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东南西北》练习题

《东南西北》练习题

《东南西北》练习题

《东南西北》练习题

1、得数大于8的朝东走,得数小于8的朝西走,得数字等于8的朝北走。 北

8×1 5×3 3×8 9×5

25÷5 36÷4 35÷7 32÷8

2、

3、想一想,填一填

如果你面向东,你的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如果你面向南,你的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如果你面向西,你的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如果你面向北,你的后面是( ),左面是(

),右面是( )

金工实习思考题和习题集

金工实习思考题和习题集 吉林农业大学机制教研室、实习工厂 2006年5月9日

目录 金工实习复习思考题 .钳工复习思考题 .车工复习思考题 .刨工复习思考题 .铣工复习思考题 .磨工复习思考题 .铸造复习思考题 .锻压复习思考题 .焊接复习思考题

钳工复习思考题 l、钳工工作的性质与特点?它包括哪些基本操作? 2、什么是划线基准?选择划线基准的原则是什么? 3、划线的目的是什么? 4、划线工具有哪些?划线工具有几类? 5、錾子一般用什么材料制造?刃口和头部硬度为什么不一样? 6、粗、中、细齿锯条如何区分?怎样正确选用锯条? 7、锯齿的前角、楔角、后角各约多少度?锯条反装后,这些角度有什么变化?对锯割有什么影响? 8、锉刀的构造?锉刀的种类有哪些?根据什么原则选择锉刀的齿纹粗细、大小和截面形状? 9平面锉削时常用的方法有哪几种?各种方法适用于哪种场合?锉削外圆弧面有哪两种操作方法? 10、麻花钻的构造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11、钻头有哪几个主要角度?标准顶角是多少度? 12、钻孔时,选择转速和进给量的原则是什么? 13、钻孔、扩孔和铰孔三者各应用在什么场合? 14、什么叫攻螺纹?什么叫套螺纹?试简述丝维和板牙的构造? 15、攻螺纹前的底孔直径如何确定?套螺纹前的圆杆直径如何确定? 16刮削有什么特点和用途?刮削工具有哪些?如何正确使用? 17、怎样检验刮削后的刮削质量? 18、钳工常用錾子分哪几种?錾子的握法分哪几种? 19、研磨的特点? 2O、为什么套螺纹前要检查圆杆直径?圆杆直径大小应怎样确定?为什么圆杆要倒角? 21、铰孔后,绞刀退刀时应 ---------。( 1、正转; 2、反转; 3不转) 22、在某40钢制工件上欲加工一螺纹盲孔,尺寸为M12×1深30mm,应钻底孔直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融、燕”等 7 个生字;会写“鸳、鸯”等 12 个生字。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阴”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课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简介诗人苏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学自读,熟读诗句。 出示自学要求: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了解诗意 1.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板书古诗并画出停顿)

2. 春江晚景这幅画描写的是哪个季节?你能从这首诗中找到春天的足迹吗?(桃花,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来。) 3.这幅画一定很美,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 (1)你们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吗?师解释。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芦芽:芦苇的嫩芽。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学生描述诗中的画面内容。师提问:诗中哪几句是描写画中的内容(前三句),那最后一句是什么呢?(诗人的想象)。 (3)师生共同总结古诗意思,当堂背诵。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结合注释了解诗意。】 四、当堂小结,生谈感受 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根据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让学生感受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 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 正是\河豚\欲上时。

思考题集

第六章电力系统的无功功率和电压调整 1)无功功率电源有哪些?哪些可以平滑调节? 无功功率电源:发电机、电容器、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可以平滑调节:调相机、静止补偿器 2)限制冲击负荷电压波动的措施是什么? (a)设置串联电容器、(b)设置调相机和电抗器、(c)设置静止补偿器 3)什么是电力系统的逆调压、顺调压、常调压? 逆调压:在高峰负荷时升高中枢点电压、低谷负荷时降低中枢点电压的电压调整方式。 在高峰负荷时将中枢点电压升高至105%UN,低谷负荷时将中枢点电压降为额定电压UN。顺调压:在高峰负荷时允许中枢点电压略低,而低谷负荷时却允许中枢点电压略高的调压方式。 采用顺调压,高峰负荷时中枢点电压允许不低于102.5%U N,低谷负荷时中枢点电压允许不高于107.5%U N。 常调压:任何负荷下保持中枢点电压为一基本不变的数值。 适用于负荷变动小、线路上电压损耗小的情况。常调压方式,电压保持为(102%-105%)U N。4)选择变压器分接头进行调压的特点是什么? 系统中无功功率必须充足才有效,否则必须用其他措施;不需要附加设备。 5)电力系统的电压调节有几种主要措施? 借改变发电机端电压调压;借改变变压器变比调压;借补偿设备调压;组合调压。 第五章电力系统的有功功率和频率调节 (1)负荷变动规律有几种,如何调整? 有功负荷随时间变动规律分解为三种。 第一种变动:幅度小、周期短。无法预测(随机),靠发电机调速器调整,称一次调整。自动进行。 第二种变动:幅度较大、周期较长。冲击性负荷。靠发电机调频器调整,称二次调整。可手动、自动。 第三种变动:幅度最大、周期最长。可预测,生产、生活引起,称三次调整。优化分配负

惠崇春江晚景 校本教案设计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设计: 一:背诵古诗,简介诗人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晚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上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六、在拓展延伸中积累语言: 老师听你们的朗读简直就是一种享受,不但读出了声,更读出了情,你们已经把静止的画面读活了。春天是一幅七彩的画,春天是一首无言的诗,春天是一曲悠扬的歌,春天是一个讲不完的故事。古人描写春天的诗还有很多,你搜集到了哪首描写春天的古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

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 答案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1)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小红从第一棵跑到第16棵树,共跑了150米,小华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小华共跑了多少米。 答案: 从第1棵跑到第16棵实际跑15个“株距”(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所以: (1)两棵树之间的距离: 150÷(16-1)=10(米) (2)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 10×(29-7)=220(米) 答:小华共跑了220米。 (2)下面算式中的“数”、“学”、“俱”、“乐”、“部”这五个汉字各应该代表什么数字? 1 数学俱乐部 × 3 数学俱乐部 1 数=()学=()俱=()乐=()部=() 答案: 从个位上看,3乘一个数积出现1的只有3×7=21,所以部=7,向十位进2,十位上“乐×3+2”的结果出现7,乐=5; 向百位进1,百位上“俱×3+1“的结果出现5,俱=8;向千位进2,千位上“学×3+2”结果出现8,学=2;万位上“数×3”结果是2,数=4;向十万位进1,刚好十万位上“1×3+1=4”,符合题目要求。因此: 数=( 4)学=( 2)俱=( 8)乐=( 5)部=(7)(3)小红剪一个窗花要4分钟,每剪好一个后,她会休息1分钟,她剪好10个窗花要用多长时间?

答案: 每剪一个窗花加休息需要(4+1)分钟,但第10个窗花剪好后结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第10个窗花不用算休息时间,所以: 方法一: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一共: 5×9+4=49(分钟)方法二:剪10个窗花 4×10=40(分钟) 一共(需要休息9次): 40+9=49(分钟) 方法三: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10个窗花一共: 5×10=50(分钟) 最后一个窗花不用休息: 50-1=49(分钟) (4)四(1)班有49本书,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比第二组多4本,第二组比第三组多6本,第三组分得()本。 答案: 三组”了,这样除以3就能知道第三组有多少本。 49-(6+4)-6=33(本) 33÷3=11(本) (5)有五个人,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 ( (6)王老师带了32个同学一起玩激流勇进,每条船最多坐4人,至少要租多少条船?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铁力一小孟丽娜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l.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耀千秋。国学经典,穿透历史、跨越时空。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2.学诗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诵诗文,悟诗情。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诵读诗句。 1.师:本诗是作者为《鸭戏图》题的诗,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2.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读出

诗的韵律。教师范读。 3.学生试着读诗。 三、深入探究 1.师:诗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早春景色,接下来同学们就结合注释理解诗意,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主学习: 内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流程: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时间:4分钟 2.小组同学汇报。 3.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等植物。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4.哪句是诗中之景,哪句是作者想象的 (诗中之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作者想象:正是河豚欲上时。) 5.配乐诵诗:桃花初放,江暖鸭戏,芦芽短嫩等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早春江景的优美画境。我们一起读诗。 一幅鸭戏图让我们感受到春的美丽,另一首《飞雁图》又是怎样介绍春天的呢 惠崇春江晚景

【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 古诗三首惠崇春江晚景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惠崇春江晚景》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是宋朝苏轼1085年于汴京所做的一首题画诗。原诗共两首,这里选的是第一首。惠崇是宋朝著名的画家、僧人,即欧阳修所谓的“九僧”之一,他能诗善画,特别是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惠崇《春江晚景》苏轼根据画意所做。诗中描绘了春光的明媚及春天万物的勃勃生机,全诗语意浅近,诗意深远,含蕴有味,是适合儿童背诵的好诗。 学情分析: 通过朗读品味诗中语言的优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用引读法教学,即教师在教学中加入一些说明、描述、想象性的语言,用以填补课文内容跳跃中情与景的空白,然后引出学生对课文的接读,促进学生对古诗的理解。 教学目标: 1.认识诗中的生字词:蒌蒿、芦芽、河豚、暖、短、欲。 2.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芦芽、河豚、欲”等词语的意思,初知古诗大意。 3.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并默写本诗。感受诗中蕴藏的春天的情趣。 4、通过诵读,感受作者这首题画诗中写实与想象相结合的作方法。 教学重点: 能正确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 能用联系生活实际、利用图文结合等方法了解古诗大意。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课件音乐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找有关春天的诗句。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课程: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2、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古诗内容 1让学生借助拼音,读通读顺古诗。 2、听语音范读。 3、指生读。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提醒学生注意停顿。(课件出示古诗并画出停顿) 4、指出古诗中易读错的字:蒌蒿、芦芽、河豚 5、讲解学生不理解的词语的含义: 蒌蒿:一种生长在洼地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花淡黄色,茎高四、五尺,刚生时柔嫩香脆,可以吃。 芦芽:芦苇的幼芽,可以吃。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 6、学生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含义,教师予以补充。 7、学生齐读诗歌。 三、再读古诗,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出示春江晚景图,让学生找出图诗对应的地方(竹外桃花三两枝、鸭子、蒌蒿满地芦芽短) 2、找生指出古诗中诗人想象的地方(正是河豚欲上时) 3、学生自由读古诗,想象作者的写实与想象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4、指导朗读 (1)学生互议所体会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2)汇报,读出所体会的思想感情(赞美、喜悦、热爱)

机械设计思考题集讲解

机械设计思考题集 第一章机械设计总论 1.机械设计的基本要求?机械设计的准则?常用的机械设计方法有哪些? 2.什么叫机械零件的失效?机械零件失效的形式有哪些?机械零件失效的原因? 3.表面损伤失效的分类,及其成因以及避免措施?表面强化?表面强化深度的影响因素,如何控制其强化深度? 4.什么是标准化、系列化、和通用化?机械设计中“三化”有什么意义? 第二章机械零件的强度 1.作用在机械零件上的变应力有哪几种类型?如何区分它们? 2.何为工作载荷、名义载荷、和计算载荷?名义载荷与计算载荷有和关系? 3怎样区分表面挤压应力和表面接触应力?试说明两圆柱体接触应力计算公式中各符号的意义。 4.什么是静载荷、变载荷、和变应力?试举出两个机械零部件在工作时受静载荷作用而产生变应力的例子? 5.什么是稳定变应力和非稳定变应力?双向稳定变应力下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计算如何进行? 6.什么是材料的疲劳极限?试根据材料的疲劳曲线(σ-N曲线),说明什么叫循环基数Ν0、条件疲劳极限N rN和疲劳极限σr,并根据疲劳曲线方程导出N rN 的计算公式。 极限应力线图有何用处? 7.影响机械零件疲劳强度的主要因素有哪些?原因是什么?为什么影响因素中的Kσ、εσ、β只对变应力的应力幅部分有影响?如何提高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 8.疲劳破坏与静强度破坏的区别?试述金属材料疲劳断裂的过程? 摩擦与润滑 9.何谓摩擦?常见润滑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10.何谓磨损?按机理不同,磨损可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减轻磨损的途径有哪些?

11.零件的正常磨损分为几个阶段?每阶段各有何特点?试画出正常磨损过程中磨损量随时 间变化的曲线图? 12.润滑油、润滑脂各有何主要性能指标?如何理解黏度的概念? 13.润滑有何作用?常用润滑剂有哪几类?各适用什么场合? 14.润滑剂黏度对摩擦的影响?温度压力变化对润滑油粘度的影响? 15.在进行机械零件有限寿命的疲劳强度计算时,需将材料的疲劳曲线修正成零件的疲劳曲线。有几种修正方法?各有何优缺点? 第三章螺纹连接 0.常用螺纹分类?各有什么特点?其应用场合是什么? 1.螺纹连接的主要失效形式有哪些? 2.螺栓组连接受力分析的目的是什么?在进行受力分析时,通常要做哪些假设条件?螺栓柱 连接结构设计应考虑哪些方面的问题? 3提高螺纹连接强度的措施有哪些? 4.受拉伸载荷作用的紧螺栓联接中,为什么总载荷不是预紧力和拉伸载荷之和? 对于受轴向变载荷作用的螺栓,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减小螺栓应力σa? 5.在螺纹连接中,螺纹牙间载荷分布为什么会出现不均匀现象?常用哪些结构可使螺纹牙间 载荷分布趋于均匀? 6.什么是螺栓的预紧?螺纹预紧的目的是什么?列举常用的预紧的方法? 7.为什么对重要联接要控制预紧力大小?控制预紧力大小的方法有哪几种? 8.螺纹的防松?为什么螺纹连接需要防松?防松的实质是什么?有哪几类防松措施? 9.在重要的紧螺栓联接中,为什么尽可能不用小于 M12~M16 的螺纹? 10.提高螺栓疲劳强度的措施有哪些?为什么增大被连接件刚度或减小螺栓刚度能提高螺栓联接强度?并画出被连接件刚度改变后的力——变形图。 降低螺栓刚度C b及增大被连接件刚度C m的措施有哪些? 11.为改善螺纹牙上载荷分配不均现象,常采用悬置螺母或内斜螺母,是分析其原因? 12.偏心载荷对螺栓连接强度有什么影响?常采用哪些措施防止偏心载荷出现? 13.紧螺栓连接强度计算公式中系数1.3的含义是什么?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教案及教学反思

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教案及教学反思 【篇一】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原文 惠崇春江晚景 宋代: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译文: 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戏的鸭子最先察觉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滩上长满了蒌蒿,芦苇也长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时正要逆流而上,从大海回游到江河里来了。 北飞的大雁就像那向北归去的人一般,依依不舍,差一点掉队离群。 远隔千里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吧。 注释: 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 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上:指逆江而上。 归鸿:归雁。破群:离开飞行队伍。 依依:不舍之貌。归人:回家的人。

朔漠:北方沙漠之地。杜甫诗:“一去紫台连朔漠。” 更待:再等;再过。 【篇二】小学三年级语文《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晓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同学展开想象 1、指导同学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通用技术思考题集

1、反思总结通用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第一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一个重要问题,任务2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第二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二个重要问题,任务2说明自己对该问题的认识或观点 答:第一组 任务1:技术更新对设计产生重要影响,技术的发展离不开设计,但技术条件的限制,往往制约着设计的发展,而技术的更新发展,才为设计创新提供了条件 任务2:当今信息社会,电脑已逐渐普及,现在市场上的一些笔记本电脑特别是上网本,体积和我们的书本一样大,但功能且相当丰富,回想老师跟我们讲的第一台电脑,它有十间房子大,重30吨,这简直是天壤之别,然而,正式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发展,才使得今天设计的电脑体积越来越小、功能越来越强。第二组 任务1:我们希望某一事物按照自己的医院发展就要对其进行干预,这种根据自己的目的,通过一定的方法使事物沿着某一确定的方向发展,就形成了控制。 任务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在有意无意地进行控制,骑自行车时,如果觉得车速太快,我们会使用刹车时车速正常,当感觉室内亮度不够时,我们就会打开电灯,使屋内明亮,当我们的学习成绩不够理想时,我们就会增加学习时间或改进学习方法,以提高学习成绩。 2、反思总结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第一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一个重要收获,任务2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第二组:任务1说明你关注的第二个重要收获,任务2说明该收获对自己的意义答:第一组 任务1:弄清了科学与技术的关系,科学是从各种事物和现象中去发现规律,并给与验证的知识体系:技术是人类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 任务2:科学与技术既有区别,又有紧密联系。科学的任务是认识世界,力求有所发现,回答为什么的问题,技术的任务是改造世界,力求有所发明,解决怎么办的问题,比如嫦娥奔月活动从任务上讲是对月球进行科学探索,而从过程上讲,他是航天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技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总结和科学原理的指导,二者联系紧密,可以说,科学促进了技术的发展,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我们今天要好好学习科学文化,将来才有更多的家属创新。 第二组 任务1:弄清了常见结构的分类,根据物体结构形态在受力时承受和传递力的方式的差别,,一般可将结构分成3种基本类型,实体结构、框架结构和壳形结构 任务2: 实体结构:利用自身来承受自身的荷载,主要承受压力 框架结构:通过条状物体的连接来承受荷载,即可承受压力又能承受拉力 壳形结构:通过壳形来传递力和承载荷载,特别是当壳顶受到压力时,它能将力均匀扩散 3、反思总结通过技术课程的学习过程,思考并完成下列两组任务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惠崇春江晚景》公开课教案_8

惠崇春江晚景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惠、崇,蒌、蒿、豚”,了解重点字、词“竹外,鸭先知,蒌蒿,芦芽,欲、上”的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能借助资料了解作者苏轼,并通过借助注释等,理解古诗大意,感受春天的美景。 3.能背诵古诗,感悟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和培养对古诗的学习的浓厚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能借助书中注释和插图来理解古诗的意思。 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学 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视频、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猜诗人。 (1)谈话:在我国灿若星河的诗歌殿堂里,有这么一位大诗人,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今属于四川)人,是中国北宋时期(公元960--公元1127年)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曾担任嘉佑进士等官方职位,与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你猜出他是谁了吗?

(2)根据生的回答在屏幕出示诗人的画像,并在黑板板书:(北宋)苏轼 2.背古诗。 (1)我们以前学过他的两首诗《饮湖上初晴后雨》和《赠刘景文》,谁还能背一背。 (2)请个别生背。 (二)新授 第一,诵读 1.大家背诵的多好啊!今天咱们再来学习一首古诗,看屏幕,齐读课题。 (《惠崇春江晚景》) 2.观察:图上画哪个季节?描写有哪些春天景物?这幅画作者是 谁? 3.惠崇是一个和尚的名字,他画了一幅画叫《春江晚景》,让苏轼题 的诗。 4.下面咱们就来读读这首诗吧,打开书第九课,自己读一读,注意要读准字音。提出读书要求。 5.接下来我们把这首诗的节奏划分一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咱们一起读一读。第二,学诗 1.好,下面同桌两个人就利用手中的资料来学习这首古诗,理解诗的意思。(同桌自学古诗意思) 2.学习任务完成了吗?谁来向大家汇报你的学习成果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其一)赏析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其 一)赏析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元丰八年(1085)苏轼为惠崇所绘的鸭戏图而作的题画诗。苏轼的题画诗内容丰富,取材广泛,遍及人物、山水、鸟兽、花卉、木石及宗教故事等众多方面。这些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苏诗雄健豪放、清新明快的艺术风格,显示了苏轼灵活自如地驾驭诗画艺术规律的高超才能。而这首《惠崇春江晚景》历来被看作苏轼题画诗的代表作。 惠崇,福建建阳人,北宋著名九僧之一,王安石称他有“绝艺”(《纯甫出释惠崇画要予作诗》),著名国画史学家郭若虚说他“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萧洒虚旷之景,人所难到也”(《图画见闻志》卷四)。由此可见,惠崇的画享誉一时,而《春江晚景》(钱钟书《宋诗选注》作“晓景”)应是他擅长的得意之作。惠崇原画已经失传,但从诗人传神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想到画面图景。北宋诗人晁补之说:“诗传画外意,贵有画中态。”(《和苏翰林题李甲画雁》)苏轼的这首诗妙在既能写出“画中态”,又能传出“画外意”,使诗情、画意完美地结合起来,难怪清代大才子纪昀在读到此诗时惊叹说:“此是名篇,兴象实为深妙!”(《纪昀评苏文忠公诗集》卷二十六) 诗的首句“竹外桃花三两枝”,静静的江岸上绿竹潇潇,在青翠嫩绿的竹叶外点缀着三两枝桃花。竹外桃花,红绿相映,淡淡一笔,将那

花竹交错、红绿掩映的“桃花报春”意境表达得淋漓尽致。桃花报春,春天来临,而桃花才三两枝又说明季节实为早春。 诗的第二句“春江水暖鸭先知”,视觉由远及近,即从江岸到江面。江上春水荡漾,好动的鸭子在江水中嬉戏游玩。“鸭先知”侧面说明春江水还略带寒意,因而别的动物都还没有敏感到春天的来临,这就与首句中的桃花“三两枝”相呼应,表明早春时节。这句诗化用了唐人诗句:孟郊“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春雨后》),杜牧(一作许浑)“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初春舟次》)。苏轼学古而不泥,前人诗句的造意,加上自己观察的积累,熔炼成这一佳句。“鸭知水暖”这种诉之于感觉和想象的事物,画面是难以传达的,诗人却通过设身处地的体会,在诗中表达出来。缘情体物又移情于物,江中自由嬉戏的鸭子最先感受到春水温度的回升,用触觉印象“暖”补充画中春水潋滟的视觉印象。鸭之所以能“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它们长年生活在水中,只要江水不结冰,它总要跳下去凫水嬉戏。因此,首先知道春江水温变化的自然就是这些与水有着密切关系的鸭子。这就说明:凡事都要亲历其境,才会有真实的感受。这句诗不仅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入微观察,还凝聚了诗人对生活的哲理思索。鸭下水而知春江暖,可与“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相媲美,具有见微知著、举一反三的道理。 诗的三四两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这两句诗仍然紧扣“早春”来进行描写,那满地蒌蒿、短短的芦芽,黄绿相间、艳丽迷人,呈现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河豚欲上”借河豚只在春江水暖时才往上游的特征,进一步突出一个“春”字,本是画面

物理实验思考题答案

光学实验思考题集 一、 薄透镜焦距的测定 ⒈远方物体经透镜成像的像距为什么可视为焦距 答:根据高斯公式v f u f '+=1,有其空气中的表达式为'111f v u =+-,对于远方的物体有u =-,代入上式得f′=v ,即像距为焦距。 ⒉如何把几个光学元件调至等高共轴粗调和细调应怎样进行 答:对于几个放在光具座上的光学元件,一般先粗调后细调将它们调至共轴等高。 ⑴ 粗调 将光学元件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它们靠拢,用眼睛观察各光学元件是否共轴等高。可分别调整: 1) 等高。升降各光学元件支架,使各光学元件中心在同一高度。 2) ; 3) 共轴。调整各光学元件支架底座的位移调节螺丝,使支架位于光具座中心轴线 上,再调各光学元件表面与光具座轴线垂直。 ⑵细调(根据光学规律调整) 利用二次成像法调节。使屏与物之间的距离大于4倍焦距,且二者的位置固定。移动透镜,使屏上先后出现清晰的大、小像,调节透镜或物,使透镜在屏上成的大、小像在同一条直线上,并且其中心重合。 ⒊能用什么方法辨别出透镜的正负 答:方法一:手持透镜观察一近处物体,放大者为凸透镜,缩小者为凹透镜。方法 二:将透镜放入光具座上,对箭物能成像于屏上者为凸透镜,不能成像于屏上 者为凹透镜。 ⒋测凹透镜焦距的实验成像条件是什么两种测量方法的要领是什么 答: 一是要光线近轴,这可通过在透镜前加一光阑档去边缘光线和调节共轴等高来实现;二是由于凹透镜为虚焦点,要测其焦距,必须借助凸透镜作为辅助透镜来实现。 物距像距法测凹透镜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先放凸透镜于光路中,移动辅助凸透 镜与光屏,使箭物在光屏上成缩小的像(不应太小)后固定凸透镜,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于光路中,并移动光屏和凹透镜,成像后固定凹透镜(O 2),并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此时O 2P =u ,O 2P′=v 。 用自准法测凹透镜焦距的要领是固定箭物,取凸透镜与箭物间距略小于两倍凸 透镜的焦距后固定凸透镜(O 1),记下像的坐标位置(P );再放凹透镜和平面镜于O 1P 之间,移动凹透镜,看到箭物平面上成清晰倒立实像时,记下凹透镜的坐标位置(O 2),则有f 2 =O 2P 。 ⒌共轭法测凸透镜焦距时,二次成像的条件是什么有何优点 @ 答:二次成像的条件是箭物与屏的距离D 必须大于4倍凸透镜的焦距。用这种方 法测量焦距,避免了测量物距、像距时估计光心位置不准所带来的误差,在理 论上比较准确。 6.如何用自准成像法调平行光其要领是什么 答:固定箭物和平面镜,移动箭物与平面镜之间的凸透镜,使其成清晰倒立实像于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优秀教案

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两首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从中感受自然美和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词,理解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吟诵、背诵两首古诗并会默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学习第一首诗《惠崇春江晚景》,理解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 教学步骤: (一)出示《春江晓景》图,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简介惠崇。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晓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1.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2.组内交换意见,扫除障碍。 3.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探究,引发学生展开想象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节奏、语调、语速)。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抓住诗中具体景物,展开丰富想象。 ①边吟诵,边想象画面。 ②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明确: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笋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明确: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大地测量学思考题集及答案(2019)共22页word资料

大地测量学思考题集 1.解释大地测量学,现代大地测量学由哪几部分组成?谈谈其基本任务和作用? 大地测量学----是测绘学科的分支,是测绘学科的各学科的基础科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及地球重力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的学科。 大地测量学由以下三个分支构成:几何大地测量学,物理大地测量学及空间大地测量学。 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确定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及确定地面点的几何位置。作用:可以用来精密的测量角度,距离,水准测量,地球椭球数学性质,椭球面上测量计算,椭球数学投影变换以及地球椭球几何参数的数学模型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基本任务是用物理方法确定地球形状及其外部重力场。主要内容包括位理论,地球重力场,重力测量及其归算,推求地球形状及外部重力场的理论与方法等。 空间大地测量学主要研究以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他空间探测器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的理论、技术与方法。 2、大地测量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简短,简述各阶段的主要贡献和特点。 分为一下几个阶段:地球圆球阶段,地球椭球阶段,大地水准面阶段,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 地球圆球阶段,首次用子午圈弧长测量法来估算地球半径。这是人类应用弧度测量概念对地球大小的第一次估算。 地球椭球阶段,在这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在验证了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和证实地球为椭球学说之后,开始走向成熟发展的道路,取得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一下几个方面: 1)长度单位的建立 2)最小二乘法的提出 3)椭球大地测量学的形成 4)

弧度测量大规模展开 5)推算了不同的地球椭球参数 这个阶段为物理大地测量学奠定了基础理论。 大地水准面阶段,几何大地测量学的发展:1)天文大地网的布设有了重大发展,2)因瓦基线尺出现 物理大地测量学的发展 1)大地测量边值问题理论的提出 2)提出了新的椭球参数现代大地测量新时期:以地磁波测距、人造地球卫星定位系统及其长基线干涉测量等为代表的新的测量技术的出现,使大地测量定位、确定地球参数及重力场,构筑数字地球等基本测绘任务都以崭新的理论和方法来进行。由于高精度绝对重力仪和相对重力仪的研究成功和使用,有些国家建立了自己的高精度重力网,大地控制网优化设计理论和最小二乘法的配置法的提出和应用。 5.在精密水准测量概算中包括哪些计算工作? 答:水准测量概算主要计算工作: (1)水准标尺每米长度误差的改正数计算(2)正常水准面不平行的改正数计算 (3)水准路线闭合差计算(4)高差改正数的计算 6.什么是水准测量理论闭合差?试阐述产生理论闭合差的原因? 答:如果不考虑仪器本身的误差与观测误差,由同一起始水准点出发,由几何水准测量经不同的水准线路测量同一未知点的高程是不相同的,换句话说,由同一起始点测量水准闭合环线的高程闭合差不等与零,其闭合差称为水准理论闭合差。水准理论闭合差是由于水准面不平行的原因所引起的,因此在精密水准测量中,为了消除水准面不平行对水准测量的影响,一般要在几何水准观测高差中加入水准面不平行改正计算。

最新《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1 《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2 铁力一小孟丽娜 3 教学目标: 4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5 2.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6 教学重难点: 7 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8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9 教学流程: 10 一、导入新课。 l.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辉耀千秋。国学经典,穿透历史、跨越时空。 11 12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学习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 13 2.学诗方法 知诗人, 解诗题 ,明诗意,诵诗文,悟诗情。 14 15 3.介绍作者及写作背景 16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17 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18 写的。 19 二、诵读诗句。

20 1.师:本诗是作者为《鸭戏图》题的诗,我们来读一读。学生齐读。 21 2.师:我们在读古诗的时候不仅要读准字音还要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22 教师范读。 23 3.学生试着读诗。 24 三、深入探究 25 1.师:诗中给我们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早春景色,接下来同学们就结合注26 释理解诗意,请同学们按照要求自主学习: 27 内容: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8 流程:小组同学交流、汇报。 29 时间:4分钟 2.小组同学汇报。 30 31 3.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32 (1)认识蒌蒿、芦芽等植物。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33 34 芦芽:芦苇的嫩芽。 35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6 4.哪句是诗中之景,哪句是作者想象的? 37 (诗中之景: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38 作者想象:正是河豚欲上时。)

三年级上册思考题集(有答案)

(1)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相等,小红从第一棵跑到第16棵树,共跑了150米,小华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小华共跑了多少米。 答案: 从第1棵跑到第16棵实际跑15个“株距”(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离),所以: (1)两棵树之间的距离:150÷(16-1)=10(米) (2)从第7棵树跑到第29棵树: 10×(29-7)=220(米)答:小华共跑了220米。 (2)下面算式中的“数”、“学”、“俱”、“乐”、“部”这五个汉字各应该代表什么数字? 1 数学俱乐部 × 3 数学俱乐部 1 数=()学=()俱=()乐=()部=() 答案: 从个位上看,3乘一个数积出现1的只有3×7=21,所以部=7,向十位进2,十位上“乐×3+2”的结果出现7,乐=5; 向百位进1,百位上“俱×3+1“的结果出现5,俱=8;向千位 进2,千位上“学×3+2”结果出现8,学=2;万位上“数×3” 结果是2,数=4;向十万位进1,刚好十万位上“1×3+1=4”, 符合题目要求。因此: 数=(4)学=(2)俱=(8)乐=(5)部=(7) (3)小红剪一个窗花要4分钟,每剪好一个后,她会休息1分钟,她剪好10个窗花要用多长时间? 精品

精品 答案: 每剪一个窗花加休息需要(4+1)分钟,但第10个窗花剪好后结束就完成任务了,所以第10个窗花不用算休息时间,所以: 方法一: 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一共: 5×9+4=49(分钟) 方法二:剪10个窗花 4×10=40(分钟) 一共(需要休息9次): 40+9=49(分钟) 方法三:每个窗花加休息: 4+1=5(分钟) 10个窗花一共: 5×10=50(分钟) 最后一个窗花不用休息: 50-1=49(分钟) (4)四(1)班有49本书,分给三个小组,第一组比第二组多4本,第二组比第三组多6本,第三组分得( )本。 答案: 从上面线段图看:第一组比第三组多了(6+4)本,这样从总数把减去“第一组比第三组多的部分”,再减去“第二组比第三组多的部分”,剩下的就相当于“三个第三组”了,这样除以3就能知道第三组有多少本。 49-(6+4)-6=33(本) 33÷3=11(本) (5)有五个人,每两个人通一次电话,一共要通( ) 1 + 2 + 3 + 4 =10(次)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惠崇春江晚景》教案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惠崇春江晚景》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江南春》; 3.理解诗句,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4.学习作者边观察边想像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l.惠崇是北宋有名的和尚,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2.出示《春江晓景》图,这是惠崇画的一幅画。 3.简介诗人苏轼: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在诗、词、散文的创作上都有很高造诣。《惠崇春江晚景》这首诗就是他为好友惠崇的这幅画题写的。 二、自读诗句 熟读诗句,勾画不理解的字、词,借助工具书自学。 三、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缓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洼地的一种野草。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小学语文古诗词赏析---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 / 惠崇春江晓景二首 宋代: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 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 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 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创作背景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是苏轼于神宗元丰八年(1085年)在汴京(今河南开封)为惠崇所绘的《春江晚景》两幅所写的题画诗。一说此诗作于江阴。 原文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 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 注释 ⑴惠崇(亦为慧崇):福建建阳僧,宋初九僧之一,能诗能画。《春江晚景》是惠崇所作画名,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钱钟书《宋诗选注》中为“晓景”。诸多注本,有用“晓景”、有用“晚景”,此从《东坡全集》及清以前注本用“晚景”。这两诗是作者元丰八年春天在靖江欲南返时江边情景的写照。 ⑵蒌蒿:草名,有青蒿、白蒿等种。《诗经》“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芦芽:芦苇的幼芽,可食用。 ⑶河豚:鱼的一种,学名“鲀”,肉味鲜美,但是卵巢和肝脏有剧毒。产于我国沿海和一些内河。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上:指逆江而上。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