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丝竹相和说课稿

丝竹相和说课稿

丝竹相和说课稿
丝竹相和说课稿

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

第七节丝竹相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人民音乐出版社高中《音乐鉴赏》(全一册)第三单元《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丝竹相和》。本课将主要欣赏学习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和广东音乐《娱乐升平》。①《中花六板》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其旋律清新悠扬,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②《娱乐升平》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我的教学目标为以下两点)

2.教学目标:

①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艺术魅力,体会其和谐、谦让的社会文化内涵。

②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体验其音色特点。

(为了更好的完成以上目标,我的教学重点、难点为:)

3.教学重点、难点:

能听辨、区分有代表性的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

二、说教法说学法

高中的学生,知识结构完整、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我选用的教法是参与互动式教法,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达到视觉听觉的高度结合。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将采用合作探究的方法,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下面说一下我的教学过程)

三、说教学过程

①导入部分:首先了解学生对我国民间器乐知道多少,有没有谁能说出一二。然后我将会运用课件向学生展示《江南好》的视频,配合风情图片导入,营造氛围,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

②之后播放《中花六板》全曲。引导学生判断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学生回答,我来总结:③江南丝竹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其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

③为了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江南丝竹的美,培养他们对中国民族音乐的学习兴趣。再次播放《中花六板》片断,与《老六板》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探讨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指导学生演唱:学生放慢四倍速度唱《老六板》,教师用钢琴弹奏《中花六板》的旋律。

④过渡语言:听完了江南丝竹,下面再欣赏一首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然后问学生音乐情绪是怎样的?让学生描述一下听完后的感受。之后引导学生了解广东音乐的特点。④广东音乐以高胡、扬琴为主奏乐器,乐曲通常都短小精悍,其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

⑤最后再次聆听《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让同学们作比较,两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分组讨论

四、拓展

课后作业:你对女子十二乐坊这一音乐现象有哪些想法?

五、总结

通过欣赏《中花六板》和《娱乐升平》两首民间乐曲,可以培养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形成良好的人文素养,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的基础。

谢谢评委,说课完毕

第七课《丝竹相和》

第七课《丝竹相和》 学习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音乐,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等。 3、掌握关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重点、难点: 1、掌握两乐队编制及主奏乐器音色感受其音乐风格,音乐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2、掌握两个乐种的风格特征和社会功能。 活动一:《娱乐升平》赏析 1、组织教学:课前播放广东音乐《花好月圆》。营造气氛。 2、教师提问: 结合广东音乐《步步高》欣赏,请学生回忆曾经学过的广东音乐的主奏乐器及音乐风格。 学生答:主要演奏乐器有:高胡、扬琴。音乐风格:音色清脆明亮;节奏清新、刚劲有力;曲调优美流畅,悠扬悦耳;风格轻巧活泼。 活动二:观察乐曲的记谱 教师提问:(3)和真听《娱乐升平》第一段,观察它的记谱实的音响有什么差异(特别是在高胡这个乐器上)? 学生回答:经过教师有针对性的引导和对个别乐句的范唱后,学生可以得出结论:原谱较简单,但实际演奏中高胡多滑音、旋律加花、装饰音等。 活动三:广东音乐风格再探 教师提问:再听乐曲和原谱比较一下? 学生回答:乐曲原谱比较简单,演奏者在演奏过程中了进行再创作。主要有:对旋律的加花和装饰音,以及滑音的配合。——所以我们在对广东音乐风格的定义中用华丽、细腻等词语,旋律的加花装饰是原因之一。 教师总结:当我们在前面提到“广东音乐”华丽、华美时也许只是对这些词语的了解。现在通过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我们明确了这些风格有一个重要的元素就是加花装饰,较之“朴、拙”,这样的音乐风格的确是华丽、华美的。 教师总结:广东音乐的老艺人们一直非常强调配合,音乐中注重“你进我出,你繁我简,你有我无。”追求相互配合的和谐之境。而“和谐”也正是我们民族文化中的根脉。朗读白居易的《忆江南》,从中品味江南秀丽、柔美、典雅的气质。 活动四:《中花六板》赏析 1、视频:江南音乐 2、教师提问:如果你是一位老艺人你会选择什么样的乐器去描绘江南的气质与风情。为什么? 学生回答:箫、二胡、古筝、扬琴等。因为其音色上的典雅、绵柔。 3、教师提问:哪位同学能解释《中花六板》? 学生回答:把《老六板》“放慢加花”所得(书本51页)。

《蜀相》公开课教学设计

《蜀相》教学设计 定远中学张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②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 ②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②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把握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看对联,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二、明确教学目标: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1.【初读诗文,了解诗人】 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温故知新 1.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2.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5.代表诗歌(“三吏”)、(“三别”)。 6.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为主 2、【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韵味 (1)揣摩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听朗诵,然后学生读) (2)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高中音乐_丝竹相和——初识民间器乐的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丝竹相和——初识民间器乐的美》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诗、景、歌、乐、语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民间器乐的艺术魅力,并通过交流、探究、创造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民族器乐作品的美,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文化的热爱之情。 2、聆听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并能够判断其主奏乐器音色的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古琴、笛子、二胡等民族乐器,聆听《金蛇狂舞》,《流水》,《十面埋伏》《鼓韵龙腾》等作品,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和音乐风格。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我是歌手》片段,提醒学生注意观看聆听歌曲伴奏部分。 二、新授 1、播放《金蛇狂舞》认识中国民族乐器及其分类。 2、分类欣赏 弹拨乐器:古琴、古筝、琵琶等。播放《流水》《十面埋伏》。 打击乐器:鼓、板、锣、梆子等。播放绛州鼓乐《鼓韵龙腾》。 吹管乐器:笛子、箫、唢呐、管子等。播放《梅花三弄》。 拉弦乐器:二胡、高胡、板胡等。播放《二泉映月》。 3、拓展探究

乐器听辨 4、总结 通过学习,我们初步认识了一些中国民族民间乐器,如果说音乐是我们生活中一朵美丽的花,那器乐就是这花朵中那芬芳的香味,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不断细细品味!下课。 《丝竹相和——初识民间器乐的美》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绝大部分的学生都对音乐有兴趣,特别对流行音乐有浓厚的兴趣。但是相对学生生活中对民间器乐了解较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听、看、唱,讨论、联想、想象)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去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音乐。 《丝竹相和——初识民间器乐的美》效果分析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判断能力,增进了学生音乐文化修养,拓展了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尤其对于民间器乐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从诗、景、歌、乐、语等几个方面来让学生感受到民间器乐的美,并通过歌唱、交流、探究、等音乐活动,进一步品味,激发学生对传

《蜀相》说课稿.doc

《蜀相》说课稿 阳山中学高二语文组 一、说教材 1、说教材的地位 《蜀相》选自高二语文选修教材《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学习这册教材有利于学生对古代诗文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本教学单元的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不仅要正确理解词义、字义,还要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地理解诗歌的主旨(解读文辞,揣摩情意;融入体验,体会情趣;超越原意,推陈出新)。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思想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蜀相》是杜甫的名篇,是一首七言律诗。而杜甫被誉为“诗圣”,其诗歌创作分为四个时期。本首诗正写于他诗风最具代表的晚年时期,这样的名家名篇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诗歌鉴赏指导的最好范文,将为学生学习本单元“推荐作品”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目标 关于古代诗歌教学,《全日制高中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初步鉴赏文学作品,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基于大纲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景物学习本诗寓情于景、借景抒情,借古抒怀的 写作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作者忧国忧民崇高精神的崇敬之情。 3、教学重点与难点 (1)理解“自”“空”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2)明确杜甫诗歌借景抒情、乐景衬哀情、借古抒怀的写作特色。

二、说教法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 1、诵读教学法 诵读是古代诗歌教学中关键性的一环,声情并茂的吟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语感,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为诗歌鉴赏打下良好的基础。 2、探究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所以在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探究的舞台,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思考、探究诸葛亮的形象及诗歌思想感情。 3、比较阅读法 将杜甫的《蜀相》与《南征》进行比较鉴赏,知人论世,把握杜甫不同时期作品风格,体会他沉郁顿挫的诗风(此项作为课外作业)。 三、说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即课前诵读诗歌,参照注释理解诗歌大意;合作探究分为若干个小组,思考、探究诸葛亮的形象及诗歌思想感情。四、说教学过程与步骤: (一)、导入: 同学们,爱国诗人陆游在报国无门之时、在绝望和忧愤中发出“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感叹;一生不得志的杜甫在独游武侯祠后又表达了怎样的情怀呢?今天我们学习《蜀相》。(展示幻灯片1) (二)、整体感知 1、写作背景简介: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年)。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展示幻灯片2)

《蜀相》教案(市级获奖教学设计)

太白中学“问题式”教学实验教案 编写:张月劳 审核时间2011.11.9 课题 杜甫《蜀相》课时共 1 课时,第 1 课时学 习目标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重 点、难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赏 析 要 点 指 导【这类诗歌的赏析要点】1、弄清史实。对于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我们要积累一些历史知识。2、要体会意图.后代作家对尘封的往事发思古之幽情,一定有现实的原因或触发感慨的媒介. 3、领悟感情。诗人怀古咏古,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二种情况是把史实和现实扭和在一起,或是感慨个人遭遇,或是搏击社会现实。第三种情况是只抓住历史的影子,故意借题发挥。 学习过程 问题解决自主解决(8min )1、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他创作的许多诗歌,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史诗”,是我国古代诗歌的现实主义高峰。杜甫也被誉为“诗圣”。 2、在艺术上,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_;语言精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著有《杜工部集》。 3、这是一首什么题材的诗呢? 怀古咏史诗: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托古讽今等目的。 4、诗歌中最能表现出诗人感情的是哪些诗句?颈联、尾联 互助解决(12min) 1、开头两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题为“蜀相”,却从“丞相祠堂”写起,有何用意?“柏森森”用在诗中有何深意? 设问,自问自答,点明丞相祠堂的所在地。 从“丞相祠堂”写起,而题为“蜀相”,写祠堂是为了写人,表达了对诸葛亮的追思、仰慕和钦敬。一个“寻”字突出了这种感情。因为心思其人,所以才要寻访其庙。“柏森森”一词,“森森”是高大茂密的意思。一是写出武侯祠的历史悠久,静谧、肃穆的气氛,适合追奉先人;二是衬托诸葛亮高大、正直的形象,表现了历代人民对诸葛亮的爱戴,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崇敬之情。 2、颔联能否改成“映阶碧草尽春色,隔叶黄鹂皆好音”? 不能。碧草映阶,黄鹂隔叶,本是种赏心悦目的景象,然用“尽”“皆”传达的是高兴的心情。用“自”“空”则所含之情便大有转折:青草自绿,无人光顾;黄鹂好音,无人倾听,显英雄长逝、遗迹荒落,时过境迁,物是人非,先哲已去,如今遭逢 乱世,没有了像诸葛亮那样的济世英才,因而心中涌起无限的感伤和凄凉!。此联写丞相庙宇幽静、寂寞,先贤的功绩被人遗忘,倍感荒凉之境无限。虽是写景, 字里行间却寄寓着感物思人的情怀。这是反衬手法,以乐景衬哀情。 这种写法古诗中很多,如唐代诗人李华《春行即兴》:“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鸣。”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陆游的《书愤》:“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它们都能取得同样的表达效果。 3、颈联上下句的关键词分别是什么?为什么用这些词概括诸葛亮的功绩? 上联的“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侧面映衬。下联的“开济”,“开”指帮助刘备开国,济指辅佐刘禅继位。这表达出作者对他的敬仰。落脚点在“天下计”和“老臣心”。“天下计”说明他的雄才大略。“老臣心”说明他忠心耿耿,无私报国。 4、尾联“英雄”具体指哪些人?为什么诸葛亮的结局“长使英雄泪满襟”? 英雄指像诸葛亮一样壮志未酬而含恨终身的英雄人物。也包括杜甫自己,从小立 志干一番事业,却郁郁不得志,一生坎坷。

《蜀相》群文阅读说课稿

《蜀相》群文阅读说课稿 一、说教材 《蜀相》选自人教版语文选修教材《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是一篇自主赏析篇目。 本单元为古代诗歌鉴赏的第一单元,单元教学目标为掌握诗歌鉴赏的重要方法“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以意逆志,即我们在解说诗歌的时候,要正确理解字义、词义,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知人论世,即结合作家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理解作品。 《蜀相》是第一单元的重点篇目,也是杜甫的名篇,这首诗歌是进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鉴赏方法指导的很好素材。 二、说学情 高二学生此前已学习过不少古代诗歌名篇,初步具有了阅读并鉴赏诗歌的知识和能力,对于诗歌可以自主完成一些简单的赏析,但学生对杜甫诗的认识支离破碎,甚至很少静下心来去思考和理解杜甫。最主要的是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很薄弱,有待于提升。 三、说教学设计 本次课题是“位卑未敢忘忧国---以《蜀相》为主的群文阅读”。这是旧教材向新教材过渡,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下新课程模式的一种探索。群文阅读不仅能扩充学生的知识面,更能有效地让学生对某一主题的诗歌,或者对某一类型的诗歌有所了解和学习。它能在对比中非常高效地提升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这个主题

很显然是让学生在提高诗词鉴赏能力的过程中体悟杜甫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即语文四大核心素养里面的“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理解与传承”。所以本节课我重点选取杜甫后期的几首诗歌,让学生感知杜甫颠沛飘零时还不忘国民的伟大人格。 基于此,我们教学目标是按照语文的四大核心素养设计的。 1、组诗阅读,整体感知杜甫后期诗歌的感情基调和主题思想。 2、通过以意逆志、知人论世,读懂诗歌内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品读重点词句,把握诗歌景和情,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4、理解和传承杜甫位卑却不忘忧国的精神品质。 教学重点:理解诗歌重点字词在诗中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知人论世”,体会诗歌的感情和深层次意蕴。 四、说教学策略 为了给学生创造动口、动脑、动手的机会,让他们更多地参与教学,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根据该课的教学目标、课文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采用以下方法进行教学:1、精心品读法:2、情境教学法:3、合作探究法:4、炼字引导法。 五、说学法 根据本课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征,我会让学生:1、上课静心阅读、自己感悟诗歌情感;2、合作探究,讨论杜甫的人格魅力。 六、说教学过程

高一音乐鉴赏教案第七节丝竹相和

第七节丝竹相和 教学内容:1.欣赏:中花六板(江南丝竹)娱乐升平(广东音乐) 2.知识: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3.拓展与探究: 教学目的: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之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 断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之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 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民族器乐的地方风格。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图片相关资料教材教案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相互问好! 2.检查有无缺席学生! 二.导入新课: 1.教师动情地朗诵,让学生初步感受民间器乐的风格特点,为节音乐课建立良好的开端。(思考中国民间器乐的悠久历史。) 2.就让我们共同走进丝竹相和的民间器乐世界。(出示课题) 三.新课教学: 1.江南丝竹《中花六板》欣赏: ①介绍“江南丝竹”(见课本第50页) “江南丝竹”流行于上海市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萧、笙、鼓、板、木鱼、铃等。 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快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 一曲丝竹心已醉,梦听余音夜不寐,内中奥妙谁得知?仙乐霓裳人间回. ②作品分析: 《中花六板》又名《熏风曲》或《虞舜熏风曲》。它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所以称它为《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的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追求幸福,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民间艺人的已决:胡琴一条线,笛子打点点, 洞箫进又出,琵琶筛筛边, 双清当板压,扬琴一蓬烟。 ③江南丝竹《中花六板》作品欣赏:(见课本第48也曲谱) ④聆听《中花六板》,判断乐曲中都使用了哪些民族乐器?其中最主要的乐器是什么? ⑤《中花六板》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你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 ⑥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想想她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见课本第51页曲谱)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选第1单元 《蜀相》 教案2

《蜀相》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①理解诗歌意象,梳理作品脉络,把握作品的内容和主旨 ②学会联系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不同朝代不同流派诗人的代表作品。 二、过程与方法 ①结合优美的诗歌作品进行赏析指导 ②培养学生自主赏析和合作探究能力,使其能对诗歌进行多元化的富有创意的解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通过阅读中国古代优秀诗歌,感受其思想和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②体味大自然和人生的多姿多彩,领悟中华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点】 把握关键词语及诗句的内涵,了解诗歌的内容和主旨;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及诗人的人生经历欣赏诗歌。 【教学难点】诗眼题 【教学方法和手段】多媒体教学,讨论式教学,点拨式教学 1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时数】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看对联,猜名人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这个人就是诸葛亮,我们今天来学习杜甫怀念诸葛亮的著名诗篇《蜀相》 二、明确教学目标: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1.【初读诗文,了解诗人】

读懂一首诗,应该了解诗人,了解诗歌的写作背景 ?问题:如果让你用“一个的杜甫”介绍作者,你会填什么词?为什么填这个词? 参考:一个可怜的杜甫。因为他才华横溢,却没有得到重用,英雄无用武之地。 一个有才气的杜甫。因为他写了许多有名的诗作,被人们称为诗圣 一个历经磨难的杜甫。因为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经历了安史之乱,亲历了战争,了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自己也在战争中东奔西走。 一个忧国忧民的杜甫。有诗句为证:“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写过《三吏》《三别》等反映残酷兵役给人民带来痛苦的诗文。 温故知新 1.杜甫,字(子美),河南巩县人,自号(少陵野老)。因他做过工部侍郎,又称(杜工部)。 2.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他被后人冠以(诗圣)的美称。 3.评价杜诗的名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4.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5.代表诗歌(“三吏”)、(“三别”)。 6.诗作风格多样,以( 沉郁顿挫)为主 写作背景: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目睹国势艰危,生民涂炭,而自身又请缨无路,报国无门,因此诗人对开创基业、挽救时局的诸葛亮,无限仰慕,备加敬重。 这段时间,他创作了一系列赞扬诸葛亮的诗篇,《蜀相》为其中最著名的一首。 2、【诵读感知,觅得诗心】 读准字音、节奏读出感情、韵味 (1)揣摩感情基调——伤感、叹惋——要读得稍慢,读得深沉,读出点感伤。(听朗诵,然后学生读) (2)如果要你将全诗表达的情感浓缩到一个字上,你会想到诗中哪个字? 寻,泪。在这首诗中作者表达的正是这两种情感: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以及对他和像他一样

蜀相教案

蜀相 三维目标: 1、培养诵读诗歌的能力。 2、把握诗歌形象,鉴赏诗歌情感的能力;体会杜甫对英雄崇敬、仰慕、叹惋之情及忧国忧民、壮志难酬的情怀。 教学重点: 学习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去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欣赏诗歌的意蕴美。 教学方法: 点拨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人物竞猜(教师读,学生猜) 他是历史名人。 他是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他是琅邪郡阳都县(今山东沂南县)人。 他被封为武乡侯,励精图治,赏罚严明,推行屯田政策,并改善与当地少数民族的关系,促进了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 唐代在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了武庙,把他和春秋时代吴国的孙武并列。以后在历代武庙中他的地位都很高,常常和管仲、乐毅并列。 他对维护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有突出贡献。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设立堰官,他当年立下的维护法规,直到今天仍被原样执行。 他曾经辅佐两代蜀国君主。刘备三顾茅庐,向他问计,他精辟地分析了天下形势,提出了联吴抗曹的道路。从此,刘备的事业才出现了转机。 他的《出师表》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有口皆碑的名篇范作。 他曾六次北伐中原。公元234年,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葬于定军山(今陕西勉县东南)。 他就是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功勋卓著,但也不无遗憾。作为政治家,他没有完成统一天下的大业;作为军事家,他五次北伐无功而返。但是由于他对统治者的忠诚,和对百姓的关爱,诸葛亮受到了历朝历代上自官方、下到民间的广泛推崇,被视为道德的典范、政治家的楷模、智慧的化身。诸葛亮去世后,蜀国朝廷封他为忠武侯,这就是后人称诸葛亮为“武侯”的来历。在中国,由官方批准修建的纪念性建筑中,除了纪念孔子的文庙之外,最多的就是关帝庙,其次就是武侯祠。据说在明清时期,各地的武侯祠达一百多座。现存的有成都武侯祠、勉县武侯祠外,还有南阳武侯祠、白帝城武侯祠、云南保山武侯祠和祁山武侯祠等。其中最出名当属成都武侯祠。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曾游览过这里,并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篇——《蜀相》。 二、作者介绍: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如果说李白的一生充满着浪漫的生活色彩,那么杜甫的一生则备尝了人生坎坷的艰辛。公元746年,杜甫怀着“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政治抱负,到京城长安应进士考试,没有考中,

音乐课教案-丝竹相和

丝竹相和 [教学思路] 本课以江南丝竹《欢乐歌》作为导入新课,将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二种不同体裁、不同地方风格的民族器乐曲放在一个课时内,采用比较欣赏法,引导学生利用其直接审美经验和已有知识水平,聆听比较不同地方丝竹音乐的不同风格,引导他们探究音乐作品中的不同音乐风格,主要通过音乐的基本要素表现出来的,发展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教学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 2、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中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判断辨别其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件:乐者,天地之和也,礼者,天地之序也。——《乐记》 聆听江南丝竹乐《欢乐歌》片断,导入新课。 探讨:它的音乐体裁是:江南丝竹、广东音乐? 二、 1、聆听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片段。

思考: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扬琴支持烘托,小三弦打点添线)、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音乐风格特征(清新优雅,细致活泼;曲调优扬柔美,婉转流畅) 教师补充:流传地域:上海市、江苏、浙江地区,以及八大乐曲。 完整欣赏《中花六板》 请学生思考:《中花六板》体现了怎样的音乐情绪,其音乐所用的乐器分别是什么? 教师解答,并引入《老六板》,出示《老六板》和《中花六板》对比图,唱一唱《老六板》的旋律,再与《中花六板》的旋律做比较,请学生想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又发生怎样的变化? 教师介绍江南丝竹创作手法:加花变奏。写及小节简单的旋律,并请学生一同参与进行加花创作。 3、聆听广东音乐《娱乐升平》片段。 教师介绍:使用的乐器及主奏乐器(二胡、高胡、扬琴、秦琴、笛子)、乐曲情绪(喜庆、活泼、追求幸福、乐观向上)。 完整欣赏《娱乐升平》,判别乐曲的所用的乐器 4、出示课件提出思考::用《娱乐升平》和《中花六板》做比较,两首乐曲的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及乐曲的主要区别。 小结: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从流行地区、主要乐器、音乐特点进行分析。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蜀相》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蜀相》 学情分析: 高中学生赏析诗歌往往浮于表面,不习惯透过诗句深入研究,老 师复习或者指导也只是一套一套的方法,其实学生阅读诗歌最大的障碍是读不懂“这一首”。我这节课就是在学生自主阅读赏析的基础上,让学生提出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归类整理,并拿到课堂上来讨 论探究,使赏析更深入、更全面,让学生读懂“这一首”。(这节课也是本人主持的一个市级课题的研讨课,课题为:基于学情问题的课堂 生成研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知人论世,理解作者在诗中抒发的情感。 2、体悟炼字,分析景物,体味作品的深层意蕴。 过程和方法:1、反复吟咏,感受诗歌音韵美。 2、自主阅读赏析,提出问题,合作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在赞颂诸葛亮的同时,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苦痛。 教学重点难点: 1、分析景物意象,感受品味诗境。 2、概括人物形象,理解诗人抒发的情感。 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 课前预习: 课前学生自主阅读并赏析诗歌,提出自己赏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 一、学生背杜甫诗作,学生背诵了《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望》等导入。 活动2【讲授】知人论世,走近诗人 1、知人:可以说杜甫的诗歌伴随着我们每一个人一路成长。下面请同学们在句子横线上填补一个词或词组,以“在我心中,杜甫是一个——人”的句式说说心中的杜甫形象,并简述理由。 学生可能会说:杜甫是一个历经磨难、可怜、忧国忧民、终生不得志的人等。 2、论世:看来同学们对杜甫都很了解,各自从不同的角度介绍了杜甫,那么今天我们又将认识一个怎样的杜甫呢?首先让我们一起穿越时空隧道,随诗人回到公元760年去看看。 (投影):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杜甫避乱于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

高中音乐 《第三单元 第七节丝竹相和》学案

第七节《丝竹相和》学案 一、看 本节内容为第三单元第七节《丝竹相和》。教材所选的乐曲是江南丝竹《中花六板》、广东音乐《娱乐升平》。通过聆听乐曲应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特色乐器的知识,及培养判断乐器音色的能力,知道形成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1、乐曲介绍 ①江南丝竹《中花六板》 《中花六板》又名《薰风曲》或《虞舜风曲》。它是民间器乐曲牌《老六板》的放慢加花,所以称它为《中花六板》。乐曲中的各种乐器在旋律骨干音基本相同的前提下,各自发挥了相对的独立性,二胡、琵琶、笛、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和扬琴起支持和烘托作用,小三弦则起打点和添线的作用。因此,这类民间器乐曲是一种多声部的支声性复调音乐。此曲的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 ②广东音乐《娱乐升平》 《娱乐升平》既保持、发扬了广东音乐的传统特色,又借鉴了一些欧洲专业音乐创作的作曲技巧,从而在风格上有所创新和突破。乐曲表现了一种清新活泼、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 2、音乐知识 ①江南丝竹 江南丝竹是流行于上海以及江苏南部、浙江西部的民间器乐乐种。其乐队有“丝竹板”和“清客串”两种。前者是专业性的,后者是爱好自娱性的。乐队的编制少者二人,多者七八人。所用乐器有:二胡、小三弦、琵琶、扬琴、笛、箫、笙、鼓、板、木鱼、铃等。其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有时也表现得较为粗犷。其乐曲内容多表现江南人民朴实健朗的欢乐性格,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江南山清水秀的美丽风貌。江南丝竹的八大名曲有《欢乐歌》、《云庆》、《行坊街》、《四合如意》、《三六》、《慢三六》、《中花六板》、《慢六板》八首。 ②广东音乐 广东音乐是流行于广州市以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器乐乐种。它的前身是粤剧的过场音乐和烘托表演的小曲。20世纪初,发展为独立的乐种。广东音乐的形成与发展,与一批专业创作者有关。1926年,吕文成改进了广东音乐的乐队编制。此后,高胡、扬琴成为主奏乐器。1949年后,广东音乐有了更大的发展。广东音乐的乐曲,一部分源于古曲或民间乐曲的改编;另一部分则是作曲家的创作。通常,乐曲都短小精悍。其音乐风格多轻快活泼、缠绵细腻、流畅动听。广东音乐的代表曲目有《雨打芭蕉》、《娱乐升平》、《旱天雷》、《彩云追月》、《步步高》等。 二、听 1、听《中花六板》,感受乐曲的旋律清新悠扬,优美抒情、典雅细腻,富有浓郁的江南色彩,抒发了人们乐观向上的生活情绪。再次聆听,体会乐曲中采用了二胡、笛、笙、箫、琵琶演奏主旋律,笙和扬琴起支持作用,小三弦起打点和添线的作用。形成了一种多声部的支声性复调音乐。同时,感受江南丝竹的音乐风格以轻巧、明朗、欢快、活泼为主。 2、听《娱乐升平》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热情开朗、乐观向上的音乐情绪。再次聆听,体

《蜀相》教案

教案: 《蜀相》 高二语文备课组陈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过程与方法: 1、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采用点拨法,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教学重难点: 1、体会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 2、把握文中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豪杰并起,最终形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也成就了不少英雄。而三国英雄也历来成为诗人们笔下所称道所景仰的人物。 问:大家结合我们曾经学过的诗句思考一下,苏轼推崇哪位三国英雄?

推崇周瑜和曹操,“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念奴娇?赤壁怀古》);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赤壁赋》) 问:辛弃疾又崇拜哪位三国英雄? 孙权,“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除了孙权、周瑜和曹操,三国还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被唐代大诗人杜甫以及很多后人所仰慕的,这个英雄人物是谁呢? 诸葛亮。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来感受一下大诗人杜甫对诸葛亮又寄予了一种怎样的情感呢? 二、学习要求: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的教学要求是:以意逆志,知人论世。今天我们就来尝试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鉴赏《蜀相》。 三、知人论世,了解诗人。 1、作者简介: 杜甫,字,诗中常自称,晚年曾做过检校尚书工部员外部,所以后人又称他为其作品完整地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而被称为他本人也被称为他的诗成为我国古代诗歌 的高峰,他写过两组著名的诗歌: (子美,少陵野老,杜工部,诗史,诗圣,现实主义《三吏》、《三别》《新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2、背景介绍: 此诗作于唐肃宗上元元年(760)。杜甫避乱成都的次年春天,安史之乱仍未平息,唐王朝仍处于风雨飘摇之中;唐肃宗信任宦官,猜忌如杜甫这样真正忧国忧民的文人。杜甫经历了一系列仕途打击,其“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彻底落空。当时诗人流落蜀地,寄人篱下,困厄穷途,家事、国事均忧心忡忡,苦闷彷徨。

《丝竹相和》

《丝竹相和》 《丝竹相和》 教学目标: 1、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及爱好,了解形成它们各自音乐风格的主要原因。 2、感受、体验不同丝竹乐的音乐风格,掌握不同丝竹乐中乐器及辨别特色乐器音色的能力。 3、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 教学重点: 1、学会听辩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尤其是常用乐器的音色。 2、掌握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本知识,了解其重要的主奏乐器。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两种不同丝竹乐的音乐风格,学会归纳其社会功能。 教学准备: 多媒体教学设备及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前播放《紫竹调》民乐合奏,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民乐合奏。 提出问题:你听出了几种民族乐器?演奏形式? 二胡、笛、箫、琵琶等乐器演奏民乐合奏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对民族乐器已有知识经验的掌握,引导学生说出所知道的民族乐器,引出课题。 2、师:中国民间器乐历史悠久,演奏形式丰富多样、特点鲜明,合奏、重奏形式分为四大类型:锣鼓乐、吹打乐、弦索乐、丝竹乐。今天我们将一起感受我国的丝竹乐。 3、出示课题:丝竹相和。 a“丝竹”这个名称,它泛指丝弦和竹管乐器。 b“丝”:二胡、琵琶、古筝,“竹”:笛子、笙、箫。 师:师:丝竹乐器有很多的组合,不同的组合下音乐会营造出不同的情绪和风格特点,就好比江南音乐和广东音乐,同属于丝竹乐种,却有着不同的风格和地域特征。 一、江南丝竹 师:通过欣赏一组江南图片,感受江南一带山清水秀,小桥流水,古色古香,人杰地灵的优雅景致。 1、视频赏析,感受一下《江南风采》。 师:自古以来就有: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之说。 从服饰、言行举止等可以感受到江南人具有雍容典押、举止大方、温柔等气质特征。 [设计意图]通过江南的风土人情,为接下来分析江南音乐的风格特点做铺垫。 2、简介江南丝竹 (1)江南:长江以南 师:广义上说,是指南方的所有丝竹乐,狭义是指流传在上海—江苏---浙江一带的民间器乐合奏曲。

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一单元第4课《蜀相》教案

《蜀相》教案 学情分析 对于杜甫及其诗歌学生已经接触了很多,采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的方法进行赏析,层层深入地把握诵读;读中有品,以品带读,品读结合。感受诗歌意境,把握主旨。 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了解诗歌常见的表现手法 2 过程与方法 了解常见的艺术手法并运用其解读古代诗歌,体味意境。 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品的深层意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教学重点 了解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掌握古诗的诵读。 把握重点词语,理解诗歌的景与情,感受品味诗歌的意境。 教学难点 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来领会杜甫忧国忧民的情怀。 教学方法 1. 反复吟诵,细细品味诗歌蕴含的思想感情,感知诗歌的声韵美。 2. 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采用讲析和讨论相结合的方法。 3. 点拨法。对于诗歌,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中国文人自古以来就是多情的典范。柳永的离情寄托在“杨柳岸,晓风残月”间;苏轼的悲情彰显在“遥想公瑾当年”上;元稹的幽情体现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中。在文人墨客的眼中,景、人、物、事无一不承载着他们心中那份沉甸甸、滚烫的情感。于是,外界的山川草木、历史的点点滴滴,皆可做壶,装载诗人心中的那杯酒、那份情。那么,忧国忧民的大诗人杜甫又用了一把什么样的壶来装载他那颗心、那份情呢?一起欣赏《蜀相》。黑板上展示相关文学常识部分,请一个学生填空。 ①杜甫,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诗圣” ②杜甫作品如“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关注现实,反映民生,有“诗史”之称 ③李白诗风俊逸豪放,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高中音乐《第三单元 鼓舞弦动—丰富的民间器乐》第七节 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第七节《丝竹相和》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聆听民间丝竹乐曲,激发培养学生对民间丝竹乐的兴趣和爱好。(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音乐风格,掌握江南丝竹、广东音乐的主要乐器及判断其音色的能力。了解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流传地域及音乐风格形成的原因。 (三)对比赏析《老六板》和《中花六板》,了解江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四)掌握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感受、体验江南丝竹《中花六板》的风格和特点。难点:对比《老六板》和《中花六板》,了解江南丝竹加“花彩”的创作手法,从而感受体验江南丝竹的风格特点。 三、教学内容安排: (一)本节课以聆听《中花六板》为重点内容,对比赏析《老六板》和《中花六板》,了解江南丝竹中由板腔变奏而形成的一曲多变的套曲现象。 (二)聆听《娱乐升平》,感受广东音乐的风格。(三)学习有关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基础知识,了解江南丝竹、广东音乐乐队的编制及其特色乐器。四、教学资源建议 (一)充分利用好课本及配套的课件资源,尽可能多地给学生视听效果好的版本欣赏。(二)教师本人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自己能够给学生范奏。带学生演唱,准确的把握好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的韵味与风格特点。(三)引导学生自主收集音乐作品及相关资料。(四)上网查阅了解更多的江南丝竹及广东音乐曲目,推荐网址: https://www.sodocs.net/doc/e29659247.html,/music/chwindow/culture/yinyue/ htt p://https://www.sodocs.net/doc/e29659247.html,/yyxs/mzyy/mzcs/List_10.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e29659247.html,/view/26913.htm https://www.sodocs.net/doc/e29659247.html,/yayun/ind ex_3.shtml https://www.sodocs.net/doc/e29659247.html,/Music/016.htm 五、教学方法与学习指导策略(一)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对比分析谱例,让学生了解作曲上的创作手法。(二)利用钢琴和演唱,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加深对“花彩”的体验和认识。 (三)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搜集、关于江南丝竹和广东音乐的知识、曲目,制作成答题卡片,采取竞赛或抢答的方式进行巩固学习。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导入1.播放《江南风采》丝竹 演奏视频片断。 出示问题:录像片中的乐器 属于我国民族乐器中的那 一类? 2.引出学习内容——江南 丝竹 欣赏《江南风采》丝竹演奏 视频片断。 回答问题 用视听结合的方式引出学 习内容,激发兴趣,拉近 学生与民间音乐的距离。 了解江教师请学生将自己查到的 江南丝竹相关知识向全班 同学讲解。 学生讲解、介绍。 (流传地域、人文环境、社 会功能等方面。) 初步了解江南丝竹的流传 地域、人文环境、社会功 能等知识。

杜甫《蜀相》教案新部编本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蜀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意境来表现情感的方法。 2.运用“以意逆志,知人论世”方法,感受并分析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和壮志未酬的苦闷。 二.教学重点: 1.重点:学习杜甫吟咏蜀相的目的。 2.难点:对“空”和“自”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朗诵法——讲解和讨论相结合——点拨法。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请同学朗诵一首诗歌——《如果你称一首诗为……》 如果你称一首诗为一支歌 那么整整一生我都在歌唱着 我与那些一无所有的人一道走着 我是他们中的一个 我与他们一起经历了

我们所必须经历的一切 苦闷、软弱、恐惧 以及贫困的悲哀 我歌唱着他们的苦难 他们的信仰,他们的希望 而他们的血,每当奔涌时 就喷溅在我身上…… 这是获得1984年诺贝尔文学奖的捷克诗人赛福尔特的一首诗,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什么? 明确:这首诗写的就是诗人应该保持的姿态:歌唱时代,歌唱生活,歌唱民众的思想感情。而在中国的诗歌王国里,谁的诗歌有这样的姿态? ——杜甫。杜甫诗歌就是历史火化后的舍利子,是时代精神和思想的结晶。 (二)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生于河南巩县的瑶湾。他是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公认为“诗史”。杜甫所处的时代,是唐帝国由盛而衰的一个急剧转变的时代。杜甫经历了所谓开元盛世,也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全部过程。 杜甫的一生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三十五岁以前,是他的读书和壮游时期。 2.三十五到四十四岁,十载长安的困守时期。当权的是奸相

《蜀相》公开课教案

《蜀相》公开课教案 三维目标: 1.掌握诗歌诵读的基本方法,了解诗歌常见的艺术手法; 2.把握重点词语,分析景物意象,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和作 品的深层意蕴。 3.感受诗人忧国忧民的、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培养学生的 爱国情怀。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有看过《三国》(高希希导演的,林心如、陆毅、何润东、陈好)这部电视剧吗?(生回答)大家都知道,在《三国》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神人,大家说是谁呢?(诸葛亮),对,这个诸葛亮可谓家喻户晓,那么同学们知不知道一些关于诸葛亮的俗语、成语或者歇后语啊?比如: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曹操诸葛亮,脾气不一样;既生瑜何生亮;诸葛亮大摆空城计——化险为夷;诸葛亮放孟获——欲擒故纵(孔明六出祁山之前,为解决大后方少数民族的威胁,兵出蛮夷,七擒七纵孟获)等等这些同学们都可以去了解一下,记住一些,说不定哪天我们在写作的时候就一不小心用上了。那同学们都知道诸葛亮是刘备的左右手,

是蜀国的丞相,那么他在我们同学们的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同学们畅所欲言)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非常好,那么我们想不想知道诸葛亮在大诗人杜甫的心中是个怎样的形象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杜甫的《蜀相》,一起来体会一下“诗圣”心中的诸葛亮形象。 二、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那在研习诗文之前呢,我们先来回顾一下我们前面刚学习过的诗歌鉴赏的方法。早在两千多年前,孟子就提出了诗歌鉴赏的一个基本方法,是什么呢?(以意逆志,知人论世) 1、什么叫以意逆志?(请同学来回答) 明确:从作品的整体出发,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地理解诗作的主旨,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去推测作者的本意。(注:以,用;意,自己的切身体会;逆,推测;志,作者写作诗歌的本意)2、什么叫知人论世(请同学来回答) 明确:在欣赏、吟咏古人的诗歌作品时,应该深入地探究作者的生平和为人,全面了解他所生活的环境和时代,与作者成为心灵相通的好朋友。 三、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介绍: 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其实诗歌鉴赏的方法有很多,但可以浓缩成三个字,那就是什么?(读、品、悟)。那么在读这首诗之前呢,我们还是先按照老祖宗留下来的方法来先了解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即所谓的“知人论世”。那同学们都有去预习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