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中的错误及反思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中的错误及反思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中的错误及反思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中的错误及反思

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教学中的错误及反思人教版二年级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单元的难点是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不仅是学生学习的难点也是教学的难点,要求学生在摆小棒、拨计数器、画圆片的实践操作中理解算理的,掌握列竖式的方法,能准确计算。

在教学过程中的感悟有以下几点:

1.单纯的计算教学显得空洞无味,尤其是整个单元都在计算,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尤其是对那些口算基础不好的学生,能很明显的看出差距。

2.对于大量的计算教学如何才能在低段教学中显得有趣就成为了必须要研究的课题。首先我认为一上课就给出计算题进行列式是不可取的,如果进行好玩的贴合学生实际的情景引入就能吸引注意力,比如在教学退位减法的时候借助了出去游玩时看到农民伯伯卖瓜的情景,提出问题列算式,我能发现孩子们的眼睛炯炯有神,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也变多了,而由这一情景引发出的其他练习题也能较有兴趣较快的算出来。其次,在计算教学中不能急,刚刚接触竖式及较大数的计算时,学生会有恐惧心理不愿意看这些题目或是看到很多的题目不愿意做,作为教师更不能急,先把该立好的规矩,写作业的方法教授:如何在书上写、如何利用练习本、如何用正确的格式书写等等。每一个细节都要规范到位,并且一两节课是无法达到理想效果的,必须反复强调反复强化才行,在学习的过程中觉得有趣和成就感是学习最根本的动力。

3.这是长期坚持的过程,以后的每节课都要进行计算练习,小组

比赛、男女比赛、抢答、口答等等。

4.提高速度和准确很关键。现在才学习了半个月,学生间的计算差异就体现出来了,有的计算很快,有的一直不愿意做,所以要对程度好的进行拔高,不好的进行补救,不能任其发展,归根到底还是需要多练习,书上是最基本的,作业是必须要掌握的,还要有课堂上的必要补充,所以课堂容量的增大及有效的训练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在课堂上的知识掌握和作业的完成是唯一帮孩子减轻负担的途径,调节课堂环节设置和甄选题型,加强练习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及时总结孩子出错的情况和出错的原因,二年级与其让孩子准备错题本不如先从教师开始,将学生的错题类型集锦,查找错误原因,每节课堂反馈能提高课堂有效性。经过了这几天课堂上的错题纠正发现孩子们很乐意去查找错误,碰到自己错误出现时能很认真的听课,这对订正起到了强化作业。

6.竖式的书写规范一定要严格,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怎么进位,如何退位,运算符号写在哪里,横线画多长板书要非常谨慎,这有立竿见影的作用。

7.对于这些稍微复杂的列竖式,我采取了稳稳地来,歇一歇的方法,比如50-26,先写竖式,要求每个数抄正确运算符号看清楚,抄完歇一会儿,再计算。计算时,先从个位算起,个位算完再歇一会儿,缓一缓,再算十位,最后检查。在实施过程中孩子们会的就算很快,常常忘记歇一会儿,这在以后的教学中还会反复强调,我想,这不仅在写作业时可以,在平常的生活中也有所体现,完成一件事后稍休息一会儿,能更有精力去完成接下来的事情。

8.计算时一环接一环,现在还不晚一定要将20以内计算的口算关完胜,教学及辅导上采取分层过关,不过关的每天练习,与家长密切配合。

列竖式中常出现的错误:

进位加法

进位的小1不写,写得位置不正确,竖式中运算符号位置不正确,计算错误,数位没有对齐导致的计算错误。

退位减法

23-19=04的错误,十位的0不写,退位的点没点或点错位置,学生逃避退位减法的运算想当然的用大数减小数,计算错误,虽然点点了但没退位基础知识不牢固,书写太差导致计算错误。

这些问题还要继续整改,本学期就重在加减法和乘法的练习了,当孩子学过乘法后对加减法的复杂计算更是不愿算,所以要在这之前将加减法难关一一共攻破。

进位加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这就是新旧课程的不同之处!使用旧教材这部分知识时,大多数学生是按照教师的要求一步一步来进行操作,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学会、记住计算的方法。整个课堂教学顺利进行,新授10分钟结束,剩余30分钟就进行各项练习,在反复的练习和强化中,学生的计算终于有了较高的正确率。而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约25分钟,只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竟达到99%!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比较前后教学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在使用新教材,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

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这节课是在学习了两位数加整十数和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学生在已经熟练的知道了两位数加整十数是先算几十加几十,得数再加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加法是先算几加几,也就是先用两位数的个位加几后得数再加整十数;在这个基础上把新知识转化成学生已有知识进行教学。 1、难易结合,突出重点。 由于本节课是一堂计算课因此我以复习,通过选用有针对性的口答计算的方式进行导入,第1题中的口算是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又是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为学习新知识理清思路。第2题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的口算方法,为学习新知识做准备,有利于学生把计算方法迁移过来。这样不但重视了知识的回忆,而且重视了方法的迁移。 2、注重了学生的自主探究。 在新授知识的过程中,我通过学生自己摆小棒操作的过程让学生用自己的双手得到答案,并在小组中的交流谈论,得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笔算的注意点。充分发挥两位数加一位数(不进位)口算的迁移作用,让学生先算4+6=10,发现得数是10,与原有认识发生矛盾时,再通过摆小棒探索算法,初步悟出算理。让学生充分地摆小棒,说过程,动脑、动手、动口,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

操作、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探索精神,体会了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认真反思: 1、这节课上完,也许很多老师和我一样都有一个共同的疑惑,这节课究竟在哪里使用学具比较恰当呢?怎样让学生产生使用学具的需要呢?我个人觉得,在学生自主探究前,没有必要强求学生先摆一摆学具再列式计算,应该允许学生直接列式计算。在学生介绍自己的计算方法的时候,可以通过追问等方式让学生思考这样算的道理,要求学生解释算理,这也是学生感觉到最困难的。“能不能想办法让自己说清楚你的算法呢?”可以用小棒来摆一摆。”这样,学生对使用学具就真正有了需要,而且学具的使用也能真正为教学服务,而不仅仅是为了体现教材呈现出的方法走过场。 2、有小部分学生学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后跟不进位的加法相混淆,造成在做不进位加法时也进位了。例如在做53+4时得数写成67了。这种情况需要在下一节练习课上多用几组进位加和不进加的题目进行对比练习,来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加的算法。

二年级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练习题(新、选)

86-58= 83-56= 17-25= 78-29= 24+38= 46-37= 83-56= 74-68= 63-37= 54-29= 50+22= 37+18= 42-23= 79-64= 76-37= 48-36= 57-16= 98-48= 62-48= 47+19= 42-16= 64+24= 54-29= 53-39= 42-19= 75-55= 22+55= 46-19= 75-59= 56-36= 79-64= 36+17= 52+23= 67-60= 46-28= 76-18= 44+39= 85-50= 48+35= 43+28= 70+19= 42-32= 48-26= 36+27= 16+23= 55+38= 64+36= 56+17= 35+17= 15+56= 86-45= 46-38= 50+22= 69-31= 71-55= 53+36= 62+12= 93-56= 70-42= 65-26= 22+55= 23+32= 56-36= 63-25= 46-28= 42-19= 72-54= 25+8= 48-26= 71-15= 67-60= 73+24= 86-45= 62-56= 16+27= 55+17= 70-42= 38+46= 85-50= 56-27= 72-54= 55+38= 43-27= 45-16= 16+27= 15+57= 93-56= 22+28= 43-27= 40-12= 56+28= 42-19= 63+25= 75-33= 23+32= 42-37= 40-12= 39+38= 15+26= 74-18= 53-29= 62-49= 47+28= word.

一年级数学上册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苏教版

十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9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教学突出了“凑十法”的教学,帮助学生转化思想。遵循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知规律,通过操作、演示,帮助学生形成“凑十法”的表象,通过口述凑十的过程,在数学语言的不断交锋、碰撞与合作中,形成操作过程的表象,把操作的程序转化成学生头脑中的思维程序,通过想凑十的过程,在头脑里形成原来的操作情景,利用表象使形象的知识内化为学生头脑中的智力活动。在教学时,让学生多次口述凑十的过程,激活学生思维,掌握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凑十法”的思考过程。 《8、7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9加几的基础上进行的,学生已经对用“凑十法”有了初步的认识,因此,在让学生说你想怎么计算时,多数学生都是拆7凑8,看来学生能运用原来的知识顺利地进行知识的迁移。之后让学生口述凑十的过程,发现有些学生搞不清楚到底要拆哪个数,凑哪个数。之后就用统一“拆小凑大”的方法,再训练口述凑十的过程,可能训练的还是不够多,学生在做练习时错误率还蛮高的,还得加强凑十法的口述,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 《6、5、4、3、2加几》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9、8、7加几的基础上学习的进位计算。本节课的计算实际上有两种思路,其中6+5,6+6是新学的算式,可以用前面所学的“凑十法”迁移过来计算,其他的题目都是较小的数加较大的数,只要交换加数的位置就能转化为学过的算式,而这种转化的方法在7+9时已经学过。所以本节课完全是让学生自己探索计算的方法,尝试计算。总得来说大多学生掌握的较好,但还有少数人不够熟练,因此回家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本学期所有的加法都已经学完,学生要熟记一些算式,在做题目时才能做到既快又准确。

一年级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练习题

65+29= 40+43= 61+27= 37+48= 42+37= 72+15= 50+35= 37+29= 44+27= 15+47= 50+27= 56+19= 72+14= 38+25= 81+14= 48+27= 63+28= 31+46= 44+39= 42+37= 65+19= 60+36= 45+36= 53+24= 28+27= 70+26= 62+17= 12+38= 27+47= 64+19= 35+29= 31+39= 42+35= 70+27= 61+19= 15+18= 26+37= 54+29= 34+36= 74+17= 58+29= 71+14= 62+19= 70+12= 2 9+37= 4 8+22= 37+24= 74+18= 43+25= 6 8+14= 1 9+32= 33+46= 47+35= 80+16= 4 9+26= 37+27= 1 8+25= 5 8+17= 5 6+34= 30+46= 59+34= 34+27= 37+16= 25+37= 29+32= 37+47= 60+29= 53+29= 33+36= 48+27= 82+28= 36+27= 26+69= 38+48= 24+27= 38+19= 35+26= 3 8+23= 48+19= 26+37= 28+47= 37+59= 60+18= 3 4+29= 29+37= 48+16= 70+21= 28+49= 45+26= 55+19= 26+59= 28+37= 74+16= 27+37= 36+42= 37+59= 71+23= 3 6+16= 51+29= 2 4+37= 24+35= 39+36= 81+15= 49+24= 58+2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一: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这一部分学习的好坏,将对今后计算的正确和迅速程度产生直接的影响,计算时又慢又容易出错,以后继续学习口算和多位数的笔算是就会遇到很大的困难,与其他同学的差距就会越来越大。因此,20以内的进位加法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 本单元分三小节完成,第一节,学习9加几,这一小节以实际情景提供计算题,让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并接受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凑十法,同时要求学生在拆小数,凑大数、拆大数,凑小数和交换加数的位置等几种方法中,会根据具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算法。第三小节,学习5、4、3、2加几,这一小节是完全脱离实物,让学生独立思考算法,进一步巩固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种算法,也为今后学习加法的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选择合适的凑十法,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试题中,我发现大部分学生能用交换加数的位置想另外一个算式来口算的方法。本单元的解决问题与以往的解决问题相比,有两个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得数后面写出单位名称,二是要求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总的来说,大部分学生掌握较好,极个别学生对于给小数凑十的方法似乎有点儿排斥.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二: 每当被问起最喜欢上什么课时,很多孩子都会回答我:体育课!所以我常常羡慕起体育老师:让孩子喜欢自己所教的学科,想必是每个教师的心愿吧!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1、体育课场地大,有相对自由的活动空间。2、每个孩子都能参与到课堂中去,而不只是作为一个旁观者。3、有例如:毽子、短绳、跑步、做操等多种项目供孩子自由选择。4、通过竞赛等形式体现团队合作精神,及时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细看来,除了第一条无法毗及外,其余3条均是数学课能够达到的。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就参与性,选择性,合作性这几方面花了心思进行设计,同时以学生感兴趣的卡通人物kitty猫为情境主线,在民主,愉快的气氛中进行师生互动交流,孩子因此感受到了成为课堂的小主人的乐趣。 参与性:上课的开始我首先提出质疑:8+5应该怎样算,你有什么好办法?用学具分别表示8和5,然后动手摆一摆。在这里,每个学生都得到了动手操作学具和发表自己想法的机会。在汇报时我尽量让学生叙述、补充,使他们体验了自己获得成功的快乐。 选择性:学生在进行凑十法的演算时,同时找到了拆大数和拆小数两种方法,基于这种情况,为鼓励学生的积极思维,我忽略了课本上看大数,拆小数的计算方法,而是对两种拆数方法都给予了肯定。并请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从而体现了学生的自主性。而对于这样选择式的教学,我在练习设计时也多次采用,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获得了不错的效果。 合作性:合作如何有价值有成效?合作了是否还需要独立思考?我个人认为:合作是在对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独立完成有困难或依*个人力量能够完成但效率远低于集体完成的情况下所进行的课堂活动。这节课,探究进位加法的算理是一个难点,我觉得学生有必要通过讨论来互相交流想法,获得新知。为了避免一些学生只当听众,我要求每个人先自己动手,在思考出一种方法后,再与小组的其他成员进行交流,这样既给了他们独立思考的时间又分享了其他同学的经验,获益斐浅。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小组分工明确,有的小组合作意识不强,所以两极分化明显,这样的差距也使学生懂得了合作的重要性。

二年级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口算练习题

42-23= 42-19= 44+39= 35+17= 22+55= 86- 58= 79-64= 75-55= 85-50= 15+56= 23+32= 83-56= 76-37= 22+55= 48+35= 86-45= 56-36= 17-25= 48-36 = 46-19= 43+28= 46-38= 63-25= 78-29= 57-16= 75-59= 70+19= 50+22= 46-28= 24+38= 98-48= 56-36= 42-32= 69-31= 42-19= 46-37= 62-48= 79-64= 48-26= 71-55= 72-54= 83-56= 47+19= 36+17= 36+27= 53+36= 25+8= 74-68= 42-16= 52+23= 16+23= 62+12= 48-26= 63-37= 64+24= 67-60= 55+38= 93-56= 71-15= 54-29= 54-29= 46-28= 64+36= 70-42= 67-60= 50+22= 53-39= 76-18= 56+17= 65-26= 73+24= 37+18=

86-45= 16+27= 40-12= 63+28= 36+16= 43-25= 62-56= 15+57= 39+38= 62-34= 82-37= 91-37= 16+27= 93-56= 15+26= 67+29= 74-37= 79-28= 55+17= 22+28= 74-18= 84+7= 86+6= 46+23= 70-42= 43-27= 53-29= 32-17= 53+16= 40+13= 38+46= 40-12= 62-49= 35+19= 52-17= 56-38= 85-50= 56+28= 47+28= 85-56= 84-29= 74+18= 56-27= 42-19= 62+15= 68-60= 77-48= 84-1= 72-54= 63+25= 24+58= 91-17= 91-25= 73+14= 55+38= 75-33= 39+35= 62-35= 46+27= 36+26= 43-27= 23+32= 64-45= 63-49= 68-57= 26+17= 45-16= 42-37= 54-13= 16+13= 11+17= 18+20=

以内两位数进位加法退位减法计算题

40-15= 41+29= 41-23= 33-19= 33+19= 45-16= 45+16= 17+28= 53+39= 28+35= 94-16= 35-28= 53-36= 28-19= 44-16= 44+16= 38+36= 42-33= 42+33= 25+46= 46-29= 50-35= 55+35= 49+36= 55+45= 49+49= 36+36= 25+25= 48+48= 42-39= 42+39= 39+39= 45+16= 33+19= 46-29= 55+35= 42-39= 42+39= 38+36= 41-23= 40-15= 53+39= 94-16= 53-36= 44-16= 39+39= 25+25= 49+49= 45-16= 33-19= 41+29= 17+28= 28+35= 35-28= 28-9= 44+16= 43-36= 50-35= 25+46= 42-33= 55+45= 100-39= 100-48= 100-5= 33+48= 32+48= 41-32= 18+22= 33-18= 33+18= 45+26= 45-26= 43-16= 43+18= 35-17= 35+17= 41-22= 48+22= 30-18= 34+18= 67+25= 63-25= 45+55= 49-38= 49+38= 52-26= 52-26= 49+29= 40-29= 28+28= 38+46= 49+25=

28+64= 64-28= 45-8= 45+8= 36+6= 47-9= 21-12= 25-18= 50-36= 35+46= 46-37= 48-9= 48+9= 39-17= 39+17= 28+56= 56-28= 30-12= 27+13= 27-18= 85-77= 98-69= 63+17= 85-47= 45+45= 35+47= 38+43= 43-37= 18+22= 33-18= 33+18= 45+26= 45-26= 43-16= 46+16= 35-17= 35+17= 41-22= 48+22= 30-18= 33+18= 67+25= 63-25= 45+55= 66+26= 45+54= 54-45= 25-16= 56-17= 29+16= 56+17= 47-8= 48+7= 30-12= 30-8= 50-36= 45-18= 45+18= 57+36= 35+16= 33+18= 12+19= 33-18= 15+15= 14+16= 17+17= 18+14= 15+16= 14+19= 13+17= 17+18= 18+19= 19+19= 21+29= 16+16= 23+37= 25+28= 26+27= 28+29= 27+28= 33+37= 31+39= 35+36= 36+37= 39+38= 35+46= 87+13= 25+65=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的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口算加法。设计这节课时,我觉得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小组活动,自主探究,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用小棒、计数器、凑十法都在我的预料之中,但是用竖式计算出现的几种情况,我真没有预料到。 本节课,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全班交流用了大约25分钟,只有15分钟的练习时间,一节课结束,全班计算正确率竟达到99%!而且整节课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很高。比较前后教学的差异,我认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转变。 1、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特别要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在于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的机会,在于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提出了不同的想法,遭遇“心求通而未达,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对自己发现的结论进一步反思,澄清认识,找到正确的方法、答案。

2、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以前的课堂上,学生基本上是听讲—练习—再现教师传授的知识,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新课程所要求的不再是单一的、枯燥的、以被动听讲和练习为主的方式,数学教学应注重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中,逐步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本节课就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小组讨论中,有机会表达自己的想法,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在不同观点、创造性思维火花的相互碰撞中,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二年级下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练习题

二年级下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练习题 一、口算题。 60-32=3+19=+24= 17+33=8-7=2-52=8-80=19+6=2-5=0-20=9+5=+61= 10+32=8-9=5+8= 36-7=9-8=3-8=6+5=0+13=2-0=8-8=2-6=3-80=3-4= 100-50=8+8=2+38=0+30=6+7= 26+14= 17-8=3-7=0-5= 13-8=0-9=8+8=0-2=5- 3=2-6=5-20=+57=2+9=2-20=9+2= 23-7= 11-2=2+9=2-4=0+50=0+9=+80=1-7=+56=7-6=6-8=5+5= 15-4=2-17=0+16= 29-13=7+4=8-9=4-4=1+7=9-9=7-8=+43=0+35=7+6=2-7=1+4=0+50=3+37=9+40= 二、列竖式计算: 69+21=0-25=18+23=-24= 54+28=0-23=23+49= 1-29= 70-23=+45= 6-59=+39= 三、下面哪些算式得数比60大,在相应的里画√ 35+31+ 0—3 3+190—1 + 1 0+22+ 5—5+188—1—1 四、在里填上“>”“<”或“=” 72—6536+645—3+100 8—3090—70 7+8664—11643+0+20 0

二年级数学周末作业 一、口算题。 60-32=6-7=6+14=3-7=9-13=3+19=9-8=+24=3-8= 17+33=6+5=8-7=0+13=2-52=2-0=8-80=8-8=19+6=2-6=2-5=3-80=0-20=3-4=9+5= 100-50=+61=8+8= 10+32=2+38=8-9=0+30=5+8= 36+7= 二、列竖式计算: 69+21=0-25= 17-8= 11-2=3-7=2+9=0-5=2-4= 13-8=0+50=0-9=0+9=8+8=+80=0-2=1-7=5-3=+56=2-6=7-6=5-20=6-8=+57=5+5=2+9= 15-4=2-20=2-17=9+2= 50+16= 18+23= 7+4=8-9=4-4=1+7=9-9=7-8=+43=0+35=7+6=2-7=1+4=0+50=3+37=9+40= 42-24= 54+28=0-23=23+49= 1-29= 70-23=+45= 6-59=+39= 三、下面哪些算式得数比60大,在相应的里画√35+31+3+190—10+22+5+188—1 四、在 里填上“>”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一年级四班田涛 学习完了进位加,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有个别学生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进位写几进几的方法,需要课下在进一步的辅导。

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练习题

11 - 8= 11 - 2= 4 + 7= 4 + 8= 13 - 8= 15 - 8= 9 + 8= 7 + 8= 8 + 6= 14 - 8= 5 + 7= 16 - 9= 12 - 5= 5 + 6= 14 - 7= 11 - 3= 8 + 7= 6 + 9= 15 - 7= 12 - 3= 5 + 8= 9 + 9= 13 - 5= 12 - 8= 9 + 5= 7 + 9= 16 - 8= 9 + 3= 7 + 7= 7 + 6= 13 - 9= 8 + 8= 17 - 9= 6 + 7= 11 - 9= 8 + 5= 14 - 5= 7 + 5= 16 - 7= 8 + 9= 5 + 9= 18 - 9= 4 + 9= 6 + 5= 13 - 7= 8 + 3= 9 + 2= 7 + 4= 11 - 7= 9 + 6= 9 + 7= 8 + 4= 14 - 9= 12 - 9= 3 + 9= 17 - 8= 12 - 6= 2 + 9= 12 - 7= 3 + 8= 6 + 8= 12 - 4= 9 + 4= 15 - 9= 13 - 4= 11 - 6= 6 + 6= 11 - 5= 11 - 4= 15 - 6= 11 - 8= 11 - 2= 4 + 7= 4 + 8= 13 - 8= 15 - 8= 9 + 8= 13 - 6= 7 + 8= 14 - 6= 8 + 6=

14 - 8= 5 + 7= 16 - 9= 12 - 5= 5 + 6= 14 - 7= 11 - 3= 8 + 7= 6 + 9= 15 - 7= 12 - 3= 5 + 8= 9 + 9= 13 - 5= 12 - 8= 9 + 5= 7 + 9= 16 - 8= 9 + 3= 7 + 7= 7 + 6= 13 - 9= 8 + 8= 17 - 9= 6 + 7= 11 - 9= 8 + 5= 14 - 5= 7 + 5= 16 - 7= 8 + 9= 5 + 9= 18 - 9= 4 + 9= 6 + 5= 13 - 7= 8 + 3= 9 + 2= 7 + 4= 11 - 7= 9 + 6= 9 + 7= 8 + 4= 14 - 9= 12 - 9= 3 + 9= 17 - 8= 12 - 6= 2 + 9= 12 - 7= 3 + 8= 6 + 8= 12 - 4= 9 + 4= 15 - 9= 13 - 4= 11 - 6= 6 + 6= 11 - 5= 11 - 4= 15 - 6= 11 - 8= 11 - 2= 4 + 7= 4 + 8= 13 - 8= 15 - 8= 9 + 8= 13 - 6= 7 + 8= 14 - 6= 8 + 6= 14 - 8= 5 + 7= 16 - 9= 12 - 5= 5 + 6= 14 - 7= 11 - 3= 8 + 7= 6 + 9= 15 - 7= 12 - 3=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打印版 小学-数学-打印版 1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教学反思 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教学成功的地方主要体现在较好地贯彻了课改的新思想,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密切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我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校园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列竖式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郊游乘车活动,提出“四个班只有两辆车怎么办?”“你认为哪两个班可以合坐一辆车?”,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在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还为学生设计了为皮卡丘买商品的活动。这样不仅较好地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较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列竖式计算对学生来说只是变换了一种书写的方法,不会太难。因此我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独立尝试。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就请自学课本或请教旁边的同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索获取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一句,就能把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说出来。如列竖式时个位要对齐个位,十位要对齐十位,从个位算起,个位满十要向前一位进1,等等。所以我想,教师只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可以充分发展的环境,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 这节课也存在着不足的地方。例如,在学生汇报不进位加的计算方法时,有几个学生提出也可以从十位加起,这时有学生反驳说如果要进位的话,你先算十位再算个位,当个位向十位进1后,就要把十位擦掉重新写,这样比较麻烦,所以不能从十位算起。学生说得非常好,但我没有抓住机会因势利导让学生想想试试,而是继续按教案进行教学,这说明我驾驭课堂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还不能把课改的理念完全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努力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并不断实践,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把课改工作做得更好。

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第一课时两位数加两位数 (不进位加法) 教学内容: 课本P8---P10例1、例2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理解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会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进位)的加法。在具体情境下,进一步体会加法的意义,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培养学生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探索并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不时位加法的计算方法,初步掌握笔算加法的法则,能熟练的计算。 过程与方法: 经历从情境中提出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数学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培养学生认真、仔细、书写工整的习惯。 教学重点: 1、理解相 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 2、掌握笔

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 教学难点: 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 一、景导入,激发兴趣 投影出示P8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同学们准备去参观博物馆。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字信息?说给你小组的同学听一听。全班汇报发现。哪两个班可以合乘一辆车?学生小组交流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观察情景图,从而使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激发解决问题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掌握算法 1、根据学 生的交流情况组织教学例1。学生说想法及理由。独立思考, 小组交流计算方法。先尝试写竖式,再讨论总结列竖式应注意 的问题。 2、完成P9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说说计算方法。 3、教学例2。学生尝试计算,交流算法。尝试用多种算法计算。 4、完成P10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在尝试、交流中掌握计算方法初步体会算法的多样化。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20以内进位加法》的教学反思 梁晓菊 在学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我认为刚开始时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凑十法的思维过程,教学难点: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最后,从“算法多样化”中提炼出“算法最优化”,达到“算法熟练化”。 一、作好铺垫。 先上好“凑十”准备课。凑十法”是学生新接触的一种方法,掌握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凑十法”是计算进位加法教学的重点内容,“凑十法”具有规律性强、易于理解和过程简捷等特点。并且,在以后学习的计算方法中经常会用到。掌握好“凑十法”对进一步学习其他计算都有好处。让学生明确:给9、8、7、6、5凑十各需几,为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打基础,分散教学难点。 1、复习10的组成。师出1个手指,说道:“1的朋友在哪里呀在哪里?” 生出9个手指,答道:“1的朋友在这里呀在这里。1和9组成10,学习“凑十” 。 2、学生动手摆小棒(低年级计算教学一定要从实物入手,效果才会好),分别给9、8、7、6、5凑十。如:学生先摆出9根小棒,教师提问“再摆几根才凑成十? ” (再摆1根凑成十,9+1=10。8、7、6、5凑十教法类似),师生一起来拍手说一说。给9凑十需要1,9加1等于10; 给8凑十需要2,8加2等于10; 给7凑十需要3,7加3等于10; 给6凑十需要4,6加4等于10; 给5凑十需要5,5加5等于10。 3、总结凑十歌:“一九一九好朋友,二八二八手拉手,三七三七真亲密,四六四六一起走,五五凑成一双手”。 二、体现数学生活性。 以9加几教学内容为例,我首先让学生初步体会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具有初步的应用意识,再让学生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首先创设情景:爸爸买了3瓶饮料,妈妈买了9瓶饮料,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你们知道一共有几瓶饮料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你是怎样算出来(学生互相说时,教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三、体现算法多样化,培养创新意识。

20以内进位加法表和退位减法表

20以内进位加法表 20以内退位减法表 9+2=11 9+3=12 8+3=11 9+4=13 8+4=12 7+4=11 9+5=14 8+5=13 7+5=12 6+5=11 9+6=15 8+6=14 7+6=13 6+6=12 5+6=11 9+7=16 8+7=15 7+7=14 6+7=13 5+7=12 4+7=11 9+8=17 8+8=16 7+8=15 6+8=14 5+8=13 4+8=12 3+8=11 9+9=18 8+9=17 7+9=16 6+9=15 5+9=14 4+9=13 3+9=12 2+9=11 9+10=19 8+10=18 7+10=17 6+10=16 5+10=15 4+10=14 3+10=13 2+10=12 1+10=11 11-2=9 11-3=8 12-3=9 11-4=7 12-4=8 13-4=9 11-5=6 12-5=7 13-5=8 14-5=9 11-6=5 12-6=6 13-6=7 14-6=8 15-6=9 11-7=4 12-7=5 13-7=6 14-7=7 15-7=8 16-7=9 11-8=3 12-8=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11-9=2 12-9=3 13-9=4 14-9=5 15-9=6 16-9=7 17-9=8 18-9=9 11-10=1 12-10=2 13-10=3 14-10=4 15-10=5 16-10=6 17-10=7 18-10=8 19-10=9 凑十歌 一九一九好朋友,一加九,十个小孩拍皮球 二八二八手拉手,二加八,十个小孩吹喇叭 三七三七真亲密,三加七,十个小孩开飞机 四六四六一起走,四加六,十个小孩吃石榴 五五凑成一双手,五加五,十个小孩敲锣鼓 看大数,分小数,算得数。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优选.)

os .. .. kl ..... ........................................................................................................................................................................................ 20以内的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20以内的的进位加法是退位减法和多位数计算的基础,也是进一步学习数学必须练好的基本功之一,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是十分重要的。 教材编排中这部分知识分为三节新授课教学,第一节学习《9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会初步接触“凑十法”;第二节学习《8、7、6加几》,在这节课中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凑十法”,会熟练用“凑十法”计算大数加小数;第三节课学习《5、4、3、2加几》,让学生体会小数加大数,还可以用交换加位的位置,变成大数加小数来计算,也为以后学生加法交换律打下基础。 在教学中,大部分学生对“凑十法”掌握较好,能根据具体的题目来选择合适的凑十法进行计算,,在口算小数加大数的时候,大部分学生还是会选择“凑十法”,只有少数孩子会用交换加数的位置的方法来计算。在这部分知识的学习期间,我组织很多、各式各样的口算练习,有自制的口算卡片、有自制的口算课件、有自制的口算练习题卡,分小组口算比赛、请学生当小老师自已出题来考考其他的孩子、同桌互相出题练习口算。多形式、大剂量的练习,让学生对20以内进位加法这一知识重点的把握效果较好,口算的准确性和迅速性得到大幅提高。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方便更改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df .. .. 3k ..... ........................................................................................................................................................................................

一年级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练习题

一年级进位加法和退位 减法练习题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65+29= 40+43= 61+27= 37+48= 42+37= 72+15= 50+35= 37+29= 44+27= 15+47= 50+27= 56+19= 72+14= 38+25= 81+14= 48+27= 63+28= 31+46= 44+39= 42+37= 65+19= 60+36= 45+36= 53+24= 28+27= 70+26= 62+17= 12+38= 27+47= 64+19= 35+29= 31+39= 42+35= 70+27= 61+19= 15+18= 26+37= 54+29= 34+36= 74+17= 58+29= 71+14= 70+12= 29+37= 48+22= 37+24= 74+18= 43+25= 68+14= 19+32= 33+46= 47+35= 80+16= 49+26= 37+27= 18+25= 58+17= 56+34= 30+46= 59+34= 34+27= 37+16= 37+47= 60+29= 53+29= 33+36= 48+27= 82+28= 36+27= 26+69= 38+48= 24+27= 38+19= 35+26= 38+23= 48+19= 26+37= 28+47= 37+59= 60+18= 34+29= 29+37= 28+49= 45+26= 55+19= 26+59= 28+37= 74+16= 27+37= 36+42= 37+59= 71+23= 36+16= 51+29= 24+37= 24+35= 39+36= 81+15= 49+24= 58+29= 52+28= 40+35= 两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教学反思 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及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的口算。所以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依据学生已有的旧知识,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让学生自主探究,从而得出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本节课我放手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发现解题中,当个位上的数相加满十时,要向十位进一,这个一要写的小一些,在十位数的右下方。在本节课中,突出了以下两大特点: 首先,教师角色的转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权威和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方面,为学生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情境与空间,让学生自主地去讨论、思索,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当学生有了不同的想法或困惑时,教师就要以引导者、合作者的身份恰当点拨、引导,使学生进一步反思,找到正确的方法并得出正确答案。在本节课中,我抛砖引玉的将问题抛出,让学生在四人小组中通过摆小棒,拨计算器,理解当个位上两数相加满10时,我们就会把这10根小棒捆成1捆,变为一个十。在研究竖式计算时,我就点了一下,对于满10怎么向十位进1,孩子可以很好的接受。 其次,本节课注重了让学生动手操作、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学生在操作中明白算理;在小组讨论中发表自己的想法,同时也学会去聆听别人的意见并作出适当的评价和补充。学生在交

流中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在不同观点碰撞中产生绚烂的火花,培养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思考交流习惯,并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学生的数学思维和数学语言。 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在实际列竖式计算时,对于进到十位的小1的处理上不理想,有的学生将小1写的很大,我问答这个1要怎么写时,他们可以很清楚的说出要求。还有部分学生在满十进一时,会说,但列竖式计算的时候,容易忘记加进上来的“1”,今后要加强这一方面的竖式训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