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普通心理学》的重点与难点.

《普通心理学》的重点与难点.

《普通心理学》的重点与难点.
《普通心理学》的重点与难点.

《普通心理学》的重点与难点

(根据07年考试大纲)

P4:主要的心理学流派

(1)构造主义学派: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实验科学以后的第一个心理学派,由德国心理学家、生理学家、哲学家冯特(Wilhelm Wundt,1932~1920)奠基,美籍英国心理学家铁钦纳(Edward Bradford Titchener,1867~1927)发展成一种严密的心理学体系。认为一切科学研究的对象都是经验。坚持心身平行论的观点,心理学的任务就是分析和说明心理过程构成的元素以及它们相互结合的方式和规律,采用实验内省法进行研究(注意:关于冯特的评价)。

(2)行为主义学派:亦称行为主义、行为论心理学、行为心理学。20世纪初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心理学派,是心理学史上的一个主要学派,创始人是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ohn Broadus Watson,1878~1958)。以外在行为为研究对象,将行为分解为刺激-反应(S-R)联结,采用客观观察法、测验法、条件反射法等研究方法,摒弃内省法。

(3)格式塔学派:亦称完形心理学,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主张心理现象最基本的特征是在意识经验中所显示的结构性(即格式塔)或整体性,反对构造心理学的元素主义和行为主义的刺激-反应公式。

(4)精神分析学派:由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论创始人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创建,西方现代心理学的主要流派之一。提出一套精神分析的理论范式,注重深层心理(潜意识)、动力心理(情欲)、整体心理(人格)的研究。

(5)人本主义学派:由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Harold Maslow,1908~1970)所创建的心理学体系,以个体的潜能和价值为研究对象,以现象学方法探究人类的高级动机、自我发展、知识、理解与审美,是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力量”。(注意:关于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评价)

(6)认知学派:心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广义上指以人或动物的认知过程为研究对象,探索认知过程的内容、机制及其研究方法的心理学;狭义上指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揭示认知过程的内部心理机制的心理学,即信息加工心理学。

注意:认知心理学与其他心理学派的关系

认知心理学是一种重要的研究范式,而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心理学派别。它没有简单地否定历史上各派心理学的建树,而是在自己的理论和实验中吸收了各派心理学的成果,包括行为主义的某些积极的方面。在理论上,它强调综合地研究认知的结构、过程和功能;在方法上,

它强调用客观方法研究内部过程的机制。认知心理学强调人的心理过程的内部联想,但不否认在研究时将复杂问题分析为简单的成分与过程。

P4:割裂脑研究(即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优势)

在临床上,为了治疗顽固性癫痫病发作,而将大脑两半球间的联合纤维(包括胼胝体、海马联合、前联合、视交叉)切断,使大脑两半球彼此分离、各自独立。心理学家以这样的患者为被试进行系统研究,得出大脑两半球功能不对称的理论:两半球可能具有不同的功能。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左半球的言语功能、抽象思维能力优于右半球,右半球的空间能力和情感性信息处理、形象思维能力占优势(Gazzaniga,1967)。其中,美国的斯佩里(Sperry,1974)的成就突出,获得1981的诺贝尔医学奖。

应该指出的是,大脑两半球功能的单侧化优势并不是绝对的。近年来的研究发现,右半球在言语理解中同样起重要作用。在加工复杂程度不同的句子时,右半球上与左半球经典的语言区对应的部位也得到激活,只是激活的程度低于左半球(Just et al.,1996)。

P5:史蒂文斯幂定律:

史蒂文斯定律(Stevens,s law)亦称“幂函数定律”、“心理物理学定律”。美国心理学家史蒂文斯(1953)提出。该定律认为,感觉量的大小与刺激量的乘方成正比,也即心理量是物理量的幂函数。用公式表示为S=KI n,其中,S为心理量,I为物理量,n这个指数因不同感觉而异。该定律指出,在n∠1时,心理量的增长慢于物理量的增长;在n>1时,心理量的增长快于物理量的增长。该定律只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实际应用表明,该定律可用于测量几乎所有的心理量,能恰当地反映心理规律,具有广泛的用途。

P5:感觉(信息)的编码

体内外的刺激信息,在传入神经通路中是以单个神经元或一组神经元的电位形式呈现的。神经细胞的电事件以某种方式代表或表示作用于机体身上的刺激,这一过程称为编码(encoding)。编码包含着将一种形式的信息转变为另一种形式的一套法则。感觉信息可用几种方式的“全或无”的动作电位来编码。例如,以冲动发放的频率、节奏(如,每隔一秒1次或2次),冲动的串长等来编码。刺激的强度在神经道路中是由一个或多个神经细胞中的冲动发放频率来表示的。不同类型的刺激由不同的感觉道进行信息加工。由于神经冲动在多个神经元之间的传递主要是借助于神经介质而进行的。因此在传入通路中,感觉信息加工既有电编码也有化学编码的问题。

P5:马赫带

亦称明度对比现象。因不同区域的亮度的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明暗边界处的主观明度对比加强的现象。总发生在亮度变化最大的边界区域。奥地利物理学家、哲学家和心理学家马赫(Mach,Ernst,1833~1916)发现。当观察两块亮度不同的区域时,边界处对比加强,而使轮廓表现得特别明亮。例如,将一个星形白纸片贴在一个较大的黑色圆盘上,再将圆盘放在色轮上快速旋转,这时可看到一个全黑的外圈和一个全白的内圈,以及一个由星形各角所形成的灰色明度渐变的中间地带。在圆盘内圈的边界上,还可以看到有一个窄而特别黑的环,在圆盘内圈白区的边界上,有一个窄而特别亮的环。其作用是使人能够形成轮廓知觉。

P6:知觉中的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

知觉的产生既依赖于刺激物的特性,也依赖于知觉者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知觉信息加工就包括自下而上加工(bottom-up processing)和自上而下加工(top-down processing)两种相互联系的加工方式。这两个术语是美国心理学家麦克莱兰和鲁姆哈特(McCleland,J.L.& Rumelhart,D.E.,1981)提出来的。

(1)自下而上加工

个体在知觉一个客体时,如果先是知觉到它的个别特征,然后才知觉到它的整体,那么这种加工方式叫做自下而上加工。林赛和诺曼(Lindsay & Norman,1977)将其称为数据驱动加工(data-driven processing)。简言之,自下而上加工是依据刺激物的特性的加工。例如,当看一个英文单词时,如果我们的视觉系统先是确认字母的各种特征(如垂直线、水平线、斜线等),然后把这些特征结合起来确认字母,最后再把各个字母结合起来进而确认这个单词,这种加工方式就是自下而上加工。

自下而上加工的重要特点是:按照由下(个别或具体)到上(一般或抽象)的顺序进行。是一种从较低水平的加工到较高水平的加工。或者说是从较小知觉单元再到较大知觉单元。

(2)自上而下加工

个体在知觉一个客体时,如果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先知觉到它的整体或一般属性,然后才知觉到它的细节特征,那么这种加工方式叫做自上而下加工。林赛和诺曼(1977)将其称为概念驱动加工(concept-driven processing)。简言之,自上而下加工是依赖于知觉者已有知识经验的加工。例如,在看下图时,尽管中间的字母看起来既不是“H”,也不是“A”,但凡是懂英语的人一眼就会看出这是一个英语单词,并将其读成“THE CAT”。

图知觉英文单词的自上而下加工

为什么?因为人们是凭借已有的知识经验先确认它是一个英语单词,然后才“注意”到中间的“字母”。这时,对中间“字母”的确认是由单词的上下文决定的。即由人的知识经验决定的。

自上而下加工的重要特点是:按照由上(一般或抽象)到下(个别或具体)的顺序进行。是一种从较高水平的加工到较低水平的加工。或者说是从较大知觉单元再到较小知觉单元。

这里,我们再以汉字(词语)识别为例,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两种加工方式的不同

特点。例如,我们之所以把“已”看成“已经”的“已”,而把“己”看成“自己”的“己”,是根据两个汉字在个别笔画上的细微差别。在这种情况下,对个别汉字的识别主要是自下而上加工。但是,在识别词语时情况就不同了。例如,我们在识别“已经”、“自己”这两个词语时,即使笔画发生了某种变形,如将“已”误写为“己”,这时我们仍然很容易把“已经”中的“已”读成“已”,把“自己”中的“己”读成“己”,而不注意这两个字在笔画上的细微差异。这是因为,我们关于词语的已有知识,会帮助我们很快地确认其中的个别汉字,即使当个别字写错时我们也发现不了。这时,我们对词语的识别则主要是自上而下加工。

3.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的联系

关于这两种加工方式的联系,目前仍有不少细节还不清楚。研究者设想,这两种加工方式似乎是同时进行的,但也不排除两者的启动在时间上有先后。在自上而下加工中,人的期望或假设可能一开始是一般的、粗略的,随着更多刺激信息的获得,期望会逐渐变得更加具体。这些问题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不过,有三点似乎已经取得比较一致的看法:第一,由于人们面临的任务不同,参与完成任务的认知活动不同,两种加工方式的相对重要性是有变化的。例如,在学习生字词时,自下而上加工可能显得更重要;而在阅读一篇熟悉的课文时,对课文中个别字词的加工,可能更依赖自上而下加工。第二,在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上,两种加工方式的相对重要性也可能不同。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自下而上加工显得更重要;而在信息加工的后期阶段,自上而下加工可能更加重要。第三,当非感觉的刺激信息(即知识经验)很少时,个体往往以自下而上加工为主;当非感觉的刺激信息越多时,个体往往以自上而下加工为主。

补充:整体加工和局部加工

对于一个客体,是先知觉其各部分再知觉整体,还是先知觉整体再知觉其各部分?这是知觉信息加工所关心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决定着它的各部分。依照这种观点,对整体的知觉在前,对其部分的知觉在后。针对这个观点,一直很少有人进行过实验研究。纳翁(Navon,1977,1981)进行了一系列实验,并提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看法。纳翁(1977)通过实验发现,总体特征的知觉快于局部特征的知觉,而且当人有意识地去注意看总体特征时,知觉加工不受局部特征的影响,但当人注意局部特征时,他不能不先知觉总体特征。这意味着总体特征先于局部特征被知觉,总体加工是处于局部分析之前的一个必要的知觉阶段。纳翁将这种知觉加工的顺序称作总体特征优先。照他的看法,知觉过程开始于总体的组织,然后才对局部特征进行分析。就是说知觉是从整体到

部分的。

纳翁的这项研究引起人们的关注。金奇拉、沃尔夫、霍夫曼等(Kinchla & wolfe,1979;Hoffman,1980)做了类似实验,提出了不同的解释。金奇拉和沃尔夫(Kinchla & wolfe,1979)发现,有着最佳大小的对象被首先加工。后来,纳翁(1981)指出,总体优先效应的大小乃至其存在,依赖于一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刺激的视角大小和网像的位置,这些问题的研究还很少,目前难以作深入分析。但是,纳翁提出的总体优先效应,对进一步研究知觉过程无疑是有意义的。从这里可以看到,由格式塔心理学提出的整体和部分的知觉问题,仍然是当前知觉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

从前面可以看出,整体的和局部的加工问题,与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问题有密切联系。前面说过,自下而上加工是从较小知觉单元再到较大知觉单元,似乎可以说是从局部到整体的加工。而自上而下加工是关于知觉对象的一般知识、期望或假设引导的加工,也可说是从整体开始的加工。但是,纳翁所说的总体优先效应是针对刺激的物理特征的,而不是说刺激的意义的作用,虽然刺激的意义也是刺激的整体特征,但两者不能等同。在承认自下而上加工和自上而下加工以后,仍然存在从局部到整体还是从整体到局部的加工问题。

P7:选择性注意、持续性注意和分配性注意

一、选择性注意

(一)选择性注意(selective attention)的涵义

个体经常表现出的对某一复合刺激物中的某部分刺激加以关注,从而忽略其余刺激,但并不是对其余刺激的完全排斥的注意形式。海曼德兹-皮昂(Hemandez-Peon,1966)曾把注意选择性比作探照灯的光束。在亮光照射的中心,人们得到最清晰的印象;在亮光照射的边缘,事物就变得模糊不清了。例如,在人声嘈杂的公共汽车上,我们只注意到朋友的谈话;在琳琅满目的百货商店里,我们只把目光投向自己需要的商品上。

(二)鸡尾酒会现象(cocktail-party phenomenon)

彻里(Cherry,1953)在一个鸡尾酒会上发现,人们被各种谈话声包围着,对于各种各样的谈话,人们只能听到某些谈话而听不到另一些谈话。为什么?原来人们是利用了刺激物的某些物理特性的差异,如说话者的性别、声音强度、与说话者的距离等。另外,谈话的内容也有重要作用。如果别人的谈话与己无关,你可能什么也没有听到。相反,如果别人的谈话与己有关,你可能会异常敏感地听到。这就是所谓的鸡尾酒会现象。鸡尾酒会现象说明,人在选择输入的信息时,与一系列条件有关。

(三)追随作业和双耳分听实验

支持选择性注意的早期实验是追随作业和双耳分听实验

1.追随作业(shadowing task)

亦称复诵作业,是研究注意的一种方法,最早由彻里(Cherry,1953)提出。其程序是给被试呈现两种刺激,要求被试注意(即追随)一种刺激(如复述或回忆),然后比较被试

对两种刺激的反应差异,借以研究不同注意条件下人的认知活动。

彻里(1953)在实验时,通过耳机给被试的两耳同时呈现两种声音材料,要求被试大声复述(追随)一耳听到的材料,然后检查另一耳接收到的信息。我们称被试追随的通道为追随耳,不追随的通道为非追随耳。结果发现,被试从非追随耳听到的信息很少。当非追随耳的材料改用文字材料或将顺序颠倒时,被试也很少注意到它。相反,如果改变材料的物理性质,例如在非追随耳的材料中插入一个纯音,或者由男声播音改为女声播音,被试是能够发现这种变化或差异的。

2.双耳分听(dichotic listening)

是研究注意的一种实验技术。最早由英国心理学家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4)提出。它以完全不同的声音信号或某一声音信号的任一参数置于两耳时,以考查其收听情况。

布罗德本特(1954)在对英国皇家海军入伍人员进行实验时,让被试依次听3对数字,如7-3、4-2、1-5。其中,7、4、1依次呈现给左耳,3、2、5依次呈现给右耳。每对数字到达两耳的时间相同;前后两对数字之间的时距为0.5秒。要求被试按自己选定的顺序把听到的数字报告出来。结果发现,大多数被试者乐意按左、右耳分别听到的数字来报告,即先报告左耳听到的数字(7、4、1),再报告右耳听到的数字(3、2、5),或者先报告右耳听到的数字,再报告左耳听到的数字,而不是按听到数字的时间顺序来报告,即73,42,15。如果主试要求被试者这样做,即按数字呈现的时间顺序进行回忆,那么被试的回忆成绩要比前面提到的成绩差得多,而且前后两对数字的时距对回忆成绩有着明显的影响。当时距为0.5秒时,正确回忆率只有20%;当时距为2秒时,正确回忆率为50%。

早期认知心理学关于选择性注意的研究,差不多都是采用双耳分听实验。上述两个实验,揭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当两种输入的信息同时到达信息加工系统时,其中一种信息将受到选择,而决定信息选择的条件是刺激物的物理特性。

(四)影响选择性注意的因素

(1)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4)对英国皇家海军的入伍人员所做的实验研究表明,信息的选择是以刺激物的物理特性为基础的。如信息的位置、强度、音调等物理特性,在信息选择中占有较强的优势。

(2)刺激物的语义联系格雷和卫德班等研究者(Gray & Weddelbum,1960;Treisman,1960)通过实验,证实了语义联系在信息选择中的作用。简单说,所谓语义联系就是语词与其意义之间的联系。赖特、安德森和斯特曼(Wright,Anderson & Stenman,1975)还发现,即使在无意识状态下,语义联系仍然可以影响到信息的选择。

(3)材料的相似性奥尔波特(Allport,1972)发现,如果两种材料相似性程度高(如都是听觉阅读材料或都是视觉的图片材料),那么信息选择就越容易。

(4)作业的熟悉性安德伍德(Underwood,1974)发现,越是熟悉的信息越是容易被选择,而且消耗的心理资源(mental resources)也越少。

总之,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刺激物之间的语义联系、刺激物与人的关系、人的知识经验等,都能影响到对信息的选择。

(五)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个体对信息的选择究竟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哪个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末以来,研究者提出了选择性注意的理论。

1.过滤器模型(filter model)

为了解释双耳分听实验的结果,布罗德本特(Broadbent,1958)在《知觉与交往》一书中提出了过滤器模型。该模型认为,从外界进入感觉通道的信息是大量的,但神经系统加工信息的能力是有限的。当信息通过大量平行的通道进入神经系统时,由于到达某处的信息总量超过了负责知觉分析的高级中枢的容量,于是一种类似于过滤器的机制在信息传输的通道上起着“关卡”的作用。通过过滤器的信息(受到选择的信息)便进入高级中枢并进一步受到加工而被识别或储存,没有受到选择的信息则被阻断在信息加工系统之外。就像大江里的许多船只,只有通过“闸门”的方能远航,其他的船只就被阻断在“闸门”的外面。

可见,过滤器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的。意思是说,由于过滤器的作用,来自一个通道的信息因为受到选择而全部通过,而来自另一通道的信息由于“闸门”被关掉,就完全丧失了。因此,该模型又称为“单通道模型”(如图2所示)。

图2 过滤器模型的形象化图示

过滤器的作用不是随机的,而是受信息的物理特性制约的。如新异的刺激、较强的刺激、具有生物意义的刺激等,易于通过过滤器而受到注意。就是说,外界输入的信息能否通过过滤器,完全由信息的物理特性决定,个体的知识经验对信息的筛选并不起作用。这就提醒我们,过滤器的位置位于语义分析(知觉)之前,即处在信息加工的早期阶段(如图3所示)。

图3 过滤器模型

(采自Broadbent,1958)

概括地说,过滤器模型亦称“早期选择模型”、“单通道模型”。该模型认为,注意类似于一个过滤器,它在信息加工过程中对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按照“全或无”的原则进行筛选。过滤器的作用在于在感知水平上选择信息进入语义分析阶段。输入通道的数量较多,而从过滤器到语义分析阶段的通道只有一条。过滤器的作用不是随机的,而是受刺激物的物理特性制约的。

2.衰减作用模型(attenuation model)

格雷和卫德班(Gray & Weddelbum,1960)和特雷斯曼(Treisman,1960)的实验,都对过滤器模型提出了最尖锐的批评。于是,特雷斯曼(1967)提出了衰减作用模型。该模型的基本思想可概括为三点:(1)过滤器不是按“全或无”的原则进行工作的,而是按衰减的方式工作的。就是说,它既允许信息从受到注意的通道(追随耳)中通过,也允许信息从没有受到注意的通道(非追随耳)中通过,只是后者受到了衰减,强度减弱了。(2)许多通道都能对信息作不同程度的加工;(3)实验者假定,长时记忆中已储存的项目具有不同的激活阈限。因此,至于过滤器在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位置问题,则有两种情况:位于语义分析之前的,称为外周过滤器;位于语义分析之后的,称为中枢过滤器(如图4所示)。

图4 衰减作用模型

(采自Treisman,1967)

外周过滤器对输入信息进行级差性选择,也就是作不同程度的衰减。通过中枢过滤器时,

被衰减的信息由于强度减弱,不能激活长时记忆中的项目,而不能被识别;但对人具有特别意义的信息(如自己的名字、火警信号等)被激活的阈限较低,即使受到衰减也能引起部分知觉,即能被激活、被识别。通过中枢过滤器时,未被衰减的信息,便能顺利激活长时记忆中的有关项目而得到识别。

概括地说,特雷斯曼认为注意是一种衰减器,输入大脑的信息,主要部分传入意识,次要部分并没有完全被阻断而是有所衰减。被衰减的次要信息一般不再传入意识,但特别重要的部分仍然可以传入。该模型由于强调了中枢过滤器的作用,人们把它称为“中期选择模型”。

3.反应选择模型(response selection model)

反应选择模型由美国认知心理学家多依奇等人(Deutsch & Deutsch,1963)提出,后经诺曼(Norman,1968)修订而成。该模型认为:(1)注意的选择发生在信息加工的后期,而不是在前期,至少是在信息已经得到识别之后。因此,在信息没有得到识别之前,所有的信息都进入感觉通道,并没有通道容量的限制,也没有对信息的选择性加工,注意的选择是在信息被语义分析之后发生的。(2)起选择作用的过滤器位于知觉和工作记忆之间(如图5),它选择的不是知觉刺激,而是对刺激的反应。(3)选择的标准是刺激对人的重要性。只有重要的刺激才会做出反应,不重要的刺激则不做出反应;若出现更重要的刺激,则会去掉原先重要的事件,而对更重要的刺激做出反应。这种反应选择主要依赖上下文、长期的反应倾向、指导语等。

图5 反应选择模型

在前面介绍的注意选择的三种模型中,前两种模型强调注意选择发生在语义分析之前,因而人们将这两种模型统称为“过滤器—衰减作用模型”或早期选择模型(sarly selection mode);后一种模型强调注意选择发生在语义分析之后,因而称为后期选择模型(late selection mode)。卡尼曼(Kahneman,1973)用一个模型说明了这三个模型的关系(如图6所示)。其中,图(a)表示“过滤器—衰减作用模型”。这种模型认为,信息选择发生在语义分析之前和语义分析阶段,因而注意控制知觉。图(b)表示反应选择模型。这种模型认为,注意选择位于语义分析和工作记忆之间。它意味着,所有被输入的信息均可以被识别和加工,

但只有一部分被认为是重要的信息才会引起反应。

图6 三种注意的选择性模型的比较

这三种模型还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承认注意具有选择功能,都承认有一种特殊的神经装置“过滤器”或“瓶颈”,只不过“瓶颈”的位置不同罢了。因此,我们把这三种理论统称为注意的过滤器理论或“瓶颈”理论。黄希庭(2004)曾经指出:过滤器模型“后来成为一类注意理论的统称”,①指的就是这个意思。

※三种理论争论的焦点

三种理论都承认在信息加工的流程中存在着“瓶颈”的装置,它如同一个过滤器,对输入的信息进行有效地选择。三种理论争论的焦点是关于“瓶颈”的位置之争。过滤器理论认为,“瓶颈”位于语义分析之前;衰减理论认为,“瓶颈”位于语义分析阶段;反应选择理论认为“瓶颈”位于语义分析和工作记忆之间。

约翰顿和赫兹(Johnston&Heinz,1978)进一步指出,“瓶颈”的位置是由人们根据作业的情况来确定的,它可以位于从感知水平到语义分析这样一个连续变化的任何阶段上。在这个范围内,“瓶颈”的位置是变化的。换句话说,根据作业要求不同,人们可以采取适应这一作业需要的注意方式。这就是说,“瓶颈”一旦可以四处移动,或者位于从感知水平到语义分析的首尾两端,或者位于从感知水平到语义分析的任何阶段上,那么这实质上相当于放弃了选择性注意是一种“瓶颈”的观点。

二、持续性注意(略)

三、分配性注意

分配性注意(divided attention)是指个体在同一时间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进行注意,或者将注意分配到不同活动之上的注意形式。

(一)双作业操作(dual-task performance)

双作业操作(dual-task performance),是指在不感觉通道同时进行两种不同的作业,

以考察注意分配的实验方法。奥尔波特等(Allport et al,1972)在实验中,要求被试在大声复诵(追随听觉)一篇课文的同时,通过听觉来识别和回忆主试呈现的另外一些字词。这时,被试能识别和回忆的数量很少。这种情况与双耳分听实验所得结果是一致的。但是,如果将听觉呈现的字词改为视觉呈现,被试对视觉呈现字词的正确再认成绩就要好得多。使人更惊奇的是,当被试在大声复诵课文的同时,给被试看一些图片,结果发现,被试对图片的正确再认率可达90%。他们还发现,一些钢琴家可以一边看谱一边弹琴,同时还可以听到别人的话语。

※双耳分听实验与双作业操作的区别

双耳分听实验的前提是在同一个感觉通道(即听觉通道)同时进行的两个听觉作业,这两种作业的性质是相同的,我们将其称为同质作业。双作业操作是在不同感觉通道(如听觉通道和视觉通道)同时进行两种异质作业。

(二)认知资源(cognitive resources)理论

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资源具有有限性。注意分配必然要占有和消耗一定的认知资源。个体将注意分配到简单对象或活动上,消耗的认知资源相对较少。将注意分配到复杂对象或活动上,消耗的认知资源相对较多。当同时呈现几种不同的复杂刺激信息时,认知资源就会很快消耗殆尽,如果此时再呈现另外的刺激信息,这些新异刺激信息就不能被我们注意。因此,只有当注意所需要的认知资源之和不超过其总量时,注意分配才有可能。

(三)双加工理论:自动化加工和意识控制加工

双加工理论由谢夫林(1977)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的认知加工有两类:(1)自动化加工(automatic processing)是一种无需注意参与的加工。这种加工方式不受认知资源的限制,具有压缩性、瞬间完成、很难描述加工的具体过程等特点。例如,我们见到一盆水仙花,立即叫出它的名字,说出它的特点,很容易将它与吊兰区别开来。这时,对水仙花的加工是压缩的、瞬间完成的,几乎是自动化的,我们很难描述加工的具体过程。(2)控制性加工(controlled processing)是需要注意参与的加工。这种加工方式受认知资源的限制,具有展开式的特点。例如,当我们遇到一位似曾相识却又不能确认的陌生人时,我们总是极力从对方的脸上、身上捕捉种种特征,从记忆中搜寻和提取各种经验,形成种种假设,并在头脑中检验这些假设,进而做出某种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加工是展开式的,是在意识控制下自觉完成的。

控制性加工可能会向自动化加工转化。例如,人的阅读活动是一种有目的、自觉地活动,因而是一种控制性加工。当经过多次、反复地阅读,阅读过程中对意识控制的依赖性会越来越少,所需时间会变得越来越短,完成阅读任务可能会越来越容易。这时,就从控制性加工转变为自动化加工。从这个意义上讲,自动化加工是从控制性加工中经过学习发展而来的。P7:记忆的分类

(一)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信息保持时间的长短,心理学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sensory memory)

当客观刺激停止作用后,感觉信息在一个极短的时间内被保存下来,这种记忆称为感觉记忆,亦称瞬时记忆(immediate memory)或感觉登记(sensory register)。它是整个记忆系统的开始阶段。感觉记忆储存信息的时间非常短暂,大约为1~5秒。例如,看电影时,虽然呈现在屏幕上的是一幅幅静止的图像,但人却可以将这些图像看成是运动的,这就是由于感觉记忆储存信息的结果。

2.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

短时记忆(short-term memory)是指信息保持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例如,查到一个陌生人的电话号码,按这个电话号码打过去后,过一会当我们需要再打这个电话号码时,却记不住了,这种现象属于短时记忆。又如,口语翻译时译员对话语的记忆也属于短时记忆。短时记忆包括两个成分:一是直接记忆,即输入信息没有得到进一步加工。①它的容量有限,大约为个单位;②编码方式以言语听觉编码为主,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另一个成分是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即对信息经过再编码,使其容量扩大。由于与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意义上的联系,编码后的信息进入了长时记忆。必要时还能将长时记忆中的信息提取出来用于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

3.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是指信息在头脑中保持1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有如下特点:①它保持信息的时间很长,甚至终生;②它的容量几乎是无限的,因而人对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往往是意识不到的,除非由于当前的任务需要它重新进入短时记忆;③信息编码以语义编码为主;④信息大部分来源于对短时记忆内容的加工,但也有由于印象深刻而一次获得的;⑤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一旦受到干扰就很难恢复,而长时记忆中的信息即使受到干扰也能恢复。

记忆的三个系统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任何信息都必须经过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才能转入到长时记忆之中。没有感觉记忆对信息的登记和短时记忆对信息的加工,信息就不可能长期储存在人脑中。

(二)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按照信息储存的类型,加拿大心理学家图尔文(Tulving,1972)将长时记忆区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

1.情景记忆(episodic memory)

是根据时空关系对某个事件的记忆。它储存个人亲身经历的与特定时间、地点有关的信

息。一般说来,像最高兴的生日、参加高考时的情景、第一次走进大学校园时的情景、第一次与恋人约会时的情景等,由于对人生具有重大意义,或者是当时激起强烈的情绪体验,往往作为情景记忆而被储存。情景记忆最突出的特点是意识觉知,这种意识觉知具有回忆往事的个人特征。

2.语义记忆(semantic memory)

是个体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它储存与特定时间、地点无关的语言信息。这些语言信息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一样的普遍事实,如符号、单词、语法、概念、公式、科学规则等。就是说,语义记忆是按照客观事物的类别或属性、总括等抽象规则对信息进行储存。图尔文认为,语义记忆是一个心理库。这个心理库中包含了一个人所拥有的关于世界的一般知识。

3.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的关系

两者的区别:情节记忆储存的信息以个人亲身经历的特定时间、地点为参照,因而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干扰,并且难以储存和提取。语义记忆储存的信息以意义为参照。例如,“三角形三内角之和等于1800”,“鸟是长羽毛的卵生动物”等,由于这类信息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的特征,因而不受特定时间、地点的限制,很少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容易储存和提取,提取时也不需要作明显的努力。

两者的联系:一方面,语义记忆受情景记忆影响。这是因为,很多语义记忆如概念、公式等,也是部分地按个人当时所处的环境特征被储存的。反过来,情节记忆也受语义记忆的影响。

(三)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根据个体是否意识到自己的记忆,格拉夫和沙克特(Graf & Schacter,1985)将记忆分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

1. 外显记忆(explicit memory)

是指个体能运用记忆中所储存的信息,并能意识到记忆活动,能够意识到自己正在积极地搜寻记忆线索,并把当前的信息与提取出来的信息进行比较,以便能回忆出不在当前的事物的记忆。简言之,外显记忆是个体有意识地收集某些经验,用以完成当前任务时所表现出来的记忆。由于外显记忆是一种有意识的记忆,因此又叫受意识控制的记忆。自艾宾浩斯开创记忆研究以来,我们通常所说的记忆几乎都属于外显记忆。

2.内隐记忆(implicit memory)

是与外显记忆相对的一个概念。是指个体所具有的特定经验无意识地影响了当前信息加工的绩效,而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些经验,也没有进行有意识的提取和操作的记忆。就是说,

内隐记忆是在不需要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已有的经验便能自动地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的现象。因此,内隐记忆又叫自动无意识记忆。

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关系

两者的联系:由于外显记忆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记忆,因此,与其说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是一对相对的概念,还不如说内隐记忆是从外显记忆中分离出来的。

两者的区别:前者是一种有意识记忆,后者是一种无意识记忆。格拉夫、沙克特等研究者(Graf & Schacter,1985;Hirst,1989)指出,外显记忆要求对经历过的事物进行有意识地回忆。沙克特(Schacter,1992)指出,内隐记忆不要求对先前经历过的事物进行有意识回忆,而只要求被试完成一种知觉任务或一种认知任务。

(三)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安德森(Anderson,1980)根据长时记忆中知识表征的类型,将长时记忆分为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

1.陈述性记忆(declarative memory)

是对陈述性知识(declarative knowledge)的记忆。陈述性知识是指能被人陈述和描述的知识。例如,人可以陈述某些事实或现象(如“北京是中国的首都”),可以描述某些事件或客体(如“这朵花儿真漂亮”)。这一类知识主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之类的问题。因此,陈述性记忆是一种对事实和事件的记忆。人对于人名、地名、名词解释以及定理、公式、定律的记忆均属陈述性记忆。

陈述性记忆的特点:(1)储存的信息是通过语言描述和传授而获得的,因而是可以言传的;(2)储存的信息是经加工处理后形成了意义联系的,这些信息既是比较灵活的,又比较容易被提取;(3)储存和提取需要意识的伴随或意识努力,并依赖于信息在学习时的前后关系;(4)储存的信息虽然可以保持很长时间,但也有不少极容易遗忘。(5)信息的表征方式是概念(concept)或命题(proposition)(安德森,1980)。

2. 程序性记忆(procedural memory)

是对程序性知识(procedural knowledge)的记忆。程序性知识是关于人怎样做事的知识,它主要回答“如何做”之类的问题。因此,程序性记忆实质上是一种技能记忆。人类对各种技能的记忆,如对认知技能、运动技能的记忆等,都属于程序性记忆。

程序性记忆的特点:(1)它是通过多次尝试或练习而逐渐获得的,但对记忆的过程却很难用语言加以描述;(2)程序性记忆一经获得,就不容易遗忘;(3)信息的表征方式是产生式(安德森,1980)。所谓产生式(production),实际上是一种“条件-行动”的规则,类

似于计算机程序。一个产生式包括“如果”和“那么”两个部分。“如果”部分规定了要执行一系列特定的行动必须满足的条件,“那么”部分列出了在符合这些条件时要执行或激活的行动。“如果”部分的语句数目代表了必须满足的条件数目,“那么”部分的语句数目代表了将要发生的行动的数目。一个产生式只能完成一个动作。

①黄希庭:《简明心理学辞典》,133页。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图文稿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 点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

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呢?一位教师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作如下探讨性总结,以与大家交流。 他任教初一的历史学科,例如他在准备《宋代的城市生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他是这样来设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的: 1、重点宋代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变化的特点,学生应有明确的认识。宋代市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城市生活的画卷,同时也是两宋经济迅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真切写实,说明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对于进入21世纪,并与世界接轨的当代青少年来说,如何体会宋代的城市生活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宋代毕竟离我们已有1000年左右,其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是必然存在的,教学中的难点也在于此。 那么怎样来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呢他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对本课的内容做了一下调整,设计成“东京一日游”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跨越千年时空,来到东京城,让学生到那里面对面的接触,去体会,然后载做下课文小结,这样学生不仅掌握到本课的教学重点,而且对于难点,同学们也通过时空游览亲身体会到了。对宋代的城市生活也能完全理解了。 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依据及解决 我们常说一节没有重点难点的课是没有效益的课,是一节失败的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完整已排版)

施工重难点分析及措施 1、施工重难点及对策之一 1.1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将采取以下措施: 1)为有效控制混凝土的有害裂缝的产生,降低水泥水化热,充分利用混凝土的后期强度,拟优先采用水化热较低的矿渣硅酸盐水泥,出场贮存7天以上。 2)采用级配良好的5-20mm石子,砂子采用中砂,以减少水泥用量,且石子含泥量不大于1%,砂子含泥量不大于3%,以减少混凝土的收缩和提高混凝土的抗拉强度。 3)混凝土内掺加粉煤灰、FS防裂剂或CEA-B复合膨胀剂,减少水泥用量,控制升温速度、降低水化热峰值,补偿收缩,提高混凝土抗渗能力、增加和易性。 4)气温较高时,降低混凝土入模温度,并设置测温孔,在温度呈上升阶段每2小时测温一次,以后每4小时一次。必须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小于25℃。 5)控制泵送混凝土砂率,砂率高可以增加混凝土的可泵性,但是,砂率过高会使混凝土软弱层增厚,同时会增加混凝土表面的裂缝。因此,砂率要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常规是控制在38%~40%左右。 6)底板及垫层混凝土施工按特殊过程和关键工序进行质量控制,分项工程施工前要编制作业指导书,对操作工人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并进行连续的监控。 7)为确保底板混凝土施工质量,在浇筑时,事先联系好另一家搅拌站备用,并在现场预备2台备用发电机以防突然断电对底板混凝土浇筑产生不良影响。 2、施工重难点及措施之二 2.1为保证钢筋不发生位移采取如下措施

1)在大模板上点焊通长扁钢,顶住墙体竖筋,防止钢筋外张。 2)竖筋等间距、排距控制采取水平梯子筋,从竖筋内侧撑开,与竖筋绑牢,并注意两端起步筋(50 mm)的位置准确。 3)暗柱钢筋位置采用在大模板上200-300 mm之间绑扎定位带齿箍,与暗柱柱筋卡住绑牢。 4)在大模板合模后、打混凝土前后,专职钢筋工要依据测量控制线,再次复核门窗洞口边暗柱钢筋保护层。 2.2为保证钢筋绑扎连接牢固绑丝不外露采取如下措施 1)根据钢筋的不同位置确定绑丝的长度。 2)定位筋采用兜扣绑扎,十字扣用于中间部位,绑扎要求两扣半,最多不超过三扣,以防止绑丝过紧断裂。 3)绑扣扭头必须保证在水平筋的斜下方或斜上方,以防止返锈,绑丝端头一律弯向墙柱内。 4)顶板绑丝在确保交叉绑扣前提下,上、下铁绑丝朝向板内。 3、施工重难点及措施之三 3.1为保证模板在拼装时一定要严密,表面高低差2 mm,表面平整2 mm。采用以下措施 1)板缝处用海绵条密封,其中大模板底海绵条粘贴距墙体边线2-3 mm,以防止大模板就位后海绵条吃进墙内,模板的支设尺寸利用验标允许的负误差,防止胀模。 2)顶板模铺之前要挑选、卡方、量对角线,不符合要求的用平刨刨并刷漆封边,确保拼缝要求。 3)顶板的平整度采用墙体测量标高线控制,与模板接触面的木方两面用平刨刨平,以利模板固定平整。 4)为保证门窗洞口、阳台的上下贯通采取竖向用激光经纬仪投测控制平面放线精度,外墙洞边在可能的条件下弹出竖线控制左右位置,并将门窗口模固定在一侧大模板上。

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一节工程施工重点及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本工程位于合肥市xxx新区xxx交口,天鹅湖畔,与**办公大楼遥相呼应,对施工质量要求较高,工期较紧。 1、本工程微晶石幕墙分格尺寸较大,施工难度较大 大分格的微晶石幕墙是本工程施工的一大难点,我司将从以下几点保证微晶石幕墙的安装质量: (1)工厂加工,减少现场加工对环境的污染。 (2)微晶石后衬玻璃纤维,用来增强其韧性和强度。 (3)微晶石现场安装、搬运、吊装过程中,采取竖直搬运,这样可避免微晶石的挠曲变形。 2、本工程测量放线的工程量大且精度要求高 测量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今后各分项工程施工和安装质量,以及施工速度。因而要在土建提供基准线的基准上,建立外轮廊控制基准点,另外每个楼层建立平面内控线,安装标高控制线逐层建立。外控制网要进行闭合差调整,首层标高基点也进行闭合差调整。 3、本工程竖向铝单板装饰线条较多,施工难度较大 本工程东西立面处竖向铝合金装饰线条的运用,使整个工程更具立面效果,如何安装则又是本工程的一大难点。我司将采用工厂加工,使用专用操作台,以保证铝板的平整度。以达到通过线条来体现建筑物的风格的目的。 4、本工程吊顶跨度大,施工难度较大 本工程的吊顶工程难度较大,尤其是十八层和十九层的吊顶部分,最大跨度达6米。针对工程现状我司将利用总包搭设的悬挑桁架对该部分进行施工。 5、本工程进出位多,收边收口较多 本幕墙工程包含了玻璃幕墙、微晶石幕墙、铝板幕墙、铝合金采光顶等分项工程。幕墙的进出位多,转角多,幕墙间的交叉部位复杂多样。

幕墙屋面与侧面,雨蓬与幕墙主体连接口处的防水处理,施工段并行施工时交叉部位就要放到后面去做。 6、工程交叉作业多,安全文明施工要求高,成品保护难度大 我司将集中充分的人力、物力进行大面积施工或集中抢工。合理划分施工区域,每个施工区域单独流水作业。尽量不交叉作业,并设立安全巡查小组,成品保护小组。昼夜巡查,消除安全隐患,及时做好成品保护工作。 7、本工程材料选用丰富 本幕墙工程在面板材料的选择上多种多样,从材质上分为玻璃、微晶石、铝板三个大类,其中玻璃又分为中空low-E双钢化玻璃、钢化透明玻璃、夹胶钢化玻璃和中空钢化夹胶玻璃。 在材料采购中,我司将本着材料“样品封样制“,在材料采购前,向发包人提供经建筑师及业主批准的样品,严格按照合同规定选择合格的材料厂家进行采购。在微晶石采购过程中,我司将最大限度地控制石材表面的色差;我公司将和玻璃生产厂家进行协商,保证同一种玻璃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原片,最大限度的降低玻璃表面颜色的色差;在铝型材采购前,我公司将事先向铝型材厂家提交开模图,在样品出来之后,进行试模,合格方开始生产。

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本项目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重点、难点(一)厨房施工过程噪音的安全防护 由于本项目厨房位于院区内,施工工程中施工工具(如电钻、电锯、磨机)运输车辆、设备搬运等都会产生噪声为了不影响人员的正常生活,噪音的安全防护是我司在本次施工中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解决方案: 1、在施工现场外围增加隔音棉防护网,减少厨房内施工噪音对外界的影响。 2、禁止夜间施工,同时对工人和司机进行环保教育,不得喧哗,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地段禁止按喇叭,设备装卸车时做到轻装慢放,减少碰撞的声响。 重点、难点(二)厨房施工过程灰尘的安全防护 由于本项目施工位置院区,施工中会有灰尘的产生,为了不影响人员的日常生活和作息,我司在本次施工中会把灰尘的防护作为施工重点解决的问题来抓。 解决方案: 1、对易产生粉尘、扬尘的作业面(如地面打磨)和装卸、运输过程,制定具体的操作规程和洒水降尘制度。 2、严禁在施工现场焚烧任何废弃物和产生有毒有害气体、烟尘、臭气的物资。 3、驶入施工地段的运输车辆废气排放必须符合环保要求,若检测不合格不准进入。 重点、难点(三)厨房工程水电施工时用电安全解决方案 隐蔽工程中的水电安装,在施工过程中,完成上一道工序后,将被下一道工序所掩盖,全部完工后无法进行检查的部位。 "隐蔽工程”可分为水安装、电安装及防潮、防水等项目。其中的每一个项目都不容忽视,水安装又分为给水和排水两类,给水系统的任务是保证水质、水量和水压。给水管道布置原则是在保证供水安全、方便的前提下管线布置缩短,同时也要便于施工、检修和美观。 “电安装”规范:电的布线工程一定要经过电气工程师细致设计出电路图后方能施工,这样使业主在生活中使用方便、安全。电的线路安装对材料质量和施工工艺都要求很高。布线材料一般由电线、PVC线管及线面配件以及电气开关等组成。就电线来讲,一般常用电线规格为1.5、2.5、4、6平方毫米等,而每一种规格又有很多品种,而且等级也有所不同,有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还有些不达标的,线管布置要求:照明线和插座线要分开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学的核心知识。 教学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学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课堂教学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学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学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那么历史教学中如何突破重难点呢?一位教师结合几年的教学经验,作如下探讨性总结,以与大家交流。 他任教初一的历史学科,例如他在准备《宋代的城市生活》这一课的教学设计时,他是这样来设计本课的教学重难点的: 1、重点 宋代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变化的特点,学生应有明确的认识。宋代市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城市生活的画卷,同时也是两宋经济迅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真切 写实,说明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 对于进入21世纪,并与世界接轨的当代青少年来说,如 何体会宋代的城市生活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宋代毕竟离我们已有1000年左右,其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是必然存在的,教学中的难点也在于此。 那么怎样来在教学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呢?他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对本课的内容做了一下调整,设计成“东京一日游”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跨越千年时空,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一节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根据对已施工过同类工程的理解、认真分析招标文件中的设计图纸、阅读施工招标文件、仔细勘查并研究工程所在地理位置、环境特征等,我们确定了本工程的十大特点、关键点,分析及措施要点如下: 施工重点、难点统计表 1-1地下及主体结构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1-1-1基坑开挖及降水的监测 本工程位于北辰区红旗农场地区,荔红花园东北侧,北临汾河北道,东临姚江东路,南侧和西侧为荔红花园。 本建筑北侧距离汾河北道18.12m,东侧距离姚江东路11.86m,南侧距离荔红花园住宅26.12m,西侧距离荔红花园住宅65.520m。

本工程建设规模22600m2,其中地上面积16300m2,地下面积6300m2。建筑南北长139.77m,东西长49.84m。地下一层,基坑开挖深度为5.3m~5.75m。 基坑开挖、降水不当将直接影响周边道路和建筑的安全。合理的开挖、降水方案,是确保土方开挖安全的保证,因此工程土方开挖、降水及基坑监测是工程的重点控制项目。 解决方法:进场后实测各部位土层透水系数,含水量,确定以上数据后与设计单位结合,根据周边道路、管线情况划分降水区,每步土方开挖量,开挖天气影响等确定降水井抽水量,并且密切监测周边观测井水位变化,监测周边管线变

形情况,如变形较大时及时停止降水,停止开挖,回填土方,回灌地下水,并立即与设计结合确定处理方案。基坑开挖采用分步开挖,每步开挖深度控制在3m 以内,开挖至槽底后及时施工垫层,防止基底土方回弹。 详见第十章第三节土方施工方案和第十二章基础排水和防止沉降措施。 1-1-2测量放线 本工程建设规模22600m2,其中地上面积16300m2,地下面积6300m2。建筑南北长139.77m,东西长49.84m。地下1层,基坑深度5.3m~5.75m,地上结构分为三个单体建筑,地下同地下室相连。由于本工程建筑长度长,结构复杂,因此建筑定位放线是保证工程观感质量的关键。 为此,我们将制定相应的针对性预案,在现场成立专职测量小组,配备相应精度、数量的测量仪器,制定专项方案,以ISO-10012管理体系组织测量工作。 针对工程特点,我们将制定二级平面控制网络来保证工程平面定位准确,从空间上现场总体设置二级高程控制网络,严格执行分级负责、验收的组织方法,确保各分项工程的安装准确。 具体内容详见第十章第一节工程测量放线。 1-1-3地下结构防水 本工程地下结构为桩承台满堂底板基础。地下结构施工采用无砂混凝土管井降水,底板内管井以及地下室外墙上的各种预留孔洞、水平施工缝和设计后浇带等都是造成地下室渗漏的薄弱环节。 通过我们的施工经验体会,确定以提高结构自身防水能力为主,构造措施为辅的施工技术路线指导方案施工制定和实施。 施工过程中重点抓住图纸审查及设计结合、材料的优选、专业化施工、重点

土建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施工技术、工艺、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一、关键施工技术、工艺 本工程项目有7-8个建筑物:主要以钢筋砼框架施工为主,施工均以钢筋砼框架结构施工工艺进行施工。 本工程项目有8个水池构筑物: UASB反应池(460E);缺氧池(460I)、好氧池、MBR池、检测水池(460J);低浓度、高浓度废水调节池(460B);均质调节池(460H);事故池(460A);微电解反应池、低浓度、高浓度废沉淀池(460D);污泥浓缩池(460K);污泥脱水车间(461)、污泥调理池(460L)。施工以水池构筑物施工工艺施工采用层板加中间加止水片对拉螺栓,脚手架钢管支模系统。 主要分项工程的施工要点见施工方案。施工前编制具体施工方案。 二、项目施工的重点和难点 1、施工容多,施工时间比较短。 2、有级配沙石垫层施工,池底有3:7灰土回填; 3、本工程施工专业性强,水池底板池壁抗渗、防冻砼施工要求高; 4、穿墙管、预埋件、防水、精度要求较高。 5、水池结构复杂,模板支设和砼浇筑有相当难度。 6、钢筋、砼数量较大,一次性砼浇筑量大,因此必须严密的施工组织和施工安排,确保节点工期。

7、水池壁、顶板底、底板顶等抹防水砂浆,外侧地面以上水泥砂浆抹灰。3个水池施工完成后要进行满水试验。以及要求做水池防腐施工。 8、水池设计有后浇带,按设计和规要求,后浇带一般在结构施工后28天才能够施工,会造成施工时间紧。 9、有建筑物钢筋砼框架结构施工和装饰施工等容; 10、有电气照明和给排水施工。 三、解决方案 施工场地有条件时,安排同时开工平行施工;多投入人力和机具;采用2班作业等措施。 采用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机具保证施工质量;比如合理划分施工段(施工缝位置)可以保证池壁砼的施工质量。 安排有水池施工经验的施工人员进入现场,是保证防渗混凝土振捣质量的关键。 四、大体积砼施工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要求比较高,除了必须满足一般混凝土的施工要求外,在施工中特别要防止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差而产生温度应力裂缝。因此,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缝是其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为此,要从材料的选择、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浇灌、养护及施工过程中混凝土浇筑部温度和温度应力的监测等环节,采取技术措施进行周密的策划和准备,才能保证大体积混凝土顺利施工。

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和解决办法

第一,避雷装置问题。避雷装置在进行施工时遇到的问题通常都为:采用的接地系统不能做到重复接地;支架间的弯角与引下角通常小于90度;支架固定不牢靠,易脱落;屋面的金属物没做防雷措施;避雷带采用的为普通元钢;焊接口通常腐蚀严重等等。 第二,管路敷设问题。管路在进行敷设时,常常会出现以下情况:管路连接处不紧密;管路通常易被腐蚀;管路的弯曲半径与标高达不到标准要求;管路线槽内的杂物不能及时清除,不能维持内部干净整洁的环境。 第三,配电箱安装问题。在实际施工过程中,由于人为或其他原因,配电箱的安装总是不如人意。由人为因素引起的问题通常有不安图纸施工和施工过程中不负责任;而由其他原因引起的问题有配电箱固定不牢靠,防锈处理执行不到位。 (一)防雷接地技术 防雷接地技术是为了解决避雷装置问题的,其中涉及到的主要装置为防雷接地装置。防雷接地装置由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三个部分构成。接闪器主要起保护作用,它是接受雷电的导体,一般突出于建筑物,雷电通过它导入大地而不再经过建筑物。常见的接闪器有避雷针,避雷带和避雷网。引下线指的是由接闪器导雷引入大地构成路径的导体,引下线一般可由圆钢,扁钢和裸导线制成。接地装置一般是埋入地内的接地极组,又被称为导雷入地的散流极。防雷接地装置的安装要求有: ①始终坚持自下而上的原则,即按接地装置,引下线和接闪器的安装顺序。 ②明装接闪器和引下线采用热浸镀锌材料。 ③明敷避雷带和引下线应平直。 ④至少留有两个接地电阻测定用的测点,并标识明显清晰。⑤完工后,定期抽检系统导通状况。 (二)管路敷设技术 管路在进行敷设时,应注意的三大事项为:自检,互检和加强看护。管路在敷设前应做好严谨的准备工作,管路的敷设应严格按照图纸,安装管路的线槽内应彻底清除干净,保持清洁干燥的环境。管路线缆的敷设也有一套原则:不同的回路绝缘导线如在同一路径应该设在同一个线槽内;线槽内截面应该要高于线槽内导线总截面一半;分线盒处的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用金属板隔开;敷设完后,要对其定期进行检查。管路敷设也是建筑电气工程中重要的一环,施工人员在进行管路敷设时,应做好各项技术交底工作,确保管路的敷设能够真正按照各项要求进行。只有这样,建筑电气工程才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达到质量保证。 (三)配电箱安装技术 配电箱在进行安装过程中,始终应注意的一大事项为连接牢固与紧密。配电箱的各个部件,如连接导线,负荷出现等等应牢固连接。并且按照相应的要求使

什么是教学重点和难点

什么是教案的重点和难点? 教案重点就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是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及由内容所反映的思想方法,也可以称之为学科教案的核心知识。 教案难点是指学生不易理解的知识,或不易掌握的技能技巧。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教案难点,即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 课堂教案要讲究分散重点,突破难点。教案重点要分散,既让学生易于接受,又减轻学生负担;教案难点要分析落差的距离,搭建合适的台阶。这正是教案艺术性之所在。 难点不一定是重点,也有些内容既是难点又是重点。难点有时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来定,同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班级里不同学生中,就不一定都是难点。在一般情况下,使大多数学生感到困难的内容,教师要着力想出各种有效办法加以突破,否则不但这部分内容学生听不懂学不会,还会为理解以后的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造成困难。那么历史教案中如何突破重难点呢?一位教师结合几年的教案经验,作如下探讨性总结,以与大家交流。 他任教初一的历史学科,例如他在准备《宋代的城市生活》这一课的教案设计时,他是这样来设计本课的教案重难点的: 1、重点 宋代城镇规模的扩大和城镇变化的特点,学生应有明确的认识。宋代市民的衣食住行和文化生活给我们展现了一幅宋代城市生活的画卷,同时也是两宋经济迅速发展和商品经济繁荣的真切 写实,说明两宋时期是我国古代经济发展的重要阶段。这是本课的重点。 2、难点 对于进入21世纪,并与世界接轨的当代青少年来说,如 何体会宋代的城市生活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宋代毕竟离我们已有1000年左右,其历史距离感和陌生感是必然存在的,教案中的难点也在于此。 那么怎样来在教案中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呢?他在设计教案的时候,对本课的内容做了一下调整,设计成“东京一日游”的形式,让学生能够跨越千年时空,来到东京城,让学生到那里面对面的接触,去体会,然后载做下课文小结,这样学生不仅掌握到本课的教案重点,而且对于难点,同学们也通过时空游览亲身体会到了。对宋代的城市生活也能完全理解了。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对策

第一节、施工难点与对策分析 根据所总结的工程特点和难点,我们对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会遇到的施工技术难点、质量控制难点以及可能影响工程进度、安全和文明施工的不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性的制定了预防措施和相应对策,这些针对性措施将与投标承诺一起作为合同的一部分。 1、投入人力、机械较多 由于整个工程量大,且单体工程多,工期紧,因此,要求单位时间内投入的劳动力、周转材料和机械数量均较多,因此,需合理组织和调配。 2、土方工程 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土方工程的质量对本工程起到了关键性的影响,开挖与回填量大,短时间内投入的劳力多,控制的难点就是人工填筑与机械填筑等专业队伍的配合工作和开挖的准确度(防止欠挖及超挖),施工过程中须做好项目管理,使各工种配合协调。 作为工程的重点,我单位将组织专人负责土方工程的工作,并由专人负责检查,确保工程高质量交验。 3、质量要求 本工程我单位目标为一次性要收合格。为保证目标实现,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保证措施,精心组织。由于本工程工种多,对各种原材料、成品、半成品要严格把好质量关,对主要材料应在得到业主及监理工程师的认可后方可采购。对于关键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时必须编制详细的施工方案,确保施工质量。 4、协调难度大 按中标文件的规定,本工程施工承包的范围较一般工程广,除了一般意义上的承包外,从“三通一平”到竣工验收,几乎所有的对外联系和协调工作均由施工单位负责,如:施工用水、用电的解决以及与建设主管部门、环保、交通、公安、消防、环卫、园林等诸多部门的联系和协调。协调工作是否顺利将直接影响工程能否顺利实施,对此,我单位将充分发挥我单位与政府各主管部门具有良好协调关系的优势,既能为业主最大限度地减少协调难度,又完全能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 5、钢筋工程 钢筋工程也是本工程的重点工程,由于钢筋的质量要求要个,焊接、绑扎及安装的技术人员必须技术够硬,施工时的安全问题也要注意,为了达到质量要求,所以我公司相应的对策是:

(完整word版)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1重点、难点和解决方案 1.重点、难点分析 (1)本工程建设规模大,涉及专业多,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是本工程的重点; (2)隐蔽工程和特殊部位的正确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是本工程的难点; (3)绿色环保材料的选用,以及材料的管理,是本工程的重点; (4)安全、文明、环保施工,降低噪音,是本工程的重点; (5)本工程先拆除后装饰,开工前,查清水电管线的走向、开关阀们位置,并切断施工区域的水、电源,严禁野蛮施工。将拆除时尽量减少损坏,并保证其完好、分类堆放。 (6)重点、难点八:室内外同时进行改造,必须进行协调沟通,并做好室内外施工的相关技术交底。 2.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1)针对工期目标的措施 1)人员保证措施 ①项目部人员组成:因为考虑到本项目的质量要求、工期及总体工程量较大,公司特安排人员具有多项大型会场高档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以保证项目部整体管理力量。 ②项目经理及施工管理人员均常驻现场,每周不少于6天,每天不少于1小时,并接受业主及监理进行考勤,共同抓好安全文明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材料即时到位,确保本工程按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③为保证工期的按时完成,公司将组织精兵强将,迅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即时进场开场施工工作,工期紧张时分二班,24小时施工,同时承诺重大节日,施工现场不间隙、不停工,充分利用时间,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 ④劳动力的管理

a、施工队伍组成及进场计划:本项目安排广东、福建、浙江、南通队伍施工确保施工质量,后备约20~30人的队伍随时参与工程建设,确保工期。 b、充分挖掘劳动资源,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劳动力。 c、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d、编制劳动力使用计划,合理、节约、控制使用劳动力,改善劳动组织,完善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制订劳动力调配管理办法,挖掘劳动潜力。 e、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确定合理定额水平,监督劳动定额的使用。 f、合理执行工资制度,控制工资限额,搞好工资分配,正确掌握奖惩制度。 g编制劳动计划,确定计划期内劳动力的需要量,随着施工过程的进展合理调整劳动力,保证劳动力的协调和合理使用。 h、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i、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技术进步。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j、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的组织生产。 k、改善劳动组织,建立相应的劳动组织,形成有利于个人技术的发挥,以及工种之间的分配和协作的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L、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加强职工的文化、技术教育,使所有参加生产的职工都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2)针对隐蔽工程质保的措施 1)施工中必须按照室内装修防火规范的要求,严格落实工程隐蔽前的“三检”制度,认真作好隐蔽工程记录,每道工序完成后,由班组兼职质检员报请项目质检员检查验收,合格后由项目质检员报请业主检查验收,重点是隐蔽部位的防火处理情况,报验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2)隐蔽工程主要检查项目包括:吊顶上的固定件、钢结构、龙骨;地面的基层、垫层、卫生间防水等;墙柱面金属固定层架结构、固定件;吊顶、墙面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确定教学重点和难点应注意的几个要点 1.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从知识点中梳理出重点 理解知识点,首先是要理解这部分内容整体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间的逻辑关系,再把相应的教学内容放到知识的结构链中去理解。其次是理解整个单元的知识点,特别是要详细地知道每节课的知识点,在教学中做到不遗漏、不添加。如果知识点是某单元或某内容的核心,是后继学习的基石或有广泛应用等,那么它就是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一般由教材决定,对每个学生是一致的。一节课的知识点可能有多个,但重点一般只有一两个。 2.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从重点中确定好难点。 数学教学重点和难点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是由于学生原有数学认知结构与学习新内容之间的矛盾而产生的。把新知识纳入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从而扩大原有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是同化。当新知识不能同化于原有的数学认知结构,要改造数学认知结构,使新知识能适应这种结构的过程是顺应。从学生的认知水平来分析,通过同化掌握的知识点是教学重点,通过顺应掌握的知识点既是教学重点,又是教学难点。当然,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差异,同化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也是学习难点,顺应的知识对有的学生而言,不一定是学习难点。总之,要根据学生实际,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确定好难点。 3.把握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区分教学重点和难点。 分析教材,我们认为教学重点指的是“在整个知识体系中处于重要地位或发挥突出作用的内容”。因此,教学重点是基于数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而客观存在的。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我们知道教材上的重要知识点是要学生通过同化或顺应去实现的,在同化或顺应的过程中出现教学难点。由于难点与重点形成的依据不同,所以有的内容是重点又是难点,有的内容是重点但不一定形成难点,还有的内容是难点但不一定是重点。教学中,还需要教师在分析教材和学生的基础上,区分好教学重点和难点。 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几条主要策略 1.把握好重点和难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前提。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想在教学中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首先是深钻教材,从知识结构上,抓住各章节和每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其次是备足学生,根据学生实际的认知水平,并考虑到不同学生认知结构的差异,把握好教学重点和难点。课前的精心准备、准确定位,就为教学时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提供了有利条件。 2.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条件。 数学教学就是要借助于数学的逻辑结构,引导学生由旧人新,组织积极的迁移,促成由已知到未知的推理,认识简单与复杂问题的联系,不断完善认知结构。因此,新知识的形成都有其固定的知识生长点,找准知识的生长点,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可依据以下3点找准知识生长点:(1)有的新知识与某些旧知识属同类或相似,要突出“共同点”,进而突破重、难点;(2)有的新知识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旧知识组合而成,要突出“连接点”,进而突破重、难点;(3)有的新知识由某旧知识发展而来的,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如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虽然每个策略都有其适用的题目,但是在形成新策略的过程中要综合应用已有的策略,如学习替换与假设策略时要用到画图、列表等策略,且综合法与分析法贯穿始终。所以这一单元的教学,是数学认知结构改造的过程,要突出“演变点”,进而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关键。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指出:教师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自主学习的关系,通过有效的措施,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得到必要的数学思维训练,获得

施工重点、难点分析

第三章施工重难点分析、对策概要及合理化建议 工程重点和难点的分析及采取的对策对项目的实施有着重要意义。结合我单位大型综合体及超高层施工的经验,以及本工程实际情况,我们归纳了主要工程施工及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并有针对性的提出对应的解决方案。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我们认为将对工程施工和管理工作、对整个项目的成本控制更加有利的合理化建议。需要说明的是:本章中叙述的对策只是一个思路和方法的概要,具体的方案将在本投标施工组织设计中相对应的各专项方案中具体阐述。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概要、合理化建议 体量大、工期紧简要分析: 本项目工程体量大,总建筑面积45万多平方米,共包含8栋单体建筑:1~4号楼为超高层住宅及商住楼,5号楼为超高层酒店、办公,6号楼为小型商业和住宅配套服务用房,8号楼为小型商业,7号楼为商业、娱乐、餐饮综合体。地下部分为2-3层(加夹层)的整体地下车库。其中,5号楼高度为273.8米。招标文件要求总工期1497日历天,同时,将整体楼盘分为住宅、商业、写字楼酒店三个板块,分别提出了多个节点工期要求。其中,各板块±0.00节点、销售节点、住宅及写字楼酒店封顶节点等相对于相应的体量来说比较紧张。因此,合理的工期策划对本工程顺利实施、满足各项节点要求尤为重要。 对策概要: 按招标工期节点要求,住宅楼提前销售、入伙,商业楼提前营业,写字楼、酒店最晚结束,计划工程竣工工期目标为三个,有三条关键线路。按照我司排定的总控计划,总工期1406天,共47个月。住宅楼竣工验收时间为2017年9月19日,其中,住宅楼首期销售节点要求开工后74天完成±0.00施工,是工程的第一关键线路;商业楼竣工验收时间与住宅楼同步,计划2018年5月24日交付开业,为第二关键线路;写字楼、酒店计划2019年4月30日竣工验收,为第三关键线路。为保证三条关键线路的实现,在施工组织上,各板块劳动力、机械设备、材料等施工资源组织相对独立,合理的分区域施工部署、优质施工材料以及高效率机械设备的投入都为三条工期关键线路和最终工期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保证。同时,在整体的施工策划上还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以下措施: (1)为确保住宅楼±0.00及销售节点的实现,以设计后浇带为界,将4栋住宅楼区域划分单独的施工区域,体现主楼现行的策划思路。同时,在资源配置上每栋住宅楼区域设置一台塔吊,土方挖运时1、2#住宅楼各配备两台挖掘机,3、4#楼各配备一台挖掘机,确保垂直运输以及前期土方开挖的效率和时间,保证业主住宅销售工作计划的实现。 (2)商业楼区域面积较大,约8万多平米,施工组织时化整为零,按照后浇带将其分解为多个施工区域,并分别配备相对独立的垂直运输体系及材料、劳动力资源供应,组织各区域之间的平行施工,有效缩短施工周期,保证了商业板块各阶段工期节点目标的实现。 (3)对于5#超高层塔楼的施工,首先土方开挖和基坑支护阶段是确保总工期的第一个关键阶段,采取高效挖土方式、挖土和支撑施工的合理穿插组织、支撑的早强措施是我司确保该阶段工期的针对性解决方案。结构施工时,针对本工程设计型式,我们采用核心筒先行施工,外框架结构滞后同步攀升的总体施工部署方案,根据测算以及相关关键技术的采用,我司可以确保标准层的核心筒和外框架结构以6天/层的施工速度同步攀升。垂直运输方面,塔楼塔吊的选型满足高层施工阶段的安装效率6天/层,同时满足转换层结构、地下、首层钢结构、环带桁架等较重构件

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本工程重点、难点分析和解决方案 1、组织协调施工的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1.1我公司经过实地考察,认真分析,总结出本工程在组织协调施工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重点及难点问题:(1)工程工期较紧张,体量较大,工期安排是一个重点难点。 (2)现场可利用面积较小,材料及机械设备较多,现场平面布置难度较大。 (3)工种工序较多,交叉作业组织难度较大。 (4)工程体量大,劳动力组织难度较大。 (5)混凝土筏型基础上翻梁部位的模板支设为吊模,支设难度大。 1.2 组织施工的重点、难点解决方案: (1)为解决工期较为紧张的难点,在工程施工过程中尽量实行各工序交叉作业,使得最终达到节约工期的目的。 (2)由于现场可利用面积较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首先进行1#、2#住宅楼±0以下工程及1#、2#地下车库的施工,将此阶段施工时将木工及钢筋加工区放在12-16#楼位置,当住宅楼±0以下工程及车库施工完并回填完毕后将木工及钢筋加工区安放在地下

车库的上面,然后进行12-14#省级住宅楼及16#综合楼的施工,这样在不影响总工期的前提下解决了住宅楼主体施工过程中场地小的问的题。 (3)由于工序较多,为了达到交叉作业的目的,我们公司在中标后将组建一个有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项目管理班子,这样施工过程中的交叉作业就能够顺利开展。 (4)劳动力组织过程中实行流水施工,使得高峰期人数相对较低,便于劳动力组织。 (5)混凝土筏型基础上翻梁部位的模板,下部焊接钢筋支撑,两侧采用钢管横撑加固,保证其整体稳定性。

2、防水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解决方案 对于住宅工程,厨卫间及屋面防水是重中之重,如何确保无 渗漏是确保工程质量目标及使用功能的关键。 针对以上重难点问题,我集团公司由总工程师负责组织召开 专题会议,对上重难点问题一一分析、研究,制定出针对性解决 措施如下: 2.1地下室防水确保不渗漏措施 根据本工程招标文件工程量清单显示,本工程地下室部分防 水采用混凝土自防水与卷材防水的双层防水措施。 2.1.1地下室砼防水 底板及地下室外墙采用C30S6抗渗砼,保证连续浇筑,不留施工缝,并振捣密实;迎水面钢筋保护层严格执行具体设计要求, 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 (1)施工除按要求留置后浇带外不留置施工缝,外墙只留水平施工缝,施工缝留置在底板上30 cm位置,设置30 cm高4mm厚钢板止水带。施工缝按要求进行处理,凿除预留模内的浮浆,直至露出新 鲜石子。此处混凝土在浇筑前,先填与混凝土相同成分的水泥砂浆,使新旧混凝土紧密结合。 (2)墙体混凝土的施工 混凝土浇筑采用溜槽入模,使混凝土从一侧开始逐渐向前推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一、当前教学流程中检查中发现的问题。 在听随堂课中,经常发现有些老师有内容来不及上,导致拖堂;有的是整堂课的气氛很平淡,缺少层次感;再有就是环节很多,上课像赶时间。究其原因,我认为:这些现象说明教师没有很好的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更具体的讲就是没有把握好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什么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基本、最重要的知识和技能,即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简称“双基”。基础知识是指学科或教材内容中由一些基本事实即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定律和公式等组成的、相对稳定的知识。基本技能是指应用基础知识去完成某些实际任务的能力,它是通过练习获得的能够在实践中应用知识的一种能力,是学科或教材内容中最重要、最常用的技能。通过反复训练达到自动化的技能称为技巧。需要指出的是,学科或教材的知识和技能体系,具有相对稳定的内在逻辑联系。这就决定了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重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重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避免和克服确定教学重点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重点。(参考语文等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教学的难点。一般是指教师较难讲请楚、学生较难理解或容易产生错误的那部分教材内容。需要指出的是,在教学过程中,教学难点在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于作为认识客体的教材内容;然而它主要决定于作为认识主体的学生和指导主体认识客体而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即主要决定于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和能力。例如,对同一项材内容,有的教师较易讲请楚,不成为难点;而有的教师较难讲请楚,成为难点。同样,对同一项教材内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难理解,成为难点;有时绝大多数学生较易理解,不成为难点。因此,学科或教材的教学难点具有相对的不稳定性。深入领会和掌握教学难点的这一基本特性,有助于克服确定教学难点中的盲目性和固定性,从而有助于正确确定教学难点。 三、如何确定教学重点、难点。 1、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大纲是教学的指导性文件。只有熟悉和贯彻执行教学大纲,才能明确本学科或课程的教学目的任务、基本内容、结构体系、

项目工程施工要点难点分析对策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对策

装饰装修难点分析 1、现场情况不理想: 装进场,土建外装改造及设备安装的多暗埋管网安装同时施工,因此,会出现装多工序无法实施,影响正常工序的展开。2、工期紧 本工程为适应建设单位开业的需要,工期较紧,同时工期与其它设备、弱电工程几乎同完工,如确保工期,我司拟定了如下措施: 2.1 在进场前,由工程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人员和各专业工程师制定完善的施工双代号网络图、明确各分部分项工程的完成时间,并将指标层层分解落实到各班组、各人。 2.2 我司将作好开工后各施工班组的思想工作,树立舍小家,为大家的观念,加班加点,为按时完成任务尽心尽力; 2.3 材料采购部门在进场初,就制定出开工所使用的材料计划并由专人负责逐项落实,公司财务部门将确保施工材料用款。 2.3 组织专人作好晚间施工现场的安全保卫工作和已完成的成品、半成品保护工作。 3、交叉施工工种、单位多,工艺衔接复杂的问题 3.1 建议由建设单位牵头的施工现场每例会制度,及时协调工程进行中发生的实际问题; 3.2 对穿插施工项目建立施工作业面交验制度,杜绝推诿扯皮现象; 3.3 树立全局观念,在交叉施工作业发生冲突时,主动忍让,确保整体施工进度。

第一节工程实施难点、重点综述 污染问题:本工程施工噪音、施工粉尘直接影响到边环境;同时本工程施工过程中将产生大量的污水。如正确控制污染源将自始至终是本工程实施过程的重点与难点。 交通问题:无论是本工程挖土阶段还是砼浇筑阶段,进出工地的运输车辆很多,很有可能造成交通堵塞,不仅影响到工程的施工质量与安全,同时更会使文明繁华的各界产生一系列负面效应。 工序间施工协调与成品、半成品保护:本工程工程量较大,涉及的工种、工序较多,而施工工期较短,极易导致工序混乱,而成品、半成品的保护更为困难。特别是在装饰施工阶段,多种工序交叉施工,工序界面处理非常繁杂。 第二节交通控制 积极取得政府部门的支持,与交通部门共同成立交通应急指挥联络系统,委托交警 部门加强警力在砼浇筑阶段维持车辆进出行驶的路段的交通秩序。日常作业计划须根据交通部门的交通计划制定。在基坑开挖期间,白天进行挖、翻运至堆

针对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的分析和解决方案

1.重点、难点的分析 1.对本工程项目实施的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难点一:本工程建设规模大,涉及专业多,确保工期目标的实现,是本工程的重点; 重点、难点二:隐蔽工程和特殊部位的正确处理,确保工程质量和效果,是本工程的难点; 重点、难点三:绿色环保材料的选用,以及材料的管理,是本工程的重点; 重点、难点四:安全、xx、环保施工,降低噪音,是本工程的重点。 1.1针对本工程项目实施重点、难点的解决方案 1.1.1人员保证措施 1)项目部人员组成:因为考虑到本项目的质量要求、工期及总体工程量较大,公司特安排人员具有多项大型会场高档装饰工程的施工管理经验,以保证项目部整体管理力量。 2)项目经理及施工管理人员均常驻现场,每周不少于6天,每天不少于1小时,并接受业主及监理进行考勤,共同抓好安全xx施工,确保工程质量、材料即时到位,确保本工程按质按期完成施工任务。 3)为保证工期的按时完成,公司将组织精兵强将,迅速熟悉图纸,领会设计意图,即时进场开场施工工作,工期紧张时分二班,24小时施工,同时承诺重大节日,施工现场不间隙、不停工,充分利用时间,保证施工任务的完成。 4)劳动力的管理 施工队伍组成及进场计划:本项目确保施工质量,后备约20~30人的队伍随时参与工程建设,确保工期。 充分挖掘劳动资源,合理安排和节约使用劳动力。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劳动者个人的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编制劳动力使用计划,合理、节约、控制使用劳动力,改善劳动组织,完善劳动的分工和协作关系,制订劳动力调配管理办法,挖掘劳动潜力。 建立健全劳动定额管理制度,确定合理定额水平,监督劳动定额的使用。 合理执行工资制度,控制工资限额,搞好工资分配,正确掌握奖惩制度。 编制劳动计划,确定计划期内劳动力的需要量,随着施工过程的进展合理调整劳动力,保证劳动力的协调和合理使用。 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措施 开展科学研究,促进技术进步。全面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促进建筑技术的进步。 提高管理水平,科学的组织生产。 改善劳动组织,建立相应的劳动组织,形成有利于个人技术的发挥,以及工种之间的分配和协作的机制,建立岗位责任制,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提高职工的科学技术水平和技术熟练程度。加强职工的文化、技术教育,使所有参加生产的职工都能掌握一定的现代化管理知识和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 1.2绿化工程关键工序、工艺 1.2.1土方施工 1.2.1.1地形土方施工 土方开挖:土方开挖前,由技术人员和测量人员对现场进行高程实测,根据实测成果和图纸要求确定,并报送监理工程师,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方可根据相关要求进行开挖,同时清除施工场地范围内的树根、杂草、及障碍物,并对低洼处回填。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断面开挖回填土形成槽基,回填土的全盐含量须小于0.6%;PH值小于8.5,土壤含水量须小于30%。若开挖或回填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