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第一册第6课 减法第2课时试题及答案

第一册第6课 减法第2课时试题及答案

第一册第6课 减法第2课时试题及答案
第一册第6课 减法第2课时试题及答案

6.减法

第二课时

轻松起步

1 我会写算式。

;

-=-= 2 看算式,先划去,再填数。

4-1=

5-2=

4-2=

5-=

3 算一算。

4 仔细比一比,再列式计算。

裤子比衣服少()

-=

钥匙比锁多( )

-=

快乐提升

1 请帮小猴分桃子。

(1)第二篮再放入()个后就和第一篮同样多。

(2)第一篮拿出()个后就和第二篮同样多。

(3)如果从第一篮中拿出()个放入第二篮中,两篮中的桃子就同样多。

全部答案

轻松起步

1.答案:5-2=3 5-3=2

2.答案:3;划去2个 3;划去2个 2;最后一个答案不唯一。

3.答案:4 3 2 1;1 2 3

4.答案:2 4-2=2;4 5-1=4 快乐提升

答案:(1)2 (2)2 (3)1

2019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4课时)

2019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 设计(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 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 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 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教学 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教学 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 15-8= 17-9= 13-7= 12-6= 4+7= 12-9= 11-8= 13-9= 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 6+()=11 8+()=12

7+()=12 7+()=11 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设计意图:设计复习题,突出新旧知识间的联系。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为感受“想加算减法”的价值奠定基础。同伴汇报,交流分享,完善自己的想法。】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减数,利用迁移、转 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法的变 化,减数分别是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

1.3.2有理数的减法导学案(第二课时)

班级 小组 姓名 课题:1.3.2 有理数的减法(加减混合运算) 第2课时 学习目标: 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 2、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 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运用 一、自主预习学习: 1、自主学习课本23—24页。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有理数混合运算法则: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 运算;_____a b c a b +-=++ 在一个求和的式子中,通常可以把“+”省略不写,同时去掉每个加数的 ,以简化书写形式;如 (5)(7)(8)(6)(4)-+++-+++-可以写成 ; 3、用式子省略括号和加号:(3)(7)(8)(5)__________________---+---=; 4、式子681065--++-读作 或读作 ; 5、运用交换律填空:8476____________________-+-+=-++; 6、完成教材P24页练习; 二、合作探究: 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 表所示: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 问题1、列出算式;小学学习中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问题2、试计算教材例题:(20)(3)(5)(7)-++---+; 问题3、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可不可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 问题4、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变为加法后的式子可以写成什么形式?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1、把18-(+10)+(-7)-(-5)写成省略括号和的形式是( ) A.18-10-7-5 B.18-10-7+5 C.18+(-l0)+(-7)+5 D.18+10-7-5 2、计算: (1)(-7)-(+5)+(-4)-(-10); (2)-40-28-(-19)+(-24)-(-23) ; (3)(-478)-(-512)+(-414)-(+318 ) 四、课堂过关自测: 1、用算式表示(1)负20、正15、负40、负15、正14的和: ; (2)40减35加12减16减4: ; 2、已知29,36,216,a b c ==-=-则__________;a b c ---= 3、计算: (1)(40)(26)1623(31)--++--- (2)4155 [2( 4.8)(4)]566 -+--- (3)1 23130()()()()()25445 -+-+---+-- 六、学习反思总结: (1)我的收获与发现: (2)我的问题与思考:

20以内退位减法 第4课时

第4课时十几减8、7练习 课题十几减8、7练习 学习目标1.经历实际情境中提出并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理解计算“十几减8、7”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数感、运算能力) 2.在观察、操作中培养自主探究的意识和能力,体会算法的多 样化,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与同伴合作的快乐,增强合作交流的意识,感受加减法 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习环节教学 设计 评价任务评价标准设计修 改 备注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评价 设计 任务1:回顾梳理上节 课学习的十几 减8.7的知识 点。 任务2:用自己喜欢的 方式整理知识 点。(画图或 填表的方式) 力争做出有自 己特色的整理 单在课上交 流。 独立思考,能完整梳理一 种方法 完整梳理两种方法,书写 工整, 完整梳理十几减8.7的 多种计算方法,书写工 整,图文结合,简洁、清 晰。语言表达有理有据让 其他学生理解 课前布 置学习 任务并 提出评 价标准 过程 实施 设计 (预 设) 活动一:展示交流自己的整理单。 1.老师提出交流任务及评价标准 师:课前,让同学们回顾梳理了上节课学习的 十几减8.7的知识点,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 课件出示评价标准:知识点梳理系统完整,能 体现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或逻辑关系,语言表达 条理清晰,书写工整,图文结合。自己对着评价标 准看看你能得几颗星。 2.班内汇报展示评价。 (1)汇报“十几减8.7”知识体系。 ①教师提出评价标准 师: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勇士,汇报整理单。 这里老师提出要求:希望汇报同学对知识归纳

总结,系统层次的汇报而不是简单的知识点罗列,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做好补充和评价工作。 ②学生汇报,生生评价 预设 生1:我们上节课学习的是十几减8.7,我们 学会了“平十法”,“平十法”就是用连减的方式 计算。 生2:计算十几减8.7的方法还有“直接数”“想加算减”“平十法”“破十法”,我觉得“破 十法”最好用,运用“破十法”要先减后加。 【教师导语】:同学们的收获可真不少,今 天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些数学礼物,你们想要么?(想)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7”的减法,这节课先让我们先来做几道减法习题,看看谁做得 又对又快,还会说计算方法给同桌听。 出示:14-8= 15-7= 13-7= 16-8= 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与同桌交流计算方法。 汇报:学生交流方法,并相互补充。 方法一(破十法),把14分成10和4,10-8=2 2+4=6 方法二(想加算减法),8+(6)=14 14-8=6 方法三(连减法),把8分成4和4,14-4=10 10-4=6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把你喜欢的方法再说给同 桌听一听。 学生交流后,教师媒体出示加深印象:例如上节课 我们学习的15-8

沪科版-数学-七年级上册-1.4 有理数的加减(第二课时) 教案

第二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将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 2.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揭示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普遍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难点 1.理解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掌握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的转化思想. 3.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进行减法运算.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由于引入了负有理数,打破了小学所学的算术加法的运算秩序,我们在实例的基础上归纳出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同样地,引入了负有理数以后,怎样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呢?我们还是从实例出发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有理数的减法) 推进新课 1.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问题:北京冬季里的一天,白天的最高气温是10 ℃,夜晚的最低气温是-5 ℃.这一天的最高气温比最低气温高多少?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 生:10 ℃比-5 ℃高15 ℃. 师:能不能列出算式计算呢? 生:10-(-5). 师:如何计算呢?计算:10+(+5)得多少呢? 生:10+(+5)=15. 师:让学生观察两式结果,由此得到10-(-5)=10+(+5). 师:通过上述题目,同学们观察减法是否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呢? 生:可以. 师:是如何转化的呢? 生: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教法说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注重学生的参与意识,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通过尝试,自己认识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计算. 2.例题分析 【例1】 计算: (1)(-3)-(-5);(2)0-7; (3)7.2-(-4.8);(4)????-312-514 . 教学策略:(1)(2)由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强调解题的规范性,然后师生共同总结解题步骤:①转化;②进行加法运算. (3)(4)两题由两个学生板演,其他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然后教师讲评. 解:(1)(-3)-(-5)=-3+5=2; (2)0-7=0+(-7)=-7; (3)7.2-(-4.8)=7.2+(+4.8)=12; (4)????-312-514=????-312+????-514=-834 . 教法说明:学生口述解题过程,教师板书做示范,从中培养学生严谨的学风和良好的学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4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设计(第4课时)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7页的内容。 教材简析 本内容是学习十几减9、8、7、6之后一课时,是学生经历了大量的练习基础上进行教学,这时学生计算技能基本形成,计算方法基本熟练。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由观题到心算,不再直观演示,操作分解,由所学的方法自主迁移、类推到本课学习中,逐渐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教学重点 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 15-8= 17-9= 13-7= 12-6= 4+7= 12-9= 11-8= 13-9= 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12 6+()=11 8+()=12 7+()=12 7+()=11 9+()=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九年级英语学科导学案 课题Unit6 When was it invented? 课型Reading 主备人Xu lihu 备课组长教研组长 授课人授课时间第周第导学案 教师寄语You’ll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学习目标1)Master the key words: nearly, ruler, boil, remain, smell, national, doubt 2)Master the important phrases; by accident, take place, without doubt 3)Talk about tea, who invented it, and when it was invented 教学重点Talk about passive voice and the invention of the tea 教学难点Passive voice 教学方法Cooperation and discussion 一、自主预习 1) Do you drink tea everyday? 2)Who invented tea in history? 3)Do people in other countries drink tea in their daily life? 4)The tiger is looked as the _r_______ of this forest. 5)Alice is without _d______ the best student in our class. 6)The dragon is treat as a _n________ symbol of the Chinese. 7)Mother is _b_____ the milk for baby. 二、展示交流 1) Important sentences: A: Many people believe that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years ago. B: It is said that a Chinese ruler called Sheng Nong first discovered tea as a drink. C: It is believed that tea was brought to Korea and Japan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D: The tea trade from china to western countries took place in the 19th century. 2) when was tea first drunk? Tea was first drunk nearly 5000 years ago. 3) When was tea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Tea was brought to other countries during the 6th and 7th centuries. 3)Make conversations T: Could you tell me where tea is grown? S: Tea plants are grown on the sides of mountain… T: Where is tea produced in china? S: In many different areas. For example, Anxi and Hangzhou are widely known for their tea.

湘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初中数学试卷 1.4.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要点感知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这个数的_______.即:a-b=a+_____. 预习练习1-1在下列括号内填上适当的数. (1)(-7)-(-3)=(-7)+________;(2)(-5)-4=(-5)+________; (3)0-(-2.5)=0+__________;(4)8-(+2 013)=8+_________. 1-2求-5 ℃下降3 ℃后的温度.列式表示为________,结果为______℃. 知识点1 有理数减法法则 1.-1-3等于( ) A.2 B.-2 C.4 D.-4 2.0减去一个数等于( ) A.这个数 B.0 C.这个数的相反数 D.负数 3.在(-4)-( )=-9中的括号里应填( ) A.-5 B.5 C.13 D.-13 4.已知a,b在数轴上的位置如图所示,则a-b的结果的符号为( )

A.正 B.负 C.0 D.无法确定 5.计算: (1)(-6)-9;(2)(-3)-(-11);(3)1.8-(-2.6);(4)(-21 3)-42 3 . 知识点2 有理数减法的应用 6.比-4小-7的数是( ) A.11 B.-3 C.-11 D.3 7.-4的绝对值与4的相反数的差是( ) A.0 B.-8 C.8 D.±2 8.小怡家的冰箱冷藏室温度是5 ℃,冷冻室的温度是-2 ℃,则她家冰箱冷藏室温度比冷冻室温度高( ) A.3 ℃ B.-3 ℃ C.7 ℃ D.-7 ℃ 9.两个有理数的差是7,被减数是-2,减数为______. 10.甲地的海拔是150 m,乙地的海拔是130 m,丙地的海拔是-105 m,______地的海拔最高,_____地的海拔最低,最高的地方比最低的地方高_____米,丙地比乙地低_____米. 11.某日,北京、大连等6个城市的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记录如下表,哪个城市温差最大?哪个城市温差最小?分别是多少? 12.计算(-8)-2的结果是( )

有理数的减法教案(2课时)

2.2有理数的减法(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归纳的数学能力及初步掌握数学学习转化的数学思想。 情感目标:过积极参与探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应用的数学活动,体会相应的数学思想、数学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学 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的运算法则,以及法则的应用。 难点:在实际生活中,正、负关系的确定以及原有知识的掌握。 【教学方法】观察、归纳、合作交流、对比、类比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一天, 厦门的最高温度是9℃,哈尔滨的最高气温是-7℃,那么这一天厦门的最高温度比哈尔滨的最高气温高多少摄氏度?列出算式. 由学生回答结果,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让学生用式子加以表示:9-(-7)=16. 提出问题:怎么进行这里的减法运算呢?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什么? 二、合作学习,共同归纳 1.不妨我们看一个简单的问题: 9 -(-7)=16. 9 +(?)=16. 大家注意观察上面的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先个人研究,而后交流.比较两式,可以发现: 9“减去-7”与“加上+7”结果是相等的,即 减法变加法 9 -(-7)=9+7. 变相反数 2.归纳:全班交流,从上述结果我们可以发现规律: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这就是有理数减法法则,由此可见,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实质转化为加法运算. 三、实践应用,拓展延伸 应用1:计算:(1)5-(-5)(2)0-7-5 (3)(-1.3)-(-2.1) (4)11 3 -2 1 2 (5)(-6)+(-5) 在学生口答的基础上,由教师引导归纳::

1.3.2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

1.3.2 有理数的减法(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加减法统一成加法的意义,能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加减法的相互转化,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敢于面对数学活动中的困难,并有独立克服困难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理解为加法算式. 难点:把省略括号的和的形式直接按有理数加法进行计算. 教与学互动设计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竞赛活动 比一比,看谁算得快 (-20)+(+3)-(-5)-(+7) (-7)+(+5)+(-4)-(-10)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 师:对比上式①,你首先想到将原式如何变形? 生: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减号统一成加号,即原式变为: -20+(+3)+(+5)+(-7) 师:很好,可见在引入相反数后,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用字母可表示成: a+b-c=a+b+(-c ). 下面:请大家一起来练习计算以上两道题. 学生作业练习 师针对学生做的方法评析,作以下说明. 1.式③表示的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从而有-20+3+5-7. 大家要注意到,虽然加号和括号都省略了,但-20+3+5-7仍表示-20,+3,+5,-?7的和所以这个算式可以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当然,?按运算意义也可读作“负20加3加5减7”. 学生尝试用两种读法读.同桌间互相出式,并读出两种读法. 2.刚才在大家练习的过程中,我们看到有两种典型的处理方法,?一是将原式按次序计算;二是将原式换成(-20-7)+(3+5).大家观察比较一下,?你看哪种方法更好,为什么? 生:第二种过程更简便、合理.因为它运用了有理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 师:太棒了,在有理数的加法运算中,通常应用加法运算律,可使计算简化,根据刚才过程可见,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后,一般应注意运算的合理性,适当运用运算律.大家一起看下面问题: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例1 把(+32)+(-54)-(+51)-(-3 1)-(+1)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并计算. 解:(+32)+(-54)-(+51)-(-3 1)-(+1) =(+32)+(-54)-(-51)-(+3 1)-(+1) =32-54-51+3 1-1 =32+31-54-5 1-1 =1-1-1 =-1 说明:解题过程由学生口述、教师板演,同时提问每步的根据和目的,并强调书写的规范化. 师:纵观这道题的解答过程,你能总结得到什么?小组同学可作交流. 学生小组交流,并总结. 【总结】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有如下几个步骤: 1.将减法转化成加法运算: 2.省略加号和括号; 3.运用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将同号两数相加; 4.按有理数加法法则计算.

六年级英语第六单元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够听、说、读、写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2.将上面的句型进行替换,如: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 从而能就水的循环进行提问及简单回答,使学生初步了解水循环的过程。 3.能够用故事的形式表述雨水的形成,完成Task time部分。 4.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情感,增强环保意识的同时培养爱科学、好钻研的精神。 【课题】Unit 6 The story of rain 【教学重点】 1.重点掌握句型:Where does the rain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clouds. 要求学生能从听、说、读、写四方面掌握。 2.学生能替换关键词造新句,如:Where does the cloud come from? It comes from the vapour.并能在水循环的整个过程自如运用。 3.简单了解面包、面粉和小麦三者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Let’s try 部分是教学难点,内容多,词汇量大。建议教师多放几遍录音,适时给学生以提示。 【教具准备】 1.教师准备Let’s try 部分的挂图。 2.教师准备第一课时所学的单词卡。 3.教师准备雨水循环的教学课件。 4.教师准备水循环实验仪器:酒精灯一个,盖量杯一个,水等。 5.学生准备水彩笔,胶水,剪刀等工具。 【教学过程】 1、Warm up (热身) 活动一:口语展示 教学参考时间:2-3 分钟

有理数减法公开课教案

课题: 《1.3.2 有理数的减法》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材分析: 《有理数的减法》是人教版教科书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的内容,以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有理数减法运算为课堂教学内容。本课的学习远接小学阶段关于整数、分数(小数)的减法运算,近承第四节有理数的乘法运算。通过有理数减法运算的学习,学生将对减法运算有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对今后熟练地进行有理数的混合运算,并对解决实际问题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知识,认识了正、负数;理解了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运算,这就为学习有理数减法奠定了基础。而本节的有理数减法,其核心是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理解它的关键就是要正确利用加法法则进行减法计算。因此,本节课的有理数的减法其实就是有理数加法运算的发展。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掌握有理数的减法法则;会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能够把有理数的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进而写成省略括号和加号和的形式。 过程与方法:通过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向学生渗透转化思想:通过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有理数的减法运算,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释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渗透事物间的普遍联系、相互转换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探索和应用。 教学难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的推导。

五、设计思路 1、导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有理数的减法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展开:首先引导学生通过具体实例探索规律,形成有理数减法法则;接着引导学生学习例题,让学生学会熟练运算;紧接着引导学生拓展应用、内化升华;然后进行回顾反思、课堂小结,加深印象。 3、结束:通过达标测试、反馈情况,最后作业布置、反馈情况。 六、教学资源、教学手段和主要教学方法: 教学资源: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第三节第二小节有理数的减法教学内容。 教学手段: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结合本节课内容及学生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引导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有理数减法法则,应用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减法计算,归纳总结方法,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达标测试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教学方法: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合作探究法。 七、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今天一天的气温为-3℃:4℃这天的温差是多少呢?(温差表示最高温减去最低温)。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究的有理数的减法。 1、一下是一个室温计的图示,请同学们观察并读出温差?

七年级上册数学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2)

1.3.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观察温度计: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 ℃比-3 ℃高出多少度吗?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 ℃~4 ℃,那么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是多少?如何用算式表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 2.学习目标: (1)知道有理数的减法法则. (2)能熟练地运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有理数的减法运算. (3)通过加与减两种运算的对立统一关系,建立“转化”的数学思想.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将求两个数的差,

转化为求两个数的和的形式. (4)探究提纲: ①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计算4-(-3),就是求出一个数x,使得x+(-3)=4,因为7+(-3)=4,所以x=7,即4-(-3)=7 a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4+(+3)=7 b 由a、b两式,有4-(-3)=4+(+3) c 从c式可以看出减-3相当于加(+3). ②用上面的方法计算: 0-(-3)=0+(+3) (-1)-(-3)=(-1)+(+3)(-5)-(-3)=(-5)+(+3)又按加法运算法则可得: 0+(+3)=3 (-1)+(+3)=2 (-5)+(+3)=-2 由此得到:一个数减-3等于加“+3”.若把减数“-3”换成其他负数,结果又如何? 结果同样成立 ③把减数为“负数”改为“正数”,再看看情况怎样? 如计算:a.9-8=1,9+(-8)=1 b.15-7=8,15+(-7)=8 从中又有什么新发现? 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④数-3与+3,8与-8,7与-7有什么关系? 由上面的结果,可得有理数减法法则: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用数学式子表示可写成: a-b=a+(-b). 2.自学:同学们结合探究提纲进行探究、学习. 3.助学: (1)师助生:

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案

有理数的减法(第一课时)教案及反思 一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 2、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渗透化归思想; 3、能较为熟练的进行两个有理数减法的运算; 4、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条件,把减数变为它的相反数。 难点:1、通过实例引入有理数减法的法则 2、转化过程中两类符号的改变 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 教学设计 (一)复习引入 1、课前训练 ① 6的相反数是-6,-0.25的相反数是0.25。6的倒数是6 1,绝对值是4的数是4 ②将31 ,-3.2,721,1从大到小排序 ③计算(-9)+3=-6,(-14)+(-9)=-23,(-23)+23=0, (-7)+10+(-11)+(-2)=-10,5+10+9+(-10)=14 2、引入新课

师:在上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法则,现在请同学们一起来回顾一下。(同学齐声说出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师: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两个问题。(多媒体课件出示问题一和问题二) 问题一:15℃比5℃高多少?15℃比-5℃高多少? 请同学们观看图片,观察出结果。其中15℃比5℃高10℃,15℃比-5℃高20℃。从而得出15-5=10,15-(-5)=20。 师:我们发现,在生活中,仅有我们所学习的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是不够的,有时还会用到减法。我们再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问题二:1、奇台某天的最高温度是12℃,最低温度是-10℃,则其温差是多少摄氏度? 2、某人从10米的高处爬下并潜入到海拔大约为-20米 的深水处,问他垂直移动过的距离是多少米? 师:同学们能不能列式并计算呢? (同学们可以列出式子,但是不能进行计算,板书列出的两个式子) 师:当我们学习了今天的内容,有理数的减法时就可以计算出这两个式子。(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多媒体课件出示(+10)-(+3),(+10)+(-3)] 师:同学们能不能计算出上述两个式子呢?前一个式子用小学学习的内容就可以得知,后一个式子用有理数的加法法则就可

最新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田忌赛马》第二课时教案

6 田忌赛马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会写8个词语。 2.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3.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角色朗读等方法,使学生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感受孙膑的聪明才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懂得只有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重点】 1.能把故事按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说完整。 2.分角色朗读课文,体会主人公的思维方法。 3.理解赛马的过程,从中领会只有善于观察,思考才能想出好主意的道理。 【教学难点】 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体会孙膑的聪明才智。 【教学方法】 激趣法、质疑法、自主合作交流法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理解田忌赛马获胜的原因,并抓住人物的神态、语言、心理,品读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设计意图: 巩固旧知,目的是进一步培养学生把故事说完整的能力及为本节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理解田忌取得胜利的原因。 1.顺势设问:大家的马脚力相差不多,比赛的结果为什么不一样? 2.教师出示:脚力相差不多的马,只要安排好出场顺序,就可以获胜。 板书:巧妙安排出场顺序这个计策谁想出来的? 板书:孙膑献计 三、学习“孙膑献计”部分。 1.这么好的主意,为什么田忌想不出来,齐威王也想不到,孙膑却想出来了?(出示问题) 2.为什么孙膑能想出这个好主意呢?想一想。(出示: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知己知彼) 设计意图: 通过读文,学生能体会到孙膑的聪明才干是田忌获胜的关键所在。 四、角色朗读,品读人物。 1.学习了这篇文章,我们认识了3个历史人物。现在你能不能结合课本中描写人物的语言、神态的词语对他们进行评价?你觉得他们各是什么样的人? 2.齐威王作为齐国的一国之君,在比赛中失败了,那么同学们能不能为齐威王当一次军师,想出让齐威王再赢回来的对阵图?小组交流,画一画。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独特的见解。 3.教师小结。 从以上的探索中,我们知道除了文中所描述的比赛的那种对阵形势以外,其他的对阵顺序田忌都不能取胜,孙膑当场就做出这种选择,真不愧是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 五、总结。 1.两千年前的这个故事一定给了你很大的启发,说一说你的收获是什么。 2.(出示课件)总结:以后我们遇到什么事,都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调整思路,扬长避短,敢于打破常规,认真思考,抓住要害。 3.像这样以弱胜强的例子,历史上有很多,课后同学们可以找来读一读。 设计意图: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第4课时 十几减7、6退位减法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二单元导学案 学校班级一年级主备人 参备人审核人 课题十几减7、6退位减法课时—总课时14——4 学习目标1、学生会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难点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理解破十法 课前预习教材第14页例3 课型教学准备 导学流程 导学步骤具体内容复备栏1、导(导课题、目标) 口算 8+5 7+8 7+6 6+8 5+7 5+9 13-9 16-9 18-9 15-9 17-9 14-9 13+7 12-8 2、学(出示预学案,学生自学或合作学习)自学 1、出示“鱼缸内金鱼的画面。”请你说说看到了什么,并描述这一情景。 2、你能讲述两只小猫对话的意思,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吗? 3、根据图意和要解决的问题,想想你准备用什么方法解决。 5、在小组内讨论,广泛发表自己的意见。 3、展(师巡视发现问题、或组内、全班展示)练习三第1、2题完全放给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分别说说解题时自己的想法。也可以分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们交流,交流时要照顾到每一个同学,特别是差一点的同学。教师老师应加强巡视,主动参与一些小组的交流,了解情况,帮助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4、讲(教师精讲点拔 1、组织全班同学交流,对各种方法进行评议。

或出示课件,突破难 2、“做一做”第一题,请同学讲一讲上下两题有什么关系,并点) 举几个例子口头考考其他同学。一方面扩大练习的量,另一方 面提高兴趣。 3、转化方式,把“做一做”第2题做成卡片,以二人“找朋 友”的方式,先说加法题后说减法题,互相练习,活跃气氛, 提高练习速度。 5、练(以固学案出示, 完成做一做第3题以及练习三第3题。 检查学生学习是否达 标) 课堂小结(不超过两分 钟,可由学生进行小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结)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13条金鱼,黑的有7条,红的有几条? 13 - 7 = 6(条) 13条金鱼,红的有6条,黑的有几条? 13 - 6 = 7(条) 课后反思: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1课时 有理数的减法 (2)

作品编号:4862354798562348112533 学校:神兽山市国中镇代古小学* 教师:虎之名* 班级:白虎陆班* 1.3.2 有理数的减法 第1课时有理数的减法 一、新课导入 1.课题导入: 观察温度计:你能从温度计看出4 ℃比-3 ℃高出多少度吗?假定某地一天的气温是-3 ℃~4 ℃,那么这天的温差(最高气温减最低气温,单位℃)是多少?如何用算式表示?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有理数的减法. 2.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理解有理数减法法则. ②会熟练进行有理数减法运算. (2)过程与方法 ①体验把减法运算转化为加法运算,渗透转化思想. ②经历探索有理数减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 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尊重并充分理解他人的见解. 3.学习重、难点: 重点:有理数的减法法则及其运用.

难点:有理数减法法则的推导. 二、分层学习 1.自学指导: (1)自学内容:探究有理数减法法则. (2)自学时间:10分钟. (3)自学方法:利用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将求两个数的差,转化为求两个数的和的形式. (4)探究提纲: ①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计算4-(-3),就是求出一个数x,使得x+(-3)=4,因为7+(-3)=4,所以x=7,即4-(-3)=7 a 另一方面,我们知道4+(+3)=7 b 由a、b两式,有4-(-3)=4+(+3) c 从c式可以看出减-3相当于加(+3). ②用上面的方法计算: 0-(-3)=0+(+3) (-1)-(-3)=(-1)+(+3)(-5)-(-3)=(-5)+(+3)又按加法运算法则可得: 0+(+3)=3 (-1)+(+3)=2 (-5)+(+3)=-2 由此得到:一个数减-3等于加“+3”.若把减数“-3”换成其他负数,结果又如何? 结果同样成立 ③把减数为“负数”改为“正数”,再看看情况怎样? 如计算:a.9-8=1,9+(-8)=1 b.15-7=8,15+(-7)=8 从中又有什么新发现? 减去一个正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④数-3与+3,8与-8,7与-7有什么关系?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第二课时参考教案-掌门1对1

2.6 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2)-掌门1对1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及计算的准确能力. (2)有理数加减法可以互相转化;会进行包括小数或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3)通过学习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继续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4)学习了本节课就知道一切加减法运算都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适当运用运算律简化运算。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准确迅速地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教学难点:减法直接转化为加法及混合运算的准确性. 教法及学法指导: 采用尝试指导法,体现学生主体地位,每一环节,设置一定题目进行巩固练习,步步为营,分散难点,解决关键问题. 学生写法:练习→寻找简单的一般性的方法→练习巩固. 课前准备: 制作ppt,学生课前预习 教学课程 (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1.叙述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0.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2.叙述有理数减法法则 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3.叙述加法的运算律.

(1)交换律a+b=b+a (2)结合律(a+b)+c=a+(b+c)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给出一条河流在枯水期的水位图,通过观察求桥面距水面的高度为多少米? 解:小颖12.5-(-0.5)=12.8(米) 小明12.5+0.3=12.8(米) 提出问题:你知道小颖和小明分别是怎么想的?他们的结果为什么相同? 设计意图:通过这道题可以让同学们意识到减法可以转化成加法来计算,得到得结果是一样的。 2.多媒体演示一架飞机进行特技表演,雷达记录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 高度变化记作 上升4.5千米+4.5千米 下降3.2千米-3.2千米 上升1.1千米+1.1千米 下降1.4千米-1.4千米 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多少千米?(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1)让学生独立思考理解高度变化的意义;(2)小组探究此时飞机与起飞点的高度,得出以下两种计算方法: (1)4.5+(-3.2)+1.1+(-1.4) (2)4.5-3.2+1.1-1.4 =1.3+1.1+(-1.4) =1.3+1.1-1.4 =2.4+(-1.4) =2.4-1.4 =1(千米)=1(千米) 师:比较以上两种算法,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解答: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运算,并且在进行加减混合运算时刻运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简化运算。

2020春一年级数学下册2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4课时十几减5、4、3、2教案新人教版

第4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内容 教材第17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够选择一种较熟练的方法进行退位减法的计算,进一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联系,熟练运用“想加算减法”,促进计算能力的提高。 2.通过几个层次的计算练习,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空间,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合作、迁移、类推能力。 3.在解决问题中,体会数学的作用。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自我感悟、自我评价和个性发展。 教学准备 教具:主题图、课件、数字卡片;学具:自制数字卡片。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十几减5、4、3、2的计算方法,能熟练正确地计算。 难点:灵活运用十几减几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孕伏探究的基础 (课件动态出示)复习题: (一)开火车: 9+3= 15-8= 17-9= 13-7= 12-6= 4+7= 12-9= 11-8= 13-9= 14-9= 请一个小组轮流进行口算报答案,其余学生评价。教师可以从中选择几题让学生说说自己计算方法。 (二)填数: 9+( )=12 6+( )=11 8+( )=12 7+( )=12 7+( )=11 9+( )=11 学生自己完成,记录答案。同伴交流,分享智慧,全班汇报。 教师:你能说说,你的同桌是用什么方法计算的吗? 二、练习引入,自主探究 (课件出示)例4计算题。 12-5=□11-4=□ 12-4=□11-3=□ 12-3=□11-2=□ (一)尝试计算 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各列,记录在本子上。

(二)汇报思考过程 1.课件出示小精灵的问题:你是怎样计算的? 指名汇报,个别提问计算时的思考方法,可能会出现下列情况。 “破十法”:根据学生语言表征,教师可相应板书算式; “想加算减法”:学生说出会算加法算式的加数,利用加减法的关系,得出结果; “熟练直接背出答案”:看到这个算式中的被减数和减数,就能直接说出差是多少; “一个一个数”:从总数里一个一个减,得到结果。 2.引导学生比较几种算法,对于“直接背出答案”和“想加算减法”两种方法有相同点,在加法算式中会求一个加数,转化成减法算式就能想到要求的加数现在变成了差,利用迁移、转化的数学思想,在这样描述的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运用这种方法,体现简捷。 (三)算式比较,引入课题 教师:这两列算式有什么特点?与之前的减法算式有什么不同?针对每列算式中减数的变化,减数分别是5、4、3、2,这就是今天要研究的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引入课题并板书。 (四)尝试出题,同伴互查 1.教师:你能出这样的算式吗? 请每名学生尝试在本子上出两道题,让同桌计算,同伴互查交流。 2.全班汇报,交流各自的计算方法。 3.根据学生出题,教师可以在每列原题基础上补充算式。如:12-6=、12-7=、12-8=、12-9= (五)题组比较,渗透思想 教师:比较例4中的两列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学生可能会从被减数、减数和差的变化来说,无论学生从什么角度观察,教师应适当给予肯定。 三、巩固应用,抓住联系 课件出示 做一做 5+□=134+□=13 5+□=145+□=11 13-5=□13-4=□ 14-5=□11-5=□ (一)观察比较,发现规律 自主完成“做一做”的填数。 全班汇报,指名回答。教师追问:大家填数的速度都很快,你有什么好办法? (二)分析关系,创造算式 教师引导学生把上下两个算式作为一组进行比较,说说自己的发现。突出体现加、减法之间的关系,让学生注重在计算时多以“想加算减法”的方法提高计算熟练程度,使学生逐步达到由加法算式直接想出减法得数的要求。 (三)快速抢答,内化提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