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城隍往事

城隍往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sodocs.net/doc/e33886700.html,

城隍往事

作者: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9年第04期

城隍是我国古代神话传说中守护城池的神,始于周代,兴盛于宋代。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朱元璋明令各府州县均设城隍神并每年祭祀,由此形成了民间祭祀城隍爷的习俗。清朝沿袭了明朝礼俗,城隍庙遍及县级以上的城市。那么,清代的齐齐哈尔有过城隍庙吗?如果有,是现在的什么地方?城隍又是谁?有什么样的故事呢?

城隍庙踪

清代的齐齐哈尔城作为黑龙江将军、齐齐哈尔副都统镇守之地,曾经建有城隍庙。有关这些历史痕迹,如碎片一般散见于史志文献当中。据西清《黑龙江外记》记载:“齐齐哈尔城中有城隍庙……,在城中西南隅,神最灵。”这里,西清并没有说明城隍庙的具体位置。道光年间流戍齐齐哈尔的大学士英和在其著述《卜魁纪略》中也提到“城隍庙在土城内西南隅”。这一方位被民国年间来齐齐哈尔办报的魏毓兰在《龙城旧闻》中再次著录。从“土城内西南隅”这一指向看,城隍庙应在清代齐齐哈尔外城(土城)的西南角。

查阅《齐齐哈尔地名志》,其中有城隍庙胡同的记载,并明确指出此胡同约形成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南起敏德胡同,西止信智胡同,长87米左右。据《龙城旧闻》记载,城隍庙始建于嘉庆十年(1805)。从这一记载我们不难发现,城隍庙始建时间与城隍庙胡同形成时间相矛盾。如果齐齐哈尔城隍庙胡同形成时间确实是乾隆五十七年(1792),那么,城隍庙建筑时间还会更早一些,嘉庆十年(1805)显然有误。在齐齐哈尔档案馆1987年编印的《齐齐哈尔档案史料》中,刊载了刘守君撰写的《齐齐哈尔名胜古迹史料集》,更是直指城隍庙建筑年代,为乾隆五十七年(1792)庙仅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各五间。据史料记载,民国年间,城隍庙因历年风雨浸蚀,坍塌不堪。中心慈善会会长陈福龄募集巨款,重新建筑,于1922(民国十一年)4月开工,是年11月28日落成,殿貌焕然一新,并扩大了规模。当时,城隍庙有正殿五间,东西配房各七间,山门三间,山神及土地庙各一间,东西角门各一座,装草棚三间,井房一间,粥厂、厨房二间,焚化库一间,庙后院设立难民栖所,计正草房五间,砖土平房五间、南土平房七间、西砖土平房七间,由中心慈善会管理,产权属于黑龙江省公署。据《果氏宗谱》记载,1935年至1943年,省城中心慈善会会长果考亭曾经主持齐齐哈尔城隍庙,道号寿祺居士,以救济社会为己任,开设粥棚,夏发单衣冬发棉,救济了无数的本地、河南、山东、河北的难民。

民国时代,城隍庙成为黑龙江主要慈善场所。据《齐齐哈尔市志资料》第五辑记载,1922年5月25日,成立于1919年(民国八年)的贫民收养所改为贫民工厂,并制定工厂章程,厂址迁入城隍庙院内。1935年(民国二十四年)该庙曾作为佛教活动场所。据1943年(伪满康德十年)编印的《齐齐哈尔市政概要》记载,当时的城隍庙主祀释迦牟尼,并祀城隍,只有密空和尚一人传教。齐齐哈尔解放后的1947年,城隍庙停止了宗教活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