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任正非-创新精神

任正非-创新精神

任正非-创新精神
任正非-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

创新是企业家精神的灵魂,它也是任正非提倡的观点之一。回顾华为的发展历程,它能够从一个只有2万元起步资金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的世人公认的世界级通信设备制造企业,每一个脚印,每一个发展阶段都离不开创新的巨大推动力,而任正非就是其背后那个不可或缺的坚决的推动者。

任正非总是在人们都为已经取得的成就沾沾自喜之时,不停地叩问着诸如这样的问题:在这种激烈竞争的外部环境下,华为如何提升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使自己也可以持续生存下去呢?

这种忧患意识最终转化成为渴望企业不断扩张壮大的迫切感,并一次又一次促使任正非做出了超乎常人想象的决策:

1992年,任正非将代理业务所得的利润全部投入到C&C08机的研制中,即后来人们所说的“将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1994年,华为在北京筹建北京研究所,从1995年直到1997年,北京研究所都处于漫长的积累期,没出什么重大的研究成果。但是任正非一直给予大力支持。

1996年,华为在国内市场开发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任正非做出了出击海外的决定。此后,众多华为员工离别故土,远离亲情,奔赴海外。

1997年,任正非开始推行管理与业务流程改革,如与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NVQ)合作引进任职资格制度,与美国IBM公司合作,实施业务流程改革。

1998年,《华为基本法》正式出台,这也是华为成立十年后第一次对创业的成功因素进行梳理。《华为基本法》的面世,标志着华为与国内其他民营企业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1999年,在任正非的大力推动下,华为加大了与美国IBM公司的合作力度,实施供应链变革。

2000年,任正非发起了内部创业运动,并在这一年,提出了“冬天必将来临”的观点,要求华为内部做好迎接冬天的准备。

……

在实施新的决策过程中并不是没有风险的,但是任正非认为:

有创新就有风险,但决不能因为有风险,就不敢创新。回想起来,若不冒险,跟在别人后面,长期处于二三流,我们将无法与跨国公司竞争,也无法获得活下去的权利。若因循守旧,也不会取得这么快的发展速度。

事实上,任正非做出的决策并不全是准确无误的。譬如在面临投资3G还是PHS技术时,任正非最终决定在3G上投入重注。为此华为举大量的财力和人力,全力以赴,但是后来的结果却出乎大多数人的意料,作为中国市场上的一个“机会产品”的小灵通在2000~2003年获得了持续增长,中兴通讯、UT斯达康借此扩充了自己的实力。2003年,中兴通讯的销售额一度达到了华为的80%。而几年前还是默默无闻之辈的UT斯达康一跃成为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2003年)的明星企业。与这些企业相反,作为中国通信设备制造商老大的华为则收获甚微,不仅在3G上的投入没有得到回报,而且失去了瓜分小灵通市场的时机。

在后来一次内部会议上,任正非承认了他在小灵通上的失误,但是对于在3G上的投入,任正非从不认为这个决策是错误的。在他看来,错过小灵通,失去了一块华为完全有能力获得的利润,华为虽然不得不为此付出了代价,却还是可以承受的。但是如果华为错过了3G,那就是一种极大的失策,将严重影响到华为成为一个一流的、伟大的企业的进程,那将是最不可饶恕的。所以,任正非宁愿负起在小灵通上失策的过错,而不愿为此放过一个让华为走向世界级企业的机会。

敬业精神

敬业是企业家精神的动力。马克斯·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中写道:“这种需

要人们不停地工作的事业,成为他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事实上,这是唯一可能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从个人幸福的观点来看,它表述了这类生活是如此不合理:在生活中,一个人为了他的事业才生存,而不是为了他的生存才经营事业。”

任正非创办华为之初也许是为了个人生存,但是当他决定带领华为选择一条充满风险的、走技术自立、发展民族高新技术的实业之路时,则表现出了他强烈的爱国热情,而不仅仅是为了生存。20世纪80年代,正值我国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加快经济建设,因限于国家财力不足,只好引入外资。于是全国上下,从农村到国家骨干电话网用的全是国外进口的设备。当时占据中国市场的有日本的NEC和富士通、美国的朗讯、瑞典的爱立信、德国的西门子、比利时的BTMT公司和法国的阿尔卡特等。机型制式众多,既不利于通信制式的统一,又不能真正实现“以市场换技术”的目的。

因此,军人出身的任正非相信,中国如果没有自己的科技支撑体系,就无法实现工业独立;如果没有独立的民族工业,就无法真正实现民族的独立。

这种对实业之路的执著,最终成就了华为今天的霸主地位。华为不仅能成功地对抗国内市场上的外国竞争对手,而且还能走向海外,将一个来自中国的高科技品牌充满自豪地展现在各国竞争对手面前。从这一点上来说,任正非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感和一个中国企业家的敬业精神实现了高度统一,做到了水乳交融。

在《致新员工书》中,任正非这样告诫华为员工:

公司要求每一个员工,要热爱自己的祖国,热爱我们这个多灾多难、刚刚开始振兴的民族。只有背负着民族的希望,才可以进行艰苦的搏击,而无怨言。我们总有一天,会在世界通信的舞台上,占据一席之地。任何时候、任何地点都不要做对不起祖国、对不起民族的事情。要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制度与管理。对不合理的制度,只有修改以后才可以不遵守。不贪污、不盗窃、不腐化。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坚持真理,善于利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提高自己,帮助别人。

任正非不仅将这种对国家的忠诚和热爱内化为自己作为一个企业家的动力,同时他也将它灌输到所有华为人的头脑里,激励他们为一个更高的目标而努力,而奋斗,那就是为祖国争光。为了这个目的,近二十年来,多少华为人付出了健康,乃至生命,并将他们的余晖照耀着后来者继续前进的步伐。这种对“国家利益至高无上”的追求出现在一个民营企业家身上,本身就充满了一股令人心灵激荡的力量,可以说,这也是任正非作为一个民营企业家的至高境界和高明之举。

合作精神

合作是企业家精神的精华。

正如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艾伯特·赫希曼所言:企业家在重大决策中实施集体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尽管伟大的企业家表面上常常是一个人的表演(One-ManShow),但真正的企业家其实是擅长合作的,而且这种合作精神需要扩展到企业的每个员工。

在华为的发展过程中,众多重要决策是任正非做出来的,但是在将其作为一个任务或项目来实施的时候,任正非则善于通过会议讨论,通过说服,获得大家的认可和支持。例如,在1998年制定《华为基本法》时,任正非就是通过会议讨论的形式使大家明白华为“永不进入信息服务业”的目的就是要使公司内部机制永远处于激活状态,最终将这一理念转化为公司上下的思想共识,这就是他的高明之处。

1999年,在与新员工的座谈会上,任正非说道:

我个人对华为没有做出巨大的贡献,真正贡献大的是中高层骨干与全体员工。他们努力建立了各种制度、规范,研制、生产、销售了不少产品……不是我一个人推动公司前进,而是全体员工一起推动公司前进。我的优点就是民主的时候比较多,愿意倾听大家的意见,我个人既不懂技术,也不懂IT,甚至看不懂财务报表……唯一能做的是,在大家共同研究好的文件

上签上我的名,是形式上的管理者。我认为大家总比一个人想得细致一些,可以放心地签上名。文件假如签错了,在运行中有问题,我也不会指责大家的会签,只要再改过来就行了,大家这次总会进步一点。每次我们都共同完成了一次修炼,次数多了,大家水平也就提高了。在2000年之后,任正非个人的言论也不像从前那样频繁刊登,基本上不再发起“运动”。这也是因为他意识到华为要成为一个真正的世界级企业,一个一流的伟大的公司,就必须摆脱对任何个人的依赖,也包括对他本人的依赖。在2005年的一次会议上,任正非再次诠释了华为的核心价值观:

按流程来确定责任、权利,以及角色设计,逐步淡化功能组织的权威,组织的运作更多的不是依赖于企业家个人的决策。

基于这种理念,任正非已经极少再提及“英雄”的概念,而更多的是“团队合作”,并强调在选拔管理人员时,其中一个重要的考核要点就是看候选人是否具备团队合作精神。

的冬天【精品文档】

华为的冬天 ---------任正非谈华为的十大管理要点 公司所有员工是否考虑过,如果有一天,公司销售额下滑、利润下滑甚至会破产,我们怎么办?居安思危,不是危言耸听。 十年来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只有危机感。也许是这样才存活了十年。我们大家要一起来想,怎样才能活下去,也许才能存活得久一些。失败这一天是一定会到来,大家要准备迎接,这是我从不动摇的看法。这是历史规律。 目前情况下,我认为我们公司从上到下,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危机,那么当危机来临的时刻,我们可能是措手不及的。我们是不是已经麻木,是不是头脑里已经没有危机这根弦了,是不是已经没有自我批判能力或者已经很少了。那么如果四面出现危机时,我们可能是真没有办法了。如果我们现在不能研究出现危机时的应对方法和措施来,我们就不可能持续活下去。 大家知道,有一家世界一流的公司,确实了不起,但去年说下来就下来了,眨眼之间这个公司就几平崩溃了。当然他们有很好的基础研究,有良好的技术储备,他们还能东山再起。最多这两年衰退一下,过两年又会世界领先。而华为有什么呢?我们没有人家雄厚的基础,如果华为再没有良好的管理,那么真正崩溃后,将来就会一无所有,再也不能复活。 华为公司老喊狼来了,喊多了,大家有些不信了。但狼真的会来的。今年我们要广泛展开对危机的讨论,讨论华为有什么危机,你的部门有什么危机,你的科室有什么危机,你的流程的哪一点有什么危机。还能改进吗?还能提高人均效益吗?如果讨论清楚了,那我们可能就不死,就延续了我们的生命。怎样提高管理效率,我们每年都写了一些管理要点,这些要点能不能对你的工作有些改进,如果改进一点,我们就前进了。 一、均衡发展,就是抓短的一块木板 在管理改进中,一定要强调改进我们木板最短的那一块。为什么要解决短木板呢?公司从上到下都重视研发、营销,但不重视理货系统、中央收发系统、出纳系统、订单系统……等很多系统,这些不被重视的系统就是短木板,前面干得再好,后面发不出货,还是等于没干。因此全公司一定要建立起统一的价值评价体系,统一的考评体系,才能使人员在内部流动和平衡成为可能。比如有人说我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与经营管理思想体系研究 本文主要有三项研究结论。一是关于任正非与企业家精神相关的性格特质,包括崇尚知识、军人作风、行事低调和自我批判。二是关于华为的经营管理特点,包括以专业化为核心、以活下去为基本、以规范运作和职业管理为辅助、以成为世界级领先企业为愿景,这体现了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三是将上述两大体系相对应,建立了企业家精神与其经营管理思想关系的模型,深入揭示了企业家的性格特质是如何影响其经营哲学和管理智慧的。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 一、任正非其人其事 伴随着华为的崛起,掌管着华为庞大帝国的“教主”任正非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探究与追寻(程东升,2013;田涛和吴春波,2012;佘胜海,2013;等等)。虽然他本人非常低调,刻意回避媒体和公众活动,但也留下了足够多的语录和文章,让人们可以结合华为的战略及一系列动态了解其经营管理的哲学与智慧。在任正非的奋斗历程中,他展现了四个突出的个 性特点:一是崇尚知识,二是军人作风,三是行事低调,四是自我批判(见图 1)。他笃信“知识就是生产力”,通过强硬的军人作风,能够将知识最大限度地转化为行动,并且用低调淡泊和批判否定来约束自身、杜绝骄傲自满,保证自己能够一直清醒地看待形势的发展。 1. 崇尚知识 任正非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他的父亲任摩逊是贵州少数民族山区的一所专科学校的校长,母亲则在学校里担任普通教师。他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经历了贫寒与文革,即使在最恶劣的环境中,父亲还是教育他“知识就是力量!别人不学,你要学,不要随大流!”正是对知识的崇拜与执着改变了任正非的命运,也让他相信知识可以改变华为的命运(孔祥露,2008)。这些年来,他不仅自己每年阅读大量书籍,还向华为的培训中心推荐好书,大幅追加华为的培训经费,邀请世界顶级企业如 IBM 的 50 位培训师进行管理培训,坚持每年至少以销售额的 10% 作为研发投入。这些举措都彰显了他对于“知识带来价值”这一信念 的坚持,知识成为他带领华为成为世界级企业的支柱。 2. 军人作风 从 1968 年入伍成为一名工程兵到 1982 年以副团级别转业,任正非一共度过了 14 年的军旅生涯。刚直的性格与火爆的脾气使他在军队里吃了不少苦头,但这段经历还是在他的性格上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军人印记,即“攻无不克”和“严格把关”的精神。他的字典里没有“困难”两个字:交代给下属做的事情,“只管去执行,千万不要在他面前找理由,说这件

华为任正非谈管理、接班人、上市和企业文化

华为任正非谈管理、接班人、上市和企业文化 新华网北京6月17日电6月16日,华为创始人任正非面对国内媒体有问必答,就华为的管理、接班人、上市、人才和企业文化等问题进行了阐释。 以下为采访实录: 提问1:几年前来华为专访费敏,第一句话是华为不差钱、华为不上市,第二句华为不宣传。从企业总量来看这是是不对称的,所以华为在外界来看很神秘。最近投放一些广告,立意是向李小文院士学习,代表了公司什么意图? 任正非:大家都说要揭开神秘面纱,其实揭开后一看有什么呢?满脸都是皱纹。华为也不是不想宣传,虽然我们有450亿美元销售收入,但过去却只有350个客户群,如果定向宣传成效会大得多。 如何对客户定向宣传呢?当利比亚战争发生时,我们没有撤退,当地员工自己分成了两派,一派支持政府,留在了的黎波里;一派反政府就去了班加西,各自维护各自地区的网络。中间交火的地区的网络,就由华为的员工维护。我们不怕牺牲,用实践说明了我们对客户的责任。维护网络的安全稳定,是我们的最大社会责任。当日本3.11地震海啸发生时,福岛核泄漏,我们员工背起背包,和难民反方向行动,走向海啸现场、核辐射现场、地震现场,去抢修通信设备。当智利九级地震发生时,我们有三个员工困在中心区域,当恢复通信后,他们打来电话,接电话的基层主管也是傻的,说地震中心区有一个微波坏了,要去抢修。这三个员工傻乎乎地背着背包,就往九级地震中心区去抢修微波。逆避险的方向,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对客户,华为已经做了全世界最好的广告。因此,在信息安全被炒作得一片火光中,客户还是信任我们,现在华为还在增长。 提问2:你也经常讲华为管理问题上的不足,但媒体心目中,管理还是华为的法宝,支撑华为发展到现在的规模。您认为华为管理不如西方的地方,以及华为管理的特色是什么?或者说,您认为华为管理的优劣势是什么?

任正非的七大管理能力

作者:大卫?德克莱默和田涛 中国有诗云,“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的确,任正非制定了最为有效的战略,让华为成长为一家全球领先的企业,这证明了他的巨大影响力和远见卓识。在本文里,大卫?德克莱默和田涛探讨了帮助华为取得巨大成功的七大领导力启示。 中欧关系源远流长。自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以来,中欧相继采取了一系列商业举措,将双边关系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该战略包括了一系列外交举措以及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受到了外界的广泛关注。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在欧洲投资并收购当地企业,其中有一家企业在欧洲尤为活跃,它就是中国电信巨头华为。 早在2012年,这家跨国公司的销售收入和净利润就超过了爱立信,成为全球领导者,但该公司在欧洲商业圈却鲜为人知,这听起来也许有些难以置信。事实上,华为2014年和2015年在欧洲市场非常活跃,与多家欧洲企业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聚焦安全领域的云存储和手机应用等。该公司的创始人任正非甚至视欧洲为公司的第二个本土市场。 华为于1987年成立于中国经济特区深圳。在成立之初,华为,作为一家私营企业,不得不与当时垄断市场的国有企业竞争。但是,华为奋斗拼搏的精神让华为成功抵御了各种负面影响,成为唯一一家名符其实的全球化中国公司。目前,在91家跻身《财富》世界500强的中国大陆企业中,华为是唯一一家海外收入超过国内收入的中国企业,其海外收入占总收入的67%。事实上,公司现在变得越来越强大。2014财年,华为销售收入再创新高,达到2881.97亿人民币(约合465.15亿美元),净利润达到278.66亿人民币(约合44.9亿美元)。 华为这家中国企业巨头,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取得了骄人成绩,人们不禁要问:华为商业成功背后的哲学和驱动力是什么?很多人会说,是因为任正非为华为绘制了成功蓝图。现在华为实行轮值CEO制度,由三位董事会成员轮流担任轮值CEO,每届任期6个月。即便如此,华为创始人对华为发展节奏和方向仍有巨大的影响。根据对华为员工、华为高管以及任正非本人的访谈,笔者总结了华为成功的七大领导力启示(见图1)。 图一:任正非的七大领导力启示 1.以目标为导向,志存高远 毫无疑问,任正非领导力的核心在于他非常清楚华为的目标——成就客户梦想,任正非也确实身体力行,满怀激情地追寻这一梦想,因此,华为也就成为任正非天生的使命。他总是想方设法为客户创造价值,通过一个个故事,不断向员工传递一个理念:华为员工应致力于实现公司使命,即提供通信技术实现联接。 要成就客户梦想,就需要提供最好的服务,这也是公司取得成功的关键。在华为成立之初,华为产品不如竞争对手的产品,这一点任正非心知肚明。因此,他另辟蹊径,吸引客户。他认为,只有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客户。例如,由于早期华为的设备经常出问题,华为的技术人员就经常利用晚上客户设备不使用的时间段,去客户的机房里维修设备,并且对于客户提出的问题,华为是24小时随时响应。这种做法跟与西方公司有很大的不同。西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

任正非的用人之道:三刀砍出华为的狼性 理财要闻腾讯财经[微博]2016-08-19 10:32 我要分享 5 提到华为的团队合作,很多人都会用狼来形容华为团队协作的精神。“胜则举杯相庆,败则拼死相救”,团队合作是华为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华为的团队奋斗精神是如何打造的? 要知道,华为员工都是高级知识分子,都是聪明人,如何让一群聪明人围绕既定目标,相互包容,相互信任,相互协作,而不是相互猜忌,相互计较,相互拉扯,这需要头狼(任正非)有卓越的领导能力。这其中有什么秘诀?根据笔者在华为工作期间的观察和亲身体会,结合任正非的内部讲话,笔者总结认为所谓的华为狼性团队合作文化,是任正非用大刀“砍”出来,是通过一套简单的规则约束出来的。 一砍:砍掉高层的手和脚 任正非强调高级干部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只留下脑袋用来仰望星空、洞察市场、规划战略、运筹帷幄。高层干部不能习惯性地扎到事务性的工作中去,关键是要指挥好团队作战,而不是自己卷着袖子和裤脚,下地埋头干活。 任正非要砍掉他们的手和脚,就是要他们头脑勤快,而不要用手脚的勤快掩盖思想上懒惰。高层干部就是确保公司做正确的事情,要保证进攻的方向是对的,要确保进攻的节奏是稳妥的,要协调好作战的资源是最优的。笔者走访国内一些企业,发现总经理做总监的事,总监在做经理的事,经理在做员工的事,员工在谈论国家大事。 二砍:砍掉中层的屁股 华为公司中层干部承上启下,至关重要。任正非曾经大声疾呼,华为公司要强大,必须要强腰壮腿,中层就是“腰”,基层就是腿,腰是中枢。砍掉中层干部的屁股,在华为有三层含义:

首先,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打破部门本位主义,不能屁股决定脑袋,每个中层干部不能各人自扫门前雪,只从本部门利益出发开展工作。坚决反对不考虑全局利益的局部优化,没有全局观的干部主持工作。 其次,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走出办公室,下现场和市场,实行走动管理,答案在现场,现场有神灵。中层干部不能坐在办公室里面打打电话,听听汇报,看看“奏折”,而要将指挥所建在听得见炮声的地方,要亲赴一线指挥作战。任正非本人也经常下一线体察民情,巡回督战。据说,任正非曾经给华为某些干部送皮鞋,不满某些华为干部不愿下现场和一线,讥笑他们吝惜自己的皮鞋,于是就送皮鞋给他们,年底评价这些干部的依据就是看谁的鞋底磨得快(这招够狠)。 最后,砍掉中层干部屁股,就是要让干部的眼睛盯着客户和市场,屁股对着老板,而不是眼睛盯着老板,揣摩“圣意”,屁股对着客户,不理不睬。华为的核心价值观就是始终坚持以客户为中心,快速相应客户需求。凡是屁股对着客户的干部,要坚决砍掉他的屁股,让他下台。 三砍:砍掉基层员工脑袋 华为公司的员工都是高级秀才,如何把这些清高的“秀才”改造成能征善战的“兵”。任正非可是煞费苦心,在各种场合强调要服从组织纪律,建设流程化组织,建立业务规则。基层员工,不管你是硕士,还是博士,必须遵守公司的流程制度和规则。他在致新员工的一封信中明确指出,华为反对基层员工下车伊始“哇啦哇啦”,不了解情况,就给公司写个万言书,对公司发展激昂陈词,指点江山。基层员工必须按照流程要求,把事情简单高效做正确,不需要自作主张,随性发挥,因此要砍掉他们的脑袋。 华为公司的高层干部要有决断力,中层要有理解力,基层要有执行力,唯有坚定不移地砍掉各自多余的脑和手脚,减少冲突,各谋其位,各司其职,才能形成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狼性团队。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

任正非的灰度哲学 来源:腾讯科技作者:宗秀倩 内容导读:华为能否比西方更“西方”,同时又拥有独特的东方思维:在斗牛运动和太极拳之间寻求一种灰度的融合,决定了华为的“下半场”。 2011年,任正非曾经在与经营大师稻盛和夫会谈时,当日方演讲者按照PPT有条不紊地演讲结束时,任正非对陪同的华为高管们说,“日本跟不上变化的世界。“当华为副董事长郭平也按照同样的方式讲述之后,任正非苦叹一句:“华为必死无疑……” 任正非的忧虑是什么?《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这本书或许能给出一些答案。 在这本书前面附的图片中,是遍布全球的基站,在北极圈,在非洲,在印尼,在冰雪覆盖下的芬兰,一如书中所说,华为25年只做一件事——通信制造。 其中一张图片印象很深刻:2008年,华为供应链物流经理与供应商到印尼加尼曼丹岛考察新项目,当地路况较差,考察图中车子陷入泥泞,这些华为人躺在车子底下修车,身上裹满了泥浆……这是华为人以客户为中心,艰苦奋斗的缩影。打开书随手翻一页,就会看到“自我批判”、“危机”、“变革”这样的字眼,而到书的最后,出现的最多的是“灰度”、“哲学”……看罢全书,发现,任正非的思想以及由此而做的战略是“具体而又历史的统一着”。 “视野、意志和品格”,任正非送给年轻人的三个词,何尝不是任正非自己身心历练多年的写照。 后任正非时代,华为何去何从?“不要总想着做第一,第二、第三,不要抢登山头,不要有赌博心理,喜马拉雅山顶寒冷的很,不容易活下来,华为的最低和最高战略都是如何活下来,你活的比别人长久,你就是成功者。“任正非说。 试着采撷本书中部分精彩观点,看是否是否一如你眼中的华为。 反对短期经济魔术 任正非在全球IT 企业普遍“常识迷失”的大背景下,拣起了“以客户为中心”这个老掉牙的真理,并长期视为圭臬。从美欧到中国,无数的高科技企业在资本力量和创始人快速致富的贪婪风气的推动下,纷纷搅入资本市场,并被资本意志所控制。华为却能以10年为目标来规划“面向客户”的未来。 2010年12月,任正非曾给到华为取经的欧洲某大型电信企业的高管们上课,授课的题目是“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 他说:“这就是华为超越竞争对手的全部秘密,这就是华为由胜利走向更大胜利的‘三个根本保障’。”“我们提出的‘三个根本保障’并非先知先觉,而是对公司以往发展实践的总结。这三个方面,也是个铁三角,有内在联系,而且相互支撑。以客户为中心是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方向;艰苦奋斗是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手段和途径;以奋斗者为本是驱动长期坚持艰苦

华为企业文化精髓

华为企业文化精髓 华为是怎么把15万知识分子变成“土匪”,又把“土匪”变成能打仗的兵的?华为是如何建成了自己“警惕与自我批判”的深厚企业文化的?华为从不讲“创新”和“变革”的情况下是如何做到创新和变革的?华为向共产党学了什么又向西方学 了什么? 一、组织黑洞:山头,腐败,惰怠 生理学家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都是带着病毒来到这个世界。马克思说“人从出生之日起,就大踏步地向坟墓迈进”。一个组织又何尝不是如此?政治组织、社 会组织、企业概莫如此。当它生机勃勃的诞生之时,腐蚀、侵蚀这个组织的各种病症也都相伴而发生了。 组织的病症源于人,源于人性。西方组织管理学认为,人天生是自私的,懒惰的,贪婪的,正因为单个的个人与生俱来的自私、贪婪、惰怠,所以,当这些携带着同样病毒的一群人,构成一个组织的时候,也同样就构成了对组织从发生、发展到终结的全部生命过程的挑战。 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呢?疲劳。一个人保持阶段性的活力、激情是容易做到的,一个组织保持两年、三年、五年的活力也是相对容易的。但是,持久地保持激情与活力,大概是组织领袖们所随时面临的难题。 员工疲劳症。 一个新员工刚进到公司,开始是积极、向上的,八点上班他七点半就到,晚上下班以后还照样在办公室加班,但当一个新士兵变成一个“兵痞”,他就缺乏活力与激情了。当一匹马从战马变成懒马,变成病马的时候,这个马群一定会出现类似于传染病一般的普遍惰怠与散漫,普遍的不想作为。 比员工疲劳症更可怕的是领袖疲劳症,也就是管理者的疲劳症。领袖是一帮什么人?是一帮永远富于妄想症的冒险家,中国社会最缺乏的是企业家精神,企业家精神中最重要的第一是冒险精神,第二是永不懈怠的持续的冒险精神,也就是说领袖必须像永动机一般的思考和行动。所以,组织的领袖是否能够保持持续的

马化腾谈管理

7月9日上午消息,腾讯董事局主席马化腾今日向合作伙伴发出公开信,从需求度、速度、灵活度等七个维度解释互联网产品创新。 “在腾讯内部的产品开发和运营过程中,有一个词一直被反复提及,那就是“灰度”。任正非曾经写过《管理的灰度》,他所提倡的灰度,主要是内部管理上的妥协和宽容。”马化腾说,怎样找到最恰当的灰度,既能保持企业的正常有效运转,又让创新有一个灵活的环境;既让创新不被扼杀,又不会走进死胡同,是互联网企业最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马化腾从生态的角度观察思考,把14年来腾讯的内在转变和经验得失总结为创造生物型组织的“灰度法则”,这个法则具体包括需求度、速度、灵活度、冗余度、开放协作度、创新度、进化度等7个维度。 以下是公开信中对七维度的详细解释: 需求度:用户需求是产品核心,产品对需求的体现程度,就是企业被生态所需要的程度 大家可能认为说用户有点老生常谈,但我之所以在不同场合都反复强调这一点,是因为最简单的东西恰恰是做起来最难的事情。 产品研发中最容易犯的一个错误是:研发者往往对自己挖空心思创造出来的产品像对孩子一样珍惜、呵护,认为这是他的心血结晶。好的产品是有灵魂的,优美的设计、技术、运营都能体现背后的理念。有时候开发者设计产品时总觉得越厉害越好,但好产品其实不需要所谓特别厉害的设计或者什么,因为觉得自己特别厉害的人就会故意搞一些体现自己厉害,但用户不需要的东西,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腾讯也曾经在这上面走过弯路。现在很受好评的QQ邮箱,以前市场根本不认可,因为对用户来说非常笨重难用。后来,我们只好对它进行回炉再造,从用户的使用习惯、需求去研究,究竟什么样的功能是他们最需要的?在研究过程中,腾讯形成了一个“10/100/1000法则”:产品经理每个月必须做10个用户调查,关注100个用户博客,收集反馈1000个用户体验。这个方法看起来有些笨,但很管用。 我想强调的是,在研究用户需求上没有什么捷径可以走,不要以为自己可以想当然地猜测用户习惯。比如有些自认为定位于低端用户的产品,想都不想就滥

任正非凭什么领导华为

任正非凭什么领导华为 2015年02月27日13:34 来源于企业观察报 近日,一向被称为“低调、神秘”的任正非在达沃斯现场接受BBC采访时说:“我不神秘,又不懂技术、财务、管理。我就是坐在他们的车上,拉一拉,没有想象中的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 自谦“什么都没有”的任正非,领导着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华为,尤其是近年来,华为不仅在业绩上的增长令人叹服,整体形象也正在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 任正非是大气的,大气在于他的自我蜕变和转型。没有任正非的自我蜕变,就不可能有华为的今天。任正非选择的是“把任正非的华为,转变为华为的任正非”。而这一点,是无数家族企业创始人所难以逾越的障碍。 他又是小气的,小气在于他一直保持朴素品质。“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这个听起来老掉牙的常识,却被任正非奉为真理,也被华为宣传为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文化,并以极大的热忱和意志力将之传播,执行到了极致。 他是霸气的,独具卓越胆识。他在华为引入薇甘菊(不同种群的薇甘菊其染色体类型不同,有的种群为二倍体,有的为四倍体(这是薇甘菊生存力极强的原因之一)。薇甘菊从花蕾到盛花约5天,开花后5天完成受粉,再过5-7天种子成熟,然后种子散布开始新一轮传播,所以生活周期很短。)的概念。“我们做产品需要具备薇甘菊这样的能力,要在末端接入层成为霸主”。有这样的霸气,更需要有底气,他说:“要成为行业的薇甘菊,就必须具备实力,没有实力是做不了霸主的”。 任正非是静气的。看似华为在疯狂扩张,野蛮成长,但任正非,始终居安思危。过去20多年,任正非每天都在假定明天华为会垮掉。华为的德国顾问戴姆勒对此评价:“任先生能这么想,20年后的华为会活得更强大。德国能有今天,就是因为我们民族总有危机意识。” 领导者的个性特征和领导艺术决定了企业的价值观和发展方向。从华为的发展轨迹中,不难看出任正非本人所具备的领导力 近日,一向被称为“低调、神秘”的任正非在达沃斯现场接受BBC采访时说:“我不神秘,又不懂技术、财务、管理。我就是坐在他们的车上,拉一拉,没有想象中的什么都有。我什么都没有……” 自谦“什么都没有”的任正非,领导着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华为,尤其是近年来,华为不仅在业绩上的增长令人叹服,整体形象也正在成为中国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 任正非一手创建的华为,无论从价值体系上还是从经营模式上都贯穿着他本人的个性特征。其思想、理念存在于华为的文化、制度、产品,以及每一次变革中。华为的理念激发员工为事业奋斗,华为的制度激励员工甘于奉献,组织中的每个人都在受到任正非的影响,并去影响他人。 大气:自我蜕变与转型 没有任正非的自我蜕变,就不可能有华为的今天。 过了不惑之年,才开始因无处就业而被迫创建华为的任正非,像当年很多创业的人一样,出发点是成为一个商人。但走过十年的创业初期阶段后,随着华为的不断发展壮大,任正非显然已经认识到:当企业成长到一定规模,特别是想做行业老大时,就必须从“机会决策”转向“战略决策”,尽力避免掉入机会主义陷阱。 《华为基本法》,可以被视为华为在飞速成长时期对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做了一次系统思考。中国很多创业者败在了从创业初期到飞速发展的这场转型中,创业者也只成了商人却不能成为志存高远并有系统思想的企业家。但任正非的远见和领袖意识显示,他基本已经完成了从商人到企业家的转型,成为华为真正的精神领袖。 所谓领袖,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解构与建构,或者说结束一个旧时代、构建一个新时代。任正非通过自我意识的转型,解构了华为处于创业初期的旧时代,同时建构了华为全面扩张并能做到与时俱进的新时代。任正非通过个人自我意识的蜕变完成了企业转型——可以认为,任正非早已不同于商人思维,而是立足于企业家的视角,对企业经营管理本质系统思考,对商业本质深刻洞察。 正如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彭剑锋教授所说,中国企业家必须完成“从企业家的企业,转变为企业的企业家”,任正非选择的就是“把任正非的华为,转变为华为的任正非”。而这一点,是无数家族企业创始人所难以逾越的障碍。 小气:保持朴素品格

华为公司经营理念

华为公司经营理念 华为作为一个中国的、非上市的、民营的、高科技的企业,只是一种“现象”,对于中国企业,其模仿与借鉴价值并不太大,但是隐含于华为现象成功背后的企业管理哲学与理念,则值得中国企业和企业家思考。 华为公司任正非总裁的经营可归结为均衡的思想。自2001年起,在任正非总结的华为“十大要点”中,不管内外部环境发生了如何的变化,“坚持均衡发展”一直放在第一条。可以讲,任正非的企业管理哲学思想的核心就是均衡,均衡是其最高的企业管理哲学。任正非自称是一个有“灰度”的人,他认为,介于黑与白之间的灰度,是十分难掌握的,这就是领导与导师的水平。 “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继续坚持均衡的发展思想,推进各项工作的改革和改良。均衡就是生产力的最有效形态。通过持之以恒的改进,不断地增强组织活力,提高企业的整体竞争力,以及不断地提高人均效率”,这是华为长期坚守的核心价值观。 华为20年的成长与之路,是建立在动态地实现功与利、经营与管理的均衡基础之上的,通过持续不断地改进、改良与改善,华为不断强化与提升经营管理能力,进而使企业走上了一条良性发展之路。

华为的成功,也再次以中国式的案例说明,均衡的管理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2005年,伴随着华为国际化步伐的加快,华为重新梳理了自己的使命愿景和发展。其定位于:1.为客户是华为存在的唯一理由,需求是华为的原动力;2.质量好、服务好、运作成本低,优先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竞争力和赢利能力;3.持续管理变革,实现高效的流程化运作,确保端到端的优质交付;4.与友商共同发展,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共同创造良好的生存空间,共享价值链的利益。 从上述战略不难看出,华为的战略既关注经营(第一条),又关注管理(第二条);既关注企业外部(第一条与第四条),同时也关注企业内部(第二条与第三条)。可以说基于其企业管理哲学https://www.sodocs.net/doc/e313372619.html,的华为战略,是一个充满了均衡的战略。 在模式方面,华为的宏观商业模式是客户化导向,产品的发展路标是客户需求导向,把为客户提供完善和及时的服务作为存在的唯一价值和理由;在管理模式方面,华为的微观商业模式就是化的组织建设,完成企业诸元素从端到端、高质、快捷、有效的管理;在内部核心价值观方面,相应地构建以高绩效为特征的企业文化。正如任正非所言:“在这20年的痛苦磨难中,我们终于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的企业文化,它使公司慢慢走出了困境。”

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

[原创]任正非的企业家精神 当前中国企业界真正能够称得上企业家的不多,但是华为老板任正非绝对可以算作一个,一直以来任正非都被认为是中国民营企业教父,可见大家对于任正非的认可与追捧。这是一个需要企业家的时代,也是一个呼唤企业家精神的时代。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在2009年一场国际演讲中就曾直言:“目前世界缺失的不是钱,商业社会缺失的是企业家的精神、梦想和价值观。” 任正非凭什么被称为中国民营企业教父,在任正非身上具有哪些企业家精神呢?作为企业的创业者和领导者能够从任正非身上汲取哪些养分呢? 我们试图通过和任正非的面对面采访来了解这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企业家,但这几乎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我们都知道任正非是一位非常低调的企业家,他从来没有接受过任何一家媒体的采访,没有接受过任何社会职务,没有公开进行过任何演讲,在外界看来任低调的有些极端。因此任正非对我们来说充满着神秘色彩,正是他的神秘也吸引着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和兴趣,市场上和网络上关于任正非的书籍和文章非常多,我们一方面从这些资料进行研究和整理,另一方面我们也听过华为员工和管理层来了解这位华为领袖。通过持续的研究和访谈,任正非在我们面前渐渐由模糊到清晰,创新,冒险,学习,坚持,分享等任正非身上具备的特质也渐渐浮出水面。 创新 创新是优秀企业家所具备的特质之一也是企业家精神的核心。国内外但凡优秀的企业家都具备这一精神,从杰克韦尔奇到乔布斯,从柳传志到马云,这些优秀的企业家骨子里面都流淌着创新的基因。缺少了乔布斯的苹果在创新方面的举措和成就乏善可陈,越来越多的果粉开始怀念乔布斯的日子,没有了比尔盖茨的微软在苹果和谷歌面前反应迟钝且略显老态。创新如此重要,以至于我们不得不由衷佩服那些引领企业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创新这一点在任正非身上也体现的淋漓尽致。在企业战略方面,从代理到自主研发,从农村到城市,从通讯设备到手机,华为凭借不断的创新与变革成就了快速发展。在企业管理方面,从华为基本法到任职资格管理,从不拘一格降人才到全员持股,华为无论在企业文化建设还是企业内部管控方面都开创了先河,也

华为辉煌的背后,任正非高明的财务管理思想

2016-03-03袁国辉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大成方略纳税人俱乐部 华为的财务管理独到、深刻、细致,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任正非先生对财务工作的期许很高,他在华为内部会议上多次就财务工作发表意见。任总的意见高屋建瓴,总能说到紧要之处。更难得的是任总如此说了,华为真这么做了,管理上言行一致大概只有华为如是。下面让我们一起梳理下任总对华为财务人说过的那些话。 1“IFS是公司层面的变革,不是财经体系的变革。如果对变革不适应,应该先削足适履。” 任总发现财务成了华为发展的障碍后,他主动给IBM的CEO彭明盛写信,希望IBM帮助华为完善财务管理。不久,IBM精锐的财务咨询顾问团队进驻华为,启动了IFS(集成财务转型)项目。华为IFS变革的过程并不轻松,因为触动的面大,很多体系和部门对此有不满与抵触。阻力层层之下,任总站出来力挺变革。几年后华为因此项变革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2“全球统一的会计核算和审计监控是长江的两道堤坝,只有这两道堤坝足够坚固,财经管理职能才能从容有效的开展。” 这是任总对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与审计监控三者关系的描述。这一描述准确而形象,对所有企业集团财经体系建设都可适用,甚至可以作为衡量一个公司财务管理是否规范的标准之一。 目前华为实行资金集中管理和账务集中管理。财务人员与账务处理实现了跨区域、跨国度的集中。这种集中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财务工作的独立性。账务集中处理至少有以下优越性:①有利于总部的监管,②有利于节省成本,③有利于细化财务分工、标准化作业,④有利于实现绩效考核公平。 会计、业务、内审三者的关系是什么?会计核算是对业务的监督,内部审计是对会计核算的监督。会计核算形成财务数据,这些数据是进行财务管理的基石,只有会计核算与内部审计做实了,财务数据才是可信赖的,财务管理才能有效开展,并为业务决策提供支持。一句话总结,业务制造数据,会计核算数据,审计监督数据,财务使用数据。 3“审计是司法部队,关注‘点’的问题;财务监控关注‘线’的问题,与业务一同端到端地管理;道德遵从委员会,关注‘面’的问题,持续建立良好的道德遵从环境,是建立一个‘场’的监管。” 财务是线上的监督,审计是对财务的再监督。因为成本收益原则,内审只能抽查,做点上的监督。正是因为审计监督不可能做到全覆盖,所以需要人的自律、需要企业文化的引导,华为的道德遵从委员会如同在为公司构建一个气场,在这个场中人人是监督者,人人是被监督者,既有自律,又有他律。

任正非管理日志读书心得

任正非管理日志读书心得 任正非的经营管理思想已经为华为20年来的经营管理实践所证明。以下是聘才XX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欢迎大家阅读。 任正非管理日志读书心得 在中国我最佩服两个人和企业 联想柳传志 华为任正非 一个是接班人安排得非常的稳妥---讲究折腾是经验人才的标准 一个是军人用毛泽东思想把目标定位在全球----让欧美企业胆战心惊的优秀企业 在《任正非管理日志》中,有一些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的实战理念 以下就本书一些段、句进行学习 人: 1:"愿景"就是企业的宗旨,也可以说是企业的一个阶段性目标。愿景的设置要合理,既不能太不切实际,又不能目标过低,前者会导致员工缺乏实现目标的信心,后者则达不到振奋士气、鼓舞斗志的目的。在某些时候,远大的目标更容易让员工产生荣耀感,从而更有助于激发员工的斗志。 愿景的表达要简单、具体,要尽可能让员工充分理解企

业愿景,如果表达过于模糊,容易导致员工产生厌烦甚至是抵触的情绪。任正非给华为人定下了一个比较适中的目标,激励员工奋斗。华为的经验说明,无论企业规模多小,也一定要有崇高而远大的目标,只有不仅仅为钱奋斗的企业,才能让员工一直充满斗志。 2:理想要远大,行动要具体,任何远大而崇高的目标都是由点滴行动来实现的。做企业首先要抬头看路——看清楚方向,看得长远一些;同时,又要低头看脚下,踏踏实实做事情,一点点积累财富,一点点实现梦想。 3:要关心时事,关心国家与民族的前途命运。提高自己的觉悟。但不要卷入任何政治旋涡,指点江山。公司不支持您,也不会保护您。公司坚持员工必须跟着社会潮流走。要承认只有GCD才能领导中国,否则就会陷入无政府主义。一个高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没有稳定,没有强有力的领导,陷入无政府主义状态是不可想象的。 4:时刻与社会主流价值观保持一致,这不单单是商人角色的需要,更是一个企业、一个人的生存技巧和处世原则。 5:千万不要忽视员工的个人利益,不要过分要求员工舍弃小家(自己的利益),只为大家(公司利益),只有兼顾了个人利益与公司利益,员工才会对公司有更多的认同感,有更充足的干劲。 6:创业阶段,精神鼓励是必需的,树立一个典型的学

《任正非谈管理》读后感

华为的冬天也许就是我们的冬天—— 读《任正非谈管理》有感 《任正非谈管理》这本书在假期中断断续续读完,通过这本书原本对任正非一无所知的我,对他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他创办华为,建设华为,管理华为有了一些了解。可能因为自身并非在企业中工作,虽然有不少内容我并不能完全理解,但是在读完后,并且看了一些其它关于任正非的书籍和资料后,我有了一些感悟,也给了我许多思考。虽然身处的位置环境不同,但是在市场化的背景下,也许他曾经面临的问题也将是我随后将要面对的吧。其中书里面的第九章“为过冬准备好棉袄——任正非论危机意识与过冬策略”给我留下了比较深的印象。并且结合自身工作我有了许多曾经未曾思考的想法。 因为本身也是在高校中工作,我并没为学校的生存想过什么,只是认为我们就是一个旱涝保收的单位,不会有被淘汰的危机感。但是在读完这本书后经过思考后,我意识到在当今激烈的教育竞争下,有这样的思想是完全不对的。不进行改革,不进行变化,我们也会有冬天,甚至我们已经在经历严冬。学校没有资源,没有粮食,我们同样将没有饭吃,没有活干,自己的生存也存在危机。 冬天意味着什么,对于农民来说就是一年为下一年作物准备肥料和种子,只有这样才能明年有好的收成,这样才不会来年饿肚子,只有得到了最基本的温饱才能继续干活,简而言之,就是生存;对于动物来说,冬天想要吃到新鲜的食物是不可能的了,那就要早一点准备过冬的食物了,要不然就面临的不是挨饿了,而是生命就要结束了,也是为了生存,对于一个企业,冬天意味着什么呢?也是生存。

当招生形势好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去考虑生存,因为我们就像是农民丰收了,在适当的季节种下种子在肥沃的土地上就会有果实。但是在现在的社会中,教育的竞争也是非常厉害的,无论是各高校间的,还是社会的培训机构,各种各样战斗总是在我们边上。我们也会有遇见难关的时候,也有可能挨不过去,那就只能关门了。我们学院不仅仅要面对的不少应届的学生就学需求,还有不少社会人员的继续教育、职业培训等等。其实很明显,纵观这些年来应届考我校的成教学生已经大幅萎缩,专业数量从前几年的三十几个已经萎缩到二十几个,而且有许多专业的学生都已经是大不如前。这时看到这本书后,我思考着,我想凡是要在同行业中要生存下来,任正非提出的几点都是很重要的,我们也可以去从这些角度去分析我们的行业。我们如果要度过冬天也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利用好自身资源,成本要低,质量要高。在成本方面,我们的资源很多都是可以依靠于自身已有的条件。如场地、设备、师资。我们要利用好这一点,更要把这样的优秀资源拓展开并且利用好。我们在教育资源上的投入相对社会上的一些教育机构来说成本非常低,但是却十分优质。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我们已经有了非常雄厚的江山,就不能把它给浪费,而能不能守住这块蛋糕,能不能把这个蛋糕分好,就要看我们的管理能力了。所以把现有的教育资源给充分利用起来,分配好是我们生存下来首要理清的基础。 质量方面,个人认为,这是我们学校体现特色展现自身的最好平台。因为我们学校有自身专业的特色特长,且在许多方面是独一无二的。这些独特的优质的教育资源,我们不能浪费,要加力打造好,而提升质量是体现这些资源效用的最好方式,所以以后我们的质量是重中之重,千万不能轻视了,虽然现在我们的质量方面在努力,但是没有质的突破,只是小打小闹而已,要想有所突破,我们

华为任正非的十大比喻

华为任正非的10大比喻:跳芭蕾的女要有一双粗腿 在华为发展初期,任正非希望华为有狼的精神;在华为构建产业链,寻求合作时,他又希望华为不要做黑寡妇;面对媒体批评,他要求华为不能当鸵鸟;在谈发展的均衡时,他强调力量,并称“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双粗腿”…… 讲管理理念很容易陷入空谈道理,拖沓冗长甚至无趣,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各种形象的比喻很聪明很巧妙的回避了这一点。最新出版的《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一书中,任正非的各种比喻俯首皆是。任正非似乎很喜欢拿动物或者山川河流作比喻。据该书作者之一吴春波回忆,任正非与美国合益资讯公司的一位女士会谈时,谈论的话题是各种动物。 “跨国公司是大象,华为是老鼠,华为打不过大象,但是要有狼的精神。”任正非说这话时是1997年。 当时曾有媒体将华为比喻为“土狼”。“以 100 对 1 的兵力蚕食狮子的边缘战场,直至腹心;以对中国本土市场无与伦比的适应性和理解能力,运用各种‘不规范竞争手段’,在复杂的利益关系中穿梭,使狮子的技术优势变得苍白无力。” 十几年过去了,老鼠已经进化为狮子,当时的大象则因为各种原因倒下。任正非的动物理论也在不断进化。 在华为发展初期,任正非希望华为有狼的精神;在华为构建产业链,寻求合作时,他又希望华为不要做黑寡妇;面对媒体,面对批评,任正非要求华为不能当鸵鸟;在谈发展的均衡时,他强调力量,并称“跳芭蕾的女孩要有一双粗腿”……从这些比喻可以发现,任正非并非外界描述的古板老头形象,而是非常幽默,善于形象地描述和总结管理问题。 下面一起来看看任正非的十个经典管理比喻。 1、谈发展:要有狼狈组织计划 在《华为的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一文中,任正非首次明确提出“狼文化”的主张: “企业就是要发展一批狼,狼有三大特性:一是敏锐的嗅觉;二是不屈不挠、奋不顾身的进攻精神;三是群体奋斗。企业要扩张,必须有这三要素。所以要构筑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大家去奋斗,在新机会点出现时,自然会有一批领袖站出来去争取市场先机。市场部有一

任正非的100句经典智慧管理语录

华为是一家真正有主研发能力的公司,是一家真正走出与发达国家最强悍的对手竞争的公司,是一家真正改变电信格局的公司,是一家真正能够绝地崛起的公司。是一家真正中国杰出的代表。 任正非是一个真正的企业家。经历过失败,有非常好的行业感觉,成熟的人格,非常棒的管理思想,娴熟处理各种问题的能力,待对手面前毫不留情。悟透利益与发展的公司。 任正非,把军事作战的思想应用到管理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管思想。经历27年的发展,形成了在战略规划、市场开拓,组织建设、干部管理,员工激励,利益分配形成自己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智慧。 1、什么是华为的英雄,是谁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不是一二个企业家创造了历史,而是70%以上的优秀员工,互动着推动了华为的前进,他们就是真正的英雄。 2、人是有差距的……要承认差距存在、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要有满足感:不要不断地攀比;你们没有对自己付出的努力有一种满足感:就会不断地折磨自己、和痛苦着。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这不是宿命,宿命是人知道差距后……而不努力去改变…… 3、我们会不断地改善物质条件,但是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不可忘记,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我们永远强调在思想上上艰苦奋斗。思想上艰苦奋斗与思想上艰苦奋斗的不同点在于:思想上艰苦奋斗是勤于动脑,身体上艰苦奋斗只是手脚勤快。我们要提拔重用那些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又能产生效益的干部。我们要劝退那些不认同我们的价值观,又不能创造效益的人,除非他们迅速转变。 4、我44岁的时候,在经营中被骗了200万,被国企南油集团除名,曾求留任遭拒绝,还背负200万债。妻子又和我离了婚,我带着老爹老娘弟弟妹妹在深圳住棚屋,创立华为公司。我不觉得跌倒可怕,可怕的是再也站不起来。 5、一个清晰方向,是在混沌中产生的,是从灰色中脱颖而出,方向是随时间与空间而变的,它常常又会变得不清晰。并不是非白即黑、非此即彼。合理地掌握合适的灰度,是使各种影响发展的要素,在一段时间和谐,这种和谐的过程叫妥协,这种和谐的结果叫灰度。 6、管理是世界企业永恒的话题,也是永恒的难题,华为在第二次创业中更加不可回避。华为取得既往成功的关键因素,除了技术,人才,资本,更有管理与服务。没有合理的成长速度,就会落后于竞争对手,最终将导致公司的死亡。那么,怎样才能使发展速度更快?只有靠管理,靠服务。没有管理就形不成力量,没有服务就失去力量。 7、“进攻是最好的防御”,是指进攻自己,逼自己改进,从而产生更大优势。当我们发起攻击的时候,我们发觉这个地方很难攻,久攻不下去,可以把队伍调整到能攻得下的地方去,我只需要占领世界的一部分,不要占领全世界。只有实现战略上的舍弃,才能战胜一切。

读了任正非谈管理十章

《任正非谈管理》读后感 今天读了《任正非谈管理》第八、九章,我谈点个人的感想。无论是任正非也好,还是华为也罢,好像总是被嫉妒的关注着……尤其在业界的内部,这种感觉更为凸显。一旦某个人或者某个企业被强加上了光环之后,这种真实的感觉也会随着光环的凸显而逐渐的模糊。 读了任正非的这篇《我的父亲母亲》。调侃的讲一句,这篇朴朴实实的文字比张艺谋和章子怡联袂打造的经典更能侧人心弦!华为的加班和辛苦是出了名的。未见先闻的压力和累先入为主。从开始到现在,一直是这么直白的印象,直到读到了任正非的这篇文章。才了解真正的铮铮铁骨的下面怎样是一个饱含事业心和责任感的前辈谦卑的人性。才理解为什么蒸蒸日上的华为一直在反反复复的强调过冬。 任老是44年生人,历经三年灾害、十年浩劫。自幼贫寒。不过,也正是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奠定了任老种种对其事业有帮助的好品格,也注定了他率领华为赢得一次次的成功。 心被这朴实的文字所打动,要比看到今日的成就更加敬慕! 情被这真实的感触所震撼,要比聆到往昔的功绩更为爱戴! 任老的父母,供养、教育、无私奉献了一辈子。直到生前的最后,他的母亲还在想着,把自己节俭下来的几万块留着给身价上亿的儿子作为“过河钱”。而,任老是华为的父亲,他正在带领着华为人继续前行。 狼性文化,在这个社会逐渐消失。 狼性文化包含着众多的的涵义。狼是群体行动物,对目标猎物有着强烈的捕食欲望,一旦确定下目标物,紧接下去的场景将是一场厮杀和搏斗。但是狼性又不贪婪,只是达成了对本能的最原始欲望的满足,仅此而已。将目光转移到企业文化中,一个企业拥有了强烈的狼性文化后,将对目标有着坚定的执行力欲望,于是过程中产生了无数的厮杀和搏斗的历程,也就是企业不计其数的奋斗过程和员工的一致工作欲望,不管结果如何,过程的体现终将是狼性文化达成最终目标的一个充分条件。 崇尚这种狼性文化,不霸气,但是能充分挖掘人性的潜力和培养成高品位的经验资质,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对企业文化绝对认同感。归属感紧随其后,最终结果将是对狼性文化的绝对崇拜和发扬。 期待华为继续将狼性文化发扬光大,冲破诸多障碍和体制性牵绊,呵护好员工的积极性和认同感,继续漫步前进,引领通信的新未来。 有感一:平等而不是居高临下的开场白。“我们将在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和共同信任的基础上,与您一起渡过在公司工作的岁月”、“这种尊重、理解和信任是愉快地进行共同奋斗的桥梁与纽带”……。 有感二:真性而极坦率的告白。“没有责任心,缺乏自我批判精神,不善于合作,不能群体奋斗的人,等于丧失了在华为进步的机会。那样您会空耗了宝贵的光阴,还不如在试用期中,重新决定您的选择”……。 有感三:诚挚的善诱。“希望您们成为这个大系统中一个开放的子系统,积极、有效地既求助于他人,同时又给予他人支援,这样您就能充分地利用公司资源,您就能借助别人提供的基础,吸取别人的经验,很快进入角色,很快进步”……。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