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档网
当前位置:搜档网 ›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范标准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范标准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范标准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范标准

。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1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等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7929-199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GB/T7829-1995;GB/T5791-93地形图图式1:20001:5000,1:10000

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GB/T1654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54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54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JTJ021-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

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L73-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GB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LYJ002-8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SL/T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3.1总则

3.1.1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含土地复垦)。

3.1.2规划的基本原则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c)可持续发展。

d)因地制宜。

3.1.3规划的内容

a)确定项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b)评价土地资源的适宜性。

c)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和布局。

d)配置工程设施和提出保护生态环境的生物工程措施

e)项目规划的可行性论证

f)项目规划方案的实施计划和措施

3.1.4规划的依据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在该地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专项规划的指导下,编制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

3.1.5项目规划用地分类以全国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类为基础。

3.1.6项目规划,除执行本标准外,应符合国家现行其他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要求。

3.2规划编制程序

3.2.1规划准备

规划准备指在项目规划前期所要进行的工作。包括制订工作计划、成立领导小组、成立规划工作小组、收集整理资料等。

3.2.1.1制订工作计划

根据项目任务书制定。包括指导思想、工作内容、工作步骤与方法、日程安排、人员组成与分工、工作经费预算等。

3.2.1.2成立领导小组

项目规划在专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领导小组确定工作计划,协调部门关系,研究解决规划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审查确定规划方案,并以领导小组的名义上报规划。

3.2.1.3成立规划工作小组

规划工作小组由有资质的专业人员组成,负责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编制工作。

3.2.1.4搜集整理资料

资料要求具备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和具有法律效力。

(1)项目规划应搜集以下资料:

a)项目区基本概况。行政辖区、地理位置、四至、总面积、区内人口等。

b)自然条件。包括项目区地形、地貌、土壤、水文、气候、地质、植被、自然灾害等情况。

c)自然资源。包括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光热资源、矿产资源等。

d)社会经济条件。包括经济状况、市场状况、基础设施、人民生活水平、民族、文化、地方风俗习惯等。

e)土地利用现状。包括各类用地的数量、布局、土地利用的有利及不利因素、土地权属状况等。

f)土地利用潜力状况。包括待开发整理土地的数量、质量、生产潜力、开发整理潜力及布局等。

g)土地政策、法规及相关的规定、标准等资料。包括涉及土地利用的有关各业规划资料,涉及城建、林业、环保、水利、交通、能源、牧业、水产、工业等的规定和标准。

(2)资料分析整理

a)原始资料审核。应审查资料的合法性、真实可靠性、计量单位的规范性等。

b)对原始资料按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分类分组。

c)数据资料初步计算、整理、汇总。

3.2.2土地利用现状分析及评价

对确定为开发整理项目区的土地进行现状分析,并确定土地的适宜用途和适宜程度。

3.2.3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根据项目任务书的要求及项目所在区域的自然条件、土地质量、社会需求、经济建设需要、

经济发展水平、技术水平等,确定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目标、任务和要求。

3.2.4确定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总体布局

根据项目区的自然条件、资源状况、社会经济条件、交通水利设施状况以及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确定土地的适宜性用途及其总体布局、主干交通线路和水利干渠等重点开发整理工程设施的位置和规模、村镇的位置和发展方向。

3.2.5规划编制

根据项目目标,当地的社会、经济、自然和技术条件,以及土地适宜用途和总体布局,合理确定各业用地的数量、各项工程设施及生物工程措施的布置和用地规模,并将其落实到具体地块。

3.2.6规划方案评价与确定

3.2.6.1技术可行性分析

技术可行性分析包括项目规划的技术可行性和实施项目规划拟采用的技术可行性的分析。

a)规划技术可行性分析。对规划所采用的各项技术参数和指标是否准确可靠,规划是否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要求以及规划方案是否完成规划目标、任务和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

b)实施项目规划拟采用的技术可行性分析。分析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技术保障体系(如道路修筑、土地平整、表土处理、排灌工程及其建筑物修筑、生物工程等),对项目规划目标实现的保障程度。

3.2.6.2社会效益评价

评价项目规划对社会发展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效益指标为:农产品人均占有量、农产品商品率、城乡居住就业条件、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改善程度、每亩耕地供养人数等。

3.2.6.3经济效益评价

分析物质技术要素组合和利用的经济性,分析可能实现的经济目标和实效性。效益指标为:土地利用率、投入产出率、集约度、技术措施增产率等。

3.2.6.4生态效益评价

评价项目规划对生态环境的改善作用。效益指标为:森林覆盖率、水土流失防治、土地污染治理、土地质量提高、人均绿地面积等。

3.2.6.5规划方案确定

组织有关专家对规划方案进行论证修改,确定最佳规划方案,提交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附件。

3.2.7上报审批与实施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应由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批准权的单位审查批准。

经批准后的项目规划方可按照规划要求对项目组织实施。项目规划的实施应有利于保证工程安全,降低工程成本,优先安排保证防洪、排涝等对生产建设有重大影响的重点工程和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工程。农用地开发整理项目应注意不违农时,优先安排不影响农作物生长或影响不大的工程,其他工程尽量安排在农闲季节。

3.3农用地及村镇用地整理项目规划

农用地整理是指采用工程技术措施,对农用地利用现状进行调整、整治和改造,改善农用地质量,增加土地有效供给量,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过程。农用地及村镇用地整理项目规划的目标是:

a)提高农田集约化、机械化、水利化水平。

b)提高农村人口聚居程度。

c)完善给排水、通电、通路等配套设施。

d)增加有效耕地数量。

e)提高土地质量。

f)增加耕地收益。

g)提高土地利用率。

h)改善土地生态环境。

农用地整理根据整理后土地的主导用途分为耕地整理、园地整理、林地整理、牧草地整理和养殖水面用地整理。重点是耕地整理。

3.3.1耕地整理项目规划

耕地整理项目规划是指对以耕地为主导用途的项目区,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田、水、路、林、村的综合整治与改造,完善或配套基础设施,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所作的安排和布局。

3.3.1.1目标确定

根据社会需求、经济建设需要、项目区的经济技术发展水平和土地的适宜用途,确定耕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具体目标。

3.3.1.2项目总体布局

a)原则

1)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

2)经济发展需要及社会需求相结合。

3)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土地生产力。

4)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b)总体布局

1)根据项目区的地形条件、土地适宜性评价结果、社会经济综合发展及农业现代化的要求,确定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和水面的布局及分布范围。

2)根据项目区及其外围的水文条件和水资源状况及已有的水利设施,确定水利设施建设项目及其数量、等级、位置。

3)根据项目区外围已有交通设施状况和区内地形、水利干、支沟渠布局情况,确定项目区内交通线路的类型和位置。

4)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主导风向和风的强度,确定生态防护林的布局、规模、结构、树种和数量。

5)根据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确定村镇用地及工矿用地的数量、规模、位置、发展方向。

3.3.1.3水利工程项目规划

水利工程项目规划是指在对洪、旱、涝、渍、盐、碱等进行综合治理及水资源合理利用的原则下,对水土资源、灌排渠系及其建(构)筑物等进行的统筹安排。

a)排灌工程系统规划

排灌工程系统规划的内容是确定排灌沟渠的规划布局和用地数量。

1)骨干沟渠规划布置

--对沟渠的自流排水与灌溉面积、渠线、工程量、输水损失、设施安全等进行综合考虑和规划布置,同时应考虑上下级渠系协调配套。

--骨干沟渠用地指标。干支渠长度与水源有关,干支沟渠占地宽度参见附录A表A1。

2)田间排灌沟渠布置

--平原区田间沟渠系,可依条件分别采用灌排相邻、灌排相间、灌排兼用布置。

-- 丘陵山区田间沟渠系、岗田间农渠垂直于等高线沿土旁田短边布置,可为双向控制或灌排两用。冲田沟渠系布置随地形在山坡来水较大的一侧沿山脚布置排水沟,山坡来水较小、地势较高一侧,布置灌排两用渠,兼排山坡或土旁田来水。在开阔的冲田地区,可在两侧土

旁脚布置排水沟,在冲田中间布置排灌两用渠,控制两侧冲田。

--田间排灌沟渠用地指标。斗渠、农渠及排水沟用地面积按其控制范围及占地宽度来确定(参见附录A表A2、附录A表A3、附录A表A4)。

3)地下排灌工程

应考虑渠(管)首(泵站)位置,渠(管)线最短;干支沟渠互相垂直,各级排灌设施配套;渠(管)线沿高地布置,路渠(管)结合。布置形式根据地形可分为:两边分水式、一边分水式。

4)排灌系统的其他工程规划

--排灌系统的其他工程规划要求。满足渠系输水、分水、蓄水、泄水、排水及防洪等要求,保证渠系正常运行;建(构)筑物数量、类型在满足安全运行,便于管理的条件下,做到数量少、工程量省,应尽量采用联合布置形式;应使流态稳定、水头损失小,能控制较大自流灌溉面积;保证灌区交通顺畅,满足生产、生活需要。

--小型水库规划。包括库址、坝址、坝型选择,库容确定以及其它水库建(构)筑物的规划设计。

--小型抽水站规划。包括抽水站布置与站址选择,抽水站流量、扬程的确定及机组配套与选择等。

--排灌水工建筑物配置。进行水工建筑物规划与设计,必须保证排灌水顺利通过各种天然与人工的障碍,并能调节水量、工程联结等。其中包括控制泄水建筑物,交叉建筑物,联结建筑物和量水建筑物的配置。

b)喷滴灌工程规划

1)喷滴灌系统的选择。根据地形、土壤、气象、水源、土地利用规划及土地利用方式选定喷滴灌系统的类型。

2)管(渠)道系统布置。根据水源、地形、作物分区及喷灌系统工作特性,对干、支管进行布置。滴灌系统分干、支、毛三级管道,布置时应相互垂直。

c)竖井工程规划

1)竖井工程规划一般与排灌系统配合进行。竖井工程规划时要进行地下水资源估算,查清地下水储量、可采量及可利用量;计算降雨入渗补给,灌溉回渗补给,河渠引水补给及地下径流补给量;进行水资源采、供平衡计算,确定宜开采水层,合理规划井位、井距,确定井的数量。大面积开采地区,必须进行总体规划,避免造成地下水源的恶化和产生地面沉降。

2)竖井工程规划。包括井型选择、井数确定、井的平面布局等。

d)排灌电力工程规划

确定电力排灌设备总容量,受载系数和同时率,计算负荷量。合理布设变电站,确定主变容量和电压等级,确定馈线分布、负荷分配及保护方式,保证经济、有效、安全供电。

3.3.1.4道路规划

一般农村道路分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

项目区内道路网应尽量与水利工程渠系一致,沿水利沟渠布局,并与项目区外已有道路相连接,路宽选择参见附录A表A5。

3.3.1.5田块规划

a)规划要求

整理后的田块应有利于作物的生长发育,有利于田间机械作业,有利于水土保持,满足灌溉排水要求和防风要求,便于经营管理。

b)耕作田块方向

方向布置。?-45?耕作田块方向的布置应保障耕作田块长边方向受光照时间最长,受光热量最大,宜选用南北向。在水蚀区,耕作田块宜平行等高线设置;在风蚀区,则应与当地主

害风向垂直或与主害风向垂直线的交角小于30

c)耕作田块的长度

根据耕作机械工作效率、田块平整度、灌溉均匀程度以及排水畅通度等因素确定耕作田块的长度。田块边长一般为500-800米,具体可依自然条件确定。

d)耕作田块宽度

耕作田块宽度应考虑田块面积、机械作业要求、灌溉排水以及防止风害等要求;同时应考虑地形地貌的限制。下列为田块要求宽度参考数据:

机械作业要求宽度200-300米

灌溉排水要求宽度

防止风害要求宽度100-300米

200-300米

e)耕作田块形状

要求外形规整,长边与短边交角以直角或接近直角为好,形状选择依次为长方形、正方形、梯形、其他形状,长宽比以不小于4:1为宜。

f)耕作田块土壤

耕作田块土壤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土壤结构、土壤质地、土壤理化性质等。各地应因地制宜,提出符合当地条件的土壤质量改良要求。

g)耕作田块内部规划

根据地形、地貌、气候等自然特征及土壤质量要求,对耕作田块内部作进一步设计。

1)平原地区

水稻宜采用格田形式。格田设计必须保证排灌畅通,灌排调控方便,并满足水稻作物不同生育阶段对水份的需求。格田田面高差应小于±3厘米,长度保持在60-120米为宜,宽度以20-40米为宜。格田之间以田埂为界,埂高以40厘米为宜,埂顶宽以10-20厘米为宜。旱地田面坡度应限在1:500以内。

2)滨海滩涂区

滨海滩涂区耕作田块设计应注意降低地下水位,洗盐排涝,改良土壤,改善生态环境,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可采用挖沟垒田,培土整地方法。

以降低地下水位为主的农田和以洗盐除碱为主的滩涂田块田面宽宜应为30-50米,长宜为300-400米。

3)丘陵山区

丘陵山区以修筑梯田为主,根据地形、地面坡度、土层厚度的不同将其修筑成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坡式梯田等。具体规划要求如下:

--梯田规格及埂坎形态宜因地制宜,视地形、地面坡度、机耕条件、土壤的性质和干旱程度而定。梯田应尽量集中,并考虑防冲措施。

--梯田田面长应沿等高线布设,梯田形状呈长条形或带形。若自然条件允许,梯田田面长度一般不小于100米,以150-200米为宜。

--田面宽度应考虑灌溉和机耕作业要求,陡坡区田面宽度一般为5-15米,缓坡区一般为20-40米。

3.3.1.6防护林规划

包括整理过程中涉及的农田防护林、水土保持林、护岸固滩林、固砂林、海防林、防岸林、护路林和保护草等规划。

a)农田防护林规划

根据自然条件和土地利用的要求对林带配置方向、林带防护间距进行规划。规划应参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

b)其它防护林规划

水土保持林、护岸固滩林、固沙林、海防林、防岸林、护路林等其它防护林规划,应参照林业行政管理部门颁布的相关标准。

c)保护草规划

在水土流失和风沙危害的地区,在种树的同时种植草本植物,恢复草被,增加覆盖率,蓄水保土,防风固沙,减少径流和沙移。草场根据项目区地形、土壤、草被情况及固坡要求,与林业的工程措施配合进行规划。

3.3.1.7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

a)治坡工程规划

1)坡地梯田规划。包括水平梯田、隔坡梯田和坡式梯田规划。

2)鱼鳞坑与水簸箕工程规划。鱼鳞坑一般布置在坡地上部,上下两排呈"品"字形分布;水簸箕布置在较缓的坡地,集水凹地,根据集水面积、地面坡度等确定其大小和间距。

3)坡地蓄水工程规划。指对截留沟、蓄水池、水窑等工程设施的布局安排。

具体规定参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16543.1)

b)治沟工程规划

1)沟头防护工程。包括修筑土埝、树桩埝、截水沟埂及造林护沟。主要布局于沟头。

2)谷坊工程。布局在沟谷比降较大、沟谷狭窄、切割较深,一般难以耕作的山区。

3)淤地坝。布局在沟谷较宽、比降较小的沟谷中下游。

具体规定参照《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16543.3-1996)

c)治滩工程规划

主要是通过人工垫土、水力冲土办法,治理河滩地、淤地造田,包括修堤、改河道、引洪淤滩工程等规划。

d)防洪防潮工程规划

根据洪潮特点,合理确定堤围位置。按防洪、防潮标准,设计堤顶高程和堤线。联围筑堤工程,要合理联围布局,缩短防洪堤线,应对上下游、左右岸统筹安排,合理规划干、支流的联围和分流,并要进行联围水利计算。

e)潮排工程规划

包括潮排与机电排工程规划。通过潮位频率计算及围内水位推算决定排水方式,确定排水面积,潮排、抽排范围及配合方式,进行排潮工程布局。

f)引淡防咸工程规划

包括防咸标准、咸田淡水压咸用水量确定,淡潮期"偷淡"工程,筑闸拒咸工程及蓄淡工程等规划。蓄淡工程包括海滩地围海蓄淡,海港堵港蓄淡,挡潮堤蓄淡和围垦区内港道和低洼滩地蓄淡等规划。

3.3.2园地整理项目规划

园地整理项目规划是指对以种植果树、茶树、桑树、橡胶树等为主要用途的项目区,采用一定的工程措施,进行整治和改造,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土地产出率所做的部署和安排。3.3.2.1目标确定

根据社会需求与待项目区的区位条件、技术水平以及土地的适宜性和水资源条件,确定园地整理项目规划目标。

3.3.2.2园地种类的确定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确定园地的种类。

3.3.2.3园地小区规划

a)面积。根据地形条件、田间排灌工程、生产管理和机械操作的需要确定。

b)形状。平原地区以正方形为宜,丘陵地区以沿等高线走向等宽弯曲形状为宜,其它地区以

长方形为宜,。

c)方向。平原地区以南北向为宜,长边应与主害风向垂直。

3.3.2.4排灌渠系、防护林网规划

可参照耕地整理项目的相关内容进行。

3.3.2.5道路规划

项目区一般布设干道、支道、田间道和生产路。干道设在中部,呈十字形或井字形布局,外与村镇、公路相通,内与支路相接。支路一般垂直于干路,设于小区边界上,小区内设置田间道和生产路,供人畜行走和作业。

3.3.2.6生态环境保持工程规划

可参照耕地整理项目相关内容进行。

3.3.3林地整理项目规划

3.3.3.1目标确定

根据社会需求与项目区的地形、气候、土壤、水文、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周边土地的用途,确定林地整理项目规划目标。

3.3.3.2林地种类确定

根据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的要求确定林地的种类。

3.3.3.3树种的选择和配置

根据已确定的整理目的,按不同树种的生态习性,结合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和配置树种。

3.3.3.4道路规划

根据采伐、集材、营林、护林的要求规划道路网,并与林外的道路网连接。

3.3.4牧草地整理项目规划

3.3.

4.1目标确定

根据社会需求、项目区牧草地资源调查和评价结果以及地形和气候条件,确定牧草地整理项目规划目标。

3.3.

4.2放牧地规划

根据草地生产力和牧畜习性及便于管理的要求,划分季节牧地,合理配置各畜牧群固定放牧地段。在各放牧地段内划分轮牧小区,确定轮牧小区的数目、面积、位置及其配置。

3.4.3割草地规划

选择割草地,划分轮割区,制定轮割制度,确定贮草场的位置、面积及其内部配置。

3.5水面用地整理项目规划

3.5.1目标确定

根据社会需求,项目区地形、水文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确定水面用地整理项目规划目标。

3.5.2水源地保护规划

根据当地需水量、地形和水源地的来水条件,确定水源地的整治方式和保护范围。

3.5.3水产用地规划

根据气候和水域生态系统的特点,选择和确定水产养殖的种类和布局。

3.6村镇用地整理项目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项目区村镇人口预测、服务半径、土地适宜性、社会经济发展要求、区位条件等确定村镇数量、用地规模和布局。

3.6.1村镇数量和规模确定

a)按村镇地位和职能将其划分为村庄和集镇两个层次,并按规模划分为大、中、小三个等级,参见附录A表A6。

b)预测各层次、各级别村镇数量及人口数量。根据各层次、各级别村镇的服务半径及经营半径,结合项目区内现有村镇规模、布局情况,确定各层次、各级别村镇数量及人口数量。

c)各村镇用地规模

各村镇用地规模按下列公式确定:

S村镇=n×S人均×10-6

式中: S村镇--村镇用地规模,km2;

n--村镇人口,人;

S人均--人均建设用地,m2/人。

人均建设用地指标根据GB50188(见附录A表A7)确定,同时,应根据建设用地构成比例,进行人均建设用地的控制(见附录A表A8)。

3.6.2村镇用地评价

根据气候、水文、地质、地形、地貌等条件和农村居民点用地的建设要求,对村镇用地进行评价:

a)适用修建用地:是指地形平坦、坡度适宜、地质条件良好,没有水灾等危害的地段。若是扩建原村镇,一般要求村镇基础设施良好、建筑物布局合理。

b)基本适宜修建用地:是指必须采取一些工程准备措施才能修建的用地。

c)不宜修建的用地:指农业生产价值很高的丰产田或土地承载力低或地形坡度陡、常受自然灾害侵袭等用地。

3.6.3村镇用地布局

综合考虑当地的生产力水平、自然条件、生活习惯、生态环境、经营半径、服务半径、社会经济发展态势及村镇用地现状等因素,确定村镇用地布局。

当涉及多个村镇合并时,应征求相关村镇居民、单位与政府的意见,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村镇归并协议,并得到上一级人民政府的批准。

3.6.4村镇内部用地整理规划

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用地的建设规划进行村镇内部用地的土地整理,供水、道路、供电、通讯、灾害防治工程等用地规划参照GB50188。

3.6.5村镇的复垦整理

按照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要求需要搬迁的村镇,根据土地的适宜性实施村镇用地的复垦规划,以达到满足农业生产对用地要求。

3.4建设用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

4.1目标确定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项目区土地的适宜用途,当地的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确定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目标。

a)完善城市土地功能分区和布局;

b)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充分发挥土地资产效益;

c)增加绿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

4.2开发整理类型

a)新增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整理;

b)低容积率、高建筑密度、无规则、杂乱地区的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整理。

c)闲置和废弃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整理。

4.3原则

建设用地开发整理应以集约用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促进流通,繁荣经济,推进科学文化事业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为原则。

4.4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和布局

a)项目区建设用地构成按城市规划对该区的要求确定。

b)城市建设用地开发整理以提供适宜的城市建设用地为目标,同时根据城市规划对该区的用

地规划要求,布局各类用地。

4.5基础设施用地规划

以有利于生产、生活、建设和美化环境为原则,项目区按城市规划要求布局道路、供水、排水、供电、通讯系统,并制定保护环境的工程措施。

5土地开发项目规划

土地开发项目规划是指对荒山、荒地、荒水、荒滩涂等未利用的土地,采取工程或其他措施,使宜农荒地改造为可利用农用土地的统筹安排和具体部署。

5.1目标确定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当地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以及待开发土地资源的适宜用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确定土地开发项目规划目标。

a)增加耕地面积。

b)改善生态环境。

c)提高土地利用率。

d)增加土地收益。

5.2待开发土地适宜用途确定

以满足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对土地条件的最低要求为标准。根据土壤侵蚀程度、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文与排水条件、盐碱化改良条件、微地形起伏程度、温度条件和水份条件确定待开发土地适宜用途。

5.3原则

5.4土地利用结构确定

根据待开发土地的空间特性、区位因素、土地适宜用途、各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确定开发用地结构(具体参见农地及村镇用地整理项目规划),合理布局各业用地。大型的土地开发项目应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用地、居民点用地的合理配置以及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持工程措施用地的综合配套。

5.5配套设施规划

土地开发的主要配套设施有道路、灌排水、防洪、防涝、水土保持、防止风沙、改良盐碱、引水蓄淡等设施,各配套设施的规划参见耕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具体要求。

3.6土地复垦项目规划

土地复垦项目规划是指对在生产建设过程中,因挖损、塌陷、压占等造成破坏的土地,根据其可恢复能力的适宜用途,对其复垦后土地利用方向及配套设施作出的具体安排。

土地复垦类型包括水灾、地质灾害及其他自然灾害引起的灾后土地复垦,矿山开采引起的矿地复垦,各种污染引起的污染土地复垦。交通水利等已废弃的建设用地复垦。

3.6.1目标确定

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当地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实力以及待复垦土地资源的适宜用途,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确定土地复垦项目规划目标。

a)重建永久景观地形;

b)恢复土地生产能力;

c)提高土地利用率;

d)增加土地收益;

e)改善生态环境;

f)增加有效耕地面积。

3.6.2待复垦土地适宜用途确定

以满足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对土地性质的最低要求为标准,根据土壤侵蚀程度、地形坡度、土层厚度、土壤质地、水文与排水条件、盐碱化改良条件、微地形起伏程度、温度条

件和水份条件等确定待复垦土地的适宜用途。

3.6.3原则

a)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复垦土地资源,实现良性生态循环;

b)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以最少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c)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结构和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满足人民生活和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

3.6.4土地利用结构确定

根据待复垦土地的空间特性、区位因素、土地适宜用途、各业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要求,确定复垦用地结构(具体参见农用地及村镇用地整理项目规划),合理布局各类用地。大型的土地复垦项目应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面用地、居民点用地的合理配置以及沟渠、道路等基础设施和水土保持的工程措施用地的综合配套。

3.6.5配套设施规划

土地复垦的主要配套设施有道路、灌排水、防洪、防涝、水土保持、改良盐碱等设施,各配套设施的规划参见耕地整理项目规划的具体要求。

3.7大型工程破坏复垦

因大型工程建设,使部分土地破碎零乱,为合理、高效地利用土地,必须对其进行整理,若涉及到农用地及村镇用地整理,则按农用地及村镇用地整理项目规划要求进行,若涉及建设用地整理,则按建设用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要求进行。

3.8规划成果

3.8.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成果包括规划文本、规划说明、规划图件和规划附件。

3.8.1.1规划文本的主要内容

a)前言。简述规划的目的、任务、依据和规划期限。

b)项目区基本概况

1)项目区基本概况

2)自然条件。

3)自然资源

4)社会经济条件。

5)土地利用现状。

6)土地利用潜力状况。

7)土地政策、法规及相关的规定、标准。

c)规划目标与方针。简述规划目标和开发利用的方针。

d)规划方案

1)规划标准。

2)项目的总体布局及各项工程规划

3)各类用地指标调整计算

e)规划方案评价

对规划方案进行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评价,论证规划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f)实施规划的措施。根据项目区实际情况和存在问题,为了保证规划的顺利实施,可提出在组织领导、机构、经费、政策、科学研究、技术培训等方面需要采取的具体措施。所提出的措施应具有针对性、现实性和可操作性。

3.8.1.2规划说明的主要内容

a)编制规划的简要过程

b)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任务

c)规划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说明。规划方案的可行性研究、规划的多方案比较、规划的协调情

况及其他必要问题的说明。

3.8.1.3规划图件

a)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件包括主件和附件。

1)主件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

2)附件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或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图

b)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编制要求

1)比例尺:不小于1:10000。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应分幅编制。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的主要内容:

--境界线、土地权属界线。

--地类界及符号,线状地物,明显或重要地物点。

--现状图例应符合《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GB/T7929-1995)及《地形图图式》(GB/T5791-93)。

c)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编制要求

1)比例尺:不小于1:10000。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应以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现状图为基础进行编制。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图的主要内容:

--必要的地理要素。

--设计高程。

--水流方向。

--沟、路、林、渠及建(构)筑物等的位置。

--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布局

--权属界线

4)图面配置内容应包括:图名、图廓、方位座标、坐标系统、指北针、邻区名称、界线、图签栏等。图签栏应包括图名、图号、核定人、审查人、校核人、规划单位、制图单位、制图者、比例尺、制图时间等内容。

5)图例

图例应符合规范(见附录D)

3.8.1.4规划附件

a)规划方案审议及重要会议纪要

b)规划数据、图表等基础资料

c)涉及到村镇改造的项目区,应附上村镇建设规划图

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设计

4.1基本规定

4.1.1设计依据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设计以项目规划和设计任务书为依据。

4.1.2设计原则

(1)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要求。(2)工程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因地制宜。

(4)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兼顾。

4.1.3项目设计的类型

a)耕地整理工程设计

1)农田平整工程设计;

2)农田水利设施工程设计;

3)排灌电力工程设计;

4)农村道路工程设计;

5)农田生态防护林设计;

b)园地整理工程设计;

c)牧草地整理工程设计;

d)养殖水面用地整理设计;

e)林地整理工程设计;

f)水土保持工程设计;

g)城市、村镇用地整理设计;

h)废弃地复垦设计

i)土地开发工程设计。

4.1.4项目设计应由项目提出者委托有相应设计资质的单位进行。

4.1.5项目设计应由具有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批准权的单位审查批准。

4.1.6项目设计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要求。

4.2农田平整工程设计

4.2.1农田田面高程设计

4.2.1.1农田田面高程设计原则

a)因地宜制。

b)确保农田旱涝保收。

c)填挖土方量最小。

d)与农田水利工程设计相结合。

4.2.1.2农田田面高程设计

a)地形起伏小,土层厚的旱涝保收农田田面设计高程根据土方挖填量确定

b)以防涝为主的农田,田面设计高程应高于常年涝水位0.2米以上。

c)地形起伏大,土层薄的坡地的田面高程设计应因地制宜。

d)地下水位较高的农田,田面设计高程应高于常年地下水位0.8m以上。

4.2.2梯田田坎设计

4.2.2.1梯田田坎设计原则

a)安全稳定。

b)占地少。

c)用工省。

d)因地制宜选用田坎材料。

4.2.2.2梯田设计要素

梯田田面宽B,田坎外侧坡度a,原地面坡度I,田坎高H(见图1)。从图中可推算出各要素间关系式。

图1梯田断面要素

式中:

θ--原地面坡度;

α--埂坎坡度;

H--埂坎高度,(m);

B--田面净宽,(m);

Bn--埂坎占地,(m);

Bm--田面毛宽,(m);

B1--田面斜宽,(m)。

4.2.2.3梯田田坎设计

土质粘着力愈小或田坎愈高,田坎外侧应愈缓。田坎高度在3米以下的外侧坡,一般可选用45°~80°,田坎内侧坡可选用45°~60°。田坎稳定性要求按土力学方法进行计算。

4.3农田水利设施工程设计

4.3.1目的

保证适时适量提供,并满足作物不同生长发育阶段需要的人工补充水量。

农田水利设施工程有两类,一是配水工程,其作用是将适宜的水量从灌溉水源中取引出来,该项工程有蓄水工程、引水工程、提水工程和蓄、引、提相结合的工程等。二是输配水工程和田间工程,输配水工程的作用是将适宜的水(量)逐级输送并分配到田间,这类工程包括渠道或管道系统,以及系统上的建(构)筑物等,田间工程包括排灌沟渠、畦、格田工程以及土地平整工程等。

4.3.2设计标准4.3.2.1堤防工程的级别及设计标准

a)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及级别

1)堤防工程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确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护区内防洪标准较高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确定。堤防工程的级别应符合附录B 表B1的规定。

2)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巨大,影响十分严重的堤防工程,其级别可适当提高;遭受洪灾或失事后损失及影响较小或使用期限较短的临时堤防工程,其级别可适当降低。采用高于或低于规定级别的堤防工程应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当影响公共防洪安全时,应同时报有批准权的水利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3)海堤的乡村防护区,当人口密集、乡镇企业较发达、农作物高产或水产养殖产值较高时,其防洪标准可适当提高,海堤的级别亦相应提高。

4)蓄、滞洪区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根据批准的流域防洪规划或区域防洪规划的要求专门确定。

5)堤防工程上的闸、涵、泵站等建筑物及其他构筑物的设计防洪标准,不应低于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并应留有适当的安全裕度。

b)安全加高值及稳定安全系数

1)堤防工程的安全加高值应根据堤防工程的级别和防浪要求,按附录B表B2的规定确定。1级堤防重要堤段的安全加高值,经过论证可适当加大,但不得大于1.5米。

2)无粘性土防止渗透变形的允许坡降应以土的临界坡降除以安全系数确定,安全系数宜取1.5~2.0。无试验资料时,无粘性土的允许坡降可按附录B表B3选取,有滤层时可适当提高。特别重要的堤段,其允许坡降应根据试验的临界坡降确定。

3)土堤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附录B表B4的规定。

4)滨海软弱堤基上的土堤的抗滑稳定安全系数,当难以达到规定数值时,经过论证,并报行业主管部门批准后,可以适当降低。

5)防洪墙抗滑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附录B表B5的规定。

6)防洪墙抗倾稳定安全系数不应小于附录B表B6的规定。

4.3.2.2灌溉标准

a)设计灌溉工程时应首先确定灌溉设计保证率。南方小型水稻灌区的灌溉工程也可按抗旱天数进行设计。

b)灌溉设计保证率可根据水文气象、水土资源、作物组成、灌区规模、灌水方法及经济效益等因素,按照附录B表B7确定。

4.3.2.3排水标准

a)排涝标准的设计,暴雨重现期,应根据排水区的自然条件、涝灾的严重程度及影响大小等因素,经技术经济论证确定,一般可采用5-10年,或参照经国家或相关权威部门批准过的地区性提法。经济条件较好或有特殊要求的地区,可适当提高标准;经济条件目前尚差的地区,可分期达到标准。

b)设计暴雨历时和排除时间应根据排涝面积、地面坡度、植被条件、暴雨特性和暴雨量、河网和湖泊的调蓄情况,以及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等条件,经论证确定。旱作区一般可采用1~3d暴雨从作物受淹起l~3d排至田面无积水;水稻区一般可采用1~3d暴雨3~5d排至耐淹水深。具有调蓄容积的排水系统,可根据调蓄容积的大小采用较长历时的设计暴雨或一定间歇期的前后两次暴雨作为设计标准;排空调蓄容积的时间,可根据当地暴雨特性,统计分析两次暴雨的间歇天数确定,一般可采用7~15d。

c)农作物的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有关试验或调查资料分析。无试验或调查资料时,可按附录B表B8选取。

d)设计排涝模数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分析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根据排水区的自然经济条件和生产发展水平等,选用经过论证的方法计算。

e)设计排渍深度、耐渍深度、耐渍时间和水稻田适宜日渗漏量,应根据当地或邻近地区农作物试验或种植经验调查资料分析确定。无试验资料或调查资料时,旱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0.8~1.3m,水稻田设计排渍深度可取0.4~0.6m;旱作物耐渍深度可取0.3~0.6m,耐渍时间3~4d。水稻田适宜日渗漏量可取2~8mm/d(粘性土取较小值,沙性土取较大值)。f)有渍害的旱作区,农作物生长期地下水位应以设计排渍深度作为控制标准,但在设计暴雨形成的地面水排除后,应在旱作物耐渍时间内将地下水位降至耐渍深度。水稻区应能在晒田期内3~5d将地下水位降至设计排渍深度。土壤渗漏量过小的水稻田,应采取地下水排水措施使其淹水期的渗漏量达到适宜标准。

g)适于使用农业机械作业的设计排渍深度,应根据各地区农业机械耕作的具体要求确定,一般可采用0.6~0.8m。

h)设计排渍模数应采用当地或邻近地区的实测资料确定。无实测资料时,可采用公式(2):式中:qh--设计排渍模数,m3/s?km2;

μ--土壤给水度(释放水量与土壤体积的比值);

H--地下水位设计降低深度,m;

T--排渍历时,d。

i)改良盐碱土或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的地区,其排水标准除应执行上述各条规定外,还应在返盐季节前将地下水控制在临界深度以下,地下水临界深度应根据各地区试验或调查资料确定。无试验或调查资料时,可按经验值确定,其数值可查附录B表B9。

4.3.2.4防洪标准

a)蓄水枢纽工程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附录B表B10确定。

b)引水、提水枢纽工程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附录B表B11确定。

c)灌排建筑物、灌溉渠道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附录B表B12确定。

d)潮汐河口灌排(兼挡潮)建筑物的防洪标准,应根据其级别按附录B表B13确定。

e)灌区内必须修建的排洪沟(撇洪沟),其防洪标准可根据其洪流量的大小,按重现期5~10年确定。

f)灌区内防洪堤或挡潮堤的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护对象的重要程度和受灾后损失的大小,

按GB50286的规定确定。

4.3.2.5灌排水质标准

a)以地面水、地下水或处理后的城市污水与工业废水作为灌溉水源时,其水质均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b)在作物生育期内,灌溉时的灌溉水温与农田地温之差宜小于10℃。水稻田灌溉水温宜为15~35℃

c)灌区内外农田、城镇及工矿企业排入灌排渠沟的地面水和污水水质必须符合GB3838和GB8978的规定;回灌地下水的水质除应符合上述规定外,还应符合GB5084的规定。

4.3.3蓄水工程设计

蓄水工程是指通过人工修筑工程的方法拦蓄天然降水或利用地下水,以供灌溉用。本项工程应由有资质的水利工程设计部门专门负责。

4.3.3.1设计要求

a)灌溉供水水库工程设计,应以项目规划和灌区灌溉设计标准为依据。

b)大、中型灌溉供水水库工程设计规模应根据灌溉设计保证率、水资源的可利用条件、灌溉用水量和其他用水量等,经调节计算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c)以灌溉水稻为主的水库,应采用分层取水的方式。取水口的分层及底部高层应根据当地或相邻地区水库的水温与水深相关关系及其季节性变化的特点等分析确定。大、中型水库可采用塔式取水建筑物,小型水库可采用卧管式取水设施。

4.3.3.2用作农田水利设施的水库

蓄水量在10万~1000万立方米范围内,筑坝材料应因地制宜,采用当地材料,如土料、砂砾、石料以及混凝土。

4.3.3.3水库工程

包括挡水建筑物、放水建筑物和溢洪道。挡水建筑物即蓄水坝,是水库的主体工程,按建筑材料分,蓄水坝分土坝、堆石坝、土石混合坝,习惯上还包括浆砌石坝等。

4.3.3.4水库位置

应充分利用天然地形,根据经济与安全原则考虑。坝址尽可能选择河谷较窄,库内平坦的地形,地质可靠,不漏水,不坍塌,不滑动;水源可靠,有足够的来水量的地段,集雨面积应是灌溉面积的1.5倍以上;坝址附近有足够的适宜筑坝材料。坝址尽可能接近灌区,缩短渠道线路长度,减少渠系建筑物数量和沿途渗漏及蒸发损失;要注意保护库区内的山林绿化,防止水土流失,避免造成水库淤积。

4.3.3.5设计内容

包括水库容积、来水量、用水量计算和水库建筑物设计。

4.3.4引水工程

4.3.4.1渠首引水工程设计

应根据河(湖)水位、河(湖)岸地形、地质条件和灌溉对引水高程、引水流量的要求,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后选择采用无坝引水或有坝(闸)引水方式。

4.3.4.2渠首工程布置方式

当河(湖)岸地形较陡、岸坡稳定时,渠首工程宜采用岸边式布置;当河(湖)岸地形较缓、岸坡不稳定时,可采用引渠式布置。

4.3.4.3引水角度、宽度

无坝引水的渠首的引水角度宜取300-600。引水角前沿宽度不宜小于进水口宽度的2倍。

4.3.5灌溉泵站设计

4.3.

5.1灌溉泵站设计

应对扬程、流量、泵的数量进行计算,泵址应根据地形、地质、水流、动力源等条件确定。

4.3.

5.2泵站设计内容

应进行泵房、泵房机电设备、进、出水管系及配套设施的设计计算。

4.3.

5.3灌溉泵站设计标准

详见〈〈泵站设计规划〉〉GB/T50265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划〉〉GB50288-99。

4.3.6机井设计

4.3.6.1机井设计

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和地下水资源可利用情况进行设计,并进行技术经济比较确定。

4.3.6.2机井设计内容

应计算机井最大可能出水量、最大可能水位降落值,单井、群井影响半径、机井数量、井距。详见〈〈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4.3.7灌溉输配水工程

输配水工程的作用是将适宜的水量逐级输送并分配到田间。这类工程包括渠道或管道系统及相应的建筑物等。

4.3.7.1灌溉渠道系统设计

a)输配水渠道系统通常分为干、支、斗、农渠四级。各级渠道上可根据需要修建渠系建筑物,包括分水闸、节制闸、渡槽、跌水、陡坡、倒虹吸、桥梁、涵洞、涵管和量水建筑物等。b)灌溉渠道系统设计包括横断面设计和纵断面设计。灌溉渠道设计流量计算及渠道横断面、纵断面设计具体方法参见附录C中C1、C2、C3。

4.3.7.2灌溉管道系统设计

a)灌溉管道系统组成及配置

1)灌溉管道系统可根据地形、水源和用户用水情况,采用环状管网或树枝状管网;

2)各用水单位应设置独立的配水口。配水口的位置、给水栓的型式和规格尺寸,必须与相应的灌溉方法和移动管道连接方式一致;

3)各级管道进口必须设置节制阀,分水口较多的输配水管道,每隔3~5个分水口应设置一个节制阀;管道最低处应设置排水阀;

4)水泵出口逆止阀或压力池放水阀下游,以及可能产生水锤负压或水柱分离的地方安装进气阀;

5)管道的驼峰处或长度大于3km但无明显驼峰的管道中段安装排气阀;

6)水泵出口处(逆止阀下游或闸阀上游)安装水锤防护装置。

7)在适当位置设置压力、流量计量装置。

b)地下灌溉渠道断面形状

1)圆形管,以预制混凝土管套接埋设或现场浇制。

2)马蹄形管,上圆下方,可以预制构件装配,也可现场浇制。

3)椭园形,宜现场浇筑。

c)灌溉管道系统设计;

1)系统进口设计流量应根据全系统同时工作的各配水口所需要设计流量之和确定,设计压力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如局部地区水压不足,提高全系统工作压力又不经济时,可另行增压;部分地区水压过高时,应安装减压装置。

2)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和局部水头损失计算可详见附录C中C4的有关部分。

1.5m/s,超出此范围时应经技术经济比较确定。?3)管道设计流速应控制在经济流速0.9 4)管道的纵、横断面应通过水力计算确定,并应验算输水管道产生水管道产生水锤的可能性及水锤压力值。管道转角不应小于90°。

5)输水管道的强度可按下列各种荷载组合情况进行计算;

--填土和运输工具对放空管道的压力

--管道中水的工作压力、土压力和运输工具压力;

--管道中产生水锤时的水压力和土压力。

d)管材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

1)所选管材的工作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灌溉管道系统分区或分段的设计工作压力。

2)固定管道宜优先选用硬塑料管、钢丝网水泥管或钢筋混凝土管,选用钢管、铸铁管时,应进行防腐蚀处理。

3)所选管材外形、规格、尺寸、公差配合和技术性能指标必须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规定,管材使用年限应符合SL72的规定。

4)所选管材必须经国家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抽检合格。

e)千亩以上连片的灌溉管道系统,宜采用优化方法进行设计。

4.3.7.3渠道防渗工程设计

a)渠道防渗工程是节约用水、保护水土资源、提高水的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

b)渠道防渗工程设计应结合地区的自然条件、灌区规模、水资源丰缺情况以及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诸因素综合评价,经论证确定,优选符合当地具体条件的防渗工程。

3)防渗材料的运用应坚持因地制宜、就地取材、量力而行和符合生态环境保护的原则。可选用土料、砌石、塑膜材料、沥青混凝土、混凝土等材料。各种材料的防渗性能应经过科学试验,材料配合比应经过试验确定。详见SL18。

4.3.7.4喷灌、滴灌系统设计

喷灌系统一般包括水源、动力、水泵、管道系统及喷头等部分。喷灌系统设计包括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的设计及计算喷头数、支管数、管道系统的水头损失及水泵选择动力功率。

滴灌系统一般包括压力源、输配水管路、滴头等部分。滴灌系统设计确定系统用水率、确定系统面积及进行滴灌系统布置设计、滴灌系统水力设计。

具体方法参见附录C中C4、C5。

4.3.8农田排水工程设计

农田排水工程,根据排水的目标基本分为除涝降低地下水位和洗盐除碱二种类型。

4.3.8.1排水方法

有明沟排水、暗沟排水、竖井排水以及生物排水法。按照排水在地面水水位与容泄区水位之间垂直距离,也可分为自流排水和机械抽排水。

4.3.8.2排水系统

由田间排水集水沟、各级输排水沟道、承泄区以及附属其上的控制建筑物(水闸)、交叉建筑物(涵洞、渡槽、倒虹吸、桥梁等)、联接建筑物(跌水、陡坡)组成。

4.3.8.3农田排水工程断面设计

应进行排水沟纵断面设计和排水沟横断面设计。

排水沟设计流量、排水沟设计水位计算及排水沟纵断面、横断面设计具体方法参见附录C 中C6。

排水暗管埋深、间距、设计流量、管径及比降的具体计算方法参见附录C中C7。

4.4排灌电气工程设计

4.4.1电力电压要求

根据电力排灌站的特点、重要性,确定电动机的额定电压、单机容量及台数。200KW以下的电动机额定电压一般采用380V,200KW及以上的电动机额定电压一般采用6KV。

4.4.2电气主接线的设计

4.4.2.1电气主接线的设计的原则

a)满足电动机起动要求。

b)尽可能与成套设备标准方案相符合。

c)不影响近区农村电安全。

4.4.2.2电气主接线设计

根据电力排灌站安装的电动机额定电压、单机容量、台数及供电电网情况确定电气主接线、供电电网、输送容量,输送距离的关系,一般可参考附录B表B14。

a)一般排灌站在非排灌季节短时停电对排灌形影响不大,其主接线可以比较简单,可采用一回路电源进线,一台主度压器,单母线接线。

b)短时停电对排灌站排灌影响较大,其主接线的可靠性要求相应提高,可寻找二个电源,采用二回进线,母线分段等。

c)排灌站专用变电站的电压多为35/6kv、35/0.4kv、10/0.4kv。变电所一般为露天布置,电动机配电装置放在机房内。.

4.4.3配电装置设计

4.4.3.1配电装置组成

低压配电屏,动力,照明配电箱高压开关箱。

4.4.3.2配电装置的确定

根据额定电流,内部电器设备要求及安装要求确定低压配电屏,动力照明配电箱和高压开关箱的型号,500V以下低压动力系统中,多采用BDL-1,PGL型配电屏,其主要技术数据见附录B表B15,动力照明配电箱普遍采用XL(F)-14、XL(F)-15型,其主要技术参数见附录B表B16,高压开关箱大多采用固定式GG-1A(F)型。

4.4.3.3室内配电装置布置

a)室内配电装置布置的尺寸,与电气设备的电压等级、操作元件的型式以及载流部分两侧是否有廊道等因素有关。不同相带电部分之间,带地部分与接地部分之间,带电部分与建筑物其它部分间的最小距离见附录B表B17,设计尺寸要略为放大,以便安装和检修。配电装置前面的走廊宽度,应保证设备搬运和维护方便,但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设备一面布置时1.0米

设备两面布置时1.2米

对于有开关及隔离开关操作机构的走廊,其宽度应为

设备一面布置时1.5米

设备两面布置时2.0米

b)高低压母线空墙安装,载流母线的布置距地面应有2.5m以上的高度。

c)电缆与导线敷设,排灌站采用的电缆和绝缘导线,在数量较少时,一般穿管敷设。

1)管内穿一根电缆时,电缆管内径为电缆外径的1.5倍。

2)一根管子内穿过多根绝缘导线时,导线的总载面一般不大于管子截面的40%。

3)电缆弯曲半径一般为15d(d是电缆外径)。

4.5农村道路工程设计

农村道路是乡镇道路网的延伸,沟通乡镇、村庄与田块之间的联系。设计应参考交通管理部门和农业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相关道路设计的标准。

4.5.1项目区内的农村道路

按主要功能和使用特点可分为干道、支道、田间道路等三大类。

4.5.2干道、支道技术要求:

4.5.2.1交通量

根据旺季交通运输及生产运输车流量保证率确定

A=2N/dP

式中:A--交通量(辆/昼夜)

N--一定时段内的年平均货运量(吨)

D--汽车运输期(天)

P--每辆汽车平均载重量(吨)

4.5.2.2道路宽度

干道路面宽6-8米,路基宽10-12m,高出地面0.7-1.0m,支道路面宽3-6m,路基宽度5-8m,高出地面0.5-0.7m。

4.5.2.3道路纵坡

主要指干道。平原地区一般应小于6%,丘陵山区应小于8%,个别大纵坡地段以不超过11%为宜。

4.5.2.4道路弯道半径

根据地形、工程难易及行驶安全确定。平原区或丘陵区弯道半径不小于20米,山区最小半径可为15米;对翻山越岭回头弯道半径一般取12m。

4.5.3田间道路设施设计原则

a)道路中心线以平直线为主,路长最短,联系简捷。

b)道路坡度、转弯角度等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规定的技术要求。

c)应与田、林、村、渠、沟等项目设施布局相协调,有利于田间生产的管理。

d)保护生态环境,防止水土流失。

4.5.4田间道与生产路技术要求

4.5.4.1田间道

主要为货物运输,作业机械向田间转移及为机器加油、加水、加种等生产操作过程服务。路宽宜为3-4米。

4.5.4.2生产路

为人工田间作业和收获农产品的运输服务。路宽宜为1米左右。

4.5.5田间道纵坡

4.5.5.1最大纵坡

宜取6-8%

4.5.5.2最小纵坡

以满足雨雪水排除要求为准,一般宜取0.3-0.4%,多雨地区宜取0.4-0.5%。

4.6农田生态防护林设计

4.6.1设计原则

a)应结合当地最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进行防护林设计。

b)建立以农田生态防护林为主,多林种相结合的综合防护体系。创造新的农业地理景观,建立结构合理、良性循环的农业生态系统。

c)统一规划,全面整治。实行山、水、田、林、路、村统一规划,综合治理。

e)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4.6.2林带结构设计

根据地形、气候条件、风害程度和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林带结构、种类、高度、宽度及横断面形状。

4.6.3林带走向设计

林带走向一般与主害风垂直,偏角不得超过30°。在一般灌溉地区,林带应尽量与渠向一致。

4.6.4林带间距和网格面积确定

4.6.4.1主副林带间距

根据土壤条件、防护林类型、害风频率、害风最大风速和平均风速、林带结构和疏透度、林带高度和有效防护距离;同时考虑灌溉条件、地物、地形、田块形状、原有渠系和道路分布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 土地整理是指在一定区域内,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土地整理专项规划,对田、水、路、林、村等实行综合整治。下面是有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欢迎参阅。 乡镇土地整理项目工作实施方案范文1 1.建设任务目标 1.1项目范围 项目区位于定远县东部,距县城约16km,地理位置为东经1175046〃~1175307〃,北纬323205〃~323412〃,项目区东接池河至练铺碎石路,南邻青春河,西为在建的京沪高速铁路,北为刘铺至青岗碎石路。涉及高刘村、刘铺村、青岗村三个行政村23个村民组,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 1.2 项目建设规模和投资规模 根据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财政厅皖国土资〔20xx〕1358号文件《关于下达20xx年省级投资土地整理开发项目计划的通知》,项目区土地总面积1024.3780公顷。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平整土地,归并零星田块,水塘挖深加固,小塘并大塘,合理布局灌排沟渠、

田间道路和防护林带等,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完善基本农田建设,建设成高产农田区。 项目总投资3553.35万元,平均每公顷投资3.4688万元。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面积31.9231公顷,新增耕地率3.12%。 1.3 项目工期 根据项目区气候和农时等条件,项目计划总工期16个月,跨2个年度,初步安排20xx年9开工,20xx年12月全面完成。 1.4项目主要工程建设内容 1.4.1土地平整建设工程 从总体上讲,土地平整应尽量满足项目区内自流灌溉、自流排水的要求:从细部来看,以规划田块为单位对项目区内的坑塘、废弃河道等零星地块统一平整,重新规划田、沟、路、林、平整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 土地平整拟采用机械整平,按照划分的田块,就近推填土方,尽可能减少土方的运输距离。土地平整土方分两部分,一是表土剥离回填土方,为了使平整后的耕地土质适合种植作物,对平整深度较大的田块需采取表层熟土剥离,临时堆放,待平整完成后再回填,在充分听取当地土地部门和农户的意见后,拟对于挖深超过0.6m的田块采取表土剥离,根据项目区现有土壤质地分布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表格与规程完整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 验收规程(修订)》 (征求意见稿) 二〇〇六年月日 目录 1总则 (1) 2术语 (1) 3验收条件 (2) 4工程中间验收 (3) 5项目组织管理和制度执行验收 (5) 6资金使用管理验收 (5) 7权属和效益验收 (5) 8项目竣工验收 (6) 9项目技术档案 (8)

10附录 (8) 附录A:质量评定项目分解 (8) 附录B:工程质量评定 (12) 附录C:分部工程验收签证格式 (15) 附录D: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17) 附录E: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19) 附录F:初步验收报告格式 (21) 附录G:竣工验收报告格式 (23) 附录H:竣工验收主要报告编制大纲 (26) 附录I: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35) 附录J:验收备查资料目录 (36) 附录K:工程验收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核查表 (37) 附录L: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归档资料分类表 (39) 总则 1.1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完善验收手段、强化竣工验收,使验收工作制度化、规化,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参照执行。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分为: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1.5验收工作应及时组织进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1.6验收工作由验收组负责,验收结论必须经验收组2/3以上成员签字同意。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验收组研究确定处理意见。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有1/2以上验收组成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验收主持单位或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1.7验收组应对验收容提出明确的认定意见,验收组成员对验收结论有保留意见时,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明确记载,并由保留意见人签字。 1.8验收存在遗留问题时,验收组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提出处理意见,并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间、检查验收单位。 2 术语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建筑施工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进度计划提要:工程量情况施工进度计划、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安排计划,由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所决定 更多建筑学堂 土地整理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我公司若有幸中标,我们将组织本单位最强大的施工领导班子,选派具有丰富道路施工经验的项目经理,配足够的有经验的施工技术人员和指挥调度人员,并将机械、设备、施工人员及时调运进入施工场地。完善开工前的所有后勤工作和准备工作,确保在规定工期内完成本标段的全部工程内容。 1. 工程量情况 施工进度计划、机械设备配置及劳动力安排计划,由工程量及工期要求所决定。 本工程项目的主要工程数量情况见附表《主要工程数量表》。 2. 进度计划 根据工程量、现场条件及工期要求,结合本工程实际情况,计划在240个日历天内完成本投标段内所有招标工程内容。具体开工日期由业主确定。 工程沿线采用流水作业与交叉作业相结合的施工布署方案,各分项工程工期安排如下: 一、施工准备:15天 二、土地整理项目:210天 三、田间道路工程:120天 四、农田水利工程:180天 五、中心村附属工程:90天 六、工程清理及验收:15天。 施工进度计划详见附图表《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

3. 施工进度计划的控制与实施 1、目标控制:实行总目标控制,在150天全面完成招标文件中的所有工程内容。 2、编制施工进度计划:以工程总进度计划为主线,以分项工程进度计划为各阶段控制站点。 3、制定专业班组作业时间计划,拟定各专业班组的作业时间计划。 4、进度计划的实施:及时检查进度计划的实施情况,及时调度安排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进度计划。 、施工记录:做好施工记录对施工作业人员、机具、材料进场等进行详细备案,并对照进度计划是否按规定时间完成。 6、人力、机具管理:劳动力、机具实行动态管理,针对各阶段施工情况,投入足够的劳动力和机械设备。 7、进度计划调整:及时协调各专业之间进度落实时出现的相互干扰,施工时间相互冲突的工序应作适当的调整,确保工程如期完成。 更多建筑学堂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合同样本

编号:_____________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合 同 发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承包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签订日期:_______年______月______日

第一部分合同协议书 发包方: 承包方: 为实施省级投资工程项目第五标段(以下简称项目),经过公开招标,发包方已接受承包方对该项目的投标。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合同法》、《X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施工招投标管理实施细则》、《X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变更暂行办法》、《X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管理暂行办法》、《XXX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和项目的具体情况,经双方协商一致,签订本合同。 第一条工程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地点: (3)工程内容: (4)承包范围: 第二条工期。本工程总工期60天(日历天),自合同签订之日起计算。 第三条工程质量等级:达到国家和省级现行土地开发整理标准、项目验收规范以及本项目规划设计方案的要求。 合同价款:人民币(大写:贰佰叁拾伍万柒仟捌佰壹拾贰元伍角陆分) (小写:¥2357812.56元) 第二部分通用合同条款 第六条词语定义及合同文件 1、词语定义

通用合同条款、专用合同条款中的下列词语应具有本款所赋予的含义。(1)通用合同条款:是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及建设工程施工的需要订立,通用于建设工程施工的条款。 (2)专用合同条款:是发包方与承包方根据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结合具体工程实际,经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条款,是对通用条款的具体化、补充或修改。(3)承包方项目经理:指承包方在专用条款中指定的派驻施工场地的全权负责人。 (4)设计单位:指发包方委托的具有相应工程设计资质等级负责本工程设计的单位。 (5)监理单位:指发包方委托的具有相应工程监理资质等级对工程合同履行实施管理的单位。 (6)总监理工程师(总监):指由工程监理单位委派常驻施工现场实施管理的全权负责人。 (7)合同价款:指承包方按合同约定完成了包括缺陷责任期内的全部承包工作后,发包方应付给承包方的金额,包括在履行合同过程中按合同约定进行的变更和调整。 (8)工期:指承包方在投标函中承诺的完成合同工程所需的期限。 开工日期: 竣工日期: (9)天:除特别指明外,指日历天。合同中按天计算时间的,开始当天不计入,从次日开始计算。期限最后一天的截止时间为当天24:00。 (10)图纸:指合同指定的工程图纸,以及由发包方提供或由承包方提出并经发

土地开发整理验收报告

土地开发整理验收 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中国西部某场二连等6个连队土地整治(节水灌溉)项目初步验收报告 西部某场土地整治项目初步验收组 9 月 28 日 一、初步验收工作情况 1、参加验收有关单位 项目初步验收工作由中国项目实施管理领导小组主持,项目办公室(西部某场)具体承办。参加验收的单位有师、团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成员、监理单位、质量监督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实施单位和其它有关单位。 2、验收组成员 项目初步验收工作组组长由师项目领导小组组长担任。验收工作组分综合资料组、工程质量组、财务组、组成成员名单为国土局、水利局、审计局、农业局、监察局、财务局、发改委、设计院、质量安全监督站、国土局。 3、验收依据、时间、方法初步验收依据 1.《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暂行办法》。 2.《土 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规程》。 3.《某省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实施办法(试行)》。 4.《某省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自查工作》等。工程质量两组、财务组、综合资料组。 2 2020年4月19日

1.工程质量组:按照工程批准设计内容,对工程规模、建设标 准、工程量及工程运行情况,进行现场抽查,对施工记录, 监理报告及质量评定,档案资料进行了抽验,并对首部泵 房、机电井、过滤器、地埋干管、 地面支管等材料进行了外观检查和实际布设计情况抽验。 2.财务组:经过对会计凭证、原始票据及项目工程财务决算报 表的检查,对国家投资项目资金到位情况、财务资金管理制 度执行情况、财务核算及科目使用情况进行了检查。 3.综合资料组:经过翻阅项目竣工报告、可研报告、项目立项 申请、批准文件及变更设计批准文件、规划设计和预算书、 有关项目的合同书、协议书和任务书、项目实施方案、项目 招标有关文件及资料、项目工程监理单位提交的监理资料、 项目工程施工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项目材料预算与审计报 告、项目投资效益分析报告、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项目 实施单位总结报告及与工程有关的影像资料等有关档案资 料,检查项目档案资料是否齐全。 二、制度执行情况 1. 公告制 8月12日招标公告经过某省日报和某省政务网两种媒体发布,6月12日至6月17日售标书,7月21日正式开标。招标结束后,项目某县在团部及所在连部发布项目基本情况公告,设置公示牌。 3 2020年4月19日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总结报告

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双坪村土地整理项目 施 工 总 结 报 告 编制单位:重庆昌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编制日期:2015年11月1日

一、工程概况: 本项目区位于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北部,涉及三教镇的双坪村狮子山社、石碾沟社、瓦店子社、雷打石社、王家桥社、张家坡社和高牌社。项目区东西长约3.2km,南北宽约3.6km,地理坐标在东经105°50′25″~105°52′20″,北纬29°29′53″~29°31′51″之间。项目区东以永铜公路为界,西以坪村石碾沟社的溪沟为界,北以双坪村与永坡村交界处的苗圃为界,南以双坪村与利民村的村界为界。项目区范围线主要是以权属界和地类界为界线。 本项目于2009年由重庆市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申报,同年向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提交了可行性研究报告。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于2010年批复为市级土地整理项目,批准该项目建设规模为433.61hm2,新增耕地为37.83hm2,总投资1223.82万元。该项目由重庆市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委托重庆瑞升资产土地评估有限责任公司进行该项目的规划设计。项目入库备案后于2012年2月进行公开招投标,由重庆昌林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中标,并由重庆渝兴监理工程有限公司进行监理。 由于“西三环”(永川-铜梁)高速公路在该项目入库备案后规划南-北方向贯穿整个项目区,在项目区内征地面积为15.65hm2,造成项目建设规模减少,部分原规划的道路、沟渠等工程因西三环建设需要调整线路或取消修建。 由于项目区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耕地进行了流转,采用集中经营方式,导致原设计的土地平整工程实施方式不适宜现在的经营方式,需对土地平整工程位置及设计方式进行调整。 经重庆市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向重庆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请示,并征得监理单位和施工单位意见后,同意对该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变更,因此重庆市永川区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委托重庆瑞升土地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对重庆市永川区三教镇双坪村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方案进行变更。 本项目原规划设计总投资为1223.82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为1069.46万元,占总投资的97.39%(包括土地平整工程费236.07万元;农田水利工程费422.45万元;田间道路工程费409.23万元;其他工程费1.70万元);其他费用为130.36万元(前期工作费59.14万元;工程监理费

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划分表

TJL30 工程项目划分报审表 (监理[成汇 ]项分 01号) 合同名称: XXX本农田整理项目 合同编号: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监理机构填写。监理机构、承包人各1份,发包人2份。

关于XXX(2)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备案的报告 XXX资源局: 按照你单位印发的《关于塔XXX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划分方案核定表的通知》要求,现把的项目划分上报你单位备案,请审核。 附件1:XXX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编制说明 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附件1 XXX等(2)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 项目划分 (补充资料) XX公司 年月日 编制说明 一、工程项目划分的依据:

XXX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参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对工程项目划分的规定,同时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和图纸会审等有关文件。 二、工程项目划分的原则: 1、按拟定的施工计划和作业进行划分。 2、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对工程项目划分的规定,为统一该工程的项目划分,提高操作实用性、降低操作难度,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四级划分。 3、本次划分针对施工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划分; (1)单位工程:按中标标段分; (2)分部工程: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等划分分部工程; (3)单元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按每条道路作为一个单元工程;滴灌工程按干管为一单元,每一分干管为一单元、建筑物工程按每一个建筑物为一个单元工程;渠道工程按每条为一个单元工程;水闸工程按每座为一个单元工程;涵洞按同一种型号为一个单元工程,输电线路按每条线路为一个单元工程。 本工程共分为 2个单位工程;10个分部工程;986个单元工程。 三、编号注释: TZ——————1———————A———————03

土地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 (征求意见稿) 二〇〇六年月日

目录 1总则 (3) 2术语 (4) 3验收条件 (5) 4工程中间验收 (6) 5项目组织管理和制度执行验收 (11) 6资金使用管理验收 (11) 7权属和效益验收 (12) 8项目竣工验收 (13) 9项目技术档案 (17) 10附录 (19) 附录A:质量评定项目分解 (19) 附录B:工程质量评定 (24) 附录C:分部工程验收签证格式 (30) 附录D:单位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32) 附录E:单项工程验收鉴定书格式 (35) 附录F:初步验收报告格式 (38) 附录G:竣工验收报告格式 (41) 附录H:竣工验收主要报告编制大纲 (47)

附录I:验收应提供的资料目录 (63) 附录J:验收备查资料目录 (64) 附录K:工程验收施工质量检测资料核查表 (65) 附录L: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归档资料分类表 (67)

1 总则 1.1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完善验收手段、强化竣工验收,使验收工作制度化、规化,特制定本规程。 1.2本规程适用于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参照执行。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分为: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1.5验收工作应及时组织进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交付使用或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1.6验收工作由验收组负责,验收结论必须经验收组2/3以上成员签字同意。 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验收组研究确定处理意见。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有1/2以上验收组成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验收主持单位或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决定。 1.7验收组应对验收容提出明确的认定意见,验收组成员对验收结论有保留意见时,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明确记载,并由保留意见人签字。 1.8验收存在遗留问题时,验收组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提出处理意见,并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间、检查验收单位。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工艺

一、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一)总体施工方案 施工准备完成后,组织人员、机具进场,首先进行清表,再进行路基整形,做路面及附属工程。 水泥混泥土面层施工: 施工准备→摊铺→振捣→工作缝处理 (二)技术方案选择 1、采用推土机将路基用地范围内清表后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标准及施工方法符合要求; 2、路槽整形采用刮平机,局部人工配合; 3、道路基层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车运输,轨道式摊铺机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砼摊铺机摊铺,混凝土振捣。 (三)施工顺序安排 先地上后道路:施工准备→清表→地基处理→路基填筑成型→施工路面稳定层→铺设砼路面→竣工清理。 二、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一)质量管理措施 1、建立权威、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专职检查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按规程及公司工艺标准施工。 3、严格按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相应《质量手册》及《程

序文件》的要求执行。 (二)安全管理措施 1、成立有主要领导参加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调配责任心强的干部任专职安全检查员。 2、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对所有施工人员均进行上岗前的安全培训,组织学习上级颁发的文件法规。 3、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三)施工队伍管理措施 1、项目管理 投入项目动态管理软件一套,利用施工前锋线原理对整个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合理优化,即时调度。项目经理部在公司总部领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按照具有本公司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高效组合优化社会生产要素,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章,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保证实现我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对业主的承诺。 2、合同管理 (1)项目部人员认真学习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文本,全面理解合同,在工程实施中,以合同为依据,自始至终贯彻执行到整个总承包施工管理全过程。 (2)以合同为依据,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将由项目总工程师签发后实施。 3、计划管理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工艺

一、主要施工技术措施 (一)总体施工方案施工准备完成后,组织人员、机具进场,首先进行清表,再进行路基整形,做路面及附属工程。 水泥混泥土面层施工: 施工准备T摊铺T振捣T工作缝处理 (二)技术方案选择 1、采用推土机将路基用地范围内清表后对原地面进行碾压,压实标准及施工方法符合要求; 2、路槽整形采用刮平机,局部人工配合; 3、道路基层采用拌和站集中拌和,自卸车运输,轨道式摊铺机进行混凝土面层铺筑砼摊铺机摊铺,混凝土振捣。 (三)施工顺序安排 先地上后道路:施工准备T清表T地基处理T路基填筑成型T施工路面稳定层T铺设砼路面T竣工清理。 二、主要施工管理措施 (一)质量管理措施 1、建立权威、系统的质量管理体系,配备专职检查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 2、加强过程控制,严格按规程及公司工艺标准施工。 3、严格按ISO9001 国际质量管理体系相应《质量手册》及《程序文件》的要求执行 (二)安全管理措施

任专职安全检查员。 2、加强人员安全培训,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对所有施工人员均进行上岗前的安全培训,组织学习上级颁发的文件法规。 3、严格按安全操作规程施工。 (三)施工队伍管理措施 1、项目管理 投入项目动态管理软件一套,利用施工前锋线原理对整个项目进行动态管理,合理优化,即时调度。项目经理部在公司总部领导下充分发挥企业的整体优势,按照具有本公司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高效组合优化社会生产要素,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章,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的科学化管理体制,保证实现我公司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及对业主的承诺。 2、合同管理 (1)项目部人员认真学习与业主签订的合同文本,全面理解合同,在工程实施中,以合同为依据,自始至终贯彻执行到整个总承包施工管理全过程。 (2)以合同为依据,编制本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将由项目总工程师签发后实施。 3、计划管理 (1)编制施工总进度网络计划,以此有效地对工程进度计划进 行控制。

土地整理项目工程施工资料

xxx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工程 第( xxxx)标段 田间道路工程 施工单位: xxxxxxxxxxxx 日期: xxxxxxxxxxxx

目录 一、田间道路工程说明???????????? 二、工程开工 /复工报审???????????? 三、工程定位测量记录?????????????四.工程量签证单??????????????? 五、单位(子单位)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六、工程竣工报验单?????????????? 七、分项工程检验资料????????????? 八、施工总平面图???????????????

工程开工 /复工报审表 工程名称: xxxxxxxxxxxxxxx编号: 致: xxxxxxxxxxxxxxxxx(监理单位) 我方承担的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工程,已完成了以下各项工作 ,具备了开工条件 ,特此申请施工 ,请审核并签发开工 指令 . 附件: 1、开工报告 2、(证明 ) 承包单位(章) 项目经理 日期 审查意见: 项目监理机构 总监理工程师 日期

工程定位测量记录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x施测日期 坐标依据xxxxxxxxxxxxxxxxx复测日期 高程依据田块表面及路面使用仪器水准仪、经纬仪允许误差仪器校验日期 定位抄测示意图 : 复测结果 : 签施工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 字建设 (建立单位 ) 栏专业技术负责人复测人施测人

分部工程计量统计签证表 工程名称xxxxxxxxxxxxx施工单位xxxxxxxxxxxx 建设单位xxxxxxxxxx分部工程田间道路 签证事由: xxxxxxxxxxxxx土地整理项目田间道路工程我方已全部完成,具体分项工程完工程量统计如下 : 1.田间道路: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工程量共计 xxxx 米。 2.生产路:根据设计要求完成工程量共计xxxxxx 米。 建设单位代表:监理单位代表:施工单位代表: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TD/T1013-2000)

TD/T1013─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前言 为规范土地开发整理,保障土地开发整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标准。 省、自治区、直辖市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可结合本地情况,依据本标准制定具体实施规程,报国土资源部备案。 本标准从2000年10月1日起实施。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都是标准的附录。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向军、郑凌志、刘仁芙、佟绍伟、余曙、朱德举、江峰、王磊、高永、陈原。 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负责解释。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目录 1 范围 2 验收条件 3 验收组织 4 验收依据与内容 5 验收程序和方法 6 技术档案 附录 A 土地开发整理质量验收内容 附录 B 主要成果内容、格式 附录 C 技术档案的主要内容及使用管理

条文说明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的条件、组织、内容、程序、成果要求和建立技术档案。 本标准适用于经各级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验收可参照本标准。 2 验收条件 2.1 项目实施部门按照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要求全面完成了土地开发整理任务,经自验合格后方可申请验收。 2.2 项目实施部门提出验收申请,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报告》主要包括以下文字部分、附表、附图和附件。 2.2.1 文字部分,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任务与主要技术指标完成情况;工程建设的质量情况;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土地权属调整情况;项目建成后运行管护措施和文档管理情况;项目建设管理主要措施、经验、存在问题及改进意见等。 2.2.2 附表,包括《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竣工验收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经费收支情况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期效益表》、《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情况表》,见附录B。 2.2.3 附图,包括土地开发整理前后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图、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图、土地权属界限图或地籍图。 2.2.4 附件,包括: a)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申请报告及批准文件; b) 项目合同; c) 经批准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 d) 经批准的项目规划设计; e) 项目财务预决算资料和审计报告; f) 土地权属调整情况报告; g) 效益分析报告; h) 工程质量检验资料及有关质检部门意见。 3 验收组织

土地整理项目的规范

。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1范围 1.1本规程规定了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的总则、内容、程序、方法、成果等的基本要求和项目设计的原则、内容及技术要求。 1.2本规程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规划编制与实施,适用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并作为与设计有关的概预算、审批等方面的依据。 2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规程中引用而构成为本规程的条文。在规程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规程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GB/T15772-199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 GB/T7929-1995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 GB/T7829-1995;GB/T5791-93地形图图式1:20001:5000,1:10000 GB50188-93村镇规划标准 GB/T16543.1-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 GB/T16543.3-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 GB/T16543.4-1996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 GB50288-99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GB50286-98堤防工程设计规范 JTJ021-89公路涵桥设计通用规范 GB/T50265-97泵站设计规范 SDJ217-87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 GBJ7-89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SL73-95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 GB50162-92道路工程制图标准 LYJ002-87林业工程制图标准 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 GB3838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SL/T18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 SL72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规划 3.1总则 3.1.1本规程的适用范围 包括土地开发、土地整理(含土地复垦)。 3.1.2规划的基本原则 a)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b)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 c)可持续发展。 d)因地制宜。 3.1.3规划的内容 a)确定项目规划的目标和任务。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月报

施工月报 (施工[2014]月报01期) 2014年第1期 2014年8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 工程名称:XXX村基本农 田整理项目(一标段) 合同编号:SG-TCEMMRLSXZSYC-01 承包人:XX公司 项目经理:(签名) 日期:2014年8月 31日

TCB33 施工月报(2014年8月) (承包「2014」月报01号) 合同名称:XX农田整理项目(一标段) 合同编号:SG-TCEMMRLSXZSYC-01 承包人1份,监理机构、发包人各1份。 2.施工月报内容应包括:本合同段工厂总体形象、在建各分部工程进展情况和主要施 工内容、施工进度、施工质量、完成施工工作量、合同履约情况、施工大事记、本月存在问题及建议内容。

TCB34 材料使用情况月报表 (承包「2014 」材料月 01号) 合同名称:XX本农田整理项目(一标段) 合同编号:SG-TCEMMRLSXZSYC-01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作为《施工月报》的附件一同上报。

TCB35 主要施工机械设备情况月报表 (承包「2014」设备月01号) 合同名称:XX本农田整理项目(一标段) 合同编号:SG-TCEMMRLSXZSYC-01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作为《施工月报》的附件一同上报。

TCB36 现场施工人员情况月报表 (承包「2014」人员月 01号) 合同名称:XX本农田整理项目(一标段) 合同编号:SG-TCEMMRLSXZSYC-01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作为《施工月报》的附件一同上报。

TCB37 施工质量检验月汇总表 (承包「2014」质检月01号) 合同名称:XX本农田整理项目(一标段) 合同编号:SG-TCEMMRLSXZSYC-01 说明:本表一式份,由承包人填写。作为《施工月报》的附件一同上报。

土地整理设计方案

土地整理设计方案 WTD standardization office【WTD 5AB- WTDK 08- WTD 2C】

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土地整理项目勘测和规划设计 组织方案 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丹棱县张场镇廖店村土地整理项目勘测和规划设计 组织方案 编制单位:四川省冶金地质勘查局测绘工程大队 编写人: 审核人: 总工程师: 大队长: 提交时间:二0一七年十一月 目录

1、项目组织机构及人员配置 项目组织机构 根据本项目工期安排及项目特点,结合公司技术人员技术特长及公司技术人员安排,设计部经理指定一项目负责人,负责成立项目设计组,具体负责项目初步设计的实施。设计部经理与总工办组成质检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公司内部审查。项目组下设项目设计小组,质检小组,后勤小组。设计小组设计人员包括初步设计文本编制人员、制图人员、预算员;质检小组下设质检工程师;后勤小组下设财务负责人、计划统计负责人(兼安全员)。 项目设计组组织结构图 项目人员分工及职责 由项目部经理根据项目情况指定一项目负责人,项目负责人组织项目设计小组。 1、项目负责人: 1)组织项目组; 2)各设计阶段的进度控制计划制定本专业各个设计进度的进度计划和设计任务的分工,编写《项目设计计划》,经总工办主任审定后实施; 3) 与项目区联系,组织项目区的踏勘工作,负责其他等与项目联系工作; 4)组织小组成员设计方案讨论,确定本项目的设计方案,并编写《项目初步规划方案》,报总工办审查; 6)搜集分析设计资料,主持本项目初步设计,并对本项目的方案和技术负全面责任。 7)解决本专业的技术问题。协调各专业之间的矛盾,负责各阶段的汇总,不能解决时,及时向总工报或向总工办要求召开专家讨论会。及时主动向有关专业提出要求,并以文字或图表向有关专业提供所需要的资料。 8)负责项目组的设计进度情况,及时督促检查设计人员的计划完成情况,监督设计人员的自检、审查修改情况,确保项目按时按质完成。 9)负责组织项目的各级审查和项目回访; 10)负责项目的确认,直至交给业主单位。 2、项目技术负责人: 1)负责《项目设计计划》的初步审核,提出修改意见修改后,由项目负责人报总工办审查;

土地整理项目技术标

土地整理项目施工组织设计 内容简介 第一章综合说明 第二章施工总体计划 第三章主要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案及施工方法第四章施工进度计划及保证措施 第五章施工现场平面布置 第六章质量保证措施 第七章安全保证措施 第八章文明施工现场措施 第九章劳动力安排计划 第十章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计划 第十一章合理化建议 附表: 1.拟投入的主要施工机械设备表 2.劳动力计划表 3.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4.施工总平面布置图 5.临时用地表

第一章综合说明 1.工程简况 主要工程为: 机井施工(打井);输电线路、及配电设备安装等;土地平整、PVC供水管道安装;田间道、生产路、排水沟;井室及机电安装工程等。 质量要求:合格。 工期要求:2010.10.1~~2010.12.31 2.编制依据 ⑴招标文件、招标图纸、初步设计报告、初步设计图册、澄清及补遗文件; ⑵现场踏勘资料及环境调查成果; ⑶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施工标准、规范及法律、法规,引用标准和规程规范; ⑷我公司长期积累的类似工程施工实践经验和研究成果。 3.编制原则 ⑴以施工质量高于一切为根本宗旨。 ⑵按计划工期为前提配备劳动力﹑材料和机械设备,并考虑一定的保证系数。 ⑶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合理配置生产要素,坚持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辅助的总体指导思想,充分考虑该地区施工期短的条件,投入足够的人员﹑精良的机械设备进场,提高机械化程度,降低施工人员的劳动强度。 ⑷科学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遵循技术先进可行﹑经济合理﹑安全可靠的原则,认真阅读研究招标文件,严格遵照招标文件中对质量﹑工期﹑安全﹑环保等要求,结合工程实际编制。 ⑸突出重﹑难点工程。本工程对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作为重难点工程,编制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⑹施工最大限度的减少对环境的影响。遵照国家、当地政府及招标文件对环境保护的规定,制定完善的施工阶段和完工阶段的水土保持﹑植被保护和环境保护等措施。 ⑺采取平行作业、流水作业、顺序作业形式组织施工。 ⑻坚持专业化施工。安排技术水平高、施工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组建施工队伍施工。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用表(各项目单位)

第一章项目资料的分类A类表(监理规范上要求的施工单位用表) 1、工程开工/复工报审表 2、施工组织设计(方案)报审表 3、分包单位报审表 4、施工测量报审表 5、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6、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审表 7、工程质量报验表 8、工程计量报验单 9、计日工工程量签证单 10、用工、料、机动态表 11、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2、工程延期报审表 13、监理通知回复单 14、竣工移交证书 B类表(监理单位用表) 1、监理通知 2、旁站监理记录表 3、工程暂停令 4、工程款支付证书 C类表(各方通用表) 1、工作联系单 2、工程变更单 D类表(监理用报表)

1、监理用报表(见目录) E类表(竣工验收类汇总表) 1、单位(标段)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记录 2、单位(标段)工程质量保证资料核查记录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观感质量检查记录 4、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5、分部工程验收记录 F类表(记录类表) 1、图纸会审记录 2、设计交底记录 3、设计变更、洽商记录 G类表(施工记录类表) 1、施工测量放线记录表 2、技术交底记录 3、地基验槽记录 4、地基处理记录 5、隐蔽工程检查表 6、砼施工记录 7、砼强度验收记录 8、施工试验记录(通用) 9、管道通水试验记录 10、防水工程试水检查记录

H类表(施工单位质量验收检验评定记录表) 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Ⅰ) 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地平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Ⅱ) 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开挖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土方回填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浆砌石、挡土墙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原土开挖沟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砖砌体(渠)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农田水利砼模板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钢筋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浇筑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制U型槽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2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板(构件)制作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3、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预制面板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4、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涵安装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5、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砼伸缩缝及止水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6、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扩堰增容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7、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倒虹吸进、出口段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8、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道段施工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19、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田间道路路面铺设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0、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防护、水土保持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21、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生态板、生态孔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土地整治工程资料表格

土地整治工程资料表格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土地整治工程资料表格要求 为使所有土地整治工程项目的施工资料达到统一、规范的目的,特对所采用的资料表格样式提出以下要求: 一、报审(验)表 采用《土地整治工程施工监理规范》(TD/T1042-2013)附录A中的“施工单位用表”。 1、工程开工报审表 2、施工组织设计报审表 3、施工测量报验表 4、材料/构配件/设备进场报验表(附件里加上 5、进场复试报告) 5、施工机械/安全设施报审表 6、施工进度计划报审表 7、工程质量报验表 8、工程计量报验表 9、工程款支付申请表 10、工程延期报审表 11、分包单位报审表 12、合同工程移交申请表(竣工移交证书采用《土地开工整理项目统一用表》中的A14) 二、单项、单位、分部、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 采用《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1041-2013)中的表~。 1、单项工程质量评定表(表)(划分详见本规程附录A中的表) 2、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表)(划分详见本规程附录A中的表)

3、分部工程质量评定表(表)(划分详见本规程附录A中的表) 4、单元工程质量评定表(表)(划分详见本规程附录A中的表) 三、工序工程质量评定表 1、首先采用《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1041-2013)中的补充表:工序评定表。 2、补充表格里没有的,采用《土地整治工程质量检验与评定规程》(TD/T1041-2013)附录D~H中的表格。 3、再没有的,采用土地整理工程资料软件里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统一用表》中的H 类表格。 4、输配电工程相应资料表格采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统一用表》中的H类表格。 1041-2013)中的补充表中的相应表格报审。 四、土地整治工程项目划分指导意见

《土地开发项目验收规程》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 (TD/T1013-2000) (修订) 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山东省水利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二〇〇七年九月 目次 条文说明 (45)

前言 为了进一步增加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的可操作性,明确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及相关参建单位的验收责任,完善项目验收的组织管理,推进项目实施管理工作的水平,适应新形势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的要求,国土资源部组织有关单位成立了课题组对TD/T1013-2000进行修订。课题组经过深入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借鉴相关行业经验,在广泛征求意见和试点应用的基础上修订形成了本规程。 对TD/T1013-2000进行修订的主要内容是:对适用范围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工程中间验收环节、验收资料清单目录;修订了验收内容、验收组织、验收条件、验收人员的相关规定;增加、修订了验收成果名称、编写要求及格式;取消了《效益分析报告》。 本规程附录A~F为规范性附录; 本规程由国土资源部负责管理和解释; 本规程主编单位:国土资源部土地整理中心; 本规程参编单位: 本规程主要起草人:

1 总则 1.0.1 为了加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实施过程管理、完善验收组织和程序、强化竣工验收,使验收工作制度化、规范化,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新增建设用地有偿使用费安排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其他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可参照执行。 1.0.3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工作分为:工程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工程中间验收包括分部工程验收、单位工程验收、单项工程验收;竣工验收包括初步验收和竣工验收。 1.0.4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质量等级分为合格和不合格。 1.0.5 验收工作应及时组织进行,未经验收或验收不合格的工程不得进行后续工程施工。 1.0.6 验收工作由验收组负责,验收结论须经验收组2/3以上成员签字同意。 初步验收组和竣工验收组应由5人以上单数组成。验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验收组提出处理意见。组长对争议问题有裁决权。若有1/2以上验收组成员不同意裁决意见时,应报请验收主持单位或上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决定。 1.0.7 验收组应对验收内容提出明确的认定意见,验收组成员对验收结论有保留意见时,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明确记载,并由保留意见人签字。1.0.8 对存在的遗留问题,验收组应在验收成果资料中提出处理意见,并明确责任单位、完成时间、检查验收单位。 2 术语

土地整理项目项目划分表

TJL30 工程项目划分报审表(监理[成汇 ]项分 01号)合同名称: XXX本农田整理项目 合同编号:

份。2份,发包人1份,由监理机构填写。监理机构、承包人各说明:本表一式 关于XXX(2)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备案的报告 XXX资源局: 按照你单位印发的《关于塔XXX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划分方案核定表的通知》要求,现把的项目划分上报你单位备案,请审核。 附件1:XXX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编制说明 XXX有限公司 年月日 附件1

XXX等(2)个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工程 项目划分 (补充资料) XX公司 年月日 编制说明 一、工程项目划分的依据:

XXX村基本农田整理项目划分,是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 稿)的要求,参考《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对工程项目划分的规定,同时根据本工程实际情况及设计图纸、设计说明和图纸会审等有关文件。 二、工程项目划分的原则: 1、按拟定的施工计划和作业进行划分。 2、根据国土资源部《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验收规程(修订)》(征求意见稿)和《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质量评定规程》对工程项目划分的规定,为统一该工程的项目划分,提高操作实用性、降低操作难度,按单位工程、分部工程和单元工程四级划分。 3、本次划分针对施工的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进行划分;(1)单位工程:按中标标段分; (2)分部工程:田间道路、农田水利工程等划分分部工程; (3)单元工程:田间道路工程按每条道路作为一个单元工程;滴灌工程按干管为一单元,每一分干管为一单元、建筑物工程按每一个建筑物为一个单元工程;渠道工程按每条为一个单元工程;水闸工程按每座为一个单元工程;涵洞按同一种型号为一个单元工程,输电线路按每条线路为一个单元工程。 本工程共分为 2个单位工程;10个分部工程;986个单元工程。 三、编号注释:

相关主题