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_李沃生

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_李沃生

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_李沃生
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_李沃生

[/社区矫正科学发展0专题]

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

李沃生林春媚*

=内容提要>本文介绍了广州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两年多来的基本情况,总结了试点工作的突出成效、主要经验和具体做法,并针对当前广州市试点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社区矫正基本情况主要做法问题建议

作为广东省首批4个试点地区之一,广州市于2006年7月启动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同年11月,海珠、荔湾两个试点区20个试点街司法所开始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为总结广州市社区矫正工作经验,破解试点工作中凸现的困难和问题,为今年广州市扩大试点区域做好充分准备,近期,广州市社区矫正办组织专题调研组,先后深入海珠、荔湾区12个试点街司法所,采取听取汇报、座谈交流、实地考察等形式就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进行调研。现将调研情况综述如下:

一、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基本情况

截至2008年9月底,广州市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384人,其中海珠区272人,荔湾区112人,解除矫正159人,现在册225人,其中缓刑98人,占4316%;剥夺政治权利86人,占3812%;假释27人,占12%;暂予监外执行13人,占517%;管制1人,占0144%;重新犯罪1人,占0126%,无脱管漏管人员。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主要表现为:

*李沃生)))广州市安置帮教办主任、社区矫正办副主任。林春媚)))广州市社区矫正办副主任科员。

(一)有效提高了社区服刑人员的教育改造质量

从广州市开展试点工作的实践来看,社区服刑人员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与社会发展不相适应的一些问题或缺陷,诸如,某些服刑人员存在情绪自控不良,认知和思维偏差的问题;某些服刑人员存在文化程度偏低,缺乏职业技能,在劳动力市场上竞争力处于劣势的问题。尽管监狱管理部门对解决服刑人员的这些问题颇为努力,但由于监狱环境对服刑人员人身自由的限制和狱内有效资源的缺乏,监狱内的服刑人员改造受到很大的制约,上述问题难以得到很好地解决。与此迥异的是,通过社区矫正能够更好地纠正这些问题或缺陷。例如,利用社区的专业心理咨询机构,有助于解决他们的情绪自控等心理问题;利用社区的专业培训机构,可有效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此外,社区服刑人员也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行动相对自由的特点,通过自身的努力或矫正机构的帮助解决在学业、工作、生活等方面的问题,使自己顺利适应社会生活、重新回归社会。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以来,广州市仅有1人重新犯罪,绝大多数罪犯通过教育改造,顺利解除矫正。实践证明,广州市的社区矫正工作有效提高了罪犯的教育改造质量,对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和谐广州发挥积极作用。

(二)有效遏制了社区服刑人员的脱管失控现象

为有效减少社区服刑人员的脱管失控,最大限度地消除潜在的隐患,各级社区矫正部门加强与法院、监狱、看守所、派出所的沟通和联系,按照5广州市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和衔接工作规定6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衔接登记工作,不断总结经验,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改进和加强衔接管控工作。特别是将人户分离、不服管理、有重新犯罪倾向的社区服刑人员列为重点对象,加强管控,对去向不明的社区服刑人员,则迅速并想方设法追查其行踪,减少和防止脱管失控现象的发生。例如在2007年下半年核查纠正监外执行罪犯脱管漏管专项行动中,海珠区社区矫正办核查出该区赤岗街假释人员胡某从2007年2月开始处于脱管状态,经过区社区矫正办、区公安局、区检察院和司法所工作人员的多方寻找,终于一举查获,进行了严厉训戒,胡某于同年11月中旬被重新纳入监管。在法律的震慑下,他表示今后将按规定自觉接受社区矫正。目前,广州市在册社区服刑人员无一脱管漏管,均受到有效管理。

(三)有效增强了群众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社区矫正的开展,使社区居民对刑罚执行手段有了新的认知,使社会公众逐

第12

/社区矫正科学发展0专题李沃生林春媚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

渐打消对社区矫正的疑惑和恐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解和支持程度明显提高。试点区充分利用法制宣传橱窗、电视、报刊等媒体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宣传力度,向社会各界人士特别是社区居民宣传社区矫正工作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区和谐的重要意义。如海珠区一年多来,共制作专题反映社区矫正工作的墙报、橱窗9期近3000版,发放宣传单30000余份,设点接受群众咨询近30次,举办讲座20期,举办论坛1期;荔湾区社区矫正办专门印刷了社区矫正宣传册5200份,发至全区22条街道。通过宣传,提高社会对社区矫正工作的认知度和认同度,使更多的社团组织和社会志愿者都参与和支持这项工作,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氛围。

二、社区矫正试点工作主要经验

(一)力争领导重视,健全组织机构,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赢得领导重视,获取工作支持。广州市司法局和社区矫正办领导多次向市委、市政府和省司法厅领导汇报工作,使广州市社区矫正工作得到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2006年9月和10月,广东省司法厅副厅长杨日华率领调研组、时任市人大代主任郑国强率市人大代表检查团先后深入海珠、荔湾两个试点区域,检查指导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并提出指导意见;市委副书记、市委政法委书记张桂芳同志和市政府副市长陈国同志亲自担任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的组长和副组长,并在2006年7月召开的全市社区矫正启动工作会议和2007年3月召开的领导小组年会上部署工作并提出要求。此外,广州市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得到了市人大的高度重视,2006年10月25日召开的广州市第十二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听取和审议了市政府在会上汇报的关于广州市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情况,要求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强领导,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依法履行职责,确保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除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外,市司法局的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也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他们经常到一线检查指导工作,认真听取基层的意见和建议,为基层解决实际困难。如在市司法局局长卢铁峰同志的大力关心支持下,2007年底,市社区矫正办给每个试点区司法局下拨10万元专项补贴,缓解试点区社区矫正工作经费匮乏的窘境,极大地调动了基层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二是健全组织机构,充实工作人员。2006年5月,经市委政法委同意,广州市成立了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由市委分管政法工作的副

书记任组长,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市委政法委副书记和市司法局主要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的18个职能部门为领导小组成员单位。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选定海珠、荔湾两区作为广州市开展社区矫正的首批试点区域。建立市一级组织机构后,市社区矫正办指导和督促两个试点区建立健全社区矫正组织机构,建立工作网络,配备工作人员,确定工作职责,明确工作任务,形成了纵向市、区、街三级机构,横向相关成员单位协作配合的社区矫正工作网络。为充实社区矫正工作队伍,试点区积极培育社区矫正志愿者队伍。如海珠区各试点街道分别与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商学院、广东警官学院签定协议,由各高校选派优秀的社会工作系在校学生定期定点帮教海珠区试点街道的社区服刑人员,目前,该区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志愿者约300多人,学历均在本科以上,专家学者达20人。为激励志愿者的工作积极性,

2007年5月份,海珠区司法局与华南农业大学召开志愿者表彰大会,对该校表现突出的15名社区矫正志愿者进行表彰。荔湾区培育志愿者队伍勇于创新,2007年4月份,该区社区矫正办举办聘任律师志愿者仪式,吸纳了16名热心于公益事业、具有良好职业操守的律师担任社区矫正志愿者,并专门制定5荔湾区社区矫正律师志愿者工作制度6以规范工作。律师的参与,既能为社区矫正工作人员提供法律指导,又能及时为社区服刑人员进行法制宣传、法制教育和提供法律援助。

三是开展业务培训,组织外出交流。市社区矫正办每年都举办全市社区矫正业务培训班,讲授社区矫正业务知识,2007年的一期培训班则专门邀请了广东省十佳青年志愿者赵广军同志作先进事迹报告,旨在激发基层从事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并提高其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同时,两个试点区非常重视社区矫正业务培训。海珠区2007年先后举办社区矫正培训班15期,600多人参加了培训。荔湾区分期分批对社区矫正工作者进行了轮训,培训内容包括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法律基础理论、业务知识和操作规程等。此外,为借鉴外地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经验做法,市社区矫正办、试点区社区矫正办先后组织相关人员赴北京、上海、吉林、南京、无锡、杭州、镇江等司法局考察社区矫正工作,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其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二)制定规章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形成各成员单位积极参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合力

一是制定和完善社区矫正工作规章制度。为确保社区矫正工作依法、有序地开展,市社区矫正办根据5刑法6、5刑事诉讼法6、5监狱法6等有关法律法规以及中央、省的社区矫正工作文件精神,结合广州市实际情况,按照工作流程中

第12

/社区矫正科学发展0专题李沃生林春媚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

的法律文书送达、接收登记、建档、管理、考核、奖惩等各项工作程序,先后制定了5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方案6、5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细则(试行)6、5广州市社区服刑人员接收和衔接工作规定(试行)6、5广州市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暂行办法(试行)6、5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突发事件处置预案(试行)6、5广州市社区服刑人员管理工作暂行办法(试行)6、5广州市社区服刑人员教育工作暂行办法(试行)6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试点区非常重视社区矫正的建章立制工作,如海珠区先后制定5海珠区社区服刑人员监管工作规定6、5海珠区社区矫正工作纪律6、5海珠区社区服刑人员行为规范6等规章制度,该区在市社区矫正办的指导和支持下,把与社区矫正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中央、省、市、区的社区矫正文件资料汇编成5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手册6,下发给试点街工作人员。荔湾区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中央、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本区工作实际,编印并下发了5荔湾区社区矫正工作制度汇编6,使试点工作有章可循。该区还制定一整套工作表格,印制了5社区矫正宣传册6,并在每个试点街司法所悬挂了5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6,极大方便了司法所人员的工作。

二是吁请公安、检察、法院、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配合出台参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指导性文件。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后,市社区矫正办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加强与检察、公安、法院等部门的联系,就出台各部门参与社区矫正工作的指导性文件进行反复的磋商和研究。市检察院于2006年年底和2007年3月先后出台5广州市检察机关社区矫正检察工作规程(试行)6和5广州市检察机关实行社区矫正检察官工作制度的暂行规定6;市公安局于2007年7月出台了5公安机关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6;市法院于近期出台了5广州市审判机关社区矫正工作规程(试行)6。试点区也与各成员单位联合发文,明确各部门在社区矫正工作中的职责。如海珠区司法局分别与区公安分局、区法院、区检察院联合下发5海珠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衔接规定6,力求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接收和衔接工作;海珠区司法局与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联合下发5海珠区关于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推荐就业培训工作的通知6,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推荐就业、职业培训等优质就业服务,使他们在社区服刑期间能自食其力。

三是各成员单位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运行机制。如海珠区公安分局和试点街派出所经常主动与街道社区矫正办联系并协调工作,共同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管力度。区检察院多次派检察官到一线为试点街社区矫正办释疑解难,指导基层司法所有序开展社区矫正工作。区法院坚持判前征询街道社区矫正办意见,判时邀请区社区矫正办人员参加,判后区法院跟踪问效等制度,并设置专门的青少

年法庭。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坚持把政策咨询、就业指导送到社区,直接服务于社区服刑人员,鼓励他们自食其力,还面对社区服刑人员举办了两场就业招聘会。区民政部门主动为特困社区服刑人员申请低保、解决基本生活问题。为充分调动各成员单位的积极性,荔湾区建立了社区矫正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集公、检、法、司、民政、劳动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主要科所负责人,一起研究切实解决试点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促进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各尽其责。

(三)探索矫正方法,强化管理教育,竭力提高社区服刑人员的矫正质量和效果

一是建立档案台帐和制定矫正个案。试点街司法所坚持为每名社区服刑人员建立一人一档,并想方设法补齐公安机关移交时欠齐备的法律文书。目前,全市累计接收的356名社区服刑人员均建立了规范、详细的档案和台帐,内容包括社区服刑人员的基本情况、各类法律文书、接受社区矫正保证书、帮教协议书、走访登记、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为增强矫正针对性,工作人员在全面了解社区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和需求的基础上,针对每名社区服刑人员犯罪原因、年龄、家庭、心理等具体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矫正方案。为检验矫正方案对矫正工作的指导作用,工作人员定期对矫正方案发挥作用情况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及时对矫正方案进行调整,以提高个案矫正水平。

二是推行分级管理和分阶段教育。各试点街司法所严格按照5广州市社区服刑人员考核奖惩暂行办法(试行)6的规定,依据考核奖惩情况对社区服刑人员推行分级管理。根据不同管理等级对社区服刑人员在报到、思想汇报、公益劳动、学习及奖励等方面给予不同处遇。此外,试点街司法所根据社区服刑人员在接受矫正过程中心理、行为特点和需求变化的规律,将教育矫正全程分为初始教育、常规教育和解矫前教育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设定相应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教育方式。通过推行分阶段教育,增强教育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和计划性,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在教育矫正过程中,试点区特别注重引入心理咨询、心理矫治等科学手段,进一步增强矫正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如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的实践中,海珠区南华西街司法所发现青少年社区服刑人员,普遍存在自卑、偏见、悲观、狭隘、固执等心理疾病,根据/心病还须心药医0的道理,特邀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心理辅导中心主任陈云英、区检察院等6位心理专家,设立了/红棉心理矫正室0,参与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和心理辅导。实践证明,心理矫治能使社区服刑人员扫除心理障碍,有效提高他们的教育改造质量。

第12

/社区矫正科学发展0专题李沃生林春媚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

三是把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列为重点矫正对象。自2006年底接收社区服刑人员以来,两个试点区累计接收未成年计划矫正对象逾70人,超过社区服刑人员总数20%,针对未成年矫正对象主观恶性不大、可塑性强、思想容易被改造的特点,试点区司法所始终把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列为重点矫正对象,坚持/教育、感化、挽救0的方针,针对未成年矫正对象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矫正措施。鉴于家庭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工作人员充分利用家访和家长陪同报到等机会,大力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加大家庭监督、管理和帮教力度;通过组织未成年矫正对象开展读书活动、参加社区普法宣传活动、公益劳动,召开家长座谈会、设立心理矫正室等方式,使他们悔过自新、弃恶从善;各级社区矫正机构同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切实解决他们在学习、就业中遇到的困难,如给予经济资助或法律援助,举办就业培训使之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以解除未成年矫正对象的后顾之忧。

四是注重生活帮扶,体现人文关怀。各试点街司法所在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的同时,注重人性化矫正,做到/三不三多0,即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旧账,思想上多交流、生活上多关心、就业上多帮扶。如2007年两个试点区共为社区服刑人员办理低保18人次,为社区服刑人员提供职业培训和推荐就业41人次,提供就业指导逾200人次,为5名居无定所的社区服刑人员解决了住房问题,引导帮助社区服刑人员创业共13人次。如去年9月,海珠区南华西街在街道分管领导的全力支持和具体指导下,与航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携手合作,建立了全市首个社区服刑人员临时就业点。就业点成立两个月以来,共帮助辖区内2名社区服刑人员解决了就业问题。又如荔湾区华林街社区服刑人员俞某,释放后面临无房居住、无法入户、生活困难等现实问题。区社区矫正办获悉后,立即召集了相关部门进行协调,由区国土房管局寻找房源安排其租住,由公安户政部门解决落户,再由民政局协助其办理临时救济,切实解决了余某的实际困难。

三、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加快立法步伐,完善配套政策

根据5刑法6和5刑事诉讼法6的规定,目前社区矫正五种对象的执法主体是公安机关,即对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监督管理、考核奖惩职责是由公安机关负责的,而/两院两部0的5通知6中确定了以司法行政机关为工作主体的工作格局。从形式上看,社区矫正的管理和工作力量得到了制度层面上的强化。但

是,在实际执行中却产生了执法与执行相分离、责与权相脱节的现象;作为执法主体的公安机关不是社区矫正对象日常监督管理工作的具体承担者,但仍然是/五种对象0监督管理考核的责任单位;而从事社区矫正具体工作或者说具体的执行机关)))司法行政机关在工作过程中却没有刑罚的执行权或处罚权。此外,我国现行法律中尚无/社区矫正0的明确表述,其相关规定散见于5刑法6、5刑事诉讼法6、5监狱法6等法律法规中,并且只涉及这项工作的适用对象、执法主体,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职责和社区服刑人员的法定义务等缺乏相关规定。社区矫正工作是一项严肃的刑罚执行活动,完备的法律是其健康发展的必要保障,否则必然成为其发展的桎梏。因此,立法部门应加快社区矫正立法步伐,首先应争取将社区矫正纳入5刑法6和5刑事诉讼法6的修改范围,在此基础上,最终制定一部完整的社区矫正法,实现社区矫正的法制化、系统化和科学化。在国家立法出台之前,各级社区矫正部门应规范工作流程,完善规章制度,力求使社区矫正工作在现行法律框架内实现依法、规范及有序运作。

(二)完善奖惩措施,建立奖惩机制

目前,广州市在社区服刑人员奖惩方面,主要采用表扬、警告、处分等行政奖惩手段,对激励和约束服刑人员的作用有限,特别是对剥夺政治权利的社区服刑人员管理较难。缺乏有效奖惩手段的管理方式,会使社区服刑人员认为矫正和刑满释放区别不大,容易产生消极改造心理,也无法充分体现刑罚执行性质的严肃性,甚至会导致社区服刑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给社会治安稳定埋下隐患。如荔湾区华林街缓刑人员梁某,自2007年1月宣告接受社区矫正以来,就一直没有到司法所报到,处于脱管状态,经请示市社区矫正办同意,荔湾区社区矫正办发函至市公安局荔湾分局,提出撤销梁某缓刑的建议,但区法院认为撤销缓刑在适用法律上不能以现行的社区矫正工作管理制度为依据,故不同意撤销缓刑。2007年6月,梁某因涉嫌抢劫被派出所抓获,2008年1月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四个月。从以上真实案例可以看出,只有建立具有实质意义和可操作性的考核奖惩机制,特别是建立对严重违反社区矫正管理规定的社区服刑人员采取撤销缓刑、撤销假释、收监执行的司法奖惩制度,才能对社区服刑人员实施有效监管,否则容易导致社区服刑人员脱管、漏管乃至重新违法犯罪。

(三)力争立户定编,务求经费保障

目前,市、试点区、试点街道所成立的三级社区矫正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纯属联席议事性协调机构,没有增加专门的人员和编制。市、区社区矫正

第12

/社区矫正科学发展0专题李沃生林春媚广州市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主要经验

工作暂由安置帮教部门承担,社区矫正日常管理工作由各街(镇)司法所负责,据统计,目前广州市共有164个司法所,在编人员516人,平均每个司法所仅有3人,还承担着除社区矫正外的人民调解、法制宣传、安置帮教、法律服务等8项职能,工作压力很大。其中,海珠区9条试点街道在册的社区服刑人员共156人,平均每个司法所要负责17名社区服刑人员,接收矫正对象以来,试点街司法所工作人员经常加班加点,工作完全处于超负荷状态。此外,不少街(镇)常常抽用司法助理员从事街(镇)临时性中心工作,如计生、拆迁、信访、环境整治等,有些司法助理员甚至被长期抽调做其他工作,大大削弱了本就紧缺的矫正工作力量。为满足当前试点工作的需要,建议在市编制部门的支持下,市、区(县级市)司法行政机关单设社区矫正工作机构,明确行政级别,增加专门编制人员。基层司法所配置专职矫正人员。在未能落实编制前,可考虑参照北京、上海等地做法,由政府财政开支,招聘专职矫正工作的社会工作人员,舒缓人力不足的压力。同时,为杜绝街(镇)任意抽用司法所工作人员,建议由市政府职能部门发文,明确规定司法所工作人员不允许从事职能以外的工作,确保司法所人员专职专用。此外,目前,试点区和街均缺乏社区矫正工作专项经费,应尽快建立经费保障制度,出台社区矫正经费保障办法,结合地方财政明确保障社区服刑人员每人每年的工作经费标准,建议广州市、区(县级市)按每名社区服刑人员每人每年2500元的标准纳入同级财政预算。

(四)加强部门协作,汇聚工作合力

社区矫正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审判、刑罚执行、社区管理、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和群众工作等各个层面,需要各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密切配合。但在工作实践中,由于涉及面广,部门间的协作有待进一步强化。据司法所反映,他们经常出现收不到监狱部门寄来的社区服刑人员法律文书现象,由此而造成这部分罪犯不按时到司法所报到,司法所无法及时掌握情况,容易酿成脱管漏管;又如有些学校不愿意接收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就读,使这部分人无所事事,精神空虚,极易重蹈覆辙。鉴于此,广州市社区矫正工作亟需加强部门间的协作配合,首先,公安、检察、法院等执法部门应充分履行职责,严格贯彻落实各自出台的参与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政策性文件;其次,建议省司法厅协调省监狱管理局,就省内监狱部门如何配合试点区社区矫正部门做好社区矫正衔接工作出台文件,以保证司法所能及时收到监政部门寄来的法律文书;再次,必须在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加强与民政、劳动和社会保障、教育、工商、税务等部门的协调,通过建立长效机制代替个案解决方式,使符合条件的社区服刑人员享有低保、教

育、职业培训等权利,对接收社区服刑人员就业的企业实行一定的税收优惠等,促使其尽快回归社会。

(五)狠抓队伍建设,培育优质人才

目前广州市从事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矫正人员较少,绝大部分工作者是从司法助理员经过简单培训上岗的,部分人员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认识尚肤浅,工作方法较简单,法律知识、专业水平和工作能力与社区矫正工作的要求尚有差距。因此,要进一步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的培训,实行统一规划、分级实施,广开学路,多渠道、多层次开展培训,培训内容应囊括社区矫正概念、内容,国内外社区矫正历史和现状,社区矫正性质、理论基础,我国社区矫正的法律、政策依据,社区矫正法律程序等。通过对矫正工作人员的岗位培训和年度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并逐步实现培训工作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同时建立激励机制,以调动工作人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此外,应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的重要作用。试点区要结合实际,充分利用社区优势,挖掘和整合本地区可供利用的社会力量和社会资源为社区矫正工作服务,不断提高社区矫正的社会化程度。既要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组织的作用,又要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民间社团、专家、学者联手合作,吸收高素质的人才,尤其是从事心理研究方面的专业人才参与社区矫正的培训、帮教、理论研究等工作,同时要不断探索志愿者参与的途径、方法和形式,充分发挥社区矫正志愿者的积极作用。

第12

2021年度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XX年度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xx年度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xx年,顶山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不断关心指导下,各项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得不足,对此,进行总结和阶段性梳理,旨在理清工作思路、改进矫正措施、提高工作实效。 目前,我所登记在册的矫正对象有27名,其中缓刑对象22名,管制3名、假释对象1名,暂予监外执行2名。xx年累计新增矫正 对象14名,期满解矫12名。 1.组织召开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其议题分别为“布置社区矫正排查工作,切实维护青奥期间社会稳定”、“贯彻上级要求,突出矫正工作实效,维护国庆期间稳定”。 2. 积极发动责任心强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加入矫正志愿者行列,切实发挥矫正志愿者工作队伍实际作用。 3. 组织各类排查工作四次,重点对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目前生活、工作、家庭情况进行全方位摸底,通过综合各方面信息对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内心动态做出评估。

4. 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风险进行预估,开展心理测试工作,对部分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评估。 5. 组织开展审前调查十七人次,详细查明 ___实际情况,并根据相关情况提出客观合理的司法建议,协助审判机关依法量刑。 8. 与各大骨干企业以及私营业主开展广泛的沟通,为矫正对象营造安心踏实的工作环境,预防在 ___面前,矫正对象因不能忍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9、每月组织两次集体公益劳动,每月开展两次集中教育。 贯彻“以思想教育为主,监督管理为辅”的人性化工作宗旨,将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方面,用真诚感动矫正对象,建立起互相信任的联络关系,让矫正对象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的决心和信心,打破原先陈旧的汇报形式,拓宽矫正对象思想汇报渠道,通过电话、书面、当面、短信、网络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对象动态。同时,严防死守,积极避免因矫正对象情况掌握不及时而引发的.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积极的养成矫正对象定期汇报的习惯,对于部分不按时汇报的矫正对象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情况调查与核实。对于部分拥有私营企业的矫正对象,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精选多篇)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乡镇司法员,社区矫正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这几个月的工作实践中,我不断学习、实践、改进,循序渐进、周而复始地不断摸索、提高和完善,使自己的社区矫正工作业务水平得到了一定提高。通过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我对目前洞坪乡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如何开展好此项工作有了自己的一些 浅显认识。 存在问题一:矫正对象对社区矫正缺乏正确理解,产生主观上的 错误认知。我所在的乡就有这样一名矫正对象,他现年37岁,离异,因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两个月,缓刑两年。他第一次来司法所报到时,说了一句话让我至今记忆犹新,他说:“这每个月来报到学习都只是形式而已,笔记、资料那些你帮我写就是,我不一定有时间来。”他的这种认知态度,给刚开始接触这项工作的我当头一棒,我才认识到社区矫正工作远不像我以为的那般可以从容应对。 存在问题三:专业技巧掌握不够,工作方式方法单一。在实习期 间更多的是学习如何做好相关档案台账资料,缺乏社区矫正工作经验,缺乏与矫正人员直接面对面的交流,这就导致我在实际工作中面对产生的问题不能有效运用专业技巧去解决,理论与实际操作出现脱节现象,单一的工作方式方法更是让工作的顺利开展步履维艰。 针对这些问题,我认为必须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开展好社区矫正 这项工作:

二、丰富工作方式方法,“帮”“教”并重。社区矫正人员是社 会上的特殊群体,他们都有着不同的经历和故事,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有着不尽相同的思想缺陷和被扭曲的心灵,这都是我们在工作中需要发现并予以解决的问题。面对一些不服从监管的矫正人员,我们要灵活工作方式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做到“刚柔并济”。首先,在日常监管中必须严格管理、奖惩结合,通过法制教育学习提高他们的遵纪守法的思想认识;其次,采取打电话“拉家常”的形式更好地了解其近期生活情况以及内心观念、思想状况的变化;最后,可以通过发送有关法律法规的短信来促使其加强法律学习,不断(:)改进工作方法,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对于一些积极进行社区矫正的罪犯,我们在规范日常监管的同时不能只是单纯的进行帮助或教育,应当将两者辩证的统一起来。通过加强交流、传递关怀,促使他们积极参加公益劳动并逐步养成一种习惯劳动、要求劳动的态度,利用法制教育学习和参加公益劳动相结合的方式让他们多与人交流,减轻心理压力和负担,从而更好地融入社会。 三、及时与矫正人员家人朋友进行沟通衔接,严格落实监管制度。家是港湾,亲人可以依靠,朋友懂得倾听。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矫正人员家人和周围朋友的支持和配合。家是无论你受了多大的伤害,你都可以依靠的避风港,亲人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关怀的眼神都会给予我们无穷的力量。对待社区矫正人员这样“特殊的家人”,亲人更应该给予他们更多的鼓励和关心。同时,作为他们的朋友要懂得倾听,委婉的语言和关爱的态度会给他们更大的心里安慰,让他们

[经验交流]司法所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经验交流]司法所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司法所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夯实司法行政基层基础 助推沿海强区美丽关城建设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非常荣幸登上这个讲台就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向大家汇报,我发言的题目是,不妥之处,还请各位领导、各位同仁批评指正。 石河镇地处山海关石河以西,距山海关古城公里,北依燕山,南临渤海,镇域面积平方公里,下辖35个行政村,现有人口20197人。近年来,石河司法所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以维护社会稳定为第一职责,以满足群众法律需求为第一目标,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治保障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20XX年我所被司法部评为“全国模范司法所”。现将有关工作汇报如下: 一、切实加强特殊人群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工作是创新社会治理方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性工作。在具体工作中我们坚持规范化、信息化、亲情化的工作方法。一是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认真开展审前社会调查评估,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调查评估报告。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外出、会客、居所变更等报告审批制度,我所现有的26名社区服刑人员没有漏管、脱管、虚管现象,更无重新违法犯罪行为发生。在去年和今年省、市的多次检查督导中,我所社区矫正工作得到充分肯定。二是加强教育转化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开展个别教育和心理辅导工作。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隋某因故意伤害造成家庭背上了较多的债务,其入矫后产生了辍学打工的想法,我所邀请心理专家对其教育疏导,使其认识到只有学好技术,将来才能立足社会、孝敬父母。通过心理辅导,使隋某打开了心结,目前正在秦皇岛技工学校认真学习,成绩优异。原社区服刑人员聂某,母亲身患癌症,我所了解情况后,协调民政等部门为其协调解决了大病报销的部分费用,并在春节期间进行了慰问,聂某深受感动,表示将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三是推进社区矫正信息化建设。在市、区两级司法行政机关的大力支持下,我所率先建设了数字化社区矫正学习室,使社区服刑人员的学习情况在上级的信息管理系统中能同步呈现,并进行互动交流。进一步完善社区矫正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社区矫正人员的日常监管,做到“日调度、周汇报、月考核”,切实提高了社区矫正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四是扎实做好安置帮教工作。对全镇42名刑满释放人员,建立规范档案,将各刑释人员的基本情况、家庭状况等登记造册。同

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乡镇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xx镇社区矫正工作在镇委、镇政府的领导下,在市司法局强有力的指导下,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支持下,社区矫正立足xx实际,积极探索创新,狠抓措施落实,并取得了一定成效。全镇共有矫正服刑人员七名,接管的矫正对象未出现一例漏管,脱管现象。现总结如下: 一、矫正工作的开展情况: (一)构建健全机制,确保社区矫正工作顺利进行。 1、建立完善领导组织机构、落实经费保障。我镇社区矫正工作小组由镇委副书记xx任组长,纪委书记xx和xx公安分局局长xx任副组长。经费保障构入财政预算,保障了社区矫正工作的正常开展。 2、组建社区矫正工作队伍。 xx镇社区矫正工作小组成员由司法所人员、公安派出所管辖民警、村(居)委会工作人员和工作志愿者组成。在交接工作第一天建立了社区矫正志愿者协会,并签定《社区矫正志愿者协议书》。从而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和水平提供了有效平台。 3、建交分工负责的协作机制。

今年8月24日xx镇召开了社区矫正动员大会,在会议上明确相关部门的责任、义务并要求3个社区7个村委会中,各村(居)明确一名分管领导和一名工作人员为社区矫正联络员,负责协会处理涉及单位、本部门的社区矫正相关事宜。各成员单位在分工负责的基础上,密切配合,相互协作,积极发挥职能优势,有效促进社区矫正的开展。 (二)构建平台,严格管理,确保试点工作科学规范运行。 1、xx镇司法所设置了专门的社区矫正办公室,为矫正对象开展学习、谈心、汇报思想情况等活动提供了固定的场所,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保障。 2、建立公益劳动基地。 2019社区矫正工作总结为加强全镇社区矫正服 刑人员的劳动改造和监督管理,用真挚爱心提高矫正服刑人员的悔罪意识、责任意识及法律意识,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xx镇司法所和相关劳动基地签订《社区矫正公益劳动基地协议书》;同时组织我镇7 名社区矫正对象到公益劳动基地劳动活动。对社区矫正对象参加公益劳动都由司法所对矫正对象的劳动情况进行记录,统一考察。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推荐】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推荐】 大对走访工作的人员投入,努力构建以司法所为领导,村委会、社区矫正工作小组为参与主体的联合矫正工作机制,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的社区矫正自查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范文(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强化责任需要。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根据县综治办的要求,我乡认真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中的脱管人员、涉嫌重新犯罪和重新犯罪案件进行自查工作,认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监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我乡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专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管理。加大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力度,是规避治安风险、降低矫正对象再犯罪率的有效手段。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采取“多方协作、联合布控、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办法,防止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再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二、强化责任、落实措施 加大对走访工作的人员投入,努力构建以司法所为领导,

村委会、社区矫正工作小组为参与主体的联合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同各级单位的联系,做到信息畅通、行动一致,拓宽同矫正对象的联系渠道,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积极寻找同矫正对象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电话、当面、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对象动态,方便对矫正对象进行得当的思想教育。同时,密切监督,严防死守,避免因信息反馈不及时而引发的矫正对象再犯罪情况。在矫正工作中,我们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以真情感动矫正对象,以此搭建相互信任的桥梁,大大的增强了矫正成功率。 通过宣传发动,组织了社区、配合公安派出所、综治部门为主的工作机构,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了解矫正对象最新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掌握他们的改造效果和改造中存在着的问题。二是通过自查自纠,严格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查找矫正执行期间矫正工作存在的不足。三是针对以上不足,切实整改,通过开展活动提高矫正工作水平和矫正质量。 截至目前,社区矫正对象共6人,没有1人脱管、漏管,没有1人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范文(二) 按照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

最新司法局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司法局经验交流(精选多篇) 第1篇第2篇第3篇第4篇第5篇更多顶部 目录 第一篇:司法局工作经验交流第二篇:确山县司法局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第三篇:司法局普治经验交流第四篇:司法局群众路线经验交流材料第五篇:2020司法局反腐倡廉经验交流材料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第一篇:司法局工作经验交流司法局五项新作为开展“四比四看”活动 2020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上栗县司法局牢牢把握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标任务,坚持谋划在前、行动在先,确立“一三三三”的工作思路,即“围绕一个目标”,是指实现全县公众安全感明显提升。“突出三个重点”,是指加强法制宣传力度,加强法律援助力度和加强刑释解教人员及社区矫正人员的管理力度。“夯实三个基础”,是指夯实县乡基础设施建设,夯实县乡司法队伍建设,夯实县乡服务机制建设。“实现三个提升”,是指司法队伍形象大提升,公众民主法制意识大提升,服务和管理水平大提升。围绕这一工作思路,主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扎实开展“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改进司法行政系统作风建设上有新作为。

二是全面推进”六五”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在加大法制宣传力度上有新作为,进一步深化法律“六进”和法治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在巩固沿河路法治宣传长廊和大地红法治文化广场的基础上,把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延伸到新农村建设点和景区。 三是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和法律服务工作力度,在围绕大局服务民生上新作为。主动适应关注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对法律服务的需求,努力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法律援助。 四是进一步加大刑释解教人员和社区矫正对象的管理,在特殊人群管理上有新作为。以“提高矫正质量、避免重新犯罪、促进社会和谐”为宗旨,着眼基层,积极探索,扎实推进,主要从社区矫正制度化、规范化建设等方面来做大量的工作;坚持“帮教社会化、就业市场化、管理信息化、工作职责规范化”的工作原则和“教育、挽救、感化”的工作方针,进一步落实衔接、帮教、安置、管理各个环节(请帮助宣传好范文网:icrosoft word 文档 (3)

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三一文库(https://www.sodocs.net/doc/e613127974.html,)/工作总结 乡镇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20XX年工作总结范文大全 20xx年,我所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不断关心指导下,各项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得不足,对此,进行总结和阶段性梳理,旨在理清工作思路、改进矫正措施、提高工作实效。 一、基本情况目前,我所登记在册的矫正对象有45名,其中缓刑对象38名,假释对象3名,剥权对象1名,管制对象1名,暂予监外执行2名,20XX年累计新增矫正对象26名,期满解矫18名。 20xx年度,我所社区矫正工作详细情况如下: 1.组织召开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其议题分别为“布置社区矫正排查工作,切实维护春节期间社会稳定”、“贯彻上级要求,突出矫正工作实效,维护国庆期间稳定”。 2.积极发动责任心强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加入矫正志愿者行列,切实发挥矫正志愿者工作队伍实际作用。 3.组织各类排查工作两次,重点对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目前生活、工作、家庭情况进行全方位摸底,通过综合各方面信息对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内心动态做出评估。 4.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风险进行预估,开展心理测试工作,对部分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评估。 5.组织开展审前调查八人次,详细查明犯罪嫌疑人实际情况,并根据相关情况提出客观合理的司法建议,协助审判机关依法量刑。 6.与各大骨干企业以及私营业主开展广泛的沟通,为矫正对象营造安心踏实的工作环境,预防在经济危机面前,矫正对象因不能忍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7、每月组织一次集体公益劳动,每月开展一次集中教育。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街道人事调整,及时调整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为确保社区矫正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落实了相对专一的工作人员,全面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认真摸底调查、理清可行思路。贯彻“以思想教育为主,监督管理为辅”的人性化工作宗旨,将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方面,用真诚感动矫正对象,建立起互相信任的联络关系,让矫正对象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的决心和信心,打破原先陈旧的汇报形式,拓宽矫正对象思想汇报渠道,通过电话、书面、当面、短信、网络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对象动态。同时,严防死守,积极避免因矫正对象情况掌握不及时而引发的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积极的养成矫正对象定期汇报的习惯,对于部分不按时汇报的矫正对象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情况调查与核实。对于部分拥有私营企业的矫正对象,我所为其在经济危机面前提升企业防风抗险能力提供必要的帮助,坚定该部分矫正对象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 (三)做好建章立制,规范工作运行。一是为了规范我县社区矫正工作,制定了《20XX年度社区矫正》。二是在社区矫正移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下功夫,及时录入相关信息,做到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及时、有效。三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范文3篇一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范文3篇一: 在20xx年5月13日区司法局召开的《社区矫正监管措施专项整治活动动员大会》上,各家所在下周的任务之一是自查自纠目前所里的社区矫正三大措施。以下为我所通过梳理、走访、自查自纠总结出来目前我所在社区矫正请销假、公益劳动和书面汇报三大措施的工作情况: 一、请销假 目前我所共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35人,其中长期在外务工的有三人,分别是在盐城的矫正对象王某、在新疆的矫正对象蔡某和在无锡的矫正对象詹某。这三名矫正对象都办理了长期在外务工的手续,有其社区、家属签署的保证书,单位开具的工作证明,还有矫正对象本人写的保证书。长期外出务工人员请销假手续的履行率达到了100%。另外,我所目前24人有稳定的工作,其中因为工作关系需要经常出差的矫正对象有两人,司法所专门在个别谈话教育课上对这二人反复重申社区矫正请销假制度和相关规定,一旦发现有违规乱纪的行为,司法所会严格按照社区矫正日常考核办法对违规社区矫正对象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 近期,我所还将再次印制社区矫正请销假制度手册,确保发放到每一位矫正对象手中,强化矫正对象遵守请销假制度的概念,同时让矫正对象更加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二、公益劳动

我所目前的公益劳动基地已有两个,分别是组织交通协勤活动的迈皋桥地铁站华电路口,和组织为老人献爱心关爱老年人生活的迈皋桥真善美敬老院,目前即将新增的公益劳动基地还有区司法局与区市容局联合建立的迈皋桥华电北路环境保洁公益劳动基地。可以说,迈皋桥所的公益劳动基地还是很丰富的,结合迈皋桥社区矫正对象人数多、犯罪类型复杂、年龄差距大等众多特点,丰富的公益劳动基地为不同类型的矫正对象提供了合适的公益活动平台。 我所目前参加公益劳动的矫正对象大多数都是年轻人,其他因为年纪大、脑疾病或躯体性疾病的矫正对象虽然不能参加司法所统一组织的公益劳动,但大多都能在自己所在的社区或住家附近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公益活动,并拍下照片交到司法所来。 三、书面汇报 书面情况汇报是社区矫正对象每月要交到司法所的一份反映其 近期矫正改造,生活、学习、工作、家庭、思想状态等多方面情况的书面报告。目前我所的社区矫正对象中除一人因为精神性疾病没有书写能力以外,其他人都能够按照规定完成书面汇报工作,目前存在的问题是,部分矫正对象写的书面情况汇报内容简单,字迹潦草,完全是应付差事。就这个问题,我所已经多次对个别写书面汇报有困难的矫正对象进行个别辅导和教育,或者向其发放法制宣传书籍、报刊,但仍然收效甚微。矫正对象说,到司法所来写的时候就能写好,回家后事情很多,忙这忙那的,根本没有时间和精力写书面汇报,所以写不好。下一步,我所还将继续就矫正对象书面汇报的有关问题做一步

社区矫正工作心得体会

社区矫正工作心得体会 我在大学期间学的是社会工作,当年在学习《社区社会工作》这门课的时候,首次接触到“社区矫正”一词,当时对社区矫正的概念是十分模糊的,脑子里甚至出现了在社区里关押着一些犯人的画面,现在想想甚是搞笑。 完全没有想到的是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做社区矫正工作,每天和“犯人”们打着交道。事实上在我对这份工作逐渐熟知后,不仅一改原先的错误认识,而且更是觉得社区矫正工作是一份能够助人的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社区矫正不仅没有监狱,而且没有“犯人”,有的只是社区矫正工作室、心理咨询、法律咨询室和曾经犯过一些对社会危害不大的错误,并且改错意识较强的人。 在近一年的工作里,前前后后接收了近三十名社区矫正人员,得到了以下几点的感想和反思。 一每个人都有改变和发展的内在潜力 在社区矫正的人员,虽然他们曾经犯过错,并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和道德的谴责,但是他们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他们大多都很感恩社会,并且愿意去弥补自己的过错,或是愿意通过学习和社区劳动来提升自己,服务社会。

在我们一月一次的集中学习和集中劳动中,每位社区服刑人员都很积极的参与,并且会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心得。在社区服刑的同时,他们每个人在社会上还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有的是房地产开发公司的法人,有的是商场经理,有的是外卖员等等,因为犯罪丢掉工作的,也都会去主动的在社会上找寻一个适合自己的位置,有的自己开公司创业,有的在家备考一些技能证书考试等等。 因此,我们在做好日常监管工作的同时,要引导他们向上向善,注重心理的疏导和关怀,相信每个人都有改变的希望和发展的潜力,不能因为一时的错误,就判定一个人的一生。 同时还应注重社区服刑人员潜能的开发和利用,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一些就业信息,帮助他们找到一个适合的工作岗位。 二人在情景中,每个人的行为选择都是有原因的 每个个体都不是完全独立自存的,个人的发展受到生理,心理,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个人在环境中不断成长,社会环境会影响到个人的行为,家庭作为一个人生来所接触到的第一个环境,对人的影响更是深远持久的。因此研究一个人的行为背后的原因应该将其放在所处的环境当中。 这一点在未成年人身上体现的尤为明显,未成年人处在人生的关键期,身体、

怎样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怎样做好社区矫正工作 近年来,我国社区矫正工作从最初的试点到现在的全面推广试行,社区矫正工作也从最初的投石问路,到现在的具备了一定的实践经验的阶段。我们已充分认识到,社区矫正对罪犯的矫正作用凸显,作为一种非监禁刑,在与监禁刑对比上,有着后者无法比拟的优势,我们呼吁优先适用社区矫正对罪犯进行改造,提倡减轻对罪犯肉体和精神的摧残,以另一种“温情感化”方式,以较小的社会代价达到教育和改造罪犯的目的。实践证明,发展社区矫正,是一项符合我国国情的法制改革,是我国刑罚执行社会化和现代刑事司法非刑罚化的发展趋势。引入社会治理观念,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充分发挥非监禁矫正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作用,促进社会和谐。 一、何为社区矫正,社区矫正有何功能与意义? 社区矫正,又称“社区矫治”、“非监禁矫正”,国外较常见的形式有缓刑、假释、暂时释放、社区服务、中途之家、工作和学习释放等,它是一种不使罪犯与社会隔离并利用社区资源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罪犯的方法,是所有在社区环境中管理教育罪犯方式的总称。社区矫正在许多国家的刑罚体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惯用、常用的刑罚方式。在我国,社区矫正是与监禁矫正相对的刑罚方式,是指将符合一定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并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所确定的改造学习期间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悔过自新,并促进其顺利回

归社会的一种非监禁刑罚方式。从职能概念上讲,是整合政法部门、社区等各方力量,着力对社区范围内的假释、监外执行、管制、剥夺政治权利、缓刑等罪犯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改造的手段和方法。 社区矫正的功能和意义突显,有公认的六大功能,分别是:惩罚罪犯、教育罪犯、感化罪犯、塑造罪犯、控制罪犯和医治罪犯心理。可以说,社区矫正是一种不失监禁刑的威慑性又有更助于罪犯回归社会、促进和谐的独特效益。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进行司法改革的重要内容;开展社区矫正工作是改变行刑环境,提倡和实行“人文行刑”,提高罪犯改造质量,使之回归社会的需要;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也是合理配置行刑资源,减轻监狱等机构的行刑压力,降低社会行刑成本的要求。 二、我国社区矫正试行工作概况 全国社区矫正工作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2003年以前为准备阶段;2003-2009年为试点阶段;2009年起为全面试行阶段。2003年两院两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社区矫正的性质、适用范围、工作任务部门职责等做出规定,随后社区矫正在27个省(区、市)进行试点。 2003年开始至2008年,全国先后分两批在18个省(区、市)开展了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另有9个省(区)在党委、政府领导下先后进行了试点,这一时期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达到了预期目标。2009年,全国社区矫正工作会议召开,全面试行社区矫

14司法所个人自查报告

2014司法所个人自查报告 2014司法所个人自查报告,自查报告就是自己根据工作情况进行汇报总结,以下司法个人自查报告就司法所规范建设,人民调解工作,安置帮教工作,社区矫正工作,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法律援助工作方面进行自我分析。 司法所个人自查报告 为进一步提高社区矫正工作质量,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的监督,防止社区矫正人员漏管、脱管、重新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我所对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一次全面系统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司法所规范建设 镇党委政府能够高度重视司法所

建设工作,按照县委的要求,较好的了落实人民调解、普法、社区矫正等业务经费,为司法所工作提供可靠的经费保障;司法所现工作人员3人(含镇普法办2人),整体素质高,较好地开展工作;司法所办公用房(含调解厅)达到250平方米以上,布局合理,制度均已上墙;抓好司法所队伍建设,积极参加县局、镇组织的政治学习和业务培训。健全完善内部学习、教育、管理制度,并抓好落实;严格遵守《司法局车辆管理办法》的规定,保证了安全用车;积极开展法律服务业务,12348法律服务专线电话正常开通,“12348”法律服务专线有咨询记录台帐,做到有问必答。 二、人民调解工作 1、镇、村调解组织健全,并根据工作需要及时进行了调整充实;加强人民调解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积极开展了争创先进调委会、优秀人民调解员活动,注重发现培养先进典型;探索《人民调解与行政调解的衔接办法》矛盾纠纷调处

工作新机制,提高矛盾纠纷化解成效,建立完善矛盾纠纷定期排查、纠纷登记、矛盾纠纷信息传递与反馈、矛盾纠纷分级调处、重大疑难纠纷领导包案调处等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做到每月定期排查和敏感时期即时排查相结合模式,对排查出的矛盾纠纷逐一登记造册,建立台帐,落实责任人,及时调处。一般时期,一月集中排查一次,形成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分析报告,并及时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报表、分析报告、典型案例等及时上报县局基层股。重大敏感时期,每日一排查,每日一汇报;有激化、上访倾向的矛盾纠纷及时上报。半年以来全镇共受理各类纠纷件,其中司法所受理起,纠纷受理率达到,调处成功率达到,在司法所调处的纠纷中,无调解不当而发生民转刑或非正常死亡,没有发生因调处不及时、不当,引发的群体事件;调处档案资料完整,调解案件卷宗规范;村级调委会调解的矛盾纠纷有记录。 三、安置帮教工作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精选三篇汇总

点击查看更多2020年社区矫正心得体会及个人感悟 社区矫正心得体会一 一、基本情况 我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自今年4月17日正式启动以来,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司法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各成员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有力配合和大力支持下,各级社区矫正组织克服困难、勇于探索、大胆实践,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截止7月9日,已完成交接工作,于7月10日起转入正常接收,步入常态化管理的轨道。目前,全区已经累计接收各类矫正对象92名,已经解矫8名,新接收26名。其间缓刑63人;刑满释放后继续被剥夺政治权利的19人;假释6人;暂予监外执行的2人;管制2人。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精心组织,规范运作,是做好社区矫正工作的前提 自社区矫正工作全面推行以来,区司法局作为牵头部门,按照"两办"转发的《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意见》的要求,全面组织开展工作。 (一)调查摸底、理清思路。今年3月,我们指导各街道、慈城镇,对各辖区内现有的五类矫正对象进行地深入细致排查,3月底进行了汇总。与此同时,局长亲自带队,多次走访宁波市社区矫正试点单位鄞州区司法局,咨询社区矫正工

作难点和经验。在全区社区矫正工作动员大会召开前,我们通过走访街道、慈城镇,及相关部门进行交流听取意见,积极赢取各单位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支持。并在指导思想上、工作经费、人员配备、办公场所的落实等方面形成共识,初步理清了工作思路。为社区矫工作的全面推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建章立制,规范运作。为了规范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在起草《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同时,制作出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市里要求的三个阶段,结合我们江北实际将工作任务细化到每一天。以区委办文件形式下发了《区社区矫正试点工作意见》,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工作职责与分工、工作原则及目标、工作范围及任务,实施步骤、工作内容、工作制度及工作流程。并建立了例会、请示报告、档案统计、教育培训和奖惩考核六项制度。同时我们在档案建设上下功夫,统一印制各类登记表、社区矫正人员登记名册及帮教志愿者名册。在排查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社区矫正对象人户分离,针对这一现象,及时研究,结合我区实际,参照试点单位制定了《关于人户分离的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暂行规定》,确保社区矫正工作日后的规范运行。 (三)指导督促,深入推进。为了加强指导,由社区矫正工作委员会牵头聘请了宁波大学法学院资深心理学教授组成江北区社区矫正法律事务和心理学专家咨询指导组。同时为了推进工作,区司法局多次到区法院、公安局、***等部门,就社区矫正工作的运作和衔接,争取成员单位支持,深入推进。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从“排找困难,强化指导”入手,区司法局多次深入到各街道、慈城镇,了解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排找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各街道、慈城镇做好

2020年度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2020年度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篇1:2020年度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2020年,顶山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在各级领导的不断关心指导下,各项工作与去年同期相比都有较大程度的提高,但也存在一定得不足,对此,进行总结和阶段性梳理,旨在理清工作思路、改进矫正措施、提高工作实效。 一、基本情况 目前,我所登记在册的矫正对象有27名,其中缓刑对象22名,管制3名、假释对象1名,暂予监外执行2名。2020年累计新增矫正对象14名,期满解矫12名。 2020年度,我所社区矫正工作详细情况如下: 1.组织召开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会议2次,其议题分别为“布置社区矫正排查工作,切实维护青奥期间社会稳定”、“贯彻上级要求,突出矫正工作实效,维护国庆期间稳定”。 2.积极发动责任心强的离退休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加入矫正志愿者行列,切实发挥矫正志愿者工作队伍实际作用。 3.组织各类排查工作四次,重点对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目前生活、工作、家庭情况进行全方位摸底,通过综合各方面信息对矫正对象、刑释解教人员内心动态做出评估。 4.开展风险评估工作,对矫正对象重新犯罪风险进行预估,开展心理测试工作,对部分矫正对象进行心理评估。 5.组织开展审前调查十七人次,详细查明犯罪嫌疑人实际情况,并根据相关情况提出客观合理的司法建议,协助审判机关依法量刑。 8.与各大骨干企业以及私营业主开展广泛的沟通,为矫正对象营造安心踏实的工作环境,预防在经济危机面前,矫正对象因不能忍受巨大的经济压力而重新走上犯罪道路。 9、每月组织两次集体公益劳动,每月开展两次集中教育。 二、主要做法

(一)领导重视,组织机构健全。为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的组织领导,根据街道人事调整,及时调整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成员;为确保社区矫正的顺利运行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落实了相对专一的工作人员,全面负责社区矫正工作的日常管理。 (二)认真摸底调查、理清可行思路。 贯彻“以思想教育为主,监督管理为辅”的人性化工作宗旨,将有限的资源全部投入到对矫正对象的思想教育方面,用真诚感动矫正对象,建立起互相信任的联络关系,让矫正对象能够真切的感受到我们帮助其重新回归社会的决心和信心,打破原先陈旧的汇报形式,拓宽矫正对象思想汇报渠道,通过电话、书面、当面、短信、网络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对象动态。同时,严防死守,积极避免因矫正对象情况掌握不及时而引发的重新违法犯罪情况,积极的养成矫正对象定期汇报的习惯,对于部分不按时汇报的矫正对象一定要及时的进行情况调查与核实。对于部分拥有私营企业的矫正对象,我所为其在经济危机面前提升企业防风抗险能力提供必要的帮助,坚定该部分矫正对象应对经济危机的信心。 (三)做好建章立制,规范工作运行。 一是为了规范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制定了《2020年度社区矫正工作计划》。二是在社区矫正移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上下功夫,及时录入相关信息,做到对社区矫正对象管理及时、有效。三是统一制作《社区矫正工作流程图》、《社区矫正工作示意图》来上墙。确保社区矫正工作规范运行。 (四)加强集中教育,注重教育实效。 严格按照区司法局要求对矫正对象开展评估工作,客观进行综合评定。顶山司法所一直坚持以维护社会整体稳定为主要出发点,对全所矫正对象进行各类排查两次,对部分非故意类犯罪、经济类犯罪和犯罪条件已经消除的职务类犯罪对象实行适当的宽松管理,节约有限资源,集中力度加强对故意类犯罪,尤其是未成年矫正对象,针对这类群体的心理特点心理矫治,并进行不定期的抽查和询问,严防死守,积极的避免矫正对象进行违法犯罪活动。 (五)严格日常管理,做好走访工作。

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个人总结

29团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2011年,我团社区矫正工作在师团党委、师团政府和师司法局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衔接好、监管好、引导好”的工作思路,紧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条主线,切实把矫正对象的衔接、管控、日常管理和教育措施作为重点加以落到实处,使社区矫正工作规范有序开展扎实有效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为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29团发挥了积极作用。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团现有在册社区矫正对象**名,其中男性**名,女性**名;假释**名,剥夺政治权利**名,暂予监外执行**名。该**名社区矫正对象除刘跃新暂未找到外,其余**名矫正对象矫正工作进行顺利。 二、主要做法 (一)完善组织,加强领导,强化队伍,夯实基础团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矫正工作的开展,充分认识做好这项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历来都将其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今年年初制定了工作计划,明确了指导思想、工作方式方法,突出了工作要点。为保证社区矫正工作的稳步推进,严格按照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规定要求,进一步明确了社区矫正工作任务、目标和职责,切实加 强工作领导, 落实工作责任,按照分级管理原则,层层抓落实。 (二)完善工作体系,扎实开展监管教育和帮扶工作。我团加大衔接管控体系建设,完善解除矫正与落实安置帮教相衔接等工作机制,及时转发师团有关矫正对象教育管理工作规定,团领导小组与社区负责成员积极配合、通力合作,积极开展社区矫正对象监管教育帮扶工作,严格执行周报告、月汇报、每月一走访和外出请销假等制度。 (三)加强管控,力促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无缝对接。为使社区矫正工作与安置帮教工作顺利衔接,保证矫正对象解矫后不脱管、不漏管,我团积极探索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工作有效结合新思路,落实四个同步,实现社区矫正向安置帮教的无缝对接。一是解除矫正与签订帮教协议同步。矫正期满之日,即由司法所长向解矫人员当面宣读《社区矫正期满宣告书》,在办理解矫手续同时,安排安置帮教小组与解矫对象签订《帮教协议书》,直接纳入安置帮教体系管理。二是个人档案材料移交同步。解矫后,矫正对象身份转变,原有的一套基本材料随之移交,重新建立归正人员一人一卡一档,经过社区矫正后,这部分人员底子清、情况明,建档工作非常顺畅。三是矫正帮教人员衔接同步。由街道综治办牵头,建立同一人矫正、同一人帮教的工作机制,实行社区矫正教育管理与安置帮教责任包办制度,降低帮扶成本,提高帮扶效果。四是管控教育与帮扶救济同步。社区矫正与安置帮教在管理方式方法上有相互借鉴之处,“管控、教育、帮扶、感化”是两者在管理上共通的四部曲,有效避免了重复劳动,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 (四)多方联动,不断开拓新的就业渠道。 社区矫正人员的安置工作是搞好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做好此项工作有利于预防和减少重新违法犯罪,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为了切实加强此项工作,给社区矫正人员创造良好的就业条件,结合我团实际,社区矫正领导小组与各社区进行沟通交流,积极为帮教人员寻找并提供过渡性就业岗位,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并对其开展思想教育和帮教管理活动。 三、2012年工作思路 2012年我们会继续积极做好社区矫正工作,及时了解掌握社区矫正人员的情况和动态,不断完善社区矫正帮教措施,强化过程管理。认真解决社区矫正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积极探索新路子新方法,为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作出最大的努力。 1、加强组织领导,确保各项工作依法规范进行。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要按照师团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任务和要求,加强对试点工作的领导。社区矫正工作者要积极探索

社区矫正的自查报告

社区矫正的自查报告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范文(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社区矫正工作,进一步增强风险防范意识,达到强化责任需要。在开展社区矫正工作中,根据县综治办的要求,我乡认真开展对社区服刑人员中的脱管人员、涉嫌重新犯罪和重新犯罪案件进行自查工作,认真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有效监管。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省社区矫正工作会议精神,积极推动我乡社区矫正工作全面开展,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召开机关干部、村社区干部专题会议,传达文件精神,并安排部署、落实责任、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管理。加大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力度,是规避治安风险、降低矫正对象再犯罪率的有效手段。对矫正对象的后期监督,采取“多方协作、联合布控、周闻其声,月见其人”的办法,防止矫正对象脱管漏管和再犯罪,维护社会治安稳定。 二、强化责任、落实措施 加大对走访工作的人员投入,努力构建以司法所为领导,村委会、社区矫正工作小组为参与主体的联合矫正工作机制,加强同各级单位的联系,做到信息畅通、行动一致,拓宽同矫正对象的联系渠道,及时掌握矫正对象的思想动态,积极寻找同矫正对

象进行思想交流的机会和平台,通过电话、当面、汇报等相结合的方式详细掌握矫正对象动态,方便对矫正对象进行得当的思想教育。同时,密切监督,严防死守,避免因信息反馈不及时而引发的矫正对象再犯罪情况。在矫正工作中,我们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以法育人,坚持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原则,以真情感动矫正对象,以此搭建相互信任的桥梁,大大的增强了矫正成功率。 通过宣传发动,组织了社区、配合公安派出所、综治部门为主的工作机构,营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一是了解矫正对象最新工作情况、生活情况和思想状况,掌握他们的改造效果和改造中存在着的问题。二是通过自查自纠,严格社区矫正工作要求,查找矫正执行期间矫正工作存在的不足。三是针对以上不足,切实整改,通过开展活动提高矫正工作水平和矫正质量。 截至目前,社区矫正对象共6人,没有1人脱管、漏管,没有1人重新犯罪。 社区矫正自查报告范文(二) 按照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自查自纠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社区矫正工作的实施办法(试行)》的要求,结合我乡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认真进行了自查自纠,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是我乡收到达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下发的《关于进

2020年村级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村级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村级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篇一:村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村社区矫正工作总结 一、健全工作机构。 按照“两院两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及省、市、区社区矫正工作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工作格局、组织体系和职责分工,组建了两支队伍。一是组建了社建村街道社区矫正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司法所,主任由司法所长张哲知兼任。同时,各居委会组建相应的社区矫正工作站,站长一般由综治主任兼任,共组建社区矫正工作站4个。二是街道组建一支由社区矫正工作者和社区矫正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矫正工作队伍,社区矫正工作者主要由司法所工作人员和公安派出所社区民警组成,共有成员3人。同时在全社会进行公开招募社区矫正自愿者,共招募干部、教师、社会团体人员、社区服务人员共16余人。 二、建档立制。 司法所坚持对每名矫正对象实行一人一档,详细记载了矫正方案、志愿者协议书、最全面的范文参考写作网站监护人协议书、公益劳动记录、每月小结、谈话记录、电话汇报等方面的资料(material),形成了一套完整、规范的基础性台帐。在管理机制上,充分发挥街道、社区两级管理网络的作用,明确各自的工作地位和工作任务。实施社区每月一次例会制度,为社区矫正工作的长期发展和司法所的建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规范“接收”、“解除”程序。为了规范矫正工作程序,司法所对矫正对象举行人性化接收仪式,由街道司法所所长、矫正人员、社区民警、社区工作站负责人、监护人、志愿者、矫正对象等人员参加,规范了接收八项程序,使矫正对象在进入社区矫正前感受到矫正的严肃性和认真性,起到了一定的慑服作用。同时,司法所对每个解除矫正的对象也举行解矫程序,对他们在矫正期间的表现进行综合讲评,最终提出要求和希望,真正做到工作有始有终,使矫正对象切身感受到矫正对他们的帮助,通过矫正悔过自新,重新认识自我。 四、专题教育和公益性劳动。 社区矫正对象的学习教育和公益性劳动,是提高思想认识,改变思想观念,矫正其不良行为,提升道德品行的良好手段。一是针对矫正对象的刑罚种类不同,思想汇报专题选择一些针对性强的法律知识,实行专题化教育,如对盗窃罪进行相关刑法知识的学习,做到有的放矢。根据性别、年龄、体质和特长以及刑罚种类不同,安排相应性劳动,如安排社区治安防范巡逻等。二是每个社区确立和选择一至二个公益性劳动基地,如共建单位、学校、幼儿园、敬老院、公共场所(社区公园、绿化带),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提倡以分散为主,并实行公益劳动计分制,具体操作由司法所、各社区落实。 五、人性化改造。 在日常监管工作中,司法所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特别注重对矫正对象的走访,及时了解他们的家庭状况和按期思想表现,做到思想教育从严,生活关心到位。 六、正面引导。司法所在工作中,善于有意识培养典型的挖掘典型事例,以点带面,提升监管质量。 纵观社区矫正工作开展以来,街道矫正办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人力不足;二是经费的不足为矫正工作的开展也带来了困难;三是专业性知识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一、严格落实责任,各项工作措施到位 我村确定以党支部书记对安置、帮教、社区矫正工作负总责,村主任为主抓,把全村人口分布为10个工作片区,分别为两位成员,综治协管员为片区责任人,落实帮教、安置、社区矫正的工作责任制,并加强村治保会,调委会和平安中心户长形成齐抓共管工作格局,坚持每月综治例会制度,对我村七名释教人员,2名社区矫正人员,按片区划分负责,结对子,一 帮一的安置帮教形式,每季度要有谈心、思想汇报掌握思想动态,遏制实际困难,尽量协助解决,并认真做好《刑释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基本情况登记卡》和相关资料(material)。 二、范文写作真情感化,做好刑释教人员的帮扶工作 1、真情感化,使之回归社会。开展重点管理,是维护社会治安的基础工程。近年来,由于刑释教人员随着刑期届满,不定期回乡,村组织帮教人员做好上门做工作,不采取歧视,而是积极主动协助其家庭生活,婚姻,就业进行关心,支持。如3组朱海棠,因过去年少无知,又因其江湖义气,参与抢劫,被判六年刑期,回乡后通过做起思想工作,本人也积极要求回归社会,而本人又有经济头脑,想经营茶叶生意,但苦于无经营场所,村里通过多方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