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期刊评价指标

期刊评价指标

期刊评价指标
期刊评价指标

7

总被引频次:指该期刊自创刊以来所登载的全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这是一

个非常客观实际的评价指标,可以显示该期刊被使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

在科学交流中的作用和地位。

影响因子: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是E. 加菲尔德于1972年提出的。由

于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所以可公平地评价和处理各类期刊。通常,期刊影

响因子越大,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具体算法为:

即年指标:这是一个表征期刊即时反应速率的指标,主要描述期刊当年发表的论文在当

年被引用的情况。具体算法为:

他引率:指该期刊全部被引次数中,被其他刊引用次数所占的比例。具体算法为:

引用刊数:引用被评价期刊的期刊数,反映被评价期刊被使用的范围。

扩散因子:这是一个用于评估期刊影响力的学术指标,显示总被引频次扩散的范围。具

体意义为该期刊当年每被引100次所涉及的期刊数。

总被引频次

数总被引频次涉及的期刊扩散因子100×=

学科扩散指标:指在统计源期刊范围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量与其所在学科全部期刊数量

之比。

所在学科期刊数

引用刊数学科扩散指标=

学科影响指标:指期刊所在学科内,引用该刊的期刊数占全部期刊数量的比例。

所在学科期刊数

期刊的数量所在学科内引用被评价学科影响指标=

被引半衰期:指该期刊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全部次数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

表的。被引半衰期是测度期刊老化速度的一种指标,通常不是针对个别文献

或某一组文献,而是对某一学科或专业领域的文献的总和而言。

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总被引用次数

该期刊当年发表论文的即年指标=期刊被引用的总次数

被其他刊引用的次数

他引率=数

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总数

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影响因子=

来源文献量:指来源期刊在统计当年发表的全部论文数,它们是统计期刊引用数据的来源。

文献选出率:按统计源的选取原则选出的文献数与期刊的发表文献数之比。

参考文献量:指来源期刊论文所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交流程度和吸收外部信息能力的一个指标。

平均引文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引用的参考文献数。

平均作者数:指来源期刊每一篇论文平均拥有的作者数,是衡量该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一个指标。

地区分布数:指来源期刊登载论文所涉及的地区数,按全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计(不含港、澳、台地区)。这是衡量期刊论文覆盖面和全国影响力大小的一个指标。

机构分布数:指来源期刊论文的作者所涉及的机构数。这是衡量期刊科学生产能力的另一个指标。

海外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海外作者发表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国际交流程度的一个指标。

基金论文比:指来源期刊中,各类基金资助的论文占全部论文的比例。这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

引用半衰期:指该期刊引用的全部参考文献中,较新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通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出作者利用文献的新颖度。

8

学术论文的h指数(H index)是一个混合量化指标,它的作用是评估研究人员的学术 产出数量与学术产出水平。现在我国h指数有愈加流行的趋势,大家认为相较于影响因子,h指数能从总体上更客观地评价研究者的水平。影响因子更多地是对期刊的评价,而h指数则兼顾了研究者的被引次数和学术论文数量。 从科学发展的总体形势看,若仅以论文数量而论,我国已成功迈入世界先进行列。自2008年开始,我国每年发表的SCI论文数持续突破10万篇,名列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这使很多人认为,中国的科研实力已经进入世界前列,正在成为未来的世界科技中心。然而,进一步分析论文的构成和来源,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从论文的“总被引次数”和“篇均被引次数”两个方面来分析:2001年至2011年间,我国共发国际论文83万多篇,被引510余万次,排世界第7;2011年我国SCI论文篇均被引 6.21次,和同年世界平均水平10.71次相比,不到六成,但比上一年有两个百分点的进步。2001年至2011年,我国高被引论文数排世界第6位,排在中国之前的国家有美、英、德、法和加拿大,日本紧随中国之后。 一个缺陷是,基于不同的检索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Scopus、Google Scholar,算出来的某个研究者的h指数常常不一样,这跟数据库的收录范围有关。这时候,我们选择用哪个?估计很多人愿意用比较高的那个。这三个里头,更多时候或许Google Scholar 给出的h指数最高,我发现它有时会将非论文的材料算作引用(如果这个材料提到了你的文章)。实情是,这些检索数据库并不能体现你文章的所有引用,比如WoS,更侧重于SCI 收录期刊的引用,直到最近才稳定的将一些中文期刊的引用算进去。另外,不同学科领域被这些检索数据库收录的程度不同,比如分类学期刊被收录为SCI的比例小,而分子生物学和医学则高很多。因此,不同领域科学家的h指数其实并没有太多可比性。 来看一个简单的例子。A和B是紧密的合作者,两者共同发表论文,共同署名了20篇引用次数超过20的文章。这时候两者的h指数都是20,表面上看好像科研水平相当。但是,在这20篇文章中,A是15篇文章的第一作者,而B只是5篇文章的第一作者。很明显,A作者应该有更大的贡献。所以,h指数倾向于对大的研究团队有利,多个合作者会共享比较高的h指数(大合作的实验学科就比常单兵或小集团作战的理论学科h指数高),这种情况下混淆了不同作者的实际贡献。 但我觉得一个更加值得关注的缺陷是:h指数没有区分作者的实际贡献。要真正衡量研究者的实际贡献,应该对h指数做适当的改进。比如,只统计某位研究者作为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时的h指数。对于上面的例子,A的h指数就应该是15;而B是5。这个简单的改进也是很粗糙的,因为有时候难以界定研究者在非第一作者文章中的实际贡献。 为了让评价更细致客观,可以考虑在计算h指数时对不同顺序的作者有个权重3110643181扣扣学术论文发表-比如,第一作者权重为1,第二作者权重为0.7,第三作者为0.4。如果第一作者同时是通讯作者,那么权重为1;如果通讯作者非第一作者,其权重计为0.8。还是上面的例子,假定A是15篇文章的第一作者,是另5篇的第二作者;B是5篇 文章的第一作者,另15篇的第二作者。这时候计算两者的h指数:A为(15*1+5*0.7)=18.5;B为(5*1+15*0.7)=15.5。我们可以发现,用现有的计算h指数的方法,A 和B用h指数所代表的科研贡献都被高估了,并且现有的方法掩盖了A和B实际贡献的大小。 由此可见,论文总数位居世界第二并不意味着我们实际的科研水平也达到了世界第二,在我们前面,美、英、德、法等老牌科学强国仍然是我们要奋力追赶的目标,甚至日本也仍然是我们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衡量一个国家科研水平的高低,仅看论文数量是不够的。这就如同上个世纪50年代大炼钢铁不能实现现代化是一个道理。要在科学研究上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科学人才的持续积累与科研评价的导向就显得尤为重要。 关于科学人才,我们最近统计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近10年来,中国科学院新增

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资料介绍

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资料介绍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当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SCI、Ei、ISTP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1300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1996年出版了第一版,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经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因此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面加注了“#”,共597种。被《要目总览》1996 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434种。另外,被1999年EI和SCI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71种)或 “ &”(28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我院以最新版(当前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核心期刊分为A、B、C、D四类。 国际国内重要检索系统简介 一、SCI——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简称SCI)创刊于1961年,由美国

【摘要】本文以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综合性经济科学的25本期刊为研究对象,基于文献计量学理论,对其各项计量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探讨影响学术期刊水平关键性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为经济类学术期刊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学术期刊;评价体系;文献计量学;影响因子 【作者单位】李航,《哈尔滨金融学院学报》编辑部;张宏,《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张彦坤,哈尔滨理工大学科技处。 本文采用文献计量学理论,对2012年(第六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的综合性经济科学的25本期刊进行研究,对其基本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影响其学术水平的各关键要素之间存在一定的联系。 一、栏目设计与品牌塑造 在被调查研究的25本刊物中,10本期刊没有设置栏目,而在有栏目设置的15本期刊中,栏目的设置主要是按照研究领域进行划分,重复性高,缺乏个性和特色,没有设计感。其中重复的常设栏目主要有“经济理论”“宏观经济”“国际经济”“产业经济”、“区域经济”“企业管理”“财政金融”“贸易经济”“‘三农’问题”等。在这25本期刊中,栏目设计感最突出的是《经济纵横》。《经济纵横》除从微、宏观经济研究角度进行分栏外,还开设了许多专栏,如“新型城镇化建设专题”“文化产业发展专题”“节能减排与能源可持续发展专题”“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专题”“新经济现象专题”“混合所有制经济理论与实践专题”“房地产经济专题”“改革开放论坛”等。这些专栏的设置不仅能有效凸显刊物特色,使刊物具有明确的选题意向,而且专栏的设置紧跟经济发展的脉搏,保持了经济研究的新鲜感和与时俱进的热度。 走专业化道路就要发展自己的品牌。栏目是期刊的窗口,也是期刊宗旨和特色的具体体现,人们衡量期刊是否形成品牌,经常是以是否有品牌栏目为依据。因此,在创办精品期刊的过程中,打造一两个品牌栏目是精品期刊建设的最有效方法之一。高校学报是学院派的学术期刊,学术性是学报的重要属性,这就决定了学术期刊的特色栏目应成为某一学术领域系统性、连续性、深入性研究的平台。笔者对调查的25本经济类核心期刊进行统计后发现,这些期刊普遍没有重视栏目的作用和价值。 二、载文量与影响因子 在25本期刊中,11本月刊、1本季刊、13本双月刊,25本期刊平均页数为148页。页数最多的是季刊《经济学》426页,最少的是双月刊《广东财经大学学报》96页。从调查结果来看,这25本经济类核心期刊基本呈现两种发展模式:一种是出版周期短,载文量大;另一种是出版周期长,载文量相对小。这两种发展模式是否会对期刊评价的主要指标影响因子产生影响呢?笔者对25本期刊的3项指标归一化之后进行数学分析,得到图1曲线关系。 从图1的分析结果来看,载文量对影响因子的作用是两极分化的。载文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与影响因子呈现正相关关系,但在有的刊物上却呈现反相关关系。期刊载文量与影响因子的关系一直备受争议。有的学者认为载文量与影响因子并无关系,有的学者观点正好相反,认为两者有一定的关系。要明确两者到底有没有关系、是怎样的一种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影响因子,制约影响因子的要素有哪些。 影响因子的计算公式是: 在这一公式中我们可以看出,决定影响因子的有分子和分母两个因素。分母指的是载文量,分子代表的是稿件影响力。笔者认为,作为分母的载文量对影响因子确实存在影响,但二者不是量化关系,起到决定作用的是稿件的影响力。如果编辑在组稿时严把质量关,确保稿件质量,在这个前提下,提高载文量是可以提高影响因子的;反之,用以次充好的文章来提高载文量就会让影响因子下降。所以,在不能保证稿件质量的情况下,期刊应该秉承宁缺

《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社会融合程度和员工流动 性》分析评价 一、文献综述部分 作者在文献综述部分应用了大量的最新的和作品当时近几年的研究成果,文献的跨度集中在10年内,为1979年到1989年,只有一篇的文献为1971年。 以上文献,都涉及本文的研究内容:个人和群体人口背景特征、个体流动性、社会融合程度、离职率,就该论文的内容方面来说,寻求的参考文献适用性强,比较全面,符合文章需求。 二、问题和目的部分 论文的目的是为了深入研究工作群体人口背景、群体社会融合程度和个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是人口背景相同性可以增强群体社会融合性,从而降低个体员工流动性。与文献研究联系紧密。 此假设源于Pfeffer曾阐述的一个论题:年龄和加入时间相同的人们容易相互吸引,还有更容易沟通,此论点只是得到了人们的关注还未有扎实的论据。但是已显现原理的可靠性,通过Pfeffer的论题可以逻辑推理出来。 三、假设部分 本论文提出了以下两个假设: H1:群体人口背景特征相同性与社会融合性程度的提高有正向关系; H2:在工作群体中,社会融合程度越高,员工流动率越低。 上述两个假设中,清晰的阐述了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人口背景特征越相似,社会融合性程度越高,员工流动率就会越低。 第一个假设和大多数早期研究结果保持一致。但是并未有扎根理论或者相关的文献研究,只是先前有人提出过用这种方法来研究该论题,但是没有做过任何实证检验。 第二个假设,研究者很少关注融合程度与员工流动性的关系,只是

最近一些研究间接地为融合程度与员工流动性的关系提供了一些论据。 四、方法部分 假设1中自变量为群体人口背景,因变量为社会融合程度。 假设2中自变量为社会融合程度,因变量为员工流动性。 群体人口背景采用了欧几里得差距的变异形式对年龄背景和任职年限背景相似性进行了测量。 社会融合程度反映了对群体的吸引力、对群体其他成员的满意度和群体成员之间的社会交往。社会融合程度可以用凝聚力,影响力,个人对其他成员的满意度和保持与他人关系的愿望来衡量。研究中采用了三种方法对其进行了评估:四项凝聚力指数、工作说明指数、群体成员在上个月下班时间与同事进行社会交往的次数。 员工流动性:完成初次调查5年后,由公司人事处提供研究对象的就业状况信息,对每个个体是否仍然在职或已经离职以及离职日期进行说明。 文中指出研究分别将在个体层次和群体层次上对人口背景相同性和社会融合程度的关系进行模型分析。 五、样本部分 本次研究以20个工作单位、79个个体作为调查对象,深入研究了群体人口北京、群体社会融合程度和个体流动性之间的关系。有关数据是在1979年从西部的大型连锁便利店员工中收集的。 这些群体分布的地点不同,负责各个指定区域的零售工作。所有个体的级别和职务完全相同,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相同。代表们每周至少要在同一个办公室共事两天,相互交流工作方面的事情并定期一起工作。并且,每个区的代表有一个小组办公室,公司把每个区定位一个完整的工作群体,由区经理负责领导,最终得到20个有效的工作群体,每个群体中优3-6个调查对象。后来的有关人口流动性的数据是在1985年收集的。 样本来源和选择可以较好的代表总体,但本研究选择的样本群体数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北大核心目录(第七版) 来源:北京大学图书馆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目前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按照惯例,北大核心期刊每四年由北大图书馆评定一次,并出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要览》一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已于1992、1996、2000、2004、2008、2011和2014年出版过七版,主要是为图书情报部门对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估与订购、为读者导读提供参考依据。为了及时反映中文期刊发展变化的新情况,编者开展了新一版核心期刊的研究工作。课题组认真总结了前五版的研制经验,对核心期刊评价的基础理论、评价方法、评价软件、核心期刊的作用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评价方法,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力求使评价结果尽可能准确地揭示中文期刊的实际情况。 序号中文刊名 A/K.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2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3 学术月刊 4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6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7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 学 8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1 社会科学 1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3 江海学刊 14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5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16 文史哲 17 学术研究 18 江苏社会科学 19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1 社会科学研究 22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3 社会科学战线 24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5 浙江社会科学 26 江西社会科学 27 南京社会科学 28 天津社会科学 29 学习与探索 30 河北学刊 31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2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3 学海 34 江汉论坛 3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6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37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8 甘肃社会科学 39 浙江学刊 40 人文杂志 4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2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43 求索 44 求是学刊 45 贵州社会科学 46 思想战线 47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48 探索与争鸣 49 广东社会科学 50 中州学刊 51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2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4 国外社会科学 5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56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7 东南学术 58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59 山东社会科学 60 东岳论丛 61 云南社会科学 62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3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4 河南社会科学 6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6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67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6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69 社会科学辑刊 70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1 学术交流 72 学术论坛 73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74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学术界 76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7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8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7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80 南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1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2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3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84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5 湖北社会科学 86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7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88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89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0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1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2 北方论丛 9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齐鲁学刊 9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9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97 江淮论坛 98 北京社会科学 99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0 学习与实践 101 天府新论 102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103 湖南社会科学 104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5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6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07 理论月刊 108 学术探索 109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10 社会科学家 111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2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3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4 内蒙古社会科学 115 兰州学刊 116 高校理论战线(改名为:中国高校社会 科学) 117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18 广西社会科学 119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20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21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国 青年社会科学) 122 宁夏社会科学 B(除B9、B84).哲学(除心理学) 1 哲学研究 2 哲学动态 3 道德与文明 4 世界哲学 5 中国哲学史 6 伦理学研究 7 现代哲学

四种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资料介 绍 对中国内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以下几种版本: 第一种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限理工科期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中信所每年第四季度面 向全国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发布上一年的科研论文排名。排名包括、、分别收录的论文量和中国期刊发表论文量等项指标。《引证报告》以多种中、外文科技类期刊作为统计源,报告的内容是对这些期刊进行多项指标的统计与分析,其中最重要的是按类进行“影响因子”排名。 第二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 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 出版,年出版了第一版,年出了第二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 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在《引证报告》和《要目总览》中每次都被评为核心期刊的期刊在其刊名前 面加注了“”,共种。被《要目总览》年版,年版都定为核心期刊的社科类期刊,加注“”,共种。此外,被年和收录的期刊,分别注以“”(种)或“”(种)。 第三种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限于理工科期刊)。它是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建立的, 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中的刊物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第四种是《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它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和社科文献计量评价中心共同建立的核心期刊库,我校在科研成果认定中均认定为核心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我院以最新版(目前以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为基础,在此基础上将核心期刊分为、、、四类。 国际国内重要检索系统简介 一、——美国《科学引文索引》

期刊评价在科研评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备受关注。社科学术期刊作为人文社科领域学术成果的重要展示平台,其评价结果具有极强的导向性,不仅关系着我国广大社会科学研究人员的切身利益和数量庞大的社科期刊生存发展方向,而且对科研成果评估、学术资源分配、科研激励制度及繁荣学术研究等有不可估量的作用。国内研究者对学术期刊评价问题的关注度持续上升,期刊评价结果的被接受程度事关学术研究的良性发展。评价结果是否被学界广泛接受,主要受到评价方法和期刊评价指标两方面因素的影响,而评价指标及其权重是重中之重。期刊评价指标数量繁多,按照功能特性可划分为期刊特征指标、期刊引用指标、文献转载指标等主要类型。在学界认可度较高的社科学术期刊评价体系中,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只选择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作为评价指标;北京大学《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则选择了全部类型的评价指标;中国社会科学评价研究院《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MI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选择了吸引力(获奖状况、论文状况、同行评议)、管理力(编辑队伍、作者队伍、制度建设、信息化建设)、影响力(学术影响力、社会影响力、国际影响力)等3个一级指标、10个二级指标和24个三级指标;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指数排名研究报告》则只用了文献转载的相关指标。实践中这4种评价体系难分伯仲,在一定范围内评价结果也具有趋同性。这种趋同性是否意味着不同评价体系间具有某种联系,而研究评价间的相关性或许能解释这种联系。不同评价指标指引着期刊的不同功能特征,评价指标间呈强正相关,说明指标所指引的功能特征具有趋同性。如果不同的评价体系选择了相关性较强的指标作为核心评价指标,则其评价结果可能会在一定的范围内具趋同性;如果同一评价体系同时选用相关性较强的多项指标,则会过度放大期刊的这类功能特征,使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受到质疑。因此,掌握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程度,对选择期刊评价指标、完善期刊评价体系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相关研究 搜索国内外相关文献可知,期刊评价的相关性研究主题可以分为两个角度。第一,量化评价和质化评价结果的相关性研究。马利戈尔德(OlesyaMryglod)等[1]通过研究社会科学类系列期刊发现,同行评议结果与引文评价结果的相关性不高;而惠特曼(LudoWaltman)等[2]的研究则认为引文评价结果和同行评议

H指数的内容及意义 文正学院09工商0917414001 徐红H指数的内容 H指数是美国物理学家Hirsch于2005年提出用于“评价科学家的科研绩效”。虽然其原始论文的题目及Hirsch对H指数的含义描述值得讨论,但h指数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就全球风靡,很快被扩展用于期刊、研究团队、大学、科研院所、学科、国家、基金和研究热点等不同领域。 H指数的物理含义可简单的表述为:“有H篇论文被引用了不少于H次”。H指数的意义 不少学者认为H指数综合衡量了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H指数是根据论文的“质”和“量”两个方面确定的具有创新的指标。H指数高不仅表明评价对象发表质量高,而且高质量的论文数量也多,因而弥补了传统文献计量学单项数量指标只能体现数量的遗憾,是近年来文献计量学指标研究过H值的一项重要成果和进展。赫希认为,两个有相似指标H指数的人,即使他们的论文总数或总被引次数相差悬殊,但他们在整体科学影响力方面是可比的。 有趣的是,原本人为规定的H指数居然被一些学者数学推导得出:H指数与原有的评价指标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联系。而且数据也一定程度上证实了这些联系。 H指数主要是一个影响力判定参数,其特点是关注科学家发表了多少有影响力的论文。因此,若你的研究没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和交流,无论你发表了多少论文,都无法获得一个较高的H指数。H指数的测度有利于那些出精品的科学家,也可以发现哪些人是“灌水”者。H指数面前,你可以有一些文章成了“睡美人”,但要避免一辈子都怀才不遇。 因此总的来说H指数有点明显但也有其局限性。 优点:(1)H指数是一个非常简单并且易于理解的复合指标,它可以用在任何层面的评价,尤其适合对科学家个人科研成就做出评估。(2)这个指标是引文影响力和论文产出力二者结合的测度指标。(3)H指数是一个稳健的累积指标,单纯论文数量的增长对该指标不会产生直接的影响。(4)H指数能够测度科学家的持久绩效,而不仅仅是测量其科学成就的峰值。(5)H指数与其他“有意义”的文献计量学指标有显著相关性。 缺点:(1)指数对那些刚开始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是不利的,因为他们的论文产生和引文率较低。(2)这项指标可能导致科学家们躺在原来的成就上睡大觉,因为他们即使没有新的论文产生,以往的论文任然有可能获得被引量,进而引起H指数的增加。(3)这项指标是基于长期的观察。因此,由于上述同样的原因有可能导致我们看不到科学家的研究活动衰退情况。(4)H指数即便在相同学科领域进行比较都很难找到一个适当的参考标准。 虽然H指数不是尽善尽美,但不可否认的是它的确对综合衡量了论文的数量和影响力开创了新思路。

学术期刊评价指标从21个方面来说明: 分别是:期刊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文率、反应速率、期刊他引率、期刊被引半衰期、基金项目论文比例、国际著者论文数、SCI、CSCI、标准规范化、论文平均发表周期、编校质量、装帧印制质量、人才培养、间接经济效益、现代化建设、优秀期刊获奖情况和发行量平均增长率。 具体如下: 1.期刊被引频次(cited numbher of journal) 可测度期刊自创刊以来的学术影响力,是从信息反馈的角度评价期刊的基本指标之一。该项指标从历史的角度,用期刊论文被引用的数量直接反映了期刊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定义:自期刊创刊以来全部论文在某一年被引用的总次数(绝对数量指标)。 2.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可测度近年期刊的学术影响力。该项指标用论文平均被引率反映了期刊近期在科学发展和文献交流中所起的作用。 定义:期刊前2年发表论文的被引次数占前2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 某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年的被引用次数 公式:影响因子=——————————————————— 该刊前2年发表的论文的总数 3.平均引文率(mean citing rate) 可测度期刊的平均引文(引证文献)水平,考察期刊论文吸收他人学术思想的水平。平均引文率通常可以反映期刊吸收信息的能力以及科学交流程度的高低。 定义:在给定的时间内,期刊篇均参考文献量(相对数量指标) 期刊参考文献总数 公式;平均引文率=———————— 期刊论文总数 4.反应速率(Anm3lacy index) 可测度期刊论文被利用的速度以及期刊对学科发展过程中新的科学问题的快速反应程度。 定义:期刊前1年发表论文在评价当年的被引次数占前1年论文总量的比例(相对数量指标)。

3、常用于文献评价的权威检索工具有哪些? 答:目前,大多数高校科研管理部门将下列四种数据库作为文献评价的权威检索工具:SCI (科 学引文索引)、ISTP(科学技术会议录索引)、EI(工程索引)和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 评价期刊最常用的检索工具: 美国《期刊引文报告JCR》、《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还有一些重要的检索工具也可作为文献评价的数据源: 国外文献检索工具---美国《科学评论索引ISR》、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美国《艺 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HCI》、美国《化学文摘CA》、英国《科学文摘SA》、日本《科学技术 文献速报CBST》、俄罗斯《文摘杂志AJ》、德国《数学文摘Zbl Math》、美国《数学评论MA》、 法国《文摘通报BS》、美国《生物学文摘BA》等。 国内文献检索工具---《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I或CSCD》、《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索引》。 《期刊引文报告》(SCI 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期刊引用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简称JCR,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编制出版、国际上一种权威的 用于期刊评价的重要工具。JCR从1975开始,ISI在《科学引文索引》(SCI)年度累积本中,增加 “期刊引用报告”部分。JCR提供的信息包括:每种期刊在当前年被引用的总次数(Total Cites)、 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即该刊前两年发表的文章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次数(Impact Factor))、每 种期刊当前年发表的文章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次数(Immediacy Index)、每种期刊当前年的文章 总数(Articles)、每种期刊论文研究课题的延续时间(Cited Half-life)、每种期刊的引用期刊 列表(Citing Journal)、每种期刊的被引用期刊列表(Cited Journal)、每种期刊的影响因子在

厦门理工学院 厦理工〔2013〕83号 厦门理工学院关于印发《权威期刊 与核心期刊认定原则(试行) 》的通知 校内各单位: 《厦门理工学院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认定原则(试行)》经校学术委员会讨论通过,现予以印发,请遵照执行。 附件:厦门理工学院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认定原则(试行)

厦门理工学院 2013年5月29日附件 厦门理工学院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认定原则(试行) 一、权威期刊认定原则 1.厦门理工学院权威期刊主要以国家部委(不含下属研究院所)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所属研究院所主办的本学科相关领域的学术刊物、国家一级学会、研究会会刊、各学报英文版为基准,并为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或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所收录。 2.国家“985工程”大学学报以及5所体育类、艺术类高校学报,原则上亦为权威期刊,名单如下: 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京大学、复旦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东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南大学、吉林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

学、华南理工大学、中山大学、兰州大学、东北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体育大学、中央音乐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研究)、中国传媒大学(现代传播)、东华大学(自然科学版)。 3.被科学引文索引(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工程索引(EI)、艺术人文引文索引(A&HCI )收录的学术论文以及在《人民日报》(理论版)、《光明日报》(理论版)、CHINA DAILY(理论版)(每篇不低于3000字)和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每篇不低于2000字)转载的学术论文,原则上视为权威期刊论文。 二、核心期刊认定原则 除上述权威期刊外,收录在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核心库和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以及中文核心期刊(北大版)的期刊(不包括扩展版),工程索引(EI)会议录论文、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CPCI-SSH)以及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的论文为核心期刊论文。 三、几点说明 1.工程索引会议录论文(EI)、科技会议录索引(CPCI-S)论文、社会科学及人文科学会议录索引(CPCI-SSH)论文,在职称评审中只计一篇为核心。

核心期刊评价常用名词解释 来源:医学论文发表——辑文编译 辑文编译小编知道论文查重,是对学术不端、抄袭的现象的一种检测,那么什么是论文查重呢?关于论文查重,我们需要了解些什么样的内容呢? 什么是学术不端与论文查重? 学术不端是指学术界的一些弄虚作假、行为不良或失范的风气,或指某些人在学术方面剽窃他人研究成果,败坏学术风气,阻碍学术进步,违背科学精神和道德,抛弃科学实验数据的真实诚信原则,给科学和教育事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极大损害学术形象的丑恶形象。 各高校为了解决毕业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学术不端问题,使用了一些论文检测系统,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论文查重软件”。由于每个学校对于抄袭比的要求不一样,有些要求严格的要低于10%,有些松的要求30%以下,不管怎么样,只要没有低于那就是不通过,哪怕是多出那么一点。处罚的轻,就是延期毕业,相反就可能取消学位。 论文检测都有哪些系统? 国内论文检测查重有以下系统:万方,维普,知网,paperpass,gocheck,paperrater等。 每个检测系统的收录和检测范围都不完全相同,检测相似的计算方法也不太一样,因此就算同一篇论文检测不同的系统结果可能相差也比较大。一般来说万方的收录比较小,知网的收录范围相对来说是比较广而且是比较权威的。而大部分的高校也是采用知网系统。 哪些系统可以检测英语的论文? 知网,paperrater,维普和gocheck都可以检测带有英文或者是全英文的论文,当然同时也可以检测中文的论文,而万方和paperpass只能检测纯中文的论文。 我究竟要选择哪个检测系统才适合我的论文? 因为不同的论文或者不同的学校采用不同的系统,一般可以先了解清楚再进行检测查重,具体可以问问自己的指导老师。一般来说,期刊和职称发表性质的论文和硕士短篇基本采用知网期刊小论文系统,硕士研究生博士生等毕业论文绝大部分采用的是知网VIP5.0系统,至于大学生毕业论文一大部分采用的是知网pmlc系统,还有一部分采用万方和维普检测系统,剩下小部分的采用paperpass和gocheck,paperrater

常见核心期刊的含义与区别(初稿)

所谓核心期刊是泛泛的概念,一般期刊封面是核心期刊的,都会把核心期刊的荣誉写上,例如西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它的封面就会写期刊荣誉:中国中文核心期刊(即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即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即社科院CHSSCD),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国家对论文发表要求相当规范的期刊的奖励),全国三十佳社科学报,第一届重庆出版政府奖获奖期刊,重庆市十佳社科期刊,重庆市一级期刊。很多学校要求在上面或者同等期刊荣誉的期刊上发一篇到两篇文章,拿一个教育部或者国家社科课题,就可以当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甚至是教授了。因此,同学们,目前就中国文科而言,各个学校科研处或者你找工作的时候,学校对老师发表论文权

威性的要求或奖励,一般是按以下数据库划分的,即: SCI上发的论文>=EI>上发的论文>=SSCI上发的论文>ISTP上发的论文(国际化嘛)>RCCSE>=CSSCI上发的论文>=CSCD>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CHSSCD上发的论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遴选)>一般期刊。(注明:中国很多核心期刊背后关系较多,不是文章质量问题,特别是大学学报,文科东西嘛,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以上只是一般的参考比较,因为有的期刊会有多种荣誉。虽然文理不同,但是文科类的文章,稍微偏理的发在理科类的期刊上,大概也是这样比较的。对于研究生来说,发CSSCI可能性非常小,排除一些牛人。而且发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也是很不容易的,但是CHSSCD和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遴选)上发的论文是比较容易的。在一些一般垃圾期刊或以交钱发论文的期刊上发文章,就不说了,没有意义。一般情况,CSSCI发论文是不要钱的,如果要钱,正常的是400-600每一个版面(约3000字),北大核心也是这个价。至于那些版面费高得出奇的,一般是期刊编辑想找钱,私下干的,或者是网上论文中介经手的,

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 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2008年后由每4年评一次改成现在的每3年评一次。从影响力来讲,其等级属同类划分中较权威的一种。是除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以外学术影响力最权威的一种。 按《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及北京十几所高校图书馆众多期刊工作者及相关单位专家参加的研究项目,项目研究成果以印刷型图书形式出版,此前已有北京大学出版社出了五版:第一版(1992年)、第二版(1996年)、第三版(2000年版)、第四版(2004年版)、第五版(2008年版)、第六版(2011年版)。 评价指标 1992年评定的3个指标,即载文量、文摘量、被索引量、被指引量。当时,合适的统计源很少,且大多为书本式工具,只能进行手工统计,统计量巨大,客观上不存在采用大多的评价指标。

1996年版和2000年版采用了6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这些提高了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作用。此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统计源数据库,为评定指标创造了可能性。 2004年版采用了7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用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录率、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取消了载文量的指标,以降低论文数量在评价中起的作用,增加了他引量的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期刊质量的评价。 2008年采用9个评价指标,即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 2011年核心期刊的评价仍采用这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但是修改了影响因子、学科基金论文比等的计算方法,将字母从学科论文载文量,从而能更为准确的反映整本期刊对学科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到60余种,参加核心期刊评审的学科专家达8200多位。 指标计算方法: 1)被索量:期刊某年发表论文被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

国内岩土类、地质类核心期刊导引 A.国内岩土工程期刊 1.岩土工程学报 本刊于1979年创刊,是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本刊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连续多年确认为核心期刊,并在建筑类核心期中列首位;本刊被收录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本刊被“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多个国内重要的数据库收录,并能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网和重庆维普网全文检索;本刊被美国工程索引Ei网络版等国际检索系统收录。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单位: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 主编:陈生水 国际标准刊号:SSN 1000-4548 国内统一刊号:CN 32-1124/TU 地址:南京市虎踞关34号 邮政编码:210024 期刊类型:双月刊 创刊日期:1979年 2.工程地质学报 本刊是我国工程地质学科综合性的高级学术期刊。1993年批准创刊发行,现为季刊,16开本,每期96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工程地质学报》办刊宗旨是加强学术交流,促进工程地质科学的理论,应用和技术的发展,使工程地质学科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工程地质学报》着重于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的结合。学报主要介绍当前规划、设计和在建国家重点工程的工程地质和地质环境实例及其论证;讨论理论进展和方法创新;讨论在土木、水电、铁路、公路、及矿山建设、城乡规划、地质环境和灾害治理,以及能源和工业采掘等方面的新技术和经营、适用于科研工作者、高校师生和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参阅。《工程地质学报》由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主办,由工程地质力学重点研究室实验室、协同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及国际工程地质学会中国国家小组编辑。由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工程地质学会副主席王思敬教授任主编的编委会由国内外知名的工程地质学家和工程师构成。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主编:王思敬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4-9665 国内统一刊号:CN 11-3249/P 地址:北京德外祁家豁子(北京9825信箱) 邮政编码:100029 Email:

北大核心期刊遴选指标 来源:医学论文——辑文编译 北大核心期刊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确认核心期刊的标准也是由某些大学图书馆制定的,而且各学校图书馆的评比、录入标准也不尽相同,受到了学术界的广泛认同。那么怎样的论文才能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呢?下面辑文编译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下什么样的论文才能被北大核心期刊收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遴选指标1992年评定的3个指标,即载文量、文摘量、被索引量、被指引量。当时,合适的统计源很少,且大多为书本式工具,只能进行手工统计,统计量巨大,客观上不存在采用大多的评价指标。 1996年版和2000年版采用了6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量、载文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这些提高了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评价作用。此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的统计源数据库,为评定指标创造了可能性。 2004年版采用了7个评定指标,即被索引量、被摘量、被引用量、他引量、影响因子、被摘录率、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取消了载文量的指标,以降低论文数量在评价中起的作用,增加了他引量的指标,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期刊质量的评价。 2008年采用9个评价指标,即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 2011年核心期刊的评价仍采用这9个指标: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获奖或被重要的检索工具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但是修改了影响因子、学科基金论文比等的计算方法,将字母从学科论文载文量,从而能更为准确的反映整本期刊对学科的影响力,取得了较好的评价效果。选作评价指标统计源的数据库及文摘刊物达到60余种,参加核心期刊评审的学科专家达8200多位。 指标计算方法:1)被索量:期刊某年发表论文被上海图书馆《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收录的数量。2)被摘量:期刊某年发表论文被《中国农业科技文献数据库》摘录的数量。3)被引量:期刊自创刊以来发表论文在统计年被引用的总次数。4)他引量:期刊被其它期刊引用的次数5)被摘率:该刊统计当年发表的某学科的论文被摘录的总次数/该刊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总数6)影响因子:该刊前两年发表论文在统计当年被某学科论文引用的总次数/该刊前两年所发表论文的总数7)被国内外重要检索工具收录8)学科基金论文比:该刊统计当年发表的某学科的基金论文数/该刊统计当年发表论文的总数9)web下载量:期刊1994年上网以来所登载的全部文献在统计当年被下载(包括全文浏览、转存和打印)的总次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