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8周教师任务单

第8周教师任务单

第8周教师任务单
第8周教师任务单

四年级语文第八周教师任务单

任务一:学习《九寨沟》

教学目标: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0个字。正确读写“神奇、倒映、宛如、眨巴、机灵、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五彩缤纷、若无其事、诗情画意、人间仙境”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5自然段。

3.能用抓住关键词语品味九寨沟景物的特点,体会九寨沟自然景色的美丽。

4.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学习重点、难点:

1.能用抓住关键词语品味九寨沟景物的特点,体会九寨沟自然景色的美丽。

2.体会最后一个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教学流程:

一、课前准备

了解任务完成情况。

二、板块一:朗读课文,同桌互评。

1.再认真朗读课文1遍,尤其注意生字的读音,努力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做好检查准备。

2.朗读中得易错处

3.同桌互相检查:

方式:同桌互读,并打分。

标准:要求一字不错,很流利,为优;有两处错误为良。

三、板块二:学习字词

1.速记本课生字词,准备默写。

2.同桌互批。正音

3.字词理解,强化方法。会用自己的方法理解“若无其事、诗情画意、白练腾空、蔚为壮观、憨态可掬”的意思。

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理解关键字的意思等。

四、板块三:说主要内容

出示学习要求:通过反复熟读课文,我知道了课文写了九寨沟美丽的()和可爱的()。

我画出了文中描写优美的句子。

反思: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描写的是九寨沟的景色,为了让学生把握住主线对九寨沟有个全方位的了解,向学生呈现了九寨沟的图片。当高耸入云的雪峰、林森叶茂的原始森林、五彩缤纷的五花海、五彩池、清澈见底的湖泊、高低错落的瀑布映入学生眼帘时,一声声赞叹在耳边不绝于耳。如果仅仅是停留在这一层面,那么这么美的文字也成了一种浪费。于是,在欣赏完图片以后,我让学生再次捧起书本,认真阅读课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一段内主要描写了哪些景物,并用心记一记,待会请你做详细地介绍。学生带着这样的学习任务开始认真地阅读、圈画,由于刚才图片的关系,学生找的景物都比较正确;再此基础上,我再让学生欣赏刚才的图片,这时,学生不仅仅是那一声声单调乏味的“哇”了,而是相机地对眼前的图片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甚至添加了自己的感受,我想,这样的多媒体教学才真正有效果,而不是过眼云烟了。

任务二:继续学习《九寨沟》

板块一

1.作者描写了九寨沟哪些美丽的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习建议:圈出表现景物特点的词语,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景物什么特点?写在旁边。

板块二

1.作者描写了九寨沟哪些可爱的动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学习建议:

1.圈出表现动物特点的词语,反复读一读,想一想:从这些词语中可以体会到动物什么特点?写在旁边。

2.在小组里交流一下。

3.想象一下,还可能见到哪些珍稀动物?模仿课文的句子说给小组同学听一听。

学情预设:课中抓住关键词句品读,体会九寨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珍奇的动物,并注意将阅读和想象结合,同时学习课文抓住特点描写的写法进行仿写。

应对策略:小组合作探究

板块三:领悟写法

学情预设:文章的写作方法的领会是学生的难点。

应对策略:共学

1.齐读第五自然段

2.联系上下文找出描写“雪峰插云”“古木参天”“平湖飞瀑”“异兽珍禽”的语句

再读一读。

3.第五自然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学生分组讨论。

4.全班交流。(总结全文;使文章首尾呼应。)

三、一对一作业设计

1.积累本文优美的语言

2.搜集有关九寨沟的资料

教后反思:

《九寨沟》是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文章,对于写景类文章,自己总是特别喜好。课前,我也搜集了很多教案,最后锁定了一篇自认为还可以的教案。但一节课上下来,原没有想像中那么好,学生读得很不够,课堂气氛也不是很活跃。究其原因,还是因为没有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并制定教案,教案毕竟是别人的,

未必适合自己的学生,而且自

己在操作过程中也缺少一些灵活性。如在教学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找出自己最喜欢哪种景物,有感情地读一读,再说说自己为什么喜欢它。接下来的教学中,学生都是先读,再说自己喜欢的原因,导致整个教学过程变得单调,缺乏变化,其实只要选择一处景观让学生说说喜欢的原因就可以,其他几处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让学生领会体悟。结合其他老师的教学过程,我对自己的教学设计重新有了一些思考。如在教学“雪峰”时:先让喜欢“雪峰”的学生读句子,然后提问:你为什么喜欢它?(插入云霄,非常高;银光闪闪,白雪覆盖,很

美)。在此基础上,出示图片,让学生欣赏,在指导个别读,齐读。【我在实际教学中并没有引导学生欣赏图片,而是将文字和图片直接出示在学生面前,有些突兀】在教学“森林”时,可以抓住“遍布”这个词让学生体会原始森林的“多”。再出示图片,指导学生朗读,齐读。【课堂上,学生提到了喜欢森林,因为它很多,当时我并没有想到进一步提问:你是从哪个词感受到它的多?让学生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在此基础上指导学生的朗读会更到位。】在学习“湖泊”这一处时,我把湖泊的“多、清、色彩斑斓”合在一起体会了,事实上应该逐句体会,抓住“大大小小”“清澈见底”“色彩斑斓、五彩缤纷”等关键词句进行理解,接着分开来出示图片,指导朗读,这样更清晰。【课堂上,有学生提到喜欢湖泊,因为“大大小小的湖泊,像颗颗宝石镶嵌在彩带般的沟谷中。”我于是追问道:“从这句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提到了“湖泊各种各样,美丽”,其实这些都不是我想得到的答案,我当时是希望学生回答“多”,但学生理解的并没有错,其实当时应该灵活地进行引导,而不是直接否定。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在于我的问题过于宽泛,不够精确。今后在问题的设置上要多加注意。】

任务三:学习《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等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凭借语言文字感受白天荷兰牧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具体任务:

1.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结合语言环境理解“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等词语。

2.边读边想象画面,凭借语言文字感受白天荷兰牧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3.完成补充习题相应题目。

教学流程:

一、板块一:揭题,齐读。

二、板块二: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1.四人小组利用早读课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2.出示词语:

顽皮严肃汽笛一抹牲畜

极目远眺仪态端庄绿意盎然骠悍强壮

辽阔无垠悠然自得默默无言舒缓平稳

学情预设及应对策略:指名几个后进生读,当堂纠正,齐读。一分钟准备,然后默写,批改,订正。

3.交流词语的意思,尝试运用这些词语说说荷兰和自己留下的印象。

三、板块三:感受白天荷兰牧场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激发学生赞美与向往之情。

1.出示自学提示:

轻声朗读课文二——四自然段,一边读一边想象:读着文字,你们眼前仿佛呈现出了哪三幅画面?

选择你最喜欢的一幅画面谈谈你的感受,哪些词语让你有了这样的体会,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学情预设及应对策略:学生可能不会简洁概括三幅画面,全面准确评析词句,教师就引导学生以第二自然段(奶牛图)为例,教给学生抓关键词句品读感悟的方法。

2.学生运用这样的方法自主自学后四人小组交流。

3.全班讨论交流、朗读。

4.小结:白天的荷兰,是美丽的,自由的,是令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到了晚上,荷兰的牧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我们下节课再去学习。

四、书写指导:抹肃偶

一对一练习设计:

教后反思:

1、以段的训练为重点,逐渐向篇章过渡。教学文章2至4自然段,每一部分都相对独立,却又紧密相连。教学时,我首先从部分入手,一段一段扎实地学。如学习第2段对奶牛的描写,我让学生品读句段、静心思考、圈画批注:作者描写奶牛,哪些地方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这些语言又有什么特点?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入情入境体验、想象:这黑白两色的奶牛到底美在哪儿?如果你就是这头站立不动的奶牛,会思考些什么?你能通过朗读表现奶牛一动一静不同的姿态吗?在体验表达中感受奶牛的快乐与自由。同时进一步追问:同样是比喻,如果换一换,行不行?作者写奶牛,为什么还要写牧场里如诗如画的环境呢?从感性的品悟进入理性的思考,揣摩作者的表达方式之妙。当教学进入第4自然段,我开始引导学生上下勾连,领悟作者在整体把握上的不同方法:同样是写牲畜,这一段的描写与前两段有什么不同?作者为什么不把每一种牲畜都具体写出来呢?相机渗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2、树立训练意识,挖掘语言文字的训练要素这一点思考,涉及到教学中安排的迁移练笔。出于课题研究方面的思考,也出于希望“把写挤进课堂”的想法,我在教学第2自然段时安排了一个想象练笔环节。在第2自然段中,作者着重展开了想象,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将牧场上的奶牛写得生动活泼、自在悠闲。于是,在品读完重点词句之后,我首先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在这碧绿如丝绒般的草原上,奶牛们还会做什么呢?一边出示优美的奶牛风光图,一边描述:也许它们三五成群,也许只是单独呆着;也许它们站在河边,也许它们在花前流连;也许它们趴在地上,也许还干些别的什么事,你也能展开想象,用课文中的句式写写其它奶牛的姿态吗?(相机出示句式:有的奶牛(牛犊),好像(好似、仿佛)。)这样做的目的在于:体现教师的指导过程,降低学生下笔的难度;同时自然引发学生的想象,入情入境去感受、去体验、去表达。文章中句式的迁移也达到了学习语言、运用语言的效果。

3、反思不足:每次上完课,常常有不够尽兴之感,这种感觉大概也缘自于课堂上所暴露出的一些不足之处:比如会常常觉得自己对文本的解读和把握能力

比较薄弱。有心人总能看到文字背后的东西,看得更深更远,而我离这样的有心人仍有明显距离。同时,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意识也没有得到更好地体现。比如给孩子们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自由表达的空间,这对于他们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才有切实的帮助。但愿通过这一次次的对比、反思,我们的教学之路会越来越宽广。

任务四:继续学习《田园诗情》

教学目标:

1.能结合课文内容感悟夜晚荷兰的宁静,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课文中的语句向别人介绍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具体任务:

1.能结合课文内容感悟夜晚荷兰的宁静,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用课文中的语句向别人介绍荷兰如诗如画的田园风光。

3.通过上网搜集资料和教师补充的资料,写一写荷兰是水之国或花之国。

教学流程:

一、板块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一起去了欧洲西部的荷兰,观赏了那里的田园风光,白天的荷兰,是美丽的,自由的,是令人神往的,充满诗意的,到了晚上,荷兰的牧场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学习第11课(齐读课题)

二、板块二:能结合课文内容感悟夜晚荷兰的宁静,在此基础上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出示自学提示:

默读4、5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两个词语写出了荷兰的傍晚和夜晚的特点,你又是从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寂静、平静)

2.学生自学,全班讨论交流。

学情预设及应对策略:这两个词学生不一定都能准确地找出来,可以全班讨论交流的方式进行。

3.指导朗读

4.完成补充习题二、三1

三、板块三:引导学生做导游,介绍荷兰

你最喜欢课文中描述荷兰风光的哪一节?为什么?

请你做小导游,练习介绍荷兰美丽的风光:

A读熟课文,为做小导游准备。

B适当在文段中添加语言,使得介绍语言更通俗流畅。

C讲解时,表达出自己的喜爱之情。

D四人小组内介绍,组内评出最佳小导游和最佳进步奖

学情预设及应对策略:学生介绍荷兰风光时可能就是照搬书本,而且全文介绍时对于后进生有一定难度,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层练习,让学生选择感兴趣的画面美美地介绍。可以是一幅画面,也可以是几幅画面。降低难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对一练习设计:

A同学结合课前搜集的和教师补充的资料了解荷兰是水之国或花之国。

B同学帮助C同学介绍荷兰美丽的风光。

荷兰的花

荷兰,是世界上地势最低的国家,沿海边,有一望无际的洼地。海风轻轻鼓起波浪,海水就会漫过浅滩,把荷兰成片成片的洼地淹没。于是,荷兰人在大海里,筑起了一道宏伟的堤坝,像万里长城一样,把汹涌的海水挡在堤坝外,让泥土完完整整显露出来。这样,荷兰人从海里掏出了千顷土地。

许是这土地是用血汗换来的缘故,荷兰人对土地有种很深沉、很执著的感情。在新垦的田野上,荷兰人种满了自己心爱的花儿。像郁金香,像风信子,像百合花。春末夏初,这些花盛开时,像一片静谧的五彩海,与远处波动的湛蓝相辉映。

在茫茫花海中,荷兰人最迷郁金香。

走遍荷兰,你会发现郁金香到处开放。那花有光滑碧绿的长叶,叶间伸出一梗壮实的花茎,向上托了朵柔美的花,活脱脱像只典雅的高脚酒杯。郁金香花色缤纷,而且每种颜色有个美妙动听的名字,像烈焰般炽热鲜红的叫“斯巴达克”;像黑夜般神秘幽深的叫“夜皇后”;白花,镶有浅红花边的,被誉为“中国女性”,真是亭亭玉立,秀姿天成,荷兰人的想象多妙!

荷兰人迷郁金香快痴了。有个老板特意用他的酿酒厂换一棵罕见的郁金香。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有幢非常美丽别致的小石屋,就像一座童话里的皇宫,门前墙上的一块石头上刻着:“此屋出售,价值三支郁金香。”所以荷兰人把郁金香定为自己的国花。

其实,郁金香原生长在我国的青藏高原,现在那儿还有野生的郁金香。很久以前,这花被荷兰人发现,小心翼翼捧回家,他们那双能变沧海为桑田的神奇的手,轻轻抚弄暗淡柔弱的小花朵,一年、两年……好多年过去了,人们再也辨认不出郁金香那可怜的模样了,她出落得惊人的庄重、典雅,就像有个作家说的:艳丽得让人睁不开眼,完美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荷兰的水

荷兰是水之国。在荷兰,不管你来到城市,还是走到乡村,总有一条或几条运河在不远处陪伴着你。运河映着蓝天白云,水上游着天鹅、大雁、海鸥和野鸭,靠岸的水上常常泊着船屋。河边有时会出现一个色彩缤纷的小村,美得如同童话书里的插图。古老的巷里,石头路上还保留着马蹄留下的凹痕。

爱煞荷兰的农舍。曾在一个小村镇里漫步,两行农舍之间,有条又直又窄的运河,河上跨着几座小桥。小桥简简单单,式样却各各不同。两岸人家可以隔河交谈,互访却必须走过小桥,从这边的石铺小道,走到那边的石铺小道。一家人家门前,横一条窄窄的运河,说是水沟也行,反正窄得一伸腿就能跨过去。河虽窄,水却清澈,几只野鸭浮在水面上,几只野鸭站在岸边,人过去也不躲,只是歪着脖子,瞪着圆圆的小眼睛张望。

过一座小桥,再过一座小桥,不知道过了多少座小桥,跨过了多少条运河后,我走出古老的村镇,走进一片旷野。眼前又一条运河挡住了去路。小径弯向木桥,桥下泊一条船屋。近前的左岸上,一株大树朝着天空伸展开刚劲的枝桠,远处的右岸边站着一座风车。距离把巨大的风车变成了一个小巧的玩具,好像能把它从傍晚的雾气中拾起把玩。

到底有多少条运河流过阿姆斯特丹?一带河水,两岸人家,房屋却变成了色彩明丽的楼房。白天,楼房的影子落在水里,波光淡淡,看不清楼房的形状,只见一片片色彩;夜晚,深色的楼影上,点缀着一颗颗亮闪闪的灯,宛如一颗颗珍珠,陈列在黑色的丝绒上。游艇载着游人,在河上行,从桥下过,尽揽水城风情。

小城里,一座集市沿着运河两岸铺开。摊子一座挨一座,亲密地排在河边。我在人群中挤着,欣赏摊子上的新鲜蔬果,大如车轮的奶酪,娇艳欲滴的鲜花,诱人的糕点糖果,各种各样的巧克力。桥栏杆上锁满了自行车,男女老少熙熙攘攘,主妇们提着袋子,里头装着刚买的

蔬菜鲜果。集市中间,淌着一河喧闹。天色渐暗,人散了,摊子拆了,河边华灯初上,晚风轻抚,满河流光溢彩。

人工开凿的运河,很直,也很窄,即使飓风暴雨,运河里也没有滔天巨浪。运河彼此相连,像一条条经线纬线,织出一幅又一幅静静的人生图画。春来秋去,日出月落,一代人去了,一代人来了,一线河水,两岸人家,许许多多的故事和传说,在运河里静静流淌,年年岁岁,岁岁年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