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桂林历史探源

桂林历史探源

桂林历史探源
桂林历史探源

桂林历史探源*

【提要】公元前111年设立始安县只是今桂林城区而不是桂林设县建城历史的开端。桂林设县建城的历史始于公元前382年楚国在今全州县境内设立兆阝阳县;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可以上推到公元前2100年左右的虞夏时期。

【关键词】桂林历史探源

【作者】漆招进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研究馆员。广西桂林,541003。

本文所说的桂林,是指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桂林市”,即不仅包括桂林“市府”所在的桂林5城区,还包括属于桂林市行政区划的12县域(临桂、阳朔、灵川、兴安、全州、资源、龙胜、永福、灌阳、恭城、平乐、荔浦),涵盖了明代以来“桂林府”的全部范围和平乐府的部分范围。桂林城区的历史与桂林或桂林市的历史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用桂林城区的历史代表桂林或桂林市的历史,因此现在流行的桂林城市历史开始于西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设立始安县的说法应予修正。依笔者之见,桂林的城市历史最早可以上推到公元前382年楚国“南平百越”后在“苍梧”之地设立的兆阝阳城,而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则可以上推到虞夏时期,即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载的虞舜南巡苍梧。以下试论之。

一、桂林城市建设历史之开端

人类的历史,按照有无文字记载,划分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和没有文字记载的“史前”两个范畴。“史前”与“历史”的分野主要在于有无文字记载。文字记载主要有两种情形:一是同时代的文书档案;二是后世修撰的史书。后世修撰的史书又有两种情形:一是根据前朝文书档案修撰,如清朝修《明史》,民国修《清史稿》;二是根据口耳传说、故老指认的遗迹遗物等非文字资料修撰,如西汉《史记》中的《五帝本纪》。

中国最早的史书是春秋时期由鲁国史官记录、由儒家创始人孔丘删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其记录年份起自鲁隐公元年即公元前722年。但是,公元前722年并不是中国有文字记载历史之开端。成书时间晚于《春秋》、被历代史学家奉为经典的中国最早通史《太史公书》(即司马迁的《史记》)记述的有确切纪年的历史始于西周共和元年,也就是公元前841年,比《春秋》的起始时间早119年。国内外学者都认为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是中国有确切纪年历史的开端。

然而“有确切纪年历史”并不等同于“有文字记载历史”。第一:《史记》之《五帝本纪》记述的中国历史的开端始于五帝之首黄帝,并且排列出从黄帝到西周共和元年间历代帝王的世系和部分帝王的在位年数,此段历史已堪称“有文字记载历史”。第二:迄今已在河南安阳殷墟遗址发现超过10万片刻有文字的甲骨,其中不相重复的文字超过4100个,已经释读并和现代汉字相联系的文字超过1250个。1甲骨卜辞尽管还称不上史书,但足以证明商代已有成熟的文字和文书,商代历史是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学者们已根据甲骨卜辞排列出商王世系,实际情形与《史记》的记述基本一致。第三:中国现存最早的上古文书集《尚书》虽成书于春秋时期,但所收录文书上起虞舜,下至西周,即使最早的五篇《虞书》不是原文,也必有所据,足证自虞舜时期起中国已有连续的文书档案。2第四:根据考古发现,汉字起源于五千多年前的仰韶文化中晚期,经过大汶口文化时期和龙山文化时期近千年的发展,到四千多年前的唐尧时期已经基本成型。3因此,中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即使不能从《史记·五帝本纪》所记述的五帝之首黄帝算起,也完全可以从《尚书·虞书》记述的虞夏之际算起,即应从公元前2100年算起。4

上世纪七十年代在兴安发现一件刻有“天父乙”铭文的商代晚期铜卣,表明汉字传入桂林的时间可能不晚于商晚期。5但是桂林最早的史书直到唐代末期才出现,是莫休符的《桂林风土记》。毫

*发表于《广西博物馆文集》第四辑,广西人民出版社2007年8月出版,第143~152页。原文两栏,脚注。亦载于《桂林文化》2007年第1期,60~70页。

无疑问,我们不能据此认为桂林文字记载的历史始于唐代末期,因为桂林是中华大家庭的一部分,在中央级的史书里早就有关于桂林的记载,只不过没有使用桂林这个名称,而且相当简略零散。

(一)今桂林不属秦桂林

考诸典籍,“桂林”之名最早见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其《海内南经》有“桂林八树,在番隅东”的记载。6但从方位上判断,“在番隅东”的“桂林”与今桂林东西相背,显非今桂林。到秦始皇统一岭南之后,以“桂林”作为郡名,7但从行政区划上看今桂林只是与秦桂林郡接壤而并不处在秦桂林郡辖区内。

秦桂林郡辖今广西中东部和广东西部,郡治设在布山(今桂平市与贵港市之间),其北部边境与苍梧郡8(长沙郡)零陵县接壤,分界之地大约在今桂林城区南部平乐、荔浦与昭平、蒙山之间。9平乐、荔浦及其以北地区(包括现今的桂林城区)在秦朝时是苍梧郡(长沙郡)零陵县的辖地,零陵县城设在今全州县城南部的咸水镇。10秦亡后,南海尉赵佗据桂林、南海、象郡地自立为王,并派兵击占了苍梧郡(长沙郡)边境的一些地区,零陵县南部包括今桂林城区在内的地方成为南越国的占领区。南越国占领区与汉政府管辖区的分界线大致在今兴安县西南部的古越城与古严关之间。

今桂林与秦桂林郡拉上关系是在南朝梁武帝时。据《梁书·武帝纪》记载,天监六年(公元507年)七月“分广州置桂州”,大同六年(公元540年)十二月“置桂州于湘州始安郡,受湘州督,省南桂林等二十四郡悉改属桂州”。“南桂林”指秦桂林郡故地,始安郡的范围则基本包括今桂林辖境(全州、资源、灌阳和兴安北部除外),郡治设在始安县,始安县就是今桂林城区。也就是说,南朝梁武帝将秦桂林郡故地从广州分立出来设立桂州,将始安郡从湘州划入桂州作为桂州治所。到这个时候今桂林才开始与“桂林”之名拉上关系。自此以后,今桂林城区及辖县构成“桂州”的主体,而桂州州治一直设在今桂林城区。虽然官方正式名称是“桂州”,但由于“桂州”之名明显沿自秦“桂林郡”,而且所辖之地又大部为秦桂林郡故地,于是在非官方场合“桂州”也被称作“桂林”。到唐朝时期,地理书中已经把桂州与秦桂林郡混为一谈,如杜佑《通典》、莫休符《桂林风土记》;文人诗中已经常用“桂林”指称桂州,如中唐大诗人杜甫《寄杨五桂州谭》诗:“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11晚唐大诗人白居易《送严大夫赴桂州》诗:“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12南宋时桂州被更名为“静江”府,元时称“靖江”,但“桂林”之名仍为文人所习用,如南宋王正功《鹿鸣宴劝驾诗》称“桂林山水甲天下”。13明朝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改“靖江府”为“桂林府”,“桂林”名号经官方核准正式落实到今桂林头上。

(二)始安县不是桂林最早的县

名称可以变,地理位置则是不会变的。今桂林城区这个地方,在叫做“桂林”之前也是有名称的,叫做“始安”。据《汉书·地理志上》,“始安”是汉武帝在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平定南

越国后设立的一个县,取“最先安定”之意,但它并不隶属于在南越国旧地设立的交州刺史部,而是隶属于荆州刺史部零陵郡14。由此可证今桂林城区在秦朝时确实属于苍梧郡(长沙郡)零陵县而不是桂林郡,赵佗在秦末汉初以岭南三郡之地自立南越国时只是“占据”了零陵县南部的一些地方,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把始安县划归由零陵县升格的零陵郡管辖属于恢复建制。汉亡后,魏、蜀、吴三国鼎立,湖南和岭南地区为吴国疆域。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吴国把零陵郡一分为二,南部曾被南越国占据地区单独成立始安郡,郡治在始安县,也就是今桂林城区。15始安县是在桂林城区范围内设立的第一个县。公元1999年,地市合并后的桂林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采纳专家意见把桂林建城时间定在始安县设立的汉元鼎六年即公元前111年,16把设县和建城等同起来。但是,如果把设县和建城时间作为大桂林历史的开端则是有问题的:第一,汉朝设县一般是因人设县,即在某地人口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才设县,而不会在荒无人烟或者人烟稀少之地设县,县治所在地一定是人口密集区。因此,如果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城区设立始安县属实,那么当时桂林城区一带必定已经有相当规模的人口聚居。一座城市的历史首先应该是人的活动史,而不是局限于城池的建筑沿革史。因此,即使就桂林城区而言,其历史应该追溯到设县建城之前。第二,在地市合并后,行政区划意义上的桂林城区的地理范围不仅包括汉元鼎六年设立的始安县的辖境(相当于今桂林5城区及临桂、阳朔、灵川、永福、兴安南部),还涵盖了秦代设立的零陵县(今全州县南)和汉初设立的洮阳(今全州县北)、观阳(今灌阳)等县,这些县的设立时间都早于始安县。

(三)桂林最早设县的地方是全州

始安县是在汉朝收复被南越国侵占的零陵县南部失地后设立的一个县。在此之前零陵县早已设立并实际管辖着今兴安县严关以北地区,包括兴安县大部和全州县全部。汉武帝平定南越国之战,

“归义侯严为戈船将军,出零陵,下漓水”。17严在下漓水之前在连接漓江与湘江的秦代修筑的运河(今名灵渠)之畔修筑关隘,后人为纪念他,将此关隘命名为“严关”。18

汉零陵县城设于越城岭与都庞岭之间谷地的北端,即今全州县南部与兴安县交界处的咸水镇,扼守着进入岭南的主要通道。汉承秦制,零陵县的设立可以追溯到秦始皇帝二十四年(公元前223年)前后,是年秦将王翦、蒙武灭亡楚国,在楚地设置郡县,零陵县当设立于此时,属于长沙郡管辖。秦相李斯曾亲作《零陵令信》,19可知零陵县地位相当重要。

汉初还在零陵县北面设有桃阳县、在东南面设有观阳县。这两个县在马王堆3号汉墓出土的《西汉初期长沙国南部地形图》中有标注,其图例为表示县级区划的方框;20此外在长沙的一座西汉前期墓中出土有“洮阳长印”、“逃阳令印”21。“桃阳”、“逃阳”、“洮阳”音同相通,当同指一地。设县令的县一般是超过万户的大县,可见今全州县及其周边地区不仅在汉初已经设县,而且已经是超过万户的大县。但是《汉书·地理志》只是记载汉元鼎六年设立零陵郡一事,对其属县的设置时间则略而不谈,从而给后人造成零陵郡辖下的10个县均同设于元鼎六年的误解。事实上零陵郡辖地大部分是从汉长沙侯国析出,原来就是汉长沙侯国的属县。也就是说,零陵郡虽为新郡,但其属县却多是汉长沙侯国旧县,如零陵、洮阳、观阳就是。只有南岭以南曾被分立的南越国占据地区的县才是新设立的县,如始安县就是。

西汉桃阳县的前身还可以上溯到战国时期的楚国兆阝阳县。1957年在安徽寿县出土5件刻有铭文的“鄂君启金节”,是楚怀王于“大司马邵阳败晋师于襄陵之岁”(公元前323年)颁给亲族鄂君启的运输货物的免税通关符节,一件为舟节,四件为车节,均有错金铭文。据郭沫若、殷涤非、

罗长铭等先生考释,其舟节铭文之第6行第12字至第7行第2字为“上江,内湘,庚,庚涉阝

阳”,意思是沿长江上行,进入湘江,过,过涉阝阳。22蒋廷瑜先生则将第7行头两字“”释读为“兆阝阳”,并认为、兆阝阳都是湘江沿线的重要关防城邑,兆阝阳处在最上游,可能是长沙马王堆3号汉墓帛书地图标注的桃阳县和《汉书·地理志》记载的零陵郡下洮阳县的前身。23笔者认为蒋先生的释读是正确的。据史书记载,汉桃阳或洮阳、逃阳县故址在今全州县城北35里处的洮水与湘江汇合处西岸。24此地旧名改州滩,今为全州县永岁乡大塘村梅潭屯地界,经考古调查,在一处东、南、西三面临江的土石山上确有一座依山势而建的古城址,城墙用泥土夯筑而成,东西各有城门,凡转角处都比周围高,似为楼橹处,城址平面磬折呈多边形,中间有六边形台面,地面散布大量筒瓦、板瓦及席纹、篮纹、方格纹与米字纹组合装饰的陶罐等,都是汉代及其以前的遗物,其中方格纹与米字纹组合装饰的陶罐见于岑溪、武鸣等地的战国墓。此城址当就是汉桃阳县、楚兆阝阳县故址。25鄂君启金节颁发于公元前323年,兆阝阳县的设立时间无疑在此之前,可能早到公元前382年前后。根据《史记》、《战国策》、《汉书》等史籍的记载,公元前385-381年间楚

悼王任命吴起为令尹实行变法,“于是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26“南平百越”是吴起变法图强后获得的第一个胜利,时间在“北并陈蔡”之前,约在公元前382年前后。楚国“南平百越”的地域范围和程度虽然不如后来秦“略取陆梁地”那样广泛彻底,但此后楚国势力已抵达湘江源所在的南岭腹地、南岭以北地区已并入楚国版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公元前333年苏秦游说楚威王时说:“楚地西有黔中、巫郡,东有夏州、海阳,南有洞庭、苍梧,北有汾陉之塞、郇阳,”可知此时或更早时候楚国已将洞庭、苍梧纳入郡县制管理。27位于湘江上游、越城岭与都庞岭之间谷地北端入口处的兆阝阳很可能就是吴起南平百越后“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28所设立的属于苍梧郡管辖的一个县,而兆阝阳县的南部辖区可能抵达平乐、荔浦一线并在此与百越对峙。291974年在平乐县银山岭发现大量具有楚、越风格的战国末期至秦汉时期墓葬和青铜兵器,兵器上刻有“江鱼”、“孱陵”等文字,皆为楚国地名。30其墓主应是楚国的戍兵。31也有人认为墓主是百越的戍兵。32但无论是楚国戍兵还是百越戍兵,都表明楚国与百越的分界线在此地附近。这里也是后来秦长沙郡零陵县与桂林郡的分界线。因此,如果从公元前382年计算,兆阝阳县的设立时间比始安县早271年。笔者采用公元前382年为楚兆阝阳县的设立时间。

因此,设立始安县只能算是桂林城区建城历史的开端,而不能代表桂林建城历史的开端,这就像南宁建城不能代表广西建城历史的开端、北京建城不能代表中国建城历史的开端,道理是一样的。就现在大桂林而言,其有文字记载的以设县和建城为标志的历史应该从公元前382年楚国设立兆阝阳县算起,距今(截至到公元2008年)已经2390年。

二、桂林文字记载历史之开端

(一)《山海经》有关桂林的记载

但是城市沿革史并不是一个地方历史的全部。构成地方历史的主体应是人类定居史,而人类定居并不以是否设县建城为条件。根据文字记载,在公元前382年楚国设立兆阝阳县之前桂林就有人类定居。因此,桂林有文字记载历史的开端还应该上溯到公元前382年之前!

《山海经》是一本成书于战国至西汉初期的上古历史地理书,但其内容所涉及的时代远比其成书时间早。其中的《海内南经》、《南山经》、《大荒东经》有关于桂林地理风物的记载:《海内南经》:“苍梧之山,帝舜葬于阳,帝丹朱葬于阴,氾林方三百里,在狌狌东。狌狌知人名,其为兽如豕而人面,在舜葬西。”

《南山经》:“南山经之首曰昔佳山,其首曰招摇之山,临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状如韭而青华,其名曰祝余,食之不饥;有木焉,其状如榖而黑理,其华四照,其名曰迷榖,佩之不迷;有兽焉,其状如禺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食之善走;麗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佩之无瑕疾。”

《大荒东经》:“有招摇山,融水出焉。……有易潜出,为国于兽,方食之,名曰摇民。帝舜生戏,戏生摇民。”

苍梧之山即今九嶷山,这是毫无疑义的。苍梧之山的西面有狌狌,而招摇之山有狌狌,可见招摇之山应是苍梧之山西面的某座大山。狌狌即猩猩,考古发现证实,桂林在数万至数千年前有猩猩。33据徐南洲先生考证,昔佳山即今海洋山及其附近诸山,亦即今海洋山和越城岭;招摇之山、

招摇山即今越城岭主峰苗儿山,或称猫儿山;麗水即今漓水,或称漓江;融水即今漓江上源大溶江,或者即是今柳江上源融水,两江均发源于越城岭主峰苗儿山。34笔者认为徐南洲先生的考证是可信的。

战国末期的韩非(约公元前280-233年)在其著作《韩非子·内储说上》也有关于桂林漓水产金的记载:

“荆南之地、麗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桀于市,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荆南之地的麗水就是招摇之山的麗之水,也就是现今的漓水。

由《山海经》和《韩非子》的记载,我们知道,古代桂林地区的越城岭和海洋山一带有桂、祝余、迷榖、狌狌、育沛等物产,这些物产曾经让其它地方的人感到惊奇;漓水之中出产金、玉,35许多人前来偷采金而被官府(应是楚国官府)枭首示众,但是人们仍然偷采不止;居住在这里的土著居民叫做“摇民”,是帝舜的后代。

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把桂林的文字记载历史据此上推到公元前2100年前后的虞舜时期呢?我认为是可以的。这其中的关键,是要弄明白“苍梧之野”与桂林的关系。

(二)苍梧之野与桂林

有关“苍梧之野”地理位置最明确的记载,是《史记·五帝本纪》里的一段话:“舜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葬于江南九疑,是为零陵。”许多学者认为这里的“零陵”指的是汉零陵郡。不过,从古汉语语法上分析,“是为零陵”的“是”似乎更应该理解为舜的陵墓。因此,这句话更为准确的解释应该是舜的陵墓叫“零陵”。

如果按后一种解释,那么可以认为零陵郡和零陵县的得名应该来源于舜帝的陵墓零陵。因此,汉代的零陵郡和零陵县都应该属于古苍梧之野的范围内。在司马迁时代,零陵郡的范围是确定的,那就是在今湖南南部和广西东北部。据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上》,零陵郡有十个属县,依次是零陵(全州)、营道(宁远)、始安(桂林)、夫夷(邵阳)、营浦(道县)、都梁(武冈)、冷道(宁远)、泉陵(零陵)、洮阳(全州)、钟武(衡阳)。其中的零陵县、始安县、洮阳县就都位于今广西东北部桂林市的行政区划内。

零陵郡的南部是“苍梧郡”,苍梧郡与零陵郡的分界线就是舜陵零陵所在地九疑山,也叫“苍梧山”,其名称当源于“苍梧之野”。历代学者对于汉苍梧郡处于古苍梧之野范围内没有异议。

零陵郡的北部是长沙侯国。唐·杜佑《通典·州郡十三》谓“潭州,古三苗之地”,“岳州,在苍梧之野,亦三苗国之地”。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则说岳州“南邻苍梧之野”。潭州即今长沙,岳州即今岳阳,在西汉时属于长沙侯国的辖地。岳阳至今有“苍梧台”地名。

由此可见西汉时期长沙国、零陵郡和苍梧郡都属于古“苍梧之野”的范围,其北界到达洞庭湖南岸,南界到达西江北岸,西界到达雪峰山至越城岭西段,东界到达罗霄山。这个范围大体上也是战国时期楚苍梧郡及秦代苍梧郡的范围。楚国苍梧郡的设置是征服苍梧之野越人后的结果,楚国苍梧郡和苍梧之野的地理范围应该是一致的。楚国南平百越后在今全州境内设立兆阝阳县,属苍梧郡管辖,秦代在今全州县境内设零陵县,汉代设零陵郡,今平乐、荔浦以北均为其辖境,而平乐、荔浦又属于汉苍梧郡辖境,由此证明今桂林全境都属于古苍梧之野。

桂林在行政区划上脱离“苍梧”是在西汉时期。由于南越国的分立,西汉早期所置郡县均无“苍梧”。汉武帝平定南越国后对南岭两侧的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在雪峰山和越城岭以东、萌渚岭以北的资江源和湘江源地区设立零陵郡,在萌渚岭和九疑山以南的贺江和桂江流域设立苍梧郡,今荔浦、平乐以北的桂林大部分地区属于零陵郡,与“苍梧”之名脱离了关系。由于楚置的苍梧郡和秦置的苍梧郡史籍都缺载,桂林便渐渐被排除在“苍梧之野”之外。

然而,迟至唐代,桂林属于古“苍梧之野”还是得到承认的。据清光绪·《临桂县志》卷27《胜迹志三··寺观》记载,唐初桂州曾贡献显有“圣主大吉子孙五千岁”文字的瑞石给唐太宗,唐太宗非常高兴,称赞桂州是“碧桂之林,苍梧之野,大舜隐真之地,达人遁迹之乡”。唐桂州的治所就设在今桂林城区。

既然桂林原本属于古苍梧之野。那么,舜帝南巡是否到达了桂林呢?

(三)舜帝巡狩使桂林融入中华文明

桂林及其所在的岭南地区其实很早就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管辖范围,只不过是“遥控”罢了。《史记·五帝本纪》记载,帝颛顼时,“北至于幽陵,南至于交,西至于流沙,东至于蟠木,动静之物,大小之神,日月所照,莫不砥属。”帝尧“命羲叔居南交”。“交”、“南交”的地望一般认为在今越南国北部。桂林处于中原与交之间,自然包括在内。虞舜末年竟然以帝王之尊巡狩到苍梧之野,说明苍梧之野与中原的关系已经不同寻常。那么虞舜为什么要南巡并且巡狩到遥远的“苍梧之野”呢?是为了安抚被他放逐到这里的“三苗”和收服“蛮越”。“三苗”又称“有苗”,在先秦古籍里有时被贬称为“南蛮”或与百越合称为“蛮越”。但蛮是蛮,越是越,在族属上是互不相干的。三苗原来可能居住在长江以南的古“洞庭”地区,36在公元前2100多年前的唐、虞时期地域范围扩大到整个长江中游地区,即吴起所说的“三苗之居,左彭蠡之波,右有洞庭之水,文山在其南而衡山在其北”。37其地域北界与在黄河中游地区立国的唐、虞集团接壤,双方经常发生冲突。尧、舜都曾经与三苗进行过战争,“尧战于丹水之浦,以服南蛮”38丹水是汉江上游的一条支流,发源于陕西东南终南山,流经河南西南部,于河南、湖北交界处注入汉江。舜开始时也是想用武力压服三苗,派禹攻打三苗,但成效不大,三苗并未屈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39“德行三年而有苗服”。40三苗退回到其发祥地长江以南的古“洞庭”地区。但是,作为一个统领黄河流域各邦国的古帝,舜不仅要打败三苗,免除威胁,更想收服三苗,使之永不作乱。他对南方的物产也十分向往,曾“弹五弦之琴,造南风之诗,其诗曰:‘南风之薰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41到了晚年,他将管理天下的重任交付禹,自己带着一帮随从一路南行,来到三苗之地洞庭、苍梧布施文教,不料因年老体衰而罹染疾病,“勤民事而野

那么帝舜南巡视是否到达了桂林呢?回答是肯

定的。证据有四:

证据1:既然桂林处在古“苍梧之野”范围内,

在没有相反证据之前我们就不能否认舜南巡狩没有

到达桂林。

证据2:桂林有中国最早的纪念舜帝南巡的舜

帝庙。城北漓江边的虞山传说是舜帝停船靠岸的地

方,山下立有舜帝庙,立庙时间不晚于东晋咸康六

年(公元340年),有可能早到夏代(约公元前

2070-1600年)。43

证据3:湘桂谷地自古就是南岭最重要的交通

孔道,也是迄今为止发现新石器时代末期至青铜时

代早期古文化遗址最多的南岭通道。而且,湘桂谷

地的古文化基本上与湖南洞庭湖地区以至长江中游

的古文化即石家河文化属于同一传统,应该就是从湖南传入的。从时间上来看,这段时期大体上处于三苗从鼎盛到溃败南迁的时期,即处于尧舜禹时期。因此,笔者认为这段时期的石家河文化属于三苗文化,湘桂谷地的古文化很可能就是古三苗部族在南迁途中所遗留。舜南征三苗,其路线应该与三苗南迁的路线相同,必定经由湘桂谷地南行。因此,舜应该到达桂林。

证据4:帝舜的后裔摇民的地域在招摇山即今桂林北部山区。《山海经·大荒东经》说招摇山

的摇民为帝舜之后(“帝舜生戏,戏生摇民”),说明跟随帝舜南征的随从有一部分留在了南方,与

当地三苗人结合后繁衍出摇民,所以历史上有苗、瑶同源的说法。摇民后来又有“莫徭”、“徭人”

等称呼,解放以后改“徭”为“瑶”,定名为“瑶族”。44史籍记载的瑶族的主要居住地在湖南西部、南部和广西东北部,大致上就是古洞庭之野和苍梧之野的范围,与舜的巡狩地域吻合。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推测舜帝最后一次南巡的过程是:先是渡过长江到达古洞庭地区,然后追

踪南迁的三苗部落到达洞庭湖以南的古苍梧地区,沿湘江南行,经湘桂谷地越过南岭到达漓江流

域,再顺漓江而下到达桂林城区地域,在所见到的第一座石山登岸赏景,并向当地三苗居民宣布德

政。这座山后来叫做“虞山”。然后舜帝一行继续顺漓江南行,准备前往“南海”教化三苗,途中

舜帝不幸感染瘴气,在桂林以南的某个地方病逝。随行人员沿萌渚岭与都庞岭之间谷地将其遗体运回,在到达九嶷山时因天气炎热尸体开始腐烂,只得就地埋葬,只将其衣冠带回中原。一些随从自愿留下为舜帝守墓。舜帝二妃娥皇、女英在得知夫君死讯后悲痛欲绝,万里寻夫,因路途遥远无法抵达而在半途投湘江而死。45

(四)夏商周时期的桂林历史

在舜、禹死后,蛮、越大体上维持着与夏朝的服属关系。到商王成汤推翻夏朝建立商朝之后,

伊尹作《四方令》规范四方属国贡纳制度,其中规定正南方的瓯、邓、桂国、损子、产里、百濮、

九菌等国须定期贡献“珠玑、玳瑁、象齿、文犀、菌鹤、短狗”等方物。46正南方这些古国大多数是蛮、越各部落建立的早期国家,其中“桂国”的地域可能在“苍梧之野”至岭南地区,属于越人建立的古国。这段记载表明在商代时南方蛮、越各部落向中原王朝纳贡已经制度化,服属关系已经比较稳固,三苗及其后裔接受了舜、禹的德化,逐步融入到中华文化中。考古发现也证明:大约到商后期时,中原地区的青铜器和文字可能已经传入桂林地区。1976年在兴安出土一件铜卣,盖已失,提梁作陶索形置于左右脊上,颈饰夔龙,器身两面饰浮雕兽面纹,器底内阴刻“天父乙”铭文,其造型、纹饰及铭文风格都与黄河流域出土的商代晚期铜卣相似,当属商代晚期由中原地区传入。47

到西周至春秋时期,蛮、越的势力有所壮大。“楚武王时,蛮与罗子共败楚师,杀其将屈瑕。庄王初立,民饥兵弱,复为所寇。楚师既振。然后乃服,自是遂属于楚。鄢陵之役,蛮与恭王合兵击晋。”48而越人更盛,“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49见诸于先秦史籍的百越种姓有于越(居于浙江)、句吴(居于苏南、皖南、浙北)、闽越(居于闽)、东越(居于闽)、干越(居于赣)、杨越(居于鄂、湘、粤北、桂东北)、西瓯(居于粤西、桂东南)、骆越(居于桂南至越南国)等。50其中句吴、于越建立的吴国、越国在春秋末年一度成为诸侯霸王,后来越国灭吴国,楚国又灭越国,越人或与楚人融合,或散布于东南及岭南各地。

苍梧之野的越人属于杨越的一支,51西周金文中以“仓吾”称之。52周成王时“仓吾”曾贡献

“翡翠”。53战国以后文献改“仓吾”为“苍梧”。有学者考证,“仓吾”之名来源于颛顼八才子之一的“仓舒”,最初聚居于陕西商县丹水流域,曾参与三苗与尧舜集团的战争,失败后被迫南迁,其南迁所居之地遗留有“沧浪水”、“苍梧台”、“苍梧山”等地名,如湖北均县、汉阳、湖南汉寿、武冈均有“沧浪水”,湖南道县有“苍梧山”,湖南岳阳有“苍梧台”等地名。54春秋战国时期“苍梧”虽然没有建立强大的国家,但是其部族力量也曾让楚国寝食难安。春秋末期,楚共王(公元前590-560年在位)提出“抚有蛮夷,奄征南海,以属诸夏”的国策,55楚国势力沿湘江南进,越人逐步后退。“及吴起相悼王,南并蛮、越,遂有洞庭、苍梧之地。”56从那以后,属于“苍梧之野”范围内的桂林正式纳入楚国版图,成为兆阝阳县的一部分,苍梧越人或臣服于楚国,或南迁到今平乐、荔浦以南。属于春秋至战国时期的楚式青铜器在灌阳、恭城、兴安都有零星发现,可为佐证。57由于楚国名义上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桂林纳入楚国版图也就是纳入中国版图。

综上所述,虽然《史记·五帝本纪》没有直接提及桂林的记载,但是所记载的帝舜南巡苍梧之野事件与桂林有关;其他史籍中有关夏、商、周时期南方三苗、南蛮、百越、摇民的记载也可视为与桂林有关。由于桂林是中国的一部分并且只是一个地级市,其现在的居民也以汉族为主,单独确立一个史前与历史的分界点既无必要也不合适。因此,笔者认为,桂林应该与中国一样以公元前2100年的虞舜时期作为有文字记载的历史的开端。

三、结论:

第一,桂林文字记载历史开始于公元前2100年舜帝巡狩苍梧之野,与中国文字记载历史同步。

第二,桂林设县建城历史开始于公元前382年楚国南平百越后在今全州县设立的兆阝阳城,隶属于苍梧郡。

第三,公元前111年设立的始安县只能作为桂林城区设县建城历史的开端,不能作为桂林或桂林市设县建城历史的开端。

1徐中舒主编:《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2003年版。

2西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追迹三代之礼,序《书传》,上纪唐、虞之际,下至秦缪,编次其事。”可知《尚书》所收文书起于唐虞之际无可置疑。

3a)王志俊:《关中地区仰韶文化刻划符号综述》,《考古与文物》1980年第3期。b)何德亮、张万春:《大汶口文化发现与研究概论》,《史前研究》2002年刊,三秦出版社2004年版,321-340。c)《考古》编辑部:《专家笔谈丁公遗址出土陶文》,《考古》1993年第4期。d)罗琨:《陶寺陶文考释》,《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文明研究中心通讯》2001年第2期。

4根据夏商周断代工程确立的《夏商周年表》,禹建立夏朝之年定在公元前2070年。根据《史记·三代世表》及《帝王世纪》等,此前39年即公元前2109年虞舜取代唐尧。笔者取整数将公元前2100年作为中国文字记载历史之开端。

5梁景津:《广西出土的青铜器》,《文物》1978年第10期

6《山海经·海内南经》。番隅的地望在今广州附近。

7西汉·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8据《汉书》等史书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楚国江南之地大部为长沙郡。但根据近年发现的湖南龙山里耶秦简,秦并楚后在江南之地设置有洞庭、苍梧郡,当系沿袭楚洞庭、苍梧郡而置。但此二郡史书无载。苍梧郡大约在秦二世时才更名为长沙郡。参见1)陈伟《秦洞庭、苍梧二郡刍论》,《历史研究》2003年第5期。2)徐少华、李海勇:《从出土文献析秦洞庭、黔中、苍梧诸郡县的建置与地望》,《考古》2005年第11期。

9按唐以来古籍说法,秦桂林郡北界在兴安严关一带,兴安严关以南属于秦桂林郡。但笔者认为秦桂林郡北界当不越过楚国“兆阝阳”县南界,即不越过平乐、荔浦。相关论证见后文。

10零陵县古书缺载,但班固《汉书·艺文志》纵横十二家中有《秦零陵令信》一篇,本注说是“秦相李斯”之作,可证秦时有零陵县。

11唐·杜甫:《杜工部诗集》

12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

13刻于独秀峰南麓读书岩上。

14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上》:“零陵郡,武帝元鼎六年置。”县十:零陵,营道,始安,夫夷,营浦,都梁,冷道,泉陵,洮阳,钟武。

15晋·陈寿《三国志·吴志·三嗣主传》:甘露元年,“十一月,……以零陵南部为始安郡,桂阳南

部为始兴郡。”

16《桂林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确定桂林建城时间的决定》(1999年5月19日桂林市第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

17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

18关于严关的建筑年代,古有二说:其一,宋周去非《岭外代答·古迹门·秦城》谓严关为“秦城之遗迹”;其二,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谓严关为“汉归义侯越严所建”。笔者以为顾说为是。19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

20马王堆帛书整理小组:《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地图整理简报》、《地形图介绍》,均见《文物》1975年第2期。图中未标注零陵县,是因为零陵县的位置已超出地图边框以外。

21蒋廷瑜:《湘桂走廊考古琐记》,《桂北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04-116。

22殷涤非、罗长铭:《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郭沫若:《关于鄂君启节的研究》,均见《文物参考资料》1958年第4期。

23蒋廷瑜:《湘桂走廊考古琐记》,《桂北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04-116。

24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湘水》:“又东北过洮阳县东”;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洮阳废县,(全)州北三十五里,汉置县,以洮水经其南而名。”

25蒋廷瑜:《湘桂走廊考古琐记》,《桂北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104-116。

26西汉·司马迁:《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27西汉·司马迁:《史记·苏秦列传》

28《吕氏春秋·开春论·贵卒》:“吴起谓荆王曰:‘荆所有馀者,地也;所不足者,民也。今君王以所不足益所有馀,臣不得而为也。’于是令贵人往实广虚之地。”

29元·马端临:《文献通考·舆地考》:静江府:“战国时楚国及越之交,……自荔浦以北为楚,以南为越。”

30广西壮族自治区文物工作队:《平乐银山岭战国墓》,《考古学报》1978年第2期。

31蒋廷瑜:《楚国的南界和楚文化对岭南的影响》,《中国考古学会第二次年会论文集》,文物出版社1980年版。

32蓝日勇:《银山岭战国墓并非楚墓说》,《江汉考古》1988年第4期。

331961年曾在荔浦县杜莫乡寨村凉风岩内发现猩猩化石。参见吴新智等:《广西东北地区调查简报》,《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1962年第4期。

34徐南洲:《试论招摇山的地理位置》,《山海经新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6年版,44-58。

35据2004年广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桂林漓江志》,资源中峰乡和梅溪乡,兴安县界首镇、溶江镇,平乐县大发乡有金矿分布。漓江支流小溶江上游有金石乡(属兴安县),龙胜县和平乡有一个瑶族聚居的寨子叫“金坑”,均以曾经产金而得名。又据《桂林晚报》2006年8月8日报道,全州咸水乡古流河一带“淘金挖沙毁了数百亩良田”。由此可见2千年前漓江“多金玉”不足为奇。

36近年在湘西沅水中游发现的高庙遗址,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的一座首领墓中随葬有带扉牙的玉钺,此种器物在夏商时期称为“戚”,说明“戚”的发源地在湘西,是该地区最重要的礼兵器。舜“执干戚而舞之”使三苗服,其所舞的“戚”当是象征三苗武力的礼兵器,因此三苗的渊源当与湘西有关,其发祥地可能就在湘西。湘西属于古“洞庭”范围。参见湖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湖南洪江市高庙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2006年第7期。

37《战国策·魏策一》。彭蠡即今鄱阳湖。洞庭即今洞庭湖。衡山非今湖南衡山,而是秦始皇“渡淮水,之衡山、南郡,浮江,至湘山寺”的衡山,方位在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可能即今安徽六安的霍山,《太平寰宇记》卷129、《读史方舆纪要》卷26言霍山又名衡山。文山在今江西吉安东南,文天祥曾以文山为号。

38《吕氏春秋·召类》

39《淮南子·齐俗训》

40《吕氏春秋·上德》

41《孔子家语·辨乐解》

42《国语·鲁语上》

43清光绪·《临桂县志·金石志》载明邝露《游虞山记》:“虞山帝祠,……其碑,晋有庾阐之序,后魏有温子升之碑。”庾阐为东晋人,咸康六年(公元340年)前后任零陵太守。庾阐之序、温子

升之碑今已不存,但唐欧阳询《艺文类聚·帝王部一》均收录。可知最迟在东晋时桂林虞山就立有舜帝庙。而唐韩云卿《舜庙碑》云:舜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后,“南人怀思,立祠祷祭,历夏、殷、周、秦,拒乎有国,凡更十姓,享奠不替。”则虞山舜帝庙始立于夏代,距今已约四千年,堪称中国最早。

44蒲朝军、过竹主编:《中国瑶族风土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1-11。

45漆招进:《舜墓考——兼谈舜是否到过桂林》,《桂林文物》第4期(1987年)。

46《逸周书·王会解》附《商书·伊尹朝献》佚文。

47梁景津:《广西出土的青铜器》,《文物》1978年第10期。

48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49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颜师古注引臣瓒语。

50林蔚文:《中国百越民族经济史·百越民族概况》,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1-17。

51曹学群:《论湖广地区的越文化与杨越的关系》,《东南文化》1993年第1期。

52郭沫若:《西周金文辞大系图录及考释》。

53《逸周书·王会解》

54何光岳:《苍梧族的族源与南迁》,《学术论坛》1982年第4期;陈怀荃:《苍梧考释》,《安徽省考古学会会刊》第三辑

55《春秋左传·襄公十三年》

56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

57蒋廷瑜:《湘桂走廊考古琐记》,《桂北文化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104-116。

桂林城市介绍

“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桂林城市中心区环城水系 规划设计 ——公共事业管理200804030039姚立林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他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水和漓水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后经风化和溶蚀,终于形成千姿百态的峰林,幽深瑰丽的溶洞和神秘莫测的地下河。这些特殊的地貌和景象万千的漓江及其周围美丽迷人的田园风光融为一体,形成了独具一格、驰名中外的“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 桂林市既是我国第一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又是具有享誉中外的独特山水风景的旅游城市。完善和塑造符合未来“国际旅游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功能和形象,构建“中心城区环城水系设计”是有意义的。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介绍桂林城市改造的背景情况: 一、自然观桂林是以山水风景为特色的旅游城市。早在隋代就已经是游览胜地,宋代就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说法。山清水秀,城在景中,景在城中,城景交融,“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江作青罗带,善如碧玉簪”是对“山水盆景”之喻的桂林城的形象描述。说明了山水在桂林旅游环境的形成和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因此,自然山水是桂林城市的灵魂。山水景观环境的保护和利用是建设桂林国际性旅游城市的根本保障。目前,现实中的一些不和谐,乃至破坏性的建设使环境不够理想,但我们不能由此否定自然山水的固有价值。任何自然山水价值在桂林市都具有永恒性,中心区环城水系的规划设计必须建立在这一基本认识基础之上。 二、历史观桂林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自三国吴甘露元年(公元265年)设始安郡其,桂林便一直是历代广西和南方地区政治、军事、文化重镇,宋代已有“西南会府”之称。而今古城区的格局主要与历史上四朝的古城形态相关。一是汉代以现榕荫路为南北轴线修建的始安郡府;二是唐代将独秀峰、子成和象鼻山为南北轴线,修筑“夹城”和“外城”而形成的前朝后市,它奠定了桂林中心区的格局;三是宋成淳年间突破原有城市格局,依山傍水,因地制宜,形成了南北长、东西窄,山、水、城有机结合的城市形态。并将漓江和西护城河形容如两条巨龙,在鹦鹉山和铁封山之间建园形瓮城,创造出“双龙戏珠”势态;四是明朝洪武年间,在独秀峰下修建靖江王府,并将城池向南扩大之象鼻山,桃花江作为南护城河,将原护城河(榕杉湖)辟为风景湖面,同时十字街的商业中心形成。四朝古城和近代文物多有遗存,这些都是历史文化名城不可缺少的旅游和文化资源,规划中充分体现古城历史文化的延续性,是提高游览文化品位的重要方面。 三、发展观桂林中心城的护城河水系发展与城市总体形态紧密相关,其独特的环城水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唐代以南面形成环城水系。当时桃花江与隐山西湖、榕湖、杉湖相通,可泛舟游览;宋代开凿“朝宗渠”和伏波山南渠,形成“一水抱换流”。到明代,筑坝引桃花江水东流直抵象鼻山北起护城作用。榕湖、杉湖和壕塘变成内湖,以后“朝宗渠”和伏波山南渠逐渐被毁,从城市和水系的演化中可以得出,随着时代的变迁,水系与城市都在变化,并且历代都形

关于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关于挖掘地方历史资源提升地区文化软实力的思考 【摘要】廊坊是一片具有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热土,打造廊坊的文化软实力,会更 好地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目前,在地方历史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与开发、利用 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应当抓住廊坊区位优势,充分调动一切力量,通过相应举措,光大 地方历史文化,提升廊坊地区文化软实力及综合竞争力。 【关键词】地方历史文化文化软实力挖掘利用廊坊 【论文正文】 一、文化软实力与廊坊 自上世纪90年代美国学者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的观点后,世界各国、各地区在 谋划新世纪的发展战略时,无不极力挖掘如文化等影响自身发展的因素。的确,文化作为软 实力的重要内核对一个地区的发展至为重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增强内驱力”[1]。历 史作为文化载体之一,在发展经济、创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1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了“文化软实力”的概念,并提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战略举措。[2]受此影响,全国各地纷纷探 讨提升本地区“文化软实力”的路径问题。 近年来,廊坊在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众所周知,这些成绩主要 是依靠邻近京津的区位优势来获得的。每当言及廊坊的文化、历史时,人们则多持怀疑态度,认为廊坊的经济、科技等“硬实力” 较强是事实,但欠缺“文化软实力”。 那么,廊坊究竟有没有自身的历史文化,能否通过开发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文化软实力呢?答案是:这里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拥有许多挖掘这些资源的有利条件。而且,上述问题已引起了政府相关部门和一些学者的关注,廊坊历史文化的挖掘与开发已开 始起步。 二、廊坊的历史及其历史文化资源 人们不了解廊坊悠久历史及其深厚的文化底蕴,主要是受行政区频繁变动的影响。如, 而今的廊坊市区十九世纪末还只是一个小村庄,1897年京山铁路建成通车,并在此设站后才渐成集镇。新中国成立后,这里设廊坊镇。1982年3月,廊坊镇改为廊坊市,受廊坊地区辖。4月,廊坊地区改称廊坊市省辖,下辖两个区、两个县级市及六个县。此外,廊坊现辖境内的各区县行政隶属多次改变,也造成了很多人“廊坊无历史“的错觉。例如:永清县在建国初 期归天津专区管辖;1958年10月并入霸州;1961年7月恢复永清县建制;1967年11月属天津地区;1973年12月属廊坊地区;1988年9月改属廊坊市。据统计,在新中国成立后短短 的几十年里,现在廊坊辖区的各县分属过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3个省直辖市级单位,通 州地区、天津地区、廊坊地区廊坊市、保定地区、唐山地区5个地级单位。行政隶属和行

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目前国务院已审批的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达到117个(琼山与海口分记算2个)。 直辖市(4):北京、天津、上海、重庆 河北(5):保定市、承德市、正定县、邯郸市、山海关 山西(6):平遥县、大同市、新绛县、代县、祁县、太原市 内蒙古(1):呼和浩特市 黑龙江(1):哈尔滨市 吉林(2):吉林市、集安市 辽宁(1):沈阳市 江苏(10):南京市、徐州市、淮安市、镇江市、常熟市、苏州市、扬州市、无锡市、南通市、宜兴市 浙江(7):杭州市、绍兴市、宁波市、衢州市、临海市、金华市、嘉兴市 福建(4):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长汀县 江西(3):南昌市、赣州市、景德镇市 安徽(5):亳州市、歙县、寿县、安庆市、绩溪县 山东(8):济南市、曲阜市、青岛市、聊城市、邹城市、临淄市、泰安市、蓬莱市 河南(8):郑州市、洛阳市、开封市、安阳市、南阳市、商丘市、浚县、濮阳市 湖北(5):江陵(荆州市)、武汉市、襄樊市、随州市、钟祥市 湖南(3):长沙市、岳阳市、凤凰县 广东(7):广州市、潮州市、肇庆市、佛山市、梅州市、

雷州市、中山市 广西(3):桂林市、柳州市、北海市 海南(2):琼山市、海口市 四川(7):成都市、自贡市、宜宾市、阆中市、乐山市、都江堰市、泸州市 云南(5):昆明市、大理市、丽江县、建水县、巍山县贵州(2):遵义市、镇远县 西藏(3):拉萨市、日喀则市、江孜县 陕西(6):西安市、延安市、韩城市、榆林市、咸阳市、汉中市 甘肃(4):张掖市、武威市、敦煌市、天水市 青海(1):同仁县 宁夏(1):银川市 新疆(3):喀什市、吐鲁番市、特克斯县 一、国家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24座)(国务院1982年2月8日批准) 北京(直辖市)承德(河北)大同(山西)南京(江苏)泉州(福建)景德镇(江西) 曲阜(山东)洛阳(河南)开封(河南)苏州(江苏)扬州(江苏)杭州(浙江)绍兴(浙江)江陵(现荆州湖北)长沙(湖南)广州(广东)桂林(广西)成都(四川) 遵义(贵州)昆明(云南)大理(云南)拉萨(西藏)西安(陕西)延安(陕西) 二、国家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8座)(国务院1986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第59卷第3期2006年5月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Wuhan University Journal(Humanity Sciences) V ol.59.No.3 May2006.331~336 收稿日期:2005-11-30 谈谈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 向志学1,向东2 (1.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辽宁沈阳110044; 2.江苏张家港市凯悦公司文化中心,江苏张家港215633) [作者简介]向志学(1935-),男,湖南衡山人,沈阳大学历史文化资源研究中心教授,主要 从事历史文化资源研究;向东(1968-),男,湖南衡山人,江苏张家港市凯悦 公司文化中心秘书,主要从事文化资源研究。 [摘要]我国的历史文化资源遗存在世界上是无与伦比的。它是中华文明发展的源泉,应该受到保护。国人需借鉴现代资源经济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体制、机制和方法,创建科学的历史文化资源概念,探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途径。这是一个历史学、文化学和经济学交叉融会的自主创新的新型学科。 [关键词]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弘扬;现代途径 [中图分类号]K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881X(2006)03-0331-06 培育和弘扬优秀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举国上下魂牵梦萦的大课题。我们必须与时俱进,突破成规,探寻新的运作模式。当代资源学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机制、架构,,完全可以成为我们师法借鉴的上佳选择。下面想就此略陈浅见。 一 资源的历史其实比人类自身的历史更久远。早在人类远祖诞生前,地球上就有了原始的大气圈、水圈和岩石圈。这些生命物质经历了以亿万年计的漫长演化历程,才形成原始动、植物和人类的共同祖先。整个宇宙、地球、生命、人类,,的发展进程都在毋庸置疑地证明着:资源对于原始人类的极端重要性,它们甚至决定着某一分支族群的繁衍或灭绝。马克思说:/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0[1](第167页)这就是说:没有地球)))自然,人类不仅不能生存,/不能参加自然界的生活0[1](第167页),而且也不可能诞生。在远古,人类/是受动的、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0[1](第168页)当然它还有能力/反作用于自然界,改变自然界,为自己创造新的生存条件0[2](第551页)。但是,原始人群的依赖性受动性,远远大于它的能动性。正是这种依赖型经济培植着依赖型意识;加上原始宗教迷狂,无法解释宇宙、天地的许多奥秘;于是,图腾崇拜、日月崇拜、土地崇拜,,应运而生,巫术和占卜也十分盛行。这与科学的资源观显然是风马牛不相及的。 资源成为一个相对成熟和科学的概念,应该是在工业时代或大工业时代。这时,/在异化范围内活动的人们0已经把/通常的、物质的工业0看成/人的本质力量的现实性和人的类活动0[1](第127页)的一部分。大工业生产每时每刻都需要新式生产工具和各式各样的生产资料(如动力机械、原料、土地、水源、电力、厂房,,),这一切几乎都是自然资源的派生物。至于适应现代生活,更离不开可再生的农业

广西桂林市区域概况

桂林是世界着名的旅游城市、中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其境内的山水风光举世闻名,千百年来享有“桂林山水甲天下”的美誉。 桂林是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亚太旅游协会旅游趋势与展望国际论坛的永久举办地;世界女子九球锦标赛于2014年在桂林举办。 人文历史 桂林历史悠久。据市区宝积岩和甑皮岩洞穴发现的遗物考证,距今约一万年前,桂林就有人类祖先活动。夏、商、周时期,桂林是“百越”人的居住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开凿灵渠,沟通湘、漓二水后,桂林便成为“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桂林”之名,始于秦代,秦始皇置桂林、象、南海三郡,桂林郡因当地盛产玉桂而成名,这是“桂林”名称的最早起源,但郡治不在今天的桂林市。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今桂林设始安县,隶属荆州零陵郡。东汉时改属始安侯国。三国时先属蜀,后归吴。甘露元年(265年),置始安郡始安县,郡县治所都在今之桂林。隋唐时属岭南桂州总管府。唐武德四年(621年),李靖修城于独秀峰南,贞观八年(634年)改名临桂县,属桂州始安郡,光化三年(900年)始,属静江节度。五代十国时先后属楚和南汉的桂州。宋时,前属广南西路桂州,后属静江府。元时属广西行中书省静江路。明清时均属广西省桂林府。民国时属广西省,1914年改名桂林县,1940年始设桂林市,1944年11月至1945年7月28日,为日寇占领,光复后仍为广西省辖市,民国历史上长期为广西省会。 桂林是一个多民族聚集地区,汉、壮、苗、瑶、侗、回、京、彝、水、满等多个民族

和谐相处,多民族融合的地域民族文化构成了桂林城市文化一个重要特征。淳朴的民风、独特的地域文化,诸如农耕、游牧、节庆、服饰、饮食起居、婚丧、建筑、语言文字、宗教信仰等,构成了桂林浓郁而又色彩斑斓的民俗风情图画。 行政区划 1949年11月22日桂林解放,为广西省辖市,1958年改称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辖桂林城区和郊区。1981年7月、1983年10月阳朔县、临桂县分别划归桂林市管辖,1996年12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实施部分区划调整,将郊区更名为雁山区,1998年9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桂林市和桂林地区合并,组建新的桂林市,桂林市辖秀峰、叠彩、象山、七星、雁山、临桂6个区及阳朔、灵川、全州、兴安、永福、灌阳、龙胜、资源、平乐、荔浦、恭城11个县(自治县)。区县下辖13个街道办事处,75个镇、44个乡、15个民族乡,23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1654个村民委员会。全市总人口526.48万人,其中市区人口126.84(包括临桂)万人。 市人民政府驻临桂区。1995年起资源县为自治县待遇县。 2013年4月9日《广西日报》第二版:《国务院关于同意广西壮族自治区调整桂林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已经出炉,同意撤销临桂县,设立桂林市临桂区;同意桂林市人民政府驻地由现址象山区五美路16号,搬迁至临桂区西城中路69号。 地理环境 地形 桂林山川奇特、风景秀丽,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属典型的岩溶地貌。桂林以俊俏的山

抗战期间桂林的文化运动及其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f3174582.html, 抗战期间桂林的文化运动及其影响 作者:刘春林 来源:《桂海论丛》2015年第04期 摘要:抗战期间,桂林的文化运动蓬勃发展,究其原因,有桂林本身的历史根源、独特 的地理位置,抗战的客观形势以及广西特殊的政治气候,进步文化人士的积极推动,更有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成功贯彻执行,多方因素成就了桂林抗战文化运动。而文化运动的开展和所取得的成就,对于桂林文化,对于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以及对于我国当代文化发展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桂林;抗战文化运动;情况;原因;影响 中图分类号:K265.9 ; ; 文献标识码:A ; ; 文章编号:1004-1494(2015)04-0016-05 201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八年抗战无疑是最悲壮的一页。抗战时期的桂林,汇集了全国大量文化名人,他们办刊、出报,他们写作、绘画,他们演戏、合唱,用文化吹响战斗的号角,激励各族人民团结抗战,使桂林成为一座举世闻名的文化城。 一、桂林抗战文化运动概况 1939年,随着大批文化人士、文化机构和文艺团体的到来,桂林形成第一次抗日救亡文 化运动的高潮。1941年初在皖南事变的影响下,桂林的抗日救亡文化运动陷入低潮。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租界和香港沦陷,又有大批文化人从沦陷区辗转来到桂林,1942 至1943年,桂林再现抗日救亡文化运动的高潮,直到1944年春的西南戏剧展。当年夏秋,受战局的影响,文化人撤退,桂林沦陷,桂林抗战文化运动结束。尽管运动在初期面临敌机轰炸的直接威胁,中期出现政治生态环境恶化,后期有文化人的生活窘迫以及文化市场上出现种种不良现象的重重困难,但在抗战旗帜下,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文化方针政策的指导和各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抗战文化运动在桂林轰轰烈烈地开展。 (一)抗日文化事业蓬勃发展 抗战期间,桂林的书店、出版社、印刷业、图书、杂志出版、社会科学研究诸多方面都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书店、出版社的建立如雨后春笋。据不完全统计,整个抗战期间桂林先后有各类书店、出版社共200余家[1]2,党直接领导和影响下的进步书店和出版社,如《新华日报》桂林营业处、生活书店、新知书店、读书生活出版社、文化供应社、三户图书社等,其出版物在广大读者尤其知识青年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出版业的发展带动印刷业迅速增长。抗战前桂林印刷企业不到30家,大部分属手工印刷,没有一家专门印制书版的印刷厂。抗战以后,据1943年7月的统计:桂林已有大小印刷厂109家,其中从事书版印刷的大型印刷厂8

桂林两江四湖介绍

桂林两江四湖介绍 中国·桂林·两江四湖 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AAAA级景区广西十佳景区桂林两江四湖是指由漓江、桃花江与榕湖、杉湖、桂湖、木龙湖所构成的环城水系。 桂林的水上游览兴于唐,盛于宋,当时的桂林城湖塘密布,水系发达,乘一叶小舟就可以尽览城中诸多的风景名胜。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两江四湖,江湖隔断,环城水系,支离破碎,水质恶化。1998年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两江四湖工程,通过连江接湖、显山露水、清淤截污、引水入湖、修路架桥、绿化美化、文化建设等工程,不仅恢复、拓展了桂林的古环城水系,改善了市中心的生态环境,提高了城市的档次与品位,而且游船重新进入市区水域,形成了能与威尼斯水城、巴黎塞纳河以及阿姆斯特丹运河相媲美的独特的市区水上游景观,堪称中国一绝。 今天,作为桂林一条全新的旅游线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已经开展日夜游,游客乘船不仅可游览三大各具特色的主景区,即中国古典式园林榕杉湖景区、天人合一的生态园林桂湖景区、宋历史文化园林木龙湖景区,欣赏景区内新建成的名桥博览园、名花名树名草博览园、亭台楼阁博览园和雕塑博览园,而且在船上还可观赏水系周边的象山、伏波山、叠彩山、尧山、宝积山、老人山等十几座传统名山;和漓江自然山水游不同的是,两江四湖环城水系游突出了桂林作为中国著名历史文化名城所具有的深厚的历史积淀与文化内涵,通过环城水系恢复沟通,使原先一大批如舍利塔(唐代)、宋城墙、李济深故居、

叶挺将军被囚处等被湮没、遗忘的重要文物古迹得到修缮、保护和挖掘,桂林深厚的历史文化、优美的自然山水、良好的生态环境在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得到完美、和谐的统一。 在不久的将来,桂林两江四湖环城水系将会成为与漓江齐名的又一黄金水道。 桂林两江四湖介绍 把桂林市中心区的漓江、桃花江、杉湖、榕湖、桂湖、木龙湖贯通,形成环城游览水系,即“两江四湖”工程。这是一个富有激情、富有想象力的工程,敢是桂林历史上最大的环保工程。 桂、杉、榕三湖宋已有之,今之木龙湖本为陆地。为沟通漓江与内湖之水脉,掘土45万余方,乃成。因与漓江之交汇处有木龙古渡之胜景,其上木龙洞在焉,故曰木龙湖。 水上游玩乃桂林之盛事。时代变迁,两江四湖,江湖断隔,环城水系,破碎支离,水质恶化,文物湮没,危楼破房,杂陈于山水之间,名山秀水,其状,修然。为恢复往日环城水系之胜景,桂林市市委、市政府于1998年决心连江接湖,清淤截污、架桥修路、显山露水,启动两江四湖工程。 两江四湖景区遍植名树、名花、名草,造榕树、银杏、雪松、水杉、木兰、棕榈诸园,以改善桂林中心城之生态;架设名桥19座,以增加江湖之灵气;恢复、修建古之名楼、名塔、名亭万余平方米,以增桂林城市之亮点;发掘、修缮文物古迹50余处,以昭然桂林之历史文化;建高科技之升船机、船闸各一处,以方便舟船之通行。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名单

国家最新批准历史文化名城名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许多历史文化名城是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或者是近代革命运动和发生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城市。在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地面和地下,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物与革命文物,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光荣的革命传统与光辉灿烂的文化。做好这些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和管理工作,对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发展我国的旅游事业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由国务院审批。1982年国务院公布了24座城市为我国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和1994年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38座城市、第三批37座城市及10座增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因此,截至目前,国务院已将109座城市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并对它们进行了重点保护。这些城市,有的曾被各朝帝王选作都城,有的曾是当时的政治、经济重镇,有的曾是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有的因拥有珍贵的文物遗迹而享有盛名,有的则因出产精美的工艺品而著称于世。这些名城,是我国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橱窗,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 第一批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公布,24个: 北京、承德、大同、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绍兴、泉州、景德镇、曲阜、洛阳、开封、江陵、长沙、广州、桂林、成都、遵义、昆明、大理、拉萨、西安、延安。 第二批历史文化名城,1986年公布,38个: 上海、天津、沈阳、武汉、南昌、重庆、保定、平遥、呼和浩特、镇江、常熟、徐州、淮安、宁波、歙县、寿县、亳州、福州、漳州、济南、安阳、南阳、商丘、襄樊、潮州、阆中、宜宾、自贡、镇远、丽江、日喀则、韩城、榆林、武威、张掖、敦煌、银川、喀什。 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1994年公布,37个: 正定、邯郸、新绛、代县、祁县、哈尔滨、吉林、集安、衢州、临海、长汀、赣州、青岛、聊城、邹城、临淄、郑州、浚县、随州、钟祥、岳阳、肇庆、佛山、

家乡的历史文化资源

[日期:]来源:作者:[字体:大中小] 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是人类生命繁衍、财富创造地物质文明发展史,更是人类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地精神文明发展史.——胡锦涛 一、寒假调查报告基本要求 .要求就家乡地富有特色地风土人情、名人古迹、民间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写一篇调查报告,特别是围绕闽台文化、闽侨文化、红色文化、蓝色文化、民俗文化、山海文化、方言文化、畲族文化、闽学传统等方面,可以使用文献法、访问法、调查法、观察法等.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开学后必须提交调查报告,充分运用所学地基础理论知识,结合自己地调查经历和调查资料,进行比较深入地分析和总结.调查要求确立读者意识与作者意识,前者强调你为谁介绍,后者强调是从你地角度来介绍.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本次报告是我们第一次学习撰写地课程论文,是初级形态地学术论文.要求尝试整理自己地思路,重点突出、条理清晰,正文主体字数不少于字.本报告地重点不在于原创性而在于你地视角与材料组织,注意发挥多媒体地优势,图片要选择并说明,视频要剪辑,有重点.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调查报告格式要求 调查报告题目【宋体二号加粗】 作者(姓名,全学号)【楷体小四号】 摘要(字内)【楷体小四号】 关键词(个,逗号隔开)【楷体小四号】 正文(可插照片,附简短说明)【宁体小四号,无特别标注均按此要求.全文统一使用倍行距.】 一级标题【宋体三号加粗】 二级标题【宋体四号加粗】 参考文献(使用文献法地必须标注,学着做) [序号]作者.期刊论文标题[],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序号]作者.学位论文标题[],学校所在地:学位授予学校,年份. [序号]作者.报告名[],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 [序号]作者.电子文献题名[]网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年月日 [序号] 作者.摄氏文章名[].报纸名,出版年,月(日):版次 后记 后记内容主要是简要说明调查过程地体会或收获,相当于我们平时说地教学反思,有反思才会有进步Q第一次学做论文形态地材料,要认真也不要害怕.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调查报告评定与成绩 由实践部在教师指导下组织评选并举办成果展,本报告成绩列入下学期《古代文化常识》课程成绩总评,优秀成果推荐记入综合考评.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附:往年学生选题例举: 关于建阳麻沙书坊地调查报告 郑和在长乐地活动痕迹 从海外交通博物馆看泉州在中西交流中地地位 安溪县地孔庙 光饼地来历及福清、福州、建瓯各地光饼地比较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请标准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申报标准 第二章申报与批准 第七条具备下列条件的城市、镇、村庄,可以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 (一)保存文物特别丰富; (二)历史建筑集中成片; (三)保留着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 (四)历史上曾经作为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或者军事要地,或者发生过重要历史事件,或者其传统产业、历史上建设的重大工程对本地区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或者能够集中反映本地区建筑的文化特色、民族特色。 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在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范围内还应当有2个以上的历史文化街区。 第八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应当提交所申报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的下列材料: (一)历史沿革、地方特色和历史文化价值的说明; (二)传统格局和历史风貌的现状; (三)保护范围; (四)不可移动文物、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的清单; (五)保护工作情况、保护目标和保护要求。 第九条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国务院批准公布。 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专家进行论证,提出审查意见,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批准公布。 第十条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会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该城市所在地的省、自治区人民政府提出申报建议;仍不申报的,可以直接向国务院提出确定该城市为历史文化名城的建议。 对符合本条例第七条规定的条件而没有申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镇、村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的保护主管部门会同同级文物主管部门可以向

桂林东西巷历史

靖江王府正阳门前有两条巷子,以方向命名,分别为东巷和西巷。它们是桂林市区目前唯一留存的两条古巷,见证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近1400年的历史兴衰。 桂林生活网讯(赵黎李颖)靖江王府正阳门前有两条巷子,以方向命名,分别为东巷和西巷。它们是桂林市区目前唯一留存的两条古巷,见证了桂林城自唐代武德年间建城后近1400年的历史兴衰。然而,古巷破旧衰败的现状与它在桂林历史上的地位完全不相匹配,遗存下来的名人故居旧址和历史建筑,也损毁在时光的侵蚀和日常生活的琐屑中,鲜为人知。因此,要求对古巷进行保护和修缮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今年,秀峰区政府将继续推进对东西巷的“保护性修缮整治”,并计划在年内动工。面目一新的正阳东西巷将成为桂林市区新的旅游、休闲、历史文化传承的商业街区。这个消息带给老桂林人的,必然是无尽的怀旧感伤和对古巷未来的猜想。 项目启动的背景:古巷和历史文物破败到了一个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东西巷最鼎盛时有“青龙白虎”宝地之美誉,鸿儒商贸云集往来,达官显贵在此栖居。此番兴盛景象一直持续到民国时期。抗日战争时,正阳东西巷的老宅院和巷道大部分被损毁,现在留下来的只是一些残垣断壁和抗战后以及建国初期重建的一些杂乱无章的民房。 由于基础设施不完善,一到下雨天,巷子里就大面积积水,行人只能踩着木板砖头小心翼翼走过。房屋年久失修,破旧不堪,危房达到2000多平方米。巷内乱拉的电线也成为一大安全隐患。在东西巷内,多家居民房还存在着旱厕,需要定期由环卫工人来清理污物。 一些人为的因素也加快了巷子的老化过程。原来的居民搬走后将老房子租给流动人员,这些人有的在巷子里开起了小餐馆,有的则做起了流动小吃摊的生意。据媒体之前报道,因为正阳东巷房租便宜,不少租户把老房子当成小吃加工和生产场地,屋内的废水废渣没有经过下水管道,直接排到了屋外的巷道里,卫生环境堪忧。 至于古巷中那些名人故居的旧址,也已淹没在断井颓垣之中。百年前桂林老字号“熊同和药房”旧址现已成为危房;两广总督岑春煊家的井(目前市区小巷

如何保护和开发历史文化资源(精)

人类,请把握好历史文化 每一天,每一个地方,每一处的历史,都承受着人类带给他们的、、、、、、而事实上他们原本不需要承受这些。 (2007年 11月 14日人民网消息 2007年 10月末, 东北地区历史上最早的皇家园林——“三燕故都”龙腾苑遗址近来遭到严重破坏。经推测,可能是不法分子盗掘所致, 可悲的是直至园林被毁, 也没被列入文物保护名单, 且遗址周围也没有设立任何保护标志。 (2007年 06月 28日安徽商报报道巢湖市区半汤街道办事处巨嶂村娄村附近,发现一处包含物丰富的上万平方米大型商周遗址 (本报曾作报道。但让人遗憾的是,因为巢湖市公路局办公楼的建设施工,该遗址在之前被修路破坏之后, 再次遭到严重损伤。文物部门几天前对该工地下达了停工通知书, 却至今仍被拒收,施工还在继续。目前初步估算被破坏的遗址面积有近 2000平方米,占遗址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现代金报 2月 16日报道由于江东区福明街道正在开展东部新城拆迁工作, 其辖区内的邵家村古建筑物———安乐遗址,便成为村民关心的话题。有人说, 安乐遗址不会拆;有人说,安乐遗址已经被破坏,即使不拆迁,古建筑物保留下来后,之前的结构肯定受影响。附近的几位拆迁工人说,村里的那古建筑物 (安乐遗址之前着过火,烧毁程度如何,不是很清楚。推开仅有的半扇门,走近院落内,满目狼藉:一些石料被撬,门窗被拆,一块破损的“ 江东区文物遗址” 木质牌匾被歪歪斜斜地挂在墙上(见右图。院里院外,到处都是被丢弃的衣物。眼下, 随着经济的发展, 各地旅游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使得越来越多的历史文化遗址遭到了破坏, 不管是遗址本身的破坏, 还是遗址周边环境的破坏。那么这种事情为何会屡屡发生呢?一方面是人们本身的道德素质问题, 而另一方面则是开发者的唯利是图,这实质是一场保护文化与追求利益的较量,而不幸的是, 在这场较量中,利益总是胜利者。这并不是无药可救,只要有合理的管理制度, 和人们良好的道德素质,保护并且开发这些历史文化资源可以同时实现。

福建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20201115133513)

福建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福建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82年2月8日,第一批24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泉州市入选 1986年12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的第二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有38座,福州市、漳州市入选 1994年1月4日批准国家第三批历史文化名城名单(37座)长汀县入选。 ?福州市 周属七闽地。 公元前222年,秦朝设闽中郡(今福州隶属于它)。汉高帝 五年(公元前202年)无诸被正式封为闽越国国王,今福州 冶山一带的冶城建都,又称东冶,乃福州建城之始。 始元二年(公元前85年)才在此设立冶县。东汉末改属南 部都尉。三国吴为建安郡地,时置候官县于此。晋太康三年 (282年),始置晋安郡,属扬州;东晋改隶江州。宋、齐、梁 因之。陈兼置闽州,寻废;又置丰州。隋平陈,郡废,改州 曰泉州;大业初,复曰闽州; 大业三年(607年),改为建安郡。唐武德六年(623年),仍曰泉州;景云二年(711年),改为闽州(并置中都督府,督闽、

建、泉、漳、潮五州);); 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原闽州改名为福州,福州之名肇始。二十一年置经略使,改督福、建、汀、泉四州.天宝初,曰长乐郡;乾元初,复为福州(改经略使为都防御使兼宁海军使, 元和六年废,又置福建观察使,领福、建、泉、漳、汀五州; 乾宁四年,升为威武军节度使,以授王潮)。 五代时,王氏据有其地,升为长乐府,后仍旧为福州。开平 三年(909年),王审知建立闽国、定都福州。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升为大都督府;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建闽国;后唐长兴四年(933年),王延钧升为长乐府;保大三年(945年)闽国被南唐所灭,王延政号为南都,也作东都; 三年,属南唐,明年属吴越,仍曰福州威武军;开运四年(947年)吴越击败军阀李弘义而控制了福州,直至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北宋吞并吴越、占领福州为止。 福州城在五代非常繁荣,城池的扩建将乌山、于山、屏山圈 入城内,从此福州也得名“三山”。 周广顺初,改曰彰武军。 宋仍为福州(亦曰长乐郡威武军),为福建路治;宋治平二年(1065年),福州太守张伯玉在福州遍植榕树,“榕城”之名由此而来。德祐二年(1276年),蒙古军队攻占临安后,南 宋益王赵昰以福州为行都称帝,改年号景炎,升福安府。元 改福州路,为福建道宣慰司、福建行省治。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说明书

大理市城市总体规划附件二 大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1997—2015) 说明书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大理市城乡建设环境保护局 1998.12

目录 一、历史沿革及城址变迁 (1) 二、城市历史文化的特色与价值分析 (2) 三、大理历史文化名城现状及存在问题 (5) 四、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和保护原则 (7) 五、保护内容与重点 (7) 六、宏观保护措施 (9) 七、古城区保护措施及视廊保护 (10) 八、保护与控制的范围和要求 (13) 九、保护、整治与利用 (14) 十、规划实施、管理措施及建议 (17)

附表……………………………………………………………………………18 附图一:南城门楼及城墙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 附图二:北城门楼及城墙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 附图三:崇圣寺三塔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 附图四:弘圣寺一塔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 附图五:元世祖平云南碑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 附图六:大唐天宝战士冢(万人冢)保护、整治详细规划意向方案图 一、历史沿革及城址变迁 (一)历史沿革 古老的大理是我国西南边疆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早在四千多年前,已有原始居民生活,至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西汉武帝设立叶榆县(辖今大理、洱源、鹤庆一带),置县治于大厘城(今喜洲一带)。 唐朝建立后,洱海地区形成了许多部族,其中较大的有“六诏”。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六诏中最强大的蒙舍诏即南诏王皮罗阁在唐朝的支持下兼并了各诏,初步统一了洱海地区,迁居太和城(今大理太和村),形成了洱海地区统一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后其孙异牟寻继位,迁都至羊苴咩城(今大理古城西),唐昭宗天复二年(公元902年)南诏灭亡。 继南诏之后,大长和国(公元902—928年)、大天兴国(公元928—929年)、大义宁国(公元929—936年)三个小王朝,皆定都于羊苴咩城。后晋福二年(公元937年),段思平推翻“大义宁国”,建国号大理,仍以羊苴咩为都城。至蒙古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伐大理,大理国至此灭亡。从南诏到大理的唐宋五百多年间,大理一直是云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及两大王国的都城所在

桂林相关资料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湘桂走廊南端,东经109°36′至1 11°29′、北纬24°15′至26°23′,平均海拔150米,北、东北面与湖南省交界,西、西南面与柳州地区相连,南、东南面与梧州市、贺州市相连,毗邻广东省。 桂林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东北部,是中国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桂林地区属岩溶地貌。据地质研究,大约在三亿多年前,桂林原是一片汪洋大海。由于地壳运动,海底沉积的石灰岩上升为陆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的石灰岩地质,以及千百年雨水、河水的浸蚀,造就了山青水秀、洞奇石美的桂林山水奇观。 桂林风景秀丽,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为代表的山水景观,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是中国自然风光的典型代表和经典品牌。“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城市独具魅力的特色。 桂林 桂林又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在古代,这里是百越之地,战国时属于楚国。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这一片神奇的土地上,生活着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青山秀水陶冶着他们的性格与情怀,酿就了各具特色,淳朴热烈的习俗。大桂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历史文化、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以及国家元首纷至沓来,流连忘返。

桂林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景点有:象鼻山、伏波山、南溪山、尧山、独秀峰、七星岩、芦笛岩、甑皮岩、冠岩、明代王城、榕湖、杉湖等。而我们所说的漓江山水最精彩的一段则在阳朔境内,桂林其他县区也有数不胜数的美景等着我们前去浏览,龙脊梯田、兴安灵渠、资江漂流、五排河漂流、八角寨、宝鼎瀑布等都会为你带来更多的惊喜。 著名景点 阳朔漓江九马画山象山还有靖江王城、古东森林瀑布群等景点。 桂林旅游景区简介 桂林自古享有“山水甲天下”之美誉,这里风景秀丽,主要是以漓江风光和喀斯特地貌的山水景观为代表,有山青、水秀、洞奇、石美“四绝”之誉,“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景在城中,城在景中,是桂林景观的独特魅力。游览桂林一般需要4-5天的时间,游漓江、逛阳朔、遇龙河漂流都是你需要在桂林体验的 事情,正所谓“看山观水、游山玩水”,是桂林旅行的永恒主题。 微风的水面提供:1、游览桂林阳朔龙脊的最佳路线是:桂林→ 大寨(住一晚)→ 阳朔,这样不走回头路,不浪费时间 2、大寨梯田的较合理路线是:二号景点方向上山→ 二号景点(千层天梯)→ 一号景点(西山韶乐),住一晚→ 第二天三号景点(金佛顶)→ 下山因为一号景点在二号和三号的中间,且海拔最高,视野最开阔 3、万景楼/美景楼等开往桂林的车最晚是下午4点,错过了,就要自己转车回去,或者再住一天;当然实际最晚班车,还是要再跟店家确认,因为不同的季节也许发车时间会略有调整 4、山上温度较低,即便是夏天,爬的满身汗,但静下来半小时后就会觉得凉,建议女士或体质稍弱的朋友带一件长袖,以备不时之需 5、虽然广西一带蛇多,但据当地人介绍,大寨这里只是很少的无毒蛇,也基本不进村,所以不用特别担心;此外这里的蚊虫也不多,也许是气温较低的缘故,只需带一小瓶风油精以防万一即可 桂林游玩娱乐项目 旅游桂林,饱览如画美景之余,还可尽情享乐人生,领略现代娱乐的无穷乐趣。 近年来,桂林新兴娱乐活动层出不穷,每到夜晚,城内一片灯红酒绿。最为热闹之处,莫过于夜总会、保龄球馆之类娱乐场所;此外,临江路两江口的漓江民俗风情园是桂林最有地方特色的娱乐场所,在那里可与瑶、侗、壮、苗族人共舞,领略各少数民族的文化。 桂林必去景点推荐 想看桂林的山水,那么游漓江是最好的体验,来这里如果不到漓江就等于没来桂林,漓江风景秀美,碧水萦回,奇峰倒影、深潭、飞瀑参差,仿佛一幅旖旎多彩的画卷,有“百里漓江、百里画廊”的美誉。 游览时间:1天,早上可在杨堤码头,乘船游览漓江风光(杨堤-大爽-杨堤),船到阳朔

如何开发历史文化资源

我国历史文化资源极其丰富,这是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得天独厚的重要条件。谁率先将其开发成文化产品,谁才真正把资源变成了财富。 当我们用创意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将其转化为经营资源时,应把握以下要点—— 第一,仿古必须融今才能实现推陈出新。原生态存在的历史资源其蕴含的文化,需要张扬与发展,要与时俱进,才更能为现代消费者广为接受。如果新天地没有融入现代元素,就难以吸引众多的消费者。因此,在开发利用历史文化资源中,必须适当注入现代元素,并与现代科技结合,达到推陈出新的效果。 第二,应以故事力活化和整合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的背后往往有许多故事,以多种形式宣传、演绎这些故事可更好地张扬其文化内涵,吸引消费者。也可以编故事,或用创意将各种原生态存在的、等待开发与利用的、有市场增值潜能的资源整合到一起,赋以新的价值,活化这些资源。 第三,创造情感资源。情感是人类的灵魂,创意给产品赋予了灵魂,消费者对一个产品和品牌从认知到最后购买的过程,是一个情感不断变化的过程,打动消费者、让消费者产生购买行为,是每个企业实现资源转化的“最惊险的一跃”,这一跃中,创意推动情感常常起到关键的作用。 第四,创建知识产权,既可保护权益,也可用于运作。创意产业强调要通过知识产权创造财富和就业。一方面,由于文化创意的成果更具表现性,因而也更容易被模仿,因此它更需要有知识产权的保护;另一方面,知识产权还是商业运作的工具。 第五,必须树立“整合观”、“品牌观”和“体验观”三大观念。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是一项涉及范围较广的系统工程,不仅要规划先行,从长计议,统筹开发,还要树立融合开发观,在市级层面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实行多元文化和多种功能的融合,才能打造完善的产业链,创造并实现更大的市场价值。 因此,我们要大力挖掘和整合利用文化资源,从而解放文化生产力,以创意推动文化资源向经营资源的转化。

桂林旅游文化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桂林旅游文化及其发展对策研究 摘要:桂林既是一座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文化底蕴深厚,又是享誉“山水甲天下”的山水旅游名城。经过两千多年的沉淀,桂林旅游文化已形成自己独特的旅游文化景观。近几十年来,桂林旅游业欣欣向荣,每年数百万的游客带来的文化与当地文化冲击和融合,使得桂林的旅游文化得到了传播和增添了新的元素。了解桂林丰富的旅游文化、其发展过程及其对桂林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此基础上,深入思考和探讨旅游与文化的关系,积极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旅游与文化融合,促进旅游产业提质升级为旅游文化产业,从而形成为一种新型产业发展模式,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桂林;旅游文化;对策研究 1桂林旅游文化研究 1.1.1旅游文化的界定 文化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等在内的社会现象。旅游文化是旅游行为的综合性、时间空间的延展性、景观意态的趣味性、旅游内容的丰富性,以及满足游客文化需求多样化的客观规定性,促使旅游业必须具有适合自身发展需要的文化形态。旅游文化可以分为传统旅游文化和现代旅游文化,前者主要包括旅游者和旅游景观文化;后者则增加了旅游业文化和文化传播。旅游文化建设乃是现代旅游业发挥最大效益效能的新型经营管理思路。 随着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文化旅游正成为一种备受青睐、生机盎然的旅游形式。文化因素对现代旅游活动的影响,将会更加深刻和深远。要加快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提高其国际竞争力,就必须高度重视旅游文化建设。这首先是旅游的文化本质特征的必然要求。 1.1.2旅游历史文化 桂林是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最重要的旅游城市。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设置桂林郡,开凿灵渠,沟通湘江和漓江。桂林从此便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此外还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抗日战争时期,桂林成为中国著名的文化城,众多的爱国作家、艺术家会集在这里,谱写出抗日文化的新篇章。如马君武、李任仁、白鹏飞、李宗仁、白崇禧等一大批出生或长期生活工作在桂林的名人使桂林成为“文化名城”。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为桂林今后开发人文旅游打下了基石。 千百年来,桂林一直是人们旅游观光的宝地。现已形成一个以桂林市为中心,包含周围12个县的风景区。这里有浩瀚苍翠的原始森林,雄奇险峻的峰峦幽谷,激流奔腾的溪泉瀑布,天下奇绝的高山梯田等。桂林不仅有丰富的自然资源,还有底蕴深厚的民族文化。桂林包含壮、瑶、苗、侗、仫佬、毛南等十多个少数民族。有着众多少数民族的桂林民间节庆活动也特别多,风情浓厚的风俗,已成当地旅游的一大风景线。各民族共同的民间传统节日,如三月三是壮族传统歌节、苗年、禁风节等。此外,桂林市人民政府为提高桂林旅游知名度,吸引游客于1992年始举办山水文化旅游节。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