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西方经济学课后习题)

第十三章 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

一、思考题

1.简述卡尔多经济周期模型。

2.怎样用乘数论和加速原理说明经济周期波动?

3.试述希克斯经济周期理论。

4.试述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谈谈自己的认识。

5.简述哈罗德—多马经济增长模型。

6.比较说明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和新剑桥增长模型。

7.试分析影响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的诸因素。

8.谈谈你对增长极限论内容及其论争的看法,有什么启示与意义。

9.试述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新经济增长理论,并给予简要评析。

10.简述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主要内容,并进行简要评析。

二、计算题

1.假设某国经济边际消费倾向b=0.75,加速数v=2,每年自发投资a I =900亿元,2000年国民收入水平6000亿元,比上一年增加400亿元,求2001年该国的总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

2.假定某国经济的资本—产出比率C=4,消费倾向Y

C =0.8 ,根据哈罗德—多马模型基本思想,求其有保证的增长率w G 是多少?若此时n G =3

26%,按照新古典模型,要将C 调整到多少的时候才能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3.新古典增长模型的生产函数y=f(k)=2k-0.52k ,人均储蓄率为0.3,人口增长率假设为3%,求使经济均衡增长的k 值?

参考答案:

一、思考题

1.答:卡尔多的经济周期模型

尼古拉·卡尔多在凯恩斯的储蓄—投资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经济周期模型。模型中储蓄和投资是指事前储蓄和事前投资,即预计的储蓄和投资。储蓄函数和投资函数都是非线性的。卡尔多运用非线性储蓄函数和非线性投资函数的性质和引入社会资本存量这一经济变量,来说明繁荣和萧条交替反复出现的经济周期。储蓄是社会资本存量的递增函数,投资是社会资本存量的递减函数。在高收入水平上,社会资本存量大,投资函数向下移动而储蓄函数向上运动,于是经济系统从繁荣走向萧条。在低收入水平上,投资函数向上移动而储蓄函数向下移动,于是经济系统从萧条走向繁荣。所以,经济周期波动是由投资、储蓄和国民收入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卡尔多周期模型用六个阶段说明经济周期,第一阶段是顶峰时期,第二、三阶段是衰退时期,第四阶段是谷底时期,第五、六阶段是复苏时期。经过六个阶段形成了一个经济周期,如此循环往复,经济活动呈现周期性波动。这一模型表明,国民收入周期波动是由社会资本积累、投资和储蓄变化而造成的。

2.答: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和汉森通过模型说明国民收入周期性波动是由乘数和加速数的互相交织作用而带来的,这被称为汉森—萨缪尔森模型,又称乘数—加速数模型,由三个方程组成:

t t t I C Y += (1)

1-=t t bY C (2) )(1--=t t t C C V I (3)

(1)式是商品市场均衡公式,t t t I C Y =-(即储蓄等于投资),这里t I 包括私人与政府投资。

(2)式是简单的消费函数公式,这里认为,本期引致消费t C 是上一期收入1-t Y 的函数,b 是边际消费倾向。

(3)式是加速原理,本期引致投资t I 是本期与上期消费(或者收入)之差的函数,V 为加速系数。

如果在公式(1)中加进自发消费a C ,自发投资a I ,则a t a t t I I C C Y +++=,用(2)、(3)式代入,则得到:

)(11---+++=t t a t a t C C V I bY C Y

上式表示:每一期的国民收入等于自发消费、自发投资、引致消费和引致投资的总和。如果公式中1-t t a a C C b V C I 、、、、、已知,就可以推算出每一期的国民收入。

在模型中,V 、b 取不同的值,将会出现不同的经济波动形式,萨缪尔森归为五种情况:

(1)减幅振荡。即国民收入或产量水平的波动幅度越来越小,最后趋于消失。

(2)增幅振荡。即国民收入或产量水平波动的幅度越来越大。

(3)规则振荡。即国民收入或产量水平波动的幅度保持一样,始终按照固定不变的振幅周期性波动。

(4)在某种干扰下,国民收入或产量水平以递减速度上升或下降,没有振荡地从初始的均衡达到新的均衡。

(5)在某种干扰下,国民收入或产量水平以递增速度上升或下降。

3.答:经济学家希克斯对汉森—萨缪尔森模型进行了修正和补充,把用加速原理分析投资的哈罗德—多马模型和经济周期理论联系起来,用精确的乘数—加速数模型系统地说明了经济周期。西方经济学界称其为“萨缪尔森—希克斯模型”。

希克斯认为,从经济发展的历史过程看,社会经济中商品与劳务实际总量的波动表现为一种沿着增长或趋于上升路线而上下运动的状态。他提出了经济周期

波动的上限和下限的概念。希克斯认为,周期上限决定于社会已经达到的技术水平和一切生产资源可以被利用的限度。当经济扩张达到周期上限时,产量和投资会停止增加,经济活动转向收缩。经济收缩时,在加速原理作用下,收入或产量降低又会引起投资加速度的下降;在乘数原理作用下,投资降低又会引起收入或产量按照某一倍数下降。收入或产量下降要受到周期下限的限制。周期下限决定于社会总投资的特点和加速原理作用的局限性。从社会总投资特点分析,净投资可以成为负的,但由于折旧即重置投资存在,使社会总投资不可能为负的。所以,经济收缩就有一个限度。从加速原理局限性分析,在社会经济中没有闲置生产资源条件下,加速原理才能发挥作用,存在大量闲置资源和开工不足情况下,加速原理不起作用,只有乘数还起作用,边际消费倾向不能等于零,因此,经济收缩达到一定程度就会停止,乘数作用会使收入或产量逐渐增加,经济开始回升。

希克斯根据对过去一个半世纪经济发展史的研究,认为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有规律性的7~10年的周期性波动,增幅振荡是经济周期的基本形式,经济周期性波动是以经济增长为背景的,经济是在波动中增长。

4.答: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用商品价格粘性和劳动工资粘性代替了原凯恩斯主义的商品价格刚性和劳动工资刚性,又代替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商品价格弹性和劳动工资弹性,用原凯恩斯主义的非市场出清假设取代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市场出清假设,引入了传统的微观经济学的经济人最大化假设,吸纳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的理性预期假设,并把上述这些与宏观层次上的产量和就业量问题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有微观经济基础的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以期解释宏观经济波动和失业的原因,并坚持国家的经济政策在影响产量和就业方面有积极作用。

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认为,社会经济运行中,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冲击,引起经济变化,这种变化被经济中摩擦与不完全性放大与扩展,结果出现了实际总产量和就业量的周期波动。对此沿着两条不同思路分析:一是在名义工资和价格粘性的基础上论述经济周期;二是从价格弹性的不稳定性角度分析经济周期。

5.答: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假设有:①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②储蓄是国民收入的函数;③生产过程中只用两种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④劳动力的增长按照不变的比率;⑤不存在技术进步和折旧的问题;⑥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两种要素的投入比例不同。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基本方程为:G=s/V,其中G为收入的增长率;s为储蓄量在收入的比重,即储蓄率;V为资本——产出比,表示生产一单位的产量所需要的资本量。若资本——产出比为实际中发生的资本——产出比,则在一定的储蓄率水平下,由基本方程导出的增长率为实际增长率,记作G A;投入——产出比若为企业家意愿中所需要的资本——产出比,则这样得到的增长率为有保证的增长率,记作Gw;为了实现充分就业,收入的增长必须与劳动力的增加同步,经济增长率必须等于劳动力的增长率,此时的增长率称为自然增长率Gn。哈罗德认为,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条件是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劳动力增长率)相等。根据哈罗德的理论,在现实生活中,如果实际的增长率大于有保证的增长率,则说明是企业的投入——产出比小于企业家意愿的投入——产出比,产出不能达到企业家的意愿水平。此时,企业家会增加投资加大产出,从而使实际产出水平进一步的增加,实际的增长率继续增大,形成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更大的缺口。这得出了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一旦发生偏差则经济体系不但不能自我纠正还会持续产生更大的偏离的结论,这就是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不稳定原理意味着资本主义经

济很难在稳定的速度上发展,而是会出现剧烈波动的状态。

6.答:哈罗德——多马模型在假设前提下,运用实际增长率、有保证的增长率和自然增长率,研究了投入——产出比对企业家投资行为的影响。并分析了由于实际增长率与有保证的增长率之间发生偏差时,经济体系可能会产生更大的偏离,这是哈罗德的“不稳定原理”。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批判哈罗德——多马模型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资本与劳动比例固定,资本——产量比率或产量——资本比率不变,在一定储蓄条件下,经济增长率只能有唯一值,条件太苛刻,难以实现均衡增长,这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实际情况。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的假设有三个:一是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用于消费或投资都可以;二是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中资本与劳动比例是可以变化的;三是规模收益不变,边际生产力递减。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是在批判哈罗德——多马模型基础上提出来的,他们认为:哈罗德——多马模型假定资本与劳动比例固定,资本——产量比率或产量——资本比率不变,在一定储蓄条件下,经济增长率只能是唯一值,条件太苛刻,难以实现均衡增长,这不符合资本主义经济实际情况。在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提出的假设有三个:(1)全社会只生产一种产品,用于消费或投资都可以;(2)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生产中资本与劳动比例是可以变化的;(3)规模收益不变,边际生产力递减。

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从收入基本公式出发,Y =C+I ,两边同除以L ,得: Y/L=C/L+I/L (1) 上式表明按劳动力平均的产量(Y /L)等于按劳动力平均的消费(C /L)与投资(I /L)之和。 I /L 可分为两部分:一为资本广度化(Capital Widening)的投资(nk),投资用来按给定的资本与劳动力比例(k =K /L)来装备新增加的劳动力(n),即nk ,而n 是一个固定的劳动力增长率。二是资本深度化(Capital deepening)的投资(k ′),投资用来扩大或加深资本与劳动力比例,使平均劳动力的资本使用量增加,即资本与劳动力比例的变化率增加。可写出公式:

k nk L

C L Y '++= (2) (2)移项得: k '=nk L

sY - (3) (3)中L C L Y -应等于L

S 即平均劳动力的储蓄。由Y =C+S ,同除L ,移项后得到,总储蓄(S)等于储蓄倾向(s)和收入(Y)的乘积,即S =sY ,代入(3)得:

k ′=sf(k)-nk (4)

按生产函数概念Y /L 依赖于K /L 即K ,可写成K 的函数Y /L =f(k),代入(4)式得:

k ′=sf(k)-nk (5)

这就是基本的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5)式中sf(k)表示平均劳动力的储蓄量。(5)式说明:资本与劳动力比例的变化率k ′,取决于平均劳动力储蓄量sf(k)(即投资量)和按给定的资本与劳动力比例来配备新增加劳动力所需资本量nk 之间的差额。如果要使平均劳动力储蓄量大于配备新增劳动力所需资本量,那么资本存量的增长必须比劳动力增长的要快,这样才会使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k ′)不断增大。

在(5)中,如果sf(k)=nk,k ′=0时,经济就会实现稳定增长。因为这意味着

平均劳动力的储蓄量正好等于按给定资本与劳动力的比例来配备新增劳动力所需要的资本量。据此,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中的稳定增长率就是劳动力的增长率,而与收入中储蓄比例没有直接关系。

当sf(k)=nk 时,等式同除k ,得到s n k k f =)(,用L

Y 代f(k),L K 代k,则得:n K Y s n K L L Y s ==?,,由于资本与产量之比(即资本系数)C =Y K ,因此K

Y C =1,代入可得n C

s =。这公式说明劳动力增长率等于储蓄倾向与资本系数之比,这是经济的稳定增长率。这公式同哈罗德的有保证的增长率等于自然增长率的意义完全一样。在哈罗德模型中s 、C 、n 都是固定不变的,在新古典模型中C 是可变化可调整的,在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下,能够实现经济的充分就业的稳定增长。

英国剑桥大学琼·罗宾逊、卡尔多、帕西内蒂把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联系起来,强调通过调整储蓄率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为此建立起来的模型,称为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定:社会上存在两个阶级:利润收入者和工资收

入者,二者收入占整个国民收入比例分别为:Y

P 、Y W ,二者的储蓄率分别为p S 、w S ,则全社会储蓄率S 为:

w p S Y

W S Y P S +=

(1) 由于Y

P Y W -=1,代入(1)整理可得: w w p w p S Y

P S S S Y P S Y P S +-=-+=)()1( (2) 再由公式C S G =,其中Y K C =,即K Y C =1,可得经济增长率为: w w p w w p S K Y S S K

P K Y S Y P S S G +-=???????+-=)()( 上式中,K

P 是资本利润率用π表示,则: C

S S S G w w p +-=)(π (3) (3)式就是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其含义是: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率,由利润率高低和利润收入者、工资收入者的储蓄率大小决定。p S 、w S 既定条件下,能够通过变动利润和工资在国民收入中的比例,进而变动整个社会的储蓄率(在哈罗德模型中是不变的)和利润率,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增长。

按照新剑桥经济增长模型,要提高经济增长率,必然使利润收入者的收入比例提高,而工资收入者的收入比例降低,因此,新剑桥学派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弊病在于收入分配失调,解决资本主义社会问题的途径不是追求经济增长,而是国家采取政策措施来实现收入分配的均等化。

7.答: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的特点是在研究大量统计资料基础上,对促进经济增长的各种因素进行综合的考察。这些因素有:消费、储蓄、资本、劳动、知识进展、经济规模等,在经济增长中,这些因素都起着重要作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寻找和确定投资方向和比例,合理配置各种资源,才能够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

——肯德里克的全部要素生产率分析。美国经济学家肯德里克分析了美国生产率的变化,根据实际统计资料,估算出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肯德里克认为:产出量与某一特定生产要素投入量之比叫“部分生产率”,它不能反映出生产率的全部变化。他提出了“全部要素生产率”概念,即产出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经过计算,肯德里克证明,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有着重要作用。他认为影响生产率提高的因素是非常复杂的,主要有:(1)对研究、发展、教育和训练投资的增加;(2)合理有效配置各种资源,使其适应经济变化的速度;(3)技术革新的扩散程度,应用规模;(4)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固有的质量。

——丹尼森的经济增长因素分析。美国经济学者丹尼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定量分析了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其主要内容有:(1)扩大了生产要素投入量的种类,把影响效率和使用人力与非人力生产要素的各种质的因素计算在内了。(2)确定了单位投入量的产出量变化原因的四类因素:①长期因素,主要是指包括技术与经营管理在内的知识进展和反映大规模生产效益的规模经济。②过渡因素,主要是指资源配置的改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业领域的转移,小生产者破产转变为工资劳动者。③短期因素,主要是指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罢工事件、繁荣和危机期间需求变化对生产资源利用率的影响。④立法环境和人类环境的变化,主要是指治理环境污染,加强职工安全与保健费用的增加,它会抵消经济增长。(3)计算各种增长因素对经济增长所作的贡献。通过分析表明美国经济增长的来源主要是:知识进展、就业量增加、教育水平提高、资本投入量的增加和规模经济效益。

丹尼森等人的经济增长因素论抛开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发展的作用,抽象地分析技术、知识等因素,估计有很大随意性,但是,有些对经济增长因素的分析与比较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现实,我们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过程中应当认真研究和借鉴,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8.答: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经济增长造成了严重的恶果,经济增长速度减慢,失业率提高,通货膨胀率提高,经济生活中出现了停滞膨胀的新难题。在经济增长过程中,随着工业的发展,“三废”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带来了公害成灾,自然资源大量消耗,生态失衡,城市人口增多,交通拥挤等一系列严峻问题。面对这种局面,许多经济学家、生态学家、社会学家和人口学家对经济增长带来的灾难,纷纷提出责难,曾经一度是正面意义的“增长”一词,似乎突然增加了阴暗的、使人烦恼的含义。于是引起了一场关于经济增长的论争,主要围绕着两个问题展开:一是资本主义能否继续增长下去?二是这样增长下去值得吗?出现了经济增长极限论(有限论)和反增长理论。

——经济增长极限论。基本观点是:如果世界上自然的、经济的和社会的关系不发生重大变化,由于粮食短缺,资源耗竭,污染严重,世界人口和工业生产能力等因素的变化,人类社会将要发生非常突然和无法控制的崩溃。为了避免人类灾难的突然降临,建议以1970年为基础,使资源消耗降低75%,环境污染减少50%,投资降低40%,人口出生率降低30%,并要从1975年起,停止人口增长,从1980年起,停止工业资本增长,以实现零经济增长的全球均衡。

梅多斯把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归纳与概括为五个:人口增长,粮食供应,资本投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在分析与论述中使用了两个重要概念:倍增时间与反馈环路。

经济增长极限论出现后,在西方世界引起了很大震动和激烈争论。虽然支持者也不少,但却有很多反对者。反对者指出增长极限是建立在不现实的抽象假设基础上的,现实情况未必如此严重。经济增长极限论是对经济增长的一种回答。另一些经济学家从价值判断的角度,则对经济增长提出了疑义:这样的增长值得吗?

——反增长及其引起的论争。英国经济学家米香认为:为经济增长人们付出的代价太高,并不能提高人民生活。他提出的怀疑是:持续的经济增长一定能增加社会福利吗?米香的回答是:物质产品的增加并不等于幸福的增加,应该停止经济增长,恢复昔日的田园生活。

围绕经济增长极限论的论争,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观点。美国的梅萨罗维奇和原西德的彼斯特尔在1974年提出了有差别的增长即有机增长,认为是解决全球危机的惟一出路。从社会极限角度研究人类困境和解决办法的有:荷兰经济学家丁伯根,建议减少世界收入分配与经济机会不平等现象,确保全球经济体系更加协调发展,并开始准备了全球计划体系——“全球经济民主制度”模式;加博尔·科仑布的《超越浪费的时代》(1978年)的中心思想是,由于人类不会管理、使用和分配产品,经济发展可能中止,科学的任务在于改善生产和分配的技术条件,制止滥用自然财富,制定禁止浪费资源的消费和保证合理支配资源以造福全球的战略;拉兹罗在《人类的目标》(1978年)一书中提出了四个全球性目标:①安全,②粮食,③能源和自然资源的利用,④发展方针不是最大限度的经济增长,而是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提高生活质量,建立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分配上的社会公正;波特舍、埃尔曼杰拉、马利查在《学习无极限》(1979年)一书中对人类困境的考察,从外部极限转向内部极限,由物理极限转向社会极限,突出人的要素,要解除人类困境首要的是通过学习改变人的素质与对人的地位的认识,特别强调人类的学习要从一种不自觉的适应,转到自觉的适应,从常规的维持震动学习,转到以预期和参与为显著标志的革新的学习上。这些观点从不同角度提出与论述了人类增长的极限。实际真正的极限与其说是物理的,不如说是社会的、经济的、文化的、心理的。经济增长极限论离开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生产关系来考察经济增长问题,不能从实质上科学地说明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增长极限论和反增长都反映了人们对资本主义的前途与未来失去信心,充满了无可奈何的情绪。同时,我们应承认他们提出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问题都关系到全球命运和人类前途,唤醒了人类的全球性的意识,发现了人类生存的地球极限性的存在,使全球性问题成为人们探索和研究的中心热点,这是有深远和重大意义的。实践证明,经济增长不能仅仅归结为产量和速度,不能忽视人口、资源、环境和生态等问题,这对我们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研究社会主义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都有着借鉴和参考意义。

9.答: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与经济发展理论联系起来,通过修正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的基本假设,把技术进步作为内生变量,把劳动力扩展为人力资本投资,增强与改善了对现实世界的解释能力,使沉默多年的经济增长理论出现重大突破。

美国经济学家保尔·罗默尔(Paul Romer)的新经济增长论称作罗默尔模型,这是一个收益递增模型,把知识积累看作是经济增长的一个独立因素,特殊的知

识和专业化的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最重要源泉,它们自身不仅能形成递增的收益,还能使投入的劳动和资本也产生递增的收益,从而使整个经济的规模收益是递增的。

美国经济学家罗伯特·卢卡斯1988年提出了一个专业化的人力资本增长模型,亦称卢卡斯模型,其特点是把经济增长中的技术进步具体化,将其体现在生产中的一般知识上,表现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卢卡斯认为,只有专业化的、特殊的、表现为劳动者劳动技能的人力资本才是经济增长的真正源泉,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人力资本的两种效应分别是内在效应和外在效应。内在效应是通过正规和非正规教育形成的,体现在高人力资本可以产生收益递增,并获得高收入;外在效应是在实际工作中获得经验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带来的,表现为资本与其他要素的收益都递增。卢卡斯强调,在某种生产中所需要的专业化人力资本是增加产量的决定性因素。人力资本增长率高的国家,人均收入增长率也高。正是各国人力资本的差异导致了各国在经济增长率和人均收入方面的差异。卢卡斯认为,形成人力资本除了接受正式教育或脱离生产岗位到学校学习外,还可以不离开生产岗位,通过师傅带徒弟或在工作中边干边学的方式。这也为发展中国家积累人力资本提供一个新思路:发展对外贸易,引进高科技产品,而后通过直接操作新设备或消费新产品等方式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学习掌握新技术。卢卡斯认为,由于人力资本积累决定着经济增长率,因此一个国家应该集中人力物力生产与出口具有人力资本优势的产品。卢卡斯还认为,由于人力资本积累率的提高可以促使资本收益率递增,因此,一个国家要吸收与引进国际资本,就必须采取各项政策措施与法律保障来提高人力资本积累率。

英国经济学家莫里斯·斯科特提供了一个资本投资决定技术进步的模型。其核心是修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使用的生产函数,引入人力资本和规模收益递增等,其理论基于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总量分析的框架上。斯科特认为运用总量生产函数的主要难题在于资本总量是不可加总的,而且是不可测量的,建议用新增投资总量与产出关系作为替代。斯科特也认为技术进步是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他强调技术进步的作用与投资不能分开,并可用投资数量来测量。斯科特新经济增长论认为,经济增长率主要决定于资本投资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斯科特强调,资本投资是技术进步的源泉,资本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斯科特还强调了发展中国家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吸收外国的先进技术和人力资本,形成一种特殊的赶超效应,加快本国经济发展步伐。

综观上述新经济增长论,其在理论上还不成熟,观点纷呈,论争不已。但这些代表着一种经济学领域新思潮和一个增长经济学新方向,它不但拓宽了研究领域,还能解释现实新问题。在某些理论上有所突破,这在实践上反映了现代经济发展理论的新动态,也适应了信息时代知识经济的新要求。新经济增长论可取之处有:直观说明了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强调知识积累与人力资本;论证了资本投资与技术进步的因果关系,说明了资本积累对促进技术进步及整个经济增长的作用;较好地解决了现代世界穷国与富国差距等现实问题;强调了国际贸易对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作用。这些都值得认真研究与参考借鉴。

10.答: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主张自由放任,反对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凯恩斯主义各派的反对者。

对于经济周期的性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长期和短期中决定经济的因素是相同的,既有总供给又有总需求。经济周期并不能说成是短期经济与长期趋势的背离,经济周期本身就是经济趋势或者潜在的或充分就业的国内生产总值的变

动。所以在他们看来,经济周期和经济增长是一个问题。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市场机制本身是完善的,可以自发调节经济以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一些真实因素的冲击,即“外部冲击”。这些市场经济无法预测这些因素的变动与出现,也无法自发地迅速作出反应,故而经济会发生周期性波动。在这些外部冲击中,主要的是技术冲击。

经济波动的传导机制是如果当期的工资上升,家庭会增加当期的劳动供给,减少当期的闲暇,反之则反然。另外,在发生技术冲击时,厂商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真实工资上升,劳动力供给增加。另一方面,由于下一期资本的边际产品变高,使得家庭认为投资有利,因此储蓄率上升,这使得预期的下一期的消费增长,较高的实际利率也会提高当期的劳动供给,进而使得产量增加。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认为经济周期很大程度上表现为经济基本趋势本身的波动,而不是经济围绕基本趋势波动。也可以说周期不是偏离了均衡状态,而只是均衡状态本身的波动而已,产量的变动仅代表随时间变化的帕累托最优。所以既然是均衡状态,就不存在市场失灵,政府干预也是没有必要的,政府应该为经济的最优增长提供良好的条件,例如提供教育、卫生等公共物品,这些措施都可以影响供给,进而影响经济周期性的表现。

二、计算题:

1.(1)根据乘数—加速数模型,C 2001=b ×Y 2000,I 2001=V(C 2001-C 2000),求出C 2000=4200,C 2001=4500,I 2001=600,总投资=引致投资+自发投资=1500亿元

(2)Y 2001=C 2001+I 2001总=6000亿元

2.(1)w G =s/C ,s=1-C/Y=0,则w G =5%

(2)n G =w G ,此时s=0.2,则C ′=3

3.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k ′=sf(k)-nk ,当k ′=0时,经济就会实现稳定增长。此时0.3(2k-0.52k )=3%k ,求出k=3.8

第十一章短期经济波动模型: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均衡1.决定总需求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答案要点:收入水平和结构、供求水平的结构对应、消费、投资、净出口的大小、物价水平、利率水平、政府支出 2.为什么价格水平的上升会提高利率? 答案要点: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价格水平上升意味着货币需求增大和实际货币存量的减少,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就必须提高利率来抑制货币需求的增长。 3.为什么IS曲线向右下方倾斜? 答案要点:在投资的预期收益不变情况下,利率下降意味着投资成本的减少和利润的增加,所以,企业会增加投资。而增加投资需求就会增加产出和均衡收入。这样,IS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下方倾斜。 4.为什么LM曲线向右上方倾斜? 答案要点:均衡收入提高增加了货币的交易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条件下,为保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上升,以便抑制货币的投机需求。于是,LM曲线就会表现出向右上方倾斜。 5.减少政府支出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这会降低货币需求,在货币供给不变的情况下,为维持货币市场的均衡,利率必须降低。 6.增加货币供给为什么会降低利率? 答案要点:货币供给增加会使货币市场失去原来的均衡,要

恢复均衡就需要相应增大货币需求,为此,利率就会降低。 7.IS曲线和LM曲线为什么不能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答案要点:IS曲线涉及的利率是外生变量,必须由货币市场决定;LM曲线涉及的收入也是外生变量,必须由产品市场决定,所以他们都无法各自独立地决定均衡的国民收入和均衡的利率。 8.你认为IS?LM模型是说明总需求的好模型吗? 答案要点:该模型具有较简洁、直观、能大致说明宏观经济中总需求的优点和特征。但其缺陷也是十分明显的,一是两条曲线的交点具有偶然性和不确定性,严重影响其说服力。二是模型无法反映消费需求的情况。三是该模型受限于其静态表现。四是没有表现出凯恩斯所强调的投资需求的不确定性,表现的却是投资与利率的确定性关系。参见教材p113?115的内容。

第一章答案 二、选择题 1.B 2.D 3.C 4.C 5.D 6.B 7.C 8.A 三、简答题 1.微观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有四个假设前提:资源稀缺性、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 2.微观经济学有什么特点? 答:微观经济学的特点:(1)用数学语言描述经济现象与规律;(2)以价格理论为核心;(3)以均衡为目标;(4)理论与现实紧密结合 3.微观经济学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答: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三大基本问题是: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 4.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个体经济单位。具体从三个层面展开的: 第一个层面:分析单个消费者、单个要素供给者和单个生产者的经济行为。 第二个层面:研究单个市场的价格决定(局部均衡)。 第三个层面:研究所有市场的价格同时决定。 四、论述题 1.请介绍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 答:微观经济学的新发展体现在理论上新发展、方法上新发展和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三个方面。 理论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1)提出了新消费理论,包括显示性偏好理论、风险条件下的选择理论、消费也是家庭生产的理论;(2)提出了现代企业理论,包括企业的性质、最大化模型与委托——代理问题、内部组织效率与非最大化厂商理论;(3)博弈论改写了微观经济学;(4)信息经济学成为微观经济分析的主流。 方法上的新发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计量经济学的崛起,二是统计学在经济学中的大规模运用,三是博弈论引入到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发展的新趋势包括:(1)假定条件多样化,(2)研究领域的非经济化,(3)学科交叉的边缘化。 2.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有何区别? 答: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体现在:(1)研究对象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单个经济单位,二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则是整个经济,研究整个经济的运行方式与规律,从总量上分析经济问题。(2)解决的问题不同。微观经济学要解决的是资源配置问题,而研究社会范围内的资源利用问题,以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3)假设前提不同。微观经济学的基本假设是市场出清、完全理性、完全信息和资源稀缺,而宏观经济学则假定市场机制是不完善的,政府有能力调节经济。(4)研究方法不同。微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是个量分析,即研究经济变量的单项数值如何决定,而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则是总量分析,即对能够反映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经济变量的决定、变动及其相互关系进行分析。(5)中

曼昆《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第3章课后习题答案P63-P66 ■复习题 1.在什么情况下,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而不是外凸的?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生产可能性边界定义 【参考答案】当生产一种产品的机会成本为常数时,生产可能性曲线是直线而不是外凸的。 2.解释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有什么不同。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定义;比较优势定义 【参考答案】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都是用于衡量不同生产者生产效率差异的概念,绝对优势以生产效率为评价标准,比较优势以机会成本为评价标准。同一生产者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具有绝对优势,但不可能同时在两种物品上都拥有比较优势。绝对优势反映了生产率的高低,比较优势反映了相对机会成本的高低。 3.举例说明一个人在做某件事上有绝对优势,而另一个人有比较优势。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应用;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工程师A每小时的工资为500元,一个小时可以把自己的家打扫干净。B每小时的工资为50元,两个小时可以把与A相同面积的房屋打扫干净。在此例中,无论是赚钱还是打扫房间,A都拥有绝对优势。但从比较优势的角度来看,打扫A的家,A的机会成本是500元,而B的机会成本是100元,所以B在打扫房间上具有比较优势。 4.对贸易来说,是绝对优势重要还是比较优势重要?以你对上一道题的答案为例来解释你的推理。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绝对优势应用;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对贸易而言,比较优势重要。如果按照绝对优势,A和B之间没有从事贸易的可能。但是如果从比较优势来看,A专门工作而B专门打扫房间,在相同的时间内,A和B都可以获得更高的收入,这样双方的状况都变得更好。 5.一国是倾向于出口还是进口自己有比较优势的物品?解释原因。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比较优势应用 【参考答案】倾向于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因为在该国的生产效率和资源禀赋不变的条件下,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并进口自己没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可以获得更多的消费者组合。 6.为什么经济学家反对限制各国之间贸易的政策? 【重要级别】☆☆【难度级别】☆ 【考查要点】比较优势应用

第二章计算题 1.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P=100—5Q,供给函数为P=40+10Q。(1)求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2)由于消费者收入上升导致对该商品的需求增加15,则求新的需求函数;(3)由于技术进步导致对商品的供给增加15,则求新的供给函数;(4)求供求变化后新的均衡价格与均衡数量;(5)将(4)与(1)比较,并说明结果。 2.某市的房租控制机构发现,住房的总需求是Qd=100—5P,其中数量Qd以万间套房为单位,而价格P(即平均月租金率)则以数百美元为单位。该机构还注意到,P较低时,Qd的增加是因为有更多的三口之家迁入该市,且需要住房。该市房地产经纪人委员会估算住房的供给函数为Qs=50+5P。(1)如果该机构与委员会在需求和供给上的观点是正确的,那么自由市场的价格是多少(2)如果该机构设定一个100美元的最高平均月租金,且所有未找到住房的人都离开该市,那么城市人口将怎样变动(3)假定该机构迎合委员会的愿望,对所有住房都设定900 美元的月租金。如果套房上市方面的任何长期性增长,其中的50%来自新建筑,那么需要新造多少住房 3.在某商品市场中,有10000个相同的消费者,每个消费者的需求函数均为Qd=12-2P;同时又有1000个相同的生产者,每个生产者的供给函数均为Qs=20P。(1)推导该商品的市场需求函数和市场供给函数;(2)求该商品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3)假设政府对售出的每单位商品征收2美元的销售税,而且1000名销售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有什么影响实际上是谁支付了税款政府征收的税额为多少(4)假设政府对产出的每单位商品给予1美元的补贴,而且1000名生产者一视同仁,这个决定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又有什么影响该商品的消费者能从中获益吗 4.某君对商品x的需求函数为P=100-,求P=60和P=40时的需求价格弹性系数。 5.假定需求函数Qd=500一lOOP,试求:(1)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弧弹性;(2)分别求出价格为2元和4元时的点弹性。 6.假定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100-2P,供给函数为Qs=10+4P,试求:(1)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2)均衡点的需求弹性与供给弹性。 7.甲地到乙地的汽车票价为10元,火车的乘客为12万人,如果火车乘客与汽车票价的交叉弹性为,试问当汽车票价从10元下降至元时,乘座火车的人数将会有什么变化 8.假定猪肉市场存在着蛛网周期,供给和需求函数分别是:Qst=-10+3Pt-1,Qdt=30-2Pt,并且在初始状态时产量为20,问第二年的市场价格是多少均衡价格是多少这个均衡能达到吗

习题六 1.简释下列概念: 完全竞争 答:指不包含有任何垄断因素的市场类型,它需要具备下列四个特征:①该产品在市场上有大量的卖主和买主,从而双方都是价格接受者。②产品同质无差异。③投入要素可以自由流动。④信息充分。 总收益 答:指厂商按一定价格出售一定数量产品后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它等于产品单价销售数量的乘积。 平均收益 答:指厂商销售每单位产品所得到的平均收入,它等于总收益除以总产销量,也就是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 边际收益 答:指每增加或减少一单位产品的销售所引起的总收益的变动量。 会计利润 答:是指销售总收益与会计成本(外显成本)的差额。 经济利润 答:是指销售总收益与企业经营的机会成本或经济成本的差额。 正常利润

答:是指经济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亦即厂商投入经营活动的各项资源的机会成本超过会计成本的部分之总额。 利润极大化必要条件 答:要求每增加一单位产品销售所增加的总收益等于由此带来的成本增加量,即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可用公式表示MR=MC。 垄断 答:指一家厂商控制了一个行业的全部产品供给的市场结构,在垄断条件下,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自然垄断 答:指由显著的规模经济性引起的垄断。如自来水、煤气、电力供应和污水处理等行业都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性,它们的成本会随着使用人数的增加,即供应量的增加而减少。在这些行业,很容易形成自然垄断。 垄断势力 答:可以用价格超出其边际收益(或边际成本)的大小来衡量。它也是垄断企业对其价格的控制程度的一种指标。 价格歧视 答:是指垄断者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不同的价格,或是对不同成本的产品向不同的购买者收取相同的价格。 厂商短期均衡 答:指在短期生产规模给定条件下厂商通过变动可变要素实现利润极大或亏损极小的均衡状态,要求满足MR=MC。

第九章一般均衡论和福利经济学 1.局部均衡分析与一般均衡分析的关键区别在什么地方? 解答:第一,局部均衡分析研究的是单个(产品或要素)市场;其方法是把所考虑的某个市场从相互联系的构成整个经济体系的市场全体中“取出”来单独加以研究。在这种研究中,该市场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仅仅被看成是其本身价格的函数,其他商品的价格则被假定为不变,而这些不变价格的高低只影响所研究商品的供求曲线的位置;所得到的结论是,该市场的需求和供给曲线共同决定了市场的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 第二,一般均衡分析是把所有相互联系的各个市场看成一个整体来加以研究。因此,在一般均衡理论中,每一商品的需求和供给不仅取决于该商品本身的价格,而且也取决于所有其他商品(如替代品和补充品)的价格。每一商品的价格都不能单独地决定,而必须和其他商品价格联合着决定。当整个经济的价格体系恰好使所有的商品都供求相等时,市场就达到了一般均衡。 2.试评论瓦尔拉斯的拍卖者假定。 解答:第一,拍卖者假定意味着,在拍卖人最终喊出能使市场供求相等的价格以前,参与交易的人只能报出他们愿意出售和购买的数量,但不能据此进行实际的交易。只有当拍卖人喊出的价格恰好使得供求相等时,交易各方才可以实际成交。 第二,拍卖者假定是瓦尔拉斯均衡和现在的一般均衡论赖以成立的基础。 第三,很显然,拍卖者假定完全不符合实际。因此,以该假定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也就成了“空中楼阁”。如果容许参与交易的人在非均衡价格下进行交易,那就不能保证一切市场在同一时间达到均衡状态,从而也就不能保证一般均衡的实现。 3.试说明福利经济学在西方微观经济学中的地位。 解答:第一,福利经济学可以说是西方微观经济学论证“看不见的手”原理的最后一个环节,其目的在于说明:完全竞争模型可以导致帕累托状态,而这一状态对整个社会来说又是配置资源的最优状态。 第二,西方的微观经济学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即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实证经济学研究实际经济体系是怎样运行的,它对经济行为作出有关假设,根据假设来分析和陈述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并试图对结论进行检验。简言之,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除了“是什么”的问题之外,西方经济学家还试图回答“应当是什么”的问题,即他们试图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一个经济体系的运行进行评价,并进一步说明一个经济体系应当怎样运行,以及为此提出相应的经济政策。这些便属于所谓规范经济学的内容。 第三,福利经济学就是一种规范经济学。具体来说,福利经济学是在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条件下,研究整个经济的资源配置与个人福利的关系,特别是市场经济体系的资源配置与福利的关系,以及与此有关的各种政策问题。 4.什么是帕累托最优?满足帕累托最优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 解答:第一,如果对于某种既定的资源配置状态,任何改变都不可能使至少一个人的状况变好而又不使任何人的状况变坏,则称这种资源配置状态为帕累托最优状态。 第二,帕累托最优状态要满足三个条件。(1)交换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消费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替代率相等;(2)生产的最优条件:对于任意两个生产者来说,任意两种商品的边际技术替代率相等;(3)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任意两种产品的边际替代率与边际转换率相等。在完全竞争条件下,帕累托最优的三个条件均能得到满足。 5.为什么说交换的最优条件加生产的最优条件不等于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条件? 解答:第一,交换的最优只是说明消费是最有效率的;生产的最优只是说明生产是最有效率的。两者的简单并列只是说明消费和生产分开来看时各自独立地达到了最优,但并不能说明,当将交换和生产综合起来看时,也达到了最优。 第二,交换和生产的最优是要将交换和生产这两个方面综合起来,讨论交换和生产的帕累托最优条件。

习题四 1. 简释下列概念: 生产函数 答:指产品产出量与为生产这种产品所需要投入的要素量之间的关系。 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答:一种典型的齐次生产函数,由柯布和道格拉斯在1928年研究美国1899年到1922年间资本与劳动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量的影响时提出的生产函数,其形式是Q AK L αβ=,这里A 代表技术水平,K 、L 分别代表资本与劳动,α、β是系数。 边际产量 答:是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平均产量 答:是指平均每单位生产要素投入的产出量。 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答:一种普遍经济现象,指在一定技术水平条件下,若其他生产要素不变,连续地增加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在达到某一点之后,总产量的增加会递减,即产出增加的比例小于投入增加的比例,这就是生产要素报酬递减。 等产量曲线 答:指其他条件不变时,为生产一定的产量所需投入的两种生产要素之间的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

答:是指在产量不变的情况下,当某种生产要素增加一单位时,与另一生产要素所减少的数量的比率。 等成本线 答:是生产要素价格一定时,花费一定的总成本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组合的轨迹。 扩展线(扩展轨道) 答:是代表不同产量水平的最优投入组合点的轨迹。 规模报酬 答:是指当各种要素同时增加或减少一定比率,从而生产规模变动所引起产量的变化情况。 2.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这三种情况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的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三种情况的区别何在?“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规模报酬的递增、不变和递减与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报酬递增、不变和递减的区别如下:规模报酬问题论及的是,一厂商的规模本身发生变化(这假定为该厂的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和劳动、原材料等可变要素发生了同比例变化)相应的产量是不变、递增还是递减,或者说是厂商根据他的经营规模大小(产销量大小)设计不同的工厂规模;而可变比例生产函数所讨论的则是在该厂的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即厂房、设备等固定要素既定不变,可变要素的变化引起的产量(报酬)递增、递减及不变等三种情况。 “规模报酬递增的厂商不可能也会面临要素报酬递减的现象。”这个命题是错误的。规模报酬和可变要素报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规模报酬问题讨论的是一座工厂本身规模发生变化时相应的产量变化,而可变要素报酬问题论及的则是厂房规模已经固定下来,增加可变要素时相应的产量变化。事实上,当厂商经营规模较大,在给定技术状况下投入要素的效率提高,即规模报酬递增的同时,随着

第九章宏观经济的基本指标及其衡量 1.何为GDP?如何理解GDP? 答案要点:GDP是指一定时期内在一国(或地区)境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对于GDP的理解,以下几点要注意: (1)GDP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为了解决经济中不同产品和服务的 实物量一般不能加总的问题,人们转而研究它们的货币价值,这就意味着,GDP一般是用某种货币单位来表示的。 (2)GDP衡量的是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中间产品和服务价值不计 入GDP。最终产品和服务是指直接出售给最终消费者的那些产品和服务,而中间产品和服务是指由一家企业生产来被另一家企业当作投入品的那些服务和产品。 (3)GDP是一国(或地区)范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说,只有那些在指定的国家和地区生产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才被计算到该国或该地区的GDP中。 (4)GDP衡量的是一定时间内的产品和服务的价值,这意味着GDP属 于流量,而不是存量。 2.说明核算GDP的支出法。 答案要点:支出法核算GDP的基本依据是:对于整个经济体来说,收入必定等于支出。具体说来,该方法将一国经济从对产品和服务需求的角度划分为了四个部门,即家庭部门、企业部门、政府部门

和国际部门。对家庭部门而言,其对最终产品和服务的支出称为消费支出,用字母C表示;对企业部门而言,其支出称为投资支出,用字母I表示;对政府部门而言,将各级政府购买产品和服务的支出定义为政府购买,用字母G表示;对于国际部门,引入净出口NX来衡量其支出,净出口被定义为出口额与进口额的差额。将上述四部门支出项目加总,用Y表示GDP,则支出法核算GDP的国民收入核算恒等式为: Y=C+I+G+NX。 3.说明GDP这一指标的缺陷。 答案要点:(1)GDP并不能反映经济中的收入分配状况。GDP 高低或人均GDP高低并不能说明一个经济体中的收入分配状况是否理想或良好。 (2)由于GDP只涉及与市场活动有关的那些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因此它忽略了家庭劳动和地下经济因素。 (3)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方式付出的代价。 (4)GDP不能反映人们的生活质量。 4.何为通货膨胀?怎样描述它? 答案要点:通货膨胀是指一个经济体在一定时期内价格水平持续地上升的情况。通货膨胀的程度是用通货膨胀率来反映的,通货膨胀率被定义为从一个时期到另一个时期价格水平变动的百分比。如果以

二十三章 1下列每种交易会影响CDP的哪一部分(如果有影响的话)?并解释之。 A.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 答:家庭购买了一台新冰箱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部分,因为家庭用于家用电器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耐用品类中。 B.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 答:杰妮姑妈买了一所新房子会增加GDP中的投资(1)部分,因为家庭住宅能长期供人居住,提供服务。它比一般耐用消费品的使用寿命更长,因此把住宅房屋的投资计算在投资中。 C.福特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 答:福利汽车公司由其存货中出售了一部雷鸟牌汽车会减少现期GDP中的投资,因为销售中间物品存货时,企业的存货投资是负的,因而减少了当期的GDP。 C.你买了一个比萨饼。 答:我买了一个比萨饼会增加GDP中的消费(C),因为我用于购买食品的支出计算在消费的非耐用品类中。 D.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 答:加利福尼亚重新铺设了101号高速公路增加了GDP中的政府购买(G),因为修建高速公路是政府的行为。 E.你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 答:我的父母购买了一瓶法国红酒会减少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法国红酒是进口食品,它的购买增加了美国的进口。 F.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 答:本田公司扩大其在俄亥俄州马利斯维尔的工厂增加了GDP中的净出口(NX),因为本田公司是一家日本企业,它在美国的投资减少了美国对日本本田汽车的进口,使NX增加 2.GDP组成部分中的“政府购买”并不包括用于社会保障这类转移支付的支出。想想GDP 的定义,解释为什么转移支付不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答:因为转移支付并不是要交换现在生产的物品或劳务,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看,转移支付就像税收和回扣一样。转移支付和税收一样改变了家庭收入,但并没有反映经济的生产。由于GDP是要衡量在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从物品与劳务的生产中得到的收入,所以,不把转移支付包括在政府购买内。 6.考虑以下美国GDP的数据: A.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多少?(注意:增长率是一个时期到下一个时期百分比的变动。 答:1996年到1997年间名义收入增长率是5.86%。 B.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多少? 答:1996年到1997年间,GDP平减指数的增长率是1.8%。 C.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6年的实际收入是69654.5亿元。 D.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GDP是多少? 答:按1992年的价格衡量,1997年的实际收入是72419.7亿元。

当代的显学:经济学起源的探秘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现代经济学的基础?()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从思想渊源的角度来看,以下属于经济学的起源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单一性和有限性不是人的欲望所具有的特征。()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政治经济学转向现代经济学的标志是马歇尔的《经济学原理》。()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欲望与资源: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以下哪一项是经济学研究的核心?()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满足人类欲望的资源的特点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需要不受货币预算约束的需求。()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在既定的资源条件下,人类生产的产品产量是无限的。()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上)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单选题】按照经济学原理的观点,以下属于经济学的正确分类的是()。 ?A、 ?B、 ?C、 ?D、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多选题】与微观经济学相比,以下选项属于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的有()。 ?A、 ?B、 ?C、 ?D、 我的答案:BCD 得分:25.0分 3 【判断题】宏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中多个经济主体的行为及相应的经济变量。()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4 【判断题】从经济学原理的观点来看,货币资本的所有者一定不是消费者。() 我的答案:× 得分:25.0分 微观与宏观:经济学的分类(下)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单选题】根据微观经济学的观点,微观经济学所研究的经济的性质是()。 ?A、 ?B、 ?C、 ?D、 我的答案:A 得分:25.0分 2 【单选题】根据经济学原理的观点,经济人的特征是()。 ?A、 ?B、

名词解释(5,15) 需求:一种商品的需求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愿意 而且能够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需求必须是指消费者既有购买欲望又有购买能力的有效需求) 供给:一种商品的供给是指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下愿意 而且能够提供出售该种商品的数量。(需求是指生产者既有出售的愿望又有出售的能力的有效供给) 消费者剩余:是消费者在购买一定数量的某种商品时愿意支付的最高总价格和实际支付的总价格之间的差额。 生产者剩余:指厂商在提供一定数量的某种产品时,实际接受的总支付和愿意接受的最小支付之间的差额。 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获得的最高收入。 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 边际替代率:在维持效用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消费者增加一单位某种商品的消费数量时所需要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消费数量,被称为商品的边际替代率。 垄断市场:是指整个行业中只有唯一的一个厂商的市场组织。(垄断厂商可以控制和操纵市场价格) 寡头市场:寡头市场又称为寡头垄断市场。它是指少数几家厂商控制整个市场的产品生产和销售的这样的一种市场组织。 垄断竞争:垄断竞争市场是这样一种市场组织,一个市场中有许多厂商生产和销售有差别的同种产品。 均衡价格:一种商品的均衡价格是指该种商品的市场需求量和市场供给量相等时的价格。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维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一单位某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时所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投入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 二、简答(3,16) 完全竞争市场形成的条件

市场上有大量的买者和卖者(每一个消费者和每一个厂商对市场价格没有任何的控制力量,他们每一个人都只能被动地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他们被称为价格接受者) 市场上每一个厂商提供的商品都是完全同质的 所有资源具有完全的流动性(这意味着厂商进入或退出一个行业是完全自由的和毫无困难的) 信息是完全的(由于每一个买者和卖着都知道既定的市场价格,都按照这一既定的市场价格进行交易,这也就排除了由于信息不畅通而可能导致的一个市场同时按照不同的价格进行交易的情况) 无差异曲线形成的特征 函数是连续的,有无数条 离原点越远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高,离远点越近的无差异曲线代表的效用水平越低。 无差异曲线相互平行 无差异曲线是凸向原点的 无差异曲线的斜率的绝对值是递减的,这取决于商品的边际替代率递减规律 需求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量的变动:任何一条市场需求曲线都表示在其他条件不变时,由某商品的价格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需求数量的变动。(由商品自身价格因素变动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动被称为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这些其他因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需求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需求的变动。(由非价格因素变化引起的需求数量的变化,被称为需求的变动) 需求的变动表现为需求曲线本身发生了移动,(线的移动),即形成了一条新的曲线;需求量的变动表现为既定的需求曲线上点的位置发生了移动(点的移动) 供给的变动和供给量的变动 供给的变动: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这些其他要素变化所导致的市场供给数量的变化通常称为供给的变动。(由非价格因素的变动引起的商品的供给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的变动) 供给量的变动:在影响商品供给数量的诸多因素中,如果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只考虑商品自身价格的变化对该商品供给数量的影响,则用一条供给曲线来表示。(由商品自身价格因素的变动引起商品供给数量的变动被称为供给量的变动)供给的变动表现为供给曲线本身发生了移动(线的移动),即形成了一条新的曲线;供给量的变动表现为既定供给曲线上点的位置的移动(点的移动)。 等产量曲线特征 等产量曲线连续并且有无数条 离远点越远的等产量曲线,产量越高 等产量曲线相互平行 等产量曲线凸向远点

经济学课后习题答案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 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 解答:(1)将需求函数 d Q = 50-5P和供给函数 s Q =-10+5P代入均衡条件 d Q = s Q ,有: 50- 5P= -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 =6代入需求函数 d Q =50-5p ,得: Qe=50-5 20 6= ?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s Q =-10+5P ,得: Qe=-10+5 20 6= ?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 d Q =60-5p和原供给函数 s Q =-10+5P, 代入均衡条件 d Q = s Q ,有: 60-5P=-10=5P 得 7 = Pe 以均衡价格 7 = Pe代入d Q =60-5p ,得 Qe=60-5 25 7= ? 或者,以均衡价格 7 = Pe代入s Q=-10+5P, 得 Qe=-10+5 25 7= ?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7 = e P , 25 = Qe (3) 将原需求函数 d Q =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 供给函数Q s=-5+5p ,代入均衡条件 d Q = s Q ,有: 50-5P=-5+5P 得 5.5 = e P Q Q d Pe - Qd

西方经济学——高鸿业第五版 第二章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 (4)利用(1)(2)(3),说明静态分析和比较静态分析的联系和区别。 (5)利用(1)(2)(3),说明需求变动和供给变动对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的影响.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 有: 50-5P=-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 Qd=50-5p ,得:Qe=50-5*6=20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Qe=-10+5P ,得:Qe=-10+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60-5P=-10=5P 得 Pe=7 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60-5p ,得Qe=60-5*7=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 得Q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3) 将原需求函数Q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5+5P 得 Pe=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 ,得 Qe=50-5*5.5=2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5P ,得Q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如图1-3所示. (4)所谓静态分析是考察在既定条件下某一经济事物在经济变量的相互作用下所实现的均衡状态及其特征.也可以说,静态分析是在一个经济模型中根据所给的外生变量来求内生变量的一种分析方法.以(1)为例,在图1-1中,均衡点E就是一个体现了静态分析特征的点.它是在给定的供求力量的相互作用下所达到的一个均衡点.在此,给定的供求力量分别用给定的

习题 第一章 一、名词解释 西方经济学资源配置实证分析规范分析边际分析 二、选择题 1、经济学可定义为() A.政府对市场制度的干预 B.企业取得利润的活动 C.研究如何最合理地配置稀缺资源于诸多用途 D.人们靠收入生活 2、下列哪项问题不是西方经济学研究涉及的问题() A.在稀缺资源约束条件下,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法 B.如何实现中国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番 C.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问题 D.充分就业和物价水平的稳定 3、下列哪项是属于规范经济学研究的范畴() A.电冰箱在夏季热销的原因分析 B.政府如何改变收入分配不均的现象 C.对中国经济实现经济增长率超过8%的研究 D.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研究 4、下列命题中哪一个不是实证经济学命题(C ) A.2007年9月美联储把贴现率降至4.75% B.2007年美国失业率超过4% C.联邦所得税对中等收入家庭是不公平的 D.社会保险税的课税依据现已超过30000美元 5、关于经济如何运作的基本经济问题() A.只有在市场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B.只有在计划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C.只有在混合经济国家中才存在 D.无论是哪种类型的经济,都存在 三、判断题 1、西方经济学是研究人类关于选择行为的科学。 2、资源的稀缺性是由于人们的欲望存在无限性特征决定的。 3、“一家制药厂研发新药并上市销售”这一事件属于宏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本年度失业人数下降”这一事件属于微观经济学讨论的问题。 4、在市场经济体制条件下,经济体系中的决策完全是由非政府组织做出的。 5、经济理论揭示了经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6、实证研究所得到的结论,是人们进行规范研究的基础。 四、简答题 1、请简单介绍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研究内容。 2、西方经济学中的实证分析和规范分析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这是我在网上找的,大多数题目都有,朋友们可以参考一下!有一点不确定的是G—L指数,大家再上网查看看,是乘100还是乘1?希望可以给你们帮助,预祝大家顺利通过! 第二章古典国际贸易理论 在古典贸易模型中,假设A国有120名劳动力,B国有50名劳动力,如果生产棉花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2吨,B国也是2吨;要是生产大米的话,A国的人均产量是10吨,B国则是16吨。画出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并分析两国中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哪一国拥有生产大米的比较优势? 思路:B国由于每人能生产16吨大米,而A国每人仅生产10吨大米,所以B国具有生产大米的绝对优势。 从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看出A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为0.2,而B国为0.125,所以B国生产大米的机会成本或相对成本低于A国,B国生产大米具有比较优势。 1.下表列出了加拿大和中国生产1单位计算机和1单位小麦所需的劳动时间。 假定生产计算机和小麦都只用劳动,加拿大的总劳动为600小时,中国总劳动为800小时。 (1)计算不发生贸易时各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 (2)哪个国家具有生产计算机的比较优势?哪个国家具有生产小麦的比较优势? (3)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2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参与贸易可以从每单位的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中国可以从每单位进口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如果给定世界价格是1单位计算机交换24单位的小麦,加拿大和中国分别可以从进口每单位的货物中节省多少劳动时间? (4)在自由贸易的情况下,各国应生产什么产品,数量是多少?整个世界的福利水平是提高还是降低了?试用图分析。(以效用水平来衡量福利水平)思路: (1)中国生产计算机的机会成本为100/4=25,加拿大为60/3=20

《微观经济学》(高鸿业第四版) 第二章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 d=50-5P,供给函数为Q s=-10+5p。 (1)求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 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 e和均衡数量Q e,并作出几何图形。 解答:(1)将需求函数 Q d= 50-5P和供给函数 Q s=-10+5P代入均衡条件 ,有: 50- 5P= -10+5P 得: P e=6 以均衡价格P e =6代入需求函数 Q d=50-5p ,得: Q e=50-5*6=20 或者,以均衡价格 Pe =6 代入供给函数 Q s =-10+5P ,得: Qe=-10+5*6=20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 数Q d=60-5p和原供给函数Q s =-10+5P, 代入均衡条件Q d= Q s ,有: 60-5P=-10=5P 得 Pe =7 以均衡价格 Pe =7 代入 Q d=60-5p ,得 Qe=60-5*7=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7 代入Q s=-10+5P 得 Qe=-10+5*7=25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 Pe =7 ,Qe=25 2.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1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是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第五章弹性及其应用复习题: 1、给需求价格弹性和需求收入弹性下定义。 答:需求价格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其价格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需求收入弹性,是指一种物品需求量对消费者收入变动反应程度的衡量。 2、列出并解释决定需求价格弹性的一些因素。 答:需求价格弹性取决于许多形成个人欲望的经济、社会和心理因素。通常,需求价格弹性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决定:①必需品与奢侈品。必需品倾向于需求缺乏弹性,奢侈品倾向于需求富有弹性。②相似替代品的可获得性。有相似替代品的物品往往富有需求弹性,因为消费者从这种物品转向其他物品较为容易。③市场的定义。范围小的市场的需求弹性往往大于范围大的市场,因为范围小的市场上的物品更容易找到相近的替代品。④时间的长短。物品往往随着时间的变长而需求更富有弹性,因为在长期中人们有充分的时间来改变自己的消费嗜好和消费结构。 3、如果弹性大于1,需求是富有弹性还是缺乏弹性?如果弹性等于0,需求是完全有弹性还是完全无弹性? 答:弹性大于1,需求富有弹性。弹性等于0,需求完全无弹性。4、根据供求图说明均衡价格、均衡数量和生产者得到的总收益。答:如图,供求与需求曲线的交点是均衡点,均衡点所对应的价格P 是均衡价格,所对应的数量Q是均衡数量。P*Q,即红色部分是生产

者得到的总收益。 5、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如何改变总收益呢?解释原因。 答:如果需求是富有弹性的,价格上升会使总收益减少。因为需求富有弹性,价格上升引起需求量减少的如此之多,以至于大到抵消价格上升所带来的收益,即需求量下降的比例大于价格上升的比例。 6、如果一种物品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我们把这种物品称为什么? 答:需求收入弹性小于0的物品,我们称为低档物品。 7、如何计算供给的价格弹性?解释这个公式衡量什么? 答:供给价格弹性=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价格变动百分比。他是衡量供给量对其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8、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是多大? 答:毕加索油画的供给价格弹性为零。因为不管油画价格怎样变动,画商们不可能再生产出这种油画,只能提供一个固定数量。 价格

第二章练习题参考答案 1.已知某一时期内某商品的需求函数为Qd=50-5P,供给函数为Qs=-10+5p。 (1)求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 ,并作出几何图形。 (2)假定供给函数不变,由于消费者收入水平提高,使需求函数变为Qd=60-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3)假定需求函数不变,由于生产技术水平提高,使供给函数变为Qs=-5+5p。求出相应的均衡价格Pe和均衡数量Qe,并作出几何图形。2.解答:(1)将需求函数Qd=50-5P和供给函数Qs=-10+5P代入均衡条件Qd=Qs, 有: 50-5P=-10+5P 得: Pe=6 以均衡价格Pe=6代入需求函数Qd=50-5p ,得:Qe=50-5*6=20 或者,以均衡价格Pe =6 代入供给函数Qe=-10+5P ,得:Qe=-10+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 =6 , Qe=20 ...如图1-1所示. (2) 将由于消费者收入提高而产生的需求函数Qd=60-5p和原供给函数Qs=-10+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60-5P=-10=5P 得Pe=7 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60-5p ,得Qe=60-5*7=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7代入Qs=-10+5P, 得Qe=-10+5*7=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7,Qe=25 (3) 将原需求函数Qd=50-5p 和由于技术水平提高而产生的供给函数Qs=-5+5p ,代入均衡条件Qd=Qs,有: 50-5P=-5+5P 得Pe=5.5 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0-5p ,得 Qe=50-5*5.5=22.5 或者,以均衡价格Pe=5.5代入Qd=-5+5P ,得Qe=-5+5*5.5=22.5 所以,均衡价格和均衡数量分别为Pe=5.5,Qe=22.5.如图1-3所示. 2. 假定表2—5是需求函数Qd=500-100P在一定价格范围内的需求表: 某商品的需求表 (1)求出价格2元和4元之间的需求的价格弧弹性。 (2)根据给出的需求函数,求P=2是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 (3)根据该需求函数或需求表作出相应的几何图形,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它与(2)的结果相同吗? 解(1)根据中点公式 有:ed=(200/2){[(2+4)/(2)]/[(300+100)/(2)]}=1.5 (2) 由于当P=2时,Qd=500-100*2=300,所以,有: =-(-100)*(2/3)=2/3 (3)根据图1-4在a点即,P=2时的需求的价格点弹性为: 或 显然,在此利用几何方法求出P=2时的需求的价格弹性系数和(2)中根据定义公式求出结果是相同的,都是ed=2/3。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