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二)

在公共科目设置上,中央与地方有所不同。
中央、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科。中央党群机关、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考甲类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申论》两科。中央垂直管理机构地(市)以下所有机关及部分中央垂直管理机构中的省级机关和直属机构,部分依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国务院直属事业单位的招考乙类职位的公共科目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一科。
从2005年上半年举办过公务员录用考试的部分省、市、区来看,各地公务员考试的公共科目设置不尽相同。2005年3月19日的河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2005年5月14日的山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2005年6月13日的北京市社会在职人员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科目设置与中央相同,即包括《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两科;2005年3月27日的江苏省公务员录用考试、2005年4月17日的贵州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科目设置包括《行职业能力测验》、《申论》、《公共基础知识》三科;2005年4月16日的湖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科目设置包括《公共知识》、《申论》、《英语》三科,而在《公共知识》中则包括公共基础知识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两部分。
从以上考试可以看出,《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与《申论》属于必考科目,而《公共基础知识》只在某些地方的公务员考试中单设一科。但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有些地方不单设《公共基础知识》科目,但其马克思主义哲学知识、邓小平理论基础知识、法律知识、行政管理知识、公文写作基础知识经常作为常识判断题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科目中出现。特别在2005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公务员考试中《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常识判断题中法律题目所占比重较大。因此,在不考《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地区,为备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不妨参考《公共基础知识》部分的内容,它可以把常识判断的大部分内容集中起来,便于复习。
公共科目的笔试内容和方式: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常识判断(涵盖法律、政治、经济、管理、人文、科技等)和资料分析等五个部分,全部为四择一的客观性试题,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申论》主要通过应试者对给定材料的分析、概括、提炼、加工,考查应试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问题能力和文字表

达能力。全部为主观性试题,考试时间
为150分钟,满分100分。《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一》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二》在题型、题量、难度等方面会有所不同。
从设置《公共基础知识》科目的地区来看,其题型不一,有的地方分为客观题与主观题,有的地方全为客观题。
专业科目的笔试内容与方式,由各招考部门自行确定,不作统考。

前 言二、应试技巧
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阅卷过程中,编者发现普遍存在这样一种现象:试题难度并不大,但极少有人考出高分,甚至出现一部分具有较高学历的考生不及格的情况。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题型的系统缺乏了解,做题太少,以为公务员考试题目容易,没必要花精力去做针对性的复习。例如,某地招考公务员时,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中出了这样一道题:“一个西瓜的重量等于它本身重量的一半加上公斤,请问这只西瓜有多重?”结果,有近的考生答错了,甚至怀疑这道题给的条件不充分。其实这道题很简单,答案为公斤。答错的原因,就是这些考生平时接触这类题太少,不能沉着冷静地应对。下面对公共科目的应试技巧做一些简要说明,希望对读者能有所帮助。
(一)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应试技巧
1. 数字推理
数字推理题一般是给出一个数列,需要你从选项中选出一个与题干数字排列规律相符的数字来。没有文字可以帮助理解,只能通过观察来发现规律。如果没有一定的训练量,单靠试题上的例示是很难适应这种题型的,但如果考生掌握这类题型的一些常见规律,再适当做些练习,这类题就不难解答了,不管题目再怎么千变万化,也都只是这些规律的不同表现形式或其混合表现形式而已。常见的数字排列规律一般有:①奇偶数规律;②等差数列;③等比数列;④二级等差数列;⑤二级等比数列;⑥加法规律;⑦减法规律;⑧乘法规律;⑨平方、立方型规律;⑩混合型规律等。熟悉了规律,遇到这类题,拿规律一套,题就好做多了。
2. 数学运算
这类题几乎都是小学高年级的数学知识,题目简单,但却与这类职业所需要的心理特征挂钩。如2000年中央、国家机关录用考试时有这样一道数学运算题:
19881989+19891988的个位数是
A. 9B. 7C. 5D. 3
许多考生一看这道题,心里就发毛,这么多次方,恐怕计算器都算不了。
实际上问题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既然题目求的是个位数,那么我们就只需考虑个位数的幂。原题可以转化为求81989+91988的个位数,如果你在平时训练中,记住了1~9自然

数幂次方的尾数常识,就很快做出这道题。
1~9自然数幂次方的尾数有以
下规律:1n为1;2n、3n、4n、5n、6n、7n、8n、9n的尾数均是以4为周期变化的。故这道题可以这样做:1989/4=497余1,即81989的尾数与81的尾数相同为8;1988/4=497,即91989的尾数与94、98…94n的尾数相同,为1。
从而19881989+19891988的个位数等于8+1=9。故A项正确。
再如为了考查考生的工作细致程度,出题者在设计题目时,故意在选项上设计一个似乎正确的答案,在细微处留下一个破绽。例如有这样一道题:
一条鱼重500克,10条鱼重多少公斤?
A. 5000 B. 5000克 C. 5斤 D. 5公斤
题目是再简单不过的了,但有些考生偏偏选了A或B或C,而不是D。原因是这些考生在答题时,走马观花,没有看清问题的要求,仅根据题目前面部分的信息,就选择了错误的答案,因此,考试时千万要沉着细心。
3. 图形推理
既然是图形推理,着眼点就得放在“图形”二字上。有些题用一些字母或者汉字来表现题干,许多考生就摸不着题意,如有一道这样的题:
A H N P T ?
M F E V
A B C D
第一组图形,如果只看字母,按照习惯思维,会以为那是按照字母顺序排列的,看不出有什么规律,第二组图形的规律也就无法得出。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你得改变一下思维,在这里字母不能单纯地被看作字母而应当被看作图形。第一组中的三幅图都是三画,有了这种认识,第二组图形的规律也就不难得出了,第二组中的前两幅图形,每幅图都是两画,选项中只有选项D是两画,故D项正确。
应当注意,图形推理中的图形变化规律主要是点、线、面及其组合的变化、图形方向的变化。
4. 定义判断
定义判断的答题关键是必须紧扣试题给出的定义本身,不能按照自己的思维定势去做题,应当仔细揣摩试题中的定义。
5. 演绎推理
演绎推理的关键在于把握推理的前提条件,最主要的是平时注重逻辑思维训练。这类题目的正确答案必须符合“前提与结论之间有必然联系,结论不超出前提判断的范围”这一要求。这类试题的备选答案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每个选项几乎都有道理,但正确的答案应与陈述直接相关,即从陈述中直接推出。还有一点必须注意,试题中所陈述的有的合乎常理,有的可能不太合乎常理,必须明确这段陈述在这次考试中被假设是正确的,不容置疑的。考生不能对试题中所陈述的事实的正确性提出怀疑,也不能自作聪明地用自己具备的这方面的知识进行推理,而完

全忽视试题中所陈述的事实。
6. 事件排序
解答这类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只要选准了事件的起点和终点,就
基本上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做这类题时切记不能自我定位到事件中去,答题者应置身于事件之外,否则若按自己所具备的条件去排序,往往会排错。比如说有两个事件:1.确立项目,2.招聘人员,请确定其事序先后。很多人会选1.确立项目——2.招聘人员。而实际情况是你人员都没有何谈立项。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就是考生把自己作为事件的主体之一,错误地认为由自己来立项,再招聘人员。因此考生要准确答题,就必须准确定位自己。
7. 言语理解与表达
作答这类题目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 首先必须对给出的材料有完整、准确的理解,要从总体上把握材料的主题。
(2) 善于抓住文中的关键句子或关键词。
(3) 对文章的引申含义进行分析和加工。
(4) 从选项与原文意思是否一致上入手。
8. 常识判断
这类题型,无捷径可行,关键在于平时积累,熟悉一些法律、政治、经济、人文、科技常识。
9. 资料分析
这部分题常常占15~20分。
① 首先读懂图、表或文字。资料分析试题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看不懂资料,也就失去了答题的前提条件。因此,应当把图表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
② 读资料时,最好带着问题去读,注意获取与试题相关的重要信息,这样既有利于对资料的理解,又可以减少答题时重复看资料的时间。
③ 适当采取“排除法”解决问题。资料分析题的备选答案,通常有一两项迷惑性不强或极易排除的,通过图表或文字反映出的定性结论就可以排除。在进行计算时往往通过比较数值大小、位数等排除迷惑性选项。
④ 注意统计表中的统计单位。
(二) 《申论》应试技巧
申论不同于一般作文,通常包括概括材料、拟定对策方案、发表观点与看法三部分。
在概括材料、拟订对策方案时,一定要从给出的材料中归纳出材料的主题思想,找准材料集中反映的问题。在解答这两类题型时,一定要注意文字的平顺朴实,尽量贴近公文化语言。而在发表观点看法的议论中,则要注意标题生动,观点一定要新颖活泼、富有创造性而又不违背法律法规及公序良俗。
从中央、各地历年的《申论》试题来看,基本上都紧扣行政管理的热点问题。如环保、“三乱”的整治、网吧歌厅等娱乐游戏场所的整顿、交通、“苏丹红”等重大事件等。因此考生在备

考时只有多加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熟悉依法行政的相关知识,训练自己的写作水平,才能从容应对这种考试。
(三) 《公共基础知
识》应试技巧
《公共基础知识》部分,关键在于平时熟练掌握相关理论知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的现实意义;能熟练运用正确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政治、经济、文化、社会、自然界的纷繁复杂的现象,关注时事热点,注重知识的积累和运用。

前 言三、本套教材的特色
(一) 内容求新、与时俱进
本套教材由从事公务员考试试题研究多年的专家及部分命题阅卷老师编写而成。教材在内容的编排上,严格按照最新大纲要求的考核内容、题型、题量和难度系数进行设计。内容的编选上力求跟上形势的最新变化,力求体现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最新精神,体现了中央国家机关和地方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最新命题动态,是一套能提高广大考生应试能力的通用指导教材。
(二) 针对性强,重点、难点突出
题目不难、题量较大是公务员录用考试公共科目笔试的一个显著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本教材在阐述理论的同时,系统讲解了各类常见题型的解题技巧,并设计了大量广泛覆盖考点的代表性习题,为考生提供了有效的训练。此外,本教材还围绕重点、难点编选了一些灵活性强、容易失分的代表性例题,精心解析,力求让读者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三) 开发思维、注重能力的提高
本教材着重分析和阐明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注重思维训练。此外,考试的过程基本上也是公务员对实际公务活动的分析和处理过程。基于这一特点,本教材每一环节都努力体现公务员对实际活动分析和处理的特点与要求,以使学习者通过学习,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精心设计、预测命题
专家们在对近两年考试命题规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精心设计了多套与考试内容、试卷体例及难易程度相近的模拟试题,让读者在练习过程中巩固知识、找出差距、熟悉考题形式。
本教材的编写引用和参照了大量的最新资料,借此编写组特向原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尽管编写组已经尽力,但限于水平,缺点和错漏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