官方色彩的《人民新闻》和商业色彩浓厚的《网易新闻》为例,通过比较两家网站的新闻客户端,勾勒出在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客户端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探究当前新闻客户端所面临的困境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新闻客户端《人民新闻》《网易新闻》 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4 年6 月,中国手机网民的规模达到了5.27 亿,该数据表明手机作为第一大上网终端设备的地位更加稳固。新闻客户端正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之下应运而生,它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获取信息的需求,但相较于传统媒体的稳定性,新闻客户端仍处于不断调整的发展阶段。 《人民新闻》从属于人民日报旗下的官方网站人民网,作为国内的主流媒体,它代表着政府的声音,在受众心中具有较高严肃性和权威性;网易作为国内商业网站的巨头之一,旗下《网易新闻》以流畅的用户体验、快速的新闻更新、犀利的网络点评而备受推崇,拥有庞大的用户群。这两个样本各自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对二者的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一、《人民新闻》和《网易新闻》的客户端比较 1、整体框架

《人民新闻》客户端的版块划分较为简洁,一级菜单分为:我的头条、新闻、深度报道、更多(用户体验),其中新闻这一栏下面又分为:要闻、社会、观点、经济、军事、科技、历史、体育、娱乐、健康、时政、国际等12 个子栏目。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头条、新闻、本地新闻、深度这几个版块都采用了相似的呈现手法,即顶图头条都采用大图加标题,其余内容则是小图加标题加导语。《网易新闻》客户端与《人民新闻》的板块设置不同,它按照新闻、订阅、跟帖、图片、投票这几个内容版块来进行内容划分。其中新闻版块下设有头条、娱乐、体育、财经、科技、军事、历史等36 个子栏目,图片版块下设有热点、独家、明星、体坛、精美等5 个子栏目。在内容的呈现手法方面,《网易新闻》与《人民新闻》新闻版块的表现形式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它的两个特色栏目。一个是跟帖版块,它是采用标题加评论的形式按照一定的顺序(时间先后、回复数量)来排列,另一个投票版块则是采用图片加“一句话”新闻加问题的方式来呈现。 2、新闻内容 进入《网易新闻》客户端的首页,点开最上方的子栏目菜单,用户便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订阅不同类别的新闻内容并进行排列,这其中包括头条新闻、娱乐、财经、体育等常规版块,此外还有如听新闻、聚合阅读这样的特色版块。这种对信息的选择所带来的益处是双向的,对用户来说提高了阅读新闻的效率,节省了时间,增添了阅读兴趣;从媒介的角度来看,议程设置的功能得到了强化,在这样的一个过程中,媒介对受众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达到了引导舆论的目的。这一订阅功能在《人民新闻》客户端中则被弱化,虽然它也提供了订阅“喜好的栏目”这一选项,但可供选择的栏目远不如《网易新闻》多,也没有办法对订阅的内容进行排序。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媒体时代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分析 新闻评论体现了媒体对新闻的态度,是媒体的旗帜和灵魂。关于新闻评论,赵振宇先生将其定义为“新闻评论是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①近年来,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蓬勃发展,成为新闻媒体门户网站的重要构成要素。本文以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为例,试分析在新媒体背景下网络新闻评论的特色,并就其不足提出建议。 一、网络新闻评论 1、网络新闻评论定义 网络新闻评论借助网络的优势成为大众新闻评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金梦玉教授在其《网络新闻实务》中将网络新闻评论定义为:“网络新闻评论就是在网络媒介上就新闻事件或当前事态发表的评价性意见。”②笔者认为,所谓网络新闻评论就是通过网络媒体发布的,就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进行评析或提出意见的文体或节目。网络新闻评论在表现形式上,包括文字、图片、声音、动漫、视频等。 2、网络新闻评论类型 网络新闻评论根据不同的标准有不同的类型。就新闻评论的主体来说,可以分为:媒介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传统新闻媒介的网络版和网络媒介新闻评论;专家网络新闻评论,某一领域的专家就该领域话题发表见解,以促进受众对事件的理解;网民新闻评论,网民就事件发表个人意见。其中,网络媒介新闻评论是由网站编辑人员或网络新闻评论员就新闻事实进行评论,代表网站或个人对该事件的态度。 二、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新闻评论分析 1、人民网与“人民网评” 人民网于1997年1月1日正式上线,借助《人民日报》的资源优势,人民网逐渐发展成为最大的综合性网络媒体之一。被誉为“网上第一评”的“人民时评”是人民网于2001年3月21日推出的网络时事评论,一直以来是人民网与《人民日报》共享的栏目。2011年5月起,人民网进行新一轮改版 2、分析评论文本界定 由于评论文章较多,信息量较大,本文以2013年5月1日到10月31日人民网“人民网评”所刊登的183篇评论文章作为分析对象,文中所有资料均来自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栏目。 3、评论选择题材分析 笔者就“人民网评”网络评论选择的题材进行分析,结果如右表: 可以看出,“人民网评”评论选题的范围较广,在内容上以政治题材为主,体现了人民网宣传党和国家的政策,积极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其次为社会民生题材,体现了人民网“权威、实力、源自人民”的理念。 4、“人民网评”受众分析 “人民网评”受众来自社会的各个层面,在地域范围上遍布海内外,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评论文章下设留言栏,网民可以发表对评论及所涉话题的意见或评价。为了反映受众对评论的活跃度,本文对所选择的评论后受众的留言数量进行统计,发现受众对评论的留言较少,活跃度不高。受众的意见或疑惑未受到相关人员答复。 三、人民网观点频道“人民网评”的特色分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 新年新面孔。《传媒周刊》从本期起开辟新栏目《版话版语》,每周遴选出3~4个版面供读者赏析。这些版面,让人眼前一亮甚至过目不忘;这些版面,记录一周来的大事或变革。欢迎各报同行为我们推荐优秀版面。 编者按中国新闻奖——全国性年度优秀新闻作品最高奖,这是很多新闻媒体、新闻工作者孜孜不倦的追求,也是检验和推出新闻精品的最佳激励。2012年12月19日~22日,在由中国记协主办、中国记协新闻培训中心承办的第七届中国新闻奖暨长江韬奋奖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获得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进行了评析,希望通过对获奖作品的解析为提高新闻作品引导力、传播力提供借鉴。 这些获奖作品,有对宏大主题的精确把握,有对社会问题的真实展示,也有对热点话题的前瞻思考,但不论哪一篇,背后都凝聚了创作单位的集体智慧、倾注了编辑记者的大量心血。本期《传媒周刊》在6版刊登部分获奖作品的创作体会,以期从中汲取经验与读者共飨。 从获奖作品中感受真实的中国 对于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的新闻作品来说,它们究竟有哪些与以往不同的特点和令人眼前一亮的“色彩”,又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在此次高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学者以及媒体人对第二十二届中国新闻奖获奖作品的深度评析,让我们为这些问题找到了答案,也让我们读懂了这些作品以及蕴涵在其中的那个真实的中国。 小场面也能牵动大主题 2011年对中国新闻界来说似乎格外“重大”,这一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新中国成立62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也是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在这一年中,还发生了很多至今依然令我们记忆犹新的大事:“7·23”动车追尾、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交会对接、

新媒体

论新媒体背景下,尤其以微博出现后,新闻评论出现哪些变化和问题 ●新媒体信息传播的特点 随着互联网的速度发展,网络数字化已经成为人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正在进入一个崭新的新媒体时代,也有人叫做“后网络传播时代”。相对于传统的媒体,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主要有四大特征: 一是互动性。新媒体传播过程中,先进者可以对网络技术进行各种形式的互动,这使传播的方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二是快捷性。新媒体实现了信息传播,具有更加传播的特点,为传播媒体打通了渠道。 三是大众性。新媒体由于形式多样,使参与者都可以通过各自的平台进行交流,这使得平台中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主体。 四是多元性。新媒体不断的涌现,内容涵盖面广,其表示形式表现出日趋多元化的特征。 ●在此背景下,新闻评论作为一种传播方式和力量也 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一、中国的新闻媒体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新闻评论的繁荣也引人 注目,其数量和影响与日俱增。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发生了很大变化。网络评论、博客言论等新媒体评论给传统的新闻评论提出了挑战。在新媒体的冲击下,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呈现出令人欣喜的变化。

当代新闻评论作为强化、反馈新闻报道效果的有力形式之一,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干预生活、监督社会、整合资源的力量。新闻评论在当代尤其是现时代的发展,可谓华丽转身,既是传媒深化报道机制、重建主流话语权的重要方式,又是公民表达、公民参与的有力工具,更是构建公共空间、促进社会民主的重要路径。这一切,在很大程度上,与新媒体的出现有关。 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互动性、及时性、便捷性、海量信息、低门槛为特点的新媒体,克服了内容单薄、寄生性强的弱点和不足,通过整合的手段,不断拓展人和媒介之间的关系,将人和媒介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在争夺新闻受众群的同时,也扩大了受众群。 新媒体以海量信息、反应快捷见长,传统主流媒体则是以真实性、权威性制胜。传统媒体通过纸质媒体扩版、电子媒体增加频道的方式,在内容方面增加了厚度,以应对公众日益增加的信息需求。但在信息量越来越大的媒介时代,光靠简单的事实性信息,已经无法制胜,公众已经不再满足于单向度的信息,在转型期更需要具有指导性的观点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新闻竞争已经不是简单的资讯拼搏,而转向了更有厚度、更有深度、更有广度的观点竞争时代,因此,一个全新的评论时代到来了。 新媒体出现之前,传统媒体上的评论多是以政治性、思想性为诉求点,追求宣传为王。在此背景下,公众的价值观相对趋同,以党报为主要阵地的新闻评论,则面孔庄严、义正辞严,虽然不乏评论佳作,但总的来说形式单一,说教味浓,语言老套干瘪,容易使人产生阅读疲劳,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以网络为主要代表的新媒体出现之后,出现了全新的变化。因为网络的低门槛,让公民发言成为可能。网民们可以在BBS论坛、新闻跟帖、博客(尤其是微博)等阵地上,相对自由地表达观点。这种被解放了的表达欲望,刺激了网民们的评论欲望,开发了普通公民的评论潜力。 网络评论以崭新的、革命性的方式出现,网络上不乏真知灼见,更不乏观点激荡,再加上简单、随性的评论形式,对传统的新闻评论产生了巨大的冲击。 二.新媒体的发育,是一种技术进步。新媒体对当代中国的影响,则远远不止是技术上的进步,更是一种思想上的解放。新媒体的开放性,使得多元的观点表达成为可能。 新媒体的冲击,为评论生态的变化提供了契机;传统主流媒体的介入和发力,为评论生态的变革提供了支撑;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互动,为评论生态的繁荣提供了动力。具体说来,当代中国的新闻评论出现了如下几个特点。

新媒体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13279731.html, 新媒体对新闻真实性的影响分析 作者:周一青 来源:《文存阅刊》2017年第18期 摘要:对于“新媒体时代,我们究竟是离真实更近还是更远?”这个问题,似乎并没有确切的答案。不得不承认,新媒体给新闻真实性带来莫大的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真实性 面对每天的海量新闻信息,作为受者,我们应该要有甄别与防范的能力。作为传者,我们应该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对自己所发布的信息进行严格把关,不做虚假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 一、新媒体环境下新闻失真的的原因 (一)经济利益的诱惑导致新闻失真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国的新闻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但也要看到,步入市场后,激烈的竞争给新闻事业的发展也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挑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新闻从业者经不住社会上的各种诱惑,开始抛弃了新闻真实性的准则,导致虚假新闻横行。 以博客为例,博客极大地弱化了道德的自我约束和规范,给社会普遍道德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博客的快速传输,方便了信息的高速传播,但是同时,信息的多元化导致了以及匿名的特性,使部分的内容发布者更重吸引眼球、并从中获得广告利益,而忽视道德伦理、忽视社会普遍道德公约,产生恶劣的反响。事实上,博客作为一个弘扬个性的新媒体载体,其主要目的应该是在发挥自我个性的同时,拓展视野、交流互通,使新媒体环境下的信息快速共享,达到一个健康、个性和平民的网络精神,而不是求新求异求怪,以弱化、异化传统道德来吸引粉丝,最终导致层出不穷的社会问题。 (二)阅读方式的改变导致新闻失真 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获取新闻的方式不再拘泥于纸质报纸的阅读,越来越多的方式被人们所接受,例如微博、微信等,这些网络媒体更新快、时效性好,但是也让碎片化阅读成为人民阅读新闻的基本方式。碎片化阅读,更容易断章取义、理解片面,无法显示新闻的全貌,并且新媒体管理体制还在探索中,受控难度大,导致虚假新闻横行! (三)传播者趋利避害导致新闻失真。

网易新闻体验报告

网易新闻客户端体验报告 体验环境 使用机型:iphone Xr 操作系统:ios 9.0.2 App版本:网易新闻最新版版 体验时间:2019-1-21 体验人:XXX 一、产品介绍 网易新闻客户端是网易公司为亿万用户打造的一款移动资讯类超级APP。内容涵盖新闻、财经、科技、娱乐、体育等多个资讯类别。自上线以来,网易新闻客户端以其专业、全面的新闻报道为用户提供24小时资讯服务,成为国内第一个精品阅读,第一个开始建立原创栏目,第一个建立起用户积分体系、活动广场的资讯类APP,在移动资讯领域始终保持着市场领先地位。(百度百科) 二、背景介绍 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传统的新闻传播方式如报纸,杂志,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对信息的需求,人们寻求一种更加方便快捷和及时地阅读新闻的方式,人们的这种新的阅读需求在客观上刺激的新闻 APP 客户端的出现。同时随着智能终端以及移动网络的发展人们越来越产生直接从移动终端随时随地获得最新新闻的需求。由此,新闻类app应运而生。 三、需求分析 目标用户:希望随时利用碎片时间获取最新资讯的大众用户 所解决的需求痛点 1、随时随地看新闻 2、最新的新闻资讯 3、个性化内容定制 为什么选择网易新闻客户端? 1、节省时间,手机随身携带,随时随地的可以看新闻

2、相比纸质的媒体,内容覆盖广,包括时政、经济、科技、娱乐、体育、军事、历史、健康、房产、汽车等多方面内容,不是简单的一张报纸,一本杂志所能涵盖的。 3、个性化定制栏目满足“屌丝”用户差异化需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定制属于自己的专属频道,更符合人们的需求,更加人性化。 4、视听功能,增加互动传播。区别于传统的媒体,网易做了巨大的改革,使人们不仅能看新闻,而且能听新闻,以前空泛的文字,如何有了绘声绘色的演绎,新闻更加生动,更有吸引力。 5、网易是一个巨大的平台,其旗下有着众多应用,用户基数大,基于对网易的信任和好感,支持门下的多种产品,打造了良好的品牌连锁效应。 四、体验分析 1、产品配色 整体色彩使用的是简约风加上鲜艳的大红色,给人一种热情洋溢的感觉。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发展趋势探析

新媒体时代新闻评论发展趋势探析 【摘要】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极大改变了传统的信息传播方式。同时,对新闻评论也产生了较大影响。在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主体、受众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参与方式、传播方式、更加复杂多样。新闻评论本身更加多元化、对新闻甚至社会发展本身也产生了更大影响。 【关键词】新媒体、微博、新闻评论 【正文】新浪2012年四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2年底,新浪微博注册用户注册数量超过5.03亿,同比增长73%。而这其中有75%来自手机用户,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加速了新媒体的发展。如今,微博已经成为新闻评论的主阵地,无论是早期的“郭美美事件”,还是近来的“表哥”、“雅安地震”,微博都扮演了核心的舆论阵地角色。凭借广发网友的热情参与,微博几乎影响和左右了新闻事件的发生和发展。广大意见领袖和身后的网友成为了推动这些新闻事件发展和发生的主体。正是因为对各种重大社会新闻的影响力,使得新媒体以其自身的自媒体的特点颠覆了传统的新闻评论环节。在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新闻评论的主体、受众和内容更加丰富多样。参与方式、传播方式、更加复杂多样。新闻评论本身更加多元化、对新闻甚至社会发展本身也产生了更大影响。 一、从微博参与新闻评论的方式来看:更加的碎片化、分众化、双向化、多重化。微博每条信息的字数在140 个字以内,网友通过微博浏览到自己感兴趣的新闻,简单的几句就可以第一时间发布自己的观点、这种评论可能是一句话或者几句话进行表述。观点亦呈现多元化,信息明显碎片化。传播及时迅速,评论形成之后其他人同时又可以进行二次评论。进行双向化、多重化评论。从参与方式来看,更加灵活多样、随时随地。不再受到传统媒体的局限。反观新闻网站的新闻一般篇幅比较长,信息量较大,网友阅读所耗费的时间较长,导致网友发表评论的积极性普遍不高。 此外,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微博用户发布新闻评论不受时空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参与新闻评论真正实现了全天候、随时随地的参与! 二、从传播主体和受众来看:参与者和受众多元化、平民化、全民化、模糊化。传统的新闻评论主要由专业媒体从业人员完成。要求专业素质和专业背景。准入门槛较高,传播主体和受众身份特征明确,是典型的“你说我听”的形式。但是,进入微博时代以来,微博参与门槛较低,传播速度快,全民可以参与,每个人都可以通过一段文字对发生了的新闻事件进行评论。再也没有专业背景的要求,也没有十分严格的把关体制就能随时随地的发表评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

今传媒 2012年第1期新兴传媒 94 新媒体环境下的网络新闻评论 陈帅 (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 摘要:博客、微博等新媒体文本样式的出现推动了传媒的变革,人们在信息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网络成为人们参与信息传播的主要平台。网络新闻评论是对某一新闻事件、社会现象发表的评论性意见,是网站的旗帜性、标志性板块。本文就新媒体环境下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以及表现形式、特点、存在的问题、发展策略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关键词:新媒体;网络新闻评论;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G2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2)01-0094-02 收稿日期:2011-10-26 作者简介:陈帅,女,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新闻理论研究。 自2010年以来,微博的诞生以及被广泛运用,更促进 了传媒的变革。人们不再仅仅担任信息接受者的角色,而是广泛参与到信息传播的每个过程。在新媒体背景下,网民通过“围观”、“跟帖”、“转帖”、“转发”等方式表明自己的立场,进而逐渐形成了网络新闻评论这一文本的主要形式。 一、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网络新闻评论的定义有很多,有学者认为在网络媒体上,一篇完整的文章才能算作是网络新闻评论,而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新闻评论包括不成文的言论[1]。综合以上观念,网络新闻评论指的是通过网络这一传播媒体,个体受众或具体的组织对新近发生或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社会问题、社会现象等发表的评价性意见。根据这一定义,网络新闻评论具有多种表现形式,只要其具有一定的新闻性、思想性、评价性,都属于网络新闻评论。按照网络新闻评论的参与者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三种表现形式,即: 第一,网络媒介本身是就某一新闻事件、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发表评价性意见的文体;是由“网络媒介编辑、记者对新近发生的新闻或变动的事实在新闻网页上所设的言论专栏里发表发布的署名评论。它在较大程度上保持了传统媒介新闻评论的观点,如人民网的《人民时评》、《网友说话》等栏目”[2]。 第二,网站特约评论员就新闻事件、社会现象等发表的分析和评论。指的是针对某一突发新闻事件或公众最近关心的某一话题,网络媒介邀请相关专家、名人等发表的分析性、评论性意见。相对于网络媒介本身的新闻评论,其具有较强的不定时性,随机性。 第三,网民在论坛上发表的评论性意见、看法。互联网上的各个网站为网民们开设论坛模块,目的是方便网民发表自己的观点并互相交换意见。网民可以通过网络论坛发表评论性意见、看法,具有匿名性、开放性等特点。 网络新闻评论的特点通过以上三种表现形式,无论是网络编辑、特邀评论员还是网民都可以通过借助互联网这一传播媒介,就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现象发表自己独立的看法。网络新闻评论同样具有传统新闻评论的特点,即新闻性、政治性、群众参与性、社会责任担当性、反应社会舆论性等。但基于网络媒介传播的新闻评论同样具有独特性。 (一)评论话题的时效性 网络新闻评论的话题是某一新闻事件或社会热点,简单来说就是新闻,新闻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时效性。新闻事件发生与新闻评论播报之间的时间差越小,新闻评论的时效性就越强。杜骏飞教授在《网络新闻学》一书中的提到网络新闻的全时性,他提出“全时新闻以时间战略实现了空间战略。快速发布(以秒为单位),高频度更新(以分为单位),重复,综合(主题链接)和移动(超文本阅读),使得受众对于新闻的接受更具有纵深性和历史感”[3]。网络新闻的全时性,为网络新闻评论的无时不评提供了可能。 (二)传播模式的连续动态性 报纸、广播以及电视上的新闻评论,属于定时的、静态的,而网络新闻评论则是一种连续的、动态的。在互联网的平台上,针对某一新闻或社会问题,网民之间发表、交换各自的意见,在这个过程当中,用户与用户之间形成了一个交流网。在网络论坛上,某用户就一个问题发表评论,其他的网民也参与其中,相互之间形成了即时聊天的模式。每当有新的评论出现,网络论坛就会提醒该用户,为网民之间进行互动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在互动的过程中,对该问题的看法、评论呈现连续性、动态性。 (三)信息交换的交互性 瑞菲里第一次提出交互性的概念,指的是:“后来的信息在顺序上与前面信息的相互关联程度,尤其是后来的信息对早先信息关系叙述的程度”[4]。互联网形成了用户交流网,网民在参与网络信息传播过程中,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发送者。网络信息传播的模式,与传统媒体信息传播模式相比,更类似于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人们不再处于一个被动接受信息的立场,而是主动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拉近了媒体与大众之间的距离。

浅析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编工作

浅析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 新闻采编工作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浅析新媒体时代如何做好新闻采编工作 徐姣 浙江遂昌县新闻传媒中心323300 摘要:新媒体时代中,网络和移动端的发展令包括新闻在内的许多传统媒体行业不得不面对重大的变革带来的影响。新媒体阅读内容个性化增强、互动性和及时性大幅度提升,受众的分流令新闻人在进行新闻采写时,需要更加注重内容的真实性,思维的求变性,追求评论的有效性,坚持对舆论的正确导向,从而保证能够做好新闻的采编工作。 关键词:新媒体时代;新闻;新闻采编 前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令新闻传播的方式和内容也发生了一定的变化。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新闻的“口味”变得更加挑剔,受众选择余地变得更加广泛,也导致了令新闻采编的工作人员不得不挑选更加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的新闻内容以吸引受众。现阶段新闻特点和新闻采编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时代背景,对新闻的采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新媒体时代新闻的特点 (一)内容个性化 由于新媒体时代,移动终端的使用者以80后、90后为主,进行新闻阅读的时间具有显着的碎片化特征,导致受众会选择长度较短的、且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阅读。媒体时代新闻内容普遍短小精悍,并且分类特别详细,这也是由于新媒体时代新闻阅读的特点造成的。受众会通过题目直接初步筛选自己关心的内容,只有当题目引起了一定兴趣之后才会进入阅读页面。而不同受众由于生活环境、个人的兴趣爱好和家庭影响甚至教育程度的不同,审美旨趣自然也会有所不同,所关注的新闻热点分布广泛,具有极度分散的特性,因此新闻也随之发展得越来越注重个性化[1]。 (二)互动性增强 传统媒体的信息传播基本上是单向的,受众想要将感想反馈给传播者会非常困难。然而在新媒体背景下,受众能够直接在新闻页面下留言,许多网站或社交平台上甚至能够在受众的留言中进行交流,信息双向流动的过程中,新闻

APP新闻客户端分析

新闻客户端 案例分析 小组分工: ⑴新闻客户端概况: ⑵商业模式: ⑶同行比较: ⑷相关思考: 一.新闻客户端概况 网易新闻是网易倾力打造的精品应用,已然成为国内第一新闻客户端,因体验最流畅、新闻最快速、评论最犀利而备受推崇。新闻客户端将为手机用户提供全天24小时滚动即时的新闻资讯,涵盖新闻、娱乐、体育、财经和时尚等32个栏目。除了新闻内容丰富,新闻客户端的跟贴、图集、投票都广受欢迎,其中的“跟贴”更是网易的拳头产品,“无跟贴不新闻”已经成为新闻客户端的推广语。 新闻客户端是网易公司针对自身内容特色开发的新闻资讯客户端,突出特色是方便的“跟帖”功能,软件已经覆盖iOS、Android、Symbian、Windows phone7 等主流平台。2012年12月,在“2012中国首届移动互联网拳头奖评选大赛”

中,新闻客户端获得“最佳移动广告价值媒体奖“。 一、IOS版 提供极具网易特色的新闻阅读、跟贴盖楼、图片浏览、话题投票、要闻推送、离线阅读、流量提醒等功能,实现比电脑上看新闻更方便的优异体验,充分满足超过1亿网易网友的手机新闻、娱乐、体育、财经、科技等多种资讯内容需求。为所有网易用户,提升手机看新闻的阅读体验。手机轻松一点,网易精彩内容马上呈现,比在电脑上看新闻更方便。 软件特点 1、跟帖盖楼:无跟帖不新闻,跟帖是网易新闻最特色的部分; 2、要闻推送:免费推送重大新闻,不用打开客户端,也能第一时间洞悉时事; 3、个性定制:除了默认推荐频道外,还有多个频道可供定制; 4、离线阅读:只要在WIFI环境打开客户端,就会会自动下载新闻,不占3G流量,在地铁里没信号也能看新闻; 5、图片精选:每天及时更新精彩图片,看的更清楚; 6、投票功能:精选热点话题投票,负责投标,表达民意,网易负责传递最真实的结果。 特色功能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新媒体新闻传播特点的分析 [摘要]新媒体是指相对于广播、报纸和影视等传统媒体而言,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技术和移动技术下产生的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是信息时代科技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的产物。这些新媒体的出现,使新闻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 【关键词】新媒体;新闻传播;网络媒体;特点 新媒体,是指继报刊、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之后,出现的第四和第五媒体:互联网媒体和手机媒体。新媒体各有特点,既有共同点也存在很大差异。彼此不断地相互渗透、兼容、融合,呈现出一体化的趋势。 一、网络媒体的新闻传播优势 网络媒体和手机媒体作为新兴的、带有革命性的媒体迅速进入人们的生活,我们进入了信息传播的网络化时代。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伴随着社会信息化趋势的迅猛进展,社会对新闻信息需求剧增。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较,新闻传播方面的优势: 1、多媒体传播。采用文字、声音、图像等信息符号进行新闻传播,打破了与传统媒体之间所有的界限,使新闻信息的表现形式趋于多样化。这种多媒体技术的融合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报纸、杂志,改变了报纸、杂志等浪费自然资源的情况,是新闻传播的巨大进步,使得新闻能够在视听等方面让受众得到更多的信息感受,实现了新闻多媒化的信息传播。 2、双向互动性。传统媒体将新闻信息硬“推”给受众,而在新媒体上,受众可以按自己意愿进行选择,“拉”出所需新闻信息,彻底改变了“传、受者”的关系。受众可以通过链接的方式,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似乎又回到了最初的“人际”传播信息的状态。新传媒可以实现传播者与受众有效快捷的沟通。但在新媒体上,从先进的信息技术上讲,能够做到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可以浏览信息。 3、信息容量巨大。新媒体提供了受众接受更多新闻信息和自愿发布新闻信息的机会,实现了社会化新闻信息交流平台的构建。突破了传统媒体新闻信息发布滞后和不全面的缺点,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由传播者到受众的单方向新闻传播模式。我们可以实现通过制做相关新闻、再制作新闻专题、在制作新闻资料,一步步地把由新闻引发的社会效果做得完整而且深入。除了新闻信息容量大之外,新媒体还有很多其它特点,比如:可以准确快捷的查询以前的新闻信息、查询相关的新闻新闻和背景材料等等都非常方便。 4、超越时空的开放性。新媒体的出现使得人类第一次能在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的社会群体间,人与人之间进行新闻信息的自由传播和交流。受众可以在新媒体上,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跨越时空地同在线的任何人进行新闻信息交流,聊天通话、视频播放、文字谈话、群体讨论等等,方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