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中考复习 世界历史

中考复习 世界历史

中考复习 世界历史
中考复习 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第2单元欧美主要国家的社会巨变

(法国史学家米西勒认为,14世纪到16世纪欧洲封建社会末期是“人”和“世界”被发现的时代。)

一、文艺复兴——“人”被发现

1.背景:14世纪前后,意大利兴起了很多城市国家,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这种叫做人文主义的思潮广为流行。

2.概念: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3.兴起与扩展:14世纪开始于意大利,15~16世纪,文艺复兴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4.代表人物:

(1)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长诗《神曲》。

(2)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

(3)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文学巨匠,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等,集中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5.影响:文艺复兴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温馨提示:文艺复兴是表面上好像是古典文化的复兴,实际上是资产阶级掀起的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

二、开辟新航路——“世界”被

发现

1.原因:西欧资产阶级为了追求

财富,梦想到东方国家发财。

2.成就:①1492年,哥伦布率领

船队从西班牙出发,横渡大西洋发现

美洲大陆;

②1519—1522年,麦哲伦的船队从葡萄牙出发,渡过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完成了环球航行。

3.意义: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繁荣起来,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

三、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原因: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经过:1640年,查理一世恢复长期关闭的议会,揭开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序

幕;1649年,建立共和国,处死国王查理一世,克伦威尔担任“护国主”,实行有利于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政策;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专制统治,另立新国王。

3.成果:1689年,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力,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建立起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

4.意义: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四、美国独立战争

1.原因: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了北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经过:(1)开始: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2)建军:大陆会议组建大陆军,华盛顿任总司令。

(3)建国:177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独立宣言》,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而独立。

(4)转折: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美军大败英军主力。

(5)独立:1783年,英承认美独立。

3.结果:1787年,美国制定了宪法,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4.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独立,确立了比较民

主的资产阶级政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温馨提示:美国诞生的标志是1776年《独立宣言》的发表,而不是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7月4日成为美国的国庆日。

五、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法国大革命

(1)原因:封建专制严重阻碍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爆发: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法国革命爆发。(7月14日是法国的国庆日)

(3)文件:资产阶级颁布《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4)处死国王:1792年,成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处死国王路易十六;

(4)高潮:罗伯斯庇尔等人把革命推向高潮。

(5)意义: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民主的进步思想,对世界历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2.拿破仑帝国(拿破仑曾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多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的记忆,但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们忘却的,它将永垂不朽……”)

(1)建立:1799年,拿破仑发动政变;1804年,加冕称帝,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2)如何评价拿破仑?

总体评价:拿破仑是一位资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功绩:对内颁布了《法典》,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对外发动战争打击了欧洲的封建势力,传播了革命思想。

过错:他后期的对外战争,损害了被侵略国家人民的利益,激起他们的反抗,最终导致了帝国的灭亡。

《权利法案》《独立宣言》《人权宣言》体现了自由、民主、平等的时代精神。

六、第一次工业革命(“在我们的印象里革命往往伴随着刀光剑影和血雨腥风,可是二百多年前,英国却发生了一场完全不同的变革,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它影响和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1.原因:工场手工业的生产供不应求,为了提高产量,人们想方设法改进技术。

2.发明:18世纪60年代,

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引发了

棉纺织领域的一系列发明;1785

年,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使人

类进入“蒸汽时代”;1825年,史蒂芬孙发明火车,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极大方便。

3.完成:1840年前后,英国大机器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方式,工业革命完成。此后,法国、美国也先后完成了工业革命。

4.影响:工业革命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使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资本主义最终战胜了封建主义;率先完成工业革命的国家逐步确立起对世界的统治,世

界形成了西方先进、东方落后的局面。

5.启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第3单元殖民扩张和殖民地人民的反抗

一、血腥的资本积累

1.三角贸易”制度

(1)原因:为了弥补美洲的劳动力不足问题和牟取暴力,欧洲国家纷纷走上罪恶的贩卖黑奴道路。

(2)路线:奴隶贩子从欧洲出发,在非洲掳获黑人运往美洲,再把美洲的金银和工业原料运回欧洲。整个路线呈三角形,所以称为“三角贸易”。

(3)经营者:最先是葡萄牙人,后来英国成为主要的经营者(最大获利者)。

④影响:“三角贸易”使非洲损失了大量精壮劳动力,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日不落帝国”在印度(“像海绵一样从恒河边上吸取财富,又挤出来倒在泰晤士河中。”)

(1)侵略:17世纪开始,英国走上了殖民扩张的道路,它相继打败西班牙、荷兰和法国。到18世纪后半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殖民帝国,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英国的东印度公司负责侵略印度等亚洲国家。臭名卓着的殖民头目是克莱武。

(2)影响:英国通过掠夺殖民地财富,发展国内资本主义经济,而且把殖民地作为倾销商品的广阔市场,促使英国迅速成为资本主义工业强国。

3.殖民地人民的抗争

(1)玻利瓦尔领导了南美洲的独立运动,推翻了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被称为“南美的解放者”。

(2)章西女王领导了印度反英大起义,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者,最终壮烈牺牲。

第4单元无产阶级斗争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一、无产阶级的斗争

1.英国宪章运动:1836年~1848年,英国工人为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运动的纲领是《人民宪章》,因此被称为宪章运动。这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2.马克思主义诞生: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3.巴黎公社:1871年3月28日,巴黎人民成立巴黎公社,它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巴黎公社失败后,欧仁·鲍迪埃创作了《国际歌》的歌词,后经狄盖特谱曲,在全世界广为传唱。

温馨提示:马克思主义指导宪章运动的说法是错误的,宪章运动时马克思主义还没有诞生。

二、资产阶级统治的加强

1、美国南北战争

(1)原因:美国北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和南方的奴隶制度水火不容,围绕奴隶制存废问题,双方矛盾变得无法调和。

(2)经过:1861年,林肯当选美国总统,南方挑起内战;1862年,林肯政府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扭转战局;1865年,北方胜利,内战结束。

(3)评价:南北战争废除了奴隶制度,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又一大障碍,为以后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4)林肯的功绩:林肯为维护国家统一和解放黑人奴隶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美国历史上着名的总统。

温馨提示: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

2、俄国1861年改革

(1)原因:封建农奴制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2)内容:农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地主不许买卖农奴和干涉他们的生活。农民获得“解放”时可得到一块份地,但必须出钱赎买这块份地。

(3)评价: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这次改革虽然留下了大量封建残余,但加快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是俄国近代历史上重大的转折点。

3、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的日本,是一个闭关锁国落后的封建国家;美国第一个

打开了日本的大门。西方列强入侵,加剧了日本的国内矛盾。

(2)内容: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允许土地买卖,引进西方先进技术,鼓励发展近代工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3)评价:明治维新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逐步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命运,是日本历史的重大转折点。日本强大起来,很快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

明治维新的启示:坚持改革开放,学习外国的先进文明;国家要发展,必须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

第5单元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世界和世界近代文化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

1.兴起标志:19世纪70年代,电力作为新能源进入生产领域。由于发电机和电动机的使用,电力的应用日益广泛,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2.重大发明:(1)1879年,美国的爱迪生在研制成功耐用电灯,为世界带来了光明。他的发明就有1300种之多,被誉为“发明大王”。(2)1885年,卡尔·本茨以内燃机为动力在试制汽车成功。汽车的大量使用,增强了人们的生产能力,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扩大了人们的活动范围,加强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3)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制成飞机,实现人类在天空翱翔的梦想。

温馨提示:第一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主要成果有珍妮机、改良

的蒸汽机、汽船、火车等,新能源是煤;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主要成果有发动机、电动机、汽车、飞机、电话等,新能源是电力、石油。

二、第一次世界大战

1.背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主

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2.原因:①根本原因:由于帝国主义国

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后起帝国主义国家

要求重新分割世界;

②直接原因:争夺霸权的结果,形成了两大敌对的帝国主义侵略集团——德国、奥匈帝国、意大利组成的三国同盟和英、法、俄组成的三国协约。

3.导火线:1914年6月28日,萨拉热窝事件。(一位美国历史家谈到一战前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变成一只‘火药桶’,只等一粒火星将它引爆。”)

4.爆发:1914年7月底,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意大利为了自身利益参加到协约国一方作战。

5.战役:1916年的凡尔登战役,被称为“凡尔登绞肉机”。

6.结果:1918年11月,德国宣布投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这场帝国主义掠夺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

第6单元科学和思想的力量

1.思想:(1)代表人物:法国的伏尔泰反对封建专制制度,主张由开明的君主执

政,强调资产阶级的自由和平等。他批判天主教会的黑暗和腐朽,把教皇比作“两只脚的禽兽”,把教士比作“文明恶棍”。

(2)影响:伏尔泰等法国启蒙思想家对封建专制制度和天主教会的猛烈抨击和对“自由”、“平等”思想的宣传,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新兴的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取代封建贵族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进了欧洲社会的进步和其它国家的思想解放。

温馨提示:文艺复兴是欧洲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启蒙运动欧洲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都是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解放运动。

2.科学:(1)牛顿:英国的科学家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定律、微积分、力学三定律。(2)达尔文:英国的科学家达尔文写成《物种起源》一书,书中提出了进化论思想。(3)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一生最重要的贡献提出相对论,为原子弹的发明和原子能的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3.文学:俄国文学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作品深刻揭露了19世纪后期到20世纪初俄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列宁称他为“俄国革命的镜子”。

4.绘画:荷兰画家凡·高代表作是《向日葵》,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

5.音乐:德国音乐家贝多芬创作的交响乐《英雄交响曲》,是为歌颂拿破仑创作的。

世界现代史

第1单元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一、俄国十月革命

1.背景:1917年3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随后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并存的局面。

2.经过:1917年11月7日,列宁领导的彼得格勒起义取得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权——人民委员会。

3.意义: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

温馨提示:俄国二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3月,推翻沙皇专制统治;十月革命发生在1917年11月,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统治。

二、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1.新经济政策: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2.苏联的成立:1922年底,苏联成立。当时加入苏联的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

3.斯大林模式

(1)伟大成就:①为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1928~1937年先后完成了第一、二个五年计划,重点发展重工业。这两个五年计划完成后,苏联由传统农业国变成了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②同时苏联也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

(2)形成标志: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着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斯大林模式)的形成。

(3)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粗放发展,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温馨提示:1917年前的俄国称为沙俄,1917至1922年间称为苏俄,1922至1991年间称为苏联。

启示:制定经济政策必须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国民经济各行业必须协调发展

第2单元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

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1.巴黎和会:

(1)时间:1919年1月,战胜国为惩罚德国等战败国,召开了巴黎和会。会议由英、法、美三国主宰。

(2)内容: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了规定:①领土: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②军事:禁止

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③政治: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独立;④赔款:德国应进行赔款,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定德国赔款总数;⑤殖民地:德国的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以“委任统治”的名义加以瓜分(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国际联盟。

(3)影响:巴黎和会建立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新秩序。

2.华盛顿会议:

(1)时间:1921——1922年,为了调整美国和日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九个国家召开华盛顿会议,起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2)内容:签署了《九国公约》,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

(3)影响:华盛顿会议建立了华盛顿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新秩序。

3.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因此他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实质:一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又重新分割了世界)

二、经济大危机

1.经济大危机

(1)爆发:1929年10月29日,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然后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

(2)特点:涉及范围特别广、持续时间特别长、破坏性特别大。

(3)表现:工人大量失业,生活流离失所;资本家为了保持商品价格,维持利润,大量销毁商品。

(4)影响:严重的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各国资产阶级纷纷寻求出路。

2.罗斯福新政

(1)时间: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宣布实行新政。

(2)目的: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3)措施:中心措施国家对工业的调整。颁布了《国家工业复兴法》。

(4)评价:新政取得了显着效果。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的生活得到改善;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发展;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加强。新政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启示:①大胆改革,勇于创新;②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

三、法西斯势力的猖獗

1.意大利: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墨索里尼乘机组织法西斯党,建立起法西斯专政。

2.德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希特勒组织纳粹党。1933年,希特勒上台,建立法西斯恐怖独裁统治,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暴行:“国会纵火案”;迫害犹太人;焚烧进步书籍)

3.日本:在经济危机打击下,1936年,日本军部法西斯专政建立起来,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

4.法西斯的勾结:19世纪30年代后半期,德、意、日相互勾结,结成轴心国集团,对世界的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温馨提示: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应对措施:美国:罗斯福新政;意大利:强化法西斯专政;德国和日本:建立法西斯专政。

第3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1.慕尼黑会议

(1)内容: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等地必须在十天内割让给德国,史称慕尼黑阴谋。

2.绥靖政策

(1)实质:牺牲小国利益,安抚侵略者,人们把这种政策成为绥靖政策。

(2)顶峰:慕尼黑阴谋把绥靖政策推向了顶峰。

(3)恶劣影响: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地削弱了反

法西斯力量。

3.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进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随后德国占领法国,大规模轰炸英国。

4.扩大:1941年6月,德国发动了对苏联的侵略战争,斯大林带领苏联军民组织莫斯科保卫战。

5.进一步扩大: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美国对日宣战,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温馨提示:二战中的三次突袭事件:德国突袭波兰;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

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1.世界的联合:

(1)成立反法西斯联盟:1942年1月1日,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等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建立起国际反法西斯联盟。(作用: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2.转折:1943年2月,苏军取得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

3. 团结合作:

(1)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苏美英三国召开雅尔塔会议,决定对德国实行

军事占领,成立联合国以及要求苏联参加对日作战。

(2)诺曼底登陆:1944年6月6日,美国和英国等反法西斯盟军实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4.胜利:1945年5月2日,德国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结束。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5.胜利原因: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以后,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支援,协同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6.性质:正义的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7.启示:珍爱和平,反对战争;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也可以进行合作;国与国之间应当和平共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苏联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贡献:莫斯科保卫战、斯大林格勒战役、柏林战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和朝鲜

第4单元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一、美国经济的发展

1.五六十年代——繁荣

(1)原因:①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②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③改善人民生活,创造经济发展环境。

(2)表现: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繁荣

2.七八十年代——危机、调整

(1)原因:①1974~1975年经济危机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②经济缓慢回升,受到通货膨胀困扰;③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务国,经济发展受制约。

(2)表现:70年代,经济地位下降;80年代,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发展受制约。

3.九十年代——新经济时代

(1)原因:①改革社会经济;②加大发展教育科技事业的力度;③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④完成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

(2)表现:美国经济进入新经济时代。新经济的主要特征是信息化和全球化。

注意区分:苏俄实施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和新经济时代。“新”的含义即特点

二、西欧经济的发展

1.战后经济的恢复:

(1)表现:20世纪50~70年代,西欧经济持续繁

荣。

(2)原因:①美国的援助;②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③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④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⑤20世纪60年代(1967年),欧共体的成立。

2.欧盟的成立(区域性的政治、经济组织):

(1)时间:1993年

(2)表现:①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②成员国内部人员、资本、货币自由流通;③力争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

(3)作用:①成员国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促进了经济发展;②提高了成员国的国际地位。

三、日本经济的发展

1.原因:①推行非军事化政策;②美国的扶持;③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④引进最新的科技成果;⑤重视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⑥ 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

2.表现:①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的20年,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②1964年,日本东京成功的举办了奥运会;

③20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欲望也开始膨胀,军费支出不断增加。

美国、西欧和日本崛起的启示:国家必须重视发展科技和教育;国家必须制定恰当的经济政策;

第5单元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一、苏联的改革与解体

1马克思主义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在我校走过了近60年的发展历程。 1、课程初步建设。早在20世纪前半期,李大钊、李达等皆先后在北京高师讲授马克思主义。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后,北京师范大学在全校开设了联共布党史课程,其中包括第四章第二节“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部分,也即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最初模式。1953年学校建立政治教育系,建成哲学教研室,承担本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同时也承担全校公共哲学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1956年、1960—1962年两次举办了由苏联专家莫洛佐夫主讲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生班,讲授马克思主义哲学,并逐渐形成了一支以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资深学者石盘教授为带头人的教学科研队伍。 2、课程体系初步形成。1979年哲学系成立,设立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原著教研室、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研究室、苏联哲学研究室。1981年、1985年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先后被批准为硕士点。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体系建设得以展开,教学内容广泛而深入,逐渐形成了固定的教学和课程设置方案,编写了大量的课程讲义和课程资料,翻译了苏联的一些相关教材,形成了由齐振海、彭万春、曲家齐、王卫国、杨镜江、刘继岳、陈仲华、马润青等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教学和研究的队伍。特别是认识论的专题与教学研究取得显著成就,齐振海教授主编的《认识论新论》(1988年)在认识论的基本理论、体系结构、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重要探索和创新,该书的出版,引起哲学界强烈反响,被当时国家教委选定为高校哲学教材。

3、课程体系逐步完善。1990年底,本学科被批准为博士点,1992年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的相关教研室合并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建设发展到了新的阶段。在加强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程教学的基础上,结合学术研究发展的新趋势,开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哲学、价值哲学、管理哲学等一批新兴的相关课程;编写出版了北京市师范教材《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袁贵仁主编)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史》、《人的哲学》、《价值学引论》等一批教材;袁贵仁、唐伟教授等一批中青年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实现了教学队伍的年轻化;围绕课程体系,到1999年学科成员先后承担了“现代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价值观建设”等9项国家或省部级重点课题;培养了毕业硕士研究生78人,毕业博士研究生16人,1 篇博士论文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博 士学位论文。 4、迈向精品课程行列。 自21世纪初开始,杨耕、张 曙光教授的引进,一批年轻教 师的选留,使马克思主义哲学 教学队伍有了新的结构性变 化。2002年1月马克思主义哲学 学科被批准为国家重点学科,2007 年在国家重点学科评估中名列前 茅。马克思主义哲学学科有计划、 分步骤地将该课程作为一门 精品课加以建设。在本课程的 指导思想的确定、课程模块的 设置、教师队伍建设、教材体 系建设、教学方法的探索等方 面,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学科人员作为中央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马克思主义哲学教材研究与编写课题组的首席专家和核心成员,积极主持着全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课教材的改革与制定。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和积累,本课程已经具备了成为一门精品课程的基本条件。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

中国历史文选试卷(上册A卷) 一、填空(每空1分,本题共10分) 1、甲骨文第一部著录性著作是清末刘锷的《铁云藏龟》,第一部研究性著作是孙诒让的契文举例。 2、《世本》内容有七部分,其中作篇记载了上古的技术发明和礼乐初制,氏姓篇是先秦大小贵族的起源和宗支分化状况的族谱。 3、《诗经》中最长的诗篇是宓宫,《国风》中的第一长篇是七月。 4、现存最早的《国语》注本,是三国吴人韦昭作的《国语集》,近人徐元诰撰有国语集解。 5、《汉书》对《史记》的体例有所变更,将“书”改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 二、解释下列史文中带点的字词(每个字词0.5分,本题共10分) 1、故天翼临子.,法.保先王。通慈; 大 4 2、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叫鸣; 灭亡9 3、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修理; 足趾18 4、国老 ..皆贺子文,子文饮.之酒。国内退休的老臣; 38 5、晋师三日馆.、谷.,及葵酉而还。住下来休息; 吃楚国的粮食; 41 6、国之父兄请曰:“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今越国亦节.矣,请报之。” 羞辱; 步入正轨49 7、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因.平原君谓赵王曰。抄小路; 借着68 8、鄂侯争之急,辨之疾.,故脯.鄂侯。快; 把.做成肉干 9、余于是因《秦记》,踵《春秋》之后,起周元王,表.六国时事,讫二世,凡二百七十年,著诸所闻兴坏之端.。编排; 起点,头绪; 104 10、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受苦于原因是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每个字词4分,本题共20分) 1、一条完整卜辞的组成形式。 2、汉初传《诗》有哪四家。 3、越王勾践灭吴的具体措施。 4、《史记》三家注。 5、《诗经》的体例及内容。 四、标点下列史文(每个字词10分,本题共20分) 1、此时鲁仲连适游赵会秦围赵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乃见平原君曰事将奈

2018高中历史考前辅导高频考点解读

考前辅导高频考点解读 中国的古代文明 【高频考点一】宗法制、分封制内涵、特点与影响 宗法制:以血缘为核心区别嫡庶系统,构成贵族等级的权利分配和财产分配,在国祭祀天地(自然神),在家祭祀祖先。这一祭祀制度强化了宗法制在家国一 体政治伦理中的作用。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对西周影响: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它保证贵族的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有利于凝聚宗族,“国”“家”结合起来,强化王权;对专制时代的 政治伦理的影响:皇位嫡长子继承制和家国一体;对现代社会的影响:通过祖先祭祀与姓氏等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仍然影响现代社会。 分封制:按照爵位对土地、人口分封。通过宗法分封周扩大统治区域,开发 边远地区,也使周的文化覆盖了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打破了殷商时代各方国聚族而居的血缘政治状态,为未来向成熟的地缘国家发展奠定了基础,促进了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华夏族的生长聚合。也使周的文化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秦以后的最高统治者再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的特权,大都没有实质性的分土裂邦。 【高频考点二】先秦时期儒家思想及古代儒学思想演变 孔子思想:仁是孔子伦理思想的核心,其理想社会是通过国家政治伦理制度 建设(以德治民)与社会成员的行为规范(克己复礼、待人宽容)的构建形成礼 治社会。 孟子继承孔子仁的思想,从性善论出发,主张统治者实行仁政,经济上使 人有恒产(土地私有制),提出民贵君轻民本思想,维护君权。 荀子发展仁的思想是两个方面:其一是主张统治者用仁义王道施政,进而提 出舟水论强调人民的力量巨大;其二是从性恶论出发,强调礼法并重,礼是核心,法是治国的措施。 总之,先秦儒学核心是仁,其内涵是仁者爱人,即有等差性的爱,是以血缘为基础,由家庭—宗族—社会(乡里)扩展,构成社会伦理道德规范。其实现,一是 通过统治者实施德治、仁政、仁义和王道实现;二是通过社会民众伦理道德规范实现;所以儒家思想从孔子始,一注重开私学对民众进行教育教化,二注重为统治者建言施政方针和促进国家政治伦理建设,实现儒者修齐治平的社会理想。推动了国家政治和社会伦理道德建设。 古代儒家思想的演变规律: 一个核心:儒学发展;二次融合:汉代儒家思想融合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 宋代借鉴了佛教、道教的某些思想丰富了儒学体系,逐步形成理学;三点突破: 汉代成为正统思想,宋代完成理论化,明清思想家对儒学的批判、继承使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四个阶段:春秋战国创立和发展;汉代改造和独尊;宋明时 期转型与成熟;明清时期批判和继承。 【高频考点三】三省六部制主要特点与宋加强君主专制的主要特点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 会计学专业是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最早创立的专业之一,我校前身为铜陵市第一高级职业中学,从1986年至今已有20年的发展历史。《基础会计》课程是会计学及相关专业中最重要的基础理论课和专业入门课程,也是学好会计学及相关专业的一把钥匙。该课程在我校的发展有着与会计学专业一样悠久的历史,可以说,《基础会计》课程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也是本学院会计学专业调整、改造与建设的历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方法的改革历程,是我校会计学专业师资队伍与学术梯队的建设历程,是我校会计学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历程。 1、1986年~1992年:教学内容以簿记核算原理的基本内容为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相对陈旧,教学方法比较单一。名为“会计学原理”,并以现代会计应涵盖的基本理论和知识为依据,调整和改造了原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将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在会计学“三基”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上。 2、1993年~1999年:为充分体现该课程在所有专业课中的基础性地位与作用,将该课程的名称由“会计学原理”更名为“会计学基础”,并在我国会计改革风暴的背景下,充分吸收和借鉴中、外会计改革与发展的最新成果,大胆调整和改造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和教学方式与方法,对该课程的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的建设要求和更明确的培养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了教学实践环节—会计学手工模拟实验与会计电算化实验,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使该课程的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3、2000年~至今:在全面建设和完善我国会计核算规范体系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理论体系的过程中,以2000年国务院颁布的《企业财务会计报告条例》和全国统一的《企业会计制度》为契机,围绕会计的国际化和国家化问题,在全面调整二十一世纪会计人才培养战略的背景下,进一步调整和改革《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体系、教学方式与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更加充实和完善了实践教学的内容和形式。以科学化、规范化的课程建设思路,制定切实可行、目标明确的课程建设规划,从构成课程建设诸要素入手,实现了新一轮的课程建设目标,使该课程的建设达到了一定水平。 教学内容(含课程内容体系结构;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目的;实践性教学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基础会计》课程的内容主要包括三大部分构成:一是讲述会计的基础概念与理论,具体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对象、会计假设与会计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的基本原理等内容;二是讲述会计信息是如何通过传统的簿记系统生成的,具体包括账户与复试记账的应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循环与会计核算组织程序等内容;三是讲述会计信息的报告系统,具体包括财务报表的基本概念与编制原理、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现金流量表等内容。具体分为以下11章内容: 第一章? 总论 第二章? 会计科目与账户 第三章? 复式记账 第四章? 账户和复式记账的应用 第五章? 会计凭证 第六章? 账簿 第七章? 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 第八章? 帐户分类 第九章? 财产清查 第十章? 会计报表 第十一章? 会计核算组织程序 第十二章? 会计工作组织与管理 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与教学目的: 在教学方法上,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为目的,将传统教学手段和现代教育技术协调应用,

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试题

华东师范大学1998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 专业:中国古代史 2 考试科目:先秦文化 专业:中国古代史 3 考试科目:明清史 专业:中国古代史 4 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5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 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6 考试科目:中国通史 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 7 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 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专门史 8 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专业:世界上古史,中古史 9 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 专业:专门史,世界近现代史 10 考试科目:世界通史 专业:专门史,世界上古、中古史,世界近现代史 华东师范大学1999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1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 2 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 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3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 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4

考试科目:中国通史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5 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 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6 考试科目:史学理论 招生专业:史学理论与史学史 7 考试科目:中国历史文献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 8 考试科目:世界近现代史 招生专业:世界史专业各研究方向、专门史专业各研究方向 9 考试科目:世界当代史 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 10 考试科目:世界通史 招生专业:世界史,专门史 华东师范大学200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试题 1 考试科目:中国古代史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 2 考试科目:中国近现代史 招生专业:明清史,中国早期近代化,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国现代史,中国当代社会,港澳台研究 3 考试科目:中国当代史 招生专业:中国近现代史 4 考试科目:中国通史 招生专业: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5 考试科目:中国史学史 招生专业:史学史及史学理论 6 考试科目:史学理论 招生专业:史学理论及史学史 7 考试科目:世界古代中世纪史 招生专业:西欧中世纪经济史,欧洲中世纪史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历史高频考点——分封制 一、考情分析 分封制在考试中是高频考点,考察的角度非常多,从分封制的目的、分封的对象、诸侯的权利与义务,分封制的影响,分封制衰败的原因及表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区别等方面的都会有所考察,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要全面进行掌握。 鉴于分封制这一知识点的重要性,历次考试中针对这一内容的考查形式也比较多样,选择题,简答题,材料分析题,教学设计题等等,都有涉及,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时重点掌握分封制的内容。 二、知识点呈现 1. 分封制 (1)概念 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封建制),是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巩卫周王室的统治。 (2)目的 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就是“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巩固周王朝的统治。 (3)内容 ①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权力和义务的纽带)等。 ②对象:王族(燕、鲁、卫、晋、吴)、功臣(齐)和先代贵族(杞、宋、陈、许、楚)。 ③诸侯的权利: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可进行再分封,而且可以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和征派赋税,有相对独立性。 ④诸侯的义务:受封诸侯必须绝对服从周天子的命令,有为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缴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4)影响 ① 积极作用:巩固了统治,扩大了疆域,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王室与诸侯国关

系更加明确,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使统治集团形成“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秩序。 ② 消极作用:后期诸侯国势力日益壮大。随着实力的变化,诸侯国之间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现象,周天子的权威逐渐被削弱。 (5)特点 受封对象多样,但是以王族为主;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土地与义务是周王与诸侯关系的纽带;层层封授,贵族内部等级森。 (6)分封制被破坏的原因和表现 原因:诸侯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受封的诸侯国势力日益强大,王权衰弱。表现: “礼乐征伐自天子出”的局面被“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取代,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分封制”开始破坏,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 2. 分封制xx 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是西周分封诸侯的制度,宗法制是与分封制密切相关的政治制度,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特点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宗法制是分封制实行的基础,分封制是宗法制的具体体现。它们互为表里,相互依存,成为维系统治阶级内部关系,加强奴隶主贵族世袭统治的工具。层层的分封,形成森严的等级,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3. 分封制和郡县制的比较 分封制是与宗法制相联系的,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行的,是按地域划分的。 分封的诸侯王位世袭,并拥有封地;郡县的官吏由皇帝或朝廷任免调迁,官位概不世袭,官吏只有俸禄没有封地。诸侯国拥有很强的地方独立性,容易发展为割据势力;郡县则是地方行政机构,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和国家的统一。 三、经典例题 1. “封建社会”的概念是近代引入中国的。柳宗元的《封建论》一文涉及的主题是

世界历史著名人物一览表

世界历史着名人物一览表 (7--1)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人 1、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着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是最早提出经验论原则的哲学家。 2、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英国戏剧大师。23年间创作了37部剧本。代表作《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等。 3、克伦威尔(1599~1658)。英国历史上“常胜将军”、独裁者。 4、艾萨克·牛顿(1642~1727)英国伟大的科学家。科学上三大成就是:微积分、万有引力、光学分析。 5、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哲学家和经济学家。现代经济学之父。代表作《国富论》。 6詹姆斯·瓦特(1736~1819)。蒸汽机发明家。除了发明蒸汽机外,还发明了液体比重计、信件复印机等。 7、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1766~1834)。英国着名古典经济学家。马尔萨斯是凯恩斯有效需求思想和最优化储蓄思想的革命性先驱,还是地租理论的先驱,还是现代避孕技术的开拓者。代表作《人口论》。 8、迈克尔·法拉第(1791~1867)。电磁学理论先驱。他是世界上第一个证明磁场可以产生电流的科学家,也因而被认为是原始电动机的发明家。 9、波西·比西·雪莱(1792~1822)。英国卓越的政治诗人、哲学诗人、抒情诗人。恩格斯说他是“天才的预言家”,马克思说他是“一个真正的革命家。”代表作《西风颂》。 10、查理·达尔文(1809~1882)。英国生物学家,生物进化论奠基人。生物进化论被恩格斯称之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经过22年的潜心研究,1859年发表了《物种起源》。

11、夏洛蒂·勃朗特(1816~1855)英国着名女作家。代表作是带 有自传色彩的《简·爱》。 12、佛罗伦萨·南丁格尔(1820~1910)。英国着名护士。冲破名 望世族的世俗观念,从事护理职业终生未嫁。在英俄战争中作出重要贡献。1910年去世后,国际红十字会把南丁格尔的生日确定为国际护士节。 13、亨利·福特(1863~1947)美国福特公司创始人、汽车大王, 商界奇才。 14、伯特兰·罗素(1872~1970)。当代西方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 之一。一生勤奋,写出上百部着作和数千篇文章,其内容涉及哲学、文学、政治学等多个领域,是一位百科全书式的作家。1950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15、温斯顿·丘吉尔(1874~1965)英国首相、民族英雄。与斯大 林、罗斯福并称为二大战“三巨头”。 16、亚历山大·弗莱明(1881~1955)。英国着名细菌学家。因发 现青霉素(盘尼西林)而获1945年诺贝尔医学奖。 17、约翰·凯恩斯(1883~1946)。英国伟大的经济学家,凯恩斯 主义创始人。主张政府干预经济(刺激消费、刺激私人投资、国家直接投资等),避免失业和经济危机。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国外着名历史人物一览表(7--2) 国 别 重要历史人物 英国20 人 18、戴维·赫伯特·劳伦斯(1885~1930)。英国着名作家。人性回归讴歌着、性爱描写大师。精品包括《儿子与情人》、《虹》、《查泰来夫人的情人》等。 19、贝纳德·洛·蒙哥马利(1887~1976)。英军统帅,二大战英雄。“沙漠之狐”(隆美尔)的克星“沙漠之鼠”(蒙哥马利)。1941年被任命为盟军集群司令,参与了诺曼底登陆战役指挥。(诺曼底登陆最高指挥官艾森豪威尔)。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中国古代教育发展历程概述 摘要:我国古代教育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不同时期也有着鲜明的阶级性和时代特点,春秋时期孔子创立的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隋唐时期逐步形成的科举制度,成为整个封建社会教育的核心制度。 关键词:古代教育发展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也是惟一文化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古国,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的古代教育。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专门的、有组织的教育活动至少延续了4000多年。早在尧、舜、禹时代,就有了教育的萌芽,到商代便出现了与今天大致相同的学校教育,由此开始了中国古代教育的发展历程。 夏、商和西周都是推行领主贵族政治,垄断文化教育,即“学在官府”,教育对象是贵族子弟,礼、乐、射、御、书、数的“六艺”教学内容,也都是统治阶级成员应该掌握的知识技能。教育的社会作用主要是承担社会上层建筑的职能,“礼不下庶人”,教育的阶级性、等级性十分鲜明。 春秋战国时期,周天子权威尽失,列国纷争,旧的传统秩序被完全打乱,原来的官学教育体制也崩溃了。此时学术逐渐扩散到民间,学校教育从官府移向民间,形成了一个掌握文化知识和技能的特殊群体——士阶层。当时各国统治者为求生存和扩张,

极力网罗和重用贤士,学术和教育活动被统治者发现并重用,于是私学兴起,养士盛行。孔子是创办私学最为杰出的代表,他实行有教无类,弟子三千,创立了儒家学说,奠定了古代教育理论体系,对中国古代教育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到了汉朝,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积极推广儒家思想的教育和教化;同时将“学而优则仕”制度化,为通过各种途径学有所成的士人提供作官的机会。“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不仅促进了汉代教育的大发展,对整个中国封建社会的教育更是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魏晋时期是我国历史上长期处于分裂和战乱的时期。由于社会动荡,官学时兴时废,教育总的来说是不景气的。当时社会上佛、道、玄学盛行,文学、史学、自然科学发达,儒学不振,退居次要地位。大贵族的势力日益膨胀,人才选拔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持,寒门士子几无进仕之路,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受到了极大的挫伤,而世族子弟又不屑学习,严重影响了当时的学校教育。 到了南北朝,世族势力日趋下降,寒门势力逐渐上升,察举制度又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其考试选士的方法受到士人的欢迎。统治者为了控制选士的权力,扩大统治基础,也不断通过考试来选拔人才,正是在这个过程中,科举制度开始萌芽。 公元589年,隋朝灭陈,结束了魏晋南北朝分裂割据的局面,中国再次统一。隋朝统一中国后,即着手选士制度的改革,依察举之制选拔人才。公元606年,隋炀帝始臵进士科,标志着科举

兰州大学考研真题(已有10试题)

兰州大学 管理学院 管理学2000——2006 西方经济学2000——2007,2010(2010为回忆版) 文学院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2006 古代汉语2002——2005 文学概论2000——2002,2004——2005 现代汉语2002 现代汉语和语言学概论2003——2005 语言学概论2000——2002 中国文学2008 中国文学史2000——2007(注:2002,2003年试卷名称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现代文学史2002——2003 文学理论和外国文学2008 文学概论和外国文学2006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2002——2003 汉语言文字学2000——2001 新闻与传播学院 传播学原理1999——2005(1999——2004有答案) 新闻理论(含中国新闻事业史) 1999——2005,2007(1999——2004有答案) 新闻写作1999——2002 历史文化学院 民族学概论2003——2005 民族学原理2000——2001 世界近现代史1995——2005 中国古代史2000——2005 中国近现代史1994——2005 中国历史文选2002——2005 中国少数民族史2003——2005 经济学院 高级微观与宏观经济学2006 西方经济学2000——2007,2010(2010为回忆版) 发展经济学2000——2005 金融学综合(含货币银行学、国际金融学)2005 政治经济学(资、社)2000——2005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含中国近代经济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2005

法学院 法理学2003——2005 法理学(复试)2004 国际公法(复试)2004——2005 国际经济法2005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2002——2005 经济法2001——2005 民法2001——2002 民法(复试)2004——2005 民商法2003——2005 民事诉讼法(复试)2004——2005 宪法与行政法学2008 宪法(复试)2004 刑法2004——2005 刑事诉讼法(复试)2004——2005 行政法2002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2004——2005 外国语学院 二外德语2002——2005 二外法语2002——2005 二外日语2001,2003(2001有答案) 翻译与写作2004——2005 英美文学2001——2005 英语语言学2002——2005 哲学社会学院 科学思想史2004——2005 马克思主义哲学2004——2005 西方哲学史2000——2005 中国哲学史2000——2005 社会调查方法2002——2005(注:2004年试卷共2页,缺第2页)社会学理论2007 社会学概论2002——2005 社会学专业2004年复试(笔试)试题 政治与行政学院 国际政治学2002——2006,2008(注:2008年试卷为回忆版)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2002——2006 政治学原理2002——2006,2008 科学社会主义原理2004 教育学院 高等教育学2002

2019届高三历史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5

高频考点题型分类汇编——卷5 1、黍和稷为同一类作物,黏性的叫黍,不年的称稷。商代甲骨文中黍字出现300 多次, 稷字出现40次;周代《诗经》中提到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达到28 次和10次。由此,可能作出的判断是() A.古代中国是世界上农业产生最早的地区 B.甲骨文是研究精耕细作农业的重要资料 C.《诗经》记载次数减少反映了井田制衰败 D.黍和稷是商周时期非常重要的粮食作物 2、纵观中国历史,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从内陆地区为中心到运河为中心,再到晚清以沿海为中心的演变。下列对此现象的述评,准确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3、西汉后期至东汉,虽然农村受到高利贷盘剥和天灾人祸等影响,农民的处境不断恶化,但是占有一定土地的自耕农,在全国人口中仍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当时() A.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B.统治者“无为面治” C.铁犁牛耕的逐步推广 D.商品经济的靠物发展 4、明清时期粮食生产呈现集中趋势,太湖地区、鄱阳湖地区、洞庭湖地区、江汉平原、北方的井灌地区、成都平原成为粮食生产的重要地区。这一现象产生的客观影响是( ) A.经济作物的扩种 B.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C.国内统一市场形成 D.粮食生产的商品化 5、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由东郭成阳和孔仅出面,通过大农令奏请政府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汉武帝派东郭成阳和孔仅乘车巡行天下,宣布盐铁官营法令,设置盐铁官营机构,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盐田官营政策。这一政策的推行表明当时() A.经济手段是巩固集权的最主要方式 B.广大民众的经济负担有所减轻

C.中央政府经济攫取能力日益增强 D.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已被消除 6、文学作品是研究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元镇在《织女词》中描述到:“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各地还有所谓“祖传秘方”的存在。上述现象最能说明() A.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 B.古代手工业技术传承的特点 C.手工业专业生产水平提高 D.民营手工业与市场联系密切 7、下表是我国古代某地的居民职业结构表。该表格 ①可用于研究西周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②表明手工业经营方式出现了新的动向 ③体现出商品经济的新发展④官营手工业退居次要地位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8、白娘子和许宣的故事在唐宋时期就流传开来,但主人翁的身份却在发生变化。唐 宋时期的小说和话本中,许宣这个角色或是盐铁使之子,或是统制(将领)之子,而 到明代就变为开药铺的了。这反映了() A. 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B.文学的内容在不断变化 C. 商品经济有了较大发展 D.社会等级观念不断强化 9、明人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说:“且缘人贡为名,则中国之体愈尊,而四夷之情愈顺……虽贡厚赉薄,彼亦甘心”。这体现了明朝() A.借外商引导国人投身海外贸易 B.朝贡贸易的政治意义大于经济意义 C.政府担心外商来华贸易会侵害本国利益 D.朝贡贸易是为追求未来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10、春秋初期大国争霸,“通商惠工”的口号被提出,随后自由商人兴起。大约在战国中期,特別是在秦国商鞅变法时制定了重农与抑商相结合的一套完整政策,重农抑商成为一种基本国策。这一政策转变的目的是( ) A.调整官商与私商的关系 B.维护小农经济的基础地位 C.解决政府与商人的矛盾 D.促进商品经济的繁荣发展

高中历史高考高频考点梳理(迎考推荐版)

高中历史高考高频考点梳理(迎考推荐版)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 答题术语 (1)分封制又称封邦建国,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通过分封周王确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过层层分封,西周形成了贵族统治阶级内部的森严等级“天子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3)宗法制的特点有嫡长子继承制、大宗与小宗是相对的、政治制度方面体现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级贵族享受“世卿世禄"特权,把“国”和“家”密切结合起来。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缘关系方面的体现就是宗法制。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答题术语 (1)秦始皇创立中央集权制度.摆脱了血缘政治模式,走向官僚政治集权统治。 (2)秦汉至明清,中央由一公九卿到一省六部再到中书省、枢密院并重,直至明清废除丞相,设立内阁、军机处,体现了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的趋势。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推动了秦汉至明清统治者采取措施调整地方机构。从分封制、郡国并行制、行省制再到权分三司,体现了地方日益听命于中央,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趋势。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 答题术语 (1)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 (2)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有利于打破特权垄断、扩大官吏人才来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质。 (3)科举制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权力,从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成为古代中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 农耕文明下的农业和手工业 答题术语 (1)中国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经历了由刀耕火种向铁犁牛耕的演变.秦汉时期,基本奠定了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以精耕细作为特点的封建小农经济模式。 (2)中国古代手工业经营主要有官营、民营和家庭手工业三种形态;冶金、制瓷、纺织一个领域手工业成就突出。

郑州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郑州大学历史学考研参 考书 标准化工作室编码[XX968T-XX89628-XJ668-XT689N]

郑州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关于郑州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列举如下,同学们可以参考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古代史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几年来,参加历史学考研统考的同学会发现,在历史学基础试卷上有的题目根本就没有见过,或者是在推荐的参考书上根本没有,很多同学都在抱怨,这个考试大纲也不管用了,要大纲有什么用,还不是有超纲的吗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说,研究生考试以不再是小学生考试,学什么考什么,硕士研究生考试需要有一个比较广泛的阅读量,出现一些超纲的试题很正常,多读一些历史学方面的教材,对我们备考有很大的帮助,对以后写研究生论文也有益处。 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读下面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学概论》庞卓恒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史学史》白寿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西方史学史》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考研英语5500词汇班·2015考研英语复试班·考研政治精品辅导班·凯程考研数学精讲辅导·考研英语强化住宿班·凯程考研专业课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 42个高频考点

高考历史必背知识点42个高频考点 一、中国的政治文明 【高频考点1】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内涵、特点及影响 (1宗法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维系纽带、具有宗族色彩的政治制度,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2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核心的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制度,体现了中国古代早期贵族政治的特点。 【高频考点2】古代中央加强对地方管理的措施 (1中国古代中央对地方的管辖主要经历了分封制(西周、郡县制(秦、郡国并行制、文官知州通判制(宋、行省制(元等重要制度。 (2由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了地方官吏任用原则由宗法血缘关系到中央行政任命的变化,体现了中国古代政治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的完成;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度的实施,是对地方管理方式的转变,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其演变趋势是地方权力日渐削弱,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高频考点3】三省六部制特点、影响及演变 (1特点:三省六部制的特点:①相权三分;②职权分明;③节制君权。 (2影响:①较为完备严密的封建官僚体系,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减少决策失误。②三省六部制分割了相权,加强了皇权。③三省六部制使封建中央官僚机构更加完善,历代沿用。 (3三省制演变:宋代只保留“中书门下”,与枢密院、三司并称“二府三司”;元代废三省制,只保留中书省,行一省制;明代分中书省之权归于六部。 【高频考点4】宋明清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宋代设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军权、财权;明代废除丞相,后设置内阁内侍机构;清代设置军机处,君主专制达顶峰等。其演变趋势是君权不断强化,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废除。 【高频考点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及趋势 (1中国古代选官制度主要有先秦世官制、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开始直至1905年废除的科举制。 (2其演变趋势是选官标准由世家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由推选逐渐发展到公开考试;人才选拔逐渐趋向制度化,体现相对公平、公开、客观的原则。 【高频考点6】近代前期列强侵华的背景、影响及特征 (1背景:欧美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发展。 (2影响:中国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3特征:①甲午战争前列强侵华反映了工业革命后掠夺原料产地、商品输出的特征;侵华主要国家是工业革命中经济实力强的英法美等国。②甲午中日战争及甲午战争后的侵华,反映了向帝国主义过渡过程中的资本输出的需要;侵华国家增多;主要是从瓜分中国到逐步扶植代理人。 【高频考点7】辛亥革命的结果与影响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

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108名)提名 1、美尼斯(约在公元前3100年)统一古埃及。 2、汉谟拉比(公元前1792--前1750年在位)古巴比伦统一者,《汉谟拉比法典》。 3、姜尚(约公元前1128-约前1015)政治家、军事家。 4、梭伦(公元前638年—前559年)古希腊雅典改革家、政治家、诗人。民主政治的奠基人。 5、居鲁士大帝(公元前590—前529年)古代波斯帝国的缔造者。 6、乔达摩悉达多(公元前563年-前483年,)古印度佛教创始人。 7、老子(约公元前561~前471)道家学派创始人,辩证思想家。 8、孔子(公元前551年―前479年)儒家学派创始人。 9、孙武(约公元前545年-前470年)著《孙子兵法》,该书成为国际间最著名的兵学典范之书。 10、埃斯库罗斯(公元前525年出生)古希腊悲剧之父。 11、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古希腊历史之父。 12、米隆(活动于约公元前480年-前440年)古希腊雕塑家。 13、阿里斯多芬(约前450年-前380年),古希腊喜剧之父。 14、柏拉图(公元前427年-前347年)古希腊哲学家。 15、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年-前322年)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 16、亚历山大(公元前356-前323年)马其顿王国-亚历山大帝国皇帝。 17、屈原(公元前340年-前278年)古代第一位大诗人。 18、欧几里得(公元前330年-前275年)古希腊数学家,几何之父。 19、阿育王(公元前273-前232年在位)古代印度统一者,佛教护法名王。 20、阿基米德(公元前287年—公元前212年)发现了杠杆原理和浮力定律。 21、秦始皇(前259年—前210年)统一中国。 22、汉高祖(公元前256年—前195年)刘邦,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 23、司马迁(公元前145年-前90年)中国最伟大的史学家。 24、维吉尔(公元前70年-前19年)古罗马诗人。 25、屋大维(公元前63年-公元14年)罗马帝国第一位皇帝。 26、蔡伦(?-121年)中国造纸术纸的重大改进者。 27、张衡(公元78年-139年)发明地动仪、浑天仪。 28、张仲景(约公元152年--约217年)奠定中医治疗学基础。 29、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书法家。 30、祖冲之(429年-500年)精确圆周率。 31、迦梨陀娑(约公元5世纪)印度诗人、剧作家。 32、贾思勰(公元六世纪)农学家。 33、隋文帝(541年-604年)统一中国,改革。 34、穆罕默德(约570年-632年)伊斯兰教与阿拉伯帝国创立者。 35、唐太宗(598年-649年)李世民,大唐帝国的主要开创者。 36、吴道子(约680年-759年)画圣。 37、李白(701年—762年)诗仙。 38、杜甫(712年-770年)诗圣。 39、查理曼(约742年-814年)查理曼帝国建立者。 40、花拉子密(约780年-约850年)阿拉伯代数之父。 41、鲁达基(850年~941年)波斯诗人。

高一历史下学期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下学期知识点整理 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以小农经济为主) 小农经济的地位:是两千多年中国封建社会生存和发展的经济基础 小农经济出现的根本原因: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推动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中国古代的经济特点:农业特点:1、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2、借用牛力耕田和不断改良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使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日益完善 3、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土地制度:土地私有制成为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租佃经济是小农经济的重要补充农业空间布局: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及经济中心的南移 商业:“重农抑商”、“重本抑末” “男耕女织”经营方式的优点:1、在没有天灾、战乱和苛政干扰的情况下,“男耕女织”式的小农经济可以是农民勉强自给自足。2、生活比较稳定,有较高的生产积极性 3、自耕农是国家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 4、统治者过度的剥削和压榨是自耕农破产的原因之一 缺点:1、小农经济的狭小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使它很难扩大再生产,阻碍了社会分工和交换经济的发展2、成为阻碍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3、人地矛盾突出,造成生态环境恶化 特点:分散性、落后性、封闭性,脆弱性 井田制瓦解的原因:1、生产力进步,特别是铁器和牛耕的出现(根本) 2、各诸侯国税制改革(直接) 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君主私有土地、地主私有土地(占支配地位)、自耕农私有土地 地主扩大地产的主要途径:土地兼并(土地兼并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引起社会动荡不安) 采取措施:“均田”“限田”(目的:限制土地高度集中,保护自耕农经济) 租佃关系日趋普遍化的原因:1、土地私有制和土地兼并的发展,无地少地农民出现 2、商品经济的发展 3、农民身份提高 4、地多人少 租佃关系的影响:1、虽然佃农要遭受较重的土地剥削,但对地主和国家的的人身依附关系相对减弱 2、生产积极性得到提高,有利于农业的稳步发展 3、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4、促进了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劳动雇佣关系) 成就: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和使用煤的国家、是世界上首先发明丝织技术的国家,陶器的发明。 代表中国古代手工业水平的是:官营手工业生产、专业的私营手工业生产。 官营手工业:优势:1、资金雄厚、规模经营,为细密分工和协作创造了条件。 2、拥有高水平的工匠 3、对产品质量严格管理 弊端:1、不计成本、缺乏竞争 2、强制工匠服役 顺口溜:1、汉代始煤,北宋普遍;南宋始炭,明代流行;上古缫丝,西周发展;汉丝国,唐缂丝;宋末元初,棉纺现;元黄道,松江中,明代后期布主要。2、东汉青,南北白,日常唐,景德宋,彩瓷元明清。“重农抑商”的根本原因:维护自然经济和封建统治的需要 明清时期的抑商政策的影响:不能完全遏制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但阻碍了新经济因素的成长,成为导致中国被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之后的重要原因之一。

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一、原屈原农场八分场小学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78年至1983年屈原农场八分场共有小学学校8所,分别命名: 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一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二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三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四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六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八小学。 1983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二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三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团湖小学。 1983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四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 1985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八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 1986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五小学和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七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第六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北区联校,1990年下学期再次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菱湖学校。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正式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办事处菱湖小学。 1990年8月撤屈原农场八分场第一小学,师生并入屈原农场八分场团湖小学,并更名为屈原农场八分场中心小学。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正式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办事处中心小学。

2003年8月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撤菱湖小学和中心小学,并入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命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小学。

二、原屈原农场八分场初中、高中教育发展历史沿革 1978年屈原农场八分场有中学一所,前称为汨罗江农场永红中学,1978年原汨罗江二分场行政区划分,沉凤路以南设立汨罗江农场八分场,学校授名为汨罗江农场第八中学。1978年至1980年期间开设了初中部和高中部。1980年8月全场高中分批撤并而撤销高中部,后改名屈原农场第八中学。2000年设立屈原管理区,学校更名为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2003年全区乡镇合并,白鱼歧办事处与营田镇合并,仍称屈原管理区白鱼歧中学。2004年8月撤校,初中教师分流乡镇学校,学生分流琴棋中学,屈原一中。屈原二中。

浙江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浙江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 书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浙江大学历史学考研参考书 关于浙江大学历史学参考书列举如下,同学们可以参考 中国古代史 《中国古代史》(上册)晁福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古代史》(下册)宁欣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近现代史 《中国近代史》郑师渠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现代史》王桧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当代史》郭大钧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古代史 《世界上古史》周启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近现代史 《世界近代史》刘宗绪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现代史》张建华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近几年来,参加历史学考研统考的同学会发现,在历史学基础试卷上有的题目根本就没有见过,或者是在推荐的参考书上根本没有,很多同学都在抱怨,这个考试大纲也不管用了,要大纲有什么用,还不是有超纲的吗在这里,我想和同学们说,研究生考试以不再是小学生考试,学什么考什么,硕士研究生考试需要有一个比较广泛的阅读量,出现一些超纲的试题很正常,多读一些历史学方面的教材,对我们备考有很大的帮助,对以后写研究生论文也有益处。 有余力的同学,可以选读下面参考书目: 《中国历史文选》周予同上海古籍出版社 《史学概论》庞卓恒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历史地理学》蓝勇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史学史》白寿彝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历史文献学》杨燕起、高国抗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西方史学史》郭小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考研英语5500词汇班·2015考研英语复试班·考研政治精品辅导班·凯程考研数学精讲辅导·考研英语强化住宿班·凯程考研专业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