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9 山海关教学设计

9 山海关教学设计

9 山海关教学设计
9 山海关教学设计

课题

山海关

六年级第二单元第4课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前五段,感受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势险要的风貌特点。

2、随文识字:巍、蜿蜒、垠、颈。掌握“燕、咽、颈”三个多音字。

3、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4、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巍、蜿蜒、垠、颈。掌握“燕、咽、颈”三个多音字。教学难点

学习前五段,感受山海关气势雄伟、地势险要的风貌特点。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学习《山海关》,看着题目,你会想到什么?你对山海关有哪些了解?

今天我们跟随作家峻青走进山海关,深入了解一下山海关。

二、初步感知:自读课文,思考每段话写了什么内容。你对“山海关”有了那些新的认识?(长城的东起点,用来防御外族入侵的军事建筑。是长城上比较著名的关隘中的一个。依山傍海,易守难攻,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雄伟气势)接下来,让我们深入山海关学习。

三、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看插图,你现在就站在山海关大门前,你想说什么?作者怎么说?板书:哦,好一座威武的山海关!——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2、作者刚一看到山海关,就毫不掩饰心中的赞美之情,发出赞叹:(指板书,让学生读);谁能读的更威武点?

3、作者显然是被山海关的威武震撼了,因此,文章开门见山,就高声赞美:(指板书,让学生读)

四、学习课文3、4、5段。

1、作者为什么会如此强烈地赞叹呢?读第3段你就知道了。齐读。指名同学回答。

2、是呀,作者对山海关是久闻其名,思慕已久,却一直未曾亲见,而今终于目睹其风采,作者激动万分,于是又一次赞道:(指名读)啊!好一座威武的山海关!果然名不虚传!板书。大家发现了吗?这次的赞叹与开头的有什么异同?(都赞叹威武,但语气词变了,标点变了,感情更强烈)

3、让我们更强烈地赞叹一下:指着板书读。山海关名不虚传的是什么?(气势的雄伟,地形的险要)那么,山海关的气势有多雄伟,地形

有多险要呢?读4、5段,找出相关语句,谈谈自己的感受。

4、学生交流,(箭楼、匾额、地理位置都让人感到雄伟气势和险要

地形)同时相机板书生字词:巍然耸立、高耸云天、气势磅礴、燕山山

脉、蜿蜒而来、苍茫无垠、脖颈、咽喉;

5、老师:同学们刚刚在读课文的时候发现山海关处于怎样的地理位

置呢?

学生:北面是重重叠叠的燕山山脉,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燕山支脉的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的老龙头。山海

关,就耸立在万里长城的脖颈之上,高峰沧海的山水之间,进出锦西走

廊的咽喉之地。

老师:这段有好几个生字,大家注意,相机板书,识记、理解。

老师:此段点出了山海关的关键位置——咽喉之地。武侠电视中不有一剑封喉的致命招数,也足见山海关的地理位置之重要。也正因为这

座城,南入海北依山,可谓山海之关,因此得名“山海关”.。

6、看着山海关雄伟的气势和如此险要的地形,作者又一次情不自禁

地发出一声又惊又喜的赞叹:出示板书,读。嗬,好雄伟的关塞,好险

要的去处!再一次又惊又喜的读:……

7、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充分地感受到了山海关的威武和险要,真

不愧是“天下第一关”!不过,被称为“天下第一关”!应该还有一个原因,

下节课我们再探讨。

练习作业设计

抄写本课词语二遍。

板书设计

相关知识链接

二次备课

教学反思

课题

山海关

六年级第二单元第4课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2、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领会“山海关,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忠贞的灵魂,永远地刻在人们的心中”这个重点语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用词语概括山海关的特点,培养学生概括归纳总结的能力和准确用词的能力.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一、导入:板书课题。

上节课,我们理清了文章的思路,初步感知了解了“山海关”那山海关给你留下的印象是什么?(威武、雄伟、捍卫疆土……)大家说的都很好,今天我们就深入山海关,细细地感受一下山海关的这些魅力!

一、感受“威武”

作者第一眼看到山海关时,就被山海关的“威武”震撼了,因此,文章一开头就发出了这样的赞叹:(出示小黑板)1、读!2、用赞叹的语气读!(板书:雄关)“雄关”如何理解?那威武(板书威武)的雄关就说山海关既威武又——险要那好,下面我们就先来感受一下山海关的威武与险要。请同学们朗读3—5段,圈点批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稍后,我们一同交流。学生交流完一处,就指着板书,让生读:哦,好一座威武的雄关!然后让学生比较:山海关是一座威武的雄关。在表达上的优劣。让学生感悟到前者用感叹句,加一“好”字赞叹语气强烈。

过渡语:是呀,面对(看了、目睹)如此雄伟(险要、巍然、磅礴)的山海关,作者情不自禁(赞叹不已、叹为观止)大声赞道:……

二、感受“忠贞的灵魂”

1、是啊,好一座威武的雄关!站在这雄关之上,峻青先生不觉精神振奋,心胸开阔,不禁身未动,心已远。现在,让我们跟随作者的汪洋思绪,一同来吟诵第六段课文。老师读:我真想,男生读:顺着那---嘉峪关口……老师读:我又想,女生读:返回身来---群山之间……老师读:我还想,男女生齐读:随着那-----风尘

2、同学们,如果你站在雄关之上,你想做什么?

3、同学们,这令我们心驰神往的山海关,在我国的重关要塞中享有极高的盛誉,并且被人们称之为——生:天下第一关(板书:天下第一关)为什么会称它为天下第一关呢?难道只是因为它的雄伟险要吗?请同学们用心品读课文的七至十自然段,谈谈自己的理解。

4、谁先来谈自己的理解?山海关被称为“天下第一关”除了它雄伟险要的原因,还有什么原因?生:我从“这雄关巍然屹立于华夏的大地之上,山海之间,咽喉要地,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者神圣的祖国疆土。”这句话的抵御一词感受到山海关面对敌人的入侵时,毫不畏惧。

生:我从“一次又一次”中感受到不管敌人入侵多少次都是顽强抵抗。

师:是的,山海关自明朝修建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自古以来就是

兵家必争之地,它经历了数百场战争,用书中的词语就是,(干戈扰攘,

征战频仍)在这些战争中涌现了无数个捍卫神圣祖国疆土的民族英雄,

他们就和这山海关一样,一次又一次地抵御着异族的入侵,捍卫着神圣

的祖国疆土,彰显着他们对祖国的忠贞。因此,作者登上城楼时,似乎

清晰地看到万马奔腾、万军共战的悲壮场面,觉得自己也仿佛___读7段,

作者油然而生的慷慨悲歌的火辣辣情感不仅因为自己仿佛成为了英雄,

还因为,当年,山海关和这些英雄儿女一起浴血奋战,而如今,这些英

雄却早已逝去,但是,同学们,山海关上这高耸云天的城墙会忘记他们

吗?—读第8段,这高耸云天的坚固城墙上的

生:“这高耸云天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哪一处……”

师:这山海关的每一寸土地也不会忘记他们——(手势)

生:“这高耸云天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哪一处……”

师:我们中华民族的每一个子孙更不会忘记他们——(手势)

生:“这高耸云天的城墙上的一块块砖石,哪一处……哪一处……”

师:同学们,古往今来,这山海关一次又一次地和将士们一起抵御着异

族的入侵,捍卫着祖国神圣的疆土,此时此刻,在我们心中,这雄关还

仅仅是一道关塞吗?他还是什么?生:历史的见证人。山海关本身就是

—一个热血沸腾、顶天立地的英雄好汉!(读9段)

师:是的,这个英雄不仅有雄伟庄严的风貌(板书)还有可歌可泣的历

史(板书);雄伟庄严的风貌象征着他伟大的体魄,可歌可泣的历史表现

了他忠贞的灵魂!

5、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崇敬,一起读8、9段。面对这样一座抵御入侵,

捍卫疆土、忠诚国家的雄关,我们怎能不发自内心地这样赞叹:(出示句

子)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小黑板)

6、山海关,作为英雄的象征和历史的见证人,将以它那伟大的体魄和忠

贞的灵魂永远地镌刻在人们的心中。(板书:刻在心中的关)也只有这样

刻在人们心中的关,才是真正的天下第一关。让我们再一次赞叹;齐读:

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7、几经风霜,而山海关不倒,几经蹉跎,而华夏儿女忠贞,几经磨难,

而中华民族至伟。此时,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种无法抑制的爱国情怀,

让我们齐声赞颂:(读最后一自然段)

练习作业设计同学们,山海关申报参评感动世界的十个地方,请你为它量身定做一份精彩的推荐词。

板书设计城楼

山海关地理位置

历史作用

现在的作用

相关知识链接山海关,又称“榆关”,位于秦皇岛市东北15公里,汇聚了中国古长城之精华,明长城的东北关隘之一,在1990年以前被认为是明长城东端起点,有“天下第一关”之称。与万里之外的嘉峪关遥相呼应,闻名天下。山海关城,周长约4公里,与长城相连,以城为关,城高14米,厚7米,有四座主要城门,多种防御建筑,1961年,山海关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国务院将山海关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旅游景区,“老龙头”、“孟姜女庙”、“角山”、“天下第一关”等六大风景区对中外游客开放,闻名国内外。

二次备课教学反思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案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 (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 □○□=□□○□=□□○□=□□○□=□ 2.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式.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减)法?

□○□=□□○□=□□○□=□□○□=□(3)小结反思: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 .出示主题图: 观察情境图, ?只 □○□=□ (1)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提问:看图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 3、看图列式计算。?个 9个 □○□=□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组成》教案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8和9的组成》教案 篇一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3~55页的内容及题。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⑻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培养数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严密联络,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做学习的主人。 3.开辟思维,培养学生学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会用8和9表示物体的个数,掌握6~9的数序。 【教学难点】 会工整的书写8和9。 【课前准备】 老师(计数器,主习题图中各中物品和人的图片,写字练习本, 8只五角星等) 学生(学具圆片,小棒,图形等10个,硬币9个,彩色笔,写字练习本等)【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新课。 ⑴出示主习题图,让学生认真观察图。 发问:这幅图上都画了些什么?你发现了什么?老师适本地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⑵小组交流:图上有哪些人和物,数量各是多少?学生数数,全班交流结果。 ⑶重点指导学生数出“蝴蝶”的只数,指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习题。 强调:在数的过程中,不论从什么地方数起,都应该依照一定的顺序,要是一个挨着一个地数,不反复不漏数。 ⑷提醒课习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8和9。板书:8和9。 (评析:在数数的过程中,老师充分利用了现有的资源(主习题图),以小动物参观校园为主线,在数数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了9以内数的顺序,初步与同伴合作解决问习题的过程中,同时也为后面的数学活动做了铺垫) 二、探究新知。 ⑴体验生活中的“8和9”。 (1)数出主习题图下面的人物和点子的个数。 (2)任选2种学具,数出8和9个,摆自己喜爱的图形。 (3)说说生活中哪些事物可以用8和9来表示的。 ⑵逐次感知⑻9的数序。 老师在计数器上拨珠:先拨7个珠子,再拨1个,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教

雄关赋教案

雄关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通过阅读,理清课文层次结构和贯穿全文的感情线索。 (二)学习本文融记叙、抒情、议论为一体的写作手法。 (三)增强爱国思想,教育学生树立起自己心中的雄关——坚贞不渝的信念。 二、难点、重点分析 (一)本文的思路和结构是怎样的? 分析:下面分析一下作者思路和文章的结构。 开头两句交待了描写对象——山海关,同时奠定了抒情的基调。接着笔锋一转,谈起儿时对雄关的思慕,尽管解放后还渴望看到山海关,但那渴望仍是儿时“模糊的影子”。经过一番蓄势之后,作者着手写眼前的雄关,先写总体印象,再强调雄关的气势和地势的无与伦比,然后分别写城楼、形势和四眺的景象,进而产生了感受和遐想——童年的梦又复活了。而这时巧妙的安排了一个戎装拍照的小插曲,把心中的雄关和眼前的雄关连接起来。从拍照谈到雄关的历史作用——抵御外侵,又谈到现实意义——激励人们的爱国热情。而爱国热情聚合在一起,便凝结成更坚固的,心中的雄关。接下来,列举了一桩桩山海关蒙受屈辱的历史事实,证明所谓“固若金汤”的雄关,是从来就不存在的。这样,层层铺垫,层层深入,直到结尾点明题旨:坚贞不渝的信念是无比坚固的雄关。 体现作者巧妙构思的是文章的结构。本文共分三部分:(1)开头——“模糊的影子”;(2)“现在”——“杀敌卫国的战场”;(3)“由此”——结尾。三部分写出三个雄关:思慕中的(模糊的影子);眼前的(历史陈迹);心中的(坚贞不渝的信念)。三座雄关依次向读者展示,一个比一个坚实、牢固,一个比一个雄伟、高大。 (二)文章为何先从儿时写起,并且不惜笔墨用了很大篇幅去写“模糊的影子”?有何作用?分析:写儿时的向往和“模糊的影子”都是为写雄关作铺垫,儿时对雄关的思慕,更加突出了雄关的地位和登临的价值,也使得登临时所产生的惊叹和感慨更加自然,更加切合实际。更重要的是,作者在文中所描写的这种儿时以来对雄关的思慕之情,实际上是一种爱国主义的激情,正像文中所写的那样,“更多的却是为那雄关的雄伟气势和它那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所鼓舞。幼稚的心灵上,每每萌发起一种庄严肃穆慷慨激昂的情怀。”因此作者曾梦见自己手执金戈高高地站立在雄伟高大的城门之上。正是这种爱国主义的激情才能形成人们心中的雄关。因此,这里也是在为写心中的雄关服务,为人们心中的雄关的建立打下更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作者是怎样把眼前的雄关和人们心中的雄关联系在一起的? 分析:从构思来看,作者是借关上的戎装拍照一事,提示拍照的深刻含义——“蕴藏着一种可贵的感情”,一种“怀古爱国的激情”,从而认识到矗立在人们心中的雄关。从贯串文章的思想来看,无论是对已成为历史陈迹的山海关的思慕和描写,还是对人们心中的雄关的赞颂,都是出自于一种爱国主义的激情,因此可以说,是爱国主义思想这条红线把两座雄关联系到一起了。 (四)是否可以把题目改为“山海关赋”? 分析:不行。这篇抒情散文不同于一般的咏物散文。从题目上看,作者似乎是为了赞颂雄伟、险要的古今著名关口——山海关,实际上,作者由眼前的雄关联想到更重要的心中的雄关——信念,即对社会主义,对革命事业,对祖国坚贞不渝的信念,是任何武器也攻不破的无比坚固的雄关。 (五)文章开篇即点“雄关”,可开了头为何不直接写下去,却插入了四爷讲关、在列车上望关的描写? 分析:这恰恰反映了本文构思的巧妙。从内容看,通过四爷的描述,“我”为长城的雄伟气势和它抵御外侮捍卫疆土的英雄历史所感动;通过遥望如烟似雾的雄关,更强化了作者对雄

最新人教版8和9的认识公开课教案

《8和9的认识》 一、课程标准解读与教学内容分析 新课标指出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的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思考,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的意义,体会用数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初步建立数感,《8和9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6、7的认识和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中提供给学生数数的对象是一幅以“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为主题的生动画面,其内容有人,花,树,花盆,黑板上的字等、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逐步养成从数量上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和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通过观察教学图,动口、动手。让学生会读、数、写数字8、9,知道9以内的顺序,会比较他们的大小。 2.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看、数、摆、说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语言的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开拓思维,培养学生数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8和9的基数,序数含义,8和9的书写 突破方法:让学生一边数一边摆的过程中亲历知识的形成,体会8和9 难点:引导学生有序地数数,进一步理解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突破方法: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去感受序数的意义。 四、教法与学法: 教师:情境演示法等。 学法:动手实践并观察的方法。 五、教学用具: PPT 六、教学过程 (一)故事激趣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带领了几位好朋友给大家,大家想知道他们是谁吗?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认识一下好吗?出示图片。 师:看到熊大和光头强应该是我的第几个好朋友呢?

(三)探究新知 1.课本主题图的学习,感受8和9基数的含义。 师:数字娃娃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你们瞧,它们也隐藏在我们的美丽的校园里呢! (师出示教材50页主题图) 师:首先你在图上看到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呢? 生:(兴致勃勃地观察着)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生:我看见了小朋友在浇水……,他们在保护环境 师:对了,我们要热爱环境,保护自然,环境需要我们大家一起来保护,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积极地为学校做贡献,那么我们的校园也会越来越漂亮! 让我们一起努力,好吗? 生:好! 师: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幅图中,你看到了隐藏的数字娃娃8吗?请你看看你数到了那些事物可以用数字娃娃8来表示呢? 生:8棵大树、8朵花、8个小朋友,8个大字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1、2、3、4……) 师:你们真棒,观察的真仔细!这些数字我们可以用数字8来表示,也可以用圈圈来表示(出示ppt)现在请小朋友们拿出8个小圆片,摆一摆。 师:我们再看看这幅图,在这幅图中,一共有几个人呀? 生:9个! 师:对了,8个小朋友再加上一个老师一共有九个人,那么那在这幅图中还有哪些隐藏的数字娃娃9呢?又有那些事物可以用数字娃娃9来表示呢? 生:9朵牡丹花、9只蝴蝶…… (师生一起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数1、2、3、4……) 师:对了,小朋友们真聪明!同样的,我们可以用数字9来表示他们,那老师也可以用几个小圈圈表示呀?(9个) 2.用相应的方式表示数字8、9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8和9无处不在。我们呀!可以用我们的方式来表示8和9。今天,我请来了我们的三个老朋友,它们要给我们带来很多的知识! 我先请出了我们的第一个老朋友,是谁呀?(计数器)小朋友们请看我们的计数器上也有8和9呢。(师拿出计数器) 师:请小朋友仔细观察,老师拨了几个珠子?(师拨珠子,生轻声数)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优秀教案《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正确解答。(二)过程与方法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进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有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正确解答。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有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

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解答正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2.出示图:(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2)交流讨论: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师:你觉得哪个算式正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有关系,是多余条件。(3)小结反思: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有关的信息。【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1.出示主题图:(1)观察情境图,先关注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

《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 授课年级:一年级授课教师:李红梅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摆学具、分学具的过程中,感受8和9的组成; 2、通过学生动手操作,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数学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并初步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准备: 教具:8、9的组成表、课件; 学具:学具盒中的小棒10根、1-8的数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青青草原的开心俱乐部开始报名啦,但要闯过以下四关才能成为正式学员。 二、实践操作,勇闯四关。 第一关:心灵手巧,探究新知。 1、8的组成。 (1)请学生拿出8根小棒摆成两堆,边摆边说说分成了几和几。学生操作,教师完成相应的板书。 (2)引导观察:8的组成有什么规律? (有序思考,有序记忆)

(换位思考,有序记忆) (3)读一读,记一记。 你记住了那几组,说给大家听听。 比比,谁记住的多? 2、9的组成。 (1)学生拿出9根小棒,自主摆小棒。要求边摆边分,并把每一种分法记下来。 (2)汇报展示。 (3)读一读,记一记。 第二关:游戏强化,大显身手。 (1)师生互动举卡片:请举起与老师的牌凑成9的卡片。 要求学生拿出1—8的数字卡片,按一定的顺序摆在桌上,若师举5,生则举4,并说一说:4和5组成9,或9可以分成5和4. (2)同桌合作出牌游戏:凑9、凑8。 第三关:面试,运用新知。 举手抢答:猜猜我是谁?(1)我是8前一个数。(2)我和3组成8。(3)5和4组成我。(4)我和6是8的好朋友。(5)我比9少1。 第四关:笔试,练习巩固。 1、独立练习,完成书本P52做一做(生做书上)。 2、展示讲评,指正错误。

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

s版六年级下册语文课文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课文9山海关|语文S版 山海关教材分析: 本文选自峻青的抒情散文《雄关赋》。山海关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名胜,作者通过写自己登临这座雄关的所见、所感及产生的联想,热情赞颂了山海关的雄伟、险要,肯定了它的历史作用,进而抒发了对伟大祖国和人民的真挚的爱。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的情感。 过程与方法: 1.自主学习,理解课文内容。 2.交流感悟,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激发爱国的情感。 重难点分析: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从“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两方面对山海关有一个完整的印象。

2.结合课文的重点词、句、段,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以及感受作者对山海关的赞美之情。 课前准备: 课、查阅山海关的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与设计说明: 教学过程设计说明 一、谈话导入,激发阅读兴趣。 1.全班交流山海关的资料。 2.教师梳理并总结:本课是一篇描写我 交流山海关的资料培养了学生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及口国著名的古迹山海关的散文,选自峻青的《雄关赋》…… 3.观看山海关图片。教师板书:山海关 出示课 二、扫除生字词障碍,建立山海关初步印象,了解课文内容。 1.初读课文。出示课 阅读要求: (1)自由朗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注意生字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再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写了什么内容?哪几部分是作者看到的?哪些部分是作者由此联想到的? 2.教师检查初读课文的情况。

8和9的认识的教学设计(供参考)

《8和9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孟溪镇完小:戴杨琴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上教材第53~55页“8和9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在认识6、7的基础上掌握数数、知道1至7的数序、大小比较、序数等的知识,会数数量为8、9的事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 会正确地读、写8和9,掌握8、9的组成。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卡片、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 一、学前准备(课件出示复习题)

1、填一填 2、数数0到7,7到0。 二、探究新知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二、数数,认识8和9 教学主题画(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 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他们在做什么?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2、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让学生尽情讨论,然后汇报。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3、摆学具。 师:大家分别拿出8个圆片和9个三角形摆两种图形,自己动手摆一摆。看能摆出什么图形? (三)、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直尺有哪些数,7的后面写几?9写在哪个位置?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8和9解决问题练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现实的问题情景,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并能利用10以内加减法准确解答。 使学生经历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够从问题的角度寻找相关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找问题的审题方法,同时实行数学问题结构的渗透。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现实情境引导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周围世界,发现与数学相关的问题并能够提出数学问题,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二、目标分析 本课教学目标是学生首先能看懂数学问题,能够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的基础上,逐步深入分析题目,从而提出不同的问题,以培养学生在观察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水平。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能够看懂数学问题并找到问题与条件之间的联系,明确“解决问题需要的信息”,使其准确解答。 教学难点:学会从问题的角度寻找与问题相关的条件和从条件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分析方法、渗透数学问题结构,体会两个相关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 四、教学准备

课件、信封、写有条件的纸条等。 五、教学过程 (一)在读懂题意后,找准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1.出示图,引导学生观察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找到几个条件?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怎样解答? 学生列式6+3=9(个)教师要追问如下问题: 解答准确吗?6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9表示什么?为什么用加法? 2.出示图: (1)看图读懂题意,独立解答。 (2)交流讨论: 学生列出算式:8-4=4,10-4=6之后,教师要追问。

师:你觉得哪个算式准确?为什么?图上确实有10只鸡,你为什么要用8去减? 做种让学生发现:两只大鸡和要解决的问题没相关系,是多余条件。 (3)小结反思: 在解决问题时,一定要根据问题去选择那些和问题相关的信息。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不同层次的练习,引导学生从图中提取信息,通过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分析数量关系并解答;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解决问题必须要找准有用的信息,深化学生对数学问题的理解。 (二)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问题 1.出示主题图: (1)观察情境图,先注重图中所给的文字信息。(提供两个已知信息只需提出问题) 提问:相关沙堆,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要求学生语言完整、流利、有序地找到图中所给的两个条件并提出一个问题。当学生解答出 8-3=5(个),教师要追问。

甲申三百年祭教案

《甲申三百年祭》教案 一、用两分钟,速读单元知识短文《比照与思辨》,了解本单元课文特点,领会阅读这类课文的方法。 明确以下几个问题: 1.本单元要学习的是史论,请根据第二段内容,给史论下一个定义。 答:史论是评价历史人物的功过得失,探究历史事件的成败、原因和影响,研讨史学领域某些重大理论问题,阐述治史的原则、态度与方法等问题的论著。 提示:注意下定义的方法,被定义项 =种差+属概念。 2.阅读单元知识4—7段,用一句话概括史论的主要特点。 明确:史论也是议论文的一种,因此,也要有明确的观点,也要运用论据进行论证。不过是史论的观点往往是针对某一史学问题而提出的见解,史论的论据是史料史实。另外,论史的目的是为了证今,好的史论往往都有比较强烈的针对性。概括时,这些内容不能缺少。

概括示例:史论的特点在于,要运用历史事实,论证自己对史学方面的某一看法,为现实提供某种借鉴。我们学过的《过秦论》,就是以秦王朝迅速灭亡的事实,论证了实行仁政对国家的长治久安的重要意义,希望汉王朝统治者能够实行仁政,不要重蹈秦的覆辙。《六国论》就是通过六国赂秦而亡的史实,论证了一味忍让后退,只能导致灭亡的观点,批评宋王朝统治者软弱的外交政策,警告他们不要“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杜牧的《阿房宫赋》也可以看作是一篇史论,它运用秦大兴土木,建造阿房宫,致使民怨沸腾,二世而亡的史实,论证了统治者不恤民力,大兴土木,劳民伤财,终会导致亡国的观点,规劝唐敬宗李湛,不要穷奢极欲,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3.阅读第8段,体会如何阅读史论。 提示:注意文中的语言标志,“首先”“其次”“最后”,作为议论文,在阅读中首先要把握住文章的观点,要明确作者是用什么论据来证明这一观点的,这些论据是否能够准确的证明这一观点,进而了解作

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9的认识》教学设计 洪臣

8、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9的序数含义。 3.培养学生初步的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4.结合8和9的学习,向学生渗透环保教育和劳动教育。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3~54页。 教具、学具准备 1.布置学生课前收集8和9的数据。 2.课件、学习纸等。 教学设计: 一、联系生活,谈话引入 利用南昌正在创建花园城市这一人人皆知的事实,配合书上的主题图,引入8、9的认识。激发学生爱美、爱家乡的感情。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画。引导学生看一看图上有什么,它们的数量各是多少。主题图为师生提供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同学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学生数以上“8、9”的物体时,开始是凌乱的、无序的,教师小结时,应引导他们按一定的方位、一定的顺序来数。如从上往下、从外到里、从大到小等等。 蝴蝶只数难数一些,可以让同学在小组内互相数一数,然后教师再引导同学按一定顺序(从上到下)数一遍,每数一只,就做上一个记号。 2.展示课前每人收集的数量是8、9的物体的作业。 拿出课前收集的关于8和9的数据,先在小组内向同伴们交流;然后每组推选出一份在全班交流、评议。最后全班同学都把自己收集的数据张贴在教室四周,全班同学自由交流、评议。 3.摆学具。 从学具中数出8个圆、9个三角形,摆两个图形,喜欢摆什么图形就摆什么图形。 三、教学8、9的顺序 1.课件出示计数器,教师逐一拨珠,让学生数。当拨到第8颗、第9颗算珠时,算珠闪动变颜色。并问学生:7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8颗算珠再拨一颗是几颗? 2.课件出示直尺图:

《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

《8和9的解决问题》教案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的内容,是在学了6、7加减法中的用数学:新教材中的“解决问题”,取代了原来老教材的应用题。通过“解决问题”教学,既要求学生找到问题的答案,又要求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数量关系和解决问题的结构特征,为学习更复杂的解决问题打好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初步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引导学生体会到:两个相关的信息和一个问题构成一个数学问题,学会小组合作。 3、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4、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渗透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三、重点难点: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四、教学过程: 出示情景图:1、课件播放美丽的森林一角。 2、仔细观察这幅图,你看到了什么?仔细观察图片,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 学生:小鹿,天鹅,蘑菇,大树,小河、小草。通过播放美丽的森林的图片,学生兴趣大增,学生立刻把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上来。 交流小鹿的问题(一) 1、课件展示小鹿奔跑的部分 2、谁愿意来说说关于小鹿你知道了什么?

3、谁能完整的说一说关于鹿我们知道了什么?要解决什么问题? 4、这道题里不论是用图画表示,还是用文字写出来,都把它叫做数学信息。这(指幻灯片呈现的内容)就是数学信息。问题出来了,你们会解答吗?1、仔细观察小鹿的图片,说说图中的数学信息。 学生:有9只鹿 跑走了三只 2、学生:通过数,或图片中告诉我们的 3、学生:还剩几只小鹿。以前问题是一个问号,在这里是一句话。一共有9只鹿,跑走了3只,还剩几只鹿? 4、尝试列算式。 5、说说为什么用减法?学生:还剩几只?通过课件展示小鹿的部分,让孩子直观的发现数学信息,也更容易集中所有孩子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数学的兴趣。 教师在黑板上展示学生列的算式,让其他的孩子发现问题,可以让孩子黑板订正,。交流蘑菇问题(二)1、课件展示蘑菇部分 2、仔细观察,关于蘑菇,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 3、对学生出现的争议进行引导,树根下到底有几个蘑菇,从哪里能够肯定? 小结:文字中告诉我们树根下有6个蘑菇,而数只有5个,所以这时候数是不准确的,要相信图片中告诉我们的。关键是文字信息很重要。 4、根据信息和问题,列算式,并解答1、仔细观察图片,小组之间交流 2、学生提出问题:树根下有6个蘑菇,草地上有2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也可能出现不同意见 4、说说为什么用加法。让学生说出:一共有几个?1、课件展示蘑菇的图片,让

8和9的组成课时教学设计

“三案合一”课时教学设计

(板书课题:8、9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1)班的学生去绿城广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乂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重点突出教材上提示的儿种组成,8和9的其余组成惜况,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联想去推出。) 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 (板书课题:8、9的组成)二、探究新知 1.创设情境(课件演示)。 星期六,老师要带我们一(1)班的学生去绿城广场踢足球,准备带8个小足球去,可是用一个网兜乂装不下,于是呀,老师就把它们分别装在两个网兜里。你知道老师可能会怎样分装这8个小足球吗? 2.动手操作,探究新知。(重点突出教材上提示的儿种组成,8和9的其余组成惜况,主要引导 学生通过联想去推出。) a.请你拿出8个小五星来代替8个小足球,按照 不同的分法把它们分成两堆。分分看,并把分的 结果记录下来。 b.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把你分的结果在小组里汇报,教师巡视,听取汇报。 c.请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意见,其他小组做补充。(学生边回答,教师边用多媒 体课件展示) d.根据学生汇报,教师板书如下: e.让学生根据板书,再把8的组成完整地摆一遍。

和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思完整版

和的认识教学设计及反 思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 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和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知道8?和9的序数含义。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重点: 知道8和9的含义。 教学难点: 8和9基数和序数的区别。 教具学具准备: 课件、小棒、计数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二、师:同学们,在学习新内容之前,我们先来和老朋友叙叙旧。 1、出示课件练习题,带领学生回顾认识的数字0-7。(师生共同完成) 2、故事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学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就得自己太胖了,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结果他变成了几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师边讲故事,边借助复习课件中的数字比划动作)【设计意图: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导入,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也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观察、思考能力。】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8和9。(板书:8和9的认识)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教学8和9的基数含义。 (1)寻找生活中的8和9 师:生活中哪有8和9呢我们一起到校园里去走一走,看一看吧。老师和同学们正在做什么呢(出示课件:课本主题图)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它们各有多少个先自己数一数,和同桌说一说。 全班汇报、交流。(师:谁愿意和大家说一说) 预设:生1:花坛的两边有8棵小树。 生2:花坛里有8朵美丽的花。 生3:黑板上写着“热爱自然,保护环境”8个大字。 生5:黑板的前面摆放着9盆花。 生4:有9只蝴蝶在花丛中飞。 生6: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共9个人整理花坛。 教师:你是怎样数的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方法:按一定方位顺序数就不会出错)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细致,图中树、花朵、大字可以用数字几表示(用数字8表示) 板书:8 师:图中的盆花、蝴蝶、人物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用数字9表示) 板书:9 在黑板上画8个点,问学生:这有几个点子8个小点子想加入9的队伍你们有办法吗 (2)教育学生热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 师:图上的老师和小朋友在干什么(他们在劳动、他们在整理花坛、他们在为学校做贡献)

8和9解决问题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8和9的用数学教学设计》介休市教育教育局教研室孟淑芝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57页《用数学》 教学目标 1、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初步感受用数学的乐趣和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增强学生运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3、进一步理解大括号、问号的意义;能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能列式计算。 4、结合“用数学”的教学过程渗透热爱自然,保护动物的教育。 教学重点 运用8和9的加减法正确地解决简单的生活问题。 教学难点 1、根据已知量和问号之间的关系,选择合适的计算方法并列式计算。 2、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 把书第57页主题图制作成课件。 教学设计 一、复习8和9分成和组成。

二、创设情境,谈话导入。 电脑演示森林画面。激情设疑:这是什么地方?有什么?(回答:有小鹿、蘑菇、鹅、小河等;)森林里真美啊,我们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小动物…… 下面我们来看看这些小鹿在干什么? 三、自主运用数学。 1、电脑演示课件:小鹿图。(体验减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名和集体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甲:有9只小鹿在森林里玩。 乙:有3只小鹿跑了。 集体:有9只小鹿在森林里玩,有3只小鹿跑了。 (2)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呢?(小组讨论汇报) 问题有:①还有几只小鹿?②还剩多少只小鹿? (3)让学生集体说出:森林里有9只小鹿在玩,后来跑了3只小鹿。还剩多少只小鹿? (4)引导解决问题。(并强调学生说说大括号、问号的意义)小组讨论并汇报:森林里有9只小鹿在玩,跑了3只小鹿,还剩几只小鹿在玩。应该用减法表示9-3=6。 教师听汇报:并板书9-3=6。 2、电脑演示课件:蘑菇图。(体验加法的含义) (1)引导学生观察并指名和集体说说你看见了什么? 甲:树根下有6个蘑菇。

一上《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

一上《8和9的组成》教学设计 奉化裘小王培佩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拼摆的过程中,自主探究8和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3、让学生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重点:理解掌握8和9的组成。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看到一组组成,会想到另一组组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板书:8和9的组成) 师:今天我们要来学习“8和9的组成”,在这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6和7的组成。好,小火车准备好了吗?哪边的火车开起来? (学生依次回答) 二、合作探究新知 (一)教学8的组成 师:这辆小火车开得真不错!那么现在要把这8颗星星分成两组,有哪些分法呢?我们没有星星,可以用什么代替呢? 生:小棒 师:好,那么现在请同桌合作,用小棒试试,并把结果记录在白纸上。比比哪个组的分法最多?(学生同桌合作交流,用小棒摆摆,并记录结果,请学生搭档带记录纸上台汇报,用教具小苹果代替星星,一个摆,一个说。)(板书8的组成) 师:看着这些分法,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法? 师:分得正确小组有哪些?……老师发现大家都是仔细的观察家,掌声送给自己! 师:刚才同学们找到了这么多8的分法,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8可以分成…… (二)教学9的组成 师:那么我们现在再来试着把9分一分,你有哪些分法?同桌合作,并记录在纸上,准备上台分享汇报! (学生小组自主探究,并汇报)(板书9的组成) 师:看着这些分法,你还能想到哪些分法? 师:分得正确小组有哪些?……你们真厉害!比老师想得还更全面,更有序! 师:刚才同学们又找到了这么多9的分法,我们再来一起读一读!9可以分成…… 三、巩固练习

第16课 抗日战争教案

第16课抗日战争教案 【课程标准】 列举侵华日军的罪行,简述中国军民抗日斗争的主要史实,理解全民族团结抗战的重要性,探讨抗日战争胜利在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的历史地位。 【教材分析】 《抗日战争》是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中的第7课。本课共三个子目:“全民族的抗战”是本课的中心问题;“日军的滔天罪行”;“抗战的胜利”。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抗日战争史内容非常丰富,初中用三课时“难忘九一八”、“宁做战死鬼,不做亡国奴”、“血肉筑长城”来讲叙,历来高中历史教科书都以不少于四课时的篇幅来讲叙,新课程标准安排只用一课时来讲叙。 因此,抓住核心问题是有效处理教材的关键,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是增大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的手段。 【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从对历史掌握的情况看,通过初中学习,已初步掌握了抗日战争的相关史实,同时透过各种媒体,也接收到大量信息。但大都停留在感性认识,高中的学习应上升为理性的、更高层次的分析。 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高中生认知结构的完整体系基本形成,思维能力更加成熟,基本上完成了向理论思维的转化,抽象逻辑思维占了优势地位,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有了很大的发展;高中生情感丰富、意志力增强,兴趣更广泛和稳定,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强烈。这一切都为课堂开展参与式、探究式教学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军侵华期间的滔天罪行;全民族抗战对于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作用;抗战胜利的历史意义。 难点: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教学策略】多媒体教学 【教学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近代以来,中国屡遭外国侵略。两次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等,中国屡战屡败,结果几乎都是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8和9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P53页8和9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数数量是8、9的物体,建立8、9的数感;体会8和9的基数含义与序数含义。 2.了解8和9在自然数中的排列顺序,会比较0~9各数的大小。 3.通过主题图的教学,激发学生爱劳动、爱护花草树木的热情。 教学重点:比较0~9各数的大小,写好数字8和9。 教学难点:正确认识区分8和9的基数和序数 教学准备: 1.学生准备学具盒、尺子、彩笔。 2.主题图、点子图等。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数学王国里的故事。今天,数字王国里非常热闹,数字娃娃们在做游戏呢?数字娃娃0觉得自己太胖了,他想减肥,于是在腰间系了一根腰带,结果,它变成了几?(8)数字娃娃6看见了直笑,于是对它说:你怎么变成8了呀?要减肥得多做运动,我来做个倒立给你看(将数字6倒过来),数字娃娃0一看也笑了:你也变了!你也变了!小朋友,你们看看6变成了几?(9) 那我们今天就来和8、9交朋友。(板书课题:8和9的认识) 二、教学8、9的基数含义 1.教学主题图(出示) 师:你在校园里看到了什么?请你数一数,悄悄地告诉同桌的小朋友。(同桌交流自己数数的结果) 师:你从这幅校园图中找到了哪些数字信息? 主题图为师生提供的了数量为8,9的物体有: a.校园两旁有8棵树。 b.花坛里有8朵花。 c.黑板上有8个字:热爱自然、保护环境。 d.黑板下摆放着9盆花。 e.有8个小朋友和1位老师在花坛旁劳动。

f.有9只蝴蝶在花坛上飞舞。 师小结:8棵小树,8朵花,8个小朋友,黑板上的8个字,他们的个数都是8,我们可以用数字几表示?(8) 师:而蝴蝶的只数,人的个数,花盆数都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9) 2.寻找身边的数 师:在校园里,我们探索了8和9所表示的物体数量。请小朋友们找一找,数一数,说一说身边数量是8或9的物体。 师:哪些物体的个数可以用8和9来表示 学生可能的回答有:教室里有9盏日光灯,有8块窗帘,8扇窗户…… 3.动手摆一摆 (1)拿出8根小棒,同桌互相数一数 (2)师:如果要拿出9根,还要拿出几根小棒就是9?(1根)生再拿一根 (3)用9根小棒摆一个自己喜欢的图形 三、教学8,9的顺序及大小 1.8,9的顺序 出示直尺图 ( ) 1 2 ( ) 4 5 ( ) 7 ( ) 9 师:这是一幅直尺图,哪个小朋友愿意帮助老师把这幅直尺图填完整。 先填写,再顺读,倒读。 师:看着直尺上的数,回答问题 8排在谁的前面?9排在谁的后面?7的后面是谁?7和9的中间是多少? 师小结:我发现我们班的小朋友个个都是好样的,从一幅直尺图上发现了那么多的秘密!为我们有一双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的眼睛,鼓掌! 2.做一做(54页) 师:出示点子图。 ()()() 师:怎样很快数出点子数? 请同学们从这三个数中选择两个数,用以前学过的〈,〉来表示它们的大小。 学生的答案有以下6种:7〈8 8〈9 7〈9 8 〉7 9〉8 9 〉7 师:比较上下两个,你发现了什么?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8,9的组成》教案

第五单元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第2节8、9的认识 【第二课时】8、9的组成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拼摆中去感受并掌握8、9的组成。 2.引导学生通过联想、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3.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在参与学习中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操 作的能力;增强小组合作交流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会有序地操作、有序地思考。 三、教学难点:有序地掌握8、9的组成。 四、教学具准备 点子图,学生准备9个圆片,五角星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这节课我带来了好多同学们最喜欢的五角星,并将全部奖给表现最好的小朋友;想知道 有几个吗?让我告诉你:比9个少,比7个多。”学生猜中后,故意先出示7个红五星,让学生数一数有几个了?7个再添上1个是几个啦?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8和9的组成。 (二)探究新知 1.师把8个红五星分抓在两手掌中,让学生猜猜左右手各有几个?猜中后亮出双手再来。 2.师:我们也一起来玩一玩,好吗?同学2人一组用学具玩这“猜数”游戏。 游戏要求:同桌进行游戏,猜中后,猜的同学及时记录下猜中的结果,然后交换再来。 就这样,并适时把猜中的结果记录下来。 3.汇报结果。 我们看着大屏幕,验证一下,他说的对吗?

提问:他说全了吗?真好,我们都应该向他学习,有序的思考问题。 提问:(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件)仔细观察,你有什么发现吗?(渗透函数思想)预设:红色的五星从7到1越来越少,白色的五星从1到7越来越多; 每组五星的数量都是8。 小结:你们真善于观察,那8的组成一共有几组呀? 4.记忆组成提问:8的组成这么多,用全记住吗? 预设:看到8 就能想到8 ∧∧ 1 7 7 1 看到8 就能想到8 ∧∧ 2 6 6 2 (擦掉)… 看到8 ∧ 4 4 呢?为什么? 小结:只要记住这4组,8的组成就能都记住了。 5.9的组成。(方法同8的组成)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山海关》优秀教案冀教版

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5《山海关》优秀教案冀教版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正确认读词语,理解“要塞、苍劲、气势磅礴、广袤无垠、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等词语。 2.有感情朗读课文,加快阅读速度,训练学生在有效的阅读时间内,提高阅读能力和理解水平。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课前预习,利用工具书扫除阅读障碍,查阅词语的意思。 2.认读课文,小组学习交流,使生字词再强化。 3.整体感知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4.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小组合作,品词悟句体会其“忠贞”的灵魂。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结合课文重点段落深入感受山海关的“伟大体魄”与“忠贞灵魂”,激发爱国情感。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略山海关的雄伟险要,感受山海关“伟大的体魄”与“忠贞的灵魂”, 激发爱国情感. 课前准备 搜集中华儿女与外族入侵作斗争的故事,了解中华名族的历史明确山海关的不可替代的 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大家去过山海关吗?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今天我们就走进山海关。 板书课文题目。 设计意图:请去过山海关的学生谈谈对山海关的印象,有助于从感情上拉近全体学生与 山海关的距离,就好像认识一个新朋友一样来认识山海关,走进山海关。 二、初读课文

要求:自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要读准确,句子读正确,读错的字写在纠错本上。 容易读错的字: 铮铮响、大匾额、雉墙的垛口、脖颈儿、屏藩要塞、烽台烟墩、广袤无垠、逶迤翻腾、身披盔甲、金戈、慷慨悲歌、干戈扰攘、征战频仍、抵御、捍卫 同时注意一些多音字的读音: 重zhòng关要塞sài 脖颈gěng 幽燕yān 殷yān红累累lěi lěi白骨 设计意图:本课生僻字与多音字较多,所以提醒学生读准确,多读几遍,加强记忆。 三、再读课文,思考山海关给你的初步印象。 四、理解课文内容,走进文本,体会情感。 中心话题: 来到思慕已久的山海关作者看到了什么?产生了怎样的联想,发出了怎样的感叹? 学生自读、合作、探讨、交流。 预设点1 结合4.5自然段和资料,你看到了什么?摘出重要的字词,从这里你想到了什么?把自己的理解写在书上。 这段中着重抓住“巍然耸立于白云之间、高耸云天、气势磅礴……好雄伟的关塞,好险要的去处!”体会山海关的雄伟壮观。 北面是燕山山脉,重重叠叠,万里长城连绵起伏;南面是苍茫无垠的渤海,万里长城从角山上“直冲下来”,“一头扎向渤海岸边”…… 这时让同学交流感受。 再朗读,通过朗读让学生体会“山海关,耸立于万里长城的脖颈上,进出锦西走廊的咽喉之地,的确是名不虚传的天下第一关”。通过“脖颈”“咽喉” 这两个词让学生感觉山海关险要的地理位置,结合学生发言指导朗读。 追问:山海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设计意图: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思考,并联系自己体会感悟山海关的雄伟壮观和地理位置的险要。 预设点2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