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化石吟

1奇幻:奇异而虚幻。2远古:遥远的古代。3骸(hái)骨:尸骨。

4乌(wū)有:虚幻,不存在。5潜(qián)行:秘密行走。6裹藏(cáng)

7葱茏(l?ng):(草木)青翠茂盛。8幽雅:幽静而雅致。9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10造物主:基督教徒认为上帝创造万物,因此称上帝为“造物主”。

11海枯(kū)石烂:形容经历极长的时间(多用于誓言,反衬意志坚定,永远不变)。

12日转星移:形容时间变化很快。 13太古:远古的时代。14猛犸(mǎ)

看云识天气

1峰峦(luán):山峰和山峦。峦,小而尖的山,或连绵的山。

2预兆(zhào):事前显露出来的迹象。

3轻盈(yíng):这里形容卷云像女子的动作、体态一样轻巧优美。

4匀(yún)称(chan):均匀,比例和谐。 5崩塌:崩裂而倒塌。

6弥漫:(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弥,遍,满。7征兆:即将出现的迹象。

8一霎(shà)间:一会儿,形容时间极短。9姿态万千:姿势与神态千变万化。

10变化无常:变化不定。

绿色蝈蝈

1扰(rǎo)乱:搅扰.使混乱或不安。2哀鸣:悲哀地叫。3狩(sh?u):打猎。狩,特指冬天打猎。4哀号(háo):悲哀地号哭。5喧嚣(xiüo):叫嚣,喧嚷。

6喑(y?n)哑(yǎ):嗓子干涩发不出声音或发音低而不清楚。7沉寂:十分寂静。

8静谧(mì):安静。9篡(cuàn)夺:用不正当的手段夺取(地位或权力)。

10劫(ji?)掠(l?a):抢劫,掠夺。11酷爱:非常爱好。

12弱肉强食:指动物中弱者被强者吃掉13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很清楚,感觉不很明显。14窸(x?)窣(sū)作响:窸窣,形容细小的摩擦声。 15连续不断:一个接一个不间断。

16夜色苍茫:苍茫,空阔辽远,没有边际。

17更胜一筹(ch?u):计策、办法更高出一等,更好一点。筹,计策、办法。

18惊慌失措:害怕慌张,举动失常。措,安排,处置。19开膛破肚

20津津有味:津津,形容有滋味、有趣味。 21断肢残腿

22毫不犹豫:做事果断,丝毫不犹豫。犹豫,拿不定主意。

23螽(zhōng)斯 24莴(wō)苣(jù) 25颚(a) 26嗉(sù)囊(náng)

27喙(huì):鸟类和昆虫的嘴。

月亮上的足迹

1观测:观察并测量(天文地理、气象方向等)。 2指令:指示命令。

3合算(suàn):所费人力物力较少而收效较大。 4海域

5畅谈:尽情地谈。 6神往:心理向往。 7里程碑:比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可以作为标志的大事。8昂(áng)首挺立:抬着头直立。 9一叶孤舟:一只孤单的小船。

10遥遥在望:指远处的东西在视线以内,可以望见。

羚羊木雕

1抹(mǒ)眼泪 2攥(zuàn)3逮(dǎi)着玩

4怦怦(pyng):形容心跳的声音。

5树杈(chà)6寒战:因受冷或受惊而身体颤动。

散步

1信服:相信并佩服。 2嫩(nan)芽3霎(shà)时:极短时间。

4拆(chüi)散:使家庭、集体等分散。

5委屈:受到不应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这里是使儿子受到委屈的意思。

6水波粼粼(lín):粼粼,这里形容水的明净。 7各得其所:每一人或事物都得到合适的安顿。

8熬(áo):忍受,艰苦支持。

散文诗两首

1匿(nì)笑:偷偷地笑。匿,隐藏,不让人知道。2祷(dǎo)告:向神祈求保佑。

3并蒂(dì) 4花瑞(ruì):瑞,吉祥。5菡(hàn)萏(dàn):荷花。

6攲(q?)斜:倾斜,歪斜。7慈怜(lián):仁慈而怜爱。8荫(y?n)蔽(bì):(树叶)遮蔽。

皇帝的新装

1炫(xuàn)耀:夸耀。2称(chan)职: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都能胜任所担任的职务。3妥(tuǒ)当(dang):稳妥适当。 4呈(ch?ng)报:报告(上级)。

5滑稽(j?):(言语、动作)引人发笑。这里是荒唐的意思。 6陛(bì)下:对君主的尊称。

7精致:精巧细致。 8头衔(xián) 9爵(ju?)士

10骇(hài)人听闻:使人听了非常吃惊(多只社会上发生的坏事)。骇,惊吓,震惊。

12随声附和(ha):别人说什么,自己跟着说什么,形容没有主见。 13无双:没有第二个(能够相比)。14赐(cì):赏赐。15御(yù)聘(pìn):皇帝请的(人)。御,指皇帝。

女娲造人

1女娲(wü):传说中造人、补天的神。 2澄(ch?ng)澈(cha):清澈透明。

3幽光:昏暗的光。 4灵敏: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5绵(mián)延(yán):延续不断。

6神通广大:原指神仙法力无所不能。后形容人的本领高超,办法多。神通,神秘莫测的能力。

7莽莽(mǎng)榛榛(zhyn):草木丛生的样子。

盲孩子和他的影子

1嬉(x?)戏:游戏,玩耍。 2哞哞(mōu):牛叫声。 3潺潺(chán):形容溪水、泉水等流动的声音。 4眨(zhǎ)巴(ba) 5红润(rùn)

6孪(luán)生:(两人)同一胎出生。

7痒酥酥(sū)

8踉踉(liàng)跄跄(qiàng):走路不稳的样子。

化石吟教学方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方案设计 化石吟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关于语文教学的三点反思

语文新课程标准教材 语文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教学反思 / 语文教学反思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关于语文教学的三点反思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语文的内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交流能力,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的学习和工作,为了满足人类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语文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各位领导、各位同仁: 今天我区新课改实验教师在这里齐集一堂,参加初中语文新课改同步研讨会,我感到十分的欣慰。我觉得这是我们语文老师值得举杯庆贺的事。我区新课程的实施快到一个学期了,尽管之前我们接受了通识培训和学科培训,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们还是遇到了很多困惑,很多问题。今天,教研室的领导给我们提供了解决困惑的机遇,使我们与新课程一起成长。下面我主要和各位同仁交流三个方面的话题。这些话题有的是我在上课过程中的困惑与感悟;有的是我校语文组共同面临的问题;也有的是“课堂教学月活动”听课后的感悟,还有平时上网碰到的引起共鸣的问题。 话题之一:小组讨论有声有色,但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误区 小组讨论,是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方式之一,在讨论过程中,学生的表现往往反映了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讨论后的发言精彩与否也就成了全面评价学生语文能力,语文素养地重要因素。课堂上热烈的讨论,精妙绝伦的发言,为我区语文课堂教

学注入了崭新的活力,但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操作上的误区: 1.多数教师在组织教学讨论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随意性 表现在当自己所提的问题学生一时答不出时,就忙着让学生讨论;当课堂教学表现过于沉静时,就急着来一个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热闹”起来。许多教师对通过合作教学解决什么问题,这一问题是否必须通过合作的手段才能得以解决等一系列问题都心中无数。有的稍加点拨就能得出结论的问题,老师仍花很长时间让学生合作探究,无形中浪费了大量宝贵的时间。一位老师在教《化石吟》时,对于诗歌开头和结尾关系,安排学生小组讨论,其实这一问题实质并不难,从文中学生自悟完全可得出结论:前后照应。结果,每一小组的学生都成了这个小组优生“灌输”的对象,讨论成了摆设,成了课堂的点缀,盲目的追求时髦。 2、指导不力,教师成了甩手掌柜 在很多公开课、教研课上,我都看到老师们布置好自学或讨论任务后,要么像局外人一样置之不理,要么象征性的转一转,学生处于一种无组织状态。对于合作学习,教师不能放任自流,而是要给学生创设学习情境,架设学习的桥梁,在小组讨论学习出现障碍时,及时引导点拨把学生的思维引入正常的学习轨道。新课改给老师的角色定位是“平等中的首席”,“首席”的实质是要老师当好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咨询者,当学生遇到问题时,又以学生合作者的角色出现。教师也可能参与到一二个小组中去,提出自己的理想,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

【初中语文】新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颂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象。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把握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所表达的丰富情感,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美,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蝴蝶化石三叶虫化石 自然界有很多形态各异的化石,它们是从哪儿来的呢?科学告诉我们: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遗物或遗迹埋藏在地下变成的跟石头一样的东西。是什么原因使这石头一样的东西令作者李锋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乃至要为之写下一篇诗歌呢?我们先听读一遍课文,试着感受一下诗歌的大体内容。在听读时,请大家注意诗歌的节奏、重音,从范读中汲取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 教师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诗歌的朗诵。 (注意字词教学)屏幕展示读音易错易混的词语,做适当点拨。

二、整体感知: 1、学生齐读课文;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大体感知诗歌内容。 问:读过诗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由学生作答)学生个体的差异性必然导致自主阅读的结果存在差异,此环节教师只须把握学生对诗歌了解的程度,不要求学生讲得很细、很全。 2、同学们从诗歌中了解了化石的一些知识。那么,这首诗歌是如何运用恰当的语言艺术告诉我们这些知识的? 集体诵读1、2节诗歌 问:这两节有什么突出的修辞方法?(可以提示学生注意这两小节标点符号的特点) 设问 问:通过设问得到了怎样的答案? 苏醒神话奇幻 苏醒:化石从亿万年前的岩石中被人类发掘出来;化石打开了人类认知地球生物进化史的大门。 这扇被打开的大门,向我们人类展示的是什么? 是一个个奇幻的神话。 那么它奇幻的表现是什么?3至6小节就是最好的回答。 二、研读(合作探究): 1、研读对象:3至6节 2、合作探究的目标:

《化石吟》优秀教案

化石吟教案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3.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把握内容,体会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 2.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 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测,保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3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组图)”。 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6.解题: (1)理解“吟”的意思。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了。 ①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 ②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 二、课内探究 1.自主学习 (1)师范读课文,要求朗读时注意语气、语速、语调及重音的把握,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学生评价) 重点生字词。 骸骨潜行思绪xù不朽xiǔ躯qū壳裹guǒ藏档dàng案葱茏lóng 幽yōu雅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词语。 2.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3.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想象化石向人类讲述的那份大自然的奇幻,进一步认识自然的奥妙,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 4.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 【教学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图片。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激趣:利用电教媒体放映多种恐龙的图片,并配以恐龙的模拟声音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2.质疑:距今几千万年甚至上亿年前的恐龙早已灭绝,我们看到的恐龙模样是怎样再现出来的? 3.讨论:鼓励学生发表各自的见解、猜测,保留同学们的奇思妙想。 4.阅读:网上搜索“猛犸冰封3万年遗体完好眼睛至今仍透明(组图)”。 5.小结:正是这些沉睡亿年的化石裹藏着昨天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套珍贵的密码,人类才得以把思绪带进曾留下生命辉煌的远古世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化石吟》。 板书课题:16.化石吟 6.解题: (1)理解“吟”的意思。

吟,这里是赞颂的意思。 (2)化石是什么?我们一起来看看一组图片就知道了。 ①欣赏化石图片(网上搜索)。 ②说说化石是什么? ③定义化石:动物或植物死亡后的残体经过长时间而没有腐烂,有机体自身保存完好,或在沉积岩中形成印模,或保留生存时留下的痕迹,漫长时间后成为地壳的一部分,这就是化石。 (3)课题是什么意思?(赞美化石) 二、诵读全诗,加强理解。 1.自由诵读,初步理解。 学生分小组在课前预习的基础上自由诵读,要求读准字音,有节奏地朗读诗歌,并能有选择地背诵。 2.阅读资料,加强理解。 ①最早的鱼儿、最早的鸟儿、最早登陆的鱼儿、最早的树,依次指的是无颌鱼类、鸟类的祖先、两栖类的祖先和裸子植物。 ②猛犸象:也称“毛象”,古代哺乳动物,大小近似现代象,身上长满棕色长毛,上门齿向上弯曲。生存于亚欧大陆北部更新世(延续时间自160万年前至1万年前)晚期的寒冷地区。中国东北、内蒙古和宁夏等地曾有这类动物的化石发现。 ③“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研究表明,化石还部分保存着生命有机物的残余,并未真的完全石化。 ④骸骨:尸骨。 ⑤太古:远古的时代。 3.开火车分小节诵读。其他同学注意诵读者对于会认字和会写字是否读准,节奏是否掌握恰当。 三、评价讨论,理解感悟。 1.读后评价,同学们在评价讨论的过程中加强对诗歌的理解感悟。 (1)关于读音。 思绪xù不朽xiǔ躯qū壳裹guǒ藏档dàng案葱茏lóng 幽yōu雅yǎ卓zhuó越

《化石吟》教学步骤(3)

《化石吟》教学步骤(3) 《化石吟》教学步骤 A.努力向上的精神 B.少年的情怀 C.四季的美好 D.喜怒哀乐 (4)思考“春、夏、秋、冬”四句的深意,用直线将左右两边恰当的连接起来。 春①热情的帮助 夏②无私的奉献 秋③冷静的思索 冬④心灵的沟通 (5)“拥有一片属于我们自己的湛蓝而高远的天空”,作为主持人的话,实际上是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6)“放飞童心”,可与第一段中的“___________”二字照应。 2.在横线上填上一个恰当的字。 某学校用五个读音相同的字作为校训,激励师生创设良好校风:环境整洁突出一个“净”字;秩序安定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文明礼貌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强身健体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力争上游突出一个“___________”字。

参考答案: 1.(1)lǚmíngyínzhànmùqīng (2)他希望大家敞开心扉,尽情倾诉心中的快乐与痛苦。 (3)B(4)春—④夏—①秋—②冬—③ (5)有一处可以倾诉心曲的场所(6)倾诉 2.静敬劲竞 六、课堂小结 科学家研究保存了古生物生命信息的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诗人张锋以一首科学诗《化石吟》,饱含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引领我们去遨游那远古洪荒、沧海桑田。遐思之余,我想,如何尽可能地去保护地球上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而不是让后世的人们在博物馆去慨叹、遐思,这更多地需要全人类珍爱我们生活着的这个星球,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了秀水蓝天、花红草绿。 七、布置作业 1.阅读文段,思考题目 纯金难留 [美]弗罗斯特 自然的新绿是纯金, 她这种色彩最难保存。 她的新叶像一朵花; 但只能持续一刹那。

化石吟教学视频

化石吟教学视频 《化石吟》构思巧妙,语言优美,意境奇丽,很有特色,给人深深地教育和启迪。 《化石吟》阅读练习题 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描绘出一幅幅生物进化的图画; 你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 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 肉体虽早已腐朽化为乌有, 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 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 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 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 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生命的航船从太古不息地向近代进发。 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 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 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 高明的魔术师,卓越的雕刻家!

1.所选这几节紧承诗的第二节中一句展开。 2.第一节中“造物主的存在”是什么样的理论“平凡的真理”是什么意思 3.所选部分第二节是什么意思? 4.“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你”能否换成“它”吗为什么 5.从选文看,诗句发展到第节时诗人的感情达到了高潮,“”是诗人由衷的赞叹。 6.诗中称化石为“你”有什么好处? 7.为什么“肉体虽已腐朽化为乌有,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用课文原句回答。 8.“海枯石烂”“日转星移”本是两个成语,为什么作者在这里要写成“海枯,石烂,日转,星移” 9.“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一句中“仿佛”二字能去掉吗为什么 10.“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既包括绘画、电影、电视等场景,也包括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 二、①上帝创造万物。②否定了造物主的存在,肯定了生物进化的'科学观点。

三、说明了化石能够体现生物进化的道理。 四、1;比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化石上的花纹。 2;不能,因为用“你”是第二人称,作用:①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运用了拟人的修辞。 五、第四节;啊,你——令人叹服的大自然,高明的魔法师,卓越的雕刻家! 六、运用了第二人称,拉近与读者之间的距离。 七、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串珍贵的密码 八、加强语言的停顿,可以突出时间的漫长 九、不能,“仿佛”是“好像”的意思,表示猜测。因为这是不存在的,是作者的想象,是化石重现的景象。 十、电脑、文学作品

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

初中说明文教学策略 专题讲座 第一节说明文教学概说 一、什么是说明文 二、教材中说明文的整体把握 三、说明文的教学内容与教育价值 在新课改弘扬人文性的背景下,体现科学性的文章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人们的冷落。老师们执教研究课、公开课,通常选择文学作品,很少有人选择“说明文”。但是,训练学生阅读科学文本的能力,本应该是语文教学的份内之责。中小学“语文课程”是学习“语言”的科目,而“语言”有文学语言、科学语言、公文语言、日常语言等分类,因此,语文学习的疆域中,必须有科学语言的一席之地。 一、什么是说明文? 目前,一些论者对“说明文”这种文体是否存在,产生了质疑。 董水龙等人认为,“说明文”的文体概念,混淆了实用类文体(说明书等)和科学作品的界限,不利于对学生进行文体辨认,从而对实用类文体和科学作品的阅读与写作教学产生不利影响;而且,由于把科学作品限定在“说明文”即主要是科普作品的范畴内,严重制约了学生真正的科学素养的提高——即培养学生通过学习科学言语,造就学生养成逻辑思维、辨证思维能力和科学论证的严密性的思维习惯。(陈红军、董水龙:《构建科学文本的阅读图式》, 2006 )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没有在阅读板块独列说明文,而是谓为“科技作品”。阅读板块第 9 条说:“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但是在写作板块的第 5 条,又提出“写简单的说明文,做到明白清楚”。这里,我们不去思辨“说明文”是否存在,单就文章内容来看,我们暂且把客观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视为“说明文”。 广义地看,只要是把事物、事理说明白的文章,都是说明文(请大家参考阅读北大学者孔庆东的文章《不要人夸颜色好》)。但由于人文社会科学的问题,大都有主观成分,所以社科题材的文章多视为议论文;而自然科学和技术的知识,有相对的客观性,所以说明文多为科技类文章。鉴于“说明文”的内涵模糊,也有人用“科学文本”的概念取代之。 那么,“说明”这种表达方式,又是什么呢?

《化石吟》教学方案

《化石吟》教学方案 《化石吟》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

《花儿草儿真美丽》公开课优秀教案 部编版2

《花儿草儿真美丽》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懂得怎样爱护花草。(2)培养独立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2.情感与态度 (1)喜欢和同学在一起观察讨论,与同学友好相处。(2)喜欢花草树木,能够保护花草树木。 3.行为与习惯养成喜欢观察、努力探究的良好行为习惯。 4.过程与方法根据教材提供的素材确立活动主题,激发探究花草秘密的兴趣。了解常见的几种有毒的花草。 教学重难点: 1.重点(1)培养独立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2)知道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懂得怎样爱护花草。 2.难点(1)培养独立观察、得出结论的能力。 (2)知道花草也是有生命的,懂得怎样爱护花草。 教学设计: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搜集怎样爱护花草的资料。 2.课件。 学生准备1.课前了解身边的花草树木,知道它们的特点和名字。 2.跟老师一起了解怎样爱护花草树木。 教学过程 一、走,看花看草去 1.师:同学们,我们学校看到了那些美丽的花草树木? 学生回答:见过绿萝、槐花、月季花、菊花、柳树、杨树、小草……师:同学们知道的可真多呀!让我们一起去学校看一看吧!(教师播放自拍的学校图片,学生们逐一说出花草的名字) 【设计意图:老师从孩子们熟悉的花草树木入手.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认识并熟悉自己身边的花草树木,发现我们的周围有这么多的花花草草。】 二、爱护花和草教师展示课件:

学校里的花好漂亮,采一朵带回家吧! 好漂亮的花,摘一朵吧! 在树枝上荡秋千,给柳树编辫子! 师:这些做法对吗? 学生分组讨论,积极发言。 师:大家讨论好了吗?让我们逐一判断,欢迎同学们尽情发表自己的观点。(再次一一展示课件,引领学生判断这些做法的对错并说出理由。老师鼓励学生说出不对的地方并纠正应该怎样做) 教师小结:漂亮的花摘下来就会枯萎,也不能让别人欣赏了。同时,我们不能随便把公共场所的花带回家。另外,小树正是生长的时候,把书包挂到上面,树枝都压弯了,小树会很生气的。因此,我们应该爱护花草树木。 (展示课件) 2.我们一起来读一首诗歌:大树有生命,花儿有生命,小草也有生命。它们会发芽,会开花,会结果。种子落在地上,又长出新的嫩芽…… 师:接下来我们再分组讨论一下应该怎样爱护花草。提示:给小树浇水;植树;看到小朋友摘花应及时阻止。(学生讨论并得出结论,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本环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学生主动观察、讨论、得出结论为主,鼓励学生参加小组讨论并积极阐述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自信心和正义感。】 三、花草面前要小心教师:我们周围有很多的花和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别样风景,我们和花草在一起的时候难免会受到伤害,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展示图片,引导学生逐一展开讨论) 学生根据图片展开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师小结:图九、月季(仙人球)茎上长有刺,用手触摸的时候要注意,以免划破手。图十表明还有一些特殊的花是有毒的,比如滴水观音茎内的白色汁液有毒,滴下的水也有毒,误碰或误食汁液的话,分分钟就咽部、口部不适,胃里也有灼痛感,皮肤触碰到它的汁液,就会有瘙痒或强烈刺激;眼睛接触到汁液,会引起严重的结膜炎甚至失明;误吃茎叶的话,会有恶心、疼痛的症状,严重的还会窒息,导致心脏麻痹死亡,要多跟爸爸妈妈沟通,也可以多问老师,看看哪些花的叶子有毒,是不能用手碰的。有毒的花草要远离!!! 师:知道了这些知识,我们就可以学着种些我们喜欢的花草了!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观察、讨论等方式提高探究能力,从

江苏省徐州市睢宁县宁海外国语学校七年级语文上册第21课《化石吟》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 学习目标: 1、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并适度拓展。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的丰富感情,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过程、方法: 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诗歌节奏之美。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和想像, 深入理解诗歌内容。朗读法、联想想象法、讨论点拨法 . 自测一一互查一一互教 1 .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的字注音。 奇hum()g u q )藏c 6g l d n ) zhu 勺u & ” ) 骸()骨潜()行躯壳()档()案猛犸() 2.根据释义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②奇异而虚幻。() ③称赞而且佩服。()④(草木)青翠茂盛。() ⑤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⑥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3.在下列横线上选填恰当的修饰词语。 的神话的真理的骸骨 魔法师的密码的雕刻家 4、什么是化石?你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 展示一一反馈一一导学 1、老师范读,学生听读,注意感情和节奏的把握。 2、学生模仿诵读。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发现问题、思 考问题。 3、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本诗写了哪几层意思? 4、《化石吟》既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更是一首科学诗,请同学们思考:诗文题中“吟”含有什么意味?诗中表达了诗人什么思想感情? 5、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诗句,并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自测一一反馈一一点拨

1.说说诗的第二节和最后一节构成什么关系,这样写好在哪里。 2.体会第3节中“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 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句中的“你”

化石吟教学分析

化石吟教学分析 化石吟教学分析 《化石吟》中用了四节诗,大肆铺陈,吟咏化石,盛赞化石的功劳,为我们展现了亿万年前奇幻般的生物世界,为我们解迷指津。 一、说化石,导入课题 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化石吗你们知道哪些有关化石的知识 (出示一些化石的图片资料。) 今天我们将要学习诗人张锋的《化石吟》,谁来谈谈“吟”的含义? 明确:吟是赞颂的意思。 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赞美化石?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读课文。 二、读课文,体会感情 1.听读,在听读中整体感知,读准字音。 2.跟读,在跟读中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 3.自由读,在读中思考这首诗的层次、结构特点以及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明确:(1)诗歌可分为三层:1-2节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联想想象内容;7节照应开头,回答呼应。(2)这首诗在结构上前后照应,最后一节照应第二节。(3)这首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三、品美点,研读赏析

任何一篇美文,都必须深入品析其好词佳句,才能体会其妙处。现在请同学们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自由朗读,并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 2.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3.“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写的是什么为什么这样写 4.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或一个词,说说你喜欢的理由。明确:(1)引起下文的作用。(2)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存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3)言之成理即可。 四、联想想象 1.“冰冷的骸骨把平凡的真理回答”一句中“平凡的真理”包含些什么? 2.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有何感想? 3.“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它说了些什么?明确: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言之成理即可。 五、悟学法 学生自由谈本课的学习心得。 明确:诗歌学习第一步是读,读出节奏韵律,读出感情;第二步品析好词佳句;第三步联想想象,深入意境。 六、拓展作业 1.收集有关化石的文字资料、图片等,办一份手抄报。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10篇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一): 七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此刻的七年级教材,与小学的衔接不是那么紧密,有点给人另起炉灶的感觉,再加上十多年来我们的小学都一向取消了留级制度,无论学习基础及学习潜力有多么欠缺,学生都一同逐年上升,懂与不懂都一齐学习新的资料,一齐进入初中的学习,这势必造成学习困难越来越大,越来越没有办法学习。在这种状况下,是否就应正视现实,拟订最低要求,提出弹性学习任务,在同一本教材中也有供远远没有完成小学学业的学生继续进行初中语文最低限学习的资料。这对老师是一个挑战、一次考验,如何把新教材教好,提高运用新课程的潜力和水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新课程改革的浪潮之中?我本着加强理论学习的同时,在实践中学习,在反思中进步的原则,总结如下七点: 1.加强理论学习,认真学习课标,转变教学观念。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使自己的学生观、课本观、课程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焕发了生命的活力,使语文教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天地。 2.新学期伊始,不立刻急于教课文,首先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让学生纵观了解全册书的资料结构。介绍学习方法,如:什么叫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学生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善于利用校内、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提出学习要求,如:每周要背诵并默写课外古诗词背诵其中的一首。一学期内要阅读完名著导读中的所有作品,并写好读书心得等。让学生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方向,学习赶来时才不至于茫然失措。 3.在教学形式上,力图改变把学生禁锢在小小的课堂里、日复一日地重复单调枯燥的教学状况,采取多种多样的能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实践的形式,如:课外找错别字、病句交流与展示,故事会(《寓言四则》、《女娲造人》),讨论会(《风筝》),朗诵比赛(《理想》、《天上的街市》、《静夜》,并附有必须的评分标准),演课本剧(《皇帝的新装》),办手抄报,编习作集(要求学生在寒假把这个学期里所写的周练、习作编成一本作文集)。 4.重视创设学习语文的环境,带给展示学生成果的机会。如在教室里开设《语文园地》、《优秀作业展》等栏目,把学生的优秀作业、作文,课外所找到的资料(如讲到《化石吟》一课时,要求学生在书上、报刊上、电脑上搜集有关化石的文 5.老师在课上努力营造融洽的氛围,学生只要有疑问,随时能够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能够发表,师生平等对话,同学间无拘无束地交流。课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自然、社会中的语文教育资源,特殊是那些鲜活的、密切联系现实、密切联系学生经验世界的教育资源,如节日、纪念日、刚发生的身边事、国家大事、国际新闻等,使语文课程资料不再局限于教科书,成为不断充实、不断更新的长流活水。 6.培养用心探究习惯,发展求异思维潜力。

21课《化石吟》导学案

课题:21、化石吟主备教师:敖娜丹授课教师:敖娜丹 授课时间:月日审签人: 导学 目标 1、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2、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3、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鉴赏课文中由事推理的感悟美 学法导航:朗读法、批注法、讨论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预习字词,了解作者,积累相关知识。 教学过程课堂组织预习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 1、给加点字注音 骸.()骨葱茏 ..()()奇幻()()潜行()2、解释词语 奇幻:潜行: 裹藏:葱茏: 幽雅:海枯石烂: 日转星移: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检查学生预习情况。 二、自主学习,整体把握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2、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合作交流、探究展示(学生读课文,思考) ⑴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学生预习 情景导入,明确目标。 检查预习(听写)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课文 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学习

⑵“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⑶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2、小组合作研讨,多角度探究文意: “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 样理解的? 四、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 五、达标测评,巩固知识 学以致用1、给加点的字注音。 (1)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地壳.()运动频繁的地区很容易 发生地震、地陷、海啸等自然灾害。 (2)生之灵火却悄.()然潜行在地下;这里的黎明静悄悄.()。 (3)逝去万载.()的世界又重现;这辆汽车由于严重超载.()而遭到了交 警部门的严厉处罚。 (4)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他激动起来脸会 涨.()得通红。 2、根据拼音写出词语。 (1)谁如果jiànshàng()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2)那里原来是不毛之地,现在一片葱茏,yǎnrán()成为绿洲。 (3)全校同学都聚精会神地língtīng()着科学家精彩地学术报告。 (4)再三托付我为他带几颗生枣核,东西倒不占分量,可是用途却很qīqiao()。 六、作业 练习册 课后 总结

《化石吟》教学设计稿

《化石吟》教学设计稿 《化石吟》教学设计稿 化石是生物记载在地层书页里的文字。由生物的遗体而形成的化石叫遗体化石。下面是《化石吟》教学设计稿,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理解、积累“奇幻、葱茏、幽雅、叹服、海枯石烂、日转星移”等词语。 ⑵了解化石展现的亿万年前奇幻的生物世界。 2、能力目标: ⑴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的节奏韵律之美和前后照应的结构特点。 ⑵学习快速默读、筛选、概括要点的阅读方法。 3、德育目标: 培养对生物进化的兴趣和爱科学爱文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教学难点】 联系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激活联想想像思维,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教学方法】 1、朗读法:《化石吟》是一首科学诗,更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

诗。诗歌节奏鲜明、声调和谐,富有韵律美。同时运用拟人手法,以第二人称“你”称呼化石,亲切自然,字里行间流露赞叹之情。引导学生反复诵读,感受思想感情和音乐美。 2、联想想像法:诗歌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要联系生物学知识,充分调动思维活动,理解诗中所写内容,激发探究生物进化的兴趣。 3、讨论点拨法: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探究诗歌的内容要点和首尾圆合的结构美。教师巧妙设疑,引导学生思维以突破重难点。 【教具准备】 多媒体CAI课件、录音机及示范朗读磁带、投影仪。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引导学生诵读感知诗歌大意。设疑研讨,调动想像力,理解诗歌内容要点和结构美。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多媒体显示古生物化石图片) 同学们,每当走进自然博物馆,面对复原的古生物时,思绪总会把我们带进曾留下生命痕迹的远古洪荒。冰冷的化石却是昨日生命信

优秀教师精彩课堂的100个成功细节教案资料

优秀教师精彩课堂的100个成功细节

优秀教师精彩课堂的100个成功细节 基本内容:取材教师在教学后的经验反思,从教学(一节课)的各个环节入手,综合优秀教师、一线教师的宝贵案例。 目录版式:一、总分为课前精彩交流(14篇);二、新课精彩导入(14篇); 三、课堂精彩展开(14篇);四、课堂精彩提问(15篇);五、课堂精彩拓展(15篇);六、课堂精彩评价(14篇);七、课堂精彩结课(14篇)。 目录示例: 第一章课前精彩交流(14) 成功细节1优秀教师薛法根《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2优秀教师支玉恒《晏子使楚》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3 优秀教师周曼云《故都的秋》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4 优秀教师王力鹏《短歌行》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5 优秀教师袁学民《兰亭集序》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6 优秀教师郑雁青《赤壁赋》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7 优秀教师李丽芳《登高》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8 优秀教师刁靳莹《动物游戏之谜》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9 优秀教师姚红梅《表达交流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课前精彩交流成功细节10 优秀教师宣沫《雷雨》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11优秀教师盛庆丰《苏武传》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12优秀教师闫佳伟《林教头风雪山神庙》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13优秀教师丁僖《文言词语和句式》课前精彩交流

成功细节14优秀教师王建稳《晋灵公不君》课前精彩交流第二章新课精彩导入(14) 成功细节16 优秀教师刘卓娟《世间最美的坟墓》新课精彩导入成功细节17 优秀教师高新征《陋室铭》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18 优秀教师任燕《记承天寺夜游》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19优秀教师吴喜萍《枣核》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0优秀教师刘瑛《春酒》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1优秀教师杨涵《陋室铭》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2优秀教师肖卫华《爱莲说》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3优秀教师郭淑琴《苏格拉底之死》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4优秀教师李崇崑《景物描写》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5优秀教师李宇新《毛遂自荐》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6 优秀教师王邦阁《我的老师》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7 优秀教师姜海平《大闹天宫》新课精彩导入 成功细节28 优秀教师刘凤岭《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新课精彩导入第三章课堂精彩展开(14) 成功细节29优秀教师章国华《未选择的路》课堂精彩展开 成功细节30优秀教师王君《安恩和奶牛》课堂精彩展开 成功细节31优秀教师李卫东《阿长与<山海经>》课堂精彩展开成功细节32优秀教师杨巧丽《背影》课堂精彩展开 成功细节33优秀教师陈晓东《说“屏”》课堂精彩展开

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 第21课《化石吟》教案设计 (新版)新人教版

化石吟 知识目标: 1、理解、积累诗中的常用词语。 2、了解化石的一般常识,丰富科学知识。 能力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感情美、节奏美、韵律美。 2、感知诗歌大意,把握作者情感,理清诗歌结构。 3、激活创新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情感目标: 激发求知欲,培养探索科学的兴趣与热忱。 教学重点: 1、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和节奏韵律之美; 2、发挥联想和想象,认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教学难点: 揣摩语言,激活联想想像思维,培养丰富的想象力。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出示化石图片) 同学们,看到这些化石,你们有什么联想呢?你们知道这些化石中动物的名称吗?你们能想象到它们所什么生活的时代是什么样子的吗?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动物已经不存在了,变成化石了呢?有一位诗人也和我们一样看到了化石,他感慨万千,于是,诗兴大发,吟诗一首,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张峰写的《化石吟》。(板书课题)这是一首抒情诗,也是一首科学诗。“吟”是古典诗歌的一种名称,在这里是“赞颂”、

“赞美”的意思。所谓的科学诗就是把诗与科学结合起来,用优美的诗语言和意象去描绘科学世界,去传播科学知识,去表现科学精神,去启迪科学思维的诗。 我国虽然是诗的国度,但在科普园地里,科学诗这朵小花还开得不太绚丽,这大概是写科学诗,既要懂科学又要懂诗歌,可在现实生活中,科学和诗歌兼通的人却不多的原因吧!因此,张锋的这首科学诗更值得我们去学习、去品味。下面,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 1、注音 奇幻〔huàn〕骸〔hái〕骨潜〔qián〕行葱茏〔lóng〕 裹〔guǒ〕藏猛犸〔mǎ〕引颈〔jǐng〕 2、释词 幽雅:安静美观而不落俗套。 悄然:形容寂静无声的样子。 叹服:称赞而且佩服。 葱茏:(草木)青翠茂盛。 海枯石烂:形容经历的时间极长。表示意志坚定,永不改变。 日转星移:指太阳星星的位置发生变化。比喻时间流逝。 三、练读课文 1、朗读指导 既然是诗,就一定会有节奏和韵律。节拍是诗歌的生命力的表现之一,而韵脚是诗歌具有音乐美的关键所在,所以,我们在朗读这首诗歌时要做到节拍鲜明,韵脚要突出,这样才能读出诗的味道。下面老师以第一节为例,划分一下节奏,这一小节是5拍、5拍、6拍、5拍;押韵的字是“巴”、“牙”、“花”,我们读时要把韵脚读出来,要突出韵脚,这样才能使诗歌有韵律美和音乐美。下面,请同学们用序号标明小节,并把诗行的节拍和韵脚划出来,注意,韵脚用空心的圈画。然后,先听老师读,同学们再学读。)最早的/鱼儿/怎么/没/下巴? 最早的/鸟儿/怎么/嘴/长牙? 最早/登陆的/鱼儿/怎么/没有/腿? 最早的/树儿/怎么/不开/花? ……

化石吟微课教案

化石吟微课教案 化石吟微课教案 《化石吟》为我们传达了太古时代的生命信息。下面是化石吟微课教案,希望你能喜欢。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思想感情。 2、理清诗歌结构,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感受诗歌的思想感情,体会诗歌节奏韵律之美;调动学生的课外积累,发挥学生丰富的想像力。 【课前准备】 预习课文,结合生物课了解生物的进化;拜访教师或专家,了解化石。写篇介绍某种古生物的小短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赞颂化石的抒情诗。作者先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然后具体书写遐思的内容: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诗歌节奏鲜明,语调和谐,富有音乐美。同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应悉心体会。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晋代葛洪《神仙传·王远》中写道:“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大海变为桑田,桑田变为大海。在地球的历史上,真的如此吗如果真的这样,何以为证呢在漫长的生物进化过程中,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许多物种虽然相继灭绝,但它们的生命信息却被化石保存了下来。科学家们通过研究这些化石,从中窥见了亿万年前像奇幻的神话一样的生物世界。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赞美化石的诗歌──《化石吟》。 二、整体感知 1、明确学习目标(即教学目标,投影显示)。 2、检查预习生字词的情况。 3、范读课文(或放录音带)。 ⑴学生听读,思考下列问题(投影显示)。 概括诗歌的主要内容。 诗歌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诗歌可以分为哪几个层次结构上有何特点 ⑵小组讨论,完成上述题目。 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赞美了科学的神奇和人类的伟大。 第1、2节为一层,通过问句的形式,引发读者的想像;第3~6节为第二层,具体抒写遐思的内容;第7节为第三层,回应第1、2节。结构上首尾呼应。 ⑶学生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两遍,体会诗歌的特点。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研究”课题阶段总结

“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课题研究 阶段总结 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结合我校的教育资源、人力资源和教育研究实践的经验,大力进行如何在语文课堂中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现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及经验,下面作简要的总结。 一、学习有指导性的教育教学理论 为使课题研究中学生主动地在课内和课外形式多样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不断完善自我,更好地把学语文和学做人有机结合起来。我们主要进行了以下理论的学习: 1、自主学习的理论。《语文课程课标》强调语文学习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语文教学中的作品和价值只有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而学生是阅读的主体,课文的意义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生成的。 2、合作学习的理论。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沙塔洛夫等人认为:通过创造性教育活动,教师与学生建立相互合作、信任理解的关系,活泼多样地发展学生多样化的才能。在语文教学中,同一篇文章,同一个人物形象,学生的理解往往是各式各样的,正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是这个意思。针对这种情况,特别需要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使他们相互取长补短,都变得知识更加丰富,能力更加全面。 3、探究学习的理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学习的

一个突出特点就是他们对学习的对象采取研究的态度”。同样语文的探究性学习,要把课文以及自然、社会、自我都作为探究的对象,也可以采取多种多样的方法,比如社会调查、现场观察、采访人物、体验学习、课堂讨论、查阅资料等等。这种探究性的学习方式,可以使学生在更高的层面上进行学习。 二、研究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 为了实现了以教学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课题预期目标,为教学特色建设提供教育资源保障和有力的支撑,我们积极整合各个教学环节中有效落实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培养的方式和一般流程,构建了“导入激趣→自主创造→合作互动→引探释疑→迁移实践”的自主、合作、探究性课堂教学模式框架。 1、导入激趣 借助信息技术创设情景,在多媒体课堂教学中,把图、文、声、像有机组合,使抽象的内涵转化成情景交融、图文并茂的形式,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感知、理解,营造一个语文教学的互动新空间,有如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见其形……例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天上的街市》、《背影》、《皇帝的新装》、《咏雪》、《化石吟》等课件的制作,让学生真的有如进入作品的真实情景中。比如《化石吟》中下下载大量动植物的化石图片,及影片《侏罗纪》的图片,就可以化抽象的语言文字为形象的直观感知,大大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以这些真切生动的情景既可以启动学生的学习潜能,活跃他们的思维,同时还可以培养提升个人的情操,养成真善美的体验,造就独立的人格。这无疑是有极大的促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