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障碍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障碍

抽动症主要源于心理因素治疗可从三个方面入手[2009-9-29 22:13:48]

孩子常常眨眼,耸肩被父母认为是孩子的习惯不好,纠正了很多遍,总改不过来。直到孩子因在学校打架来见心理咨询专家,才知道孩子得了抽动症。

很多家长起初不知道孩子得的是抽动症,往往在发病四五年后才意识到,耽误了很长时间,也延误了治疗时机。

抽动症又叫抽动-秽语综合征,开始表现为频繁的挤眉弄眼、吸鼻子、动嘴巴、伸舌头、点头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耸肩、摇头、踢腿、甩手、四肢抽动、肚子起伏等,这些症状会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

抽动症的误诊比例很高,一方面有些家长不会因为孩子挤眉弄眼就带去医院看,导致误诊;有些家长带孩子去了,但医生诊断为眼结膜炎、鼻炎等。吃了很多药,症状稍有减轻,很快又复发。

经过临床诊断发现抽动症主要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一是压力。孩子面临父母离异、家庭矛盾、学校冲突等情况都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学会处理压力,压力会积累在身体细胞中。

二是冲突。内心一边想要发火,一边想到家长老师的不能生气的教育。如果两种力量势均力敌,冲突就变得非常严重,身体也不由自主的紧张起来。压力和冲突都有很强的力量,能够造成细胞内能量的大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就像“地震”一样爆发,表现为身体大肌肉群不由自主的运动。

实际上,抽动的症状有助于缓解孩子体内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心理。家长可以模仿一下抽动症儿童的行为,就能感受到。做完挤眉弄眼、耸肩、甩手、踢腿这些动作,肌肉可以感受到暂时的放松。孩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压力的。

从心理咨询角度治疗抽动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寻找压力来源,找出让孩子紧张和冲突的原因;

●学习缓解压力和冲突的方式,用宣泄、运动、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释放积累的压力;

●建立新的对待压力的模式,再次面对压力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抽动症的治疗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压力源,一起改变应对压力和冲突的方式。

北京金童儿童门诊部

咨询热线:010-******** 68132215

抽动症是一种儿童及青少年常见的行为障碍,约15%的儿童在某一阶段出现这样的问题。多数为某一组肌群的抽动,可表现为:眨眼,清嗓,缩鼻,歪颈等。一般持续数月会自然消失。

当孩子出现这种症状时,许多家长都感到困惑、焦急,不知如何是好,而一旦处理不当,就可能会使孩子的问题加剧或持续存在。

这里有几个行为矫治方法可以借鉴:

1.使孩子情绪放松:如减轻原有的压力,增加愉悦的游戏、活动等。

2.努力使孩子不想起:如不当面议论,不在他有不良行为时指责或纠正,以免成为一种负性强化。

3.增加母爱,让孩子有更多的信赖和安全感。

4.避免对孩子的行为障碍过度关注,使孩子得到轻松自然的生活氛围。

5.也可以给一点儿积极的心理暗示,使孩子增强信心。

6.去除原发诱因,明确有无导致抽动的其他疾病。

7.保证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生活,这一点也很重要。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94/13444.shtml

抽动症主要源于心理因素治疗可从三个方面入手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9-4-1 8:10:11【阅读】352

抽动症又叫抽动-秽语综合症,开始表现为频繁的挤眉弄眼、吸鼻子、动嘴巴、伸舌头、点头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耸肩、摇头、踢腿、甩手、四肢抽动、肚子起伏等,这些症状会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

11岁的飞飞常常眨眼,耸肩。父母认为孩子的习惯不好,纠正了很多遍,飞飞总改不过来。直到孩子因在学校打架来见心理咨询专家,飞飞父母才知道孩子得了抽动症。

最近我接待了几个抽动症的孩子,都是发病四五年以上了。很多家长不知道孩子得的是抽动症,耽误了很长时间,也延误了治疗时机。

抽动症又叫抽动-秽语综合症,开始表现为频繁的挤眉弄眼、吸鼻子、动嘴巴、伸舌头、点头等。随着病情的发展,会出现耸肩、摇头、踢腿、甩手、四肢抽动、肚子起伏等,这些症状会交替出现或同时出现。情绪紧张或焦虑时症状更明显。

抽动症的误诊比例很高,一方面有些家长不会因为孩子挤眉弄眼就带去医院看,导致误诊;有些家长带孩子去了,但医生诊断为眼结膜炎、鼻炎等。吃了很多药,症状稍有减轻,很快又复发。

我成功处理过几个抽动症孩子之后,发现抽动症主要是心理因素引起的。

一是压力。孩子面临父母离异、家庭矛盾、学校冲突等情况都会产生心理压力,如果没有学会处理压力,压力会积累在身体细胞中。

二是冲突。内心一边想要发火,一边想到家长老师的不能生气的教育。如果两种力量势均力敌,冲突就变得非常严重,身体也不由自主得紧张起来。

压力和冲突都有很强的力量,能够造成细胞内能量的大量聚集。到一定程度后,就像“地震”一样爆发,表现为身体大肌肉群不由自主的运动。

实际上,抽动的症状有助于缓解孩子体内的压力,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孩子的心理。家长可以模仿一下抽动症儿童的行为,就能感受到。做完挤眉弄眼、耸肩、甩手、踢腿这些动作,肌肉可以感受到暂时的放松。孩子就是通过这种方式来缓解压力的。

从心理咨询角度治疗抽动症,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寻找压力来源,找出让孩子紧张和冲突的原因;

●学习缓解压力和冲突的方式,用宣泄、运动、倾诉、转移注意力等方式释放积累的压力;

●建立新的对待压力的模式,再次面对压力源,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去处理。

抽动症的治疗非常需要家长的配合,家长可以帮助孩子消除压力源,一起改变应对压力和冲突的方式。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94/13440.shtml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94/13440.shtml

患了“抽动症”家长应注意哪些问题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9-4-1 8:08:51【阅读】188

家里有抽动症的孩子,家长会十分的苦恼,医生讲:抽动症是心理性疾病,与精神刺激有关。此后,家长对孩子不敢管教,即使是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下降,也听之任之,唯恐一说孩子会加重他的病情。实际上家长的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那么在家里家长如何护理抽动症的孩子呢?我们给您几点建议:

家里有抽动症的孩子,家长会十分的苦恼,医生讲:抽动症是心理性疾病,与精神刺激有关。此后,家长对孩

子不敢管教,即使是犯了错误、或学习成绩下降,也听之任之,唯恐一说孩子会加重他的病情。实际上家长的这种态度是不可取的,那么在家里家长如何护理抽动症的孩子呢?我们给您几点建议:

首先,家长要了解能加重抽动症患儿病情的原因都有哪些?据我们多年临床体会,归纳为下列四个方面:

1、压力过大:主要是指学习压力,有的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望子成龙心切,给上学或还没上学的孩子报了许多课外班,如琴、棋、书、画、外语、电脑班等等,而且要求孩子学好、考上几级,使孩子长期处于一种精神高度紧张中,心情得不到放松,长此以往,易发抽动。

2、情绪得不到宣泄:有些年轻的父母对孩子管教较严,经常打骂孩子,打后不许孩子哭;有些学龄期孩子的家长,训斥孩子后不许孩子“犟嘴”,故此孩子的不满情绪得不到宣泄,多发抽动。

3、精神刺激:有些家长经常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甚至大打出手,孩子受到惊吓,变得胆小、恐惧、敏感、内向、多疑、抽动,年龄大一些的孩子还会出现逆反心理,甚至发展为仇视社会、违法犯罪。

4、病毒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是否是引起抽动症的病因,目前尚没有确切的根据,但上呼吸道感染可诱使抽动症患儿症状加重已被临床所证实,因此减少感冒次数,可缓解症状、缩短病情。

我们认为对于抽动症的患儿药物治疗是必要的,但家庭的护理也非常重要,甚至可以说:正确的家庭护理是提高疗效、减少疗程、避免复发的关键。所以家长要给患儿创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放松心情、减少压力、避免感冒;不歧视、不责骂、多鼓励、多表扬,使孩子增强自信心;对学习困难者应请老师或家教帮助解决,减少学习负担;平时尽量少吃牛羊肉、无鳞鱼(泥鳅、鲶鱼等)以及辛辣食品。此外,还要和班主任老师保持经常联系,使老师了解孩子的病情及治疗进展,避免同学对患儿的讽刺、挖苦。特别要强调的是对此患儿,虽说要减少不必要的精神刺激,但也不能放纵不管,对患儿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并耐心的听其“解释”,分析对错,对的要坚持,误解患儿的要道歉,要做到使其心服口服。

来源:网络转载

儿童多动首席专家推荐

王文清

★中华中西医临床医学会儿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北京安定门中医医院中医科副主任

挂号费用:20元出诊时间:周五、周日全天咨询热线:010-********

擅长治疗:小儿多动症、小儿抽动—秽语综合症、癫痫、情感交叉摩擦症和小儿脑功能轻度障碍症等疾病。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94/13439.shtml

别让孩子累出抽动症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4:20:47【阅读】1308

“我一点都不喜欢学这些东西,可爸爸妈妈非得让我学,我不敢说不喜欢……”这是一个小孩在回答韩医生时说的一段话。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可因爸爸妈妈给他报了五六个学习班,一天学习近12个小时,不堪重负的小孩竟然患上了抽动症,必须马上接受治疗。

“我一点都不喜欢学这些东西,可爸爸妈妈非得让我学,我不敢说不喜欢……”这是一个小孩在回答韩医生时说的一段话。原本是一个活泼可爱的男孩,可因爸爸妈妈给他报了五六个学习班,一天学习近12个小时,不堪重负的小孩竟然患上了抽动症,必须马上接受治疗。

不堪学习重负得抽动症的孩子越来越多

这位小孩参加各种特长班学习几个月后,身体出现了一些让人不安的状况。从两个月前开始,小孩不仅“喜欢”上了挤眉弄眼,还总爱抽鼻子,刚开始爸爸妈妈并没有在意孩子的这种变化,以为孩子是调皮捣蛋,和小朋友们学着玩的。可随着小嘉兴这些症状的逐渐加剧,父母有些不放心了,因为正常的孩子是不会总无缘无故挤眉弄眼、耸肩晃头的,于是他们带小孩来到了医院。经医生检查,竟然患上了名为抽动症的心理疾病,必须马上接受治疗。但是由于孩子的年龄太小,不适合采取药物治疗,因此只能采取心理治疗,多为孩子减压,以缓解孩子的抽动症症状,但对于究竟何时能治愈,还要看孩子的具体恢复情况。据韩主任介绍,抽动症在儿童心理疾病中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近几年来这类疾病的发病率在逐年攀升,以往一年到头也不会遇到几例,但现在平均一个月就会有10几例小患者前来就医,大部分是小学生,而且男孩要多于女孩。

莫小视抽动症可引发精神疾病

据董占斌教授介绍,抽动症又称抽动秽语综合症,主要表现为交替出现的眨眼、摇头、抽鼻、清嗓子,扭脖子、

咧嘴、耸肩、甩胳膊、踢腿等,甚至全身抽搐。而感冒或精神紧张时可使该症状加重,严重者可引发精神异常、强迫症等,使行为紊乱,并严重干扰正常学习。抽动症的发病原因除了和遗传因素有关外,还和不良情绪以及目前的学生学习压力过大有着一定的关系。对此医生提醒家长和老师,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不能给他们太大的压力,教授的知识也要在孩子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家长应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并要学会和孩子进行充分的沟通。对于有交替出现眨眼、摇头、抽鼻、扭脖子、耸肩等动作的孩子,家长要及时将其带到医院进行检查,以免延误了治疗的最佳时机。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500.shtml

抽动症的抽动特点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4:18:52【阅读】997

抽动快速、多组肌群同时出现。

抽动快速、多组肌群同时出现。面部肌肉抽动多表现为眨眼、斜眼、扬眉、皱眉、咧嘴、耸鼻、作怪相等;头颈部肌肉抽动则为点头、摇头、挺脖子、耸肩等;躯干部肌肉抽动则为挺胸、扭腰、腹肌抽动;上肢抽动表现为搓手指、握拳、甩手、举臂、扭臂;下肢抽动表现为抖腿、踢腿、踮脚甚至步态异常。喉部肌肉抽动则为异常发音,如干咳声、吼叫声、吭吭声,或随地吐痰,或发音时重音不当,或有时不自主骂人等。以上各组症状,有人同时出现,有人是先有一组症状,一段时间后换一组或加一组症状。抽动发作时意识清楚,可以自我短暂控制,入睡后减轻或消失,感冒、腹泻、疲劳、精神紧张或看电视时间过长时可加重或复发。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99.shtml

抽动症的预后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4:17:15【阅读】1717

本病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大部分患儿的抽动症状可在1-6个月内减轻并逐渐被控制,一般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但是仍有少数延续到成年,直至终身。

本病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大部分患儿的抽动症状可在1-6个月内减轻并逐渐被控制,一般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但是仍有少数延续到成年,直至终身。实践中看到,女孩子比男孩子症状缓解慢;症状越复杂治疗难度越大;如伴有秽语,强迫症状,重复语言等,治疗更需较长疗程。疗程越长,疗效越明显。若不予以治疗,自愈的机会极低。特别是有行为异常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可能做出一些损害别人利益、损害自己利益、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事情来。再者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及无目的的活动太多,造成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业及日后的工作与生活。尤其是因行为的异常可能会受到周围人们太多的批评或讥笑,使孩子幼小天真的心灵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或继发精神异常、强迫症、恐怖、行凶、自残、自杀等精神、行为的改变,对成年后进入社会十分不利。所以,当孩子患有本病后,家长应积极主动地找有经验的医生早期、合理用药,坚持治疗,虽然在短期内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麻烦,但对孩子的学习及身心的早日康复是有好处的。

本病经过积极、适当的治疗,大部分患儿的抽动症状可在1-6个月内减轻并逐渐被控制,一般不影响学习和正常生活,但是仍有少数延续到成年,直至终身。实践中看到,女孩子比男孩子症状缓解慢;症状越复杂治疗难度越大;如伴有秽语,强迫症状,重复语言等,治疗更需较长疗程。疗程越长,疗效越明显。若不予以治疗,自愈的机会极低。特别是有行为异常的孩子由于自控能力差,可能做出一些损害别人利益、损害自己利益、甚至危害生命安全的事情来。再者由于注意力的不集中及无目的的活动太多,造成学习困难,长此以往必将影响学业及日后的工作与生活。尤其是因行为的异常可能会受到周围人们太多的批评或讥笑,使孩子幼小天真的心灵受到伤害,产生自卑心理,或继发精神异常、强迫症、恐怖、行凶、自残、自杀等精神、行为的改变,对成年后进入社会十分不利。所以,当孩子患有本病后,家长应积极主动地找有经验的医生早期、合理用药,坚持治疗,虽然在短期内给家长和孩子带来一些麻烦,但对孩子的学习及身心的早日康复是有好处的。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98.shtml

抽动症对患儿心理的影响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4:08:54【阅读】836

本病所表现的症状可使患儿远离同龄人。

本病所表现的症状可使患儿远离同龄人。在家里,在学校,在工作岗位,他们对抽动症状的紧张心理和被周围人讥笑的恐惧与惭愧,给他们带来了无数痛苦,使他们有受害感和抑郁、发怒。他们较正常儿童有更多的焦虑、疲劳和注意力集中困难。伴有多动行为的孩子更易发生心理问题。青春期后,被同龄人理解和接受的要求及求知欲望增加,而在病情未被控制的情况下常难以实现,使患儿自尊心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也使患者更痛苦。想到难以控制的症状,患儿会退缩,变得害羞、孤独、抑郁。随着病程的延长与年龄的增长,患儿的心理问题越显重要。所以,当发现患儿出现心理问题时,要及时找心理医生协助治疗。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94.shtml

抽动症患儿的饮食宜忌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4:05:44【阅读】1338

忌:本病患儿不宜常食煎炸类食品如方便面、涮羊肉、烤羊肉串等,也不宜多吃油腻香甜类食物和生冷食品。

忌:本病患儿不宜常食煎炸类食品如方便面、涮羊肉、烤羊肉串等,也不宜多吃油腻香甜类食物和生冷食品。煎炸类食品易伤阴动火,方便面类食品所含添加剂、防腐剂有损于大脑功能,肥甘厚味易酿生痰浊,生冷食品易损伤脾胃,使脾胃运化失常。均对病情不利,故应忌之。另外,饮料中也含有损害大脑功能的物质,不宜常喝,尤其是不能代替水天天饮用。

宜:建议患儿食用的食物有:动物脑子及骨髓:蒸煮均可,常吃可益肾填髓,提高注意力及记忆力。

鲜鱼清蒸(尤其是海鱼):鱼类含有许多有益于智力开发的物质,清蒸食用,成分破坏少,有益智作用。

莲子百合粥:莲子百合两药加粳米共煮成粥,每天早晨吃一次,有补肾脾、按心神之功。

茯苓山药粥:茯苓粉与鲜山药共煮加玉米面适量熬成粥,可健脾助运,以消痰湿。

牛奶与含水和维生素多的天然食品:最适合患儿的日常食用。此外,家长一定要注意平时让孩子多喝水,少喝饮料。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92.shtml

抽动症消除的方法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3:59:41【阅读】1674

抽动症消除的方法

案例

九岁程程原本是个很乖的孩子,可是有一天,一家人在吃早餐时。正在吃面包的亚军突然自言自语地骂了一句,甚至还一边骂一边挤眉弄眼,冲着大人讲粗话。起初家人以为孩子可能是变调皮了,所以只呵斥他,可并没有听话,依然不停眨眼.一时火起的妈妈便把孩子打哭了。但安静下来后小家伙的脸又开始抽动起来,无论怎样教训,孩子的眼皮还是在挤在扭,甚至越来越厉害,即使在大庭广众之下,家人多次劝说教育也无济于事。孩子的这种“坏毛病”已有一个多月了,家长突然意识到可能患病了,于是妈妈带他来到医院。经诊断,孩子患了一种叫“抽动一秽语综合征”的疾病。

当孩子出现手脚乱动、不守纪律、上课注意力分散,或是突然变得满口脏话、粗话,且屡教不改的时候,不知有多少家长会想到这也许是一种病态表现而到医院求治。“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很容易被家长所忽视,而它的伤害却是多方面的.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和短暂性抽动症、慢性抽动症统称为抽动症,多发生于四到十五岁的儿童少年,男孩多于女孩,少数至青春期自行缓解,大部分逐渐加重。抽动症患儿的动作异常,是动作的质发生了变化,部分抽动症患儿合并有多动症状,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

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又称为进行性、多发性抽动障碍,主要以儿童面部、手足以及身体不由自主地抽动为主,同时伴有喉头肌肉抽动引起的异常发声、污秽语言等症状。发病时孩子的主要表现:面部小肌群不随意地抽搐或跳动,

并常有快速、突然、频繁、无目的抽动。常发于脸、颈、肩部,多为眨眼、皱眉、皱额、点头、摇头、努嘴、伸脖、耸肩、吞咽等单调、重复、不能控制的动作。也可表现为躯干、四肢肌肉的抽动,出现扭腰、转体、投手掷足等动作。紧张时抽动加剧,分散注意力时症状减轻。运动的特点为不自主、反复出现,抽动的部位及强度、频率均可发生变化。一般病程较长,容易反复发作,但少数人到青春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病情可以自行得到缓解。

分析:

抽动症发病的原因有很多,一是精神因素:患儿大多性格内向、精神紧张、学习压力过大等,易造成心理压抑;二是家庭因素:父母关系紧张,经常争吵并拿孩子出气,使孩子不断受到惊吓;三是感染因素:不少患儿经常感冒发烧,从而导致症状加重;四是饮食因素:现在的家长总想让孩子多吃一些高蛋白、高热量食品及补品、强化食品,而其中的防腐剂、添加剂、调味剂容易导致孩子兴奋、烦躁不安。五是父母因素: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要求过严,管教方式简单生硬,孩子背负着沉重的压力,整天挹心吊胆,患病的机会就大大增加。另外,外界环境诱发这一症状。有的由于某些部位的不适感,产生保护性的习惯动作而固定下来,如眨眼动作,可因眼结膜炎或异物进眼引起;皱眉、皱额可因戴帽过小或眼镜架不适合引起;摇头或扭颈,可因衣领过紧等引起。模仿别人的类似动作也可以诱发本病。

抽动症对儿童的伤害也是多方面的,一是引发学习困难。经常不自主地抽动和发声,容易使孩子注意力分散,眼睛很难盯在书本上,日久则影响记忆力,造成学习落后,成绩下降。如果引导不当再遭到同学们的歧视或嘲笑,还会使他们厌学、逃学等。二是抑制个性发展。四到十五岁正是儿童自我意识形成阶段,如果患儿经常受到家长责骂、老师批评、同学嘲笑,会对孩子的自我意识和个性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由此对身心发展产生巨大伤害,从而影响孩子一生。三是社会退缩和社交障碍。随年龄的增长,儿童的社会交往和人际交往范围逐渐扩大,会产生一些高级的情感体验,如荣誉感、责任感等。如果患儿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产生自卑感、社会退缩、社交障碍、口吃以及品行纪律问题,严重影响他们的社会交往和人际关系。

建议:不要埋怨责怪孩子当怀疑孩子可能患病时,不必惊慌,要尽快到正规医院治疗,以免贻误病情,错失治疗良机,影响孩子一生前途。家长不要埋怨责怪孩子,因为越责怪越强制他就越感到紧张,不自主动作亦就越频繁,孩子会渐渐变得胆小、自卑。不要态度简单、粗暴,要和医生配合,在坚持服药治疗的同时,尽心呵护,温和教育,使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都有一个和谐的环境。这样孩子就可早日恢复健康.坚持家庭治疗来自家庭的关怀对患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家庭是他们的主要依靠和希望,良好的家庭气氛会对患儿的治疗和康复产生积极影响。研究表明,亲子的接触和交流可以安定儿童情绪,缓解恐惧与焦虑,带来安全感,这对健全人格的形成会产生积极的影响.多给予孩子心理支持对患抽动症的孩子,家长和教师要多给予心理支持,无论他的动作如何使人生气,既不要注意他的样子,亦不要模仿他、取笑他。并且帮助孩子排除紧张感和恐惧感,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让孩子生活在平静和自信的气氛中。另外,家长要鼓励和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转移其注意力,振作精神,放松情绪。鼓励患儿融入同龄人中家长应了解儿童抽动症的发病特点,对患儿的抽动和发声症状给予理解和宽容,鼓励患儿融入同龄人中,如让儿童与同伴进行各种各样的游戏交往,学会合作、谦让、为别人着想、讲礼貌等。帮助患儿获得同伴的接纳,并获得与这些集体活动的成败及其社会评价有关的自我意识、道德感、价值观等的发展。避免过分保护和退化性培养由于抽动症患儿有着与其他疾病不同的表现和症状,家长往往或是打骂歧视,或是过分保护。经常看到有些家长担心孩子在外受委屈,让患儿退学或限制他的各种活动,回避社会交往。有的家长让患儿学电脑,以回避人际交往,这实际是一种退化陛培养。患儿有可能把电脑学得很快很好,家长和患儿都产生满足感和成就感,但患儿因此更加回避社会交往,这是非常有害的。消除抽动症靠调理消除抽动症,三分靠药物,七分靠调理。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应用科学系统的训练方法,包括‘‘感觉统合训练”、“ABA应用行为分析”等,对孩子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一般经过一到三个疗程,四五十次有针对性的训练就可以得到很大缓解。掌握基本方法后家长也可在家里和日常生活中继续对孩子进行训练,以确保患儿痊愈。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对极少数顽固性抽动症的孩子,家长要帮助他们用意念去克制自己的抽动行为。可以采用正强化法,只要孩子的抽动行为有一点减轻,就及时给予适当的表扬和鼓励,以强化孩子逐渐消除抽动行为。家长不必为这种抽动担心,更不要担忧孩子长大会落下什么毛病,绝大多数孩子发生的习惯性抽动行为,对孩子的精神活动和身体健康并无影响,只要家长懂得怎样去正确地对待孩子,孩子的抽动行为就一定会自行消失。

专家寄语

给孩子建设性的关怀关心爱护与溺爱是完全不同的两回事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88.shtml

抽动症应早期治疗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3:55:18【阅读】907

抽动障碍有一些常见的表现,如不随意、快速、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和/或无明显目的、突然性发声抽动。常见于5~10岁小儿。首发症状为眨眼、努嘴、伸舌、耸肩等,逐渐出现伸腿、捶胸、抖腿、步态异常等。随着病情的加重,出

现发声性抽搐、鼾声、呻吟、犬吠声或粗语或重复别人的话。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表现形式多样,可成为慢性持续多年。

抽动障碍有一些常见的表现,如不随意、快速、重复的非节律性运动和/或无明显目的、突然性发声抽动。常见于5~10岁小儿。首发症状为眨眼、努嘴、伸舌、耸肩等,逐渐出现伸腿、捶胸、抖腿、步态异常等。随着病情的加重,出现发声性抽搐、鼾声、呻吟、犬吠声或粗语或重复别人的话。注意力不能集中,学习成绩下降。表现形式多样,可成为慢性持续多年。

进行性抽动障碍:又称为习惯性痉挛或暂时性抽动。是最常见的一种抽动类型,男孩多见,一般以眼、面、颈部肌肉单纯性抽动为主,病情至少持续2周,但不超过半年。

慢性运动和/或发声抽动障碍:表现为某些肌群的抽动或发声抽动,但两者不同时存在。一般以运动抽动为主,症状持续久,刻板不变。病程至少持续一年以上。

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又称抽动秽语综合征。其特点是在抽动的同时伴有发音肌群的抽动,经常说出污秽骂人的话,病人很痛苦。还常伴有模仿动作,重复语言,强迫动作或猥亵行为。

抽动障碍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目前诊断仍以临床表现为主,因此,除了常规的躯体、神经系统检查和必要的辅助检查以外,详细的精神检查是必需的。治疗除药物外,心理治疗是综合治疗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们用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各种类型的抽动症,取得明显效果,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病人依从性好。不少病例经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痊愈,很快恢复学业。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86.shtml

抽动症与多动症的区别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3:52:51【阅读】173

童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学习技能发育上的障碍,比抽动症发病率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从婴幼儿期即出现症状,表现为易兴奋、夜睡不安、喂养不合作等。

儿童多动症是一种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又称学习技能发育上的障碍,比抽动症发病率高,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儿童心理障碍性疾病,智力正常或基本正常,学习和行为及性情方面有缺陷,多数从婴幼儿期即出现症状,表现为易兴奋、夜睡不安、喂养不合作等。年龄渐大,症状逐渐明显,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做事不专心,好走神,动作过多,上课好做小动作,好说话,任性冲动,情绪不稳,自控能力差,做事拖拉,缺乏时间和任务观念,动作不协调,精细动作如穿针、扣纽扣等有困难,不服管教,我行我素,严重者有偷窃,说谎,打架行为。其自愈率极低,且在所谓的自愈的人中,只是多动症状好转,多数人遗留有人格或行为障碍,如急躁、冲动、做事不顾后果等,犯罪率较高。

抽动症是一种抽动障碍。即快速,反复,单一,复合的肌群收缩。主要表现是:先从眼肌,面肌部开始,出现眨眼,摇头,挤眉,继则耸肩,甩胳膊,踢腿,鼓肚子,肢体、躯干扭动,喊叫声等,严重时出现污秽言语。这些动作反复发作,无法自控,若失治误治,呈渐进性加重,出现心理障碍,有的继发性精神异常、强迫症等,或有行凶、自杀行为。一般不能自愈,只有极少数到青春期才有缓解。

可见,抽动症与多动症分别是两种不同的病症。部分抽动症患儿可合并有多动症状,但多动症儿童绝无抽动现象,这是鉴别的关键。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84.shtml

感冒会诱发小儿多发性抽动症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3:50:59【阅读】226

8岁的小程感冒,打针吃中药一周,症状有所减轻,但喉咙不时发出“咕咕”怪声,还不住地眨巴眼睛,着实让家人感到不安。儿科专家结论:小程患的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由感冒诱发。

8岁的小程感冒,打针吃中药一周,症状有所减轻,但喉咙不时发出“咕咕”怪声,还不住地眨巴眼睛,着实让家人感到不安。儿科专家结论:小程患的是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由感冒诱发。

董占斌教授介绍,多发性抽动症又名秽语抽搐综合征。临床上以多发性、运动性、抽动伴不自主发声为特征,多发病于4~12岁小儿,近年来国内发病率有明显增高趋势。本病轻者可以自愈,重者易导致多种心理行为异常,如

自卑、暴躁、品行问题。发病原因迄今未完全明了,可能与遗传、生化代谢、服药不当、精神及小儿生产过程脑缺氧有关。孩子除了喉间怪声外,还表现为眨眼、点头、撅嘴、皱眉、耸肩、四肢抽动,或兼有行为、人格思维障碍等等症状。

患此病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及时诊断,早期治疗;其次要注意劳逸结合。要尽量减少学习负担,减轻心理压力,避免过度兴奋、紧张和疲劳。老师与家长要多启发少批评、多教育少打骂,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消除患儿的心理障碍,促进康复。预防感冒可减少本病的发作,春夏来临,万木复苏,天气晴朗时要多带孩子去野外走走,感受春的气息,户外活动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孩子的体质。

治疗上,除了西医西药及心理治疗外,中医有一些独特的方法。中医认为该病是由于阴虚火旺、肝风内动、外风诱发所致,通过治风平肝、镇静开窍、活血化淤辩证施治方法,不但能控制抽动症的发生,而且在改善患儿的行为、人格、思维障碍等均能取得较好疗效。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81.shtml

孩子挤眼皱眉也是病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3:49:03【阅读】103

当孩子出现不停的挤眼、皱眉、清嗓子或不停的抽动时,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对此病不能轻视,但不要惊慌失措胡乱投医。

当孩子出现不停的挤眼、皱眉、清嗓子或不停的抽动时,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对此病不能轻视,但不要惊慌失措胡乱投医。因本病病因复杂,表现不一,且反复交替发作,易同其他病相混淆。非儿科专业医务人员对此可能认识不清,诊断不明确,势必影响治疗。建议家长带孩子到大、中型综合性医院就诊,找有经验的神经科、小儿神经科或儿科专业医务人员,以便科学、合理诊断,及时治疗。

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以头部、身体躯干以及上下肢的重复抽动最为多见,同时伴有异常发音和行为异常。《实用儿科学》将该病列为“行为异常”范围。国内儿童医院一般不设精神、行为科,非精神病的行为疾病多由神经科治疗。

但是,在临床上,该病容易被误诊,其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医生对此病不熟悉,以至常常被多种多样的症状所迷惑。将喉肌抽动而致的干咳误诊为慢性咽炎、气管炎;将眨眼、皱眉诊为结膜炎;皱鼻诊为慢性鼻炎等。

2、家长对此病的认识不同。不少人认为,不停眨眼、耸肩是不良习惯,一般不会找医生就诊。即使到了医院,也往往看五官科。就诊一段时间后,当医生发现有复发了,寻问有关情况时,家长多不配合:“没事,就是有点小毛病”。当医生告诉家长是此病后,家长多不相信,反对就诊,从而使确诊时间后延。

3、病人对症状有一定抑制能力,疾患轻者有意掩盖其症状时,家长及医生一般不易察觉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79.shtml

家庭中如何治疗抽动症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3:46:50【阅读】904

对于儿童多动及儿童注意力严重不集中的患儿,由于在家庭无法采用大规模的训练方法及复杂的训练措施(如统合训练,推拿,正骨术,注意力强化训练,及教师的辅导。

对于儿童多动及儿童注意力严重不集中的患儿,由于在家庭无法采用大规模的训练方法及复杂的训练措施(如统合训练,推拿,正骨术,注意力强化训练,及教师的辅导。今后本网站计划成立专门的训练学校,以收治儿童)在家庭一般推荐以下几点:

1、尽量多参加户外的体育锻炼。

2、游泳是最好的锻炼方法,特别是蛙泳对于治疗效果最好。

3、训练小儿的平衡能力。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大多运动系统特别是运动平衡系统不协调。因此可利用生活中较简易的工具、玩具进行有意识的训练。

4、大多数孩子的颈椎、脊椎处的肌肉及神经发育较松弛或迟缓。为了促进孩子在这一部位的发育,可对孩子作专门训练。如:面壁一米,趴地推球,每次300下,熟练后慢慢加量。利用专门器械作头朝下运动(健脑.增高器、迷你梅花桩等)。爬在秋千袋中作插钉训练等。

5、对此种病症的孩子,训练越早,效果越好

6、在饮食方面,禁食味精,少食饮料、酸奶、糖、膨化食品。易食鸡蛋、牛奶、土豆等类食品。

7、家长和老师要有耐心,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8、尽量不要采用利他灵或者喝咖啡的方法,副作用很大。

9、适当的让儿童玩一些手脑配合的电脑游戏。

10、眼睛发育不良的儿童及早佩带眼镜,并且每年一次校正,以免因为眼睛疲劳加重注意力不集中。

11、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78.shtml

多动症的干预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3:45:18【阅读】65

多动性障碍的保健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教育干预、家长咨询和药物治疗。

多动性障碍的保健措施包括认知行为治疗、教育干预、家长咨询和药物治疗。

1. 认知行为治疗。目前认为认知行为治疗是控制多动、冲动、攻击性行为的有效方法。减低刺激和自我指导技术是最常用的方法,如帮助病儿学会在学习或做需要保持注意力集中的事情时尽量减少环境中视觉、听觉等方面的无关刺激,又如让病儿学会类似“一慢、二看、三行动”的自我提醒方法。

2. 教育干预。教育对多动性障碍病儿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无论对合并或没有合并学习,障碍的儿童都应该给予个体化的特殊教育。例如给予有针对性的小班教学、个别辅导、社交能力的训练。当然也可参加专门针对多动性障碍病儿的团体辅导。

3. 家庭咨询。家庭对于多动性障碍的全面了解是治疗的关键。确诊之后,专业人员应给予家长有关疾病的特点、药物治疗以及预后、行为矫正、情感支持等问题全面的咨询,有条件的情况下可成立家长互助组织进行团体辅导。

4.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多动性障碍长期以来存有争议,争议的中心问题是治疗的有效性和药物的副作用。目前的观点是(1)经过数十年的临床运用,可以认为哌甲酯是一种比较安全同时非常有效的治疗药物,但副作用大,注意有癫痫者禁用此类药物;(2)药物治疗应该建立在严格诊断的基础上使用,并且应该同时运用包括教育干预、行为矫正和家庭咨询等其他手段,注意监测药物的副作用。目前药物治疗主要有: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如哌甲酯(利他林)、苯异妥因(匹莫林)和右旋苯丙胺;抗抑郁剂、α-受体拮抗剂如可乐定等。哌甲酯最为常用,一般剂量为5mg~40mg/天(0.3mg~1.0mg/kg/天),从小剂量开始,早餐后顿服,剂量大或下午效果差时可改为早饭、午饭后顿服,对大约60%~80%的多动性障碍儿童有效,常见副反应为食欲减退、失眠等。目前还是提倡以中药治疗为主,临床依从性较好。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76.shtml

家庭中怎样对多动症患儿进行行为治疗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2:00:42【阅读】69

行为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特有的技巧。但是,我们也不要把它看得太神奇,可以把它搞得简单化、通俗化一些。

行为治疗是一种特殊的治疗,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特有的技巧。但是,我们也不要把它看得太神奇,可以把它搞得简单化、通俗化一些。下面介绍几种对多动症患儿常用的行为治疗方法:

(1)阳性强化法可用于多动症、行为问题患儿和学习困难的儿童。当多动症患儿出现一些良好的行为或比以前有进步的行为时,例如做作业时注意力比以前集中,小动作比以前减少,作业中错误率降低,不再说谎等,根据情况可分别给予表扬、鼓励或奖励,这样做可以使良好行为得到巩固和发展,这叫阳性强化。

奖赏在阳性强化的行为治疗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奖赏要得法,不一定都要物质奖励,可以采用:

1)社会性奖赏:在现实生活中,这是一种很自然的奖赏,很容易实行。如果多动症患儿做对了某些事情,父母可以对他微笑、点头赞许、鼓励、表扬等,让孩子逐渐懂得和理解这种社会性奖赏。在社会性奖赏的作用下,促使他们保持和增加某些良好的行为。

2)活动性奖赏:孩子的活动可分两大类,一类是孩子所喜欢的,如看电视、玩游戏机等;另一类是他们不喜欢的,如做作业、背书等。但每位多动症患儿所喜欢的和不喜欢的活动各不相同,父母必须弄清楚自己的孩子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一般让喜欢的活动(活动性奖赏)紧跟在不喜欢的活动(需要加强的行为)的后面,连续出现,多次反复后,孩子对不喜欢的活动也会逐渐自觉地去做。如:先做作业,作业完成后看电视半小时或玩游戏机半小时,多次重复后,孩子对做作业就会变得自觉起来。

3)一般奖赏:包括钱、好分数、奖状、代替物等,这种奖赏的优点是可以兑换,范围大,灵活性大,但这种奖赏必须能兑换成其他奖赏时才能起作用,否则会失去效益。例如孩子因学习进步得到五角星,若不能将几个五角星兑换成其他奖品,则日久后五角星就会失去奖赏的价值。

有位多动症患儿,因为按时交了作业,对他进行了阳性强化法,以后,不仅一直按时完成作业,而且课堂纪律也有了进步,学习成绩也不断提高。这说明阳性强化疗法的结果逐步排斥了不良行为,可以间接地矫治不良行为。

(2)阴性强化疗法(消退法)

对多动症患儿的某些行为,采用不予理睬的方法,使之逐渐消退(消退法常与阳性强化疗法同时采用,效果很好)。采用消退法时,重要的是寻找不良行为的加强因素是什么,并予以撤除,从而减少这种不良行为的发生。要有思想准备的是,消退疗法开始时,不良行为反而恶化,情绪反应也非常激烈。此时父母必须坚持,不能妥协,只有这样才能收效。例如有位一年级的多动症患儿,声称写字有时手太酸,不肯写,一定要母亲扶着写,否则不写。母亲为了让孩子写字,天天扶着孩子的手做作业。母亲的依从,强化了孩子不肯写字的不良行为,治疗开始时,母亲不是采用”写不写由你"的方法,而是对儿子说明一定要写字,否则明天交不出作业你自己负责,今天我是不会再扶着你的手写字了。于是母亲走出门外。儿子在房内就是不写字,后来大哭大叫要母亲帮,母亲不理,儿子哭得更凶。当天作业未完成,第二天被老师批评。连续几天,儿子哭后就去自己做作业,母亲给予奖赏,要人扶着写字的不良行为也就逐渐消除。

(3)矫枉过正法

这是对多动症患儿的不良行为采用一种非肉体惩罚的惩罚疗法。因为没有肉体上不适感,所以较少引起反感,容易取得合作。采用这种方法不但可以减少不良行为,而且可以帮助患儿建立起良好的行为习惯。矫枉过正法的方法之一是恢复原状性的矫枉过正法,此法要求患儿对于自己的不良行为给环境带来的不好后果亲自动手给予恢复原状,还要求比以前安排得更好一些。例如一名多动症患儿用粉笔在家中墙上乱涂,母亲要求他先把墙上的污迹擦掉,然后把桌椅排好,抹干净,把粉笔收藏好。这样做,不仅使他认识错误,纠正错误,还能帮助他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此法与阳性强化合用,收效好。

(4)静坐疗法

多动症患儿,往往显得兴奋性过高,常因此出现"人来疯"或无法自拔的过度兴奋,以及由此产生一些不好的影响。为了避免产生过度兴奋的现象,父母不要为孩子提供兴奋性较高的游戏如打电子游戏机,看武打电视片等。应该多为孩子安排一些较文静的活动,如下棋、画图、制作航模、看书等。除此以外,家长还可安排时间,每天与孩子一起静坐2~3次。静坐的时间可从5分钟到15分钟,根据年龄及具体情况不同而作不同安排,还可根据情况在原有基础上增加时间。静坐的方法是父母与孩子面对面而坐,不言不语,不思不想,不东看西看,双手放在膝上,相对而坐,坚持得好,可给表扬。这对多动症的不宁行为的矫正很有帮助。但父母要有耐心和恒心。

(5)感统训练

感统训练是从美国、香港、台湾等地引进到北京又转来郑州的一种特殊训练,用于有多动症及学习技能障碍的儿童。有理论证明,认为这两种疾病的患儿,常有协调不佳,共济失灵,感觉过分敏感,因此表现为四肢动作笨拙不灵,如系鞋带、扣钮扣等协调不好,跳绳、拍皮球时双脚双手配合失灵。注意力容易分散。实践证明,系统训练可以改善以上状态,帮助患儿减少多动,增强注意,提高学习能力。但感统训练需有特殊设备,固定场所,不是每位多动症患儿都有条件参加的,因此可以选择其中若干项目在家中进行训练。有哪些项目呢?有拍皮球、跳绳、踢毽子,俯在地上对着墙推球,沿着地上直线来回跳跃等。所有项目加起来共进行30分钟,每天一次,可以起到类似感统训练的作用。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68.shtml

中医治疗多动症抽动症的优势

【来源】北京安定门中医院【时间】2008-3-12 11:47:51【阅读】322

中医在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治疗上有独到之处。

中医在儿童多动症抽动症的治疗上有独到之处。对于多动症患儿,最重要的是能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医认为,先天禀赋不足是多动症患儿发病的内因,加之后天失调、产伤以及教育不当等皆可导致本病。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和精神状态,是阴阳保持对立统一协调的结果,反之则易引起疾病。“阴亏阳躁”,神不宁、志无恒、情无常、性急躁,系由动静变化有所失制引起,阴静不足,阴不制阳,而阳动有余,阴阳失调所致,主要涉及心、肝、脾、肾四脏。

儿童多动症系因动静变化有所失制,因阴静不足,阴不制阳,而阳动有余,此乃阴阳失调所致,可表现为阴虚阳亢与虚阳浮动两个方面。其脏腑病变多表现为心肝脾肾四脏的功能失常。小儿心常有余,心火易亢,表现为心神不宁,多动不安;小儿肝常有余,加之久病耗损肝体之阴,致肝阴不足,肝阳偏亢,则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性情执拗;小儿脾常不足,若调护失宜或疾病所伤,致运化失常,脾失濡养,则表现为神失静谧,而兴趣多变,言语冒失;先天不足或病后出现肾阴亏损,髓生不足则表现为动作笨拙不灵、健忘等症。其结果均为阴阳失调的具体表现,因此,调整阴阳是治疗儿童多动症的总法则。

儿童多动症在6~8岁发病率最高。儿童在此年龄阶段的发育特点是脏腑功能蓬勃旺盛,而营养物质相对消耗过多,与此发育功能密切相关的是肾的功能。《素问·上古天真论》云:"女子七岁肾气盛,齿更发长","丈夫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即说明肾脏在儿童生长发育中起关键作用。而肾为先天之本,小儿脏腑柔弱,肾中精气尚未充盛,即"肾常虚也",故极易形成阴虚阳亢或虚阳上浮之象,从而出现阳动有余的表现,如多动不安、兴奋不宁、烦躁易怒

等症。因此,治疗本病在调整脏腑功能的过程中,应突出“少年治肾”原则。

在弄清多动症病机特点之后,治疗强调调整阴阳平衡,从治肾为本,兼以平肝、清心、健脾、安神益智、祛痰化瘀、标本同治,调整内脏机能,平衡阴阳,消除症状。《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言“阴静阳躁”即阴主柔静,阳主刚躁,两者充盛和谐,相辅相成,则机体调节功能(如动与静,兴奋与抑制,亢进与减退等),协调而无病。小儿脏腑娇嫩,生机旺盛,有“纯阳”之称,由于迅速生长发育的需要,常常有精、津、液等物质的不足,所以小儿常有阳常有余,阴常不足等生理特点。阴不足则阳有余,阴亏不能制阳,阳失制约则出现兴奋不宁,多动不安,烦躁易怒等症。多动症患儿多表现为神态涣散、健忘、动作迟缓、粗钝笨拙、有时尿频或遗尿等特点,脉象偏细,所以多动症儿童实质为本虚,标实。

北京安定门中医院儿科专家在大量临床观察治疗中,发挥祖国传统医学的优势,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案和方法,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并收到了满意的效果。

本文来自: 安定门中医医院(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 详细出处参考:https://www.sodocs.net/doc/e53243089.html,/083/2458.shtml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