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4-2015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2014-2015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2014-2015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2014-2015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 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

2014-2015鲁教版初中化学《第四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45分钟100分)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2013·毕节中考)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氯气

D.氮气

【解析】选D。本题主要考查空气中各气体的含量及性质。氮气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且化学性质不活泼。

2.(2013·昆明中考)下列关于氧气用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医疗急救

B.潜水

C.灯泡中充氧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D.动植物呼吸

【解析】选C。氧气能供给呼吸,用于医疗急救和潜水,故A、B选项说法正确;C 选项氧气具有氧化性,灯泡中不能充入氧气,故说法错误;D选项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故说法正确;故选C。

3.下列变化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

A.天然气燃烧

B.火药爆炸

C.人的呼吸

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解析】选C。天然气燃烧属于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火药爆炸是火药燃烧引起的爆炸,属于剧烈氧化反应;呼吸作用是与氧气发生的缓慢氧化过程;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故选C。

4.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

A.2H—两个氢元素

B.Ca2+—钙元素在化合物中显+2价

—两个二氧化碳分子

C.2CO

2

D.FeCl

—氯化铁

2

【解析】选C。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2H表示两个氢原子,故A错误;元素的化合价标在元素符号的正上方;Ca2+表示一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故B不符

表示两个二氧化碳分子,C正确;合题意;化学式可以表示一个该物质的分子,2CO

2

该化合物中铁元素显+2价,应读作氯化亚铁,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

5.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若忘记加二氧化锰,其结果是( )

A.不放出氧气

B.放出氧气的速率慢

C.放出氧气的总量会减少

D.放出的氧气不纯

【解析】选B。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催化剂,而催化剂只改变反应速率,不改变产量。

6.“雾霾”是2014年两会的热点问题之一。如何消除百姓的“心肺之患”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雾霾产生的是( )

A.工厂排放烟尘

B.燃放鞭炮

C.提倡使用清洁能源

D.提倡多开私家车出行

【解析】选C。工厂排放的烟尘、燃放鞭炮、汽车尾气都含有大量的废气和烟尘,不利于减少雾霾

7.(2013·毕节中考)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

①空气②氧气③水蒸气④二氧化硫

⑤高锰酸钾⑥铁粉⑦甲烷⑧氧化铁

A.①②③

B.③④⑧

C.⑤⑥⑦

D.①②⑧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对物质分类的判断。氧化物是由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纯净物,所以水蒸气、二氧化硫与氧化铁属于氧化物,因此选B。

8.(2014·江苏立达中学质检)利用如图装置探究氧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待火焰熄灭,集气瓶冷却至室温后,才能打开止水夹

B.由实验现象推断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大约为1/5

C.实验中取用的红磷需过量

D.能够用蜡烛代替红磷进行相同的实验

【解析】选D 。此实验的原理为可燃物燃烧将集气瓶内的氧气消耗掉,在压强的

作用下水进入集气瓶中;蜡烛虽然将氧气消耗掉,但是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集气

瓶内的压强基本不变,不能出现相应的现象。故选D 。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实验室常用电解水的方法来制取氧气

B.夏天食物腐烂与氧气无关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含氧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解析】选C 。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实验室不用电解水的方法制取氧气,故A

错误;夏天温度高,食物与氧气进行缓慢氧化的速度快,因此腐烂得快,故B 错误;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故C 正确;氧化物是指由两种元素

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含氧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如KClO 3

就不是氧化物,故D 错误。 10.(2013·贵阳中考)贵州盛产金银花,从金银花中提取的绿原酸(化学式为

C 16H 18O 9)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下列有关绿原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绿原酸属于混合物

B.绿原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54 g

D.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解析】选B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意义。有化学式的物质均属纯净物;绿原酸是

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相对分子质量是相对质量,其单位不是g;绿原酸

中碳、氢、氧三种元素质量比是(12×16)∶(1×18)∶(16×9)=192∶18∶144,故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故选B。

二、填空与简答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4分)

11.(4分)(2012·衡阳中考)用化学符号填空

(1)2个氮原子。

(2)铁离子。

(3)锰元素。

(4)氢氧化铝中铝显+3价。

【解析】(1)原子用元素符号表示,所以2个氮原子可表示为2N;(2)铁离子带3个单位的正电荷,故可表示为Fe3+;(3)元素用元素符号表示,所以锰元素可表示为Mn;(4)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是在该物质中相应元素的上方标上该元素的化合价,所以氢氧化铝中铝显+3价,可表示为(OH)

3

答案:(1)2N (2)Fe3+(3)Mn (4)(OH)

3

12.(4分)下列分别盛有不同物质的容器中,所盛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有

(填序号,下同),属于纯净物的有。

【解析】液氮是氮气的液体状态,属于纯净物;空气中含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属于混合物;氧气和臭氧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二者混合组成混合物;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和水两种物质,属于混合物;冰水混合物由水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

答案:B、C、D A、E

13.(5分)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直到气体不再产生,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种,改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加热到没有气体产生时,试管内固体剩余物有种。这两个反应的固体剩余物中都有,但它在两个反应中的作用不一样,在过氧化氢分解中它是,在高锰酸钾分解中它是。

【解析】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氧气时,固体二氧化锰是催化剂,其质量不发生

变化;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生成物中锰酸钾和二氧化锰为固体。

答案:一两二氧化锰催化剂生成物

14.(4分)(2013·湘潭中考)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我们的

生活离不开化学。仔细观察如图后回答:

(1)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

;

(2)针对上述环境问题,请你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解析】(1)图中尘埃弥漫,人出行戴口罩,该图反映的环境问题是空气可吸入颗

粒物污染;(2)减少煤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燃料,可减少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

答案:(1)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2)减少煤的使用,多使用清洁燃料(其他合理

答案也可)

)

15.(7分)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分析问题:(提示:硫燃烧的产物为SO

2

(1)上述三个反应都是物质与氧气发生的反应,它们都属于氧化反应。氧气在氧化

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我们能从化学反应前后氧元素化合价变化分析,

氧气在上述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aCl发现,该反应中具有氧化性的物质是

(2)通过类比、分析反应Na+Cl

2

(填化学式)。

【解析】(1)在三个反应中,氧元素都是由0价变为-2价,化合价降低了,且在反

应中氧表现出氧化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在化学反应中化合价降低的元素具有

氧化性。(2)分析反应不难看出,Cl

在反应中氯元素由0价变为-1价,化合价降

2

具有氧化性。

低,结合(1)中得出的结论,可知Cl

2

答案:(1)氧元素的化合价降低(2)Cl

2

三、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4分)

16.(10分)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两种发生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乙图中标号①的仪器的名称是。

(2)下列反应都能生成氧气,其中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是(填字母序号)。

A.加热高锰酸钾

B.常温下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反应

C.利用植物光合作用

(3)请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反应类型是;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发现不纯,可能的原因是(答出一点即可)。

(4)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可以用甲图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是(填字母序号)。

A.电石(固体)和水在常温下反应制乙炔气体

B.浓盐酸和二氧化锰共热制氯气

C.浓氨水和碱石灰在常温下制氨气

【解析】(1)认识常见仪器,是中考常考题型,①是试管。(2)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生成氧气,反应较慢,生成的氧气不易收集,不宜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3)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该反应是分解反应;用排水法收集的氧气不纯,可能的原因有刚有气泡冒出时开始收集或集气瓶中装水后留有空气气泡等。(4)图甲适用于固体与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生成气体;图乙适用于固体反应,需要加热,生成气体。因此适用于甲图装置作为发生装置的是A、C。

答案:(1)试管(2)C

(3)过氧化氢水+氧气分解反应刚有气泡冒出时就收集(合理即可)

(4)A、C

17.(14分)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

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主要过程:

【假设】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体积相同、浓度相同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分别加入相

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进行实验】图示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气体发生装置中A仪器的名称

是: ,此实验中B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二氧化锰或红砖粉后反应明显加快。

若要证明二氧化锰和红砖粉是否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它们

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和是否改变。

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请你帮助他们继续探究。(只要求提

出假设和实验方案)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

。【解析】此题借助控制变量法这一科学方法,对催化剂的种类是否影响化学反应

速率进行探究,解题时首先要仔细阅读,找出“问题”,这是解题的“题眼”。其次,要对题中提供的数据进行仔细分析,找出变量及其变化范围。最后,结合问题与分析数据所得出的结论进行总结,得出最后的结论。由于排水集气法容易观察到收集满一瓶气体所需时间,故可用排水法收集;从表中数据分析,加入二氧化锰比加入红砖粉反应所需时间短,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率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但红砖粉和二氧化锰是否为过氧化氢发生反应的催化剂,该实验不能确定,还要验证反应前后二氧化锰和红砖粉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氧气速率的快慢还可能与温度、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答案:【进行实验】锥形瓶排水法

【结论】在相同条件下,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催化剂的种类有关

【反思】质量化学性质

【假设】过氧化氢生成氧气的快慢与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取两份体积相等的5%和10%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同种催化剂,测量各收集一瓶气体所需的时间(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四、计算题(12分)

18.(2014·大丰期中)经检测,毒豆芽中含有亚硝酸钠、尿素、恩诺沙星、6-苄基腺嘌呤激素。其中,人食用含亚硝酸钠的食品会致癌;恩诺沙星是动物专用药,禁

止在食品中添加。已知6-苄基腺嘌呤激素为白色或类白色晶体,化学式为C

12H

11

N

5

请回答:

(1)6-苄基腺嘌呤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2)6-苄基腺嘌呤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计算结果保留至0.1%) 【解析】(1)6-苄基腺嘌呤中碳、氢、氮元素的质量比为(12×12)∶(1×11)∶(14

×5)=144∶11∶70;

(2)6-苄基腺嘌呤化学式为C

12H

11

N

5

,则氮元素的质量分数

=×100%=×100%=31.1%。答案:(1)144∶11∶70 (2)31.1%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2. 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 点燃 Fe 3O 4 3. 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加热 2CuO 4. 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 点燃 2Al 2O 3 5. 氢气中空气中燃烧:2H 2 + O 2 点燃 2H 2O 6. 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 点燃 2P 2O 5 7. 硫粉在空气中燃烧: S + O 2 点燃 SO 2 8. 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 点燃 CO 2 9. 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 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 点燃 2CO 2 11. 甲烷在空气中燃烧: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12. 酒精在空气中燃烧:C 2H 5OH + 3O 2 点燃 2CO 2 + 3H 2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 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通电 2H 2↑+ O 2 ↑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Cu 2(OH)2CO 3 加热 2CuO + H 2O + CO 2↑ 15. 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 2KCl + 3O 2 ↑ 16. 加热高锰酸钾:2KMnO 4 加热 K 2MnO 4 + MnO 2 + O 2↑ 17. 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 2CO 3 H 2O + CO 2↑ 18. 高温煅烧石灰石:CaCO 3 高温 CaO + CO 2↑ 19. 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2H 2O 2 2H 2O+O 2↑ 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20. 氢气还原氧化铜:H 2 + CuO 加热 Cu + H 2O 21. 木炭还原氧化铜:C+ 2CuO 高温2Cu + CO 2↑ 22. 焦炭还原氧化铁:3C+ 2Fe 2O 3 高温 4Fe + 3CO 2↑ 23. 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2C+ Fe 3O 4 高温 3Fe + 2CO 2↑ 24.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CO+ CuO 加热 Cu + CO 2 2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3CO+ Fe 2O 3 高温 2Fe + 3CO 2 26.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 3O 4 高温 3Fe + 4CO 2 四.单质、氧化物、酸、的相互关系 (1)金属单质 + 酸 盐 + 氢气 (置换反应) 27. 锌和稀硫酸反应:Zn + H 2SO 4 ZnSO 4 + H 2↑ 28. 铁和稀硫酸反应:Fe + H 2SO 4 FeSO 4 + H 2↑ 29. 镁和稀硫酸反应:Mg + H 2SO 4 MgSO 4 + H 2↑ 30. 铝和稀硫酸反应:2Al + 3H 2SO 4 Al 2(SO 4)3 + 3H 2↑ 31. 锌和稀盐酸反应:Zn + 2HCl ZnCl 2 + H 2↑ 32. 铁和稀盐酸反应:Fe + 2HCl FeCl 2 + H 2↑ 33. 镁和稀盐酸反应:Mg+ 2HCl MgCl 2 + H 2↑ 34. 铝和稀盐酸反应:2Al + 6HCl 2AlCl 3 + 3H 2↑ (2)金属单质 + 盐(溶液)另一种金属 + 另一种盐(置换反应) 35. 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Fe + CuSO 4 FeSO 4 + Cu 36. 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Zn + CuSO 4 ZnSO 4 + Cu 37.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Cu + 2AgNO 3 Cu(NO 3)2 +2Ag 38. 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2Al + 3CuSO 4 Al 2(SO 4)3 +3 CU 五.其它反应 39. 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CaCO 3 +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40. 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Na 2CO 3 + 2HCl 2NaCl + H 2O + CO 2↑ 41.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2NaOH + CuSO 4 Cu(OH)2↓ + Na 2SO 4 42. 二氧化碳溶解于水: CO 2 + H 2O H 2CO 3 43. 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 2O Ca(OH)2 44. 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 CuSO 4·5H 2O 加热 CuSO 4 + 5H 2O 45. 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 CuSO 4 + 5H 2O CuSO 4·5H 2O 46. 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CO 2 + C 高 温 2CO 47.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CO 2 + Ca(OH)2 CaCO 3↓+ H 2O 2 MnO 加热2 MnO

鲁教版(五四学制)九年级全册初中化学基础知识汇总

走进化学世界 一、化学研究的对象是物质,凡是涉及新物质或能量的领域均和化学相关。 1、组成: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结构:分子、原子、离子构成物质; 3、性质: (1)物理性质: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吸附性、导电性; (2)化学性质:可燃性、稳定性、不稳定性、活泼性、氧化性、还原性、腐蚀性、毒性; 4、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 (2)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指在组成或结构上与原来的物质不同的物质),一般伴随发光、放热、颜色变化、生成气体、产生沉淀等现象,但不是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 二、研究化学的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而其重要手段是化学实验 1、提出问题 2、猜想与假设 3、设计方案 4、进行实验 5、收集证据 6、获得结论 7、反思与交流 (一)蜡烛燃烧的探究 点燃前:蜡烛是白色、呈圆柱形的固体,硬度较软,密度小于水的密度,熔点较低。 点燃时:石蜡先由固态变为液态,然后被点燃。燃烧时发出黄光,放出热量;火焰分为三层,最外层最明亮,最里层最暗;分别取一个干燥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将烧杯正放,倒入澄清石灰水并震荡,会观察到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点燃后:产生一缕白烟,为石蜡小颗粒。 (二)对人体呼出气体的探究 氧气减少;二氧化碳增多;水蒸气增多; 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一、药品取用原则: 1、“三不”原则:不用手摸药品、不凑近闻药品的气味,不尝药品的味道; 2、节约原则:要严格按实验规定的用量取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时,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 3、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应放入指定容器内,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能随意丢弃。 二、常见仪器及用途:

鲁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归纳复习提纲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各章节知识点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研究对象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的自然科学 【知识解读】 1、组成:指物质含有哪些元素。如,由电解水试验可知,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构:指物质一个分子中有几个原子及原子相互的结合方式。如图所示,一个水分子是由两个氢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3、同种物质的组成与结构相同,组成相同的物质不一定是同一物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是由碳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但是,一个一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一个氧原子构成 的,如图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与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如图所以,虽然他们组成相同但是结构不同,而不是同一物质。 4、 二、物质的变化与性质(重点) 【知识解读】 1、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区 别 宏观没有生成新物质有新物质生成 微观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原子、离 子)本身没有变化,一般只是构成 物质的微粒之间的空隙发生了变 化。 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再重 新结合成新的分子。即分子本身发生了改 变。 外观特征一般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 不但是物质的状态、形状发生改变,且常 伴随发光、放热、变色、产生气体、生成 沉淀等现象 联系在化学变化中一定发生物理变化,而物理变化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判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时,要抓住关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较复杂的变化,可以根据变化过程中的现象、变化前后物质的性质对比来判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中考中,常考组成与结构性质与变化用途与制法 决定决定 变化 性质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化学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表现出来的性质物质

鲁教版初中化学测试题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3. 下列不属于化学科学研究范畴的是 仪器经过磨毛处理的是( 6. 一元硬币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与铁的颜色相似,为了确定该硬币是否为铁质,有的同学 拿磁铁来吸引,该做法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 ) A. 观察 B .实验 C .假设 D .推理 7. 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中只含有物理变化的是( ) A.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C.伐薪烧炭南山中 D.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8. 下列过程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能量的是 ( ) A .利用炸药爆炸开山炸石 B .利用煤燃烧发电 C.利用汽油燃烧驱动汽车 D .电饭锅做饭 、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初三化学试题 每题 2分,共32 分) A .冰雪融化 B .冰糖研碎 C .葡萄酿酒 D ?铁水铸成 锅 2?下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 .点燃酒精灯 B ?滴加液体 .移开蒸发皿 .读出液体的体积 A .将废旧塑料变成汽车燃料 B.研制新型航空材料 C.研制新药 D .研究地壳板块结构及运动规律 4. 为保证某些玻璃仪器具有良好的密封性, 常把玻璃的接触面处磨毛(也称磨砂) 5.在下列变化中,有一个变化与其他变化的本质不同,该变化是 A. 元宵节燃放烟花 B. 湿衣晾干 C. 酒精挥发 D. 冰雪融化 (

9.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金块抽成金线 C .煤气燃烧 10. 加热某固体有气体产生,对于这一变化分析正确的是 A.是物理变化 B.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C.是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11. 为纪念化学学科所取得的成就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联合国将 2011年定为“国际化 学年”。下列对化学学科的认识中错误的是 ( ) A..化学为人类研制了新材料 B.化学的发展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 C.化学为人类提供了新能源 D.化学已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 12. 实验结束后,图2中仪器的处理方式正确的是( ) 13.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烧杯作为反应容器时不能直接加热 B. 剩余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中,不能随意丢弃 C. 某同学用量筒量80 C 的热水 D. 实验找不到玻璃棒用温度计代替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发生物理变化 B. 化学变化和化学反应是同一概念 C.化学变化的特征就是一定会有气泡产生 D. 发光、放热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 15. 下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正确的是( ) A .用嘴吹灭燃着的酒精灯 B .用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C .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 D .万一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湿布盖灭 16. 如今,我国科学家利用超真空扫描送到显微镜,在一块铁的表面通过探针的作用搬走 原子,排列成“中国”两个汉字,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物理变化 B. 上述操作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C. 有些物质是由原子构成的 D. 我国科学已进入操纵原子的阶段 .干冰升华 .食盐溶于水 12、下列

鲁教版初三化学知识点(全册)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改变了世界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竹子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化肥、农药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信息科学、功能材料研制、能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神奇的化学变化 (一)观察化学变化的现象 1、点燃镁条 (1)现象:①发出耀眼的白光 ②放出大量的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氢氧化钠溶液与无色酚酞试液的作用 氢氧化钠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成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成红色)。3、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4、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CuSO4 NaOH Cu(OH)2↓ Na2SO4 注意:对实验现象的描述语言中,不能出现物质名称,它不同于实验结论。如:实验现象是蜡烛燃烧发光、放热、生成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实验结论是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二)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 能量的释放: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能量的储存:光合作用 (三)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伴随现象:物质的外形、状态发生变化,也可能发光、发热等。 (四)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判断依据) 三、物质构成的奥秘 1、在微观上,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而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如:分子构成的物质:水、氢气,氧气,二氧化碳,氯化氢气体等。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初中化学知识点全面总结(上)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化学变化— 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 (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 (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 (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 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

—受热均匀) 可用于固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 可用于液体加热的仪器是--试管、烧杯、蒸发皿、烧瓶、锥形瓶 不可加热的仪器——量筒、漏斗、集气瓶 (二)测容器--量筒 量取液体体积时,量筒必须放平稳。视线与刻度线及量筒内液体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量筒不能用来加热,不能用作反应容器。量程为10毫升的量筒,一般只能读到0.1毫升。 (三)称量器--托盘天平(用于粗略的称量,一般能精确到0.1克。) 注意点:(1)先调整零点(2)称量物和砝码的位置为“左物右码”。 (3)称量物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一般药品称量时,在两边托盘中各放一张大小、质量相同的纸,在纸上称量。潮湿的或具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放在加盖的玻璃器皿(如小烧杯、表面皿)中称量。 (4)砝码用镊子夹取。添加砝码时,先加质量大的砝码,后加质量小的砝码。(5)称量结束后,应使游码归零。砝码放回砝码盒。(四)加热器皿--酒精灯 (1)酒精灯的使用要注意“三不”:①不可向燃着的酒精灯内添加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大全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总结一、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1)单质与氧气的反应: 1. 镁在空气中燃烧: 2Mg + O 2点燃 2MgO 点燃24.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 CO+ CuO 加热 Cu + CO 2 25.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 3CO+ Fe 2O3高温 2Fe + 3CO 2 高温 26. 一氧化碳还原四氧化三铁:4CO+ Fe 3O43Fe + 4CO 2四.单质、氧化物、酸、的相互关系 2.铁在氧气中燃烧: 3Fe + 2O 2Fe 3O4 3.铜在空气中受热: 2Cu + O 2加热2CuO 4.铝在空气中燃烧: 4Al + 3O 2点燃2Al 2O3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 2H2 + O 2点燃2H2O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 2点燃 2P 2O5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 2点燃SO2 8. 点燃 CO 2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 2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 2C + O 2点燃 2CO (2)化合物与氧气的反应: 10.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 2点燃 2CO 2 点燃 (1)金属单质+酸盐+ 27.锌和稀硫酸反应: Zn + H 2SO 4 28.铁和稀硫酸反应: Fe + H 2SO 4 29.镁和稀硫酸反应: Mg + H 2 SO4 30.铝和稀硫酸反应: 2Al + 3H 2 SO4 31.锌和稀盐酸反应: Zn + 2HCl 32.铁和稀盐酸反应: Fe + 2HCl 33.镁和稀盐酸反应: Mg+ 2HCl 34.铝和稀盐酸反应: 2Al + 6HCl (2)金属单质+ 盐(溶液) 氢气(置换反应) ZnSO 4 + H 2↑ FeSO 4 + H 2↑ MgSO 4 + H 2↑ Al2(SO 4)3 + 3H 2↑ ZnCl 2 + H2↑ FeCl 2 + H2↑ MgCl 2 + H 2↑ 2AlCl 3 + 3H 2↑ 另一种金属+ 另一种盐(置换反 11.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4 + 2O 2CO2 + 2H 2 O 12.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2H5 OH + 3O 2点燃 2CO 2 + 3H 2 O 二.几个分解反应: 13.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 2H2 O 通电 2H 2↑ + O2↑ 加热 ↑14. 加热碱式碳酸铜: Cu2 (OH) 2CO 32CuO + H 2O + CO 2 MnO 235.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Fe + CuSO 4 36.锌和硫酸铜溶液反应: Zn + CuSO 4 37. 铜和硝酸银溶液反应: Cu + 2AgNO 38.铝与硫酸铜溶液反应: 2Al + 3CuSO 五.其它反应 FeSO 4+ Cu ZnSO 4+ Cu 3 Cu(NO 3)2 +2Ag 4 Al 2(SO 4 )3 +3 CU 15.加热氯酸钾(有少量的二氧化锰):2KClO 3加热 2KCl + 3O 2↑ 16.加热高锰酸钾: 2KMnO 4加热 K2 MnO 4 + MnO 2 + O 2↑ 17.碳酸不稳定而分解: H2CO 3H2O + CO 2↑ 18.高温煅烧石灰石: CaCO 3高温 CaO + CO 2↑ 19.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 :2H 2 O2MnO2 2H 2O+O 2↑三.几个氧化还原反应: 20.氢气还原氧化铜: H2 + CuO 加热 Cu + H 2 O 21.木炭还原氧化铜: C+ 2CuO 高温 2Cu + CO 2↑ 22.焦炭还原氧化铁: 3C+ 2Fe 2O3高温 4Fe + 3CO 2↑ 23.焦炭还原四氧化三铁: 2C+ Fe 3O4高温 3Fe + 2CO 2↑39.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 CaCO 3+ 2HCl CaCl 2 + H 2O + CO 2↑ 40.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 : Na2 CO 3+ 2HCl2NaCl + H 2O + CO 2↑ 41.氢氧化钠与硫酸铜: 2NaOH + CuSO 4Cu(OH) 2↓ + Na 2 SO 42.二氧化碳溶解于水:CO2 + H 2O H2CO 3 4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 O Ca(OH) 2 44.硫酸铜晶体受热分解:CuSO 4·5H2 O加热 CuSO 4 + 5H 2O 45.无水硫酸铜作干燥剂:CuSO 4 + 5H 2O CuSO 4·5H2O 46.二氧化碳通过炽热的炭层: CO2 + C 高温 2CO 47. 二氧化碳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O2+ Ca(OH) 2CaCO 3↓ --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

鲁教版初中化学教材分析(下) 一、教材总体框架结构: 提起新教材,大多数同行起初的感觉都是新教材知识零乱、分散,难于整理成章。给人这样初次印象主要还是教科书的编写呈现方式栏目比较繁多。如“实验探究”、“活动天地”、“交流共享”、“多识一点”、“在线测试”、“长话短说”、“挑战自我”、“单元练习与实践”等。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转化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学习转化为自主探究式学习。也是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变化最大的地方。其实新教材形散而神不散,它始终围绕“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从事实到理论,从理论再到事实”两条主脉络纵横向,全方位的展开教学的。 1、在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还把学科知识的内在联系与学生 认知发展规律紧密结合起来。充分体现各知识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简单到复杂,不失时机的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化学现象入手学习有关物质结构和变化的知识,然后运用所学的化学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即贯穿“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的改革思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2、在处理化学理论性知识与具体事实性知识间的关系时,基于初中生学习现状,为了分散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本着理论性知识与事实性知识穿插编排的形式,将分子和原子、物质组成的表示、金属活动性顺序等知识分别与水、空气、金属等内容相结合,分层次、分阶段地呈现有关概念,使概念理论的学习建立在具体的事实和情景基础之上,同时通过概念理论的学习又加深学生对物质及其变化的深刻理解。 二、教材内容的安排特点: 在内容方面,新教材力求选择对学生发展最有价值的化学知识,主要突出了以 下四方面:

(完整版)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化学改变了世界 第一节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初中化学教案鲁教版

本学期总第课时本单元第课时课型新授授课时间主备人 课题:第一节空气的成分 ★教学目标 1、通过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认识空气的组成,学习从混合气体中除去某种 气体进而测定其含量的方法。 2、结合社会生活了解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3、过验证通风不畅环境中空气与新鲜空气的区别和认识空气质量日报,增强 关爱自然的意识和责任。 4、在分析空气组成基础上,初步认识混合物、纯净物的概念。 ★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认识空气对人类和自然界的动植物的重要意义。知道空气是自然资源。 难点:设计实验方案,测定不同环境中空气的成分。 ★教学内容分析 空气的成分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陌生的内容,空气污染对于人类的危害也是学生经常见闻的,而采用科学的方法测定空气的组成,自己亲手做实验来比较通风不畅的环境与通风良好的环境的空气的质量,会带给学生从未有过的体验,当学生真正认识了空气的成分,了解了空气中各种成分的重要用途,他们自然就会把空气当成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来对待。 ★教学对象分析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认识能力已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的认识由感性向理性深化,因此对于空气成分的认识,已不在满足于小学自然课上“知道空气是物质,空气是由多种成分组成的混合物,空气可供给人和动物呼吸、可供燃料燃烧、空气污染的危害严重”等常识,他们将在更高的层次上认识空气,要思考空气的成份是怎样测定出来的?空气中的这些成份是哪里来的?有什么作用?什么原因会导致空气成分的改变?空气成分改变会产生什么后果? ★实验用品 酒精灯、注射器、玻璃管(内有细铜丝)、火柴、塑料瓶、澄清石灰水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课后练习: 1、从冰箱中取出的瓶装饮料放在空气中,不久瓶的外壁出现水珠,这说明空气中含有()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识点提纲

鲁教版五四制初三化学知 识点提纲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初三化学考点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的殿堂(1-10分) 考点一化学学科认识 1、化学的概念 2、化学研究的范畴 3、化学的作用 考点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高频) 类型:概念、伴随现象、微观变化、关键词(形态变化、物态变化、实验操作现象、工业生产类) 考点三体验化学探究 1、科学探究基本环节 2、常用的科学方法:观察、猜想等 考点四常见仪器的识别、用途及注意事项(高频) 1、反应容器:可直接加热仪器、间接加热仪器。 2、加热仪器:酒精灯、酒精喷灯。 3、计量仪器 4、固定和支持的仪器 5、分离物质的仪器 6、其他仪器 考点五基本实验操作 1、药品的取用:药品存放、化学药品的使用原则、固体药品的取用(高 频)、液体药品的取用。 2、物质的加热:酒精灯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6年11考)、酒精灯给试管 里的固体加热(6年4考)、加热注意事项。 3、过滤:原理、作用、所需玻璃仪器、装置及操作要点。

4、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手握法、注水法。 5、仪器的连接 6、仪器的洗涤 考点六实验室意外事故处理方法 考点七常见化学品标识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1-8分) 考点一分子及分子运动(高频) 1、分子:定义、分子的性质、分子运动现象的探究。 2、水的三态变化:本质、微观解释。 3、水的天然循环 考点二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1、水资源的现状 2、净化天然水(高频):沉降、过滤、吸附、蒸馏。(过滤见一单元考 点) 3、自来水生产过程 4、简易净化器:对填充物的作用认识。 5、硬水和软水:概念、区分方法、硬水的软化 考点三水分子的变化 1、水的分解:实验观察:实验装置、实验原理、实验现象、气体的检验以 及产物的判断、实验结论、误差分析、注意事项、实验结论的推广(分)2、水的合成: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检查装置 考点四物质的性质和用途(高频) 1、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概念、内容、用途、性质和用途的关系。 考点五混合物与纯净物 概念、宏观区别、微观区别、判断方法、联系。 考点六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 反应类型的概念、表达式、举例、特征。 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初中化学教材目录(鲁教版五四制) 八年级化学教材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到图书馆去:你好,化学!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の水分子 第二节自然界中の水 第三节水分子の变化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二) 到图书馆去:卡文迪什の发现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の奥秘 第一节原子の构成 第二节元素 第三节物质构成の表示 到图书馆去:化学自有深意 第四单元我们周围の空气 第一节空气の成分 第二节氧气 到实验室去:氧气の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点燃化学革命火种の勇气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第一节化学反应中の质量守恒 第二节化学反应の表示 第三节化学反应中の有关计算 到实验室去:探究燃烧の条件 到图书馆去:用天平秤出来の伟大定律 第六单元燃料与燃烧 第一节燃烧与灭火 第二节化石燃料の利用 第三节大自然中の二氧化碳 到实验室去:二氧化碳の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到图书馆去:地球越来越热问题越来越烫手

九年级化学教材第一单元溶液 第一节溶液の形成 第二节溶液组成の定量表示 到实验室去: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の溶液 到图书馆去:无处不在の溶液 第二单元常见の酸和碱 第一节酸及其性质 第二节碱及其性质 第三节溶液の酸碱性 到实验室去:探究酸和碱の化学性质 到图书馆去:分子变成离子 第三单元海水中の化学 第一节海洋化学资源 第二节海水晒盐 第三节海水制碱 到实验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の去除 到图书馆去:深藏海底の天火 第四单元金属 第一节常见の金属材料 第二节金属の化学性质 第三节钢铁の锈蚀与防护 到实验室去:研究金属の性质 到图书馆去:有锂走遍天下 第五单元化学与健康 第一节十五中の有机物 第二节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 第三节远离有毒物质 到图书馆去:阿斯巴甜之苦 第六单元化学与社会发展 第一节化学与能源开发 第二节化学与材料研制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 到图书馆去:合成我们の未来

鲁教版初三化学元素教案

课题:元素(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道元素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元素描述物质的宏观组成 2、学会对单质、化合物分类,体会分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 3、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并记住常见的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元素概念的建立及物质的分类 2、元素符号的意义及其正确的书写 教学方法: 启发讲述法、自学法 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题第一课时主要包括元素及元素符号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内容通过分析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的构成,从原子的角度引导学生建立起元素的概念,然后通过元素概念,使学生学会对物质的简单分类。第二部分内容通过创设疑问使学生意识到元素符号存在的必要性,从而引出元素符号。并使学生理解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通过分散记忆与集中记忆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尽快掌握元素符号的书写与读法。 学情分析: 教材在第一单元第一节从学生熟悉的几种物质水、氧气、氢气入手,给出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示意图和用元素符号表示的化学式,并使学生初步认识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通过“原子的构成”的学习,学生对原子的种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并且知道同种原子具有相同的核电荷数,不同种类的原子根本区别在于核内质子数不同,为“元素”概念的建立进行了知识的铺垫 教学过程: [知识回顾](教师)1、原子是由什么构成的? 2、水是由和组成的? (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 [引入新课]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元素是组成物质的基本成分。那么元素到底是什么?元素之间有哪些必然的联系呢?今天我们旧来学习第四节第一课题元素及元素符号。 [投影]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结构示意图 (教师)要求学生思考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种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哪种原子?它们为什么属于同种原子? (学生)观看投影思考得出:水分子与氧分子中都含有氧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8,所以都属于氧原子;水分子与氢分子中都含有氢原子,因为它们的质子数都为1,所以都属于氢原子。 (教师)我们把质子数为8的氧原子统称为氧元素,质子数为1的氢原子统称为氢元素。请同学们阅读课本45页第一自然段,明确元素的定义。 (学生)阅读课本找出答案 (教师)氢元素、氧元素为什么是不同种元素?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判断元素种类的依据是根据质子数是否相同。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相同,不同种元素的原子质子数不同。

201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

2013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1.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2.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1.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1.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

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化学肥料 1、氮肥 氨水NH3?H2o易溶于水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NH4Hco3 硝酸铵NH4No3 氯化铵NH4cl 硫酸铵(NH4)2So4 尿素co(NH2)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

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NH4H2Po4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2So4)氯化钾(cl) 碳酸钾(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No3 磷酸二氢钾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1、作用 2、危害 三、随堂检测题 l.氨水见光后易挥发和分解,所以容器口必须___,且放在棕色瓶中。 2.硝铵在高温或猛烈撞击时会爆炸,碳铵在受热时会全部分解成气体。尿素的含氮量最高,肥效持久。铵盐跟碱性物质反应,会放出___. 3.草木灰中的钾肥主要成分是______,它的水溶液呈________。

鲁教版本初中九年级的化学方程式.doc

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2点燃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点燃Fe O 2 3 4 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2△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点燃2Al O 2 2 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或爆炸:2H2 + O 2点燃 2H 2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 4P + 5O 2 点燃2P O 2 5 现象:(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 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 2 点燃SO 2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 2)放出热量( 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 C + O2点燃CO2 现象:(1)发出白光( 2)放出热量( 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2点燃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 2 高温 2CO (是吸热的反应 )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 2CO + O 2 点燃 2CO 现 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 : CO 2 + H 2 O == H CO 2 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酸 如 : SO 2 + H 2O == H 2SO 3 SO 3 + H 2O == H 2SO 4 13、生石灰溶于水: CaO + H 2O == Ca(OH)2(此反应放出热量) 14、无水硫酸铜鉴定水: CuSO 4 + 5H O = CuSO ·5H O 2 4 2 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15、工业上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 :H + Cl 2 点燃 2HCl 2 16、溶洞的形成中碳酸钙的溶解: CaCO 3 + H 2O + CO 2 == Ca(HCO 3) 2 17、甲烷在空气中燃烧: CH 4 + 2O 2 点燃 CO 2 + 2H 2O 现象:发出明亮的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8、乙炔的充分燃烧: 2C H + 5O 点燃 4CO + 2H O 2 2 2 2 2 现象:乙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明亮、带浓烟,在氧气中燃烧火焰明亮不冒 烟。 19、酒精在空气中燃烧: C H OH + 3O 点燃 2CO + 3H O 2 5 2 2 2 现象:发出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水珠,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缓慢氧化 20、葡萄糖的氧化: C H O+6O = = = 6CO + 6H 2 O 6 12 6 2 2

初中化学方程式汇总(鲁教版)

★鲁教版★初中化学方程式 一、化合反应: 1、镁在空气中燃烧:2Mg + O 2 点燃 2MgO 现象:(1)发出耀眼的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白色粉末 2、铁在氧气中燃烧:3Fe + 2O 2点燃 Fe 3 O 4 现象:(1)剧烈燃烧,火星四射(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注意:瓶底要放少量水或细沙,防止生成的固体物质溅落下来,炸裂瓶底。 3、铜在空气中受热:2Cu + O 2 △2CuO 现象:铜丝变黑。 4、铝在空气中燃烧:4Al + 3O 2点燃 2Al 2 O 3 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有白色固体生成。 5、氢气中空气中燃烧或爆炸:2H 2 + O 2 点燃 2H 2 O 现象:(1)产生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6、红(白)磷在空气中燃烧:4P + 5O 2点燃 2P 2 O 5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生成大量白烟。 7、硫粉在空气中燃烧:S + O 2点燃 SO 2 现象: A、在纯的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在空气中燃烧 (1)发出淡蓝色火焰(2)放出热量(3)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8、碳在氧气中充分燃烧:C + O 2点燃 CO 2 现象:(1)发出白光(2)放出热量(3)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9、碳在氧气中不充分燃烧:2C + O 2 点燃 2CO 10、二氧化碳通过灼热碳层: C + CO 2 高温 2CO(是吸热的反应) 11、一氧化碳在氧气中燃烧:2CO + O 2点燃 2CO 2 现象:发出蓝色的火焰,放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1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CO 2 + H 2 O == H 2 CO 3 现象:石蕊试液由紫色变成红色。 注意:某些非金属氧化物+水→酸如:SO2 + H2O == H2SO3 SO3 + H2O == H2SO4 13、生石灰溶于水:CaO + H 2O == Ca(OH) 2 (此反应放出热量) 14、无水硫酸铜鉴定水:CuSO 4 + 5H 2 O = CuSO 4 ·5H 2 O 现象:白色粉末变成蓝色 15、工业上制盐酸(氢气在氯气中燃烧):H2 + Cl2 == 2HCl 16、溶洞的形成中碳酸钙的溶解:CaCO3 + H2O + CO2 == Ca(HCO3)2 17、制取四氯化硅:Si + Cl2 =SiCl4(液态) 二、分解反应: 18、水在直流电的作用下分解:2H 2O 通电 2H 2 ↑+ O 2 ↑ 现象:(1)电极上有气泡产生。正氧负氢,氢二氧一(体积比)正极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负极产生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9、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2H 2O 2 MnO2 2H 2 O+ O 2 ↑ 现象:有气泡产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0、高温锻烧石灰石:CaCO3 高温 CaO+CO2↑(工业制取氧化钙、二氧化碳) 21、碳酸不稳定而分解:H2CO3 === H2O + CO2↑现象:石蕊试液由红色变成紫色 22、氯化镁电解制取金属镁:MgCl 2通电Mg + Cl 2 ↑

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鲁教版)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全册教案 第三节化学与农业生产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2.学会对铵根离子的检验 3.了解常见化肥使用的注意事项 过程和方法: 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 增强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日常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强学好化学的自信心。 重点: .化学肥料的种类和特性 2.铵根离子的检验 难点: .铵根离子的检验 2.化学肥料成分的记忆。 课前准备: 教师:以举出所知道的化肥引出课题,对常见的化肥的物理性质,让学生通过观察、看书自己总结;对铵根离子的

检验的教学通过实验,激发兴趣,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实验去探究; 学生:通过设置一定的问题让学生看书、讨论、实验探究,重点掌握化肥的种类和特性。 教学过程: 一.化学肥料 氮肥氨水 NH3•H2o 易溶于水 低温密封 碳酸氢铵 NH4Hco3 硝酸铵 NH4No3 氯化铵 NH4cl 硫酸铵 2So4 尿素 co2 【小结】氮元素可使植物细胞加速分裂和生长,促进植物枝叶茂盛。磷元素使植物提早开花结果,增强抵抗力。钾

元素有利光合作用,促进作物生长健壮。这三种元素都是植物生长不可缺少的成分。 【结论】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逸出,这是快速检验铵盐的方法。 2、磷肥 它是含有磷酸根的盐。主要有磷矿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钙镁磷粉(主要成分是磷酸钙和磷酸镁)、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和硫酸钙)、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是磷酸二氢钙) 磷酸二氢铵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3、钾肥 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 碳酸钾(k2co3)(草木灰的主要成分) 4、复合肥料 硝酸钾kNo3 磷酸二氢钾kH2Po4 5、微量元素肥料 如B、mn、cu、Zn等 6、农家肥料 二、农药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初三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奇妙的化学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点燃(2)结论: 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1)现象:产生气泡(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Zn HCl ZnCl2 H 2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 4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第二节化学之旅 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第三节走进化学实验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试管酒精灯滴瓶量筒烧杯锥形瓶集气瓶水槽坩埚钳长颈漏斗分液漏斗胶头滴管铁架台玻璃棒托盘天平 二、实验基本操作 1、原则:“三不”(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2)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气体的气味(3)不得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 2、用量:(1)严格按实验规定用量(2)未指明用量时,取用最少量(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液体取1—碘的酒精溶液)(5)性质:(1)导电性:有些溶液能导电如:酸、碱、盐溶液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