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2015~2025)

(征求意见稿)

山东省水利厅

2015年6月

目录

第1章绪言 (1)

1.1编制目的 (1)

1.2编制依据 (2)

1.3编制思路和原则 (4)

第2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超采状况 (6)

2.1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6)

2.1.1气象水文 (6)

2.1.2水文地质条件 (7)

2.2地下水资源状况 (11)

2.3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13)

2.4地下水超采状况 (17)

2.4.1超采区分布 (17)

2.4.2地下水禁采区和限采区划定情况 (18)

2.4.3地下水超采量 (18)

2.4.4地下水超采引发的问题及危害 (24)

第3章综合整治总体布局 (26)

3.1治理范围 (26)

3.2治理原则 (26)

3.3治理目标 (26)

3.4实施进度 (27)

第4章综合整治主要任务 (32)

4.1控采压减 (32)

4.1.1严格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 (32)

4.1.2实行全方位节水压采 (34)

4.2水源置换 (35)

4.2.1加快雨洪资源利用工程建设 (35)

4.2.2建设完成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 (36)

4.2.3实施引黄供水提升工程 (36)

4.2.4积极推进非常规水利用 (37)

4.3修复补源 (37)

4.3.1积极开展人工回灌补源 (37)

4.3.2加强湿地建设与保护 (38)

4.3.3防治海水入侵 (38)

第5章保障措施 (39)

5.1明确分解任务,落实各方责任 (39)

5.1.1强化地方政府主体责任 (39)

5.1.2加强部门协调联动 (39)

5.1.3严格考核问责 (39)

5.2拓宽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 (40)

5.2.1增加公共财政投入 (40)

5.2.2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40)

5.3运用经济手段,促进综合整治 (41)

5.3.1深化水价改革 (41)

5.3.2调整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 (41)

5.3.3推进水权水市场制度建设 (42)

5.4强化监控能力,严格依法监管 (42)

5.4.1加快地下水管理立法 (42)

5.4.2加大执法力度 (42)

5.4.3加强地下水监控能力建设 (43)

5.5广泛宣传动员,形成社会合力 (43)

5.5.1建立宣传教育引导机制 (43)

5.5.2建立完善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机制 (43)

第1章绪言

1.1编制目的

山东是一个水资源严重匮乏的省份,全省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03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占有量322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六分之一。地下水作为我省重要的供水水源,多年平均供水量超过总供水量的40%,对保障我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增加,用水需求不断增长,地下水过度开发利用造成区域性超采,带来了地下水位持续下降、含水层枯竭、地面沉降、水质恶化、海(咸)水入侵等一系列生态与环境问题,危及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地下水具有水质较好、分布广泛、动态变化稳定以及便于开发利用等优点,使其成为理想的供水水源;同时地下水又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要素。因此,对地下水超采进行综合整治,改善地下水生态环境,增加地下水源的储备总量,对保障我省非常时期用水和应急供水,以及实现地下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和《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明确要求严格地下水管理保护。《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要求对水土资源超载区域实行限制性措施,调整严重污染和地下水严重超采区耕地用途。2013年4月,国务院以“国函[2013]49号”文发函,批复同意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要求各有关省市组织落实,省政府领导批转省水利厅抓紧编制我省南水北调受水区地下水压采实施方案;水利部2015年2月下发了《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

管理和保护的函》(水资源函[2015]67号),要求已有地下水超采区的各省级人民政府将地下水管理和保护纳入重要工作议程,尽快组织制定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201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水十条”),明确提出“着力节约保护水资源,严控地下水超采”。201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提出“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实施地下水保护和超采漏斗区综合治理,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

2012~2014年,在水利部统一组织下,我省完成了全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我省浅层地下水和深层承压水超采区面积分别达到10433km2和43048km2。2015年2月6日,山东省人民政府以鲁政字[2015]30号文批复同意了山东省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划定方案,要求制定措施逐步压减超采区地下水开采量。

为落实水利部和省政府加强地下水管理与保护,修复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的要求,保证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全面实现,编制本方案。

1.2编制依据

1、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

(8)《中华人民共和国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国务院令

第460号)

(9)《中华人民共和国南水北调工程供用水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47号);

(10)《山东省南水北调条例》(2015年4月1日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通过)。

2、规范、规程

(1)《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SL286-2003);

(2)《地下水监测规范》(SL183-2005);

(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4)《地下水资源分类分级标准》(GB15218-94);

(5)《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6)《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63-2006);

(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8)《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DJ72-94)。

3、文件、资料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中发[2011]1号);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发[2015]号);

(3)《国务院关于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意见》(国发[2012]3号);

(4)《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

(5)《水利部关于加强地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的函》(水资源函[2015]67号);

(6)《国务院关于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的批复》(国函[2013]49号);

(7)《水利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务院南水北调工程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印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的通知》(水资源[2013]305号);

(8)《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受水区地下水压采总体方案》(水利部2013年);

(9)《农业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总体规划(2014~2018年)》(发改农经[2015]110号);

(10)《山东省地下水超采区评价报告》;

(11)《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山东省地下水限采区和禁采区划定方案的批复》(鲁政字[2015]30号);

(12)《山东省雨洪资源利用规划》;

(13)《山东省现代水网建设规划》;

(14)《山东省“旱能浇,涝能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

(15)《山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

(16)《山东省水功能区划》;

(17)《山东省地下水利用与保护规划》;

(18)《山东省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

(19)《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湿地保护管理工作的意见》(鲁政办字[2015]14号);

其他有关规划、标准等文件。

1.3编制思路和原则

(一)编制思路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以地下水资源与水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保障供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

安全为目标,坚持控采压减、水源置换、修复补源“三为主”治理方针,强化各项保障措施,控制地下水超采,修复超采区地下水生态环境。

(二)编制原则

1.明确目标、落实责任

按照行政分区以及浅层、深层超采区的分类分解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目标,明确工作责任,实行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地方政府负责制,加强部门协调配合。

2.统筹配置、严格管理

统筹配置当地地表水、外调水以及非常规水等各类水源,置换和替代超采区地下水供水水源。结合南水北调供水配套、雨洪水资源利用等工程的实施,同步实施水源替代,逐步压减地下水超采量。

3.突出重点、分期实施

以严重超采区、南水北调东线干线工程沿线受水区、公共供水管网覆盖区为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先期工作的重点,根据替代水源工程建设进度,科学制定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分期计划。

4.综合治理、多措并举

综合运用行政、经济、工程、法治等手段,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有机结合,保证超采区治理目标的实现。

第2章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及超采状况

2.1气象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

2.1.1气象水文

山东省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省年平均气温在11.7~14.5℃之间,由鲁西南向半岛递减。全省多年平均水面蒸发量在900~1200mm之间,总体变化趋势是由鲁东南向鲁西北递增。

全省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为679.5mm。由于受地形地貌、植被、气流运动等影响,降水量的时空分布十分不均。在地域上,总的趋势由东南沿海850mm向鲁西北内陆递减为550mm。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年内分配也十分不均。年际之间丰、平、枯交替出现,年内降水量多集中于汛期6~9月份,约占全年降水量的72.7%;尤其集中于7、8月份,两月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50.3%。

全省多年(1956~2000年)平均年天然径流量为198.26亿m3,折合年径流深为126.5mm。年径流总的变化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鲁西北平原逐渐减少。其年际、年内变化和地区分布规律大致与降水相同,但由于下垫面条件的影响,在地区分布的变化比降水变化要大。全省各地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多在25~300mm之间。鲁中南及胶东半岛山丘地区,多年平均年径流深在100~300mm左右,而鲁西北地区年径流深尚不足25mm。

山东省河流众多,河网密度平均0.24km/km2,黄河横贯东西,大运河纵穿南北,其它中小河流密布全省,分别划属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片。全省干流长度大于10km的河流1552条,河流类型大致可分为山溪性

河流和平原坡水河流两大类。

山东省地下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和当地地表水体的入渗补给。大气降水的年际变化比较大,但是地下水储存空间巨大,所以地下水资源具有多年调节的特点,对于稳定供水具有重要意义。

2.1.2水文地质条件

一、山东省水文地质分区

山东省水文地质条件大致可划分为鲁中南、鲁东、鲁西北三个分区。全省水文地质条件见图2.1.1。

(一)鲁东水文地质区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东迭台隆。区内基岩大面积出露,主要为各类变质岩、岩浆岩、碎屑岩和少量石灰岩等;第四系仅分布于山间盆地及沿河两岸和滨海地带。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和第四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主要赋存于变质岩、岩浆岩和碎屑岩的风化裂隙和构造裂隙中,具有分布广泛但富水性弱的特点,主要接受降水的入渗补给,沿地形向河谷汇集后流向下游,补给河流或第四系或直接排泄入海,或者消耗于人工开采。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渗入—径流—开采型。孔隙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含水层中,主要接受降水入渗、基岩裂隙水侧渗及河水渗漏补给,沿地形倾斜方向向河谷下游径流,沿途补给河水或消耗于潜水蒸发、人工开采及潜流入海。地下水动态类型滨海平原区一般为补给—径流—蒸发型,河谷平原区一般为补给—开采—径流型。山间盆地(谷地)地下水循环系统见图2.1.2。

图2.1.1 山东省水文地质图

8

图2.1.2 山间盆地(谷地)地下水循环系统示意图

(二)鲁中南水文地质区

该区在大地构造上属鲁中南台隆,位于沂沭深大断裂带及其以西鲁中南山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岩溶水、基岩裂隙水及第四系孔隙水。地下水接受降水补给后,沿地形坡向以潜流或泉水的形式向下游或沟谷排泄。在山前或隐伏灰岩区,岩溶裂隙发育程度高,富水性强,形成了济南泉群、明水麻湾泉、泗水泉林泉、临朐老龙湾泉等30多处岩溶大泉以及济南—长清、泰安—莱芜、淄博—青州、枣庄—羊庄等多处岩溶富水地段,成为我省城市及工农业重要供水水源地。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垂直入渗补给、河水渗漏补给以及上游山区裂隙水的侧向补给;岩溶裂隙水多以泉水或地下径流的形式排泄或消耗于人工开采。地下水动态类型一般为补给—径流—开采型。岩溶水循环系统见图2.1.3。

图2.1.3 岩溶水循环系统示意图

(三)鲁西北水文地质区

该区处在华北地台的断裂沉降带,沉积了巨厚的上第三系和第四系松散岩类,形成孔隙含水层。地貌形态主要为山前倾斜平原和黄泛平原。

山前倾斜平原主要分布于泰沂山北部和西部山前地带,由众多大小河流冲洪积扇组成,并逐渐过渡为黄泛平原。山前倾斜平原孔隙水具有良好的补给条件和径流条件。地下水沿地面倾斜方向流向下游,在天然状态下流入黄泛平原或潜流入海,或在与黄泛平原交接的低洼地带溢出地表,地下水动态为补给—径流—蒸发型;在现状条件下主要消耗于开采,地下水动态一般为补给—开采型。

黄泛平原分布广泛,地面较平坦,富水性差异较大。由于黄河历史上多次改道和泛滥,形成了多条近于平行的古河道带。地下水除接受大气降水补给外,还可得到黄河侧渗、引黄灌溉补给、漳渭河补源和其它河流的渗漏补给。在天然状态下地下水以蒸发排泄为主,地下水动态类型为典型的入渗—蒸发型;而在现状条件下,地下水以人工开采排泄为主,其次为垂直蒸发排泄和向河流排泄,地下水动态类型多为补给—开采型或补给—

蒸发型。鲁北平原地下水循环系统见图2.1.4。

图2.1.4 鲁北平原地下水循环系统示意图

2.2地下水资源状况

通常所述地下水资源量是指与当地大气降水和地表水体水力联系密切,参与水循环且可以得到较快补充和更新的动态水量,主要是指矿化度不大于2g/L的地下淡水资源量。

山东省多年平均(1980~2000年)浅层地下水资源量1654550万m3,其中平原区905582万m3,山丘区809030万m3,重复计算量60062万m3。受地形地貌、气象水文、水文地质条件的影响,各地区的地下水资源量模数有较大差异。一般来说,平原区大于山丘区,岩溶区大于基岩裂隙区。山东省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模数一般10~15万m3/km2,局部15~20万m3/km2;岩溶山丘区一般20~25万m3/km2,局部达25~30万m3/km2;一般山丘区一般5~10万m3/km2。

山东省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淡水水可开采量1255244万m3,其中平原区748353万m3,山丘区557745万m3,重复计算量50854万m3。全省平均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9.3万m3/km2,其中平原区13.5万m3/km2,山丘区7.0

万m3/km2。一般来讲,浅层地下水资源量丰富的区域其储存和开采地下水的条件也比较优越,可开采量也比较大。山东省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分区见图2.2.1。

深层承压水是指埋藏深度大,与大气降水和当地地表水没有直接水力联系,循环更新非常缓慢,开采后得不到有效补充,主要消耗静储量,从而造成水位持续下降,引起地面沉降的地下水。这部分地下水可作为应急战略储备水源,不宜作为常规水源开发利用。

在我省湖西平原、鲁北平原、小清河平原及潍弥白浪河下游平原区及东部沿海平原分布着部分矿化度2~5克/升的微咸水区和矿化度大于5克/升的咸水区。在西部地区多为散状分布,在东部、北部尤其近海地带则为成片分布。全省矿化度2g/L<M≤3g/L、3g/L<M≤5g/L和M>5g/L的多年平均地下水资源量分别为110035万m3/a、47241万m3/a、61769万m3/a,地下水资源模数分别为14.9万m3/km2.a、13.3万m3/km2.a、8.7万m3/km2.a。这部分地下水可作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不计入当地地下水可开采量。

山东省地下水水质状况:根据我省监测资料,平原区Ⅳ类水和Ⅴ类水分别占本区评价面积的25.7%和62.0%,优于Ⅲ类水的占12.3%;山丘区以Ⅲ类水、Ⅳ类水和Ⅴ类水分别占本区评价面积的33.7%、27.6%、35.0%,Ⅱ类水占3.7%。

图2.2.1 山东省多年平均浅层地下水可开采量模数分区图

2.3地下水开发利用情况

山东省地下水开发利用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就利用土井提水用于农田灌溉。由于受社会制度和生产力的制约,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相当缓慢,直到新中国成立前全省井灌面积仅为331.5万亩。新中国成立后我省各级都十分重视机井建设,但打井技术比较落后,1958年井灌面积只发展到636万亩。1973年北方抗旱打井会议以后,机(电)井建设和井灌区建设迅速发展,开始大规模开发利用地下水。到1979年全省共有机电井473876眼,配套机电井384764眼,其中浅层机电井377257眼,深层机电井7507眼,井灌面积达3328万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不断提高。根据水利普查资料,2011年山东省规模以上机电井数约812592眼。

全省各地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很不均匀,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地表

水开发利用程度及水文地质条件等有关。一般在城市人口密集、工农业生产较发达的山前、河谷平原和岩溶地下水的排泄区,地下水实际开采模数较大,可达20~30万m3/km2.a,开采资源为孔隙水和岩溶水;该区主要分布在小清河区的济南、淄博至潍坊、湖东区的济宁至兖州、胶东半岛区的龙口、福山区、中运河区的滕西山前平原和大汶河岩溶分布区,在济南市区及东郊、淄博临淄、莱芜城区等局部集中开采区超过100万m3/km2.a。鲁北和湖西黄泛平原区,客水资源较丰富的引黄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程度较低,地下水实际开采模数一般为5~10万m3/km2.a;无引黄条件的黄泛平原区,如冠县—莘县—临清、单县—成武一带,地下水实际开采模数达到了15~20万m3/km2.a;其他地区一般在10~15万m3/km2.a。在地下水较贫乏、开采条件较差而地表水开发利用条件较好的一般山丘区,地下水实际开采模数一般小于5万m3/km2.a,在河谷地区可达到10~15万m3/km2.a。

山东省2013年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模数见图2.3.1。

图2.3.1 山东省2013年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模数分区图

15

地下水一直是山东省的重要供水水源。对于保障我省国民经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起到了根本作用。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以来,大多数年份全省地下水开采量都超过100亿m3。山东省1980~2014年历年降水量及地下水开采量见图2.3.2。

根据《山东省水资源公报》资料,近十四年(2001~2014年)全省年均开采地下水量102.69亿m3,平均占总供水量的45.8%。从2001年到2014年,全省地下水开采量总体上呈现逐年减少的趋势(2001年:133.71亿m3、2005年:102.67亿m3、2010年:91.31亿m3、2013年:86.86亿m3、2014年:85.99亿m3);地下水开采量占总供水量的比例也呈现逐年减小的趋势(2001年:52.9%、2005年:48.7%、2010年:41.0%、2013年:39.9%、2010年:40.1%),详见图2.3.3。

2014年全省地下水开采量85.99亿m3,其中浅层水开采量81.45亿m3,占94.7%;深层水开采量4.04亿m3,占4.7%;微咸水开采量0.50亿m3,占0.6%。按用水行业统计:工业用地下水量12.26亿m3,占14.3%;农业(农林牧渔畜)用地下水量54.97亿m3,占63.9%;生活(城镇公共、居民生活)用地下水量18.76亿m3,占21.8%。

2014年全省总供水量214.52亿m3,其中当地地表水供水量58.65亿

m3,外调水总用水量62.61亿m3(其中引黄供水量62.41亿m3,引江水0.20亿m3),地下水供水量85.99亿m3,其他水源供水量7.28亿m3。可见,2014年地下水仍是我省第一供水水源。

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附件: 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 实施方案编写提纲(试行) 本提纲针对以县为单位,按项目区进行编制的实施方案。包括多个项目区时,实施方案可由多个项目区汇总而成。 具体设计应以小流域为单元开展,原则上按图斑进行逐一设计,达到初步设计深度。 1 综合说明 按第二至第十一章的编写顺序,每一章为一节,总结各章的主要内容及结论。 1.1 项目背景 阐述项目前期规划基本情况,以及批复情况,说明任务来源、工程建设必要性和实施方案编制过程。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简要说明选定的项目区及涉及小流域的基本情况,包括自然概况、水土流失及防治情况、土地利用情况、社会经济情况等。 1.3 建设任务、目标与规模 简述项目建设的任务,确定的目标和综合治理规模。 1.4 总体布臵与措施设计

简述小流域综合治理和单项工程总体布臵,措施设计原则、要点,以及各项措施数量。 1.5 施工组织设计 简要说明小流域综合治理或单项工程的施工条件、施工工艺和施工方法、施工布臵及施工进度安排。 1.6 水土保持监测 简要说明监测点布臵、监测内容、监测时段、监测方法等。 1.7 技术支持 简要说明技术支持的有关内容和组织实施方案。 1.8 工程管理 简要说明工程建设管理和运行管理的设计内容。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明确投资概算价格水平年,简要说明工程措施、林草措施、封禁治理等措施的费用、独立费用、基本预备费、总投资以及资金筹措情况。 1.10 效益分析 简述项目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分析结果。 附图与附表 附图1 项目区及小流域地理位臵图。 附表1 工程建设特性表。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2.1 项目背景 简述项目来源,项目所在行政区域(县域)的地理位臵、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水土流失及其防治状况等。概述与项目有关的区域综合规划、江河流域(河段)规划和水土保持规划成果及与项目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相关规划的编制与审批情况。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阐明项目所在行政区域的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结合实际,从项目对所在行政区域生态改善、水源涵养、蓄水保土、减少江河泥沙淤积、防灾减灾以及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方面,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设计依据 说明实施方案编制的规划依据以及措施设计所依据的标准、规范、规程等。并说明相关数据的来源。

农村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做好新时期中韩街道农村爱国卫生工作,切实改变农村环境卫生面貌,提高农村环境质量和群众的健康水平,持续、有效地推进农村卫生城市化管理进程,根据市、区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着眼点,以提高农民健康水平为目的,以创建各级卫生村庄为载体,动员广大群众主动参与,进一步加大农村环境卫生建设和管理力度,紧密围绕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用三年时间使全街道农村社区环境卫生面貌明显改观,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应有贡献。 二、工作目标 以村容整洁、畜禽圈养为主要任务,结合爱国卫生其他工作,通过三年的农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使农村环境卫生得以明显改善。街道、社区环卫基础设施、环卫保洁队伍、环卫制度与措施配套健全,街道、社区容貌整洁,路面平整完好,排水系统畅通,垃圾日产日清,柴草堆放整齐,畜禽圈养,户厕清洁卫生,室内环境洁净,个人卫生良好。至2009年底争取实现30%以上农村社区达青岛市卫生村庄标准。 三、工作范围 街道办事处驻地及所辖农村社区。 四、工作标准要求 (一)街道办事处驻地卫生

1、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道路及人行道和小街巷硬化率分别在90%、70%和50%以上,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实行垃圾、粪便无害化处理,驻地村庄卫生户厕普及率在90%以上;配备垃圾箱等环卫设施,并保持良好的使用管理状态;驻地居民饮用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2、环境卫生管理。配有环卫队伍和专业管理制度,清扫保洁覆盖率在90%以上;加强垃圾清运管理,达到日产日清;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清除“三大堆”和乱设摊点、乱搭乱建、乱贴乱画等“十乱”现象;集贸市场实行经常化卫生管理。 3、环境绿化美化。主要道路建有绿带和行道树,并配置整齐、美观;因地制宜建设公共绿地,人均占有公共绿地面积在3平方米以上;绿化面积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0%以上。 4、单位内部卫生管理。卫生管理责任区明确,庭院环境绿化、美化、净化,室内卫生整洁,设有足够的封闭式垃圾容器,垃圾日产日清;取消旱厕,建有水冲式或三格式公用厕所,并有专人管理。 5、食品卫生管理。认真执行《食品卫生法》,做到“四证”齐全,亮证经营;卫生设施配套,制度健全,食品卫生合格率和餐具消毒合格率均在85%以上;无集体食物中毒事故发生。 6、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根据行业特点,健全和落实旅馆、浴池、理发店、商店、医院等各类公共场所的卫生操作规程,主要卫生指标合格率在80%以上。 7、控制蚊、蝇、鼠等病媒生物密度,辖区内灭鼠达标。 (二)村庄卫生 1、基础条件。村庄规划整齐;主要街道硬化,支巷平整,道路排水系统完整通畅;设有足够的垃圾容器,无垃圾暴露存放;卫生户厕普及率在90%以上;自来水普及率为100%。

地下水控制方案

地下水控制方案方案 一、编制依据 1、根据武汉市急救中心和武汉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项目基坑支护施工图 2、国家有关施工技术、安全规范、规程 3、湖北中南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本场地《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二、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武汉市急救中心和武汉市疾控中心迁建工程项目 2、工程地点:武汉市江汉区马场路 3、建设单位:武汉城投房产集团有限公司 4、工程规模:该项目由1栋7层高层办公楼、1栋9层高层办公楼、1栋15层超高层办公楼组成,附设2层地下室。用地面积约1.28万㎡,总建筑面积约4.99万㎡,地下建筑面积1.62万㎡。 拟建场区地势较为平坦,场地标高在21.04~22.12米之间。 场区地貌单元属长江一级阶地,与长江最近直线距离约5000m。。 场地地质情况 拟建场区地层按各岩土层的成分、成因及工程性质等自上而下依次可分为:①杂填土(Qml);②粉质粘土夹粉土(Q4 al+pl);③粉质粘土(Q4 al+pl);④粉质粘土、粉土、粉砂互层(Q4 al+pl);⑤-1粉细砂(Q4 al+pl);⑤-2粉细砂(Q4 al+pl); ⑤a粉质粘土(Q4 al+pl);⑥中粗砂夹砾石(Q4 al+pl);⑦-1强风化泥质砂砾岩(K-E);⑦-2中风化泥质砂砾岩(K-E);⑦-2-1中风化泥质砂砾岩破碎岩(K-E)。 各岩土层名称、岩性描述、空间分布详见下表: 工程地质分层表

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及《钻孔柱状图》。 1.4.2地下水类型及地下水位 场地地下水主要为上层滞水及下部承压水。上层滞水主要由地表水源、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补给,无统一的自由水面,水位及水量随地表水源、大气降水和生活用水排放量的影响而波动。承压水赋存于下部砂性土层中,水量大且水位随长江水位的变化有变化,具统一承压水位,与长江有较密切的水力联系,水位因长江水位季节性变化而变化。 场地承压水静止水位在地面以下3.64m,

综合治理工作方案4篇

综合治理工作方案4篇 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是优化发展环境、改善人居环境的惠民工程,关系群众的安全和健康,关系xx镇xx村的形象和竞争力。为深入贯彻落实镇党委、镇政府关于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决策部署,在全村全面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治理目标 通过综合治理,到xxxx年春节前,达到xx镇xx村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评价体系要求,建立起覆盖乡镇、村庄的城乡环境治理和管理长效机制。 二、治理内容 (一)城市环境治理工程 1、强化环境卫生整治。全面治理环境卫生。全面加强民宅管理,建立健全“门前四包”。 2、强化环境保护工作。加强环境治理,依法查处违法违规行为。加快污水、垃圾处理基础设施建设。

(二)乡镇容貌治理工程 1、提高清扫保洁水平。全面清理公路沿线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搞好小街小巷、居民集中区居住环境治理,消除卫生死角。建立专人保洁制度,全面清理街巷、居民区、公厕、河沟、堰塘的垃圾和杂物。 (三)农村环境整治工程 开展“四清”。对村庄道路、场地、房前屋后、厕所定期清扫,重点清理房前屋后、道路、河道、沟渠的垃圾、污泥和杂物。规范家禽、牲畜饲养和清洁卫生管理,减少禽畜粪便污染, ___治理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等现象。 (四)公民素质提升工程 1、普及卫生和文明常识。广泛开展养成良好公共行为的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广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普及卫生知识和健康知识。突出抓好未成年人卫生文明教育。开展“文明出行,平安回家”教育活动。

2、培养公民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引导城乡居民提高环境卫生意识,摒弃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不良行为,爱护公共设施,形成“讲清洁、爱卫生、讲公德”的良好风尚。 3、积极开展各种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卫生文明家庭、卫生文明单位、卫生文明社区等城乡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切实把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融入到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 三、工作步骤 从xxxx年3月25日—xxxx年2月底,分三个阶段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 (一)集中突击阶段(xxxx年3月25日至5月1日前) (二)推进深化阶段(xxxx年5月1日至国庆节前) 巩固集中突击成果,初步形成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庭院美化、村容整洁、民风文明的新气象。 (三)全面提升阶段(xxxx年10月1日至XX年春节前)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

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 为持续加强全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切实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维护良好地下水生态环境,根据《**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 __》(**政发〔xx〕2号)和《**市水务局关于加强地下水超采区水资源管理工作 __》(**市水资发〔xx〕97号)精神,结合我县地下水超采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特别是在应对干旱、水污染等突发事件时,地下水作为地表水的补充,由于水量稳定、水质良好,在保证区域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县是典型的干旱缺水自流灌溉农业县。近年来,随着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行业需水日益增加,地下水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大,目前全县共有规模以上机电井587眼,其中灌溉井481眼,生活井61眼,工业井26眼,生态井19眼。xx年地下水开发利用量4541万立方米,其中农业灌溉3710万立方米,占地下水用水总量的81.7%,工业、生活、生态用水分别为290万立方米、322万立方米、219万立方米,分别占地下用水总量的6.38%、7.09%、4.82%。由于地下水资源的逐年开发利用,县内已出现地下水超采区,《**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地下水超采区、禁采区和限采区范围 __》(**政发〔xx〕2号)文件,确定我县有一个一般超采区,超采范围为东经**至**,北纬**至**,主要集

中在**镇、工业园区、**镇部分区域,超采面积221平方公里,超采水量1440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超采区地下水位下降,植被退化、土地沙化、荒漠化等生态问题随之加剧,已危及区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因此实施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 __。 (一)指导思想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以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为基础,以实施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为抓手,通过控采限量、高效节水、调整种植结构、退减灌溉面积等措施,全面实施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有效恢复超采区水位,切实落实水位和水量双目标控制,维持良好地下水生态环境,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统筹兼顾、总量控制、定额管理,优化配置水资源。在定额管理的基础上,实行用水总量控制。 2.坚持科学规划、全面节约、重点保护,可持续高效发展。以农业用水为重点,全面节约用水,充分挖掘农业灌溉的节水潜力,综合

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方案

目录 1 综合说明 ...................................................................... - 1 - 1.1 项目背景.................................................................... - 1 - 1.2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 - 1.3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3 - 1.4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3 - 1.5 施工组织设计................................................................ - 4 - 1.6 水土保持监测................................................................ - 5 - 1.7 技术支持.................................................................... - 5 - 1.8 项目组织管理................................................................ - 5 - 1.9 投资概算与资金筹措.......................................................... - 6 - 1.10 效益分析................................................................... - 6 - 2 项目背景及设计依据............................................................. - 8 - 2.1项目背景 .................................................................... - 8 - 2.2项目建设必要性 .............................................................. - 9 - 3 项目区选择及概况.............................................................. - 10 - 3.1项目区选择理由 ............................................................. - 10 - 3.2项目区概况 ................................................................. - 10 - 4 建设目标、任务和规模.......................................................... - 18 - 4.1建设目标 ................................................................... - 18 - 4.2建设任务及规模 ............................................................. - 18 - 5 总体布置与措施设计............................................................ - 19 - 5.1布局原则 ................................................................... - 19 - 5.2工程措施 ................................................................... - 19 - 5.3水土保持林设计 ............................................................. - 28 - 5.4封禁治理设计 ............................................................... - 34 - 6 施工组织设计.................................................................. - 3 7 - 6.1 施工条件................................................................... - 37 - 6.2 施工组织................................................................... - 38 -

xx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xx村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全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营造良好的农村人居环境和发展环境,结合我村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发展环境,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以治理脏、乱、差为重点内容,结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排水体系工程建设,统筹规划,综合治理,标本兼治,注重长效,突出重点,瞄准弱点,破解难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着力改善农村面貌、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努力打造生产转型、天蓝水净、绿荫环绕的生态环境,加快建设“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生活便利,安居乐业、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分级负责、村组联动原则。村三委会为本辖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第一责任主体,负责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宣传发动、组织实施,村组具体负责推进落实。 (二)坚持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集中开展整治行动,迅速解决重点区域的环境问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培育典型,以点带面,全面推进。 (三)坚持健全机制、长效管理原则。集中整治与长效管理、治标与治本同步推进,完善保障措施,健全管理体系,促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持久、深入开展。 三、目标任务

(一)近期目标。全面开展农村“四清四化”和“五改”(“四清”: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四化”: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五改”:改路、改水、改厕、改圈、改生活垃圾处理方式)。突出抓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特色民居改造提升村所在地、沿307省道两侧等重点区域村庄的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清运处理机制,继续推行“户清、村集、乡镇运”的垃圾分级处理模式,扩大农村污水处理试点范围,不断提升农村居住和生态环境质量。 (二)长期目标。在巩固近期目标的基础上,健全完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效管理机制,确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长抓不懈。通过整治,达到村容村貌整洁、环境舒适优美、乡村特色鲜明、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到xxxx年底,力争全面实现农村垃圾规范化处理,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率达到100%。 四、工作重点 紧紧围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难点问题,大力推进“四清四化”、“五改两建”、美丽乡村和特色民居建设工作,进一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一)全面开展“四清四化”工作。“清垃圾”,清理村街道路、村庄周边积存垃圾,重点是村路口、村内主干道、农村集贸市场等关键地段,做到及时清运、集中填埋处理,彻底改变垃圾随处乱扔、随处可见的情况;“清杂物”,清理村庄道路、巷道旁乱堆乱放的柴草杂物,重点防止柴草乱放、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流、畜禽乱

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的措施 : 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础资源,是人类的生命之源,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一篇探究防治地下水过度开采措施的论文范文,欢迎阅读查看。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更是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地下水位于地表深层,受污染程度小。正是由于地下水的独特优势,使得人类加速了对地下水开采和利用的步伐。但由于对地下水的开发利用不合理,使得地下水循环系统遭到破坏,从而引发一系列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甚至影响着人类的生存。鉴于此,必须充分认清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做好地下水的保护工作,从而保证人类的生存环境,保证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1过度开采地下水的危害 1.1造成地表塌陷 地表塌陷是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造成的主要危害之一,由于长时间过度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水位下降,水位的下降导致上下岩层之间的压力减轻,岩层受重力挤压而发生变形,从而造成地表下沉,严重破坏地表的稳定性,进而造成地面塌陷。地面塌陷会造成地面建筑物的倒塌,不仅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还可能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 相关资料表明,我国有五十多个省市地区的地下水位都在下降,地下水漏斗面积已经达到9万平方千米[1].个别省市地区由于

地下水位被严重开采,地表塌陷事故频发。不仅造成地表建筑物的倒塌,更使城市防洪设施形同虚设,城市给排水系统运行经常发生故障。随着地表下沉塌陷,一些古建筑也在逐渐消失。 1.2造成地下水质污染 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破坏地下水循环系统,致使河流、湖泊干涸,从而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这反过来又会破坏地下水水质,其诱发原因如下: 首先,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造成地表塌陷,地表污水会随着地表径流随着塌陷的断层直接进入地下。例如一些重工业的工业污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直接排入河流或者湖泊,随着地表塌陷,这些污水就会随着地表进入地下,造成地下水质污染。不仅影响着经济的发展,更会威胁人畜饮水安全。 其次,随着地下水的过度开采,地下水位降低,使得地下水净化能力不足。另外,地下水漏斗面积的扩展扩大了地下水接受补给的面积,个别在水源地保护面积以外的污水则可能进入地下水的补给范围,这就加剧了地下水质污染的概率。例如在农田灌溉区,由于地下水净化能力不足,从而造成地下水盐量过大,灌溉后会造成地表盐化,反过来又进一步影响着地下水质。 1.3造成海水倒灌 地下水的长期过量开采破坏了地下水系统的咸淡水等压线,造成压力变化,致使咸淡水平衡能力下降,造成海水入侵地下,不仅影响当地人畜饮水,更严重影响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例如,在20世纪70年代,大连市海水倒灌的速度每年以12平方千 米的速度递增发加,致使灌溉区400多口井眼不能使用,严重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黄金镇初级中学 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为了全面贯彻南部县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确保学校的安全稳定,建设平安校园、和谐校园~扎实做好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根据教育局及上级有关文件精神~特制订我校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专项整治行动~以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创造良好、安全的学校及周边环境为目标~积极动员学校师生和社会各方面力量~严厉打击各种严重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违法犯罪活动~坚决彻底整治影响校园及周边治安秩序、食品安全卫生、交通消防安全等各种突出问题~消除各种安全隐患~努力在校园营造更加良好的教学和生活秩序~以实际行动~保证学校的安全、稳定和发展。 二、领导小组 组长:李大新电话: 副组长:程学森电话: 成员:李国刚王树民各班主任 三、工作重点 本次综合治理工作坚决贯彻上级有关部门的指示精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紧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注重校内整治和校外整治相结合的原则~从加强教育入手~在治理上下功夫~探索建立长效机制~使我校的校内及周边环境得到彻底改善~周边环境得到净化~使广大师生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 1、做好校园及周边环境治理的宣传工作~要大力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意识~交通安全意识。开展好法制教育、安全教育、自护教育、犯罪预警教育、网络管理

和网络文明教育。教育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操行观~杜绝一些社会上不良风气的侵蚀~全面提高师生的思想道德意识。 2、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严厉打击侵害师生人身、财产安全和身心健康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彻底铲除校园及周边地区的社会闲散人员、小混混骚扰学生~甚至敲诈、殴打学生的行为。同时~注意化解影响校园内部安全的学生矛盾纠纷~确保学校安全稳定。 3、配合有关部门清理整顿校园及周边非法经营的音像文化摊点~特别是对于师生及家长反映强烈的网吧~要进行严格清理整顿~杜绝学生进出营业性网吧和电子游戏厅。 4、加强营养餐管理~建立收货及发放台账,加强食品卫生安全教育~坚决杜绝学生把蛋奶带出校园食用。 5、整顿校园及周边的交通秩序~加强对师生的交通安全教育~严禁师生搭乘三无车辆、农用车辆及其它不安全的交通工具。同时在校门外设臵警示牌~安装减速设施。 6、加强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教育~充分利用学生集会、班团会对学生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坚决治理乱丢乱扔、说话不文明及学生中的打架斗殴现象~同时加强对住校生的管理。 7、集中力量对校园内部进行安全大检查~重点是食品卫生安全和消防安全~及时发现各种不安全隐患~并认真进行整改~坚决杜绝火灾、建筑物倒塌和食物中毒及踩塌事故等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校园内平安。 四、工作措施 1、加强领导~认识到位。 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综合治理领导小组~把综合治理工作摆上学校的主要工作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和分别召开班主任等有关会议~落实安全责任和自

大同市南郊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

山西水利 2010 年1月 大同市南郊区是大同市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地区 之一,长期大量开采地下水,造成地下水开采井群在平面位置和空间层位上的高度集中,致使全区地下水大面积超量开采,地下水位大幅下降,形成以城市水源地为中心的大面积地下水降落漏斗,产生了地面沉降、水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因此,超采区治理成为当务之急。 1地下水超采区范围 山西省政府《关于同意大同市地下水超采区划定的批复》确定:超采区面积394km 2,严重超采区面积289km 2。超采区范围北起孤山,南到郊城、落里湾、南湾一线,西近边山,东至扬窑西、泉寺头东及东坟、石 家寨、 塔儿村东一带。包括城北水源地、城南水源地、城西水源地、口泉水源地。2地下水超采区调控方案 地下水超采区调控方案主要有人工回灌方案、替代水源方案、节水方案、产业调整方案、自然恢复方案等五种。考虑到大同地区水文地质状况和超采区地下水开采现状,采用多方案综合调控措施。2.1引洪淤灌 引洪淤灌是增加地下水补给、控制地下水超采的有效措施之一。大同市地下水超采区主要集中在御河、十里河、口泉河沿岸,引洪灌溉对地下水的补给具有一定效果。御河有御河灌区,十里河有十里河灌区,建议加大引洪灌溉力度,以适度增加地下水的补给。2.2替代水源 2.2.1中水替代水源 截至2006年底,已运行的城市污水处理厂有东郊污水处理厂、西郊污水处理厂2座。 东郊污水处理厂始建于1973年,初设设计处理 能力3万m 3/d 。2005年扩建后,处理能力上升到6万m 3/d 。该污水处理厂中水回用工程系统包括2套水处理系统,即御河蓄水工程补充水处理系统和工业回用处理系统。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有: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MW )供水量2.05万m 3/d ;山西大唐国际云冈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300MW )供水量0.52万m 3/d 。西郊污水处理厂于1998年9月开始筹划,1999年8月正式动工,2001年8月竣工验收。该污水处理厂工程建设总投资8251万元,日处理污水能力 5万t 。中水回用工程于2004年7月投入试运行, 目前,由山西新能源环境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建设与运营。进水量按枯水季节4.33万m 3/d 计算,可利用量 3.46万m 3/d 。经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有:山西晋能大同热电有限责任公司(2×135MW 扩建工程)供 水量0.7万m 3/d ;国电电力大同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2×600MW )供水量0.76万m 3/d 。 规划污水处理厂有赵家小村污水处理厂和开发区污水处理厂。 赵家小村污水处理厂设计前期再生水出水量 3万m 3/d , 经专家论证:塔山(2×600MW )坑口电厂及赵家小村综合利用2.28万m 3/d ;山西国投云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2×135MW )用水0.5万m 3/d 。 南郊塔山煤矿(含选煤厂)技改项目用水739.6m 3/d 。 开发区污水处理厂主要供开发区当地使用。综上所述,由于量和质的限制,中水可用于生态用水等方面,缓解地下水供水压力。 大同市南郊区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 林润仙 (大同市南郊区水务局,山西 大同037001) [摘要]大同市南郊区水资源严重短缺,地下水超采严重,为实现地下水的科学合理开采及可持续利用,制定了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方案,据预测,方案实施后可实现地下水止降回升,为科学配置和管理保护水资源做好基础工作。 [关键词]地下水超采区;调控方案;治理方案;大同南郊[中图分类号]TV213.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4-7042(2010)01-0043-02 水资源管理·2010年第1期 43

关于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

关于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的实施方案 针对我区X支流等流域长期以来因农业畜禽养殖污染、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未收集处理,以及企业生产废水直接排放,造成流域水环境严重污染问题,根据X市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要求和《X市城X区关于开展水环境专项整治百日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X河办〔X〕5号)的统一部署安排,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整治目标 重点对X支流、X溪、X洋溪、X等流域采取外源控制与内源治理并举的方式对水环境进行综合整治,有效解决上述流域污染和黑臭水体问题,切实改善流域水环境,于7月底前基本完成上述流域水环境整治任务。 二、整治内容 X支流等流域综合整治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内容: (一)全面抓好流域河道清理。结合水利行洪要求,从源头进行全面的整治,组织对河道全面清理,对流域淤泥进行彻底清理整治,改善水体现状。 牵头单位:区水利局、环保局 责任单位:X镇、X镇、X街道

(二)有效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尽快制定并实施农业生产有关改善施肥和农药播撒方法等管理措施,以解决肥料和农药对河道的污染问题。 牵头单位:区农林局 责任单位:X镇、X镇、X街道 (三)加快推进污水管网建设。对X星村、X村、X星工业园区等三个工业小区工业污水废水进行截污纳管,采取污水集中收集经泵站提升接入X路市政污水管网,进入西区污水处理厂处理,切断污水直排河道源头。 牵头单位:X开发区 责任单位:X镇、X开发区 (四)抓好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对流域周边生活污水无法纳入市政污水管网的农村,采取分散式集中收集一体化生化处理设施进行处理。加快推进4个试点村、2个美丽乡村(X镇X村、X镇香坂村)和X镇区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工作进度,剩余的农村生活污水收集处理项目捆绑成一个PPP项目工程包统一组织实施,其中对流域水环境影响比较大的要先启动先实施。在PPP项目工程包未实施之前,由X镇、X镇、X街道按流域属地原则采取临时措施进行整治,有效控制污染源。

综治服务中心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

建立服务清单向社会公开,增强队伍素质,常驻服务部门综治、司法、信访等工作人员实行常驻集中办公,驻点部门法院、工会、团委、妇联、公安等社会组织工作人员实行驻点“巡诊”值班服务。 建立一个窗口服务群众、一个平台受理反馈、一个流程调解到底、一个机制考核落实的运作机制。 二、职能定位整合政法、综治、信访、城管、司法、派出所、基层法庭等综合治理力量,承担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援助、法律咨询宣传等职能,综合运用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等方法对矛盾纠纷和重点突出问题进行调解。 组织社会群团组织维护职工和妇女儿童权益,重点特殊人员管理,普法教育等职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稳定。 协调各进驻单位,形成联合办公、联防联治、工作联动、问题联调、平安联创的社会综合治理新体系。 三、服务事项(一)综治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社会治理、平安建设、社会管理创新等工作。 做好综治工作人员和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管理工作,组织指导村(居)、企事业单位积极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对影响社会稳定的基础性问题实施综合治理;指导、督促管辖区域内社会治安防控措施的落实;贯彻执行上级有关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维护社会稳定和平安建设工作的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定期分析治安形势,及时报告工作情况,提出工作建议。 (二)信访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社会不稳定因素和矛盾纠纷排查调

处工作。 建立信访矛盾纠纷分流中心,统一受理、调解、处理各类矛盾纠纷和群众来信来访及上级交办的矛盾纠纷、信访案件的调处,建立网上信访通道,处置各类突发性和群体性事件。 (三)司法工作人员组织开展法律宣传以及法律援助,安置帮教、社区矫正等工作。 建立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有效联动工作机制,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疏导等办法,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当地,解决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村(居),大事不出乡镇。 (四)禁毒工作人员组织开展辖区禁毒康复人员的分类管控、尿检、家访、帮教及辖区内禁毒宣传工作。 (五)城管工作人员组织开展监督、指导社区物业管理。 受理和调处物业管理纠纷,解决城镇建设中出现的管理问题。 (六)法院、检察院和律师协会开展法律咨询、诉前(司法)调解等法律服务。 (七)工青妇、群团组织开展维权服务工作站点,开展职工、妇女、儿童的维权服务代理工作。 四、规范工作流程建立信访矛盾纠纷排查分离中心,实行“受理—分流—承办—办结—督办”的工作流程,对于群众来信来访、纠纷调处、咨询投诉等事项,由各服务窗口归口受理,逐一登记在册,建立工作台帐,做好现场处理或分流办理、跟踪督办、结案归档等工作。

区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管理方案

区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管理方案 为持续加强全县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工作,切实保护好地下水资源,维护好地下水生态环境,根据《X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与保护方案》精神,结合我县地下水超采区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地下水是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系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是维系良好生态环境的重要控制性因素。特别是在应对干旱、水污染等突发事件时,地下水作为地表水的补充,具有水量稳定、水质良好、取用方便的特点,在保证区域城乡居民饮水安全、支撑经济社会平稳发展和维系生态环境良性循环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X县地处渭北旱腰带地区,干旱缺水明显,是典型的灌溉依赖性农业县。目前,全县范围内规模以上机井有X眼。其中,灌溉井X眼,工业井X眼,乡村生活井X眼。 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导致大面积的地下水降落 漏斗,引起地面沉降,塌陷使地下水水质恶化,水井枯竭。打井深度不断加大,目前县域内普通地层井深已达X余米,

造成多处机井出水量下降,含沙量增加,机井维修费用增大。同时影响植被生长、造成水土流失等问题。 《X省地下水超采区划定与保护方案》划定我县X镇、X镇部分地区为一般超采区,超采区面积X.X平方公里,年均超采量X.X万立方米,超采区边界范围:XX。 该区域内规模以上机井有X眼。其中,灌溉井X眼,工业井X眼,乡村生活井X眼。X年普查资料调查结果显示,超采区地下水资源过度开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造成X眼井垮塌,X眼报废。X年X—X月,超采区地下水位总体平均下降X.X米;X年X—X月,超采区监测井西茹地下水位下降X.X米,张屯地下水位下降X.X米,西扫地下水位下降X.X米(数据来源于地下水简报)。 地下水位下降使环境地质灾害频发,地下水污染加剧,生态系统退化严重,粮食和生态安全问题随之加剧;人饮井报废群众吃水困难,危及区域供水安全、生态安全。综上所述,地下水资源的过度开发利用将制约着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的良好循环,实施地下水综合治理刻不容缓。 二、基本要求 (一)指导思想 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地下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治理目标为基础,落实最

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一、规划背景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 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变以单纯经济思维看待水利的视角,强调水 利建设的公益性质。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关于城区范围内水系改造、水体整治的呼声日趋强烈;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 视,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并就该问题专题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与研究。 2011年10月9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关于主城区内以南湖、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王家河及北港河为核心的“四湖两河”治理工程的设想, 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做活岳阳的水文章,发挥岳阳的水资源优势,彰显岳阳的水文化特色;要以十分紧迫的态度推进“四湖两河”的治 理,让人民群众满意。 2011年12月13日,市政府召开第65次常务会议专题审议《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实施方案》,会议指出: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要遵循“政 府主导、市场运作、部门努力、造福于民”的思路,以“水清、水活、水阔、水利”为治理目标,建设以水系为纽带、人水相依、岸绿景美、生态宜居的 主城区生态轴。 二、规划理念 1、生态修复

加强生态保护与管理,控制污水排放、修复河流湿地,建设符合居民日常游憩需求的带状绿化空间。不仅仅从王家河建设的角度,更重要从南湖、芭蕉湖 “两湖连通”的角度构筑城市生态空间发展格局。 2、文脉传承 深度挖掘地域文化与民俗文化,使王家河成为文脉传承的载体,展现湘楚文化深刻内涵和风土人情。 3、服务民众 从当地大众游憩行为需求出发,设置满足其喜好的休闲游憩项目。 4、综合利用 采用灵活多变的运营模式,除了满足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外,还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王家河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规划方案 作者:来源:岳阳网发布时间:2012年03月26日责任编辑:钟燕霞 一、规划背景 2011年1月29日,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明确了新形势下水利的战略定位,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强、覆 盖面广、含金量高的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新政策、新举措。文件明确指出加大公共财政对水利建设的投入,改变以单纯经济思维看待水利的视角,强调水 利建设的公益性质。 随着城市的飞速发展及国家对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视,近几年来,我市关于城区范围内水系改造、水体整治的呼声日趋强烈;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 视,多次组织有关部门进行调研,并就该问题专题召开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认真讨论与研究。 2011年10月9日,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听取了关于主城区内以南湖、芭蕉湖、东风湖、吉家湖、王家河及北港河为核心的“四湖两河”治理工程的设想, 会议进一步指出,要坚定不移地做好、做活岳阳的水文章,发挥岳阳的水资源优势,彰显岳阳的水文化特色;要以十分紧迫的态度推进“四湖两河”的治

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 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201X年为我镇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年,根据长沙市委、市政府的要求,按照长沙市道路交通综合整治领导小组的统一部署,为推动“文明出行、畅安**”全镇道路交通综合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进一步提高我镇交通管理科学化、精准化、智能化水平,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紧紧围绕加快建设浏平长区域中心重镇发展目标,践行“六个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坚持问题导向,大力实施“强管理、疏堵点,严处置、治乱象”为核心内容的道路交通综合治理举措,分步推进、重点攻坚,构建全镇道路交通综合治理新常态,营造车畅人欢的道路交通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对集镇加强交通疏导,优化组织,改进设施,打击交通违法,治理交通乱象,改变目前集镇区域交通拥堵状况。 (二)各职责单位要加强对集镇的交通管理,强化对辖区的旅游景点及线路的交通组织,重大节假日和旅游旺季应组织人员疏导交通,防止发生长时间、大面积的交通拥堵; (三)全面排查全镇交通事故易发路段,分批分次整改交通安全隐患,落实责任主体,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整改任务,大力减压交通事故; (四)加强对烟花爆竹等危险物品运输的管控力度,整改隐患,严防发生重特大事故。

三、全面规范交通秩序 (一)规范停车管理镇城建、城管办应科学增设集镇临时停车泊位,规划增加集镇停车位,派出所、城管等职责部门应规范集镇停车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成立集镇交通疏导及旅游线路保畅通领导小组我镇有周洛、石牛寨等景区,并及时成立集镇交通疏导及旅游线路保畅通工作领导小组,由杨品正镇长任组长、何招兵副镇长任常务副组长,其余党政领导人员为副组长,小组成员由综治、派出所、交警大队、城建、城管、交通、企业、安监、各村(居)社区负责人组成,由寻东海担任办公室主任,由肖丰担任专干,负责日常工作。 (三)加强集镇管理及旅游线路的检查,确保节假日安全畅通在节假日上路对各村进行交通疏导,合理组织辖区的交通,尤其是对 G106国道附近的集镇要加强疏导,确保不发生长时间、大面积的交通拥堵。企业办、交警五中队应肩负着周洛、石牛寨等旅游线路保畅的主体责任,明确力量、加强值班备勤,加大道路巡查力度,力保旅游线路和旅游景区交通安全畅通,各村(居)责任人负责本村(居)辖区内的交通安全和道路畅通。 (四)加强烟花爆竹物品运输监管强化对烟花爆竹运输的源头管控,对运输车辆及从业人员进行有效监管,确保运输过程中不发生安全事故。交警五中队、镇派出所、安监站应加强对烟花爆竹运输的从业人员、运输车辆进行资格把关,未获得危险物品道路运输证的车辆和未取得从业资格证的人员,不得从事烟花爆竹运输,并进行运输日常监管。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 地下水水源地保护项目实施方案(说明: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目录 第一章总论1 1.1项目概况1 2.2项目编制依据1 1.2.1相关法律法规1 1.2.2相关已经批准实施的规划1 1.2.3技术标准1 1.3项目编制范围2 1.4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污染源状况2 1.4.1生活污水排放量及污染物质量2 1.4.2农田径流污染物流失量3 1.5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4 1.5.1饮水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4 1.5.2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4 1.5.3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4 1.6解决饮水安全的必要性和可行性5第二章 XX县地下饮用水源保护背景分析5 2.1项目区概况及自然条件5 2.1.1地理位置5 2.1.2气候特征6 2.1.3地表水资源7 2.1.4地下水资源8 2.2社会经济状况11 2.3饮用水水源地基本概况11 2. 3.1甘泉水厂(主水源地)12 2.3.2五台山水厂(第一备用水源地)13 2.3.3东峡水库(第二备用水源地)13 2.3.4各饮用水水源地基本信息14 2.4水源地水质评价14 2. 4.1甘泉水厂14 2.4.2五台山水厂15 2.4.3东峡水库15 2.5水源地可供水量开采前景17 2.6主要污染源、污染物及污染影响途径17

2.6.1工业源17 2.6.2生活源19 2.6.3总体情况及评价21第二章项目实施方案及建设内容23 2.1方案设定原则及方案确定23 2.1.1项目工程内容设定原则23 2.1.2项目实施方案23第三章投资估算及资金来源25 3.1编制依据及说明25 3.2投资估算25 3.3资金来源26第四章后期管理与保障27 4.1组织管理27 4.2资金管理28 4.3质量管理28 4.4水源保护29第五章效益分析和环境影响评价29 5.1社会效益分析29 5.2经济效益分析30 5.3环境影响评价30第六章结论31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