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乳腺癌相关问题读书笔记

乳腺癌相关问题读书笔记

乳腺癌相关问题读书笔记
乳腺癌相关问题读书笔记

乳腺癌相关问题读书笔记

概论: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并且发病率每年约以2%的速度递增,全世界每年约有120万妇女发生乳腺癌,有50万妇女死于乳腺癌。北美、北欧是乳腺癌的高发地区,每7 - 10个妇女中有一人在其一生中会患乳腺癌,其发病率约为亚、非、拉美地区的4倍。近年来新病例数以每年3% - 4% 的速度递增,超出全球1至2个百分点。在国内,沿海大城市的发病率及死亡率高于内陆地区。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乳腺癌已经成为妇女第一位恶性肿瘤。

人群分布:

本病的绝大多数是女性,男性乳腺癌仅占乳腺癌的1%左右。

年龄分布:

30岁内少见,45-50岁的发病率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达到最高峰。

乳腺癌的致病因素

1. 激素因素:

⑴、月经情况:(初潮年龄<13岁/ >17岁:2.2倍绝经年龄>55岁/ <45:2倍)初次足月生产年龄(<20岁/ >30岁:1/3)⑵、哺乳情况⑶、激素替代(相对危险因子1.02 –

1.35)避孕药的使用?

2. 遗传因素:

⑴、家族聚集性:直系亲属乳腺癌史,一级亲属中有乳腺癌者,其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较正常人群高2~3倍,危险性又与家属成员中乳腺癌发生年龄及是否患双侧乳腺癌有关⑵、P53,BRCA 1-2突变

3. 乳腺良性疾病: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

4. 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与人均消耗脂肪量有较强的相关。可能与脂肪组织分泌的雄烯二酮转变为雌酮有关。)

5.电离辐射:斗蓬野照射后。

乳腺的常用辅助检查手段:

1、乳腺超声检查

2、乳腺钼钯X线检查

3、乳腺红外线检查

4、乳头溢液细胞学检查;溢液CEA检查

5、乳管镜检查

6、定位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

7、乳腺活组织切除病理检查。

8、乳腺MRI检查。

9、乳腺CT检查10、PET检查11、ECT检查。

问题:1、请问你在临床上如何合理选择这些检查方式?他们各有什么优缺点。

2、对于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乳腺超声检查及乳腺钼钯X线检查你是如何选择适应症的。

乳腺癌的诊断

局部肿瘤诊断:①临床体检(月经来潮后第9 –11天)②乳腺X线摄影:可以早期发现1cm以下的肿瘤③乳腺超声检查:对乳腺癌诊断的准确率在80% - 85% ④热图像检查:准确性不高。⑤组织学检查:针吸或肿瘤活组织检查

远部位转移的诊断:①临床体检②实验室检查:血象、肝功能、CEA、CA15-3 ③对侧乳腺X线摄影④胸部X线摄影⑤腹部B超检查⑥全身骨骼ECT检查。

医学界对乳腺癌治疗的认识过程:19世纪末Halsted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和病理解剖学研究认为,乳腺癌的发展规律先是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后沿淋巴道转移,最后出现血行播散,即在一定时间范围内,乳腺癌是一种局部疾病,若能将肿瘤及区域淋巴结完整切除,就可能治愈。于是他在1882年创立了乳腺癌根治术,即整块切除肿瘤在内的全部乳腺,包括相当数量的乳腺皮肤和周围组织,以及胸大肌、胸小肌和腋窝淋巴结,即Halsted乳腺癌根治术.Halsted学派是以病理解剖学为基础,把乳腺癌看做是乳腺的局部病变,把区域淋巴结当做是癌细胞通过的机械性屏障。Halsted手术开创了乳腺癌外科史上的新纪元,被誉为“经典”的乳腺癌根治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也奠定了肿瘤外科的治疗原则,即肿瘤连同周围软组织及区域淋巴结的广泛切除。半个多世纪,Halsted手术在乳腺癌外科中的优势是无可争辩的。至20世纪40年代末,人们认识到乳腺癌的淋巴转移除腋窝淋巴途径外,内乳淋巴结同样也是乳腺癌转移的第一站,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则为第二站。从清扫乳腺癌区域淋巴结这个意义上讲,经典根治术遗漏了一处重要的乳腺淋巴引流区,即内乳淋巴链。由于当时人们对肿瘤的认识还停留在单纯的“局部根治”上,Halsted手术的疗效渐趋稳定,加上麻醉和胸外科技术的迅速发展,使Halsted手术受到了“扩大”手术的冲击。提出了根治术合并切除锁骨上淋巴结及内乳淋巴结的乳腺癌超根治术。乳腺癌的超根治术与根治术相比,术后并发症多,治疗效果差,很快放弃使用。这样曾在欧美煊赫一时的乳腺癌超根治术从此消声灭迹。以后,许多前瞻性临床试验和多中心的研究结果显示:乳腺癌的扩大根治术与根治术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加上放、化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扩大手术在历史的进程中逐渐被摒弃,结束了它对Halsted学派的冲击。随着生物学和免疫学研究的深入,Fisher首先提出: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区域淋巴结虽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免疫作用,但不是癌细胞滤过的有效屏障,血流扩散更具有重要意义。由此人们可以解释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早期乳腺癌生存率为什么不是100%或接近100%,为什么临床上会出现仅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而隐匿着原发病灶的隐匿性乳腺癌。大量的临床观察显示乳腺癌手术后进行综合治疗,能有效地提高病人的生存率,而病人所受到的医疗风险,却远远小于单纯扩大手术范围所造成的伤害。Halsted手术再次受到“缩小”手术的挑战。而“缩小”手术的浪潮并没有停止在改良根治术上,而是向保留乳房的各种“缩小”手术方向发展,包括象限切除、区段切除、局部切除,加上腋窝淋巴结清扫。保乳手术不仅考虑了生存率和复发率,还兼顾了术后上肢功能和形体美容。全世界几项有代表性的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对保乳手术与根治术的疗效进行了比较。如来自米兰国立癌症研究院的临床试验,来自美国乳腺与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组NSABP B-06计划,来自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试验10801,均证实了保乳手术的可行性,同时也肯定了术后放疗的必要性。

目前的观点:

?乳腺癌是一种以局部表现为主的全身系统性疾病

?其受体内多种因素的影响

?治疗应包括全身和局部两部分

?局部治疗的过分扩大并不能进一步改善治疗效果,但局部肿瘤控制率直接影响长期生存率。问题:影响乳腺癌愈后的因素?

影响乳腺癌愈后的因素:

1. 肿瘤大小

2. 腋窝淋巴结转移数量

3. 肿瘤组织学分级(SBR)

4. 患者年龄

5. 肿瘤组织激素受体(ER、PR)

6. 肿瘤细胞增殖特点:异倍染色体、S期比例高、Ki-67或PCNA表达

7、EGFR、c-erbB2表达

当前国际上乳腺癌的治疗原则:

1、小体积非炎性单发肿瘤:肿瘤切除+ 腋窝淋巴结清扫+辅助放化疗+/- 三苯氧胺治疗。

2、大体积非炎性肿瘤/多灶肿瘤:改良根治术+ 辅助放化疗+/- 三苯氧胺治疗。

3、炎性肿瘤:化疗+改良根治术+术后辅助放化疗+/- 三苯氧胺治疗. 转移性肿瘤:化疗或内分泌治疗为主

外科手术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1、对于腋窝淋巴结清扫,其诊断意义大于治疗意义。

随机分组研究证明:⑴、改良根治术与根治术比,长期生存率相同。

⑵、保乳综合治疗与根治术比,长期生存率亦相同。

以上观点提示手术方式不改变预后。

乳腺癌的保乳治疗:

问题:那些患者适合选择保乳手术?你对保乳手术的认识有多少?你们医院常规做前哨淋巴结活检吗?你知道前哨淋巴结活检的意义吗?

保乳手术病人选择:

1、肿瘤单发

2、T<4cm

3、乳晕>2cm

4、乳房大小合适

5、腋淋巴结无转移

6、年龄<60岁

7、志愿保留乳房

8、具备相应技术条件放疗核医学快速切片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绝对禁忌征

1. 两个或以上原发肿瘤分布于不同象限,或广泛的恶性显微钙化

2. 既往乳腺区域放疗史,再次放疗引起乳腺受量过高

3. 妊娠患者:但如有可能,可于妊娠6月后可先行保乳手术,生产后再行放疗

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的相对禁忌征

1. 有胶原脉管病,对放疗耐受性差的患者,如硬皮病和活动性红斑狼,但类风湿性关节炎则不是禁忌征

2. 同一象限内有多个较大肿瘤以及不确定的钙化

3. 肿瘤大小并非绝对禁忌征,但肿瘤相对于乳腺体积较大,保守手术后影响美观效果是相对禁忌征

4. 大乳房或乳房下垂,影响放疗摆位的重复性及剂量分布

以下因素不应成为拒绝保乳综合治疗的理由

1. 腋窝淋巴结有转移

2. 肿瘤位置: 表浅的乳晕区肿瘤可能需要切除乳头及乳晕,但不影响疗效,是否切除乳房需经医患双方共同讨论后决定

3. 乳腺癌家族史

4. 血行转移高危患者。此为辅助化疗的适应征,但不是保乳手术的禁忌征

保乳手术技术要点:

1. 外科切缘的确定Lumpectomy

⑴、局部切除⑵、扩大切除1-2cm ⑶、象限切除

1991年NIH推荐标准:切除肿瘤周围1cm 的正常组织,前提是要取得肉眼和镜下无癌侵润的边缘。

2. 腋淋巴结清扫(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 ALND)

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应用:

定义:前哨淋巴结是原发肿瘤发生淋巴道转移后必经的首个引流淋巴结。如病理检查未发现前哨淋巴结转移则发生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仅为1-2%,故可避免不必要的腋窝淋巴结清扫。

获取前哨淋巴结的方法

⑴、染料示踪法;

⑵、同位素示踪法;

⑶、染料示踪法+同位素示踪法。

3、乳腺癌综合治疗中内乳链的处理

当前一般只在肿瘤位于中央区,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时可给予内象限及内乳淋巴区照射,而且只照射第1-3个肋间,并注意合理改善放疗技术不使心脏受量过大,同时化疗时注意不使用心脏毒性大的阿霉素。

放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根治术后放疗:?使2/3病人的局部复发率降低?降低1.7%的生存率

问题:那些患者手术后需要行外放射治疗呢?

对局部复发高危病人应放疗

N+>3

T>5cm

T4a/T4b

在腋窝Ⅰ、Ⅱ站淋巴结清扫发现转移后(特别是转移淋巴结≥4个)或检出淋巴结过少时,一般要照射同侧腋窝及锁骨上区,为减少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率,剂量以45 Gy为宜对于已行腋窝淋巴结完全清扫术后对腋窝进行放疗会显著增加上肢淋巴水肿、臂丛病变的发生率,而且由于辅助化疗或内分泌治疗的应用,放疗对降低局部复发率的贡献不大,因而即使有淋巴结转移也不对腋窝及锁骨上区进行术后放疗。

术后放射治疗适应症:

?1、如为保留乳房的手术(如肿块切除术),应并用正规放疗。

?2、改良根治术后,腋LN 34个(+)者,或T 35cm,或侵犯皮肤、肌肉者,应在术后加用胸壁及锁上放疗。

?3、腋LN£ 3个(+)者,放疗价值不明确,正在进行随机对照研究。?应采用现代放疗技术,并尽量减少心脏及大血管接受剂量。

?4、既需术后放疗,又需术后化疗的患者,应先化疗至少2周期。在术后6个月内放疗,放疗后再辅助化疗。放疗不宜与阿霉素同时使用。

?4、术后放疗可能增加患侧手臂水肿发生率。

放疗在乳腺癌保乳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国际上6项随机分组研究均显示, 保乳手术后放疗不改变长期生存率,但可将局部复发率降低63%-89%辅助化疗并不能显著降低局部复发率

最新的NSABP B-21随机分组研究发现,在肿瘤小于1cm、无腋窝淋巴结转移的绝经妇女,保乳术后单纯三苯氧胺治疗组的局部复发率是术后放疗加三苯氧胺治疗组的二倍以上而术后放疗在保乳综合治疗中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问题:你了解新辅助化疗的意义吗?

1、术前新辅助化疗:目的在于缩小肿瘤体积为保乳手术创造机会,试验肿瘤对化疗的敏感性,消灭全身的微小转移癌灶。

国际上三项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均显示,新辅助化疗可显著提高保乳率但不提高长期生存率。

2、术后常规辅助化疗:目的在于消灭全身的微小转移癌灶,降低远地转移的发生,提高长期生存率。

术后辅助化疗的作用:

美国国家乳腺肠道外科辅助治疗研究计划(NSABP)B-13 研究发现在无腋窝淋巴结转移、ER 阴性的保乳患者,辅助化疗组8年同侧乳腺复发率仅为2.6%,而不加化疗则达13.4%。最新发表的涉及6367例患者的18项随机分组研究的荟萃分析亦表明,放疗与改良根治术及辅助化疗配合不但可以降低任何形式的肿瘤复发,而且还可改善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问题:你知道乳腺癌术后化疗的适应症吗?

术后辅助化疗

?适应症

1、任何T>1cm的乳癌患者,不论腋LN(+)或(-),均应术后辅助化疗。T<1cm者需否化疗,应个体化决定

2、年龄> 70岁,受体(+)患者,除内分泌治疗外,是否应用化疗尚缺乏足够资料。化疗可能有帮助,但需考虑耐受性

问题临床常用的化疗方案

* CMF(CPM,MTX,5-FU)

* FAC(5-FU,ADM,CPM)

* FEC(5-FU,Epi-ADM,CPM)

辅助化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1、辅助化疗在年轻、ER-的患者效果最明显

2、超过6月的化疗并不显著提高长期生存率

3、含anthracycline化疗/CMF方案比较:复发率降低12%,死亡率降低11%,5年生存率提高3%

4、含anthracycline的化疗对HER-2阳性患者更有效

目前观点:

?1、无论绝经与否,有否淋巴结转移,对于<1cm的病人,化疗都受益。

?2、含蒽环类的方案优于CMF

?3、对于年龄>70岁、T <1cm、N-的病人化疗受益较小,是否化疗要酌情讨论。

?4、ADM剂量应>60mg/m2;但CTX剂量>600mg/m2疗效增加不明显。

?5、大剂量化疗的优势未被证实。除个别研究外,一般认为:高强度剂量化疗(±自体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并不能明显改善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6、紫杉醇类的优势有待进一步评价

放疗与化疗的先后次序:

国际上唯一的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结果显示,在244例复发危险性中高度患者,保乳术后4

周期辅助化疗后再行放疗局部复发率明显升高,而先辅助放疗然后再化疗则远处复发率明显升高。但最近于中位随访135个月对病例进行重新统计未再发现两组有任何差别。NSABP 对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B-15及B-16两项研究并未发现术后12周内再放疗会显著增加局部复发率年龄:小于45岁患者局部复发率高。

问题:临床上都有那些内分泌治疗手段?他们的适应症及疗效?

内分泌治疗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通过抗雌激素作用抑制乳腺癌的增殖,有效率可达70%;当两种受体中只有一个为阳性时,有效率约为50%;而当ER和PR均为阴性时,有效率仅为10%左右。在转移性乳腺癌(M1期),内分泌治疗的中位有效持续时间为12–15个月。不同部位的转移病灶对内分泌治疗的反应也不同,其中对软组织(对侧乳腺,皮肤,淋巴结)及骨转移的疗效较好。

临床上常用的内分泌治疗手段:

1. 卵巢去势:可通过手术、放疗(常规分割剂量15 Gy左右)或药物(LHRH类似物)手段进行。EBCTCG报道了2102例年龄小于50岁患者接受手术或放疗卵巢去势后的疗效,发现去势组的复发和死亡率相对减少25%和24%,15年无复发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均提高6%;去势治疗在淋巴结阳性的年轻患者收益最大,淋巴结阴性和阳性患者的生存率分别提高9% 和13%。近年来随着化学去势的发展,手术和放疗永久性去势已较少被采用。

2. 竞争性内分泌治疗:三苯氧胺与雌激素受体结合,从而阻断雌激素对乳腺癌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

3. 孕激素内分泌治疗:通过孕激素对抗雌激素的作用达到治疗目的

4. 抑制性内分泌治疗:氨基苯乙哌啶酮等药物可阻断肾上腺及肿瘤组织芳香化酶的活性,从而阻断雌激素的合成,达到治疗目的

目前研究的热点是评价术后去势、辅助性化疗及三苯氧胺治疗各自的疗效。现有资料显示术后化疗加去势并不优于单纯术后化疗或单纯去势

辅助性TMX 治疗的适应症

1、(ER+)

2、T>1 cm (ER+)

3、第二乳腺癌发生可能性大

辅助TMX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作用:

随机分组临床研究表明:5年TMX辅助治疗可预防对侧乳腺癌的发病率(降低47%/年),而且与ER表达无关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发生远部位转移的机率远大于对侧乳腺复发5年服用TMX:降低复发率47%/年,死亡率26%/年治疗效果在年轻或老年患者相似治疗效果加/无辅助化疗相似

问题:那些患者可以从内分泌治疗中获益?

术后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

1、任何ER(+) &/or PR(+) 或受体不明的乳癌患者,不论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腋LN 有无阳性,均应术后内分泌治疗

2、受体(-)患者不推荐内分泌辅助治疗

3、以下情况,虽受体(+),也可考虑不用内分泌辅助治疗⑴、绝经前,年轻患者,T<1cm,顾虑剥夺雌激素引起的不良反应⑶、绝经后患者有静脉血栓病史者

4、内分泌辅助治疗有时单用,有时与辅助化疗并用⑴、受体(+),年龄370岁,N0或N1,无重要脏器受犯者,可单用内分泌辅助治疗。如复发进展,再考虑改用/加用化疗⑵、其他有辅助化疗适应症的受体(+)患者,特别是绝经前患者,应考虑辅助化疗+内分泌治疗,二者可有协同作用。

几点启示:

1. 乳腺癌手术的演进,源于治疗观念的转变与更新。基础理论研究的进展,使人们对乳腺癌生物学特性的认识不断深入,新的概念:乳腺癌是一种全身性疾病,取代了乳腺癌是局部疾病的概念。大量的有代表性的临床随机试验结果的出现,乳腺钼靶摄影和乳腺“B”超的应用,肿瘤知识的宣传与普及,放疗设备和技术的完善与成熟,新的化疗及内分泌药物的问世和优选方案的应用,以及人们对乳腺癌术后生活质量及形体美容需求的加强,促进了乳腺癌治疗水平的提高,全身性综合治疗、疗效与生活质量兼顾的新观念取代了“局部根治”的旧观念,形成了局部与全身治疗并重的治疗模式。医疗实践证明:综合治疗在不影响生存率和复发率的前题下,缩小了手术范围,改善了形体效果,保持了上肢功能,提高了生活质量。

2. 综合治疗是乳腺癌治疗的方向,外科“单打一”的状况已成为过去,片面宣扬外科手术的作用和一味崇拜“一把刀主义”的思想都是错误的。临床试验显示:乳腺癌术后辅助治疗能减少1/3的病例复发,降低10年死亡率1/6~1/5。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加放、化疗的综合治疗,无论在局部和区域控制率方面,还是在长期生存率方面,均与根治术和改良根治术相同,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综合治疗中应避免出现医生持“各自为政”的陈旧观念。外科、放疗科、化疗科、病理科医生要重视总体治疗计划的合理设计和各疗法间的有机配合,团结协作,以保证综合治疗的成功。

3. 规范化治疗是乳腺癌治疗成败的关键,在我国应大力提倡和加强。欧美国家各期乳腺癌都有相应的综合治疗指导原则(Guide line)。规范化方案的提出是建立在“循证医学”基础上的,是以前瞻性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为依据的。我国乳腺癌的治疗水平落后于欧美国家,原因之一就是不规范。治疗方法极不一致,治疗效果差异较大,国外摒弃的手术国内还有人做,国外普及的技术国内仅少数医院开展。乳腺癌治疗的规范与社会经济状况、国家医疗设施、种族等因素密切相关。保乳手术在欧美国家是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但在美国乡村,由于一些病人不能完成所有的常规治疗,外科医生并没有按照NSABP提出的保乳治疗原则,而倾向行全乳房切除。Paik等在21届圣安东尼奥国际乳腺癌会议和第3届亚洲乳腺癌会议上分别报道了朝鲜妇女乳腺癌行保乳治疗的疗效优于欧美同期乳腺癌保乳治疗组。亚洲妇女乳腺癌是否具有不同于西方妇女的特点有待研究。保乳手术需要较高的医疗技术、放疗设备和治疗费用,在我国一些条件不具备的医院不要勉强开展。总之,乳腺癌治疗的规范化不应完全照搬欧美国家的治疗模式,而应结合我国医疗资源和需求制订相应的治疗规范。迄今为止没有一种手术能适用于各期、各部位的乳腺癌。所以,在强调规范化治疗的同时,还要遵循个体化的治疗原则。乳腺癌患者可以在外科医生指导下,从不同治疗方案中选择最理想的方案,多学科组成的综合治疗组将在乳腺癌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4. 预见未来一段时间,乳腺癌的治疗将出现几种手术并存,治愈与生活质量兼顾的个体化综合治疗模式。保乳手术加前哨淋巴结活检已成为欧美国家治疗早期乳腺癌的首选术式,在我国由于放疗设备和技术尚不普及,仅在少数医院开展,但将成为今后的发展趋势。改良根治术在我国仍占主导地位,但终究会被保乳手术所取代。即刻乳房重建的安全性已得到肯定,并不影响乳腺癌患者的预后和随访,在有条件的医院和病人需求的情况下,也将有它的发展空间。手术可以提高乳腺癌治疗的局部和区域控制率,减少复发率。新辅助化疗、放疗、巩固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可进一步减少复发和死亡,提高生存率。临床预后指标和肿瘤标志物的检测,有助于确定辅助治疗的力度。乳腺癌外科将在综合治疗中不断寻求自己的位置和价值,与时俱进。乳腺外科医生也将审时度势,不断完善乳腺癌外科的新内涵。附录:

1997年UICC TNM 分期

T0 原发癌未触及;

Tis 原位癌

T1 肿瘤最大径≤2cm

T2 肿瘤最大径>2cm,但≤5cm

T3 肿瘤最大径>5cm

T4 肿瘤直接侵犯胸壁(T4a)、皮肤(T4b)、同时侵犯胸壁和皮肤(T4c)或炎性乳腺癌(T4d)

N0 无区域淋巴结转移

N1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但活动

N2 同侧腋窝淋巴结转移,互相融合,或与其它组织粘连

N3 同侧内乳淋巴结转移

M0 未发现远地转移

M1 有远地转移(包括锁骨上淋巴结转移)

关于非典型增生

非典型增生是一个病理学上的概念。

一般认为,从正常细胞发展到肿瘤细胞,都要经历一个这样的过程,即:正常──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癌,而非典型增生则是从良性改变到恶性改变的中间站,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点,因此,将非典型增生称之为“癌前病变”。

非典型增生的程度可分为轻、中、重度,或称为Ⅰ、Ⅱ、Ⅲ级。随着程度的加重,细胞极性的破坏及异型性也相应增加,其癌变的几率也随之增高,至重度非典型增生时(即Ⅲ级非典型增生),已与原位癌非常接近。

(乳腺增生病按导管上皮增生的形态可将其分为四级:Ⅰ级:不伴有导管上皮增生,此级发生率为70%;Ⅱ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但上皮细胞不呈异型性,其发生率为20%;Ⅱa级:

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轻度异型性,发生率为5%;Ⅱb级:伴有导管上皮增生,上皮细胞呈重度异型性,发生率为5%,此级恶变率最高,可能恶变率为75%~100%。)。

乳腺的非典型增生,可分为“异型导管增生(ALA)”或“异型小叶增生(ALB)”。前者指起源于末梢导管,包括小叶内、外末梢导管以及小叶内末梢导管连接处的异型增生;而后者是指来源于小叶内末梢导管以下最小末梢盲管腺泡的异型增生。

无论是异型导管还是异型小叶,均与乳腺癌关系密切,是乳腺增生病的一种特殊类型,是公认的癌前病变。

目前,不经过活检尚无法从普通的乳腺增生病患者中发现那些具有非典型增生的病例,因为通过临床体检及除病理之外的辅助检查,只能提供肿块影像学的证据,但没法提供组织学证据。通过免疫组化等方法研究乳腺非典型增生的生物学行为,可能为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提供一些帮助。对癌前病变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着临床决策的制定:如果该病变必然转变为癌,则应尽一切力量切除它;如果它只是有时转变为癌,那么通常就不一定需要立即予以治疗。

密切随访很重要

研究乳腺癌癌前病变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决策。对于一个临床医生而言,他最感困惑的是:这些患有上皮非典型增生的患者中,哪些会发生癌变?哪些仅停留在原状态甚至会发生退变?这个问题迄今为止没有得到很好的解答。那么,临床医生根据什么来作出决策呢?乳腺癌癌前病变的研究结果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首先,通过组织形态学研究,对癌前病变进行病理分级。非典型增生程度愈高,发生癌变的危险性也就愈大。当非典型增生程度较高与早期癌难以鉴别时,肌上皮细胞有无非典型增生可能有一定鉴别意义。在乳腺癌组织中肌上皮都有明显的异型性,而在腺上皮出现非典型增生时,增生的肌上皮细胞却未见不典型性。这种现象提示当增生的肌上皮细胞无不典型性时,良性病变可能性大。对于那些乳腺非典型增生患者伴有乳腺癌高危因素者均应予以严格地、长期地监控,特别是那些伴有乳腺癌家族史者。

对于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可以选择的手术方式有1、区段切除2、象限切除3、皮下全乳腺切除

对于重度非典型增生及原位癌可以不做淋巴结的廓清。当然,显而易见,如果能够做一个前哨淋巴结活检,在这里对于进一步处理很有帮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令狐采学 传统的肿瘤解剖病理分期 (如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但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传统病理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近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乳腺癌进行的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的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通常应用ER、PR、HER-2 及Ki-67可将乳腺癌划分为4类分子亚型(见附表)。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反应和生存截然不同,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比如临床上比较棘手处理的“三阴乳腺癌”(指ER、PR及HER-2均阴性;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乳腺癌,相当于分子分型的Basal-like型分子表达(特征为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CK5/6或17,EGFR)以及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三阴乳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15%,临床上往往

作为一种预后差的乳腺癌类型代表。三阴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p53突变, p53、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CK5/6、 CK17也多为阳性。三阴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1-3年是复发高峰,5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Herceptin)靶向治疗无效,治疗上依靠化疗为主,化疗敏感性差并容易产生耐药。表: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定义和治疗推荐(2011年St.Gallen 共识) 分子亚型定义治疗类型注释 Luminal (管腔或激素受体阳性)A 型ER和(或)PR阳性 HER-2阴性 Ki-67低表达(小 于14%) 单纯内分泌治疗Ki-67染色的质量 控制非常重要。 这一亚型几乎不需 要化疗,但要结合 临床淋巴结状况及 其他危险因素综合 而定。 Luminal (管腔或激素受体阳性)B 型Luminal B(HER-2 阴性): ER和(或)PR阳性 HER-2阴性 Ki-67高表达(大 于等于14%) 内分泌治疗 ±细胞毒性治疗 多基因序列分析显 示,高增殖基因可 预测患者预后较 差。 如果不能进行可靠 的Ki-67评估,可 以考虑一些替代性 的肿瘤增殖平谷指 标,如分级。 这些替代指标也可 用语区分luminal A型和luminal B (HER-2阴性) 型,而对后者是否

湿疹样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湿疹样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 导语:乳腺癌对于患者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尽早的治疗,湿疹样乳腺癌一般多见于女性的哺乳时期,在女性乳房出现皮疹、红肿等症状,就要引起还 乳腺癌对于患者的伤害是比较大的,一定要尽早的治疗,湿疹样乳腺癌一般多见于女性的哺乳时期,在女性乳房出现皮疹、红肿等症状,就要引起还总是,尽早的去权威的医院检查和治疗,避免疾病的恶化,那么湿疹样乳腺癌的症状有哪些呢?我们来了解下吧。 ?乳房湿疹一般多发于哺乳期,常对称发生,皮疹主要发生在乳头、乳晕及周围,急性期常可出现群集的小丘疹、疱疹或小水庖,基底潮红,水疱可破溃,有点状渗出,并可相互融合而成糜烂面,结痂后可出现脱屑等改变;至亚急性期和慢性期,皮肤表面可出现肥厚、粗糙及脱屑改变,乳头可有皲裂,且伴有色素沉着,自觉皮损部瘙痒剧烈,以夜间为重,伴有乳头皲裂者可有疼痛。 湿疹样乳癌则常于非哺乳期发病,以单侧发病者为多,早期病变主要侵及乳头乳晕部皮肤,在起病之初,常表现为乳头奇痒或轻度灼痛,继之出现乳头乳晕皮肤发红,轻度糜烂,表面常有黄褐色或灰色的鳞屑状痂皮附着,病变区域皮肤粗糙,增厚而坚硬,与周围分界清楚,以后还可发生患侧乳头凹陷或糜烂腐蚀,或于乳房内可触及质硬之肿块。 临床除体格检查外,还可通过乳房摄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及病理检查等辅助手段以明确诊断。治疗上,乳房湿疹常可通过内服抗组织胺药物及祛风除湿的中药、外用各种湿疹膏而奏效;湿疹样乳癌用上述治疗则无效,一经确诊则需行手术治疗,在早期尚无乳房肿块时,可行患侧乳房单纯切除术,如已有乳房肿块则需行乳癌根治术。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传统地肿瘤解剖病理分期 (如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预测肿瘤地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地风险评估指标.但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地差异,传统病理分期相同地患者对临床治疗地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近年来,基于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定量检测地方法对乳腺癌进行地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地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地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地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通常应用、、 及可将乳腺癌划分为类分子亚型(见附表).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地临床治疗反应和生存截然不同,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比如临床上比较棘手处理地“三阴乳腺癌”(指、及均阴性; )地乳腺癌,相当于分子分型地型分子表达(特征为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或,)以及或相关基因及或相关基因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地~.三阴乳腺癌年生存率不到,临床上往往作为一种预后差地乳腺癌类型代表.三阴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突变,、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也多为阳性.三阴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年是复发高峰,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无效,治疗上依靠化疗为主,化疗敏感性差并容易产生耐药. 表:乳腺癌分子亚型地定义和治疗推荐(年共识) 分子亚型 定义 治疗类型 注释 (管腔或激素受体 阳性)型 和(或)阳性 阴性 低表达(小于) 单纯内分泌治疗 染色地质量控制非常重要. 这一亚型几乎不需 要化疗,但要结合临 床淋巴结状况及其他危险因素综合而定. (管腔或激素受体 阳性)型 (阴性): 和(或)阳性 阴性 高表达(大于等于) 内分泌治疗 ±细胞毒性治疗 多基因序列分析显示,高增殖基因可预 测患者预后较差. 如果不能进行可靠 地评估,可以考虑一些替代性地肿瘤增殖平谷指标,如分 级. 这些替代指标也可 用语区分 型和 (阴性)型,而对后者是

乳腺癌转移到骨头的常见症状

乳腺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率一直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发病隐匿,不少患者确诊的时候都是晚期,危及患者的生命,骨转移是常见的转移方式,对于乳腺癌也不例外,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乳腺癌转移到骨头的常见症状。 在临床上,绝大多数的乳腺癌患者在出现骨转移的早期是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的,除非是作古同位素扫描才能够发现,骨骼的变化。但是随着病情的恶化,患者就会出现疼痛。转移到不同部位,疼痛的部位也不同。 如果是转移到了肋骨上就会出现胸痛。当然也有可能会引起后背疼痛。也有的患者会出现腿疼。相对于癌细胞转移到身体的其他器官上来讲,转移到骨头上,并不会对患者的生命带来直接的危害。 出现了骨转移也要及时的治疗,因为不及时治疗的话,有可能最后引起患者瘫痪,而且骨转移所带来的疼痛患者也难以忍受。需要及时治疗。乳腺癌晚期出现骨转移很难治愈,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肿瘤,避免其继续恶化转移,延长患者生存期限。在临床上,骨转移的治疗主要是化疗为主,化疗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病情的恶化,改善症状,疼痛减轻,但是化疗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也会杀死人体的正常细胞,所以化疗通常会出现“杀敌一千自折八百”的现象,正常细胞受到损害后,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乏力、食欲不振、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下降等症状。化疗会出现反复的情况,如果大剂量的化疗,甚至会提前结束患者的生命。 乳腺癌骨转移中医药也是比较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具有很强的整体观念,治疗乳腺癌骨转移注重的是整体的治疗效果,从整体观念出发,以辩证论治为依据,抑制癌细胞的发展,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长期服用中药还可以缩小肿瘤的大小,甚至肿瘤还有消失的可能。 临床上,在诸多的中医药疗法中,汲取中医药精髓的“三联平衡疗法”受到很多患者和家属的好评。该疗法既攻邪不伤正、扶正不恋邪,又能辩证施治,还具有不手术、不放化疗、不住院、无痛苦、无风险、无毒副反应,花费少等特点。通过天然中草药,对病人机体内环境的调节,可以有效实现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生命的效果。 通过上述介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乳腺癌出现骨转移不仅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也会增加治疗的难度,但是患者也不要丧失治疗的信心,应该及时治疗,这样才能帮助患者更好治疗疾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乳腺癌的常见症状和体征

读后感:在这里,特别告诫一下好友们,轻易不要去做丰胸! 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是乳房肿块。而且,肿块往往是首发症状,约占乳腺问病例总数的95%以上,肿块能否推动,取决于肿瘤的湿润程度。早期和中期的乳腺癌肿块部易推动,晚期肝块则完全固定而不易被推动。 第二个最常见的症状是乳头溢液,发生于10%左右的乳腺癌病例。以乳头溢液为唯一症状的乳腺癌比较少见,若伴有乳房肿块,则乳腺癌的可能性就比较大了。 乳房皮肤异常改变亦是乳腺目的常见症状。如:①乳房皮肤凹陷或皱缩,说明癌瘤已累及皮肤或局部乳房组织已被癌瘤浸润而引起纤维化和挛缩。②当癌瘤广泛侵犯乳房皮肤及皮下淋巴管时,可引起橘皮样水肿.③皮肤溃疡多见于病程长和体积大的晚期乳腺癌,预后不好。④皮肤卫星结节是由于一些癌栓随着淋巴液逆流,发展为多数性皮肤转移小灶。这是一个更为晚期的体征。⑤若多个给节集合成片,皮肤变得硬而粗糙,颜色变暗,像铠甲似的,此种病变可延及大片范围。 乳头内缩、抬高、搔痒、驻裂或糜烂等异常改变,也是乳房恶性疾患的易见症状,应该引起注意和高度警惕。 乳腺癌是女性乳房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作用下癌变产生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在女性中仅次于子宫癌。乳腺癌多发于40—60岁之间,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乳腺癌的症状:常见的乳腺癌的症状主要有肿块、皮肤改变、乳头乳晕改变、乳头溢液、疼痛以及腋淋巴结肿大。 1、肿块:为95%乳腺癌病人的首发症状。大多单发,少见多发,形态偏于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形。质地一般较硬、境界不清。 2、皮肤改变:常表现为浅表静脉怒张,酒窝征和桔皮样皮肤。 3、乳头乳晕改变:乳房中央区乳腺癌,大导管受侵犯可致乳头扁平、凹陷、回缩,甚至乳头陷入晕下,导致乳晕变形。 4、乳头溢液:乳腺癌伴溢液占乳腺癌总数的1.3-7%,且多见于管内癌、乳头状癌。血性溢液多见,次为浆液性、浆血性、水样等也有。 5、疼痛:早期出现的为无痛性肿块。乳腺癌合并囊性增生病时,可有胀痛、钝痛。晚期乳腺癌疼痛常提示肿瘤直接侵犯神经。 6、腋淋巴结肿大:作为乳腺癌首发症状少见(除非隐匿型乳腺癌)。大多提示乳腺癌病程进展,病理检查可助确诊。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乳腺癌病人早期多无自我感觉的症状,乳房内可触及蚕豆大小的肿块,比较硬,肿块可以活动,压痛不是很明显,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多为血性或水性,大多无疼痛感,部分病人可伴有乳头刺痒感。其后,包块逐渐增大,边缘不规则,两侧乳房不对称,患病的一侧乳房较高,乳头可能内陷,乳房皮肤可出现毛孔增大,呈橘子皮样改变。如果腋窝锁骨上可触及肿大、质硬淋巴结,病变已进入中晚期。 八个前期症状,教你识别乳腺癌:

掌握说出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解释酒窝征、橘皮征

乳腺癌(breast cancer )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我国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但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有超过子宫颈癌的倾向。 乳腺癌的病因尚不清楚,目前认为有下列危险因素。 1.雌酮和雌二醇 与乳腺癌的发生直接相关。20岁以前本病少见,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可能与年老者雌酮含量升高有关。 2.乳腺癌家族史 一级亲属(母亲、姐妹)中有乳腺癌病史者,发病危险性是普通人群的2~3倍。 1 2 3 掌握 说出乳腺癌的主要临床表现;解释“酒窝征”、“橘皮征”;说出术后护 理重点;正确观察术后加压包扎时患肢远端血运状况;正确做好患侧上肢 护理;指导患者做好患侧上肢的功能锻炼。 熟悉 列出乳腺癌的病因;说出有效发现早期乳腺癌的方法;说出乳腺癌的主要 治疗方法。 了解 乳腺癌的病理。

3.月经初潮早、绝经年龄晚、不孕、未哺乳及初次足月产的年龄较大的女性患乳腺癌的机会增加。 4.乳腺良性疾病乳腺小叶上皮高度增生或不典型增生与乳腺癌发病有关。 5.营养过剩、肥胖、高脂肪饮食可增加乳腺癌的发病机会。 6.环境因素及生活方式北美、北欧地区乳腺癌发病率为亚洲地区的4倍。 一、病理分型 1.非浸润性癌此型属早期,预后较好。 2.早期浸润性癌此期仍属早期,预后较好。 3.浸润性特殊癌此型一般分化较高,预后尚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是乳腺癌中最常见的类型,占80%。此型一般分化低,预后最差。 5.其他罕见癌如炎性乳腺癌和乳头湿疹样乳腺癌。 二、转移途径 1.局部浸润癌细胞沿导管或筋膜间隙蔓延,继而浸润Cooper韧带、皮肤、胸肌、筋膜等组织。 2.淋巴转移 主要转移途径如下: ①癌细胞→同侧腋窝淋巴结→锁骨下淋巴结及锁骨上淋巴结→经胸导管(左)或右淋巴管

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分子分型 乳腺癌是常见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居女性恶性肿瘤之首。乳腺癌是一类分子水平上具有高度异质性的疾病,不同乳腺癌患者在临床、病理、还有复发转移特征上都不同,应采取的治疗手段也不尽相同。 乳腺癌的发生、发展、转移和预后与多种因素有关,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等是传统上判断乳腺癌预后的常用指标。除了根据手术切除的组织在肉眼和显微镜下形态给出的病理诊断,医生也需要根据免疫组化(ICH)报告上的肿瘤组织各分子的表达情况,对乳腺癌进行分型,这也是后续临床治疗的重要依据。 乳腺癌分子分型的研究已从高分子水平深入到基因水平,其相关因子包括ER、PR、HER-2基因、Ki-67蛋白表达等,这些生物学指标不但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复发等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及病理医生可以根据肿瘤细胞的某些分子改变将肿瘤分成若干个亚型,一方面可以对患者的临床转归做出预判,另一方面根据不同分子亚型采用不同的后续治疗。[1] 1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 ER、PR是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预后评估的重要指征。

乳腺是性激素的靶器官,正常情况下组织存在雌激素和孕激素两类受体。当乳腺上皮癌变时,雌、孕激素受体会部分或全部丢失,如果乳腺肿瘤组织中仍能检测出这两类受体,表明该肿瘤受内分泌调节,可应用内分泌治疗,且疗效和预后均普遍较好。 NCCN将ER、PR的表达作为乳腺癌治疗选择的首要指标,并列入乳腺癌复发风险度评估参数。 ER(Estrogen Receptor)是存在于乳腺上皮细胞中的一种蛋白质,能够与雌激素特异性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进入细胞核后发挥生物学效应。 PR(Progesterone Receptor)是ER作用于染色体后,新合成的另一种蛋白质,可以调节乳腺上皮细胞的生长,而PR的合成受ER的调控,ER阳性者PR一般也为阳性。[2] 2Ki-67 Ki-67是一种在增殖细胞中表达的核抗原,能反映细胞增殖状态的核抗原,了解恶性肿瘤的细胞增殖活性。 Ki-67已成为目前应用较广的检测恶性肿瘤增殖活性的分子标志之一。Ki-67的表达不仅与乳腺癌分子分型密切相关,对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预测也是密不可分。[3] Ki-67可以预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缓解率,临床研究发现Ki-67表达水平升高,化疗后临床完全缓解率较高。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乳腺癌分子分型及治疗选择 传统的肿瘤解剖病理分期(如TNM分期,包括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数目、远处转移情况)对于预测肿瘤的复发转移价值不可低估,是临床上较成熟的风险评估指标。但由于乳腺癌是一种异质性肿瘤,其在组织形态、免疫表型、生物学行为及治疗反应上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传统病理TNM分期相同的患者对临床治疗的反应及预后可能会有很大差别。近年来,基于DNA微阵列技术和多基因RT-PCR定量检测的方法对乳腺癌进行的分子分型来预测乳腺癌的复发转移风险及其对治疗的反应,目前常将基因芯片技术的分子亚型和免疫组织化学结合起来,临床上通常应用ER、PR、HER-2 及Ki-67可将乳腺癌划分为4类分子亚型(见附表)。由于不同分子亚型乳腺癌的临床治疗反应和生存截然不同,研究乳腺癌分子标志及分子分型对于指导临床治疗与判断预后有重要意义。比如临床上比较棘手处理的“三阴乳腺癌”(指ER、PR及HER-2均阴性;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的乳腺癌,相当于分子分型的Basal-like型分子表达(特征为基底上皮分子标志物高表达(CK5/6或17,EGFR)以及ER或ER相关基因及HER-2或HER-2相关基因低表达),约占全部乳腺癌的10%~15%。三阴乳腺癌5年生存率不到15%,临床上往往作为一种预后差的乳腺癌类型代表。三阴乳腺癌多见于绝经前年轻患者,内脏转移、脑转移几率较高,病理组织学分级较差,多为3级,细胞增殖比例较高,且多伴p53突变,p53、EGFR表达多为阳性,基底细胞标志物CK5/6、CK17也多为阳性。三阴乳腺癌预后与肿瘤大小和淋巴结状况关系不大,复发迅速,1-3年是复发高峰,5年内是死亡高峰,脑转移发生率高,迅速出现远处转移而导致死亡。“三阴乳腺癌”内分泌治疗和曲妥珠单抗(Herceptin)靶向治疗无效,治疗上依靠化疗为主,化疗敏感性差并容易产生耐药。 表:乳腺癌分子亚型的定义和治疗推荐(2011年St.Gallen共识) 分子亚型定义治疗类型注释 Luminal (管腔或 激素受体阳性)A型ER和(或)PR阳性 HER-2阴性 Ki-67低表达(小于 14%)单纯内分泌治疗Ki-67染色的质量 控制非常重要。 这一亚型几乎不需 要化疗,但要结合临 床淋巴结状况及其 他危险因素综合而 定。 Luminal (管腔或 激素受体阳性)B型Luminal B(HER-2 阴性): ER和(或)PR阳性 HER-2阴性 Ki-67高表达(大于内分泌治疗 ±细胞毒性治疗 多基因序列分析显 示,高增殖基因可预 测患者预后较差。 如果不能进行可靠 的Ki-67评估,可以 考虑一些替代性的 肿瘤增殖平谷指标,

女性需要掌握的乳腺癌早期症状自查图

女性需要掌握的乳腺癌早期症状自查图 :姚贝娜的离世让「乳腺癌」这个可怕的名词,再一次跳入公众视线。该怎样防备这个潜伏在暗影里、吞噬女性健康的恶魔呢?近年来,乳腺癌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发病年龄也在降低。关于乳腺癌,我们需要知道什么,预防乳腺癌,我们又能做什么?乳腺癌离我们有多远? 乳腺癌征象图,转给所有女性同胞,乳房不适请自我对照

☆乳腺癌的早期症状有哪些?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以下为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引起乳头溢液的原因很多,常见的疾病有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增生、乳腺导管扩张症和乳腺癌。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应进一步检查,若伴有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出现“酒窝征”,即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若癌细胞阻塞了淋巴管,则会出现“橘皮样改变”,即乳腺皮肤出现许多小点状凹陷,就像橘子皮一样。乳腺癌晚期,癌细胞沿淋巴管、腺管或纤维组织浸润到皮内并生长,在主癌灶周围的皮肤形成散在分布的质硬结节,即所谓“皮肤卫星结节”。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头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以致乳头回缩。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随着病情发展,淋巴结逐渐融合,并与皮肤和周围组织粘连、固定。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摸到转移的淋巴结。

乳腺癌题库修订稿

乳腺癌题库 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常见问题 1、乳腺癌的定义? 2、乳腺癌好发于哪类人群? 3、乳腺癌好发部位? 4、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5、乳腺癌的病理分型? 6、非侵润性癌分为哪几种? 7、侵润性癌包括哪几种? 8、特殊类型癌包括哪几种? 9、导管内原位癌的定义? 10、小叶原位癌的定义? 11、侵润性导管癌的定义? 12、侵润性小叶癌的定义? 13、乳腺外科乳房视诊的内容? 14、乳腺外科乳房触诊的内容? 15、隐形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6、隐形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7、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8、炎性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9、乳腺癌术后切口疼痛的观察要点? 20、乳腺癌术后发热的观察要点? 21、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要点? 22、血常规检查前注意事项告知? 23、血常规的正常值? 24、血常规的异常值意义 25、血生化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告知? 26、血生化的异常值意义 27、血生化的正常值? 28、全胸片检查的告知? 29、全胸片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0、心电图检查的告知? 31、心电图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2、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告知? 33、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意义? 34、B超检查的告知? 35、B超检查的的异常值意义 36、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告知? 37、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意义? 38、护士如何帮助乳腺癌患者应对术前、术后的焦虑,恐惧 39、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40、乳腺癌术后自理能力的护理措施? 41、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护理措施? 42、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 43、乳腺癌术后的并发症? 44、乳腺癌术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45、乳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要点? 46、乳腺癌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乳腺癌转移的症状有哪些

哈医大四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官网发布 乳腺癌转移的症状有哪些 (1)局部浸润:乳腺癌细胞大部分起源于乳腺导管上皮,癌细胞早期沿腺导管蔓延生长。癌灶进一步发展则突破腺上皮的基底膜,沿筋膜间隙浸润扩展,侵犯皮肤、淋巴管和胸廓深部肌肉组织。癌肿侵犯韧带,可使乳房悬韧带缩短而出现“酒窝样”皮肤凹陷;癌细胞侵入淋巴管并形成癌栓,可阻塞淋巴回流引起皮肤水肿,出现典型的“橘皮样”皮肤改变;淋巴管内癌细胞继续发展,可成为皮肤“卫星结节”;癌细胞侵犯深部小血管,使局部血流受阻,可形成“炎性癌”、“毛细血管扩张样癌”、“丹毒样癌”。癌肿块增大后局部供血不足,肿瘤中心处发生坏死,可形成癌性溃疡。 (2)血行转移:血行转移主要引起远处组织和器官的转移癌,可出现相应脏器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如肺转移可出现X线胸部平片的多发性结节阴影;骨转移可在骨放射线核素扫描中发现有多发的放射性聚积影;脑转移可出现精神和体征等方面的病变。 (3)淋巴转移:乳腺癌的淋巴转移几率很高,最多见的淋巴转移部位是同侧腋淋巴结,其次是同侧内乳区淋巴结,晚期可累及同侧锁骨上淋巴结,甚至对侧锁骨上淋巴结。癌淋巴转移的主要表现为在转移途中所经过的淋巴结肿大变硬,甚至融合成团、固定。晚期可出现肿大淋巴结压迫血管和神经的表现。由于淋巴道最终都将经过胸导管注入腔静脉,因此淋巴道转移还可与血行转移一并构成乳腺癌的远处脏器( 肺、肝、脑等)转移。更多信息来自微信号码hydsy120; 【五种细胞免疫治疗乳腺癌转移效果显著】 临床上使用的五种细胞免疫治疗细胞包括DC、CIK、NK、CD3AK、γδT五种免疫细胞,多种免疫细胞互相作用,识别、杀死肿瘤细胞,可以显著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帮助机体恢复同肿瘤细胞作斗争的能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的免疫功能,尽可能减少体内残存肿瘤细胞的数量,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效提高肿瘤患者的生存期,是一种更先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并且通过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性强化,在杀灭癌细胞以外,还能防止各种并发症的出现,对于肿瘤的抑制和治疗有着显著的临床效果。

乳腺癌临床表现

乳腺癌常有以下表现: 1.乳房肿块多见于外上象限,其次是乳头、乳晕和内上象限。早期表现为无痛、单发、质硬、表面不光滑、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不易推动。一般无自觉症状。常于洗澡、更衣或查体时发现。 2.皮肤改变癌肿块侵犯Cooper韧带,可使韧带收缩而失去弹性,导致皮肤凹陷,即所谓“酒窝征”;癌细胞阻塞皮下、皮内淋巴管,可引起局部淋巴水肿,皮肤呈“橘皮样”改变。晚期,癌细胞侵入皮肤,可出现多个坚硬小结节,形成卫星结节:癌细胞侵入背部、对侧胸壁,可限制呼吸,称铠甲胸;有时皮肤破溃形成溃疡呈菜花状。 3.乳头改变邻近乳头或乳晕的癌肿,可侵入乳管使之缩短,把乳头牵向癌肿一侧,进而导致乳头扁平、回缩、凹陷;若外上象限癌肿可使乳头抬高;乳头深部癌肿侵入乳管使乳头凹陷、两侧乳头不对称等。 4.区域淋巴结肿大常为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淋巴结先为散在、数目少、质硬、无痛、可被推动;以后数目增多,并融合成团,甚至与皮肤或深部组织粘连。大量癌细胞堵塞腋窝淋巴管可致上肢淋巴水肿。晚期锁骨上淋巴结增大、变硬。少数对侧腋窝淋巴转移。 5.全身症状早期一般无全身症状,晚期患者可有恶性肿瘤转移表现,如:肺转移时出现胸痛、咳嗽、咯血、气急;骨转移时出现腰背痛、病理性骨折(椎体、骨盆、股骨);肝转移时出现肝肿大、黄疸等。 6.特殊乳癌表现(1)炎性乳癌:少见,一般发生于年轻女性,尤其在妊娠及哺乳期,发展迅速,转移早,预后极差。表现为:乳房增大,皮肤红肿热痛,似急性炎症表现,触诊整个乳房肿大发硬,无明显局限性肿块。(2)乳头湿疹样癌(又称Paget病):少见,恶性程度低,发展慢。发生在乳头区大乳管内,后发展到乳头。表现为:乳头刺痒、灼痛,湿疹样变,以后出现乳头、乳晕粗糙糜烂、脱屑,如湿疹样,进而形成溃疡。病变发展则乳头内陷、破损。淋巴转移出现晚。

乳腺癌复发的晚期症状

在临床上,不少乳腺癌患者经过了大量的之后出现复发,乳腺癌复发灶可以出现在原发部位、原发灶附近、周围淋巴结或远处的器官。会带来诸多并发症,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很多患者不了解乳腺癌复发的症状有哪些,那么下面一起来看一下乳腺癌复发的晚期症状有哪些? 乳腺癌复发的晚期症状主要有 一、肿块 乳内肿块是乳腺癌晚期症状最主要的表现,一般发生在乳腺的外上部。尤其对成年妇女乳内肿块应引起高度重视。乳腺癌多为单个,极少可见同一乳房内多个病灶。肿块形态差异较大,一般认为形态不规则,边缘不清晰,质地偏硬。癌性肿块在早期限于乳腺实质内,尚可推动,但又不似良性肿瘤那样有较大活动度,一旦侵犯筋膜或皮肤,肿块就不能推动,病期亦属较晚。其次乳腺癌起源于腺管上皮,原位癌难以发现。 二、乳头溢液 我们知道乳头液可以是生理性或病理性的,非妊娠哺乳期的乳头溢液发生率约为3%~8%,溢液可以是无色、乳白色、淡黄色、棕色、血性等,也可呈水样、血样、浆液样脓性;溢液量可多可少,间隔时间亦不一样,一般晚期患者溢液比较严重,这时可以对乳头溢液应进行涂片细胞学检查以明确。当然乳腺癌多数伴有乳腺肿块。 三、疼痛 绝大多数乳腺癌早期患者无明显疼痛感觉,但到了乳腺癌晚期,疼痛比较明显,而且多为阵发性刺痛、隐痛,此时一般已为乳腺癌中晚期,可能已经发生转移。 四、乳头改变 当乳头附近有癌肿存在,乳头常被上牵,故双侧乳头高低不一。乳头内陷是乳房中心区癌肿的重要体征,乳头难以用手指牵出,乳头处于固定回缩状态。湿疹样癌则见乳头呈糜烂状,常有痂皮;病变区与皮肤分界十分清楚,病变区与皮肤分界十分清楚,病变皮肤较厚。尤其是乳腺癌晚期患者,这些现象更是明显和严重 五、乳房皮肤改变 乳腺癌皮肤改变与肿块部位深浅和侵犯程度有关。肿块小,部位深,皮肤多无变化,肿块大,部位浅,较早与皮肤粘连,使皮肤呈现凹陷。若癌细胞堵塞皮下淋巴管引起皮肤水肿,形成橘皮样变,属晚期表现。 六、乳房外形变化 正常乳房外形呈自然弧形,乳腺癌晚期则弧形发生严重异常。 乳腺癌晚期出现复发病情比较严重,建议患者及时治疗,此时在选择治疗方法上也要慎重,此时局部的治疗很难控制病情,多采用化疗或中医等保守治疗,化疗能对患者进行全身性的治疗,并有效杀死癌细胞,缩小肿瘤大小,稳定病灶,减少患者的病症,但是化疗短期内效果较明显,长期下去,将会对患者机体造成比较大的伤害,建议化疗的时候及时配合中医药进行治疗,以起到增效减毒的作用,使效果达到最大化。 乳腺癌复发中医药也是常见的治疗方法,中医治疗采用天然的中草药,既无毒副作用,也不会对患者机体造成伤害,反而能有效抑杀癌细胞,防止癌灶进一步增长,另外中医治疗往往能从患者的整体出发,辨证施治,不同的患者,适合的中医配方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对症治疗,才能取得更理想的治疗效果,并使患

乳腺癌识记要点

1、乳腺癌高危人群的定义 ⑴有明显的乳腺癌遗传倾向者; ⑵既往有乳腺导管或小叶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或小叶原位癌患者; ⑶既往有胸部放疗史的患者。 2、对X线致密型乳腺,X线片对小病灶的检出能力随着乳腺腺体致密的程度上升而下降,临床医生应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可分为4种:①脂肪型。乳腺组织几乎完全被脂肪组织所替代,纤维腺体少于25%。②少量腺体型。有散在的纤维腺体影,占25%~50%。 ③多量腺体型。乳腺组织分布不均匀,呈密度不均匀改变,纤维腺体占50%~75%。这一类型会降低病灶检出的敏感性。④致密型。乳腺组织非常致密,纤维腺体多于75%,可能会掩盖其中的病灶 3、乳腺X线报告评估: ⑴BI-RADS 1:阴性,无异常发现 ⑵BI-RADS 2:良性改变,肯定的乳腺良性肿块 ⑶BI-RADS 3:可能是良性改变,建议短期随访。对3类的常规处理为首先X线片短期随访(一般为6个月),6个月后再常规随访12个月至2年以上,经过连续2~3年的稳定可将原先的3类判读(可能良性)定为2类判读(良性)。 ⑷BI-RADS 4:可疑异常,要考虑活检。 ⑸BI-RADS 5:高度怀疑恶性(几乎肯定的恶性),临床应采取适当措施。 ⑹BI-RADS 6:已活检证实为恶性,应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 当乳腺X线摄影或超声影像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性质时,可以考虑采用MRI进一步检查。 4、保乳治疗的适宜人群: 临床Ⅰ期、Ⅱ期的早期乳腺癌(肿瘤大小属于T1和T2分期,尤其适合肿瘤最大直径不超过3 cm,

且乳房有适当体积,肿瘤与乳房体积比例适当,术后能够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的早期乳腺癌患者。) Ⅲ期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经术前化疗或术前内分泌治疗充分降期后 也可以慎重考虑。) 5、保乳治疗的绝对禁忌证 ⑴同侧乳房既往接受过乳腺或胸壁放疗者。 ⑵病变广泛或确认为多中心病灶,且难以达到切缘阴性或理想外形。 ⑶肿瘤经局部广泛切除后切缘阳性,再次切除后仍不能保证病理切缘阴性者。⑷患者拒绝行保留乳房手术。 ⑸炎性乳腺癌。 6、保乳治疗的相对禁忌证 ⑴活动性结缔组织病,尤其硬皮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或胶原血管疾病者, 对放疗耐受性差。 ⑵肿瘤直径>5 cm者。 ⑶靠近或侵犯乳头(如乳头Paget’s病)。 ⑷广泛或弥漫分布的可疑恶性微钙化灶 7、保留乳房治疗 包括保留乳房手术和术后的全乳放疗,其中保留乳房手术包括肿瘤的局部广泛切除加腋窝淋巴结清扫或前哨淋巴结活检。保留乳房治疗还需要配合必要的全身治疗,例如化疗和(或)内分泌治疗。 保乳术后的全乳放疗可以将早期乳腺癌保乳手术后的10年局部复发率降低到约原来的1/3,所以原则上所有保乳手术后的患者都具有术后放疗适应证。70岁以上、病理Ⅰ期、激素受体阳性、切缘阴性的患者鉴于绝对复发率低,全乳放疗后乳房水肿,疼痛等不良反应消退缓慢,可以考虑单纯内分泌治疗而不行放疗。

(完整版)乳腺癌题库

常见问题 1、乳腺癌的定义? 2、乳腺癌好发于哪类人群? 3、乳腺癌好发部位? 4、乳腺癌的发病机理? 5、乳腺癌的病理分型? 6、非侵润性癌分为哪几种? 7、侵润性癌包括哪几种? 8、特殊类型癌包括哪几种? 9、导管内原位癌的定义? 10、小叶原位癌的定义? 11、侵润性导管癌的定义? 12、侵润性小叶癌的定义? 13、乳腺外科乳房视诊的内容? 14、乳腺外科乳房触诊的内容? 15、隐形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6、隐形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7、炎性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18、炎性乳腺癌的观察要点? 19、乳腺癌术后切口疼痛的观察要点? 20、乳腺癌术后发热的观察要点? 21、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的观察要点? 22、血常规检查前注意事项告知? 23、血常规的正常值? 24、血常规的异常值意义? 25、血生化检查前的注意事项告知? 26、血生化的异常值意义? 27、血生化的正常值? 28、全胸片检查的告知? 29、全胸片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0、心电图检查的告知? 31、心电图检查的异常值意义? 32、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告知? 33、乳腺钼靶X线摄片检查的意义? 34、B超检查的告知? 35、B超检查的的异常值意义? 36、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告知? 37、乳腺核磁共振检查的意义? 38、护士如何帮助乳腺癌患者应对术前、术后的焦虑,恐惧? 39、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护理措施? 40、乳腺癌术后自理能力的护理措施? 41、乳腺癌术后乳房缺失的护理措施? 42、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障碍的护理措施? 43、乳腺癌术后的并发症?

44、乳腺癌术后出血的临床表现? 45、乳腺癌术后出血的观察要点? 46、乳腺癌术后出血的护理措施? 47、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临床表现? 48、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观察要点? 49、乳腺癌术后皮下积液、皮瓣坏死的护理措施? 50、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临床表现? 51、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观察要点? 52、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水肿的护理措施? 53、乳腺癌术后负压引流管的护理? 54、达止苏的作用? 55、达止苏的不良反应? 56、达止苏的观察要点? 57、达止苏的健康教育? 58、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作用? 59、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不良反应? 60、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观察要点? 61、脱氧核苷酸纳注射液的健康教育? 62、乳腺癌术前皮肤准备? 63、乳腺外科手术的备皮范围? 64、乳腺癌术前肠道准备? 65、乳腺癌术前一般准备? 66、乳腺癌术前手术方式、麻醉方法的指导? 67、乳腺癌手术日晨的指导? 68、乳腺癌术后疼痛的指导? 69、乳腺癌术后卧位的指导? 70、乳腺癌术后饮食的指导? 71、乳腺癌术后引流管的指导? 72、乳腺癌术后伤口保护的指导? 73、乳腺癌术后床上、床下活动的指导? 74、乳腺癌术后发热的指导? 75、乳腺癌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指导? 76、乳腺癌术后健康行为的指导? 77、乳腺癌术后出院指导? 78、乳腺癌术后每月自查乳房的方法?

乳腺癌

乳腺癌的病因 本病病因尚不明确,但研究表明与乳腺癌家族史、月经初潮早、高龄初产、未经产、闭经晚、电离辐射、乳腺囊性增生病、避孕药使用、营养状态等相关。趋势,可能与乳腺癌危险因素的干预、乳腺照片的普查推广及乳腺癌治疗的进步相关。 1.年龄:在女性中,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月经初潮前罕见,20岁前亦少见,但20岁以后发病率迅速上升,45~50岁较高,但呈相对的平坦,绝经后发病率继续上升,到70岁左右达最高峰。死亡率也随年龄而上升,在25岁以后死亡率逐步上升,直到老年时始终保持上升趋势。 2.遗传因素:家族的妇女有第一级直亲家族的乳腺癌史者,其乳腺癌的危险性是正常人群的2~3倍。 3.其他乳房疾病。伴有乳腺小叶或导管上皮细胞非典型增生者,可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后者的危险度比正常人群增加 4.3倍,且与乳癌家庭史有协同关系。 4.月经初潮年龄:初潮年龄早于13岁者发病的危险性为年龄大于17岁者的2.2倍。 5.绝经年龄: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比小于45岁的危险性增加。 6.第一次怀孕年龄:危险性随着初产年龄的推迟而逐渐增高,初产年龄在35岁以后者的危险性高于无生育史者。未生育者与生育妇女的相对危险度高。 7.绝经后补充雌激素:在更年期长期服用雌激素可能增加乳腺癌的危险性。 8.口服避孕药。 9.食物饮酒:营养过剩和高脂肪、高动物蛋白、高热量饮食将增加乳癌发病的危险性。 10.体重增加可能是绝经期后妇女发生乳腺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11.放射线作用:易提高患乳腺癌的危险性。 12.精神因素:焦虑、紧张可抑制抗癌瘤的免疫。 症状 乳腺癌的症状 早期症状: 多无自觉症状,最早的症状是洗澡、换衣服的时候,患者自己发现一边的乳房有一个不痛,会慢慢变大的硬硬的肿块。肿块最多是在外上象限(靠近胳膊窝),其次是乳头、乳晕区和内上象限(靠近胸口)。 晚期症状: 1、酒窝征:乳房皮肤出现像酒窝一样的凹陷的坑; 2、橘皮样改变:皮肤失去光滑,皱皱的像橘子皮; 3、皮肤癌性溃疡:有很难愈合的溃疡伤口; 4、皮肤卫星结节:大肿块的四周围绕着散发的硬性结节; 5、乳头回缩:乳头凹进去乳房里面; 6、乳头溢液。 检查 乳腺癌的检查 1、X线检查: 乳腺X线摄片主要适用于有临床症状的30岁以上女性,乳腺癌在X线片上的主要特征:肿块或结节病变,簇状钙化.乳导管造影中导管不规则及充盈缺损。

乳腺癌最早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乳腺癌最早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女性最容易得的癌症就是乳腺癌,宫颈癌。乳腺癌更是任何人群都会出现的,所以乳腺癌对女性造成的伤害更大。不过,乳腺癌要是能够早期发现的话,还是可以提高治愈率的。所以女性朋友能够了解乳腺癌最早的临床表现是什么就相当关键了。 乳腺癌最早的临床表现是什么 1、早期乳腺癌可以在乳腺上摸到肿块,大多不伴有疼痛。有些患者同时有乳腺胀痛,甚至双侧乳腺胀痛,与月经周期无关,是由于内分泌紊乱引起的,与摸到的肿块无关。 2、也有一些早期乳腺癌查体摸不到肿块,是靠影像学检查(乳腺超声、X线摄影、磁共振)发现的。有些早期乳腺癌首发症状为乳头溢液,单孔血性溢液较多。 3、“酒窝征”可在早期乳腺癌中出现,所谓“酒窝征”就是乳腺皮肤出现一个小凹陷,像小酒窝一样。产生的原因是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韧带受到乳腺癌的侵犯而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形成酒窝样的皮肤凹陷。 4、乳腺癌若位于或接近乳头部位,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乳腺湿疹样癌,即乳腺Paget’s病。 5、有些也属于早期乳腺癌,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至乳头回缩。早期乳腺癌一般腋窝摸不到转移的淋巴结,若腋窝摸到质硬淋巴结与皮肤粘连;或为多个淋巴结互相融合、固定;已不属于早期乳腺癌。 乳腺癌有多大危害 1、在乳腺癌中晚期的时候,患者会出现下降的现象,这些现象是由疾病引起的,也是病情恶化的主要表现。患者会出现食欲下降、不爱吃饭、没有力气、贫血等症状,严重的会威胁到生命。 2、乳腺癌如果不及时治疗,会出现转移的现象,给患者造成更严重的影响,当癌细胞转移到肺部的时候,会造成患者出现胸痛、呼吸困难、气短等症状,当癌细胞转移的到脊椎的时候,会造成患者出现骨头疼痛甚至是瘫痪的症状,当癌细胞转移到肝部的时候,就会造成患者出现黄疸、肝部变大的现象。 3、乳腺癌患者往往会出现疼痛的现象,这是因为肿瘤生长速度太快造成的疼痛现象,早期的时候疼痛并不是非常明显,但是到了晚期症状就非常的明显了。 女性朋友们,大家可以从乳腺癌最早的临床表现中查看一下自己是不是有以上的这些症状表现,如果有两点或两点以上的症状,应当要到医院进行检查,不可错过治疗的最佳时间。乳腺癌发展到晚期,随时都会危及到女性患者的生命,所以必须要重视。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乳腺癌的分子分型 发布时间:2012/07/26 15:12 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kangdongxu 我 要评论 乳腺癌是一种常见的女性肿瘤,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应用和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乳腺癌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对乳腺癌进行分型,有助于正确诊断乳腺癌并对选择治疗方法和疾病的预后起指导作用,《Annals of Oncology》杂志上公布的《St. Gallen共识》中,专家组将乳腺癌分为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型、三阴性四种亚型。 1)Luminal A型:Luminal A型乳腺癌对内分泌治疗敏感,对化疗不敏感,一般不需要进行靶向治疗,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且Ki67 <14%,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阴性。 2)Luminal B型:Luminal B型乳腺癌对化疗的反应性较Luminal A型好,但对内分泌治疗的敏感度相对较差,其中HER2阳性的患者还应该考虑抗HER2的靶向治疗,ER和/或PR 阳性,且Ki67>14%或HER2阳性。 3)H型:H型乳腺癌患者ER和PR均为阴性,同时HER2表达为阳性,一般需要考虑化疗和靶向治疗。 4)三阴性:三阴性乳腺癌患者ER、PR及HER2表达均为阴性,此类患者只有化疗是有效的全身治疗手段。 Tips: Ki67 Ki67是一种增殖细胞相关的核抗原,其功能与有丝分裂密切相关,在细胞增殖中不可缺少,但其确切机制尚不清楚。Ki67常作为标记细胞增殖状态的抗原,阳性说明癌细胞增殖活跃。 乳腺癌的组织分型 发布时间:2012/06/05 09:49 来源:飞华健康网编辑:kangdongxu 我 要评论 乳腺癌是一种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甚至危及生命的疾病,发生于乳腺上皮组织,近年来,男性乳腺癌的发生率也在慢慢增多。 根据其组织形态,国内将乳腺癌分为非浸润性癌、早期浸润性癌和浸润性癌三大类。 1.非浸润性癌又称原位癌,指癌细胞局限在导管基底膜内的肿瘤。按其组织来源,又可分为小叶原位癌和导管内癌两类。 2.早期浸润性癌癌组织开始突破基底膜,刚向间质浸润的时期,即不同于原位癌,又不同于一般浸润癌。根据形态不同分为早期浸润性小叶癌和早期浸润性导管癌两类。 3.浸润癌癌组织向间质内广泛浸润,形成各种结构的癌组织和间质相混杂的图像。国内将具有特殊组织结构的浸润癌归为特殊型癌,其余为非特殊型和罕见型癌。非特殊型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导管癌、单纯癌、髓样癌、硬癌和腺癌。罕见型癌有大汗腺癌、鳞形细胞癌、粘液表皮样癌、类癌、未分化癌及分泌型癌等。

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的临床表现 早期乳腺癌往往不具备典型的症状和体征,不易引起重视,常通过体检或乳腺癌筛查发现。乳腺癌的典型体征。 乳腺癌早期的的临床表现 1.乳腺肿块 80%的乳腺癌患者以乳腺肿块首诊。患者常无意中发现乳腺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大多数乳腺癌为无痛性肿块,仅少数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2.乳头溢液 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或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者,称为乳头溢液。 3.皮肤改变 乳腺癌引起皮肤改变可出现多种体征,最常见的是肿瘤侵犯了连接乳腺皮肤和深层胸肌筋膜的Cooper 韧带,使其缩短并失去弹性,牵拉相应部位的皮肤。 4.乳头、乳晕异常 肿瘤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可引起乳头回缩。肿瘤距乳头较远,乳腺内的大导管受到侵犯而短缩时,也可引起乳头回缩或抬高。 5.腋窝淋巴结肿 大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以上有腋窝淋巴结转移。初期可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散在、可推动。 如今治疗肿瘤技术新突破——生物免疫疗法 目前山西省肿瘤医院采用的生物免疫治疗具有抗癌谱广、靶向性强、显效性快等显着特点。临床显示,免疫治疗能有效的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且没有明显不良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手术后肿瘤患者清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治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膀胱卵巢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显着 临床治疗还显示生物免疫疗法在治疗胸、腹水患者时,在控制胸、腹水,杀灭胸、腹水中的癌细胞,防治癌细胞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是对于无法手术或对化疗不耐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也可以起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积极作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