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老年心理卫生研究——简单回顾与展望

老年心理卫生研究——简单回顾与展望

老年心理卫生研究——简单回顾与展望
老年心理卫生研究——简单回顾与展望

老年心理卫生研究—简单回顾与展望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教授许淑莲

我国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现在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经有一亿一千万人,并以最快的速度增加。其中,又以80岁以上老人比率增加最快。老龄化程度的迅速增长,必将带来一系列问题。健康和医疗是其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心理卫生不但关系精神疾病和心身疾病的防治,而且影响到老年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十年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曾为此出过十次专栏,还散在登载过一些文章。现结合我国其他刊物发表的一些有关文章,对十年来老年心理卫生研究的一些进展作一简单回顾,并对今后工作提出一点个人的不成熟看法,请大家批评指正。老年心理卫生有关研究可大致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离退休心理适应:研究表明,原职业对是否愿意退休,是否容易适应有重要影响;干部、教师不愿退休的较工人为多,工人较易适应[1,2]。一般一年内情绪及躯体反应较大,两年后基本适应[3]。此后绝大部分老人心理状态良好。并看到有切实可行的退休计划的老人适应较好。

2、自觉幸福度、生活满意度、心理状态及影响因素:老年人自觉幸福度或生活满意度总的属中等偏上水平,随不同情况而有所不同[4,5]。北京市代表性人群研究表明,农村生活满意度高于城市,城市老年人满意度最低的是住房,农村最不满意的是健康。影响因素主要是自评健康、家庭和睦和经济收入。而自评健康比实际躯体健康,对收入的满意程度或够用程度比实际收入影响更大[6]。三项影响的重要性随不同人群而不同。家庭问题对老人心理状态的重要性是我国的特点。有学者调查了北京市城区大量居民的心理状态,发现其中有不良情绪(如发脾气、烦恼、孤独、生活没意思)者占23.4%-5.1%。其主要影响因素仍是健康自评、家庭关系和婚姻状况[7]。还有研究看到非神经质和外向型个性特点的老年人幸福度较高[8]。另有作者还观察到访问朋友、社会支持对心理满意的重要作用[3]。有研究发现老年人继续作出贡献(包括家务劳动)有利于心理健康[9],还有作者看到参加愿望性活动,或其他如生活必需活动等都可促进心理健康[10,11]。

3、家庭和家庭关系:老年人退休后主要的生活圈子是家庭,家庭结构、两代关系和家庭气氛都对老年人的心理状态有影响。据80年代初调查,我国家庭结构以主干家庭占大多数。90年代开始已减少至不到或接近一半[7]。有报道看到生活在这种家庭中的老人孤独感较少,自评健康差者也较少[7]。90%以上家庭两代关系是相睦的[7],但也有调查(湖南常德市)

说竟有33%家庭两代关系不和睦[12],这当然会给老人造成心理压力。老年夫妻关系绝大多数是好的,在婚者的心理健康水平高于丧偶者[7],但据报载老年夫妇的离婚率也有增加的趋势。如何增进老年夫妻间以及他们和下一代之间的理解和调适以促进家庭幸福和睦是老年心理卫生的任务。

4、老年精神疾病的发病率和心理社会因素:老年性痴呆和老年抑郁症是老年期常见病,前者致残率高,对家庭及社会危害大;后者有自杀危机可能;极需对其发病规律及有关防治的各种因素进行研究。十年来,北京、上海、武汉及成都等地都对这两种疾病的筛选工具和发病率以及有关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MMSE是老年性痴呆的较好筛选工具,但须结合文化程度加以判别[13]。由于诊断方法不一致,发病率各个研究所得结果很不一致,从0.754%至6.2%,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性别差异的结果不一致[4,15]。有作者对老人进行了三年随访研究,发现中、重度痴呆年平均发病率为0.3%。老人躯体活动能力和有既往脑血管病史为危险因素[16]。另报道发现高血压性脑动脉硬化病,脑力、体力活动量少和家族史是老年性痴呆的危险血素[15]。其中,高血压和脑血管病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防治的,脑力和体力活动量也是可以干预的,为老年性痴呆症的预防展现了一些希望。痴呆家属或照科者的负担和心理卫生问题也有报道。

老年性抑郁的研究较多。各研究报道的抑郁症状发生率在10%至23%之间。北京有代表性人群研究发现,标化的抑郁症状发生率为12.9%,女性高于男性,山区高于郊区和城区[17]。这些研究都是用CES-D进行的。其中有研究表明,健康自评好、有亲近子女、过去一年没有住过院、对经济状况满意和在婚者抑郁症状较少[18]。另有作者发现抑郁症状主要和家人关系、二周内精神压力、认知功能、自我健康感觉、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子女探望、教育程度、邻居关系、抽烟及体力活动有关[19]还有报道看到老年妇女的抑郁情绪主要和家庭关系、年老体弱、自理能力及经济状况相联系[20]。对老年抑郁生活事件的研究观察到,抑郁组生活事件发生率比正常对照组明显高,其社会支持比对照组又明显少些[21]。有作者比较了老年期与中青年抑郁症的生活事件,发现老年组病前生活事件比中青年组严重。在生活事件类型中,老年组以家庭方面和躯体疾病两项重要,而中青年组则以工作学习和个人问题为主[22]。但性格似乎关系不很大。

5、老年常见疾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对冠心病的行为模式研究较多。多数研究观察到冠心病患者中A型行为类型者较多,但有的研究发现,冠状动脉选择性造影阳性组敌意和竞争性因子分及A型行为总分均高于对照组,而时间紧迫感因子分与对照组无显著区别。在社会支持方面,也比对照组差些。生活事件发生频率总值、生活事件应激强度总值冠心病组均

显著高于对照组,其焦虑、抑郁和疑病等负性情绪反应也明显高于对照组[23]。有作者研究了A型行为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发现在56岁的高血压病人中,A型行为分显著高于同龄对照组[24]。还有作者看到,正常人群组中A、B行为的血浆儿茶酚胺(CA)水平在正常范围,两型间无差异,而高血压组A型行为者的水平明显高于该组B型行为者以及正常组A型行为者的CA水平。作者认为,A型行为可能对高血压病的预后具有危险性[25]。

对癌症患者的生活事件进行了少量研究,有作者以结核病人作对照,发现癌症病人病前经历的负性生活事件明显较多,同时发现其病前的负性情绪也较对照组显著,癌症患者的神经质分、抑郁分、焦虑分都比对照组显著高些,提示心理社会因素与癌症发生有密切关系[26]还有作者对癌症病人心身症状和他的应对方式、社会支持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面对与屈服的应对方式同癌症病人的心身症状无关,而回避的应对方式和癌症病人的心身症状有较高的负相关,可能表明回避应激事件有降低癌症病人心理压力,从而改善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作用。另看到社会支持,尤其是家庭的支持有减轻癌症病人心理

症状的作用[27]。有作者对脑梗塞患者进行了心理社会生物因素的综合研究,结果表明,强精神质内向个性、紧张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差、长期大量吸烟及饮酒、缺乏锻炼和业余生活单调与脑梗塞的发生有关,A型行为、情绪等因素无统计学意义[28]。这方面的工作还不多。以上回顾,虽不很完全,但也可看到,十年来我国老年心理卫生研究已取得了重要进展。其中《中国心理卫生杂志》在增进这方面的学术交流上起了重要作用。由于事业初兴,尚存在一些有待改进的问题。现就个人所见,略述如下:

1、心理测量量表的应用问题:大多数研究采用国内或国外成型量表或自编调查表进行,但其中有的工作忽略了所有量表必须经过信度和效度的检验。有人认为所引用外国量表在外国已经经过这方面检验,就不必再作检验了。由于国内外文化背景不同,引用国外量表是必须再进行检验或修订的。自编量表同样需要通过信、效度的检验。调查表也必须经过调查者评定结果间一致性的检验。这样才能保证结果的质量。此外,拿来一至几个现成量表,找一些病人或某个群体进行测试,然后统计分析得出结果和结论,这是否也过于简单了?所用量表的要求已如上述,所用样本也应该具有一定代表性。另在结果分析中不少作者已经从单因素分析进展到运用多因素分析,从而避免了单因素彼此间混淆的弊端。但是所选用的自变量需要考虑周全和合理,否则仍可能遗漏重要的有关因素。特别需要提出的是,应用量表进行研究首先要明确研究目的,有一个设计思路,对结果事先有一假设,然后选择适合此目的和思路的量表予以应用,并验证其结果是否符合原先的假设。这样似乎可以提高一些量表运用的意义和价值。

2、心理社会因素对疾病影响的研究问题:心理社会因素一般主要包括个性、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等。疾病状况下研究病前个性对疾病的影响,其回顾必然受疾病的影响。即使设对照组比较,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病前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对疾病发生的作用,也大体上类似。只有对一代表性人群进行长期纵向的综合研究才能说明问题。当然,这需要大量经费和人力,有待大家去努力争取。

3、关于健康教育的宣传研究:心理卫生是一个运动,需要全社会和全体人民的参与。现在电视、广播和报刊已经有一些有关宣传和个别研究。其中较多的是关于躯体疾病的防治知识,如戒烟、身体锻炼生活方式等的改进。这当然是很重要的。但心理方面如情绪性格的自我调适,对精神压力的应对,对疾病的应付态度以及对离退休的心理适应和对婚姻、家庭关系的处理等同样重要。这方面的宣传和研究却远远不够。全面的健康教育,特别是侧重心理卫生的健康教育,必须大力宣传和系统研究。可以选择某个社区或群体,进行系统的心理卫生教育,在此前后比较施教对象的心理健康水平,并总结改进教育方法以提高其效果。健康教育是全球重视的提高健康水平的重要措施,我们必须重视并加强研究。

参考文献

1、姜德珍等,高校离退休教师的某些心理特征—老年心理研究之二,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3),118~119。

2、王德平等,退休建筑工人心理卫生健康状况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2),58~59。

3、刘更新等,河北廊房市离退休干部心理满意度相关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5.9(2),53。

4、杨彦春等,老人幸福度与社会心理因素的调查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1),9~11。

5、徐慧兰,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60~161

6、项曼君等,北京市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心理学报,1995.27(4),395~397。

7、李淑然等,北京市城区老年人的家庭,婚姻与健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1.5(5),203~205。

8、许淑莲等,离退休干部生活质量与自觉幸福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3.7(2),63~65。

9、孟家眉等,北京市散居老人的贡献,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15(1),4~6。

10、郭晋武,老年人闲暇活动与健康,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15(3),130~132。

11、许淑莲等,老年人活动与生活质量及自觉幸福度关系初探,中国老年学杂志,1994.14(6),322~324。

12、夏智,常德市老年人婚姻状况调查,中国老年学杂志,1989.9(6),327~328

13、李格等,简易精神状态检查表在不同人群中的测试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4),148~152。

14、陈昌惠等,北京市西城区老年期痴呆流行病学调查,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2),49~51。

15、闻立斗等,武汉市老年期痴呆的发病率,发病主要危险因素及脑部病损的特点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5.15(6)326~328。

16、沈渔村等,北京市城区老年期痴呆三年随访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65~167。

17、孟琛、项曼君,北京老年人的抑郁状况调查及CES-D的应用评价,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11(1),55~58。

18、辜胜阻等,老年人抑郁状况的调查及比较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89.9(6),323~325。

19、吴文源等,老年人抑郁症状的影响因素,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2.6(6),256~258。

20、姜晓明等,成都市老年妇女抑郁情绪的调查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88.8(3),143~145。

21、范振国等,老年抑郁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关系的对照研究,中国老年学杂志,1993.7(5),230~232。

22、陈耀银等,老年期与中青年抑郁症生活事件比较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4),163~164。

23、吴爱勤等,心理社会因素与冠心病相关的综合研究(1)-单因素分析,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0.4(5),210~212。

24、叶绿等,A型行为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8.2(6),241~213。

25、孙宁玲等,A型行为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浆儿茶酚胺的影响,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995.9(1),4~6

26、高北陵等,生活事件情绪与恶性肿瘤,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89.3(1)1~3。

27、黄丽等,应付方法、社会支持与癌症病人心身症状的相关性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6.10(4),160~162。

28、宿英英等,脑梗塞心理、社会、生物因素的综合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4.8(1),13~15。

1921?中国心理卫生杂志1997年第11卷第3期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下册

第三单元 第十一课我喜欢我自己 教育目标: 教师:通过对一名丧失自信的女生如何重新正确对待自己,扬长补短的过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在建立自我观的初级阶段就客观认识、接受自己,进一步悦纳自己,摆脱内心深处因缺憾而产生的自卑情绪,利用人的补偿心理,扬长补短,以努力争取成功。 学生:学会如何悦纳自己,客观分析自身的不足或缺点并理智对待,思考自己努力的途径和适宜的目标,让“扬长补短”变为真正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我注意到这样一个现象,身体胖的同学都不愿意听别人说自己胖,觉得胖是一件特别让自己苦恼的事。咱们班有个同学的朋友小芳就曾经为胖而很伤心。但现在小芳已经不伤心苦苦恼了。这是怎么回事呢?我请咱们班的这个同学来说说她的朋友小芳吧! 二、讲授新课 教师请课前安排好的同学讲小芳的故事。 教师结合[咨询台]的内容给学生们分析,补充介绍小芳转变的过程,大家如何帮助她,她自己又是如何努力的。 教师:你们看,小芳变了解,她不再怕别人笑自己了,是因为她不再认为肥胖的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了,胖人也能改变自己的形象。认真思考你就会明白,每个人都是既有优点,也有缺点的。每个人都能改变自己! 三、课堂活动 1、人无完人 教师:书上有两面三刀幅图,还简单介绍了鹏鹏的情况,请你看完后思考问题并答在横线上。 谁能从鹏鹏的例子中说说你明白了什么?(请一学生回答)教师引导学生得到“不足和缺点是普遍存在于每个人身上的”结论。 2、换个角度看自己 教师:你最苦恼自己什么不足或缺点呢?怎么换个角度看问题呢?让我们看看小芳的做法。小芳找到了自己具备的许多优点,你也有优点呀!小芳分析了自己身体胖的优势,如果你的缺点是必须要改正的,你就写写对缺点危害的认识,如:我上课不专心听讲,但是我知道这样会主我学不到知识。小芳找到战胜肥胖的方法了,你的方法找到了吗?(边说边引导学生写)。 3、告诉自己 教师:刚才我们针对一个缺点调整了自己的认识。现在你再找找自己还有哪些缺点和不足,更多优点有哪些?填写在相应地方。特别注意要把不会妨碍自己成长的不足和必须要改正的不足分别写出来。 4、我来当作家 教师:下面这个故事刚刚开了个头,你先读一读。(学生读)同学们虽然都不喜欢阳阳,但他没有自暴自弃看不起自己,仍然喜欢自己,想念自己,并且认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中老年人主要健康问题【中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问题】 中年人不论在社会、在家庭,都处于一个承上启下的中坚地位。下面由小编为大家介绍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希望能帮到你。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 1.事业上要量力而行,不可超负荷工作。成人正处于成家立业、工作压力大、家庭负担重、扮演角色多,易导致紧张。而大多数慢性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糖尿病的发生考,试大网站收集多与工作紧张、心理压力大、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相关。 2.保持家庭稳定和幸福。家庭稳定、幸福是中年人情绪稳定、乐观、事业成就的基石。医学|教育网搜集所以,要担负好家庭 中的角色,如孝女、贤妻、贤媳、良母的角色并求同存异,以维持家庭和睦的大局,心胸宽大处理好家庭矛盾。 3.矫正不良行为,培养健康行为是预防各种慢性病的关键。所以要保证充足睡眠,

吃好早餐,平衡膳食结构、不吸烟、不酗酒、低盐食,改变A型和C型行为。面对这些问题中年人应注意几个方面 注意身心健康,避免心理负荷过重中年期任务繁重,压力很大,加之个体意识到人到中年,此时不搏更待何时,因而常常主动找事情做。但由于中年人生活工作繁忙,常感时间紧迫,又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做不了,容易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 中年期的烦恼也超过其他年龄阶段。据有关研究结果表明,“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依次排列为:身体不好、社会分配不公、想做的事做不了。此外,还有子女成长不称心、工作不理想、个人价值被否定、人际间的内耗(猜忌与摩擦)、真诚不被人理解等,也是引起中年人烦恼的因素。 紧张感、焦虑和过多的烦恼均容易引起心理和躯体疾病,严重者还可导致自杀。研究表明,30~40岁年龄阶段的个体自杀率明显增高,40~60岁是自杀高峰期。60岁以后即开始下降。尽管自杀者在同龄人中毕竟是极少数,但根据自杀发展的年龄趋势来看,

(完整版)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导读: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益于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那么,老人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保持年轻健康的心态,生活才会过得丰富多彩,但是我们都知道,长期保持放松愉快的心情是不太可能的。对于老年人来说,心理健康是身体健康的基础,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对维护心身健康至关重要。那么,评判老年人心理健康都有些什么标准呢? 综合国内外心理学专家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的研究,结合我国老年人的实际情况,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基本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界定:

*1、有正常的感觉和知觉,有正常的思维,有良好的记忆。就是说在判断事物时,基本准确,不发生错觉;在回忆往事时,记忆清晰,不发生大的遗忘;在分析问题时,条理清楚,不出现逻辑混乱;在回答问题时,能对答自如,不答非所问;在平时生活中,有比较丰富的想象力,并善于用想象力为自己设计一个愉快的奋斗目标。 *2、有健全的人格。情绪稳定,意志坚强。积极的情绪多于消极的情绪,能够正确评价自己和外界的事物,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办事较少盲目性和冲动性。意志力表现的非常坚强,能经得起外界事物的强烈刺激。 在悲痛时能找到发泄的方法,而不至于被悲痛所压倒。在欢乐时能有节制地欢欣鼓舞,而不是得意忘形和过分激动。遇到困难时,能沉着地运用自己的意志和经验去加以克服,而不是一味地唉声叹气或怨天尤人。

*3、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帮助他人,也乐于接受他人的帮助。在家中与老伴、子女、儿媳、女婿、孙子、孙女、外甥等都能保持情感上的融洽,能得到家人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尊重。 在外面,与过去的朋友和现在结识的朋友都能保持良好的关系。对人不求全责备,不过分要求于人,对别人不是敌视态度,而从来都是以与人为善的态度出现。无论在正式群体内,还是在非正式群体内,都有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 *4、能正确地认知社会,与大多数人的心理活动相一致。如对社会的看法,对改革的态度,对国内外形势的分析,对社会道德伦理的认识等等,都能与社会上大多数人的态度基本上保持一致。如果不是这样,那就是不接纳社会,与时代前进的步伐不能同向同步。 *5、能保持正常的行为,能坚持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等活动。其一切行为符合自己在各种场合的身份和角色。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广大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群体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重视。尤其是随着我国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体寿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使亿万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状况下安度晚年,已成为老年学研究领域研讨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是为你精心整理的老年人心理健康知识,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括能力

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的可能。 二、老年人心理发展的主要矛盾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的老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一、活动目标: 让学生们对心理健康有初步了解和认识;掌握一些培养心理健康的手段和方法;提高主动注重心理健康的积极性; 确立自我心理保健的意识,达到一种健康的心理状态健康两个字很简单,我们都会写也都认识,但你们知道“什么是健康吗?标志是什么呢?”如果你知道请举手。 学生回答---大家说得很好。我这里有一个参考答案,请大家看一下。 二、下面我们来讨论几个问题: 1、什么样的心理状态是不健康的? 2、那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又是怎样的呢?说说你的看法,也可以举例子。 3、试举例说说我们身边的成功者的心理状况又是怎样的呢?大家回答的很好。 下面我们一起看看:总结心理健康的几个标准:1、智力正常。2、情绪稳定,心境愉快。3、反应适度,行动有序。4、乐于交往,人际关系和谐。5、自我意识良好,个性品质健康。6、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总之:心理健康的人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能妥善地处理和适应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包含两层意思: 1、无心理疾病 2、具有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下面是我们中小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中小学生常见的几种心理疾病——任性、以自我为中心、注意力不集中、侵犯行为、说脏话、逃学、偷窃、说谎、厌学、敏感多疑、依赖、报复、享受、性心理异常、自卑、自杀、强迫神经症、精神分裂。我们应该如何远离这些心理疾病呢?最健康心里状态:积极乐观的心理状态。所以我们要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请同学们看下面一个小故事 案例1:据说在推销员中流传着这样一个小故事,两个欧洲人到非洲去推销皮鞋,第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都打赤脚,立刻失望地说:“这些人都习惯打赤脚,怎么能买我们皮鞋呢!于是沮丧而回。另一个推销员看到非洲人打赤脚、惊喜万分:“这些人都没有鞋穿,看来皮鞋市场大的很呀”。于是想方设法,向非洲人推销自己的皮鞋,最后发了大财,这就是心态导致的天壤之别。 请问同学们你怎么看待这个问题(思考片刻)。案例2:拿破仑.希尔曾经讲过一个令人醒悟的故事:赛尔玛陪丈夫驻扎在一个沙漠中的陆军基地里,丈夫经常外出演习,她一个人留在陆军的小铁皮房子里,奇热无比,又没有人和她聊天,周围都是不懂英语的墨西哥人和印第安人,她很难过地写信对父母说:“一心想回家去……”她的父亲给她回了一封信,信中只有两行字,但这两行字却永远留在她的心中,并改变了她的生活,这两行字是什么呢?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特点有什么 人到老年,机体各部分、各脏器包括大脑在内都会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老化,功能减退,如视力模糊、两耳失聪、行动不便、皮肤 多皱、毛发变白或脱落、代谢下降、免疫功能低下等,这是老人正 常生理方面的改变,与此同时,也可发生心理方面的改变。 1.情绪改变:有些老人变得多疑善感,容易激动,可为小事而大发脾气,对周围事物总感到看不惯,不称心;有的还固执己见,自以 为是,倚老卖老;有的变得郁郁寡欢,苦闷压抑,情绪低落,或是显 得淡漠无情,凡事无动于衷。 2.智力改变:记忆力常有减退,以近时记忆较明显,如昨天吃的什么菜,几天前有谁来看望过自己都会想不起来,东西放下就忘, 经常要寻找钥匙、眼镜、钢笔等小物件,见到熟人一下子想不起名字,自己也感精力和脑力不足,对空间概念和抽象理解、分析和概 括能力都减退,计算能力也会缓慢迟钝,容易出错,新的知识难以 吸收。 3.性格改变:有的老人显得噜苏,说话多重复,过于小心谨慎,唯恐出错;有些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不注意个人卫生;也有的 变得幼稚,喜与孩子们在一起,贪吃零食;或变得自私、贪婪,好占 小便宜。 当然,正常老人的这些改变有一定范围,但若过分突出,尤其与一般同龄老人相比,若已明显不同,则要考虑有无老年期精神疾病 的可能。 1.角色转变与社会适应的矛盾。这是老年人退休后带来的矛盾。退休、离休虽然是一种正常的角色变迁,但不同职业群体的人,对 离退休的心理感受是大不一样的。工人退休前后的心理感受变化不大。他们退休后摆脱了沉重的体力劳动,有更充裕的时间料理家务、消遣娱乐和结交朋友,所以内心比较满足,情绪较为稳定,社会适

应良好。但离退休干部的情况就大不相同了,这些老干部在离退休 之前,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广泛的社会联系,其生活的重心是事业,退休、离休以后,生活的重心变成了家庭琐事,广泛的社会联系骤 然减少,这使他们感到很不习惯、很不适应。 2.老有所为与身心衰老的矛盾。具有较高的价值观念和理想追求的老年人,通常在离开工作岗位之后,都不甘于清闲。他们渴望在 有生之年,能够再为社会多做一些工作,所谓退而不休、老有所为,便是这类老年人崇高精神追求的真实写照。然而,很多年高志不衰 的老年人,身心健康状况并不理想。他们或者机体衰老严重,或者 身患多种疾病,有的在感知、记忆、思维等心理能力的衰退方面, 也非常明例如一位老人突然遇到丧偶的打击,若是缺乏足够的社会 支持,会很快垮掉,甚至导致早亡。据统计,居丧老年人的死亡率 是一般老年人死亡率的7倍。除丧偶之外,夫妻争吵、亲友亡故、 婆媳不和、突患重病等意外刺激,对老年人的心灵打击也十分严重。 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是由许多因素所决定的。大致说来有四个方面。一是生理因素。人到老年大脑和其他生理机能开始退化。如果此时 能有效延缓大脑衰老,这对于人的心理健康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基础。如果大脑衰老过快或者个人不能很好地调适自己,有可能导致心理 上失常。二是环境因素。人的心理健康与否,与环境有直接的关系。如果生活在一个良好和谐的环境里,人的心理健康就有一个外部的 良好环境。如果生活在一个经常受到恶性刺激的环境里,有可能产 生不良心理,甚至心理变态。三是生活因素。有意义的活动,良好 的生活习惯有益于人的心理健康,若参与一些不良活动,如赌博、 酗酒等就会损害人的心理康。四是文化因素。一个人有较高的文化 素养,他会对人生有一个正确态度,能正确处理人生道路上遇到的 一切挫折和不幸,而不会因意外情况的产生而导致心理失常。要做 到长寿,老年人要对自己负责,多做心理保健。 1.“动”,就是多运动。“生命在于运动。”实践证明,运动不仅延缓衰老,生物学家的研究已经证明人的肌体“用进废退”,古 人也早就提出“不动则衰”。日本一位研究老人问题的专家指出 “君欲延年寿,动中度晚年。”因此,老年人要注意加强身体的适

小学生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 2015.12.11 A同学们,让生活失去色彩的不是伤痛,而是内心的困惑, B让脸上失去笑容的,不是磨难而是静闭的内心世界 A没有人的心灵永远一尘不染,让我们的心灵洒满阳光, B拥抱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至关重要。 AB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心理健康教育课,来探讨研究同学之间如何相处,如何交往。 A接下来将展示几个案例,请同学们谈谈体会 B《跳皮筋》 小欣、小芳、小英和小红跳皮筋,怎么玩呢?小芳说:“我才不和小英一组,她那么胖,笨死了!”听到小芳说自己笨,小英顿时火了,她指着小芳的鼻子:“你才笨呢!你又胖又蠢,活像一个小母猪!”说完伤心地跑到一边,哭了起来,小欣和小红也不跟小芳玩了,小芳又伤心又奇怪,怎么她们都不和我玩了? B小英又为什么会哭呢?小芳她们为什么玩不到一块?谁来说说?(提问同学们) A面对这种情形,应该怎样解决呢? B这几个同学说得很对,同学之间就应该友好相处,不要嘲笑同学的缺点。要学会尊重别人,不侮辱他人,这是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原则。接下来请大家继续看情境表演《上课铃响了》。 A《上课铃响了》: 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快进教室!王小燕和同学们从外面拥挤着走进教室,这时一位同学不小踩到她的脚后跟,王小燕大叫一声:“哎呀!踩我的脚干什么,你的眼睛长哪去了?”同时跺着双脚,大发脾气,用双手捂住眼睛哭泣,那个同学再三向她说对不起,其他同学都劝王小燕别哭了,王小燕不予理睬,继续发脾气,直到教师从外面走进来,王小燕才停止哭泣,回到座位上,还在生气。 B大家来说说,王小燕做得对不对?为什么?(提问同学们) A是,我们应该有宽容之心。同学之间遇到了矛盾,不要斤斤计较,要有宽容之心原谅他人,即使别人有做得不当的地方,在他意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向你到了歉,我们就应该原谅他,更何况,常生气对身心健康没有好处,只有与同学和谐相处,你才能拥有更多的快乐。 B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以下同学之间友好相处的正确做法,请第一组的同学一起朗读第一句.同学之间要(学会友好,不嘲笑缺点。) A请第二级同学齐读第二句(学会尊重,不欺小凌弱。) B第三组,(学会宽容,不斤斤计较。) A第四组(学会理解,不撒娇任性。) B同学们每天生活在一起,难免磕磕碰碰,有了上面的原则,遇到下列情况,你又该怎样做?相

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老年人心理健康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而老年人的心理健康问题得到的关注相对而言比较少。本文采用文献法、观察法并运用个案访谈对以不同居住方式划分的老年群体心理健康状况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主要表现,并结合需求层次理论、撤离理论等相关理论深入分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其关键因素为老年人对生活、人生的态度,即心态。 关键词:老年人影响因素心理健康 当今社会医疗、经济保障基本健全,老年人物质生活提高,身体健康问题基本可以解决,而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关注较少。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影响老年人安享晚年、家庭发展及社会和谐进步。因此,在如今人口老龄化趋向加重、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堪忧的情况下研究老年人心理健康颇为重要。 一、老年人心理健康概念及相关研究 1、相关概念 (1)老年人 所谓老年人,是指其年龄起点是建立在客观基础上的主观界定。目前国际上对老年人的界定标准有两个,一个是在1956年联合国推荐的65岁,另一个是1982年世界老龄问题大会上推荐的60岁。前者一般被发达国家所采纳,后者则被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所接受。我国在2012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及以上的公民”。此外,学术界一般也将60岁作为老年人的临界点。由此可见,在中国将60岁及以上的人口界定为老年人是较为合适的。因此,本文依据我国界定老年人的标准及相关社会制度,如退休制度等,倾向于将老年人界定为60岁及以上的人口。 (2)老年人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划分 国外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界定有很多角度,至今也都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对于老年人心理健康标准亦是如此,学者们众说纷纭。国外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界定倾向于人类心理持续状况、适应性及观念态度等。对于心理健康标准划分倾向于多条标准共同满足,多条标准涉及饮食运动、学习能力、社会规范等关于人类全面发展。 我国多数学者对于心理健康的界定较认同于心理健康是指个体能够适应发展着的环境,具有完善的个性特征;且其认知、情绪反应、意志行为处于积极状态,并能够保持正常的调控能力。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的完整、协调一致,即认知、情感、意志、行为、人格完整和协调,能够适应社会,与社会保持同步。 我国也有许多研究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相关的学者,也提出了许多关于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标准,如我国中科院心理学研究所吴振云教授根据以往研究结果,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归纳出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理论框架应涉及五个主要方面:性格健全,开朗乐观;情绪稳定,善于调适;社会适应良好,能应对应激事件;具有一定的交往能力,人际关系和谐;认知功能基本正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册

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单元 第一课我是什么样的人 教育目标: 教师:了解学生评价自我的能力,教给学生评价自我的方法。 学生: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二、讲授新课。 教师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学生念一遍。最后教师讲解课文。 教师: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堂上活动。 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 1、兰兰怎样了解自己的长相? 2、明明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3、你打算怎样认识自己?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位同学在全班发言。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谈一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问题: 1、喜欢别人夸自己长得漂亮吗? 2、同学面前炫耀过自己的能力吗? 3、你是否不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 4、你喜欢自己的性格吗?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想一分钟,最后请四位同学们自由发言。 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说一说。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指定的页,默读一遍后,按题意在书上写出你们的回答,然后同桌交换着看看各自所写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如实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请你选择。 教师将纸板挂在黑板上,板上有两道选择题: 当同学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时,你应该怎么办? 1. 立刻行动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2. 反正是老毛病,不改也过得去。 3. 我的优点比缺点多,自己很知足了。 请将你的选择填在()里。 当同学给你提出不完全正确的评价时,你怎么办?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总结

邵火庙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 良好的、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质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因此,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增强学生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本学期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教师自身修养,树立楷模。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这一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教师。教师与学生朝夕相处,在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和组织各项活动的过程中,在与学生的日常交往中,无时无刻不在以其自身的人格力量影响学生,教师的作用是无处不在、不可取代的。教师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着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影响着教育教学工作的成效。因此,首先要求教师阅读了什么是心理健康、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如何保护学生的心理资源、如何对学生进行一般性的心理辅导等方面的书籍。并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做榜样,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 二、坚持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学习心理辅导。会学习的人轻松愉快富有成效。进行学习心理辅导,能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这既是当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效益的需要,也是使学生将来能有效地进行终身学习、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的需要。学习心理辅导通过包括学习智能辅导,学习方法辅导,学习态度、动机、兴趣和习惯的辅导,预防学生学习疲劳,减缓学生考试心理压力等。学习方法不当是学生较突出的心理问题,应加以辅导。 2.课堂教学方面,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通过教学中的创造性教育,发展学生的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的心理品质;通过文学欣赏、艺术欣赏课,培养学生的审美观。 3.以发展学生个性、尊重学生为基础,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

(完整版)小学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别人眼中的我 教育目标: 教师:了解学生评价自我的能力,教给学生评价自我的方法。 学生:了解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学会认识自己的方法。 一、导入 教师: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认真想过自己到底是怎样的一个人呢?自己有哪些优点和缺点呢?你们想不想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让大家了解自己,认识自我。 二、授新课 教师念一遍课文,然后请学生念一遍。最后教师讲解课文。 教师:世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每个人身上都有优点和缺点,不能过高评价自己,要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过低评价自己,不要自卑,不要看不起自己,要挖掘自己身上的优点和长处。只有了解自己,才能正确评价自己。 三、课堂活动 1. 议一议 教师在黑板上写了三个问题: 兰兰怎样了解自己的长相? 明明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你打算怎样认识自己? 教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这三个问题,然后各组选派一位同学在全班

发言。 目的是让学生了解自己,正确认识自己。 2. 谈一谈 教师在黑板上写出四个问题: 你喜欢别人夸自己长得漂亮吗? 你在同学面前炫耀过自己的能力吗? 你是否不自己长得不漂亮而自卑? 你喜欢自己的性格吗? 教师:请一位同学念一遍,然后想一分钟,最后请四位同学们自由发言。 目的是让同学们对自己做出正确的评价。 3. 说一说 教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指定的页,默读一遍后,按题意在书上写出你们的回答,然后同桌交换着看看各自所写的答案。目的是让学生正确评价自己,如实说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4. 请你选择 教师将纸板挂在黑板上,板上有两道选择题: 当同学给你做出正确的评价时,你应该怎么办? 立刻行动起来,改正自己的缺点。 反正是老毛病,不改也过得去。 我的优点比缺点多,自己很知足了。 请将你的选择填在()里。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调查报告 根据中国老年学学会今年确定的“全国老年心理健康与心理疾病预防”的调研命题,我们于今年二、三月间组织了对城区老体协,二个居委会和七个村的老年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调查中通过问卷和召开座谈会等形式,掌握了大量的一手材料,对本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了一个基本的认识,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一、调查的基本情况调查中,我们注意了调查对象的代表性:有城镇的,有农村的;有较发达地区的,也有中等和较差地区的;有退休人员,也有农民。还注意到了男女比例、文化层次、年龄阶段等。总的调查对象为107人,其中男81人,女26人,基本上能代表xx县的老年状况。本次调查仅针对老年人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调查,未进行医学方面的调查和分析。通过调查分析,我们总的认为:xx县老年人的

心理健康状况是良好的而且随着党的亲民政策的逐步实施,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越来越好,多数老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幸福感,口口声声感谢党的关怀。下面,有一组对107位老人的调查统计数字可以说明xx县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从统计表可以看出,xx县老年人大多数时候有好心情的有97人,占%;对现在生活感到满意和幸福的有103人,占%;遇到疾病时乐观求医的有79人,占%,着急烦闷的只有4人,占%;夫妻之间有了矛盾时,主动和解的有66人,占%,耐心说服的有37人,占%,争吵和赌气的只有3人,占%;遇到不愉快的事情时,通过参加老年活动忘掉不愉快的有78人,占%,生闷气、喝闷酒的只有5人,占%;家中受到他人欺侮时,通过有关部门解决的有87人,占%。为了让老人们在毫无顾忌的情况下写出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感受,我们在问卷中采取了不署名的方式,所以以上数据和比例,可以说是真实的。由此,我们可

老年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

老年人心理发展与心理健康老年期也称为成年晚期,指60岁至死亡这一阶段。 (一)老年期的生理心理特点 1、生理特点 老年人的生理功能处于程度不等的全面衰退状态,既有形态上的改变,又有功能上的下降,既有随年龄逐步出现生理衰老的特点,又有可能因老年疾病影响而出现病理性衰变。有的衰老直接带来了生活上的不便、身体上的不适,有的则带来了心理上的不安。各大系统的衰退使身体抵御外界刺激的能力下降,自我修复的能力也减退,身体容易患上多种疾病,患病后的治疗康复变得比较困难。 2、心理特点 老年期心理特点通常包括:①感知觉能力减退: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能力减退,皮肤的冷、热、触、痛觉下降,而听力的失真又影响了对外的言语交流和对外界的信息交流,给生活带来不便。②记忆能力下降:老年人的近期记忆保持效果差,远期记忆保持效果好一些,对往事的回忆准确而生动。从记忆的类型而言,老人机械记忆下降明显,速记、强记困难,但理解性记忆相对保持。③智力的发展与衰退:随着年龄的增高,智力出现了发展与衰退两种对立的倾向。人老未必智衰,智力和体力一样,用则进,不用则退。老年人具有前半生积累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如果他们坚持学习新的知识,用心思考问题,运用心智技能从事某些脑力创造活动,他们的智力仍会有所发展。否则,智力逐渐衰退。老年人的液态智力下降明显,晶体智力相对稳定易保持。老年人概念学习的能力下降,推理能力下降,思维的敏捷性和逻辑

性下降,解决问题的能力迹随年龄的增长而下降。④情绪变化:老年人的情绪趋向不稳定,常表现为易兴奋、易激怒、喜欢唠叨,常与人争论,情绪激动后恢复平静需要较长时间。常感到寂寞、孤独、郁闷。⑤人格特征相对稳定:许多研究结果证实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人格特征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但是,生活经历对一个人的人格是有影响的。每个人都经历的常规事件对人格变化影响不大。但非常规事件可直接导致老年人人格特征的改变。如容易多疑,办事固执、刻板,缺少灵活性。有些老人变得自我中心、不合群、懒散、保守。 (二)老年期心理发展的常见问题 1、权威心理 离退休是一个人社会角色的转变,从一线变为二线,从上级变为“闲人”,从命令指挥别人到被人指挥,从有职有权到平民百姓等,这种转变令不少老年人不适应。个人的经历和功绩,易使某些老年人尤其是男性产生权威思想,要求小辈听他们的话,尊重他们,否则就生气、发牢骚,常因此造成矛盾和冲突。 2、孤独心理 老年人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生活学习一下子从紧张有序转向自由松散状态,子女离家(或称“空巢现象”),亲友来往减少,门庭冷落,信息不灵,出现与世隔绝的感觉,感到孤独无助,甚至很伤感。尤其是独居的老年人这种心理更加明显。 3、恐惧心理 老年期最大的恐惧是面对死亡。老年人常常患有一种或多种慢性疾病,给晚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 关注老人,不能只关注他们的物质方面。实际上,老人的心理健康才是关键。了解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之后,才能及时找准 治疗方法。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关注老人的身心健康成为人们热议的社会现象。那么,你知道老人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吗?对于老人 的照顾,并非只有物质才是最好的。作为晚辈,照顾家中的老人应该 及时注意到老人的心理健康状态的变化,根据老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及时采取相关的措施进行有效地疏导老人的心理,让老人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提高生活的质量。据了解,老人的心理健康与其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是息息相关的,某种程度上,心理疾病甚至可以引起生理 上的疾病。 1、保持良好的认知功能 认知功能决定了老年人的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期最为重要的健康标准之一。老年人认知功能正常表现为:感知觉、定向力(即对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自身状态的认识能力)正常;记忆力正常,除良性遗忘(对事件的某些细节准确回忆存在困难)外,不出现明显的记忆损害;思维逻辑清晰,做事果断,具有准确的判断力及决策能力; 具备一般的生活能力和社会常识,并能及时更新保持平和的心态。 2、保持情绪健康 情绪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是人的需要得到满足与否的反映。愉快而稳定的情绪是情绪健康的重要标志。能否对自己的能力 作出客观正确的判断,能否正确评价客观事物,对自身的情绪有很大 的影响。如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勉强去做超过自己能力的事情, 常常会得不到想象中的预期结果,而使自己的精神遭受失败的打击; 过低的估计自己的能力,自我评价过低,缺乏自信心,常常会产生抑郁情绪;只看到事物的消极面也会产生不愉快甚至抑郁情绪。心理健康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第一课寻找快乐密码 【主题说明】 情绪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一般将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心健康。四年级是培养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学生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和集体活动中。对于小学儿童来说,快乐应成为主导心境。本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初步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快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理解快乐情绪的积极作用。 2、情感目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3、行为目标:初步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难点:学习更多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两队,强调规则意识。学生准备:一段快乐经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环节目标操作建议观察岛(热身暖心)引出本课的主要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观察岛中三个场景图片:小鸟在快乐的唱歌;小蜜蜂在花丛中快乐地采蜜;小羊在高兴地晾晒衣服。 2、思考:小动物的心情是怎样的? 3、教师小结:这些小动物们快乐的情绪也感染了我们,我们多么希望自己每天也这么快乐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寻找快乐的密码》。 1、此处教师可酌情调整活动方式。 2、本环节用时约5分钟。活动营(体验分享)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交流寻找快乐的方法,并能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活动一:微笑对对碰 1、老师讲解活动规则及流程:规则:全班同学分站成两排,相隔一定的距离,两两相对站好。每次各队派出一位同学,先各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 文章目录*一、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二、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三、老年人的心理特点 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1、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看书学习 活到老学到老,而人的年龄有限,而知识领域无限。老年人学习看书学习,可以提高老人的记忆力,提高老人的思维能力,丰富老人的见识,有利于老人的心理健康。 2、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保持乐观情绪 老年人要对生活充满信心,尽量做到心胸开阔,情绪乐观,发挥自己在知识、经验、技4.学会摆脱烦恼 生活既丰富多彩,同时也充满坎坷和烦恼,人生本来如此。大风大浪已经经过,不必为小事烦恼,更不要处于郁闷状态,要通过各种途径把坏情绪及时释放出来,保持一份好心情。 3、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加强自我调节 3.1、遇有矛盾挫折,主动尽快摆脱,不要钻牛角尖,不要任消极情绪折磨并摧残自己。要想到“利与身孰重?”要做到“转念冰解”。 3.2、做情绪的主人,在生活中尽力培养积极情绪,尽力减少消极情绪的发生。“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这不无道理。古人卫生歌诀:“世人欲知卫生道,喜怒有常嗔怒少;心诚意

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看来,今日尚可借鉴。 4、怎样保持老年人心理健康之趣味盎然 老年人平时可以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像养鱼、养花、绘画、书法甚至是收听广播,都是不错的兴趣。老年人还可以从事自己喜欢的对身体不会产生压力的有趣的体力劳动,这些兴趣会让你的生活被填满陶冶情操。而且还可以让你的神经系统得到充分的调节,有延缓衰老的功效。 老年人常见的心理问题1、孤独感 老年人退休后,平时的交际和工作没有了,容易产生孤独、压抑的心理。更甚至有些子女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心情无法倾诉,很多事情也没人帮忙,就会有种被遗弃的感觉。 所以老人要建立自己的交际圈,虽然没有了工作,但还是可 以跟同龄的朋友一起聊天,没事串串门、踏踏青,日子充实了,自然也就不胡思乱想了。再者,还可以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培训班或者参加一些志愿工作,能交到各种朋友,有益身心。 2、心病 随着老人身体机能减退,有时候一句话会重复讲,这样老人 就会产生自卑心理,认为“自己老了,不中用了”。 这时候家人就起很大的作用,需要不时的宽慰老人,让老人

《老年护理》第5章 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5章老年人的心理卫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 B.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 C.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 D.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 E.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 2、老年人记忆力下降的表现需除外( D) A.记忆的广度降低 B.远期记忆下降 C.再认能力减退 D.回忆能力减退 E.机械记忆下降 3、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B.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 C.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 D.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 E.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4、"空巢家庭"的含义是( A ) A.无子女共处,只剩老年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B.分居老人组成的家庭 C.夫妻一方过世,只剩一人独自生活的家庭 D.无父母,只剩子女单独生活的家庭 E.以上都不是 5、下列容易诱发老年人离退休心理障碍的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 ) A.个人爱好 B.居住环境 C.人际关系 D.职业性质 E.以上都不是 6、下列关于老年期心理-精神障碍的特点,正确的是( A ) A.起病潜隐 B病程进展迅速 C.患者表现出典型的精神症状 D.对服用的精神药物的耐受性较好 E.以上都不是 7、指导老年人家庭共同维护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措施中,不正确的是( E ) A. 指导家人与老人相互理解 B. 促进家庭成员的相互沟通 C. 认真对待老人的再婚问题 D. 老人要善于倾听子女的意见和建议

E. 子女与父辈发生矛盾后要尽量回避以减少争执 8、加强老年人自身的心理健康维护措施中,不正确的是(E ) A. 指导老人树立正确的健康观 B. 指导老人做好社会角色转换时的心理调适 C. 教育老年人正确看待死亡 D. 指导老人做好日常生活保健 E. 鼓励老人尽量减少脑力劳动 9、老年人对下列哪种情况记忆力较好( A ) A.理解记忆 B.曾感知过而不在眼前的事物 C.生疏事物的内容 D.与过去有关的事物 E.需要死记硬背的内容 10、离退休综合征属于( A) A.适应性障碍 B.文化休克 C.压力源 D.自理缺陷 E.病理改变 11、老年人智力特点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 ) A.知觉整合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B.近事记忆力及注意力逐渐减退 C.词汇理解能力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D.晶态智力并不随增龄而逐渐减退 E.液态智力随年龄增长而减退较早 12、下列哪项不是老年人心理变化的特点(A ) A.日常生活能力下降 B.对事物的整体认识下降 C.以自我为中心 D.遗忘 E.定向力下降 13、老年人对刚感知过的事物有印象,但持续时间较短,这种记忆称为(D ) A.逻辑记忆 B.机械记忆 C.近事记忆 D.初级记忆 E.次级记忆 14、下列有关记忆相关因素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 ) A. 生理因素 B. 精神状况 C. 社会环境 D.性格问题 E.记忆的训练 15、老年人最常出现的认知改变是( C ) A.感觉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讲稿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讲稿同学们: 我们知道,种子萌芽生长,必须经过黑暗中的挣扎才会见到破土而出时的第一缕光亮; 蛹破茧而出,必须经过苦苦挣扎才会有彩蝶的翅膀美丽如画。21世纪的我们,必须排除人生道路上的种种困惑,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才能在学习、工作与生活中乘风破浪,勇往直前。“未来社会也日益要求个人在社会中具有健康的自我和主动发展的意识与能力。”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而且这种竞争也被移植到学校。刚结束一天紧张的学校生活,我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还没来得及吃饭就开始伏案做作业了。周末,悠闲的大人们在家中看电视,你们却在忙碌着准备的各种作业。你们只能透过窗户凝视着蔚蓝的天空,数着天空駅过的缕缕白云,看电视更成了你们遥不可及的奢望。偶尔有人能上网查查资料、打打游戏,更像是做错事一样。在这种紧张的学习生活里你们会表现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时下,你们的心理问题越来越受人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也随之受到了重视。什么是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宪章中规定:“所谓健康,是身体上、精神上及社会适应上完好的状态,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所以我们要正确认健康,不能认为没有疾病就是健康的。今天老师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和大家谈谈: 怎样オ能具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呢?除了要参加一定的体育活动外,请同学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一、从小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1、吃东西以前和大小便后洗手。 2、养成不喝生水、不吃不熟食物,食物不能长期保存,食用前应彻底加 热,消毒、杀死细菌,防止各种传染病,如伤寒、痢疾等 3、养成勤剪指甲,衣服干净整洁(指甲里面会藏有能使你生病的细菌和病 毒) 4、不随地大小便,不随地吐痰。 5、适当体息有利于学习和身体健康。要有充足的睡眠,才能保证健康和提 高学习效率,小学生每天睡眠以10个小时为好 6、眼晴的卫生保健 不头看书学习,看书写字姿势要端正。看电视时眼睛要与电视有一定的 距离,一般在2米以上,时间不能过长,一般在一小时以内。看电视时房间应 开一盏灯,看完电视用温水洗洗脸。 7、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丰富的营养能促进自己的生长发育,为健康 身体提供物质基础。 二、健康的心理活动 中学生要注意培养自己具有快乐的、积极向上的、与同学团

四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全册教案

四年级 心理健康教育教案

第一课寻找快乐密码 【主题说明】 情绪是人类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我们一般将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称之为积极情绪或良好情绪,而将愤怒、哀伤、恐惧等情绪称之为消极情绪或不良情绪。高兴、喜悦、愉快等情绪能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反之,恐惧、悲伤等情绪会危害其身心健康。 四年级是培养学生情绪控制能力的关键期,如果教育和引导得当,可以使学生经常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如高兴、快乐、幸福、满足,积极的情绪体验会成为学生新的活动动机,使他们以更高的热情投入到学习活动和集体活动中。 对于小学儿童来说,快乐应成为主导心境。本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到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初步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初步了解快乐是人的基本情绪之一,理解快乐情绪的积极作用。 2.情感目标:让学生尽可能多地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3.行为目标:初步掌握寻找快乐的方法,并把自己的快乐传递给别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体验快乐情绪,感受好心情。 难点:学习更多寻找快乐的方法,学会调节情绪。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将学生分成两队,强调规则意识。 学生准备:一段快乐经历。 【教学设计】

第二课计划引领学习 【主题说明】 随着小学生年级的升高,学习内容日渐丰富,学习要求也不断提高。在面对复杂的学习任务要求时,学生由依赖于父母和老师逐渐转变为自主安排学习内容与任务,但小学四年级学生自主安排学习的能力还比较欠缺。因此,在对学生进行学习辅导时,有必要让学生学会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让计划引领自己的学习。 本节课从心理感知、理解、巩固和应用四个方面,引导学生认识制订学习计划的积极意义,练习制订任务明确、操作性强的学习计划,养成计划学习的习惯,分享学习计划成功执行的好处,体验计划给学习活动带来的效率感 【教学目标】 1. 认知目标:认识制定学习计划的意义和制定学习计划的方法; 2. 情感目标:体验计划给学习活动带来的便利性和成就感; 3. 行为目标:练习制定任务明确、安排合理、操作性强的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养成计划 学习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让学生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难点:培养计划学习的习惯。 【课前准备】 1. 调查小学生计划学习情况。 2. 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 【教学设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