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通过对宋词元曲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图片资料音响材料等创设一种文化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增长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宋元文化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学习司马光对工作的执著和严谨的精神。

教学重点

《资治之鉴》、苏轼、李清照和辛弃疾的词

教学难点

对《清明上河图》、《秋郊饮马图》的欣赏

教学方法

阅读、分析、欣赏,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准备

搜集历史典故著名词人作品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或听或唱或读一首词,教师讲解:词是宋代最主要的文学样式,就如唐诗一样,宋词为我国古代文学史这幅长卷书写了最为光辉灿烂的一页。不仅如此,宋元时期的史学艺术也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二、授新课

(一)宋词和元曲:词是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它是怎样形成的呢?词的产生是随着音乐的发展而出现的。唐中期以后,音乐发展较快,句式整齐的诗较难配乐,为了便于歌唱,人们便按乐曲节拍来填写歌词,出现了长短不一的句式,这就是词。它在唐出现,到宋时达到顶峰。这一时期主要词人有哪些?生: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显示苏李辛三人代表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如梦令》《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要求学生跟着大声朗读,并体会他们的风格特征,得出苏辛词豪迈奔放,李词特点风格委婉。要求学生制表归纳三人主要作品及风格。师;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他的代表作是什么?生:(略)师:从《窦娥冤》里,可以看到关汉卿的写作风格怎样?生: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鞑黑暗势力。

(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师:中国古代史学著作很多,请大家说说看都有哪些?(学生思考后回答)然后用幻灯打出《资治通鉴》,接着提问:这部书的作者是谁?你能讲讲与他有关的历史故事吗?生:(略)师:司马光从小就是一个聪明勤奋的孩子,长大后致力于史学的研究。元丰七年,著成《资治通鉴》一书,前后共19年。同学们知道书名的来历吗?(参阅课本小字内容)生:(略)师:同学们,你知道《资治通鉴》这部书的体例吗?它和《史记》有何不同呢?生:分组讨论后回答。多媒体显示表格(对纪传体和编年体进行比较)除文学史学之外,宋元时期的绘画书法等艺术也成就斐然。

(三)风格多样的绘画和书法:我国绘画有悠久的历史。从东晋的顾恺之到唐代的吴道子,风格各异。到宋元时期得到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表现大众生活的风俗画。它的代表作就是《清明上河图》,指导学生看书。展示《清》图,向同学介绍该图的主要内容。教师总结:画卷表现了城乡百姓的社会生活,展现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时代风貌,折射出北宋经济发展状况。该图以浓厚的生活气息精湛的笔墨及淳朴的艺术风格代表了宋代风俗画的突出成就。师:宋

元时期出现了许多画家,你能列举几个吗?生:(略)师:书法在宋元时期成为文人的一种爱好,涌现出很多的书法家,被称为宋四家的是谁?:生:(略)师:元朝的赵孟也是著名的书法家。展示书法家的作品,给学生以直观印象,增强艺术鉴赏力。活动探究:请你从隶书楷书行书草书中选择一种字体,写一句你最欣赏的哲理名言。自由书写成果展示教师评价三、教师总结:

宋元时期不仅科技领先,而且文化灿烂。我们祖先为我们奉献了一份丰厚的文化大餐,面对祖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在自豪的同时,更应认识到我们的责任与重担,为中华民族腾飞而努力。

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课标内容

①说出《资治通鉴》的作者和体例;

②以宋词为例,了解中国古代的文学成就;

③列举宋元时期绘画的主要成就。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成就;开创豪放词风的苏轼

及其代表作;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继承并发扬了苏轼词风的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元曲是元朝文学创作的主流;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马致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府的《秋郊饮马图》。

①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体例,初步了解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纂特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及宋元时期绘画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本课的卡通问答,将《资治通鉴》与《史记》对比,了解《资治通鉴》的编纂特点;通过补充一定数量的阅读资料,使学生认识到

《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编年体通史的典范。

②在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播放或诵读有关名家的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以及苏词、李词、辛弃疾和关关词的艺术风格。

③结合第15课。要求学生谈谈《清明上河图》和《秋郊饮马图》美在什么地方。

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资治通鉴》②苏轼开创豪放的词风;③李清照的词;④辛弃疾词。

难点:①《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②对《清明上河图》和《秋郊饮马图》的欣赏。

教学方法

阅读、分析、欣赏,多媒体教学法

教学过程

课前引导:教师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指出宋元时期文化繁荣,在史

学、文学和艺术等许多方面都取了辉煌成就。

导入新课

一、《资治通鉴》

二、宋词

1、宋词的主要文学成就——词

2、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及其代表作

3、女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

4、发扬苏轼词

风的辛弃疾用其代表作

三、元曲

1、元朝文学创作的主流——元曲

2、关汉卿和《窦娥冤》

四、绘画

课题:第14课宋元的史学、文学和艺术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司马光主编《资治通鉴》;词是宋朝的主要文学成就;开创豪放词风的苏轼及其代表作;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继承并发扬了苏轼词风的辛弃疾及其代表作;元曲是元朝文学创作的主流;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马致远;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赵孟府的《秋郊饮马图》。

①比较《史记》和《资治通鉴》两部史书的体例,初步了解纪传体和编年体两类史书的编纂特点,培养学生用不同方法整理历史知识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宋词、元曲及宋元时期绘画的鉴赏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学习本课的卡通问答,将《资治通鉴》与《史记》对比,了解《资治通鉴》的编纂特点;通过补充一定数量的阅读资料,使学生认识到《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编年体通史的典范。

②在补充材料的基础上,播放或诵读有关名家的代表作,初步了解宋词、元曲的艺术特点,以及苏词、李词、辛弃疾和关关词的艺术风格。

③结合第15课。要求学生谈谈《清明上河图》和《秋郊饮马图》美在什么地方。

教学内容

重点难点

①《资治通鉴》②苏轼开创豪放的词风;③李清照的词;④辛弃疾的词。

难点:①《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②对《清明上河图》和《秋郊饮马图》的欣赏。

教学过程设计

课题引入

给学生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司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叫什么名字?他最杰出的史学贡献是什么?皇帝为这一贡献题了名,你知道是什么吗?你知道它对皇帝的统治政策,对我们今天学习历史有什么重要的价值吗?学了这一课,你就知道了。

教学步骤及主要内容

一、《资治通鉴》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以下课本上相关内容,对《资治通鉴》先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教师提问:《资治通鉴》是谁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什么样的著作?《资治通鉴》的名称是怎么来的?

教师讲解:司马光(1019年—1086年),北宋政治家、史学家,陕州夏县人(今属山西省),出生在一个官僚家庭,曾经做过宰相。他平生最大的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资治通鉴》。司马光认为治理国家的人一定要了解历史,从历史中吸取兴盛、衰亡的经验教训。他又觉得,从上古到五代,历史书实在太多,做皇帝的人没有那么多时间看。

为了编写这本书,司马光花费了大量心血。为了防止自己睡觉过多,耽误编写,他还特意请人用圆木做了一个枕头,睡觉时,只要一翻身,枕头就会滚掉,人也就醒了。这个枕头被称为“警枕”。

司马光用了19年完成了这部历史著作。继位的宋神宗觉得很好,定名为《资治通鉴》。(“资

治”就是能帮助皇帝治理天下的意思)《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公元前403年到公元959年之间1362年的历史,共294卷,300多万字。

教师引导:那么,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到底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帮助呢?请大家根据自己所学知识,举出一两个值得我们借鉴的历史事件。

教师强调:《资治通鉴》一目里,我们注意掌握以下几点:

1、作者:司马光

2、体裁:编年体通史

3、内容:叙述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教师过渡:同学们,宋元文学在继承唐代文学传统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词、曲的发展更是进入了一个新的繁荣、兴盛的时代。那么,宋词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就来学习宋词的内容。

二、宋词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书,了解词的含义和发展。

教师提问:宋代著名的词人有哪些?

教师引导:他们的词有什么特点?

教师小结:在宋词里,我们接触到了以下几点:

词的概况:词是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兴于唐朝,繁盛于宋。

代表人物:苏轼,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

辛弃疾,南宋文学家,豪放派代表;

李清照,两宋之交的女词人,婉约派代表

三、元曲

教师引导学生概括元曲的知识

教师:谁知道窦娥冤的故事?

教师过渡:前面我们学习了宋元时期的史学和文学,下面再来了解宋元时期的艺术成就。四、绘画

教师引导:请同学们看课本上向光内容,从中找出有效信息。

课堂练习

1、()史学家()主持编写的《》是我国第一部()巨著。全书近300卷,记述发从()到()1300多年的历史。《资治通鉴》取材广泛,考证严密,叙事明晰,文笔生动,是我国古代史书的典范。

2、宋代文学的主要成就是(),它是一种新体诗歌,在()已经出现。

3、北宋词人()开创了()词风,其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4、李清照是()杰出的女词人。她的词(),其代表作有《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等。

5、南宋著名词人()继承并发扬了()的词风,其代表作有《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6、()是元代文学创作的主流,是()和()的合称。

7、()是元代最杰出的剧作家,悲剧《》是其代表作。他通过自己的创作,对饱受压迫的底层人民寄予了深切同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腐朽黑暗。

8、元代著名散曲作家有()等。

一、《资治通鉴》

二、宋词

1、宋词的主要文学成就——词

2、豪放词风的开创者苏轼及其代表作

3、女词人李清照及其代表作

4、发扬苏轼词风的辛弃疾用其代表作

三、元曲

1、元朝文学创作的主流——元曲

2、关汉卿和《窦娥冤》

四、绘画

1、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2、赵孟府的《秋郊饮马图》

小结与作业

课堂小结

宋元时期创造了继隋唐之后的中华文明史的又一个高峰,是什么原因促使这一时期取得了如此丰硕的成果呢?之一:此期政治、经济的发展、繁荣;各民族、各地区间经济文化的交流加强。之二:继承了隋唐文化。之三:吸收了外来文化。

让学生熟读4句歌诀:

《资治通鉴》司马光,战国五代编年忙

辛弃疾、李清照;苏轼,三次佼

元关汉卿《窦娥冤》,斥地又骂天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北宋末东京繁荣景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案 新民中学胡元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宋朝社会生活大概的风貌;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宋朝词人苏轼、李清照、辛弃疾,元朝剧作家关汉卿及其代表作《窦娥冤》。通过对宋词、元曲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观,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了解宋代社会生活,认识两宋时期是我国城市发展的重要时期,并对我国都市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通过宋代社会生活的学习,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内涵的丰富多彩,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优秀文化,弘扬优秀的民族文化。感受文学作品体现出的个人情感与经历,体会其中折射的社会风貌和时代特征。宋元时期的一些文化名人不仅给后代留下了传世之作,也给后代留下了值得学习的品德,如辛弃疾的为国建功抱负,关汉卿的同情人民疾苦等。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瓦子、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宋朝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市民阶层的扩大与都市生活的关系。【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课时】1课时 【课型】新授课 【教具】瓦子、《清明上河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和引导学生回顾和概括已经学过的宋朝农业生产、手工业生产发展和商业发展的史实,导入本课的教学内容。 三、讲授新课: (一)繁华的都市生活 1.在北宋的开封,最为繁华的是大相国寺,寺庙内外人流如潮。 2.随着城市的繁荣,宋代的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开封城内有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叫作“瓦子”。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圈子,称为“勾栏”。 3.宋元时期戏剧表演的主要形式是杂剧,包含了说唱、杂技、歌舞、傀儡等技艺在内。元朝建立后,元杂剧在以大都为中心的北方地区兴盛起来,后传人南方。 4.今天的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在宋代都有了。 讲授此节内容要使学生认识到文化生活的繁荣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表现。 关于瓦子,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在瓦子里面都有哪些方面的活动,再加以概括,使学生认识在瓦子中有文艺、体育等娱乐活动(也可以根据教学的进度,考虑是否要求学生分析具体有哪些方面的文体娱乐活动),有商品、饮食等买卖交易活动,有服务类的活动等等,表现了大都市的繁华。 引导学生思考:宋代市民生活的特点有哪些? 教师归纳:随着南方政治的相对稳定和经济重心的南移,宋代的城镇也得到相当大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商业的活跃、城市格局的突破都反映出城市面 1 / 3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 第14课 练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九一八事变的借口是柳条湖事件。 2、九一八事变的时间是1931年9月18日,地点在沈阳。 3、九一八事变后,只有四个多月,东北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4、九一八事变的根本原因是日本帝国主义为摆脱经济危机而加紧侵略中国的步骤。 5、九一八事变的结果是东北三省沧陷。导致出现这样的结果的原因是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 6、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部队,组织起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7、日军占领东北后,又将侵略的魔爪伸向华北。在中华民族生死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全国的主张,要求国民政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8、国民政府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和十七路军杨虎城,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但不接受他们的建议,反而调动大批军队要围攻红军。 9、1936年12月初,蒋介石带领军政要员到了西安,督促张学良、杨虎城出兵进攻陕北的红军。 10、西安事变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11、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12、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又叫做双十二事变,发动者张学良、杨虎城。 13、西安事变后,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党中央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调停,与各方面进行协商。 14、西安事变的结果是和平解决,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5、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二、列举题: 1、列举发动西安事变的两位爱国将领及职位。 答:东北军将领张学良、国民党十七路军将领杨虎城 2、列举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答: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3、列举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进行抗日的队伍及领导人。 答:抗日义勇军、抗日游击队、杨靖宇 4、列举中国局部抗战开始的标志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性事件。 答:局部抗战开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 初步形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5、西安事变和平解决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主张,张学良释放了蒋介石。 三、简述题: 1、简述西安事变的历史背景、结果和历史意义。 答: 历史背景:日军进一步侵略华北,这使得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结果:中国共产党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国民党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了中共主张,停止向红军进攻,并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蒋介石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亲临西安督战,致使张、杨处于抗日不能,“剿共”不愿,苦谏无效的境地。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第14课灿烂的宋元文化 宋元时期,是传统文化高度繁荣的阶段,在科学技术方面有着突出的发展,对世界文明的进步起了重要作用。理学的产生、宋词和元曲的繁荣、追求个性的书法、反映文人意趣和民间风情的书画,是这一时期文化方面的突出成就。 科学技术的新发展 宋元时期,是传统科技文化的高度繁荣阶段。 在科技发明方面,这一时期,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在宋代有了划时代的发展。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节省了印刷费用,大大提高了印刷效率。这一时期,指南针开始应用于航海,火药在狩猎、开山、采石和火器制造等领域得以广泛应用。 毕昇发明的活字是用胶泥刻成单个反体字烧制而成,排版印刷后可拆散保存,反复使用。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至13世纪出现金属活字。13世纪中期,活字印刷术传到朝鲜,以后又从西域传到欧洲。 宋代的火器主要有火炮、火箭、突火枪等,威力巨大。14世纪初,火药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在西方社会产生巨大震动。 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发现了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征,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等。13世纪,指南针传入西欧,在地理大发现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天文学方面,元代的天文学家郭守敬制成了一种新型的天文观测仪器——简仪,他主持编订的《授时历》,一年的周期与现行公历基本相同,但问世比现行公历早300年。 朱熹与理学思想 理学是宋代的主要哲学思想,它是以儒家思想为基 础,吸收了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南宋的朱熹是 理学发展的极大成者。他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 念抽象化为天地万物始源的“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 哲学的高度认证了专制统治和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朱熹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原,是第一性的; “气”只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材料,是第二性的。他把“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进而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主张。宋词和元曲 宋词是继唐诗而起的又一诗歌高峰。作为一种新体诗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或改自格律诗,或传自教坊曲,或源于民间,又称为“长短句”。这一体裁便于灵活自由地表达情感,并可配乐演唱。根据风格特点的不同,词又可以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两大派别。宋代词人层出不穷,杰出代表有苏轼、李清照、辛弃疾等。 北宋文学家苏轼,扩展了词的内容,着重表达豪放的思想感情,描绘雄浑壮观的景物,代表作有《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女词人李清照生活在两宋之间,她的前期词作,风格委婉,感情真挚,格调清新自然,代表作有《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中年以后,李清照流亡到南方,这一时期的作品,大都渗透了忧伤的情感,其中也有一些满含忧国之情,代表作有《永遇乐》《声声慢》等。 南宋的辛弃疾,把词的豪放风格发扬广大。他年轻时在北方参加过抗金斗争,到南方以后,一直胸怀恢复中原的壮志。他在词里,经常倾吐对山河分裂的悲痛。代表作有《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等。

新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14课教案

实验中学“361”高效课堂历史教学案 课题第14课难忘 九一八 主备人侯宜才审核人田佳执教人 八年级____班____组学生时间评价 学习目标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学习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学习难点西安事变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积极投入!) 导学思路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一衣带水的近邻,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 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 之为“日本鬼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 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 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 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二、感悟新知(精彩课堂,由我开始!)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 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 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 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吗?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危机关头, 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 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 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 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 的最终解决给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三、合作探究、各抒己见(互帮互学,共同提高!)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 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 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 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 什么方式解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 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四、走进历史、情感升华(深化知识,我行你也行!) 1 蒋介石为什么在九一八事变后实行不抵抗政策? 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时,国共两党的矛盾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 盾,蒋介石之所以实行不抵抗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保存自己的军事实 力围剿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红军;九一八事变发生时,蒋介石错误的认为 英国和美国,会出面进行干涉,因此对英美等国家调停九一八事变抱有 极大的幻想;国民政府把九一八事变作为一个局部性的冲突,没有引起 高度重视。 2、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中华书局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宋元的文化艺术 作业

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 一、单项选择题 1.北宋著名史学家司马光曾说过“臣之精力,尽于此书”,“此书”指的是() A.《史记》 B.《宋书》 C.《二十四史》 D.《资治通鉴》 2.在《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 A.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 D.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3.《史记》与《资治通鉴》的体裁分别是() A.编年体通史、纪传体通史 B.纪传通史、编年体通史 C.纪传体通史、编年体断代史 D.编年体通史、纪传体断代史 4.宋朝文学的主要成就是() A.诗 B.曲 C.词 D.小说 5.我国史学发达,举世无双,其中浩瀚的史书,体裁多样。名著《资治通鉴》属于何种体裁() A.编年体 B.纪事本末体 C.纪传体 D.纪言体 6.1987年,国际天文学会以一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的名字命名了水星环形山,以纪念他对人类文化所作的贡献,这位元朝最著名的书法家是() A.黄庭坚 B.柳公权 C.赵孟頫 D.颜真卿 7.一位想拍北宋东京城风光及繁华程度的电视剧编导,你应推荐他看() A.《百子嬉春图》 B.《秋郊饮马图》 C.《芙蓉锦鸡图》 D.《清明上河图》 8.关于《资治通鉴》描述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是由北宋司马迁编写的 C.叙述了战国到五代的历史,将近三百卷 D.此书是按年代顺序写的 9.著名词人辛弃疾的词反映的主要思想感情是() A.歌颂祖国壮美的山河 B.揭露统治者的腐朽 C.对祖国统一的渴望 D.对人民痛苦生活的同情 10.下列有关《资治通鉴》与《史记》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成书朝代相同 B.编写体例相同 C.叙史内容相同 D.都是史学名著 二、列举题 请列举唐宋元时期文学的主要形式并各举一个代表人物。 三、材料分析题 1.阅读下列材料: 《资治通鉴》编成后,据说留在洛阳的草稿纸堆满两间房屋,有人翻阅了数百卷,竟然未见一个写得潦草的字。 请回答: (1)《资治通鉴》是谁的著作?作者生活在什么时代? (2)这两部史书有什么不同之处?又有什么相同之处? (3)假若要查有关孔子、唐玄宗的史料,请你想想应分别查哪部史书?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导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姓名:刘昌江备课时间:2012年月日授课时间:2012年月日 【教学目标】: 1、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西安事变 【知识链接】: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之为“日本鬼子”。 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学生带着以下问题自学。时间:15分钟)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3、不愿当亡国奴的东北热血男儿组成的抗日义勇军和中共派出的抗日游击队是如何抵抗日军侵略的?你知道战斗在白山黑水间有哪些抗日英雄?你听说过杨靖宇和马占山的英雄故事 吗? 4、日军占领了东北后,又将侵略魔爪伸向哪里?在中华民族 危机关头,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一主张对全国人 民产生了什么影响? 5、你一定听说过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他们做出了何等 爱国壮举?目的是什么?针对这一举动,各派政治力量主张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派出哪位代表与国民政府谈 判?中共解决这一事变的出发点是什么?主张用什么方式解 决这一事变?蒋介石最后能接受吗?这一事变的最终解决给 中国的抗日带来了什么新局面?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 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 宋元的文化艺术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第四十篇

2019-2020学年度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4课宋元的文化艺术中华书局版巩固辅导 第四十篇 第1题【单选题】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精神决定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发展进程。下列科技成果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②火药开始用于军事③毕昇发明伙子印刷术④指南针普遍应用于航海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①③② D、③①②④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中国的活字印刷术比欧洲要早约( ) A、200 年 B、300 年 C、400 年 D、500 年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其重要标志是( ) ①印刷术②指南针③火药④造纸术⑤甲骨文的发现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如果有人在南宋时期写了一本历史论著需要出版,当时他能采用的最先进的印刷技术是( ) A、雕版印刷 B、活字印刷 C、雕版复印 D、电脑打字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的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 )? A、《史记》 B、《唐律疏议》

C、《金刚经》 D、《资治通鉴》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曾经改变了整个世界事物面貌和状态:第一种在文字方面,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这里所说的第三种“东西”是指我国古代的( ) A、指南针 B、火药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宋朝之所以能诞生《清明上河图》最主要的原因是( ) A、当时的绘画题材广泛 B、画家的风格和技巧成熟 C、城市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D、人民生活对风俗画的需求 【答案】: 【解析】:

宋元时期的文化

滦平八中历史学科导案编号: 课题宋元时期的文化备课 时间3.22 上课 时间 3.23 主备 人 佟勇建 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元曲和关汉卿、绘画及书法成就。 2、能力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重点 司马光《资治通鉴》、宋词、元曲 难点 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师导学学生活动个案补充 1、复习13课的内容 中国的四大发明是什么: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导入新课 在屏幕上展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学生通过这节课,总结古代四大发明的时间、发明者、意义。

的朗诵视屏,然后老师再介绍:这首气势磅礴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北宋文学家苏轼的著名词作。宋词是我们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葩。你还想了解宋元时期的其他文化艺术成就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一课。 3、讲授新课 一、司马光与《资治通鉴》(同时在屏幕上展示相关内容) 1、先提问学生回答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的相关内容。 2、介绍司马光的生平:(1019~1083)北宋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编写《资治通鉴》一书。 3、请学生根据课本p72上的“思考与讨论”讲述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并提问学生:《资治通鉴》:全书 为294卷的编年体通 史,该书记载了从战 国到五代共1362年 的历史,总结出许多 经验教训,给统治者 提供了借鉴。它史料 翔实,考证谨严,文 笔简洁生动。以叙事 论人为主,兼及各代 的制度、文化等。 乐于助人、聪明机 智、勇敢、有胆识、进行情感

水滴系列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四单元 第14课 难忘九一八教案 新人教版

第6课难忘九一八 课型:新授课年级:八年级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课是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的开篇,内容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对根据地发动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最终导致西安事变爆发,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为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课程标准 1.知道九一八事变,了解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2.知道西安事变,理解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意义。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对教材的深入分析,培养他们运用史料分析问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和感染力。采用讲述法与讨论探究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思维,有效地开展师生双边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形成学生的大局观、民族利益观。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五、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松花江上》 教师:听了这首歌,同学们有什么感受? 学生:心里很难受。 教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九一八变成了一个悲惨的时刻,从此东北三省的人民脱离了家乡,抛弃了无尽的宝藏,而只能到处流浪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九一八事变。 (二)教师引领,合作探究 一、九一八事变——局部抗战的开始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课本,完成以下表格。

《宋元时期的文化》教案

宋元时期的文化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 关于这一课,教师可选取一些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材料,如引导学生阅读《资治通鉴》的精彩段落、欣赏一些宋词元曲,以加深学生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喜爱这些文献的兴趣。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化成就,包括史学、宋词及杰出的词人、绘画及书法成就。 (二)能力目标 通过对宋元时期文化成就的介绍,引导学生体会“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并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初步分析历史现象的初步能力;通过对宋词、绘画、书法艺术作品的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了解《资治通鉴》的写作过程,及《资治通鉴》的卓越成就,培养学生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 学习本课,通过多种多样的学生活动和教师的精彩讲解,让学生感受到李清照的温婉才情和辛弃疾的忧国忧民以及关汉卿同情人民疾苦的心怀。 教学重点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与“宋词和杰出的词人”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 本课的难点,是在介绍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成就时,如何使学生逐步形成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看待文化现象的能力。

教学方法 讲述法、讨论法 教学媒体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结构与过程 【新课导入】 宋元时期的科技达到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它不仅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文明的程度,而且它的对外传播又大大推动了世界的进步。就在同一时期,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也是呈现空前繁荣的局面。 【讲授新课】 教师活动备注 司马光和《资治通鉴》 中国古代有很多史学著作,你知道哪些?《资治通 鉴》是一本史学巨著,价值很高,是谁写了这本书呢? 引出作者:司马光 司马光长大后成为北宋时期杰出的史学家和著名 的政治家。在政治上,司马光是保守的,反对变革,但 在史学方面,他却是成就显著。他在史学方面的最重要 成就就是主持编写了历史巨著《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什么叫编年 体?什么叫通史?编年体就是按时间顺序来记述历史 的一种体例,也就是按事件发生的先后来写。通史就是 从所能确知的最早时期到作者所在时代前的历史。《资 对这 一部分,还 可加上司 马光小时 候的一些 小故事,增 加趣味性, 同时注意 对学生进 行培养,教 育他们养 成从小就

(2017年春季版)《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教学设计

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了解宋朝社会生活的大概风貌,了解宋朝社会的文化娱乐活动的情况;了解宋元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 过程与方法:通过了解历史上物质文化生活的条件和特点,有助于更好地认识我们现在的物质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提高学生对文学艺术 作品的鉴赏力。 情感与价值观:通过对过去日常生活的了解,使学生对于历史有更加生动直观的认识,拉近学生与历史之间的距离,加深学生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文化的亲和力。通过读宋词和元曲,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优秀文化的情趣。 教学重点 宋朝城市娱乐活动;宋词和元曲。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通过前几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宋朝的建立和统一,消除了晚唐五代分裂割据的局面,社会经济得以正常发展,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奠定了今日人们生活方式的基础,宋代人们的生活到底是怎样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12课《宋元时期的都市和文化》。 讲授新课 繁华的都市生活 教师讲述:宋元时期都市的基本情况(宋元时期有很多大的城市,在社会生活方面呈现出丰富多彩的景象。北宋东京(大相国寺)、南宋临安、元朝大都,都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大都市。 师:宋代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有所提高,对文体娱乐活动生活的需求增大。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不仅可以看到林立的店铺,而且还能看到许多娱乐场所,在宋代,娱乐场所被称瓦子。瓦子的出现意味着整个社会的文化娱乐生活上了一个新台阶。瓦子、勾栏的出现是商品经济繁荣、城市规模扩大,市民阶层发展壮大的结果。瓦子既是娱乐中心,又

是商业中心,娱乐活动和商业活动同时进行,因此又叫瓦市。在瓦子中设置的固定的演出场所,称为“勾栏”。内设戏台、后台和观众席。每座瓦子中都有勾栏,少者一两座,多者十余座。最大可以容纳数千人。在这些娱乐场所里,有哪些娱乐节目上演呢? 生:有耍杂技的、踢球的、武术表演的、还有表演戏曲的。 师:这里就提到了宋代的杂剧:宋代的杂剧是由滑稽表演、歌舞和杂戏组合而成的一种综合性戏曲。后来,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元杂剧,南方的杂剧逐渐发展为南戏。再现历史是要我们明白:第一,从起源上看,瓦子的产生是城市繁荣、商业发展、市民阶层队伍扩大的结果;第二,从瓦子的内容来看,既有物质生活方面的,更重要的是精神生活方面的,反映了宋代商业活动领域的扩展。真可谓“宋代市民多层次,娱乐商业兴‘瓦子’,说唱耍踢花样多,市场繁荣大都市”。 师:在宋朝都有哪些重要的节庆活动? 生: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 师:在你的家乡还保留这些过年的风俗吗?今天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生:…… 宋词 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 “词”的定义:词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也称长短句,便于歌唱。 宋朝的杰出词人是哪三位?(苏东坡、李清照、辛弃疾等) 这三位词人的贡献是什么? 元曲 教师简要介绍词的基本情况。(包括散曲、杂剧和南戏等。元曲把音乐、歌舞、动作、念白融合在一起,成为一种综合性的艺术。) 元代著名的剧作家是谁?(关汉卿)他的代表作是什么?(《窦娥冤》) 从《窦娥冤》里,可以看到关汉卿的写作风格怎样?(用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反映社会现实,鞭挞黑暗势力。) 学生抢答元曲的代表人物 答案提示: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等,在明代以后被誉为“元曲四大家”。 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一起去了生活在北宋去感受宋代气象万万千的都市生活。在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第14课 难忘九一八

湖北华一寄宿学校导学案系列之历史八年级上册 04-14 第14课《难忘九一八》导学案 编写人:王珍荣审核:文综组课型:新授课 班级:组别:组名: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九一八事变,知道中国局部抗战从此开始。 2、了解西安事变,认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作用。 【重点难点】 重点: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 难点:西安事变 【学法指导】 1.通过指导学生讲述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的爆发,使学生初步掌握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日本侵略军制造柳条湖事件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实质的方法。 3.引导学生讨论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原因,指导学生初步掌握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及清楚简洁地表达自己观点的方法。 【知识链接】 在我国的东方,有一个狭长的群岛国家,我们俗称为东夷,那就是日本。日本侵略中国,自古就有,古人称之为倭寇,近人嗤之为“日本鬼子”。明治维新后,日本将侵略中国、变中国为其殖民地作为对外的基本国策。1894年,日本对华发动了甲午战争;1915年,日本又诱使袁世凯签订了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中华民族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当年一曲凄怆的《松花江上》在中国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到处传唱。它唱出了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悲痛,也唱出了全国人民对日寇野蛮侵占我国东北的愤懑。从本节课开始我们就来系统学习一下令我们铭记耻辱的一段历史——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学习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九一八事变爆发后,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为何28万拥有装备精良的东北军仅四个月就把东北三省大好河山拱手让敌? 2、此后,日本扶植末代皇帝在此建立了什么政权?

八年级上册历史13、14课知识点

第13课五四运动 一、五四运动的爆发 1.直接原因: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具体情况: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美、法、日等战胜国于1919年1月至6月在法国巴黎召开所谓的“和平会议”。作为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在会议上提出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收回青岛主权等正当要求。然而,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会议,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爆发时间:1919年 爆发地点(前期中心):北京 参与者(前期主力):学生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誓死力争,还我青岛”“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要求:严惩亲日派卖国贼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结果: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北京学生举行总罢课。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6月3日,北京学生再次走上街头,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宣传活动,遭到军警镇压,5日,上海工人罢工,商人罢市。 2、运动主力:工人阶级 运动的中心:上海。 运动的结果: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运动取得初步胜利。 北洋政府不得不释放被捕学生, 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 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性质: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 2、在这次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3、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思想基础) 1.背景: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经过五四运动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主义。 2、传播情况: (1)1919年,《新青年》出版“马克思主义研究专号”,刊载了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对马克思主义作了较为系统的介绍。李大钊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做出巨大的贡献 (2)全国各地建立了许多研究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团体。 (3)五四运动的胜利发展,使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认识到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不少知识分子开始走向工人群众,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3、影响:启发了工人的阶级觉悟。马克思主义开始与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阶级基础)

宋元时期

宋元时期 社会背景 ?经济发展,工商业空前繁荣 ?城市迅速扩大,导致市民阶层的兴起 ?文化艺术繁荣发展,文人地位高尚 宋元时期音乐文化特征 ?南北音乐体系正是形成,有着各自不同风格 ?音乐主流由隋唐宫廷歌舞乐向民间世俗乐发展 ?音乐场地由宫廷等转向民间场所 ?音乐由贵族化转向平民化 ?音乐有宫廷眷养艺人进行传播扩散为民间艺人的流传 民间性、世俗性的市民音乐文化成为这一时期典型代表 市民音乐 市民音乐:市民音乐的蓬勃发展是宋元音乐文化的重要特征。宋元时期民间音乐活动的中心是瓦子和勾栏。 瓦子:又名瓦舍或瓦肆,是以娱乐为中心的商业集中点。 勾栏:是瓦子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宋元市民音乐活动场所除了瓦子勾栏外还有茶坊、酒肆、歌楼以及寺庙。 瓦子勾栏是固定的演出场所,不论刮风下雨,不论寒冬酷暑每天都进行演出活动。两宋时期,瓦子勾栏中的表演技艺极为丰富,与音乐有关的艺术形式就有小唱、嘌唱、诸宫调、杂剧、说诨话等。 两宋时期瓦子与勾栏保持着密切联系: 一方面瓦子勾栏受宫廷管辖,瓦子勾栏中的艺人常到宫廷演出。 另一方面:宫廷艺人也常到瓦子勾栏献艺。 自南宋时期就出现了很多一人的行会组织——书会和社会。 书会:是指专为说话人或戏剧演员写话本和脚本的行会组织。比较出名的有永嘉书会、九山书会、古杭书会等。 社会:专门从事表演艺术的职业艺人组成的行会组织。比较有名的有清音社、同文社等。 宋代曲子与元代散曲 曲子:是在民间歌曲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艺术歌曲。音乐部分称曲子;歌词部分称曲子词,简称词。曲子萌芽于隋,成长发育于唐、五代,进入南宋呈现繁荣景象。 宋代曲子的来源: 一、继承隋唐以来的民歌、曲子或大曲、法曲的片段,创作方法大多是依乐填词。 二、根据当时流行曲子的体裁和风格特点自创新曲,称为“自度曲”或“自制曲”。 宋代曲子的体裁形式主要有令、慢、引、近、序、歌头等。

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 人教新课标版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掌握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通过对九一八事变或西安事变经过的讲述,培养学生讲述历史事件的能力;通过探讨东北迅速沦亡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历史材料的能力;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1.使学生学会利用教材、视频提取有效信息,加以分析、探究。 2.让学生充分利用网络,搜集、整理资料,学会利用网络互动,并善于正确运用网络工具。 3.让学生利用本土资源挖掘教材深层次的知识。利用政史互融的特点,拉近历史,回顾历史,展望未来;学会运用正确眼光审视历史;使学生学会用史实说话。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绝对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九一八事变。 2.西安事变。 ●教学难点 西安事变。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音像资料及设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例示一] 同学们,在上课之前,请先听一段音乐《松花江上》(教师播放)。同学们,我们从这低沉、忧伤的乐曲中,能听到什么呢?我们听到的是东北人民对自己富饶家乡的热爱;是东北人民对日寇侵占家乡的愤懑;是东北父老对流离失所、家破人亡的景象的惨痛。请同学们想一个问题,使东北人民脱离家乡、抛弃宝藏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今天这一课的学习,我们看能否解决这个问题? [导入语例示二] (教师放影片《西安事变》捉蒋片断)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是西安事变中东北军捉蒋的一个片断。蒋介石为什么会被东北军将士抓到?东北军为什么会发动这样一个历史事件呢?这得从西安事变的背景说起。西安事变主要是在日本侵华日益扩大、中华民族危机严重、蒋不听张学良劝告抗日而一意孤行“围剿”红军的情况下发生的。那么,导致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事件有哪些?日本是什么时候开始对中国进行侵略的,其标志是什么?我们这一节课,就来学习这些内容。 [板书]第四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九一八事变的背景 [教师引导]同学们请看一组投影。 [投影显示]

2017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人第14课复习内容

第14课中国共产党诞生 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理解) (1)历史条件:(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背景下成立的) ①五四运动中,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 ②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思想基础。 ③各地共产党组织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在干部上和组织上准备了条件。1920年,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组织。(组织基础) (2)成立时间: ①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最后一天转移到上海嘉兴南湖的游船上) ②参加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李达等13名代表。 ③“一大”内容: A、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党纲。 B、党纲确定党的名称为中国共产党。 C、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产阶级,在中国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和实现共产主义。 D、党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领导工人运动。 E、大会选举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决定建立党的地方组织。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诞生了。 (3)历史意义: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光明和希望,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 B、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C、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适应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近代历史选择的结果。 二、1922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1、重申了党的最终奋斗目标是建设共产主义, 2、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在民主主义阶段,党的首要任务是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将中国统一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标志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下册教案第14课教案01

学习很辛苦,但并不痛苦;学习没有什么捷径,苦学才是根本;在你没有找到“不用重复就可以学习好”的方法之前,请不放弃“重复”这种最简单、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第14课钢铁长城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分阶段简要讲述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历程。 (2)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武器装备的发展特点,说出科技发 展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3)根据人民海军、空军和导弹部队的发展史实,能够说出人民军队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的主要作用, 进而说出“钢铁长城”的含义。 (4)通过课前预习,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为什么旧中国有海无防,而新中国的海军能够保卫祖国的海疆?”等问题,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和全面分析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指导学生利用教材中的图片资料、收集课外资料、观看相关的影像资料等,说明人民海军、人 民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获取、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 (2)引导学生分析国防现代化即钢铁长城形成的原因,认识到科技强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综合分析、 比较的能力。 (3)通过自由辩论,训练学生对历史事件的陈述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对人民海军、陆军、空军和导弹部队发展历史的比较,感受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军威、国威,体 会国防力量的日益增强。 (2)认识到钢铁长城的形成,反映了国家和民族的日益强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从而增强民族自 豪感。 (3)认识到坚固的国防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4)加强国防教育,增强学生国防观念,从而使学生树立起为中国的国防建设贡献力量的责任感。 【重点难点】 1、重点 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把现代化海军、空军的建立定为本课的重点,也是一个能力激活点。可通 过布置学生课前搜集相关海军、陆军、空军的图片和数据资料,在课上进行展示和讲解,来完成解决 重点的第一步,再通过教师所作的多媒体课件进行直接对比和展示,对现代化军队建设和发展情况的 讲解和展示,能够激发学生在感知历史的基础上升起爱国主义情感,并能树立为祖国国防力量的壮大 贡献自己力量的伟大理想。

八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设计新人教

第14课难忘九一八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板书设计 第14课难忘九一八 一、九一八事变 1.爆发(时间、地点)

2.经过 3.结果 二、西安事变 1.背景 2.发生(时间、人物) 3.经过 4.和平解决及其意义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了解一组新闻: 1.变爆发70周年,辽宁省及沈阳市将相继举行一系列纪念活动。辽宁省九一八战争研究会会长张一波教授认为,这一天是国耻日,全体中国人都应该记住这惨痛的历史教训。“在这样的日子里,再搞嫁娶和开业之类的庆典活动,实在不应该”。 2.在去年“九一八”前夕,曾担任辽宁省副省长和政协副主席的林声在一次有老红军、老战士和二战受害劳工参加的座谈会上,也发出了同样的呼吁,他说:“现在还有一些市民在9月18日这天仍然搞一些喜庆活动,这是不合时宜的”。林声的倡议不仅得到了在场的老红军、劳工等的热烈掌声,一些商家和市民也积极响应这一呼吁。 3.去年,原定于9月18日开业的沈阳一酒店为了纪念这一国耻日,特意推迟了开业日期。一些原打算这一天喜结良缘的年轻人也改变了结婚日期。 4.今年“九、一八”事变纪念日前,张一波等人说:“国家应通过立法等形式形成一种制度,最少也应号召人民不要忘记国耻,牢记这一天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苦难”。 5.近年来,每当9月18日事变爆发之时,沈阳都要鸣响警报,以提醒市民国耻不能忘。 6.2003年9月18日,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72周年的国耻日。而这几天的珠海,却发生了足以令整个中国愤怒的一幕——数百名日本男客人组成的一个观光团,在一个五星级酒店中大肆“买春”,并公开称“就是来玩中国‘小姐’的”。 7.晨报合肥专讯13日下午2时,鄂州、珠海两地警方联手,成功抓获“9·16”珠海特大组织、介绍卖淫案重要涉案嫌疑人廖某。14日,鄂州警方将廖某移交珠海警方。 承上启下,设问过渡:“九一八事变”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多人的关注?我们究竟该如何对待这个国耻纪念日?相信同学们学了这一课就会得出正确的答案。(布置学生阅读68—72页全课内容,对重要的年代、人名、著作名称等做出醒目的阅读标记,按小组交流个人看法,要求人人过关。在学生阅读时,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录音,烘托本课历史氛围。)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