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水墨画-梅

水墨画-梅

水墨画-梅

国画梅花点梅方法

梅花是国画经常出现的素材之一。梅花总在寒冬绽放,国画中的梅花以高洁、坚强、谦虚的品格,给人以立志奋发的激励。下面来看看国画教程:梅花点梅方法有哪些。 一、梅花枝干线条 先在画面上画上枝干,注意用笔和用墨,线条要刚柔相继,干湿互参,浓淡相宜。为了留下梅花朵的生长位置,因此在画线条时要注意留白,同时还要考虑线条的穿插和虚实关系。 二、点花朵时有三个要领 一要疏密相间:作到紧密处“密不通风”,稀疏处“疏可走马”。 二要随意自然:点花朵时要注意点的形状和组织关系,不可千篇一律地五瓣一组,也不要墨守成规地到处点园点,要既在规矩之中,又在法度之外。 三要变化丰富:点花时还要注意颜色的干湿浓淡变化,只有这样才能生动自然。

国梅花点梅方法有哪些? 三、点花萼补小枝 花萼不仅是花朵和枝干相互连接的媒介,它还是进行画面调整的重要手段,因此点花萼时除了在花瓣的周围点墨点,有时还在没有花瓣的地方点,此处的点是为了打破画面的空间布白关系。补小枝表面看来是对梅花枝干进行补充,但实际上也是对画面进行调整的方法,其目的是为了使画面的空间和布白更加完整。 四、勾勒花蕊调整画面 勾花蕊是一个将无序的花瓣进行组织的过程,画面的疏密虚实和花朵的转侧向背都是在这一步骤完成。勾花蕊时考虑更多的不是从花朵的个体结构出发,而是从画面的整体关系考虑,因此可以将原本一朵花的花瓣分解成两朵,也可以将多点花瓣合并成一朵。花蕊勾勒完成后就要对画面进行调整,可以用淡墨画上枝干,用淡彩点上梅花,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最后用淡墨加赭石的淡赭色在枝干上晕染,使干枯

的枝干润泽。 看完以上国画梅花点梅的方法,相信会对大家的国画梅花绘画能力有所提高。以上就是关于国画教程:梅花点梅方法有哪些的全部内容,感兴趣的朋友请继续关注我爱画画网。

浙江人美版美术七年级上册《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1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教学过程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的诗词。(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竹子的生长结构与造型特点,领会传统文化中托物言志的思想内涵。 2、学习写意画墨竹,了解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尝试用写意技法画竹子。 3、通过学习写意画墨竹,感受写意墨竹形式美感与蕴含的“君子”品格,体会优秀的传统文化,提升自己的“君子”品味。 学情分析 竹常被文人高士用来表现清高拔俗的情趣;正直的气节、虚心的品质和纯洁的思想感情。因此墨竹成了书、画、道(哲学)的综合体,成了人格、人品的直接写照,寓意兴寄愈益丰厚,成为中国画史千载不衰的画种。初一学生对于竹子的这种精神是有所理解的,结合课内外知识对描写竹子的诗词歌赋也能说出几句来。但是大部分同学没有用过毛笔,讲解怎么用笔用墨是个关键,毕竟美术课没有作业呈现无疑于耍流氓。还有国画材料,乡镇学生也很难购置全面,建议统一购置或学校发放。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学习写意画墨竹,尝试用写意技法画墨竹。 教学难点:写意墨竹的笔墨技法与造型关系。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演示的工具、教学课件、梅兰竹菊图片。 学生:中国画的工具。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同学们都看见教室里四周挂的墨竹了,有没有一种置身竹林中的感觉啊?今天我们就在这“墨竹林”中感受清风竹影,学习写意画墨竹。(板书课题:清风竹影) 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 (一)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1、竹之品格。 竹,非草非木,实在是天地间一大造化。古往今来,青青翠竹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争相诵咏,有关竹子的诗词歌赋和画更是数以万计。

学生探究一:你知道文人墨客为什么喜欢竹子吗? 学生讨论回答:虚心、有节、坚韧、挺拔…… 教师归纳:竹子虚心、有节、坚韧、挺拔、不畏霜雪的自然属性,特别适合文人雅士的审美情趣,文人将自身情感融入竹子,将竹子作为君子的象征。(板书:一、品格) 文人画家们以竹为君子,描写竹子,实为描写自己,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2、画竹名家。 历代文人画士之中,爱竹的人很多,竹诗竹画也多得不可胜数。 学生探究二:你们知道有哪些画竹子的画家吗? 学生讨论回答:…… 画竹无论是数量之多,还是格调之高,都莫过与一个人。 他早年家贫,努力好学,康熙秀才、雍正举人,乾隆进士。 他曾任山东范县、潍县县令,为官清正,关心人民疾苦。 他擅长画兰竹,他题与竹画的诗数以百计,丰富多彩,把自己的人生态度融进了对竹子的生态描绘之中。他是扬州八怪之一。 他就是清代的郑燮,号板桥。 下面我们来欣赏下郑板桥的墨竹。 ①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学生齐读,并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竹子牢牢地咬定青山,把根深深地扎在破裂的岩石中。经受了千万种磨难打击,它还是那样坚韧挺拔;不管是哪个方向的风,都不能把它吹倒,不能让它屈服。塑造了一个百折不挠,顶天立地的强者的光辉形象。 ②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nángtuó)萧萧两袖寒;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竿。 找出诗中表现郑板桥所画竹子形象特征的关键词。(清瘦) 学生说诗句的思想感情。 教师归纳:托物言志,借写所画竹子清瘦劲节的形象特征表明自己清正坚韧的节操。表现了一个廉洁爱民,不畏权势的清官形象。 他认为画竹有三个阶段。一是“眼中有竹”,二是“胸有存竹”,三是“胸无存竹”。

国画花鸟画经典:当代名家梅兰竹菊四条屏欣赏

梅兰竹菊指:梅花、兰花、竹子、菊花,被人称为“花中四君子”、“四君子”,其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它们共同特点是自强不息,清华其外,澹泊其中,不作媚世之态。梅、兰、竹、菊不仅是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易从网】名家梅兰竹菊四条屏作品欣赏一: 国礼书画家石开最新“国画四君子”《梅兰竹菊》四条屏(正在【易从网】展售) 画家石开四条屏梅兰竹菊挂画场景图

中国文人以“四君子”来标榜君子的清高品德,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集雅蔡梅竹兰菊四谱小引》:“文房清供,独取梅、竹、兰、菊四君者无他,则以其幽芳逸致,偏能涤人之秽肠而澄莹其神骨。” 由于“四君子”本身的自然属性而呈现出的一种自然美,更重要的是古人把一种人格力量,一种道德的情操和文化的内涵注入到“四君子”之中,通过“四君子”寄托理想,实现自我价值观念和人格追求。 【易从网】名家梅兰竹菊四条屏作品欣赏二: 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洪山】名家画四条屏梅兰竹菊作品(正在【易从网】展售) 梅:探波傲雪,剪雪裁冰,一身傲骨,是为高洁志士; 兰:空谷幽放,孤芳自赏,香雅怡情,是为世上贤达; 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清雅澹泊,是为谦谦君子; 菊:凌霜飘逸,特立独行,不趋炎势,是为世外隐士。 由此可见,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 【易从网】名家梅兰竹菊四条屏作品欣赏三:

杨成功国画梅兰竹菊四条屏作品(正在【易从网】展售) 另外,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一幅梅兰竹菊,将春夏秋冬尽收眼底,一览无余,可谓美哉! 梅:冬日一点红,盛立风雪中。生来本傲骨,却无花仰面。 国礼书画家石开六尺梅花图《五福迎春》(正在【易从网】展售)兰:芬芳四处散,只求身自正。 竹:翠竹生僻处,四季常年青。清风高亮节,虚竹低头叶。

梅花

梅花依然 那天,雪下的很大,但没有风。洁白的雪花缠缠绵绵的对着大地诉说久别的情愫。我是爱雪的,也因为这几天心情寥落,就披了一件风衣出去走走。 这是城外的一座小山,因为少了灯红酒绿,少了车马飞喧而显的异常沉静。似乎很久没有人打扰了,而我是一个孤独的不速之客。 沿着一条石头的山路向上攀去,心情迷茫而惆怅,世事浮华,能抓住什么呢!功名利禄像过眼烟云,能留下什么呢!而今已是不惑之年,仍是一具空空的皮囊,只有寥寥的文字为伴。 正漫无目的的四处瞭望,路的不远处,半山腰上,一抹嫣红忽的闯入我的眼帘,像一束光扫遍我尘垢的内心。我猛的一惊,是梅!是梅花开了!是她来了!她又来到了人间。我不顾脚下的泥土如何弄脏了我的西裤,也不顾自己的绅士风度,朝那株梅爬去。 雪,悄悄的落着,无声。好像是特意为我的到来铺设的道具。梅,妖娆着,羞涩着,立在我的面前。浅浅的笑靥里含着久别的温情。我伸出双臂环抱这株梅,这株到来不久,也开花不多的梅!连同落在她身上的洁白的雪。感觉梅的眼泪晶莹,温热,一滴一滴滚入我的胸膛。我的心有了热度,有了亮度,有了脉络。 我之失落,然谁解梅之落寞。冰天雪地,鸟飞绝,人无影。她用一生的容颜,为我们唤出春天。然后化为尘泥,销声匿迹。那种绝世的美,决然的傲,非你我能与之相比的。 也许,她柔弱的身躯经不起一阵小风的蹂躏,也经不起一捧雪的重量。但在恶运到来之前,她用生命的全部挑着这束春天的光焰。让尘封心灵的我们有一些坦然的想法,让厌世的我们有了心灵的寄托。 我在她面前站立好久,我笑了。她也笑了。我们为春天而笑,为人生而笑。 这年的冬天,我遭受了人生最沉痛的打击,也收到了上苍赋予我的最为珍贵的礼物。 我想,如果梅是女人,我会把她领会家去,做我的妻子。但我怎敢痴心妄想呢!她为大地而生,为春天而来,她的生命属于自然的,人类的。 我只能欣赏她,爱她,鞭策自己适应多变的人生。 世上任何的相遇都是为了离别,夜幕降临,我须归去。我实在不忍心摘下一朵梅花据为己有,只是轻轻的拂去她身上积沉的白雪,蓦然转身,身后是她浅浅的笑,是春天的音韵慢慢的拉出长调。 自此,我的命里有了梅。她,在我心里是不凋零的,她开着,开着,在我心灵的画卷上!

《图说“梅兰竹菊”》教案

《图说“梅兰竹菊”》教案 课题:第十九课图说“梅兰竹菊”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进一步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体会图、画、诗、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表达主题的作用; 3、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学习四君子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师: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也是中国古诗文书画的常见主题,梅兰竹菊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今天我们就一起制作非常漂亮的作品。 二、设计:从网上搜集“梅、兰、竹、菊”的诗画图文,用照片展示它们的形象,以国画和诗词体现它们代表的品质。 1、我来做:在“我的文档”中新建文件夹,命名为“梅兰竹菊”,在这个文件夹下建分类文件夹。 教材中给出了梅兰竹菊的文件夹结构图,学生按照教材的指导,建文件夹分别整理搜集到的图文信息。学生在这一活动环节,能够进一步熟悉文件夹的树形结构,层第关系,也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做事有规划、有条理的好习惯。 2、找一找:上网搜索“梅、兰、竹、菊”的图片和诗文,下载并保存到分

类的文件夹。 三、制作作品 1、制作画框: 文本框可以使文字以竖排的方式在版面上出现可以使版面更加活跃,此外利用文本框还可以将文档中的段落、图形、表格等很方便地显示在页面的任意指定位置上,可以在编辑区随意拖动,可以把文字放在任意位置而不影响其他内容的编排,在排版种具有灵活方便的作用。 在Word默认方式下输入的文字是从左向右横排的,而具有古典韵味的唐诗、宋词一般都是自右向左竖排的,因此在编辑唐诗、宋词时,我们就需要使用文本框。单击绘图工具栏上的插入横排文字框,文件中光标变成十字型,在合适的位置拖动鼠标,文本框的外框出现,继续拖动至合适的大小,松开鼠标,文本框出现;在文本框内单击,插入光标出现,可以输入所需的内容;对于文本框中的内容我们设置它的字体,字号,段落格式,甚至还可以在其中插入图片。这里我也可以先将文字输入给Word,设置好格式,复制后到文本框中粘贴。同图片一样,文本框也可以改变大小,位置,线形和颜色,填充效果等。这里我们显然要将文本框的线形设为无。 2.文章排版 在安排照片、国画和诗词在文档中的位置时,教师指导学生也可以使用大量的文本框,来保证自由的格式,一般先用文本框将整个版面分成不同的版块,然后在各自的文本框中工作。 四、交流:和同学们相互欣赏作品,说一说你是怎样编排文字和图片的。 五、关于知识链接 本课的知识链接是“网页快照”。教师指导学生了解这部分内容,在以后上网搜索资料时,能够更好地使用搜索引擎,更方便地查找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料。

初中美术教案(梅花)2课时

初中美术教案(梅花)2课时

傲雪梅花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

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

郑板桥梅兰竹菊四条屏。 简介 郑板桥,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扬州八怪”的主要代表,以三绝“诗、书、画”闻名于世的书画家、文学家。他的一生可以分为“读书、教书”、卖画扬州、“中举人、进士”及宦游、作吏山东和再次卖画扬州五个阶段。郑板桥生于1693年11月22日,卒于1765年1月22日,享年73岁;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均居扬州,以书画营生。工诗、词,善书、画。诗词不屑作熟语。画擅花卉木石,尤长兰竹。兰叶之妙以焦墨挥毫,藉草书中之中竖,长撇运之,多不乱,少不疏,脱尽时习,秀劲绝伦。书亦有别致,隶、楷参半,自称“六分半书”。间亦以画法行之。印章笔力朴古逼文、何。为人疏放不羁,以进士选县令,日事诗酒,及调潍县,因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罢归,居扬州,声誉大着。恣情山水,与骚人、野衲作醉乡游。时写丛兰瘦石于酒廊、僧壁,随手题句,观者叹绝。著有《板桥全集》,手书刻之。所作卖画润格,传颂一时。为“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擅画兰竹。郑燮一生画竹最多,次则兰、石,但也画松画菊,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 此四条屏纯以水墨,设色淡雅,浓淡相宜,深浅并行,梅之傲骨,兰之君子,菊之傲霜,竹之挺拔,寥寥几笔,刻画而出,绝不繁难。诚大家所为。

题跋四副不同,各有别意,书法飞白走笔,运用自如。书画意境睥睨天下,桀骜不驯,自据一格,舍我其谁。六分半体至此已成熟完善,应是壮年巅峰之作,追求简洁大方,极致纯一。是为真迹。 图片:

中国画基础--梅兰竹菊期末

中国画基础--梅兰竹菊 "道人刻意伤迟暮,不写春丛画晚芽。一种孤芳傲霜意,生成原是后开花。"题款作品、作者答:《篱菊图》李鱓 梅花屋主是 答:王冕 《淇渭图》作者是 答:王绂 王冕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元代 传著有《笔阵图》是 答:卫夫人 文徽明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明 号"悲庵"指的是: 答:赵之谦 唐寅是哪个朝代的画家 答:明 "颜筋柳骨" 答:出自宋范仲淹《祭石学士文》 生宣一般用来作 答:水墨写意画 字"仲姬"指的是 答:管道昇 赵之谦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清 《画禅室随笔》的作者是 答:董其昌 《梅竹寒禽图》作者是 答:林椿

《墨花十二种图》的作者是 答:陈淳 "苦瓜和尚"指的是 答:石涛 周之冕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明代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作者是 答:陶渊明 清末画家是 答:任伯年 《祭侄文稿》是 答:颜真卿书迹 赵昌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宋代 《仲尼梦奠帖》、《张翰思鲈贴》、《卜商读书帖》是 答:欧阳询行书 "写干用篆法,枝用草书法,写叶用八分,或用鲁公撇笔法,木石用折钗股,屋漏痕之遗意。"的作者是 答:柯九思 "丹粉点染"是 答:徐崇嗣 存世《土母帖》、《同年帖》等是 答:李建中书迹 书法中的"屋漏痕"出自 答:唐代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年代、收藏地是 答:张择端北宋北京故宫博物馆院藏 "穷款"即 答:姓名和日期 存世书作《苕溪诗》、《蜀素帖》是

答:米芾 "吴门书派"指 答:明朝中期以祝允明、文徽明、王宠为代表的书法流派 "文房四宝"即 答:笔墨纸砚 "钉头鼠尾螳螂肚"即 答:画兰叶技法名称 明代《竹石菊花图》的作者是 答:陈淳 "粗笔画"即 答:写意画 《雪竹图》作者是 答:徐熙 "吴家样"指 答:吴道子 恽寿平是什么朝代的画家 答:清代 "文人画"指 答:士夫画 "驴屋"指的是 答:八大山人 运笔讲究的是 答:起承转合 下列对"宿墨"的描述最贴切的是 答:隔夜墨 下列对运笔描述最贴切的是 答:中国画技法名词(又称行笔,一波三折) "焦笔"指的是 答:中国画技法名词(又称干笔)

梅兰竹菊画法

青在堂画兰浅说 宓草氏曰: 每种全图之前,考证士人,参心己意,必先立诸法,次歌诀,次起手诸者,便于循序求之,亦如学字之初,必先撇画省减,以及繁多,自一笔二笔至十数笔也,故起手式,花叶与枝,由少瓣以及多瓣,由小叶以及大叶,由单枝以及从枝,各以类从。俾初学胸中眼底,如得求字八法,虽千百字,亦不外乎是,庶学者由浅说而深求之,则进乎技矣。 画法源流: 画兰自郑所南、赵?斋,管仲姬后,相继而起者代不乏人,然分为二派,文人寄兴,则放逸之气,见于笔端,闺秀传神,则幽闲之姿,浮于纸上,各臻其妙,赵春谷及促穆以家法相传,杨补之与汤叔雅则甥舅媲美。杨维干与?斋同時皆号子固,且俱善画兰,不相上下,以及明季张静之、项子京、吴秋林、周公瑕、蔡景明、陈古白、杜子经、蒋冷生、陆包山,何仲雅辈出,真墨吐众香,砚滋九畹,极一时之盛,管仲姬之后,女流争为效颦,至明季马湘兰、薛素素、余翩翩、杨宛若皆以烟花丽质绘及幽芳,虽令湘畹蒙羞,然亦超脱不凡,不与从草为伍者矣。

画叶层次法 画兰全在于叶,故以叶为先,叶必由起手一笔,有钉头鼠尾螳肚之法。二笔交凤眼,三笔破凤眼,四笔五笔宜间折,叶下包根箨式,若鱼头,成丛多叶,宜俯仰而能生动,交加而不重叠,须知兰叶与蕙异者,细柔与粗劲也,入手之法,略具于此。 画叶左右法 画叶有左右式,不曰画叶,而曰撇叶者,亦如写字之用撇法,手由左至右为顺,由左至左为逆,初学须先顺手,便于运笔,亦宜渐习逆手,以至左右兼长,方为精妙,若拘于顺手,只能一边偏向,是非全法矣。 画叶稀密法 叶虽数笔,其风韵飘然,如霞裾月珮,翩翩自由,无一点尘俗气,丛兰叶须掩花,花后更须插叶,虽似从根而发,然不可丛杂,能意到笔不到,方为老手,须细法古人,自三五叶到数十叶,少不寒悴,多不纠纷,自能繁简各得其宜。 画花法

国画梅花常识、规范

1. “梅传口诀,本性天然”? 梅花本性御寒凝霜、先天下而报春,春来而丛中笑的高尚品格。同时,也希望画梅者应有热情、谦和、虚怀、无畏的心态。 2. ”下笔有力、最莫延迟“? ”下笔有力“是说画者用笔要有的力度,不要软弱无力。”最莫延迟”,指下笔之前,应有所思,即想到所画的形象,呈现在纸上是什么样子。这种感觉稍纵即逝,所以要快捷,不要延迟。 3. “蘸墨浓淡,不许浪传”? 这是说墨法。中国画用墨的浓淡非常讲究,画家通过用墨的浓、淡、干、湿、焦等诸多变化,使画面十分精彩。有人讲究墨分八彩,有人将黑白灰,都是利用墨色的浓淡作画,这种墨法是不能随便乱说的。 4. “仰如秋月,曲似弯弓”? 古人用人们熟知的自然界天体或人造物品的形象,来比喻梅的枝干,让我们产生联想,以便于画好老嫩新旧、枯朽、鹿角等枝条。当然,这些只可意会,不能过御形似。 5. “弃条无萼”? “弃条”应为“气条”。气条是指当年生长出来的新枝,它还在“幼年”,是不会开花的。而这种气条画起来应鲜嫩劲直,墨(色)更润

些。 6. 何谓“吐三背四”? 也有叫“向三背四”的,都是说画花蕊的数目,对着、或基本上对着观众的花蕊画三茎,背向观众的花蕊4茎。此外,花梅瓣不全的花蕊时,可以随意。但不必画多,可以画软一些。 7. 什么叫“正须排七,一须当先”? 正须,指正面开放的梅花可以画7茎花蕊,其中有一茎花须长而无英(没有黄色花粉),这是雌蕊。另6茎有英,是雄蕊。 8. “枝无十字”的要求和解决方法: 树枝和树枝交叉时,要避免形同十字。 解决办法:在枝枝相交处的后枝留空,在留下的空间加花枝,以形成枝与枝的距离感,使层次增加。但是,对于横柯大枝来说,这种办法也不一定适用。解决的办法是虚接法,前枝轮廓清楚,后枝模糊些,交叉处,后枝虚起来。 9. “藏春放白”的意思? 是指梅花的两种形态。“藏春”,是指未放的花,它的颜色宜浓重些。“放白”,是指正在灿烂开放的花,颜色浅淡,除花瓣边缘有些红(绿)之外,基本上呈现白色。(但偶觉得适宜工笔)

梅兰竹菊图片

梅兰竹菊图片 篇一:梅兰竹菊小版张价格表 梅兰竹菊小版张价格表 无齿邮票发行于2010年11月7日,整张枚数为8枚,共有两组,整张规格为232毫米;141毫米,呈扇形排列,每张邮票的面值为元。无齿邮票图片,名家书画,凸显精美。梅兰竹菊邮票中,梅邮票主图选自扬州八怪金农的,金农尤精画梅,格调拙厚淳朴,树姿苍劲,暗香浮动,独占春光。兰邮票主图选用巢勋的,返璞归真。无齿邮票发行于2010年11月7日,整张枚数为8枚,共有两组,整张规格为232毫米;141毫米,呈扇形排列,每张邮票的面值为元。 梅兰竹菊邮票中,梅邮票主图选自扬州八怪金农的,金农尤精画梅,格调拙厚淳朴,树姿苍劲,暗香浮动,独占春光。兰邮票主图选用巢勋的,返璞归真,朴实无华,秀丽多姿,叶态优美,王者风范。竹邮票主图选自扬州八怪郑板桥的。郑板桥一生画竹最多,邮票上的竹,以草书中竖长撇法运笔,体貌疏朗,风格劲峭,潇洒秀丽,诗情画意。菊邮票主图选自扬州八怪画家李鱓的,落笔有气势,设色清雅,有水墨融成奇趣的特色。整套邮票既雅致细腻,又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意蕴,堪称精品。 梅兰竹菊小版张价格如下(仅供参考): 首次发行个性化纪念邮票,以花开富贵为主图,花博会会徽、吉祥物

和园艺精品中的梅兰竹菊,和新邮呼应。12枚中空的特殊版式在河南首次使用。发行的邮票首发纪念封、纪念邮折等纯文化类邮品,深度解读了邮票的文化内涵,更好地普及、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意蕴。三是收录了、、1993-7以及邮票、小版张等花木类邮票,全面展现花卉文化。特别是邮票及小型张,既是书画邮票的精品,又属我国经典珍邮,富有升值潜力。 (尊重他人劳动成果,转载请标明来源爱藏网。) 篇二:19教案 教案 课题:第十九课图说“梅兰竹菊” 教学要求: 1、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2、进一步掌握图文混排的方法,体会图、画、诗、文等多种形式相结合表达主题的作用; 3、使学生受到道德的熏陶,学习四君子高风亮节的高贵品质,在思想上得到升华。 教学重点: 使学生根据对“梅兰竹菊”的认识和喜好自由选择内容,灵活运用图文编排的知识表现主题,创作出具有个性的作品; 教学过程: 一、出示图片,导入:

梅兰竹菊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东塍中学张哲学 教学目标: 了解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的由来。欣赏国画梅兰竹菊。学画梅兰竹菊。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 教学重难点:了解梅兰竹菊的特点,学画梅兰竹菊。 教学设计: 一、导入:梅兰竹菊图片欣赏 二、教学展开: 1、四君子由来: (1)“四君子”品质分别是:傲、幽、坚、淡。梅、兰、竹、菊成为中国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 (2)、四君子并非浪得虚名,确实各有它的特色:梅,剪雪裁冰,一身傲骨;兰,空谷幽香,孤芳自赏;竹,筛风弄月,潇洒一生;菊,凌霜自行,不趋炎势。(3)、中国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直节,菊冷艳清贞。中国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象征和隐喻。 2、分说梅、兰、竹、菊: (1)、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满树繁花,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2)、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3)、竹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画家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画家超群脱俗。 (4)、秋菊才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3、欣赏梅兰竹菊图片 4、梅兰竹菊诗词欣赏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飞霜早淅沥,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2、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秀传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重点、难点】 重点:在良好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秀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 的诗词。 (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 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第二课时 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收集的有关咏梅的诗词。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1、情境导入。 出示关于梅花的录像或摄影作品,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引导欣赏梅花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秀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3、示范画梅花。

怎样画梅(国画梅技法)培训资料

怎样画梅(国画梅技法)

怎样画梅(国画梅技法) 第一步是出枝。先用笔蘸调淡墨,在盘子边上括干些,再蘸深墨,以中锋画出最前面的枝条。起笔时用中锋,画至枝条下端渐转侧锋,务必注意行笔过程中,枝条留白断开,以便填花。也可先用较淡的墨,以侧锋画出后边的粗枝干,再加前面深枝条。要根据构图需要灵活运用。无论那种方法,枝干的穿插交错、疏密关系和断开留白等都是一样的。 第二步,用淡墨圈出花朵。注意花朵的聚散和正侧偃仰背的表现。花朵与枝干需反复交替进行。画好主要枝干,决定画面大局,画好一部分旁枝后开始画花,花画得差不多时,再在花中穿插枝梢,而后再补些花,或再添些细枝梢,这样交替进行,逐步完善,不可各步骤之间截然分开。 第三步,处理花心、剔花须、点蕊头、点花蒂。用较秃的笔,以中锋浓墨为佳。花朵的正反背侧往往通过点心才能表现出来。

第四步是点苔,收拾整理。干、枝、花等基本完成后,再回过头看看总体效果,不足之处再作充实调整。最后在适当的部位题款加印章。一幅梅花就完成了。 画圈梅,一般不着色。为托出白花,可在花瓣轮廓外围圈染淡墨。也可用淡赭石或淡草绿圈染。圈染时水分要足,力求渗化效果,切忌干涩、刻板。圈染后可再用较大的笔,加水调和成更淡的赭石或草绿,点洒于圈花或枝干间隙,(点洒时要有疏密,不宜过多)使画面层次更充实多变,总体气氛更好。花心处一般留白,或点黄粉。 也有画者,在画好后,往宣纸背面花瓣里填白粉,会使白梅更加饱满突出,增添姿色。 梅花的构图

构图,在中国画的传统理论中称作“经营位置”,也就是画面的布局。这是在理解了花卉的生长规律、结构特征、并懂得了基本造型方法和笔墨要求后,进入摹写或创作时,必然会碰到的问题。同样是一种花卉,为什么有素养的画家入画时,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初学者则难以做到,除笔墨技巧外,画面的总体布局,即构图的合理与否是十分重要的。所以,笔墨、形体和构图是画好一幅画的主要技法要素。 中国花卉或花鸟画的构图,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一是处理画面的具体手法或方式,如“S”形构图,半环形构图,纵横交叉构图等。二是掌握画面布局中美的法则,如主辅、虚实、疏密、聚散、藏露、开合、呼应等。初学画梅,掌握几种具体的构图形式是必要的,但根本上是要理解和掌握构图规律,做到举一反三。灵活运用,才能千变万化,得心应手,现分别简述之。 主辅:或称“主次”、“宾主”、“主客”等,一幅画有主体,有陪衬。主体是画面的重点或中心。布局时力求主体的位置突出、醒目,其他作为陪衬,位置应隐蔽些,画行虚些。左图前面一枝梅为主,后为宾。一主一辅。一浓一淡,一高一矮、一疏一密,自然形成了鲜明的节奏与对比。切忌主次不分,平均对待。 具体运用时,也有用反衬的手法。即把矮小次要的置于前面,主体置于后面。可视构图需要和表现手法而定。 虚实:一幅画,总体布局上必须有虚实对比,一般说来,“有画处为实,无画处为虚”或者说“有笔墨处为实、无笔墨处为虚”。这都是说明画面上的空白和物象的对比关系。在构图上常有虚实相间、虚实互用、以虚显实、以实破虚等手法。花鸟画一般不画背

七年级美术上册第8课梅兰竹菊“四君子”教案1浙美版

xx“xx” 1教学目标 1、通过对中国传统花鸟画题材的学习,初步了解花鸟画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传统。学习中国传统四君子的画法并尝试运用笔墨表现梅兰竹菊。 2、在优良的文化情境中学习中国画,培养审美能力和对中国画的鉴赏能力,提高人文素养,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使学生了解中国花鸟画的优异传统,心爱中国传统文化。通过对中国画的用笔用墨方法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中国画的笔墨技法与造型的关系,以及笔墨情趣在中国画中的审美作用。 同时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 2重点难点 重点:在优良的文化情境中学习美术,欣赏历代花鸟画作品,了解中国画的审美、艺术特色,了解梅兰竹菊等的画法及其文化内涵;体验笔墨情趣,学习竹子、梅花的画法。 难点:掌握一定的中国画笔墨技法,体验笔墨情趣。 3教学过程 3.1第一学时 3.1.1教学活动 活动1【活动】课前准备 学生准备:收集的有关竹子的诗词、毛笔(大白云和狼毫各一支)、生宣纸(或高丽纸)、毛毡或报纸(做垫纸用)、调色盘、国画颜料。 教师准备:课件、范画。 活动2【讲授】教学过程

1、了解竹子的特点。 出示有关竹子的录像或图片,介绍竹子的生长特点、生长习性及竹子的造型特点。 2、引导欣赏有关竹子的绘画和诗词。 (1)展示、欣赏美术史上优异的画竹的作品,请学生谈谈感受并介绍有关竹子的诗词。 (2)教师介绍郑板桥与竹子的逸闻趣事以及诗、画作品,指出竹子的象征意义。 (3)出示有关画竹的课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4)了解中国古代画竹是有一定象征意义的,学习竹子虚心有节的品质。 3、了解中国画中表现竹子的方法。 4、分组讨论竹子的画法。 学生分组讨论画竹子(竹干、竹叶)的过程。 5、尝试画竹。 鼓励学生运用中国画材料尝试画竹。 6、展示评价。 学生互评作品。 7、引导欣赏xx诗词与绘画作品。 (1)请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有关梅花的诗词并加以解释。 (2)展示优异的梅花绘画作品,如王冕的《墨梅图》,并请学生谈谈感受。 (3)展示关山月的作品《俏不争春》,让学生比较与古人作品的区别。

傲雪梅花美术课教案

傲雪梅花美术课教案 教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七年级上册第 4 课 教材分析: 本课的学习内容是中国花鸟画表现技法。按照国家义务教育美术新课程标准造型·表现学习领域中设置的阶段目标,指导学生通过学习梅花的表现技法,让学生近距离地熟悉中国画的工具、材料,有意识地运用中国画的表现语言来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发展具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教材运用大量图片和优秀中国画作品欣赏,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又从认识中国传统绘画表现角度出发,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绘画中的笔墨表现的特点,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并能感受中国画托物言志的特点。 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另外,选择梅花画法中笔墨运用、线条组织、画枝干和花瓣的基本要领,作为技能学习的内容,学习使用国画用具,尝试国画的表现技法,在此基础上,拓展到国画中同样表现人格精神的兰、竹、菊等其他题材的欣赏与学习。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用美术、音乐、生物、历史、地理、文学等知识进行探究性地学习,丰富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在浓郁的文化氛围中,体会民族艺术的伟大。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目标 通过梅花挺直坚硬、生机勃勃的造型特点,让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感受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进一步了解艺术作品与自然的关系,感受主观情感和客观自然景物相互交融而成就的艺术境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民族艺术的情感。

知识技能目标 1 .熟悉中国画工具、材料,体会笔墨的韵味。 2 .学习传统的画梅技法,尝试水墨的表现技法。 3 .运用所学,尝试表现其他题材,发展有个性的表现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学生通过互动的学习方式,参与到对梅花的学习活动中,尝试中国画工具和材料,体验作画的过程,丰富视觉、触觉和审美经验,获得对中国画学习的持久兴趣。 教学思路: 整个教学过程以欣赏感受、笔墨尝试到创作表现为线索逐步展开,分两个课时,第一课时,由赏梅——咏梅——画梅展开,体会梅花顽强、挺拔向上的精神,体会笔墨的韵味;第二课时,中国学习联盟胆尝试水墨技法,亲自感受中国传统画法的艺术魅力。 教学方法: 互动法、探究法、欣赏法等。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通过介绍梅花的生长习性、造型特点以及人格精神的寓意,使学生了解中国画借物抒情的艺术表现形式,同时引导学生体会笔墨的韵味,感受画家所寄托的人格精神。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梅花顽强、倔强、挺拔向上的精神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意义。 教学难点:怎样较好地把握笔墨干、湿、浓、淡的变化。 涉及学科:生物、历史、地理、音乐、文学等。

梅兰竹菊”与“廉政”

梅兰竹菊”与“廉政” 学生处高勇 梅兰竹菊,色泽淡雅、蕴含丰富,素有“花中四君子”之称,因而成为我国历代文人志士理想人格的典范。梅的傲雪报春、兰的清远幽香、竹的虚心劲节、菊的不畏风霜这四种精神,早已成为我们人类孜孜不懈的追求。 “廉政”,许慎《说文解字》中对“廉”的解释为“廉,仄也。从广兼耳。引申之为清也、俭也、严厉也”。“廉”字由“广”和“耳”两部分组成,乃是“广听民声、为民请命”之义。“政”的解释:“正也。从攴从正,正亦声。”因此,从“政”的文字构造考察,“政”就是当“正”出现了非“正”的状态时,用手中拿的树条去实施轻轻地打击,将非“正”校正到“正”的状态,从而实现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和谐以及社会个体间关系的和谐。 看似两个毫不相干的内容,为什么我要把它们放到一块呢?那是因为他们有很多相似的东西,很值得我们去思考。 “梅”——雪舞银枝红万点,铮铮铁骨映春晖。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中国人一向喜爱梅的清香、素色、雅韵,但最爱的是它那铮铮铁骨的精神。 堂堂正正做人,是我们为人立世的规范。每个人生于世间,都不可能独立存在,总得和不同的人、不同的物发生关系,特别是在眼下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做人更应该有铮铮铁骨与浩然正气。做人保持浩然正气,就是要有不失节,不折腰的骨气。像前人所说的“人不可无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做人没有铮铮铁骨,就会在大事大非面前迷失方向。古人于谦“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故能笑傲人生,立于朗朗乾坤。相反,胡长清因贪图私利而迷于钱色,故锒铛入狱,失去自由,其浩然正气、铮铮铁骨又从何而言? “兰”——默默小葩何足道,殷殷情意慰人间。 享有“国香”美誉的兰花,也是周总理生前的最爱,虽花朵娇小、花香淡雅,却能不媚俗不争艳,殷殷深情、默默奉献。特别是那默默奉献的独特幽香积淀成一种文化,升华为一门艺术。 作为当代的我们必须具备兰花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精神,作无私奉献的

梅兰竹菊的诗

梅花诗 山园小梅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 梅花诗高启 琼枝只合在瑶台,谁向江南处处栽。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东风愁绝几回开。 赠范晔(陆凯)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忆梅(李商隐)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华。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李商隐)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早梅(张谓) 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 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王安石 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香杳难随驿使来。 梅花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寒夜杜耒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样穸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梅花绝句陆游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树梅化放羽。

梅王琪 不受尘埃半点侵, 竹篱茅舍自甘心。只因误识林和靖, 惹得诗人说到今。 真适园梅花盛放王螯 花间小坐夕阳迟, 香雪千枝与万枝。 自入春来无好句, 咬藜到此忽成诗。 张谓 树寒梅白玉条,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杂诗》N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欹罗前,寒梅著花未。 汤柳枝词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树小山词。 请君莫凑前朝曲,听唱新翻杨柳枝。

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回映楚天碧。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折得寒香不露机,小穸斜日两三枝。 罗帷翠叶深调护,已被游蜂圣得知。 日暖香繁巳盛开,开时曾达千百回。 春风岂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来。 新栽梅 白居易 池边新栽七株梅, 欲到花时点检来。 莫怕长洲桃李嫉, 今年好为使君开。 早梅 初识梅花 卢撰 江北不如南地暖, 江南好断北人肠。 胭脂桃颊梨花粉, 共作寒梅一面妆。 次韵中玉早梅 黄庭坚 月后庭花盛开之二 蔡襄

简单中国画梅花画法视频

简单中国画梅花画法视频 传统上按画法风格分为青绿山水、金碧山水、水墨山水、浅绛山水、小青绿山水、没骨山水等。山水画描写的对象虽是极端复杂, 但复杂中寓意着简单,变化多端中隐藏着规律,对自然界反复观察 研究,使其印在脑里,熟烂胸中,而后才能倾泻而出,任意挥洒, 才能“浅露造化秘”,达到“随心所欲不逾距”的自由天地。 规律一:借景抒情,山水画是借描写自然景物以表达作者感情的创作形式。自然景物是客观存在,思想感情是主观认识,山水画是 客观世界的景与主观世界的情统一结合的产物。如清恽寿平《瓯香 馆画跋》中所提到的“春山如笑,夏山如怒,秋山如妆,冬山如睡”这些四季的神态、表情,都是“天”与“人”的融合统一,是人化 的自然,旨在凭借对客观景物的描绘,寄托人的主观情感。写景是 为了“寄情寓意”、“缘物寄情”。意与景汇,景与情通,情景交 融才能产生“意境”,而“意境”是山水画的灵魂。 规律二:写形传神,“形”是指可以被视觉和触觉感知的景物的实体外貌。“神”是指审美对象内在精神的属性和外在神态情状的 个性特征,以及作者创造艺术形象时注入的主观思想感情。“万物 有灵”,自然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既有其形,又有其神,没 有无神的形,也没有无形的神,抽象的“神”是通过具体的形展现 表达的,形和神是辩证统一的。从东晋顾恺之提出“以形写神”到 南北朝范缜提出“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都强调了形神的统一。“形神兼备”是中国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也是山水画创作的 一个基本规律。 规律三:造物在我,中国画技巧达到成熟时,画家可以不看对象,伏案面壁,“白纸对青天”地任意挥洒。明代莫士龙在《画说》中说:“画之道,所谓宇宙在乎手者。”清代邹一桂在《小山画谱》 中写道:“今以万物为师,以生机为运,见一草一尊,谛视而熟察之,以得其所以然,则韵致丰采,自然生动,而造物在我矣。”山 水画描写的对象虽是极端复杂,但复杂中寓意着简单,变化多端中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