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当代新闻采访 刘海贵 笔记

当代新闻采访 刘海贵 笔记

《当代新闻采访》笔记

上编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最新定义

新闻采访: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

第二节新闻采访的显著特点

(1)目的的差异性

记者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写出稿件、传播信息,以满足人们对新闻的需求;

其他形式的调查目的各异

(2)时间的限制性

新闻采访特别强调时效性,要求“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采访、写作、发稿的全过程;

有些形式的调查研究时间跨度可以大些

(3)项目的突发性

新闻采访有相当部分是有突发性的,即记者常常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一个突发事件的到来,必须立即赶赴新闻时间所发生的现场,迅速对其进行采访

(4)需要的广泛性

人们对于新闻的多层次、广泛性需求,就要求新闻报道的题材、体裁等相应地具有多样性、广泛性;

其他形式的调查研究的社会需求,往往只要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即可

(5)知识的全面性

新闻报道要适应人们多层次、广泛性的需要,加上新闻采访本身又是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而且,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社会生活的发展,又迫使这门学科同越来越多的学科形成日趋紧密的联系;

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调查研究人员对于某些专业知识要求精深些的特点远高于广博与全面

(6)活动的艰辛性

第三节新闻采访的主要作用

新闻采访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

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采访和写作既紧密相连又有先后、主次之分,反映在以下几方面:1、活动的程序上

先有新闻采访,后有新闻写作。这一程序不能颠倒,否则,就违反了新闻工作规律

2、活动的内在联系上

从新闻报道的材料来源和形成过程看,事实第一性,反映事实的新闻报道是第二性的,先有事实,后有新闻,两者之间的媒介是采访

3、活动的性质上

采访是认识实际、写作是反映实际。采访决定写作,采访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采访的归宿

4、写作对采访的反作用上

凭借掌握的写作能力和丰富的经验,清晰的知道采访如何才能更加有的放矢,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失误和少走弯路

第四节新闻采访的基本方式

从形式上分:

(1)个别访问

通常也称为“一对一”的访问形式,是记者使用最普遍的一种基本活动实施形式

好处:谈得具体,谈得深入,且记者容易把握主动权

(2)开座谈会

也称开调查会。记者可以就某个调查专题,邀集有关人员座谈。好处:记者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搜集较多的新闻材料;

几个采访对象一起接待记者,心理比较松弛,不易紧张、拘束,采访气氛容易轻松和谐;

有利于采访对象互相启发、补充,有关材料的真伪程度一般能当场得到修正或验证。

一般涉及面较广的大、中型报道题材,采用此实施形式,效果较为显著

(3)现场观察

俗称“用眼睛观察”,强调记者必须深入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充分发挥视觉功能,对事物微观细察

(4)参加会议

会议新闻一般主要通过这种形式采写

(5)蹲点

即深入一个点,解剖“麻雀”,作深入扎实的采访。

此实施形式通常适合于时间性不太紧迫但报道量较大、涉及面较

广的报道题材。

该形式能使记者较详细地搜集和取舍材料,通过几个反复过程,即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加工制作过程,进而抓取典型材料和揭示事物本质特点,写出有深度、力度和厚度的报道;

(6)查阅资料

一般资料包括受众来信、基层单位的工作情况简报以及各类剪贴、原始材料的文字记载等

(7)改写

即把某一新闻线索或一则现成的稿件,加以修改或补充而另成一则新鲜的新闻

(8)问卷

抽样调查的主要形式,即记者根据题材的需要,按照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的原理,从全部研究对象中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然后以纸面的形式,拟定出若干个简洁明了的问题,将问卷送至受众手中

(9)电话采访

在很多情况下,它往往补其他采访不足,使新闻得以真实、迅速地报道出来。

注意准备要充分;提问要凝练;记录要及时;

(10)网络采访

网络采访的主要特点:①信息的广泛性

②采集形式的多样性

③新闻采写的即时性

④信息容量的无限性

⑤信息采集过程的交互性

主要形式:①直接转载信息

②组织网络调查

③通过E-mial交流

④查阅收集资料

从性质上分:

(1)常驻采访

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

要求记者:1、具有全局观念,从驻地的实际出发,注意采写既能反映当地实际又对全局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

2、要有较强的独立社交能力和广播的知识;

3、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

4、掌握采写各种新闻体裁的技能;

5、尊重所在国家、地区的风土人情,遵守所在国家、地区的政策法令

(2)突击采访

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性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

具体要求:记者必须闻风而动,迅速赶赴事件现场,要忙而不乱,冷静观察,尽快弄清事件的起因、性质和相关材料,并有立等可取的写作能力。

(3)交叉采访

在同一期限内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可以省去重复找人和路径往返所费的时间,是一种投入少、收效高的采访形式。

交叉艺术和要求:1、记者应根据新闻线索统筹安排,利用所在单位或地区的人员、交通、资料及通讯设备等便利条件,有先有后、有主有次、有条有理地进行交叉采访

2、记者头脑应冷静,决定应果断,行动应迅速,反应应敏捷

(4)巡回采访

按照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一般没有具体、明确的采访对象和报道题目,主要由记者根据编辑部总的报道思想灵活掌握,在巡回路途中选择若干新闻题材就地采访,连续不断地向受众进行系列报道,又称旅行采访。

(5)隐性采访

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殊采访活动。

适用于:1、潜入敌军、敌对分子、犯罪分子之中的采访活动;

2、估计采访对象会拒绝与记者合作的采访项目;

3、不宜公开记者身份的采访场合

(6)易地采访

记者到分工范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

好处:1、开阔记者眼界

2、帮助本地记者有效地发现新闻

3、促进各地记者相互学习、取长补短

注意事项:1、不要自视高明,不要下车伊始哇啦哇啦地指手画脚,要谦虚谨慎,甘当小学生

2、要利用易地采访机会,熟悉各地的情况,开阔自己的知识面,增强全局观念,与外地记者真诚合作,提高相互间的报道水平

第五节新闻采访的认识路线

1、唯物论的反映论

尊重客观事实,从事实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采集事实。

2、唯心论的先验论

往往喜欢预先想好一套框框,去硬套人家的话语,从而印证自己

的想法,走的是先验论的路线,往往导致失实。

唯心方法的病根:

(1)武断、无知失方向

(2)投机取巧找捷径

(3)为求深度搞臆想

第二章新闻采访需要的基本修养

新闻院系培养跨世纪人才的八个基本条件:

1、忠于祖国,爱我中华。首要条件

2、勇于吃苦,不怕牺牲

3、严于律己,为人表率

4、仗义执言,敢讲真话

5、口头,笔头能力俱佳

6、知识广博

7、体魄强健,意志坚强

8、基本技能,样样皆能

第一节关于作风修养

1、要有优良的思想作风修养

其内涵是记者要有一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水平和党的政策水平,具备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在政治上同党中央保持一致,并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2、工作作风

核心是新闻工作者的牺牲精神和冒险精神。

第二节关于道德修养

新闻职业道德:即指记者在采写、传播新闻过程中与人、与社会相处时的行为规范。我国最早提及新闻职业道德内容的当数宋代对民间小报的指控。率先明确提出“提倡道德”是报纸职责之一的是徐宝璜先生,而最早将“品性”认定为“记者资格”第一要素的则属邵飘萍先生。

新闻职业道德包括的具体范围和基本内容:

①坚持真理,忠于事实;

②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③深入实际,体察民情;

④互敬互学,积极竞争;

⑤摆正位置,不谋私利;

⑥甘为人梯,严禁剽窃。

记者与人、与社会相处的具体关系主要有:

①记者与新闻事实的关系:

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从而对党的事业负责,对受众负责,是新闻职业道德的核心内容;

②记者与群众的关系:

1、记者与采访对象的关系(态度问题);

2、记者与受众的关系(创造一切机会广泛解除受众;要及时处理受众来访、来电、来信);③记者与同行的关系。

1、新闻单位与新闻单位之间的关系

注意:(1)抢独家新闻和组织纪律问题

(2)对同行失误的态度问题

2、新闻单位内部之间的关系;

3、记者与通讯员之间的关系

误区:一、雇用观念严重;

二、轻视通讯员的劳动成果;

三、将通讯员视为捞外快的渠道;

如何处理:一、要把通讯员看作是专业之师;

二、甘于做无名英雄;

三、努力维护、塑造自身形象。

第三节关于知识修养

(一)知识修养的重要性、必要性

现实意义:①能提高采访活动效率;

②能满足受众求知心理;

③能加强采访写作综合能力。(二)知识修养的范围和内容

①理论知识修养

是最重要的,这是由新闻工作性质决定的。

②新闻专业知识修养

指新闻专业基础业务知识修养

③基础知识修养。

第四节关于技能修养

①熟悉和掌握方言和土语的技能;

②熟悉和掌握至少一门主要外语的技能;

③熟悉和掌握摄影技能;

④熟悉和掌握电脑操作技能;

⑤熟悉和掌握驾驶各种交通工具的技能;

⑥熟悉和掌握辨向、测时技能。

第五节关于情感修养

①情感是融洽采访气氛的桥梁;

②情感是构成谈话的基因;

③情感是促使记者采访的动力;

④情感是写作激情的源泉;

⑤情感是新闻报道的重要构件。

第六节关于体质修养

①始终保持乐观、积极的工作和生活态度;

②尽力养成良好、有序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③合理安排自己的一日三餐和睡眠。

第七节关于公关修养

①不要轻易失信;

②不要忽冷忽热;

③不要夹杂私利

第三章新闻采访报道必须坚持的基本要求

第一节关于真实性

真实性:即指新闻报道必须反映事物的原貌,通常也称为准确性。(一)真实性的具体要求:

①构成新闻的基本要素必须真实;

②新闻所反映的事实的环境和条件、过程和细节、人物的语言和动作等必须真实;

③新闻引用的各种资料必须确切无误;

④新闻中涉及的人物的思想认识和心理活动等必须是当事人所述;

⑤讲究分寸,留有余地

1、要求新闻报道既客观全面,又要注意防止片面性、绝对化,否则,即使是一个基本真实的事实,也会令人生疑;

2、在许多情况下,单单就某一个具体事实而言,是绝对真实的,但是,将该事实放到全局、大背景下考查,就很难说是真实的了。

(二)新闻报道失实原因:

①初步接触,不明要求;

②作风浮夸,粗枝大叶;

③知识不足,真假难辨;

④道听途说,不经核实;

⑤追求生动,合理想像;

⑥急功好利,夸大事实;

⑦移花接木,牵强附会;

⑧沽名钓誉,胡编乱造

第二节关于思想性

思想性:即指新闻报道的思想观点或政治倾向。在中国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新闻报道中的体现。即指政党的新闻事业通过具体的新闻报道,以影响、指导受众的思想和行动,把他们引导到一定的目标上去。思想性也俗称指导性。

怎样使新闻报道较好地体现思想性:

(一)传播信息是思想性得以实现的客观条件

努力找到思想性与受众心理的交叉点

(二)抓准问题是思想性强的关键

抓哪些问题:

1、抓党的方针政策贯彻执行过程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抓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

需处理好以下环节:

1、要完整、准确地学习领会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中央政策、指示的精神实质;

2、坚持深入实际,调查研究;

3、思想解放,肯钻敢碰;

(三)增强可读性是思想性强的业务手段

1、引而不发,含而不露;

2、借用知识,纠正偏见;

3、增强趣味,寓教于乐。

第三节关于时间性

时间性:指迅速及时地报道新闻。

新闻报道迟缓的原因:

①有关记者编辑的观念陈旧,作风素质较差;

②新闻机构的管理体制不太合理,审稿制度繁琐;

③通讯、交通设备更新慢;

④发行渠道单一;

坚持时间性的做法:

①新闻从业人员的时间观念要转变、强化;

②新闻从业人员的工作作风修养要增强;

③采编人员的分工不宜过细;

④先简后详地搞连续报道;

⑤简化审稿制度;

⑥尽可能更新通讯设备和交通工具;

⑦组织强有力的多渠道发行网

第四节关于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即指让新闻的思想观点通过事实自然地得以流露。记者一般总是带倾向性地选择事实,因此,事实能反映、体现记者的立场与观点。

(一)新闻为什么要用事实说话

①新闻的本源是事实;

②事实胜于雄辩

(二)怎样用事实说话

①精选事实

较好用事实的前提和保证

②多细节,少议论

议论时,一不能多二不能俗

③多解释,少晦涩

④插叙场景、背景和人物形象

旨在增强新闻的形象性和感染力

第四章敏锐感知和判别新闻

第一节关于新闻敏感

新闻敏感:即指新闻工作者及时识别新闻价值的能力,也就是新闻工作者的感官对新闻人物、新闻事件、新闻事实所蕴含的新闻价值的敏锐感知能力。这是新闻工作者必备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是长期从事新闻实践的经验和结晶。西方新闻界通常称新

闻敏感为新闻嗅觉,或称“新闻鼻”、“新闻眼”。

(一)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①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

这通常称作记者的政治敏感,或叫政治洞察力。这是新闻敏感的主要内容。

②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够吸引较多受众

即指记者面对新闻事实,要迅速估量出其对广大受众的吸引力

③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④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⑤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可能出现的新闻

指记者对于新闻事实的发展趋势和本质作出科学分析时所表现出的一种素质,是一种见微知著的能力。

(二)新闻敏感的培养途径:

①及时学习、掌握党的新政策、新精神;

②要立足全局看问题;

③要十分熟悉点上的情况;

④知识广博助敏感

(三)新闻敏感与新闻工作责任感的关系:

记者的新闻工作责任感是比新闻敏感还要重要的东西,也可以说,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责任感派生出来的。

第二节关于新闻价值

(一)关于新闻价值的定义

新闻价值:原是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的基本概念,被称为记者的“第六感官”。是事实构成新闻诸因素的客观存在,是记者判断事实是否成为新闻的尺度。

(二)新闻价值的诸因素

①重要性:指新闻事实具有震撼人心、能在某种程度和范围内产生较大影响的特质;(主要因素、核心因素)

②显著性:指新闻人物和事件具有引人注目的特质;

③时新性:指新闻发生的根据具有确定新闻事实的最起码的特质(一时间性;二新鲜性);

④接近性:指新闻事实具有令人关切的特质。

⑤趣味性:指新闻事实具有引人喜闻乐见的特质。

西方资产阶级新闻学一般都把读者兴趣作为新闻的基础和试金石

我们所倡导的趣味性原则是健康、高尚,有趣不俗,有益无害,决非污染社会及人的灵魂的庸俗、低级趣味。

第三节关于新闻政策

(一)新闻政策的含义

新闻政策:即指关于新闻报道政策界限的规定。具体包括:能报道什么,不能报道什么,着重报道什么,一般报道什么,以及报道中应注意些什么等等。

(二)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关系

新近发生的某个事实能否报道,一要看其是否具有新闻价值,二要看其是否复合新闻政策,两则兼备,就报道,缺一,就不报道,两者之间应当相辅相成,互为制约。

有两种不良倾向值得注意:一是偏重新闻政策,忽略新闻价值,二是只求新闻价值,不顾新闻政策

综上,新闻报道应该是新闻价值和新闻政策的结晶,失去其中任何一个,都不是合乎要求的新闻报道。当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发生矛盾时,在我国目前的一般情况下,应当服从新闻政策;如果新闻政策有缺陷,则通过一切可行办法,力促有关部门修订。两者辩证统一。

中编

第五章采访活动的第一阶段

采访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一般分为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通常也称为采访前期、采访中期和采访后期。采访的第一阶段也即采访的策划与准备阶段。

新闻策划:对整个新闻传播过程的谋划设计

第一节怎样明确报道思想

报道思想:即指新闻报道的目的以及实现这一目的的范围、内容、方法。它是编辑部依据党和政府在一定时期内有关的宣传报道方针、政策、策略而规定的新闻报道所要达到的目的,以及要达到目的的方式方法的大体框架。(一)新闻采访目的受报道思想制约并服务于报道思想

(二)报道思想要符合实际。

报道思想与主观“框框”实质上是一回事,只不过是一个问题的两种说法而已。

具体采访时应注意:

①报道思想和“框框”都是主观产物,它能够引导记者更好地深入实际,有效地挖掘新闻事实,但这仅仅是就一般情况而言。有时,报道思想与“框框”同客观实际也有不符的时候,此时记者则应当相机修订或改变采访计划。

②报道思想和“框框”虽然是对以往实践的科学总结,是指导记者深入实际的指南和依据,但这毕竟总还是属于“上面的”。比较而言,记者则应当更重视“下面的”,即来自客观实际的第一手材料。记者只有理顺、摆正了“上”和“下”的关系,才能不把报道思想和“框框”当教条。

第二节怎样获取新闻线索

(一)新闻线索的地位与作用

新闻线索:是指新近发生的事实的简明信息或信号。

新闻线索不等于完整的新闻事实,不能现成地拿来构成新闻报道

获取新闻线索在整个采访过程中,位置处在

明确报道思想和进行采访准备之间

作用:它可以给记者指明到哪里采访、采访

什么的大致方向和范围,给记者提供了感知直至

认识整个事物的前提和基础。

(二)获取新闻线索的主要渠道

①通过党和政府的政策、决议及负责同志的活动、讲话;

②通过各种会议、简报;

③通过记者耳闻目睹;

④通过记者对日常情况的积累;

⑤通过广大受众、亲友的提供。

(三)运用新闻线索注意事项

①注重验证,不硬顺藤摸瓜;

②尊重规律,不要拔苗助长;

③讲究时宜,不要大材小用;

④合理安排,不要齐头并进

第三节怎样进行采访准备

(一)平时准备

①理论的准备

②政策的准备

③情况的准备

④知识的准备:功效:

(1)有助于同采访对象迅速有效的交谈

(2)有助于敏锐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3)有助于深刻揭示新闻主题

(二)临时准备

又称专题准备或专项准备

具体方面:

①收集新闻事件的相关资料

②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的基本情况,找准心理差异

③拟定采访计划和调查纲目

采访计划:即指大体的活动方式,确定要访问的部门、人员及其先后顺序,设想一下写什么体裁,多少字,采写周期等。所谓调查纲目,即指所要提问的大纲细目

④检查有关物质的完备情况

第四节怎样明晰对方心理

(一)掌握采访对象心理的必要性

记者掌握采访对象的被访问心理,可使访问准备工作做得更有针对性和更趋完善。这是因为,如果不知道将来要采访的对象的基本情况和被访问心理,只是按照一般程序作一般性的访前准备,这种准备在很大程度上会带有盲目性,就可能搞事倍功半的低效益活动。

因此,要使记者的访前准备更趋完善,使采访者和被采访者双方能在真情实感之中进行一场协调的有效采访,记者就不能不剖析并掌握采访对象的访前心理。(二)采访对象访前心理的分类

从性质内容上看可分为:

①先期性心理

即指采访对象对新闻事业、新闻单位、新闻记者及新闻采访活动的观念。这一观念构成采访对象访前心理活动的基础。

②临访性心理

即指采访对象接受记者采访请求后的心理,通常也称作采访对象临访期间的原始心理。这一心理一般主要由采访对象对自己在某一新闻事件中所处的“新闻位置”和临访心境组成。

从表现形式上看,可分为:

①积极配合型

采访对象积极按照记者的要求提供素材,显得十分主动热情

②一般协作型

采访对象公事公办、不冷不热,采访活动平静无高潮

③蓄意应付型

采访对象根本不愿意接待记者,态度冷漠生硬,拒不回答或故意讲错,甚至与记者唇枪舌剑,挖苦讽刺记者

第五节怎样创造访问条件

(一)为什么要创造良好的访问条件

因为记者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的挖掘出所需要的事实材料,然而,采访对象的性格等心理反应又各不相同。面对这些心理反应不一的采访对象和种种复杂的采访局面,记者又要限时限刻、有质有量地完成采访任务,除了掌握熟练的采访方法、技巧和具备良好的意志品质外,访问前和访问中还必须创造各种良好的访问条件,否则,访问效益难以实现。

(二)创造哪些访问条件

①商定较适宜的访问时机(1、让采访对象自己约时间;2、与采访对象一起工作或生活片刻)

②设计较得体的仪表风度

③讲究较文明的言谈举止

④调节较融洽的访问气氛

原则是先避开正题,拣对方最熟悉、最感兴趣、最易回答的事物和问题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

步骤:

1、只需简单表明身份和来意,然后自己找个地方坐下来,可以顿时缓解紧张气氛;

2、趁落座之机,迅速用眼光扫视一下室内环境的布置和装饰,然后将视线停留在某一物体上了;

3、以这一物体为话题,与对方闲聊片刻。

⑤摆正较合理的相互关系(记者应自尊与尊重采访对象)

原则是不卑不亢、谦虚庄重,对任何采访对象都扫除等级观念,除少数敌对者外,均以礼相待,以诚相处。

1、见了外宾、领导、名人、专家等采访对象,不要低三下

四、阿谀奉承;

2、见了基层普通群众,也不要眼睛朝天、盛气凌人;

⑥穿插较丰富的形态语言

面部表情;体态表情;手势;

⑦掌握较灵活的注意转换。

具体做法:1、强调采访意义;

2、约束神情语态;

3、排除外来干扰;

4、变换活动方式

第六章采访活动的第二阶段

采访活动的实质性阶段,则在采访的第二、第三阶段,即采访活动的中、后期,或称作意志行动的执行阶段。

第一节怎样掌握提问技能

提问:实质是运用谈话的方式研究采访对象心理的一种方法,是记者采访活动的主要实施形式,也是关系采访活动成败的关键。(一)提问的三种形式

①正面问

即提问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单刀直入,不要拐弯抹角兜圈子。适用于两类采访对象:记者熟悉的或干部、学者、演员、外宾等;

②侧面问

即运用启发引导的原理和技能,旁敲侧击,循循善诱地促使采访对象对以往的新闻材料产生回忆。

启发引导通常也称联想,由具体规律和方法可循:

1、接近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对在空间或时间上相接近的客观事物形成联系,而使采访对象通过一事物回想起另一事物;

2、相似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凭借经验,假设、列举出在性质上相似的一些客观事物,而使采访对象通过这些事物回想起另一些事物;

3、对比性启发引导。即记者列举、假设出在性质上相反的一些客观事物,而是采访对象引起对另一事物的回想;

③反面激

即记者通过一定强度的刺激设问,促使采访对象的感觉由“要我谈”转变为“我要谈”,从而打开采访通道。此形式通常用于谦虚不想谈、有顾虑怕谈或自恃地位和身份高而不屑谈等采访对象。

反面激可从两个方面掌握:

①激问。即记者在其所假设的问题中,投入一定强度的刺激,迫使对方感觉朝相反方向转化,然后趁势追问;

②错问。该方式的刺激强度超出激问,而且,要求记者从事实的反面设问。

(二)提问的注意事项

①提问宜简洁;

②提问宜具体;

③提问宜间接;

④提问宜深刻;

⑤提问宜自然;

⑥提问宜节制(一、谈话提问要得体、贴切;二、谈话提问要讲究分寸)

第二节怎样主持调查座谈

(一)调查座谈会的效果

①节省时间;

②互相启发;

③及时验证

(二)主持调查座谈会的技能

①事先通知对方;

②精心选择参加座谈人员;

③控制参加座谈会的人数(三五人或六七人为宜);

④不要轻易下结论;

⑤做深入采访捕捉线索的有心人

第三节怎样开展现场观察

新闻采访的现场观察:是指记者的大脑及眼、耳、鼻、舌、身感觉器官同时运作,以眼为主从而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的现场采访形式。通俗讲,就是记者用眼睛采访。

(一)为什么要强调现场观察

强调现场观察即是强化视觉功能。

①人的一切认识活动都必须靠感觉开始;

②感觉是由人的感觉器官与客观实际相联系的反映;

③视觉是最灵敏的感觉器官

(二)现场观察在采访中的具体功能

①能核实新闻事实的真伪,增强希望能的可信性;

②能激发鲜明、生动地表达事物的灵感,增强思维的敏捷性;

③能加深对主题的理解,增强新闻的深刻性;

④能为通俗地解释事物提供前提,增强新闻的可读性;

⑤能使采访对象触景生情,增强认知的可能性

(三)现场观察时的注意事项

①明目的;

②多请教;

③抓特点;

④选地点(掌握一定的明度,获得较好的感受效应;巧择适宜的视角,增强视觉的敏锐程度);

⑤善用脑

第四节怎样协调听觉功能

①悉心闻取线索;

②适时调节音强;

③着力训练听力(专心、虚心、耐心)

第五节怎样做好采访记录

(一)记录应以笔记为主、心记为辅

(二)记录内容的主要范围

①记要点;

要点:即新闻事实的关键材料或新闻事件发展过程中的关键之处

②记易忘点;

③记疑问点;

④记采访对象的思想和有个性的语言;

⑤记观察所得;

⑥记记者的联想

(三)记录注意事项

①行与行之间的空白要留得宽一些;

②字迹应尽可能工整

第七章采访活动的第三阶段

采访的第三阶段也即采访的后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关键阶段第一节怎样精心深入采访

(一)悉心抓特点

具体方法:1、看准形势抓特点;

2、通过比较抓特点;

其一,通过纵断面的比较,也即顺序比较法。

即从历史角度看问题,将一事物同它过去的同类事物进行

比较,只要再量和质上找出事物之间的相异之处,就是特

点所在。

其二,通过横断面的比较,也即对照比较法。

即把一事物置于同一时期的同类事物中相比较,继而找出

他们之间量和质得过方面的相异之处,就是特点所在。

3、选择角度抓特点

即把大的、总的报道思想及题材,选择一个最具有特色的侧面,切入口,然后深入挖掘,以小见大,通

过具体、新鲜的事实表现主题。

在选择角度时,应当抓住3个字:

一要比;即要求记者在明确报道思想和详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先试选几个角度,然后逐一分析比较,看哪个

最能体现特色和主题。

二要小;就是一角、一个侧面,不能贪大求全

三要异。即避免雷同、效仿,要精于避熟,要敢于独创、标新立异。

(二)悉心抓本质

注意:1、对问题要想得宽一点、远一点;

即记者采访调查的面要宽广一点,思考问题要深远一点。

2、对问题要钻得透一点、深一点;

即记者对问题要钻研透彻、深刻些

(三)自觉克服有碍深入采访的思想障碍

(1)盲目自满;

(2)忽略质量;

(3)怕苦畏难;

(4)先入为主;

(5)轻视理论

第二节怎样仔细验证材料

验证方法:①投入记者智力;

②再直接通过采访实践(排斥那些不是事实的新闻)三角定位法:如果要确定一个事实的真实、准确程度,要通过3个信息来源核准。

第三节怎样迅速整理笔记

①通读笔记,回忆整个采访过程,将心记的内容迅速用文字插入同类的笔记材料旁,并纠正、修订难以清晰辨认的笔记内容;

②再通读初步整理的笔记材料,标出页码,并在可能用的材料旁作上自己熟悉的标记;

③根据确定的新闻主题的需要,对材料分门别类,着力使笔记变为写作提纲。最好用不同墨水的笔,将材料根据其归属的部分,分别标出123或ABC等。

第四节怎样积累剩余材料

搞好材料或资料积累的作用和意义:

①有利于记者在采写新闻时了解过去、指导现在和预测将来;

②有利于新闻报道更有新意和深度;

③有利于记者从中产生联想进而获取新闻线索。

方法:

①勤奋读书、勤于摘录;

②养成习惯、持之以恒。

资料分类的十个原则:

①指向原则,即收集资料应有明确的方向

②优越原则,即要求对资料能够善于分析,去粗取精

③统筹原则,即对资料要从上下、纵横各个方面统筹兼顾

④价值原则,即收集的资料要经得起时间考验

⑤及时原则,即发现有用的资料应立即做成卡片

⑥认真原则,即资料的精确性力求丝毫不差

⑦全面原则,即对某一问题应尽可能全面、系统地收集

⑧求新原则,即注意收集新动向、新思想、新成就

⑨系统原则,即要系统整理、合理编码

⑩持久原则,既要作长期艰苦的努力,持之以恒

第五节怎样提炼新闻主题

新闻主题:即指新闻事实所提出的主要问题及其表明的中心思

想。它是贯穿一篇新闻的主导思想、主脑和灵魂,是决定新闻的思想意义和指导作用的根本因素。新闻主题是从采访及其所获材料中选择、提炼出来,反过来又统率采访、写作及所有材料。因

此,新闻主题又可称之为采访写作的“统兵之帅”。

新闻主题认识上的两个问题:

①一篇新闻究竟允许有几个主题?

不能同意“两个主题”或“第一主题、第二主题”的说法,而必须强调:一篇新闻一个主题,这是新闻报道的一个原则。这是因为,主题即中心,有了中心,文章就集中、深刻;反之,多主题即多中心,中心多了,文章还谈何集中深刻;

②采访阶段究竟要不要选择、提炼主题?

意在笔先。有经验的记者几乎是在采访的同时,已将主题基本确定好了,或边采访边选择、提炼主题。

在新闻报道中,常有主题处理不当的现象出现,其主要原因:

①主题选择偏杂;主题繁杂,势必就含混不清,报道就不深不透

②议论成分偏多;报道缺乏说服力

如何提炼好新闻主题:

1、首先要选择好新闻主题;记者在选择主题时,是有强烈倾向性的。选择主题时所主张的倾向性是政治上重要、为受众所注意、涉及最迫切问题这三个基本原则。

政治上重要:即指具有方向性或对全局有影响的、有一定政治思想高度和政策思想高度的主题

为受众所注意:即指回答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问题

涉及最迫切问题:即指人民议论纷纷,希望尽快有明确回答、有较强的时间性、指导性的问题

2、在选好主题的基础上,则应当着力提炼好主题

提炼主题:即指记者在占有了大量材料并初步选定了主题以后,开始了认识的第二阶段,即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种上升或飞跃,就叫提炼主题,也称为升华主题。

提炼主题通常依据两个因素:(1)对全局的信清晰度;(2)对材料的认真有序的综合分析。

提炼、深化主题的具体注意事项:①不要强行硬化;②不要分散空乏;③不要雷同浅薄

下编

第八章时事与政治类新闻的采访

第一节怎样采访政治新闻

政治新闻:即指以党政机关为采访领域、以国家方针政策贯彻执行和领导层的重要公务活动为报道范围的新闻体裁。

要求:①立场坚定,头脑冷静;

②实事求是,保证真实;

③作风踏实,深入实际;

④宏观选题,微观选材;

⑤知识广播,善于社交

第二节怎样采访外事新闻外事新闻:即使以报道外宾来访活动和向国外报道本国各方面情况的新闻体裁。

注意:①依靠组织,熟悉情况;

②抓住战机,迅速成篇;

③亲临现场,捕捉细节;

④注重礼仪,遵守纪律

第三节怎样采访会议新闻

现状:会议太多,新闻媒体上的会议新闻台泛滥,会议新闻的报道没有严格遵循新闻报道的规律和原则行事

(一)改进会议新闻的现实意义

由于回忆新闻过多,加之报道手段、形式又单调俗套,因此,弄的广大受众叫苦不迭,甚为反感。许多“黄金时间”被占,“寸金之地”被挤,削弱了新闻报道应有的指导性、群众性、可读性,与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形势极不相符。因此,改进会议新闻的采访写作,已成为广大记者和亿万受众的共同心声。(二)会议新闻的采访要求

会议新闻:即指以各种政治性、专业性会议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采访要求:①摸清会议宗旨,亲临现场采访;

②跳出会议程序,着眼新闻事实;

③坚持报道原则,讲究机动灵活;

第四节怎样采访军事新闻

军事新闻:即指以军事和战争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要求:①时代转变,题材转移;

②明确原则,突出重点;

③讲究效应,注重节制;

④谨慎从事,严守机密;

⑤作风踏实,雷厉风行

第九章经济与科技新闻的采访

第一节怎样采访经济新闻

经济新闻:即指以国民经济、生产建设和群众日常经济生活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一)学习、掌握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与政策

(二)熟悉经济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情况

对记者的帮助:①能判断、预见问题;

②能提出、交谈问题;

③能解释、说明问题。学习时注意:及时、系统、全面。

(三)善于从业务技术堆里跳出来

经济报道的三难:记者难写、编辑难改、读者难读

记者应把注意力放在:①抓问题

②抓事实

③抓角度

④抓趣味

⑤抓通俗(多进行形象比喻;多

进行解释说明;多采用数字换算法;多穿插人物活动与

具体场景)

第二节怎样采访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即指以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及群众科普生活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以往科技新闻报道的不足:(1)术语堆砌、深奥难懂

(2)喧宾夺主、本末倒置

注意:①深入采访,力求真实;

②虚心求教,正确认识;

③长期积累,密切联系;

④慎重评价,切忌溢美。(

慎重的原则有三:实事求是,准确恰当;尊重权威,服从鉴定;不应轻信,善于兼听

⑤讲求效应,掌握时机;

⑥突出个人,兼顾群体;⑦注重解释,巧用修辞。

第十章人物与事件类新闻的采访

第一节怎样采访人物新闻

人物新闻:即指用消息形式报道人物活动与事迹的新闻体裁。(一)人物新闻的特点与作用

①短:一则人物新闻六七百字,报道一个人,说清一件事,阐明一个思想,短小精悍,招人喜爱,鲜明突出,又节省版面;

②快;③活;④强(说服力)。

(二)人物新闻的采写要求

①路子要宽,选人要准;

②突出重点,忌大忌全;

③避免雷同,突出个性;

④粗细结合,重在节制

第二节怎样采访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新闻人物活动与思想的通讯体裁。

通常分为两类:一类是写先进个人与集体的;一类是报道转变中的人物和有争议、甚至是后进与反面人物。

注意:①主题明确,特点鲜明;

②精心选材,富有气息;

③抓好情节,带动全篇;

④重视环境,兼顾群体第三节怎样采访人物专访

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或单位、部门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一般分为人物专访(人物访问记)、事件专访和问题专访。所谓人物专访,即指对新闻人物进行专题访问的通讯体裁。(一)专访的特点与作用:

①针对性;②代表性;③适合性。

(二)专访的采访要求:

①精心选择人物(新闻人物和知情人);

②准确把握时机;

③合理安排观察;

④注意谈话纪实

1、要尊重事实真相,尊重访问对象本意,不能歪曲,或将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

2、保留谈话风格,体现访问对象的个性特征;

⑤控制访谈方向

第四节怎样采访事业通讯

事件通讯:即指较详尽反映具有典型意义的新闻事件的通讯体裁。

分为三种:

①以表扬、歌颂为题材,用以反映重大事件中所体现的时代精神、社会风尚和人们的思想境界及道德水准;

②以批评、揭露为题材,用以触及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弊端,起催人猛醒、驱邪扶正等作用;

③介于表扬、歌颂与批评、揭露之间,即通过报道某一事件,揭示现实社会与生活中存在的问题、矛盾、热点或意义,起活跃思想、启发思路等作用。

注意:

①典型性强,要精心选材;

②突发性强,要闻风而动;

③思想性强,要深入挖掘;

④具体性强,要破题细问;

⑤政策性强,要注意分寸;

⑥延续性强,要跟踪追击

第十一章教卫与文体类新闻的采访

第一节怎样采访教育新闻

教育新闻:即指以教育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采写注意:①知识广博,见多识广;

②密切联系,善交朋友。

与知识分子打交道要注意:诚恳、尊重、主动;

③视野开阔,面向社会

第二节怎样采访为生新闻

卫生新闻:即指以医疗卫生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采写注意:①作风踏实,虚心求教;

②微观细察,力求通俗;

③客观公正,求真求实

第三节怎样采访文艺新闻

文艺新闻:即指以文化艺术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采写要求:①体现特点,明确职责;

②亲临现场,认真观察;

③实事求是,准确评价;

④穿插背景,增强深度;

⑤常来常往,成为知音

第四节怎样采访体育新闻

体育新闻:即指以体育活动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

采写要求:①以快制快,分秒必争;

②熟悉情况,深刻准确;

③强化观察,待机提问

1、要趁运动员、教练员空闲时访问;

2、提问的内容事先要准备,提问要明了,谈话要简短;

④掌握分寸,切忌偏激;

⑤提高认识,开阔视野;

⑥控制情感,迅速发稿

第十二章社会与生活类新闻的采访

第一节怎样采访社会新闻

(一)社会新闻的历史与定义

社会新闻:即指以反映社会生活、社会问题为报道题材的新闻体裁。俗称“8小时以外的新闻”。

社会新闻产生于19世纪30年代的“大众化报纸”盛行时期,最初以色情、暴力等题材为多。

(二)社会新闻的特点

①广泛性;

②知识性;

③趣味性;

④突发性;

⑤思想性

(三)社会新闻的采访要求

①闻风而动,刻不容缓;

②利用空闲,捕捉线索;

③研究社会,多思好奇;

④广交朋友,建立热线;

⑤讲究趣味,反对庸俗;

⑥力求辨证,客观全面

第二节怎样采访灾害新闻

灾害新闻:即以灾害孕育、发生、发展、危害及预防、抗灾、减灾等人类与之斗争为题材的新闻体裁。

题材的特性:①突发性;

②严肃性;

③客观性;

④情趣性;

⑤科学性

采访注意: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②热情讴歌,正确导向;

③融入情感,弘扬人性

记者特别注意抓取灾害新闻的组成因素,具体有:

①死伤情况;

②财产损失情况;

③原因;

④救护、救济情况;

⑤灾区灾后情况

第十三章其他类新闻的采访写作

第一节怎样采访新闻小故事

新闻小故事:是通讯的一种体裁,素有“小通讯”、“袖珍通讯”之称。

其特点与作用是,从社会生活、社会实际的侧面取材,主要用以反映新人、新事、新气象、新风尚,反映时代洪流的浪花,可以收以小见大,一叶知秋之效。

采写要求:①取材范围要小;

②人物事件要真;

③故事情节要奇;

④涉及褒贬要慎;

⑤表现形式要活;

⑥语言文字要实

第二节怎样采访特写

特写:即以描写为主要表现手段,对能反映人和事本质、特点的某个细节或片断,作形象化的“放大”和“再现”处理的一种新闻文体。

注意:①观察须严细;

②选材须精当;

③结构须紧凑;

④篇幅须短小;

⑤角度须奇异;

⑥表现须艺术(叙述、议论、描写、抒情)

第三节怎样采访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迅速、及时、形象地表现现实生活中具有典型意义的真人真事,带有新闻报道和政论性质的一种独特的文体。

采写要求:①立足时代,摸准题材;

②深入采访,确保真实;

③清扫外围,间接采访(间接采访:对新闻事件的有关目击者、知情者及有关联的人作访问。

间接采访的好处:

1、有助于提高采访效率;

2、有助于扩大视野,增加线索;

3、有助于保证新闻的真实性;

4、有助于增强报道的深度;

5、有助于防止片面性;

④精心选材,合理用材(报告文学写作主要应抓两条:立意和剪裁);

⑤交友交心,观察体验

第四节怎样采访连续性新闻

(一)连续性报道及其特点、作用

连续性新闻:即指对新闻人物或事件在一定时期内持续进行的报道。一般用于重大题材或正在发展过程中的事物,不断从新的角度反映过程的进展及其在社会上引起的反响,收到集中、突出的宣传效果,以形成舆论和引起读者的关注。

(二)采写中的注意事项

①注意优化组合

1、反对简单相加;

2、掌握报道节奏;

3、讲究善始善终;

②注意系统思维;

③注意反馈失调

第五节怎样采访批评性新闻

(一)批评性报道的意义和作用

①是传播媒介与生俱来的一种重要职能;

②是当前新闻改革一个重要而迫切的课题;

③是党和政府有力量的体现;

④是人民群众民主管理国家的主人翁精神的生动体现(二)采写批评报道的注意事项

①深查细访,捕获细节;

②反复核实,务求准确;

③语言质朴,巧用含蓄;

④分寸得当,褒贬有致

(三)应当依法办事,确保道路畅通

五难:(1)采访难

(2)稿件送审难

(3)见报难

(4)解决问题难

(5)批评者处境难

第六节怎样采访深度性新闻

(一)定义与特征

深度性新闻:是一种涉及重大题材,系统提供新闻事件的背景,用客观形式进行解释分析从而延伸和拓展新闻内涵的报道形式,是西方的舶来品,英文是in-depth report。深度报道侧重回答新闻要素why、how,旨在揭示新闻深层次的内涵。

其特征主要有:主题的鲜明性、

题材的重要性、

报道的详尽性、

表现手法的多样性。

(二)产生的背景

(三)业务要求:

①着眼整体,博中求深;

②改变机制,分工宜粗;

③精选角度,优化组合;

④触及矛盾,正视现实

第七节怎样采访预测性新闻

(一)产生的历史背景

①希望预知未来,是人的普遍心理需求;

②是信息化时代的必然产物。

(二)定义与特点

预测性新闻:即新近发生的预测性事实的报道。

(三)采访中的业务要求

①改革观念,主动出击;

②审慎行事,准确第一

第八节怎样采访精确性新闻

(一)精确性报道的定义

精确性新闻:即指将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新闻报道方法融为一体的报道形式。泛指以各种问卷调查结果组合为新闻的报道形式。开创精确新闻报道风气的是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新闻系教授迈尔。

(二)精确性报道的特色与作用

①不受新闻来源的制约;

②真正反映群众的意愿;

③利于舆论监督的落实。

(三)精确性报道的业务要求

①依照一定的研究程序;

②掌握科学的抽样方法;

③格外重视问卷设计

第九节怎样采访热点新闻

热点新闻:即媒体集中一定力量对某个社会热点所持续进行的具有相当广度、深度和力度的报道。

分为两类:①预期性;

②非预期性。

采写注意事项:①要化解疏导,不要激化矛盾;

②要适度介入,不要喧宾夺主

热点新闻报道必须遵循3个原则:1、媒体不能没有热点新闻报道;

2、媒体热点新闻报道不能过多;

3、热点新闻报道不能给社会添乱;

③要精心策划,不要瞎碰乱闯

第十节怎样采访短新闻

采访中应注意抓住两个主要环节:

①主题必须集中,力避繁杂(1、忍痛割爱保精华;2、注意发展搞系列);

②材料必须精巧,以少胜多;

③导语必须务实,忌写套语;

④文章必须审阅,删繁就简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笔记 一.新闻与事实的关系 新闻来自事实,由事实构成,是事实的记录和再现。事实第一性,新闻第二性,一个是源,一个是流,先有事实后有新闻,再者的关系不容分离,更不容颠倒。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从本质而言,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具体表现在: 1.只有认识事实,才能反映事实,而对客观事实的认识,尽管可在贯穿整个采访写作过程, 但是,认识事实的任务基本上在采访阶段完成; 2. 抓新闻就是抓事实,写新闻就是写事实,新闻写作有赖于对事实的采访; 3. 采访的深度和广度,直接关系到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4.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从内容。新闻写作的基础在于采访,采访决定新闻写作,这是人 们对客观事实认识的规律,也是新闻采写经验的总结。 5.在事实成为新闻的转化过程中,新闻写作是一个必经阶段和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采访 活动也要受写作的制约和检验,新闻的写作对于采访有能动作用。 总之,按照唯物主义的辩证观点,采访是写作的前提和基础,写作是采访的表现和结果,既要深入采访,又要讲究写作,二者不可偏废。但从采访写作关系的实质来看,应该说是采访决定写作。 三.采访写作的两个明显的特点: 一是更加强调实践性; 二是有鲜明的政治性。 四.新闻采访和写作要特别注意的两个"正确"对待: 一是要正确对待我们党的新闻工作在采写方面的传统经验;

二是要正确对待西方新闻界的采访写作经验。 五.新闻采访艺术: 主要研究如何运用唯物辩证观点、求实观点和群众观点,正确处理好新闻采访中的微观与宏观、个性与共性、现象与本质的关系,记者和采访对象的关系,并运用心理分析加以调节和控制,使采访逐步深化,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正确地把握事实和报道事实。六.新闻采访的概念和性质 采访--是指记者和其他新闻工作者,为完成报道任务或了解某些情况,围绕采集新闻事实材料而进的一项特殊的调查究活动。 从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看问题,采访的性质是主观认识客观并把握客观,是记者向客观事物"进行调查研究活动",但与一般的调查研究又有不同。采访是以新闻事实为对象、以新闻报道为目的的一种专业性极强的调查研究。 七.采访的特点: 采访是一项特殊的调查研究活动,它与一般的调查研究比较,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相同点表现在: 1. 都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使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2. 都以正确态度和科学方法,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获得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材料,弄清 事物的真相,探求其本质与规律; 3. 都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 不同点表现在: 采访这种调查研究活动有其特殊性:新闻性、突击性、广泛性、灵活性、持续性八.采访的目的、任务与作用: 采访的目的就在于获得新闻;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全国200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新闻采访写作试题 课程代码:0065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 小题,每小题 1 分,共25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 .我国最早研究新闻采访学的专著《实际应用新闻学》的作者是(d) A .徐宝璜 B .邹韬奋 C .戈公振 D .邵飘萍 2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明显区别在于前者的主旨是(b) A .整理并取舍新闻材料 B .反映并表现客观实际 C .认识并把握新闻事实 D .分析并组织事实材料 3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c) A .专业性 B .突击性 C .灵活性 D .多变性 4 .新闻采访的基本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是() A .实事求是 B .去伪求真 C .不偏不倚 D .独立思考 5 .由新闻单位派出并专门负责采访报道某一行业的记者是() A .地方记者 B .专业记者 C .特派记者 D .机动记者 6 .记者的首要工作任务是() A .反映内部情况 B .揭示新闻真相 C .及时采写新闻 D .反映群众呼声 7 .人们常说,记者好像比别人多长了一只鼻子,这是指记者具备() A .第五感官 B .业务素质 C .专业水平 D .新闻敏感 8 .新闻的发现开始于() A .新闻线索 B .新闻事实 C .新闻采访 D .新闻眼光 9 .客观事实成为可供传播的新闻不仅要求其本身具备新闻价值,还必须符合 () A .新闻政策 B .公众需要 C .传播规律 D .采访经验

10 .新闻采访比社会调查具有更大的难度有一个重要原因是采访必须() A .深入不同领域收集大量资料 B .在有限时间内了解事实真相 C .参与事件获得采访对象信任 D .把观点和事实材料统一起来 11 .新闻记者平时必须积累丰富的知识和材料以便在突发新闻现场从容应对, 这种采访的准备工作是() A .直接准备 B .狭义准备 C .间接准备 D .紧急准备 12 .选择采访对象首先应该选择() A .最熟悉的人 B .不同意见者 C .新闻知情者 D .新闻当事人 13 .决定采访成败的关键因素是() A .资料是否丰富 B .观点是否鲜明 C .知识是否专业 D .提问是否成功 14 .新闻写作的基础是() A .新闻实践 B .新闻知识 C .新闻采访 D .新闻对象 15 .新闻改革初期,《天津日报》提出“抓活鱼”的口号是要求新闻写作必须具 备() A .时效性 B .针对性 C .灵活性 D .真实性 16 .新闻的狭义主题多指对国内外政治时事的报道,最明显的特性是() A .多样性 B .倾向性 C .层次性 D .宽泛性 17 .记者从纷繁复杂的材料中遴选出的对新闻写作有用的材料是() A .新闻背景 B .新闻事实 C .新闻素材 D .新闻依据 18 .新闻语言有特殊要求,一般情况下() A .中性词多于褒贬词 B .形容词多于限制词 C .长句多于短句 D .书面语多于口语 19 .新闻的社会传播主要靠() A .电话 B .社论 C .通讯 D .消息 20 .不同类型消息的重要性有区分,通常表现为() A .软新闻比硬新闻重要 B .硬新闻比软新闻重要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五.不畏艰辛:具有战胜困难的能力。 第一章新闻采访的本质和主体 第一节新闻采访的含义和特点 一.新闻采访的概念界定 现有的新闻采访定义:素材搜集说;调查研究说;互动行为说。 新闻采访是有关人员出于大众传播的目的,通过观察和访谈等手段,对可能受到广泛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的搜集活动。 二.特点: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关注事实的新闻价值。 第二节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新闻采访笔记重点

党报突破口:注重“南风效应”的宣传艺术 1.“官方”时政头向“大众”的宣传转变 2.“长、空、假”的文风向“短、实、新”的文风转变 3.“呆板单一”的版面向“生动活泼”的版面转变 1、新闻写作的基本原则: 1. 真实性(重点记):新闻的生命和灵魂 真实:新闻真实性:在新闻报道中的每一个具体事实必须合乎客观实际。即表现在新闻报道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原因和经过都经得起核对。 关于“真实”的规范: 对于记者:保证确有其事;保证新闻的基本要素真实;标注新闻出处;写作中避免片面性,描写要有分寸,避免渲染和夸大。 对于编辑: 坚持核实原则;确保权威的、多方求证新闻来源;慎用匿名、化名报道。 2. 客观性: 3.公正性原则: 二、新闻角度的选取方法: 1. 以小见大选角度:不能贪大求全,典型角度小一点 2. 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出发选取新闻角度,从报道中找出与人民相关 的报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从读者关切点找角度。 3. 从新闻事实的特殊性中选取新闻角度 4. 从事物的侧面找角度 三、什么是用事实说话 指在忠实地报道事实的基础上,通过对事实的适当选择与表述,巧妙地表达报道者的立场观点的一种报道手法 两个要素:事实、观点 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都离不开两个要素:“事实”和“观点”(说话)。它的特点在于两者结合的方式。 如何用事实说话 1.通过选取典型事实说话 2.通过借助直接引语说话 3.通过运用背景资料说话 4.通过再现场景说话 用“精华”说话,借助新闻人物之口表达记者的观点 四、新闻跳笔的特点: 1.在文体结构上是多段体

2.与一般文字作品所要求的上下文衔接、具有连贯性、讲究起承转合不同,它主张词句要“跳”着走。在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可以有、甚至必须有比较大的跳跃 3.表面上彼此好像没有很大联系的段落,实际上有内在的逻辑。 如何使用新闻跳笔: 使用新闻跳笔的技巧(了解): 1.形式上短段落,多分段 2.运用细节、场景、背景、引语等事实,进行不同组合,注意用事实说话。 3.通过小标题的使用和版面编排的方式体现新闻跳笔。 五、新闻标题的构成 1.主题:主题是新闻标题中最主要的题目,是标题的核心部分,用以说明最主要的事实或者观点,所用的字号也最大,地位最突出 2.引题(肩题、眉题):引题是位于主题之前,用于引出主题的一个辅助性的题目。引题又叫眉题和肩题,字号一般小于主题 3.副题(子题):副题是位于主题之后,对主题进行补充和说明的辅助题目。副题又叫子题,字号小于主题和引题 六、消息头的种类: 主要有“讯”和“电”两种。 “讯”:以邮寄或书面递交的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凡是报社通过自身渠道所获得的本埠消息,一般都标有“本报讯”。若稿件来自外埠,一般应标明新闻事实的地点,如“本报德州讯” “电”:通过电报、电传、电子邮件、传真或电话形式向报社传递的新闻报道。 消息头的作用: ①可以表明新闻稿的发出单位,借以显示消息的“身份” ②有了消息头可以承担发表新闻作品的责任,接受社会监督 ③电头注有发稿的地点、时间,可以说明新闻的来源、时效,借以传达某种信息 七、导语的类型: 直接导语:在导语中开门见山地叙述新闻要点,通常用于报道时间性较强的硬新闻。这是新闻导语的主要形式,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种导语。简言之是直笔陈述。 间接导语:在导语中以一种含蓄、委婉的方式交代新闻要点,通过解释、描写、渲染等手法引出或暗示出新闻事实。多用于时间性不太强的软新闻。简言之是曲笔铺垫

新闻采访考试大纲

新闻采访考试大纲

《新闻采访》考试大纲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课程总课时:总课时54课时,其中理论36课时,实践18课时 考试对象:适用于中文系新闻学专业本科 考试方式:笔试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 新闻采访与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知识的主要课程。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考试基本要求 1、通过的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对新闻采访写作环节在整个新闻活动的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明确的认识,增强学习的目的性。 2、要求学生了解采访的概念、特点和实施形式和基本要求,理顺采访和写作之间的关系。 3、通过对采访技能的学习,要求学生有机地掌握和运用各种提问技巧、现场观察和采访笔记的记录方法,提高新闻采访的效力和效率。 4、对时下流行的新闻专访应有全面的了解,注意相关的采访、写作中的注意事项。

5、通过对消息及分类消息的的讲解,使学生不仅掌握消息的总体写作规范,还要强化常用的消息类型的写作训练。 6、通过对深度报道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任何一种新闻体裁都有其兴起的背景、演变的规律,学习重点应该放在对规律的探索上。 7、精确新闻报道和组合报道是目前新闻界比较实用的两种新闻报道方式,要求掌握它们的具体写作要求以及写作方法。 三、考核方式及分值 1、笔试(120分钟,满分100分) 主要包括:1、客观型试题:(25分) (1)单项选择题或填空题15 分 (2)判断题10分 2、主观型试题(75分) (1)名词解释8分 (2)简答题12分 (3)应用题25分 (4)论述题30分 四、考核知识点及考核要求

新闻采访要点重点及注意事项

新闻采访的特点: 1.新采访的目的——公开报道 2.新闻采访的过程——广泛性、伸缩性与独立性 3.新闻采访的内容选择——新鲜性、新闻性、典型性、真实性 新闻采访决定新闻写作: 1.新闻写作依赖于采访获取的事实材料。 2.采访的深度和广度决定写作的深度和广度。 新闻写作多新闻采访的影响: 1.新闻主题影响采访方向。 2.新闻体裁影响采访的深度和广度。 记者的职责: 1.和生活在各个阶层的普通读者交朋友,从他们那里了解社会生活的原泰,获得丰富的新 闻线索。 2.主动为群众释疑解惑,排忧解难,通过自己的言行赢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在帮助 读者的过程中获得新闻线索。 3.给通讯员讲课,让生活和工作在各个领域的通讯员学会与记者一样发现和采访新闻变一 人采写新闻为众人帮自己采写新闻。 4.与通讯员合作采写新闻这是最经常联系方式。 5.做好来电,来信,来访工作,这是读者送上门来的新闻线索。 记者的角色失调主要表现在:1角色不当。2角色冲突。3角色不清。4角色中断 及角色失败。 采访权: 1把采访权解释为自由收集新闻信息源。2把采访权解释为自主调查权。3把采访权解释为知情权和出版自由。 采访权的内容: 1自由采访的权利。2人生财产安全的权利。3消息来源隐秘的权利。 记者的素质要求: 1政治素质。2理论素质。3知识素质。4道德素质。5意志品质。 新闻事实的类型: 1行为事实与观念事实。2单一事实与综合事实。3过去事实与现在事实未来事实。 行为事实:主要是指自然界,个人或群体施行的某种具体可感的行为的事实。 观念事实:主要是指某种具有特殊身份的人提出的观点。 新闻事实的特征: 1新闻事实是所有内容都客观发生的事实。

新闻采访课

第一章记者和新闻 记者的职责:捍卫公共利益。 公共信息的传播者,重大事件的记录者,历史时刻的见证者, 社会问题的发现者,时代进步的观察者。 好记者: 坚持正义、报道真相、专业水准、职业操守。 悲天悯人,人文关怀——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南方周末) 坏记者:歪曲事实、胡编乱造、敲诈勒索、丧失底线…… 记者笔下是财产万千,记者笔下是人命关天, 记者笔下是是非曲直,记者笔下是毁誉忠奸 记者应该具备什么样的素质? 诗人的激情、作家的叙事能力、哲人的思辨能力、法家的公平正义以及婴儿一样的心灵。 新闻是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对社会正常节奏的破坏。 新闻是人们谈论的话题。新闻是社会的大脑。 “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而未知的重要事实”(范长江)。 “新闻者,乃大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发生之事也”(徐宝璜) 新闻价值是记者、编辑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是否值得加以报道的一种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 新闻点:或是受众最感兴趣之处,或是材料中最有报道价值之处,或是新闻事实中最特别之处,或是最重要之处的事实。 新闻点:就是新闻的亮点、卖点。 一、判断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 1、时效性 2、新鲜性(反常性) 3、接近性(1)地域接近性,关注身边的事; (2)心理接近性,如职业、年龄、利益等等。 “外地新闻本地化”“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利益性 记者在采写新闻时尤其需要注意报道与受众心理的距离,比如报道一项重要政策,就要考虑与老百姓工作、生活的关系,以增加报道的贴近性,否则就会淹没或损害新闻的重要性,就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 4、显著性:明星、名人、著名企业、胜地、国家 5、重要性:政治(政策)、经济、军事、外交、重大灾害。 与人们利益密切相关的事情。 6、趣味性 7、人性化:越能表现人的情感的事实(悲欢离合),越有新闻价值。 越是具有心理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各种成功者、英雄主题、坏蛋主题、大团圆等),越有新闻价值。 8、冲突性:事件冲突越大,越有新闻价值 1.竞技。如体育 2.论战。观点各异 3.商业竞争。 4.外交斡旋。 5.战争。

丁柏铨《新闻采访与写作》复习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丁柏铨 绪论 第一节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 一.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 1.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新闻传播是指新闻传媒对广大受众所进行的以新闻信息为主要内容的传播,其对象是有需求的受众,内容是各类新闻信息。新闻传播是一种大众传播,必须以大众传播为基础,必须是传播者对经过调查采访和仔细核实的事实所作的负责任的报道。新闻传播所传播的信息必须具备新闻价值,而发现发掘事实的新闻价值,离不开调查采访所奠定的坚实基础。 2.使新闻写作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调查采访的目的是获得关于报道对象的真实的、丰富的素材。 3.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新闻记者的职责在于发现新闻线索,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的调查采访,并制成新闻作品在媒体上刊播。新闻采访在本质上来说是新闻记者为了准确认识客观世界所进行的一种调查研究工作,目的是从事新闻写作,关注的是可以作为新闻加以报道的事实,最后形成的成果是新闻作品用于新闻媒体刊播。 二.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新闻写作的过程就是精心选择并表现新闻事实的过程。新闻写作对采访所得的原始材料进行整理。 三.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新闻写作需如实记录,秉笔直书,今天的新闻就是明天的历史。 第二节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新闻采访为新闻写作提供原材料,是后者的认识基础。两者又是一个完整过程的两个联系十分紧密的段落。一.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正确认识报道对象,使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一致。采访:掌握有新闻价值的素材,获得对报道对象的正确认识;写作:依据采访材料客观叙述事实,向受众提供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满足其新闻需求,实现新闻作品的兼职。认识论角度上的一致性:为了使采访主体和写作主体的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 二.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在真实性、深刻性和丰富性方面制约新闻写作 新闻写作要写得好,唯一可取的办法是:通过深入采访,掌握丰富的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素材。 三. 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一是对通过采访所得的材料进行整理加过,做到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二是对采访材料进行整体把握,做到对其的本质认识正确、理解深刻;三是对采访材料进行理性认识,做到能够发现材料中的深刻、耐人寻味、意蕴丰富之处。 第三节新闻采访与写作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一.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敏锐发现生活中的异常;对异常现象进行价值判断(新闻价值衡量的是有关事实的信息满足受众新闻需求的程度,社会价值则是有关事实的信息对于人们的社会生活的有益程度。);发现异常并不是一味搜异猎奇。 二.勤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解决新鲜的报道内容和模式化的报道方式形成的矛盾。求异、求新、求变,特立独行,另辟蹊径;发挥想象能力,进行积极有效地联想;不断探索新方式、方法。 三.长于沟通:具有与人交流的能力。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从交流沟通中发现线索,与被访者碰撞出思想火花。 四.精于表达:具有驾驭语言的能力。用简洁的语言将事实叙述清楚,用准确的语言叙事、抒情和评论,用生动的语言实现良好的新闻传播效果。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新闻采访》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211223 课程类型:专业必修课 开课学期:第4学期学分:3学分 本课程课内总学时:54学时,理论讲授36学时实践18学时 适用对象:适合新闻专业本科学生 先修课程:新闻学概论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采用教材:蓝鸿文:《新闻采访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采用主要参考书: 1、刘海贵:《当代新闻采访》,复旦大学出版社 2、申凡:《当代新闻采访学》,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 3、刘明华,徐泓,张征著:《新闻写作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美)特德怀特著:《广播电视新闻写作与报道》,新华出版社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教学目的和任务: 新闻采访与是新闻学本科专业的主干课程,是新闻传播类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新闻采访知识的主要课程。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 二、教学基本要求 新闻采访是新闻业务的重要分支之一,是新闻专业学生必须了解与掌握的一项重要业务技能。因此,该课程作为新闻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在新闻学本科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有关知识和理论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和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和方法,提高新闻写作的水平,以便于在以后的实际工作中灵活运用,以适应现代新闻工作的需要。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 绪论 [教学时数] 1学时 [目的和要求] 了解:(1)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 (2)新闻传播的责任 掌握:(1)新闻采访的定义 (2)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 教学重点和难点:(1)欧文?戈夫曼“戏剧论”框架 教学方式:(课堂讲授1学时) 第一节新闻传播的责任(0.5学时) 一、新闻传播所面临的危机 新闻传播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一层是真实客观性,一层是渗进了人的主观性。 1、神圣严肃的新闻娱讯化。 2、另一种危机出现在那种视新闻传播为简单搜索事实的观念及其行为里。 二、新闻传播的责任 1、对不公平现状进行抗争; 2、对污浊心态进行抨击与鞭挞;

新闻采访笔记

新闻采访笔记 一,决定成败的非智力因素 1.不怨天尤人,从自身找原因 2.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和苦衷 3.能设身处地的理解他人 4.不人云亦云,有主见和独立判断力 5.不为表象迷惑,不见证据不轻信的怀疑精神 6.善于有选择的听取别人的意见(直接引语) 7.不斤斤计较眼前小利,有远见 8.舍得投资,舍得付出代价 9.肯下笨功夫,善于学习新知识(自学) 10.知识面广,精于某一领域 11.吃苦耐劳,不惧艰苦 12.迎难而上,设法克服困难 13.执行力,拿得起,嚼得烂,不折不扣(给加西亚的信) 14.有组织纪律性,能够自我管理,自我控制 15.符合他人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 16.打心底尊重他人,看得起,不鄙视,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长处。 17.不过分依赖别人,自己解决问题 18.在不可能中创造可能 19.敢于进入陌生领域,开拓新领域 20.肯从最基层最艰苦回报最少的岗位做起 21.不走寻常路 22.定位自己的能力,个人品牌意识 23.懂礼貌,行礼仪 二、导语的20种方法 1.一语破的——开门见山 2.设置悬念——事情不宜先说 3.欲擒故纵——言犹未尽 4.化静为动——(化物为人)

5.拟人修辞 6.数字对比 7.速写勾画 8.巧用背景 9.古诗名句 10.烘云托月 11.抑扬顿挫 12.特写镜头 13.曲径通幽 14.一张一弛 15.小中见大 16.先声夺人(直接引语) 17.拉近时间 18.提问作答 19.有意重复 20.化整为零 三、讲座新闻报道的手法 四、消息写作基本技巧 1.基本结构:倒金字塔 2.写出吸引人的导语,尽量出现人物 3.有细节和背景 4.行文像讲故事 5.有观点,但要用事实作证 6.尽量直接引述 7.注意报道平衡 8.多分段落“短平快” 五、直接引语的用法:1.xx说:“、、、、、”。 2.“、、、、、、”xx说。 3.“、、、、、、”,xx说,”、、、、、、“。 4.”、、、、、、“ 六、消息、通讯: 文体特征区别:

张征《新闻采访教程》教材辅导书笔记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十六章【圣才出品】

第十章 采访对象的分析 10.1 复习笔记 【知识框架】 【重点难点归纳】 一、访问的前提——权威的采访对象 访问的前提首先要选择并找到权威的采访对象。所谓权威的采访对象是指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和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1.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 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是指事实的当事人、事实的目击者和参与者。 (1)采访一个事件,要找到这个事件的当事人和目击者。 (2)做一个工作报道或经验性报道,要去寻找主持这项工作或创造这个经验的人采访。 最接近事实来源的人 访问的前提: 权威的采访对象 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 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 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 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 中介型的采访对象 批评和教育类的采访对象 揭露和批判的采访对象 为社会代言的心理需要 研究人们接受采访 代表团体或个人利益的诉求 的心理需要 交往的需要 满足内心要成为重要人物的感觉 权力阶层的采访对象 向媒体调查提供信息的人 接受采访的顾虑和 各类专家 拒绝接受采访的原因 被媒体表彰的先进人物 面对年轻记者 对于小媒体的记者 采访对 象的分析

(3)报道一个先进模范人物,最权威的采访对象是这个人物本人。从侧面去采访这个人物的事迹,要找这个人物最亲近的人,包括他的爱人、孩子、父母、邻居等。 2.某些具有事实认定权威的个人或机构 (1)各类专家. 在采访一些专业问题的时候,相关的专家常常被认定为权威的采访对象,因为专家对本行业的知识比较丰富,也掌握比较完整的背景材料,所以其在认定事实和评价事实方面较一般人具有权威性。 (2)相关方面负责机构 相关方面负责机构是指对某些新闻事件有行政领导关系的官方发言人。 二、处于不同利益关系的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 根据与报道处于不同利益关系这个角度,对采访对象的类型和态度加以分析,采访对象可分成五类: (1)肯定和颂扬型的采访对象 这类采访对象在接受访问的时候,常常比较信任记者,容易采取合作的态度。他们往往主动满足记者的要求,主动提供材料,主动解释质疑,而且主动提供新的线索。 在面对这类采访对象的时候,记者容易犯毛病,如“晕轮效应”。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在认知一个人时,由于对这个人的某些品质或特点有清晰的知觉,印象深刻、突出,从而掩盖了对这个人的其他品质或特点的了解。 (2)求助媒体解决自身问题的采访对象 这些人因为在社会上陷入了困境,或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迫切希望通过媒体把他的问题反映出来,以便使自己脱离困境。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重点总结---------------编导102班杨洪江-------------------- 一、1采访写作在新闻业务中的地位:①采访是新闻传播活动的基础②新闻采访是新闻传播的起点③采访使新闻写作在摄取素材方面有别于文学创作④新闻采访体现了记者职业的重要特点 2新闻写作为新闻传播提供文本 3采访写作是记者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新闻采访与新闻写作的关系: 1新闻采访和新闻写作在认识论方面的一致性 2新闻采访对新闻写作的制约作用:①在真实性②在深刻性③在丰富性 3新闻写作是对新闻采访的升华:①去伪存真,去粗取精②整体把握、科学认识③理性认识、深刻发掘 三、新闻采写对记者素质的要求: 1敏于发现,具有察觉异常的能力 2善于思考,具有创新思维的能力 3长与沟通,具有广交善结的能力:①善于和各色人物沟通交流,推心置腹,促膝长谈②善于从沟通中发现线索③善于与被访者撞出思想火花 4精于表达,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简洁、准确、生动 四、新闻采访的涵义: 1采访是信息搜索活动 2搜集的对象是可能收到关注且鲜为人知的信息。想知道而不知道的事件 3目的是出于大众传播 4手段有观察和访谈等 五、新闻采访活动的特点: 1以大众传播为目的,满足大众的新闻需求 2以平等的沟通为手段:采访从根本上说是采访者与采访对象在认知层面上和情感层面上的平等的相互沟通 六、新闻采访活动的本质: 1信息符号互动包含三个方面:采访对象、大众传播、反馈 2确保新闻采访成功的必备条件:①双方对于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的共同理解。语言符号如:同志、老实等词汇的含义。非语言符号如:表情、苦笑所代表的含义②采访者应以前台形象示人,并结合采访的具体情境表现出合适的行为③学会换位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深刻感人的报道 3新闻采访是一种社会交换活动 七、新闻采访活动中的双主体: 1采访者:新闻采访的重要主体:①社会守望者(监督政府)。它的主要职能是要发现那些典型的,对社会发展,对人民生活,对社会利益意义比较重大的新闻事件,提交给社会,以引起公众的关注,最终推动和促进社会的各个机制加以协调②信息传播的角色③文化传承的角色★必备素养:①政治②法律道德③科学精神④专业素养 2采访对象:复杂性专业性目的性 八、新闻线索与报道策划 1获得新闻线索是采访的起点:①新闻线索的含义:新近发生事实的简要信息②新闻线索的特点:简略、零碎、稍纵即逝,一定的偶然性 2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①记者招待会:早到,根据规模确定早到时间,两会提前2个小时,衣着注意②党政机关及其召开的会议③企事业单位④重大文体活动⑤社会网络⑥其他媒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最终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标准 山东传媒职业学院教务处 2012年03月30日 专业领域: 新闻采编与制作 课程代码 : 0531029 课程名称: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 课程性质: 专业课 所属系部: 新闻传播系

目录 一、课程基本信息 (3) 二、课程目标 (3) 三、课程设计 (4) 1.教学设计 (4) 2.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 (5) 3.考核方法 (5) 4.教学环境 (5) 5.师资队伍 (5) 6.教材及教学参考书 (5) 表一《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表 (6) 四、实施建议 (9)

《广播电视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目标 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理论知识,熟悉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新闻采访基本原理分析和认识新闻现象的能力,进行简单的新闻题材的写作。 1.知识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含义及意义。 2.了解报纸、广播、电视等新闻传播媒介的产生和发展。 3.了解如何发现新闻。 4.了解新闻媒采访的基本知识。 5.了解新闻写作的原则与要求。 6.了解各种新闻文体写作的基本要求。

2.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有效手段进行采访前的资料准备、查询等工作。 2.能够对人物进行采访活动。 3.能够写出新闻稿件。 3.素质目标 1.具备灵活应对实际问题的能力素质。 2.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和合作意识。 3.具备较强的口头表达和文字表达能力。 三、课程设计 本课程以行动导向教学理论为指导,倡导项目教学法,积极探索自主学习方式,提高学生个人采写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在过程中关注学生解决实训项目等能力。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及其与人交往过程中的应对能力。 1. 教学设计 本课程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训两部分。其中理论部分涉及到基础写作等课程,而学生实际新闻方面的知识甚少。因此在有限的学时内,必须有的放矢的编制教学计划。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在保持学科完整性、系统性的基础上,重点放在采写方面。对理论性质的内容尽量进行删减、压缩,突出采写方面的实训。在实训方面则是放在课后学生对项目的采写上,使学生掌握更多的采访技巧和写作能力。 实训项目设计以若干具体活动为线索进行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中通过校内、校外基地等多种途径,采用工学结合的形式,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重点在学生的采写能力方面。

新闻采访笔记 全

新闻采访笔记 1、新闻采访的内涵 2、新闻采访的性质 新闻采访的性质在于它是一种特殊的调查研究。特殊性在于(1)特殊的目的—向大众传播新闻(2)特殊的活动方式—社会活动。主要不靠行政的手段进行工作,而是主要依靠社会交往和个人交往,靠独立活动和朋友式的平等交谈。 3、新闻采访的方法 新闻采访的方式、方法是指记者为完成采集新闻的任务所采取的手段及表现出来的形式。 (1)个别采访: 概念:指记者选准某个具体的采访对象进行相互交谈从而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 优点:1)采访方式十分灵活方便,只要被采访对象合作,随时随地可以进行采访,时间上也可长可短,比较自由。 2)一次采访不成功,还可以进行重复采访或者补充采访,在时间紧急的情况下,找不到某知情人,还可以设法采访另一知情人。 3)记者可以根据采访的需要和可能,与被采访者建立经常的联系,随时随地观察,了解被采访对象,掌握比较生动、具体的材料。 4)个别采访在没有第三者参加的情况下倾谈,能敞得开,谈得细。记者如能获得对方信任,谈话就能够比较深入。 难点:要能抓住关键和要害的问题。 要求:在采访之前作大量的、细致的准备工作 (2)现场观察: 概念:指记者亲临新闻事件发生的现场,通过观察获得新闻素材的采访。个别采访主要通过口头提问,现场采访则主要依靠眼睛观察。 优点:1)有利于获得第一手材料,增强新闻的权威性和可信度。第一手材料指直接来自

原始来源,不经过中间环节得来的材料。 2)有利于增强记者的现场感受,获得切身体会,是新闻报道具有真情实感。 3)有利于采写“视觉新闻”,克服新闻“假大空”的弊病。 4)有利于鉴别新闻事实的真伪,确保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5)有利于缩短采访的认识过程,利于记者用通俗、形象的语言报道深奥、抽象的专业领域的复杂知识。 6)用眼睛进行观察,是记者不可剥夺的“采访武器”。 (3)召开座谈会: 概念:指记者通过座谈的形式,同时向多个人了解情况,搜集和核实新闻材料的一种采访方式。 优点:1)可以在有限的时间里多听取多方面的意见,搜集到来自各方面的资料。 2)可以同时听取正反两个方面的不同意见,有利于记者比较准确的分析事实材料。 3)座谈会把不同的人召集在一起,你一言,我一语,互相启发,共同回忆,有利于把事实真相弄清楚。 召开座谈会的注意事项: 1)根据采访任务的需要确定参加会议的人选和人数。 2)会前要做好准备,拟好座谈的提纲。 3)要善于启发引导,牢牢抓住会议的“缰绳”。 4)记者要有虚心求教的态度,不能自以为是,发号施令。 5)把召开座谈会和进行个别采访结合起来。 (4)蹲点调查: 概念:指记者选择某一地点,针对某个重大题材而进行的较长时间的定点采访。 优点:1)能掌握大量生动的第一手材料。 2)是记者深入基层、深入生活、培养社会活动能力,改进采访作风的有效方法。 (5)交叉采访:

新闻采访与写作笔记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一、新闻线索的特点 简略:没有过程、没有细节 零碎:只是信息碎片 稍纵即逝:有时效性,像新闻一样 偶然性:可以出现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 家乡与真相混杂:有时可能是虚假的信号 二、新闻线索的一般来源渠道 a、跳出会议程式,找出群众感兴趣的事A、会议 b、体会报道插话,注意即兴发言 c、会议材料是线索库 B、其他的媒体的报道 (1)与其他媒体向比较 (2)捕捉报道相关联的因素 (3)留意通话不经意之处 C、聚焦“工作热点” D、留意生活小事 E、社会网络 要求记者多交朋友,搞好自己的网络、朋友圈 三、采访准备 1、平时的积累准备: 政策上的准备 知识上的准备 业务技能上的准备 情况上的准备 2、临时准备: A、进一步学习同这次采访相关的政策 B、尽快熟悉和研究采访对象 ①基本情况 ②分析采访对象已有的报道材料

C、努力寻找并分析已有的报道资料 D、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采访计划 采访的范围和对象 采访的时期和步骤 可能遇到的问题和应急问题 E、做好必要的物质准备,如介绍信、稿纸、采访笔等 四、善“问”的要求 要问得自然:指提问的态度和气氛,注意态度要诚恳亲切,切忌高人一等,问题应在脚套中自然而然地提出 要问得合适:指问题的目标导向,注意记者提出的问题应是只有采访对象本人回答才合适的问题 要问得有策略:指提问的战略战术,既要将先准备好的问题以逻辑顺序提出,又要注意从实际出发随机应变,尤其对敏感棘手的问题必须掌握原则,注意分寸 要问得简明:指提问的表达形式,要明白无误,让人容易理解,又要注意简练、切忌啰嗦五、观察的内容与方法 现场观察: 对事物的基本情况和现场的情景,气氛灯要观察清楚 对事物的“动态”和细节要注意观察 要注意学会“透视” 要注意选择适当的观察位置和角度 人物观察: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外貌 要注意观察被采访人物的有个性特征的动作和语言 要注意观察人物的内心世界 六、事件性新闻采访 是指报道那些有一个明显的起止时间,有一个有型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界限的相对独立的时间所进行的的采访活动 事件性新闻采访的类型 突发性事件采访:是指事前没有任何预告,突然发生的时间的采访,如飞机失事、货车相撞、地震、台风等。具有急、乱、快的特点。

新闻学-采访与写作

《新闻采访与写作》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高职升本科”考试是为选拔北京市高等职业教育应届优秀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而组织的考试。 新闻传播是现代社会重要的信息渠道。而采访与写作则是信息社会人际沟通与传播的主要领域之一。新闻采访与写作能力是新闻从业者最基本的业务素质要求。《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是新闻学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以培养学生具有较高新闻文化素养和具备基本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方法为目的。首先讲清楚什么是新闻,继而从采访与事实的内涵和关系讲起,如何接触事实、观察事实、解剖事实,如何掌握基本技巧顺利进行采访等;其次,结合新闻写作的基本规律、各种新闻媒体的优势和不同新闻作品的特点,分析各种不同新闻的写作的方法。同时,将结合大量优秀的中外声像资料和获奖作品,对事物的本质与现象进行理论分析,探索采访与写作的规律。启发学生用新闻思维观察问题,判断问题,找出事物与事物之间的矛盾,并找出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本课程重点为应用新闻学的采访与写作,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迅速捕捉问题和正确分析问题的能力、头和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交流信息的能力,以及参加社会实践的能力。 二、考试科目 《新闻采访与写作》 三、适用专业 本课程考试适用于报考新闻学专业的考生。 四、考试目的 本次考试的目的主要是测试考生通过对新闻采访与写作相关课程的学习,能否具备新闻文化素养和掌握一定的新闻采访、新闻写作的方法和技能,能否运用所学对采访素材进行分析和判断。通过系统的考试,考察学生是否具有本科学习的能力。 五、考试内容 根据《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大纲的要求,并考虑高职高专教育的教学实际,特制定本课程考试内容。 导论: 介绍新世纪的新闻学和网络时代的新闻采访与写作,新闻采访与写作的研究任务与对象,学习方法以及理论体系 第一部分新闻采访 第一章基本概念 本章课程要求:了解新闻及新闻采访的定义;理解新闻价值的概念,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当代表述;掌握新闻、新闻价值、新闻敏感等基本概念。 本章课程重点:新闻价值的要素和新闻敏感。 本章课程难点:新闻价值是新闻工作的基础,能迅速判断一件事的新闻价值是新闻记者、编辑的基本素质,也是其难点所在。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新闻 第二节新闻价值 1、新闻价值 2、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当代表述 第三节新闻敏感y 思考题: 1、何谓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要素组成的传统和现代表述

新闻采访教程复习资料

新闻采访复习资料整理 1.新闻采访是指新闻工作者出于新闻报道的目的,通过访问、观察等方法,收集资料、认 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的活动。 2.采访的定义有三个要素: a.采访是新闻工作者的职业活动。 b.采访的目的是为了向大众传播。 c.采访的活动包括三项内容:收集资料、认识事物、发掘报道素材。 3.采访的主要基本方式:访问、现场观察、体验、阅读文献。 4.访问: 类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 基本步骤:a.明确采访目的; b.进行采访的预约; c.进行背景材料的准备; d.与采访对象见面,建立轻松、融洽的访问气氛,提一般性问题 e.提问敏感问题 f.结束访问,与采访对象告别 基本形式:公开式访问、隐蔽式访问 5.现场观察指 的是记者依靠感官在新闻发生的现场进行采访的活动,通常称为 “用眼睛采访”,现场观察是除了访问之外的另一种重要的采访方式。 6.体验式采访 是指记者深入到现实生活中,以一个参加者的身份,始终身临新闻现场,靠观察和询问进行采访。 7.文献的积累 材料:被采访单位制作的宣传稿、公关稿、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可行性报告等;与被采访的行业相关的一些知识性的资料、包括专业介绍、行业背景及其相关的专业书籍;

某些相关报道的材料;目标新闻人物的背景介绍。 8.采访是新闻 写作的基础。 9.衡量新闻作 品的质量的四个标准:真实性;价值性,既具有较高的新闻价值;时效性;可读性和可视性。 10.采访材料质 量的要求:材料的真实性;材料的深刻性;材料的生动性和可信度。 11.采访的四个 基本特征:采访活动追踪新近发生的事实;采访活动时刻处于失效的压力下;采访活动要贴近事实,贴近现场;采访活动使用的是社会交往的方式。 12.记者与采访 对象交往的困难源于三点:繁杂性,双向性和对等性。 13.采访的任务, 是依据报道的思想,迅速地采集到真实的、有新闻价值的、典型的事实材料。 14.采访任务的 五要素:拿到事实(第一要素);拿到真实的事实;拿到有新闻价值的事实;拿到典型的事实;迅速地获取事实。 15.采访的八个 步骤:获得新闻线索;确定报道选题;采访的策划与准备;联系访问事宜;建立融洽的访问氛围;提问;现场观察;结束采访。 16.高质量的线 索是高质量选题的前提。 17.新闻线索首 先告诉记者哪里有新闻,新闻或者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或者即将发生;新闻线索是一个简单又不完整的信号,需要记者去发现和挖掘;发现新闻线索要求记者有高度的新闻敏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