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高等学校教育学考试复习

高等学校教育学考试复习

高等学校教育学考试复习

教育学

1、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各种学术性、专业性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高等教育结构:指高等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构成状态和比例关系,它是一个多维度多层次的复杂的综合结构。

4、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简答题,还应加上: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又明确指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5、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6、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是指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有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它主要包括高等教育组织机构的设置、组织机构间的隶属关系,以及相互间职责、权限的划分等等。

7、高等学校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是指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微观层次,主要指高校管理体制中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之间的职责、权利和利益关系,即高校内部的管理。

8、教育制度:是指一个国家根据教育的规律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建立起来的相互联系的各种教育机构的体系。

9、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或学校系统,是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学校的种类、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主办权、领导管理体制以及学校之间的衔接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等等。

10、高等学校学制:指各类各层次高等学校的系统,它是一个国家整个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

11、学位制度:是国家和高校为保证学位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学术衡量标准和严格的学位授予程序,而对达到相应学术水平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2、专业:是高等学校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而划分的学科门类。

专业教育:是指根据学科分类和社会职业分工需要分门别类进行的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教育教学活动。

13、专业特色:是指所办专业的优长之处、特殊之点。主要体现在专业的构成要素和培养方式方面,最终表现为专业造就的“产品”——大学生在社会中的适应性和竞争力上。

14、课程:狭义的课程是指被列入教学计划的各种科目及其在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和开设顺序的总和。广义的课程是指为实现高教目的和专业培养目标而设计的教学

科目、结构及其进程和结果,是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而设计的一切条件和一切活动的总和。

15、教学大纲:是指课程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6、教材:又称教科书或课本,是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系统地阐述某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它是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

17、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以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治理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18、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就是教学管理者遵循教学规律和管理规律,通过决策、计划、组织、实施、协调、检查、总结等活动,合理运用教学系统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信息等因素。

19、通才教育:是以培养学识广博,具有多种才能的人为目的的教育。注重理智的培养和情感陶冶。20、专才教育:是以培养在某一学科领域有很深造诣、有特殊技能的人才为目的。注重学问的专深、技能的专精。

二、简答

1.高等教育学研究的对象

答:1.高等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是指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相应的教学方法;

2.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主要是指高等教育活动、高等教育事业、高等教育思想;

3.高等教育学研究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这些基本规律有三条:(1)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和促进社会发展的规律(2)高等教育必须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征和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规律(3)高等教育系统内部协调发展规律

2高等教育的个人功能是什么?

答:(1)促进个人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功能;(2)促进个人提高文明素养的功能;(3)促进个人改变社

会地位的功能。

3.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什么?

答:高等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高等教育在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高等教育具有选择、传递、保存文化的功能;(2)高等教育具有创新和发展文化的功能。

4.高等学校的三大社会职能是什么?

答:(1)培养专门人才;(2)发展科学;(3)社会服务,除了通过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为社会服务以外,还

包括教育推广、人力培训、决策咨询、技术转让、

兴办知识产业、进行社会监督等诸多形式。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思想内涵?

第一层次是指人的心智的全面和谐发展。

第二层次是指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第三层次是指个体和社会的协调统一全面发展。

6、制定专业培养目标通常要考虑以上因素

第一,专业培养要与教育方针、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和国家的学位条例相一致。第二,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德智体美协调发展的要求。第三,专业培养目标要体现高等学校层次、规格的差异性。第四,要使专业人才质量规格具有国际可比性。

7、高等学校教师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的社会地位取决于教师的学术水平、教育专业水平和教育成就”。在我国目前而言,无论是从相关法规还是社会群体的共识来看,高校教师的地位相比较而言,无论是经济待遇、社会权益还是职业声望都是较高的。

高校教师的社会地位,主要决定于高校教师在社会发展中所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

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2)高校教师是科学文化传承创

新的重要实现者;(3)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转化的重要

参与者;(4)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8、高校教师的任务和素质要求?

答: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个人职业素质要求: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

尚的道德品质;第二,扎实的知识和广博的文化修养;

第三,懂得教育科学;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

力。

整体素质要求?

第一,职称结构,这是衡量教师队伍业务能力和水

平,反映教师队伍素质的一项重要标志。

第二,学历结构,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教师队伍

的业务素质。

第三,年龄结构,指教师队伍的年龄构成状况,其

中最具有特征意义的是各级职称教师的平均年龄。

第四,专业结构,指教师队伍中各专业教师的比例

状况,高校教师合理的专业及学科结构应当与高等教育

及经济、科学技术发展相适应。

第五,学缘结构,应有效调整高校教师学缘结构,

形成来源渠道多元化的教师队伍结构。

9.高校专业内涵建设的主要内容

专业内涵建设的内容包括:(1)专业培养目标建设;(2)

专业课程体系、内容、方法建设;(3)专业教师队伍建

设;(4)专业设施建设;(5)专业管理建设。

10、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任务

一、提高文化素养,促进理论深化,改善知识结构

二、提高智力体质,培养实际能力,增长创新才能

三、培养科学观念,陶冶品德,促进个性发展

11高等学校教学基本形式?

答:高等学校教学的形式使多种多样的,其基本形式有:课

堂教学、实验课教学、社会实践、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等。

1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特点

一、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步增强

二、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三、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

步增强,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四、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

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13、社会实践教学的特点?

答:社会实践教学是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深入现

实社会,参与具体的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使理论知识

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一种教学形式,它具有一下四个特

征:

第一,以培养高层次的人才为根本目的;

第二,以参与为最基本的实施方式;

第三,教育教学内容具有定向选择性;

第四,能与其他教学形式相互促进、效果互补。

13.高等学校教学原则是什么?

第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第三,教师的主导型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第五,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的原则

第六,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原则

14.制定高等学校教学原则应注意什么?制定依据:

除了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

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还必须依据:

第一,高等学校教学的基本规律

第二,社会的需要和教育的目标

第三,高等学校的特点

第四,先进的教学经验

15.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意义

答:(一)高等学校科研是提高师资水平的基本途径

(二)高等学校科研是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

手段

(三)高等学校科研是发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

(四)高等学校科研是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

渠道

(五)高等学校科研是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

条件

16.高等学校开展科学研究的原则

答:第一,教学与科研相统一的原则

第二,社会经济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的原则

第三,研究组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

第四,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织方式相统一的原

第五,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第六,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原则

17、简答: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有哪些?

答: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体现在: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现代化、高等教育

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18、我国高校发展的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培养人

才、发展科学、服务社会,对教学,科研都有价值。

19、英才教育与大众教育:英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治

国的精英,大众教育的目的除了培养未来的国家的管理

者之外,主要培养国家所需要的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二

者也是相互联系的,从历史演进看,世界的高等教育是

一个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换的过程。从现实状况

看,英才教育和大众教育是并存的、相互渗透的,并非

英才教育在转换过程模式和思维彻底消失。

20、我国学位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方向?

原国家教委就今后我国的研究生教育改革提出了“立足

国内、适度发展、优化集中、推进改革、提高质量”的

方针,他揭示了我国学位制度今后改革的基本方向。

三、论述

1、谈谈你对高等教育“社会本位”和“个人本位”的

认识?

答: 1.社会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和理论依据。

社会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设

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为

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才。这种观点强调人是社会产物,

教育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社会需要的、维护社会稳定和

社会进步的人。这种教育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体社会

化、社会道德的形成和政治品质的发展。

社会是目的,个体则处于从属地位,是实现社会目

标的手段,个体必须加入某一社会系统,担任一定的社

会角色,个人才有价值。

2.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基本观点及理论依据

个人本位价值观是指那些从个人需要、个体发展出

发设计教育目的的观点,即认为高等教育的目的在于使

受教育者的个性、才能获得自然发展,教育要为人本身

的生活需要服务。这种高教目的观所关心的是个人价

值,即关心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健全人格形成和个体生

活幸福。

个体处于中心地位,个体的生存与发展是目的,社

会是为个体生存与发展服务的手段。

3.两种价值观的评析及现实抉择(这一块是答案

的重点)

这两种高等教育目的观既有合理之处,也各有其局

限性。

社会本位观肯定高等教育的价值首先在于促进国

家与社会的发展,强调培养出来的人才要把服务与社会

放在首位,密切与社会的联系,发挥高校的功能起着积

极的推进作用。另一方面,绝对的社会本位观也给高等

教育带来一些问题:导致高等教育随着社会政治、经济、

文化的波动而波动,使高等教育缺乏相对稳定性和持续

性,往往做出一些违反教育规律的蠢事;没有分清社会

发展过程中的积极面和消极面、当前需要和长远需要,

容易导致高等教育走偏方向和短视行为;容易助长对学

生兴趣、爱好的忽视和对学生个性的抹杀。

个体本位观确认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提出了尊

重人性、以人为本的自由发展思想,丰富了人对个体潜

能及其价值的认识,突出了个体创造力对社会发展的价

值,弥补了社会本位观的某些不足。另一方面,由于它

没有揭示出真实存在的个人与社会的多种关系,把社会

视作个体的简单集合,过分强调个体本位观会导致高等

教育某些弊端:完全忽视社会需要对教育目的的制约作

用,使得教育面对纷繁复杂的个体需要无所适从;把个

体需要强调到不是当的位置,导致教育中极端个人主

义、自由化倾向,导致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下降。

2、试述我国高等学校行政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改革的

方向

答:就目前我国高校的行政管理情况来看,高校管

理的效率还存在着许多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反映在:

校——院——系或校——系间权力结构不合理,行政权

力过于向校集中,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基层自主发展的能

力,特别是学院制尚在探索之中,学院的行政权力有待

大力加强;校职能部门机构臃肿,造成人力资源浪费,

并且相互之间还存在着职责不清,相互推诿的现象,致

使工作效率低下;另外,行政管理部门包得过多、统得

过死的现象还有待进一步改进。

围绕这些问题,今后我国高校行政管理改革的基本

方向是:

第一,进一步调整高校行政管理的权力结构,适当

实行权力重心下移,扩大学院以及系的自主权,做到权

责统一,增强基层灵活应变的能力。

第二,校级职能部门必须进一步精简机构、大量裁

减机关人员编制,提高办学效率;其次,要转变校机关

职能,提高人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加强制度建设,实

行规范化的管理。

第三,人事制度的改革是当前及今后我国高校综合

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它涉及到职称评定、分配制度和

人员的聘用和考核等方面。

第四,高校办社会的现状必须得到根本的改善,特

别是后勤的社会化问题。

3、如何在高校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师生交往要以平等为基础。

2.加强理解和沟通,拓展双方交往渠道。

3.重新审视教师的权威。

4.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4、论述:结合高等教育学的有关理论,谈谈如何成为

一名合格的高校教师?

答:高校教师是一种职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主

要体现在:(1)高校教师是培养专门人才的主要承担者;

(2)高校教师是科技和文化传承和创新的重要实现者;

(3)高校教师是知识、技术应用的重要参与者;(4)

高校教师是两个文明建设的直接推动者。

高校教师的主要任务有:(1)培养高级专门人才;

(2)开展科学研究;(3)为社会服务。

要注意自身素质的提高,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提

高:第一,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高尚的道德品质;第

二,扎实的只是和广博的文化修养;第三,懂得教育科

学,掌握教育规律;第四,精湛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要做一个合格的高校教师,还要注意与学生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5、论述:结合实际论述我国课程建设

答:加强课程建设的意义具体体现在:(1)能够促

进教育思想的转变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为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提供正确的导向;(2)能够为加强教学工作、提高

教学质量提供高素质、高水平的“人力资本”;(3)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4)为提高人

才培养质量提供制度和体制保障;(5)为提高人才培养

质量提供先进合适的教学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等

“软件”条件。

课程建设的内容主要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师资

队伍建设;(2)教学内容建设;(3)教学资源建设;(4)

教材建设;(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6)体制机制

建设。

对于国家精品课程,应该坚持教育部的相关主旨,

建设具有一流教师队伍、一流教学内容、一流教学方法、

一流教材、一流教学管理等特点的示范性课程,使其成

为体现出现代性、科学性、先进性和具有鲜明特色和辐

射作用的优秀课程。

在建设的过程中,应该突出强调以下三个特点:强

调教授主讲课程;强调使用信息技术;强调教学资源上

网免费开放。

6、论述:结合大学教学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高校教

学质量?

答:首先就其教学过程,即教学的展开形式而言,

有着如下特征:

(1)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造性逐渐增

强;

(2)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3)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

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强的过渡性;

(4)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

密结合,体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其次,从其教学方法看:

(1)信息由师生共同控制;

(2)学生学习的独立性逐步增强;

(3)科研方法的训练逐步增加;

(4)具有很强的专业针对性。

提高教学质量具体操作中,应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提高:

第一,在指导思想杀过那以启发式代替注入式

第二,在功能上由教给学生知识向教会学生学习发

第三,在教学方法的整体结构上强调教学方法的多

样性与灵活性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相互配合。

7、高等学校教学有哪些基本原则?结合教学实际,说

明如何贯彻这些原则。P156

1、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原则

要求教师首先要不断钻研业务,养成严谨求实的科学态

度,并能在教学中及时地把本学科的最新的学科成果反

映在相应的教学内容中,同时能够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和

教学过程创造性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要求做好理论教学工作,并结合它们的实践基础及它们

在实际中的运用。

3、老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原则

要求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学习和自觉性、积极性。同时还要在教学时运用启发

式的教学方法。

4、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

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学生,根据教育目的

和教学大纲,并结合实际情况面向全体学生进行教学,

同时注意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针对性进行教学。

5、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统一原则

要求老师重视基础学科和基础知识的教学,使学生打好

扎实的知识基础。注意把培养能力纳入到专业培养计划

和教学大纲中去。

6、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原则

要求教师将科研新成果反映在教学内容中,带动教学水

平和能力的提高。

在实际教学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各项原则,发

挥原则的整体作用,不断提高教学水平,把教学工作推

向进行。

8、高校教师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如何正

确认识高校科研和教学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在客观上存在着深刻的内在

联系,从培养人才意义上说是基础与提高的关系。

一方面,高校不但通过教学为科技事业培养大批高

层次的创造性人才,提供最主要人才资源,而且培养这

类人才过程的本身为开真科研工作提供了良好环境,既

可利用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这支自然流动更新的有生

力量,又有助于活跃科研人员学术思维,将成果系统华

并得以广泛扩散和传播。

另一方面,高等学校教学有赖于科研支持,科研以

探索自然和人类社会获得的新知识、新技术,不断丰富

革新教学内容和手段,成为教学进步最主要的驱动力;

科研过程则为提高师资水平和学生实践能力提供了最

有效的训练条件和机会,是创造型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

环节和手段。

可见,教学与科研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共同发展,两者综合是优化资源配置和发展教育与科技

的最佳选择。

9、结合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展望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答:借鉴国际高等教育发展的经验按照我国高等教

育的基本国情,在21世纪初,高等教育改革和发

展的趋势体现在:高等教育的国际化、高等教育的

现代化、高等教育的多样化、高等教育的大众化、

高等教育的终身化。

我国正处在上述发展趋势的形成过程中,要推进高等教

育的国际化、现代化、多样化、高大众化、终身化,还

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

10、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

精品课程?

加强课程建设,使所教课程成为精品课程.要做到以下

几点:

1.师资队伍建设.包括个体和群体两个方面.

2.教学内容建设.教学内容要具有先进性、科学性、时

代性 ,又要具有针对性、协调性,适合教学对象和专业

层次的要求,注重本门课程内容内部和与其他课程内容

之间的协调.

3.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资源建设要立足于资源共享.它

包括基础建设和推进共享两个层次.

4.教材建设.教材建设包括教材编写、选择、使用三个

环节.

5.设备设施和实验建设.包括各类课程的设备设施、教

学设施建设.

6.教学管理部门要建立健全并实施相应的监督、评价、

考核和激励机制;教师要建立集体备课、开展教学研究

等制度.

11、高等教育与大学的概念和区别?(外延更广阔,内

涵更丰富)

高等教育是建立在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全日制的和业

余的、面授的和非面授的、学校形式的和非学校形式的

等等。高等教育一般担负着培养各种专门人才和开展科

学研究的双重任务。实施高等教育的机构通常是大学、

学院和专科学校。

的发展。

12、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说明如何提高教学质量?

(大学教学的三个途径都考虑进去:教学、社会实践、

科研。结合大学教学过程的特点和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掌

握来说)教学过程特点: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创

造性逐渐加强,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的探索性逐步增强,

教学过程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的联系逐步增加,具有很

强的过渡性,教学过程与学科发展职业要求紧密结合体

现了很强的专业性。

13、高等学校开展科研的意义和原则?意义:提高师资

水平的基本途径,培养大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发

展新学科的坚实基础,学校直接为社会服务的主要渠

道,加速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条件。原则:教学与科

研相统一的原则,社会效益与学术水平相统一,研究组

织的稳定性和灵活性相统一,不同层次的科研规模与组

织方式相统一自定选题与课题组研究相结合,定量研究

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教育法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教育法学 一、填空和选择 1、了解世界最早、美国最早的、我国第一本教育法学著作是什么人编写的,书名是什么,主要内容是什么。 世界最早: 汉斯·赫克尔与希普教授,于1957年合著的,《教育法学》; 书的主旨是倡导教师在教育上的自由,由三编构成; 美国最早: 诺尔特和林恩于1963年编写出版的,《学校法——教师手册》; 以判例为主要素材编写的 中国最早: 米桂山、龚有明为北京市各类教育管理干部培训班编写的教材,《教育法概述》 第一本以教育法学命名的专著——张维平《教育法学》,阐述教育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 2、了解我国教育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四个基本阶段。P14 1.问题提出阶段,20C 70S末——20C 80S中。这一阶段在反思了以人治教的种种弊端的历史教 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依法治校的主张; 2.体系探索阶段,20C 80S中——20C 80S末,这一阶段以我国颁布了对全国人民教育生活产生 重大影响的义务教育法为契机,开拓了教育法学研究的新局面; 3.学科基本定型阶段,20C 80年代末——20C 90S初,专门阐述教育法规的专著终于在我国出 版 4.教育法学理论深化发展阶段,1993年以后,这一阶段某些专题研究获得较为充分的展开 3、了解教育法规的本质特点:阶级性和公共性。P33 1.教育法规是上层建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性; 2.教育法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全体成员的共同利益,具有社会性质。 4、了解教育法规的目的价值和工具价值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P38 ●目的价值主要体现在保障教育的平等与效率和教育的自由与秩序上; ●工具价值体现在分配与确认,指导与评价,规范与保护等方面。 5、了解我国教育法规的纵向形式,了解各层次教育法规的主要制定机关。P43 1.教育基本法由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 2.单行教育法由国家权力机关制定并发布实施的有关教育某一方面的法律,这一表现形式的规 范性文件一般由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制定。(XX法,XX条例) 3.教育行政法规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规范性文件,我国有权制定行政法规的机关为国务院 4.教育行政规章是根据宪法、法律和国家行政法规的授权,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所属的各业务主 管机构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制定,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法律效力的规范性文件,国务院所属各部,各委员会发展的教育行政规章有由教育部单行发布的,也有由教育部和其他部委联合发布的,根据规范对象的性质而定 5.地方教育法规,由地方权力机关制定,只在其行政区域内生效 6.地方教育行政规章,地方政府有权制定,主要由省级和计划单列市地方政府制定

高等教育学 选择题题库

高等教育学选择题题库 一、单选题 1. 潘懋元主编的《高等教育学》中写到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A、高等教育 B、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 C、教育科学 D、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标准答案:A 2 2. 高等教育学是属于什么领域的应用学科(30分) A、自然科学 B、人文科学 C、社会科学 D、思维科学 标准答案:C 1 3. 古埃及亚历山大城的缪司翁博物馆,该馆创建于公元前三世纪,下设文学、数学、天文、医学四部,由皇室提供丰厚的待遇,吸引著名学者来此讲学。后被史家称之为:(30分) A、亚历山大大学 B、哈佛大学 C、麻省理工学院 D、爱资哈尔大学 标准答案:A 2 4. 在霍普金斯大学的激励之下,美国大学协会于何时成立(30分) A、 1920年 B、 1930年 C、 1900年 D、 1910年

5. 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是(30分) A、江南水师学堂 B、江南制造局工艺学堂 C、京师同文馆 D、广州同文馆 标准答案:C 2 6.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开始,我国仿照苏联高等教育的模式,进行了几次大规模的“院系调整”(30分) A、一 B、二 C、三 D、四 标准答案:B 1 7. 主地决定自己的一切事务的权利,指的是哪个理念(30分) A、学生自治理念 B、教授治校理念 C、管理专业化理念 D、大学自治理念 标准答案:D 2 8.以培养从事某种专门职业为目的的教育的是(30分) A、自由教育理念 B、通识教育理念 C、专业教育理念 D、职业教育理念

9.中国最著名的杜威思想的解读者是(30分) A、陈鹤琴 B、陶行知 C、胡适 D、蒋梦麟 标准答案:C 10. 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有(30分) A、博克 B、杜威 C、克拉克·克尔 D、德雷克·博克 标准答案:B 1 11. 在软件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C 2 12. 在习俗方面,基本逻辑是(30分) A、“越发达、越复杂” B、“现存即合理” C、“教育受制于社会” D、“突出差异” 标准答案:D 1

北师大版教育学大纲知识整理

教育学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1.教育:广义的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侠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 2.学校教育: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学校教育制度在形式上的发展:前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非制度化教育思潮 (1)近代学校系统的出现,开启了制度化教育的新阶段。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产生于1902年的壬寅学制以及1903年的癸卯学制 (3)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教育理念 4.制度化教育:主要指正规教育,也就是指有层次结构的、按年级分级的教育制度,即形成系统的各级各类学校,其典型代表是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 5.现代教育制度发展趋势: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6.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7.20世纪以后教育的特征:教育终身化,教育全民化,教育民主化,教育多元化,教育技术现代化 8.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 9.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萌芽于夸美纽斯(捷克教育家)的《大教学论》,夸美纽斯强调教育的自然性,并提出“泛智教育” 10.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以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为标志,赫尔巴特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教学上,他把哲学中的统觉观念移用过来,强调系统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的作用,强调教材的重要性,强调教师的中心地位,形成了传统教育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的特点11.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强调目的与活动的统一,主张“在做中学”,在问题中学习,他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杜威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体系 12.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提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为科学的教育学奠定了理论基础 13.康德首先把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知识讲授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1)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的领导权,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决定着教育目的

高等教育学模拟考试试题及答案

第1题: 我国近代最早的新型大学是 1895年创办的()。 A 、京师同文馆 B 、天津西学学堂 C 、京师大学堂 D 、清华大学 ?正确答案:B 第2题:人们溯源现代高等学校时,一般都认为是( ) A 、西方古希腊时代 B 、中国的殷商时代 C 欧洲中世纪大学 D 、资产阶级工业革命时期 ?正确答案:C 第3题: ()决定着高等教育体制。 A 、政治体制 B 、经济体制 C 、文化 D 、人口 ?正确答案:B 第4题: ()是现代高等学校的根本使命。 A 、培养专门人才 B 、发展科学 C 、服务社会 D 、国际合作 ?正确答案:A 第5题: ()是实现高等教育目的的手段 高 等 第1部分: 单选((30分)) 教 育 学 模 拟 考 试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正确答案:B 第6题:高等教育入学率()属于大众型教育阶段。 A 3%内B、15% 内C、15%^ 50% D 50%以上 ?正确答案:C 第7题: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是()。 A、计划分配 B、双向选择 C、市场配置 D、自主择业 ?正确答案:D 第8题: 高校中师生关系一般不能表现为()关系。 A、工作 B、情感 C、道德伦理 D、特殊 ?正确答案:D 第9题: 高校教师面对的是青年和成年人,劳动职责也是多方面的。体现出大学教师工作的( )特点A、复杂性B、创造性C、长效性D、协作性 ?正确答案:A 第10题: ()是教育活动中最基本和最核心的位置。

A、教师和学生 B、教育手段 C、教育方法 D、课程 ?正确答案:D 第11题: 高校课程建设的重点应该是:()。 A、优化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 B、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C改革教学基本条件 D重视课程管理 ?正确答案:A 第12题:()是当代高等学校教学过程突岀的特点。 A、专业性 B、教学与科研结合 C学生学习的自主性D、教学与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联系 ?正确答案:B 第13题: ()是高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后一个基本环节,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 A、课堂教学 B、实验操作 C、毕业实习 D、毕业设计(论文) ?正确答案:D 第14题:学分制的缺点之一是()。 A、难以反映学习的质量 B、难以因材施教 C难以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D、难以发挥学生的特长 ?正确答案:A

教育学期末考试题重点

一、名词解释 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人会制造工具,使用工具,从事生产劳动。 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即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个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指的是,凡是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增强人的 体质的活动,不论是有组织的或是无组织的,系统的或是零碎的,都是教育。 教育学:就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 “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侠义是指一门学科,广义是指所有学科(教学科目)的总和。 学科课程,是指根据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分门别类地从各门科学中选择适合学生年龄特征与发展水平的知识所组成的教学科目。 活动课程与学科课程相对立,它打破学科逻辑系统的界限,是以学生的兴趣、需要、经验和能力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自己组织的有目的的活动系列而编制的课程。 教学是在一定的教学目标的规范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在这一活动中,学生在教师的有计划地组织与引导下,能动地学习、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发展自身的智能与体力,养成良好的品行与美感,逐步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简言之,教学乃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能动地学习知识以获得个性发展的活动。 班级上课制:班级上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的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优点:效率高,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发挥学生之间的相互影响作用,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注重集体化、同步化、标准化。缺点:不能照顾个别差异、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人的发展”有两种释义:广义: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结,其身心各方面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潜在素质变成现实特征的过程。狭义:个体从出生到成人的变化过程。(儿童的发展 学校教育制度概念 1.定义:即狭义的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具体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填空 1.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它产生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而归根到底产生于生产劳动。 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他的社会职能,就是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促进新一代人的成长。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高等教育学-模拟练习题库-part1 1、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的知识是(实践性知识)。 2、根据马丁?特罗的理论,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低于15%的属于(精英教育)阶段,毛入学率大于15%小于50%为(大众化)阶段,毛入学率大于50%的为(普及化)阶段。 3、美国在20世纪70年代已完成了由(高等教育大众化向高等教育普及化)过渡的任务。 4、1963年《罗宾斯报告》建议“所有有能力并且有希望从高等教育中受益的人都应该有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使英国高等教育进入了一个(谁能受益谁升学)的新时代。 5、下列选项不属于我国高校办学自主权的是(人事配置权)。 6、高等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关键是(转变政府的职能)。 7、根据美国学者伯顿对各国高等教育系统的分类,(意大利)的高等教育办学模式为“单一公立系统,单一的管理部门”。 8、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因素有部因素和外部因素,而实现部因素和外部因素有机整合的途径是(社会实践)。 9、高等教育促进个体的主体性发展,主要是指要促进人的(主体意识)和主观能力的发展。 10、个体发展的部影响因素包括遗传和(主观能动性)。 11、通过高等教育,个体掌握了特定文化中的行为规,形成了特定文化所需要的社会性,从而在行为层面上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这体现了高等教育(促进个体行为社会化)的作用。 12、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意味着高等教育结果的非目的性。近年来社会上掀起的高学历热,导致人们竞相追求高学历而导致高等教育存在过度教育现象,严重浪费教育资源。这反映出高等教育负向功能的(难以消除性)特征。 13、高等教育对个体的促进功能不包括(培养合格公民)。 14、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的基本特征不包括(自由性)。 15、高等教育是国家有组织地传播主流思想意识和(社会价值观)的重要途径。 16、承载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工作的基础和载体并体现高校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标志的是(学科建设)。 17、高等学校的核心职能是(科学研究)。 18、普林斯顿大学在20世纪早期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学校,但由于爱伊斯坦的加盟以及在“曼哈顿工程”中的出色研究,使其成为现今美国最顶尖的大学之一。就科研对学科建设的促进作用来说,这一情况表明(科研可以保证学科的学术声誉)。 19、我国2016年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是从师资队伍与资源、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社会服务于学科声誉等四个方面对学科建设进行评估,这表明一个学科能否成为重点学科,(从事科研的人员素质以及科研成果是否达到国际或国领先水平)是最重要的指标。20、以下关于高校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者关系的结论中,正确的说法是(教学是根本,科研是源头,服务是深化)。 21、高校科研选题的(价值性原则)要求所选课题要对当前社会所出现问题的解决有一定帮助。 22、下列命题中体现高等教育政治功能的是(高等教育要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高校教师自主确定教学的容、教材和方法,提出自己独到的观点,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这反映了高等教育文化功能中的(文化选择功能)。 24、高等学校面向产业界进行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和推广,对社会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这体现的是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 25、高等教育的发展从根本上受制于(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果)。 26、下列关于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高等教育通过培养人才可以决定

湖南高等教育学试题1含答案

湖南省高等学校教师岗前培训 高等教育学
考试类别(闭卷) : 题 号 一 二
8 教学与教育的关系是 A 教学是教育的唯一途径 C 两者相同 B 教学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D 不相干
( B

课程试题(A)
9 出资设立高等学校的机构和个人,称为高等教育的 考试时量:120 分钟 三 四 总 分 评卷人 C 主管者 D 举办者 ( A ) A 办学者 B 管理者
( D

10 1632 年出版的高等教育研究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 得分 评卷人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 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 号内。 1.现行的高等学校领导体制实行( D ) 。 A.校长负责制 B.校务委员会负责制 C.党委集体领导制 2 社会实践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 A 服务社会 B 了解国情 C 培养学生 ) 。 D.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 C ) A 夸美纽斯(捷克) ; C 皮洛戈夫(俄国) ; 11 大学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是 A 主导作用 B 教师中心 C 辅助角色 ( B B 纽曼(英国) ; D 保尔森 ( 德国)。
( A D 咨询者 )

12..马克思认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A 德、智、体诸育相结合; C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D 勤工俭学
B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 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 B ) D 学习要求 ( C ) D 德育活动 ( D B 教学过程的积极参与者与推动者 D 教学过程的组织者 ( C ) )
3.以认识自然世界,探索自然规律为目的的研究活动是( A A.基础研究 B.应用研究 C.综合研究
13 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质量目标和总的规格要求叫做 A 培养目标 B 教育目的 C 专业目标
D.开发研究 ( C D 100% A 锻炼身体 B 艺术活动 C 教学工作 ) 14 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途径除了科学研究训练、 社会实践活动外, 最基本的是
4 作为高等教育普及化的量化指标是毛入学率占适龄青年的 A 10%以上 B 15%以上 C 50%以上 ) 。
5 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B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15 大学生在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不是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A 自主发展和建构的主体 6.在活动发生后关于教育效果的判断称为 A.总结性评价 B.项目评 价 C.形成性评价 D.诊断 性评价 ( B D、体育 ) ( A) C 独立的探究性的学习者 16 广义课程是指 A 显性课程 B 隐性课程 C 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 D 实践环节
7 学校实现培养人才的基本途径是 A、德育 B、教学 C、智育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1 页
《高等教育学》 (A 卷)共 6 页第 2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教育学期末考试重点整理 一、单选(15个/30分) 1、教育起源最古老的观点是神话起源论;法哲社家利托尔诺和英教家沛西·能提出生 物起源论;心里起源论的代表是美教家孟禄,其在《教育史教科书》中判定教育应 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论也称社会起源论,代表观点:马哲。 2、古代埃及教育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特征:“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代 雅典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政治家和商人;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军人。古罗马 帝政时期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演说家; 3、《学记》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被称 为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是西方第一部教育著作。 4、最早提出“教育学”概念的是英国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其将教育学作为一门 独立科学单独列出来。1632年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版《大教学论》,被称作西方 教育思想史上第一部教育学著作。 5、“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是德国教育理论家赫尔巴特,其在 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被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在教学理论上将教 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等四个阶段,被视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 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康德。 5、以教师的语言为主要媒介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表达情感和价值观念的教育方法是( A )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陶冶法 6、传统教学的“三中心”指( D ) A.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生活中心 B.学生中心、社会中心、实践中心 C.教师中心、实践中心、生活中心 D.教师中心、课堂中心、课本中心 7、在学校教育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 C ) A.后勤工作 B.管理工作 C.教学工作 D.科研工作 8、美育的直接功能是( C ) A.育德 B.促智 C.育美 D.健体 9、关于师生关系的理论中,“儿童中心论”的代表人物是( B ) A.赫尔巴特 B.裴斯塔洛齐 C.杜威 D.夸美纽斯 10、人的身心发展是指( A )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附答案)

高等教育学参考题 一、单选题 1、一般认为,现代高等学校的直接源头是(C)。 A 雅典大学 B 古巴比伦“寺庙学校 C 欧洲中世纪大学中国“太学” 2、(D)是中国自唐、宋以来最主要的私学高等教育形式。 A 右学 B 国子监 C 辟雍 D 书院 3、(A)率先领导了19世纪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大学职能的大变革。 A 德国 B 法国 C 美国 D 英国 4、晚清设立的(D)是我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 A 天津西学学堂 B 南洋公学 C 山西大学堂 D 京师大学堂 5、(A)的创建标志研究型大学的产生。 A 柏林大学 B 剑桥大学 C 牛津大学 D 约翰·霍普斯金大学 6、提出“多元化巨型大学”概念的当代著名高等教育思想家是(B) A 布鲁贝克 B 科尔 C 郝钦斯 D 弗莱克斯纳 7、(A)的颁布,推动了美国赠地学院运动的兴起,引导了美国大学适应社会需求、服务社会的发展趋向。 A 莫里尔法案 B 退伍军人法案 C国防教育法案 D高等教育方向法 8、(B)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的具体化。 A 培养方案 B 课程体系 C 专业设置 D 学制设置 9、(A)是高等学校的中心任务。 A 教学 B 科研 C 服务社会 D 文化传承 10、高等学校教学过程主要是围绕(B)而展开。 A 学科 B 专业 C 课程 D 培养计划 11、依据办学主体的不同,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办学形式结构属于私立主导型的是(D)。 A 美国 B德国 C 荷兰 D 日本 12、下列国家中,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属于地方分权型的是(A)。 A 美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罗斯 13、按照著名学者马丁·特罗的划分标准,适龄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在(A)为

综合基础知识(教育类)考试大纲教学提纲

《教育公共基础知识》考试大纲 第一章教育政策法规 特别提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以最新修正后的版本为准。 第一节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一、教育政策与教育法 教育政策的含义,教育法的含义,教育政策与教育法的关系,教育法的渊源、教育政策的体系。 二、国家教育政策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育基本制度、受教育者、其他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教师法律地位、教师的权利义务、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聘任制度、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教师待遇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义务教育的原则、新《义务教育法》的突破。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立法背景,主要内容(高等教育的含义与义务、高等教育基本制度、高等学校的学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立法背景,立法宗旨,主要内容(保护未成年人的原则、未成年人的家庭保护、未成年人的学校保护、未成年人的社会保护、未成年人的司法保护)。 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对未成年人严重不良行为的矫治)。 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学生伤害事故的含义,学生伤害事故处理的原则,学校责任事故情形,学校无责任事故情形,学生或监护人责任事故情形)。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立法宗旨,主要内容(职业教育体系、职业教育的保障条件)。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导思想和工作方针、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各类教育的发展任务、教育体制改革、保障措施。 第二节地方教育政策法规

教育学基础期末考试考点及

《教育学基础》期末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 教育: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广义的教育指能增长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提高人的认识能力、增强人的体质、完善人的个性的一切活动,它包括有计划的和偶然的教育、有组织的和无组织的教育、有固定场所和无固定场所的教育等等。 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从而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教育目的:是社会对教育所培养出的社会个体的质量规格的总要求,它规定了通过教育要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质量和规格的人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有广义跟狭义之分。广义的教师专业发展包括教师群体的专业发展和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两个方面。其中教师群体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职业不断成熟,逐渐达到作为一门专业所要求的标准,并获得相应的专业地位的过程。教师个体的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个体在专业素质方面不断成熟,并逐渐从新手教师成长为专家型教师的过程即为狭义的教师发展 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由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学科课程:是根据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和科学发展水平。从各门科学中选择出适合一定年龄阶段学生发展水平的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教学科目。 课程计划:课程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的层次,不同类型学校的培养目标,有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学校教育和教学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它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方面做出全面安排,具体规定学校设置的课程,各门课程开设

高等教育学试题(AB卷)及答案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B.隋代C.唐代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 A.雅典大学B.赫克迈大学C.阿资哈尔大学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A.民族化B.地域化C.国际化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 A.中央集权制B.权力分散型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 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B.学缘结构C.学历结构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 A.享乐主义B.存在主义C.权力意志主义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B.情理相融原则C.教管结合原则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 A.学科的发展潜力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 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 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D.全校师生员工 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制B.重视技术教育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B.办学形式多样化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B.经济本位C.社会本位D.文化本位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 A.传道者B.授业解惑者C.示范者D.管理者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B.学历结构C.性别结构D.专业结构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B.理想性C.层次性D.开放性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B.从属论C.法德论D.智德论E.抵消论

2018教育综合333大纲

教育学原理 【考查目标】 1.准确识记教育学的基础知识。 2.正确理解教育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3.能够运用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分析教育理论与实践问题。 一、教育学概述 (一)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二)教育学的研究任务 (三)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1.教育学的萌芽 2.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3.20世纪以来教育学的发展 二、教育及其产生与发展(一)教育的概念 1.“教育”定义的类型 2.教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二)教育的结构与功能 1.教育的结构 教育活动的结构;教育系统的结构。 2.教育的功能 个体发展功能与社会发展功能;正向功能与负向功能;显性功能与隐性功能。 (三)我国关于教育本质问题的主要观点 教育是上层建筑;教育是生产力;教育具有上层建筑和生产力的双重属性;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过程;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四)关于教育起源的主要观点

1.生物起源说 2.心理起源说 3.劳动起源说 (五)教育的发展 1.古代教育的特征 2.近代教育的特征 3.现代教育的特征 三、教育与社会发展 (一)关于教育与社会关系的主要理论 教育独立论;教育万能论;人力资本论;筛选假设理论;劳动力市场理论 (二)教育的社会制约性 1.生产力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2.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3.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4.科学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5.人口对教育发展的影响和制约 (三)教育的社会功能 l.教育的经济功能 2.教育的政治功能 3.教育的文化功能 4.教育的科技功能 5.教育的人口功能 (四)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现代化与教育变革;全球化与教育变革;知识经济与教育变革;信息社会与教育变革;多元文化与教育变革。 四、教育与人的发展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高等教育学考试题库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高等教育学》考试范围 一、名词解释 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实施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教育规律:指教育发展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教育工作必须遵循的客观法则 通才教育: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 教育方针:是教育工作的宏观指导思想,是国家或正当根据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 高等教育目的:是高等教育工作遵循的总方向,但它代替不了不同级别、不同类型、不同层次高等学校对所培养的人的特殊要求。专业:指高等教育培养学生的各个专业领域,是根据社会专业分工需要和学科体系的内在逻辑划分的学科门类。 层次结构:指不同要求和成都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包括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又称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高等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高校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知道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潜在课程:不在教学计划中反映,不通过证实的教学进行,但对学生的知识、情感、意志、信念、行为和价值观等方面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促进或干扰着教育目标的实现。 教学组织形式: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学分制:是以学生取得的学分数作为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的基本依据,并据此进行有关管理工作的教学制度。 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了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学位:是高等院校授予的头衔,它标志着被授予者的受教育成都和学术水平在某一领域已达到的标准。 文化(狭义):指以社会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的观念体系,是宗教、政治、道德、艺术、哲学等意识形态所构成的领域。 大学文化:是以大学为载体,通过历届师生的传承和创造,为大学所积累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总和。 二、简答 (1)简述教育的本质; 社会制约性;历史性;阶级性;生产性;民族性;相对独立性; (2)简述当代高等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1.高等教育学的问题领域在不断扩大; 2.高等教育学的研究范式在发展; 3.高等教育学理论基础不断扩展; 4.高等教育学理论与教学改革的联系日趋加强; 5.高等教育学术理论的国际化影响越来越明显。 (3)为什么说高等教育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 1.高等教育是提高劳动者能力的重要手段; 2.高等教育实现着知识的再生产和知识创新; 3.高等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 (4)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作用。 1.导向作用; 2.调控作用; 3.评价作用; 4.激励作用。 (5)简述我国高等教育未来突出强调的素质培养。 1.要求具有进取、开拓、创新精神,用于迎接时代挑战; 2.要求具有合理的知识结构; 3.要求具有合理的能力结构; 4.要求具有开创意识、竞争意识、效益意识和法律意识; 5.要求具有较高的道德和理性; 6.要求具有国际意识。 (6)大学职能体系发展的影响因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2.科学发展; 3.大学内在逻辑。

最新财政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复习过程

财政学 第一章财政学对象 财政的本义:财政是指国家的一个经济部门,及财政部门他是国家的一个综合性经济部门通过他的收支活动筹集经费资金以保证国家职能的实现财政的本质财政的本质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 1.财政运行的主要特征:1.阶级性与公共性2.强制性与非直接偿还性3.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或平衡性) 2.财政职能: (1)资源配置职能:1.在明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经济职能的前提下,确定社会公共需要的基本范围,确定财政收支占GDP的合理比率,以实现资源配置总体效率。2.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压缩一般支出,提高资源配置的结构效率。3.合理安排政府投资的规模和结构,保证国家重点建设。4.通过政府投资、税收政策和财政补贴等手段,带动和促进民间投资、吸引外资和对外贸易,提高经济增长率。5.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本身的效率。 (2)收入分配职能:1.划清市场分配和财政分配的界限和范围,避免政府职能的“越位”和“缺位”2.规范工资制度3.加强税收调节 (3)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3.市场失灵:外部性效应指某个经济主体在市场活动中没有得到补偿的额外成本和额外收益。即外部效应有可以区分为正外部效应和负外部效应。当出现正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大于收益,出现利益外溢,得不到应有的效益补偿;当出现负外部效应时,生产者的成本小于收益(收益大于成本)时,受损者得不到损失补偿。由于外部效应的存在,市场竞争就不可能形成理想的效率配置。 4.财政学两个基础概念: (1)公共物品 1、公共物品含义:由国家机关和政府部门——公共部门提供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商品和服务称为公共物品。

2、区分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两个标准:(1)排他性和非排他性(2)竞争性和非竞争性 3、免费搭车:免费享用公共物品的利益 (2)公共需要 1、含义:社会的公共需要 2、特征: (1)是社会公众在生产、生活和工作中的共同需要,不是普通意义上的人人有份的个人需要或个别需要的数学加总,而是就整个社会而言,为了维持社会经济生活,为了维持社会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也为维护市场经济正常秩序,必须由政府集中执行和组织的社会职能的需要 (2)公共需要时每一个社会成员可以无差别的共同享用的需要,一个或一些社会成员享用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享用 (3)社会成员享用社会公共需要也要付出代价(如缴税或付费),但这里的规则不是等价交换原则,各社会成员的付出与其所得是不对称的,不能说谁多付出就多享用,少付出少享用,不付出不享用 (4)满足公共需要是政府的职责,所以,满足公共需要的物质手段,只能是通过政府征税和收费支撑的由国家机关和公共部门提供的公共物品 3、地位:共同的、历史的、特殊的 4、范围:(广)包括政府执行其只能以及执行某些社会职能的需要,包括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支柱产业和风险产业的投资广义上:还包括政府为调节市场经济运行而采取的各种措施和各项政策提供的服务,等等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论 1.购买性支出购买性支出直接表现为政府购买商品和服务的活动,包括购买进行日常政务活动所需的或用于国家投资所需的商品和服务的支出,前者如政府各部门的事业费,后者如政府各部门的投资拨款。 共同点:财政一手付出了现金,另一手相应地购得了商品和服务,并运用这些商品和服务实现了国家职能。 2.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直接表现为资金无偿的单方面的转移。这类支出主要有补助支出、

高等教育学单项选择题

高等教育学 单选题 1.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学习过程阶段的是()。D A.注意定向阶段; B.获得和保持阶段; C.练习和强化阶段; D.记录阶段 2.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促成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方法是()。B A.实现素质教育;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C.加强理论教学; D.注重实践教学 3. 文化素质教育不是为了()。B A.提高大学生的文化品位; B.强化专业教育; C.提高审美情趣; D.提高人文素养 4. 关于如何改变人文教育的落后状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 A.在整个教育活动中渗透人文教育; B.开设人文学科方面的课程; C.使人文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处于支配地位; D.在专业教育中补充人文教育的内容 5. 主张根据社会需要来制定高校培养目标的是()。C A.个人本位论;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社会本位论; D.政治统帅论 6.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我国的()。A A.教育方针; B.教育目的; C.高校培养目标; D.教育工作原则 7. 学校领导的管理方式和工作作风人际关系校风学风班风是一种()。B A.显性课程; B.隐性课程; C.核心课程; D.活动课程 8. 教案常规项目的主体部分是()。D A.教学目的; B.重点难点; C.导入新课; D.讲授新课 9. 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郝钦斯; B.阿德勒; C.布鲁纳; D.贝格尔 10. 主张课程内容应该围绕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来选择,以问题为中心设计核心课程的课程理论是()。B A.永恒主义课程观; B.改造主义课程观; C.科学主义课程观; D.结构主义课程观 11. 教案编写的主体部分是()。C A.确定重点难点; 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过程; D.教学反思 12. 关于案例教学的优点,下列表述错误的是()。D A.加强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B.扩大学生的实际知识; C.沟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 D.利于学生获得完整的知识体系 13. 在我国最早提倡“学分制”的是()。C A.蒋梦麟; B.竺可桢;

福建2011年教师招聘中学教育学考试大纲纲要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 第一节教育的发展 1、教育的本质: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 2、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方向变化的活动。 3、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二战以后世界各国教育制度呈现出的共同发展趋势)P4 (1).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相衔接; (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3).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4).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限日益淡化; (6).教育制度有利于国际交流. 4、不同国家古代学校教育的形态 (1)● 中国在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 中"校、序、庠、学"都是学校的名称。 ●中国古代社会的六艺教育 礼、乐、射、御、书、数。以礼、乐为中心 (2)●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是: “以增为师”、“以(书)吏为师” (3)●古代雅典教育的目的及特点 培养政治家、商人为目的,注重身心和谐发展,教育内容丰富,方法灵活. (4)●古代斯巴达教育的目的及特点 培养军人,强调军事体育与道德灌输,内容单一,方法严厉. 5、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性功能占主导地位。 6、近代教育的特点 (1).国家加强对教育的重视与干预,公立教育崛起; (2).初等义务教育普遍实施; (3).教育世俗化; (4).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7、二战以后世界教育的新特点 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第二节教育学的发展 教育学是一门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探索教育规律的科学。P11 1、历史上的教育学思想 (1)中国古代的教育学思想 ● 孔子的教育教学思想 孔子(公元前551——479)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和教育思想家。 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反映在《论语》一书中。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 ● 《学记》成书于战国后期,是中国乃至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教育专著,主张:

高等教育学考试试题及答案ab

高等教育学试题(A卷)

一、单项选择题 1.我国考试制度的建立始于()。 A.汉代 B.隋代 C.唐代 D.宋代 2.欧美教育史称世界上第一所大学是()。A.雅典大学 B.赫克迈大学 C.阿资哈尔大学 D.萨莱诺大学 3.大学的交流功能包括自由的学术氛围,校园的开放化,学科发展的综合化,还有()。 A.民族化 B.地域化 C.国际化 D.时代化 4.美国在高等教育宏观管理体制上采用()。A.中央集权制 B.权力分散型 C.集权与分权结合型D.高校独立发展型 5.高校教师来源的构成状况是指()。 A.专业结构 B.学缘结构 C.学历结构 D.职务结构 6.“真理就是有用”是哪种人生价值观的观点()。A.享乐主义 B.存在主义 C.权力意志主义 D.实用主义 7.做好大学德育工作,必须多方位,多层次形成合力,是指()。 A.层次性原则 B.情理相融原则 C.教管结合原则 D.整体性原则 8.学科发展的稳定性与可持续发展,主要涉及()。A.学科的发展潜力 B.学科发展的成熟水平 C.学科发展布局的整体性 D.学科影响的社会性9.最早的研究生教育出现在19世纪的()。A.德国 B.英国 C.美国 D.法国 10.大学校园文化的主体是()。 A.在校大学生 B.社会影响与学校师生的互动 C.主流文化与亚文化的结合 D.全校师生员工 二、多项选择题 1.19世纪英国发动了新大学运动,其特点包含()。 A.打破宗教信仰限B.重视技术教育 C.政府加强集权管理 D.推行男、女同校 E.提倡多元捐资办学 2.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在大众化进程中的标志是()。 A.办学主体多样化 B.办学形式多样化 C.教育目标多样化 D.管理体制多样化 E.教学内容多样化 3.从价值观考察的教育本质论包括()。 A.个人本位 B.经济本位 C.社会本位 D.文化本位 E.知识本位 4.高校教师职业特点的多样角色包括()。A.传道者 B.授业解惑者 C.示范者 D.管理者 E.研究者 5.高校教师队伍的结构,主要指()。 A.职务结构 B.学历结构 C.性别结构 D.专业结构 E.年龄结构 6.德育工作的新特点是()。 A.人本性 B.理想性 C.层次性 D.开放性 E.传统性 7.德育工作中的消极观点有()。 A.务虚论 B.从属论 C.法德论 D.智德论 E.抵消论 8.课程内容选择的基本原则有()。 A.经济性 B.适时性 C.专业性 D.实践性 E.满足性 9.高校校园文化功能包括()。 A.育人 B.导向 C.辐射 D.凝聚 E.激励 10.高校自主权包括()。 A.自主调整招生比例 B.自主调整专业设置C.自主制订教学计划 D.自主开展与境外高校的交流 E.自主决定收费额度 三、判断题 1.战国中后期诞生的《大学》与《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 2.1862年京师同文馆的建立标志着中国近代新式教育的正式开始。 3.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 4.我国高等学历教育包括专科教育与本科教育。5.德育的情理相融原则就是一切都要首先以情动人。6.学科是专业设置的基础与依据。 7.高校教学过程的基本特点是探索未知世界。 8.高校科研以基础研究为主。 9.研究生教育的基本条件就是要具备雄厚的师资力量与大量投入资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