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图表材料复习指导

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图表材料复习指导

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图表材料复习指导
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图表材料复习指导

我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图表材料复习指导

湖南郴州市一中郭玲萍

【题型特点】我国古代对边地区有有效管理,使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更加巩固和强大。对边疆地区的有效管理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必须引起我们在复习时的高度重视。高考中考查这一问题的主要题型是:一通过系列少数民族首领的头像图,阐述其主要贡献;二通过一些朝代的疆域图,掌握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措施、特点及其作用;三是通过一些碑刻、文献记录资料等,了解中原与边疆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

【解题策略】对于解答这类图表材料题,我们必须注意下列策略:一要认真阅读少数民族首领头像,从中最大限度地从所学知识中获取信息,并学会运用材料信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二要认真观察各朝的疆域图,从图中找到中央在边疆地区设置的管理机构或采取的措施;三要认真阅读图表中的有关数据,从中了解中央加强对边疆地区管理带来的一些变化和作用。

为了更好地做好边疆管理的图表材料试题,其首要条件是,我们必须牢固掌握这一方面的主要史实。下面我就把中国古代对边疆地区管理的有关知识进行归纳和整合。

一、对西北地区的管辖: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夺取了河套广大地区。在那里建城设县,迁徙内地人民到那里,发展生产,加强边防。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进行军事、政治管理,还保护商旅往来。这是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开始。东汉初年,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公元73年,东汉派大将窦固率兵出击北匈奴,占领西域东部,恢复了对西域的统治。唐朝在西突厥地区先后建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是唐朝在西域的最高统治机构。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在北部和西北地区设立岭北行省。清朝把全国分为18个省,五个将军辖区和两个办事大臣辖区。其中管理西北的主要机构是伊犁将军、乌里雅苏台将军和西宁办事大臣。

二、对东北地区的管辖:8世纪前期,唐朝政府在前东北设立了黑水都督府和渤海都督府,建立起比较完整的行政机构。元朝建立行省制度,在东北地区设置了辽阳行省。明太祖废除行中书省机构,在各地设立三司。清朝在东北设立黑龙江、吉林、盛京三个将军辖区。

三、对西南地区的管辖:秦朝在西南设立了桂林郡和象郡,派官吏进行管理。西汉时期,汉武帝派人到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在四川西南、贵州、云南等地建立了郡县,加强了内地同西南的联系。三国时期,蜀国诸葛亮注意改善同西南少数民族的关系,鼓励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加速了西南地区的开发。唐朝时,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元朝设立了云南行省,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明朝永乐年间设贵州布政使司,从此贵州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1726年,清朝雍正帝在西南大规模实行改土归流,它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改变了当地落后闭塞和割据纷争的状态,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对西藏地区的管辖:元朝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政院,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政府规定,以后西藏历世达赖和班禅都必须经过中央政府的册封。1727年,清朝设置驻藏大臣。驻藏大臣代表中央政府与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又设置了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

五、 对台湾的管辖:元朝政府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1684年,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的设置,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促进了台湾的开发,巩固了祖国的海防。

【典例精析】

例1:(2004全国高考江苏卷)观察下面三幅地图,回答问题。

① 三幅地图分别反映了哪三个时期?

②这主个时期的政治特点分别是什么?

③概括这三幅图(三个时期)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及解题分析:

第①问参考答案是:三幅图分别反映的三个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秦朝。

在解答此问时,判断的依据就是从疆域图中获取有关信息, 如从图一中的战役地点“城濮”,我们就可以联系城濮之战发生在公元前7世纪后期的史实迅速作出判断;从图二中的战役地点“长平”、“马陵”和“战国七雄”这些信息作出判断;从图三中的桂林郡、南海郡,“灵渠”等信息作出准确判断。

第②问参考答案是:春秋政治特点是诸侯争霸;奴隶社会瓦解。战国时期的政治特点是兼并战争;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秦朝的政治特点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开始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解答这一问时,主要通过所学知识,回顾春秋、战国和秦朝的历史,并注意题目的要求是“政治”方面的特点,然后作出正确回答。

第③问参考答案是:由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由奴隶制走向封建制。

在解答时,我们通过仔细观察“春秋争霸”,

“战国七雄”图,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的内

容回顾有史实: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的大变革时期。这一时期,战争频繁,诸侯争霸,民族不断融合。春秋是奴隶社会的瓦解时期,战国是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社会春秋时期,各诸侯国为争取更多的土地和人民,相互间进行频繁的战争,大国兼并小国,大国之间争霸。到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兼并战争更为频繁,政治格局变化无常。通过战争各民族逐步融合。这一融合兼并过程,为后来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了基础。然后达到“秦朝统一”,于是迅速得出解答。

例2、(2005年全国高考)考古出土的一方汉印“滇王之印”的印文。该印是

A、刘邦所封异姓诸侯王的王印

B、汉朝赐予百越首领的印信

C、汉朝管理今昆明地区的实物证据

D、汉朝封夜郎侯为王时所赐印信

此题答案为C。

分析:这道题是当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干扰性最大、学生错误最多的一个题目,其中许多学生都选择了D项答案。其实教材的小字部分有这样的表述:武帝以夜郎为郡,封夜郎侯为王,赐王印。滇池地区的滇王,归附汉朝。朝廷在其地设郡,武帝赐予“滇王之印”。许多考生将武帝赐的夜郎王印和滇王印二者混淆了。但如果在平时学习时,注意到“夜郎”是在贵州省境内而不是在云南省境内,也是比较容易得出答案。至于A项和B项两个答案可以用排除法直接排除它,因为刘邦在位时还没有答在西南夷地区设立郡县。汉朝时,总称“百越”的是华东、华南地区的越人,部族众多,,而不是西南地区

【创新试题】

非选择题(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识读下列三幅历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①请分别具体描述图1、图2反映出的政治局面。并由此概括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②图3是哪一时期的疆域图?图中反映的时代特征是什么?

③概述上述各图所反映的政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④由此你得出哪些认识?

2、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战争与经济的关系也十分密切。请阅读《中国古代战争的地理分布》(作者施和金)一文所提供的下列资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战争时段分布表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古代战争密集区简表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四,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争特点,举出这一时期最著名的战例。

(2)为什么今河南境内是我国古代战争发生最多的地区?为什么明朝时东南沿海成为战争的密集区?

(3)据材料四,说明我国古代战争南北分布的变化及发生变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①图1:北宋与辽、西夏并立;图2:南宋与金对峙;时代特征:封建国家分裂和多民族政权并立。

②元朝;时代特征:封建国家统一,疆域空前广阔。

③两宋时期,少数民族受汉族先进经济文化的影响,完成封建化过程,各民族建立政权,与两宋时有征战,两宋政权力量有限,难以统一中国,所以形成多民族政权对峙局面。蒙古兴起后,日益封建化,力量不断壮大,而金、西夏、南宋等政权日益衰落,最后由元朝统一中国。

④统一是历史的主流和发展趋势;民族间的征战无法阻挡民族融合的进程。(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2、(1)①比较各时段战争次数、密集情况等可知,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战争最多的一个时期。但这一时期南方战争远比北方少,说明南方相对安定。由于这一时期中国处于南北对峙局面,所以战争多发生在黄河和长江之间这一区域。②383年,前秦与东晋之间进行的淝水之战。

(2)①河南地处中原,是东西交通和南北交通的要冲,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河南一带长期是我国政治、经济中心,是各方矛盾的焦点所在。②明朝时,东南沿海及附近地区是倭寇侵扰的主要地区,因此战争增多。加之,这一地区早已是我国经济重心和人口密集区,各种矛盾激化,也引起很多战争。

(3)秦至五代十国北方战争北方次数远远多于南方,两宋时期南北持平,元至清前期南方战争远远多于北方,总之,战争密集区呈由北向南转移的趋势。这种变化是由我国经济重心由北向南转移、人口大量由北向南迁移决定的。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特点 一、顺“道” 《管子》认为自然界和社会都有自身的运动规律,社会活动,如农业生产,人事,财用,货币,治理农村和城市,都有“轨”可循 二、重人 一是重人心向背,二是重人才归离。 三、人和 四、守信 “君子信而后劳其民”(《论语·尧曰》)。 五、利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纸、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及其推广,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世界文明的发展,并使“利器说”成为中国管理思想的重要内容。 六、求实 儒家提出“守正”原则,是说看问题不要偏激,办事不要过头,也不要不及,“过犹不及”,过了头超越客观形势,犯冒进错误;不及于形势又错过时机,流于保守。这两种偏向都会坏事,应该防止。 《管子》提出“量力”原则和“时空”原则。凡事量力而行,“动必量力,举必量技”,“不为不可成,不求不可得”。 七、对策 《史记》中说:“夫运筹策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孙子》认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每战必殆”。《管子》主张“以备待时”,“事无备则废” 三国时代孙权、刘备对曹操的赤壁之战,诸葛 亮的空城计,孙膑的“减灶骄敌” 八、节俭 九、法治 “舜有尽,寿有尽,天下过无己者。以有尽逐无已,所止者寡矣”。“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 代表作:《论语》、《孟子》、《荀子》 主要的管理思想 1、仁政

2、德治 3、礼制 儒家管理思想对日本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涩泽荣一,《论语与算盘》“本田”的经营思想:“以人为中心” 和“三现主义” 儒家管理思想对新加坡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注重“培养家庭核心价值观” 儒家管理思想对韩国的影响:李朝时代,就把儒教定为国教 儒家管理思想对中国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两参一改三结合”的鞍钢宪法管理模式,北京同仁堂药店的“兢兢小心,汲汲济世” (二)道家的管理思想 代表人物:老子,庄子 代表作:《道德经》、《庄子》 无为而治论 从整体内容来看,道家学说以道为中心和纲领,从道出发,然后 根据具体的实际情况因时、因地、因人、因势、因需要,向四面 八方扩展开来。这样就可以把中国古代另外的8个学派通过矛盾 的对立统一规律融合起来,合而为一。 在道家看来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由阴阳二个方面所组成,即凡 是正面的、表现积极性的事物都属于阳,如生命、公平、善良、 正义、光明、和平、热情,等等;凡是处于消极的事物都是属于 阴,如:死亡、罪恶、不公、黑暗、战争等等。 阴阳这对矛盾由于作用不同的情况就有了各种不同的形式。如: 相生、相克、转化、共存、互惠、相比和统一。 1、自然无为——管理之道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不争”和“守柔”的智慧 老子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上有为,下无为” 2、自胜者强——自我修炼之道 讲到管理者的七种品质,老子说:“居善地,从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3、至德之世——理想境界 “小国寡民”。特点是:自然、素朴、平等、自由、安宁。

历史文化村镇行政管理制度

历史文化村镇行政管理制度 自2003年至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已经联合公布了五批共350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公布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已达529个,促进历史文化名镇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其合理保护与利用已经成为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现实中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依然严峻,全国各地大量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古村落、古镇正面临着城市化进程中急功近利式的改造和摧毁。制度缺失、管理不力是导致历史文化村镇屡遭破坏、屡禁不止的关键原因,加强行政管理力度,完善行政管理机制迫在眉睫。 一、行政管理制度存在缺陷 依法管理遭遇无法可依的尴尬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实际上是政府依据法规进行维护公众利益的行政管理活动。目前历史文化村镇保护工作在实际操作中主要依据2008年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条例虽然明确规定了名镇的申报、批准、保护规划编制,但对于名镇内古民居拆迁补偿、人地矛盾、房屋产权等问题并未提出具体规定,致使许多地方管理者面对这些问题头痛不已。由此引发的矛盾往往使保护规划实施起来困难重重。而《中华人民共和国

文物保护法》对于违规者的处罚过于笼统,没有足够的震慑力,以致建设性破坏和旅游开发性破坏屡见不鲜。按照现在的法律法规,除非是文物保护单位,一般的古民居没有规定一定要保留,历史文化名镇里文物保护单位毕竟只是少数,大量的古民居才是其重要的价值体现。然而除非该村镇的保护规划已经获得审批,具备法律效力,才能以违反保护规划为由对肆意拆建行为进行强行制止。多数保护规划从编制到审批通过往往要经历好几年,致使行政管理者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古民居被肆意拆改。 主管部门之间应建立有效协调条例规定:“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负责全国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在地方由相应的城建规划部门和文物部门负责。两部门齐抓共管的现行体制表面上似乎能相互督促,而实际上两部门之间的平级关系致使相互协调较难,在职能分工尚未明晰的情况下容易导致管理责任不清、管理真空或效率低下。 监督缺位致使管理不力我国现实中历史文化村镇的建设管理乃至监督工作均主要由城建规划部门承担,文物部门只参与保护规划的审议和对文物保护单位的监督管理,政府之外的监督力量,如民间保护团体基本无法发挥监督作用。机构设置中决策、执行、监督同体,目前体制下造就了决策与执行难分而监督缺位的局面。对于已经授予“历史文化名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习题

第13课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先后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的清朝皇帝是( ) A.顺治帝、康熙帝 B.顺治帝、雍正帝 C.康熙帝、乾隆帝 D.雍正帝、乾隆帝 2.清代驻藏大臣始设于( ) A.顺治时 B.康熙时 C.雍正时 D.乾隆时 3.清政府设置台湾府是在( ) A.1662年 B.1683年 C.1684年 D.1685年 4.清朝设置台湾府,隶属( ) A.浙江省 B.福建省 C.广东省 D.江苏省 5.准噶尔部是下列哪个民族的一支?() A.蒙古族 B.维吾尔族 C.藏族 D.回族 6.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多少个民族?( ) A.50多个 B.60多个 C.40多个 D.30多个 7.清初册封五世达赖和五世班禅,后又设置驻藏大臣,是为了加强对下列哪一地区的管理?( ) A.西藏 B.新疆 C.黑龙江流域 D.台湾 8.关于清朝设置驻藏大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驻藏大臣是代表西藏地方政府 B.驻藏大臣是代表中央政府 C.驻藏大臣同达赖和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D.加强了清廷对西藏的管理 9.台湾府始设于清朝( ) A.顺治时 B.康熙时 C.雍正时 D.乾隆时 10.下列为反抗外来侵略、保卫边疆而做出的努力,不属于清朝前期的是( ) A.郑成功收复台湾 B.两次雅克萨之战 C.签订《尼布楚条约》 D.戚继光抗击倭寇 11.下列事件与康熙无关的是( )

A.册封五世班禅 B.两次雅克萨之战 C.设置台湾府 D.设置驻藏大臣 12.下列对清朝前期我国疆域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 B.西跨葱岭 C.东到大海 D.南到南海诸岛二、材料解析题 13.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下面问题。 1683年,清政府派施琅率战船300只,水师2万人,进攻台湾,郑氏战败投降,清政府于是把台湾收入版图。1684年,清政府在台湾设立台湾府,并派一万名军队驻守,从而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郑氏家族”在历史上的重大贡献。 (2)清政府设置台湾府隶属哪个省?台湾府的设置有何重大意义? (3)当今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是什么?你对统一台湾有什么认识? 三、简答题 14.简述清朝前期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所采取的措施。 答案: 1—5 ACCBA 6—10 AAABA 11—12 DC 13.(1)“郑氏家族”为台湾的收复和开发做出了重大贡献。(2)福建省;巩固清朝对东南边疆的统治。(3)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台湾回归是大势所趋,我们应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维护国家的统一。(言之有理即可) 14.1)将全国分为省,将军辖区进行有效管理 2)顺治册封达赖,康熙册封班禅; 3)康熙平定三藩之乱; 4)康熙平定准噶尔贵族叛乱; 5)康熙统一台湾; 6)乾隆平定回部大小和卓叛乱。

行政管理专业科目范文

单选题 试题1. 根据每个人的能力大小安排合适的岗位。这就是人员配备的()原则。 A.因人设职 B.任人唯贤 C.量才使用 D.因事择人 试题2. 道家的政治学说以()为思想核心。 A.王道 B.法自然 C.无为而治 D.非攻 试题3. 中国公共行政的最大特点是()。 A.高效性 B.公共性 C.公平性 D.中国共产党领导政府 试题4. 儒家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是德治和()。 A.法治 B.人治 C.礼治 D.无为而治 试题5.

()是实现政治稳定的根本途径。 A.发展经济 B.共同富裕 C.政治发展 D.政治制度化 试题6. 通过个体学习、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结合工作不断学习、不断改变观念和不断创新的过程这么一种组织,被称为()。 A.非营利性组织 B.创造型组织 C.官僚型组织 D.学习型组织 试题7. 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 A.瓦特 B.亚里士多德 C.史坦因 D.马克思 试题8. 行政体制的滞后性是由()演变而来的。 A.稳定性 B.继承性 C.政治性 D.系统性 试题9. ()是我国基本的政治制度。 A.共产党领导制度 B.首长负责制度 C.政治协商制度

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试题10. 中央一些部委和一些省市公开招考司(局、厅)级和处级领导者的制度属于()。 A.选任制 B.考任制 C.聘任制 D.委任制 试题11. 在自由资本主义时期,政府是充当()的角色。 A.守夜人 B.社会主宰者 C.裁判 D.划桨 试题12. 政府为公众服务的服务性特点首先表现在其()上。 A.公平性 B.平等性 C.非赢利性 D.普遍性 试题13. 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A.行政决策 B.行政监督 C.政府职能 D.行政体制 试题14. 公共行政的目的是()。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管理思想史课程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思想史》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公共事业管理(教育方向专升本)学生的必修课,也可以作为与管理相关的专业的必修课或选修课。本课程的教学任务和目的是: 1.使学生全面了解管理思想的起源、形成和发展历史进程,进而掌握推动管理思想发展的因素、条件和动力,认清管理思想发展的客观规律,以便提高学生的管理理论素养。 2.拓宽学生的管理知识视野,为学生研究教育管理理论和从事教育管理及其它管理实践提高借鉴,进而提高学生们的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 3.通过介绍管理学家们的成功之路,引导、激发和增强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进取精神,使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相关课程的衔接 《管理思想史》属专业基础课,知识体系具有独立性,应在《教育管理》等相关课程前开设。 三、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要求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坚持实事求是、开拓创新,全面讲述中外管理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客观介绍各个时期具有代表性的管理理论,分析其产生的社会背景、思想渊源及在管理思想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恰当地联系当前的管理实际,努力增强课程教学的生动性和科学性。 四、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 1.通过文字教材的准确叙述和音像教材的精要讲解,使学生对管理思想史有较全面的了解。

2.文字教材的编写要全面系统、逻辑严谨、阐述清晰、分析深刻、便于自学;音像教材和基于网络的多媒体教材主要讲授本学科的重点和要点,教材的制作力求准确、生动。 3.学员要掌握现代远程教育学习技能,善于使用中央电大提供的多种学习媒体,以自主学习为主;各级办学实体要给学员提供必要的面授辅导等学习支持服务。 4.在教学过程中,中央电大将利用电视直播课堂,网上教学平台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辅导或发布教学信息。 5.除主教材《管理思想史》外,录象教材《管理学名著提要》、IP课程《<管理思想史>复习指导》作为文字主教材的辅助教材,以增强教学的生动性,拓宽教学渠道,进而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内容,提高学习效果。 6.教学过程要统一布置复习思考题和5次以上的作业。 7.本课程54学时,3学分,全年滚动开出。 8.本课程课内学时及配套音像教材分配: 章节名称课内学时录像I P 备 注 绪 论 2 一国外早期管理思想 4 1 二中国的管理思想 3 1 1 三工业革命和管理思想的发 展 3 1 1 四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 4 1 1 五古典组织理论 5 1 1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对现代的管理有什么借鉴和指导意义? 一.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我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中蕴藏着许多哲学思想和道理,这些思想始终贯穿着中国从古到今的管理实践,涉及到行政、经济、军事、文化、家庭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和层次。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兵家重决策,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 中国古代诸子百家的管理思想 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主要体现在先秦到汉代的诸子百家思想中。大致可划分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天人合一”的整体和谐管理思想;“无为而治、道法自然”的管理思想。“正人必先正己”的管理思想;富有辩证法思想的“经权观”管理思想;经世实用的战略管理思想; 首先,作为中国文化代表的儒家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管理思想,其精华主要体现在“以人为本”、“中庸之道”“修己以安人”,“仁者爱人”,“和为贵”,“君子和而不同”“舍生取义”,“中庸之道,过犹不及”等方面,由孔子创立,经孟子、董仲舒、宋明理学、新儒家等一代代儒学学派的继承、改造和发展,并通过国家强制手段宣扬传播,终于促使儒家管理思想占据了社会管理行为的主导地位,并成为千百年来流传最广泛、最深入人心的管理思想。 墨子对于管理、教育、法制、伦理等思想有丰富的阐述。他把“兼相爱”看作是人人必须遵守的道德标准,是管理者必须奉行的治国之法。他的“兼相爱”是以“交相利”为具体内容的,爱与利是联系起来的,仁义与功利是统一在一起的,这不同于儒家的重义轻利,墨子把利作为仁义的内容和目的,他的管理思想对当今的行政管理与企业管理都具有相当的借鉴作用 法家韩非子是我国先秦一位伟大的思想家,法家思想集大成者。他的管理思想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至今仍对我们的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西汉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二、辩证的看待我国古代管理思想对现代管理的影响 究天人之际,察古今之变,明存亡之道,晓兴衰之理。中国五千年历史给予了我们不竭的管理思想宝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法、道、墨之说的反映和体现。诸子百家中儒、墨、兵、道、法五家管理思想的本质特征在于:儒家重组织,墨家重目标,道家重领导,法家重控制。在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于如何管理和组织社会经济生活,它们相互

分销渠道管理

第一章 分销渠道:又称营销渠道,是指参与商品所有权转移或商品买卖交易活动的中间商所组成的统一体。分销渠道的起点是制造商(厂家)终点是消费者(个人或组织),中间商(分销商)环节包括经销商、批发商、零售商。 渠道的功能:1.销售功能2.洽谈功能3.沟通功能4.服务功能5.信息功能6.物流功能7.承担风险功能8.融资功能 “深度分销”是一种渠道技术,它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将产品尽可能销售到目标市场的每一个层次和每一个角落,达到渠道充满和随手可及。 第二章 行销商的形式:根据经销商与厂家的合作方式不同,分为独家经营和非独家经营两种主要的经营形式 第三章 分销渠道战略的选择:密集分销、独家分销、选择分销 选择分销:指厂家在一个目标市场通过精心挑选的一家或几家特约经销机构进行渠道组合以销售其产品。选择分销属于组合型渠道结构。 顾客购买行为因素:购买时间、购买地点、购买方式、购买者 连锁经营的特征:经营理念的统一、识别系统的统一、商品和服务的统一、经营管理的统一 连锁经营的优势:1.大量采购的优势2.市场覆盖优势3.品牌影响优势4.联合促销优势5.成本分摊优势6.内部化优势 经销商模式的优缺点分析比较表:55页 第四章 影响渠道设计的主要因素:1.企业战略目标2.企业产品特点3.消费者特点4.分销商特点5.竞争者特点6.企业资源因素 渠道逆向重构:又称倒着做渠道,是指制造商不直接寻找分销机构进行分销,而是自己首先切入终端市场,直接操控零售终端及消费者,通过做好销售终端,扩大产品及品牌影响,以吸引中间分销机构主动加入产品分销行列的一种经营模式或渠道坚实方式。 第五章 确立渠道成员选择的标准:渠道成员的能力标准、渠道成员的可控性标准、渠道成员的适应性标准 渠道成员选择的方法:定量确定法、定性确定法 第六章 渠道激励的操作方法:1,向中间商提供适销对路的优质产品2.给予中间商尽可能丰富的利益3.协助中间商进行人员培训4.授予中间商独家经营权5.双方共同开展广告宣传6.对成绩突出的中间商在价格上给予较大的优惠

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2014届行政管理专业毕业生论文(设计)课题名称:论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学生姓名:范盛桂 指导教师:冯皓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年10月

内容摘要: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在国家行政和公共事务管理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其影响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在各种新的管理理念相互激荡的今天,认清传统文化对当代行政管理的影响,充分发挥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正面作用,同时最大程度的避开其负面影响,是摆在政府和行政管理学着面前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课题。文章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与决策的影响,分别阐述了其正面和负面影响,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重要性。 关键词:审传统文化;行政管理;管理理念;公共事务管理

目录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的内涵 (4) 二、研究传统文化对行政管理的意义 (4) 三、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影响行政政策的机制 (5) 四、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管理的影响 (5) (一)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正面影响 (5) 1. 强调以德自律 (6) 2. 注重以人为本 (6) 3. 德才兼备的科举制度 (6) 4. 礼治思想有助于提高决策主体的自身素质 (6) 5. 变易思想为决策程序的科学化提供了方法和原则 (6) 6. 集权理论为现代决策体制的构建起了有益作用 (6) 7. 传统文化为决策科学化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 (7) 8. 民本思想为决策民主化提供了理论契机 (7) 9. 法治思想为决策法制化提供了思想基础 (7) (二)中国传统行政文化对行政决策的负面影响 (7) 1. 官本位的行政文化,强调权威主义,人身依附思想严重 (7) 2. 行政文化中的“潜规则”意识 (7) 3. 形式主义至上、效率意识淡薄 (8) 4. 轻视自然科学技术的传统阻碍着决策科学化 (8) 5. 专制主义传统阻碍着决策民主化 (8) 6. 人治主义传统阻碍着决策法治化 (9) 7. 传统行政文化在某种程度上阻碍着决策现代化 (9) 参考文献 (11)

(七年级历史教案)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教案1 七年级历史教案 教学目标: ●一、识记与理解: 记住清朝设置驻藏大臣、设置台湾府的时间;记住清朝疆域的四至;了解清朝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及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驻藏大臣的设置及康熙武力统一台湾的历史意义。 ●二、能力与方法: 1、通过概述清朝统治者对边疆地区管理的具体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通过识记清朝疆域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建立历史学习的空间感和方位感;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清政府加强对边疆地区治理的措施的了解,使学生联系实际,认识到西藏、新疆和台湾是我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使学生到任何分裂分子想搞独立都是注定要失败的,是违背中国人民亿元的,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感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 2、通过对"清朝前期疆域"的学习,认识我国在清朝前期是一个幅员辽阔、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为国家的巩固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民族观点。 教学重点: 1、对西藏的治理 2、台湾府的设置 教学难点: 金奔巴瓶制度 教学准备: CAI课件《清朝对边疆地区的治理》学案 教学方法: 问题引导法讨论法角色扮演法 教学设计原则: 1、趣味性原则 2、落实基础知识性原则 3、学生主动学习原则 教学过程:

教学 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出示中国地图和清前期疆域图 说明: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中国地图。中国,如一只雄鸡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她幅员辽阔,江山如画,民族众多。而现在我国的疆域是清朝前期奠定的基础。清朝前期的皇帝为祖国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为打击民族分裂势力,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治理都付出了极大努力观看CAI课件新 课 教 学一、清朝前期的疆域问:清朝前期的皇帝有哪些? 讲述:他们在位期间,都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打击了民族分裂势力。那么他们究竟做出了哪些努力呢?为了更好的了解当时的情况,为了更身临其境的知道当时朝廷所采取的措施,让我们不妨闭上眼睛,坐上时空穿梭机,回到乾隆年间,同学们将化身为乾隆朝的大臣们,而老师则暂时成为乾隆皇帝的代言人。 引导:这一天,乾隆皇帝正在大摆宴席,请他的大臣们喝酒。在悠扬的乐曲中,乾隆帝和大臣们已经酒过三巡。只见乾隆皇帝放下酒杯说:"众位爱卿,你们知道今天朕为什么要请你们喝酒吗?"大臣们都摇摇头,不知道啊。 乾隆皇帝说:"我大清幅员辽阔,江山如画,如今国内边境安宁,四海归一,百姓们安居乐业,有爱卿上书说是康乾盛世时期,朕心里可是高兴得很啊。" 乾隆皇帝接着说:"请看,这是我大清辽阔的版图。各位爱卿你们也很自豪吧。那么今天我们不能光是饮酒听曲,还要考考你们。请问你们是否知道我大清朝的疆域东南西北分别到达了哪儿吗?题单已经在你们面前了。请尽快完成吧。" 利用自动投影仪检查学生的填图情况。请学生评价。思考回答 扮演大臣的角色 讨论思考并完成学案 并评价。 二、台湾府的设置引导:各位大臣,形成我大清国今天的强大而完整的版图很不容易啊。有先 皇们的功劳,也有你们的辛苦。其中各边疆的工作都是由不同的事务衙门来完成的。今天乘着这个机会,各事务衙门的官员们都来汇报一下各自的工作吧。 将学生分成台湾事务衙门,西藏衙门和西北(新疆)和北方事务衙门三个部分,并由各部门分别介绍各地区的工作情况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 纵观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孔孟的管理思想是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变化的核心内容。所以谈及中国古代管理思想概述,孔孟的管理思想就是必须要说到的。 孔孟的理想是实现仁政,孔孟所关心的是治国平天下,所以,管理思想当然是孔孟之道的 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什么呢?研究孔孟思想可以发现,孔孟讲管理从不脱离道德建设,而把道德建设作为实现管理目标的途径,“修己以安百姓”,“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这两点就说明了这一点。孔孟主张治国以礼,为政以德,就是强调通过道德建设来治理国家,把管理活动纳入道德规范。因为道德建设是孔孟管理思想的着眼点,所以,孔孟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十分强调道德建设在管理中的作用。可以把孔孟的管理思想称为管理道德思想。孔孟管理道德思想的主要内容,是针对管理者提出了从事管理活动的几项重要原则,它们是:一、“爱人”;二、富民;三、教民;四、“克己复礼”;五、“和”;六、义利观。 “爱人”,是充满古典人道主义精神的概念,是从事管理活动所应持有的态度。孔子思想的核心是“仁”,“仁”的内涵就是“爱人”,可见“爱人”在孔子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怎样算是“爱人”呢?孔子的解释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种将心比心、推己及人的“爱人”态度,要求管理者充分尊重和关心人,洋溢着道德的光辉。 以“爱人”的态度从事管理,势必致力于提高人的物质生活水平和道德文明程度,将之落在实处就是富民和教民。过去,有人读了“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两句话,便以为孔子是空谈道德而忽视人民物质生活的,这完全是误解。孔子的这种措辞方法只不过是强调缩小贫富差距和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性,绝不是主张贫穷。在孔子看来,能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就是超过尧舜的大圣人,就充分体现他对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深切关心,对富民政策的高度重视富民以外,孔孟又强调教民。卫国人口众多,冉有问:人口多了应该怎么管理,孔子说:“富之”;冉有又问:老百姓富裕之后又该怎么办,孔子说:“教之”。孔子所谓“教”,即提高道德水平。又,孟子在教导梁惠王怎样实行仁政王道时讲:首先要让人民有自己的田产,安心生产,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富裕的生活;然后要办好教育,“申之以孝悌之义”,搞好道德建设。富民、教民,构成孔孟的基本的管理政策。 让人民过上富裕安康的生活,当然是“爱人”的表现,但这是远远不够的。孟子认为“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那么,人与动物的界限是什么?不是别的,是道德。孟子说:“仁也者,人也”,具有道德文明的人才能称为真正意义上的人,物质生活水平的高低并非人与动物的区别点。由此可见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孟子的道德修养理论包括“尽其心”和“求放心”正反两方面。“尽其心”是充分发展、扩张人的善良本心;“求放心”是把所丧失的善良本心找回来。孟子讲教民就是要贯彻其修养理论,通过教育的手段以提高人的道德水平,帮助人们健全和完善人格,说 到底就是要使生物人成为完善的社会人以区别于动物界。这种教民的政策把对人民物质生活的关切进一步深入到了精神生活领域,更是“爱人”的深层表现,体现了对人的终极关怀,它使 孔孟管理思想中的道德精神大大升华了。 主张教民者自古有之,但许多人忽视了教民和富民的关系。在孔孟看来,二者的关系是很显明的:富民乃是教民的物质基础。这从孔孟先讲富民后讲教民的排列次序上已经可以看出。孟子更深刻地阐述了富民和教民的正确关系。孟子虽然特别重视教民在管理中的作用,但是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方式和方法上看具有刚柔性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方式和方法上看具有刚柔性 受中国生存环境、宗法制度和儒家道家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上的二重性表现在思维的方式方法上也体现出了“刚柔相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谋与动、义与利、赏与罚、德与刑、上与下、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关系上。 1、谋而后动的决策思想。 在管理工作中,决策是一个管理者必须首先考虑的首要问题。那么,管理者应该如何决策才能确保决策不失误,我国的古代先贤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精辟的见解。“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先谋后事者昌,先事后谋者亡。”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么事情都要先谋而后动,只有谋划的充分、合理、科学,才能在执行起来游刃有余,才能做到“不动声色,而措天下于泰山之安”,做事情才能成功而不失败。所谓“日之能烛远,势高也;使日在水中,则不能烛十步”,意思是讲作为领导者,应该具备高瞻远瞩的特质,绝对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森林或者鼠目寸光,治看眼前利益而看不到长远利益。宋代文学家苏轼在《策别十八》中说:“为国有万世之计,有一时之计,有不终月之计。” “不谋万世,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不足以谋域”是说做事应该有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长远规划与短期计划之别,根据形势情况的变化按照既定目标或相时而动,有助于管理成功。可见,预测和决策关系全局成败,中国人向来强调谋划和规划,强调战略和战术的综合运用,主张谋而后动。所以孙子说:“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知天知地,胜乃不穷”。 2、义利两全的取舍思想。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虽然有一些人主张重义轻利,但是却是也有一批实用主义的思想家、哲学家提倡讲义与利并举,主张义利双兼,这种充满着浓重的讲利重义的管理思想,倡导“见利思义”、“义然后取”,“义,利也”,“兼相爱,交相利”。宋代苏轼就是其中之一,他在《利者义之和论》中说“义利利义相为用”,主张义利互为共用,二者不能偏废。春秋时的管子更是认为“自利”是人所共有的情结:“民,利之则来,害之则去。民之从利也,如水走下,于四方无择也”。然而,管子并未走向极端。他还认为“自利”与“利人”并不完全矛盾的,而且“自利”之德与“利人”之德同时也是统一调和的。” 陈寿在《三国志?吴书?骆统传》中进一步讲这种义利观念和富民利民联系起来,指出“财须民生,强赖民力,威恃民势,福由民殖,德似民茅,义以民行。”他讲的是财富是人民创造的,国家的强大依靠的是人民的力量,国威靠的是人民的气势,福利乃是由人民所树立,道德靠人民的实践来兴盛,义的实现靠人民的共同行动。这句话,可谓深刻的概括了中国义利两全的管理真谛,在普通民众之中具有广泛的影响。 3、赏罚分明的激励思想。 在激励和奖惩方面,孙子提出:“合军聚众,务在激气。” 诸葛亮指出:“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诛罚不避亲戚,赏赐不避仇怨”,应做到“无党无偏”,意思就是说管理者务必要做到赏罚公正分明,才能服人服众。春秋战国时期的韩非子主张“诚有功,则虽疏必赏;诚有过,则近爱必诛。”对此诸葛亮论述的更加具体,他说“赏罚之致,谓赏善罚罪也。赏以兴功,罚以禁奸。赏不可不平,罚不可不均。赏赐知其所加,则邪恶知其所畏。”只有做到赏罚分明,才能对良善功将有所激励发扬,对奸恶无功有所咸惧,以确保管理组织的正常科学运转。 4、德刑并用的宽猛思想。 在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特别重视德能兼备的标准,我国远古时代的"禅让制度"就是在考察德行修养的基础上实行的推举贤能的管理制度。管子认为,国家选贤任能,要举拔有德者给予爵位,举拔有才者就任为官。把德行置于功劳之上,主张国家用人要德才兼备,德能并举,“德”与“能”不可偏废。选贤还应做到“不以年伤”,即选用人才不应受年龄的限制,从而否定了资历主义。管子强调考核官员的内容主要有三:一是德望与其地位是否相称;二是功绩与其俸禄是否相称;三是能力与其官职是否相称。孔子治国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实行“礼治”或“德治”,认为把德礼施之于民,是治理国家的理想方案。在具体方法上,他提出要重教化,要“富而后教”。在教与刑上的运用上主张宽猛相济,树立君主权威。商鞅则反对儒家的“仁义”说教思想。他主张:“以刑治,民则乐用;以赏战,民则轻死。”(《弱民》)这样,才能达到“以刑去刑”,(《画策》),认为非以“法治”无以治国平天下。 5、上下同欲的同道思想。

销售渠道管理第一章练习题附答案

第一章销售渠道概述练习题 一、单选题 1.通过广告、人员的推销、宣传报道等促销活动,一个渠道成员对另一个渠道成员施加影响的过程是指 A)实物流B)促销流 C)谈判流D)风险流 2、某制造商在与渠道经销商的合作中为了更好的把握市场需求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委托经销商帮助搜集、分析消费者市场和竞争对手的信息,进而更好的把握市场需求,降低风险,这种做法体现了渠道的 A)物流功能B)风险承担功能 C)谈判功能D)市场调研和信息传递功能 3、某经销商向制造商购买了一批服装,在其将商品转售给消费者或其他经销商之前,由于存储库存所在地遭遇大雨,商品毁损,受到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实物流同时存在的是 A)所有权流B)资金流 C)信息流D)风险流

4、某公司选择与一家经销商合作,久而久之,该公司在一定程度上还会受到此分销商的限制,那么该公司所采用的是 A)选择分销B)密集分销 C)独家分销D)平行分销 5.消费品销售渠道类型中,最能代表传统渠道模式且最具普遍性的模式是 A)制造商—消费者 B)制造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C)制造商—零售商—消费者 D)制造商—代理商—批发商—零售商—消费者 6.某零售商在经营活动中向供应商预付了货物的定金,货物在随后的三周内陆续收到。零售商的这种做法体现了销售渠道的 A)信息传递功能B)谈判功能 C)接洽功能D)融资功能 7.某零售商在假日期间,对部分商品展开“买三赠一”活动,此过程中,伴随实物流出现的还有

A)促销流B)谈判流 C)支付流D)订货流 8.为了达到整理资源、共担风险的目的,某制造企业联合另外一家制造企业,共同开拓新的销售渠道系统,这种渠道系统称作 A)传统渠道系统B)复合渠道系统 C)水平渠道系统D)垂直渠道系统 9.某物流中心在商品的配送过程中,将不同商品重新进行了分类,以满足不同类型的市场需求,这种做法体现了销售渠道的 A) 融资功能B)配合功能 C)接洽功能D)谈判功能 药店向某注射剂生产商购买了一批注射剂,收获后,生产商由于收到药店新的定单,想要将X药店的多余货物收回转售给Y药店,但遭到X药店的拒绝。在此过程中,伴随着实物流同时存在的是 A)风险流B)资金流 C)信息流D)所有权流

管理思想史1

第 1 题: D 《政治学》是古希腊人()的一部著作,该著作在某种意义上揭示了管理者和被管理 者的关系问题。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2. 分值:2 第 2 题: A 柏拉图的管理思想主要是研究了国家范围内的( )问题。 得分:0
A. 分工 B. 秩序 C. 等级 D. 经济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1 分值:2 第 3 题: C 《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一书,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 得分:2
第一部著作,该著作是由( )写成的。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0 分值:2 得分:0

第 4 题: C 《家庭管理》,又称《经济论》一书,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专门论述经济问题的
第一部著作,该著作是由()写成的。 A. 苏格拉底 B. 柏拉图 C. 色诺芬 D. 亚里士多德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0. 分值:2 第 5 题: B 在()的建立过程中,积累了集权、分权到再集权的实践经验。 得分:0
A. 古埃及 B. 罗马帝国 C. 古希腊 D. 古巴比伦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14. 分值:2 第 6 题: D 汉穆拉比为了巩固其统治,编制了()作为国家行为的标准。 得分:0
A. 政治学 B. 家庭管理 C. 理想国 D. 法典 选择答案:A. B. C. D. 标准答案:A. B. C. D. 答案解析:1-P8. 分值:2 第 7 题: 得分:0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上看具有二重性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产生的背景上看具有二重性 首先,从中华民族生存的地理环境上来看。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气候温暖湿润、江河纵横勾联、土地广袤富饶的自然环境下生存繁衍、从事单一的种植型农业生产活动。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等适宜的气候条件、长江黄河淮河等充足的灌溉水源、辽阔疆域上肥沃的江河冲积平原,都非常有利于人们的农耕生产。在这样的生存条件下,中国古代的先民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很久以来就过着“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封闭的自给自足的生活,习惯于乐天知命,安分守己,崇尚和谐、安稳、平和、缓慢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喜好中庸之道,提倡“温良恭俭让”的谦谦君子风度,人格上讲究道德修养和自我完善,具有盲目的从众心理和特别容易融入群体之中的特点。这种小农经济的长期影响,具体到管理思想方面,就形成了中国古代管理上群体的小富即满、小成即安的小农意识,固守封闭不思冒险、甘于守成乏于开拓,易于满足鲜有进取,就是这种思想的鲜明写照。 其次,从宗法制度的角度分析。中国古代长期存在着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制度,强悍的宗族凝聚力量和“家长制”式的集权专制,将社会全体成员通过共同的风俗习惯、心理状态、行为规范牢牢地联系在一起,导致了中国管理思想上重“人治”轻“法制”、重裙带关系轻法律约束的传统形成,整个社会就如同一张巨大的关系网,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纳入其中,成为其中的某一节、某一环,谁也挣脱不开,逃脱不了,由于宗法制度的影响,使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既带有鲜明的专制性、等级性,同时又具有牢不可破的血缘亲情和心理上的融合凝聚能力。 第三是儒家和道家文化的影响。儒家和道家是最具中国文化特色的传统文化,因而对中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影响也最深远、最持久、最具有决定意义。儒家和道家作为两种具有不同价值观念、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心理模式的思想体系,在整个中华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的融合演进中,互相刺激、互相影响、互相吸收,共同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同时也衍生了两种不同的管理思想。儒家主张“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在个人的追求上,提倡“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在认知和个人修为上主张“格物、致知和正心、诚意”,在个人和家国的协调发展上强调个人奋斗和家国利益的趋同一致,追求的终极结果是实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和谐统一,崇尚内圣外王和天下大同思想。而道家和儒家相比,它更倾向于清心寡欲和宁静自守,采取的是一种“消极避世”的管理思想。它主张凡事与世无争,顺其自然,一切都超然世外、甘于寂寞退隐,在“无为”中追求“无不为”。在长期的儒道融合交流互促中,使得中国人无论在得意或失意时都能非常容易地找到思想和心理平衡的支点。因此,受儒家和道家影响,中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中既有“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积极入世追求,也有辄遇困难挫折就退隐山林、避于桃源自娱的消极遁世思想,这给古代的中国人提供了很大的通达权变的空间,因而也使得中国人无论在什么样的生存状态下都能活得适得其所。 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从方式和方法上看具有刚柔性 受中国生存环境、宗法制度和儒家道家文化影响,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上的二重性表现在思维的方式方法上也体现出了“刚柔相济”的特点。这主要表现在谋与动、义与利、赏与罚、德与刑、上与下、中央与地方的管理关系上。

分销渠道管理--试卷一及答案

课程考试试卷一及答案 课程名称: 分销渠道管理 考试方式: 闭卷 院 系: 专业班级: 市场营销 学生姓名: 学 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总分 签名 分数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 如果某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拥有50个一级分销商,1000个二级分销商,5000个零售商,则第三级渠道宽度为( )。 A.50 B.1000 C.5000 D.20 2.在下列对经销商的激励中,属于直接激励的有( ) 。 A.设定销售目标和奖励政策 B.分销技能培训、销售人员培训 C.帮助经销商维护营销网络 D.广告宣传支持、营销网络管理 3.假定某企业考虑营销渠道的长度为2级、密度为4个、中间商类型为2种,那么其渠道结构就有()方案。 A.4 B.10 C. 12 D.16 4.我国法律明文禁止的销售渠道有( ) A.直接销售 B.传销 C.网上直销 D.网上商城 5.按照合作关系是不断发展的,关系的目的是战略性而组成渠道关系是( ) A.联盟关系 B.伙伴关系 C.交易关系 D.合作关系 6.分销渠道的核心是( ) 得 分 评卷人

A.控制 B.激励 C.交换 D.合作 7.直接营销渠道主要是指() A.零阶渠道 B.一阶渠道 C.二阶渠道 D.三阶渠道 8.连锁商店绩效的主要驱动力和运作动力是() A. 高毛利、商品管理 B.低毛利、商品管理 C.低毛利、低成本 D.低毛利、高成本 9.就一个平均水平的零售食品项目而言,分销渠道一般保存要大约()周的供应量比较合适。 A.5 B.10 C.15 D.30 10.我国法律规定,医药、烟草和酒类产品应实行()分销渠道制度。 A.专卖 B.连锁 C.代理 D.联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 共16分) 11. 在下列的渠道中,那些是属于以零售商为主导的营销渠道 ( )。 A. 零售商特许渠道 B. 仓储式零售 C. 批发俱乐部 D.经纪人渠道 E. 邮购目录零售 12. 在营销渠道所有成员中,属于成员性参与者的有( )。 A.制造商 B. 批发商 C.市场调研机构 D.银行 E.零售商 13.根据营销渠道的交易成本理论,企业营销渠道的结构主要取决于 ( )。 A.交易资产的专有性 B.交易的规划 C.决策环境的不确定性 D.创造价值 E.批量导向 14. 在现代市场营销学中,组成市场的最基本要素是( )。 A.供应者 B.购买者 C.商品 D.购买力 E.购买意愿 15. 营销渠道直接环境有( )。 A.科学 B.需求 C.供给 D.技术 E.竞争 得 分 评卷人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

古代行政管理机制沿革 中国素来以历史悠久著称于世,产生了许多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和各类优秀的管理人才,出现了汉、唐、宋、明、清等走在世界历史前列的强大王朝。历代统治者在国家治理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由于当时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又有一些落后的制度。而对中国行政制度史的研究,不仅是学术上的重要课题,而且还在于以史为鉴。鉴往知来,掌握历史发展规律,明了时代的趋势。因此,本文试图通过对秦朝至清朝的中央行政管理体制的产生、发展及其演变过程给以规律性认识,对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进行比较,并作一定的探讨。 一、中国古代中央行政管理体制沿革 (一)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六国,秦王嬴政建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的秦王朝,首创在中国封建社会延续2000多年的皇帝制度。为了巩固封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如“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1](P16)“建皇帝之号,立百官之职”等[2](P16),建立了第一套比较完备的、系统的国家管理机构———金字塔式的中枢行政系统。皇帝处于这一系统的顶端,拥有最高的行政、司法、军事、财政、人事等各方面的权力,“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3](P16)且这些权力是不受任何限制的。其次是“三

公”,为秦代国家的中央中枢决策机构,协调皇帝处理国家大事。“三公”即指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丞相府是秦代中央最高的中枢决策机构,其职能是“掌丞天子,助理万机”。 [4](P273)太尉府为秦代中央最高军事机构,御史大夫为秦代中央最高监察机构。“九卿”作为秦代中央的行政执行管理机构,则位于第三层次,分别为奉常、郎中令、卫尉、太仆、廷尉、典客、治粟内史、宗正、少府等,分别掌管皇室、警卫、礼仪、农业、司法、民族和外交事务等。九卿也各有其属吏,上与三公府对口,下与郡县连接,将皇帝及中枢机构的决策,传达到具体的执行部门,并负责指导监督执行。可见皇帝的私人事务机构与国家行政事务机构互相混杂、交织在一起,是封建社会早期国家机构设置的一种特色。西汉中央机构的设置基本上是承袭秦制而略有变化,仍以“三公”、“九卿”各府为主体。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较秦代而言,西汉机构组织更为健全,职能更加完善,分工亦更细致。东汉时期的国家机构,仍大体承制西汉原则,但也作了一些调整。如东汉初“三公”各府机构名称已演变为:司徒府、太尉府和司空府(即西汉时的丞相府、太尉府和御史大夫府)。其中,太尉府作为东汉中央最高军事机构,位于“三公”之首,不仅掌管武事,同时也分管诸多行政管理事务,是东汉“三公”机构职权发生变化的标志之一。东汉时期国家机构设置变化的另一标志是尚书台成为中枢决策机构,架空了“三公”府。光武帝刘秀信任并重用身边的侍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