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新闻学概论复习

新闻学概论复习

新闻学概论复习
新闻学概论复习

KK,M新闻学概论复习

云南民族大学

黄东英

绪论

?教学重点、难点:新闻学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绪论

?一、什么是新闻学

?新闻学,英文叫JOURNALISM,原意是“纪事或做报之学”。

二、新闻学研究的课题

?(1)人类社会的各要素对新闻活动的决定和影响

?(2)新闻活动对社会的反作用

?(3)新闻活动自身发展规律

三、新闻学包括的内容

?1 、新闻理论:总结、研究人类新闻活动、新闻事业、新闻工作基本规律

?2 、新闻史:总结、研究人类新闻活动的历史

?3 、新闻业务:总结、研究新闻业务知识和技能技巧

?4、媒介管理与经营:宏观政策及微观管理机制、受众市场、媒介经营方针

四、世界各国新闻学主导理论

?1、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不受政府干涉

?(2)报刊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观点的自由市场?±和真理的?°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2、社会责任理论:《一个自由而负责任的报刊》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3、发展新闻学: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

?4、党报理论: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即宣传工具,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第一章新闻活动

?教学重点、难点:新闻活动产生的原因和条件新闻活动交流的三种渠道

第一章新闻活动

?一、变动产生新闻;关系决定需要

?社会生产力越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越激烈,产生的新闻、对新闻的需求量就越大

?二、新闻活动的渠道

?1、亲身传播:个人对个人的传播

?2、大众传播:四大媒体、七大媒体

?3、群体传播:一个人面向一群人

第二章新闻

?教学重点、难点:新闻的基本特点新闻的定义新闻要素

第二章新闻

?一、新闻的基本特点:真实、新鲜

二、什么是新闻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是新近事实变动的信息

?报道、分析、判断的基本区分

三、新闻本源

?新闻本源——变动的事实

?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

四、新闻要素

?新闻五要素:WHO、WHA T、WHEN、WHERE、WHY、

?HOW

五、新闻类别

?1、以新闻内容分:政法、经济、文教卫生、体育、社会新闻

?2、以新闻的发生地分:国际、国内、地方新闻

?3、以新闻的时间性分:突发性、延缓性新闻

?4、以新闻与读者的关系分:硬新闻、软新闻

?硬新闻:关系国际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

?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教学重点、难点:信息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与宣传的联系及区别; 舆论的定义与特点; 新闻与舆论的关系

第三章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一、新闻与信息

?狭义: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的东西

2、信息的特点

?A 、共享性或使用不灭性

?B 、扩缩性

?C 、组合性

?D 、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

?E 、相对性

二、新闻与宣传

?1、宣传的概念: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其基本职能是传播一种观念。

2、新闻与宣传的不同

?A、出发点不同:自身需要/受众需要

?B、归宿点不同:有无主观意图

?C、传播的方式不同:重复性不同

?D、传播的要求不同:定量的准确/定性的准确

三、新闻与舆论

?1、舆论: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舆论的特点

?A、公开性

?B、公共性

?C、急迫性

?D、广泛性

?E、评价性

3、舆论的社会功能

?(1)对国家政权、政府行为的监督和制约

?(2)对公众行为的鼓舞或约束

4、新闻媒介与舆论导向

?A、反映并代表舆论

?B、引发舆论

?C、引导舆论↗形成媒介模拟环境

?↘媒介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

?D、新老媒体互动建构舆论新格局

第四章新闻事业的产生

?教学重点、难点:人类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西方报业的产生原因;近代汉字报纸产生的特殊性

一、人类信息传播史上的五次革命

(一)语言的产生

1、无语言传播时代:

传播者以自身为符号,信息与信息的载体不分离,表达的信息非常有限

2、口头语言:

特点:比无语言传播更加灵活、自由,传播范围广。

局限:只能是面对面的共时传播,转瞬即逝,只能靠记忆保存。方言各不相同。受时空限制。(二)文字的发明

特点:信息与信息传播者得以更大程度的分离,超越时空能力加强。

缺陷:抽象化;不能进行远距离、大范围共时传播;记录困难(纸张产生以前)

(三)印刷术的发明

特点:使文字可以大量复制并可更广泛、更大规模的迅速传播。有力促进人类民主进程

局限:文字传播对读者阅读能力、理解能力要求较高。(智力门槛高)

报纸的产生与发行方式阻碍了远距离、同步传播

(四)无线电的发明

特点:传播速度更快,智力门槛低、受众面更广,摆脱地域和交通工具的限制,信息量更大。局限:线性传播,选择性差,仍有时空限制;稍纵即逝,存贮困难1、历程:

(五)计算机的发明

特点:多媒体(综合多种传播方式、传播特点);高度参予性、互动性,结合了大众传播与个人传播的优势;超越时空;信息的海量存储;便于查询等。

?缺陷:信息垃圾多、新闻的权威性、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等得不到保障。

?信息难以控制、色情泛滥,知识产权得不到保障。

?安全性较差。

?严重信息不均衡,“文化帝国主义”

(六)结论

每一次飞跃都使人类信息传播在数量、质量以及传播距离上获得突破性进展。是对时空的进一步超越。

二、西方报纸是资本主义

商品经济的产物

?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兴起→市场扩大、地理大发现使得欧洲的商业和工业由地中海向全球发展→经济信息的需求增加

?2、政治:资经济兴起→社会政治运动、宗教改革、资产阶级革命→党派宣传观点、制造舆

论→社会信息量增强

?3、社会物质条件发展

?印刷、造纸业

?交通、邮政事业

?人口集中的城市出现、公民受教育程度增加

?资本集中加速

三、报纸、广播、电视的产生

?自行整理出世界上最早出现的报纸、广播、电视

四、近代中文报纸的产生

?1815年——1821年马六甲《察世俗每月统纪传》

?1833年——1838年广东、新加坡《特选撮要每月纪传》

?1833年——1838年广东《东西洋考每月统纪传》

第五章互联网与新媒体

?教学重点、难点:新媒体的特点与传播形式;互联网络引发的传播革命;新老媒体的互动与关系;互联网络与新媒体对传播事业的影响

一、互联网与新媒体

?(一)了解互联网与新媒体的定义及发展历程

?1、定义:Internet(直译因特网),又称互联网,是指将若干地理位置不同的具有独立功能的多台计算机及其外部设备,通过通信线路联系起来,在网络操作系统、网络管理软件及网络通信协议的管理和协调下,实现资源共享和信息传播的计算机系统。

?何为新媒体:在技术上,新媒体是数字化的;从传播特征上看,新媒体具有高度的互动性?本教材倾向于把新媒体认作是以手机为代表的新型煤介终端,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电子书等

?(二)新媒体的特点

?1、即时

?2、海量

?3、互动

?4、个人化

?5、融合

?(三)新媒体的种类:数字化、互动

?1、电脑:对传统媒体的影响(三个告别、三个走向)

?2、手机:手机的传播方式

?3、ipad:平板电脑

?(四)其他传播形式

?Web1.0

?Web2.0

?Web1.0,是以编辑为特征,网站提供给用户的内容是网站编辑进行编辑处理后提供的,用户阅读网站提供的内容。这个过程是网站到用户的单向行为,web1.0时代的代表站点为新浪,搜狐,网易三大门户。

?Web2.0则是以加强了网站与用户之间的互动,网站内容基于用户提供,网站的诸多功能也由用户参与建设,实现了网站与用户双向的交流与参与,web2.0不同于web1.0的最大之处在于它的交互性。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有:博客中国、亿友交友、联络家等。

?微软提出web3.0概念,并且已经申请多项专利,web3.0网站内的信息可以直接和其他网站相关信息进行交换和互动,能通过第三方信息平台同时对多家网站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

?Web3.0用户可以在互联网上(不是在web2.0网站系统内)拥有自己的数据,并能在不同网站上使用。完全基于WEB,只须用浏览器便可以实现复杂的系统程序才具有的功能。

?1、博客:Web blog的缩写,网络日志

?以互联网为基础,用户以张贴文章的形式,发表自己的心得和思想,并等与他人交流互动的综合性平台。

?Blog之王:马特·德拉吉

?中国:方兴东博客中国

?(2)微博:Micro-blog, 是一种非正式的迷你型博客,是基于Web2.0平台可以发布即时信息的系统。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最多不超过140个字符。

?推特:集有限网络、无限网络和即时通讯为一体的交流平台

?Twitter 是一个广受欢迎的社交网络及微博客服务的网站,允许用户将自己的最新动态和想法以手机短信的形式发布,可绑定IM即时通讯软件。所有的Twitter消息都被限制在140个字符之内。

?关于名字Twitter的来历,Twitter是一种鸟叫声,创始人认为鸟叫是短、频、快的,符合网站的内涵,因此选择了Twitter为网站名称。

脸书(facebook)

?是中国台湾地区对美国全球社交网路服务网站Facebook的一种称呼,?°脸书?±二字是对英语Facebook的直译称呼。Facebook是一个社交网路服务网站,于2004年2月4日上线。从2006年9月到2007年9月间,该网站在全美网站中的排名由第60名上升至第7名。同时Facebook是美国排名第一的照片分享站点,每天上载八百五十万张照片。据报道,Facebook 首席执行官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6月25日在法国表示,Facebook的活跃用户数量将在明年某个时候达到10亿人。

?

?(3)播客:译自“pod cast”,是源自ipod与广播(broardcast)的合成词。主要通过互联网络传播音频和视频信息

?博客、微博和播客,改变了传播的形态

?一对多→多对多,所有人向所有人的传播

?信息的接收者从被动接收信息到主动创作信息,从单一获取信息到全面利用信息,从信息获

取的孤立个体变为信息交流的聚合体

?(4)论坛:提供公共电子服务白板,每个用户都乐意在上面书写并发布信息,进行聊天和讨论

?网易、新浪、搜狐

?天涯、猫扑、凯迪、西祠胡同等等

?(5)新闻网站:新闻单位创办的网站、商业性网站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单位有三种,P93

?(五)中国互联网的现状

?1、用户规模迅速扩大,域名总数增长迅速

?2、网络应用种类繁多,以塑造形象为目的的上网行为增多

?3、盈利模式逐渐多元化,商业化趋势日渐深入

?(六)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移动终端、大数据、云存储

?P95

二、互联网——一场新的传播革命

?(一)人类历史上的五次传播革命

?(二)互联网引发的传播革命

?公民拥有传播的权利,但没有传播的权力

?赋予公众传播的权力:传播资源的泛社会化与传播权力全民化

三、新老媒体互动构建舆论新格局

?(一)2007年几个标志性新闻事件,新老媒体开始形成互动

?(二)新老媒体互动产生的舆论新特点

?1、自发性

?2、突发性

?3、鲜明的指向性

?4、诉求明确、直接

?5、故事情节的戏剧化、传播符号的娱乐化

?6、网上网下互动频繁,发生几率在上升

?互联网舆论形成的公害:谣言泛滥、侵犯隐私、群体极化

四、争夺传播主导权——新传播革命的新课题

?(一)议程设置

?(二)解读信息

?(三)舆论导向

?1、新意见领袖的产生

?2、各种社会思潮流行

五、互联网与新媒体造就传媒新业态

?(一)传播结构的变化

?实体、内容

?部分改变信息的生产和采编流程

?(二)传播理念上的转变

?1、报业:回归精英

?2、电视:主导娱乐

?3、广播:受众细分

?(三)业务操作上的调整

?1、对于所有传统媒介进行“数字化”;新闻采编流程发生变化

?2、对不同媒介产品进行融合

?(四)媒介产值链的重组

?1、内容生产将更具专业性和独创性

?2、媒介承包商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套餐捆绑

?3、销售服务将更为精准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李良荣:三网融合:态势及影响

?2010年11月04日来源:凤凰网科技频道

第六章新闻事业的发展及其基本规律

?重点难点:报纸、广播、电视媒体的特点;了解频道专业化、频率专业化的趋势以及报纸的分类

一、新闻媒介的三种所有制及其特征

?自行整理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国营媒介三种媒介所有制及其特征

二、报纸、广播与电视

的特点及其比较

?(一)报纸的优势及不足

?优势:1、消息源和报道面广,可作详细、深入报道,可刊载理论性强的文章

?2、可长期保存和翻阅

?3、读者选择性强,可进行非线性阅读

?不足:1、速度慢、时效性差

?2、覆盖面小

?3、感染力不如电子媒介

?4、读者要求有一定的文化水平

(二)广播媒介与电视媒介的

异同

同:1 、利用无线电波

?2 、传播速度占优势,信息反应速度快于印刷媒体

?3 、取得反馈的能力相对较低

?4 、传达信息能力强(智力门槛低,“ 跨越发展中地区文盲的障碍” ,信息阻塞度小;能通过现代通讯卫星,广泛覆盖人类居住地区)

?5、信息保存困难度较大,不易保存、剪辑、收藏和再传播

?6、线性传播,受众选择性差(使受众丧失对信息内容选择的主动权;丧失在信息接受时间上的选择权;在同一时间丧失对其他节目的选择权。)

异:1 、刺激接受器官不同。(听觉;视听结合“ 用两个感官来处理的信息,其功效决不是用一个感官来处理的两倍” )

?2 、信息使用符号的差别。(广播接收自由度大于电视,是可随身携带的“ 跟你走的媒介” )?3 、效果上的差异。广播具有最广泛的联想空间,电视容易束缚思考和联想。同时受众对广

播的抗拒性不如对电视强烈

?报纸:深度报道、分析报道、评论

?广播:滚动消息、现场录音报道

?电视:现场直播、主持人栏目

?4、技术方面的差异:电视的科技程度高于广播。制作技术难度、费用、投入都高于广播

?5、信息传达上的差异:广播信息要求完整、简明、一听就懂。电视信息要求声画结合,发挥联合作用

三、通讯社的简要发展历程

?1、新闻通讯社:是专门搜集和供应稿件、图片和资料的新闻发布机构,是新闻流通的主要渠道,又被称为“消息的总汇”、“供应新闻的大动脉”。

?2、早期四大通讯社的创立

?(1)哈瓦斯通讯社(L’AGENCE HA VES)1835年创办于巴黎

?(2)沃尔夫通讯社(WOLFF TELEGRAPHEN BUREAU)1849年创办于柏林

?(3)路透社(REUTERS LTD)1851年德国人路透在伦敦创办

?(4)美国联合通讯社(ASSOCIATED PRESS简称AP)

?3、当代世界五大国际通讯社

?AP、UPI、RUETERS、AFP、ITAR—TASS(1992年后,塔斯社与俄罗斯新闻社组成俄罗斯通讯社,简称俄通社,由政府所有。后俄罗斯通讯社分离出去,仍称为ITAR—TASS)

四、广播电视的非群体化、窄播化趋势

?定位概念的提出

?20世纪70年代,美国营销大师A·里斯和J ·屈特最早指出:企业应根据消费者对某种产品属性的重视程度,给产品确定一定的市场地位,即为产品制造一定的特色,树立一定的形象,以满足消费者的某种需求和偏好。

?其重点在于:1、企业如何将定位信息有效传到消费者脑中。2、定位信息如何与消费者需要相吻合

?1、系列广播电台(频率):是指广播电台从所有频率都播出综合性广播节目向不同频率播出不同的专门性节目转化形成的新型广播格局,即一个电台下的不同频率传播节目各有侧重,内容取向上各有分工。

?2、频道专业化:指的是电视媒体经营单位,根据电视市场的内在规律和电视观众的特定需求,使其节目内容和频道风格能较集中地满足某些特定领域受众的需求,从消费心理学、市场营销学的角度看,电视频道的专业化实质上是一种目标市场的营销策略。

——张海潮《电视中国——电视媒体竞争优势》

3、目前频道专业化存在的问题

?频道同质化严重;

?频道节目资源匮乏;

?频道专业化程度低

五、报纸的几种分类

?1、以办报方针分:A、政治性报纸B、商业性报纸C、政治性的企业报(政企合一型)

?2、以报纸内容分:中国A、综合性报纸B、专业性报纸西方A、严肃的高级报纸B、大众化的通俗报纸

?3、以阶级属性分:A、无产阶级报纸B、资产阶级报纸

?4、以发行范围分:A、全球性报纸B、全国性报纸C、地方性报纸

?5、以出版时间分:A、日报、B、晚报C、周报

严肃性高级报纸的共同特点

?1、经济、政治独立自主。

?2、均是政企合一的综合性日报。

?3、都以中上层阶级为主要读者对象,新闻以硬新闻为主,严肃、严谨,很少有煽情新闻,高度重视评论。

?4、以现代企业管理方法来经营报纸,注意物色杰出人才,内部管理严格,力争利润的最大化。?6、我国报纸的三种类型

?A、共产党县、市级以上的机关报

?B、晚报、都市报

?C、专业性报纸

六、新闻报道的几种主要体裁

?(一)报纸的新闻文体

?1、新闻:消息、通讯

?消息:迅速、准确、简要地报道一个新闻事件

?通讯:详细报道一个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一个新闻人物的所作所为

?2、言论:新闻评论、时评、政论

?3、杂交品种:新闻特写、新闻述评、调查报告、深度报道、杂文

?(二)广播的新闻文体

?1、消息报道

?2、现场直播新闻

?3、人物访谈

?(三)电视的新闻文体

?1、消息报道

?2、现场新闻直播

?3、纪录片

?4、新闻述评

?5、新闻特写

七、新闻教育的发展历程

?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1847—1911)匈牙利犹太籍人。

?他创造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

?当今世界,以传播学为主的新闻与传播教育机构,教学模式主要有两类:一是把传播学当作通识教育,培养目标是传播通才。

?另一类课程模式重视实用性,把进入新闻业所需要的写作和研究技巧教给学生。专业课重视调查研究和理论课程。

第七章新闻媒介的性质

?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了解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媒介产品的商品性、新闻事业的阶级性;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一、新闻媒介的共性、特性、个性

?1、共性(1)是精神产品的生产机构,在社会上具有强大的影响力

?(2)以传播新闻为主要内容

?2、特性(1)从所有制方面有三类:私营、公营、国营

?(2)与政府或政党的关系有三类:独立的新闻媒介、官方新闻媒介、半官方新闻媒介

?(3)从阶级性方面有两类:无产阶级新闻媒介、资产阶级新闻媒介

?(4)从办报(台)方针来看有三类:商业型、政治型、政企合一型

?(5)从媒介的内容来看有两类:严肃性的高级报纸(电台、电视台)、大众化的通俗报纸(电台、电视台)

?3、个性:媒介在内容选择、编排方式、行文风格上各不相同。

二、新闻媒介的双重属性

?事业性质企业管理

三、新闻媒介产品的商品性

?报社:发行收入、出售广告

?电台、电视台:出售时段给广告客户

四、新闻事业的阶级性

?新闻事业的阶级性是指报纸、广播、电视在反映客观世界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立场、思想、观点,他们客观上有利于某个阶级的利益

?报纸的阶级性体现在:

?1、选择事实

?2、编写新闻

?3、安排版面

?4、写作言论

五、中国新闻事业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1、中国新闻事业的最高宗旨是:在党的基本路线指导下,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全心全意服务于人民群众、促进现代化建设

?2、自觉接受共产党领导,无条件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国家的法律法令

?3、新闻事业是以党报为核心的多品种、多层次媒介并存的格局

?4、新闻事业属于国有资产,是全民所有

?5、新闻事业基本上实行“事业性质企业管理”的运行方式

第八章新闻事业的功能与效果

?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正负效应、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以及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和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正负效应、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一、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功能

?三功能说:拉斯韦尔(Laswell)在《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和功能》认为大众传媒具有监视环境、协调社会各部分、传递社会遗产的作用。

?传播学者赖特又补充了娱乐的功能。

?功能:

?监视环境

?协调社会各部分

?传递社会遗产

?娱乐

二、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

?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

?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

?3、实施舆论监督

?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

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在《大众传播、大众趣味和有组织的社会行动》对媒介负面社会影响的分析

?大众媒介具有麻醉精神的消极功能:

?1、让人沉醉在虚幻满足中;剥夺人的行动能力。

?2、持续不懈的媒介宣传使人们丧失辨别能力而不假思索的顺从现状。

?3、媒介内容是使大众审美鉴赏力退化和文化水平下降的重要原因。

?4、媒介以廉价的代价占用、剥夺人们宝贵的自由时间资源。施拉姆:“时间窃贼” 霍克海默:“社会水泥”

?5、麻醉、色情暴力、同化文化、虚拟现实、制造需要、把事物浅薄、简单化

二、新闻媒介的正效应与负效应

?1、新闻媒介把整个世界呈现在人们面前,但新闻失实、信息污染干扰误导受众

?2、新闻媒介连接了世界,却淡漠了人际关系

?3、丰富了知识,却降低了思考能力

?4、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却诱发了个人无限的欲望

?5、促进了人类的文明,却污染了社会空气

三、新闻媒介的功能定位

?自行整理

四、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

?新闻媒介的传播效果指的是新闻媒介所传播的信息对受众的思想、态度和行动所产生的实际影响。

?西方学者对新闻媒介传播效果的研究经历过三个时期

?第一阶段——早期的强效果理论(1940年以前);

?第二阶段——中期的弱效果理论(40-60年代);

?第三阶段——后期的适度效果理论(70年代以后)

适度效果理论

?着重研究媒介长期的、无计划的、间接的以及集体产生的影响

?1、应重视广大受众的利益需求

?2、效果研究必须和社会各种因素联系起来

(一)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1、魔弹论

?这是早期关于新闻媒介效果研究中影响深广的代表性理论,认为新闻媒介发送的信息一经“命中目标”,就必须产生传播者所预期的效果。

?2、选择性理论

?主要观点:受众心理倾向性势必导致受众对传播者和传播信息的选择。

?首先,是有选择地接触;其次是选择性理解;第三是选择性记忆。

?3、使用与满足模式

?这是从受众利用媒介的动机和目的是否满足来衡量媒介效果的理论。

?以下是日本学者归纳的,具有典型意义:

?(1)解闷消愁

A 、逃避日常生活的种种制约

B 、逃避劳苦和烦恼

C 、解放情绪

?(2)人际关系

A、同节目中的任务结成假设的社会关系

B、获得有利于日常社会关系的效用

?(3 )确认自我

A、寻找确定自己位置的坐标

B、学习应付现实问题的方法

?(4 )监视环境

(二)从社会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1、二级传播理论

?“大众传媒→舆论领袖→受众”构成的传播过程称作“二级传播”。

?1940年,美国传播学者拉扎斯菲尔德及同时在美国俄亥俄州伊里县进行了关于总统竞选宣传调查而取得的意外收获。

?二级传播理论的关键是舆论领袖。他们上通媒介,下连公众,其传播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更易位受众接受。

?人际传播在大众传播中的主要作用。艾滋病防治、毒品控制例。婴幼儿用品、老年人保健品例

?2 、含义论

?含义论把行为当作内心理解的产物,就是说,个人行为是个人对我们文化具有共同解释的符号、形象或事件的意义理解的产物。

?含义论倡导者认为有三种“世界真实”,第一种是客观世界真实,第二种是媒介通过连续不断报道而呈现的世界真实,第三种是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真实。受众的行为是其内心对世界的理解出发的。而受众内心存在的世界知识,一方面来自对客观世界的亲身感受,另一方面则受到媒介对影响。

?3 、模式示范论

?大众传播能够描述模式化的行为。受众对于媒介内容的接触,为自己提供了一种学习的对象,可以从中学得一系列行为方式,这些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人们处理丰富呈现的问题的永久性方式之一部分。也就是说,媒介内容对受众的行为具有模式化的示范效果。

?卜卫:大众传媒对儿童的影响

(三)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

?1、议题设置理论:新闻媒介选择并突出某些内容,从而使这些内容引起公众的注意和重视。

?主要观点有三个:

?A、在当代社会,大众传播媒介参与了“社会现实的建构”,影响了人们头脑中对社会现实的构想

?B、大众传播媒介从每日每时发生的客观事实中挑选出了极少数加以广泛传播,从而影响到受众对社会事物轻重缓急的考虑

?C、事件在大众传播中出现的频率,使受众赖以判断该事件重要性的主要依据

?2、创新扩散理论

?该理论主要研究大众传播对新技术、新观念推广所发挥的作用。

?1973年,罗杰斯和休梅克在《创新的传播》一书中对“创新扩散”理论进行了总结,提出了四阶段说。

?知晓:个体意识到创新的存在,并对创新的功能有所了解。

?劝服:个体对创新宣传了一种赞成或反对的态度

?决策:个体从事于导致对采纳或拒绝创新作出选择的行动

?证实:个体谋求强加他已作的创新决策

五、我国新闻事业的作用与任务

?自行整理

第九章大众传媒与社会

?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大众传播媒介与社会、与政治、与经济、与文化、与国际关系的重要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媒介生态环境、媒介与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

一、大众传媒与社会系统

?(一)媒介生态环境对媒介发展的意义

?媒介生态系统:媒介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存在与发展与其他子系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等也存在密切关系,这种关系的总和就是媒介的生态环境。

?1、决定媒介制度

?2、决定媒介发展水平

?3、决定媒介的改革方向和改革力度

?4、决定新闻媒介的运作模式和操作方式

?5、决定媒介的行为规范、职业理念和运作方式

?(二)媒介系统在社会系统中的作用

?1、开发和利用社会信息资源

?2、实现社会系统总目标

?3、实现个人的社会化

?4、促进社会整合

二、大众传媒与政治

?传媒与政治既相互对立统一,又互相依赖制约

?(一)政治对大众传媒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集中体现于政治体制对新闻体制的影响

?1、新闻体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媒介的所有制。

?新闻体制的焦点问题之一是媒介、政府以及公众三者之间的关系。

?2、政府的政治活动对大众媒介的利用与影响

?发布政治信息

?宣传政治主张

?塑造政府和政治人物形象

?进行舆论导向

政治活动对新闻传播的影响

主要表现

?政界通过持续不断的新闻发布活动,使自己成为媒介最重要的新闻来源之一;

?政府将媒介作为向公众传达自身观念和主张的工具;

?政府通过操纵媒介引导和控制社会舆论。

3、新闻媒介对政治的作用

?维护政治权力的合法性

?参与政治决策

?塑造政治文化

?进行舆论监督

三、大众传媒与经济

?1、现代经济对大众传媒的决定性影响

?经济体制制约着大众传媒功能的发挥

?经济体制决定着大众传媒的运作方式

?经济发展推动了大众传媒快速扩张

?经济发展为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雄厚的物质力量

2、大众传媒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大众传媒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功能首先表现为收集与发布经济信息,引导生产和消费。

?大众传媒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功能同时表现为监督市场秩序,反映社会舆论,纠正经济生活中的不公正现象和其它偏差。

?大众传媒对于社会经济的促进功能还表现为:刊载商业广告,激活和满足消费需求。

?大众传媒作为信息产业,本身就是国民经济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四、大众传媒与文化的关系

?1、主流媒体呵护主流价值观

?葛兰西霸权主义理论

?一个国家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总是统治阶级的思想

?主流媒体对主流价值观的宣传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2、大众传媒是大众文化的最佳载体

?A、大众传媒和大众文化的对象完全一致

?B、大众传媒的特性契合了大众文化的内容要求

?C、大众文化的形式多追求感官刺激,这也正是大众传媒的所强

?3、大众传媒对于文化的消极影响

?A、大众传媒限制了受众选择文化享受的自由

?B、大众传媒削弱了文化的社会功能

?C、大众传媒影响并控制大众的需求

?D、“文化帝国主义”现象也是现代大众文化传播中值得忧虑的现象

五、大众传媒与国际关系

?1、塑造国家形象

?2、影响对外政策

?3、影响吸引外资

?4、影响对外贸易

第十章新闻自由和媒介控制

?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新闻自由的含义、发展及对其的社会控制

?教学重点、难点:新闻自由的发展、各国新闻法规的主要内容

一.新闻自由的涵义

?1.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内涵。

?文艺复兴运动期间——言论自由

?17世纪初——出版自由

?报刊兴起——报刊自由

?现在——信息交流的自由

?新闻自由就是公民拥有出版权、采访权和发布权

?密尔顿与出版自由

?杰斐逊的选择

二.新闻自由是伟大的口号

?(一)知晓争取出版自由的斗争的三个时期以及欧美各国扼制出版自由的方法

三.新闻自由属于人民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三十五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各国宪法或《人权宣言》

?新闻媒介和公民的新闻自由权

四、新闻法规

?1、对新闻媒及的四种社会控制: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2、新闻法规:指的是国家制定和颁布的有关新闻传播的法律条文的总称,它包括新闻专门法和非专门法的有关条文。

?3、世界各国的新闻法规的三种形式

A、以立法形式正式颁布的《新闻法》;

B、以最高法院和上级法院的判例为标准来审理新闻案件;

C、把新闻法规的有关条文写入《宪法》、《民法》、《刑法》以及其它的专用法律条款中

?

?核心问题:保护新闻自由,同时必须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在确保国家利益、公众利益不受侵害的前提下,鼓励新闻媒介满足公众需要,促进国家发展。

?为防止滥用新闻自由危害国家和公众,各国的新闻法规对新闻报道和评论作了一定的限制:国家安全法;关于新闻诽谤;关于隐私权

诽谤罪确认的四个条件

?1、有特定的对象,可以让他人确认的对象,不是泛指

?2、歪曲、夸大、捏造事实

?3、必须含有恶意

?4、公开传播,造成对象的名誉损害

?在中国,诽谤罪成为新闻侵权,又称作侵害名誉罪

?判定新闻媒介是否侵害名誉权的主要标准有:1、看报道是否真实;2、是否有借机诽谤诋毁的内容

?在确认诽谤罪时,真实性是防止触犯诽谤罪的最强大武器。

?在确认触犯隐私罪时,真实不起作用,惟一能起作用的是新闻价值。

第十一章新闻媒介的运行体制与管理模式

?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媒介集团化、频道专业化与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教学重点、难点:媒介集团化、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一、知晓世界新闻媒介的三大运行体制及其特点

二、媒介集团化

?缘起:1996年电信法:打破媒体间壁垒,允许各个媒体在市场上互相渗透;放宽媒体所有制的限制,促进竞争

?1、原因分析:做大做强,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2、途径分析:自强不息;收购兼并联合

?3、世界六大最大传媒的核心竞争力

当今世界六大传媒集团

?(1)美国在线—时代华纳:世界最大的传媒集团,拥有多项世界第一。

?世界最大的在线实时通软件(ICQ)

?世界最大的互联网接入服务提供商

?世界用户最多的有线电视频道(CNN)

?美国片源最丰富的有限电影频道(HBO)

?全球最大的电影制片公司(华纳兄弟电影公司)

?拥有《时代》、《财富》等世界知名杂志

?(2)美国维亚康姆公司

?世界上用户最多的有线音乐频道(MTV )

?世界最大的黑人电视节目网(BET )

?世界最大的录像片、VCD 、DVD 和电子游戏租赁商

?世界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

?拥有派拉蒙电影公司

?(3)美国迪斯尼公司:

?世界最大的主题公园经营者(迪斯尼乐园)

?全球最大的动画片制片商、供应商

?去昂球最大的体育频道(ESPN)

?拥有ABC 广播公司、三家电影制片公司

?(4)澳大利亚的新闻集团:拥有欧美、日、亚非拉各卫视控股权(英国空中广播、日本的NBT 、亚洲的STAR TV 、凤凰卫视)

?全美最大的广播公司——FOX 公司

?英国的泰晤士报、太阳报、

?FOX 电影公司、国家地理频道

?(5)德国的贝塔斯曼

?世界最大的图片出版商

?世界最大的音乐出版商和经销商

?欧洲最大的广播公司

?欧洲最大的电视片制作供应商

?(6)法国的威望迪

?欧洲最大电影公司

?欧洲最大的付费电视和数字电视运营商

?拥有世界第二大影片库

?拥有环球电影公司

?4、中国传媒集团化进程

?A、1996年《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成立,标志组建传媒体集团正式成立

?5、媒介集团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A、对峙的双重角色定位:“事业性质”与“企业化管理”;

?B、行政力量之于传媒集团化:“干预”与“支持”;

?C、传媒集团化:“做大”还是“做强”;

?D、产业经营之争锋:经营“主业”与“多元化”经营。

三、广播电视频道专业化

?1、与报业集团不同,中国广播电视集团化不过是实施广电频道专业化的一个平台。

?频道专业化最早从美国开始,电台的频率化大致也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

?2、广电从雅俗共赏走向雅俗分赏,从综合走向专业,从大众走向小众化,使市场经济成熟和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

?广电业面临两个主要市场:受众市场和广告市场。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成熟,两者均出现了分化趋势。

?同时,以数字压缩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浪潮方兴未艾。

?3、我国频道专业化还是属于刚刚起步,目前来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频道、频率设置雷同

?节目回放率过高

?专业化程度低

四、新闻媒介的内部管理和运行

?自行整理

五、新闻媒介的经营

?根本目的:以最少的成本赢得最大的利润

?媒介经营的基本理念——规模经济

第十二章传媒业经营

?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传媒经营的基本原则、基本目标、基本路径

?教学重点、难点:媒介经营的基本目标与路径

一、传媒业经营的基本原则

?1、普遍服务原则

?2、编营分离原则

?3、受众中心的原则:从4P到4C 的转变

二、传媒业经营的基本目标

?1、打造核心竞争力:超越竞争对手的强项;SP;一家媒体的绝活儿

?2、提升媒介公信力:公众对一家媒体的信任度和忠诚度

三、传媒业经营的基本路径

?媒介经营的基本理念——规模经济

?规模经济是指企业达到一定的生存规模以实现最佳的投入产出效应

?1、集约化

?2、专业化

?3、跨媒体、跨行业、跨区域经营

第十三章新闻媒介的受众

?教学目标及要求:了解受众地位的演变、受众的作用、受众的特点、细分、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及受众的权利

?教学重点、难点:新闻媒介的受众定位及受众的权利

一、受众是谁

?通俗地说,新闻接受者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受众”。他们是接受新闻信息的人,是新闻传播的对象。

?1 、作为“ 阅听人” 的受众

?2 、作为“ 群众” 的受众

?3 、作为“ 消费者” 的受众

?4、作为“公民”的受众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看,受众是“公民”。

?公民是指取得某国国籍,并根据该国法律规定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

?“公众”是现代民主政治的产物,他们由公民组成,理智而乐于思考,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不易被他人所左右。

?从这个意义上说,新闻传播活动既不是所谓的“传者中心”,也不是想象的“受者中心”,而应该是一种“传受平等”的自由交互的传播样式和交往形式。

二、受众是新闻媒介的积极参与者

?1、决定新闻媒介内容取舍

?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

?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

?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

三、受众的特点

?1、新闻媒介受众的特征:广泛性、混杂性、隐蔽性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 2、新闻真实性 3、宣传 4、受众 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新闻学概论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新闻: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 新闻价值:是事实具有的、满足社会与公众对新闻需要的要素的总和。 新闻敏感:新闻敏感就是记者敏锐地发现、鉴别和预见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的能力。 新闻价值取向:是新闻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所要解决的,是新闻工作者按照什么导向、标准对新闻价值进行选择、取舍、和呈现的问题,表现为选择和决策过程中的倾向性。新闻事业:1、狭义的新闻事业是一切新闻机构及其全部业务活动的总称。 2、广义的新闻事业还包括新闻教育和研究机构及其教学、教育和学术研究活动。 新闻本源:人类长期的新闻传播实践证明,客观存在的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事实在前,新闻在后;事实是第一性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新闻是第二性的、是人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合理想象:是从已知的事实去推测记者没有采访到而可能发生的”事实“,并作为事实来报道。 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指的是新闻媒体通过提供新闻报道为主的信息产品(包括广告)能够获得受众信任的能力和程度。 二、辨析题 三、简答题 1、新闻的基本特征:真实准确、内容新鲜、报道及时、传播公开

2、新闻价值的一般要素:(一)新鲜性(二)重要性(三)显着性 (四)接近性(五)趣味性 3、新闻事业的基本功能:1)传播信息,报道新闻; 2)反映舆论,引导舆论;3)服务受众,服务社会。 4、新闻的客观性:首先,新闻事实及价值要素是客观的。其次。社会与受众的新闻需要具有客观性。再次,社会与受众对新闻价值的检验是客观的。 5、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含义:新闻必须真实,这是新闻报道的基本要求。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是社会主义新闻事业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新闻媒体要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深刻把握新闻真实性的科学内涵,把新闻真实性原则落实到新闻工作的各个环节中,不断提高公信力。 6、新闻事业的基本属性:阶级属性、社会属性、文化属性、政治属性 四、论述题 1、请你谈谈对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这一定义的认识和理解 答:首先,它肯定了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是第一性的,新闻是事实的报道,是第二性的,从根本上划清了唯物主义新闻本源观和唯心主义新闻本源观的界限。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这也就意味着,新闻一定要符合客观事实,不符合客观事实就不是新闻。 其次,定义明确指出,事实要成为新闻,必须通过一个中间环节,这个环节就是报道。 第三,定义强调,新闻报道的事实是新近发生的。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考核新闻学概论期末试题

新闻传播学院课程考核 新闻学概论试题 注意:将试题答案写在答题纸上,考试结束后本卷与答题纸一并收回;试卷满分100分; 请认真作答;考试时间100分钟;形式:闭卷。 一.名词解释: 1、新闻法治: 2、新闻价值: 3、出版自由: 4、言论自由: 5、新闻事业管理: 二.简答题: 1、简答中国新闻舆论监督所主要采取的方法 2、简述影响新闻价值取向的几个主要因素 3、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出版自由的性质和特点 4、阐释新闻法治应该从哪几个方面予以把握。 5、当前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主要任务,包括哪几个方面?做具体解说。 三.论述题: 1、何为媒体审判?结合近几年的新闻案例,谈谈你对新闻舆论监督中媒体审判的看法。 2、结合近几年的新闻案例,谈谈如何协调公民的隐私权和公众的知情权之间的矛盾关系。四.案例分析题。 我国将优化服务推进二孩“生得出生得好” 2017年01月27日14:15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北京1月27日电(记者王宾)全面两孩政策迄今已落地一年,全国出生人口中二孩及以上占比已逾四成。如何才能让二孩“生得出、生得好”?国家卫生计生委表示,我国将继续调整扩增助产服务资源,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 2016年,中国累积生育需求集中释放,高龄高危产妇比例增加,生育服务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突显,出生人口达到2000年以来最高峰。 产科床位够不够?数据显示,2016年,中央投资29.1亿元,支持45个市级和202个县级妇幼保健机构建设。国家卫计委妇幼司司长秦耕表示,“十三五”期间,中国将力争增加产科医生和助产士14万名,新增产科床位8.9万张,力争在“十三五”前期解决妇幼健康服务资源总体不足和结构性短缺的供需矛盾。 母婴安全怎样保障?2016年,全国孕产妇死亡率下降到19.9/10万,婴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下降到7.5‰和10.2‰。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马晓伟说,中国将进一步推进妇幼健康优质服务,全面推广使用全国统一的母子健康手册,加强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 据了解,我国共有8.8亿妇女儿童,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二。《“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提出要合理配置妇幼保健、儿童照料等资源,满足新增公共服务需求。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具体分析案例中所体现出的新闻传播学理论。

社会保障学复习提纲

教材:社会保障概论(第三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第一章社会保障学概论 1、社会保障的概念。 社会保障是以政府为责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暂时或永久失去劳动能力以及由于各种原因而生活发生困难的国民给予物质帮助,保障其基本生活的需要。 2、社会保障的含义。 1)社会保障的责任主体是国家和社会 2)社会保障的目标是满足人的基本生活需求 3)社会保障面向社会全体成员 4)社会保障制度实施的保证和依据是社会立法 3、社会保障的特点。 ?社会性强制性普遍性公平性互助性储蓄性 4、社会保障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社会性功能(对社会发展、社会稳定的作用) ?社会保障的稳定功能:通过保证劳动者乃至国民在特殊情况下的生活问题,从而实现整个社会乃至统治秩序的稳定。被誉为“社会安全网”和“社会减震器”。 ?社会保障的公平功能(即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关系的功能) 社会保障的经济性功能(对应于社会保障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调节投融资功能 平衡需求功能 国民收入再分配功能 保护和配置劳动力功能 5、社会保障的主要内容。 ?社会救助——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保障最低生活; ?社会保险——基本保障,保障劳动者失去劳动能力,从而失去工资后仍能享有基本生活; ?社会福利——增进城乡全体居民生活福利的高层次社会保障; ?社会优抚——特殊性质的社会保障,保障社会上备受尊敬的军人及其家属的基本生活。 6、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1、德国:世界上第一个以立法形式实现社会保障制度的国家; 2、美国:最早颁布《社会保障法》。 第二章社会救助制度 1、社会救助的概念和含义。 社会救助的概念 所谓社会救助,是指社会成员在其不能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水平时,根据有关法律规定,有权要求国家和社会按照法定的标准向其提供满足最

社会保障学概论简答题

社会保障概论 一、社会保障制度 1.社会保障制度: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对公民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或由于各种原因生活发生困难时给及其物质帮助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制度。 2.社保制度特征:公平性、社会化、强制性、福利性、多样性、刚性。 3.社保制度功能:保障、稳定、调节。 原则:公平性、权利与义务相结合、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原则。 4.现代社保制度萌芽于19世纪的英国,正式形成于19世纪的德国。全世界形成了以福利国家型、投保资助型、个人储蓄型、国家保险型四大类社会保障模式。思想基础:经济自由主义思想、国家干预主义思想。 5.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主体构成:A国家财政支持项目: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社区服务。B国家法律强制执行的社会保险项目: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住房保险。C商业保险有益补充:单位投保、个人投保、互助保险。 三支柱:国家、企业、个人。 6.财政体制的变迁。健全→功能财政(资源、收入、经济,职能是配置、分配、稳定) 财政支出的变迁:①购买性支出②转移性支出,包括社会保障支出、财政补贴支出、税式支出。财政支出规模结构:经济发展支出下降,国防支出下降,科教文卫支出上升,社会性支出上升,以及其他支出。首要原则是公平。7.税收包括A微观效应: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B宏观效应:调节、税收乘数即税收与财政支出的关系。 8.财政政策的变化:扩张型、中性型、紧缩型。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执行时期:亚洲经济危机、2008年至今。 9.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①社保制度完善,则社会稳定,会促进经济增长。②经济增长,能够使社会保障基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 10.社保制度对储蓄的影响:①挤出效应(良好的社保制度下)②挤入效应,导致提前退休。两种效应是并存的,主要看其力量大小。 11.社保制度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①对劳动力供给的影响:有助于保证劳动力的质量,刺激劳动力生产的积极性,容易增加劳动力的惰性,降低劳动供给。②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增加了劳动力需求,质量得到提高,需求下降,则成本增加。③对劳动力流动的影响:诱导流动,但容易导致循环累积。12.社保制度对资本市场的影响:①社保基金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丰富和健全了资本市场的内容,同时也刺激了资本的运行,增大了资本存量,健全和夯实了资本市场的基础,丰富了大家的投资选择。②资本市场对社保基金的英系那个:为社保基金的管理和运营提供了有效的平台,为其保值增值提供了载体。 二、养老保险制度 1.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相应的制度安排为劳动者解除养老后顾之忧的一种社会保险,它的目的是增强劳动者抵御老年风险的能力,同时弥补家庭养老的不足,手段则是在劳动者退出劳动岗位后为其提供相应的收入保障。 2.养老保险制度:按照国家统一政策,强制实施的保障退休职工基本生活需要的养老保险制度,其是我国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中的低层次也是最基本的一层。 3.特征:普遍需求、地位特殊、长期积累、管理复杂。 4.筹资模式:①现收现付制。特点:以支定收,实行初期因支出规模校而费率较低,以后则会随着支出规模的不断扩大而提高,实质上体现着养老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优点:短平快,成本低,缺点:没有积累经济储蓄费率波动大,劳动者代际之间矛盾激化。②完全积累制。特点:强调长期平衡,费率较为稳定,能够积累起养老保险基金。优点:预防老龄化冲击,使资金收取与企业的经济条件相联系,劳动者权利义务关系紧密。缺点:固定的费率难以适应经济的发展变化。个体养老责任凸显。③部分积累制。(我国的创举)特点:费率具有弹性,可根据养老金支出的需求分阶段地调整费率。优点:满足一定时期养老保险金支出,又有资金积累,既不会超过企业与劳动者个人的经济承受能力,又因阶梯实践不太长而易预测,面临的保值增值压力亦不会太大。 5.企业年金制度 特征:一是由企业和职工双方共同缴费,实行完全积累制,二是为受益人建立企业年金个人账户,账户积累由企业和职工缴费及投资运营的收益构成,三是企业缴费在工资总额一定比例内,将可在企业成本中列支;四是市场化管理和运作。 企业年金,补充养老保险,对资本市场产生积极效应,金融创新突破。 6.我国养老保险资源框架:核心是基本养老保险,补充是企业年金、商业保险、个人储蓄、财政补贴、养老救助体系。 7.工龄:从事有毒有害工作工龄为常人的1.3-1.6倍。缴费年限为15年,未满15年需要①补缴②将缴纳的钱一次性偿还给员工续保,达到15年以后,每多缴一年,政府多补贴1% 养老金=个人+企业+政府(地方、中央)+养老基金分红 基数:缴费截止期上一年度职工日/年平均工资 养老金=基数*2% 专题一:我国人口老龄化及其应对思路 1.人口老龄化:一个国家或地区,由于人均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使得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或人口年龄结构不断老化的社会发展过程。特征:地域化和地区化。 老龄化测度: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数/总人口>10% 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总人口>7% 2.月计薪日21.75天,月工作日20.83天 3.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特点:规模庞大,发展速度快,经济基础薄弱,地区 发展不均衡,高龄化特征显著。 4.人口老龄化对我国社保体系的挑战:①对养老方式的挑战②对医疗保险的 挑战,总体养老金水平偏低(养老金替代率=养老金/在职工资)③养老金支 付能力的挑战 5.应对思路:做实个人账户,健全养老保障体系,完善退休制度,大力发展 老龄产业。 专题二: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评析 1.我国传统的养老保险制度缺陷分析:单方负责,封闭运行,先收现付,制 度分立。 2.新型养老保险制度成就:单位化向社会化发展,单一的责任制向责任共担 发展,单一层次保障到多层次保障发展,覆盖面持续扩大。 问题:分散决策与分割管理,转制成本的控制,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缺陷, 配套措施不足。 总结:包含问题很多且复杂,养老保险折射出的社会问题,通过自己的专业 视角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 三、医疗保险制度 1.医疗保险:指通过国家立法,按照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运用 资金,保证人们公平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2.特点①普遍性②待遇支付形式为非定额的费用补偿③补偿期短但受益时间 长④涉及关系非常复杂⑤医疗服务消费具有不稳定性和被动型。 3.相关概念 A疾病风险具有典型的群体性和社会性 B基本医疗保险△! 定义: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条件下,根据经济水平以及各方面承受能力等综 合因素,在国家或地区基本健康保障范围内,为全体参保人员提供基础性, 必不可少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C社会医疗保险特征:直接成本补偿 D统账结合 4.世界各国现行医保模式简析 (一)国家或政府型英、俄 优点:保障水平高,可从宏观角度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缺点:财政压力大, 相关医疗机构缺乏活力 (二)社会保险型中国等发展中国家 优:强制缴费,责任明确,互助效果显著。缺:减少公民现实支出,受外界 经济波动影响,强制缴费是一种收入再分配形式。 (三)市场或私营型美国橱窗保障 优:灵活,效率水平高,保障模式透明。缺:公平不足,效率有余,医疗成 本支付压力大。 (四)储蓄型新加坡中央公积金制度,账户联通体系。 优:家庭为单位强制储蓄,避免社会相关风气的代际转移。缺:对相关社会 成员的排斥作用明显。 5.医疗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现收现付制、累积制、混合制。 支付方式:按人头支付,按单元支付,总额预付制,按病种支付,按以 资源为基础的相对价值标准偿付,按服务项目付费。 6.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历程分析: ①医保覆盖范围不断扩大②医疗保障救助标准提升③基本药物目录制度建立 ④药品采购,降低药品流通价格⑤基层医疗设施得到改善⑥公共卫生均等化 程度显著提升齐公立试点改革初见成效。 7.中国特色医保道路解析“七个一” 一个本质,公益化;一个方向,为人民服务;一个方针,三方面工作,预防 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一个体制,医药要分开,盈利和非盈利 分开;一个保障,强化财政扶持,加大投入;一个重点,基本医疗保险;一 个目标,方便,有效,共享。 框架:一个本质,公益化;四大体系,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投入体系,保障 体系,药品流通体系;八个环节,管理,投资,运营,监管,人才,信息, 法律,价格形式。 8.国外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从后付制向预付制,管理型医疗服务模式的兴 起:健康维护组织,优先医疗提供组织,定点服务计划。 四、失业保险制度基本理论 1.失业:在市场经济下,在劳动年龄内,由劳动能力并有求职要求的劳动之 未能找到或丧失就业岗位的社会现象。 特征:劳动年龄人口16周岁——退休,有一定的劳动能力,有积极的就业意 愿,在一定时期内,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一周工作累计不超过7个小时),非 本人意愿。 类型:摩擦性:信息不充分,不对称;周期性:宏观经济周期性波动,经济 下行期;技术性:科技发展,对劳动力需求减少;季节性:自然环境影响; 结构性:复合型失业,经济社会结构紊乱。 2.失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建立的使劳动者因失业二暂时中断生活来源 是,在法定的期限内获取失业保险金给付的维持基本生活的一项社会保险制 度。 类型:强制性失业保险,非强制性失业保险,失业补助制度,双重性的失业 保险制度。 原则:强制性,统一性,公平与效率兼顾,适时调整,适当积累,适度。 目标:(一)与失业者个人有直接关系的目标:对非自愿失业者在失业期间提 供现金补偿,维持劳动者基本的生活水平,为失业者提供寻找工作的时间。 (二)与社会经济发展有关的目标:争取实现反经济循环的效果,改变失业 的社会成本的分布,改变劳动力的使用,保留熟练工人,鼓励雇主稳定雇用。 功能:维持劳动力资源的生产和再生产,为劳动者既有能力的充分发挥提供 了条件,为提高劳动力素质提供了必要条件,有助于提高经济活动效率,有 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运行和发展。 下岗与失业的区别:劳动合同是否保留;管理单位不同,失业保险经办机构, 下岗职工坐在单位的托管机构;待遇水平不同,失业保险,下岗职工有托管 单位办理社会保险 体面就业:稳定的收入和保障;社会尊重和社会认同;发展空间和发展机遇。 就业困难群体: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为代表的流动人口 社会福利制度 内容:职业福利、津贴 历史演变:剩余型福利、制度性福利、发展型福利 我国社会福利制度特征分析:典型的混合制度、典型的就业关联制度、典型 的城镇福利制度、典型的收入补差制度 改革趋势(一个转型三个结合):补差型到适度普查型、居民社区结合福利机 构、政府主导结合社会参与、法制化加专业化加标准化 对象:是否具有生活来源、特殊人群与弱势群体、贫困地区 弱势群体 特征(三低一高)经济收入低、生活质量低下、政治影响力低下、心里敏感 性高 代表性人群:贫困者、失业者、残疾人、老年人、少年儿童 社会扶助:强化政府职能、强化非政府组织的辅助功能、强化社区只能 低保制度 基础认识:保证社会成员最低生活需要的制度、选择性救助制度、动态化管 理体系、低水平收入补差制度、权力与义务相结合 延伸认识:积极效应(覆盖面广。救助水平逐年攀升。与其他制度协调不断 上升)存在问题(标签效应、稳定语气和制度依赖、获取稀缺资源的投机行 为、强制执行与变通操作、成本扩张) 社区功能:社会整合(调整协调不同因素的矛盾纠纷以形成凝聚力)、社会控 制(运用社会力量对乘员的行为进行约束)社会化(掌握技能学习知识) 社区管理模式:自治性管理模式、行政导向性管理模式、混合型管理模式 社区管理与社区服务的结合:社区扶助/、非营利性组织形成主体、社区教育、 财政基础、社区文化 贫困特点:贫困人口在持续增加、贫困状况在持续恶化、贫困差距持续扩大、 贫困全球化趋势 我国贫困测评指标:生存环境、生存质量、生存效果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新闻学概论考点整理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 1、P3 2003年全国抗击SARS的斗争中,关于“非典”的病原和病源的报道,给予中国媒体极深的经验教训。 2、P5 媒体审判,即以媒体的判断代替法院的审判。 3、P6 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弗逊把新闻自由的实践看作是探索美国民主政治体制如何运行的伟大尝试。 4、P6 “意见自由市场”的理论最早是从英国的约翰弥尔顿的《论出版自由》引出来的。 5、P23 新闻活动的渠道:亲身传播、大众传播、群体传播 6、P24 大众传播特点:一个媒介面向全社会传播信息,没有明确的传播对象,是一种无定向传播。 7、P26 新闻基本特点:真实、新鲜(案例整理) 8、P36 变动产生新闻: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水门事件”典型案例 9、P37 新闻五要素:谁、时间、地点、原因、事情

10、P41 新闻与读者关系分类:硬新闻、软新闻。硬新闻:关系到国计民生以及人们切身利益的新闻。软新闻:富有人情味、纯知识、纯趣味的新闻。 11、P44 信息分类:广义信息、一般信息、狭义信息。广义信息:所有对象在相互联系作用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自的属性。一般信息:与人类的认识过程和传播活动相关的知识积累。狭义信息:能够消除受信者随机不确定性的东西。 12、P45 信息特点:共享性(使用不灭性)、扩缩性、组合性、信息运用的多角度性、相对性 13、P53 “魔弹论”就是居高临下的命令,宣传对象只是俯首帖耳的听众。 14、P55 舆论的特点:公开性、公共性、急迫性、广泛性、评价性 15、P57 舆论定义:是公众针对特定公共事务的一致意见(态度),其目的就是要使公共事务最大限度地符合公众共同的意志和要求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点李良荣

PGC (Professionally-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 互联网术语。指专业生产内容(视频网站)、专家生产内容(微博)。用来泛指内容个性化、视角多元化、传播民主化、社会关系虚拟化。也称为PPC,(Professionally-produced Content)PGC模式,分类更专业,内容质量也更有保证;现电商媒体,特别是高端媒体采用的也是PGC模式,其内容设置及产品编辑均非常专业。 UGC (User-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产内容) UGC的概念最早起源于互联网领域,即用户将自己原创的内容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展示或者提供给其他用户。UGC是伴随着以提倡个性化为主要特点的Web2.0概念兴起的。它并不是某一种具体的业务,而是一种用户使用互联网的新方式,即由原来的以下载为主变成下载和上传并重。 OGC (Occupationally-generated Content,职业生产内容) 通过具有一定知识和专业背景的行业人士生产内容,并领取相应报酬。视频、新闻等网站中,以提供相应内容为职业(职务),如媒体平台的记者、编辑,既有新闻的专业背景,也以写稿为职业领取报酬。 OGC不属于UGC,而是与UGC相对立。

绪论 四种主导性理论必考 自由主义报刊理论 1.报刊独立自主,不受政府的干涉 2.报刊拥有对政府的监督权 3.“意见自由市场”和“自我修正”理论 4.对事实的信念 社会责任论 1.“对每日的事件给予真实的、全面的和理智的报道,并将它们置于能显示其意义的特定的前后联系之中。” 2.报刊要成为“交换评论和批评的论坛” 3.报刊要反映出社会各个集团的典型画面 4.报刊要澄清和提出社会的目标和价值观 5.报刊要“完全接近每日的信息” 发展新闻学(发展传播学) 国家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是一切发展中国家的首要任务,新闻媒介必须服从、服务、促进国家发展尤其经济发展。 守望、整合、教育 党报理论 新闻媒介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必须无条件的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法规条令。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新闻学概论》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8分) 1、报纸最早产生于( A ) A威尼斯 2、“意见自由市场”理论最早有(D )提出 D.弥尔顿 3、新闻与信息的关系是( D ) D.新闻是信息大家族中的特殊成员 4、新闻事业的指导性通常取决于新闻内容的( C) C.指向性 5.第一个提出新闻自由口号的资产阶级政治家是( B ) B.约翰·弥尔顿 6.对于报纸批评,毛泽东曾提出( A ) A.“开、好、管”三字方针 7.新闻事业作用于社会的基本手段是( D ) D.传播新闻信息 8.新闻事业在社会结构中处于( D ) D.上层建筑层次 9、一般地说,公营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A ) A.社会化领导制 10、新闻立法是指(D ) 11、一般地说,国有性质的新闻媒介属于( B ) B. 政府领导制 12、.新闻的基本特性是( A ) A.新鲜、真实、.迅速及时 13.“全党办报,群众办报”主张的提出者是( D ) D.毛泽东 14.新闻资产所有者掌握新闻传媒生存权、发展权和经营权的控制行为是( D ) D.行政控制行为 15、新闻的本源是( B ) B.先有事实,后有新闻。 16、世界上第一个通讯社是( A )。 A. 哈瓦斯社 17、新闻体制的核心是( C ) C. 新闻媒介的所有制性质 18、新闻选择有三个环节,除采访、编辑之处,另一个是( A ) A.写作 19、马克思、恩格斯所共同创办的无产阶级报纸是( C ) C.新莱茵报

20、社会主义国家,新闻舆论监督实质上是( C ) C.人民的监督 21、在《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六条首位的是( C )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22、大众传媒参与政治决策的方式除了沟通信息,还有( A ) A.影响舆论 23、在新闻传播的三要素中,除了事实和新闻接受者之外。另一个是( C ) C.新闻报道者 24、新闻反映社会生活的手段是( D ) D.忠实记录 25、新闻起源于人类社会的( B ) B.信息交往 26新闻价值的实质是( D ) D.对新闻的本质及其特征的量化把握 27、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着作《中国报学史》的作者是( C ) C.戈公振 28、新闻价值是传播者选择事实和接受者选择新闻的( B ) B.客观标准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1、传媒业经营活动的三大基本原则() A.普遍服务B.编营分离C.受众中心 2、对新闻媒介的社会控制的正规途径有() A.司法控制B.行政控制C.资本控制D.媒体的自律 3、新闻媒介受众的独有特征() A.广泛性B.混杂性D.隐蔽性 4、当前中国新闻改革四个鲜明的基本特点是() A.从自发走向自觉 B.从观念更新走向制度更新 C.从边缘突破走向中心突破 D.从增量改革走向盘活存量 5、新闻媒介所有制基本类型()。A.私营媒介B.公营媒介C.国营媒介 6、目前世界新闻学的主导理论有()。A.自由主义报刊理论B.发展新闻学C.社会责任论D.党报理论 7、新闻活动的渠道有()A. 亲身传播B. 大众传播D. 群体传播 8、西方新闻界对新闻媒介的效果,从心理学角度提出的理论有()A.魔弹论 B.选择性理

19春东财《社会保障概论B》在线作业三(随机)

(单选题)1: 认为劳动力市场会自动均衡,即使出现偏离也是暂时的,因此失业是暂时的失业理论是() A: 马克思主义的失业理论 B: 阿瑟奥肯的失业法则 C: 古典学派的“供给创造需求”理论 D: 凯恩思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 标准解题: (单选题)2: ()是西方福利的代表,将社会保障概括为国民在失业、疾病、伤害、老年以及家庭收入锐减、生活贫困时予以生活保障。 A: 美国 B: 德国 C: 日本 D: 英国 标准解题: (单选题)3: 工伤保险待遇要比其他社会保险项目() A: 优厚 B: 补偿少 C: 相当 D: 条件苛刻 标准解题: (单选题)4: 发达国家企业年金计划的覆盖范围一般为() A: 全体国民 B: 全体劳动者 C: 部分劳动者 D: 上市公司职工 标准解题: (单选题)5: 尽管各国最低生活保障的保障标准不一,但都与当地居民总体生活水平和各方面承受能力相适应,这是遵循了()原则 A: 生存权保障原则 B: 普遍性原则 C: “保底”原则 D: 法制化原则 标准解题: (单选题)6: 工伤鉴定主要是鉴定() A: 劳动者是否具有待遇享受资格 B: 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的程度 C: 工伤事故责任归属 D: 工伤保险待遇标准 标准解题:

(单选题)7: 社会保险制度在()最先产生。 A: 德国 B: 美国 C: 英国 D: 法国 标准解题: (单选题)8: 中国养老保险改革的第二阶段的开始标志为() A: 1986年的《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暂行规定》 B: 1991年的《国务院关于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 C: 1993年《上海市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实施方案》 D: 1997年《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标准解题: (单选题)9: 在保障水平上,养老保险遵循()设计原则 A: 积极援助 B: 广覆盖 C: 适应经济发展和刚性增常规律相协调 D: 权利义务结合 标准解题: (单选题)10: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发展,()筹资方式在部分国家开始复兴。 A: 现收现付 B: 积累制 C: 征税方式 D: 征费方式 标准解题: (多选题)11: 医疗保险具有的特征为() A: 医疗风险的发生频率高,且费用难以控制 B: 医疗保险具有普遍性 C: 医疗保险因涉及面广而更具复杂性 D: 医疗保险是通过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机制来实现的 E: 医疗保险属于短期的、经常性的保险 标准解题: (多选题)12: 社会保障的基本原则包括() A: 责任分担原则 B: 普遍性与选择性相结合原则 C: 公平原则 D: 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原则 标准解题:

《新闻学概论》期末考试题附答案

****大学课程考核试卷 (学年第学期) 考核科目新闻学概论课程类别必修课考核方式闭卷卷别 一、填空题(共10分,每空1分) 1、从世界各国看,新闻媒介的所有制划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私营媒介、公营媒介和国营媒介。 2、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包括:传递信息、进行宣传;舆论监督;传播知识和提供娱乐。 3、从时间性的角度看,新闻可以被划分为两大类,分别是突发性新闻和延缓性新闻。 4、新闻选择的标准包括新闻定义、新闻价值、宣传价值和新闻法规。 5、我国新闻事业的工作路线是全党办报、群众办报。 二、名词解释(共20分,每题4分) 1、舆论2、新闻真实性3、宣传4、受众5、新闻体制 1、舆论是在特定的时间空间里,公众对于特定的社会公共事务公开表达的基本一致的意见或态度。 2、新闻真实性指的是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 3、宣传是运用各种有意义的符号传播一定的观念,以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人们的行动的一种社会行为。 4、受众指的是大众传播媒介信息的接受者,其中最主要的,是指三大新闻媒介即报纸的读者、广播的听众和电视的观众。 5、新闻体制:媒介机构的隶属关系、传播宗旨、管理方式和经营运作模式,其核心是资产的所有权和新闻报道的支配权。 三、简答题:(共40分,每题10分). 1、新闻事业的一般功能体现在哪些方面?

1、(1)沟通情况,提供信息。(2分)(2)进行宣传,整合社会。(2分) (3)实施舆论监督。(2分)(4)传播知识,提供娱乐。(2分) (5)作为企业,赢得利润。(2分) 2、新闻价值的五要素是什么? 2、(1)时新性。包括时间新和内容新。(2分)(2)重要性。事件和当前社会生活和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2分)(3)接近性。包括地理上接近和心理上接近。(2分)(4)显著性。包括名人、胜地和著名团体、单位的动态。(2分)(5)趣味性。奇事趣闻,富有人情味和高尚的生活情趣等。(2分) 3、受众对于新闻媒介有哪些决定性的影响? (1)决定着新闻媒介内容的取舍。(2.5分)(2)决定着新闻媒介的风格定位。(2.5分)(3)决定着新闻媒介变革的方向和进程。(2.5分)(4)受众是传媒财富之源,传媒权力之源。(2.5分) 4、大众化报纸的特征。 大众化报纸的特征:①强调报纸是“独立舆论”。(2分)②实行企业化管理。(2分)③以市民为读者对象。(2分)④追求趣味性。(2分)⑤文体简洁,以新闻报道为主。 四、论述题:(共30分,每题15分) 谈谈中国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1)热爱党和人民,热爱党和人民的新闻事业,有在新闻岗位上为宣传真理、捍卫真理,为维护党和人民利益忘我奋斗的献身精神。(3分) (2)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十分熟悉党的方针政策。(3分) (3)乐于深入实际,善于和群众打成一片。(3分) (4)有比较宽广的知识面和一定的专业知识。(3分)

最新社会保障概论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社会保障 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实施对象是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的社会保障项目是( A ) A.社会救助 B.社会保险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2.社会保险的实施对象是( B ) A.社会上相对贫困的人口群体 B.社会劳动者(一般是挣工资的劳动者) C.包括社会劳动者在内的全体社会成员 D.社会上一部分倍受尊重而又有光荣身份的人口群体 3.社会优抚中抚恤对象是指( C ) A.现役军人家属和在乡老红军、老复员退伍军人等 B.退出现役的军人 C.革命烈士家属、因公牺牲军人家属、病故军人家属和残废军人等 D.革命烈士家属和现役军人 10.我国生育保险制度规定正常产假为( A ) A.90 天 B.105 天 C.180 天 D.42天 12.生育保险属于( A ) A.短期性补助 B.长期性补助 C.保险性补助 D.福利性补助 16.国际上确定最低生活保障的方法有多种。按照一个家体用于饮食支出的比例来大体测定该家体 的生活水平的测定方法是( B ) A.生活需求法 B.恩格尔系数法 C.生活形态法 D.国际贫困标准法 21.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是( A ) A.社会救助 B.失业保险 C.生育保险 D.社会福利 24.医疗保险的经费主要来源于( D ) A.雇主 B.被保险人 C.国家 D.被保险人和雇主. 31.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 C ) A.社会保险 B.社会救济 C.社会福利 D.社会优抚 34.社会保障的目的是保障 ( C ) A.生活幸福 B.人民富裕 C.社会安定 D.生活水平 43.“五保”不包括 ( D ) A.保吃 B.保穿 C.保住 D.保富 44.托儿所、幼儿园等属于我国职工福利中的 ( A ) A.集体福利设施 B.个人生活福利性补助 C.文化福利 D.娱乐福利 53.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不包括( C ) A.政府 B.企业 C.家庭 D.个人 56.不属于社会保险基本特征的为

南开期末考试《新闻学概论》期末“作业考核(线上)【仅供参考】766

南开大学现代远程教育学院考试卷 《新闻学概论》 1、地方党报要闻版新闻编选特色分析(以学习点所在地地方党报 2017年情况为对象) 2、地方广播新闻栏目报道特点分析(以学习点所在地地方广播电台 2017年情况为对象) 3、地方电视台新闻栏目选题特色分析(以学习点所在地地方电视台 2017年情况为对象) 4、地方中央厨房式融媒体新闻平台发展情况调查(以所在省份的融 媒体新闻平台为对象) 5、地方报纸微信公众号内容特色与推送方式分析(以学习点所在地媒体 2017年情况为对象) 6、新闻APP选题与推送特点分析(选择一个常见的新闻APP,分析其2017 年下半年情况) 7、时政类杂志新闻内容编选特色分析(选择一份国内时政类杂志,分析 其2017年情况) 8、新媒体数据新闻频道的选题特点分析(以网易数读、澎湃美数课之类 的新闻平台为对象) 9、社交媒体新闻推送中的视频运用特点分析(以国内社交媒体2017年 下半年的情况为对象) 10、试析短视频平台中新闻类内容的特色与问题(在梨视频、“我们视 频”之类的平台中选择一个,集中分析其2017年的情况) 11、2017年《人民日报》扶贫新闻报道特点分析 12、2017年央视国际新闻报道选题特点分析 13、2017年新华社环保新闻报道特色分析 14、2017年近现代新闻史研究综述(阅读15篇以上的相关研究文献, 并在文中体现) 15、2017年党报理论研究综述(阅读15篇以上的相关研究文献,并在

以梨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征 一、短视频新闻的发展现状 短视频新闻在近几年兴起,渐渐成为短视频内容构成中的大类。在庞大的短视频新闻市场中,梨视频是一个熟知度较高的新闻资讯类APP。 (一)国内发展现状 自2016年开始,国内短视频市场走进井喷期,2016年也成为国内短视频元年,各种优质的短视频平台或应用走进大众视野,其中也包括大批新闻资讯类平台,例如2016年9月11日新京报网推出的“我们视频”、2016年11月6日邵兵创办的“梨视频”。梨视频平台自制节目《微辣》上线三个月就收获了超4亿的播放量,短视频新闻的传播效果喜人,运用短视频进行新闻事件的报道,也越来越被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所重视,所以传统媒体和新闻工作者推出短视频新闻版块、上线短视频新闻客户端、制作短视频新闻栏目,这是国内新闻行业的大势所趋。但与短视频新闻兴起的同时,短视频新闻在内容方面和传播方面也出现了很多问题,这表明短视频新闻行业还存在很大的探索空间。 (二)梨视频发展现状 梨视频是原澎湃新闻CEO邵兵创办的一个新闻资讯类视频平台。梨视频最初的定位是做“最好看的资讯短视频”,目标就是做三、以梨视频为代表的短视频新闻的传播特征

新闻学概论(复习考试重点内容)

《新闻学概论》期末复习重点 绪论 第一节 1.从新闻学的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理论(新闻理论)、历史(新闻史)、应用(新闻业务、媒介管理与经营)三部分。 2.中国新闻学的发展和代表性著作:中国的新闻学在20世纪20年代初步形成。 徐宝璜的《新闻学大纲》1922、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1923、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1929三本著作构筑了中国新闻学的基础框架。 第一章新闻活动 1.关于新闻活动的两个观点:1.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2.新闻活动是人类求生存图发展的需要 (分析:观点1:在社会生活中,除新闻事业(报纸广播电视)外,人们还通过其他各种途径(交谈、短信、报告……)来相互传递新闻。这说明在人们相互之间的交往中,相互传递新闻的活动普遍地、持续地进行着。因此,了解和传播新闻这样一种新闻活动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从广义上说,新闻活动不限于和大众传播工具的直接接触,还包括人们为沟通客观世界新近变动的情况所进行的一切活动。在当今世界上的任何国家、任何阶级、任何行业,每天都需要获取一定的新闻,才能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去求得发展。如:政党、企业、军事、科学、个人。 观点2:1.无论是统治阶级还是被统治阶级,都必须要有一定数量的新闻才能生存下去。从事新闻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了解客观世界的变动。 2驱使人们不由自主地从事新闻活动的原因是人类相互之间的联系和客观世界的永恒变动。 其他:社会条件的改变,引起人类社会交往密切程度的提高,各行各业、各个阶级、阶层、整个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增加。同时,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类相互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的变动就越剧烈。社会变得越剧烈,所产生的新闻就越多;人类之间的关系越密切,社会对新闻的需求量也越大。) 2.结论:变动产生新闻(环境)关系决定需要(社会) 3.新闻活动的渠道:一、亲身传播(言语、文字、体态、信号)(定向)

新闻学概论第2阶段练习题江大考试题库及答案一科共有三个阶段,这是其中一个阶段。答案在最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第二阶段练习题 考试科目:《新闻学概论》第章至第章(总分100分)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选题 (共5题,总分值5分,下列选项中有且仅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1. 新闻事实中涉及的人物有较高的知名度,就具备了新闻价值中的()。(1 分) A. 时新性 B. 显著性 C. 趣味性 2. 新闻之真,重在()。(1 分) A. 情真 B. 理真 C. 事真 3. 蕴涵在新闻事实中的潜在道理被称作()。(1 分) A. 事态信息 B. 情态信息 C. 意态信息 4. 旨在影响受众的思想,把受众引导到既定的目标上去,强调的是()。(1 分) A. 新闻指导性 B. 新闻真实性 C. 新闻时效性 5. 重在揭示“新闻背后的新闻”的是()。(1 分) A. 深度报道 B. 社会新闻 C. 硬新闻 二多选题 (共5题,总分值10分,下列选项中至少有2个或2个以上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在答题卡上正确填涂。) 6. 我国新闻舆论监督的特点()。(2 分) A. 权威性 B. 典型性 C. 紧迫性 D. 重视社会效果

E. 评价性 7. 受众的特点有()。(2 分) A. 广泛性 B. 评价性 C. 混杂性 D. 隐蔽性 E. 针对性 8. 时新性通常包括两层意思()。(2 分) A. 角度新 B. 事实新 C. 主题新 D. 时间新 E. 构思新 9. 我国新闻界对新闻价值概念的认识,主要有()。(2 分) A. 素质说 B. 真实性 C. 标准说 D. 新鲜性 E. 功能说 10. 新闻指导性的具体表现()。(2 分) A. 解释 B. 警戒 C. 劝服 D. 启发 E. 预测 三判断题 (共14题,总分值14分正确的填涂“A”,错误的填涂“B”。) 11. 套话、套路写作也会造成新闻不真实。(1 分)() 12. 有意不报道公认的具有新闻价值的事实,不会造成新闻失实。(1 分)() 13. 新闻报道不能以先入为主的观点统帅事实,是什么就是什么。(1 分)() 14. 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在新闻事实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相同的。(1 分)() 15. 事实发生的概率越小,越没有新闻价值。(1 分)() 16. 新闻价值的要素,是指构成新闻价值的必不可少的基本素质。(1 分)() 17. 新闻报道有显性失实,也有隐性失实。(1 分)() 18. 凡是含有冲突的事实,多少都有新闻价值。(1 分)() 19. 新闻报道存在着时效性与时机性之间的矛盾。(1 分)() 20. 取舍一篇新闻稿的标准,首先不是写作技巧,而是新闻稿中的事实。(1 分)() 21. 因果不符,牵强附会也是新闻失实的一种表现。(1 分)() 22. 传媒假事件就是由传媒公开策划并作为新闻进行报道的公共关系活动。(1 分)() 23. 知识贫乏也会造成新闻失实。(1 分)() 24. 接近性主要指地理上、空间上的接近性。(1 分)()

社会保障学复习资料汇总word版本

社会保障学总结资料 温馨提示: 单选30个、多选5个、名词解释5个、简答5个、论述2个 个人总结,仅供参考。好好复习,祝亲们考个好成绩!!! 名词解释: 1、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近期内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资金筹集模式。 2、部分积累制:是将近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与远期纵向收支平衡原则结合起来的筹资模式。 3、社会保险:是国家通过立法强制征集社会保险税(费),并形成社会保险基金,当劳动者及其亲属因劳动者年老、疾病、工伤、残疾、生育、死亡、失业等风险引起经济损失、收人中断或减少时以社会保险给付支付给受益人,保证其基本生活需求的社会保障制度。 4、社会保障:是国家和社会通过立法实施的,以国民收入再分配为手段,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提供安全保障的社会行为及其机制、制度和事业的总称。 5、工伤保险:指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生的或在规定的某些情况下,遭受意外伤害、职业病以及因这两种情况造成死亡,在劳动者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劳动者或其遗属能够从国家、社会得到必要的物质补偿,以保证劳动者或其遗属的基本生活,以及为受工伤劳动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救治和康复服务的一项社会保险制度。 6、企业年金:是指企业及其职工在依法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依据国家政策和本企业经济状况,经过必要的民主决策程序建立的,享受国家税优支持的补充养老保险计划。 7、社会救助:是国家通过国民收人的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它是保障社会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 8、累进费率制:指因收入高低不同而规定不同的保险费率,对低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低,对高收入者征收的保险费率高,并且随着收入的递增,保险费率也随之按级递增。对低收入者采用低费率,对高收入者征收的费率依次递增。 9.差别比例费率制:按照被保险人薪资的一定比例征收保险费,但雇主和雇员负担的比重有所不同。 10、社会优抚:是优待和抚恤的简称,是针对军人及其家属所建立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指国家和社会对军人及其家属所提供的各种优待、抚恤、养老、就业安置等待遇和服务的保障制度。 11、社会保险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依法通过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社会保障项目支出的专项资金。 12、确定待遇型:是根据被保障人工作年限和工资收入确定其社会保障待遇,再依照精算原理确定其缴费水平的给付模式。 13、确定缴费型:是预先确定缴费水平,按照筹集的资金及其投资收益的积累额确定待遇水平的给付模式。 简答题 1、简述社会保障制度的几种模式:救助型、社会保险型、福利国家型、强制储蓄型、国家 保险型 2、世界社会保障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的标志与特征是什么? (1)形成阶段: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以1883年德国颁布《疾病社会保险法》为其诞生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