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典范英语》aL教案

《典范英语》aL教案

《典范英语》aL教案
《典范英语》aL教案

《典范英语》(4a-L3)教学参考

The Camcorder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听懂故事;能够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理解故事情节;能根据提示复述主要故事情节;能发挥想象力,设计一段警察和Wilma之间的对话。

2.非语言能力目标:了解摄像机的功能;感受Wilma的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拍录像和看录像时的愉悦心情;引导学生讨论遇到坏人时应如何正确应对。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周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小型摄像机(或摄像机图片)。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了解摄像机的功能,为进入故事做铺垫

教师向学生展示一台摄像机(或摄像机图片),引导学生了解摄像机的功能,并逐步引出故事内容。

(1)教师展示摄像机及录制的视频,并与学生互动:

Look! What’s this? (BQ: Is it a camera?)

It’s a camcorder.

What can we do with a camcorder? (板书camcorder一词)

We can make a video.

I made a video yesterday. Do you want to have a look? (利用PPT放一小段录像)

What was the video about?

Do you have a camcorder?

Do you like to make videos?

(2)自然引入故事:

Wilma’s Dad had a new camcorder. Dad and the children made a lot of videos. What did they get on video? Let’s have a look.

2.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感受Wilma的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拍录像和看录像时的愉悦心情,体会Wilma从发现到协助警察抓住窃贼的心理变化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让学生感受Wilma的家人和朋友在一起拍录像和看录像时的愉悦心情,体会Wilma从发现

到协助警察抓住窃贼的心理变化。

(Picture 1)Look! What did Dad have?(指向Dad手中的摄像机)

Dad had a new camcorder.

“We can make videos with this camcorder,” said Dad.

(Picture 2)The children had a race.

Dad made a video.

“Smile everyone,” said Dad.

Look at the children. They all smiled.(配合表情)

(Picture 3)It was the sports day.

Dad took the camcorder. He made a video of Wilma.

(Picture 4)It was Jo’s wedding.

Dad took the camcorder. He made a video of the wedding.

(Picture 5)It was Mum and Dad’s anniversary.

Wilma wanted to make a video of Mum and Dad.

Dad showed Wilma how to use the camcorder.

“It’s easy,” he said.

(Picture 6)Wilma made the video. “It’s easy,” she said.

Look at Wilf. What did she say to Mum and Dad?

“Smile please!” said Wilf.

(Picture 7)The children watched the race.

They saw the sports day.

They looked at Jo’s wedding.

They laughed at Wilma’s video.

Which video do you like best? (请学生自由回答)

(Picture 8)Look at this picture. Where did the children go?

The children went to the tree house.(指向图中的树屋)

Wilma wanted to make a video.

Dad let her use the camcorder.

(Picture 9)Wilma made the video.(指向Wilma)

Suddenly she saw two men running out of the neighbour’s house.

Who were they? Were they Wilma’s neighbours? (指向图中的两个窃贼)

No, they were burglars.

Look. They broke the door and took away two cases.(指向被打破的门和窃贼手中的箱子)(Picture 10)The two burglars were running away.

Wilma made a video of the burglars.

“Call the police,” shouted Wilma.

(Picture 11)Dad got the phone. He called the police.(教师做出打电话的动作)

Wilma kept making the video of the two burglars.

She got the burglars on video.

(Picture 12)The police came. They looked at the video.

“Well done!” they said.

(Picture 13)The police caught the burglars.

They thanked Wilma and Dad. Wilma gave the video to the police.

“Thanks to Wilma,” said Dad.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听录音模仿时,录音是什么音什么调,就让学生模仿成什么音什么调。引导学生注意一些难词的发音,如:camcorder,burglar,以及不同人物说话时的语气。

(1)放录音,让学生完整地听一遍故事,整体输入,不需停顿。

(2)放录音,全班学生齐声模仿一遍。要求学生逐幅图跟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读出戏剧化效果,读出感情。

(3)请学生重点模仿图3、5、6、10、12、13,尤其注意一些难词的发音以及不同故事人物的语气。教师根据情况给予必要的示范和指导。

4.朗读故事(Reading Dramatically):读懂故事并学会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能够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故事的习惯,练就扎实的语言基本功。

(1)小组朗读接龙。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读一幅图,进行小组朗读接龙。

(2)个人朗读。请学生自选朗读哪几幅图,并根据星级阅读规则给予奖励,读一幅图可获得一颗星,以此类推。教师和学生一起评选出班级的朗读之星。

朗读过程中,教师要对朗读困难或有问题的学生给予指导和示范。

5. 检查理解(Story Comprehension):梳理故事结构,理解故事情节

引导学生梳理故事结构,帮助学生理解主要情节,并根据提示进行复述。

(1)梳理故事结构

●教师在黑板上画出标有五个要素(setting, building up the story, climax, turning down, ending)的

故事结构图,亦可在PPT上展示。

●教师出示几张卡片(Picture 1,Pictures 2-7,Pictures 8-9,Pictures 10-11,Pictures 12-13),请

学生将卡片贴到结构图相应的位置上(参考课件):setting(Picture 1), building up the story

(Pictures 2-7), climax(Pictures 8-9), turning down(Pictures 10-11), ending(Pictures 12-13)。

(2)抓住关键信息,复述故事情节

教师通过PPT展示各要素的内容概括,请几名学生补全句子。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根据关键词练习复述故事,准备几分钟后,请1-2组展示。

6. 讨论(Discussion):设计情景对话,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可选)

(1)让学生两人一组,仔细观察故事第12、13幅图,设计一小段警察和Wilma之间的对话。

(2)请2-3组展示对话,教师给予及时的鼓励和指导。

7. 拼读练习(Practising Phonics):培养拼读意识,巩固字母组合“or”的拼读规律

(1)教师在黑板上写出“camcorder”和“sports”,并在“or”下面划线,让学生说出字母组合“or”的发音。

(2)听写含有“or”的单词:camcorder/sports/north/storm/horse/recorder/worn。

8.家庭作业(Homework)

(1)反复模仿录音,熟读故事。

(2)结合课堂讨论写一写警察和Wilma之间的对话。

六、教师自我反思

1. 教学理念

是否体现了“以意义为核心”、“整进整出”的教学理念;是否将整体教学、启发式教学、拼读教学等方法贯穿于课堂教学之中。

2. 教学目标

是否实现了本课所提出的语言能力和非语言能力等目标,如:学生是否能读懂故事情节;是否能用标准的语音语调独立朗读故事;是否能理解故事的发展脉络;是否能复述主要故事情节。

3. 课堂操作

(1)提问

教师设置的问题是否符合学生水平,能否引起学生的兴趣;学生能否通过教师提问的引导观察图片并体会Wilma在发现窃贼时的心情。

(2)听

学生是否真正听懂了教师的问题和指令,并做出正确的反应;教师是否认真倾听了学生的反馈;是否发现了学生在朗读与表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3)说

教师说得多还是学生说得多;教师是否给了学生表达的机会;是否能在小组讨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

(4)思考

课堂环节衔接是否流畅;教师语言是否易于理解;课堂活动是否组织有序;下一次课堂设计需要在哪些方面提高。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6)教学参考 The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制作pancake所需材料的名称;能够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pancake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race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andspoonraces”,“sackraces”等。本故事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如何一起做pancake,并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race。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fryingpan,theflour,theeggs,thebutter,the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所需的材料。 Everybody,lookatme!I’macook. Ihaveafryingpan.Look,it’smyfryingpan.(展示实物或图片,可用玩具锅代替) Ihavesomematerials. Look!What’s this?I t’smilk.Doyouoftendrinkmilk?(展示实物) Wha t’sthis?It’sanegg.Doyoulikeeggs?(展示实物) What’sthis?It’sbutter.Doyoulikebutter?(可展示图片,并用中文释义) Look!What’s inthisbag?Touchit.It’sflour.(展示实物) Iwantapancake.(展示pancake图片)ButIdon’tknowhowtomakeapancake.Let’sseehowDadandthechildrenmadeapancake.

《典范英语》(1aL5)中文教案

《典范英语》(1a-L5)教学参考 A Good Trick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 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故事中的实物名称(rug, sheet, big box, little box);掌握字母“b” 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让学生在故事中体验变戏法的乐趣;通过观察Biff和Chip表演变 戏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预测能力;使学生在表演中提升学习兴趣,培养表达能力。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彩色打印的故事截图(见附录)、人物头饰(Biff, Chip)、人物图(Kipper)、毛绒玩具、小地毯、床单、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小球。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了解“trick”的含义,激发学生对变戏法的兴趣 教师表演“大盒子套小盒子”变戏法,在师生互动中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体会“trick”的含义。

(1)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大盒子、小盒子、小小盒子和一个小球,把球装进小小盒子,把小小盒子套入小盒子,最后把小盒子套入大盒子。 (2)把套好的大盒子呈现给学生,提问:What is it? It is a box.It is a big box. 然后请学生猜:What’s in the box? (BQ: Is it a book? Is it a pen?) (3)打开大盒子,取出小盒子,提问:What is it? Oh, it’s a small box. What’s in the small box? (BQ: Is it a teddy bear? Is it a doll?) (4)打开小盒子,取出小小盒子,提问:Look! It’s a smaller box. What’s in the smaller box? (BQ: Is it another box?) (5)打开小小盒子,取出小球,提问:What is it? It’s a ball. 之后,教师导入故事:I did a trick just now. Do you like the trick? Is it a good trick?(请学生自由回答)There is another trick in our book. Let’s learn the story A Good Trick.(教师板书故事标题)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细节,预测情节,体会乐趣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感受游戏的乐趣。 (Picture 1)Look! Who are they? (指向Biff和Chip) They are Biff and Chip. What were they doing? They were doing a trick. It was the Biff and Chip Show.(指向图片中的文字) Who watched the show? Mum, Dad, Wilf and Floppy.(指向图片中的观众) Who was not here? Kipper. Where was Kipper? (只提问题让学生思考) What’s this?(BQ: Is it a box?)(指向图片中的小地毯) It’s a rug. “We are going to do a trick. Here is a rug,”said Biff.(模仿Biff的动作) Chip pulled the rug off.(教师动作演示) (Picture 2)What’s under the rug?(指向图片中的床单) It’s a sheet. “Here is a sheet,” said Chip.(模仿Chip的动作) Biff pulled the sheet off.(教师动作演示) What’sunderthe sheet?(BQ: Is it a bed?)(让学生观察并猜测)(Picture 3)Look! Itis a big box.(指向图片中的大盒子) Biff and Chip lifted it.(教师动作演示) What’s under the big box? (指着大盒子下露出的小盒子)(Picture 4)Oh! It is a little box.(教师展示实物) What’s in the little box?(BQ: Is it Floppy?)(指着小盒子里露出的一抹黄色)(Picture 5)Ah!It’s Kipper. Is it a good trick? (让学生自由作答) What a good trick!Everyone was happy. 教师要注意启发学生思考,每次提问之后稍作停顿,不要急于说出答案,先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学生仍回答困难,再进一步给出提示引导学生作答。 3.听录音模仿(Listening and Imitating):听懂录音并模仿出标准的语音语调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

人教版高一化学上册必修一《离子反应》教案教案【一】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过程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写出离子方程式: ①在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碳酸钠溶液 ②向氨水中通入氯化氢 ③氧化铜粉末加入稀硫酸 ④铁屑放入硫酸铜溶液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及其应用》教案 教学目标: 1、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 2、了解复分解反应微观实质 3、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判断化合物之间能否反应、离子共存、物质的鉴别、物质推断等问题 4、培养学生建立常见化合物的物质离子观念 5、培养严谨的思维能力和辩证唯物主义观念和乐于发现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加深对复分解反应概念的理解,学会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应用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引课 【教师】同学们,我在实验室发现了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溶液,这是什么溶液呢?今天我把它们拿到这儿来,我想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检验一下,大家愿意吗? 【学生】愿意. 【教师】下面我分别取两种溶液少许,再把它们混合,大家看有没有明显现象出现? 【演示实验】将两种溶液各取少量,混合,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回答】产生白色沉淀. 【播放课件,提出问题】请同学们根据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猜一猜:白色沉淀可能是什么? 【课件播放常见碱和盐的溶解性表】 【学生踊跃发言】可能是碳酸钙、碳酸钡、氯化银、硫酸钡、氢氧化镁、氢氧化铜. 【学生甲马上提出质疑】不可能是氢氧化铜. 【教师抓住机会,提出问题】为什么不是氢氧化铜呢? 【学生甲】因为氢氧化铜是蓝色沉淀. 【其他同学也表示同意】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引导】我也猜到了一些沉淀,请同学们帮我检查一下有没有不合理的猜想呢? 【同学们观察后,回答】不可能是氢氧化铁,因为氢氧化铁是红褐色沉淀. 【教师边播放课件边说】看来大家想的都很周到,那么这么多种白色沉淀,到底是哪一种呢?下面我加入稀硝酸看看有什么现象? 【演示实验】向沉淀中滴加稀硝酸,请同学们观察现象. 【学生观察后,马上回答】沉淀溶解,且有气体生成. 【教师追问】通过这个实验,你又能做出哪些推测? 【学生思考,回答】该沉淀不是氯化银和硫酸钡,因为这两种沉淀不溶于稀硝酸. 【另一名同学补充】也不可能是氢氧化镁,因为氢氧化镁和稀硝酸反应溶解,但不会生成气体.只有碳酸盐和稀硝酸反应可以溶解,并生成气体.所以我认为是碳酸钙或碳酸钡. (其他同学也表示赞同,并用掌声对他的精彩回答表示钦佩.课堂气氛非常融洽,每名同学都进入了自主学习、探究的状态) 【教师】你真是厉害,帮大家确定了沉淀的种类.下面我们假设沉淀是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a L教学参考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典范英语》(1a-L6)教学参考 The Pancak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看图说出制作pancake所需材料的名称;能够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故事帮助学生了解如何做pancake,使其感受一家人一起制作pancake的乐趣;让学生体验pancake race这一活动的氛围。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相关的文化背景: 英国的社区或学校经常会举行一些有意思的跑步比赛,让父母和孩子一起参加。“pancake race”是其中一种形式,类似的还有“egg and spoon races”,“sack races”等。本故事讲述的就是孩子们和爸爸如何一起做pancake,并配合妈妈参与pancake race。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the frying pan, the flour, the eggs, the butter, the milk)、图片或实物(面粉、鸡蛋、牛奶、黄油、平底锅、书、苹果、厨师帽、围裙等)。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 通过观察实物或图片,让学生认识并了解制作pancake所需的材料,为看图讲故事做铺垫。 教师系着围裙,戴着厨师帽出场,巧妙介绍做pancake所需的材料。 Everybody, look at me! I’m a cook. I have a frying pan. Look, it’s my frying pan.(展示实物或图片,可用玩具锅代替) I have some materials. Look! What’s this I t’s milk. Do you often drink milk (展示实物) Wha t’s this It’s an egg. Do you like eggs (展示实物) What’s this It’s butter. Do you like butter (可展示图片,并用中文释义)

《典范英语》(1b-L1)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b-L1) 教学参考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典范英语》(1b-L1)教学参考 Floppy’s Bone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理解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认读bone, had, took, ran, after, ate等单词;能看图复述主要故事情节;掌握字母“r”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通过让学生观察图片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帮助学生观察因Floppy抢骨头而惹出的一系列麻烦和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从而体会阅读的快乐;培养学生敢读、敢表达的自信和勇气。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图片(大狗、小狗、骨头、人物图)、故事图片。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猜测故事内容,引入故事情境 教师展示骨头图片和故事标题(见课件),引导学生猜测故事内容。 (1)教师展示骨头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ook! What’s this (指向骨头)

Who like bones? (BQ: Does Floppy like bones) (2)展示故事第一幅图,与学生互动,并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Look! Who had a bone (BQ: Did Floppy have a bone Did the little dog have a bone) Did the little dog want the bone? What would happen to Floppy and the little dog Let’s learn the story Floppy’s Bone.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Floppy追逐小狗的过程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Floppy追逐小狗过程中惹出的各种麻烦,感受故事出人意料的结尾。 (Picture 1) Floppy had a bone. (指向骨头) What was Floppy doing (BQ: Was he sleeping) Here came a little dog. (指向小狗) What would happen next (Picture 2) The dog took the bone. Floppy was cross. Floppy ran after the dog. Floppy hit the clothes basket. (指向晾衣篮) Crash! Oh no! (Picture 3)“Come back!” said Mum. She ran after Floppy. Why did she run after Floppy (指向Floppy脖子上的衣服) Floppy took the clothes. Oh no! Look at Dad. Would he help (指向Dad) (Picture 4)“Come back!” said Dad. He ran after Mum. Why did Dad run after Floppy (指向高尔夫球车) Oh no! Floppy took the cart. Who were there (指向Biff和Chip) Biff, Chip, Look out! (Picture 5)“Come back!” said Biff and Chip. They ran after Dad. Why (指向风筝) Oh no! Floppy took the kite. (Picture 6) The dog stopped. Bang! Crash! Bow-wow! Ouch! What happened (指向大狗) A big dog took the bone.

《离子反应》教案(新人教版)

第二节离子反应 ( 第一课时 ) 教学目标 1.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溶液中能发生电离 2.通过对酸、碱、盐电离情况的分析,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训练学生的科学方法 3.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与喜悦,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讨论酸、碱、盐的电离情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电解质的概念

巩固练习 1.下列状态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氯化镁晶体 B. 氯化钠溶液 C. 液态氯化氢 D. 熔融氢氧 化钾 2.下列物质中导电性能最差的是( ) A.石墨棒 B. 固体氧化钾 C. 盐酸 D. 熔融氢氧化钠 3.下列物质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导电,但不是电解质的是( ) A. 铝 B. 食盐 C. 硫酸 D. 蔗糖 4.仅能在水溶液中导电的电解质是( ) A. KOH B. KNO3 C. NH4HCO3 D. 酒精 5.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中存在溶质分子的是( ) A. HCl B. NaOH C. Na2CO3 D. 蔗糖 6.下列电离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 A.H2SO4=2H++SO42- B.NH4NO3=NH4++NO3- C.Na2CO3=Na2++CO32- D. Ba(OH)2=Ba2++2OH- 7.下列关于电解质的判断中,正确的观点是() A.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导电的物质 B.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物质 C. 在熔融或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 D. 在熔融和溶液中都能导电的化合物 8.下列电离方程式中,正确的是( ) A.Ca(OH)2=Ca2++2(OH-) B. FeCl3=Fe2++3Cl- B.H2SO4=H2++SO42- D. Al2(SO4)3=2Al3++3SO42-

人教版初三化学下册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教案

复分解反应的条件及应用教案(兼做学案) 、这节课我们的目标是 (1) 掌握复分解反应的条件。 (2) 从离子的角度去认识复分解反应。 (3) 会运用复分解反应解决离子的共存、物质的鉴别、除杂等问题。 1、展示两瓶没有标签无色溶液的,你有什么问题? 2、 溶液取样混合,出现白色沉淀,你有什么猜想? 3、 沉淀中加入足量稀硝酸,观察现象,提出猜想。 三、丿忆——知识回顾 1、复分解反应 (1) 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定义:由 ______ 相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成 的反应 (2) 条件:生成物条件 有 ___________ 或 _________ 或 _________ 生成 反应物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复分解反应 AgNO 3+HCI=AgCI J +HNO 3 Na 2CO 3+Ca(OH) 2=CaCO 3 J +2NaOH Na 2CO 3+BaCl 2=2NaCI+BaCO 3 J 四、 学—— 让我们一起学习和提高 1、 提出问题: 复分解反应的实质(观看动画演示) 2、 总结归纳 复分解反应相互交换成分就是相互交换 _______________ 从而生成沉淀或水或气体。 生成水的离子对 _________________ 生成气体的离子对 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 。 生成沉淀的离子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 练——让我们用今天学习的知识来解决 让我们一起探究和交流 a 酸+碱=盐+水 H 2SO 4+2NaOH=Na 2SO 4+2H 2O b 酸+盐=新酸+新盐 c 碱+盐=新碱+新盐 d 盐+盐=新盐+新盐

《典范英语》(1a-L10)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10)教学参考 Get Dad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听懂故事录音;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够表演故事;熟练运用“go on”和“get …”两个重点表达方式;学习字母“g”位于词首时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感受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在表演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人物头饰(Mum, Dad, Chip, Biff, Kipper)、一小截塑料水管、小桶、水枪。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引出故事主题,把学生带入故事情境 通过向学生展示泼水节图片,引出故事主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教师利用PPT展示几张泼水节图片,并与学生互动: Look at these people. What are they doing? (BQ: Are they playing with water?) They are playing with water. Do you like playing with water? Do you play a water game in summer? 之后,自然过渡到讲故事环节: Kipper’s family like playing with water. One day, they played a water game. How did they play? Let’s learn the story.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打水仗的情景,充分感受他们的愉悦心情和其乐融融的家庭氛围。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高一化学上册必修1《离子反应》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离子反应的概念, 2、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复分解型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课文及练习,掌握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情投入,体验透过现象,发现本质的科学研究过程。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1、离子反应--有离子参加的反应 设问: 1.BaCl2溶液能与CuSO4溶液反应而NaCl溶液却不能,试分析原因。 2.在实验“2”的滤液中存在大量的Cl-和 Cu2+,能否用实验证明?请简单设计。 BaCl2溶液与CuSO4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Ba2++SO2-4==BaSO4↓ CuCl2溶液与AgNO3溶液混合 反应本质:Ag++Cl-==AgCl↓

AgNO3与NaCl反应动画。请点击画面 2、离子反应方程式: --上述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离子方程式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①“写”,写化学方程式 ②“拆”,把易溶于水且易电离的物质写成离子形式,其他物质写化学式。如单质、沉淀、气体、难电离物质、氧化物等。 ③“删”,删去两边没反应的离子, ④“查”,检查方程式两边各元素、原子个数和电荷数是否守恒。 离子方程式书写步骤请点击观看 应该改写成离子形式的物质: 易溶于水、易电离的物质:a、强酸:HCl、H2SO4、HNO3等; b、强碱:KOH、NaOH、Ba(OH)2.Ca(OH)2是微溶物,一般在反应物中存在于溶液中,写成离子形式,而为生成物时一般是沉淀,写沉化学式。 c、可溶性盐:请学生课后复习溶解性表。 仍用化学式表示的物质: a、难溶的物质:Cu(OH)2、BaSO4、AgCl 等 b、难电离的物质:弱酸、弱碱、水。 c、气体:H2S、CO2、SO2等 d、单质:H2、Na、I2等 e、氧化物:Na2O、Fe2O3等

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教案公开课

第3节生活中常见的盐 ——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复分解反应的概念; 2.了解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判断化合物之间是否能发生复分解反应; 能力目标: 1.能够通过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得出常见化合物之间发生反应的实质。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目标: 1.初步感受对立统一的思想;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新课 通过前面的学习,请同学们判断下列反应属于何种反应类型 1.加热高锰酸钾 2KMnO4 =K2MnO4 + MnO2+ O2↑ 2.铁和硫酸铜溶液 CuSO4+Fe=FeSO4+Cu 3.稀盐酸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2HCl=2NaCl+H2O+CO2↑ 4.氢氧化钙溶液和碳酸钠溶液 Na2CO3+Ca(OH)2=2NaOH+CaCO3↓ 以上4个反应属于分解反应的是_________,属于置换反应的是________. 【提问】那3和4分别属于何种反应类型呢?今天我们就要给大家介绍初中化学的第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之-复分解反应。 板书:复分解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请大家打开课本74页找到复分解反应的定义并勾画。 一.复分解反应(PPT课件展示) 1.定义:在溶液中,由两种化合物互相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 2.表达式:AB+CD=AD+CB 3.特点:化合物双交换,里应外合价不变。 【提问】下面请大家看看这个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 HCl + AgNO3 == AgCl↓+ HNO3 CuSO4 + BaCl2 == BaSO4↓+CuCl2 【学生讨论】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特征分析,中和反应是否属于复分解反应呢?【分析总结】根据中和反应的特点,反应物酸和碱属于化合物,交换成分后生成的盐和水仍然属于化合物,因此,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过渡】通过以上的讨论可知,酸、碱和盐之间能够发生复分解反应,那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之间均能发生复分解反应呢? 板书: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二.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

典范英语aL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a L教学参考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典范英语》(1a-L11)教学参考 Up You Go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 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 朗 读故事;熟练运用句型“Up you go.”;在儿歌中体会英语语言的韵律;初步掌握字母“p”的拼读规律。 2. 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体会活泼有趣的家庭氛围;通过观察一家人玩滑梯,让 学 生猜测人物心情,想象人物语言,感受故事乐趣;在儿歌的韵律中感受英语学习的乐趣。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本课故事内容。 2. 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和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多媒体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up, you, go, Dad, Kipper, Biff, Chip)、故事图片(第1、3、5、7幅图)。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认识水滑梯,激发好奇心 教师分别展示普通滑梯和水滑梯的图片,让学生找出不同点,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教师首先展示一幅普通滑梯的图片(见课件),提问:

Wha t’s this (BQ: Is it a banana boat Is it a slide) It’s a slide. (2)展示故事中的水滑梯图片(见课件),并引导学生对比两幅图片: Wha t’s this It’s a slide. How are the two slides different (BQ: What colour is it Is it big or small Can you go down this slide into water) (3)教师引出水滑梯water slide,并与学生互动: We can go down this slide into water. We call it water slide. Which one do you like better, the slide or the water slide 学生自由回答后,过渡到看图讲故事环节:Biff, Chip and Kipper like the water slide. One day, they played in the garden with Mum and Dad. They wanted to go up the water slide. Let’s have a look.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观察一家人玩滑梯的情景 教师利用课件逐幅播放故事图片,并用丰富的表情、生动的英文和适当的肢体语言给学生绘声绘色地讲故事,引导学生观察一家人玩滑梯的情景,并让学生认真观察最后一幅图中各个人物的不同表情,猜测其不同心情,感受家庭生活的乐趣。 (Picture 1)Look at picture 1. Who went up the slide first (教师动作演示went up和first) Kipper. “Up you go, Kipper,” said the children.(使用鼓励语气,动作 演示go up) (Picture 2)“One, two, three, go!” called Biff and Chip.(使用鼓励语气)Then Kipper went down the slide.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Look at Kipper. Was he happy (指向水中的Kipper) Sure. He liked it. (Picture 3)Who went up next It was Biff. “Up you go, Biff,” said Kipper.(使用鼓励语气,带学生做go up的动作) (Picture 4)“Go, go!” said Mum and Dad.(使用鼓励语气) Biff went down the slide.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Was she happy (指向水中的Biff) Sure. She liked it. (Picture 5)Who went up now It was Chip. “Up you go, Chip,” said Biff and Kipper.(使用鼓励语气,带 学生做go up的动作) (Picture 6)“Go, go, go!” said Mum and Dad. (使用鼓励语气) Chip went down into the water. Splash! (教师动作演示went down) Was he happy (指向水中的Chip) Sure. He liked it. Everyone was happy. Look at Dad. What would he do (指向图片中的爸爸)

典范英语》(1a-L2)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a-L2)教学参考 Six in a Bed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读懂故事情节;惟妙惟肖地模仿录音;绘声绘色地独立朗读故事;能看图识别故事中的一家人并认读其名字;能认识数字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初步掌握字母“d”的拼读规律。 2.非语言能力目标:使学生充分感受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床上人数的变化和预测故事情节培养其观察力与想象力;通过数字游戏激发学生兴趣,锻炼其表达能力并学以致用。 二、课时安排 要求每周不少于两课时,每课时至少完成一个故事。 三、教师要求 1. 教师课前须熟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2.对于较难的单词,教师可板书,并配合动作表情帮助学生理解。 3. 全英文授课。 四、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CD机、课件(课题组提供)、单词卡(one, two, three, four, five, six, doll, door, dog)、图片(故事原图,doll, door, dog)、句子卡(见环节5)。 五、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导入(Lead-in):认识数字0-10的英文表达 通过跟唱数字歌,引导学生认识0-10英文数字,并能看图数一数,为看图讲故事做好铺垫。 (1)播放1-2遍数字歌The Number Song(见课件),带学生一起边唱边做动作。 (2)教师板书故事标题,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 Today, we are going to learn a story about numbers. Can you see a number in the title Six. Can you read the title Six in a Bed. Who were in the bed Let’s find the answer in the story. 2. 看图讲故事(Storytelling):理解故事情节,体会一家人一起读故事的乐趣

《离子反应》教案

《离子反应》教案(第1课时) 陈华权 一.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让学生了解电解质和非电解质、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2)让学生掌握电离方程式的书写,并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3)通过设计探究性实验得到离子反应的实质和离子反应条件,并能分析离子共存的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实验和设想验证得到离子反应的条件,体验科学探究过程,从实验现象出发探寻反应本质。 (2)通过分析离子共存问题,让学生形成从现象到本质再到运用的思维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探究讨论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质量。 (2)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对于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是奠定高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基础。 二. 教学重点、难点 电解质的概念、离子反应及其条件、离子的共存问题。 三. 教学方法 讨论+探究+实验 四. 教学过程 〔引入〕前面,我们在学习溶液中离子的物质的量浓度的计算时,简单介绍了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生成了离子的知识。那么,请问:是不是所有的酸碱盐都能在水溶液中发生电离呢?哪些物质能发生电离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学习新知识——离子反应。要学习离子反应的知识,我们首先要了解什么是电解质的问题。 〔讨论〕什么是电解质?什么是非电解质? 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概念: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凡是在水溶液中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分析:1.强调关键字。2.强调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溶液)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讨论1:下列物质中哪些是电解质,那些是非电解质? 稀硫酸、氯化氢气体、氯化钠固体、氢氧化钠固体、碳酸钙、 铜、石墨、氧化镁固体、甲烷、蔗糖、酒精、葡萄糖。 小结:化合物:1、电解质:(常见的电解质)酸、碱、盐和许多金属氧化物。 2、非电解质:(常见的非电解质)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大多数有机物,如 蔗糖、酒精等。 讨论2:二氧化碳、氨气是否电解质? 强调电解质必须自身电离而导电。 讨论3: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注:判断物质是否属于电解质: 一看:是不是化合物; 二看:是不是导电;(熔化或水溶液中) 三看:是不是自身电离。 〔讨论〕酸、碱、盐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学生阅读教材P30页) 酸、碱、盐溶液能够导电,是因为物质溶于水时,离解成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问题〕相同条件下,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的导电能力都相同吗?(引出强弱电解质)(二)强、弱电解质

《典范英语》(10_07)教学参考

《典范英语》(10_07)教学参考 David Copperfield (I) 教学参考的目的在于为实验课提供一个基本的思路和框架,帮助实验教师更好地把握课题理念。课题组鼓励实验教师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做出调整,将实验课上出特色。 一、教学目标 1.语言目标:学生能够听懂并理解故事的内容;能够有感情地、绘声绘色地朗读;能够复述故事的主要情节;能够完成与故事相关的写作任务。 2.非语言目标:引导学生学习大卫?科波菲尔乐观坚韧、勤劳勇敢和真诚待人的品格。 说明:语言目标由教师负责检查,确保学生完成任务,达到要求。非语言目标具有开放性, 需要教师围绕有意义的话题与学生进行真诚交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 在有思想、有内容的开放性语言实践活动中习得语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二、课时安排 《典范英语》(9)因篇幅较长、难度较大,要求两周完成一部作品。第一周读完Chapters 1-4,第二周读完Chapters 5-10。每周读完后安排一节或两节实验课。 三、课前任务 本周学生应完成Chapters 1-4(P5-P44)。要求学生每天朗读15-20分钟,辅以默读。做到听读结合,认真把握和体会小说的内容,并适当积累好词好句。 四、课堂教学基本步骤 1. 导入(Lead-in):启发学生思考,了解小说背景 介绍小说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的相关信息(参考英文教案Teaching Notes),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和学生进行探讨,也可以请学生参考P84的作者简介,课上做简短的presentation:Who is the author? What do you know about him? 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novel? (喜欢或不喜欢,请学生简要评价) 教师可以参考以下信息(不必全部和学生交待,重点是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 Charles Dickens (1812-1870) wa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English novelists of the Victorian era and of all times. His most popular works might include David Copperfield and Oliver Twist.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