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练习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练习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练习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练习

如何有效进行课堂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从导入到所有学生都能积极主动、愉快地参与教学活动,但是部分学生在遇到课堂练习或作业时就配合有限了:有的兴趣缺缺不动笔、有的实行拖字诀……针对这一情况,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编排意图,根据学生知识水平的差异,对教材给出的习题作适当地调整、组合、补充,组织行之有效的练习,使之富有针对性、层次性、多样性、开放性、实践性,能从质、量两方面适应不同程度学生的需要。

一、练习内容富有针对性

数学练习是提高学生解题技能的基本途径。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练习,是促进学生理解问题本质、巩固知识及提高解题技能的重要措施。

因为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每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是很清晰的,因而在练习环节中教师所给出的练习内容也必须具有针对性,简单地说,就是课堂给出的练习必须围绕教学目标来设置,与教学内容无关的练习不管多生动有趣也不能使用。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把握知识重点。如讲完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分数与整数相乘》第一课时后,我就对这一知识点进行了针对性的练习,没有任何与之无关的内容出现,数学味十足。在接受针对性习题的锻炼后,学生即可针对某一个数学知识深入研究分析,从认知规律出发,遵循直观性、循序渐进等原则,让学生通过感悟、理解、尝试等方式把握数学知识的重点、难点。

二、练习过程充满层次性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位学生在学习上都有差异,这种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且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在教学环节中,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在作业设置上则该是因生设题,也就是说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要完成的练习内容及目标是不一样的。

在实际操作中,在课堂练习设计方面教师要顺应学生的认识规律,呈坡度、出层次地呈现练习内容,使学生从感知、认识到理解、掌握再到创造性地运用,循序渐近,逐步加深,保证所有的学生都能“吃得好、吃得饱”。当然,课堂上的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的同时,也给学困生带来了不小的困难。此时教师一定要牢记:“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存在,教师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自然每一位学生所能达到的目标也不能实行“一刀切”。此时,教师应该尽可能地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来选择(当然此时教师也要适当地引导,以使每位学生都能获得提高),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练习形式蕴含多样性

人的认知过程是:模仿练习、实际运用、生活创造。在数学练习中,单一形式习题的反复练习,只是一种无差度的重复练习,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也能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但是由于这样的练习是机械的、枯燥乏味的,不可能激起学生的兴趣。相反,变化性、多样性的练习则会使学生喜欢、努力去完成。因此应围绕所学基础知识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变式题、“智慧题”等等,使学生不仅会做,而且会想。所以,教材上提供的练习有时需要教师加以补充、删改、综合、加强。从题型来看,应补充填空、选择、判断、改错、补缺、看图编题、看题绘图等题型;从形式来看,可补充求同练习和求异练习,分化练习与

基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追寻和思考

基于小学数学有效课堂的追寻和思考 发表时间:2014-07-16T16:53:16.793Z 来源:《新疆教育》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冯曙霞[导读] 课堂上,学生忙个不停,操作、同桌练说,声音此起彼伏。热闹的场面描绘出一片繁荣的景象。河北省临西县玉兰实验小学冯曙霞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成了学生学习活动经常采用的方式。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正在用自己的行为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课堂:把微笑带进课堂;把平等带进课堂;把鼓励带进课堂;把合作带进课堂;使数学课不单纯是知识的活动,更是一种情感的交流,一种精神的碰撞,并从中体现数学的价值,生命的意义。然而教师 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是否取得了理想的效果?我在一些课例中发现,很多教师仅仅是模仿了课改的形,未真正领略其神,课堂的效益不高。下面谈谈我对有效课堂的几点看法,不足之处望大家斧正:关键词:小学数学有效课堂 一、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应该有“深度”。 在教学《倍数和因数》时一位教师分了三个环节处理:第一环节:分组操作,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用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每排摆几个?摆儿排?用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并在小组里交流。学生各自练说。第二环节:根据算式说两句话,加深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请学生以操作得到的几个算式为例,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学生先每个人各自说,再同桌交流说,最后再指名说。第三个环节:任意写一个乘法算式说两句话,巩固对倍数和因数的认识。课堂上,学生忙个不停,操作、同桌练说,声音此起彼伏。热闹的场面描绘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可是,当教师出示24、6、3这三个数,要求学生从中选出两个数,说说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时,学生的回答令老师大吃一惊,“24是3的因数,3是24的倍数。为此,我认为学生操作了、交流了并不意味着学生真的“动”了起来,只有加入自己的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才是有效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要注意切勿让外在的东西太多,让学生忙于演练、忙于操作、忙于交流,使他们接二连三地应付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活动,这样的话,只能造成他们心浮气躁、沉不下心来进行数学的思考,教学效果反而被教学形式所累。从这个角度上讲,热闹的课堂不一定就有效。因此,我们切不可注重开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该关注学生思维的进入状态。要为学生多创造一点思考的情境,多一点思考的时间,多一点活动的余地,多一些表现的机会,多一点成功的体会。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热闹”,但应该有思维的深度。 二、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华丽”,但应该有“内涵”北师大版教材六年级上册《圆的认识》。一位青年教师的设计流程是这样的:笫一环节:感知圆,揭示课题。笫二环节:画圆,学习圆规的使用。笫三环节:新旧比较,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笫四环节:操作探究,发现圆的主要特征。从上面四个环节可知,新课程所提倡的新的学习方式几乎都用到了,精美的课件,小组的合作学习,动手的操作活动等等。然而,听课者都有这样一个体会,这堂课表面上似乎充溢课改的味道,但是细细品味,各环节的处埋零零碎碎,浮在表面,缺乏深度。如精美图片,应该唤起学生对数学美的向往,然而效果并非如此;画圆,不能仅仅作为一个单列的环节,而应作为一种手段,与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探索圆的一些主要特征联系起来,执教者在各环节的教学中没有注意内在沟通与联系,课显得形散神也散。为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数学活动的研究价值,以一点或一个活动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索,不断发现新的问题、得到新的结论。这样的话,学生的思维势必走向深刻,思维能力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教师要注重沟通知识之间联系,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源头上去思考知浊的“为什么”。如画圆,可以用不同工具完成,但其本质都是固定圆心、确定半径、旋转成圆。而为什么要固定圆心、确定半径,那是因圆的特征所决定。让学生理解这其中的道理,就能够使学生真正对圆有深入的了解。可见,课堂的形式不在于花哨,而在于能够扎扎实实引导学生进行数学地思考,使学生从中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魅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有效的课堂不一定要“顺畅”,应该有“风浪” 有一位教师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是这样设计的:笫一环节:欣赏图片,感受对称。第二环节:动手操作,认识对称轴。第三环节:认识平面图形中的轴对称图形。课堂进行到这儿都非常顺畅,没有出现一点曲折,那位老师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这节课已临近结束,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出现,大可以松一口气。不料,意外还是发生了。在进入第四环节巩固练习时,教师让学生判断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时,结果学生张口回答:汽车是轴对称图形、钥匙不是轴对称图形。看来学生对于生活中的对你现象与图形中的轴对称现象混淆了起来。为此,我认为课堂不亠定要“顺畅”,有时候太顺畅并不代表学生掌握情况良好。教师要善于“兴风作浪”,要留意捕捉学生的错误,即使学生没有出现错误,丨教师要寻机质疑制造问题。课堂上“兴起些风浪”,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并使讨论的内容深深地留在学生的脑海中。总之,有效课堂作为一种理念、一种价值追求、一种教学实践模式,对它的追寻与思考远非这,它作为一个永恒的话题将激励我不断探索。

追寻愉悦数学课堂

追寻愉悦数学课堂 追寻愉悦数学课堂-感悟鲜活数学生活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是关注人全面发展的课堂,不同的人应得到不发展。”是呀,学生在课堂上,应是自由的、快乐的、充实的,能享受思考的快乐,感悟着学习的乐趣,体验着成功的愉悦。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学生普遍认为枯燥乏味、机械繁杂,令人生畏,生厌。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如何追寻和创设愉悦的课堂环境呢?笔者认为多多听听下面的声音。 创设引人入胜的生活情境 新课程理念认为,生活是一个大课堂,蕴涵着丰富的、生动的问题情境。生活情境是鲜活的、形象的,也是学生非常喜爱的,在生活情境中,他们能体现生活和生命的意义,能学到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体验到整个世界与数学的神秘联系。更会充满激情地在生活中发现和生产数学问题和数学信息。 教学片断一: 圆的周长导入: 师:投影出示 边长4米的正方形和直径4米圆形花圃, 师:小明和小红跑步的速度一样,同时出发,谁会先绕着跑完一圈? 生1:我猜小明跑得快。正方形的花圃显得比较小。 生2:那可不一定,得需要知道正方形和圆形花圃的周长? 师:你想得真不错!你说的正是我们这节课一起研究的圆的周长。 师:它们的周长怎么办呢? 生3:正方形只要量一条边就可以。 师:圆形的周长怎么办? 生4:可以用绳子绕一圈测量。 师:方法挺巧妙的,那如果是你手中圆片和黑板上画的圆呢? 生5:可以用布条绕再量…… 反思: 教师通过创设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绕花圃跑步问题情境,问题情境与生活实际

联系密切,都是学生日常生活所经历的,并且在质疑中富有挑战意识,激发学生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在探究生活情境中,学生充满喜悦之情,好像置身其中,利用已有经验,轻松愉快的投入探究交流之中。 开发有效、鲜活的生活资源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生喜闻乐见的数学实践活动的素材更是蕴涵于学生日常的生活中,蕴涵于灵动的社会生活中。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用敏锐的触角来开发、挖掘、提炼有效的、鲜活的生活资源,善于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社会生活的数学信息和数学问题,从生活抽象理性的数学知识。学生来说一定充满好奇和探究的欲望。每个学生也都喜爱完成饱含生活气息、与自身身心相关的问题。也不会再感到数学问题的陌生和神秘。 如: 在教学“比例尺”时,课前让学生绘制学校的操场平面图。学生有的用步测和目测测量,有的则带来测绳进行测量长和宽实际数据,并进行自主的缩小一定的比例,绘制出生动鲜明的平面图。 在“节约用电”的数学活动上,我让学生搜集和统计家用电器的用电量,并完成数学日记,如一平时很少完成作业学生写道:我家的电器仅有三只灯泡和一台17英寸的电视机。灯泡每个25瓦,平均每天只能点2个小时,一个月就是25×3×2×30=4500瓦=4.5千瓦时,电视机300瓦平均每天放3个小时,一个月就是300×3×30=27000瓦=27瓦,合计每月用电31.5千瓦时。我以后要少看电视,节约用电。 在教室铺地砖的“装潢中数学问题”的实践活动中,学生对教室的各个方面都进行全面的考虑, 像测量长和宽、买地砖、价钱等等,说真的,个个真像个小设计师。 营造激情真实的课堂“争辩” 教学案例: 在上学期一次校级公开课上,课堂上一个意外让我的课得到好评,当时我上的《轴对称图形》,在判断几个平面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时,一般平行四边形不是轴对称图形,只有特殊的菱形是轴对称图形,但属于初中的知识。当时备课时我也没多考虑。我记下当时教学片断。

高效课堂宝典训练9.1(定稿)——胜修改

图 9.1-1 第九章 浮力与升力 9.1 认识浮力 基础过关 1.浸在液体(气体)的物体都受到液体(气体)对它__________的力叫浮力. 2.浮力方向:__________,施力物体:__________ 。 3.浮力产生的原因:由于液体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________,所以,液体对浸入其中的物体向上的压力__________向下的压力,向上、向下的_________即为浮力。 4.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关,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无关。 课堂巩固 知识点一:浮力 5.小明发现把木块和铁块浸入水中,放手后木块会上浮,而铁块却沉入水底。小明认为木块上浮,是因为_______对木块产生了竖直向上的浮力。在水中下沉的铁块是否受到浮力? 为此他设计并完成了如图9.1-1所示实验。从甲图中可知,物体重________N 。把铁块浸没在水中,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小,这说明浸入水中的铁块_________ (选填“受到”或“不受到”)浮力,大小为________N,方向为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9.1-2所示,乒乓球漂浮在水面上,请画出乒乓球受力的示意图。 7.如图9.1-3所示,氢气球在空中加速上升,不计空气阻力,请画出氢气球受力的示意图。 知识点二:浮力产生的原因 8. 如图9.1-4所示,将一只塑料可乐瓶剪去底部,把一只乒乓球放在瓶内,从上面倒入水,乒乓球不上浮(图甲),用手堵住瓶口,乒乓球浮起(图乙),这说明浮力产生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 一物体重20N ,浸没在水中,它的上表面受到水的压力为10N ,下表面受到水的压力25N ,则物体所受浮力为____________N 。 知识点三: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小明同学用一个弹簧测力计、一个金属块、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装有一定量的水和煤油),对浸在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进行了探 究.如图9.1-5表示探究过程及有关数据。 (我把1-3小问改成这样)(1)分析图A 、B 、C 、 D ,得到浮力大小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 关。且在______________相同时,物体 ___________________越大,浮力越_______ (2)分析图A 、D 、E ,浮力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无关。 (3)分析图________,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密度有关。且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浮力就越_________。 图9.1-2 图9.1-3 图9.1-4 图9.1-5

追寻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许卫兵)

追寻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许卫兵 一、缘起 1、日常教学研究的困惑。 教学时间紧蹙,40分钟的课堂教学时间显得不够用,到最后要么仓促收兵,要么严重拖堂; 教学内容繁杂,大容量,快节奏,马不停蹄却又零乱无序,漫不经心却又失却章法; 教学结构散乱,各环节教学的重点不清晰,目标不明晰,缺乏应有的层次和教学节奏; 教学调控不力,缺乏深度,缺乏灵动,缺乏艺术性; 教学效果低效,饱满、臃肿中显现出肤浅、低效,教者得辛苦,学者学得疲惫; …… 2、有效教学、效益课堂的不懈追求。 二、归因 一、部分教学内容的课时容量较大,比如“年、月、日”、“分数的意义”、“认识人民币”、“用字母表示数”等概念教学的起始课,知识点多,教材内容饱满,按部就班地完成教材任务,自然轻松不起来。 二、教者的课堂组织拖沓松散,运行节奏不够明快,环节设计过于充足,简言之,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合理控制不够。 二者归结到一点: 教师如何实施对课堂教学的有效控制,实现“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 三、寻解 何为“简约”?《现代汉语词典》释义为“简略”、“节俭”。虽说仅见两种解释,但“简约”一词在日常生活中却运用广泛,意蕴丰富。白石老人寥寥数笔就勾画出一幅栩栩如生、情趣盎然的虾戏图,画家谓之“简约艺术”;殿堂居室四壁淡雅,清水木器,偶见小巧玲珑的壁画点缀其间,朴素大方,美妙叫绝,房客谓之“简约装饰”;小龙女一身白衣素裹,端庄高洁,傲然独立,作家谓之“简约时尚”;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生活清淡但精神丰满,深居简出但气度非凡,隐士谓之“简约生活”;人生之旅蔑视功名,拒绝利禄,豁达开朗,自由沉稳,智者谓之“简约人生”;除此之外,“简约”还可以是一类风格,一种气质,一份内涵,一种境界……。 剥茧抽丝,提取精华,综合各种运用,我们捕捉到了“简约”的核心内涵,那就是:“简约”并不是简单的压缩和简化,相反,它是一种更深广的丰富,寓丰富于简单之中。“简约”给人的是一种明了、凝练的感觉,在去繁就简的同时,却保留了事物本身经典的部分。 四、建构 基点: 我们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简约”,并不是彻底否定原有的教学而另起炉灶,并不是脱离教学的一般原理而重新建构。恰恰相反,简约化的数学课堂教学完全应该凭借已有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以先进的课程理念和教学思想为指导,对上述类型的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反思、调

高效课堂宝典训练 英语七年级上册答案

参考答案 小升初入学知识衔接学案 第1课时 一、1.Cc Ll Xx Pp 2.Bb Hh Mm Yy 3.Oo Qq Ss Dd 4.Ff Nn Ii Uu 5.Aa Ee Oo Uu 二、1—6 CBCCAC 三、1—5 CAEDB 6—10 JIFHG 四、1—6 DFEABC 五、1.May/Can, your 2.What is 3.four pens 4.red 5.Here, are 6.What, weather 7.How old 8.What do 9.I am late 10.to have, me 一、1—5 BCACA 6—10 BCCBC 二、1.English. 2.Over 6,000 languages. 3.Yes, it does. 4.No, we use about fifty of them. 5.Women. 第2课时 一、1.computers 2.apples 3.cities 4.houses 5.sheep 6.watches 7.tomatoes 8.children 9.teeth 10.feet 11.wives 12.potatoes 13.plays 14.days 15.glasses 16.radios 17.zoos 18.lives 19.stories 20.leaves 21.babies 22.dresses 23.butterflies 24.deer 25.classes 26.brushes 27.keys 28.English 29.mice 30.men 二、1—5 CCCCC 6—10 BCCCA 三、1.twins twins是可数名词。 2.hair hair是不可数名词。 3.field field是土地、田地的意思,是集合名词,田地是没有界限的,本题中可视为不可数名词。 4.snow snow是不可数名词。 5.minutes minute是可数名词。 6.news news本身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7.meat 表示肉类的单词都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8.chicken chichen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9.bread bread是不可数名词,没有复数形式。 10.forest forest是集合名词,本题可理解为森 林是没有界限的,本题中可视为不可数名词。 四、1.is;is 2.Are;am;am 3.are; am 4.are 5.is;is 6.is 7.is 8.is 9.Is 10.is;is 11.is 12.are 五、1.Are these Peter’s basketball s 2.Is this the teacher’s pen 3.There are some books on Sam’s desk. 4. There are some children in the classroom. 一、1.countries 2.states 3.radios 4.lives 5.teeth 6.wishes 7.months 8.monkeys 9.cities 10.Children’s 二、1.A 解析:本题可以从第一句得出答案,他从窗 户往外看,可以推出他是在屋里的。 2.A 解析:本题从第三行的最后一句可以得出答 案,狗很饿然后它走向小男孩。狗是想吃东西才 向小男孩走去。 3.D 解析:本题答案在第三行。 4.B 解析:最后两题都需要在理解后半部分故事 的基础上进行推敲。Mr White把小男孩叫过来 说要给他一个先令,但是他打了小男孩一顿, 正如小男孩对小狗做的一样。Mr White是为了 教训小男孩。其他三项都是不准确的。 5.B 解析:读懂整篇故事,就可以知道,Mr White 是对小动物很有同情心的。 第3课时 一、1.sixty workers 2.fifteen English books 3.eight cups of coffee 4.four chairs 5.December 31st 6.July 1st 7.the ninth week 8.forty years ago 二、first;second;third;ninth;fourteenth; twentieth;thirty-fifth;eighty-first 二、1.the;the 2.The;a;a 3.an;The 4.the;the 5.a 6.a 7./ 8.an 四、1.eighth 2.quarter 3.thousands 4.first 5.second 6.sixth 7.twentieth 8. forty 一、1—5 CCBAB 6—10 BBBCB

用有效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

《用有效的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阶段性总结(二)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教师要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数学的知识与技能,思想与方法,从而学习有价值的数学。”布置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活动性、实践性的数学作业,对于实现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理解数学与生活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在上学期我们探究了“活页作业”“自主作业”“收获作业”“实践作业”的基础上,我们再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对学生重点进行了根据统计图进行数据分析,在生活中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会进行简单的面积单位的换算等实践活动。现汇报如下: 一、总结、完善研究方案。 通过上学期对此课题的研究,和教师精心设计一些数学作业和练习,使学生能在活动中学习数学、感受数学,加深对数学的理解和掌握,对数学产生兴趣与情感,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自主探究的成功,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次作业研究分两个内容,在这两个内容中都有不同的收获。第一个内容是关于统计练习。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已经学会了整理和收集数据的方法,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来标示统计的结果,建立了初步的统计观念。这个单元是让学生认识两种新的统计图,并根据统计图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使学生理解平均数的含义,学会求平均数的方法。所以在作业设计上,我们充分利用学生的知识基础,确定适当的起点,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方式来完成。如,每

两个人一个组,统计马路上车辆行驶的情况,统计本班学生吃果蔬的情况,完成统计图,根据统计图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理解日常生活中为什么要使用统计图。此次的作业研究使学生充分体验成功的喜悦,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第二个内容是面积的练习。研究时我们借助学生以有的生活经验,增加学生探索的机会,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为切入点,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出了一些有关生活方面的作业习题,使学生愿意参与。例如让学生回家测出一些实物的面积,让学生写出电话号码按键的面积约2();电视机屏幕的大小约20();小明家的客厅约30();小红的学校占地面积约2();课桌长5(),一棵大榕树高15()。由此让学生对面积单位的大小和长度单位有了更表象的认识。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参加的学生与没有参加的学生的做作业思维方式很大不同,参加课题的同学进步快,做题准确率高,思路宽泛。在这两部分内容研究时我们出了两套测试题,在测试中参加的同学计算准确率达到97%,没参加的同学计算准确率达到85%,结果发现参加的学生不但答题快准确率高,而且有着极高的学习热情。通过测试,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能够加深对新知的理解,更真切地感觉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实践活动能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向课堂40分钟要质量,充分减轻学生的课余负担,还孩子一片自己的天空。如何在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优化数学作业的设计,避免那些机械、重复、乏味的低效作业,从而让学生在完成数学作业的过程中享受到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的快乐?我们觉得作业的灵活性极为重要。

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

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师教育论文 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 文/苏清燕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要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让学生得到充分发展。因此,如何追寻有效的数学课堂呢?结合几年来小学数学教学经验,谈几点个人看法: 一、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寓数学知识于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之中,使抽象的数学知识以直观的丰富的客观事物为载体。从学生平时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开始,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例如我在教学《百以内的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减)》时,创设了这样的一个情境:“请同学们猜猜老师今年几岁?”学生的情绪高涨,争先恐后的举手发言。有根据的猜到了老师今年32岁,.接着我让猜到的学生说说自己的年龄:9岁。师:“那么,根据这两个信息,你想提出哪些问题?”学生提出了几个问题。我根据本节课需要,板书:老师的年龄比你多几岁?这样的问题触动了学生的心弦。学生列出算式:32-9。师:“32-9”可怎样计算?请你们小组合作,借助学具,动手计算。”不等我把话说完同学们不约而同地开始探究答案。有的用小棒来计算,有的借肋计数器来计算,有的坚式计算,有的……。教室里的学生就像探险家在探寻宝藏似的。一会儿,一只只小手就像春笋般的冒出来。跃跃欲试,准备发言。我让他们依次做汇报:①32-9=32-10+1②32-9=10-9+22③坚式计算④……再引导学生归纳出:一般用拆分两位数,再减一位数,然后把余数和未减的数相加。这样学生在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中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自主、

合作、交流、自然而然的掌握了本节课重点知识,并探究出32-9的多种算法。并感受到了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组织有效的探究活动 所谓探究性教学,就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例如:教学《三角面积的计算》一课时,在探究三角形面积计算这一环节时:师:“请同学们拿出课前准备好的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学生准备的可能是:①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②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③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自己动手剪拼成已学过的图形,谁能像平行四边形那样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接着学生动手剪拼,师巡视指导。学生在剪拼的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 (1)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锐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形四边形; (2)把两个完全一样的钝角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3)把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拼成一个长方形; (4)把一个三角形沿高的一半剪开,然后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形……跟据学生的汇报,我有针对性地从中选择几种情况进行分析,并将学生剪拼成的图形展示在黑板上(如图):

重视操作活动,追寻有效课堂

重视操作活动,追寻有效课堂 【摘要】操作是学生根据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与教师提供的定向指导,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探究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结论、理解数学知识的一种活动。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实践活动分不开的,重视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途径之一。小学数学教材的特点之一,是重视直观教学,增加了学生的实践活动和动手操作内容,为此,操作活动成了学生探究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小学数学,操作活动,有效操作。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探究新知,可以大大地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在最近一个时期的教学实践中,我对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操作的有效性进行了一些研究与思考。下面我就结合具体的课例来谈一谈,在新知的学习中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一、要精心设计操作活动 有效的操作活动能够促进学生更轻松、愉快地掌握抽象的数学结论,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既是学生认识数的概念的一种重要途径,又是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兴趣的重要方法和手段。 (一)从学生感兴趣的活动入手 一年级学生主要通过对实物及具体模型的感知和操作来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教学时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爱玩、好动等思维特点,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和操作机会。通过数一数、拼一拼、画一画、量一量、拆一拆、摆一摆等操作活动,变抽象为直观,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让学生经历从形象到表象、由表象到认识,逐步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过程,促使知识内化。例如:在“元、角、分的认识”一课的课堂教学中,课前我事先准备了一些学生常用的生活用品、学习用品,以及一些小玩具,并给这些物品贴上价格标签。课堂教学时,我从班上先挑出十位同学当商店营业员,其他同学当顾客,到商店任意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在购买过程中,所有学生都有机会直接参与自由交易活动,兴趣较高,没有感受到学习的压力,而

高一数学 课堂训练2-8

第2章 第8节 时间:45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42分) 1. [2012·安徽合肥]某厂有许多形状为直角梯形的铁皮边角料,如图,为降低消耗,开源节流,现要从这些边角料上截取矩形铁片(如图中阴影部分)备用,当截取的矩形面积最大时,矩形两边长x 、y 应为( ) A .x =15,y =12 B .x =12,y =15 C .x =14,y =10 D .x =10,y =14 答案:A 解析:由三角形相似得24-y 24-8=x 20, 得x =5 4 (24-y ), ∴S =xy =-5 4 (y -12)2+180, ∴当y =12时,S 有最大值,此时x =15. 2. [2012·泰安第一次模拟]某钢厂的年产量由1990年的40万吨增加到2000年的50万吨,如果按照这样的年增长率计算,则该钢厂2010年的年产量约为( ) A .60万吨 B .61万吨 C .63万吨 D .64万吨 答案:C 解析:依题意,设年增长率为x ,则40(1+x )10=50,即(1+x )10=5 4,∴该钢厂2010年 的年产量约为50(1+x )10=50×5 4 =62.5(万吨),故选C. 3. [2012·成都龙泉第一中学月考]某百货大楼在促销期间规定:商场内所有商品按标价的80%出售;同时,当顾客在该商场内消费满一定金额后,按如下的规定获得相应金额的奖券:

= 购买商品获得的优惠额商品的标价,试问:对于标价在[625,800]之内的商品,顾客要得到不小于1 3的 优惠率,应购买商品的标价范围是( ) A .[525,600] B .[625,750] C .[650,760] D .[700,800] 答案:B 解析:当标价为625元时优惠的钱数为625·0.2+100=225元,225625>1 3,据此可知应选 B. 4. 在某种新型材料的研制中,实验人员获得了下列一组实验数据: ( ) A. y =2x -2 B. y =1 2(x 2-1) C. y =log 3x D. y =2x -2 答案:B 解析:把表格中的数据代入选择项的解析式中,易得最接近的一个函数是y =1 2(x 2-1). 5. [2011·北京]某车间分批生产某种产品,每批的生产准备费用为800元.若每批生产x 件,则平均仓储时间为x 8天,且每件产品每天的仓储费用为1元.为使平均到每件产品的生 产准备费用与仓储费用之和最小,每批应生产产品( ) A .60件 B .80件 C .100件 D .120件 答案:B 解析:若每批生产x 件产品,则每件产品的生产准备费用是800x ,存储费用是x 8,总的费 用是800x +x 8 ≥ 2 800x ·x 8=20,当且仅当800x =x 8 时取等号,即x =80. 6. 国家规定个人稿费纳税办法是:不超过800元的不纳税;超过800元而不超过4000元的按超过800元部分的14%纳税;超过4000元的按全部稿酬的11%纳税.已知某人出版一本书,共纳税420元,这个人应得稿费(扣税前)为( )

如何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如何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发表时间:2017-04-26T15:33:36.790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17年5月第277期作者:韩术坤[导读] 课堂教学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建立在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明村镇前楼小学266700 摘要:课堂教学效率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建立在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学过程、深入解读教材三个方面上。作为一线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勇于实践、敢于创新,追寻数学课堂教学的高效性。关键词:课堂教学效率和谐师生关系优化教材解读 课堂教学效率就是师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的教学任务,即投入的时间、精力与“产出”的关系。它是衡量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指标,影响着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知识的学习、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和一般能力的培养。向课堂要效率是我们教师一直关注并执着追求的目标。 在小学新课程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才能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体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保证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师生关系的和谐,容易使学生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中的平等、民主、信任、尊重、理解等,尽情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育观念下的师生关系。在教育教学中始终把学生主动学习、全面发展放在首位,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凸显。 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做到: 1.尊重学生的人格,架构心灵的桥梁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前提是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人而言最大的伤害莫过于对其人格的不尊重。身为一名教师,除了尽最大努力教给学生知识外,更重要的是要尊重所有的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捕捉学生的眼神、表情等,把学生在课堂上想的、说的、探索到的、体验到的作为课堂评价的重点。 2.多元评价学生,彰显爱的力量 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建立一种公平合理的评价机制,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让评价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促进学生全面、自由、和谐地发展。在教学中善于运用表扬和批评的方法,经常和学生谈心,关爱学生;充分应用肢体语言,让学生感受到教师浓浓的爱意,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善于应用面部表情表达教师的情感和意图等等。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微笑、一句表扬、一声鼓励、一个眼神、一个手势,都可以表现出教师满怀爱的真情,一定会给学生一种自然、亲切的感觉。在这种和谐的、爱的氛围下,学生才能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引导,激起他们对学习的兴趣,达到热爱学习的目的。 二、深入解读教材是基础 教材是教师和学生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媒介,解读教材成了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基础。教师对教材的解读程度直接决定了课堂教学的有效度。教师解读教材需要前后联系,关注教材内容的系统性。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点与知识点紧密联系,环环相扣,前一知识点是后一知识点的基础,后一知识点是前一知识点的延伸。对同一类知识来说,可以从整体上把握各知识点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分布,认清它们的来龙去脉与纵横联系,以及它们在整个小学数学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刻性。 教师在教学前要深入解读教材例题,明确例题所要表达的真正意图,弄清例题所处的地位和作用,合理选择学习活动。把握教材内容的深刻性,不仅要把握每个知识点的内涵,而且要懂得如何准确、科学地表达这些内容的方式。努力做到既要准确表达现阶段的含义,又要避免讲得过死,和以后的学习产生矛盾,给学生带来认识的片面性。 三、优化教学过程是关键 教学过程是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师生共同活动的过程。作为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传统应试教育的种种弊端,更新观念,统一认识。在现在的教学中应用新的教学理念,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确实有效地提高课堂效率。 要想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小学数学教学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必须从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练习的设计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以发挥教学过程的整体功能。 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教师是关键。数学教师,应该在教学中深入解读教材,努力实现“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优化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尽情地享受学习的快乐。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认认真真地上好每一堂数学课。参考文献 [1]福建省小学新课程教学要求.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2,1。 [2]袁振国教育新理念.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3,1。 [3]刘加霞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6,1。

追寻理想的课堂

追寻理想的课堂 课堂是实施新课程的主战场,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前沿阵地。课堂,是一个平常、普通而又神秘的地方,是一个赋予没有生命的知识以生命活力、给予不太成熟的孩子以成熟魅力、让孩子动起来,让知识活起来、让生命放光彩的场所。无论课程改革如何进行,构建有效的数学课堂应该成为教师永恒的工作追求。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那就是:焕发出生命活力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 有人说有理想才会有追求,有追求才会有收获。20多年来,我一直行走在教育的理想与现实之间,一直在求索,一直在努力。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标的课堂,才能算是一堂好课呢?对此,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对新课程的理解,我心目中理想的课堂应该具备以下特点: 一、舒适的学习环境,平等的师生关系 教学过程既是师生信息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良好的课堂学习环境能够将老师和学生的压力减到最小。适宜的温度、良好的通风、宽敞的教室、和谐的色彩、舒适的课桌椅、充分的活动空间、完备的教学设施、充足的学习用具、多感官的刺激,这些都是我们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物质环境;教师的领导方式、和谐的师生关系、融洽的交流氛围、顺畅的交流渠道、及时的信息反馈、平和的教学态度、教师期望的眼神、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生动形象的课件演示、恰当的表扬与鼓励、富有理性的批评和建议,学生自信的学习态度、友善的同学关系、充分的归属感和成就感,这些都是我们为学生创造的良好的情感环境。 在以上所说的众多的关注点中,我觉得平等的师生关系最为重要。教育中平等的根本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需要教师以自己的情感激发和调动学生的情感,真正的学习是愉快的,当快乐的心情不存在时,学习效果也就跟着停止。有了愉快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乐教、学生乐学,提高课堂教育教学质量、实施素质教育才有希望。在教师赏识、尊重的眼神里,学生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而是一种精神力量,是学习知识的渴求,是挑战问题的勇气,是迈开人生步伐的动力。 基于以上考虑,教师在教学时,就要摆正自己的位置,正确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应该意识到,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拥有者”,不再是“正确与错误的裁判”,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而应该以一颗童心对待学生,努力成为学生学习的朋友,成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在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

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指出: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文化有着独特的作用,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用数学文化润泽数学课堂、用数学文化育人是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随着数学文化研究的深入,数学文化已经渗透到小学教材,数学文化已经从一种理念进入了小学课堂,渗透到数学课的教学实际中。本文就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渗透数学文化提出了几点策略,以期促进学生对数学发展的了解,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体验数学文化的魅力,受到文化的熏陶,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创设情境,展现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 对于许多教师来说,数学课堂教学最重要的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识点,进而形成解决考试所需要的解题能力,而很少考虑到如何在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文化。其实,每一个数学知识的产生都一定的背景,数学教学不仅要让学生知道表面上的知识,更要让学生了解知识的本质,了解知识点的发生过程。在这种追根溯源的过程中,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深刻地理解数学知识,而且开阔了学生的眼界,认识数学既是创造的,也是发明的。在教学时应根据学生的现有水平,努力还原、再现知识的发现或发明的过程,尽力向学生展现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的过程,使学生在追寻数学发展的历史足迹的过程中,能够看到数学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的趋势,让学生知道知识的来龙

去脉。 例如在讲《求不规则图形的体积》的时候,可以创设“阿基米德检验皇冠”的故事情景引领整个教学。通过讲述该例子,可以让学生深刻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形成于对生活现象的探索和总结。同样还可以介绍如祖冲之的圆周率,杨辉三角等等例子,从而充分的发挥数学文化在数学教学中的烘托作用,引导了学生了解数学学科与人类社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 又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时,我们可以先让学生回顾求长方形面积的学习过程,让学生联系新旧知识间的关系,引导学生思考:可不可以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经学过的图形来分析呢?而在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可用小组合作探究及多媒体演示不同的切拼方法,让学生在探讨、切拼的时侯学生发现:无论哪种方法都是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并根据它们之间的联 系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了转化、比较、推导等数学思想方法,加强了学生对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理解。二、引入相关数学家的故事、数学趣闻与数学史料 数学文化的内涵不仅表现在知识本身,还寓于它的历史。在漫长的数学发展史中出现了许多的重大事件(如三次数学危机)、著名的人物以及他们的重大发现或成就,这些都是渗透数学文化有效的途径。通过数学史介绍,学生可以初步了解数学产发展的过程,体会数学对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感受到数学家的严谨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探索精神等。所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应注意搜集与数学内容有关的数学

如何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练习的有效性 练习是学生掌握知识、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思维、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途径,它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老师们对于课堂练习的选择和设计都非常的重视。但自从使用新教材以来,越来越多的教师都认为新教材的例题比较简单,可是练习题却很难,而且很多的学生出现了“一看就懂,一说就会,一做就错”的现象,为什么有这些现象呢?我们的练习设计重复、单调,训练机械,缺少创造性,抹杀了学生之间的差异。成绩优异者品尝不到创造的快乐,成绩落后的者体会得最深的却是挫败感。于是,作业成为了“负担、累赘”的代名词,学生也就只能像应付差事一样,搪塞老师,敷衍了事。可见,练习设计面临的最大困境是:无效、低效。这样的结果直接威胁着我们教学的效果,因此,我们要讲究课堂练习策略,精心设计数学课堂习题,严密组织课堂练习结构,提高课堂练习效率,是实施素质教育,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保证教学任务完成的需要。 一、习题设计要到位,讲究实效 1、针对性 短短的40分钟内,既要完成新授知识,又要及时的进行练习巩固,那么怎样在有限的时间内使课堂练习更有效呢?首先要做到课堂练习的设计要有针对性。 所谓针对性是指练习的设计要紧扣教学目标,突出教学内容的重点,还要注意知识的前后联系,尤其是对后继知识的延伸和拓展。这样就能使学生通过练习有所提高,从而真正的练在关键处。所以,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巧妙而恰到好处的课堂练习,可以使教学过程优化,从而在教学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层次性 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应根据教材本身内在的逻辑及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发展水平,使练习有一定的层次性,由浅入深,由简单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既不超越教材,也不降低要求。 3、系统性

练习册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生理学——是以生物机体的生命活动现象和机体各个组成部分的功能为研究对象的一门学科。 2.内环境——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称为内环境。 3.稳态——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称为稳态,是一种动态平衡。 4.负反馈——在反馈控制系统中,若反馈信号能减弱控制部分的活动,称为负反馈。5.神经-体液调节——内分泌腺在神经支配下,作为神经反射传出通路中的分支而起调节作用,即神经和体液复合起作用的方式称为神经-体液调节。 四.问答题 1.何谓内环境?内环境的稳态是如何维持的?内环境的稳态有何生理意义? 答:内环境是指体内细胞直接生存的环境,即细胞外液。内环境的稳态是指维持内环境理化性质相对恒定的状态。 内环境稳态的维持有赖于人体各器官功能的正常发挥和人体各种调节活动的正常进行。主要是通过负反馈调节来维持的。 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在于为机体细胞提供适宜的理化环境,因而细胞的各种酶促反应和生理功能才能正常进行,同时内环境也可为细胞提供营养物质,并接受来自细胞的代谢尾产物。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何谓反馈?举例说明体内的负反馈及正反馈调节。 答: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对效应器实行控制时,效应器活动的改变在引起体内特定的生理效应的同时,又通过一定的途径影响控制中枢的活动。这种受控部分不断有信息返回输给控制部分,并改变它的活动的过程,称为反馈。 如果反馈信息产生的结果是提高控制部分的活动,为正反馈。如排尿反射、排便反射、血液凝固、分娩等。如果反馈信息产生的结果是减低控制部分的活动,为负反馈。如减压反射、肺牵张反射等。 第二章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名词解释 1.主动转运——细胞通过本身的某种耗能过程,将某种物质的分子或离子由膜的低浓度一侧向高浓度一侧转运的过程,称为主动转运,是人体最重要的物质转运形 式。 2.继发性主动转运——依赖离子泵转运而储备的势能从而完成其他物质的逆浓度的跨膜转运,称为继发性主动转运,或简称联合转运。 3.兴奋性——细胞受到刺激时产生反应(动作电位)的能力,称为兴奋性。 4.动作电位——膜受刺激后在原有的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可传布的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 5.局部反应——细胞受到阈下刺激时,在局部产生的微小的去极化,称为局部反应。6.终板电位——在乙腺胆碱作用下,终板膜静息电位绝对值减小,这一去极化的电位变化,称为终板电位。 7.兴奋-收缩耦联——骨骼肌细胞兴奋时肌膜产生的电变化导致肌肉收缩的机械变化过程叫兴奋-收缩耦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