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全套笔记整理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全套笔记整理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全套笔记整理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全套笔记整理

戏剧概论基本知识

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生活的。(其中上面的四种艺术形式成为戏剧分类的主要因素或者间接因素)

在西方,戏剧,即指话剧。在中国,戏剧是戏曲、话剧、歌剧等的总称,也常专指话剧。

2、戏剧构成的五要素

这五者是戏剧的“本体性”要素,或称主导要素;其余诸方面,如作曲、舞台美术、音响效果等等,可视为戏剧的附属性要素,或者叫做戏剧的次要元素。如果把戏剧分为“观、演”两端,上述五要素的前三者——编、导、演属于“演”这一段,观众是“观”的这一端,剧场则是将“演”与“观”连接起来的纽带。

3、戏剧的四方面特征:从言说方式,艺术构成方式,艺术运做流程,传播方式四个方面认识戏剧的本质特征。

第一部分:从舞台呈现样式区分

舞台呈现样式这个角度来把握。戏剧可分为:

1、话剧——表演艺术与语言艺术相结合的产物,

变化。

音乐具有决定性的地位。

注意:

3

4、,

肢体语言来表现剧本。

戏曲——表演艺术与多种因素的结合,是中国民族特色的戏剧,具有写意化、程式化、自由化等高度的综合性。

第二部分:从剧情构成内容三要素不同区分

1、情节、性格、思想这三者成为构成戏剧作品内容的三大要素,因其在剧中的所占比重不同,便造成了不同的戏剧类型。

2、传奇剧、通俗剧、佳够剧。此类剧以骑着离奇的情节取胜。

3、问题剧、政治剧、理念剧:都是重思想轻情节与性格。

问题剧:易卜生的四大问题剧:《社会支柱》、《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

政治剧:三江好》、《最后一计》)和《放下你的鞭子》

4、性格剧和心理剧:分别一情节或思想作为剧情构成的重心。

像一些莎士比亚的悲剧和喜剧

第三部分:从题材选择的不同区分

1含“革命历史剧”)三个特征:历史的真实性、具有历史主义精神、对当代现实生活的启示性。以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再现在舞台上。

2):以真人真事为题材,不能虚构。

两类:以人物事迹为描述对象的传记性纪实剧和事件过程为描述对象的报道性纪实剧。

小知识点:

划分标准:

(1)按情节:喜剧、悲剧、正剧

(2)按年龄:儿童剧、成人剧

(3)按目的:宣传剧、教育剧

(4)按题材:神话剧、历史剧、市民剧、家庭剧

(5)按表现手法:写实剧、荒诞剧

(6)按媒体:木偶剧、皮影剧

(7)按表演要素:哑剧、舞剧、音乐剧

(8)按时代:古代、中世纪、文艺复兴、现代、近代

文学构成中的戏剧性为舞台呈现中的戏剧性提供了思想情感的基础、灵感的源泉与行为的动力,后者则赋予了前者以美的、可感知的外形。这两者的完美结合,便是戏剧的最佳状态。

2

2、悲剧美感和悲剧精神内涵

悲剧精神的具体表现有三:一是严肃的情调,二是崇高的境界,三是英雄的气概。

3、喜剧美感和喜剧精神内涵

喜剧美感最直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笑,这笑基本上可分为两类:逆向批判性的讥笑和顺向赞许性的嬉笑。这两类笑也构成了喜剧的两大基本类型:讽刺喜剧与幽默喜剧。

特征:更加生活化、题材来源更加广阔、更加个性化。

2、戏剧的情节与结构

①亚里士多德把戏剧分为六个部分:情节、性格、言语、思想、戏景、唱段,他认为情节是最重要的。

②情节就是叙事作品中的“故事”,经过作者的加工创作而来。它由显在部分和潜在部分组成。

③结构:总体布局。分为:三段(起始、中段、结尾)、四段(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五段法(开端、上升、高潮、下落、结局---金字塔公式)。

3、戏剧的人物和语言

①人物:人的个性。人的内心和外形,共性和个性。

②戏剧语言由三部分构成:

一、剧作家的“提示语音”

三、潜在的语言,又叫“潜台词”

③台词:是剧中人物的语言。它是性格化的,是富有动作性的,即人物的语言是同他的行动联系在一起的。台词的表现形式有对话、独白、旁白(登场人物离开其他人物而向观众说话)、内白(在后台说话)、潜台词(登场人物没说出来的语言,

而是用表情表现出来的言外之意)等等。

1、“人”既是表现的对象又是表现的工具

(一)表演:话剧求真而戏曲求美

演员是戏剧的心脏和灵魂。演员以现场表演的方式,将戏剧和电影、电视及其他影像艺术区分开。

演员与角色:

演员以自己的形体、语言、情感为工具,通过各种舞台动作,扮演一段相对完成的故事,在观众面前创造出另外一个人物来。

舞台表演艺术的特点是: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对象,同时是工具,这三者统一在演员一个人的身上。

戏剧表演艺术的核心问题是:“我”(演员)如何变成“他”(角色),也就是如何把演员与角色统一起来。

表演艺术:

广义的表演艺术,是指演员当众表演其技艺的各种艺术形式。比如:杂技、舞蹈、曲艺、音乐、魔术都是。

狭义的表演艺术特指戏剧表演。

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表现的主要是演员的某种技艺,而后者除了技艺以外,还需要演员扮演另外一个人物,敷演一段相对完整的故事。

戏剧表演的基本目的:演员根据角色的性格在舞台上创造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小知识点:

狭义上的戏剧表演(也就是戏曲表演(人物美))与歌剧(音乐美)和舞剧(形体美)的表演具有本质上的区别。京剧和话剧表现方式不同,对演员的要求也就不同。

,区别在与方式方法的

不同:京剧演员创造角色的方法概括为唱念做打四种功夫,而话剧表演则只能靠动作,通常话剧的动作分为三种:一是语言动作,即对话;二是形体动作;三是心理动作。戏剧演员只能用自己的形体、声音和情绪去创造角色。

(二)演员:从生活出发与从程式学起

1、话剧演员模仿生活:(先领会生活再变现生活)

戏剧演员的基本要求:①身体协调,声音可塑②上场注意力集中,③敏感、适应性强

2、话剧演员的特殊要求:①观察和感悟人生的能力,(敏于观察、善于理解、长于模仿,是对话剧演员的基本要求。)

②具备情绪记忆和动作想象力(近代话剧表演是以文学剧本为基础的二度创作,而剧本给演员提供的主要是台词,语调和形体动作则要靠演员根据语境和性格,通过想象力创造出来,从而把文学形象转化为舞台形象。)

3、京剧演员模仿程式(先记住各种固定模式,在来体现角色)

戏曲表演重技艺。京剧演员从科班或从师父那里学到的首先是一套套固定的表演程式,然后再跟具体变现内容(角色)相结合,将各种表演程式组合、转化为具体的戏剧动作。因此,对观众要求高,观众必须懂得程式。

注释:话剧演员和京剧演员是沿着不同的道路进入角色的,以不同的方式创造舞台形象的。

2、近代表演中的表现与体验

(一)表现派与体验派的理论分野

近代剧的演关系。

角色的创造中,包含三组关系:一是观和演,二是演员和角色,三是角色和角色。话剧和戏剧表演艺术的区别,主要也是体现在这三组关系里。

近代戏剧观演关系的特点:台口处有一堵看不见的墙(第四堵墙),隔开了演员和观众。演员必须学会当众孤独,只管自己,不管群众的反应。观众要直到落幕再鼓掌叫好,不能中间鼓掌,影响演员的情绪。这种观演关系成为封闭/ 隔离型。

在这种观演关系中,演员通过“化身”的方式创造角色。化身的途径主要有两

种,一种是侧重于外部表现,强调理性对情感和形体的控制,反对随意发挥;另一种重视内心体验,要求演员与角色合二为一,跟着感觉走,允许即兴创作。前者成

比较接近,都要求演员反复钻研剧本,把握人物性格,体验情感反应,并为之找到恰当的外部表现形式,在心中形成明晰、完整的艺术形象。也就是狄德罗称之为“理想范本”,斯坦尼斯洛夫斯基叫做“内心视象”,焦菊隐说是“心象”的东西。

两派的分歧主要集中在表演阶段,核心是演出中的演员和角色,即“两个自我”的关系问题。

斯坦尼斯洛夫斯基体系综合了双方两派的长处,而又避免了两派的偏失。斯氏第一次使话剧表演艺术,从演员培养到舞台实践有了完成的科学体系,影响及于全世界,我国优秀的话剧表演艺术家,大多是在这个体系下培养的。

(二)角色创造中的两对关系

表现与体验,包含着话剧表演艺术的全部奥秘。两者的区分主要表现在理论上,而在实践中,不容易区分。

一台戏是一个整体,角色的创造离不开相互间的刺激与配合。

(三)戏曲程式与角色创造

1

文武场面。板、鼓、锣、波为“武场”,由板、鼓领奏。京胡、二胡、三弦、笛子、唢呐之类为文场,京胡主奏。

根据节奏的快慢,又分出各种不同的板式、如慢板(4/4节拍,一板三眼)、原板(2/4节拍,一板一眼)、流水板(1/4节拍,有板无眼)

②念白也有程式。京剧老生、花脸、丑角用真嗓(大嗓),青衣用假嗓(小嗓),小生则用一种特殊的“真假嗓”。

③动作程式大体包括手、眼、身、发、步五个方面的形体动作,俗称“五法”

④翻打程式是表现战斗场面的,有武打和跟头两项内容。武打分为单打和群战

两类。

生、旦、净、丑四种基本类型。戏曲演员创造角色,都要经过这样一个从程式到内容,从抽象到具体的意义还原、落实过程。

2、角色创造与程式翻新

戏曲角色是用表演程式创造出来的。

程式是固定队的,但运用起来却可以灵活多变,充分演绎人生的喜怒哀乐。

从程式行当到角色个性,必须涉及到戏曲程式的创新和细化问题。

1、导演其人其事

(1)什么是导演(动词指挥调度,名词戏剧电影排演活动的指导者)

①导演的诞生:德国的梅宁根为戏剧史上的第一个导演。

中国真正确定导演是:洪深得《少奶奶的扇子》

②导演的地位和作用:主流学派认为,剧本是舞台艺术的基础,导演则是剧本的诠释者和体现着。导演创作,可以发展或充实剧本,但不能违背原作的立益与风格。(2)导演创作的限制与自由

导演的职责是排戏。

1223

Chap.5

内,地点在一个场景,情节服从于一个主题。莫里哀的喜剧《伪君子》就是按"三一律"写成的,全剧五幕,单线发展,情节发生在一个地点,即奥尔恭的家里;所描写的全部事件都在一昼夜之内发生;主题集中在揭露答尔丢失的伪善面目这一点上。古典主义戏剧艺术的实践表明,"三一律"在政治上符合君主专制政体的要求,在艺术上既体现了时间和空间方面高度简练、紧凑、集中等优点,但又存在人物性格单一化、类型化,戏剧结构上绝对化、程式化等弱点,最终束缚了戏剧艺术的发展,为后人所摒弃。

(2)潜台词——在剧中有些意思是不能用语言传达的,或者尽管可以用语言传达但不如将其放在“尽在不言中”更好,这就出现了短暂的停顿,以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如果要使这一层意思表现在语言中,这语言就叫“潜台词”。

(3)规定情境——“规定情境”是演员表演艺术中的术语。演员扮演角色,需要对所扮演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概括地说,乃是对情境中的人物进行体验与表现。(4)高潮——从剧本结构看,高潮是戏剧性最突出、矛盾冲突最激烈的那一刻,是水到沸点化为气,物至极热放白光的时候。高潮是戏剧精神内涵最闪光的地方,是揭示主题最有力量的场面。另有值得注意的地方,一出戏的高潮还有主、次、大、小之别。在迂回曲折的情节线上,除了最后、最大、的高潮之外,在开端、发展的阶段中,也有各式各样的小高潮,正是这些局部的片断高潮,造成情节的起伏跌宕,

并酿成最后最大的高潮,把观众的紧张心情推到顶点。

2.情节最能打动人心的两个地方是什么?(亚里士多德)

亚里士多德在《诗学》中指出:“悲剧中最能打动人心的成分是属于情节的部分,即突转和发现。”所谓突转,是指行动的方向转至相反的方向,说得通俗些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转机”、“危机”,用两个成语来说,即“柳暗花明”“飞来横祸”,这部分往往是戏剧曲折性的来源,也是观众备受期待的部分。所谓“发现”,则是指从不知到知的转变,最佳的发现与突转同时发生,往往经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自然而然—水到渠成这样一个过程,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不论“突转”还是“发现”,其动力应该是来自戏剧自身冲突的张力,而不是偶然的、外来的一种“推助”。

3.集聚型和铺展型戏剧结构的特征

(1)集聚型结构是遵守着古典主义“三一律”理论对时间、地点、行动三者完整划一的要求,把全部剧情集聚在演出所限的时、空之内来表现。其特征主要有三:①情节展开较晚,从临近高潮处写起;②时空、人物严格且选择集中;③节奏紧凑、冲突明显、线索单一。

(2)铺展型的结构,就是把戏剧的情节一段一段铺展开来,有头有尾的将其呈现在舞台上。其特征也可概括为三点:①时空、人物不集中;②有平行或副情节;③戏剧效果是逐渐累积起来的。

4.探讨戏剧语言

如果说戏剧是一座大厦,那么语言就是它得以立起的建筑材料,下面从构成、艺术特征及艺术表现的处理这三方面探讨一下戏剧语言。

(1)戏剧语言的构成:①剧作家的“提示语言”。这里面包括对人物外形、内心的描绘,对其某些性格的强调,对时代背景、生活环境的交待。②有演员讲出的、付诸表演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和旁白。此为戏剧语言的主干③潜在语言(潜台词),这主要是为达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境界而做出的短暂停顿。

(2)戏剧语言的艺术特征:①性格化。话如其人,从人物的语言中见出性格来。②动作性。人物的语言要有力地表现其欲望、意志、内心的冲突,并使其内心状态通过语言转化为外部动作,而且要具有一种推动情节向前发展的张力。

(3)艺术表现的处理。

好的话剧单单考好的书面语言是不够的,特别是将其搬上舞台时,看不见的“意”与听的到“言”总是有一定的距离,为避免“言不尽意”“意到笔不到”的缺陷。更需要对戏剧语言进行艺术表现的处理。实现这一目的有两个途径:一是创造更多的抽象概念去表达看不见的“意”,二是以动作代替语言,以形体来表现“意”。从目前的情况看,采用后者较为常见。就拿《雷雨》一剧来说,最经典的地方当属周朴园劝繁漪喝药这段,正是通过这部分将周朴园这个封建家长的冷酷无情表现的淋漓尽致,而这一形象的成功塑造单靠演员大段的严肃说辞是远远不够。演员郑榕在饰演周这一角色时就对话剧语言进行了很好的艺术表现处理,通过低头不语、闷着抽烟等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小的方面还有对话剧语言的揣摩,把握说词节奏,语音语调等细节,这些都是话剧语言取得成功的一部分。一场好的话剧,除了剧本语言本身要精炼到位,符合人物形象外,更离不开演员与导演在舞台呈现时对其的艺术化处理。

Chap.6

1.京剧的四大基本功是什么?

唱、念、做、打

(1)唱京剧唱腔的抒情性较强,在戏剧冲突强烈﹑人物情绪激动时,常用大段或成套的唱腔尽情发挥﹔此外在叙事、写景、争论、斥责等场合,借助唱功,也可增强艺术感染力。

(2)念京剧的念白,具有一定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是加工形态的艺术语言,便于与唱相协调。

(3)做做是舞蹈化的形体动作的泛称,是加工形态的生活动作,通过手﹙手势﹚、眼﹙眼神﹚、身﹙身段﹚、步﹙步法﹚等的灵活运用,使人物的形象、气质更增光彩。在京剧里,大祇当戏剧冲突激化、人物感情波动时,做功的幅度就加大,做功的挥洒就更夸张起来。

(4)打打是传统武术的舞蹈化,用以表现战斗生活或特定的生活情景﹐如跌跤、挣扎、晕厥等。凡用古代兵器刀鎗剑戟等(习称“把子”)对打或独舞的,称“把子功”﹔在毯子上翻滚跌扑的﹐称“毯子功”,还有成套的连续性的武功技术,如“起霸”、“走

边”、“趟马”等,一般用来渲染战斗气氛和英武人物的精神面貌。

京剧的唱念做打,具有严格的程序性,不同的角色行当有不同的规范和路数。角色之间密切配合﹐演员与乐队之间相互默契,才能做到场面紧张而有条不紊,战斗激烈却具有美感。

唱念做打还具有难度很高的技术性,高水平的演员大多能运用娴熟、精确的技巧为塑造人物服务,有些还属于特技性质,如髯口功、翎子功等,常被用来表现人物内心的愤怒、惶恐或慌乱。水袖功、甩发功、髯口功等是一般演员都必须掌握的基本技巧。

3.名词解释

(1)行当——中国戏曲关于演员专业技能的分类,也是所扮演角色的性别、年龄、身份、性情及其审美特性的分类。习惯上,人们把戏曲行当分为生、旦、净、末、丑五大类。

(2)程式化——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戏曲模式所在,指演员表演不直接模仿生活,而是把写意化的不变与创造性的变有机结合起来所形成的规范。为所有演員遵循,也为觀眾所接受、熟悉。

4.试述三大表演体系。

1935年,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到当时的苏联访问演出,遇到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和德国戏剧家布莱希特。由于这三个国家的戏剧家都有不同的表演艺术

体系,不同的艺术见解,在世界上又都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在他们三个人这次幸会之后,有人就把他们所代表的三个不同的表演艺术形式推崇为世界三大戏剧体系。(1)梅兰芳(1894-1961)

梅兰芳的艺术成就成为了中国戏曲艺术体系的代表和标志。他在唱、念、做、舞、化妆、服饰等方面进行创新,使中国古老戏曲在歌、舞、剧三结合形成了梅派艺术独创风格。把青衣、花旦、闺门旦、贴旦、刀马旦等旦角各行的唱腔和表演艺术全面地,有机地结合起来。创造了花旦这一新的行当,大大丰富了旦角唱腔的优美旋律,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采的艺术流派,世称梅派。他与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并称“四大名旦”。

(2)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898年与聂米罗维奇-丹钦科创立莫斯科艺术剧院,他们联合执导的契诃夫名剧《海鸥》获得轰动性成功,标志着一个新的现实主义戏剧流派的诞生。1922~1924 年他写作了自传《我的艺术生活》,首次对自己的戏剧体系作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讨。1928年10月心脏病突发之后,全力投入戏剧实验教学与理论总结工作,写出了《演员自我修养》,并以“形体动作方法”丰富了以内心体验为核心的戏剧体系。最终成了世界一大戏剧体系的奠基人。以“体验基础上的再体现”为基本内容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体系的主要代表,这一体系对包括现代中国戏剧艺术在内的20世纪世界现实主义戏剧运动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3)贝托尔特·布莱希特(1898-1956)

布莱希特戏剧是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他对世界戏剧发生着很大影响。这个学派在它的形成过程中,一方面继承和革新欧洲及德国的现实主义传统,另一方面借鉴东方文化,尤其是日本古典戏剧和中国戏曲。他要求建立一种适合反应20世纪人类生活特点的新型戏剧,即史诗戏剧。这种戏剧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突破了“三一律”编剧法,采用自由舒展的戏剧结构形式,多侧面地展现生活宽广多彩的内容,让读者通过众多的人物场景,看见生活的真实面貌和它的复杂性、矛盾性,促使人们思考,激发人们变革社会的热情。布莱希特演剧方法推祟“间离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是他提出的一个新的美学概念,又是一种新的演剧理论和方法。它的基本含义是利用艺术方法把平常的事物变

得不平常,揭示事物的因果关系,暴露事物的矛盾性质,使人们认识改变现实的可能性。但就表演方法而言,“间离方法”要求演员与角色保持一定的距离,不要把二者融合为一,演员要高于角色、驾驭角色、表演角色。

5.体验派和表现派在表演观念上的分歧。

在封闭型的观演关系中,演员是通过“化身”的方式创造角色的。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侧重于外部表现,强调理性对情感和形体的控制,反对随意发挥,这被称之为表现派。其代表人物是狄德罗、哥格兰和布莱希特。另一种重视内心体验,要求演员与角色合而为一,跟着感觉走,允许即兴创作,这被称之为体验派。代表人物是亨利.欧文和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两派在表演观念上的分歧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是对演员两个自我的不同认识。表现派主张第一自我控制支配第二自我,运用技巧去理性的表现第二自我,两者相互分离。体验派则主张把第一自我融入投入第二自我,通过体验,找到第一自我的感受、情感、思想,把第一自我化身为第二自我,两者水乳交融。二是对表演技巧方法的不同认识。表现派主张节制情感,发挥理智,在分析理解剧本的角色特征的基础之上,模拟出一个可行的方案,按照表演经验设计出一个可供角色依据的范本,追求“我在演角色”的状态。体验派则主张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之上把演员自我划分为角色自我,感性的下意识的创造角色,强调激情和灵感的迸发,追求“我就是角色”的状态。

Chap.7

1.戏剧史上的第一位导演——德国的梅宁根公爵乔治二世(1826——1914)

2.名词解释

(1)舞台调度——排戏的时候,导演会根据构思,对每个演员在舞台上的位置及其相互关系,提出明确要求,这就是舞台调度。它是导演把各种戏剧动作及环境因素,按照一定的审美原则组合起来,表现二度创作的利益构思,塑造舞台形象的艺术创作活动。按照戏剧舞台的特点和导演的构思要求,以剧本为基础确定演员与布景间最佳的空间组合和动作方式,使表演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

(2)贯穿动作——戏剧表演技法。苏联戏剧大师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提出的表演艺术术语。系指演员为了表达戏剧作品的主题思想,根据自己扮演的角色的生活目标来

确定戏剧行动的意图和愿望,并使这种动作意向贯穿于全剧的始终。贯穿动作是体验派演员创造角色的主要方法之一,也是完成全剧最高任务的基本手段。(戏剧最高任务在行动上的具体落实,是一连串表达演出共同目标的一系列动作的总和,它把一切元素串联起来导向最高任务)

(3)最高任务——导演在排戏过程中常用一句话或一个短语对剧本矛盾冲突的一个概括,既是人物活动发展的方向,又是剧情发展的总纲。

(4)第四堵墙——在镜框式舞台上,通过人们的想象位于舞台台口的一道实际并不存在的“墙”。它是由对舞台“三向度”空间实体联想而产生、并与布景的“三面墙”相联系而言的。它的作用是试图将演员与观众分开,使演员忘记观众的存在。

(现实主义戏剧的核心概念,在镜框式舞台流行之后,舞台的三面从左、后、右都是封闭起来的,面向观众的一面虽然开放,但却被认为是一堵无形透明的墙,把观众与舞台隔绝,为其创造一个现实主义的幻象。)

3.结合导演的工作职责,环节特征,谈谈导演二度创作的意义。

导演,作为戏剧电影排演活动的指导者,其工作职责主要有三:首先,导演最主要的职责是排戏。即把剧本搬到舞台上去,是文学形象转化为可视可听可感的舞台形象。其次,导演是演出的组织者。第三,导演还承担着培养演员的职责。演员是舞台艺术的中心,当然也是导演的主要表现手段。然而,一个优秀的导演仅仅完成这些本职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掌握导演艺术的要求——以剧本为基础,以完整和谐的舞台艺术为表现形式进行二度创作。这里的二度创作就是指导演对剧本的再加工,再创作。导演之所以能够进行二度创作是因为对剧本,他有选择和修改的权利,对演员,他有遴选和调教的职责。对舞台艺术的方方面面,他有根据整体构思和排演的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自由。事实上,每一部成功的话剧在方方面面都渗透着导演二度创作的痕迹,导演进行二度创作的意义就在于:①通过二度创作可以挖掘剧本的真正内涵,表达自己对人生社会的独特思考②可以把原作中潜藏着的激动人心的东西挖掘出来,并运用各种艺术手段将其生动的展现在观众面前③弥补原作的缺陷,提升剧目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现以课堂上的小练习为例谈谈我对二度创作的理解。课上,有辛在老师的指导下和同学演出了一小段生活剧,感触颇深。原剧本只有短短几句人物对话,如果不

对其进行二度创作,演出来就是没有情节,没有意义,没有典型形象的枯燥对白。老师在排演时,给我们设置了许多假定性的场景,让人觉得这是一个完整的故事发展过程,而并非无头无尾的唐突说词,特别是老师的“说戏”,有助于我和同学从第一自我融进第二自我,以及对一些动作细节的要求和语音语调的控制都增强了其可看性,而我们原来的编排都很少注意到这些,更多的只是对书面台词的揣摩,表演过于空泛,有些动作的连贯性都值得质疑。经老师的指导后,这个小短剧有了很大进步,而这也正是二度创作的意义所在。

艺术概论的所有知识点汇总

上编艺术总论 广义而言,艺术包括作为语言艺术的文学。 狭义的艺术专指文学以外的其他艺术门类。 艺术学作为一门正式学科出现是19世纪末。德国的康拉德·费德勒(1841-1895)主将美学与艺术学区分开来,标志着艺术学作为一独立学科的正式形成。费德勒被称为“艺术学之父”。 格罗塞(1862-1927)的《艺术的起源》是艺术社会学的重要著作之一。 艺术学的容包括:艺术理论、艺术批评和艺术史。 艺术:泛指各种技术技能 艺术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艺术与其他各种社会意识形态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他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它们的共性。 《辞海》的定义:人类以情感和想像为特性的把握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 第一节艺术的本质 一、关于艺术本质的几种主要观点 1、客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理念”或者客观“宇宙精神”的体现。 代表人物:柏拉图、黑格尔 2、主观精神说认为艺术是“自我意识的表现”,是“生命本体的冲动” 代表人物:康德、尼采 3、模仿说或再现说认为艺术是对现实和自然的模仿,是社会生活的再现。 代表人物:德谟克利特亚里士多德、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是对生活的再现。 二、艺术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基础 艺术生产理论给艺术学研究提供了哪些启示? 第一,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和特点。 第二,艺术生产理论阐明了两种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第三,艺术生产理论揭示了艺术系统的奥秘 所以艺术生产必须适应欣赏者的消费需要;同时艺术欣赏反过来成为刺激艺术生产的动力,推动艺术生产的发展。 第二节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二、主体性三、审美性 一、形象性 形象性指的是艺术以具体生动的形象来显现创作主体的审美意识并反映社会生活的属性。 艺术形象的特点 第一,艺术形象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 任何艺术作品的形象都是具体的、感性的,也都体现着一定的思想感情,都是客观因素与主观因素的有机统一。 第二,艺术形象是容与形式的统一。 任何艺术形象都离不开容,也离不开形式,必然是二者的有机统一 第三,艺术形象是个性与共性的统一。 成功的艺术形象都具有鲜明独特的个性,同时又具有丰富而广泛的社会概括性。 艺术典型 艺术典型:就是作家、艺术家运用典型化的方法,创造出来的具有栩栩如生的鲜明个性并体现出普遍意义的典型形象。 二、主体性艺术要用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但这种反映绝不是单纯的“模仿”或“再现”,而是融入

文学概论题库-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完整笔记

文学概论试题库 一、选择题 1审美意象的基本特征() A哲理性B荒诞性? ? ? C象征性? ? ? ? D抽象思维直接参与2抒情偏于表现作者主观世界,是用话语的(? ? ? ) A抒情动作? ? ? B抒情内容? ? ? C声音组织? ? ? D画面组织3抒情反映现实现实生活方式的特殊性(? ? ? ) A? ? 象征性? ? ? B主观性? ? ? C评价性? ? ? ? D精神方面4抒情话语的突出功能是(? ? ? ? ) A表现功能? ? ? ? ? B通讯功能? ? ? C意义功能? ? ? D形式功能 5抒情话语的修辞方式有(? ? ? ) A倒装与歧义? ? ? ? B夸张与对比? ? ? C借代与用典? ? ? ? D 比喻与象征 6“风格即人”的提出者是(? ? ? ) A亚里士多德? ? B钱钟书? C王夫之? ? D布封 7下列与风格内涵有关的是(? ? ? ) A创作个性?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8风格的特性是(? ? ? ? ) A独创性? ? ? ? ? B多样性? ? ? C稳定性? ? D相对性 9将文学风格分为四对八体的是(? ? ? ) A《文心雕龙》? ? ? ? B《诗品》? C《修辞学发凡》? ? ? D 《诗学》 10文学接受客体指(? ? ? ) A认识属性? ? ? ? ? B? 审美属性? ? C文化属性? ? ? ? D整体属性 11文学接受的主体指(? ? ? ? ) A阐释者? ? ? B审美者? ? C认识者? ? D思想者 12“期待视野”这一重要概念的提出者(? ? ? ? ) A黑格尔? ? ? ? ? B姚斯? ? C刘勰? ? D布封 13“隐含读者”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 ? ? ? ) A莱蒙托夫? ? ? B姚斯? ? ? C布封? ? ? D伊瑟尔? 14文学接受的高潮阶段会达到(? ? ? ? ? ? ) ? A净化? ? ? ? B共鸣? ? C领悟? ? D延留 15下列语言学批评流派的有(? ? ? ? ) A新批评? ? ? B自然主义批评? C俄国形式主义? ? D结构主义 16美的观点和历史的观点的提出者(? ? ? ? ? ) A马克思? ? ? B恩格斯? ? C列宁? ? ? D毛泽东? 17思想标准的基本内涵是(? ? ? ) A真实性? ? ? ? B革命性? ? C情感性? ? ? D倾向性? 18艺术标准的基本内涵(? ? ? ) A意蕴表现的深刻性? ? B进步的倾向性? ? C文体构成的完美性? ? D形象创造的鲜明性19文学批评的美的观点与历史观点是(? ? ? ) A批评风格? ? ? ? B最高标准? ? ? C批评方法论? ? ? D批评原则? 20属于心理批评的有(? ? ? ) A人本主义心理学? ? ? B原型心理学? ? C格式塔心理学? ? D精神分析学? 21孔子当年游齐,闻《韶》乐竟然“三月不知肉味”,这是欣赏活动中的(? ? ? )效果。 A领悟? ? ? B延留? ? C净化? ? ? D共鸣 22最早指出文学本文只是一个不确定性的“召唤结构”的人是(? ? ? ) A伊瑟尔? ? ? ? B加达默尔? ? C英加登? ? ? D弗洛伊德? 23接受动机可分为(? ? ? ) A审美动机? ? ? B求知动机? C借鉴动机? ? ? D施教动机24刘勰把风格分为“典雅、远奥、精约、显附”等八种的根据是(? ? ? ) A? 语言表现? ? B? 体裁类型? ? C? 结构安排? ? ? D? 形象创造 25抒情性作品的基本要素是(? ? ? ) A抒情内容? ? ? B抒情话语? ? C抒情现实? ? D抒情自我26抒情性作品的结构是(? ? ? ) A声音? ? B画面? ? C情感经验? ? ? D情景关系 27叙述内容的基本成分是(? ? ? ) A结构? ? ? ? B声音? ? ? C故事? ? ? D视角? 28当代叙事学理论的研究重点为(? ? ? ? ) A人物、情节、环境? ? B叙述方式? ? C叙述的声音特点? ? ? D说话者与受话者的关系? 29文学话语的沟通功能的两个基本方面是(? ? ? ) A叙事功能? ? ? ? B抒情功能? ? C描述外在事物? ? ? D表达说话人的主观态度? 30从表意方式的角度可以把审美意象分为(? ? ? ? ) A表意式意象? ? B表情式意象? ? C寓言式意象? ? D符号式意象? 31中国古典文论中从意境审美风格上分类的是(? ? ?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2提出意境有“韵外之致”、“味外之味”的是(? ? ? ? )A刘勰? ? ? ? B曹丕? ? C司空图? ? D? 刘熙载 33组成文学活动要素的是(? ? ? ) A读者? ? ? B世界? C作家? D? 作品 34文学理论应有的品格(? ? ? ? ) A实践性? ? ? B艺术性? ? C价值取向? ? D? 综合性 35“移情说”的提出者是(? ? ? ) A立普斯? ? ? B克罗齐? ? C弗洛伊德? ? D? 布洛

文学概论

文学概论复习 第一章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复习 考纲学习: 1. 了解文学四要素与文学活动的构成 2.掌握再现说、表现说、实用说、客观说、体验说五种文学观念 3.理解文学嬗变的原因 4.理解“文学作为一种人类的文化形态,它是具有社会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的,凝聚着个体体验的、沟通人际情感交流的语言艺术”这个文学观念 1. 文学的四要素与文学活动的构成 四要素:世界、作品、艺术家、欣赏者 文学活动的构成:世界、作家、文本、读者这四个要素,其间包含了体验、创作、接受三个过程。重要的是在文学作为人的对象性活动上来理解。 文学是一种对象性活动,就是因为人在文学活动中体现了人的意识、心理和一切本质力量,把自然当作人的对象、从而建立起了活动的机制。 文学是人的一种精神活动,就是在于在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中,作家把外部自然和人的自然作为自己本质力量的确证,从而把文学变成人的精神活动过程。 关键词“客观存在”和“审美对象” 客观存在只是纯然的存在,并不能被我的感觉所掌握,那就不能成为我的对象,存在的关系也就不会建立,文学活动还不能形成。 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动过程,其中必然包含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才能成为文学活动—我们说的文学活动,不仅是指“文学四要素”所形成的流程,更重要的是人与对象建立的诗意关系,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开。第一章文学观念 第一节文学观念的嬗变 【文学四要素和文学活动】波兰现象学派美学家英加登提出作为作品存在的层次论,认为作品的构成是四个层面,即语言层、意义层、图式化外观层、意向性状态中的“世界”层。美国现代学者艾布拉姆斯在《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中提出文学四要素理论,即作品、艺术家、世界、欣赏者(一切文学作品都有源泉,这就是生活,即“世界”;生活要经过“艺术家”的加工改造,这样才能创造出具有意义的文本,即“作品”;作品如果束之高阁,不跟读者、即

(精选)艺术概论考研复习笔记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 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 作用于经济基础。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1)上层建筑: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政治、法律、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观点或观念,以及这些观点或观念相适应的政治、法律等制度。 2)上层建筑包括两个部分:1、政治、法律等制度及相应的机构、措施。 2、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意识形态主要指:政治观点、法律观点、道德观念、以及哲学、宗教、艺术、各种不同的情感、幻想等等。 3)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1、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都决定于经济基础;2、它们反过来有对经济基础发生影响,即反作用于经济基础,3、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同其他形式的社会意识形态一样,是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的上层建筑,它发生和发展,归根到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这种决定作用,表现在艺术的发生和发展上,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艺术、文学宗教、哲学等等在各种不同的意识形态中,是

“更高的”“悬浮于空中的”“更远离经济基础的”特殊的意识形态。而政治、法律及道德属于艺术等意识形态与经济基础之间的“中间环节”。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它们并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3)经济基础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影响艺术,而艺术也主要通过政治中介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2.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旧的经济基础。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范文2篇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范文2篇 对美术概论的认识和思考范文一:结合美术概论课程中传统文化和美术学习心得 “美术”指运用一定的物质材料,通过构图、透视、用光等艺术手段,在一定的空间中塑造直接可视的平面形象或立体形象的艺术。它是反映社会生活和表达艺术家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它塑造和描绘的是具体的、人们借助视觉可以感觉到的实际物象的形状外貌,这样对象的外形便是美术的基础,造形是美术的特殊功能,所以我们现仍称它为造型艺术;还由于美术形象是在空间二维或三维中展开,所以人们也称它为空间艺术;又由于美术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是客观事物视觉形象的构成因素,人们欣赏时也是通过视觉感官感受到它的形象的,所以,美术又称视觉艺术;从它存在的方式看,它是静态艺术。这些说法均是分别从不同角度对美术进行形态上的把握,没有绝对的区分。 美术这个词,在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个演变的过程。开始,人们把美化生活的一切技艺都称之为美术,如美化生活用品生活环境、首饰服装,以及反映和表现生活诸种表象的技术,都称之为美术。总而言之,一切表现美的技术都是美术,这时主要突出的是一个作为动词的“术”字,即美之术。后来,美术一词逐渐用来专指绘画、雕塑、文学、音乐,此时美术一词虽然从动词转变为名词,但和艺术一词还没有明确地区别开来。历史进入现代,

美术一词逐渐从艺术一词中分离出来,逐渐固定为一种独立的艺术门类的称谓,专指静态造型艺术,把绘画、雕塑、建筑和工艺美术等静态造型艺术统称为美术。这就是我们今天对于什么是美术的基本所指对象的界定。 造型艺术(美术)作为四大艺术形态之一,与语言艺术、音响艺术、表演艺术一样,都属于社会意识形态的艺术。它既具有社会意识形态的一般规律和艺术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身造型艺术的特殊规律。美术的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人工塑造的静态视觉艺术,它是美术家用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塑造可视的平面和立体的形象来反映生活和理想的艺术。 下大熟悉艺术理论的人,总是把美术理解为绘画。绘画确实是美术的主要品种,但不是唯一的,因为美术还包括雕塑、建筑、工艺美术等。不过,绘画是美术诸品种的基础性品种。为什么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 绘画是美术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它是画家在纸、纺织品、木板、墙壁等平面上,以笔、刀等为工具,以颜料、墨、油、水为显示材料,以明暗的点线在和色彩的点线面为形式构成手段,来塑造具有可视的一定形感、体感、质感七量感、色感、空间感的艺术形象的艺术。这种具有丰富创仓性的描绘出来的图画,既是生活的反映,也是画家世界观和思想感情的反映,它具有认识作用、审美作用和教育作用。 从绘画的种类和形式来讲,官在整个美术门类中是最丰富多彩的。从绘画的材料上来讲,它可分为:中国画、油画、丙烯画、版画、水彩画、水粉画、镶嵌画、磨漆画、铁画、素描、速写等。

文学概论笔记

文学史 文艺学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1、文学史:是一门历史的、具体的,考察文学产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状况、经验概念和规律的专门学科。 2、文学史三个含义:A:从文学实际出发,并按照一定的历史线索,树梳理文学发展.的历史轮廓。 B:分析、比较、评价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 C:分析比较和评价具有重大影响的文学现象,文学运动,文学思潮 3、文学批评:是文艺学的另一分支,他以文学鉴赏为基础,以一定的文学理论和相关的人 文科学理论为指导,是对各种文学现象和文学作品进行分析、研究和评价的 科学认识活动 4、文学批评的三个含义:A:文学批评的指导思想是:文学理论、美学理论、哲学以及其他一切人文社会科学 B:文学批评的对象是:作家、作品为主的一切文学现象 C:文学批评的主要任务是:分析、比较和评价具体作品的审美价值,总结作家创作的优劣长短,判断作品的思想艺术成就,引导并帮助读者欣赏,理解文学作品,培养读者健康的审美观5、文学理论:以人类社会的历史和现实的一切文学现象作为研究对象,总结和探讨文学的性质、特征、构成、功能、价值 和文学创作、文学接受、文学发展等规律,从中发现并建立起文学的基本原理、概念范畴、 命题框架、和研究方法 6、文学理论的的含义:A:文学理论以整体的文学现象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 B:是对文学理论的把握 C:文学理论是一种具有高度抽象性和系统性的理论 7、学习文学理论的三种境界: A:第一种境界:不仅仅限于一两种文学理论书籍的阅读,而是对文学理论史做了纵向扫描,对相关文学理论 史原著做了精细的研读。 B:第二种境界:不仅研究文学理论,你还把文学理论作为人类人文思想库的一部分来看待,同时关注哲学、 美学、心理学、人类学、历史学等等。通过文学理论试图达到的是整体性的理解人类精神生 活的丰富性和可解释性。 C:第三种境界:文学理论成就了你的世界观,,使之学会了为信仰、理想而活,为意义、价值而活。 第二章本质论 ◆本质论是从⑴文学的审美性,⑵文学和文学观念,⑶文学的艺术性三方面来谈的。 一、文学的审美性 1、“文学”、“审美”、“意识形态”三者关系的理解文学具有感性色彩 ⑴审美:是一个体验和飞鸟影美的现象共性的宽泛概念,是人的心里在感知社会的基础上达到的完善状态,他是意识的社 会心理。 ⑵意识形态:抽象化的思想是以各种理想的方式,无论虚假或真实,来表达支配性的物质关系。 ⑶文学:是作家借助于虚构与想象,通过语言形象来表达对人生的审美感受和理想的一 种艺术样式。 二、文学和文学观念 1、再现说: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即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文学亚里士多德——《诗学》 理论刘勰——《文心雕龙》 2、表现说: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作品是作家的自然流露。 A:文学本质上是作家的外化 B:以外部现实作为对象 C:作家也可以描写平凡的事物 3、实用说:强调作品和读者的利用关系 中方:文以载道西方:寓教于乐 4、独立说:把文本抬到高于一切、重于一切的地步 5、体验说:强调读者对作品的意向性和体验这种关系,强调读者阅读作品时的感受和再创造

古代文学复习题(三)

一、填空题(每空格1分,共20分) 1.《董西厢》指的是金代董解元所作《西厢记诸宫调》,取材于唐代元稹的《莺莺传》,而结果从始乱终弃改变为终成眷属。 2.窦娥临行刑前的三桩誓愿是血飞白练_,_六月降雪__,亢旱三年_。 3.明初诗坛并称的“吴中四杰”指:高启、杨基、张羽、徐贲。 4.明中叶最负盛名的杂剧作家是徐渭,字文长,号天池山人、青藤道士、田水月,其《四声猿》是《狂鼓史渔阳三弄》、《雌木兰》、《女状元辞凰得凤》、和《玉禅师》四个杂剧的合称。 5.“性灵”说的提出者是袁枚,“肌理”说的提出者是翁方纲。 6.《红楼梦》的流传一般称有两大版本系统:一是脂批本系统,一是程刻本系统系统。7.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王实甫的代表作《西厢记》。 8.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 9.明末冯梦龙编创的“三言”指:《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10.“公安三袁”指明代湖北公安县诗人和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 11“一人永占”指《一捧雪》、《人兽关》、《永团圆》、《占花魁》。 12.清初三大散文家指侯方域、魏禧和汪琬。 13.康熙剧坛被誉为“南洪北孔”的两个剧作家分别是洪升、孔尚任 14.元代的散曲有小令和套数两种。元杂剧与散曲合称为元曲。 15.元代“四大传奇”是指四部南戏作品:《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记》、《杀狗记》。 16.明代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核心,后七子是以李攀龙、王世贞为核心。17.吴江派的代表人物是沈璟,临川派的代表人物是汤显祖。 18.“神韵”说的倡导者是王士禛,“格调”说的提出者是沈德潜。 19.“桐城派”是清代中期重要的散文流派,因其代表人物方苞、刘大櫆和姚鼐都是安徽桐城人而得此流派名称。 20.《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一般被认为是高鹗。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1.元杂剧的角色类型有( A )。 A、末、旦、净、杂 B、生、旦、净、丑 C、末、旦、外、贴 D、旦、末、净、丑 2.元杂剧中一折戏的唱词就是一个( B )。 A、小令 B、套曲 C、诸宫调 D、摘调 3.《琵琶记》的女主人公是( D )。 A、李三娘 B、王昭君 C、钱玉莲 D、赵五娘 4.“但得个并头莲,煞强如状元及第。”是《西厢记》中( A )的唱词。 A、莺莺 B、张生 C、红娘 D、老夫人 5.历史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A )。 A、《三国演义》 B、《列国志传》 C、《唐书志传通俗演义》 D、《隋唐演义》6.猴行者的形象最早出现于( C )。 A、《大唐西域记》 B、《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C、《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D、《罗摩衍那》 7.祝允明、唐寅、文徵明和徐祯卿被称为( D )。 A、“公安三袁” B、“江南四子” C、“后七子” D、“吴中四才子”

文学概论知识点整理

1.再现论与表现论 再现论:文学是对现实的模仿,具有实践性。亚里士多德是再现论的奠基人。在中国,最早的文学作品是《二言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肉”再现当时人类的生存环境。 优点:①对文学艺术的源泉做出了唯物主义的解释。 ②十分重视文学艺术的认识价值。 ③引导作家深入生活。 缺点:①没有分清艺术与科学的界限,认为两者的本质都是给人以真知,只不过科学是以概念来把握生活,文学以形象来反映生活。 ②艺术创作的目的是为了逼近生活,以忠于现实,逼肖现实作为创作于批评 的最高标准,忽视作者对生活的情感体验。 表现论:文学是心灵的表现。如中国文论中意境的范畴,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外国文论应追溯到柏拉图,他的“迷狂说”是表现论的理论基础,认为文学艺术陷入迷狂。真正对此理论作出贡献的是康德,认为知、情、意三者同样重要,作者主要表现情感。康德的表现论是是有审美标准的,理性的。此外还有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 优点:重视创作主体的能动作用,揭示了文学与科学的区别,指出文学不属于认识而属于情感领域。 缺点:①把主观与客观完全对立起来,割断情感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导致创作中情感源泉的枯竭。 ②把情感与认识对立起来,割断了情感与理智的联系,导致创作中一味的情 感的宣泄。 ③把表现与规范对立起来,把表现等同于天才、灵感。 2.文学审美的特殊性 文学审美的特殊性表现在: 1)整体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文学中,生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文学中,人是一个活 生生的生命整体。例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以外写内的文学手段,通过人物行动、外貌等表现人物的心理,杜十娘的出身青楼,对爱情的渴望,以及遇人不淑的事件决定了杜十娘必死的结局。又如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身在封建社会,其地位与性情以及过分看重爱情,注定她的宿命。在列夫·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未得到爱情暗示了她的死亡。 2)形象性:事物的外形是怎样的,抓住外在具体的东西。可以以外写内,例写“愁”,将 情感化具体形象,切忌将情感抽象化,或长篇大论,应找具体“意象”,融入主体感情。 3)情感性:文学以人为中心,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而且文学形象带有主体创作色彩,文 学是有情感的价值趋向与判断,没有纯客观的形象。例如“一切景语皆情语”。审美主体将情感移情到审美客体上。 4)无功利性:文学有求真、从善的功能,最终为了求美,这里的美指的是崇高的美,壮美。 例如悲剧,美在其悲剧性,表现主人公的抗争性。文学不追求直接的功利性,而是追求情感的体验,例如歌德诗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艺术影响很大,艺术追求积极健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一位叫丽水千里的朋友贴出的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艺术概论笔记整理 1、艺术的本质特征等一般规律性问题 2、艺术的发生与发展 3、艺术与其它相关领域文化形态的相互关系及它的地位与作用。 4、围绕艺术活动四要素讨论艺术的核心问题 创作者(艺术家)、鉴赏者、作品、世界 5、艺术门类 用材质和技法来划分比较科学的划分方法 艺术本质论 科学和美学划分在19世纪末。艺术和美学既有交叉有不一样。1750年,美学。 美学研究艺术美+自然美 1、艺术产生的理论 艺术生产,艺术传播,艺术消费(生产-消费) 艺术传播在教材中最为薄弱的部分。艺术传播是艺术产业化最重要的环节,(艺术社会学,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知识系,广告学,传播学)(广告及市场)(展览馆,出版社)===>现代传媒对艺术传播的影响?

生产分为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两种,艺术被看作一种精神生产形态揭示了艺术的起源,性质,特点。艺术是主观与客观,心与物的结合与统一。马克思:“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自然的人化”揭示了物质、精神生产的不平衡关系。 为什么说精神生产具有不平衡关系? 精神物质生产的不平衡关系:精神受物质制约,但又具有相对独立性。从人的需要(马斯洛的人的“需要多层次说”)和生产的目的来说第一,精神生产满足精神审美认知需求。第二,物质生产——使用、交换、价值属性、商品属性;精神生产——审美属性。第三,从生产过程和结果来看独立于物质生产的特征,艺术精神,构思,技巧投入和一般工艺品不一样。 揭示艺术系统的奥秘 创造性被扭曲,淹没与根本原理违背片面追求票房收视率 艺术把握世界方式 形象性特征:不单是具象,可视可听都包括。借助艺术通感。音到形,诗到画。和科学性概念理性把握世界不同 特征的美——运用形象进行创造性的想象的重要。“艺术既表现人们的感悟,又表现思想” 艺术形象性: 1、主观客观的统一,有意味的形式 主观因素消失在客观的因素中——建筑 客观因素消失在主观因素中——音乐

美术概论复习整理完结。

选择题A 1.最早提出“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说的是(B) A.罗丹 B. 张璪 C. 徐悲鸿 B. 孔子 2.提出“艺术起源于劳动”说的是(B) A.柏拉图 B.普列汉洛夫 C. 荣格 D.黑格尔 3. 下列说法中属于造型艺术的基本特征是(C) A.形象的间接性 B.形象的听觉性 C.视觉性 D.表演性 4. 作为美术生产全过程主宰的是(D) A.评论家 B.接受者 C.美术展览馆 D.美术创作者 5. 主张艺术和美的本质是“理念”的理论家是(D C) A.亚里士多德 B.柳宗元 C.黑格尔 D.柏拉图 6.下列思想中对中国传统美术影响最小的是( C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伊斯兰教思想 D.禅宗思想 7. 美术发生的根本动力是(A) A.人类的社会劳动实践 B.美术家的感觉 C.想象 D.作品制作 8.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艺术可以审美的反映生活 B.艺术可以真实的反映生活 C.艺术可以表现人的情感 D.艺术和生活没有什么关系 9. 下列观点不属于工艺美术作品的创作原则是( C ) A.实用 B.经济 C.模仿 D.美观 10. 下列说法不属于中国古代文艺理论范畴的是( C ) A.意境 B.传神 C.无意识 D.师造论 选择题B 1. 美术接受和消费在其现实性上是美术活动的完成。 2. 最早提出“艺术起源于游戏”说的是(B) A.柏拉图 B.席勒 C.荣格 D.黑格尔 3.下列属于美术的基本特征的是(C) A.形象的间接性 B.形象的听觉性 C.视觉的形象性 D.表演性 4.作为美术生产全过程作用最为重要的是(D) A.评论家 B.接受者 C.美术展览馆 D.美术创作者 5.主张艺术的本质是本能欲望的表现的学者是(C)

《文学概论》学习笔记

第一章文学的本质特征 王桃令 1、生活真实 生活真实是现实生活中客观存在的社会关系所制约的人、事、物。 2、艺术创作 艺术创作指艺术家以一定的世界观为指导,运用一定的创作方法,通过对现实生活观察、体验、分析、比较、选择、缀合、创造性的加工、提炼概括生活素材,塑造艺术形象,创作艺术作品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创作以社会生活为源泉,但并不是简单地复制生活现象,实质上是人类为自身审美需要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审美创造。 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体,艺术创作是十分复杂、艰巨的精神劳动,它要求艺术家必须具有高尚的思想情操、深厚的生活积累、丰富的审美经验、出众的艺术才能和娴熟的艺术技巧。 艺术家创作艺术作品,总是从特定的审美感受、体验出发,运用形象思维,按照美的规律对生活素材进行选择、缀合、加工、概括、提炼、预言,构思出主观与客观交融的审美意象,然后再使用物质材料将审美意象表现出来,最终构成内容美与形式美相统一的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的动机,大致有以下四大类:泄情动机;兴趣动机;成就动机;私欲动机。在各种各样的创作动机中,只有符合艺术创作活动的审美性质和规律的,才能创作出真正的艺术作品。 3、艺术虚构 艺术虚构是艺术创作的基本手法之一,指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美学理想,通过缀合、想象、联想、推理等心理机制,把现实中本无有、按情理却可能存在的艺术形象、情节、环境等生发构想出来。 4、艺术形象 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社会生活的特殊方式,是通过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的相互交融,并由主体创造出来的具体、生动、可感的、概况的,具有审美意义的生活图画。 5、文学的形象性 文学的形象性是指文学形象的具体生动性和艺术感染力的特性。文学形象性的基本特点是:描绘的具体生动性;艺术的概括性;审美的感染性。 描绘的具体生动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一个特点。即所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 艺术的概括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二个特点。即描绘的是这个人、这件事,反映出的却是某一社会生活的本质和规律。 审美的感染性是文学形象的第三个特点。即通过文学形象唤醒人们的美感,使人们沉浸文学形象所表现的境界中,从而得到精神上的

第六编元代文学习题集答案

第六编元代文学 填空 1、元代文学涵盖的时间,大致从1234年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起,到1368年朱元璋推翻元朝为止,其间约134年。 2、金末元初,文坛在唐代变文、说唱诸宫调等叙事性体裁的浸润和启示下,并与舞蹈、说唱、伎艺、科诨等表演要素结为一体,发展成戏剧。由于宋金对峙,南北阻隔,便出现了南戏和杂剧两种类型。当时,许多文人积极参与的创作,使这种叙事性的文学体裁,成为文坛的主干。 3、剧本包括曲词、宾白、科介三个部分。杂剧一般由折组成一个剧本,角色可分净、旦、末、三类,全剧只能由正末或正旦一人主唱。南戏剧本由若干“出”组成,脚色分为生、旦、净、末、丑等类,在剧中歌唱。杂剧和南戏的唱词多用以表现人物在特定场景中的思想情节,甚至直接透露作者的心声,具有强烈的抒情性。 4、杂剧的曲调由少数北方、民间歌曲、少数民族的乐曲和中原传统的曲调结合而成;南戏的曲调由东南沿海的民间音乐与中原的传统的音乐结合而成、两者在音乐文化方面均由中原传统衍繁,彼此同源;两者在音乐上的差别,实际是南北差异差异的表现,加上区域生活习惯等文化上的差异,从而形成两大音乐系统。 5、北方戏剧圈以大都为中心,包括长江以北的大部地区,流行杂剧;剧作多以水浒故事、公案故事、历史传说为题材,多给人以激昂、明快的感受。南方戏剧圈以杭州为中心,包括温州、扬州建康以北地区,既流行南戏,也演出北方传来的杂剧;剧作更重视爱情的描写和个人情怀的宣泄。 6、散曲是一种新体,押韵较灵活,可以平仄通押,句中可以增加衬字。作家纯以曲体抒情,与科白毫无联系。散曲的语言往往呈现口语化以及曲体某一部分音节散漫化的状态。散曲的艺术表现比近体诗和词更多采用“赋”的方式加以铺陈、叙述。 7、元代文学创作,均体现出自然酣畅之美,与每以简直含蓄为美的传统审美观大异其趣。 二、填空 1、口传故事的传统,可远溯至上古神话传说,后来,人们以“话”代指口传的“故事”。隋《启颜录》载杨素手下散官侯白,以“能剧谈”而得杨器重,杨子玄感曾对侯说:“侯秀才,可以(与)玄感说一个好话。”这是目前所知关于“说话”的最早记录。 2、宋代“说话”呈现出职业化与商业化特点。据宋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载当时,“说话”有小说、说经、讲史、合声四家。 3、小说话本突出的题材内容是爱情故事和公案故事。 4、“讲史”只是一种概称,“讲论古今”才是“讲史”的全貌。 5、今存的说经话本只有《大唐三藏取经诗话》。 6、《西厢记诸宫调》是现存唯一完整的诸宫调作品。 1、关汉卿,已斋叟号,大都人。至元、年间,活跃于创作圈中,是名震大都的梨园领袖。他深受儒家思想影响,但生活在仕进之路长期堵塞的元代,处于一种进则无门,退则不甘的难堪境地,不过他较能调适自己的。他的

王宏建的《艺术概论》考研核心笔记(全)1.doc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

的关系。 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3)艺术与政治相反,它远离经济基础,不能直接反映经济基础,只有通过政治的中介才能联系于经济基础。经济基础也通过政治作用于艺术。超越政治的艺术家是不可能存在的,超越政治的艺术也是不可能存在的。 艺术与道德的关系: (1)道德是人们根据自己的社会地位和阶级关系而形成的关于社会生活的规范,能指导人们一般的言论和行动,也能影响艺术家的思想意识及其在艺术作品中的对于社会生活的反映 (2)另一方面,艺术反过来又可以影响和改造人们的道德观念,起到移风易俗的作用。 (3)进步的艺术总是努力反对旧道德,建立新道德,目的是建立新的经济基础,破坏就的经济基础。 艺术与宗教的关系:

比较文学概论笔记

比较文学概论的考研笔记 飞氘有话说:本笔记适用于所有以《比较文学概论(修订版)》(陈惇刘象愚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为比较文学考试部分指定参考书的考试,根据我的猜测,师大今年考试明显涉及此部分的内容应该还是以名词解释为主吧,这个笔记应该能满足所有的名词解释吧。 内容可靠,可以放心使用,免费发放,吐血推荐,不求真情回报,但求看贴回复……(BK) 比较文学作为一个学科形成于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形成和进一步发展的中心在法国(梵.第根等人)。 法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文学史”的一支,研究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作家作品之间的相互关系,强调“事实联系”的实证主义方法。 教堂山会议(06年名词解释):比较文学发展史的一个转折点,会上,传统的比较文学观点受到批评,韦勒克宣读了《比较文学的危机》,阐述了美国学派的观点,从而引起了国际上历时十余年的辩论,导致比较文学在理论上更趋成熟,促进学科的健康发展。 美国学派:将比较文学看作一种文学研究,涵盖文学史/文学批评和文学理论三个方面。既包括“事实联系”的文学关系研究,也包括无事实联系的跨国界文学研究,还包括对文学与其他学科的比较研究。 比较文学:一种开放式的文学研究,具有宏观的视野和国际的角度,以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为研究对象,在理论和方法上,具有比较的自觉意识和兼容并包的特色。 比较文学的研究对象,是跨民族、跨语言、跨文化界限和跨学科界限的各种文学关系。 跨民族意味着:一,把比较文学与民族文学的研究加以区别,强调不同文化之间的比较,跨民族的根本意义在跨文化。二,一个多民族国家之内的各民族文学之间的比较研究也在比较文学范围之内。 各种文学关系: 包括事实联系(实际存在于两个或多个民族文学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影响)价值关系(有些文学现象,虽不存在实际的联系,但其相同和相异具有某种可比性和研究价值,它们之间的内在价值联系) 交叉关系(文学和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包括相互影响、互相阐发等关系) 比较文学的性质:文学研究的一支,是一门独立的学科,而不单纯是一种研究方法。它具有特定的研究领域,一种强烈的自觉的比较意识,研究工作中的比较的立场,超越各种界限,在不同参照系中考察文学现象,贯穿始终的、须臾不可缺少的比较的方法。 比较文学的特征:开放性、宏观性。 开放性:比较文学最根本的特征。比较文学是一个巨大的、不断运动的开放体系,它的开放性有三层意思:

元代文学笔记整理

元代文学 (绪论) 一,起止时间:从蒙古王朝灭金、统一北中国(1234)起,到元朝被朱元璋推翻(1368)止,其间约134年。 二,文学史的总体特征:由抒情文学为主体转入为叙事文学为主体,审美视角由贵族阶层转向普通的市民大众。 第一节元代文学的历史文化背景 一、元朝是一个以蒙古贵族为主,联合各族上层统一全国强大的封建王朝。 1、元朝的统一,结束了宋代遗留的南北两个政权的隔离局面,疆域达到了空前的规模。 《元史》卷58《地理志》“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近辽左,南越海表”,疆域超过了唐代。统一增强了各地区、各民族间的联系,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融合。 2、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元朝成为当时最强大最富庶的国家之一,声誉远及欧亚非三洲。 忽必烈时,严禁权豪势要扰民圈地,并且把荒地分给无田的农户,蠲免赋税,兴修水利。这一系列措施,使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 城乡手工业、商业在停滞一段时间以后,在统一提供自由安全贸易的大背景下,也走向了繁荣的道路。商人的地位有所提高。有史学家认为:“元代的商业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发展程度是超过前代的。”(在中国历史上,商人地位的每一次提高,都标志着那个时代思想的相对解放) 许多城市的规模也超出了前代,大都既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商业中心。“凡世界上最为稀奇珍贵的东西,都能在这座城市找到”,居民多达四、五十万。而当时的杭州,是商贾云集的繁华之地。据马可-波罗记载:“这座城市的庄严与秀丽,堪为世界其他城市之冠。” 二、元朝存在的社会问题(大本史四2030) 1、蒙古贵族对被征服地区肆意掠夺,推行民族压迫、民族歧视政策。P187-188 2、政治腐败,官吏贪污,冤狱遍野,民不聊生,成为元代的痼疾。 三、元代社会的文化特征 1、元朝轻视学术文化,知识分子地位空前低下。2031 2、思想领域多元并存,礼教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与政治上的高压和歧视不同,元代统治者在思想领域相对开放,在儒学受重视的同时,来自不同民族的民众可以自由地有自己的信仰。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在中原地区都得到发展,程朱理学独尊的局面发生了变化。在元代,思想领域呈现出各种观点和流派争雄斗胜的局面。 第二节叙事文学与抒情文学 一、叙事文学 1、叙事文学兴盛的原因 在元代,传统的知识分子失去了进身之阶,这对于以兼济天下为己任的传统的知识分子是个很大的打击。他们每每“沉抑下僚,志不得展”,而同时自尊的品格又不能让他们屈身于当权者,同时他们又不甘心自己的才能被埋没。因此

艺术概论笔记 王宏建(25页超全打印版)

艺术概论王宏建 第一章艺术本质论 第一节艺术的社会本质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以及此一事物同其他事物的内部联系。 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一、艺术在社会中的位置 (一)艺术石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 因为艺术的发生和发展都离不开人类社会,任何创造艺术品的人也是社会的人,没有社会,就没有现实的人,也就没有艺术,所以社会性是艺术的首要本质和第一层面的本质 艺术在社会中的地位: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它反映经济基础,也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艺术的发生和发展,是为经济基础所决定的。经济基础最终决定了各个历史阶段的艺术的主要内容和形态,艺术是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需要而发展的。艺术这种社会事物是一种相对于物质关系的社会意识形态,是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并从根本上说是为了经济基础所决定的上层建筑。 (二).几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它们的共性 艺术与其他意识形态的关系:他们都是经济基础的反映并都最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而且它们之间也都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这是他们的共性。 (三).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 它们和经济基础的距离上有所不同,分出不同的地位。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方式与程度也使不同的。艺术通过政治道德法律等“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 艺术与“中间环节”的关系:直接和密切。 (四)艺术通过“中间环节”联系于经济基础,它同“中间环节”的关系。 1.艺术与政治的关系: (1)从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来看,政治对于艺术有着巨大的影响,但是这种影响是在上层建筑领域里的相互影响的关系,不是决定与被决定的关系。 (2)另一方面,政治与艺术虽然是相互影响的关系,但它们又不是一种平行的关系,它们在上层建筑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

2017美术概论考试题目和答案

Word 格式
一、 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
1
以下作品中,表达了爱情这一主题的作品是()。(1.0 分)
1.0 分
? A、
梵高《星空》
? B、
莫奈《野罂粟》
? C、
罗丹《吻》
? D、
高更《塔希提的年轻姑娘》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2
中国古代早期的山水画指的是以下哪个时期的山水画?()(1.0 分)
1.0 分
? A、
隋唐五代时期
? B、
魏晋南北朝时期
? C、
三国时期
? D、
秦汉时期
正确答案: B 我的答案:B
完美整理

Word 格式
3
古希腊时期的绘画不具备以下哪个特征?()(1.0 分)
1.0 分
? A、
逼真性
? B、
强调作者对视觉对象的改造
? C、
追求理想美
? D、
写意性大于写实性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4
唐代的颜料以以下哪种为主?()(1.0 分)
1.0 分
? A、
植物制成的颜料
? B、
动物性的油胶制成的颜料
? C、
矿物质制成的颜料
? D、
化学颜料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5
完美整理

Word 格式
在《林泉高致》中,将自然山水分为了四类,以下哪项不属于这四类?()(1.0 分)
1.0 分
? A、
可游者
? B、
可望者
? C、
可行者
? D、
可画者
正确答案: D 我的答案:D
6
《林泉高致》是以下哪类画作创作的经验总结?()(1.0 分)
1.0 分
? A、
肖像画
? B、
花鸟画
? C、
山水画
? D、
宫廷画
正确答案: C 我的答案:C
7
巨石阵位于下列哪个国家?()(1.0 分)
完美整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