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留予他年说梦痕原文

留予他年说梦痕原文

留予他年说梦痕原文
留予他年说梦痕原文

留予他年说梦痕

十岁时,家庭教师教我背千家诗,背得我直打哈欠。他屡次问我长大了要当个什么,我总心不在焉地回答说“当诗人。”他又生气地说:“岂止是诗人,还要会写古文,写字,像碑帖那样好的字,这叫做文学家。”

文学家”这个名字使我畏惧,那要吃多少苦?太难了,我宁可做厨子,做裁缝师傅。烧菜和缝衣比背古文、背诗有趣多了。

父亲从北平回来,拿起我的作文簿,边看边摇头,显然的他不满意我的“文章”。我在一旁垂手而立,呼吸迫促而低微,手心冒着汗。老师坐在对面,定着眼神咧着嘴,脸上的笑纹都像是用毛笔勾出来似的,一动也不会动。大拇指使劲拨着十八罗汉的小圈念佛珠,啪嗒啪嗒的响。我心里忽浮起一阵获得报复的快感。暗地里想:“你平日管教我那么凶。今天你在爸爸面前,怎么一双眼睛瞪得像死鱼。”父亲沉着声音问他:“她写给我的信,都是你替她改过的吗?”他点点头说:“略微改几个字,她写信比作文好,写给她哥哥的信更好。”提起哥哥,父亲把眉头一皱,我顿时想起那篇为哥哥写的祭文,满纸的“鸣呼吾兄”,“悲乎”,“痛哉”;老师在后面批了“峡猿蜀宇,凄断人肠”八个字。我自己也认为写得不错,因为我每次用读祭文的音调读起来时,鼻子就酸酸的想哭。老师不让我把祭文给爸爸看,怕引起他伤感,如今他又偏偏提哥哥。父亲严肃地对我说:“你要用功读书,爸爸只你一个孩子了。”他的眼里滚动着泪水,我也忍不住抽噎起来,他又摸摸我的头对老师说:“你还是先教他做记事抒情的文

章吧,议论文慢点做。”

父亲的话是有道理的,此后凡是我喜欢的题目,做起来就特别流畅。“文学家“三个字又时常在我心中跳动。像曹大家,庄姜、李清照那样的女文学家,多体面、多令人仰慕。可是无论如何,背书与学字总是苦事儿,我宁愿偷看小说。

我家书橱里的旧小说虽多,但橱门是锁着的,隔着一层玻璃,可望而不可即。跟我一同读书的小叔叔,诡计多端弄来一把钥匙,打开橱门,我就取之不尽地偷看起来。读了《玉梨魂》与《断鸿零雁记》,还躺在被窝里,边想边流泪。在上海念大学的堂叔又寄来几本《瓯江青年》与旧的《东方杂志》,对我说这里面的文章才是新式白话文,才有新思想,叫我别死啃古文,别用文言作文,文言文写不出心里想说的话。我有点半信半疑,读《瓯江青年》倒是越读越有味,《东方杂志》却是好多看不懂。堂叔的信和杂志,不小心被老师发现了,他大为震怒地说:“你,走路都还不会就想飞。”信被撕得粉碎,丢进了字纸篓。我在心里发誓:“我就偏偏要写白话文,我要求爸爸送我去女学堂,我不要跟你念古文。”

老师没有十分接受父亲的劝告,他仍时常要我写议论文:“楚项羽论”、“衣食住三者并重说”、“说钓”,我咬着笔管,搜索枯肠,总是以“人生在世”、“岂不悲哉”交了卷。我暗地里却写了好几篇白话文,寄给堂叔看。他给我圈,给我改,赞我文情并茂。有一次,我写了一篇“白绣球”,内容是哭哥哥的。这株绣球树是哥哥与我未分离前,一同看阿荣伯种的。绣球长大了每年开花,哥哥却远在北平

不能回来。今年绣球开得特别茂盛,哥哥却去世了,白绣球花仿佛是有意给哥哥穿素的。我写了许多回忆,许多想哥哥的话,愈写愈悲伤,泪水都滴滴地落在纸张上,母亲看我边写边哭,还当我累了,叫我体息下。我藏起文章不给她看到,只寄给堂叔看。他来信说我写得太感动人,他都流泪了。叫我把这篇文章给父亲看,我却仍不敢。一则怕父亲伤心,二则怕他看了白话文会生气。这篇“杰作”,就一直被保存在书箧里,带到杭州。

十二岁到了杭州,老师要出家修道,向父亲提出辞馆。我心里茫茫然的,有点恋恋不舍他的走,又有点庆幸自己以后可以“放生”了我家住所的斜对面正是一所有名的“女学堂”。我在阳台上眼望着短衣黑裙的“学堂生”,在翠绿的草坪上拍手戏逐,好不羡慕。正巧父亲一位好友孙老伯自北平来我家,他是燕京大学的某系主任,我想他是洋学堂教授,一定喜欢白话文,就把那篇“白绣球”的杰作拿给他看,并要求他劝父亲许我去上女学堂。他看了连连点头,把我的心愿告诉了父亲。父亲摇摇头说:“不行,我要她跟马一浮老先生做弟子。”孙老伯说:“马一浮是研究佛学的,你要女儿当尼姑吗?”我在边上忽然哇地一声哭起来,父亲沉着脸,无动于衷的样子。我眼泪汪汪的望着孙老伯,仿佛前途的命运就系在他的一句话上了。第二天,父亲在饭桌上忽然对老师说:“你未出家以前,给小春补习一下算术与党义,让她试试看考中学。”我一听,兴奋得饭都咽不下。“爸爸,您真好。”我心里喊着。

两个月的填鸭,我居然考取了斜对面那个女学堂,从此我也是短

衣黑裙的女学生。老师走后,我再不用关在家里啃古书了。

在学校里,为了表现自己的学问,白话文里故意夹些文言字眼,都被老师划去了,我气不过,就正式写了篇洋洋洒酒的“古文”,老师反又大加圈点,批上“风毛麟角,弥足珍贵”八个大字,我得意得飘飘然,被目为班上的“国文大将”。壁报上时常出现我的“大作”,我想当“文学家”的欲望,又油然而生。可是寄到《浙江青年》的稿子总被退回来,我又灰心了。

进了高中以后,老师鼓励我把一篇小狗的故事再寄去投稿,“包你会登。”他跷起大拇指说。果然,那篇文章登出来了,还寄了两元四角的稿费。闪亮的银元呀,我居然拿稿费了,我把四角钱买了一支红心“自来铅笔”送老师,两块银元放在口袋里叮叮当当地响,神气得要命。

我又写了一篇回忆童年时家乡涨大水的情景,寄去投稿,又被登出来了,稿费是三块,涨价啦。那篇文章我至今仍记得一些,我写的是:“河里涨大水,稻田都被淹没了,漆黑的夜里,妈妈带着我坐乌篷船在水上漂,不知要漂到哪里。船底滑过稻子尖,发出沙沙的声音,妈妈嘴里直念着阿弥陀佛,我却疲倦得想睡觉。朦胧中,忽然想起哥哥寄给我的大英牌香烟画片不知是不是还在身边,赶紧伸手在袋里一摸,都在呢,拿出来闭着眼睛数一遍,一张不少,又放回贴身小口袋里,才安心睡着了。”老师说我句句能从印象上着笔,且描绘出儿时心态,所以好。由于他的鼓励与指点,我阅读与学习写作的兴趣更浓厚了。可是在中学六年,我的“国学”完全丢开了,这是使父亲非常

失望的一点。高中毕业,他又旧事重提:要我拜马一浮先生为弟子。我又急得哭了。

我的志愿是考北平燕京大学外文系,洋就索性洋到底。可是父亲的答复是“绝对不许”。他一则不放心我远离,二则不许我丢开“国粹”学“蟹行文字”。我偷偷写信给燕京的孙老伯,第二次为我做说客,好容易说动了父亲,折衷办法是念杭州之江,必定要念中国文学系。因为国文系有一位夏承焘先生,是父亲赏识的国学大师,他是浙东大词人之一,父亲这才放心了。

之江也是教会学校,一样的洋里洋气,寥寥可数的几个国文系学生,男生一定穿长褂子,女生一定是直头发。在秀丽的秦望山麓,雄伟的钱塘江畔,独来独往,被目为非怪物即老古董。夏老师呢,一个平顶头,一袭长衫,一口浓重的永嘉乡音,带着一群得意门生,在六和塔下的小竹屋里吃完了“片儿汤”,又一路步行到九溪十八涧。沏一壶龙井清茶,两碟子花生米与豆腐干,他就吟起词来:“短策暂辞奔竞场,同来此地乞清凉。若能杯水如名淡,应信村茶比酒香。无语,答秋光,愁边征雁忽成行。中年只有看山感,西北栏杆半夕阳。”

他飘逸的风范和淡泊崇高的性格,可从这首词里看得出来。他对学生不仅以言教,以身教,更以日常生活教。随他散一次步,游一次名胜,访一次朋友,都可于默默中获得作文与做人方面无穷的启迪。他看去很随和,有时却很固执。一首词要你改上十几遍,一字不妥,定要你自己去寻求。他说做学问写文章都一样,,先难而后获”。别人改的不是你自己的灵感,你必须寻找那唯一贴切的字眼。

他说灵感像猫,“觅时偏不得,不寻还自来”。是强求不得的。有一天傍晚,我随他在林中散步,他吟了两句诗:“松林细语风吹去,明日寻来尽是诗。”他说:“松林中细语,被风吹去,似了无痕迹,但心中那一刹那间美的感受,却慢慢酝酿成为诗,成为文,绝不是勉强得来的。”这是他作诗为文的态度,也是他行云流水似的风格。他说话不多,但每句话,都像名山古刹中的木鱼清磬,一声声飘落在你心田里,隽永而耐人寻思。

大学四年,我愚钝的资质并未学得什么,而夏老师春风化雨的熏陶,却使我领会了人生的乐趣,不在争名逐利,而在读书写作,以及工作过程中的那一份欢愉的感受。

“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这是他的词,他说人生固然短暂,而生活却是壮美的。生涯中的一花一木,一喜一悲都当以温存的心,细细体味。哪怕当时是痛苦与烦恼,而过后思量,将可以化痛苦为信念,转烦恼为菩提。使你有更多的智慧与勇气,面对现实。

别老师后,他的词与他的诲谕时时在心。抗战期间,我尝尽了生离死别之苦,避乱穷乡,又经历了许多惊险,在工作中,我也领略到人间炎凉与温暧的滋味。我渐渐地长成了,我懂得,人要挣扎着生活下去是多么不容易,却是多么值得赞美。我也懂得如何以温存的心,体味生涯中的一花一木所给予我的一喜一悲。

记得逃避山中时,正值隆冬季节,整个山城被封闭在两尺厚的皑皑积雪中,我处身其间,像冻结在水晶球中的玩偶,有一种凝固的安

全感。静谧、寂寞而安详。在那一段日子,我终日沉醉在壮美的感受里,我读了些书,也点点滴滴地写了一些追忆旧事的篇章。

胜利后回到杭州,我去萝苑拜会夏老师,我们穿过松林幽径,走向孤山放鹤亭,那时正是骤雨初霁的仲夏傍晚,湖水湖风,凉送襟袖,我们在亭中坐下来,看湖面上亭亭的风荷,跳跃着晶莹的水珠,在心旷神怡中,他看着我请他批改的几篇短文,点点头微笑着,拿出钢笔在封面上题了“留予他年说梦痕”的那句话。

卖水红菱的小姑娘来了,我们买了一掬,慢慢儿剥着,在暮霭苍茫中回到萝苑。

湖堤散步的情景,一晃眼已经是十多年前的事了。来台湾时,仓促中不及带出那些未经整理的凌乱稿件。那些事,在我心中也一直是非常凌乱。生活安定下来以后,我才又重新一件件的追忆,重新琐琐碎碎,片片段段地写。写下许多童年的故事,写下我对亲人师友的怀念,也写下我在台湾的生活感想。这些,也许会被认为是个人廉价的感伤,鸡毛蒜皮不值一提的身边琐事,或老生常谈却自以为了不起的人生哲学。对这些批评,我都坦然置之,我是因为心里有一份情绪在激荡,不得不写时才写。每回我写到我的父母家人与师友,我都禁不住热泪盈眶。我忘不了他们对我的关爱,我也珍惜自己对他们的这一份情。像树木花草似的,谁能没有一个根呢?我常常想,我若能忘掉亲人师友,忘掉童年,忘掉故乡,我若能不再哭,不再笑,我宁愿搁下笔,此生永不再写,然而,这怎么可能呢?

人到了中年,应该更坚强,更经受得起了,但我有时却非常脆弱。

我会因看见一条负荷过重的老牛,蹒跚地迈过我身边而为它黯然良久。我会呆呆地守着一只为觅食而失群的蚂蚁而代它彷徨焦急。我更会因听到寺庙的木鱼钟磬之声,殡仪馆的哀乐,甚至逢年过节看见热闹的舞龙灯、跑早船、划龙船而泫然欲泣。面对着姹紫嫣红的春日,或月凉似水的秋夜,我想念的是故乡矮墙外碧绿的稻田,与庭院中雅淡的木樨花香。我相信,心灵如此敏感的,该不止我一个人吧!

我是沉醉在个人的哀乐中吗?我是在逃避现实吗?不,不是的。虽然日历纸一天天飞过去不会再回头,但我总得望着前面,前面还有一大段路得走。我总希望以壮健的身心回到故乡,在先人的庐墓边安居下来,享受壮阔的山水田园之美,呼吸芬芳静谧的空气。我要与梦寐中曾几度相见的人们,真正的紧握着手,畅叙别后离情。我渴望着那一天,难道那一天会遥远吗?不会吧。

“留予他年说梦痕,一花一木耐温存。”那微带悲怆的声调不时在我心头紫绕。为了他年的印证,我以这支颓笔,留下了阑斑的梦痕,也付印了这本小书。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杜甫著名的新题乐府组诗"三吏"之一。四十八岁的杜甫,他离开洛阳,历经新安、潼关、石壕,所经之处,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引起诗人感情上的强烈震动。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

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设计 一、教学设想 杜甫的《石壕吏》真实的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下层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民族情怀,是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对于这样一篇文质兼美的叙事诗,在课堂教学中我着力体现两个原则,一是“以学为主”的教学思想,二是实施“个性化语文教学”,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教学目标 1、把握诗意,体会情感。 2、品析重点诗句,感悟人物个性。 三、教学重难点 体味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感悟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大家都知道,在中国近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唐朝曾是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经济繁荣的朝代。 那么你们知道唐朝由盛到衰的转折点是什么吗?(安史之乱) 对,安史之乱从公元755年开始,整整持续了八年,这八年,大唐土地上一直是狼烟四起、战事连绵;这八年,整个大唐江山民不聊生、生灵涂炭。特别是公元758年的冬末,郭子仪、李光弼等九位节度使的六十万大军兵败邺城,大唐政权更是危在旦夕。唐王朝为补充兵力,便在洛阳至潼关一带,强行抓人当兵,人民苦不堪言。而就是这一时期,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根据自己的真实见闻,用记录历史的笔录,用忧患苍生、悲天悯人的情怀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用诗歌的形式向后人展示了那段充满战火和硝烟,浸满眼泪和辛酸的历史。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其中最著名的一首--------石壕吏 (二)初读感知 1、课前我们已经预习过课文了,下面咱们叫一个同学起来朗读一遍这首诗,其他同学做一下评价。 一生读,其他学生评价。 根据刚才同学们所做的评价,咱们觉得朗读古诗应该注意哪几个方面?(明确:读准读音、把握节奏和重音、读出感情) 2、下面咱们听一下名家是怎么读这首诗的。在听的时候,把握刚才咱们所说的几点。(听完后,学生谈感受) 3、下面你就根据刚才的范读录音,选择你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可以男女生对读,也可以小组合读,可以读全部课文,也可以选择一部分读。 4、生展示。 (三)、品读探究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18、新:最近,刚刚。 19、存:活着,生存着。 20、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2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22、室中:家中。

23、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24、唯:只,仅。 25、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26、未:还没有。 27、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28、完裙:完整的衣服。 29、老妪(yù):老妇人。 30、衰:弱。 31、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32、应:响应。 33、河阳:今河南省洛阳市吉利区(原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34、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 35、犹得:还能够。得:能够。 36、备:准备。 37、晨炊:早饭。 38、夜久:夜深了。 39、绝:断绝;停止。 40、如:好像,仿佛。 41、闻:听。 42、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石壕吏文言文翻译 导读:《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以下是“石壕吏文言文及翻译”,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及注释 译文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注释1、暮:在傍晚。 2、投:投宿。 3、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 4、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5、逾(yú):越过;翻过。 6、走:跑,这里指逃跑。 7、呼:诉说,叫喊。 8、一何:何其、多么。 9、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10、啼:哭啼。 11、苦:凄苦。 12、前:上前,向前。 13、致:对……说。 14、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 15、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16、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17、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doc

石壕吏原文翻译及赏析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诗中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下面我为大家带来,供同学们阅读学习。 石壕吏原文阅读: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原文翻译: (作者我)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夜里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查看。 差役吼得是多么凶狠啊!老妇人是啼哭得多么可怜啊!(作者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邺城服役。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两个儿子刚刚战死了。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他母亲)进进出出都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让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消失了,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声。(诗人)天亮临走的时候,只同那个老翁告别。(老妇已经被抓去服役了) 石壕吏原文赏析: 《石壕吏》是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的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 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在艺术表现上,这首诗最突出的一点则是精炼。陆时雍称赞道:"其事何长!其言何简!"就是指这一点说的。全篇句句叙事,无抒情语,亦无议论语;但实际上,作者却巧妙地通过叙事抒了情,发了议论,爱憎十分强烈,倾向性十分鲜明。寓褒贬于叙事,既节省了很多笔墨,又丝毫没有给读者概念化的感觉。诗中还运用了藏问于答的表现手法。"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概括了双方的矛盾之后,便集中写"妇",不复写"吏",而"吏"的蛮悍、横暴,却于老妇"致词"的转折和事件的结局中暗示出来。诗人又十分善于剪裁,叙事中藏有不尽之意。一开头,只用一句写投宿,立刻转入"有吏夜捉人"的主题。又如只写了"老翁逾墙走",未写他何时归来;只写了"如闻泣幽咽",未写泣者是谁;只写老妇"请从吏夜归",未写她是否被带走;却用照应开头、结束全篇、既叙事又抒情的"独与老翁别"一句告诉读者:老翁已经归家,老妇已被捉走;那么,那位吞声饮泣、不敢放声痛哭的,就是给孩子喂奶的年轻寡妇了。正由于诗

唐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头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结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标签: 译文注释 八月里秋深,狂风怒号,狂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过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池塘和洼地里。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嘴唇干燥也喝止不住,回来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

石壕吏原文、译文、注释

《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译文 傍晚投宿于石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许我跟丛您夜归。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 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 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石壕村:今河南三门峡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何:多么。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9.戍:防守; 念shu的第四声 10.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 11.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 13.乳下孙: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犹得:还能够。妪:念“yu”的第四声。 17.河阳:今河南省孟县,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石壕吏原文及翻译

壕吏原文及翻译 篇一:壕吏原文、译文、注释 原文 暮投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史呼一怒! 妇啼一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有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傍晚投宿于壕村,在夜里有官吏来捉人。老翁翻墙逃走,老妇走出去应对。官吏喊叫的声音是那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是那样凄苦。 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三个儿子都服役去参加围困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托人捎了信回来,其中两个最近刚战死了。活着的人暂且偷生,死的人永远逝去。家中再也没有什么人丁了,只有个吃乳的小子。因为有小子,所以儿媳妇没有离开这个家,但进进出出没有一条完好的裙子。老妇我虽然身体衰弱,请允我跟丛您夜归。赶紧应付河阳需要的劳役,现在还赶得上做早炊。”入夜说话的声音也已经消失了,但好像听到低声哭泣抽咽。 天亮后我继续赶前面的路程,只能与逃走回来的老翁告别。 希望我的解答能帮你解决问题!!!

1.吏:小官,这里指差役。 2.壕村:今东南。 3.暮: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傍晚。 4.投:投宿。 5.逾:越过;翻过。 6.一:多么。苦:凄苦。 7.前致词: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致:对......说。 8.邺城:即相州,在今 9.戍:防守; 念shu的第四声 10.附书至:捎信回来。新:最近 11.且偷生:苟活。且:苟且;姑且。 12.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已经,这里引伸为完结 13.乳下:还在吃奶的孩子。 14.去:离开,这里指改嫁的意思。 15.完裙:完整的衣裙。“裙”古代泛指衣服,多指裤子。 16.老妪:老妇人。请从吏夜归:请让我今晚跟你一起回营去。犹得:还能够。妪:念“yu”的第四声。 17.河阳:今省孟县,当时唐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8.请从:请求跟从。从:跟从,随从的意思。 19.夜久:即“半夜”的意思。 20.绝:断绝,没有。 21.幽咽:不出声的哭泣。

初二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望岳》(东岳泰山)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翻译: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翻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翻译: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中心思想: 《石壕吏》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

古诗石壕吏翻译赏析

古诗石壕吏翻译赏析 《石壕吏》作者是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古诗如下: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前言】 《石壕吏》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注释】 (1)暮:在傍晚。投:投宿。石壕村:今名干壕村,在今河

南三门峡市东南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新:最近,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13)唯: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吉祥语文 https://www.sodocs.net/doc/e28817253.html, 教案,课件,试卷,作文,学校风采 吉祥语文 https://www.sodocs.net/doc/e28817253.html, 教案,课件,试卷,作文,学校风采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翻译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 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原 文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译 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 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中心思想: 《石壕吏》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 ,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 登幽州台歌 【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⑴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⑵,对此可以酣高楼⑶。 蓬莱文章建安骨⑷,中间小谢又清发⑸。 俱怀逸兴壮思飞⑹,欲上青天览明月⑺。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⑻,明朝散发弄扁舟⑼。[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二首其一) 韩 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登飞来峰 野 望【唐】 王绩 东皋②薄暮③望,徙倚④欲何依⑤。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⑥。 牧人驱犊⑦返,猎马带禽⑧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⑨。 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石壕吏》

《石壕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情朗读并背诵。 2、了解杜甫的叙事诗“三吏”、“三别”,及其主要内容。 3、把握《石壕吏》的内容,感受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4、品味语言,体悟诗中流露出的复杂矛盾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 1、把握诗歌内容,感受其沉郁顿挫的诗风。 2、品味语言,体悟诗中流露出的复杂矛盾的情感。 教学方法与手段 1、方法:朗读法、表演法、合作探究法 2、手段:多媒体 教学设想 1、通过反复朗读,初步了解诗歌内容,体悟蕴含的情感,感受沉郁顿挫的诗风。 2、课堂表演自编的课本剧,以促进学生研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并发挥想象,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改编。 3、小组成员的合作、讨论,促进智慧火花的闪现,培养团结合作的精神。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1、)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钻研教材,设计教案,制作好多媒体课件。 (2、)将学生分成四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演。 2、学生准备:(1、)朗读课文,结合下文注释及手头工具书把握课文内容。 (2、)以小组为单位,充分发挥集体的力量,将诗歌改编为课本剧,并选好成员进行排演。(3、)学生表演,集体评议,最优秀的将在课堂上进行表演。 二、课堂学习 (一)、激情导入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杜甫诗三首》中的前两首,从《望岳》中了解到诗人年轻时就有“会当凌绝顶,一览纵山小”的远大抱负。可惜时运不济,“安史之乱”的爆发导致国破家亡,诗人的报国之志也付之东流,他只能在荒草丛生的长安内感时恨别。 公元759年的一天黄昏,诗人一路颠沛流离,辗转来到石壕镇,投宿于一户普通百姓的家中。就在这天夜里,诗人亲耳听闻了一场悲剧的发生。 发生了怎样的悲剧?请看表演。 (二)、精彩表演 1、学生表演自编的课本剧:《石壕吏》。 2、集体评价。 教师作评价指导: a、剧情是否合乎诗歌内容; b、人物的表演是否精彩:语言、动作、神态等是否到位; c、想象是否合理:是否补充了一些情节,补充的是否合理等。 学生活动:评点 教师活动:总结:略,但强调一点:老妪的答实为吏的步步紧逼而依次作答。师追问:为何诗中省略了吏的逼问?(此问题只设疑,以激发兴趣,不要求作答,后面再作解答。)

杜甫《石壕吏》翻译及写作背景

杜甫《石壕吏》翻译及写作背景 导读:《石壕吏》原文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1)暮:傍晚。投:投宿。石壕村:现名干壕村,在今河南陕县东七十里。 (2)吏:官吏,低级官员,这里指抓壮丁的差役。夜: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3)逾(yú):越过;翻过。走:跑,这里指逃跑。 (4)呼:诉说,叫喊。一何:何其、多么。怒:恼怒,凶猛,粗暴,这里指凶狠。 (5)啼:哭啼。苦:凄苦。 (6)前致词:指老妇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前,上前,向前。致,对……说。 (7)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戍(shù):防守,这里指服役。

(8)附书至:捎信回来。书,书信。至,回来。 (9)新:刚刚。 (10)存:活着,生存着。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且,姑且,暂且。偷生,苟且活着。 (11)长已矣:永远完了。已,停止,这里引申为完结。 (12)室中:家中。更无人:再没有别的(男)人了。更,再。 (13)惟:只,仅。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孙子。 (14)未:还没有。去:离开,这里指改嫁。 (15)完裙:完整的衣服。“有孙”两句一作“孙母未便出,见吏无完裙”。 (16)老妪(yù):老妇人。衰:弱。 (17)请从吏夜归:请让我和你晚上一起回去。请,请求。从,跟从,跟随。 (18)急应河阳役:赶快到河阳去服役。应,响应。河阳,今河南孟州,当时唐王朝官兵与叛军在此对峙。 (19)犹得:还能够。得,能够。备:准备。晨炊:早饭。 (20)夜久:夜深了。绝:断绝;停止。 (21)如:好像,仿佛。闻:听。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 (22)明:天亮之后。登前途:踏上前行的路。登,踏上。前途,前行的道路。

八年级上学期文言文原文及译文

《桃花源记》原文及译文 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木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译文:东晋太元年间,有个武陵人以捕鱼为职业。有一天他顺着溪水划船走,忘记了路程的远近。忽然遇到一片桃花林,桃树夹着溪流两岸,长达几百走,中间没有别的树,地上香草鲜艳美丽,坠落的花瓣繁多交杂。渔人很惊异这种美景。再往前走,想走完那片桃林。 桃林在溪水发源的地方就没有了,紧接着就看见一座山,山上有个小洞口,里面好像有光亮。渔人就丢下小船,从洞口进去。开始洞口很窄,仅容一个人通过。又走了几十走,突然变得开阔敞亮了。这里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村落间能听到鸡鸣狗叫的声音。那里面的人们来来往往耕田劳作,男女的穿戴完全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悠闲愉快,自得其乐。 桃源中人看见渔人,于是很惊奇,问渔人从哪里来。(渔人)详尽地回答了他。他就邀请渔人到自己家里去,摆酒杀鸡做饭菜。村子里的人听说有这样一个人,都来打听消息。他们自己说前代祖先为了躲避秦朝时候的祸乱,带领妻子儿女和同乡人来到这写出人世隔绝的地方,没有再从这里出去过,于是和桃花源以外的世人隔绝了。他们问现在是什么朝代,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这渔人一件件为他们详细说出自己知道的情况,那些人听罢都感叹惊讶。其他的人各自又邀请渔人到自己的家中,都拿出酒和饭菜来招待。渔人住了几天,告辞离去。这里的人告诉他说:“这里的情况不值得对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说啊。” 渔人出来后,找到了他的船,就沿着旧路回去,一路上处处作了标记。回到郡里,去拜见太守,报告了这些情况。太守立即派人跟着他前去,寻找先前做的标记,竟迷失了方向,没有再找到原来的路。 南阳刘子骥,是个高尚的名士,听到这件事,高高兴兴地计划前往。没有实现,不久病死了。后来就没有探访的人了。 《陋室铭》原文及译文 原文: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译文:山不一定要高,有了仙人就著名了。水不一定要深,有了龙就灵异了。这虽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的品德美好(就不感到简陋了)。青苔碧绿,长到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子中。与我谈笑的是博学的人,往来的没有不懂学问的人。可以弹奏朴素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两耳,没有官府公文劳累身心。它好比南阳诸葛亮的茅庐,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石壕吏(拼音版加注释)

shí háo lì 石壕吏唐·杜甫 mù tóu shí háo cūn ,yǒu lì yè zhuō rén 。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lǎo wēng yú qiáng zǒu ,lǎo fù chū mén kàn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lìhū yī hé nù ,fùtíyī hé kǔ !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tīng fù qián zhìcí,sān nán yè chéng shù。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yī nán fù shū zhì ,èr nán xīn zhàn sǐ 。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cún zhě qiě tōu shēng ,sǐ zhě cháng yǐ yǐ ! 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shì zhōng gèng wú rén ,wéi yǒu rǔ xià sūn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yǒu sūn mǔ wèi qù ,chū rù wú wán qún 。 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lǎo yù lì suī shuāi ,qǐng cóng lì yè guī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jí yìng hé yáng yì,yóu de bèi chén chuī 。 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yè jiǔ yǔ shēng jué ,rú wén qì yōu yè 。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 tiān míng dēng qián tú ,dú yǔ lǎo wēng bié 。 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石壕吏》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著名的“三吏三别”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此诗在艺术上的一大特点是精炼,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场面和细节描写自然真实。善于裁剪,中心突出。诗风明白晓畅又悲壮沉郁,是现实主义文学的典范之作。 翻译: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最新整理最新整理文言文《石壕吏》作品鉴赏

文言文《石壕吏》作品鉴赏 石壕吏 唐代: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译文 日暮时投宿石壕村,夜里有差役来强征兵。老翁越墙逃走,老妇出门应付。 差役喊叫得是那样凶狠,老妇人啼哭得是那样悲伤。我听到老妇上前说:“我的三个儿子去参加邺城之战。 其中一个儿子捎信回来,说另外两个儿子刚刚战死。活着的人姑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就永远不会复生了! 老妇我家里再也没有其他的人了,只有个正在吃奶的小孙子。因为有小孙子在,他母亲还没有离去,但进进出出连一件完好的衣裳都没有。 老妇虽然年老力衰,但请允许我跟从你连夜赶回营去。赶快到河阳去应征,还能够为部队准备早餐。”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逐渐消失,隐隐约约听到低微断续的哭泣声。天亮后我继续赶路,只能与返回家中的那个老翁告别。 作品鉴赏: 《石壕吏》是被誉为“诗史”的杜诗的代表作之一。这首五言古诗,通过对作者亲眼所见的石壕吏乘夜捉人,连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封建统治者的残暴,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引起的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达了忧国忧民的感情。 这是叙事诗。作者按他的行踪,以第一人称客观叙述一夜和一朝中所见所闻,不加论断,让人从故事中去体会诗的主旨,懂得作者的爱憎。开头四句,一句叙一人一事,极简练的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写出了事件的开端,而字里行间又显露出战乱之际特有的骚乱、恐怖气氛。作者接着用“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这对比鲜明的两句概括写出事件的发展。然后转入对老妇在差役威逼下一段自诉的详细记录。这段“致词”共有十三句。前五句说三个儿子全都上前线了,而且最近有两个阵亡。尽管如此,官府还要再来抓人,简直到了灭绝人性的地步,这也集中体现了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的深重。中间四句说家中只有吃奶的孩子,儿媳妇连一件出门的衣服也没有,更反映出“安史之乱”给社会造成的十室九空,人民极端贫困的生活状况。最后四句说老妇在万般无奈中,为了顾惜老翁和幼孙的生存,慨然应征,奔赴国难,这出入意料的结局把全诗推向高潮,是对昏庸的统治者的血泪控诉。末段照应开头,也只有四句,写老妇被带走后举家凄凉,

杜甫新安吏原文及翻译

杜甫新安吏原文及翻译 本文是关于杜甫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三吏三别即《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是杜甫的作品,深刻写出了民间疾苦及在乱世之中身世飘荡的孤独。表达了作者对倍受战祸摧残的老百姓的困苦和对老百姓的同情。下面是应届毕业生网小编Lynn整理的相关内容资料。(更多内容请关注应届毕业生网) 【原文】 《新安吏》 客行新安道,喧呼闻点兵。 借问新安吏:“ 县小更无丁?” “府帖昨夜下,次选中男行。” “中男绝短小,何以守王城?” 肥男有母送,瘦男独伶俜。 白水暮东流,青山犹哭声。 “莫自使眼枯,收汝泪纵横。” 眼枯即见骨,天地终无情! 我军取相州,日夕望其平。 岂意贼难料,归军星散营。 就粮近故垒,练卒依旧京。

掘壕不到水,牧马役亦轻。 况乃王师顺,抚养甚分明。 送行勿泣血,仆射如父兄。 【译文】 作者走在新安县的大路上,听到新安吏在按户籍册点兵。 作者问新安吏:“难道因新安县小,壮丁已抽完,才抓这些不成丁的青年?” 新安吏回答“府帖昨夜才下达,并下令说没有壮丁就依次抽未成年男子。” 作者又问“抽来的未成年男子实在太小了,如何能守住王城呢?” 健壮的中男还有母亲相送,瘦小的由于父母在战乱中去世,就变得孤苦伶仃了。 河水日夜向东流,青山还留着哭声呢! “不要让眼泪哭干,收住你们纵横的泪水。 眼泪哭干了会露出头骨,但天地终归是无情的,不能改变这悲痛的安排。 我们官军攻取相州,日夜盼望收复其地。 可是贼心难料,致使官军溃败。 我们就去原先营垒就食,练兵也依凭着洛阳。 挖掘壕沟也不会深得见水,放牧军马的劳役也还算轻。 何况朝廷官军是符合正义的,一切必然顺利,爱护战士一目了然。 送行战士不要哭得那么悲伤,长官会像父兄一样关爱你们。

石壕吏

石壕吏·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唯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辽宁中考语文古诗词赏析考题分析:石壕吏 [赏析]: 1、“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 诗题《石壕吏》,但对起决定作用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2、表现差吏的横征暴敛和老妇的悲伤痛苦,对比鲜明的二个字是 3、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从内容上看,属于叙事诗,最能概括本诗中心事件的句子是 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中"独"字的作用主要是() A暗示老妇已被抓走。 B点明儿媳未来送行。 C暗示老翁家无人过问。 D交代路上再无行人。 6、下列句中的"夜"字,各说明了什么 ①有吏夜捉人()②请从吏夜归()③夜久语声绝() A人在断肠时,倍觉夜难熬 B深夜堵门捉,更见吏凶恶 C心有爱国志,白发自请缨。 D肝肠已寸断,此身何足惜。 7、诗题《石壕吏》,但对石起决定作用镇的小吏却是略写,详写的是老妇人,这是为什么 《石壕吏》一诗中反映官吏残暴对待百姓的句子是:

8.《石壕吏》中流露出的诗人感情是() A、诗人对老妇一家的同情。 B、诗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注。 C、诗人对老妇一家的痛苦感到悲哀。 D、诗人对官吏暴虐的愤怒。 9.品析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⑴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⑵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0、对这首诗开头四句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1句写捉人的差役乘着夜色向石壕村急奔而来。 B、第2句交代了故事的发生,预示将有一场灾难降临。 C、3、4句写老翁逃跑避难,老妇出门周旋。 D、3、4句反映了人民长期深受抓丁之苦,昼夜不安的情景。 11、描写兵役之苛酷的句子是:。 12、描写战争之惨烈的句子是:。 13、“妇人”致词分三层,这三层的意思分别是什么 ① ② ③ 14.《石壕吏》体裁是什么本文的中心人物是谁事件是什么15.为什么差吏抓丁要利用夜间呢

杜甫诗三首原文及翻译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望岳翻译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春望》 作者: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译】: 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 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 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 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 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原文 暮投石壕村, 有吏夜捉人。

老翁越墙走, 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 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 “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 二男新战死。 存者且偷生, 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 惟有乳下孙, 有孙母未去, 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 请从吏夜归, 急应河阳役, 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 如闻泣幽咽。 天明登前途, 独与老翁别。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译文 傍晚投宿石壕村,有差役在晚上来抓人。老头越过墙逃跑,老妇出门去察看。 差役吼叫多么凶狠,老妇人啼哭多么痛苦! 我听到老妇人走上前去对差役说话:三个儿子应征防守邺城。一个儿子捎信回来,两个儿子最近作战死亡。活着的人暂且活一天算一天,死去的人永远完了!家里再没有别的男丁,只有还在吃奶的孙子。因为有孙子在,他的母亲还没有离去,出出进进没有完整的衣服。老妇我力气虽然衰弱,请让我跟随你在今晚回兵营去,赶快应征到河南去服役,还能够为军队准备明天的早饭。 夜深了,说话的声音没有了,好像听到了有人隐隐约约地哭。天亮了,我登程赶路,只能同那个老头告别。 中心思想: 《石壕吏》这首叙事诗,叙述官吏夜捉人,老妇啼诉语言和她的被捉,表现出老妇一家的悲惨遭遇,反映了安史之乱给人民造成的严重灾难,体现了诗人对苦难人民的深刻同情。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