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1)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项脊轩志》 (1)

《项脊轩志》案例

[教学目标]

1、感受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特点。

2、体会本文笔墨清淡而情意缠绵动人的特色。

[教学重点难点]

感受作者善于从日常琐事中选取富有特征的生活细节来抒写感情的特点。[教学方法]诵读、品读、讨论、探究、思维导图

[教学过程]

一、初读感知

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黄宗羲说在读归有光的文字时,总能感受到他“一往深情,每以一二细事见之,使人欲涕。盖古今来事无巨细,唯此可歌可泣之精神,长留天壤。”这“长留天壤”的可歌可泣之精神”指什么?(生答:“一往深情”或永恒的动人的感情)对,正是这“一二细事”中蕴涵的感情感人至深。同学们在课下已经选择了一件令自己动情的细事进行了构图,现在请同学们围绕“动情点”,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讨论。

(PPt显示交流步骤及要求:1、每位同学分别向小组成员介绍自己的思维导图作品,介绍完毕后,再分别对同学的发言及作品做出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2、在介绍自己的作品时,要用简洁的语言对自己的构图进行说明;并用流畅的语言说清楚是什么让自己动情。)

(生在小组内部进行交流讨论,之后,各小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PPt显示要求:台上同学诵读相关文字,用简洁的语言对构图进行说明,用流畅的语言说清楚是什么让自己动情。台下同学认真倾听,对同学发言及作品做出评价,提出意见或建议。)

请各组推荐优秀作品进行全班交流。我们按文本内容的先后顺序进行。先是“忆慈母”这件细事。

学生上台展示(一生读,一生讲)

师:你主要是用文字来构图的。我想问一下:文本中的相关文字有八十余字,你为什么筛选出这十几个字?

生:这些文字很让我动情,我能感受到这些文字背后的东西。

师:那这些让你动情的文字有什么特点?

生:能引发我的联想。比如:读“儿寒乎?欲食乎?”,就好象看到了归有光

的母亲焦急的神情,仿佛感受到了母爱的气息。

师:好。这些文字属于对人物语言、动作的细节描写,它们之所以能够打动人,是因为它们具有这样的特点:(板书)有画面感,可以定格;能引发人的联想想象;具有强大的穿透力,能直击人的内心,引发人的共鸣。

(下面分别请展示“忆祖母”、“怀妻子”的小组上台。上台展示的同学一生读,一生讲;台下的同学补充纠正)

二、研读感悟

到目前为止,同学们展示的思维导图都是以文字为主的,刚才小组交流的时候,我注意到有的同学的导图是图画的形式。

请赵晗等同学上台展示:

生:我理解的思维导图就是一个图形、一个符号,就是文本定格在我头脑中的画面;我把它画出来就是导图。从震川先生用文字所营造的意境中感悟他的情感,呈现在我脑海中的,就是这一棵枇杷树,和那贮藏了太多情感的南阁子。虽然为了表现震川先生对妻子深沉悠远的爱恋已经竭尽了我的所能,但我还是感觉震川先生文字中蕴涵的深情,远非我这区区一张理解图所能囊括的。尽管如此,画图时的感觉,以及面对图画的感觉,真的很好,很让我回味。

我也准备了一幅图,请同学们看课本插图,这就是定格在我内心深处的画面。如果给这幅图配上文字,应该是哪一句呢?(生齐读:“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有一位同学对这幅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大家请看,课本插图是黑白的,董嘉晨同学把它变成了彩色的,枇杷树亭亭如盖涂成绿色,象征着作者对妻子怀念的深情;树干涂成红色,是因为作者睹物思人时内心伤感,红色表示作者的心在滴血。这一红一绿就把作者怀念妻子时感情的深挚充分表达出来了。

是啊,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让我们想起了《人琴俱亡》中的琴,想起了宝玉哭灵所见的琴,想起了史铁生的“合欢树”(加省略号)移情于物,睹物思人;琴已非琴,树已非树。琴是子猷深爱着的子敬,是宝玉深爱着的林妹妹;树是史铁生深爱着的母亲,是震川先生深爱着的妻。这“亭亭如盖”的枇杷树啊,缠绵绕骨,摇曳着震川先生绵绵不绝的思念,也揉搓着我们每一个读者的心,让它始终皱褶,不得舒展。

三、品读鉴赏

文中像这样缠绵绕骨,具有穿透力的可入画的文字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进行品读鉴赏(板书品读鉴赏的方法:展开联想、想象,再现画面;让自己置身于画面情境,体会“一往深情”;用生动形象、饱含感情的语言描述画面)(PPt显示:从下列语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品读鉴赏

1、某所,而母立于兹

2、娘以指扣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

3、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4、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5、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请同学展示品读鉴赏的文字。

生1:我鉴赏的是第一句:“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站在母亲曾经站过的地方,想着母亲“儿寒乎?欲食乎?”的轻指扣问,仿佛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母亲的气息,这气息仿佛包裹了他全部的身心,多么温暖,多么惬意啊!他想抱住母亲,以慰藉他那颗因缺失而格外渴求母爱的心,然而,他可亲可爱的母亲又在哪里呢?归有光就只能在对这个情境的回味中寄托对母亲的思念了。

生2:我鉴赏的是第五句:“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这是托物怀人。树已长大,人却早已不在人间,此情此景,怎么能不伤感?可为什么不写与妻子一起植树的情景?只是怀念,提却不敢多提。他简约,是因为欲言又止;他含蓄,是他不敢面对。放开说就意味着放声大哭,“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他怕自己的心碎了。可不说又不甘心。于是,只能如此点点滴滴,欲言又止,吞吞吐吐,隐隐约约。

生3:我鉴赏的是“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妻明澈如水的眼眸告诉我,她喜欢听我讲述这些逝去的故事。波澜迭起之际,她的心潮随之起伏动荡,她急切地追问究竟,企盼好人平安;平静舒缓之时,她的心也随之悠闲悠然,她会心地微笑颔首,沉醉于美好的憧憬之中。她轻轻拿起笔,一笔一笔描摹我的手卷。窗外明月半墙,桂影珊珊;看着温柔娴静的妻,那一刻,我仿佛拥有了整个世界。

小结:同学们都展开了联想想象把自己的情感融了进去,于是我们读出了文字背后的情感。爱妻离世,震川先生的世界不再温暖,不再完整。看着亭亭如盖的枇杷树,情何以堪?正是普通如枇杷树的“一二细事”,却蕴涵着震川先生浓浓的真情。我读《项脊轩志》,一个“脊”字赫然在目。项脊轩,是震川先生今生今世的证据,那里记录着他的希望和梦想,承载着他“腾其姓氏,悬诸日月”的那份责任和担当,更留下了他的喜悦和悲伤。走近项脊轩,撩拨不开的浓浓的哀伤便弥漫了我们的身心。细事至微,文字疏淡,却遮不住震川先生思愁满眼,盖不住震川先生隐痛如山。正是用细节演绎出来的深情,才能令人欲涕,才会长留天壤。

附板书:

附学生的课堂感言:

最深刻的感受就是古文也能这么读,而且这么读这么有意思。同学的思维导图引导我用心去感受,用心去品味。尤其是赵晗等同学的图画式思维导图,让我感触更深。可不就是嘛,平平淡淡的文字间,竟蕴涵着如此深的内涵,我的头脑中竟然也有画面在定格了。(安述琛)

这堂课的精彩之处就在于赵晗同学对他自己的思维导图的介绍以及老师的点评总结,加深了我对文章的理解。(陈鑫)

夏颐林自己创作了一首《江城子》来配图,别有新意;赵晗真的很用心,才会画出那么好的图,才会说得那么精彩。上台展示的同学各有亮点。相比之下,我预习得还不够充分。(赵楠)

今天上台展示,我突然觉得我并不比别人差,我清楚地讲述着自己用心画出来的图,看到同学们认真倾听的样子,我很感动,也增强了我的信心。而赵晗同学生动而深刻的讲解,给我带来了压力,更给我带来了动力,我下次一定能做得更好!(王晶晶)

我虽然没有上台展示,但听得很投入,也在对比对于同样的问题我们思考的不同之处,例如思维导图的不同、对作者情感理解的不同等等;同时,我接收到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收获颇多。(王诗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