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社会工作介入

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社会工作介入

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社会工作介入
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社会工作介入

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社会工作介入

据2006 年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有智力残疾人554 万。同年进行的深圳市残疾人调查数据显示,深圳市智力残疾人数约9000 人。智力残疾人是一个人数众多、特性突出、特别困难的群体。2007 年,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在《关于进一步做好智力残疾人工作的意见》中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需要进一步做好智力残疾人工作,改善智力残疾人状况,推进智力残疾人的社会融合,并提出“着力解决智力残疾人的基本生活与社会融合问题,缩小智力残疾人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全面提高智力残疾人的康复、教育、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促进智力残疾人以平等的地位充分参与社会生活,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任务目标。

根据中国残联的要求,为扎实做好深圳市智障人士职业康复工作,满足智障人士日益增长的康复教育需求。2007 年,深圳市残疾人联合会大力推进街道综合职业康复服务中心(以下简称“职康中心”)建设。截至2008 年12月,全市建立55 家服务机构和1 家市级智障人士职业训练中心,为2300 多名智障人士提供日间照料、职业技能训练、心理辅导和康复治疗等服务。还专门开设支持性就业服务,为那些暂时不能进入正式职场工作,需要职业指导师工作支持的轻、中度智障人士提供支持。支持就业机构主要提供融合式的就业训练与安置,每一家支持就业机构一般开发1?3个支挣性就业岗位(如清洁、餐饮、零售、保安、文员、手工艺制作等岗位或工作)安排智障人士就

业。支持就业机构的规划与布置也会考虑智障人士的状况及特点,训练

的环境或工作岗位都为开放式。支持就业机构提供多种配套服务,一方面,培养智障人士的工作意愿、工作兴趣、工作技能和工作态度,提高他们的社交技巧,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等;另一方面,评估他们的就业能力与适应能力,并做好岗位匹配,为智障人士提供最适当的就业安置。

实践经验表明,建立支持就业机构,安排智障人士就业,有助于广大智障人士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提高生活自理能力,实现人生价值,成为有益于社会的人。同时,这也是促进社会文明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主要内容。

一、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的发展需求调研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有五个层次,当满足了低层次的需要后,人就会更加关注高层次的需要。根据该理论,我们对102例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的发展需求进行了调查,并对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

(一)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美国心理和行为学家马斯洛提出,人类都是有需要的,其未满足的需要是他们学习的动机,也是激励他学习的因素。然而,这些需要又是以层次的形式出现的,由低级到高级划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以及自我实现

需要。

生理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饥、渴、性等。如果不能满足,人类的生存就成了问题。生理需要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

低层次的需求,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最强大动力。安全的需要就是人类要求保障自身安全,对于周围环境的依赖和

信赖。情感和归属的需要也叫社交的需要,是指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伴的关怀爱护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求。尊重的需要是指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稳定的社会地位,要求个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会的承认。它可以分为内部尊

重和外部尊重。内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在各种不同情境中有实力,能胜任,充满自信,能独立自主;外部尊重是指一个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别人的尊重、信任和高度评价。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它是指实现个人理想、抱负,发挥个人能力到最大程度,达到自我实现,接受自己也接受他人,解决问题力增强,自觉性提高,善于独立处事,要求不受打扰地独处,完成与自己的能力相称的一切事情的需要。

马斯洛理论认为,较低层次的需要是先于较高层次需求,当一个基本需求被相对满足以后,其激发动机的作用便减弱或者失败。此时,人们就会渴望满足下一个更高层次的需求,于是下一个需求的满足就变成激发其行为的主要因素。

(二)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的需求特点

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笔者认为,智障人士在支持就业

机构学习、工作和生活过程中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1.智障人士基本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现代学者把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合并称为基本需求,它是最低一级的需求,可以通过外

部条件获得满足。尽管层次较低,但是目前条件下智障人士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依然得不到充分保障。许多智障人士往往多病缠身,在衣食住行方面力不从心,学习生活和工作受到很大影响。同时,智障人士不仅是自己的基本生活质量没有保障,而且往往是一个智障人士影响了一个家庭,甚至有可能拖垮一个家庭。据调查,智障人士家庭有的因病致贫、因残致贫,有的因为家中有一个智障人士而导致家庭关系紧张、甚至解散。安全需要方面存在的问题更多。智障人士由于认知功能障碍,社会适应存在一定困难,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环境往往不是很理想。由于支持就业机构特殊教育师资和康复资源难以满足智障人士就业发展需求,智障人士缺乏安全保障,容易出现走失、意外伤害、同事纠纷和矛盾等,使得智障人士各种问题层出不穷,日常琐事缠绕着智障人士及其服务提供者。

2.智障人士社会需要难以得到实现。情感需要和归属需要也叫社交需要,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伴的关怀爱护和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智障人士也希望和同事保持友谊与忠诚的伙伴关系,也希望有所归属,成为机构的一员,在困难时相互帮助,向熟悉的同伴倾诉,说说心里话。但有一些服务机构还没有从行动上接纳智障人士,没有真正把智障人士当成机构的一分子,往往因为人手不足或生产力低下,且不用计算劳动生产量,也不用考虑工作效率,支持就业机构导师难以集中精力关心照顾智障人士,导致智障人士难以得到自我提升或其他工作机会。智障人士缺乏归属感,难以融入服务机构,难以与其他同伴正常交往,造成智障人士对导师、对其

他同伴存在对立情绪或不满,容易出现自我封闭现象或异常行为。马斯洛认为,尊重得到满足,能使人对自己充满信心,对社会满腔热情,体验到自己活着的用处和价值。智障人士更加渴望得到尊重,他们不想让别人轻视,哪怕是一个轻视的眼神。然而,支持就业机构智障人士受歧视、受不公平待遇的事情时有发生。

3.智障人士自我实现需要遥不可及。马斯洛提出,为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所采取的途径是因人而异的。自我实现的需要是在努力实现自己的潜力,使自己越来越成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尽管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依然存在,发展道路上的困难险阻层出不穷,对于智障人士来说更是难上加难。智障人士大部分学习困难,文化知识和工作能力都比较差。由于专业资源的匮乏,又难以得到导师、同伴的有效辅导和关心支持。很有可能成为被遗忘或冷落的人。他们如果被安置在支持就业机构的角落或无关紧要的岗位,得到导师的有效照顾和指导的机会就大大减少。受到场地环境、教育背景等因素的影响,支持就业机构导师对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的教育发展普遍采取按部就班、任其自然的方法和态度。智障人士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习

和工作,实现八生自我价值的可谓凤毛麟角

二、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社会工作介入方法及措施支持性就业智障人士的职业生涯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他们的康复发展需要特殊教育、康复治疗、心理学和社会工作等专业的有效介入。社会工作作为一门应用科学,其核心是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一套因时因事而异的工作方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