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2018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2018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2018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2018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2018人教版部编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测试题

(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有24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相应答案栏内,每小题2分共48分)

1.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

2.下列原始人类中,已经掌握磨制技术的是: ()

①北京人②元谋人③山顶洞人④河姆渡居民⑤半坡居民

A、①②③④⑤

B、③④⑤

C、①②

D、②③④⑤

3.下列哪一古代思想家的思想最能体现朴素辩证法()

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荀子

4.老师让欣欣做组长。她却推荐能力比较强,大家都信服的朱娟做组长,同学们感叹:这是禅让制的再现啊!关于禅让制,下列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前任部落首领任命B、部落联盟会议推举

C、全体氏族成员选举产生

D、德高望重的人自由竞选

5.黄帝被后人尊称为()

A、龙的传人

B、人文初祖

C、炎黄子孙

D、兵家鼻祖

6.中国第一个国家距今已有多少年的历史( )

A.4087年B.3617年C.3059年D.2237年

7.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天子之下等级最高的是()

A、士

B、诸侯

C、平民

D、卿大夫

8.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是指()

A夏朝B商朝C西周D春秋

9战国时期的下列四国中,地理位置在最东面的是()

楚B、齐C、秦D燕

10.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和牛耕是在()

A春秋B战国C夏朝D商朝

11.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从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主要是由于我国古代都江堰工程的兴修,关于都江堰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春秋时期秦国李冰修建②位于岷江中游③著名的水上运输工程④消除水患,灌溉农田()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12.“民以食为天”,我国古代的原始居民很早就懂得农耕技术。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粮食作物是

A.水稻和小麦B.水稻和粟C.小麦和粟D.水稻和玉米

13.关于夏、商、西周农业、畜牧业的情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农牧业已经相当发达

B、农业上已经知道选种、施肥、治虫害

C、今天家禽家畜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

D、西周农业已经大量使用青铜农具进行生产

14.认真观察下图,你认为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

15.“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反映的历史现象是( )

A.人们按母系血缘确定亲属关系B.氏族家长制大家庭的出现C.部落联盟实行禅让制D.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16.夏、商、西周的人们使用的器具包括( )①青铜器②玉器③陶瓷器④铁器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7. 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18.关于甲骨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符号B.我们今天的汉字就是从它发展而来的

C.它已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D.它出现于商朝

19.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

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20.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逐鹿中原,战乱不休。其发生的根源是西周的( )

A.世袭制B.郡县制C.禅让制D.分封制

21.春秋战国是我国社会大变革时期,围绕如何治理国家,各种思想流派纷呈。各位学者发表了各自的看法,有学者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请按顺序指出它们分别代表的流派( )

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

22.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D.耕作技术的提高

23.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24.成语“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比喻武装起义,秦末为反抗秦的暴政,首创农民起义之风,鼓舞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统治的两位农民运动领袖是

A.项羽和刘邦B.陈胜和吴广C.韩信和张良D.刘秀和朱元璋

二、判断题。(本题共4小题8分,通过文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而得出正确结论的填字母“A”,与所学史实相违背的结论填字母“B ”,所学知识和材料中没有涉及的结论填字母“C ”)

26.“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尚采不死药,茫然使心哀。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这是唐朝著名诗人李白《古风》组诗的第三首。全诗共有24句,全面评价了秦始皇的功过。秦始皇的伟大历史功绩在于统一全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但是他奢靡浪费,严刑峻法,残暴无道。诗中谴责了秦始皇,最后落得家破国亡的结局。

(1)秦快速统一六国的根本原因是秦商鞅变法以来改革最为彻底,让后来秦的实力超过东方六国();

(2)秦朝快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统治残暴();

(3)秦的统一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结束春秋战国以来长期

混乱的局面();

(4)秦朝为抵御外侵,秦王嬴政在位时接通的各国的长城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建筑工程()。

三、简答。(本题共3大题22分,结合所学知识给出答案)

27.一个时代的发展得益于一个时代生产力的推动,也就意味着一个时代较上一个时代的生产工具更加先进,请回顾所学知识,依次列举出中国最早期的人类、原始农耕时期、夏商西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人们主要以什么工具进行生产(8分)。

28.列举夏、商、西周三朝建立的起止时间、三位建立者和三个暴君。(6分,每答对一个0.5分)

29.列举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分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分别从政治制度、文化经济、交通运输、国防等方面列举秦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中国的措施。(8分,2,3,2,1)

四、材料解析题(本题共3大题22分。)

30.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准许土地自由买卖。”------引自《汉书》材料二:“努力种田织布的人可以免除徭役;在战争中立下军功的人按功劳大小封爵、授田、赐宅,废除没有军功的贵族的特权。”--------引自岳麓书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材料三: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至强。——引自李斯《谏逐客书》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商鞅变法的内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6分)

(2)你认为商鞅变法中哪项内容对当时的“守旧群臣”打击最大?(2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意义?(2分)

31.阅读下列材料(9分)

“当仁不让于师。”“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为政以德”,“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克己复礼”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哪一时期,哪一历史人物的言论?(2分),他创立了什么学派,思想的核心是什么?(1分)他在政治上有什么样的主张?(2分)

(2)他的主要思想记录在哪一部著作里?(1分)他创立的学说对后世有何重要影响?(2分)

32.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3分)

某中学初一(8)班新学期刚刚开学,班中屡次出现乱扔纸屑、破坏公物的现象。为此班委召开紧急会议,但大家意见不统一而争论了起来:

劳动委员:“一定要严厉惩罚,罚值日,实在不行,一次罚5元”

班长:“还是说服教育吧,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相信他们会改的”。

生活委员:“随他们去吧,扔几张废纸而已,无所谓的事,根本不用管”。

请回答:

材料中劳动委员、班长和生活委员的话分别蕴涵了战国时期哪三家学派的观点?请分别指出(3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8分,每题2分)

1.C,2.B, 3.B, 4.B, 5.B, 6.A,

7.B,8.B,9.B,10.A, 11.C, 12.B,

13.A, 14.B, 15.D, 16.A, 17.A, 18.C,

19.D, 20.D, 21.D, 22.C, 23.A, 24.B,

二、26.(8分,每题2分)(1)(A);(2)(A);(3)(A);(4)(C)

三、(22分)

27.(8分,4项,每项2分)

中国早期的人类主要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2分)

原始农耕时期主要使用磨制石器(新石器)、(2分)

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器)、(2分)

春秋战国时期(铁器)(2分)

28.(6分,3项12空,每空0.5分)

夏朝(约公元前2070夏禹公元前1600年夏桀)(2分)

商朝(公元前1600年商汤公元前1046年商纣王)(2分)

西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公元前771年周幽王)(2分)

29.(四项8分)

政治制度:中央集权制,地方郡县制(2分)

文化经济方面:统一文字(秦国小篆),统一货币(圆形方孔半两钱),统一度量衡(秦国铜权、铜量等)(3分)

交通运输方面:统一车轨,开通灵渠(2分)

国防:修筑长城。(1分)

四、(22分)

30.(3题10分)

(1)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2分);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的人,可免除徭役(2分);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2分)(6分,政治、经济、军事三个方面)

(2)按军功大小授予爵位、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就贵族的特权(2分)

(3)使秦国国富兵强,为后来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或者答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2分)

31.(2题9分,2题第一小问1分,其余每问2分)

(1)孔子(2分)仁(2分)恢复西周的礼制,实行仁政。(2分)

(2)《论语》。(1分)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后世影响极大。(2分)

32.(3项3分)

劳动:法家(1分)班长:儒家(1分)生活:道家(1分)

2018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上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早期的人类——北京人 一、元谋人 1、我国最早的人类 2、时间:距今约170万年 3、地点:云南元谋县 4、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人与动物最主要的区别的 是能否会使用工具) 二、北京人 1、时间:距今约70万——20万年 2、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上 3、生产生活:能制造和使用打制石器;会使用天然火,并且还会长 期保存火;使用简单的语言;过群居生活。 4、北京人的特征: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 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 1、想一想,北京人是怎样得到火的? 雷电起火,堆积物高温起火。 2、远古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等内容我们都是怎样认识到的? 通过考古学家考古,对远古人类遗址的残留物或骨化石进行鉴定、分析得到的。 3、人类是由古代(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 的根本区别。 1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第二课原始农耕生活 一、半坡居民的生活 1、时间:距今约6000年 2、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东部半坡村一带 3、住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优点:防风沙,抵挡风雨,可取暖) 4、农业:以粟为主 5、手工业:制造彩陶、纺织、制衣 6、畜牧业:猪、狗等 二、河姆渡人的生活 1、时间:距今7000年左右 2、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 3、住所:干栏式房屋(优点:防潮通风,防蛇虫鼠疫,防洪水猛兽) 4、农业:以水稻为主的水田农业,以骨耜耕种。 5、手工业:陶器,简单玉器,原始乐器骨哨,象牙雕刻 6、畜牧业:猪、狗、水牛。 三、原始农业的发展 1、发现我国最早的人工栽培稻。 2、黄河流域是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 3、原始农业兴起于中国黄河、长江流域。 4、原始农业由最初的“刀耕火种”,发展到耒耜等翻土工具进行耕 种,提高了农业生产水平。 5、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 始农业兴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梁程安整理东津一中2017年9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填空题精选(无答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填空题精选1.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是_它以为中心,北抵,南至,连接了、、、和五大水系。在位时修筑的。 2.隋文帝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__(人物)时,__的创立,标志着__的正式确立。武则天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为__。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了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4.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发明并推广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_和,重视兴修水利。 5.唐朝手工业:_______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闻名中外的_______,造型精美;此外,造船业、矿冶业、造纸业等都颇具规模。 6.唐朝商业:水陆交通发达,贸易往来频繁。都城_______规模宏伟,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大都会。 7.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当时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唐太宗为各族的“_______”。8.唐太宗时,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定都_______。唐太宗把_______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9._______是扬州大明寺的高僧,接受日本僧人的邀请,六次东渡,终于在754年抵达日本。他在日本传授_______,还传播中国的医药、文学、书法、建筑、绘画等,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10._______年间,高僧西行前往天竺取经。他遍访天竺的名寺,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_______游学,成为远近闻名的佛学大师。 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记载了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及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11._______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奸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叛军从河北大举南下,先攻占东都洛阳,又攻下,逼近。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______。 12.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逐渐形成______ _的局面。 13._______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_______年,朱温建立了_______政权,唐朝至此灭亡。 14.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后梁、后唐、后晋、后汉、_______五个政权,南方地区出现吴、南唐、吴越、前蜀、后蜀、楚、闽、南汉、南平九个政权,再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_______,史称“_______”。 15.五代十国是唐末以来_______局面的延续。此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16.杨坚夺取政权,建立隋朝。赵匡胤夺 取政权,建立北宋,以为东京,作 为,他就是。 17.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的措施:首先解除______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军队。在中央,宋太祖采取______的办法,削弱相权。在地方,宋太祖派______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还在各州府设置_____ ,

新人教版2018年期末考试七年级下册历史试卷

2018年上期期末考试七年级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 却光芒四射。”下列对“流星”的理解,正确的是 A 、繁荣而短暂 B 、实现了统一 C 、统治者残暴 D 、开皇之治 2、唐朝时创立殿试制度的皇帝是: A 、隋炀帝 B 、唐太宗 C 、唐玄宗 D 、武则天 3、“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最早出现在 A 、西汉 B 、隋朝 C 、唐朝 D 、元朝 4、“朝为田舍郞,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少小须勤学,文章可立身,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与这首诗有关的制度是 A 、世袭制 B 、科举制 C 、分封制 D 、郡县制 5、中国有句佳话“和同为一家”。“和同为一家”是指 A 、西汉与匈奴的关系 B 、唐与回纥的关系 C 、唐与吐蕃的关系 D 、北宋与西夏的关系 6、唐朝时期,许多外国商人来中国经商,哪个国家的物产居唐朝进口的首位 A 、日本 B 、天竺 C 、新罗 D 、波斯 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这是人们对世界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的赞美,其修建于何时 A 、汉朝 B 、隋朝 C 、唐朝 D 、明朝 8、被后世称为“诗仙”的唐朝著名诗人是 A 、李白 B 、杜甫 C 、白居易 D 、王维 9、“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 杭州作汴州。”该诗形象反映了南宋时期 A 、商品经济发达 B 、对外交往频繁 C 、文学艺术繁盛 D 、统治阶级苟且偷安,纵情享 乐 10、“苏湖熟,天下足”、景德镇兴起为瓷都、临安的商业超过东京,反映的是中国古代 A 、经济重心的南移 B 、手工业的进步 C 、商业的繁荣 D 、农业的发展 11、纸币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使用的货币形式,纸币的出现是货币史上的一大进步。该货币形式最早出现的地区是 A 、东京 B 、临安 C 、四川 D 、杭州 12、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 、隋 B 、辽 C 、元 D 、清 13、张择端是我国北宋著名的画家,为后人留下了一幅描绘市民生 活的《清明上河图》。这幅画作属于 A 、人物画 B 、山水画 C 、风俗画 D 、花鸟画 14、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丞相的地位,我国历史上设立和废除丞相制度的朝代分别是 A 、秦朝和唐朝 B 、西汉和唐朝 C 、秦朝和明朝 D 、 西汉和明朝 15、“读书人,最不齐,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是圣门高 弟。……就教他骗得高官,也是百姓朝廷的晦气。”这段材料主要 讽刺批判了 A 、焚书坑儒 B 、明朝八股取士 C 、独尊儒术 D 、清代的“文字狱” 16、1553年攫取在我国广东澳门居住权的殖民者是 A 、日本 B 、葡萄牙 C 、英国 D 、法国 17、中国历代封建统治者都会采取一些措施以加强君主专制。清朝雍正帝时采取的措施是 A 、废除丞相 B 、增设特务机构 C 、迁都北京 D 、设立军机处 18、“明月有情还顾我,清风无意不留人。”雍正帝时的一位进士因 写这两句诗而斩首,这主要反映了清朝 A 、设置特务机构 B 、设立军机处 C 、实行八股取士 D 、制造“文字狱” 、郑成功 C 、戚继光 D 、 、伊犁将军 C 、驻藏大臣 D 、乌里雅苏台将军 21、美国著名的中国问题观察家费正清在评论中国明清时期的某一政策时说:“归根到底,他们是倾向倒退,眼光向里,防守和排外的。”他评价的是 A 、民生政策 B 、重农抑商政策 C 、“闭关锁国”政策 D 、禁绝对外贸易政策 22、《苏州府风俗考》中记载:“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 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减,此辈衣食无所矣。”此则材料反映了明代苏州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大量使用机器进行生产 B 、行业分工精细,生产有序 C 、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 D 、存在着雇佣与被雇佣关系 23、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著作是 A 、《本草纲目》 B 、《农政全书》 C 、《千金方》 D 、《天工开物》 24、“三顾茅庐”“火烧赤壁”“七擒孟获”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历史故事,这些历史故事出自下列哪部古典小说 A 、《西游记》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25、学习明清历史后,有四位同学分别就下列主题作了演讲,你认为最能概括这段历史全过程的是 A 、帝国的彷徨与衰落 B 、中华的荣耀 C 、东方的曙光 D 、王朝的振兴 二、非选择题(26题8分,27题12分,28题11分,29题19分。共50分) 26、(8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 “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 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一带三十余年,其所窃据距我朝发祥地甚近,不速加剪除,恐边徼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戚继光为了“海波平”,采取了什么举措?(1分) (2)材料二中“贵国”指哪个国家?中国什么时候最早设置了管理台湾的机构?(2分) (3)材料三中的“罗刹”是指哪个国家?为“剪除”其危害,康熙帝采取了什么举措?(3分) (4)材料中的三位历史人物有何共同特征。(2分) 27、(12分)看图回答问题

2018年下学期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全册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教学分析?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大运河的开通;科举制的兴起及影响。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探讨从隋朝灭亡中得到的正确启示。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隋炀帝下江南》)同学们,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课本上导入框中的这个故事:相传,隋朝时扬州出现了一种绮丽的花,名叫琼花。隋炀帝知道后,急切地要到扬州去观赏。长安、洛阳到扬州路途遥远,那时陆路交通很不方便,他就发动数百万民工开通了一条大运河。隋炀帝乘着龙舟从洛阳直通扬州。龙舟有四层楼高,一百多个房间,还有宽敞的大殿。但到扬州后,他并没有看到琼花。通人性的琼花讨厌这个暴虐的君主,自行败落了,不让他看。隋炀帝大失所望。那么,隋炀帝专门为看琼花开通大运河可信不可信?但大运河又确实是在隋炀帝时开凿成功的,隋朝为什么能够完成这样大的工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隋朝的历史。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多媒体出示问题:隋朝建立的基本情况)教师讲述:隋朝建立和重新统一?(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多媒体展示隋炀帝的画像,出示问题:隋文帝的创举)读教材,说说隋文帝采取了那些措施以巩固统治 (1)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2)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3)影响: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使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目标导学二大运河的开凿 (一)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二)基本概况:从605年起,陆续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1.图片展示(多媒体展示大运河的示意图) 2.提出问题:大家仔细看图,说说大运河的最北端是哪一座城镇?大运河的中心那里?最南端是哪座城镇? 师生一起回答:涿郡,洛阳,余杭。 3.继续提出问题:大家可以依次说出大运河的四段河流的名称吗? 师生一起回答: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4.继续提出问题:联系所学,说说大运河联通了哪几大流域? 师生一起回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5.继续提出问题:大运河的修筑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师生一起回答: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部编版2018年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七年级复习资料 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楚吴二晋前后沿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 生产工具的革新:原始社会初期(打制石器)——原始社会中期(磨制石器)——原始社会后期(铜器)——奴隶社会夏、商、周时期(青铜器制作工艺发展达到鼎盛)——春秋后期(出现铁农具、牛耕)——战国时期(铁农具、牛耕的推广使用) 第1课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 1.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 2.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3、云谋人、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区别 代表文化距今时间地点用火工具制造地位 元谋人约170万年云南元谋县 知道用火粗糙的石器 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 早的古人类 北京人约70-20万 年 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学会使用和长期保 存火种(天然火) 打制石器 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 之一 山顶洞人约3万年北京周口店 龙骨山 人工取火 开始掌握磨光和 打孔技术、骨针 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 1.能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木结构水井的原始居民是河姆渡原始居民。 2、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的区别。 原始居民距今 时间 地区 农 业 家畜业 房屋 样式 生产 工具 手工业 河姆渡人 约 7000 年 浙江余姚河 姆渡村 (长江流域) 水 稻 饲养猪 狗水牛 干栏式骨耜 制作黑陶、玉器和乐器骨哨、使 用天然漆、雕刻技术 半坡人 约 6000 年 陕西西安东 部半坡村 (黄河流域) 粟 饲养猪 狗等 半地 穴式 石器、 角器、 骨器等 制作彩陶、乐器、纺织、制衣等 3、原始农业的发展: (1)时间:9000-7000年前 (2)兴起地区:黄河、长江和淮河流域 (3)变化:由“刀耕火种”发展到用耒耜翻土耕种,提高农业生产水平。 (4)兴起和发展的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 (5)意义: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 第3课远古的传说 1.距今大约四五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 2.炎帝和黄帝结成联盟大战蚩尤,为日后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涿鹿之战。 3.炎黄部落联盟后逐渐形成华夏族,“人文初祖”指的是炎帝和黄帝,海内外华人自称“炎黄子孙”。 4.炎帝的发明:教民开垦耕种,种植水稻,种植五谷和蔬菜;制作陶器,发明纺织,会煮盐,教民通商

2017-2018七年级历史试卷

七年级历史(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题2分,共70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下列属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建造的水利工程有 ( ) ①都江堰 ②长城 ③大运河 ④赵州桥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有人说:“……这种考试制度(科举制)对社会上所有阶层的人都是公开和平等的”。该制度诞生于( ) A .秦朝 B .汉朝 C .隋朝 D .唐朝 4、隋炀帝开凿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 ) A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 B .巡游江都 C .巩固统治 D .搜刮各地财赋 5、隋朝速亡的最主要原因是 ( ) A .封建专制的独裁统治 B .少数民族的不断起义 C .自然灾害严重 D .统治者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6、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指 ( ) A 房玄龄 B 杜如晦 C 魏征 D 姚崇 7、唐朝时,一位农民要翻耕田地,他可以使用的当时较先进的生产工具是 ( ) 8、“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唐朝人陈陶《陇西行》中的这句话主要是 ( ) A 叙述了唐蕃和亲的影响 B 反映了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变化 C 叙述了汉朝和亲的影响 D 反映了汉代匈奴人的变化 9、下两幅图片反映的唐朝社会风气的特点是 ( ) 图1唐仕女骑马图 图2唐女子打球图 A 开放、沉闷 B 开放、活力 C 封闭、积极 D 低沉、活力 10、小明在学习唐诗时听到老师这样介绍一位诗人:他的诗雄奇飘逸,想象丰富,艺术成 就极高,富有浪漫主义精神,人们称他为“诗仙”,他是 ( ) A 杜甫 B 李白 C 白居易 D 杜牧 11、“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客观史实,反映出唐朝的时代特征是 ( ) A.对外开放 B.经济繁荣 C.政治清明 D.交通发达 12、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想了解唐朝时印度的文化概况,你会向他们推荐 ( ) A.《史记》 B.《齐民要术》 C.《水经注》 D.《大唐西域记》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

2020最新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课后习题答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想一想:科举制度的确立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科举制度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同时,选拔官吏的权利也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 2、议一议:隋炀帝为什么会落得如此下场?隋炀帝速亡的原因是什么呢? 答: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最后在农民起义中被部下在江都杀死。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是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材料中所叙述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 答:粮食连年丰收,马牛成群遍布四野,住宅向外的几个月不关闭,米价便宜,反映了当时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秩序安定的状况。 唐太宗精心治理国家,勤于政事,采取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改革弊政,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农业生产。因此,唐太宗统治时期,出现了材料中描述的状况。 2、说一说:诗中描绘了开元时期什么样的情景?

答:开元时期,人口众多,粮食丰盈,国库充实,百姓富足,整个社会欣欣向荣。 第3课盛唐气象 1、说一说:这则材料反映出了什么样的景况? 答:水路运输发达,港口码头往来船舶众多,商品交流繁盛。 2、诗歌赏析 (1)诗句中的“蕃”“胡”,指的是什么? 答:“蕃”是我国古代对外族或异国人的泛称;“胡”是中国古代对北方和西方各族的称呼。 (2)上引诗句反映出怎样的社会情况? 答:唐代周边少数民族向汉族学习农业耕作技术,种植谷物,同时少数名族的音乐、饮食、服装、骑马等也在唐代广为流传,各民族相互影响、不断交融,共同发展。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1、日本文字分为“平假名”和“片假名。它们的创制,与汉字有直接关系。请查找相关资料,加以说明。 答:8世纪以前,日本使用汉字作为表达记述的工具。唐朝时,随遣唐使来华的留学生吉备真备和学问僧空海和尚,在日本人民利用中国汉字标音表意的基础上,创造了日本假名文字——片假名和平假名,大大推动了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日本的词汇和文法也受到汉语的影响。 2、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议一议:这些文物反映出了什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2018年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七年级期中考试试卷 历史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50分) 1.某校历史学习小组要考察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原始人类生活遗址,他们应该去 A.北京周口店B.云南元谋C.浙江余姚D.陕西西安 2.在学完“中国早期的人类代表一北京人”一课后,同学们开展了模仿“北京人生活的一天”的体验活动。在活动的场景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A.用圆形方孔铜钱购物B.种植水稻C.穿着麻布衣服D.烧烤食物 3.在下列图片中,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B.③④ C.②③ D.①③ 4.“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洪水功无量。”这说的是 A.皇帝 B.尧 C.舜 D. 禹 5.我国神话传说中,黄帝之后,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三个有名的人物尧、舜、禹,他们都是通过推举的方式成为部落联盟首领的。历史上把这种产生首领的办法称为 A.选举制 B.投票制C.世袭制 D.禅让制 6.下列历史事件中,不利于社会稳定的是 A.“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B.盘庚迁都 C.商鞅变法 D 诸侯争霸 7,下图反映了西周时开始实行的 A 禅让制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 世袭制 8?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重的国之重器,鼎腹内铸有“司母戊”三个字。虽然已经过去3 000 多年,依然彰显着王家之气。它反映了哪一时期的青铜铸造技术 A父系氏族后期B.夏商时期C.商周时期D.春秋战国时期 9.都江堰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是四川著名的旅游胜地。通常认为,该水利工程修筑于 A.春秋时期秦国B.春秋时期楚国C.战国时期秦国D.战国时期楚国 10《史记》记载:“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霸主)。”该材料说明东周时期 ①周天子威望下降②诸侯不再听从周天子命令 ③诸侯之间经常进行争霸战争④最终秦国完成国家统一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繁荣与开放是隋唐社会的时代特征。 一、隋朝的建立和统一(三个时间和一个基本观点)(581年-618年) 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以长安为都城,杨坚就是隋文帝) 统一: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灭亡:618年(隋炀帝二世而亡) 基本观点: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二、隋朝在诸多方面创规立制,是一个创新的朝代,开创了中国历史新局面。 具体表现在:在经济方面开通了连接南北的大运河; 选官制度上开始实行科举制。 1、大运河的开通(隋炀帝)▲▲▲ 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 统治。 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 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 的运河。 四个组成部分: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开通的作用:(意义和影响)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 文化交流。(消极作用):但也给人民带来了沉重 的负担,加速了隋朝的灭亡。) 2、科举制(隋炀帝)▲▲▲ 确立: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武则天:首创殿试。 科举制的积极影响: 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300多年。三、隋朝的灭亡 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时间:618年 一、唐朝的建立和统一(618年-907年) 618年,李渊建立唐朝,以长安为都城,李渊就是唐高祖,并实现了全国的统一。 二、唐太宗(李世民)与“贞观之治” (1)主观原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2)客观措施: ①任用贤能。唐太宗广纳贤才,有敢于直言的魏征;知人善任,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房谋杜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 ②政治方面。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③经济方面。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加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君民关系:“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太宗) 三、女皇武则天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在科举考试方面创立了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世人称她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四、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措施:①任用贤能。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③经济方面: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唐玄宗统治时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尤藏万家室)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蜀锦冠于全国;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 、邢窑的白瓷、闻名中外的唐三彩。 3、商业:长安城人口百万,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分类专题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分类专题复习 【一、时代特征】 隋唐: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宋元:民族政权并立(经济重心南移)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清朝:盛世危机) 【二、统治措施】 一、隋朝: 隋炀帝奢侈、残暴。在位期间,营建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屡次发动战争,致使 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导致农民起义爆发,最终在618年,隋朝灭亡。 二、唐朝: 1.唐太宗统治措施: (1)唐太宗虚心纳谏,从善如流(魏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房玄龄、杜如晦)。 (2)政治上,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 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在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民族关系上,唐太宗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影响: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称为“贞观之治”。 2.武则天统治措施: (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3)减轻人民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影响: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唐玄宗的统治措施: 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在贤相姚崇和宋璟的辅佐下,实行改革:整顿 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影响:唐玄宗在位前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 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4.安史之乱: 唐玄宗在位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败;各地的节度使势力日益 膨胀。755年爆发安史之乱,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三、宋朝:1.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a.集中军权: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对军队的调动;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 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b.集中行政权: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宰相、副宰相若干人,共同议政;还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派文臣担任长 官,并三年一换;设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设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c.作用: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2.重文轻武政策: 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的弊端重现; 影响:宋朝的重文轻武政策,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四、元朝: 1.在中央,设置中书省(行政);枢密院(军事);御史台(监察) 2.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把山东、山西和河北称作“腹里”,直属于中央的中书省;在其他地区,设置了10个行省。在行省之下,设置路、府、州、县。 3.今天中国的省级行政区的设立就来源于元朝。 五、明朝:朱元璋强化皇权: 1.在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三司”;朱元璋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2.在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3.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设立东厂。 4.影响:地方和中央的各个部门,既互不统属,又互相牵制,各自直接向皇帝负责,这样就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六、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清初)—南书房(康熙)—军机处(雍正)—撤销 议政王大臣会议(乾隆) 1.军机处: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成为常设机构,由皇帝派亲信大臣组成。军政 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照皇帝的旨意拟写成文,经皇帝审阅同意后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机构去执行。影响:军机处的设立,便于皇帝独断朝政,使皇帝具 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都要服从皇帝的意志,从而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强化。 2:文字狱:目的、影响 3.闭关锁国政策: 原因 1.统治者认为…… 2.当时西方殖民者…… 实施只开放广州,并规定由朝廷特许的“广州十三行”统一经营对外贸易。

2017-2018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下列各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 1.隋文帝是我国历史上非常有作为的君主,下列哪一项措施不属于 ...隋文帝所为( ) A.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灭掉陈,南北重归统一 C.励精图治,注重节俭 D.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半两钱 2.在电视剧《唐太宗秘史》中可能出现的事件有( ) ①魏征直言②文成公主入藏③玄奘西游④任李林甫为相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唐朝科举,以考试成绩作为录取标准;明经科的录取率约为十分之一,进士科约为六十分之一;科举出身的官员占全部官员的比例略多于十分之一。从材料中得到的信息有( ) ①科举制是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人才②科举制是政府选官的主要来源③科举选拔的标准是择优录取④科举考试基本年年进行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4.民族交流、交往和交融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以下史实反映这一主流的是( ) A.玄奘西行 B.秦始皇修建万里长城 C.唐蕃和亲 D.郑成功收复台湾 5.据《大唐西域记》记载:“经途险阻,寒风惨烈,多暴龙,难凌犯。……暴风奋发,飞沙雨石,遇者丧没,难以全生。”亲自经历过如此险恶状况的历史人物是( ) A.玄奘 B.鉴真 C.刘邦 D.李时珍 6.在宗法观念盛行的社会,姓氏是有贵贱之分的,《百家姓》中的姓氏排序是“赵钱孙李……”。将“赵”姓排在第一,由此可推断《百家姓》最早可能出现在( ) A.隋朝 B.唐朝 C.宋朝 D.明朝

7.“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成(诚)信,虔奉欢盟,以风土之宜,助军旅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差人般(搬)送至雄州交割。”下列史实 与此盟约无关 ..的是( ) A.辽军攻宋发生澶州之战 B.北宋应允给辽岁币 C.以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和平局面 D.宋辽以淮水到大散关为界 8.在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历史事件的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都结束了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②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③都修建了大运河,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④都进行了制度的创新,加强了中央集权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9.中国历代王朝都以农为本,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下列关于 农业方面的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B.隋唐时期流行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 C.水稻在宋朝时跃居粮食产量首位 D.宋朝时我国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10.“政府铸造的铜钱超过前朝十倍,但仍不敷应用。在缺铜的情形下,民间开始发行纸币。”这一现象最早应出现在( ) A.西汉 B.唐朝 C.北宋 D.南宋 11.国家统一,民族和谐,有利于社会的发展。以下几组名词中,正确反映元朝社会发展状况的是( ) A.澶渊之盟宣政院行省制度 B.澎湖巡检司宣政院行省制度 C.达赖伊犁将军驻藏大臣 D.大都中书省伊犁将军

部编版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全册导学案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一、学习目标1.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隋朝统一的历史条件;隋初社会经济繁荣的局面是怎么出现的;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隋朝科举制度的作用,隋朝为什么是一个短暂的王朝? 2.要求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国家的统一、安定,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隋朝的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的开通,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而且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勤劳、刻苦的品质和聪明才智,值得我们引以为骄傲。 二、重点与难点重点:隋朝大运河和暴君隋炀帝难点:隋朝灭亡的原因与大运河的关系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讨论法 四:、学习内容:1、自主学习:(1)年,北周大将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隋朝统一全国。(2)开通了一条纵横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以为中心,北到,南达,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3)大运河由等四段渠道组成。它连接了等五大水系。 (4)科举制度在时,正式形成。(5)隋朝在公元年灭亡。 2、探究学习: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运河的开通是好事还是坏事?“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是何意思?运河的开通导致了隋朝的灭亡了吗? 五、学习反思1、隋朝是谁建立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2、隋朝大运河是谁在位时修建的()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3、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A、洛阳B、涿郡C、余杭D、长安 4、科举制度在谁在位时正式创立() A 、杨坚B、杨广C、李世民D、李渊 4、分析:“天下转漕,仰此一渠”(1)、材料中的渠是指哪条河?它是谁在位时修建的? (2)、修建此河的目的是什么?在当时为什么能修建此河? (3)、此河修建后有何作用? 教学后记: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1、使学生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和武则天统治、开元盛世等基本史实,掌握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的政绩 2、引导学生对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进行简单的评价,培养他们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二、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 教学难点:正确评价唐太宗和武则天和唐玄宗 三:学习方法:讲授法比较法 四:、学习内容:自主学习: (1)年,建立唐朝,都城长安。 (2)历史上称在位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3)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人称她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 (40)、历史上称在位的统治为“开元盛世” 2、探究学习: 比较一下唐太宗和唐玄宗采取的措施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四、学习反思: 1、唐朝的建立者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2、历史上称谁在位的统治为“贞观之治”()A唐高宗B、唐太宗C唐高祖D、武则天 3、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A、李渊B、李世民C、武则天D、李隆基 4、唐太宗时最著名的谏臣是()A、魏征B、房玄龄C、杜如晦D、狄仁杰 5、历史上称谁在位的统治为“开元盛世”()A唐高宗B、唐太宗C唐玄宗D、武则天 6、分析:“水能载舟,亦能覆舟”(1)这是谁说的?他在位时的统治被称为什么? (2)他采取了什么措施才出现了治世局面? (3)你认为他是一个什么样的皇帝? 第3课盛唐气象 一、学习目标: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卷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意的答案,答 案必须填入表格中,否则不给分) 1.隋朝哪一年统一了全国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8年 2.从历史的角度比较秦、隋两朝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A .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B.为巩固统治,而修建了巨大的工程 C.历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D.采取残酷的手段来加强思想控制 3.法律制度的出现和不断完善发展,体现了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是 A.《隋律》 B.《唐律疏议》 C.《贞观氏族志》 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杜甫在《忆昔》这首诗中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他描写的是唐朝哪个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唐高祖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5. 隋唐时期,最有利于知识分子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途径是 A.建立军功 B.努力耕织 C.参加科举考试 D.依靠门第出身 6.现今国家公务员考试被称为“国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在我国古代主要是采取科举制选拔官员,下列最早对考生采用面试方式的皇帝是 A.唐太宗 B.武则天 C.唐玄宗 D.明太祖 7.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基本特征的是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奔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8.光耀千古的唐朝文学,最为光彩夺目的是 A.散文 B.传奇 C.戏剧 D.诗歌 9.右图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它的设计和建造者是 A.李冰 B.李春 C.赵普 D.郑板桥 10.在郭沫若题写的对联“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 波澜”中所称颂的现实主义诗人是 A.李白 B.李商隐 C.白居易 D.杜甫 11.中国人饮茶历史悠久,那么什么时候开始中国盛行饮茶之风呢 A.唐代B.明代 C.清代 D.宋代 12. 与右图有关的少数民族是 姓名___________ 原就读学校__________学号 联系电话________________ 密 封 线 内不 要 答 题

统编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历史工作计划

七年级历史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校教学计划为指导,落实推进课程改革,形成先进的课程结构和综合的教学理念,提高语言能力、教学能力;在历史与其他学科之间建立对话的能力,努力提升教学的境界;实施综合性学习,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教学任务及目标 1、完成七年级下册所学内容; 2、提高教学质量,期末测试综合评价力争进入中等行列。 三、基本情况分析 1 学生情况分析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考成绩如下:平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多数学生对学习历史不感兴趣,没有课外阅读材料。 2 教材分析 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教科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活动的设计,无不紧扣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繁荣”与“开放”,是反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的两个侧面,具有同一性。这一单元的8节正课,在人教版旧教材中大多能找到对应的内容,也能在新课标中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只有第1课《繁盛一时的隋朝》和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略显例外。新课标中,有关隋朝的内容比较少,只是在科举制度和科学技术部分略有涉及。但是,想要学生明白唐朝为何“繁荣”、如何“开放”,仅仅从唐朝历史的角度去陈述,恐怕略显苍白。因此,教科书设置了《繁盛一时的隋朝》这一课。课文用“南

这一单元中,像“经济重心的南移”“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这样的内容,传统教材中虽然也会有所涉及,但以之作为课题,却不曾有过。教科书紧扣课标主题,集中叙述相关内容,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印象,也为完成本单元活动“观察《清明上河图》,围绕宋代城市社会生活中的衣食住行和风俗习惯等,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议论,比较古今异同”奠定了基础。 第三个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危机”,教科书对课标有关明清时期的五条内容标准进行了归纳组合。除两节文化课文外,教科书以《明朝君权的加强》《君主集权的强化》两课对应“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用《中外的交往与冲突》《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来“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通过《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让学生“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最后《明清经济的发展与“闭关锁国”》以“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与以往的教科书相比,本单元课文在讲中外友好交往的同时,突出了明清时期中外的矛盾与冲突;在列举经济发展成就的时候,没有忽略“闭关锁国”给中国社会带来的隐忧。这种设计,与课标主题中“社会的危机”相呼应,也为学生学习中国近代史,理解近代中国为何被动挨打作好铺垫。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及答案

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上册期中考试卷 时量: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地球上开始出现人类的时间大约是 A、170万年前 B、30亿年前 C、300万年前 D、70~20万年前 2、我国较早种植水稻的地区是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辽河流域 3、在下列选项中,大量或者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的原始居民是 A、元谋人和北京人 B、北京人和山顶洞人 C、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 D、元谋人和山顶洞人 4、《礼记》中所说的“天下为公,选贤与能”的社会现象出现于 A、山顶洞人时期 B、半坡原始居民时期 C、黄帝、炎帝时期 D、尧舜禹时期 5、有一个叫《轩辕伏魔录》的游戏曾大为流行。这个游戏讲述的是轩辕氏(即黄帝)联 合炎帝,打败了会呼风唤雨、制造迷雾的蚩尤的故事。故事中被华夏子孙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A、黄帝 B、炎帝 C、炎帝和黄帝 D、蚩尤 6、右图(鎏金铜面具、青铜纵目人像)反映了距今 5000年到3000年在四川地区高度发达的青铜文 明。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 A、殷墟文化 B、夏文化 C、三星堆文化 D、二里头文化 7、殷墟是中国历史上被证实的第一个都城,位于中 国河南安阳殷都区小屯村周围,横跨洹河两岸。 把商朝都城迁到这里的国君是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8、同学们都非常喜欢看电视剧《哪吒传奇》,哪吒帮助武王打败了纣王。这是一次改朝换代的 生死决战,从此,历史由商朝过渡到了周朝。“这次战争”指的是 A、阪泉之战 B、牧野之战 C、城濮之战 D、长平之战 9、为了巩固统治,西周统治者实行分封制,后逐渐形成森严的等级制度。其中,等级 最高的是 A、士 B、诸侯 C、天子 D、卿大夫 10、公元前841年,镐京爆发“国人暴动”的主要原因是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新教材】

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复习提纲 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隋的建立:581年,杨坚(隋文帝)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的统一: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①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②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③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陈朝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意义:结束了长期(西晋末年以来二百七十多年)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3、隋的灭亡:隋炀帝暴政引起农民起义,公元618年,隋炀帝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 1.措施:隋文帝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意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2.表现:促进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3.原因:①国家统一,社会安定;②隋文帝励精图治,发展生产;③统治者提倡节俭。 4.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 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通原因: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3、时间、人物: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4、中心、起始点: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5、长度及地位: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7、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8、流通七省区:(略) 9、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 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